现年27岁的丁红玉,身高仅82厘米,既不能站立也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就连睡觉翻身都要父母帮助。然而,2005年3月,她却被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妇女联合会评为“四川女性2004年度十大人物”――
意外惊喜,残疾女显露绘画天赋
1978年12月14日,一个幼小的生命降临在四川省中江县冯店镇居民丁天理、孙瑞蓉家里。这年,丁天理已42岁。
中年得女,丁天理极是高兴,他给女儿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红玉”。然而,红玉一岁多了,却不会像其他正常婴儿那样站立试步,父母有意识“锻炼”红玉站立,却一次也不能成功。丁天理夫妇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成都的医院为女儿检查。经专家确诊,红玉患了“先天性成骨不全”。专家解释说,得了这种病,患者骨质薄脆,骨骼强度耐受力差,极易骨折,犹如易碎的玻璃,所以这样的患者俗称“玻璃人”。
按专家的说法,红玉可能一辈子不能站立行走,生活不能自理,完全是个废人。丁天理夫妇心里不禁悲哀万状,自责不知道哪辈子造了孽,老天才“赐”给了这么个累赘,生生要折磨父母一辈子。可自责也好,埋怨也罢,孩子毕竟是条生命。丁天理夫妇认命,对孩子仍然悉心照料,时时处处注意着不让她受到碰撞引起骨折,带来更大不幸。
让丁天理夫妇感到欣慰的是,红玉虽然肢体残疾,大脑却十分聪明。转眼间红玉五岁了。有一天,在家举办少儿绘画培训班的丁天理讲完课送走学生以后,发现红玉“胡乱涂鸦”的画纸上竟是他给学生讲课时描绘的那幅画,丁天理大为惊讶,这幅画并不比那些肢体健康的孩子画得逊色。
丁天理不敢相信这是女儿的“作品”,就拿了纸笔,找了一本连环画书,选了其中一幅,要女儿照着再画一幅。女儿费了两个多小时,居然又画了一幅与原画竟然相差不大的画。
丁天理高兴万分,心想,如果女儿有绘画天赋,那就教她绘画,将来,不敢说大有作为,至少可以使女儿不至于无所事事,生活和精神有个依托。
丁天理白天上班,夜晚就教习女儿绘画。红玉悟性极高,学习亦很刻苦,进步很快。为使女儿“成才”,丁天理买来许多古典连环画,让女儿一幅一幅地临摹。星期天和节假日,就抱着女儿去郊外“写生”,磨炼女儿的基本功。
识字读书,试创作成了小作家
女儿渐渐长大了,在教女儿绘画的同时,丁天理夫妇又教女儿看***识字。能认识几百个汉字以后,红玉就开始自己阅读连环画书,以后又阅读小说。书读得多了,红玉就试着开始写点东西。
1993年6月27日,是红玉终身难以忘怀的日子。这天,她突然从收音机里听到一篇散文诗,诗的作者正是她丁红玉。
原来,渴望结交朋友的红玉,以《朋友》为题写了一篇散文诗寄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并附了一份“自我介绍”,期望与“朋友”交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彩虹桥”节目播出了红玉的散文诗和“自我介绍”,这使红玉激动万分。当电台重播节目时,红玉把父母和弟弟叫到一起收听,全家人都流下了幸福而激动的泪水。
正是从这一天起,红玉的创作热情陡然高涨。她不仅写诗歌,写散文,还写小说,她的作品发自她的内心,不断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德阳报等多家媒体播送或刊登。科幻小说《爱心星球给家的和平》获得四川省教委、科幻杂志和四川经济广播电台二等奖。
由此,她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听众和读者的来信3000多封,有的向她表示鼓励和慰问,而更多的朋友则是要求和她交流思想、交流情感。很长一段时间,红玉每天疲于回复朋友来信,从早到晚不断地写回信,爸妈见她辛苦,劝她别见信就复,但她却不,她说,她不能失去朋友,更不能冷落了朋友的心。
给朋友复信的艰辛并不算什么,但邮资却成了最大的问题。丁天理所在的棉纺厂因经营困难无法生存,丁天理转到县印刷厂搞设计,印刷厂仍然生存困难,丁天理“待岗”,基本失去了生活来源。一家四口,吃饭成了第一重要的问题,根本没有多余的钱付邮资。
红玉深感苦恼,一方面觉得对不起来自祖国各地的热心朋友,一方面又为家庭的窘境感到不安。尤其是读初中的弟弟面临上高中、读大学,都需要钱,而父亲又失了业,母亲没有工作,一家人如何生存?思来想去,红玉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放弃当作家的梦想,在绘画上苦下功夫,以卖画改变家庭的窘境。
那年,红玉只有15岁。
开店卖画,小肩膀担负全家生计
红玉这一想法得到爸爸的完全支持。身为四川艺专毕业又在成都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过多年的丁天理,不仅懂得绘画艺术,也衡量得出女儿有多少绘画艺术细胞。他相信女儿的天赋,相信女儿在绘画上会成功。于是,他倾注自身全部心血和技艺,在女儿已有多年绘画技巧的基础上,教习女儿中国画,希望她真的有所作为。
对于丁红玉来说,绘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前画连环画,不管是临摹还是自绘,画纸都不大。可要作中国画,画纸比自身身高还长还宽,坐在童椅上的丁红玉,手臂仅仅30公分左右,且无法自如伸缩。要画完一幅完整的画,不仅要全盘构思布局,而且要在心里牢记整个布局,然后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地描绘,画好一部分,再转动画纸,或把画好的部分卷起来,再画其它部分。稍有不慎,这个局部和其它局部衔接不起来,整幅画就要报废。
刚开始那段时间,报废多少画是可想而知的,五、六天难得画出一幅“成功”的画,红玉心里难受极了。爸妈见她实在太困难,有心劝她放弃绘画,还是钻研文学,但倔强的红玉却不肯,坚决要画。
最为艰难的是,红玉极易骨折,因为右手握笔太久,舒展手指一不小心都可能导致手指骨折。后来,右手因骨折次数太多,已不能自如运作,红玉又改用左手。而今,红玉作画使用的便是左手。
为了使红玉多一份成功,少一些失败,红玉作画时,父母就轮流给红玉当助手。红玉每天上午10点开始工作,晚上12点钟左右才休息,“助手”也是全程陪伴。
红玉将她的第一幅成功之作邮寄给了中国残联******,受到中国残联好评。不久,残联组织“自强杯”画展,便邀请丁红玉送画参展,其一幅《麻姑献寿》居然获得画展“一等奖”。1995年9月,为迎接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丁红玉又倾注自己的心血绘制了三幅中国仕女画赠给“世妇会中国组委会”,受到组委会高度赞扬,其赠画被组委会宣传动员委员会收藏,并给丁红玉颁发了证书。
得到了这些荣誉和肯定,丁红玉觉得她的画可以“拿得出手”了,便希望拿出去卖。父亲是个文化人,不善交易,母亲孙瑞蓉就把红玉的画拿到街上,摆个地摊“叫卖”。然而来来往往的行人,除了驻足观看却少有人问津,即使有人问价并想购买,顶多就给个三、五元,摆了十余天地摊,居然连一幅画也未卖出。丁天理通过几个画家朋友把红玉的画挂进了几家商店,买的人也不多。
后来,一个姓胡的画商看上了红玉的作品,以每幅25元的价格收购,但要求红玉只管作画,不能署名。胡先生每两个月来收购一次红玉的画,然后拿到成都去出售。红玉每个月可以有600多元的收入。后来红玉得知,胡先生把她的画拿去以后,由“名家”署名出售,利润相当可观。
2002年,画商停止了购画。红玉在父母支持下,租房开了一家“红玉礼品”工艺店,一方面售自己的画,一方面卖一些头花、饰品之类的小工艺品。红玉心灵手巧,绘画休息过程中,她又学着编织各式各样的手链和中国结来赚点钱。此外,她还开辟了一项新业务――美甲。别人美甲,一双手收10元,她只收7.5元。由于红玉多才多艺,居然撑起了一家四口的生活(丁天理至今仅有290元退休金),还保证了弟弟上大学的费用。而今,弟弟即将大学毕业。
八方关爱,自强女画作走出国门
红玉的故事一直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早在1994年,当地媒体就不断刊发和播送红玉的文学作品和连环画稿。中江县残联、县妇联在红玉开办“红玉礼品”店过程中,为其办理了各种证照。中江县工商、税务部门,也为红玉免去了各种应征费用。
四川省残联副理事长丁二中先生对红玉更是备加关爱,自身也是残疾人的他从有关媒休上看到红玉的事迹后,即与红玉取得了联系,为她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帮助。四川省残联多次举办画展和残疾人事迹报告会,均邀请红玉参加。红玉的画也被推荐到德阳、成都乃至北京历史博物馆参加展出。1998年,红玉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四川省自强模范报告团”,到四川各地演讲。红玉的感人事迹,打动了四川某药业集团一位热心女士刘珍玲的心,刘女士从此记住了红玉,下决心要帮助红玉。2002年,刘女士结识了全球***苗生产巨头――安万特・巴斯德公司亚太地区制药总监皮大奇博士,皮大奇博士十分热心于公益事业,并与刘珍玲女士在深圳创办了一个专门帮助四川残疾人的爱心组织“幸福家园”。
2004年1月,刘女士专程从中江把红玉和她母亲接到深圳,通过红玉自身的演讲推荐她的画作。皮大奇博士既为红玉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也为红玉的画作而钦佩。随后,皮大奇博士带着红玉的10幅中国古代仕女***来到法国巴黎,在法国“中国文化年”的“中国产品展”上为红玉的画作找到一席之地。出人意料的是,红玉的10幅画作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其受欢迎的程度居然超过了名家画作。皮大奇博士当即把这一喜讯电话告知了红玉,并再向红玉订购50幅画作。
得到这一喜讯,红玉及爸妈异常兴奋,此后半年,红玉天天闭门作画,终于于2004年11月完成了60多幅作品,并将其中50幅如期送到了皮大奇博士手中。
红玉的画作走出国门的消息被成都一媒体捕捉到以后,几经策划,决定为红玉举行一次“爱心拍卖”活动。2004年11月21日,“爱心拍卖”如期举行。红玉的画以每幅100元起拍,13幅作品最终以16800元的总价格被热心市民和企业拍走。其中2号作品《玉萧荷香》拍出了4100元的高价。
此次“爱心拍卖”在当地造成不小的轰动,丁红玉因此声名大振,她的身残志不残的事迹也被更多的人所传诵。2005年3月,她无可争议地入选“四川女性2004年度十大人物”。
四川省文化善行促进会会长李树人老人看了红玉的画展后感慨地说,红玉的成就确实太不简单了,她不同于身体健全的画家,她是在用“心”绘画。
红玉得到了社会各界太多的关爱,她也在时刻想着回报社会。如今,除了继续经营她的礼品店和创作,红玉还在家里不定期地举办少儿绘画培训班。她正以自己的行动实践她的诺言:把美丽撒向四面八方!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一个“玻璃女孩”的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