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诗词10篇

大雪节气诗词篇1

有关于大雪节气的诗词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雪》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对雪》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雪诗》 张孜

长安大雪天, 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 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 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 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 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 手脚生皴劈。

《大雪》 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江雪》 柳宗元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独钓寒江雪

《北风行》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大雪节气诗词篇2

林黛玉的诗词大都给人一种沉重感,“阴柔”是她诗词的主要特点,她的诗词多多少少都缺少一种大气,当然这只是笔者个人看法。似乎很多词句都与眼泪大为关系,这应该与曹雪芹塑造的人物性格特征紧密连接。《红楼梦》中很多诗词都与季节有关,都与花有关,譬如,《忆菊》、《咏菊》、《叹菊》、《咏白海棠》、《秋窗风雨夕》等等。然而同一个题目出自不同人物的手笔,读者可以明显地看出诗词里的寓意也大为不同,不单单表现出其性格特征,更重要的是展示出其生存空间以及生存背景。

这首《秋窗风雨夕》是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林黛玉旧病新犯,不觉心有所感,于是摹拟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格调写成《代别离》(代为拟作之意)一首,名之为《秋窗风雨夕》,其诗体为乐府体诗。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大雪节气诗词篇3

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背景:

***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和全国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一次,***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三、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哪几句是虚景?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6、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 (惋惜、委婉批评不足)

7、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作者作为***家的伟大抱负)

四、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

五、作业:

1、查找资料。抄录一首***的诗词并谈谈你的理解

2、背诵抄录《沁园春 雪》

教学课后记:

学习中让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较好。好学生一般都能当堂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内容

1、背诵默写这首诗词

2、交流所抄录的另一首***诗词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3、学生评价

二、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三、理解《沁园春雪》的艺术特色(小组讨论)

1、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望、看、惜——贯穿全文;飘、舞、驰——动词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

四、当堂进行练习或做《目标检测》

大雪节气诗词篇4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黑体字注音。

(1)原chí______là______象

(2)一代天jiāo______

(3)分______外妖娆

(4)稍逊______风sāo______

2.解释下列黑体的字词。

(1)惟余莽莽()

(2)须晴日()

(3)分外妖娆()

(4)竞折腰( )

(5)稍逊()

(6)数风流人物( )

3.写出下面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根据你的积累填空。

(1)《沁园春 雪》是一首_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雪”是 。此外你还积累了一些和“沁园春”类似的名称,比如:水调歌头、_______ 、

_______ 、_______ 等。

(2),原指《诗经》里的《_______》和《楚辞》里的《_______》。

文本解读

5.根据文意填空。

(1)这首词的上阕写景,“_______ ”是上阕内容的总领句。“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分别照应上文的“_______ ”“_______ ”两句。“看”则与上文的“_______”字遥相呼应。

(2)这首词的下阕议论抒情,作者对历史人物评价时,先用“惜”字统领,意味丰富:“惜”中有褒,肯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惜”中有叹惋,表达作者这种叹惋之情的相关词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_______ 。说说“惜秦皇汉武……”中“惜”字所要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背诵《沁园春 雪》,用原文诗句填空。

(1)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词中点明作者伟大***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 。

7.诗句赏析。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句所展现出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一句中“顿”改为“渐”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选角度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拓展

8.“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者在词的结尾唱出了全词的最强音。“风流人物”是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力的人物,我们理应记住他们。请说出一位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并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延伸

阅读《沁园春 长沙》,回答问题。

沁园春 长沙

***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①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②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③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④,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⑥,浪遏⑦飞舟?

【注】①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②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③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④同学少年: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治活动。⑤遒(qiú):强劲。⑥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击水:游泳。⑦遏(è):阻止。

9.这首词与《沁园春 雪》中“望”“惜”作用相同的两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

10.《沁园春 雪》中的哪几句可以回答本词中“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试比较《沁园春 雪》与本词在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上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一练

《雨说》随堂练习

苏茂新

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1)禁锢( ) (2)留滞( )

(3)襁褓( ) (4)喧嚷(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yīn哑( ) (2)丝lǚ( )

(3)suō衣( ) (4)斗lì( )

3.解释下列黑体的词语。

(1)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

(2)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

(3)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 )

(4)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二、文意梳理

4.说说下列诗句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

(1)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

(2)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

5.请结合自己想象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饰成分,表现出雨的内涵。

第一节:( )的春雨

第二节:( )的春雨

第三节:( )的春雨

6.仔细品读全诗,体会“雨”说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能力拓展

7.以“下雪了”或“刮风了”为话题,仿照“下雨了/大地溅起了一片欢乐/山谷是太浅酒杯/盛不下欢乐汇成的河”写一组句子。

下雪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刮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析诗中五次提到的“雨说”二字在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中第七节,诗人以“勇敢地笑”引出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等可爱生灵“笑”的形态,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析它们的“笑”源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你一招

诗歌朗读

学好诗歌,首要条件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深入体味诗歌所创设的优美的意境,把握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要做到正确地朗读,同学们应掌握好诗歌的重音停顿,把握诗歌的节奏,还要注意诗歌的押韵的特点,并且根据诗歌的语言特点灵活把握节奏、重音、语气、语调和情感。

《雨说》这首诗,一韵到底,节奏明快,语调轻松,同学们朗读时应注意很好地表现出“雨”的形象。

这首诗长句比较多,既要读得连贯,还要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并掌握好句中的重音,最好的办法是先用笔将每句诗的停顿、重音等标注出来。我们可用第一节为例标注:

标注前应先把握几个问题:《雨说》第一节诗在朗读上应带着一种什么样的语气、语调?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学习课文了解文意后,答案就有了:应读得轻柔,温和,应读出高兴、喜悦的感情。

重音字词用下划线“ ”表示,停顿处用斜线“/”表示。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和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接下来,同学们自己标注完成《雨说》的其他小节,并朗读一遍。

【延伸练习】

1.请大家阅读冰心的这几首小诗,看看在朗读中应该注意哪些重音和节奏。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地互相颂赞了。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大雪节气诗词篇5

关键词:《西风颂》对比韵律意境

中***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26-02

1 雪莱和《西风颂》

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卓越诗人,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雪莱一生追求真理,勤于创作,为人们留下大量优秀的作品。最著名的有诗剧《***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诗《西风颂》、《云雀颂》,论著《诗辩》等。

《西风颂》问世于1819年,当时雪莱正漫步在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树林中,气势恢宏的狂风暴雨使诗人受到感染,于是产生了写作的冲动,构思出这首诗的几个意象,并写出了大部分的诗行。全诗风格奔放,气势磅礴,寓意深远。

在诗形上,这首诗采用五节十四行诗体,其韵律为aba,bcb,cdc,ded,ee五音步,抑扬格和扬抑格兼用,前后呼应,层层推进。

在音韵方面,雪莱使了与口语句子的长度最为接近的五音步抑扬格,压韵在最后一个重读的音节上,而且大多数的尾韵都属于单音节的阳韵,如:dead,bed以及 thou,blow等,沉重、铿锵的特点立刻显现出来;在诗歌的意境上,西风被雪莱刻画为一个可以直接对话的对象,他使用比喻的手段,西风被描绘为驱散幽灵的巫师(破坏者)和驾驭马车、播撒生命的使者(保护者),在作品中还引入了多个意象如“群鬼、姐妹、如羊群般的花蕾”等;不仅如此,雪莱还采用了色彩堆砌的方法,让各色残叶随风飞舞、使新生的花蕾随风摇曳的景象栩栩如生。

2 各种译本的出现

诗歌翻译的难度巨大,首先,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不同,译诗须忠实于原诗。其次,翻译者在再现原诗的内容与美感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实现达意、传神、存境的效果。各国读者喜爱并广为传颂《西风颂》的重要原因就是诗中“高远的理想,鲜明的自然的形象,随着事情变化的音乐效果”,以及“严谨的格律”。

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郭沫若先生就早已把这首诗译成中文,此后许多译者都曾尝试过翻译这个作品。在此选取王佐良、江枫两位译家的译文,通过分析二人对细节的不同处理,使读者能更好地体会该诗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3 两个译本的比较

3.1细节的比较

1.O Wild West Wind, thou breath of Autumn''s being

Thou, from whose unseen presence the leaves dead

Are driven, like ghosts from an enchanter fleeing,

王译:呵,狂野的西风,你把秋气猛吹,

不露脸便将落叶一扫而空,

犹如法师赶走了群鬼,

江译:哦,狂野的西风,秋之实体的气息!

由于你无形无影的出现,万木萧疏,

似鬼魅逃避驱魔巫师,蔫黄,残黑,

原诗当中的第一句是头韵修饰的方法,译文中无法表现出来,所以两人都采用了直译的办法,而being一词的翻译,也是很困难的。王译为“呵,狂野的西风,你把秋气猛吹”。Being被不露痕迹地归化为“秋气”而,使文字苍健有力。江译作:“哦,狂野的西风,秋之实体的气息!”这句语气平缓,对下文起了重要的铺垫。“实体”一词,有哲学本体的意味。

接下来的两行,王译为“不露脸便将落叶一扫而空,犹如法师赶走了群鬼” 夹杂文白,改变了成语,译者行文的简洁体现了出来,译文不跨行和节,显得干净利落,句法形式也不拘泥原诗。江译为“由于你无形无影的出现,万木萧疏,似鬼魅逃避驱魔巫师,蔫黄,残黑”,这些再加上此后几个表示颜色的词的处理,巧妙借助了汉字本身的瑰丽多彩,译文给人细腻的视觉感受。

2.Her clarion o''er the dreaming earth,and fill

(Driving sweet buds like flocks to feed in air)

With living hues and odors plain and hill:

王译为:为沉睡的大地吹响银号,

驱使羊群般的蓓蕾把大气猛喝,

就吹出遍野嫩色,处处香飘。

江译为:吹响她嘹亮的号角(如同牧放群羊,

驱送香甜的花蕾到空气中觅食就饮)

给高山平原注满生命的色彩和芬芳。

这里是第一部分的第四节。王先生译为“猛喝”一词的使用有相当力度,但“羊群般的蓓蕾”不免让人费解。江先生忠实于原文,也同时使用了括号,江巧妙地用两个动词“牧放”和“驱送”,使得羊群和花蕾的比喻其如其分,“就饮”二字也准确地描述了花蕾不仅从空气中吸收养分,也同时吸收水分的过程。

3.Wild Spirit, which art moving everywhere;

Destroyer and presenter; hear, oh, hear!

王译为:狂野的精灵!你吹遍了大地山河,

破坏者,保护者,听吧- 听我的歌!

江译为:不羁的精灵,你啊,你到处运行;

你破坏,你也保存,听,哦,听!

这是第一部分的最后一节,对于destroyer and presenter的翻译,二人译法有所不同,王先生沿用了名词结构,译为“破坏者,保护者”,引文前文没有交代和引入,后来又出现“听吧——听我的歌”的呼吁,译文因此给人的感觉是以让破坏者,保护者听我的歌。而江译的时候就避免了这各语义过窄的不当译法。江译为“你破坏,你也保存,听,峨,听!”。这里借助了动词转成主谓结构,不仅使功能上实现了对等,而且且逻辑主语的问题也得到落实。

4.The trumpet of a prophecy!O Wind,

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王译:吹响一个预言!呵,西风,

如果冬天已到,难道春天还用久等?

江译: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里是诗的最后一句,王的译文两行都压韵,但后一行比较

(上接26页)

长,不太平衡。江译两行不仅压韵,且长度相当,准确无误。

3.2整体比较

两位先生译本的特点是较好地体现了译者重视原诗形体的特点和格律音韵效果。江译本在译文分行分节和断句时,大胆调整了句子顺序,尤其是部分倒装句和跨节句的句序,江译本体现出了他“译诗,应该是原作在完全符合译人语言诗歌规律的条件下的再现”的观点。王译本严格遵照了原文在句子顺序排列方面的次序,但相比于江译本,反而译文的通顺性方面略逊一筹,一些欧化结构的句子在译文中出现。在译文的格律和音韵效果上,江译本与原诗从头到尾都比较一致,使用以顿代步的方式大致重现了原诗中五步抑扬格的节奏感,而王佐良先生译本中的顿数则略显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奏的有效转达。谈到意象的翻译问题,原诗本来具有的意象在这两个译本中都没有削减,王在翻译是不仅尽力保持原文的意象,而且有意识地大胆融入了个人的风格,这是他翻译观念和实践中“直译形象,灵活运用语言表达”的最好体现。

总而言之,两位译者在形式上都忠实于原文,同时采用了格律译法,译文较为准确达意,也能够较好体现原诗的意境。王译文多变灵活、短小精悍、简洁明快且跨行较少,与汉语诗歌习惯比较符合,各节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气势与原文较为统一,译文总体上一气贯通,使读者有酣畅淋漓之感。江译文的遣词造句采用了比较严谨的做法,目的是力求传达原诗中的形式美,汉语词汇丰富,句法多变和音调优美的语言优势在译文中被他发挥得很充分,使译文达到能够表达原诗的风格与意境的双重目的。

4 结语

通过对两个译本的赏析比较,读者从译作中得到了教益,在开阔了视野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享受。翻译诗歌要力争达到茅盾先生所提出的要求,即“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感受和美的感受”,译者仍需要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江枫. 雪莱抒情诗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孙建. 英国文学词典作家与作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宏印. 英诗经典名译评析[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4]文***,林芳意.识形态和诗学对译文的影响--以《西风颂》的三种译诗为例[J].外语教学,2003

大雪节气诗词篇6

关键词:同形语 雪 中日

中日同形语是在汉字传到日本之后,在两国语言文化的不断交流和磨合中逐渐形成的。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以前。参照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彩陶上一些文字模样的简单刻画,就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可以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是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而汉字传入日本的历史,据《古事记》的记载,应神天皇十六年,即公元285年,五经博士王仁携带《论语》、《千字文》来到日本,汉字始传入日本。进入六世纪之后,随着遣隋使遣唐使的来华,大量的汉学典籍和佛教经典涌入日本。汉字在日本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在上层社会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普及。这一时期,在日本出现的大量的汉字词,对日本汉字词汇的影响很大。镰仓时期,由于汉学与汉诗在日本的盛行,坡等宋朝诗人的诗和文章在日本受到推崇,这些诗与文章中的汉字词也有不少成为现存的中日同形语。这些来源于古代汉语的中日同形语,在后世各自的发展中,意义有的有所添加,有的有所减少,也有的意思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本文将以日语中“雪”的别名为例,考察一下中日同形语的释义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演变。

一、雪的别名之 “六出”

“六出”在日语中是雪的别称。而在中文中,“六出”的意思要丰富一些。《汉语大词典》中给出的释义如下:(1)花分瓣叫出,雪花六角,因以为雪的别名。《太平御览》卷十二引《韩诗外传》:“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六出。雪花曰。”南朝陈徐陵《咏雪》:“M若天庭瑞,p雪эL斜。三r喜盈尺,六出舞崇花。”唐元稹《赋得春雪映早梅》诗:“飞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宋王禹《贺雪表》:“靡神不e,有感t通,遂令六出之祥,大副三r之望。”清赵翼《戏作》诗:“凝寒所成固其理,何以片片六出俱?”(2)谓一花生六瓣。南朝梁任P《述异记》卷上:“东海郡尉于台有杏一株,花杂五色,六出,号六仙人杏。”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三》:“诸花少六出者,唯栀子花六出。陶真白言:栀子剪花六出,刻房七道,其花香甚。”宋陆游《二友》诗:“清芬六出水栀子,坚瘦九节石菖蒲。”(3)古代妇女有“七出”之条,犯其一条即被休弃,唯帝王、诸侯之妻,无子不出,称为“六出”。《仪礼・丧服》“出妻之子为母”唐贾公彦疏:“七出者,无子一也,***u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天子、诸侯之妻无子不出,唯有六出耳。”

二、雪的别名之天花(天华)

“天花(天华)”在日语中用作佛教用语,意为“天上灵妙的花”。《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如下:(1)亦作「天华。佛教语。天界仙花。《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南朝陈徐陵《麈尾铭》:“既落天花,亦通神路。”宋辛弃疾《江神子・闻蝉蛙戏作》词:“病维摩,意云何。扫地烧香,且看散天花。”清姚鼐《惠照寺见禹卿于此写维摩诘经》诗:“钟堂一饭成遗迹,回首天花丈室空。”(2)指雪。唐熊孺登《雪中答僧书》诗:“八行银字非常草,六出天花尽是梅。”宋陆游《拟岘台观雪》诗:“山川灭没雪作海,乱坠天花自成态。”金高士谈《雪》诗:“簌簌天花落未休,寒门疏竹共风流。”闻一多《雪》诗:“夜散下无数茸毛似的天花,织成一片大氅。”(3)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为先发高热,全身起红色丘疹,继而变成疱疹,最后成脓疱。十天左右结痂,痂脱后留有疤痕,俗称“麻子”。本病现已消灭。

三、雪的别名之风花

“风花”日语中的释义为“雪花、飞雪”。《汉语大词典》中对“风花”的释义有:(1)风中的花。《南齐书・乐志》:“阳春白日风花香,趋步明月舞瑶堂。”唐卢照邻《折杨柳》诗:“露叶疑啼脸,风花乱舞衣。”宋陈师道《奏酬应物》诗:“生世如风花,高下亦偶然。”(2)指天空斑驳散乱的云气。宋晁补之《祝家墩阻水旦起舟人云天上风花顺矣作一绝》:“明日扬c应复驶,蒸云散乱作风花。”明杨慎《田家喜晴谣》:“风花闪日日笑云,云气烘为雀头色。”自注:“俗以云气斑驳谓之风花。”(3)指起风前的大雾。宋陆游《自开岁略无三日晴戏作长句》:“雨脚稍收初见日,风花忽起又遮山。”自注:“风欲作,则大雾充塞,谓之风花。”(4)指用华丽辞藻写景状物的诗文。唐白居易《答故人》诗:“读书未百卷,信口嘲风花。”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五》:“《诗眼》云:‘世俗喜绮丽,知文者能轻之;后生好风花,老大即厌之。’”清龚自珍《歌筵有乞书扇者》诗:“天教伪体领风花,一代人材有岁差。”

四、雪的别称之青女

“青女”在日语中意为掌控霜雪的女神,转义为雪;同时又可以指代那些青涩的、涉世未深的少女,或是宫廷中没有官阶的女性。而在《汉语大词典》中有如下含义:(1)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至秋三月……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诱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南朝梁萧统《铜博山香炉赋》:“于时青女司寒,红光翳景。”唐杜甫《秋野》诗之四:“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清姚鼐《问张荷塘疾》诗:“今年青女慵司令,九日黄花未吐枝。”郭沫若《东风吟》:“青女相欺又几时?眼前百卉竞芳菲。”(2)借指霜雪。唐寒山《诗》之一一五:“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杀。”宋王安石《红梨》诗:“岁晚苍官才自保,日高青女尚横陈。”元张可久《一枝花・冬景》套曲:“玄冥不出权独占,青女三白势转严。”清纳兰性德《浪淘沙・秋思》词:“霜讯下银塘,并作新凉,奈他青女忒轻狂。”(3)喻指白发。明顾大典《青衫记・乐天赏花》:“繁华易陨,恐青女又侵青镜。”

五、雪的别称之玉屑

“玉屑”在日语中,意指雪花,又可以指代玉的碎屑或是灵丹妙药,同时又用来描述妙词佳句。与此相对,《汉语大词典》里的“玉屑”意为:(1)玉的碎末。《周礼・天官・玉府》“王齐则共食玉”汉郑玄注:“玉是***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郑司农云:‘王齐当食玉屑。’”《三国志・魏志・卫觊传》:“昔汉武信求神仙之道,谓当得云表之露以餐玉屑,故立仙掌以承高露。”宋谢翱《后桂花引》:“修月仙人饭玉屑,瑶鸭腾腾何处k。”(2)碎末的美称。唐李贺《题赵生壁》诗:“大妇然竹根,中妇舂玉屑。”此指米粉。《群音类选・双忠记・张母忆儿》:“又节届端阳,酒泛菖蒲玉屑香。”此指香粉。(3)谓华而不实的文词。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故玉屑满箧,不为有宝;诗书负笈,不为有道。”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自元暨成,降意***籍,美玉屑之谭,清金马之路。”(4)转以喻美好的文辞。元许有孚《观雪冷然台》诗:“坡诗诵得聚星堂,字字珠玑飞玉屑。”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叠韵诗》:“话旧尚能霏玉屑,延龄端不藉金丹。”(5)比喻雪末。金元好问《读书山雪中》诗:“似嫌衣锦太寒乞,别作玉屑妆山川。”《群音类选・升仙记・复度文公》:“万里云彤,玉屑银砂乱洒空。这雪声敲窗纸,势压梅梢,色映帘笼。”茅盾《***风土杂记》诗:“纷飞玉屑到帘栊,大地银铺一望中。”(6)纸名。即麻纸。产于蜀地。南唐李后主请蜀笺工制造,因与玉屑无异,故名。参阅宋高晦叟《珍席放谈》卷下。

此外,日语中的雪花,还可以称为“六出花”“六花”等。汉语中,雪花还被称为“寒酥”“玉龙”等。《汉语大词典》中对应的解释如下:

寒酥,喻指雪花。明徐渭《谑雪》诗:“一行分向朱门屋,误落寒酥点羊肉。”明徐渭《梨花》诗之三:“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酥未肯消。”

玉龙,(1)龙形的玉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物异》:“梁大同八年,戍主杨光欣获玉龙一枚,长一尺二寸,高五寸,雕镂精妙,不似人作。”元乔吉《水仙子・廉香林南园即事》曲:“玉龙笔架,铜雀砚瓦,金凤笺花。”(2)传说中的神龙。宋刘克庄《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词:“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金高庭玉《天津桥同李之纯待月》诗:“跳上玉龙背,抱得银蟾光。”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四:“永安寺壁上有梅田女史题诗云:‘灵妃齐驾玉龙回,留得清阴满绿苔。’”(3)指龙形的漏壶。宋张孝祥《菩萨蛮》词:“玉龙细点三更月。庭花影下余残雪。”元萨都剌《章贡道中》诗:“忆得当年曾夜值,玉龙银箭漏声长。”(4)喻剑。唐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王琦汇解:“玉龙,剑也。”唐吕岩《化江南简寂观磨剑赠侯道士》诗:“欲整锋敢惮劳,凌晨开匣玉龙嗥。”(5)喻笛。宋林逋《霜天晓月・题梅》词:“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元张翥《孤鸾・题钱舜举仙女梅下吹笛***》词:“闲拈玉龙自品,爱冰姿与花争洁。一阕霓裳乍了,又落梅初叠。”(6)喻雪。唐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宋张元《雪》诗:“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水浒传》第十一回:“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清秋瑾《齐天乐・雪》词:“朔风萧瑟侵帘户,谁唤玉龙起舞。”《念奴娇・昆仑》词:“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由上述举例可以看出,日语虽然在历史上深受汉语的影响,但是伴随着同形词在后世使用语境及使用频率的差别,中日同形语在各自的发展历史中,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轨迹。有的词,如“六出”、“风花”、“玉屑”等,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依然保留了丰富的释义,但是在现代日语中的释义却相对单一;有的词,如“天花”,其在现代日语中完整的保留了古代释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却添加了新的含义;同样,又如“青女”,中日两国语言在其后世的发展中,都添加了新的含义。

参考文献

大雪节气诗词篇7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诗词教学 美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新课标的这一要求,说明了美育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优美的诗歌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深邃的意境和情感。精炼优美的语言,生动多彩的形象,都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因此上好古典诗歌欣赏课,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无论从当前的古典诗词教学现状来看,还是从审美教育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地位来看,在中学阶段加强中华古典诗词的教学,努力挖掘中华古典诗词的艺术美,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学艺术的瑰宝,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字句的优美动听到意境的深刻表现,无不表现着“美”。这种美,决定了古典诗歌教学与美育有着必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用这些优美的语言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加深学生的文化积淀,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现我就诗词教学中如何挖掘诗词的美,如何尽量展示中华古典诗词的美,从而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谈谈几点体会。

一、语言的音乐美

古典诗词的美,首先表现在语言上。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诗人运用一系列的艺术手段描写音乐。诗中“如急雨”形容旋律的亢奋急促,浊重沉响;“如私语”形容声音轻柔纤细,委婉缠绵;“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乐曲之错落有致,清脆明快;“莺语花底”形容乐曲之悠扬婉转,悦耳动听,“泉流冰下”和“冰泉冷涩”形容乐曲流畅而缓慢低咽进而逐渐凝滞的变化过程。旋即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美境,令人拍案叫绝。接着“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又把人带至千***万马激战沙场的壮烈场景。因此采用停顿、比较及重音等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读出长诗的节奏、情感和神韵,使学生在闻其声的同时还能见其影。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多感观,而且引发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缘情拟声,从而产生强烈的音乐美感。

高尔基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是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词的准确,明晰和动听。长诗的“闻、来、问、移、邀、添、回、开、呼、唤”等一系列的动词的应用是何等准确,表现了诗人由悲伤到兴奋、由欣喜到迫切的心情。调弦—弹奏—收束的旋律变化是何等动听,表现了琵琶女技艺之高超与娴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又是何等明晰,表达了诗人于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和自己不幸遭遇的感慨。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内心世界,流露在字里行间。这一切不仅引发了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而且构成了语言的音乐美。

此外李白诗句浪漫豪放、慷慨激昂;杜甫的诗句严谨工整、沉郁顿挫;苏轼诗句恣逸雄浑;李清照诗句哀怨缠绵,各有特色。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均表现了中华古典诗句的语言音乐美。

二、意境的形象美

意境是我国古典诗词创作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艺术审美范畴。所谓“意”,是作者对生活的某种认识和见解:“境”,就是对特定的环境和气氛的描写。诗歌的意境,就是寓思想于形象之中。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杜甫的《闻官***收河南河北》可说是诗人的狂欢形象跃然纸上。诗里的喜极而泣(一、二句)—欢喜若狂(三、四句)—心花怒放(五、六句)—归心似箭(七、八句),展现了诗人听到安史之乱的平定消息时那种欣喜若狂的形象,而这形象恰恰是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杜甫的另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黄鹂近景,自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用了四种颜色:黄对绿、白配蓝,色彩鲜明;下联千秋雪显示出时间永恒,万里船显示出空间广阔,含意深远。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其意境就显得美了。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红花衬绿叶,色彩鲜明和谐;莺啼旗风与水村山郭动静映衬构成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作近体,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此诗之四关。使一关未过,便非佳句矣。”所谓“诵要好”指的是节奏、旋律、意境和情趣;“观要好”是指结构、形式;“讲要好”即指诗的内容、立意及思想。上述两杜诗可谓四者皆备。

此外,像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所描绘的天姥山的奇特雄伟,所展现的光明理想天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所描绘的“江山如画”的雄伟景色,所展现的长江天险的英姿,其意境之美,使人难以忘怀。

三、手法的艺术美

所谓手法艺术美,就是作者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再现生活,达到文情并茂、出神入化的境地,从而获得美的感受。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堪称传诵千古的咏雪诗。全诗关键在四个“雪”字:送别以前的雪景(一雪),饯别时候的雪景(二雪),临别时候的雪景(三雪),送别之后的雪景(四雪)。通过雪描绘了边塞的风光,通过雪写出了***旅艰苦的生活,通过雪抒发了依依惜别的深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喻雪,那清雅、那皎洁,变肃杀北风而为和煦春风,使人如见其状,如临其境。全诗“雪”字贯穿始终,气魄雄伟,耐人寻味。

汉乐府《陌上桑》中的秦氏好女罗敷,人见则喜:“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其中的行者、少年、耕者、犁者、使君等,虽则年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但皆以为美。这种美就是一种形式美、自然美,从少女罗敷身上表现出来的形体、容貌的美。而这种美又是通过反衬的手法(或间琏描写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此既显示出作者艺术手法的高超,又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风格和情操的高尚美

曹操的《观沧海》,寄情寓志,境界高远广阔,气势如虹,吞吐宇宙,展示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充分显示了一个古代***治家的雄伟抱负;《龟虽寿》一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作者永远追求上进的雄心壮志,读之无不感奋。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深刻表达了作者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崇高境界。

岳飞的《满江红》是长期以来广为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每当人们读到它那激越悲壮的词句,便会禁不住义愤填膺、热血沸腾。时光流逝,历史演进,都不曾减弱他那震撼人心的力量。“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以激烈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同仇敌忾、重整河山、收复中原的决心,通诵全词,慷慨激昂,字字如金石掷坦,铿锵有声,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溢于言表。

同时期的爱国诗人陆游在许多诗篇里同样表达了渴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这种爱国之情直到晚年仍不减,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兵河入梦来。”表达了作者日夜期盼收复中原,连睡梦中的风雨都变成了战场上厮杀的声音。他写的《示儿诗》是作者用将尽的生命写下的绝笔。它凝聚着诗人毕生未能实现的心愿。他明知人死后万事皆空,仍要求儿孙在家祭时勿忘将国事告知乃翁。耿耿忠心,天地可鉴。正是他这一腔爱国的忧愤凝成不散的精魂,激励了后代众多爱国之士为国捐躯。

大雪节气诗词篇8

关键词:郭沫若 诗歌翻译 风韵译 《西风颂》

一、引言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其除了能够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外,也会反映一定的社会现象。因此诗歌翻译并不容易,对译者资质具有很高要求。郭沫若既是著名的诗人也是著名的翻译家,尤其擅长诗歌翻译。他结合自己的诗歌翻译实践提出了“风韵译”这一翻译理论,认为诗歌翻译重在重现诗歌的内在韵味,而非外在形式。然而,这一诗歌翻译理论却引发了众人的批评和争议,有人甚至认为郭沫若译诗是在“胡译”。本文将以雪莱的《西风颂》为例,从诗歌形式、诗歌内容和诗歌意象这三个方面来评析郭沫若的“风韵译”,探究郭沫若译诗是否是在“胡译”,希望能对外国诗歌“引进来”和中国诗歌“走出去”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诗歌翻译和“风韵译”

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就有了英语诗歌作品的汉译,它比林纾通过别人口译开始翻译小说至少要早四十多年,开创了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之先河。[1]111由此看来,诗歌翻译的历史由来已久,而关于诗歌翻译的理论也不在少数。早期如胡怀琛曾在《海天诗话》序中写道:“欧西之诗,设思措词,别是一境。译而求之,失其神矣。然能文者,撷取其意,锻炼而出之,是合乎吾诗范围,亦吟坛之创格,而诗学之别裁也”[2]192。与郭沫若同是创造社创始人之一的成仿吾认为:“有些人把原诗一字一字译了出来,也照样按行写出,便说是翻译的诗;这样的翻译,即很精确地译出,也只是译字译文,而绝不是译诗”[2]274。而著名的诗人闻一多则认为:“翻译都得经过理解与表达这两个步骤,而译诗的第二个步骤则更有特殊的要求,即必须也是‘诗’,必须以诗译诗”[2]278。由此看来,这些大家虽然对于译诗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认为译诗时最重要的是要译出诗的内在韵味。

1920年春,田汉请郭沫若代译《歌德诗中所表现的思想》一书中所引的歌德诗,郭沫若在为此文写的《附白》中首次提出了“风韵译”。他在《附白》中写道:“诗的生命,全在它那种不可把捉之风韵,所以我想译诗的手腕于直译意译之外,当得有种‘风韵译’”[2]260。1923年4月,他在《讨论注译运动及其他》一文中对“风韵译”进行了细致的阐释,他指出:“我们相信理想的翻译对于原文的字句,对于原文的意义自然不许走转,而对于原文的气韵尤其不许走转……在不损及意义的范围之内,为气韵起见可以自由移易”[2]261。郭沫若“风韵论”的一大特色在于认为译文是可以不用忠实于原文的,所以这引起了许多批评和争论,有些人甚至认为郭沫若译诗是在“胡译”。下面笔者将以雪莱的《西风颂》为例,从诗歌形式、诗歌内容和诗歌意象这三个方面来评析郭沫若的“风韵译”,探究郭沫若译诗是否是在“胡译”。

三、郭沫若译《西风颂》

《西风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代表诗歌之一,写于1819年,那时正值工人***运动时期。在英国,工人阶级正与资产阶级展开斗争,努力争取自身的生存权利。在这样的背景下,雪莱写下了《西风颂》,通过咏唱象征***力量的西风,表达诗人对***终将胜利的信心,以及对英国即将拥有光明未来的展望。

(一)诗歌形式

诗歌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韵律和节奏上。韵律是诗歌的灵魂,是诗歌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的一个重要方面。韵律不仅能够起强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节奏是诗人表达自己情感的关键,每一次停顿都能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

1.韵律

韵律对于诗歌至关重要,诗人的情感可以通过和谐统一的韵律传达出来。而英语是多音节的语言,汉语却是单音节的语言,因此完全保留下原诗的韵律形式绝非易事。为了尽可能保留原诗的韵律,在韵律上做些改变是必不可少的。而郭沫若则认为,在译诗过程中保留原诗的内在韵味才是至关重要的。

雪莱的西风颂一共五节,每节都是一首十四行诗,其韵脚都遵循aba, bcb, cdc, ded, ee的模式。以这首诗的第一节为例,郭沫若的译诗完全没有保留原诗的韵脚模式。但就郭沫若的译文而言,它有着自己的一套韵脚模式。首先,全诗韵脚以/ang/和/i/为主,局部则采用了中国诗歌的押韵方式,如/chuang/、/shi/、/yang/和/xiang/这四句就模仿了中国古诗四言绝句的押韵方式。其次,因为郭沫若是四川人,前后鼻音不分,所以最后两个对句/yin/和/ting/其实是押韵的,符合原诗的/ee/的押韵方式。最后,郭沫若特别注重局部的押韵,他将“wild West Wind”译成“不羁的西风”,以尾韵代替原诗的头,希望能重现原诗的风韵。郭沫若译诗没有顾忌原诗十四行诗的形式,这是他译诗的不足之处。然而,他译诗时重视的是内在气韵的传达,并且以读者中心,重视读者的感受,就这些而言,他的译诗是成功的。

2.节奏

节奏是诗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英汉语言不同,所以中文诗歌和英文诗歌在节奏方面是有所差异的。在译英文诗歌时,中国诗人普遍采用以顿代步再现原诗的节奏,以顿代步即以诗行中的意组或音组作为顿[3]66。英文诗歌以重音作为节奏点,而中文诗歌则用顿作为节奏点。

再以这首诗的第一节为例,这一节采用的是五音部抑扬格,节奏十分整齐且错落有致。而郭沫若的译诗并没有遵循原诗的节奏,他的译文每行长短不一,也没有以五顿来体现原诗的五音部。郭沫若译诗采用的是自由诗的形式,这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全社会提倡用新文学取代旧文学,所以郭沫若创造了自由诗体。他的代表作《女神》就是采用了自由诗体,文学成就颇高,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由此可见,郭沫若译诗虽然没有重现原诗的节奏,但结合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看出他译诗并不是在胡译,他重在传达诗的内在气韵,他对全诗总体气韵的把握是比较成功的。

(二)诗歌内容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人意***向读者传达什么。原诗内容的传达对译者来说并不容易,而遣词造句则是诗歌内容传递的一个重要方面。遣词是指词汇的选择,造句则是指句法的整合。郭沫若在遣词造句方面精心雕琢,意***传达出原诗歌的内容。

1.词汇

亚里士多德认为“词是语言中最小的意义单位”。[4]300郭沫若身处五四时期,那时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影响颇大,尤其中国的新诗明显受到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也正因为五四时期正是新诗蓬勃发展的过渡时期,所以郭沫若的翻译用词古雅,传其神韵,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5]20

在译诗的选词方面,郭沫若向来随性、偏于古典。以《西风颂》的第三节为例,首先,郭沫若善用动词,在译文第一句中,一个“睡”字就为读者勾勒一幅平静的画面,突显出地中海的平静。后面又用“摇漾”、“吹破”、“掀起”等动词突显西风的强烈。其次,郭沫若选词时偏向于选取四字格。汉语四字格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其语言短小精悍,蕴意无限。“灿烂晶波”、“城楼宫殿”、“苔G花香”、“画里韶光”、“熏风沉醉”、“狂涛巨浪”、“怆惶沮丧”等四字格的使用使得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具有言简意赅的效果,后两个词更凸显出了西风的威力。还有最后一句的“西风哟”,这个词带有中国传统的民歌色彩,使得译文具有犯星移木咧泄特色。郭沫若的用词不仅传达出了原诗的情感,而且体现了汉语的特色,有利于读者接受。

2.句法

因为英语讲求“形合”,而汉语讲求“意合”,所以翻译时做到完全的对等是不能的,尤其对于诗歌翻译而言更是如此。为了传达出原诗的内容,郭沫若译诗时就句法层面做了一些整合。再以《西风颂》的第三节的前六句为例,郭沫若的译文几乎把原诗的顺序全部打乱了。他以“The blue Mediterranean”开头,并将“where he lay”和“Beside a pumice isle in Baiae’s bay”连在一起翻译,并在“Quivering within the wave’s intenser day”前添加了主语“楼殿”,而且句数也从六句整合成了五句。经过这一整合,突出了主题,表现出了地中海的平静和西风的强烈,而且行文符合汉语的习惯,便于读者理解。

(三)诗歌意象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是诗歌的灵魂。[6]∫虼耍欣赏诗歌时除了要对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分析外,对诗歌意象的分析也是至关重要的。意象是内在情感的外在物化,寓意之象、以象写意。

1.比喻意象

比喻意象是诗人在物与物、情与物之间创造、设置、构建出的一种新的关系。[7]12比喻意象有两种表现形式,明喻和暗喻。

原文:

Thou, from whose unseen presence the leaves dead Are driven, like ghosts from an enchanter fleeing[8]72

Are driven, like ghosts from an enchanter fleeing[8]72

译文:

你虽不可见,败叶为你吹飞,

好像魍魉之群在诅咒之前逃退[9]99

这两句诗句选自《西风颂》的第一节,因为有“好像”和“like”,这两句诗句明显采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原诗将“leaves dead”比喻成“ghosts”,“west wind”比喻成“an enchanter”。在西方,“ghosts”指的是幽灵,“an enchanter”指的是魔法师,如果郭沫若直接将它们译成“幽灵”和“魔法师”的话,对于当时还不太了解西方文化的中国读者而言,这会造成他们理解困难。所以,郭沫若将“ghosts”译成“魍魉之群”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的四字格,将“an enchanter”译成“诅咒”,这样的译文有助于中国读者的理解,领略原诗的韵味。

原文:

Wild Spirit, which art moving everywhere;

Destroyer and preserver; hear, oh hear![8]72

译文:

不羁的精灵哟,你是周流八垠;

你破坏者兼保护者,你听哟,你听![9]99

这两句诗句选自《西风颂》的第一节,这里的“art”是动词“be”的变体,与后面的“moving everywhere”构成了现在进行时,原诗用定语从句和现在进行时描述了西风此时所处的状态。在郭沫若的译文中,他采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将“Wild Spirit”喻为“周流八垠”,“周流”指环绕着流动,四周绕一圈地流动,“八垠”出自《魏书・高允传》:“四海从风,八垠渐化”,指的是八方的界限。“周流八垠”不仅与原诗的“moving everywhere”相契合,描述出了西风四处流动的状态,而且沿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易于中国读者接受。

2.象征意象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认为,象征就是运用有声有色的物象来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10]26在诗歌中,诗人通过对物象突出的特征进行描绘,引发读者产生联想,使读者能够领会诗人的情感。

原文: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8]80

译文:

严冬如来时,哦,西风哟,

阳春宁尚迢遥?[9]102

这句诗句选自《西风颂》最后一节的最后一句。这里的“Winter”代表的是冬天,象征着英国此时所处的黑暗时期,而“Spring”则代表的是春天,象征着英国***成功后的美好未来。郭沫若将“Winter”译成“严冬”,将“Spring”译成“阳春”,“严”寓意“严寒”,“阳”则指的是“太阳”,象征着“温暖”。“严”和“阳”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突显出***终将胜利,光明的未来终将来临这一主题。所以,就笔者而言,笔者认为郭沫若的译文更能向读者传达原诗人的内心情感,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四、结语

通过研究分析,笔者认为郭沫若译诗时虽没有一字一句地按照原诗来翻译,但是显然并不是在胡译。在研究郭沫若的译本时,我们不能仅仅只关注诗歌形式这一点,而是要从诗歌形式、诗歌内容和诗歌意象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同时也要考虑到郭沫若所处时代的时代背景等等,这样才能对郭沫若的译诗做出公正中肯的评价。

因为中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完全的翻译是不可能的。所以,郭沫若译诗以“风韵论”为指导思想,重视翻译原诗的内涵意义,而非外在形式。同时,他在译诗时以读者为中心,充分考虑读者的感受,使译诗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中国诗歌想要“走出去”,首先得“引进来”,郭沫若的译诗可以对外国诗歌“引进来”起一定的借鉴作用,从而有利于指导中国诗歌“走出去”。

参考文献

[1] 孙慧慧.郭沫若的诗歌翻译研究――以《雪莱诗集》英译本为例[D].山西: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 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王东风.诗人译诗的诗学解读:兼评查良铮译《西风颂》[J].外语研究,2014(3):63-70.

[4] 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5] 梁建.雪莱诗歌的翻译比较[D].山西: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6] 宋蕾.诗歌意象与翻译[D].北京:外交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2.

[7] 祝菊贤.论魏晋南朝诗歌中的比喻意象[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12-17.

[8] 雪莱,著.吕一奇,编译.雪莱诗集[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4.

大雪节气诗词篇9

【关键词】东西南北风;意象;地理季节

中国古代诗歌注重表情达意,形成了凝练、含蓄、形象等特点。意象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特有的表现物,很好的满足了这一需要。王弼在《周易略例》中说,意以象尽,象以言著。得意而忘言,得意而忘象。意象的表意性、暗示性,让形象丰富、立体、多极。在几千年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积淀中,一些意象被古代诗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内涵,具有了固有的表意表情功能。比如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风这一意象,在诗歌的应用过程中,不同的风被赋予不同的情感、思想。本文从这一思路出发,试着浅谈一下东西南北风的各自被赋予的内涵和成因。

一、东风

东方旭日东升,为一日之始,预示着生机活力,诗人们往往借东风表达温暖、和煦、热闹、喜庆、欢乐之情。东风往往又和春天联系在一起,变成了春风的代名词。如李商隐的“沛国东风吹大泽,蒲青柳碧春一色”(《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青玉案》)。作为春风,还有唤醒万物、破旧立新的功能。如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中“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东风催化万物,诗人们或喜或愁,表现各部相一,但春风的意义是很明确的。有时诗人为了反衬对比,往往又借东风表达忧伤、烦恼之情。如欧阳修《青玉案》中的“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再如晏几道《玉楼春》中“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东风既可以欢愉,又可以伤情,往往一忧愁居多,尤其在宋词中,这和那个时代是紧密相联的。

二、西风

和西方相关,夕阳西下,日暮途穷,诗人们往往用以表达忧愁、寂寞、孤独、凄伤、惆怅之情,往往和秋天联系在一起。如白居易的《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如晏殊的《少年游・重阳过后》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诗人有时又以西风表现昂扬乐观、雄壮豪迈之情。如贺铸的《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i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借西风表达悲壮慷慨,无非是西风意象自有苍凉萧瑟之意,方可托起诗人的胸襟气魄。诗词中东风西风相反相成,往往对立又相互转化,全在于诗人的所处境遇,所达心思所决定的。

三、南风

南风的意象比较模糊,诗人用得也少,但通常是比较温暖,舒适,幸福的意象,多写暖春以及夏天。比如: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此诗中南风似老友,趣味盎然安慰诗人淡淡寂寥。立夏后是农忙季节,是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所以夏季温暖的南风合乎时令,可以增长老百姓的收成,在诗词中的意象也往往是积极美好的了。南方湿热,所以往往和夏天联系在一起,表现温暖、舒适、幸福之情。如李颀的《送陈章甫》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写庄稼写收获往往和南练习在一起,固然和南亩等传统意象有关联,更重要的是南方适宜、温暖有关,才会有辛福、美满的意味。如宋・刘(bān)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还有宋・沈瀛《减字木兰花・棋枰响止》棋枰响止。胜负岂能全两喜。不竞南风。忽尔三生六劫通。客方对酒。一片捷音来自寿。甚快人何。大胜呼卢百万多。饮酒猜卢,南风送爽,何其愉快。

四、北风

北风是冬季肃杀凛冽的意象,但诗人又往往以北风的磨砺来表现人的坚强或是表现豪迈情怀,尤其是边塞诗之中。比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是冬季大雪纷飞之景。又比如: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移。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树将何为?北风吹,能几时!这是以物咏志了。北方寒冷,北风往往和冬天联系在一起,表意肃杀凛冽。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种气候的寒冷,也只有北风将其表达的更加深彻、形象,给人切身临境之感。如宋代苏庠的《菩萨蛮・北风振野云平屋》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e。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荒坡垂斗柄。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北风在表达苏庠离别之情时显得更有气魄和广度,全诗才会体现出畅达之感慨,洒脱之气度。

五、东北风、东南风

(1)东北风也有寒冷的意味,比较北风略轻,往往表现忧愁凄伤。唐代白居易的《送兄弟回雪夜》日晦云气黄,东北风切切。时从村南还,新与兄弟别。但有时在困难中,表现出了诗人的豪迈之情。如王安石的《定林寺》城市少美蔬,想今困捶佟G移径北风,持寄岭头云。

(2)东南风。中国的大江大河大多向南流去,东南风即是顺风,有顺成助长帮扶之意。如白居易的《续古诗十首》虽有东南风,力微不能吹。宋代仇远的《留饮筱坞承隐君山庄》东南风顺帆上桅,一转瞬间行十里。人生交契无故新,他日停云从此始。

六、西北风、西南风

(1)西北风,略逊西风,也有寒冷凛冽的意味,往往表达悲愁凄婉之情。如唐代崔曙的《山下晚晴》云尽山色暝,萧条西北风。故林归宿处,一叶下梧桐。苏轼《与秦太虚参寥会于松江而关彦长徐安中适至分》浮天自古东南水,送客今朝西北风。都有伤感之调,而无贬义,和现在的西北风相去甚远。

(2)西南风,和东南风比,虽也有顺成助长之意,但往往是被动消极的,往往表达忧愁情感。曹植《七哀诗》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赵崇蟆豆嗜恕饭嗜宋髂戏纾遗我一束诗。长哦结幽想,慌惚若见之。

七、结语

由上述可知,不同的风是和地理季节相关联的,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季节特点:东方(春天)温暖,西方(秋天)凉爽,南方(夏天)湿热,北方(冬天)寒冷,与之相对应的东西南北风也就有了程式化的欢快忧郁,豪迈婉约,奔放深沉等。意象要形成特有的表情物,必然是在人民共同的感悟体会下,润如千姿百态、千人千面的个性,形成各自代表的特有的、固有的、可转化的内涵,方可绵延长久,发扬播越,为一代又一代诗人继承创新。东西南北风的意象不仅体现出了古人对于地理气候的直观感受,更传达出的是中国的诗歌文化的深邃内涵及所蕴含的精神、气质和传统。

参考文献:

[1]王祝英.敦煌辞书的集大成之作――读《敦煌经部文献合集・小学类》[J].辞书研究.2013(04)

[2]雷华,王祝英.大国大典盛世丰碑――《汉语大字典》编纂、修订、出版历程侧记[J].辞书研究.2011(05)

[3]江非.推进“诗歌岛”建设,打造21世纪“诗歌海***”――“海南・澄迈诗歌创作基地”授牌仪式暨首届海南诗歌文化研讨会综述[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大雪节气诗词篇10

第一类:暗示边事的危急

【特征解析】三个关键词:渲染、烘托、象征。作者往往通过边关浓重阴沉的环境渲染,象征战争阴云,烘托出紧张的战争氛围。

【名句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首句于“云”上着“黑”字,已感气氛沉重。而这“黑云”又“压城”以至压得“城欲摧”,明显有象征意义。“云”上特加“黑”字,象征敌***,敌***压境,如此凶猛,则我***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路。

【试题演练】***城早秋(2009年全国卷Ⅱ)

——严武①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①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参考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第二类:赞美将士的无畏

【特征解析】三个关键词:渲染、夸张、反衬。作者往往通过边关恶劣环境的渲染,反衬将士无畏险恶环境,或快速行***,或奋勇杀敌,体现了强烈的报国豪情。

【名句赏析】“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将***金甲夜不脱,半夜***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黄入天”、“石乱走”、“风头如刀面如割”,极力渲染、夸张塞风之大,气候之寒。“幕中草檄砚水凝”,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样的***队有谁能敌呢?突出了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和不畏艰险的精神。

【试题演练】赠李愬仆射二首(其一)

——王建

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

这首诗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反衬(答“衬托”亦可),“和雪”、“夜行”、“神旗冻定”写出了行***环境的寒冷和险恶,“马无声”突出了***纪的严明,作者用环境凸显了将士无畏的情怀和报国的热情,与后边“已上城”很好的照应。

第三类:传达对故土的思恋

【特征解析】三个关键词:渲染、烘托、象征。作者往往通过边关景物的荒凉、单调,表达将士对故土的思念。

【名句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四面边声”三句,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长烟落日”,画面固不失雄阔,但续以“孤城闭”三字顿写孤寂荒凉。一副秋季边关寂寥***表现了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了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

【试题演练】雨雪曲(2010年全国卷)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出关①(2007年山东卷)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和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大雪节气诗词10篇

学习

大学生行为规范总结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行为规范总结,内容包括大学生行为规范养成心得,大学生行为规范结论。[中***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09)10-0201-04在法科应用型课程中,“标准化学习”主要是规范的学习,是课程学习的另一个重要

学习

工资收入证明格式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工资收入证明格式10篇,内容包括购房工资收入证明格式范本,工资收入证明怎么打。范例二工资证明的格式范文:_________________:兹证明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为本单位正式职工,最高学历为xx,目前在我单位

学习

交人交心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交人交心10篇,内容包括交人交心经典语录,交人要交心人生感悟。交人交心,老师说过很多次,但自己的理解总是很肤浅,等到机缘成熟的那一天,自己走进了自己的内心,看到了自己的内心,才明白老师所说的“交人交心”的含义。一个人没有修

学习

英文合同翻译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英文合同翻译10篇,内容包括英文合同翻译范本大全,英文合同翻译句型大全。在英文合同翻译中,前提条件是弄懂合同的定义,包括合同中应有的基本要素,下面就从合同的定义着手,并提出一些在英文合同翻译中应注意的事项,笔者对英文合同

学习

积累好词好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积累好词好句10篇,内容包括我积累的好词好句,文章积累好词好句。在夏天时,天气有些炎热但我们蒲江人可一点也不怕,因为这时我们这里的湖水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凉爽。在这时在湖里游泳、戏水的人十分多,走到湖边,你会听见许许多多

学习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10篇,内容包括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课件,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免费课件。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了“四能”目标的要求,即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

学习

四级考试作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四级考试作文10篇,内容包括四级作文全篇,四级考试作文今年。Putyourlistinpriorityorderbeginningwiththeareawhereyouhavethemostexperience.Forinstance,listyouraccountingacco

学习

卖碳翁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卖碳翁10篇,内容包括卖炭翁故事100字,卖炭翁。2008年春节,深圳市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元旗过得分外舒畅。两年前,该公司运作的一个将垃圾发电项目(梅州市的龙丰项目)情况喜人。2007年,公司开始大扩展,业务遍布全国各地。年前

学习

大寒养生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大寒养生10篇,内容包括大寒养生知识100条,大寒养生系列大全。大寒过后,强调温补肾阳,所以要防寒保暖补肾气。中医认为“肾”为“命门”,过去多认为肾虚出现在中年以后,但随着生活节奏的改变,很多年轻人也已经进入到肾虚的队伍里,

学习

春天的手抄报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春天的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春天手抄报一等奖,春天的手抄报美篇。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4、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学习

个人自转10篇

阅读(19)

经过一年的锤炼,我认为我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已达到转正定级要求,现申请转正定级,望批准。

学习

英语人物描写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人物描写10篇,内容包括英语人物描写摘抄大全,英语人物描写简单范文。气壮山河气宇轩昂气吞山河正气凛然龙骧虎步百战百胜冲锋陷阵英姿焕发奋不顾身奋勇当先顶天立地昂首挺胸昂首阔步赴汤蹈火挺身而出战无不胜临危不惧威

学习

淘宝客服工作职责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淘宝客服工作职责10篇,内容包括淘宝客服工作职责及流程,淘宝客服工作职责描述。名:性别:女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87年12月23日婚姻状况:未婚身高:158cm体重:46kg户籍:广东现所在地:广州毕业年份:2010年工作年限:四年以上职称:高级职称求

学习

非主流名言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非主流名言10篇,内容包括非主流语句经典语录,非主流语录摘抄大全。3、多谢你的绝情,让我学会死心。4、如果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令其疯狂。可我疯狂了这么久为何上帝还不把我毁掉。5、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上

学习

描写战争的诗词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战争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关于南诏天保战争的诗词,跟战争有关的诗词。4、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奏凯歌。——于谦《岳忠武王祠》5、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杜甫《房兵曹胡马诗》(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关于梅花的诗词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梅花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赞美梅花的诗词大全,赞冬雪梅花开的诗词。“乌台诗案”以后,苏轼的人生观、艺术观、生活情趣都发生了变化,体现在其诗歌作品中,特别是在梅花诗歌的创作中,主要表现在他已经不是单纯的对梅花幽雅形姿

学习

七夕古诗词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七夕古诗词10篇,内容包括七夕古诗词2017,七夕古诗词歌曲。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七夕》----(唐)徐凝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七夕醉答君东》--

学习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端午节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关于端午节的诗词10句,关于端午节的诗词大全简单。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学习

教师诗词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诗词10篇,内容包括教师的古诗句大全,教师人生格言诗词。二、基础知识训练所谓基础知识训练,一般理解为让学生掌握古代文言文的语法和表达方式,我相信这是很多老师都会着重训练的。但笔者认为,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这一部分反倒

学习

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10篇,内容包括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词,儿童生活乐趣的古诗词。2、《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3、《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

学习

含有牛的诗词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含有牛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含有牛的诗句古诗大全,史上最牛十首诗词。教学目标:1、体会《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风格特点。2、学习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思想资料。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牛郎织女相思之苦及委婉动人的别离之感。2、鉴

学习

小满节气的天气特点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小满节气的天气特点10篇,内容包括小满节气时天气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小满节气的气候特点。大家好!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