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战争的诗词10篇

描写战争的诗词篇1

2、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李白《发白马》

3、三十遴骁勇,从***事北荒。——张玉娘《从***行》

4、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奏凯歌。——于谦《岳忠武王祠》

描写战争的诗词篇2

一、自然舒缓的情节

孙犁的小说一般不具有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他着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荷花淀》就是这样,只追求散文式的格调,不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作品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但作者没有正面渲染战争的严酷,而是以轻松明快的笔调,通过对白洋淀妇女由送夫参***到自觉地组织起一支战斗队伍的细致描绘,歌颂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美丽心灵。小说的线索显豁:一条线索写游击队抗击日寇,一条线索写水生嫂等妇女的成长过程。以“夫妻话别,水生参***――马庄探夫,水上遇敌――与夫巧遇,伏击敌人――胜利归来,感受打算――苦练本领,杀敌立功”组织故事,一切都在柔美的荷花淀里缓缓进行,就像那潺潺的高山流水一样典雅优美。

二、淡化的人物描写

孙犁在写人时通过简洁、富有特征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点出人物的神韵,展现其精神世界。在刻画水生嫂时就体现了这点。

她织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能干、勤快;丈夫是游击队长、***的负责人,大部分家务劳动得由她承担。她上要侍奉公公,下要养育孩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丈夫工作晚归,她首先“站起来要去端饭”,贤惠体贴;丈夫说要参***,她“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没有直接说她听到丈夫要去参***的心理反应,但是从她“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这个细微的动作,表现了她对丈夫的依恋和关心。

当听水生说“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时候,她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交织着含蓄深沉的真挚的感情,既是埋怨、赞许、鼓励,又是自豪。平和的语气中透出她的温和、顺从、贤惠,其中有一丝责怪,更有一z理解与支持。当水生说家里的事要靠她多做一些了,她鼻子有些发酸,心里有些发颤,但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没有豪言壮语,却深明大义,家里的重担自己去挑,全力支持丈夫参***杀敌,对水生理解、体贴。

丈夫参***,她并没有拖丈夫的后腿。丈夫去做动员工作,她一直“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要听听丈夫的“嘱咐”。丈夫说“不要叫敌人***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她流着眼泪答应了,这表现了她的忠贞。丈夫参***没几天,她心里思念丈夫,又偷偷和众伙伴去看望丈夫,对丈夫可谓一往情深。小说最后一段,水生嫂们从普通的家庭妇女成长为像丈夫一样的抗日战士。

三、诗意的环境描写

本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充分体现了诗的情调、诗的感情。如:“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情境和语言的

选择,充满了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构成了鲜明生动的意境。就连写战斗,“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也尽是美的意象。

从以上景物描写可以看出,战争在孙犁笔下,已褪去了它那狰狞的面目,有浓浓的诗情画意。“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这样写不是回避战争,也不是淡化或美化战争,而是通过富有诗情画意的描写,表达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表达对这片土地的崇敬之情。

四、纯朴清新的语言

孙犁小说的语言是散文诗一样的,凝炼、含蓄、优美、生动,融小说、散文、诗歌于一体,具有散文诗式的独特风格。宛如带露沾水的荷花,既有绚丽多姿的风采,又洋溢着沁人心脾的醉人清香。如作品开始描写水生嫂月夜编席的场景,写月亮、院子、苇席、白洋淀和荷叶荷花香,都是那么的轻婉柔美,把读者带入一个清新的语境中。“潮润润”“薄薄”“高高”“轻轻”“密密层层”“扑椤椤”等叠音词的运用,给人以轻缓的节奏美感。“凉爽”“柔滑修长”“跳荡”“很嫩很小”“花香”“烟波”等词语也给人以舒适、光亮的情感体验,使文章语言清丽自然、含蓄隽永、柔婉秀美,富于抒情性。

五、爱是永恒的主题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描写战争的诗词篇3

1. 概括这类诗歌常见的思想内容;

2. 归纳此类诗歌经常出现的意象;

3. 了解此类诗歌常见的考点。

教学过程:

一、概念阐释:以描写边塞的***旅征战为题材的诗歌。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李颀、岑参等。

二、分析概括此类诗歌的思想内容

1. 塑造边塞健儿的英雄形象,歌颂从***报国和建功立业。如①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②王昌龄的《从***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③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 抒写边疆将士对家乡的思念。如①王昌龄的《从***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无那:无奈,只无法消除思亲之愁]②李益的《从***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受降城、回乐烽均为地名]

3. 表达作者对战争深层思索,或写战争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破坏,或写对和平的向往,或写对***中某些现象(譬如苦乐不均、将帅无能)的不满。如①常建的《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②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③柳中庸的《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百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金河、青冢、黑山均是地名]④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以上只是大致的归纳,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时诗中呈现出的情感也是很复杂的。如王翰的《凉州词》中既充满慷慨之气,又夹杂着一种悲凉。又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白发征夫泪。其中既有对家乡深沉的思念,又隐含着将士戍边报国的责任,二者交织,慷慨悲凉。

三、归纳此类诗歌经常出现的意象

标示边疆、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关山、青海、玉门关、楼兰、边、燕然、沙场、大漠;

边塞特有的事物:烽火、城楼、(细柳)营、琵琶、戍鼓、横笛、羌笛、芦管、芦笛;

与战争有关的武器:角弓、鞍、马、刀、号角;

与战争有关的人称称谓及历史名人:将***、都护、兵、***、征人、李广(龙城飞将);

表达征人思乡常用的意象:月、羌笛、芦管、雁;

与战争有关的关键词:征、战。

四、与此类诗歌相关的考点阐释

1. 形象

1)鉴赏诗中出现的景物(即画面)的整体特征

例如读王昌龄《从***行》,诗的第一、二句描摹了一幅?摇 ?摇?摇?摇?摇?摇?摇的画面。(开阔、悲壮、迷蒙、暗淡)

2)鉴赏诗中出现的人物形象

例如,读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试鉴赏诗中出现的人物形象。

参考模式:诗中塑造了(什么样)的(谁)的形象。“什么样的”应指出人物在什么环境下干什么、想什么所表现的精神品质,“谁”应指出是哪一类人的形象(例如农民、工人、思妇、征人等),并应关注本诗诗眼(即最后两句)。参考答案:本诗塑造了在恶劣的环境中不畏艰苦、英勇奋战,

立业的边疆将士的形象。(注:必须有对诗眼的阐释)

3)鉴赏诗歌表现的情感内容

例如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白发征夫泪。“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语言

1)鉴赏诗歌整体语言风格

例如读陈羽《从***行》: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这首绝句写风雪行***,十分壮美。试从语言角度,分析一下“壮美”的特点。

参考答案:首句用了一个“裂”字,次句用了一个“折”字,点染了严酷悲壮的背景:天山脚下寒风尽吹,湖边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吹断。尾句用了“直上”一词,展现出一幅壮美行***画面: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这“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勃。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2)考查炼字技巧

例如读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受降城为地名、回乐烽为烽火台名]分析第四句中“尽”字的妙处所在。回答此类题一定要有固定的思路。即释句、释词,析妙处,连主旨。

参考答案:不知哪里传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于是征人一整夜都朝故乡的方向遥望。“尽”字既写出了征人望乡时间之长,又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在望乡,点出望乡人之多。一个“尽”字,把征人思乡的主旨表现得淋漓尽致。

3. 表达技巧

1)考查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例如读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分析前两句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开头写登城所见的月下景色。远观,回乐烽下,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像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近观,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光,如秋霜那样望而生寒。这些正是触发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从另一角度说,如雪之沙,如霜之月光,既形象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又切合了征人思乡凄凉、哀怨的心境,景与情紧密交融在一起。

2)考查塑造人物所运用技巧(从描写角度可分正面描写、侧面烘托;从描写内容可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从用笔墨多少可分白描、工笔等)

例如读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设题:请结合诗句对如何刻画将***这一形象略作分析。这首诗通过写将***夜猎这一典型情节,成功地刻画了警觉、镇定、勇武的将***的形象。这首诗首句写将***夜猎场所是幽暗的山林,杂生茂密之草。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这里运用了环境烘托。一“惊”字,渲染了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是何等警惕。第二句写将***动作:弯弓猛射。“夜引弓”的“引”,让人想象、体味将***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后两句写天亮一看,箭竟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结尾箭入石中,或许带有一点夸张色彩,却侧面展现了将***的神勇。

3)考查诗中运用的抒情技巧(一定要分清问得是作者的抒情方式还是诗中人物的抒情方式)

例如读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辨析诗中最后两句的抒情手法。参考答案:直抒胸臆。

五、典型例题

例1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前两句通过对严寒景物的描写,反映了?摇?摇?摇?摇?摇,

采用了?摇?摇 ?摇?摇?摇描写的方法。

(2)五、 六句选取了一天的生活进行具体描写,表现了?摇 ?摇?摇?摇?摇?摇?摇,采用的是?摇?摇?摇 ?摇?摇描写的方法。

(3) 七、八句采用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将士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这三问中“反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是针对内容的考查,应联系诗歌主旨(即塑造英勇的将士形象)回答。关于“描法”的考查和对“抒情方式”的考查属于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问得比较明确,只要有相关的知识积累即可。

学生组织答案。

例2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看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看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你认为香菱说得对不对?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分析:本题是针对炼字技巧进行的考查。回答的要点应包含:①对全句意思的把握(即句子翻译),②这个字突出了景什么样的特征,③对画面整体特征的阐述,④景与作者情感是如何交融的。[一般的炼字技巧的题都可参考这个思路]学生组织答案。

描写战争的诗词篇4

关键词:孙犁; 抗日小说; 诗意抒写; “家园”意识

中***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孙犁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其抗日小说以清新雅致、浪漫诗意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孙犁抗日小说诗意抒写的集中体现就是在其作品中所表现的“家园”意识。“家园”是一个温馨的词汇,本指出生地和栖息地。自从海德格尔诗学传入中国后,“家园”就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意蕴。家园不仅是一个空间存在,更是一个精神堡垒。海德格尔称这种生存方式为“精神诗意的栖居之所”。孙犁在抗战中或新中国成立后写的抗日小说中,“家园”意识都很浓厚。孙犁自身的“家园”意识不仅是对故乡这一空间存在的热爱和眷恋,也是对真善美和诗意的生活方式的精神追求。孙犁将这种意识深深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力***用诗意轻松的笔调写出在抗战背景下的一种温情的家园日常生活情景,给人们展现一片“精神诗意的栖居之所”,从而带来一种温馨的念想,找到心灵的归宿。

一、将温馨的日常生活情景置于战争背景中

家是人生的歇息地、避风港,是生命的摇篮,更是人生的乐泉。而持续残酷的战争使很多人失去家园流离失所,也使很多战士长年离家在外艰苦战斗。“家园”意识深深地隐藏在他们心中,盼着有朝一日重回故里,与家人团聚。家是战争年月里战士们“精神的栖居地”,是一份诗意的想望和温情的抚慰,这些,对于一样长年在外的文艺战士孙犁来说是有深刻感受的。这种情感使孙犁在宏大的抗战背景下着力细腻地去描绘温馨的家庭日常生活场景,很好地满足了当时人们思家情思的诉求。与血雨腥风的战争相比,这种硝烟背景下的家庭日常生活就变得很诗意了。

如《荷花淀》这篇战争题材的小说一开篇就是“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1]这样一幅诗意清新的画面,呈现的是河北白洋淀席民家庭日常生活场景,在这种诗化的艺术氛围中,令人感到温馨满足,突出了优美人生的自然生命形态。几乎忘记了这是在残酷的抗日战争的背景之下,也淡化了战争给人们心灵带来的严重创伤,同时鼓舞着战士们英勇作战,努力保卫住家园,留住这些美好。“他们热爱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妻子。他们当兵打仗,正是为了保卫他们。暂时的分别,正是为了将来的团聚。父母妻子也是这样想。”[2]“家园”意识是支撑他们奋进的精神动力。

孙犁将家庭日常生活情景置于战争背景中,作品在诗意的氛围中表现出浓厚的“家园”意识,给了作家自身及读者一个共同情感寄托的栖居地。这样的“精神栖居地”无疑是美好和温情的。

二、神采飞扬的女性形象的刻画

孙犁的抗日小说以塑造一大批美丽活泼、光彩动人的女性形象而著称。这也是孙犁小说中的一个特色。“她们在小说中大抵体现为‘母性’、‘妻性’和‘女儿性’,这些同样成了他一生挥之不去的‘心理情结’”[3]其实就是孙犁强烈的“家园”意识在作品中的表现,其“家园”意识中蕴含着一定的女性情结。女性也是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聪慧活泼,坚强勇敢,乐观向上,她们是家园里一道绚丽的风景线,也是支撑着战士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精神力量之一。因此孙犁要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写这些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女性。 孙犁说:“我在写她们的时候,用的多是彩笔,热情地把她们推向阳光照射之下,春风吹拂之中。”[9]他确信“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10]

妻子的形象如《荷花淀》、《嘱咐》里的水生嫂是那么温柔贤惠、深明大义,《藏》中的浅花是那么美丽能干、勇敢坚强,《蒿儿梁》中的女“主任”是那么热情善良、积极上进;女儿的形象如《风云初记》中的春儿是那么美丽活泼、勤劳上进,《山地回忆》中的妞儿是那么泼辣可爱、勤劳乐观,《吴召儿》中的吴召儿是那么活泼爽朗,机灵可爱,等等。这些都是北方里一群神采飞扬、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女性。孙犁绝大部分的抗日小说作品中总会出现这样一位充满神韵的女性形象,除了体现一定***民鱼水情外,也是一个战士对家园这片“精神栖居地”的一份寄托。作品中表现的“家园”意识让人产生了归属感,这些美好的女性所象征的家园,是战士“精神的栖居地”,也是作家本人的心灵归宿。

三、诗意的家园环境

孙犁作品中有大量的家园环境的描写,田园、村落、水淀、山川等大量地贯穿在孙犁的抗日小说中。这也是他强烈的“家园”意识在作品中的表现。家园中必定有人有景,人在景中生存。作家所描绘的家庭日常生活场景、所刻画的女性形象等等都是融合在一定的家园环境中,这样有利于情感诗意的表达。这些诗意的画面放置在战争背景中,使战争的残酷性得到了一定的消解,生活中的美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带来更多的希望。

如在长篇抗战小说《风云初记》中,战士们行***到关口上,有这样的家园环境描写“太阳还没有落下,圆圆的月亮就出现了,她升起得很快,好像沿着长城滚过来。有一大群山羊,这时还没有下山,黑色的羊群在岩石上跳跃着,沐浴在落日的红光里,那个背着水斗饭袋的中年牧人,抱着牧羊的小铲,向着阳光坐在长城的墩台上……”[13]孙犁用抒情诗化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安静祥和的美好家园***,行***途中战士们眼前看到这样的画面,内心该是波澜起伏了。为了保卫这样美好的家园,战士们愿意倾其所有,誓死守护他们“精神的栖居地”。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这些诗意的家园环境***所表现的“家园”意识感给人带来了心灵的慰藉。

孙犁用诗意的笔调从容地抒写抗战时期的风云变幻,小说诗化的艺术手法令人耳目一新。而孙犁抗日小说中所表现的“家园”意识却是其作品诗意抒写的最集中的体现。家园是人类灵魂的归宿,是温馨的心灵港湾,是人类永恒的母题。不管是在战乱的岁月还是在和平的年代,家园永远都是人们心中最温馨的念想,是人类精神的堡垒,“家园”意识能引起人们广泛的共鸣。孙犁的抗日作品之所以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品中提炼了家园这样一个永恒的母题。家园情感能深入人们的内心,直抵灵魂深处。“家园”意识对于今天人们的创作依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犁.荷花淀.孙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31.

[2]孙犁.关于《荷花淀》的写作.孙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55-58.

[3]叶君.诗意缘何生成─论孙犁抗战小说的艺术范式[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5):134-138.

描写战争的诗词篇5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参考答案】

1.诗中写了一位书生从***边塞,抵御外患的过程。

2.视觉、听觉或色彩、声音。

【参考译文】

报警的烽火已经传到了长安,***情危急。壮士的心里难以平静。带着用兵的符信离开了都城,精锐的***队开赴敌人的巢穴。战斗正是激烈的时候,大雪纷飞,***旗上的彩画都凋残了,急风杂着鼓声呼啸着。宁愿当一名普通的百夫长浴血杀敌,也胜过作一个百无用处的书生啊!

【品味鉴赏】

“初唐四杰”的从***、出塞之作,表现知识分子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慷慨雄壮,令人感动,对盛唐边塞诗的高度繁荣和成熟,有一定的影响。杨炯的《从***行》,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用夸张的手法写外患严重,形势危急,生动传神地把战事紧急的***情传递给读者,并引出下文。“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这两句交代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包围敌人的***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进行烘托。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中,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匠心,以象征***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描写战争的诗词篇6

《作家作品》

屈原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

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发展了“楚辞”。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等等。

《国殇》选自《楚辞九歌》,用于祭奠为国捐躯的将***。

一、本文主旨

全诗概括而生动地描写了楚国将士不畏强敌,英勇杀敌,义无反顾的场景,歌颂了他们刚毅勇敢,视死如归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死难将士的深沉哀悼和由衷的敬佩之情。

二、词语解释

首身离兮心不惩。惩;悔改;

凌余阵兮躐余行。凌:侵犯;

援玉抱兮击鸣鼓。援:拿着;

身既死兮神以灵。以:而;

三、课文串讲

全文分为两层。

第一层:描写楚***将士英勇杀敌,最后全***覆没。

第一句,描写将士披甲操戈,准备战斗;

第二句,描写两***交锋;

第三四句,描写敌人兵多势众,楚***英勇战斗;

第五六句,描写敌人冲进楚******营,楚***伤亡惨重;

第七八句,描写楚***将士勇武不屈;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

第九十句,描写楚***全***覆灭,横尸疆场,天昏地暗,场面壮烈。

作者依照战斗的进程描写,展示了战斗的全过程,表现了楚***将士的英勇杀敌,义无反顾的精神。

第二层,祭奠楚***阵亡的将士的亡灵。

这一层是诗人对阵亡的将士们的深情礼赞。

前四句,描写将士们征战的精神,礼赞将士们刚武英勇,视死如归的精神;

后四句是感天动地的礼赞,活时凛然浩气,死后也是灵魂不散,虽死犹生。

《学习要点》

场面描写完整,真切。

描写战争场面十分真切。前十句,记述楚***披挂出阵,与敌人交锋,兵败身死的全过程,层次十分清楚。既有大的场面,又有细节描写,还有气氛渲染。

善于运用气氛渲染铺垫。

作者描写出战斗场景的气氛,从而引出对死者的礼赞。如旌旗蔽空,流矢交坠,鸣金击鼓,血撒疆场的战斗场面的惊心动魄的气氛,衬托了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楚***将士威武不屈的精神。

《重点段落分析》

诗的第一部分。

描写内容:见《课文串讲》;

划分层次:见《课文串讲》。

《陌上桑》(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汉乐府本来是西汉设立的音乐官署。以后就把这个官署内收集的可以唱的诗称为乐府诗。

《陌上桑》是一首汉乐府诗,无言叙事诗。

《主旨》

叙述使君调戏采桑女罗敷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赞美了罗敷女的坚贞和智慧,讽刺使君的愚蠢,反映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荒***和无耻。

《课文串讲》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起因。描写罗敷劳动情景,服饰容貌的美丽

第二部分:事件经过。描写使君调戏罗敷,遭到严词拒绝。

第三部分:结局。描写罗敷夸夫。

《疑难词句》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坐:因为。

秦氏有好女。好:美女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颇:略微

何用识夫君,白马从驪驹。从:跟从。

《学习要点》

1、女主人公罗敷的形象特征。

形象美,心灵美,机智勇敢。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比如文中的环境描写,从环境描写来看,属于正面描写;但从表现罗敷的美丽来看,又属于侧面描写。尤其“行者见罗敷,——”更是侧面描写,没有描写罗敷如何美丽,而是从旁人的反应衬托出罗敷的美丽。

《重点段落分析》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夸夫表现罗敷对自己夫君的忠贞,对使君的嘲讽,蔑视。使使君相形见拙,无地自容。

2、划分层次。

分为五层。

前四句。描写夫君地位显赫。

“青丝系马尾”四句,描写夫君的财富。

“十五府小吏”四句,描写夫君官职。

“为人洁白皙”四句,描写夫君的美貌。

侧面描写,借他人评价。

《短歌行》(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曹操东汉未年建安时期诗人,他的诗大多以乐府旧题表现新内容。

他的风格基本是苍凉悲壮。

《短歌行》是一首乐府旧题。

一、本文主旨

本诗写作于曹操晚年,抒写了作者复杂深沉的情怀。在诗中,他感叹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渴望招纳贤才共***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诗中虽也流露出人生苦短的愁闷,但作者的精神实质是昂扬向上的,积极进取的。

二、词语解释

1、对酒当歌。当:面对;

2、但为君故。但:只是;

3、何时可掇。掇:拾取;

4、契阔谈宴。契阔:聚散;

5、枉用相存。问候枉驾前来的贤才。

三、课文串讲

全诗共分为三层。

第一层,前八句,感叹人生苦短,忧思难忘;

第二层,(青青子衿——心念旧恩)求贤不得的忧愁和诚心纳贤的态度。

分为四小层。

(1)(——沉吟至今)自己对贤才的思念;

(2)(——鼓瑟吹笙)表示对贤才真诚欢迎的态度;

(3)(——不可断绝)贤才不易得,自己忧心不断;

(4)(——心念旧恩)希望老朋友能前来,为自己举贤荐能。

第三层,(月明星稀——)惋惜贤才未得明主,自己有广招人才的信心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学习要点》

分析前八句的内容。

前四句,感叹年岁已老,功业未成,“譬如朝露”用比喻手法,感叹人生苦短。接着四句,写***治抱负未得实现,心情苦闷,想借酒浇愁。

分析诗中思贤若渴的情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借用来表达对贤才由来已九的思念之情:“呦呦鹿鸣”借用来抒发诗人热烈欢迎贤才到来的情景。下面着重描写诗人求贤不得的惆怅和苦闷,设想众多贤才故友远道前来的幻影,表达作者对贤才的无比思慕的心情。

作者描写贤才无所依托,殷切希望贤才来到自己身边,助己完成统一大业。

诗中“月明星稀”四句,比喻当时贤才流散各地,无所依托。“山不厌高”四句,借用周公的典故,以周公自比,渴望得到更多的贤才,建功立业。

重点掌握本诗运用比喻的手法。

“譬如朝露”来比喻人生短暂;

“我有佳宾,鼓瑟吹笙”比喻自己由衷地礼贤下士;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没有明主可投;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自比周公,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

重点掌握善用典故的作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表达诗人念念不忘贤才的真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佳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表达作者对贤才梦寐以求的思念;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出自《管子》,抒发作者渴求贤才的心情;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作者礼贤纳士的心情,和天下统一的期望;

《重点段落分析》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作者思贤若渴,希望得到贤才辅佐的心情。

找出比喻的手法。

前六句。

描写战争的诗词篇7

关键词:叠音词 音美 形美 意美

一、《诗经》中叠音词的运用

叠音词是指“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而成”(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叠音词的使用是《诗经》语言的一大特点,诗中共出现叠音词三百多个,出现次数多达五百次。叠音词的使用不仅有助于作者创作诗歌时状物抒情,而且看起来工整,读起来顺口,极富韵律感和节奏感,可谓音美以感其耳,形美以感其目,意美以感其心。

《诗经》中叠音词的使用大概可以划分为写景和象声两大类。

例如:

“关关雎***,在河之洲” 《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雌雄两鸟的和鸣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夭夭:树木年轻,长势茂盛;灼灼:指花开得正红。

《诗经》中“灼灼”,“青青”,“阳阳”,“丁丁”,“关关”这样的叠音词不在少数,有的是用来描写动物的叫声或动作,物体碰撞的声音,人物劳作的声音,有的则形容人或物的形态外貌。这是由于《诗经》主要是通过描写景物来达到抒情的目的,而叠音词恰好能够生动传神的描写景物的形象和色彩,模拟鸟兽虫鱼的声音和各种声响,且构成了字音的和谐动听,产生了视觉听觉的美感。

二、许渊冲对古诗词翻译的三美原则

对于传统的翻译标准中所提到的“信,达,雅”,许渊冲在翻译诗词时有他自己的理解,也就是他所提出的“音美,形美,意美”。但是在翻译时很难完全兼顾这三美原则,因此在翻译时会有取有舍。许渊冲认为,翻译诗歌时应该尽量保存节律和用韵的“信”,否则难以体现诗歌的语言特点。

譬如,他对李白《菩萨蛮》中“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的翻译是:

O’er far-flung wooded plain wreaths of smoke weave a screen,

Cold mountains stretch like a belt of heart-rending green.

译文中生动翻译了“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达到了音美、意美。但是原文中的“漠漠”在译文中只能通过双声来达到音美,意美,没有体现叠音词的形美。

也就是说,在翻译中,译者应该尽量达到三美原则,如果无法兼顾,就需要有所取舍,发挥译文的优势,浅化译文的劣势,也就是许渊冲所说的要“改变劣势,争取均势;发挥优势可以用深化法,改变劣势可以用浅化法,争取优势可以用等化法。”②

三、许渊冲翻译《诗经》中的叠音词体现的三美原则

前文中已提到过,《诗经》中的叠音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来写景,一类是用来拟声。其中大部分的叠音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与具体环境相结合,在音、形、意上达到共鸣。许渊冲在翻译这些叠音词时,不是单纯的模仿原诗的句法和结构,而是力求保留原词的意境和内涵,其次是音美、形美,使得译文饱满,内涵深远。

以《诗经・小雅・采薇》中描写景物状态的叠音词为例。

原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译文:When I left here, willows shed teer.

I come back now, snow bends the bough.

引文中的两句描写了久居沙场的战士思念亲人的情愫,表达了战士们想起参***时依依惜别,以及雨雪纷飞不得与亲人相见的伤感之情。“依依”、 “霏霏”两个叠音词描写了柳树的殷殷和雨雪的纷纷,读起来朗朗上口,作者的思乡之感跃然纸上。译文使“here”和 “teer”, “now” 和 “bough”元音重复,从而使译文与原文一样音美。其次,译文中把“杨柳依依”这种汉语中独特的意象明化,因为如果翻译时直接翻译成“willows are ardent”会使英语读者费解。译文中“shed teer” 能够更加生动的体现创作者的的离愁别绪,同样下一句“bends the bough” 暗喻了春去冬来,时光飞逝,久居沙场的战士的背如同柳枝一样被压弯,意境深远,深化了意美。译文寓情于景,使读者读起来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美感。

四、古诗词中叠音词的翻译策略

古诗词中的叠音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或婉转缠绵,或铿锵有力,或哀怨凄美。如《诗经中》的“信誓旦旦,言笑晏晏,氓之蚩蚩,蒹葭苍苍”等。在翻译时可以采用押头韵,押尾韵,压元音韵的方法,使译文读起来有婉转的音韵美;可以采取词的重叠或音素的重叠,如“chirp, chirp”, “teeny-weeny ”, 使译文在形态上有回环的形态美。译文与原文完全的相同“意美”并不存在,这是由不同的语言文化差异决定的,译者所追求的应该是力求“意似”,并且可以适当的深化“意境”。“意似”可以使意境深化,可以换词,加词,减词等,如“关关”声用“hark”(听)来置换。

中国古诗词中的叠音词在翻译上困难重重,译者除了需要充分了解两种语言的所承载的内涵和表达的艺术外,更要发挥想象,利用一定的翻译策略,力求激发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对此,许渊冲教授也说:“ 我认为保留原语言形式能够保存原作魅力,或不保留形式却能保存魅力,那就应该舍其形式保其内容,舍原语言形式而取艺术魅力。”③ 也就是说,为寻求“音美,形美,意美”的最佳平衡,译者可以在 “信”的幅度上有所变更。

参考文献:

[1]许渊冲。《如何翻译诗词――英法译本代序》。 1994-2006。

描写战争的诗词篇8

[关键词]解构主义 《火与冰》 二元对立

[中***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086-02

《火与冰》[1]是罗伯特·弗罗斯特于192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创作的一首九行诗。他在此诗中试***洞悉人性,结果却发现无论是欲望还是仇恨,它们都足以致人类于灭亡之中。这首诗表面上很简单,没有任何标志现代作品的创新艺术手法,但却包含了作者对现代社会人的深刻关切,而这正是这首诗为人们所喜爱的原因。目前的研究重点在于这首诗的象征手法和音乐性能反映人性。旨在从语言及主题角度对弗罗斯特的《火与冰》一诗进行解构主义分析,进而讨论作者语言的不确定因素对于探索现代社会及人的存在问题的影响,并运用语言这一特性对问题进行表述。值得注意的是,语言的模糊性在成就了该诗的同时,也破坏了这首诗,其主旨架构在意义分析的过程中被逐渐侵蚀。此外,这首诗的主题构建在二元对立的基础之上,故可以被解构。该诗对于火与冰、欲望与仇恨的阐述试***表现现代社会存在的***性及人类的毁灭性。

一、关于《火与冰》

弗罗斯特以擅于描写自然景色而闻名,在简单的描写里,凝聚了对现代社会及人类存在问题的关注,让人思考着,《火与冰》也不例外。这首诗是一首九行诗,非常简短,但寓意非常深远,包括提出问题“世界如何终结”,有些人回答“在火中”,有些人回答“在冰里”。不乏各有各自的道理,但作者有自己的看法,仇恨的威力是巨大的。

在作者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场景的评述之下,表达了作者深刻的精神危机和一战(1914~1918)后信心的丧失。这场战争瓦解了人们对仁爱上帝的乐观信仰,破坏了人们善良的心,它代表了现代社会的瓦解,表明作者理解火的力量,也见识过冰川的威力,从而实现了这首诗整体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该文余下部分将分析措辞,分析说话者为何将火、冰作为自己讨论问题的立场。

二、措辞的解构分析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封闭的语言系统了解世界,因此一部作品的措辞承载着它的思想。然而,词语作为语言学上的符号“包含那些曾经使用过词语的痕迹,又保持自身特性使其承受那些即将出现词语的痕迹”[2]。作为著名的诗人,“弗罗斯特大胆运用‘平凡的’词语和节奏,但又人为地给予了它们‘某种想象色彩’……他曾经告诉朋友‘诗人真正的快乐在于创作时使词语为自己所用,而不是依赖于词语本身所固有的意思’”[3]。弗罗斯特注意到语言的不稳定性和模糊性,并巧妙地、有意地运用语言的这些特性来展示他对世界的理解,《火与冰》正说明了弗罗斯特对语言不确定性的敏锐意识。

该诗标题“火与冰”与自然神论针对宇宙秩序方面的理解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哥白尼天文学和牛顿自然科学对其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主张“上帝作为造物者存在”[4],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盗取奥林匹克斯山的火种,并赠与人类。诗第一行中的词语“fire”是让我们感到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而人们却是那么贪婪。“desire”带有积极的文化内涵,一般用来描写积极争取或是想要某东西。然而,在这首诗里,“desire”用来描写贪婪地想要“fire”,并与“favor”共同使用,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描写一些人的形象,生动地展示了“those”的贪婪欲望。因此,词语“desire”原有的痕迹,交织隐藏在现在的使用中,以一种离奇的手法描写出火的形象。词语“fire”的使用也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让人们感到了“desire”的好处,但无限度地“desire”,会造成人类的灭亡。“desire”这个词,在这首诗的语境下使用时所带有的文化内涵,使得对世界、社会、人类的描写产生不一致和冲突,甚至引起火山爆发那样难以抑制,后果不堪设想。

第六行中的“enough”则明显有反感之意,尤其对弗罗斯特尤为强烈。作为经历一战的幸存者,更有其小时候所遭遇的家庭变故,11岁,他失去了父亲,十几年过后,失去了母亲,后来又有他小妹妹的离去。所有这些都导致了他这个“hate”的分量。

以上分析证明了解构主义的观点“所有的文学作品都与其他文学作品相互交织”以及“所有文学作品都具有互文性”[2]。该诗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实现其独特的表现目的,即模糊、讽刺和强调。正如哈比所评述的那样,“多元化的出现是由于不同的事物和观点存在不连贯性……(它)集合了引用、重复和文化代码”。然而,多元化中每一元都具有不可削减的特性,这就“要求读者在阅读时与作者进行互动”[5],故本文下面部分将与作者以及这首诗的主题进行互动。

三、主题的解构分析

从弗罗斯特阴郁的口气不难看出该诗叙述者感到的欲望与冷酷都是拥有强大的力量,都是足以使人类毁灭。体现了诗人对人类的本性的担忧。从该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擅长用自然现象反映当时经历过一战的世界和人世,人们好像感到世界末日来临,探讨了人类本性。如果有人认为欲望能够支配人们不顾一切追求人们所想得到的东西,这个世界可能毁于“fire”;如果人们因为仇恨,而挑动人们之间相互残杀,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埋葬于“ice”。正如:火/冰,欲望/冷酷,善良/仇恨等这些二元对立中更受作者青睐的方面构成了作者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核心。因此,作者以理性为中心的思维方式驱使他拼命地去寻找那似乎不存在的稳定的一元意义,对于作者来说稳定权威的意义中心或起源的出现则可以有利于排除矛盾,方便构建针对现代社会***性的连贯的一元理解。每一个概念都“管辖着自身所处的界限,而越界却时常发生,这就导致界限的消亡,所以任何概念都不使它看起来那么绝对”[2]。

四、结论

总之,弗罗斯特的诗代表了其对于人类命运的思考、社会伦理道德的追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残酷地摧毁了人们对秩序、道德基础以及和谐的信仰,这预示着西方文明的瓦解。在现代作品中,类似主题的作品有很多,例如《荒原》,“通过幻觉、暗示、支离破碎的经验和异质话语……揭露了文明危机”[6]。在这个破碎的世界里,诗人感叹世界可能毁于火或者冰,前提就是人们没有理智。该诗的描写方式生动地展示了语言的特性,讥讽了诗中的某些不理智。这首诗的主旨脉络架构于火/冰,欲望/冷酷,善良/仇恨的二元对立之上,体现了作者对诗中描绘的自然现象的理解。然而,正如本文所讨论的那样,这些二元对立并不具有稳定性,可以轻意地被,从而动摇了弗罗斯特试***表现的人们的不理智。毕竟,现实“并不具有确定性……而是天生便带有不可判定性”[2]。

【参考文献】

[1]陶洁.美国文学选读(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94.

[2]Eagleton, Terry. Literary Theory[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3]Hamilton, Ian. Oxford Companion to 20th Century Poetry [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174-175.

[4]Baldick,Chris.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69.

描写战争的诗词篇9

一、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突破口

阅读在中考占据了25分。所以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突破口。如何突破阅读呢?我们在当下实战中是这样做的。

重点讲解三个专用名词:它们是表达方式、描写方法、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指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方法。(2)描写方法:文学中描写方法不胜枚举,但初中范围内主要是指语言、动作、外貌、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3)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介于表达方式和描写方法之间的一个定义。往往是一段或几段之间运用的手法。它是指侧面描写(也是描写方法)欲扬先抑手法、直抒胸臆手法、对比手法等。

针对现代文阅读的具体答题技巧,力争创建表述公式,为现代文阅读答题的高分创造条件,具体为:

(一)突出现代文阅读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这种题型我们一般认为应该这样答题: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心情,为××做了铺垫(如果是小说我们同学就加一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二)题干之中提出赏析一句话

这种题型我们做出了如下的总结。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修辞手法、描写方法、重叠词和拟声词。这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首先考虑修辞手法,如果没有修辞手法,将考虑描写方法。同样如果有描写方法,那么重叠词和拟声词就不用考虑了。假使没有描写方法,我们最后考虑重叠词和拟声词。

(三)现代文阅读答题中问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当问首句、首段的作用时一般这样作答:内容上是开篇切题,为下铺垫,同时简要概括一下××文题、为××做了铺垫;结构上是引出下文,同时概括一下引出了××下文。(2)当问中间句、中间段的作用时,通常这样作答:内容上一般先概括段意,然后说明为下了××的铺垫。结构上一般先答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同时引出了××下文。(3)当问末句、末段作用时我们指导这样答题:内容上是深化了中心,将具体文章中心展开概括。结构上是收束了全篇,照应开头,深化了××中心。

二、作文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作文在中考之中大小作文分值是60分,这说明中考试卷作文的成败至关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成作文指导。第一,当接触初一的学生时,首先讲一下标点符号的占格。第二,强调阅读的过程中摹写的重要。第三,重点强调四类文。第四,为学生提供关于中学作文投稿的***,让互联网加到中学作文中来,以实现交流和进步等方面。

第一,明确点号是指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它们都应该在稿纸上占一个方格,写在方格的左方,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第二,摹写是指导学生写作的又一个特色,怎样做是摹写而不是抄写呢?分寸的把握至关重要。通过了解学生,杜绝没有动脑的抄写。为了实现摹写,每次给完命题之后都会要求学生准备写作的素材,同时提前给出命题,以期待实现以阅读来强化写作,达到只要训练就有进步的目的。

第三,现代中学生的当下,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材料作文依然是重要的四种文体。

第四,中考作文中字迹的规范与否至关重要,要加强练字规范性的训练,方法就是每天一文的抄写,这比日记更直接。既使学生练了字,又加强了文学的修养。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中心开花

课外文言文阅读是在中考之中也不是随心所欲地出题,它主要还是围绕着语文课本的内容展开的,由此制定了课外文言文课内考的基本原则。也就是以课本为中心,要求学生必须把积累当中要求背诵的古诗词文熟练背诵,我们检查背诵的方式是每一名同学都到讲台背诵,学生当评审,通过为止。这样就使学生以课本为中心实现飞跃,当然也就实现了中心开花。

四、名著阅读用耳朵阅读

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家喻户晓,但是学生普遍不愿意读这四本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育教学中采取用耳朵阅读的方式。例如,1986版的四大古典名著视剧,演员的台词和原书文字是基本一致的,我们每天组织学生休息时看一集有关四大古典名著的电视剧,把中考中常见的习题给予有意地带出。逐渐使学生培养出看四大古典名著的习惯。

五、古诗词的多元应用

中考当中古诗词占15分。这15分又分成两部分,背诵默写分;理解默写分。背诵默写是指给出上句或下句,让填充诗句;理解默写是指给出提示语,问是哪首诗词中的哪句。为了应对考试实战的需求,我们要求学生灌口背诵诗词;讲解诗词时重点是记录诗词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思想,以此达到准确把握的目的。

除主观上应对中考实战以外,客观上也提醒学生,注意语文处处是作文的素材积累。而古诗词对于文章的切题、扣题、拔高主题、增加文章古文化底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诗词的学习是多元应对,从而做到多元的应用。

参考文献:

描写战争的诗词篇10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和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题解),以及京华出版社出版的《唐诗三百首》,在讲析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时,均认为诗作“诗人将笔锋从自身转向对方,从此处转向彼处,虚拟设想别离之后对方的相思情况,采用了古诗中常用的‘从对面写起’的笔法,即所谓‘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将诗句理解“(对方)晓起揽镜,只担心因相思之苦而青春消逝、容颜憔悴;(对方)凉夜吟咏,也应因为心情悲愁而觉得月色凄寒、孤寂冷清。”认为“这样写,既写出了对方对诗人的灼灼思念,更曲折地表现出诗人对对方的一怀深情。既可收一石双鸟之效,又可见抒情婉曲之妙。”中学的教材亦沿袭上述注解。然而,围绕作品主题,笔者认为,上述对颈联的理解有不妥之处,现提出来,希望各位教育界同仁批评指正。

关于《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主题,旧注家多说有具体***治寓意,现在多数人把它作为爱情诗对待,笔者也倾向这一说法。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平常之中见不朽,流传千古;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古今传诵的名句,表达着至死不渝的绵邈深情;未句“篷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在无望中流露出执着的希望与追求。以上三句确定了诗歌的爱情主题,而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通过对作品主人公具体行状的描述,加深了绵绵情思。但是,笔者认为,作为动作的出发者,“揽镜”与“夜吟”并非指同一个人物,两种迥异的情态不会在同一个人物即“对方”身上表现出来。一场真挚缠绵的爱情,应当由两个人来共同完成,尤其是诗人(化身为诗作中的男主人公)通过写对方(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具体情思来反映彼此之间真挚的感情,亦离不开对男主人公真诚感情的描写。以下试论析之。

首先,“晓镜”,晓起揽镜,顾镜怜影,“云鬓”,女子丰美如云的鬓发,将“晓镜但愁云鬓改”理解为“(对方,诗中的女主人公)晓起揽镜,只担心因相思之苦而青春消逝、容颜憔悴。”理通言顺;而“夜吟应觉月光寒”中的“吟”字,使我们不禁想起了李白的《月下独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代“吟”者,或为失意,或为思家,或为恋亲,或为怀友,或为抒情,或为言志,或为助兴,墨客骚人,舞文弄墨,吟者不一,但多作为男性的形象出现。女性教育在盛唐也只是作为点缀升平的象征,是少数人享有的权利,不可能大规模实行,女子“吟”的机会非常渺茫。

其次,关于本诗的主题,如前所叙,是抒发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而女性对恋人思念的情态,在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和李清照的词《凤凰台上忆吹萧》“……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等作品中,都是以一种含蓄和内隐的方式曲折地表现出来的。

第三,与岑参并称的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代表作《燕歌行》有云“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铁衣借指出征的战士,玉箸比喻思妇的眼泪,“远戍”“应啼”由战场写到了闺中;二句“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一反前句人物描写顺序,先写,次写征人,“欲断肠”“空回首”,通过对主公具体形状的描述,从战事转写征人及妻子的两地相思,幽怨缠绵,气氛悲凉,将真挚美好的感情与不息的战争联系在了一起,真实地再现了士卒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内心情感的种种变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描写战争的诗词10篇

学习

医生思想工作计划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医生思想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医生工作计划及个人发展规划,医生个人年度计划汇总7篇。认真负责的做好医疗工作。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所在,也是社会文明的组成部分。医疗工作的进步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

学习

断章卞之琳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断章卞之琳10篇,内容包括断章卞之琳原文最新,断章卞之琳原文。在诗的领地内,形而上层面的哲学观念,离不开形而下画面中的人物风景意象。全诗两节,主要意象“你、桥、风景、人、楼、明月、窗子、梦”互相关联转换,手法一如南宋杨

学习

小荷才露尖尖角全诗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小荷才露尖尖角全诗10篇,内容包括小荷才露尖尖角全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整首诗。中午,我们就要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有关赞美荷花的诗句不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

学习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史铁生的我与地坛10篇,内容包括史铁生的散文集我与地坛,史铁生我与地坛随笔。2010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因病去世。科技论文,人生观。坐在轮椅上的他,曾以一支笔教会我们思考。他依靠着对生命的坚强、乐观创作了知名散文《我与地

学习

小足球赛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小足球赛10篇,内容包括足球大赛美篇,足球赛美篇标题。在守门员的左边,坐着一排观众。看!他们神态各异:最左边有一个抱着小弟弟的男孩,他们哥俩一句话也不说,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足球飞来的方向,连他们家的小花狗也赶来凑热闹,躺在主

学习

纸鹤叠法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纸鹤叠法10篇,内容包括纸鹤叠法,纸鹤的叠法大全解。想成为大红大紫的明星的我,常常把一些可以公开的小小愿望记载在千纸鹤里面,就像写作文一样整整齐齐地写在叠千纸鹤的小纸张上面,再加上我的名字,把纸张叠成一个小千纸鹤,叠完一

学习

春节灯谜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春节灯谜10篇,内容包括春节灯谜大全附答案,春节的十个灯谜。二、活动目的:为了推进文学社不断成长,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运行模式和活动氛围,加深成员间的感情交流和知识性探讨,增强社员的团队意识,特在此元宵佳节策划开展喜乐元宵

学习

英语心得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心得10篇,内容包括英语每日一练心得,英语线上培训心得。在语言学习中,积累是十分重要的。我有许多个便于携带的英语积累本。我碰到新的我认为有用的单词后,会查字典了解它的所有用法并将其不同的意思和例句记录下来,有空的

学习

绿色环保小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绿色环保小报10篇,内容包括幼儿园绿色环保小报,绿色环保小报简笔画。6月5日当天,省环保局、市四大家领导、各区、县(市)***府主管领导、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市环保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代表、演出人员等1200多

学习

我的家乡内蒙古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家乡内蒙古10篇,内容包括我的家乡内蒙古,我的家乡内蒙古介绍。(三)家庭、婚姻、亲属角度的研究郝亚明的“乡村蒙古族婚姻的现状与变迁———基于内蒙古东部的村落调查”一文,就是以内蒙古通辽市蒙古族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

学习

公共基础真题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公共基础真题10篇,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真题讲解,公共基础真题试卷整套。【正确答案】A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2、规律的客观性是指(本题分值:1分)

学习

缅怀先烈的手抄报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缅怀先烈的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缅怀先烈手抄报简单的文字,缅怀先烈的手抄报和内容。更多关于清明节缅怀先烈手抄报内容欢迎点击进入2020清明节缅怀先烈手抄报简单又漂亮小学生清明节缅怀先烈手抄报***片大全2020***情下清明

学习

思乡的故事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思乡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思乡的名人故事50字左右,思乡的故事及感悟。二、原因分析(一)脆弱的安全基础条件是导致乡村道路事故多发的客观原因由于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原因使全县乡村道路的基础条件得不到及时有效改善,这是导致乡村

学习

监理竣工汇报材料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监理竣工汇报材料,内容包括监理竣工汇报材料,监理安全工作汇报材料。电脑系统等由上海xxxx计算机中心承担设计和施工。本工程自xxxx开工,xxxxxx基本竣工。二、施工监理工作机构的组成总监理工程师:副总监理工程师:技术顾问:各专

学习

关于梅花的诗词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梅花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赞美梅花的诗词大全,赞冬雪梅花开的诗词。“乌台诗案”以后,苏轼的人生观、艺术观、生活情趣都发生了变化,体现在其诗歌作品中,特别是在梅花诗歌的创作中,主要表现在他已经不是单纯的对梅花幽雅形姿

学习

七夕古诗词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七夕古诗词10篇,内容包括七夕古诗词2017,七夕古诗词歌曲。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七夕》----(唐)徐凝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七夕醉答君东》--

学习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端午节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关于端午节的诗词10句,关于端午节的诗词大全简单。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学习

描写战争的诗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战争的诗10篇,内容包括描写战争百姓流离失所的诗,描写边塞战争的诗有哪些。写作是由不得我的事。好比我长了一个疖子,不等疖子熟,就非得把脓挤出来不可。――【英国】格林厄姆・格林艰难的行***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

学习

教师诗词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诗词10篇,内容包括教师的古诗句大全,教师人生格言诗词。二、基础知识训练所谓基础知识训练,一般理解为让学生掌握古代文言文的语法和表达方式,我相信这是很多老师都会着重训练的。但笔者认为,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这一部分反倒

学习

场景描写的作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场景描写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场景描写作文集锦10篇,场景描写优秀作文。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可以说,《红楼梦》是由大大小

学习

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10篇,内容包括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词,儿童生活乐趣的古诗词。2、《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3、《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

学习

场景描写作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场景描写作文10篇,内容包括描写考试时的场景作文,描写过生日场景的作文。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可以说,《红楼梦》是由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