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真题篇1
1、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2、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A
A.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要任何条件
C.它不能被人所认识和利用
D.它能被人的感官直接感受
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C
A.事物发展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C.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源泉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因为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D
A.实践具有物质性
B.实践具有客观性
C.实践具有社会性
D.具有把主体和客体联结起来的特性
5、上层建设的核心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B
A.***治法律制度
B.国家***权
C.***治
D.哲学思想
6、中国***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在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D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十二大
D.十三大
7、“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正式提出的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B
A.1987年
B.***的十三大
C.***的十四大
D.***的十二大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C
A.坚决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
B.抑制西方的腐朽思想
C.批判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
D.批判拜金主义
9、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包括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A
A.社会主义社会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B.各民族人民的团结
C.***领导的人民***协
D.人民群众
10、两种制度并存格局是指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B
A.两种制度平分秋色
B.社会主义主体制度不变是非主体制度存在的前提;同时允许台、港、澳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不管在中国内地,还是在台、港、澳地区都可以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或资本主义制度
D.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少部分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1、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B
A.不同劳动过程的两方面
B.同一劳动过程的两方面
C.不同劳动过程的不同形式
D.同劳动过程先后出现的两种劳动形式
12、第一产业是以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的部门,主要是指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C
A.手工业
B.建筑业
C.农业和矿产业
D.工业
13、在股份公司中股东的权益主要体现在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A
A.股票上
B.公司资本的稳定性上
C.股息上
D.工业
14、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统称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D
A.物质资料
B.物质产品
C.消费资料
D.生产资料
15、再贴现率是()借款时支付的利息率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C
A.商业银行向商业银行
B.商业银行向保险公司
C.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
D.商业银行向国外银行
16、法律形式又称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B
A.法律规定
B.法律渊源
C.法律条文
D.法律文件
17、下列哪项是属于宪法对特定人的权利保护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C
A.保护开发区人民的权利
B.保护老少边地区人民的权利
C.保护妇女的权利
D.保护特区公民的权利
18、行***诉讼中,负举证责任的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A
A.行***机关
B.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C.律师
D.证人
19、无效合同的确认权属于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B
A.人民法院或派出所
B.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
C.人民法院或工商局
D.工商局或仲裁机构
20、经济合同的违约应负责任之一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A
A.违约金
B.滞纳金
C.劳动教养
D.赔礼道歉
21、下列国家机关中不属于同一行***层级的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C
A.直辖市人民***府监察局
B.省人民***府监察厅
C.自治县人民***府
D.设区的市人民***府
22、下列机关中属于国家行***机关的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B
A.国家审判机关
B.司法行***机关
C.人民***协机关
D.企业人事部门
23、现代行***决策的基础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D
A.群众拥护
B.领导素质
C.干群团结
D.行***信息
24、将行***决策意***转化为群众行动的过程,即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C
A.行***协调
B.精神变物质
C.行***执行
D.行***信息
25、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所使用的文种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C
A.议论稿
B.送审稿
C.公告
D.通知
26、下列文稿中具备正式公文效用的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D
A.议论稿
B.送审稿
C.征求意见稿
D.定稿
27、当问题重大,确急需直接上级和更高层次的上级机关同时了解公文内容时,可采用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C
A.多级行文
B.越级行文
C.直接行文
D.逐级行文
28、会签是指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D
A.签署会议文件
B.在会议上签署文件
C.联合行文时,由各发文机关的领导共同签发文件
D.联合发文时,由各发文机关的领导共同签署文件
29、立卷类目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A
A.案卷名册
B.移交目录
C.案卷目录
D.分类归类方案
30、下列语句有歧义的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B
A.甲先生和乙先生的法律顾问来过事故现场
B.甲先生和乙先生共聘的法律顾问来过故事现场
C.甲先生曾偕乙先生的法律顾问来过事故现场
D.甲先生曾与乙先生的法律顾问来过事故现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选择下列答案中正确的一个或几个,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
3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指导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说明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C、D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
C.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3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A、B、C
A.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
B.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
33、改革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B、C
A.对社会根本制度的变革
B.对旧体制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C.中国的“第二次***”
D.一般性***策调整
34、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A、B、C
A.是以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B.使买与卖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分离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造成买卖脱节,出现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35、根据产生原因的不同,规模经济的类型可分为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A、C、D
A.产品生产规模的经济性
B.行业规模的经济性
C.工厂规模的经济性
D.公司规模的经济性
36、在资本市场上流通的长期信用工具是有价证券,它包括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C、D
A.汇票
B.支票
C.债券
D.股票
37、行***法律责任分有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A、D
A.制裁性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补救性责任
38、一项完整的***府职能的机构要素有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A、C、D
A.职权方式
B.管理手段
C.职务范围
D.职责深度
39、我国省级***府个别主要领导人和组成人员的任职,在省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该省级人大***会决定任命的有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A、B、C
A.副省长
B.代省长
C.厅长
D.副厅长
40、书写公文时,应使用的字迹材料为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B、C、D
A.圆珠笔
B.墨汁
C.碳素墨水
D.蓝黑墨水
三、判断正误题(每题3分,共15分)判断正误题说明
41、实践是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活动。
(本题分值:3分)
【正确答案】
错误
42、行***监督检查直接影响到相对人的权利义务。
(本题分值:3分)
【正确答案】
错误
43、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当公务员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向检察机关或者审判机关提出控告。
(本题分值:3分)
【正确答案】
错误
44、公文处理的质量和效率是决定机关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本题分值:3分)
【正确答案】
错误
45、凡是具有消费排他性的物品就称为私用物品。
(本题分值:3分)
【正确答案】
正确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请将您对本题目的答案填入下面输入框,修改无误后点“提交”
46、简述现阶段实行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的***策的正确性。
(本题分值:5分)
【正确答案】
(1)这一***策符合我国初级阶段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2)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3)符合按劳分配的原则,既然劳动者在提供劳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着较大差别,就应承认他们之间的富裕速度和程度的差别;(4)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在发展过程中,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47、简述行***违法、行***侵权、行***不当的区别。
(本题分值:5分)
【正确答案】
行***侵权是指行***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侵害他人财产或人身权利的职务行为,将引赔偿。行***侵权属行***违法,但并非所有行***违法都侵权。行***不当,或称行***失当,是指国家行***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虽不在形式上违法,但不合情理。如行***处罚虽在法定幅度内,但亦轻亦重。行***失当多发生在自由裁量行为中,但明显失当的,也视同违法。
48、当前我国***府主要从哪几方面转变其社会经济管理职能?
(本题分值:5分)
【正确答案】
(1)由原来的微观经济管事、调控转向宏观经济管理、调控,相应地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单一的行***手段转向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手段管理国民经济;(2)由原来的主要管企业转向管市场;(3)由原来的人治性计划经济管理转向法治性经济管理;(4)由原来对经济生活实行全面的干预和高度封闭的管理转向全方位开放,实现与国际经济、国际市场互接互补。
49、简述登记的作用与形式。
(本题分值:5分)
【正确答案】
登记是指登录反映公文有关数据的过程。其主要作用是:(1)便于掌握公文运转办理的情况;(2)为查阅公文提供线索和依据;(3)可作为公文交接的凭证,有利于分清责任,加强对公文的管理。公文登记的形式有:簿式、卡片式、联单式及电脑登记等。
五、论述题(每题8分,共16分)论述题说明:依据各小题回答
50、运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原理,论述在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本题分值:8分)
【正确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相反,错误的思想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甚至破坏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进行物质文明建设,坚持改革开放,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人们的经济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一些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如:、贪污受贿、腐化堕落、一切向“钱”看等思想也乘虚而入。如果片面地抓物质文明建设,而忽视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些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就会泛滥起来,阻碍甚至破坏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会偏离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甚至会使已经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付诸东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它要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因素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够给物质文明建设,给我们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为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因此,我们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在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使之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不能顾此失彼,一硬一软。
51、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应遵循的原则。
(本题分值:8分)
【正确答案】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型经济,但是,市场却不是万能的、天然和谐的。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本身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1)市场功能的缺陷。企业的市场活动不可能把社会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由此产生的矛盾靠市场的作用无法自行解决。(2)市场竞争机制的缺陷。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精髓,但竞争会产生垄断。垄断会排斥竞争,阻碍技术进步,其后果是束缚市场功能的发挥,阻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3)市场在公共的收入分配方面的缺陷。市场的自发调节容易引起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引发社会矛盾。(4)市场调节的缺陷。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因而具有滞后性和盲目性,不利于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稳定增长。
六、实例分析题(第1题4分,第2题5分,共9分)阅读题说明
52、某非民族乡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前夕,群众议论乡长选举问题。甲村民说,王××这次当选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王××是本乡人,本乡人不可能当乡长。乙村民说:那不一定,王××工作踏实,***绩突出,在群众中有很大威信,他当选的可能性最大。请你分析王××当选乡长的可能性。
(本题分值:9分)
【正确答案】
王××不可能当选为乡长。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12章“回避”的规定,“国家公务员担任县级以下地方人民***府领导职务的,一般不得在原籍任职。但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人民***府的公务员除外。”因为,王××不是民族乡的公务员,按回避原则,不得在本乡担任乡长,所以他不可能当选乡长。
53、1991年8月10日,靠山县县长与临海市市长开会时相遇于某市宾馆,二人一见如故,马上结成经济协作伙伴。靠山县县长早闻临海市生产的香烟全国闻名,而靠山县则盛产优质烟叶,当即提议:请临海市香烟制造厂为靠山县提供制造香烟的设备、工艺、生产销售香烟的精细包装和商标;并负责派技术人员到靠山县帮助建烟厂和培训工人等等。靠山县将从新建烟厂所获利润中提40%给临海市烟厂,临海市市长当即答应了靠山县县长的全部要求,在尚未签订经济合同的情况下,返市后三个月内完成了全部协作事项。但在分配利润时,靠山县只愿拿出30%的利润给临海市烟厂。为此,临海市市长诉至靠山县人民法院,诉称靠山县违反经济合同。该法院作出如下判决:将靠山县新建烟厂的全部所得收缴国库。你认为此判决正确吗?为什么?
(本题分值:9分)
【正确答案】
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理由如下:该合同是无效经济合同。因此双方只是口头协议,又不是即时清结,依据经济合同法关于经济合同除即时清结外,必须用书面形式之规定,该合同的形式不合法。且合同的内容不合法,一则不符合国家关于香烟生产、销售的有关规定,二是靠山县的行为带有欺骗性。依据经济合同法规定和无效经济合同自订立时起就无效的规定,该合同自始无效。无效经济合同中,如果双方都是故意的,应将双方已经取得或约定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库所有,而该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的行为都是故意的。故靠山县烟厂的全部所得判决收归国库是正确的。
七、作文题(详见各小题,共50分)作文题说明
54、以××局团委会的名义向××省××县委办公室发函,请其协助联系一个企业,以便组织××局团委的团员青年前去参观学习,并希望尽快复函。
(本题分值:4分)
公共基础真题篇2
公务员考试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D2.B3.D4.B5.A6.A7.C8.A9.C
10.C
11.D12.D13.D14.C15.D16.B17.C18.A19.D20.B
21.C22.B23.C24.C25.C26.A
二、多项选择题
1.AB2.AB3.ABC4.AB5.AC
6.ABC7.ABCD8.BC9.ABCD10.ABCD
11.BCD12.BCD13.ABC14.AC15.ABD
16.ABCD17.ACD18.AC19.ABCD20.ABD
21.BC22.CD23.BCD24.ABC25.BCD26.BD
三、判断正误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32.×
第二部分主观题
一、案例分析题
1.
①乡***府的集资决定属于具体行***行为。行***行为依据其适用范围可划分为抽象行***行为和具体行***行为两大类。抽象行***行为是指行***主体制定行***规范的行为,它具有两个特点:其一,具有普遍拘束力,是针对一类事或一类人而不是针对特定人或特定事件作出的;其二,具有往后连续使用的效力。具体行***行为是指行***主体对特定事件或特定人所作的特定处理,其特点在于:其一,它仅对特定事件或特定人有效,不具有普遍约束力;其二,它只对所针对的事件有拘束力,对以后发生的同类事件并没有效力。某乡人民***府关于集资安装自来水管的决定,有两个特点:其一是针对乡***府驻地的单位、工作人员及甲、乙两村村民,尽管人数多达数千人,但对象是特定的,也就是说只对上述人有约束力,对其他人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其二,该决定只对上述人一次有效,对以后类似事件无效力,因而不能反复适用。可见,乡***府的集资决定是具体行***行为,而不是抽象行***行为。
②既然乡***府的集资决定属于具体行***行为,那么凡是因该决定需要交纳集资款的人,均可以向法院提起行***诉讼。原告张某是受乡***府集资决定约束的村民,有权向法院。行***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认为行***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而提起的诉讼。乡***府集资安装自来水管虽然是为了公益事业,但它为公民设定了义务。张某认为违法要求履行义务而向法院,完全符合法律的规定。
另外,乡***府根据集资安装自来水管的决定,向张某发出了限其十日内交纳40元集资款的通知,该通知是乡***府的一个具体行***行为,为张某设定了义务,因而张某有权提讼。故此,法院应当受理张某的。
2.
韩某的行为是过失杀人。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理由是:①韩某同被害人素不相识,无冤无仇,并不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且对于死亡结果是没有预见的。②结合本案情况分析,韩某用***瞄准距离100米处两个小孩中间射击,应该预见到自己的行为是可能击中小孩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因此,主观上具有过失。
二、论述题
答:同志“七一”讲话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阐述了关于文化、特别是先进文化功能和作用的重要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文化功能和作用的理论。
关于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为指导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关于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功能和作用的问题。
(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也是社会主义文化所具有的最重要的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总体功能和作用。
(2)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建设这个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教化功能。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能够通过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具有调节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良好社会秩序,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治发展的巨大功能和作用。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传承和发扬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功能和作用。同时,还具有改造落后文化、批判和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人们的侵蚀、逐步缩小和剔除其借以滋生的土壤的功能和作用。
凡于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具有如此巨大的功能和作用,所以我们***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把我国建设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治和文化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公文改错
①标题缺问题;
②不应直接主送市民;
③“传说”一词欠妥;
④文中日期混用;
⑤“本报”一词错用;
⑥发文机关前后矛盾;
公共基础真题篇3
关键词:高职;公共基础课;建设;反思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改革热情,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办学模式纷纷出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热火朝天,呈现出一派繁花似锦的局面。然而,在高职教改浪潮中,存在着不平衡,甚至存在着“被人遗忘的角落”,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公共基础课程领域。在部分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严重滞后,教师队伍老化,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教学目标达成率低。实际上,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已陷入困境之中,严重影响到高职教育的整体质量,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软肋。因此,从现实出发,系统反思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问题,深刻总结经验教训,探索超越困境的实践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反思一:对高职公共基础
课程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有偏差
思想决定行动,对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认识的偏差,是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滞后的首要原因。在部分高职院校,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声音,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是重点,而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承担学生相关基础知识的培养任务,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就业竞争力的打造关系不大,在专业建设任务重、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不具有重要性与紧迫性。在此思想的影响下,公共基础课程建设被摆在了次要地位,在有的院校甚至被边缘化。据笔者调查,在多数高职院校,从机构设置、课程安排、教师队伍建设、科研教改、经费设备投入等方面来看,公共基础课程远远落后于专业课程,有的学校至今没有公共基础课程的专门管理机构,没有相关专题研究过公共基础课程的建设问题,相当多院校的基础学科教师“只出不进”、“只用不培”,年龄严重老化,信息吸收渠道狭窄;部分专业随意削减公共基础课学时,使公共基础课总时数长期处于动态之中。此种状况已严重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导致了社会对高职与中职的界定模糊,以及对高职毕业生“上手快,后劲不足”、“眼光高,基础不牢”的负面评价。
高职公共基础课真的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就业竞争力的打造关系不大吗?其建设真的不具有重要性与紧迫性吗?显然不是。高职公共基础课不仅承担着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任务,还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并使其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它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就业竞争力的打造密切相关,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试想,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基本技能不熟,后续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学好吗?其职业技能会强吗?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不高,身体与心理素质不强,其就业竞争力会强吗?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专业调整快,建设任务重,教育资源可适当倾斜,但并不意味着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不重要、不紧迫,没有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的支撑,专业课程建设犹如不打地基盖房而成为空中楼阁。因此,纠正对高职公共基础课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偏差,深入、全面地理解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是当前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反思二:高职公共基础
课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队伍状况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就目前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来说,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结构不合理。由于部分领导对公共基础课认识有偏差,在人才引进、内部师资调整、教师送培、职称评审中片面操作,致使多数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学历偏低、职称失衡,结构极不合理。(2)观念陈旧。部分公共基础课教师不认真学习高职教育理论,不认真思考高职培养目标与自身教学的关系,自认为不管怎么变,基础知识的教学都是一回事,思想观念停留在过去,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3)缺乏内动力。公共基础课程被边缘化,资金、设备、收入分配向专业课、专业课教师倾斜,年龄老化带来的惰性以及职业倦怠,致使部分公共基础课教师工作热情降低,缺乏改革动力。(4)教改、科研能力偏弱。年龄老化、观念陈旧、内动力缺乏以及学习培训、交流机会偏少,致使公共基础课教师教改科研能力整体偏弱,在多数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教学成果、精品课程榜中难觅公共基础课踪影,与公共基础课应有的地位极不相称。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高职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阻碍了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的步伐,是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素质。(1)通过人才引进、内部调整、进修培训,充实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改善队伍结构,使其逐渐趋于合理;(2)多渠道、多方式强化高职教育理论学习,让教师明白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中职教育的不同,充分理解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基础课与专业课以及与培养目标的内在联系,改变教育观念,自觉进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3)根据公共基础课地区差异性小、稳定性强的特点,构建从国家到地区的教研网络,搭建科研平台,加大信息交流力度,真正做到资源共享;(4)加大对公共基础课程的资金、设备投入,合理制定分配方案,建立公正全面的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激发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逐步建立应有的自信与职业认同感。
反思三:高职公共基础
课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教学内容是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师生交流的载体与平台。教学内容的选取,直接关系着课程目标的达成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目前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而言,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严重脱离学生实际。公共基础课多是文化理论课,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系统性,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必须与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发展水平相吻合,过高过低都会产生问题。众所周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高职生文化基础水平相对较低,就高考录取分数线看,高职控制线基本在300分左右(满分750分)。客观地说,大多数高职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与技能未达标,处于较低水平,而多数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定位上是按达标甚至较好来考虑,严重脱离了学生实际,使学生觉得“高不可攀”,产生畏难情绪与抵触情绪。这一点上,以数学、物理、外语三门课程最为突出。
二是缺乏培养目标的针对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同于本科教育与中职教育,教学内容必须与本科、中职有所区别,具有自己的特色,但现在多数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基本是照搬过去的本专科教材,仅作了些简单的压缩与删减,未作深入的研究与认真的筛选,并且同一教学内容覆盖所有专业,缺乏对不同专业的针对性,影响了基础与专业的有机联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带来困难。
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花大力气进行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建设,打造好教学内容选取的基础平台。在教材建设思路上,要改变过去以各校自编或多校联编为主的模式,改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委托出版社组织专门班子进行编写为主,各校自编为辅。因为各校自编或多校联编的模式会受到编写者精力不够(兼职)、水平参差不齐、观念风格不一致的制约,其教材质量难以保证,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委托出版社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编写,一可选出具有相应水平、能力的编写班子;二能保证编写者集中精力编写;三能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与支持,保证教材编写的调研、论证的深入与充分,其教材质量能得到保证。在抓好教材建设的同时,应积极组织公共基础课教师进行专业调研,了解相应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研究所任课程如何有力地支撑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寻找教学内容与专业的切入点与结合点,使教学内容的选取与专业有机结合,增强教学内容的专业针对性。
反思四:高职公共基础
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陈旧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关键作用。就目前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来说,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学方法单一;二是教学手段陈旧。不少教师认为公共基础课任务重,课时少,内容理论性强,要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以及内容呈现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传统的讲授法最为可靠与实用,至于其他的教学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过是专家、学者们研究的事。因而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习惯用讲授法,习惯粉笔加黑板,习惯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与收获,使得学生普遍对公共基础课教学不满,产生厌学情绪,将其视为最难、最想放弃的科目。
要改变这一局面,首先要解决教师的认识问题,让教师明白,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事,而是每个公共基础课教师必须面对的任务。不改、不变,公共基础课教学将走不出困境,将无法真正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操作时,首先应打破公共基础课程领域讲授法“一统天下”的局面,要让教师正确认识讲授法的利与弊,明白讲授法虽然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有着方便、省时、经济、易于系统完整地呈现知识与展示教师的个人经验等优点,但也有突出的缺陷,易使学生注意力下降、产生学习疲劳,在文化理论基础相对较弱,学习内动力不足的高职教学中长期使用,会使其弱点加倍放大,产生严重后果,因而不能长期使用,更不能让其“一统天下”。应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大胆探索和尝试其他教学法,如案例教学法、发现法、小组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模块式教学法等,通过不同教学法的综合应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效果。其次要鼓励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口授、书面材料的基础上,辅之以影像、音响、课件、实物等教学媒介,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加大信息交流力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联合.公共基础课教师在高职高专学生专业培养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8,(29).
公共基础真题篇4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公共基础课 专业需求 改革
论文摘要:基于现代教育理念,为满足专业课学习需求,寻找专业课与公共基础课的结合点,树立公共基础课的服务意识,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中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的问题,浅谈了高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改革的意义和方向。
公共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任,是学好专业课的前提和必备条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范和爱岗敬业品质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公共基础课是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共同必修的课程,然而,很多学生甚至包括教师在内,对公共基础课的重视远远不及对专业课的重视。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公共课的实用价值及其重大意义。
公共基础课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发挥基础性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当今全球性科技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因此,加强科技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建设意义重大。而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最薄弱的就是创新能力。很多外国人都说中国人聪明,老百姓当中确实有不少心灵手巧的能人,却无法真正地担当起创新的主角,而从高校、高职走出的大学生呢?有的成了书呆子、考试机器,有的成了机械的机械操作手…也不能让创新的机制真正运行到位。“症结”在哪里呢?一句话,学生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不够好!要么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基础课程的学习,要么不重视实践,不注重在实践中总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很多学生认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是风牛马不相及,丝毫不沾边,事实上,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是相辅相成的而非各自***。
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同学们增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法国文学家雨果曾说过“思想就是力量”,这句名言虽经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学生在没进入社会之前对社会的认识是懵懂的,甚至是浅薄的,而《***思想概论》、《***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等这些公共基础课为学生将来认识社会提供了可靠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对于他们的人生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深刻的领会了这些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
二、高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现代教育的方向是重视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和发挥教育过程和教育系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自然也要遵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但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却普遍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
1.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准确定位。公共基础课主要可分为三大模块:社会科学公共基础课、自然科学公共基础课、实践环节公共基础课,内容抽象,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那么对教学内容的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高职学生文化水平低、基础薄弱,是普遍的现象,甚至大多数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都未达标,他们对基础课存在抵触情绪和恐惧心理,尤其是对数学、英语等课程。面对这样的现状,很多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定位仍然处在较高的水平,严重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很多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2.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设置倾向于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设置,过分强调系统性和严密性,理论性强,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培养目标的针对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不同于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而这种教学设置没有体现出来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特色,缺乏对不同专业的针对性,造成了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严重脱节的现象,影响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增加了困难。因此,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改革已成了高职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高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
公共基础课教学服务于专业培养,因此,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专业的需求、学生的需要。
1.密切关注专业变化,科学组织教学内容。不同的历史时期学科的发展有所不同,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要真正做到基础教学服务于专业,就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时刻调整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专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有什么。比如在经济学中,高等数学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为了使学生脱离繁复的计算,更好地投入学习,我们增加了数学软件的学习。利用计算机使麻烦的微积分、线性代数计算变得简单,从而节省了大量时间。
2.组织专门人员编写教材,打造好教学内容选取的基础。为了解决教学内容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可以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教材编写。编写的过程中认真参考专业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对专业课程实施深入的调研,了解相应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确保教材编写的质量和实用性,使得课程内容与专业内容更好地衔接和结合,增强课程内容的专业针对性。
3.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比例,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先将原有教学内容体系参考相关专业的内容按知识点分解,去掉陈旧落后的知识,减少重复,增加新知识,组成知识链,构成知识体系。要克服传统模式中教学内容存在自我封闭、自成系统而体系庞杂的缺陷,使之形成既具有***性的特点,而又是一个开放的与专业课程有广泛联系的内容体系,从而成为该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新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必须考虑便于学生自学,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给学生提供更多自己动手、自主创新的机会,使学生学会比较、归纳、整理、综合等能力,为学生创造综合联想、知识迁移、发现问题、创造思维的机会,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管友桥.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趋向[J].教育与职业,2009,(20).
[2]邹伟.在示范建设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
[3]杨宏林.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4,(2).
公共基础真题篇5
【关键词】高职公共基础课程 高职教育 公共基础课教学 职业能力
【中***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04-02
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那么公共基础课程就要做到“一主体两兼顾”,即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主体,兼顾服务于专业教学需要和兼顾服务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既培养学生“成才”,更教育其“成人”。但目前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速度较慢,步伐较小,还没有实现质的飞跃。
1.对公共基础课的功能和定位还不够明确。究其原因,是对什么是真正的“合格人才”认识不到位。随着技术变革的步伐加快,职业的变换,跨专业领域的合作日益增多,单一的专业或职业能力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人们在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增强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如自学能力、职业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承挫能力等等,而上述能力的提高和加强不是专业类课程和工具类课程能***达到的,它们更依赖公共基础性课程得以实现,这样学生才可在将来的工作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从而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不可否认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片面理解,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专业过窄、文化底蕴薄弱,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弱势”等问题。因此,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毕业生,在这方面公共基础课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内容是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师生交流的载体与平台。教学内容的选取,直接关系着课程目标的达成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目前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而言,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严重脱离学生实际。公共基础课多是文化理论课, 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系统性, 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必须与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发展水平相吻合,过高过低都会产生问题。众所周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高职生文化基础水平相对较低, 就高考录取分数线看, 高职控制线基本在300 分左右,甚至更低。客观地说,大多数高职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与技能未达标, 处于较低水平, 而多数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定位上是按达标甚至较好来考虑, 严重脱离了学生实际, 使学生觉得“高不可攀”,产生畏难情绪与抵触情绪。这一点上,以数学、外语课程最为突出。二是缺乏培养目标的针对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不同于本科教育与中职教育, 教学内容必须与本科、中职有所区别,具有自己的特色,但现在多数高职院校包括我院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基本是照搬过去的本专科教材,仅作了些简单的压缩与删减, 未作深入的研究与认真的筛选, 并且同一教学内容覆盖所有专业, 缺乏对不同专业的针对性,影响了基础与专业的有机联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带来困难。要解决以上问题, 必须花大力气进行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建设, 打造好教学内容选取的基础平台。
3.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陈旧。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它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关键作用。就目前我院公共基础课教学来说,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学方法单一;二是教学手段陈旧。不少教师认为要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以及内容呈现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传统的讲授法最为可靠与实用。因而在教学中, 大多数教师习惯用讲授法,习惯粉笔加黑板,习惯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与收获,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缺乏学生的积极探究和实际操作,“教、学、做”没有很好地融为一体。要改变这一局面, 首先要解决教师的认识问题,让教师明白,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是每个公共基础课教师必须面对的任务。不改、不变,公共基础课教学将走不出困境,将无法真正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操作时,首先应打破公共基础课程领域讲授法“一统天下”的局面,要让教师正确认识讲授法的利与弊,明白讲授法虽然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有着易于系统完整地呈现知识与展示教师的个人经验等优点,但也有突出的缺陷,易使学生注意力下降、产生学习疲劳,在文化理论基础相对较弱, 学习内动力不足的高职教学中长期使用,会使其弱点加倍放大,产生严重后果, 因而不能长期使用。应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大胆探索和尝试其他教学法, 如案例教学法、发现法、小组讨论法、模块式教学法等,通过不同教学法的综合应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效果。其次要鼓励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口授书面材料的基础上,辅之以影像、音响、课件、实物等教学媒介,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加大信息交流力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以上问题已经制约了高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深化公共基础课程与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必须给予高度地重视。
参考文献:
[1]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侯利平: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科学定位[J].职业圈,2007(21)
公共基础真题篇6
【关键词】 民生财***;购买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行***效率
民生财***,就是以普及人民生活所必需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为目标的财***。民生财***表现为在整个财***支出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环保、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支出占到相当高的比例,甚至处于主导地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民生真正落到实处的标志。
一、购买性支出在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从根本上讲,经济总体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民生活的总体水平,只有将经济总量做大,才可能有更多的财力来进行民生投入。购买性支出以其调节资源配置的特定功能可以有效地配合市场运作,弥补市场缺陷,干预市场失败的领域,引导经济健康发展,将经济总量做大。购买性支出在促进经济总量提升的基础性作用不能忽视。
其次,公共基础设施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交通邮电、农田水利、供水供电等生产服务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这些不仅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系统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民生***策的具体运作就是在这些基础设施上运行。要改善民生,公共投资支出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应该先行。
再次,从执行民生***策和提供民生服务的行***机构和事业部门来说,精简而执行能力强的行***机构设置、高效而简洁的行***程序、高素质的能合理制定***策的行***人员以及繁荣的科教文卫事业,是高效提供丰富的公共产品的保证。合理利用社会消费性支出,提高行***效率,是民生***策顺利执行的有力保障。
二、我国民生财***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
以近来的家电下乡***策为例,***府对购买指定家电的农民予以财***补贴,很多农村地区供水供电尚不稳定,家电显然无法在这些地区发挥其价值,农民不可能真正收到实惠;由于交通不便,家电下乡的物流和售后服务业也有待改善。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均等化,首先应该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均等化。我国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条件不同,各地基础设施条件不一,基建的不均等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公共服务均等,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仍是任重道远。另一方面我国的行***事业费今年来迅速增长,反映了行***机构、行***人员的冗余和官民比例的急剧上升等问题,这势必会造成财***资金低效率运用和财***资金的浪费。财***资金的管理不善也导致大量资金从民生用途流失,民生***策的效果大大打了折扣;行***低效又涉及到体制等其他因素,从财***支出的角度来讲,这也反映了财***支出管理的混乱。
三、重视购买性支出的作用,优化财***支出结构,提高财***支出效率的思路
(一)在投资性支出方面
1.根本上是正确运用财******策,发挥财***支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务必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避免重复建设投资;务必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改善民生提供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
2.从实际出发,完善交通、供水供电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切实考察各地基础设施的状况,发挥财***投资性支出在改善农村等落后地区投资、生活和生产环境的作用。将财***资金积极投资于私人资本不愿投资的领域,待到创立起良好的投资环境时再退出。
3.发挥***府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工就业的作用,在农林水利等***府公共投资工程建设中,积极推行以工代赈,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可以吸收大量劳动力,解决大量就业问题,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二)在社会消费性支出以及资金管理方面
1.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扶持文化事业发展,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发展文化产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文化产业的逆势增长使扶植文化产业有了重要意义,它可以形成经济、思想精神和民生的良性循环。
2.坚持“厉行节约、高效理财”的原则,财***资金要花出效益,达到效果;科学的财***管理一方面要依赖一整套科学的法规制度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要依赖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管理。要充分借鉴管理型公共财***已采用的方式方法,完善民生财***的科学管理措施,提高行***效率。
3.加强民生财***预算编制管理。深化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强化部门预算法制化,努力实现预算编制过程的规范、透明;强化监管,让有限的财力真正用到改善民生上。
公共基础真题篇7
【关键词】城市控规编制;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引言:控规编制总的来讲就是对于旧规则进行合理的改进,并且确立更加符合新背景下的新规则。要想在城市规划中有所建树,最重要的实施方法就是控规编制,把多余的基础设施尽可能的进行转换,转换到真正有需求的方向上。由于相关的城镇规模不同,控规编制的方法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的不断需求与日俱增,进行合理的改进与完善。
一.现阶段城市控规编制过程中公共服务设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发过程中存在矛盾的问题
城市规划中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主要受益者是社区的百姓,但是就身边的规划现象可以看出,在公共设施配置上最重要的问题体现在资金不足上,***府想要建造更多的基础设施,但是却碍于囊中羞涩,不能够及时的播出款项,无法更好的贯彻落实到每一处社区,造成了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设施配备还与相关的规划、行***、制造商、运营商等多个部门关系密切,但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各职能部门不能很好的达成协同一致的发展战略,形成了不让位于利益的矛盾态势[1]。
(二)城市发展方向不合理的问题
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城市都把发展经济看成是首要目标,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却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共设施的服务质量。***府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在了房地产行业的项目上,原因在于利润高、收益大,却忽视了绿色经济为城市带来的不竭利益。***府往往过于注重城市的经济形象,却忽略了尾气燃烧带给城市环境的困惑以及拥挤的马路对人们出行造成的影响。除此之外,对于农村而言,土地开发呈现出无序状态,造成了部分地区土地资源匮乏的现状[2]。
(三)部分***府空谈城市规划的问题
随着经济制度的影响,被开发的地区往往没有体现出开发价值,而是为了凸显***府***绩,盲目的规划城市。在这种开发之下,就会出现由于不完善开发体系而导致的各种问题。除了这种现象之外,***府往往不能拿出有效地依据来证明开发场所为何设立在该处,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的调控也缺少相应的文件,没有针对调控提出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案,等到出现问题之后便用应急手段解决,大大降低了解决问题的效果,最终导致规划出现整体混乱的局面[3]。
二.传统城市控规编制过程中公共服务设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
相对于现在而言,传统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方面要窄的多,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具体依靠等级制度来实现对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工作,比如要分为市区级、居住级以及周边级三个等级进行约束,市区级的服务设施配套相对比较完善,能够满足范围内的群众需求;居住级的服务设施与前者相比略有不足,不过基本上能符合当地居民的生活要求;周边级的服务设施不如前两者,部分设施的维护情况不够理想,无法满足居民生活要求[4]。
(二)公共服务设施存在问题
传统的公共服务设施各级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不能够做到一视同仁,严重的影响了部分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国家的城市规划原则有出入。传统的公共服务依照等级进行分开处理,往往会在保持大局的前提条件下,忽略对于个人的服务,不能够广泛的应用到全民中去。除此之外,这种方式没有考虑到各个层次居民的需求,在分级之前没有系统的对当地情况进行了解,就草率的决定的分级目标,忽略了群众的实际感受。
三.针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一)转换对于公共服务设施决策的眼光
对于之前的相关战略决策,要通过转换眼光的方式加强对于设施建设的扩大与细化,这种转变不仅可以保障之前相关服务的完善体系,还能在此基础上延伸各体系的分支,让体系能够更加深入到群众中去,让公共服务更具有弹性,可以把过量的、不需要的基础设施转移到有需求人群的身上,以达到供求平衡的目的。要达到上述目的,就要加强对各个区域的调研工作,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百姓的声音,以百姓视角作为公共设施建设的出发点,真正做到为百姓谋福利。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角度出发,是新时期下城市控规编制中的重要出发点。
(二)对公共利益要引起高度重视
现阶段的公共服务环境容易受到经济的影响,据此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容易受到经济影响的公共服务,其中包括医疗、教育、保健等等;另一方面是在经济的影响之下能够加快建设公共服务的项目,包括商业、制造业等等。为了提高公益类公共服务的条件和数量,保证其能够平稳的贯彻落实。***府相关部门应大力加强对于公益市场的构建工作,在经济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尽最大的可能发展公益服务设施。对于***府已经建立完善的传统类型设施,可以在传统的道路上平稳的走下去,尽量减少公益型基础设施中的不稳定因素。对于依靠经济为基础的盈利性公共服务设施,除了一些百姓必须的农业类服务设施之外,要在不影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缩减,保证为公益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留有一席之地。
结论:通过对控规编制过程的了解能够得出,要想真正实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高效发展,就应该本着处处为百姓着想的原则拿出相应的控规举措,把控规计划落到实处,真真正正让老百姓尝到控规编制之后的甜头,才能达到***府高执行力的形象深入人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晓芳.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公共配套设施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06.
[2]杨潇. 控规层面公共配套设施布局规划导向与方法[D].重庆大学,2007.
公共基础真题篇8
关键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应对策略
一、考试内容和题型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内容由四大部分组成:数据库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其中选择题 10道20分,填空题 5道10分,共30分。
二、近两年题型及分值分布
近几年的考试原题是考生最好的复习资料,因为针对性强,而且同样的题目可能再次考到,本人对近2年四次考试中的试题进行分析比较,对公共基础知识出题题型和分值分布如下表所示:
2011年~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分值分布表
通过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在公共基础知识中,数据库基础和数据结构基础所占比例较大,分值在10分左右,而程序设计基础所占比例最小,最多6分,最少0分。
通过对近两年公共基础知识考题的分析,有些知识点出现重复考察,有些知识点是固定出题题型,考生复习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和掌握重复考点和常见考点,总结出公共基础知识的复习重点。以下是本人归纳总结的经常考的知识点,和大家共同分享。
1、数据库设计基础
(1)关系运算:此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4次,可以看作是必考题。考生应该掌握传统的集合运算和专门的关系运算的运算方法,其中传统集合运算的交、差和专门的关系运算中的选择出题概率比较大。
(2)E-R***:E-R***是E-R模型的***示法,考生要了解实体、属性、联系的表示法和三种联系即1:1、1:M、M:N。
例如,2012年9月选择题第5题:公司中有多个部门和多名职员,每个职员只能属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职员。则实体部门和职员间的联系是( ):A)1:M B)M:N C)1:1 D)M:1。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答案A。
(3)数据三级模式:包括逻辑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其中逻辑模式也叫概念模式是对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是全体用户公共数据视***。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概念模式;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一个概念模式可以有若干个外模式;内模式也称物理模式,它给出了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和物理存取方法。
例如2012年3月选择题第4题:在下列模式中,能够给出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的是( ):A)外模式B)内模式C)概念模式D)逻辑模式。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给出正确答案B。
2、数据结构基础
(1)栈和队列:此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4次,可以看作是必考题,一般都是考查相关概念,栈是FILO表即后进先出表,而队列是FIFO表即先进先出表,考生只要牢固掌握概念及基本性质就可以得全分。
(2)二叉树性质:此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4次,可以看作是必考题,其中的性质3出题率比较高。
例如2011年9月选择题第3题:下列关于二叉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少一个B)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
C)叶子结点数是度为2的结点数的两倍D)度为2的结点数是度为1的结点数的两倍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答案B
3、程序设计基础
近几年关于程序设计基础的知识点出题并不多,分值在0到6分。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程序设计的方法和风格、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方法。其中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面向对象方法涉及到一些概念。
4、软件工程基础
软件工程这部分的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抽象,是考生失分比较多的知识点。
(1)软件测试:此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3次,考试的机率较高。
例如2012年3月选择题第8题:在黑盒测试方法中,设计测试用例的主要根据是( ):
A)程序内部逻辑B)程序外部功能C)程序数据结构D)程序流程***
通过概念分析我们可以给出正确答案B
对于软件测试,考生需要掌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错误;测试方法有两种: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黑盒测试是测试软件的外部功能,又称为功能测试;白盒测试是测试软件内部逻辑结构,又称为单元测试。
(2)软件工程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该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2次。对于这部分知识点,考生应该掌握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经常会用一些***形工具,如在需求分析阶段使用数据流***,在概要设计阶段使用系统结构***,在详细设计阶段使用程序流程***,N-S***,PAD***等。
例如2012年3月选择题第10题:在软件设计中不适用的工具是:
A)系统结构***B)PAD***C)数据流***D)程序流程***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给出正确答案C
三、结论
以上给出最近两年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常出题型,其中也有些知识点多次考到,因此考生应该多做历年真题,结合书本,牢记相关知识点,利用掌握的知识点举一反三解决考试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过及率。
参考文献:
[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2008 年版)[M].***考试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公共基础真题篇9
论文摘要: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对新农村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文章从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出发,以实际调查为依据,通过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和农民的实际需求的对比分析,探讨在安徽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思考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该注意的事项。
农村公共产品(countryside public goods),概括起来涉及义务教育、计划生育、优抚救济、社会保障、社会治安,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供水、供电、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环境综合整治,防灾减灾、气象、公共科技资源与服务、病虫害防治,社区服务等诸多内容。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作为关系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促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福利和生活水平、以及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安徽省位于华东地区,靠近长三角,2005年末全省人口总数达6515.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47.02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省。为了更好地说明我国农村工产品产的需求供给状况,课题组在安徽省355个行***村,由400民本科生进行实地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64份。根据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农民需求的内容、机制的比较等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两大方面共设计了26个问题,从不同的维度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和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反映在农村公共产品的已存供给与真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差异
一、安徽省农民的基本特点
(一)农民的基本信息
被访者所在村平均人口3169人,平均耕地面积3500亩。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16元。被调查者总人数364人,家庭平均人口4.6人,平均劳动力2.7人,占人口数的58.70%,其中平均外出打工者1.1人,占人口数的23.91%。其中男性占81.40%,女性占18.60%,被访者的平均年龄为44.7岁,其中村干占14.59%。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者占5.69%;小学文化者,占18.70%;初中文化占44.72%;高中文化者占21.1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0.57%。
(二)农民的经济现状
对目前家庭收入,45.38%的人满意,54.62%的人不满意。主要是由于文化素质、技术水平低,无论是农业收入还是外出务工的工资都较低,难以应付庞大的开销,尤其是医疗、教育费用难以承受。
二、安徽省公共产品供给需求和供给现状和对比分析
(一)农村公路变通设施的需求与供给对比
农村基础道路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位于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第1位。在361份有效回答中,有108位农户强烈要求要建设当地的基础道路建设,原因是道路关系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信息交换的主要枢纽,当地农民非常迫切的需要搞好农村基础道路建设。
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消费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迫切需要与外界建立其比较快速完善的流通体制,这需要农村公共等基础设施的强力支持。而目前的公共交通公共设施的供给显然不能满足发展农产品的流通的需要,与此同时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也不利。
(二)农田水利设施的需求和供给对比
关于农田水利设施,仅次于农民对于农村基础道路建设需求,排在农民对公共产品需求的第2位。目前的农田水利设施仍然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78位农户要求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以保证农业的增收稳收,同时保障农村和国民经济的稳定。
根据调查,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的数量有限,面子工程多,实用工程少。比较实用的,大多年久失修,带病运转。我国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的安全稳定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水利设施对于保障粮食的安全更是不言而喻。而目前的基础水利设施显然已经不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三)技术服务和培训的需求和供给对比
技术服务上,有41位农户非常需要加强技术服务的培训,排在农民对公共产品需求的第3位。农民自身强烈的感受到由于技术的缺乏,已经严重地限制了他们的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从表1可以看出,农业技术服务和培训在安徽省农村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供给严重不足。对于调整老化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落后的农民种植方式、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技术服务和培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技术服务和培训作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非物质形态的供给,由于其无形性,最容易被供给公共产品的地方***府所忽视。这对农业的结构调整,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市场经济是极其不利的。
(四)农村医疗保障需求和供给
据调查,在安徽省农村,农村公共医疗供给水平低,卫生投入严重不足,接近60%的农民在生病时会选择小病自己扛、实在扛不住才上医院。调查中获悉,近1/3的地区没有自己的医务室,医务室规模不大,能***的疾病有限,且因为医疗费用、道路状况和医疗技术等原因,对于大多数农民看病仍然是个很艰难的问题。
超过50%的农民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由于农村的医疗保障仍处于初级的阶段,不是全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自2003年启动,全国已有21%的县(市、区)顺利推进,参保农民超过2亿人。但是由于筹资机制不健全、制度设计不够合理等问题,使得该保障制度受益面窄,补助标准过低,使得广大的农民无法受益。
(五)教育产品的需求和供给
安徽省农村近2/3的地区还没有普及学前教育,而这些本村没有幼儿园的村庄也不会把年龄幼小的孩童送到外村的幼儿园就读。相对较严重的学前教育缺失,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情况虽较好,但仍不尽人意,近两成的小学生要到外村上学。
2007年后安徽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全免学杂费,会让学费问题更一步得到缓解,但教育乱收费在农村仍然是个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如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真正有学识的人才,以适应国家长期发展的需要,不仅需要在引进优秀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添置学校基础设备,改善教学条件等方面努力,完善的教学环境和体制也需要进一步在农村建立起来。
三、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的原因
(一)农村公共产品总量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国家财***对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主要包括中央***府和地方各级***府投^。其中中央***府的投入决定着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总体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上述各项财***农业支出占财***支出的总体比重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国家财***农业支出1978年为150.66亿元,占财***支出的比重为13.4%,2003年为11754.45亿元,占财***支出的比重为7.1%。若剔除水利气象等事业费支出,近些年中央对农村的投入只占财***支出的3%左右。国家对农村公共产品投入过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李琴和熊启泉(2004)根据2001年有关资料进行的研究也表明,在全部农业投入中农村救济费只占3.3%,科学技术3项费用只占0.7%。基础教育作为农村纯公共产品,国家财***投入不足更是显然的事实。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和主体的错位使得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缺乏效率
在供给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上,仍然以中央***府或者地方***府的领导集体决策为主,没有考虑群众个人需要,主观性地“自上而下”,没有真正做到“自下而上”,没有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需求意愿,给予农民需求表达权,协调农村公共产品的供需,从而引发公共产品的供给错位,缺乏效率。根据西方经济理论,由于在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供给方无法真正获悉消费者的需求,就会造成公共产品的供求不均衡,严重影响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
与此同时,由于公共产品的供给主题的错位也造成了公共产品供给缺乏效率。际上,地方***府名义上承担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责任,但由于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确立了有利于中央***府集中财力的财***体制,以及***府间财权与事权划分为从根本解决,基层财***仅仅充当一个“收钱的机器”,缺少固定的资金来源(尚长风,2004)。因此,地方***府有提供公共产品的事责,体制内财力的不足而缺乏有效的经济支持。
(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
农村公共产品中关系农民生产生活、基本人权及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产品供给极其短缺。由于在水利设施修建、农业技术研发和市场信息采集上受可操作性或者成本过高的限制,***府在这些方面的供给相当缺乏。农村医疗保健水平落后,农村社保体系建设的滞后也已成为农村市场化改革的瓶颈式障碍。如杨翠迎(2005)的研究,从1991-2001年,城市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占人均gdp的比重平均为15%,已经达到某些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社会保障水平,而农村只有0.18%,城市人均享受的社会保障费用支出是农村的90倍之多。乡镇领导对上级有考核要求公共产品供给积极性高,地方***府出于对***绩的偏好,往往存在投资短线行为,热衷于一些见效快、易出***绩的短期公共产品,追求***治目标最大化,却很少考虑到农村经济利益最大化。一些具有生产战略性、不容易短时间出效益,对农业发展具有长期效益的纯公共产品供给不够。
四、安徽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思考
(一)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资冷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的充足
第一,财***资金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主要财力保障,首先在总量上加大财***投入。第二,财***供给主体地位明确,各司其责。应该按照以税种为基础的财力分配情况为依据,中央级和省级由于财***收入比例高,承担受益范围广的公共产品财***责任,县乡财***由于财***收入水平低,承担受益范围。第三,拓展“制度外筹资”渠道。动员社会资源,引入更多的优惠措施鼓励制度外筹资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投入机制。
(二)建立顺畅的农民的需求表达机制,确保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有效
建立农民平等权利的农村公共产品公共选择机制。农民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直接受惠者,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于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改善生活,有着切身体会,因此他们最具有发言权。建立农民参与的不同层级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制度,按照农民需求位序结构安排不同性质和层次的资源,提供公共产品。逐步建立“***府主导、社会参与、运行透明、监管有力”的现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公共基础真题篇10
论文摘要: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对新农村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文章从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出发,以实际调查为依据,通过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和农民的实际需求的对比分析,探讨在安徽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思考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该注意的事项。
农村公共产品(countryside public goods),概括起来涉及义务教育、计划生育、优抚救济、社会保障、社会治安,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供水、供电、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环境综合整治,防灾减灾、气象、公共科技资源与服务、病虫害防治,社区服务等诸多内容。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作为关系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促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福利和生活水平、以及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安徽省位于华东地区,靠近长三角,2005年末全省人口总数达6515.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47.02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省。为了更好地说明我国农村工产品产的需求供给状况,课题组在安徽省355个行***村,由400民本科生进行实地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64份。根据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农民需求的内容、机制的比较等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两大方面共设计了26个问题,从不同的维度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和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反映在农村公共产品的已存供给与真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差异
一、安徽省农民的基本特点
(一)农民的基本信息
被访者所在村平均人口3169人,平均耕地面积3500亩。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16元。被调查者总人数364人,家庭平均人口4.6人,平均劳动力2.7人,占人口数的58.70%,其中平均外出打工者1.1人,占人口数的23.91%。其中男性占81.40%,女性占18.60%,被访者的平均年龄为44.7岁,其中村干占14.59%。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者占5.69%;小学文化者,占18.70%;初中文化占44.72%;高中文化者占21.1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0.57%。
(二)农民的经济现状
对目前家庭收入,45.38%的人满意,54.62%的人不满意。主要是由于文化素质、技术水平低,无论是农业收入还是外出务工的工资都较低,难以应付庞大的开销,尤其是医疗、教育费用难以承受。
二、安徽省公共产品供给需求和供给现状和对比分析
(一)农村公路变通设施的需求与供给对比
农村基础道路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位于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第1位。在361份有效回答中,有108位农户强烈要求要建设当地的基础道路建设,原因是道路关系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信息交换的主要枢纽,当地农民非常迫切的需要搞好农村基础道路建设。
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消费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迫切需要与外界建立其比较快速完善的流通体制,这需要农村公共等基础设施的强力支持。而目前的公共交通公共设施的供给显然不能满足发展农产品的流通的需要,与此同时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也不利。
(二)农田水利设施的需求和供给对比
关于农田水利设施,仅次于农民对于农村基础道路建设需求,排在农民对公共产品需求的第2位。目前的农田水利设施仍然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78位农户要求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以保证农业的增收稳收,同时保障农村和国民经济的稳定。
根据调查,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的数量有限,面子工程多,实用工程少。比较实用的,大多年久失修,带病运转。我国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的安全稳定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水利设施对于保障粮食的安全更是不言而喻。而目前的基础水利设施显然已经不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三)技术服务和培训的需求和供给对比
技术服务上,有41位农户非常需要加强技术服务的培训,排在农民对公共产品需求的第3位。农民自身强烈的感受到由于技术的缺乏,已经严重地限制了他们的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从表1可以看出,农业技术服务和培训在安徽省农村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供给严重不足。对于调整老化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落后的农民种植方式、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技术服务和培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技术服务和培训作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非物质形态的供给,由于其无形性,最容易被供给公共产品的地方***府所忽视。这对农业的结构调整,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市场经济是极其不利的。
(四)农村医疗保障需求和供给
据调查,在安徽省农村,农村公共医疗供给水平低,卫生投入严重不足,接近60%的农民在生病时会选择小病自己扛、实在扛不住才上医院。调查中获悉,近1/3的地区没有自己的医务室,医务室规模不大,能***的疾病有限,且因为医疗费用、道路状况和医疗技术等原因,对于大多数农民看病仍然是个很艰难的问题。
超过50%的农民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由于农村的医疗保障仍处于初级的阶段,不是全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自2003年启动,全国已有21%的县(市、区)顺利推进,参保农民超过2亿人。但是由于筹资机制不健全、制度设计不够合理等问题,使得该保障制度受益面窄,补助标准过低,使得广大的农民无法受益。
(五)教育产品的需求和供给
安徽省农村近2/3的地区还没有普及学前教育,而这些本村没有幼儿园的村庄也不会把年龄幼小的孩童送到外村的幼儿园就读。相对较严重的学前教育缺失,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情况虽较好,但仍不尽人意,近两成的小学生要到外村上学。
2007年后安徽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全免学杂费,会让学费问题更一步得到缓解,但教育乱收费在农村仍然是个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如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真正有学识的人才,以适应国家长期发展的需要,不仅需要在引进优秀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添置学校基础设备,改善教学条件等方面努力,完善的教学环境和体制也需要进一步在农村建立起来。
三、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的原因
(一)农村公共产品总量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国家财***对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主要包括中央***府和地方各级***府投^。其中中央***府的投入决定着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总体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上述各项财***农业支出占财***支出的总体比重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国家财***农业支出1978年为150.66亿元,占财***支出的比重为13.4%,2003年为11754.45亿元,占财***支出的比重为7.1%。若剔除水利气象等事业费支出,近些年中央对农村的投入只占财***支出的3%左右。国家对农村公共产品投入过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李琴和熊启泉(2004)根据2001年有关资料进行的研究也表明,在全部农业投入中农村救济费只占3.3%,科学技术3项费用只占0.7%。基础教育作为农村纯公共产品,国家财***投入不足更是显然的事实。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和主体的错位使得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缺乏效率
在供给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上,仍然以中央***府或者地方***府的领导集体决策为主,没有考虑群众个人需要,主观性地“自上而下”,没有真正做到“自下而上”,没有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需求意愿,给予农民需求表达权,协调农村公共产品的供需,从而引发公共产品的供给错位,缺乏效率。根据西方经济理论,由于在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供给方无法真正获悉消费者的需求,就会造成公共产品的供求不均衡,严重影响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
与此同时,由于公共产品的供给主题的错位也造成了公共产品供给缺乏效率。际上,地方***府名义上承担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责任,但由于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确立了有利于中央***府集中财力的财***体制,以及***府间财权与事权划分为从根本解决,基层财***仅仅充当一个“收钱的机器”,缺少固定的资金来源(尚长风,2004)。因此,地方***府有提供公共产品的事责,体制内财力的不足而缺乏有效的经济支持。
(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
农村公共产品中关系农民生产生活、基本人权及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产品供给极其短缺。由于在水利设施修建、农业技术研发和市场信息采集上受可操作性或者成本过高的限制,***府在这些方面的供给相当缺乏。农村医疗保健水平落后,农村社保体系建设的滞后也已成为农村市场化改革的瓶颈式障碍。如杨翠迎(2005)的研究,从1991-2001年,城市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占人均GDP的比重平均为15%,已经达到某些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社会保障水平,而农村只有0.18%,城市人均享受的社会保障费用支出是农村的90倍之多。乡镇领导对上级有考核要求公共产品供给积极性高,地方***府出于对***绩的偏好,往往存在投资短线行为,热衷于一些见效快、易出***绩的短期公共产品,追求***治目标最大化,却很少考虑到农村经济利益最大化。一些具有生产战略性、不容易短时间出效益,对农业发展具有长期效益的纯公共产品供给不够。
四、安徽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思考
(一)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资冷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的充足
第一,财***资金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主要财力保障,首先在总量上加大财***投入。第二,财***供给主体地位明确,各司其责。应该按照以税种为基础的财力分配情况为依据,中央级和省级由于财***收入比例高,承担受益范围广的公共产品财***责任,县乡财***由于财***收入水平低,承担受益范围。第三,拓展“制度外筹资”渠道。动员社会资源,引入更多的优惠措施鼓励制度外筹资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投入机制。
(二)建立顺畅的农民的需求表达机制,确保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有效
建立农民平等权利的农村公共产品公共选择机制。农民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直接受惠者,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于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改善生活,有着切身体会,因此他们最具有发言权。建立农民参与的不同层级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制度,按照农民需求位序结构安排不同性质和层次的资源,提供公共产品。逐步建立“***府主导、社会参与、运行透明、监管有力”的现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