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知识篇1
关键词:护理伦理学知识 护理学基础操作 体会
中***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Understanding Nursing Ethics Knowledge by Applying Nursing Ethics to Basic Nursing Procedures
By Zhang Zhengming,Cao Chunlan Sun ChenHuan Shen Haiwen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Nursing,Kunming,Yunnan 650031)
Abstract:In order to integrate nursing ethics knowledge with practice as early as possible,we discussed and studied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ethics in basic nursing practices,and planned to incorporate nursing ethics knowledge into basic nursing procedures when teaching basic nursing practice at school,so that nursing students can learn how to reasonably and flexibly apply nursing ethics knowledge to nursing procedures befor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thus improve their ethics cultivation and nursing quality.
护理伦理学是研究护理道德的学科,它用伦理学的原则、理论和规范等来指导护理实践,协调护理领域中的人际关系,对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1]。有研究报道,通过临床实践教学进行护理伦理渗透的方式是一种较好的补充,有利于护生对伦理学基本理论和原则的理解与掌握,能提高他们实际工作中解决伦理冲突的能力。护生到临床实习时才开始学习把伦理学知识应用到护理操作中,并不能做到得心应手,在很多时候是不能灵活运用的。基础护理实践是各科护理学实践的基础,根据目前的现状,把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到护理学基础实践课中,使护生在实践中理解伦理规范及其意义,逐渐形成应用伦理道德规范解决问题的习惯和内在品格。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昆明医科大学2010级护理专业3个大专班共160人同时开展基础护理实课,每个班5位老师进行分组带教,每位老师带教10~12人。共计24次实验课。
1.2 方法
(1)在每次基础护理实践课开课前组织带教老师进行相关的护理伦理学问题学习讨论,提出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和解决方法。对护生则要求提前复习护理伦理学知识,并针对不同的实验课也要找出相关伦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写成书面材料交给带教教师。每次实验课前对1~2名护生提问或鼓励其主动陈述本次实验课所涉及的护理伦理问题和解决方法,教师根据护生的回答给予指导纠正。课后组织教师进行总结讨论,并学习及讨论下一次实验课的护理伦理问题,作好记录。
(2)设计及发放问卷调查表给护生,问卷内容包括护生基本情况、护生上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之前对护理专业与伦理学的认识及对实验带教教师的评价三部分,共计28个问题。收回后进行统计,以检验教学效果。发放问卷160份,收回160份,有效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护生对带教教师综合素质评价
115人(71.9%)认为目前护理带教教师需要提高护理操作能力,更有利于促进护生伦理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103人(64.4%)认为目前护理带教教师需要提高护理基础知识,更有利于促进护生伦理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131人(81.9%)认为目前护理带教教师需要提高伦理学知识,更有利于促进护生伦理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可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带教教师护理伦理学知识水平及护理学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将护理伦理学知识结合到基础护理操作中十分重要。
2.2 护生实践课前、课后对把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到基础护理操作中的认识
上实验课之前与之后对回答问题“是否应把伦理学知识与护理操作结合起来”的情况作了卡方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实践课前、后对是否应把“护理伦理学知识和护理操作结合起来”卡方检验结果。
上实践课 有必要结合 无必要结合 合计
前 147(91.9%) 13(8.1%) 160
后 157(98.1%) 3(1.9%) 160
合计 304 16 320
注:X2 =6.579 P
从上表可以确定护生在进行护理学基础实践的过程中将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其中具有统计学意义。充分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强化了护理伦理学知识,又使护生学会正确使用伦理学知识;强化了护生的道德观念,使护生能把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3 结语
(1)护理学基础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是护理工作中运用最广泛的护理技术,每一个专科护理都必须在基础护理操作的技术支撑下才能完成。护理伦理课主要是在教室里的课堂上完成,尽管目前许多学校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护理伦理课教学质量,但始终未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我们利用护生在校的基础护理实践课将护理伦理学知识合理渗透到基础护理实践中,改变护生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方法,增强了护生对护理伦理学的理解和应用,使护理伦理学知识与护理学基础实践相互促进。
(2)真正实施护理伦理学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趋势,而且对护理学理论、护理实践和科研也要十分熟悉[2]。在带教过程中,也暴露了我们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加强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操作能力和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护理学基础知识篇2
1.1一个简易的调查
为了了解医院护士对基础护理认识现状,正确评价临床一线护士对基础护理以及对待基础护理教学的态度,本研究对住院部护士、实习护生及患者进行简易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同基础护理是护士工作职责的占52.4%,认同做好基础护理需要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占49.8%,认同做好基础护理能促进护患沟通的占45.6%,认同基础护理是护士职业价值的具体体现的占45.3%,认同基础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身体康复的占35.4%,而对于护士人手不足、基础护理收费低原因造成基础护理难落实的认同率分别为76.5%和78.3%。同时对部分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做好基础护理不仅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而且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基础护理能让他们感觉到确确实实的温暖,这种关心是最简单、最实惠、回报率最高的。对护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基础护理教学体现了带教老师对专业素养的尊敬,另一方面也利于护生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1.2回归基础护理的目的是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
要让护士充分认识到回归基础护理不是简单的回到从前的教学模式,而是扎实基础护理教学为契机来进一步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及自己的带教能力。主要包括:在思想上对护理事业要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护理职业价值观。目前护理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情况,如果带教老师能充分认识到护理在医学领域及人类健康问题中占有的重要地位,那么老师们就会热爱护理并且具有良好的专业态度,对身边的护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其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形成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提高其从事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带教老师要有丰富的临床知识,更多的综合业务能力,这样可以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使学生更尊重老师。同样,老师要对护生有爱心,因为当代的大中专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较强,老师的真诚和关爱有利于其消除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缩短彼此间的距离,有利于产生对实习科室的归属感,融入护理队伍中[1]。这样一来的良性循环,不但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也促使带教老师和学生一同进步,提高师生临床发现护理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遵循护理程序,开展教学查房,融入基础护理主题展开带教
2.1遵循护理程序这个路线,才能更好地培养临床护理思维
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教学查房,能反应护生对护理程序掌握的程度,体现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种教学方法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打破教师单一在课堂上进行疾病讲解的授课模式,使学生临床课的学习真正走进临床。从查房前就出示病案,给学生留出悬念,激发她们探索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护生学习的主体性,而教师在教学指导性护理查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根据病人的病情特点,引导护生去寻找满足病人需求的问题、制定措施、解决问题;并适时引入病因、发病机制等理论知识讲解,使护生在实际应用中复习巩固已学知识。此种教学方法,明确了学习目的,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以往所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促进了护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2.2融入基础护理这个主题,才能更好体现临床的护理意义
有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就要去充实它,而基础护理是最好的材料。培养学生应用自己学会的知识去发现解决护理的问题,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减轻病患的痛苦,就体现了护士的价值,同时也提高学生对护理专业的信心。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亲自动手操作,直接感官印象更为深刻。现在护生毕业后,很长时间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低年资护士沟通能力差,词不达意,遇到紧急抢救时紧张、手足无措。如将基础护理操作融于护理教学查房中,一方面可引导护生熟练地掌握各种疾病的护理,促使护生学会分析病例,增强护生观察、分析、判断、交流和实际运用理论知识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使护生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操作,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和锻炼护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临床应对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
2.3运用教学查房这个工具,才能更好完善临床的护理教学
由于各个医院的师资力量不同,开展临床教学查房的密度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大的科室才进行,其他科室可以采取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病例讨论,但一样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要注意的是,查房前让学生温习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知识,尽量做到不坡脚行走;让学生自己拟定一个查房计划,经过老师和学生共同磋商修改,使得查房顺利进行;让学生自己选择有代表性一个病人进行查房,培养他们自主跟病人沟通的勇气和信心,取得病人同意配合;整个查房可以通知其他同学一同参加,有利于学生交流;老师要在每个环节进行跟踪了解,并且给予指导。正确的给予鼓励肯定,错误的要在适当时候指出,不打击学生积极性。
3回归基础护理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
首先,严格挑选带教老师,临床护理教师对于临床学习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选择临床护理教师时,应根据教师的态度、知识、个人素质、工作能力、教学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择优选用;其次,改变教学方式,可以利用医院资源采取多媒体、实操、查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生动具体的课程把学生带入临床,提高学习兴趣;再次,要加强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一方面跟护生的沟通,因为还是有一部分学生跟老师是有代沟的,老师要学会去领略学生的知识和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是跟病人的沟通交流,带教老师的言行会对护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2明确教学目标,厘清教学重点
带教过程不能漫无目的,走哪算哪,也不能让自己手忙脚乱,让护生产生信任危机和降低自身尊严。带教老师应根据护生知识结构和知识需求,制定详细可行的带教计划,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着手,由浅入深,从易至难,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结合临床实际,重视医患沟通
带教老师要认清学校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基础护理带教的差别,学校的基础护理教学暂时还是停留在理论以及护理基础操作的层面上,因为没有跟现实中的病人联系起来,教学方式往往比较生硬,学生的兴趣也就随之降低;而临床的基础护理带教要根据不同的病人、环境及病情等,在遵循基本原则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带教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根据临床实际,适时加以引导。同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会护生与患者的沟通,教会护生密切关注病人的病情、心理与社会需要。
护理学基础知识篇3
【关键词】基础护理教学;护理专业;创新
【中***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32-01
0引言
护理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备护理理论知识和创新思维的高级护理人才[1]。护理学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学科,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掌握各项护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但随着护理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应经不适应临床护理的需求。基础护理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基础护理教学内容过于简单、理论知识和实际需求不符等,很多学生对基础护理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理论知识强、操作能力差的情况也非常普遍。如何改变传统的基础护理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需要护理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对基础护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1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1.1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基础护理教学中应该以人为本,向学生传授基础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临床护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同时基础护理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教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缺乏正确的认识,很难在教学过程中正确传道授业。目前各种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和护理器械不断更新,如果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很难满足时代对护理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基础护理人员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认真研究教材并且查阅大量资料,分析教学中的重难点和考点,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运用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因材施教进行教学
基础护理教学中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护理教学的学制分为两年制、三年制和四年制三种,从应试需求来看,有些是为了顺利毕业,有些是为了获得护士职业资格证。这些学生的年龄层次和基础不尽相同,但都需要学习基础护理这门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既要保障教学中知识的系统和全面,也要注重讲解清晰、逻辑合理,体现出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1.3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基础护理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但临床实践中的变化很多[2]。基础护理教学虽然注重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设置一些假设和干扰因素,引导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结合具体病例进行临床实践。例如,在基础护理中讲授“病人环境”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不仅需要从概念的角度分析环境和护理之间的关系,也需要结合物理、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相关概念。
2创新基础护理教学方法
2.1传递接受的教学法
基础护理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所谓传递式教学就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讲授新的内容,然后进行总结归纳,做到温故知新。教师可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运用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如果单纯强调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并没有什么新意,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和设置悬念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如何静脉输液”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例如“你们在打点滴时有什么感受?”“怎样进行静脉输液比较规范?”等,通过提问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思维。
2.2引导发现的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即称为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引导发现的基本模式是提出问题,进行假设,验证假设是否正确,最后总结规律。例如,在讲授“心脏复苏”相关的内容时,首先提出问题“如何抢救需要心脏复苏的患者?”,之后进行灵活多样的假设,如按压心脏的部位、按压次数等,然后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果并总结规律。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3讨论式的教学法
基础护理教学中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法,就是在课堂集体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多增加一些依靠学生自己感悟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患者生命体征的护理”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这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查询方法查阅相关资料,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标新立异。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4示范模仿的教学法
示范模仿比较形象、直接,也是基础护理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讲授“肌肉注射、静脉输液”等内容时,只能通过示范模仿的教学方式,口头传授并且配合形体演示。教师可以首先示范标准的操作方法,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教师手把手地指导学生,直到全部掌握为止。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应该根据教学需求适当改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进行动手实践,以此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
3结语
基础护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深化护理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应该根据实际教学和临床护理需求而定。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创新基础护理教学方式,以此不断提高基础护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吴芳兰,余丽,应燕萍.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技能考试分析[J].广西医学,2010(10).
护理学基础知识篇4
《护理学基础》是临床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与临床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具有知识面范围广、知识体系整体性强等特点。因此,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往《护理学基础》课程多以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为主,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教学设备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模式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方法和信息传授量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有些老师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该门课程的临床实践性,或有些老师只是照着PPT讲。而《护理学基础》的临床实践性特点以及真实病人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上述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笔者通过对几届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学生普遍反映上述教学模式存在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和疑点不能重点详细讲解等问题,而学生课后又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去吸收消化课堂没有掌握的知识点。
因此,《护理学基础》课程的老师如何组织一些主题明确,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难点能够重点详细讲解的教学资源用以辅助解决上述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形成一套课上课下关联教学的开放性教学平台,实现《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成为高职专业《护理学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设计逐渐发展并得以广泛利用起来。“微课”便是以某个特定的知识点讲解为教学目标,将讲解过程及临床实践操作等录制成5~10分钟的微视频,并结合相应的作业与讨论,主要目的就是为老师提供一个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课下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课下反复学习的视频资源。
二、《护理学基础》课程“微课”的设计
(一)“微课”教学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1.课程分析
授课老师首先应对《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及知识体系进行分析,确定基于“微课”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明确课程教学中需要重点讲解或需配以临床实践操作录像的知识点,同时还应调查分析学生对《护理学基础》课程“微课”辅助教学模式的需求程度,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进而确定“微课”的教学目标及所需录制微视频的关键知识点。
2.教学设计
授课老师首先应基于《护理学基础》的课程教学大纲及各个知识体系之间的关联关系、重要性等确立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及前后知识点的紧密联系。然后,授课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全面性及临床实践性,尽可能多地收集临床实践***片、临床视频动画等辅助资源用于理论教学中,通过实实在在的临床实践***片提高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感性认识,从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微课”教学的实施
“微课”应根据高职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以及《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特点,采用适宜的组合教学方法,如理论讲授、临床案例讲解、现场实际操作等使学生易于接受掌握有关的知识点、重点及难点等。
(二)《护理学基础》课程“微课”教学案例设计的基本步骤
根据上述“微课”教学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实施的三个方面可知,“微课”教学案例的设计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微课”的主题
根据《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特点及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教学要求,确定课堂教学外需要重点补充讲解、详细讲解的重点及难点知识点,并将其***出来作为“微课”的主题进行教学设计,例如:以“如何护理冠心病患者”为专题设计“微课”。
2.制作“微教案”
根据上述“微课”的主题设计详细的教学方案,形成“微教案”,主要包括:教学主题、重点、难点及临床示范、微习题等。
3.录制“微视频”
根据上述设置的相关“微课”教学内容,利用摄录机或常用的录屏软件如Screencast-O-Matic、Camtasia Studio等将老师的讲课过程及临床现场操作等录制下来,并经过后期剪辑形成“微视频”。
(三)《护理学基础》课程“微课”案例
护理学基础知识篇5
护理综合实验为学生提供互动式训练,通过对模拟病人的观察、评估、实施护理措施以及用药管理等,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系统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进入临床角色。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保持原来的教学计划和护理学基础等课程,只是在临床护理课程教学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模拟实验课,在毕业考核时采用综合能力考核。护理综合实验教学内容分3个阶段进行:护理基础技能操作训练—模拟综合实验—临床实习、毕业综合能力考核。
1.1第1阶段为基本理论和技能训练阶段
第1阶段安排的主要课程包括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强化护理基本技能训练,要求学生认识现代护理观念和目的,掌握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1.2第2阶段为分析与综合实验阶段
第2阶段主要课程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课程,是护理综合实验开展的重点。教师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护理综合实验案例,利用综合护理模拟人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护理综合实验要求教师在配合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讨论并确定重要理论知识点应该用哪种综合实验手段强化,哪些技能操作或知识需要用综合实验来体现其重要性。例如,内科护理教学中设计了5项综合实验,每项实验将一个系统重点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案例设计,强调以病人为中心进行护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既***又协作地进行实验,并提出相关护理问题,结合所学护理基础知识帮助病人解决问题。通过这个阶段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和知识运用能力,使他们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如:完成呼吸系统疾病教学后,设计了COPD的案例,根据病情特征,让学生提出相关护理问题,并采取措施,如:给氧、背部护理、雾化吸入及胸部物理***等方法来减轻病人的症状,由学生***思考,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通过综合实验训练,培养了学生协作能力和临床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阶段中,主要由护理专业课程老师负责,实验课时数由原来见习课时进行适当调整。如:呼吸系统见习课是按疾病内容安排的,有8个学时,我们调整为2次授课。1次为综合实验课,4学时,1次为临床见习课,4学时,这样逐步通过课堂、实验再到临床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3第3阶段为探索实验和综合考核阶段
第3阶段主要内容包括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和毕业考核。这个阶段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通过临床实习将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连贯并结合起来。毕业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我们把综合实验考核作为毕业时技能考核,放在完成实习之后,是希望通过学生进入生产实习阶段,能更好地重视临床实践,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对于病人的问题处理更符合临床实际。综合实验考核方法:考核内容注重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操作的规范性。评分的权重包括:提出相关护理问题20分(内容正确15分,格式行文通顺5分);理论答题30分(口试为主,内容正确25分,分析能力5分);实际解决问题40分(操作能力30分,组织能力5分,创新能力5分);其他,如仪表、实验态度等10分。
2体会
2.1护理综合实验有利于实验资源综合利用
传统的护理实验室往往仅供单一课程教学使用,未能充分利用。开展护理综合实验能克服原有不足,有利于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护理综合实验可以将护理单一的基础实验训练和临床综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以原有的实验内容为基础,通过科学综合设计,既体现跨课程、交叉渗透的特色,又体现观念创新和实验技术创新。
2.2丰富实验内容、注重综合分析实践能力培养
三段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护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实验的内容既要体现护理专业特点,又要注意与临床护理进展接轨,目的是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注意培养***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4]。因此,编写《护理实验指导》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实验内容是开展综合实验的关键,既要体现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又要为提高学生能力做必要指导,并且在整个护理实验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综合实验不仅强化学生操作技能,而且要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和***能力得到加强
综合性实验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5]。学生结合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根据案例设计护理目标,拟定护理措施,在老师指导下解决和完成实验,不仅巩固学生护理基础知识,还使学生的***、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训练[6]。如:危重病人抢救中,不仅是心肺复苏技术的应用,通知气管插管、抢救药物准备、给药途径选择都应该同时考虑,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判断、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可使其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3]。在护理综合实验中,保留一定的空间给学生创新和发挥。如:对昏迷病人鼻饲营养的胃管末端固定方法,学生根据静脉留置三通连接管原理设计了鼻饲管末端固定设想,虽然制作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教师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4对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护理学基础知识篇6
1不同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1.1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I)教学法自20世纪7O年代起,国外医学院校兴起PBI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其基本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引导。以临床问题为基础,以自我学习及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课程模式。两篇***的Meta分析对2O年来有关PBI在医学教育方面的研究做了综述,一致认为,采用PBL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在临床知识测试、临床工作能力及专科培训方面的能力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方法教授的学生。
采用PBL教学方法教授儿科护理学,可以通过以问题为载体的方式学习典型临床病例,采用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查找文献资料一解决问题的滚动学习链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解决临床病人的疾病问题获取知识。目的在于培养护生将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临床技能、护理管理的知识有机融合,培养其将知识融会贯通的思维。
PBL教学模式从现象上看教师无须再围绕某个知识点讲细讲透,实际上教师必须对某些知识点精通掌握才能提出中心问题,才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知识链甚至知识网。因而PBI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有驾驭问题的能力,因此该课题的核心问题是师资培训。而且,由于教学方法本生的特点,PBL教学需要的师资较多。在培训师资时可以以教学单元为单位,对参与教学的师资进行相关培训,包括本教学单元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知识。临床知识包括某一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预后及疾病转归等。
同时还包括对临床相关疾病护理中需要观察的重点,出现相应的临床问题时如何考虑和分析。通过PBL教学,护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护生***工作、***思考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对儿科护理的兴趣及日后在见习中的主动学习,同时对护生临床推理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l.2模块教学模块教学依据知识结构体系,形成教学模块,实现一种“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在l临床课程中应用模块教学可以加强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对临床工作的总结和做临床科研奠定研究基础,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从事儿科护理工作,需要在严密观察病情的基础上***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协助医生解决临床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以病人为中心,从临床实用角度去认识概念,加强概念知识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开展模块教学教师必须对某些知识点精通掌握才能开展。另外,临床病例的选择和病情观察与处理也会对教学效果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
1.3教学中临床场景的设置及多媒体的应用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实践学科,如果在教学中设置临床场景,病例在病案基础上,以多媒体形式给出相应的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就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开展该方式的教学,便于学生日后在临床工作中快速回忆所学知识并适时应用于临床工作,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结合临床场景的模块教学,从临床护士观察病情,医师针对病情变化处理病人的角度人手学习典型临床病例,引入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同时,帮助学生通过解决临床病人的疾病问题获取知识。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护生将疾病的发病、诊治及转归与l临床工作有机融合,培养其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并且***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典型病例讲解使学生判断临床病人是否有脱水,脱水的程度和性质,如何纠正、补多少液、补什么液体、补液速度如何,解决上述临床问题必须要理解血液渗透压的概念,脱水情况下液体转移的问题等。。2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关键问题
护理学基础知识篇7
关键词:团队学习;教学方式;内科护理学
在医学界、社会文化、人们生活质量共同发展的背景下,对医院护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与满足现代医学发展、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培养护理专业人才。而在传统的护理学中,其教学方法的引用很难满足现代护理学水准的要求,现阶段护理学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实践、教学知识以及教学模式上都有所改进与创新,以团队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案是满足当前护理学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更加明显。
1 内科护理学教学以及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1.1 内科护理学教学
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内科护理学占有着非常重要位置,在该学科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护理技巧与方法的学习等等。并且对疾病知识的教授内容也比较全面,包括发病机制、发病症状、***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多种护理与知识的学习。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主要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而就现阶段护理学专业教学情况开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各种制约教学因素有碍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学会学习能力的掌握也受到影响。
现阶段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现象仍很普遍,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主动性低,积极性低,填鸭式教学居多,对教学资源不善于发现与利用,实践教学形式化,教学内容过于传统,导致学生专业素养培养效率低,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因此,内科护理学教学应进行改革与创新。
1.2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营造学习氛围,组建学习团队,感染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团队学习中是以建立团队目标为学生个人的学习目标,将总目标分为不同的子目标,根据学生个人能力以及培B方向进行相应的角色安排,在教师的指引与教授下,由学生为自己所要实现的目标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并在实施中挖掘学生潜力,从而对学生心理、情感、知识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与锻炼。
护理实践教学中,以团队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案可行性较高,实际学习与锻炼中,学生能够根据目标,更积极地采用各种学习手段努力实现学习目标,大大提高学生积极性,同时,在遇到问题与困难时,能够通过学生之间的配合来解决问题,进而取得更为有效的护理成绩,规避风险性大,使得学生对合作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入理解与体会。护理作为一项具有服务性质的工作,同时又属于社会化、大众化的工作属性,在日常工作中合作与协作十分常见,因此,通过以团队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手段来锻炼学生合作能力非常重要。
2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往的内科护理学专业教学中,基本教学流程为:①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对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解析;②通过结合医院内科临床病例,给予知识意义的证实;③学生根据听到的知识、理解的程度进行相关问题的回答;④做好笔记,要求将重点知识牢记;⑤复习上一节课程所学内容,加以巩固。整个课堂中教师作为主体负责讲解,课堂教学以讲、说、问、答为主要教学与学习策略,其形式比较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对护理学知识的理解只能从片面讲解中领会。
在以团队为基础学习中,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其教学形式、教学氛围、师生主体地位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参与到实际实践教学中,从中对护理知识更深入的理解,明确问题为何而出,答案为何而解,对内科护理学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并从中获得实际护理操作的锻炼、合作意识的认知、个人素质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团队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流程基本如下:
2.1 教学内容
教师选取适合的内容,如:高血压、冠心病与心力衰竭等,结合教学材料、临床病例等,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测试、讨论等内容,实践中缩短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分析与谈论等课时。
2.2 团队小组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划分小组,各小组由5名学生构成,选取1名组长,负责组织成员学习,整个学期组内成员尽量不变动。
2.3 课外准备
在理论课程结束后,教师布置团队学习任务,其中应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等,各组成员均应借助不同的学习渠道,如:***书馆、课本及网络资源等,主动了解内科疾病发病机制、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等,并制成课件,以便于课堂上应用。
2.4 课堂讨论
教师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后,通过学生讨论,以便于了解其学习状况,如:肺心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内科护理的不足等,各组成员经交流、总结与陈述后,不仅可掌握重点与难点内容,还可明确学习中的问题,在课堂后20min,由教师解答各组的疑惑。
2.5 教学评价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评价包括个人成绩、团队成绩及个人贡献,其中最后一项由组长负责打分,具体考量内容有出勤率、参与主动性、与同学相处情况等。在实际应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准备,了解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并合理设计每堂课,同时充分考虑各学生的特点,如:成绩、兴趣及性格等,组成有效的团队,待布置学习任务后,指导、鼓励学生开展自学,使其感受探索与思考的魅力,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3 应用效果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完善了学生知识体系,使其有效掌握了各种护理技巧与方法,并增强了其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激发了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经学者对比研究,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不仅提高了其学习效果,保证了教学质量,还满足了学生发展需要。国内学者经研究显示,TBL组的教学成效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综合能力、团队意识等方面。与本研究报道一致。
参考文献
护理学基础知识篇8
【关键词】基础护理;优质护理措施;质量;效果
【中***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09-01
基础护理为整体护理重要部分,是护士和患者之间进行沟通的有效桥梁,为护士观察个体病情基本途径,需分析总结现阶段基础护理存在问题,采取优质措施,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主动护理,增强护士成就感、责任感及使命感,全面提高基础护理效率及质量。此文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6年1月,纳入患者120例,总结基础护理质量提高措施及效果,汇报见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6年1月,纳入患者120例,抽签分组。60例入对照组,不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均龄(51.22±3.27)岁,范围是24-78岁,女患者为23例,37例男患者。其余60例入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均龄(51.62±3.08)岁,范围是24-77岁,女患者为22例,38例男患者。组间有均衡性,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具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岗前培训 针对新聘护士,组织岗前培训,包括护理学基础、医院制度规章、岗位职责、护理制度、护理规范及要求等,并考核上岗。科室内开展“帮、扶、带”活动,倡导年长、有丰富经验的人员带动年轻、新入职护士,提高基础护理技能和水平。
1.2.2 制度规范学习和执行 要求护士学习护理制度规范和常识,并严格按规范执行基础护理。建立工作评价制度及体系,定期评估人员工作能力及质量,并评选出微笑护士和优秀护士等,对于不好的行为,采取批评、惩罚等予以限制[1];对于好的行为,采取物质奖励、荣誉奖励等予以促进,实现整体提高。
1.2.3 进修培养及继续教育 定期选派护理骨干去往其他医院进修学习,更新工作理念及护理观念,学习先进知识及机能,促进质量提高。指导护士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参加培训,获得新知识,提高服务质量及理念,并借鉴先进观念,实现整体护理水平提高。
1.2.4 基础护理流程细化 按时间将护理流程进行细化分级,并明确责任人。具体流程有梳头、面部清洁、穿衣、口腔护理、拍背、翻身、床单位整理、进食、导管或会阴护理、床上移动等。护士长应充分发挥管理及组织作用,调动人员,尽量满足个体需求,如洗头、买饭、擦浴、打开水等。此外,也应重视健康教育,按照个体职业、病情变化、文化水平及生活习惯等差异,给予动态、针对性教育,改善不良健康方式,保持恢复健康[2]。
从服务态度、基础知识、设备仪器、表格书写及操作技术五方面,评定比较两组质量。调查满意度,予以比较。
1.3 效果标准 满意度调查共100分,>95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 对照组服务态度(80.15±2.36)分,基础知识(77.58±2.69)分,设备仪器(79.31±2.32)分,表格书写(81.33±5.27)分,操作技术(81.25±3.26)分。研究组服务态度(93.26±3.44)分,基础知识(92.25±3.51)分,设备仪器(90.32±2.58)分,表格书写(93.22±3.39)分,操作技术(93.79±4.05)分。两组中研究组护理质量更高,有显著差异(P
2.2 满意度 比较满意度,对照组取得86.67%,研究组取得95%,两组中研究组更高,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基础护理是护理服务水平及质量的根本体现,其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性、舒适性之间密切有关。基础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措施,有利于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对提升品牌服务有积极作用。经过优质措施,护士***护理行为更准确,操作更加娴熟轻柔,宣教更彻底、有效,促进个体身心愉悦,提高工作质量[3];护士更加重视护患沟通,掌握个体心理及病情状况,及时排忧解难,多理解,多关心,使满意度大大提高;不定期或定期展开培训,改变价值观,提高基础护理能力及质量,掌握人文学、沟通技巧、心理学及礼貌礼仪等知识,改变服务理念和护理思维,提高素质;优质措施实施后,基础护理更加具有细节性,管理内涵丰富,医疗服务更优质,对打造特色品牌服务有积极意义[4]。此研究中,研究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与未实施的对照组比较,护理质量更高,服务态度(93.26±3.44)分,基础知识(92.25±3.51)分,设备仪器(90.32±2.58)分,表格书写(93.22±3.39)分,操作技术(93.79±4.05)分;满意度更高,95%;而对照组服务态度、基础知识、设备仪器、表格书写及操作技术均低于85分,满意度获得86.67%,表明优质护理措施运用效果佳,可有效提高基础护理的工作质量,患者极为满意。
综上认为,基础护理采用优质护理措施,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有较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钟慕贤,黎俊红.完善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1):115-116.
[2] 张咏梅.护理质量评价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09):799-800.
护理学基础知识篇9
关键词:口腔专科;新入职护士;培训
目前我国的口腔医学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且与国际口腔医学接轨,对口腔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1]。口腔医院专业性突出,而护士均毕业于普通护理院校,在校期间所学口腔专业知识甚少,口腔专科知识普遍缺乏[2],临床适应能力缓慢。因此规范化的护理培训有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我院逐渐摸索出适合口腔专科特色的护理培训方法,并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新入职护士29人为培训对象。29人均为护理本科,女生28人,男生1人,年龄20~26(23.03±1.06)岁,均无口腔护理工作实***历。
1.2方法
1.2.1岗前培训
1.2.1.1基础理论知识培训
护理部组织为期2d的集中理论授课,培训内容包括口腔基础知识及科室诊疗范围、口腔专科器械感染控制、牙体解剖生理、口腔门诊常用器械的认知、病人安全管理、口腔综合***台、口腔门诊病人接诊流程、护患沟通技巧、口腔工作范畴及护士职业规划、规章制度、法律法规。邀请临床主任医师、护理部主任及临床带教科室护士长担任授课老师。通过老师的讲解可使新入职护士对口腔专科有一个初步认识,有利于后续规范化培训的开展。
1.2.1.2熟悉工作环境,适应角色转换
由于口腔专科医院不同于综合医院,护士的工作重点也略有不同,为了使新入职护士尽快适应,护理部安排门诊护士长带领新入职护士进行门诊科室参观,并进行诊室分布、牙科椅位使用、牙科***台等知识讲解,直观感受口腔专科护士的工作特点。
1.2.2规范化培训
1.2.2.1建立护理教学管理构架
形成护理部/护理教学组临床带教组组成的二级教学管理体系,护理教学组每季度在护理部的安排下,对全院临床科室进行护理教学检查,通过检查带教手册的填写质量、考试试卷、进行现场提问或观察新入职护士操作等方面发现问题,护理部在检查后会向科室出具纸质《护理质量检查科室反馈表》,科室根据问题进行整改,并于3个工作日上交整改反馈表,护理教学组在下季度的检查中重点检查上季度存在的问题。
1.2.2.2临床带教老师选拔
护理部选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工作5年以上,具有较强责任心、个人业务能力强、善于沟通且热爱带教工作的护理骨干担任科室带教老师。采取“一带一”临床带教,由带教老师指导学习口腔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流程。
1.2.2.3制订新入职护士带教手册
新入职护士带教手册的制订:护理部结合各科室情况,对口腔专科基础内容及各科必须熟悉掌握的项目进行梳理,然后按照由易到难、由急到缓、由基础到专科的原则[1],将培训内容分为12周,各科《新入职带教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经护理部与科室反复讨论后定制。主要包括:①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如口腔解剖、口腔生理、口腔病理、口腔放射等;②口腔专业知识,如口腔科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等;③口腔专科护理操作技术,如临床常用材料调拌技术、专科器械识别、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以及口腔常见疾病***的护理配合流程等[2]。每周带教老师完成带教任务后填写《手册》,本月底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护士长本月底对《手册》填写情况进行检查。
1.3考核方法
岗前培训后由护理部统一组织进行理论知识考核,作为未接受规范化培训前的参照成绩。新入职护士在经过3个月的规范化培训后护理部用同一试卷再次测试。考核内容包括:①口腔基础知识,如口腔解剖、口腔生理、牙位标识、材料调拌的原则等;②器械消毒处理,如口腔器械消毒处理流程等;③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口腔门诊病人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等;④手卫生;⑤口腔门诊病人接诊步骤;⑥职业防护,如针刺伤的处理流程等。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学基础知识篇10
关键词:护理理论 PBL
Nurse in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in the graduate student to search using the PBL the beginning of pattern
Liu Huayu
Abstract:In clinical practice stage development nursing theory teaching,not only is advantageous in stimulates students study interest,nurses the theory knowledge consolidated;Moreover is advantageous in sharpening students judgment power of thought,the analysis question,solves the question ability and the synthesis quality,will in the future become a 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 worker for it to lay the reliable foundation.
Keywords:Nursing theory PBL
【中***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74-01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将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是将理论学习融入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以问题为基础,是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习的主动与知识的“内化”始终贯穿其中。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其思维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护理理论是护理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涵盖了当代护理学先进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近几年授课老师在护理学专业研究生临床实习阶段应用PBL教学模式,开展临床护理理论教学的尝试,以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护理理论指导和改进护理实践,提高其评判性思维和护理临床决策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符合二十一世纪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1 方法实施
1.1 设计问题,提出问题。
实施PBL教学法的关键是问题的设计,首先教师简单介绍理论的基本情况后,提出紧扣教学内容的问题。设计的问题应将护理理论知识与护理实践有机结合,要有一定深度和广度,需要学生认真综合分析,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查阅有关的文献得到解答。如不同的护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在护理实践中如何运用的,等等。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到临床上观摩。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真正理解和懂得护理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查阅相关理论最新进展的同时也提高了专业外文水平。
1.2 自主探究,互动学习。
为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意识,授课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以临床真实病例为主导的PBL教学法,始终以临床――理论――临床为线索。即对每一个病例从临床表现入手,运用相关理论去评估,收集资料,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护理诊断,指导护理方案的设计。力求使学生每碰到一个病例在运用一般护理程序的同时自然联想到其他护理理论,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使其有机的结合,提高护理实践的系统性,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病例讨论教学要求学生以真实病例为基础,以幻灯片形式汇报病例,随后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综合分析病例特点,列举护理程序的步骤以及对该护理理论的认识和体会,并结合社会、伦理、法律、经济等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所选病例应避免重复,以保证病例的覆盖面和讨论效果。
1.3 总结归纳,点拨提高。
讨论完毕后,由教师对学生所作的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点评和总结,特别是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详尽解答。对讨论的问题和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联系,复习护理理论相关的知识,以及其他学科像公共卫生学、心理学、行为学和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理论。如:多萝西亚.E.奥瑞姆及其理论发展背景?奥瑞姆自护模式的核心是什么?奥瑞姆和纽曼对护理实践的四个基本概念的认识?如何运用西方的护理理论指导我国的护理实践?这些问题都由教师给予梳理,形成明确的层次结构关系与理论基础,为更好的指导护理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2 经验体会
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探索未知的领域,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研究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研究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主力***。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和个人的特殊需求。临床型护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也是大学服务于社会功能的体现。因此,对于立志临床护理研究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在其对研究生进行相关的基础理论课程和科学研究课程培养后,让学生尽快进入临床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熟悉国外的护理理论有哪些,掌握常用的护理理论的基本内容,通过病例(例子)讨论,真正领悟护理理论核心知识、理论基础及紧密联系临床的能力,达到中级职称护师的专业水平。同时,根据导师的临床护理研究方向,以某种疾病的护理为研究材料,运用护理理论作为框架,对其某一方面或某一点做更深层次的研究,为日后的临床护理及其研究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在PBL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实施者,起着引导与组织的作用。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必须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使学生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与层面;这就要求教师有厚积薄发的功底,并不断更新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满足PBL教学的需要。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社会对护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应提倡结合PBL模式,加强对护理学专业研究生护理理论的教育,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护理理论对护理实践的指导作用,并对护理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使学生在夯实护理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临床评判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临床评判思维习惯。此外,让学生参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不紧使学生明确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巩固和增强专业思想;培养***思考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护理病例报告的书写要求、护理诊断的用词以及诊断的应用范围等,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其日后成为优秀的临床护理研究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丹,黄文霞,邱雪菡.护理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3,(0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护理学基础知识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