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基础知识10篇

综合基础知识篇1

1、道德是人类生活所特有的,以善恶为标准,依靠宣传教育、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具有:认识、调节、评价、服务的功能

3、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

4、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5、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6、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7、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8、2008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的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9、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客观条件:社会关系

10、道德在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主要手段:内心信念

11、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关系的反

映,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且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12、道德因反映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13、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都应表里如一、恪守诺言、讲求信誉、遵守职业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诚实守信的要求

14、在公共场合中不是还看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等不文明行为,这就需要不断提高人们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

15、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优于私有制社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16、集体主义原则,要求以集体为重,保障他人和个人的正当利益.

17、国家干部遵纪守法,照章办事,不论远近亲疏;教师平等待每位学生;售货员公平对待每位顾客。这是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要求

18、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慎带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19、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帮助。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这是社会提倡的社会公德的要求之一

20、“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路”体现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简明性

21、“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体现了道德修养的自主性

22、“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励志***强,崇尚道德境界的精神

23、认为应该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去说明道德的起源的理

论是:辩证唯物主义道德起源论

24、“孝敬父母”产生于奴隶社会,发展于封建社会在社会主义任然是一种美德,体现了道德的继承性

25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26、有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有序化状态,称为公共道德

27、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为人民服务,基本要求:无爱教育

28、集体主义在道德实践中,认为:每一位公民应有的基本道德要求使义利兼顾;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应有的普遍道德要求是先公后私;***员干部和先进分子应有的道德要求是无私奉献

29、社会道德要求的基础层次是: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遵纪守法

30、人道主义的反映,是一个有道德的、高尚的人的标志是:助人为乐;有时能反映出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关系到人格、国格大事的是:文明礼貌

31、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的是:社会公德

32、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员工职业技能,增强企业竞争力。他是从侧面反映人的道德素质

3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自古以来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34、作为一名优秀员工,要求在有能力的前提下,还要具有良好的敬

业精神。(给论述题以提示,一名合格的教师:专业素养、教师职业道德)

35、尊重、尊崇自己的职业和岗位,以恭敬和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到工作专心,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尽职尽责,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义务感,以上描述的是爱岗敬业

36、诚信是一个集体和从业人员个体道德底线

37诚实守信代表一个人的人格;对于***府来说,诚实守信代表***府的威望。因此,诚实守信是做人是本、立事之基、为***之根

38、在无人的情况下,人能坚持道德观念去做事的行为称之为:慎独

39、职业道德要求的目标指向和最终归属是:服务群众

40、处理职业内外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是:办事公道;职业生活的基本规范在社会中存在和发展的基石是:诚实守信

41、职业道德的核心与基础:爱岗敬业;本质特征:奉献社会

42、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是:勤俭持家;社会主义家庭制度的基本原则是:男女平等。

43、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体,它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组成的一种组织形式

44、《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对家庭的要求,“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其中“钟礼郝法:——妯娌和睦;“六尺巷:——邻里和睦。中国传统家庭美德的核心是:孝

45、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我国现

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46、个人道德发展的子能够使归根到底取决于:道德实践

47、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社会道德风尚。

二、多选

1、公民道德其主要内容: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的基本要求、道德规范

2、道德的本质特征:社会性、阶级性、共同性、继承性、实践性

3、道德主要职能:认识职能、调节职能、教育职能、服务职能

4、道德的社会作用:巩固经济基础;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影响阶级社会的***治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5、社会经济市场的有序性,依靠:完善的市场法制、市场主体良好的道德素养来实现

6、以德治国属于思想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感召力、引导力和说服力

7、集体利益的主要内容:集体利益处于首要地位;尊重个人正当利益;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8、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注重效率与维护公平相协调

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

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10、集体主义在道德实践中的不同层次:义利兼顾、先公后私、无私奉献

11、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12、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改革开放,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

13、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14、爱祖国的实际行为,体现在:学习了解祖国历史,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15、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相对稳定性

16、职业道德的特点:适用范围有限性、发展历史继承性、表达形式多样性、兼有强烈纪律性

17、爱岗敬业要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克服职业偏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本职、扎实工作;终于职守,尽职尽责

18、诚信:“诚”是真实不欺,不自欺不欺人;“信”是遵守约定,践行承诺

19、服务群众要求做到:热爱人民群众,尊重群众,方便群众,让群众满意,要文明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精益求精

20、奉献社会要求:立足本职,尽职尽责;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正确处理奉献与获得的关系;人心社会公益事业

综合基础知识篇2

一、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开放性教学模式

改革后的“文科综合”是在原有***治、历史学科的基础上,增考地理科目,并将三学科合为一份综合试卷。所谓“综合”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的综合能力测试,其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的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由“以知识立意为主”向“以能力立意为主”转变。虽然2000年高考“综合”是以学科内综合为主,跨学科综合试题占一定比重,但从长远来看,“其比重将随着普通高中教学深入,逐步加大”。为此要求我们从长远出发,切实树立从“学科能力培养”向“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转变的新观念,在吸取原有教学模式精华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本校、本学科实际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从宏观上看,理顺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三大板块结构”,以必修课为基础,选修课、课外活动为补充,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微观上看,首先,高起点、高要求地抓好高中各年级的***治课教学,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制定教学双向细目表,以知识为目、能力为纲,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训练,注重学科内部的综合,初步达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其次,开设《新闻联播》、专题讲座、自愿选修课、阅览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点、交叉点、结合点;再次,高一、二年级与学校***教处、团委配合,以学校德育基地为主阵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及专题性研究等活动,撰写***治小论文、调查报告等,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实践能力;第四,高三年级的教师在立足本学科教学、抓好学科内部综合的同时,加强相关学科的通力合作,通过阅读相关学科大纲、教材、教参,相关学科集体备课、相互听课,以及重点、热点专题研究等,扩大相关学科知识面,了解相关学科的思维方式,共同探讨相关学科间的综合联系,树立起全局观念,改变以往各学科“单打一”“各自为***”的做法。

二、夯实学科基础,构建“综合”体系

综合能力测试,着眼于“综合”:通过学科内的综合、跨学科的综合试题,考查学生所学的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00年高考“首先是学科内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综合”。这就给我们一个信息,一个启迪,教学中必须以学科综合作为基础和重点,跨学科综合作为突破口。

首先是学科体系内的综合。即引导学生把握好各个年级教材中的相关基础知识及其内在联系。这种综合,历年高考中体现得相当充分,而且所占比例很高,教学中我们立足于“三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努力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教学效率,逐章逐节地梳理各年级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事实,构建各章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到“点”“线”“面”的有机统一。

其次是学科内跨体系的综合。即引导学生把握好三个年级教材结构体系中相关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从三个不同角度去说明同一个问题。实际上,这种“综合”在近几年高考中已有体现,且所占分量逐渐增大,题型也不断升级;例1997年高考第22、23、30、31题的选择题“一材多用”,1998年第34题简答题“一题多角度”,1999年第38题升格为论述题形式。据此我们认为:这种综合是2000年高考“综合”的重点。为此,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把着力点放在加强学科知识迁移、注重多角度多层次启发上,精编习题、模拟训练,从整体把握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再次是跨学科的综合。这是在学科基础知识及学科综合的基础上,跨***、史、地三学科的综合。我们认为:这种综合,是“综合”的难点。之所以是难点,是在于这种试题,只出现在1998、1999两年全国或上海的保送生试题中,教师、学生基本上没有或很少接触此类型的试题,其特点是:综合力度大,解题角度指向性不十分明显,解题突出全面性、整体性。

综合基础知识篇3

【关键词】中学化学;内综合;教学;特点

前言:化学学科内综合是指以化学的“双基”为出发点,以化学在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为背景,通过化学学科内各部分知识的交叉、渗透和整合,构建成完整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如何促进化学学科内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形成学科内的综合能力是化学综合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一、化学学科内综合教学的作用

化学学科内综合教学强调化学学科内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并进行各种类型的综合训练。强调化学理论知识在自然、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注重化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的差异性,给学生更多学习选择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化学学科内综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基础性

化学的“双基”是人类几千年文明成果的结晶,它们是化学研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双基”,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最基本要求,是人类探索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必备条件,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教师只有掌握了化学学科内综合所需的“双基”和基本教学方法,才能将化学的知识向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发散和迁移,建立起更加广泛的化学知识体系。

2.交叉性

化学学科自身缺乏完全***的子学科,学科内部知识的联系十分紧密,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征的自然学科。所以,化学学科中各基本知识单元和基本技能之间是不能***割裂的。这些基本知识单元中存在着基础知识之间的交叉和互动。例如,在HCL的性质和制备中,既含有HCL溶解的电离过程和原子、分子的结构等基础理论的知识;又含有物质的量、化学计算等基本概念的知识;还含有实验装置等基本实验技能的知识。所以,强调和加强化学学科内的知识交叉是化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3.渗透性

化学学科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与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SO 的性质与煤的燃烧、与酸雨的形成、与环境污染、与硫酸的工业制取和与竹藤制品的漂白等人类活动都有广泛的关联,这体现了化学基础知识对人类活动的渗透性。

4.阶段性

化学学科知识在中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中具有不同的综合性,在初中、高中前期和高中后期不同的阶段,学科的综合性都不一样,知识的综合性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例如,高一阶段在讲卤素时,综合性只能在初中化学和高一化学已学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只能与原子结构简***、化学实验、物质的量等内容综合;而高三复习卤素时,应增加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平衡、元素周期律以及有机化学的卤素反应等内容的综合。所以,把握好学科综合知识的阶段性是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规律,是学好、教好化学的关键。

二、化学学科内综合教学的特点

化学学科内综合教学不同于化学的“双基”教学。“双基”教学强调纵向性、专业性和专业研究性,而“综合教学”强调的是横向性、渗透性和融合性。综合教学强调学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化学知识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强调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问题相联系。化学学科内综合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

化学学科内综合是以化学学科基础知识为前提条件的综合。化学学科知识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属于基础和经典的知识,在其基础上建立的综合性知识也具有基础性和经典性。只有加强化学学科“双基”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才有可能搞好化学学科内的教学,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各种复杂化学问题的能力。

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化学学科内综合教学的内容相当丰富,它不仅涵盖了整个化学学科领域,还充分体现了化学教学的学科优势,即化学学科在科学观上的优势(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作用、物质的作用决定物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化学教学中切忌将基础知识孤立地教学,必须考虑到整个学科内各个知识单元之间的交叉和渗透。同时,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进行教学,使学生能主动地将所获得的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相联系,学以致用。并且,还要将化学学科知识与新技术相结合,体现化学的综合性和广泛性的结合。这也是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综合基础知识篇4

一、化学基础知识的结构化教学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物质世界的层次性和结构性,决定了化学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结构性,从整体来看,化学学科知识可分为如下知识板块: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与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每个知识板块都有一条知识主线,各知识点之间互相联系,交织成知识网络,并体现出各自的层次性和结构性。

以元素与化合物知识为例,其基本内容及结构如下:

同时,使学生明确这样一条知识主线和思想: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这样的结构进行程序性和结构化教学,学生也以这样的结构进行程序性和结构化学习,从而使化学基础知识形成特有的条理性、系统性和联系性。

当然,这只是“元素与化合物知识”板块内部提出的结构化思路,能够体现出知识板块内部各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联系性,为了更好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还要建立化学基础知识板块之间的结构化联系,这就要挖掘知识板块之间的交叉点和联系性,如元素与化合物知识板块中必然要涉及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的知识,如原子、分子、离子、化学式等基本概念及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结构等基本理论,始终贯穿于元素与化合物知识之中。

二、学科间综合能力培养的结构化教学

“3+X”考试改革,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各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要注意把握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观念的综合型人才。鉴于学科知识的复杂性,知识交叉点多,使学生和教师感到无从下手,如果建立起学科间交叉知识的结构化模型,则可以提纲挈领,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对化学学科来说,不仅要立足本学科知识,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还要发挥学科独特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势,把知识掌握与综合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挖掘化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以及***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知识联系和交叉点,建立化学与各学科知识交叉点和化学应用在其他各学科中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结构化模型,从而准确、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既注重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又可以将紧密联系其他学科的思想方法应用于化学学习和研究中。 转贴于

我们可以建立如下化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交叉点的结构化模型:

三、化学基础知识应用与创新综合能力的结构化教学

学习贵在应用,从培养实用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角度考虑,综合能力主要表现在应用各学科知识及研究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强调知识掌握的灵活性、开放性、实用性和研究性。因此,中学化学的教学不能只顾及知识掌握的多少,而应关注社会热点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突破思维的定势和限制,引进新信息、新思想、新技术、新发明和新成果,关注科技发展的新情况,如人类基因***谱的研究、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超导技术以及光(量)子计算机和神经网络计算机等。

为了使解决问题的方法简易、途径简捷和过程易操作,建立解决实际问题的结构化模型是有必要的。一般来说,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可建立如下结构化的思维模式:

(1)已知条件有哪些,目标是什么,要解决该问题需要哪些前导性知识。

(2)该问题涉及哪些相关学科知识,已知条件能否转化,能否引入辅助元素,拟定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3)执行方案时将引入哪些新问题,如何修正。

(4)研究、讨论后提出最佳方案。

综合基础知识篇5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对中职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课程综合化改革进行探讨,根据数控技术应用技术专业原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并对综合化改革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1 原课程体系分析

1.1 采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学科门类划分细、数量多

原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基本与机械加工专业的一致,沿用传统的单一的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制***、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工艺学、计算机绘***、制***测绘、微机原理应用、机械加工工艺等11门课程。①

1.2 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少

原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的理论与实践分别开设课程,一般是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再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由于实践教学周数有限,实践学时通常都少于理论学时。

1.3 课程衔接处理不够,在时间安排上过于集中

这11门专业基础课程各自成一体系,***性较强,相互间呈平行关系。故在教学安排时,各门课程衔接性体现不出。且在时间安排上,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学期开出,没有与骨干课程进行配套实施。

2 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2.1 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中职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少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采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进行的方法,理论知识点过多、过深、过杂,就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

2.2 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服务于专业骨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应做到“必需、够用”就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骨干课程来服务的。如果专业基础课程开设过多,占用学时过多,势必影响骨干课程的门数和总课时,不利于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无法真正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2.3 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因材施教

原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单一,容易形成应试教育,而没有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实用性。中职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不同的学生应尽量给予不同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在教学上能够因材施教,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综上所述,原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决定了对其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3 具体做法

3.1 精选教学内容,整合基础课程

首先对各门基础课程的内容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类,剔除与数控专业无关的知识点,简化理论较深的知识点,然后再进行重新划分课程科目,整合相关知识点,突出服务主干课程和实践训练的针对性。如综合化改革中将原《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电工电子》,以电工初级工的鉴定标准来设计课程内容,去除电子技术的部分理论较深、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原《工程力学》中理论计算的内容过多,对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说太难,并且在后面的学习中应用不多,因此将这门课程中的有关基本概念的知识点并入《机械设计基础》中,使《机械设计基础》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等内容,不作复杂计算要求。通过课程整合,基础课程数目减少了,内容更加精练和具有针对性,同时压缩了基础课程的课时,为增加实践课时和开设更多的主干课程提供了条件。

3.2 注意课程衔接,优化教学计划

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明确各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学安排上加强课程间的衔接。如《机械制***》、《计算机绘***》、《制***测绘实训》三门课程间的安排上注意衔接关系,将《计算机绘***》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计算机绘***软件的基本绘***命令的操作学习,与《机械制***》并行安排教学;第二部分为计算机绘制零件***和装配***的操作学习,安排在《制***测绘实训》后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训。

3.3 突出技能要求,创新考核方式

进行教学方式、手段的改革也是综合化改革的重点之一,通过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块任务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参加鉴定考证,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如《计算机绘***》采用模块式项目教学法进行训练,以上机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让学生在各个项目中进行合作和讨论来自己完成任务,避免以往《计算机绘***》中学生依葫芦画瓢,学后就忘的情况出现。在《电工电子》、《计算机绘***》等多门课程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并作为考核方式之一,使学生每学期有一次参加技能鉴定的机会,能较好地适应今后岗位的需求。

3.4 改革后的基础课程体系

(1)《电工电子技术》:以初级电工的鉴定标准要求,简化电子技术的部分内容。(2)《机械制***》:与《计算机绘***》相结合,以学生能够识***为基础,适当降低难度。(3)《计算机绘***》:自编教材,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与《机械制***》和《制***测绘》实习综合安排教学进度,学生参加绘***员考证。(4)《机械设计基础》:包括工程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等内容,对有关理论计算不作要求。(5)《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自编教材,包括常用材料和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及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常用加工方法综述与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等内容。(6)《设备控制基础》:将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技术相互贯通,压缩了传统内容,利用本校有较好的plc实训设施,适当拓展了可编程控制器部分的知识与内容。

4 小结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化改革,对学生来说,专业基础课程理论与实作相结合,在学习上更易激发起兴趣。同时,由于能够更快地接触专业主干课程,学生较早地对本专业要学什么、今后干什么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使学习的目标性更强。但在综合化改革的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需着重注意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要注意做好配套教材的完善。由于多门课程需进行知识点的综合整理,有些课程难以找到相应配套的教材。对此,我们主要是通过自编教材来满足教学需求。这些自编教材质量的高低将很大地影响到综合化改革的效果。二是要提升教师对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化改革的认识。要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综合化改革不仅仅是简单地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更是对整个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综合,从而要求教师去更加全面的掌握各专业基础知识,甚至要组织进行编写教材,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综合基础知识篇6

我校从2000年开始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但是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尚未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对国内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校课程设置结构和国外同类课程体系结构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比研究,重构我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我校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参考依据[2]。

1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现状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生源好,文理科基础较宽厚,接受新知识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后劲足。对他们的培养应适应其特点,具备精品意识,优化课程体系,以培养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但目前我国培养的医学生,普遍存在书本知识背得滚瓜烂熟,遇到病人却无从下手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1)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缺陷;(2)受市场经济冲击,临床医生对医疗重视程度普遍超过教学,并且临床教师医疗任务繁重,部分临床教师只能应付临床教学工作;(3)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对现代教育教学缺少应有的重视和深入研究;(4)学校对临床教学投入不足,尚未建立一套良好的奖惩机制,难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3]。这些原因使得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面临巨大挑战[4]。我们认为结合国情、师资配备等情况,吸取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合理优化课程结构,应是当前较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选择[5]。

2基本思路

国家相关文件指出,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培养的是适应我国医疗卫生现代化建设的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应以多种教学模式及规范考核来提高七年制临床医学研究生教学质量,突出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医学生个性发展。我们通过本次调查,参考部分内地重点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经验,在探讨及征求专家和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培养模式思路:强化目标,加强两头,注重素质,优化中间,强调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保持基础宽厚的特色,调整科研、论文规格,注重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保证这一思路的贯彻,在七年制培养框架下,坚持七年“一贯制”,注重“二加强”,强调“三综合”,提出“四贯穿”,全面实现“五个优化”的基本结构模式。在新培养思路下七年制教育课程安排如下:

2.1强化目标

(1)强化七年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高层次人才,定位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2)在七年制总体教育中,强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基础、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教育并重,全面加强素质教育;(3)着眼于医学生临床能力、工作水平及科研基本方法的培养。

2.2坚持七年“一贯制”

实施文理医结合,本硕融通的七年连续培养模式:(1)考虑到七年制既不是本科教育修业年限的延长和课程门数的增加,也不是五年制本科教育加研究生教育,要有质的变化,应跳出“几+几”的框框,把七年制办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因此,应有一个统一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2)走文理医相结合的道路,更有利于七年制宽厚型、复合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2.3注重“二加强”

(1)加强自然科学基础与医学课程的相互衔接,医学基础课之间及与临床课程的交叉与融合,促使学生尽早接触临床;

(2)整个课程教学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2.4强调“三综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趋向综合化。以课程交叉融合为主线,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及其边缘课程的有机组合,自然科学基础与医学基础课程的相互衔接,医学各基础课之间及与临床课的交叉融合,既有利于医学生的素质培养,又能减轻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可根据不同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5]。2.5实施“四贯穿”人文素质教育、预防战略教育、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综合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

2.6实现“五个优化”

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优化。

3总体培养目标及基本培养要求

培养具有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医学知识和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医学人才,并达到硕士水平。在原基本培养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6]。在新技术***背景下,为适应知识总量的急剧膨胀、知识和技术陈旧率加快及未来信息社会的其他特点,要求医学教育必须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医学高层次人才,即具有雄厚的基础,知识面宽,创造性、适应性强的人才。培养出具备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社交及合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就需要在七年制总体培养框架下,坚持“一贯制”、“二加强”、“三综合”、“四贯穿”的基本做法,教学过程实行“二、二、三”3阶段,临床教学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实现七年制总体培养目标。

(1)“一贯制”。它是“文理医结合,七年一贯制”的基本培养模式。医学科学发展至今,已不再是单纯的生物医学科学。其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互相渗透、融合,高新技术大量应用于临床诊断和***中,医学又与工、理科交叉融合。为适应当前世界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走文理医相结合的道路更有利于七年制宽厚型、复合型、创造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七年制医学教育是七年一贯统筹安排教学课程,重素质、重基础、重能力培养的一种高层次人才培养形式[7]。

(2)“二加强”。①加强基础课与临床课的紧密联系,拓宽和加强基础知识,基础课实施两段式教学,在临床教学通科实习结束后,开设高级基础课,使学生“返回基础”,巩固和加深基础理论知识,奠定宽厚坚实的根基;②整个课程都有利于加强综合能力培养。

(3)“三综合”。它指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内容讲授及教学方法运用趋向综合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总量的高速增长,新的边缘学科、综合性学科应运而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各类学科的相互作用和渗透,使得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又出现了综合化占主导的趋势。高等教育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趋势,也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世界性趋势之一。日本教育家强调,没有综合化,就不会产生伟大的文化和伟大的人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新形势下大学培养目标:仅仅能够培养适应迅速变化的人是不够的,还应当培养全面的人,以各种广泛知识武装的人,既要有科学,又要有文化。所以,七年制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必须走综合化道路。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注重整体优化,加强文理基础教育与医学基础教育、医学基础教育与医学临床教育、医学伦理教育与医学实践、科研训练与课程教学、专业课程与学位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渗透[8]。设置综合性、边缘性课程,选择综合性教学内容,全面考虑医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合理性及综合素质的整体性培养。同时,根据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四贯穿”。①人文素质和道德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以医学伦理学为重点,把伦理道德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必须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严格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可以为一个重大的、对个人及智力要求很高的工作提供充分准备。强调对七年制医学生进行人文社会科学、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道德品质及法律教育,做到教学过程与育人过程的有机统一,把思想***治教育、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主要内容:爱国强民教育、自我约束教育、协作精神教育、献身精神教育。②预防战略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以预防医学课程为重点,开展以社区服务为对象的卫生保健实践,加强医学生的三级预防观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社会化已成为医学现代化的主要标志[9]。21世纪将是以预防为主的时代,需培养出“既有治病的本事,又热衷于疾病的预防;既对病人的社会和心理需要有足够的了解,又能在开处方时考虑到病人的经济负担”的“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而不仅是培养能***病人的医生”。③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现代化教育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适应现代社会特别是经济发展和新技术***提出的人才方面的要求;二是要有效利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促使其自身现代化。七年制医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熟练的计算机技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达到现代化的教育目标。④综合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必须改革以往教学内容和方法,既要传授科学文化,更要注意培养学生智能。传授知识和培养智能是教育的职能。传授知识是基本任务,发展智能是主要目的。

对个人发展来说,知识是基础,智能是关键。智能发展了才能更好地掌握、运用和发展知识。高等教育是人才智能培养的高级阶段。七年制必须把智能培养放在主导地位,将知识传授与智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智能培养上,注重医学生自学、实际操作、创造、研究、思维、表达、协作及获取信息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综合基础知识篇7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生源好,文理科基础较宽厚,接受新知识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后劲足。对他们的培养应适应其特点,具备精品意识,优化课程体系,以培养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但目前我国培养的医学生,普遍存在书本知识背得滚瓜烂熟,遇到病人却无从下手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1)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缺陷;(2)受市场经济冲击,临床医生对医疗重视程度普遍超过教学,并且临床教师医疗任务繁重,部分临床教师只能应付临床教学工作;(3)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对现代教育教学缺少应有的重视和深入研究;(4)学校对临床教学投入不足,尚未建立一套良好的奖惩机制,难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3]。这些原因使得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面临巨大挑战[4]。我们认为结合国情、师资配备等情况,吸取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合理优化课程结构,应是当前较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选择[5]。

    2基本思路

    国家相关文件指出,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培养的是适应我国医疗卫生现代化建设的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应以多种教学模式及规范考核来提高七年制临床医学研究生教学质量,突出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医学生个性发展。我们通过本次调查,参考部分内地重点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经验,在探讨及征求专家和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培养模式思路:强化目标,加强两头,注重素质,优化中间,强调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保持基础宽厚的特色,调整科研、论文规格,注重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保证这一思路的贯彻,在七年制培养框架下,坚持七年“一贯制”,注重“二加强”,强调“三综合”,提出“四贯穿”,全面实现“五个优化”的基本结构模式。

    2.1强化目标

    (1)强化七年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高层次人才,定位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2)在七年制总体教育中,强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基础、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教育并重,全面加强素质教育;

    (3)着眼于医学生临床能力、工作水平及科研基本方法的培养。

    2.2坚持七年“一贯制”

    实施文理医结合,本硕融通的七年连续培养模式:

    (1)考虑到七年制既不是本科教育修业年限的延长和课程门数的增加,也不是五年制本科教育加研究生教育,要有质的变化,应跳出“几+几”的框框,把七年制办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因此,应有一个统一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

    (2)走文理医相结合的道路,更有利于七年制宽厚型、复合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2.3注重“二加强”

    (1)加强自然科学基础与医学课程的相互衔接,医学基础课之间及与临床课程的交叉与融合,促使学生尽早接触临床;

    (2)整个课程教学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2.4强调“三综合”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趋向综合化。以课程交叉融合为主线,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及其边缘课程的有机组合,自然科学基础与医学基础课程的相互衔接,医学各基础课之间及与临床课的交叉融合,既有利于医学生的素质培养,又能减轻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可根据不同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5]。

    2.5实施“四贯穿”

    人文素质教育、预防战略教育、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综合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

    2.6实现“五个优化”

    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优化。

    3总体培养目标及基本培养要求

    培养具有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医学知识和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医学人才,并达到硕士水平。在原基本培养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6]。在新技术***背景下,为适应知识总量的急剧膨胀、知识和技术陈旧率加快及未来信息社会的其他特点,要求医学教育必须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医学高层次人才,即具有雄厚的基础,知识面宽,创造性、适应性强的人才。培养出具备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社交及合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就需要在七年制总体培养框架下,坚持“一贯制”、“二加强”、“三综合”、“四贯穿”的基本做法,教学过程实行“二、二、三”3阶段,临床教学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实现七年制总体培养目标。

    (1)“一贯制”。它是“文理医结合,七年一贯制”的基本培养模式。医学科学发展至今,已不再是单纯的生物医学科学。其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互相渗透、融合,高新技术大量应用于临床诊断和***中,医学又与工、理科交叉融合。为适应当前世界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走文理医相结合的道路更有利于七年制宽厚型、复合型、创造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七年制医学教育是七年一贯统筹安排教学课程,重素质、重基础、重能力培养的一种高层次人才培养形式[7]。

    (2)“二加强”。①加强基础课与临床课的紧密联系,拓宽和加强基础知识,基础课实施两段式教学,在临床教学通科实习结束后,开设高级基础课,使学生“返回基础”,巩固和加深基础理论知识,奠定宽厚坚实的根基;②整个课程都有利于加强综合能力培养。

    (3)“三综合”。它指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内容讲授及教学方法运用趋向综合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总量的高速增长,新的边缘学科、综合性学科应运而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各类学科的相互作用和渗透,使得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又出现了综合化占主导的趋势。高等教育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趋势,也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世界性趋势之一。日本教育家强调,没有综合化,就不会产生伟大的文化和伟大的人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新形势下大学培养目标:仅仅能够培养适应迅速变化的人是不够的,还应当培养全面的人,以各种广泛知识武装的人,既要有科学,又要有文化。所以,七年制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必须走综合化道路。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注重整体优化,加强文理基础教育与医学基础教育、医学基础教育与医学临床教育、医学伦理教育与医学实践、科研训练与课程教学、专业课程与学位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渗透[8]。设置综合性、边缘性课程,选择综合性教学内容,全面考虑医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合理性及综合素质的整体性培养。同时,根据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四贯穿”。①人文素质和道德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以医学伦理学为重点,把伦理道德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必须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严格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可以为一个重大的、对个人及智力要求很高的工作提供充分准备。强调对七年制医学生进行人文社会科学、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道德品质及法律教育,做到教学过程与育人过程的有机统一,把思想***治教育、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主要内容:爱国强民教育、自我约束教育、协作精神教育、献身精神教育。②预防战略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以预防医学课程为重点,开展以社区服务为对象的卫生保健实践,加强医学生的三级预防观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社会化已成为医学现代化的主要标志[9]。21世纪将是以预防为主的时代,需培养出“既有治病的本事,又热衷于疾病的预防;既对病人的社会和心理需要有足够的了解,又能在开处方时考虑到病人的经济负担”的“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而不仅是培养能***病人的医生”。③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现代化教育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适应现代社会特别是经济发展和新技术***提出的人才方面的要求;二是要有效利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促使其自身现代化。七年制医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熟练的计算机技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达到现代化的教育目标。④综合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必须改革以往教学内容和方法,既要传授科学文化,更要注意培养学生智能。传授知识和培养智能是教育的职能。传授知识是基本任务,发展智能是主要目的。对个人发展来说,知识是基础,智能是关键。智能发展了才能更好地掌握、运用和发展知识。高等教育是人才智能培养的高级阶段。七年制必须把智能培养放在主导地位,将知识传授与智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智能培养上,注重医学生自学、实际操作、创造、研究、思维、表达、协作及获取信息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综合基础知识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 能力

1 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制定复习计划前我们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在以往学习中存在的难点、疑点所在。切实把握复习的具体内容,贯彻落实课标的精神,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课标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我们要认真研究课标,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复习有针对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总复习的四个领域我们打算这样初步安排课时进行复习:数与代数(10课时)、空间与***形(11课时)、统计与可能性(5课时)、综合应用(4课时),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 通过“整理与反思”梳理各领域的知识点

教材设计了“整理与反思”的环节,因此,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梳理各领域的知识点,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以数的认识为例,我们要让学生整理与反思以下知识点:(1)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2)分数的基本性质;(3)小数的性质;(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5)数位顺序表;(6)数字信息表示;(7)多位数的读、写;(8)数的改写省略;(9)数的大小比较;(IO)倍数和因数、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II)分数与小数、百分数的互化;(12)探索数的排列规律,体会小数和分数的稠密性,体会有限与无限辨证统一;(13)百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通过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查漏补缺,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3 利用“练习与实践”环节巧导精练,全面提高

教材设计了“整理与反思”的环节,我们要利用这一环节组织有效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复习的重要一环。特别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复习内容,适当拓展和延伸,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过程,同时我们还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精练,并在导和练上体现因材施教,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3.1 培优辅差促中间。首先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差异,把全班学生相对分成优、中、差三个小组,优等生的复习以自主学习结合教师的点拨,中等生以小组合作结合教师的讲解,差生以教师的辅导结合优生的帮助,设计练习时可以让三部分学生进行分层练习,教师要充分把握练习的层次特点:基础题、提高题、综合开放题。在此基础上分层练习:对后进生要求完成基础题,并只求一题一解;对中等学生,除上述题外,再增做提高题;对优生,在中等生的基础上增加综合开放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2 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在复习时设计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要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误区、重难点、疑点来设计,让学生通过比较、鉴别、互评等方法,加深理解,填缺补差,完善知识体系。

3.3 练习题的选择要体现精选性原则。复习中的练习题必须精心选择,题目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启发性、代表性、综合性。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让师生共同进行探究,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与方法,达到解一题,通一类,带一串。如,可精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可以引申推广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训练、研究,以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和新的提高。

综合基础知识篇9

1 课程任务和建设基本思路

护理临床思维的过程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临床资料收集、通过分析资料做出护理诊断、根据诊断制定护理计划、观察病情变化及***对护理诊断及计划的应验或修正。课程组对专业经过深入分析后,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结构特点及其在护理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本课程的功能和任务定义为:帮助学生形成临床思维活动所需的关于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相关的知识体系,并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科学表达的能力。

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确定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为:以生理、生化知识为基础,以病理生理为切入点,突出应用型知识的学习,构建临床思维所需的人体功能知识体系;并以综合实训项目为载体,利用动物病理模型模拟临床诊治过程,指导学生进行与工作过程相吻合的学习与实践,突出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逐步实现医学基础课程由传统的理论学习型向“理论学习+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型课程转化。

2 具体实施

2.1 更新教学观念重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体机能课程综合了生理、生化及病理生理3学科的基本知识,知识面广、内容复杂,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传统教学中生理等课程是典型的学科型教学模式,以基础理论学习为核心,偏重于理论认识的深度,而忽略与专业学习及临床工作的联系,与实际脱节,且由于教学进程普遍安排较紧张,课堂教学也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案例分析、讨论环节较少[7-8]。对此,课程组及教师要及时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实现课程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临床思维能力要求相对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要求紧密联系起来,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不断渗透临床知识。在指导学生学习基础医学知识、完成相应的实训项目时,引导其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能熟练应用机能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从而使课程教学满足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

2.2 根据临床思维活动的逻辑性组合课程 根据临床分析问题时从生理生化变化着手,分析病理改变的基本思路。课程组将生理学、生物化学及病理生理学3门传统的医学基础课程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了综合性的人体机能课程。课程教学以细胞水平的活动介绍为先导,包括细胞的基本功能、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体温和发热等;继之以系统为单位展开对各系统正常、异常功能活动的学习,将各系统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和与之相关的病理生理知识有机综合起来。

通过以上整合,形成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相关知识体系的总体安排,加强了相关学科知识之间以及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横向联系,有助于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3 根据临床思维活动的需要选取教学内容 护理临床思维能力的基础包括相关的知识体系及综合分析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因此课程组在专业协同下,分析了临床思维活动对机能学科知识的要求,并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核的要求,精心选取教学内容,以突出应用型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包括:重要器官的活动,常用机能评定指标,影响因素及主要的调节机制等核心理论;临床常用操作、常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相关基础知识等岗位技能所必需的理论支撑;职业生涯持续发展所需的知识补充等。实践教学共设计两大类项目:一是各器官、系统生理特性观察及常用机能指标测定,二是模拟临床过程的综合性实训项目。课程在引导学生构建临床实际工作中思维判断相关基础理论体系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比例从原来的29.4%上升至35.1%),通过拟临床过程对学生的指标监测及其判断分析进行训练,固化、内化临床思维活动所需的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基本临床思维能力的形成。

以循环系统的教学内容为例,理论教学部分包括正常心血管活动,阐述心血管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特点、功能评价指标、活动的影响因素及调节机制,再通过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休克、心力衰竭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本章知识对临床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在实践教学部分(具体项目见表1),重点通过模拟临床实际的训练,针对临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开展模拟临床工作的思维活动。

2.4 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以突出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基础上,更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即能应用人体机能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教学中,广泛采用以问题为中心(PBL)的教学方法,根据各章节的内容精心选题,配合多媒体技术,创建临床问题情景,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先引组织教学,指导学生逐步深入分析,从而介绍相关知识和分析方法。教学中,笔者还加强了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的应用,如缺氧的学习,首先选取典型病例作为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查阅资料等形式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针对病例提出系列问题,再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讨论深入剖析,并派代表汇报,再继以教师的总结点评。这些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是有效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9-11]。

2.5 以综合实训为载体加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是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进行拟临床应用的主要训练阶段,是培养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基础医学教育改革的热点[12-15]。本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分机能代谢特性观察及常用指标测定、综合实训两大类,并以综合实训项目为主,模拟临床过程,指导学生进行与工作过程相吻合的学习与实践。课程目前开设的主要综合项目包括:胰岛素低血糖反应及急救、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离子浓度等因素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运动等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急性失血的代偿反应、缺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药物对离体回肠的作用、影响尿生成的因素等。

其中如胰岛素低血糖反应及急救、运动等因素对血压的影响、药物对离体回肠的作用、影响尿生成的因素等项目在运用经典实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临床因素,在综合分析等方面训练以临床意义、临床运用为主。急性失血的代偿反应、药物对离体回肠的作用等实验模拟常见疾病情况,进行病理现象观察、发病机制分析及诊断等环节的实践。各类项目的教学以引导学生在高度模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分析、推理为重点,并要求学生以科学论文的格式书写报告,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提高科学表达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 成效与问题

综合基础知识篇10

1.1计算机专业改革应转变传统的理念

传统的理念在于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最多的知识,也就造成了传统的方法,在传统的方法下,学生虽然能够获得最大的知识量,但是对于学生本身能力素质的提高却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新教学理念有助于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在保留传统教学理念优点的基础上对教学理念进行改革,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探讨学习,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上,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1.2计算机专业改革应更新陈旧的实验体系

传统的实验体系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新的体系当中,我们应该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获得专业性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思维培养,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1.3计算机专业改革应改进以往的实验方式

计算机不同于其他的专业,有其独特所在。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在进行改革的时以往的计算机专业中实验法已经不适合科技高速发达的现在,对计算机专业实验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计算机专业实验法改革理论研究和计算机专业体系建设的简要分析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摘要候,一方面应该建立相应的实验项目以及对应的实验教学案例数据库,使得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是应该针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特点开发对应的教学软件,让学生能够在对教学内容有直观感受到基础上进行学习。

1.4计算机专业改革应创建科学的评价制度

在计算机专业的过程中,当实验内容涉及到多门专业课程知识的时候,就应该从不同专业课程专业角度对学生的水平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在实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甚至可以允许学生实验失败也可获得较好的实验成绩情况的存在,只要该学生的实验过程确有其可取之处。

1.5计算机专业改革应改善实验室管理机制

在对计算机专业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对计算机实验室所拥有的设备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对教学实验室进行现代化的建设,最大程度的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让学生能够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下,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获得最大的能力提高。

二、计算机专业体系建设的简要分析

为了能够更加详细的讲解计算机改革的基本思路,就计算机专业的主要课程的编译原理所获得实验教学改革以及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案例中高职院校以往的编译原理实验项目的设计更加倾向于验证类型的基础性实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验教学的分量,但是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通过对实验教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改革使其能够与实验教学改革更加的协调,从而获得更加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在编译原理的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当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个人的综合水平。

2.1内容改革与实验改革同等重要

在计算机专业中,专业理论的改革创新与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是同等重要的,实验的改革离不开相关理论知识的更新,理论知识的更新离不开改革对其的支持,实验教学理论知识的更新与实验教学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以往的编译原理理论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只是需要记住,并不能够对其今后的实际操作水平有所提高,因此对编译原理的理论知识进行更新,将其转变成计算机的语言知识以及对其相应的处理操作,根据新的编译课程理论知识,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新的编译原理理论知识在实际动手操作的时候进行运用,使得大部分学生对编译原理课程的兴趣都被重新激发了出来,学生在得到了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锻炼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2对基础性的实验和综合性的实验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综合基础知识10篇

学习

谁钓鱼愿者上钩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谁钓鱼愿者上钩10篇,内容包括愿者上钩钓鱼原版,钓鱼愿者上钩文案。来到钓虾池,坐在椅子上准备好必备工具后可是钓虾。举起杆后,在鱼钩上穿上鱼饵,把线上的鱼饵向水中一甩。我把饵甩向一个水管边,鱼饵便沉了下去,我静静的等待着。

学习

生产工艺论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生产工艺论文,内容包括生产工艺流程论文参考文献,加工工艺毕业论文总结。2.紧固件和紧固工具的学习上课前将各种常用的紧固工具进行收集,针对实际的使用进行讲解,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特别讲解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例如:针对

学习

行胜于言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行胜于言10篇,内容包括行胜于言的座右铭,行胜于言止于至善。故事讲的是:有位经验丰富的船王,每次出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化险为夷。船王有个儿子,倍受喜爱。船王把所有的经验和可能遇到的一些突发事件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儿

学习

多边形内角和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多边形内角和10篇,内容包括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以及推论,多边形内角和从1到20。

学习

物以稀为贵10篇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物以稀为贵10篇,内容包括物以稀为贵的论据,物以稀为贵的故事。嗨,真倒霉!我想大家都会这样想,因为似乎全城都停水了。那会儿的想法真羡慕那些家里没按自来水,用摇井的同学,不过也没办法,谁让我们在楼房里住呢?我想这次的停水给我们

学习

金融大学毕业论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大学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大学金融系毕业论文,金融毕业论文怎么选题好写。大家好!今日开盘后,油品升级、***振兴、白酒等活跃,保险、钢铁等权重护盘,雄安、一带一路调整后,开始反复活跃。今天指数窄幅震荡,多空分歧加大。沪指早

学习

高炉炼铁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高炉炼铁10篇,内容包括高炉炼铁历史简介,高炉炼铁的总结。1、高炉炼铁工艺技术参数研究高炉冶炼过程是在一个密闭的竖炉内进行的。高炉冶炼过程的特点是,在炉料与煤气逆流运动的过程中完成了多种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化学

学习

新闻通稿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新闻通稿10篇,内容包括新闻通稿10分钟内容,新闻通稿100字左右。一、“多想”,就是脑子里要经常围着新闻转在基层中,一些通讯员经常在抱怨“没什么东西可写”,我觉得,这是想得不够多的原因。通讯员每天生活工作在基层,对周围的环

学习

童话村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童话村10篇,内容包括童话村童鞋店,童话村。虽然有了这个消防队,但是火灾事件还是难免也会发生。这下,又难坏了村长:“唉,我这个老糊涂了,虽然有了小白鹭,但还是不行啊。怎么办呢?”到底什么能减少火灾的发生呢?到底是什么呢?消防,灭火

学习

我爱祖国的蓝天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我爱祖国的蓝天10篇,内容包括我爱祖国的蓝天王莉,我爱祖国的蓝天推荐理由及感受。祖国的目光那么深邃这片土地有着一个秘密我猜不透更想不出我只知道我很爱妈妈祖国是我们所有人的妈妈爱她就是爱妈妈这片蓝天属于祖国是妈妈

学习

家庭美德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家庭美德10篇,内容包括家庭美德十要,家庭美德最新内容。3、爱自己心爱的人,是幸福;帮需要帮助的人,是快乐。4、给老人多一点尊重,给孩子多一点爱护。5、衰老是自然规律,敬老是永恒美德。6、人人都象纯洁的水珠,社区就是明澈的清泉

学习

秋意渐浓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秋意渐浓10篇,内容包括秋意渐浓11,秋意渐浓散文100篇。人民币汇率走势变化也使出口企业感到无奈。今年前3季度,相对于人民币对美元的单边连续升值,1―4月人民币对欧元以及5月份起人民币对日元的月均汇率均出现连续贬值,这在一

学习

职代会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职代会10篇,内容包括职代会案例,职代会资料汇总。D、(代表管理和管理文书档案是日常性工作,需要有常设的工作机构)职代会代表管理主要包括组织增补和撤换职代会代表,受理职工代表对奖惩不明、分配不当和打击报复的申诉。职代会

学习

制种技术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制种技术论文,内容包括黄瓜杂交制种技术论文,番茄杂交制种技术论文。1制种基地的选择基地选择在光照充足的山区或江心洲,采用自然隔离的方式。基地周围2km隔离区内不能有十字花科作物;制种区及隔离区禁止放蜂;制种田要选择水旱

学习

导游基础知识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导游基础知识10篇,内容包括春考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基础知识文案。【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156-02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不断追求生活品质,使旅游业成为当今世界第三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已经跻身世界旅游大国之列,旅

学习

综合自动化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综合自动化10篇,内容包括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综合自动化保护系统。引言:变电站作为整个电网中的一个节点,担负着电能传输、分配的监测、控制和管理的任务。变电站继电保护、监控自动化系统是保证上述任务完成的基础。随着电

学习

综合改革方案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综合改革方案10篇,内容包括综合执法改革最新方案,综合窗口改革最新方案。二、基本原则1、坚持***府主导,强化***府职责,在县委、县***府统一领导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积极稳妥推进综合改革。2、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健康保障水平

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有哪些,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方案设计教案。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评价要在满足学生乐学好问的基础上,给予鼓励,呵护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生活

学习

秸秆综合利用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秸秆综合利用10篇,内容包括秸秆综合利用优势,秸秆综合利用名单。二、措施1认真落实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目标责任制针对抛弃和就田焚烧秸秆的现象,县委、县***府要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组织、引导县直各有关部门、各乡镇***

学习

理科综合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理科综合10篇,内容包括高中理科综合的资料推荐,理科综合题在哪里搜。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理科课程现代化运动的展开,其过分重视理论而忽视实际应用的做法受到了批评。由此又引起了人们对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的不满。在

学习

综合素质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综合素质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综合素质论文2000字,综合素质论文金句。虽然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提倡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并进,但实际情况不近人意,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思想***治素质教育难入人心,。在

学习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博客,小学生素质发展综合评价简短。所谓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系统的信息对某一事物或对象的具体事实所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价值判断”是评价的本质特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