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稿篇1
各位领导、老师、同仁们:
大家好!我是郧县的一名基层通讯员,今天很荣幸能参加这样的会议,首先要感谢我们的上级领导和《湖北日报》为我们提供了这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在这里介绍经验是谈不上的,但是能谈谈我个人在新闻写作中的一点心得,与各位老师、同仁进行一次交流,真的让我倍感荣耀。 我觉得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上稿率,归纳起来一定要做到“四多”,即:“多想、多看、多问、多写”。
一、“多想”,就是脑子里要经常围着新闻转
在基层中,一些通讯员经常在抱怨“没什么东西可写”,我觉得,这是想得不够多的原因。通讯员每天生活工作在基层,对周围的环境,接触的人,从事的专业都是再熟悉不过了,这应该说是个优势,但这也往往造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问题。如果对什么事都习以为常,熟视无睹,那就很难发现新闻。记得一位作家说过,不是生活中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套用这句话,不是基层没有新闻而是我们缺少发现。“处处留心皆新闻”,只要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从平平常常中发现新闻。
不可否认,对通讯员来说,在基层要捕捉到活生生的“大鱼”,机会的确不多,这时,我们的脑子里就应该多想多转,尽量抓住身边的“小鱼小虾”来作文章,从这些“小事件”中来反映大主题。这样写起来不但容易上手,又能集中笔墨写出深度来。这样的稿子其实是最受编辑老师的欢迎,上稿率自然就大大提升了。
二、“多看”,就是要多阅读各种报刊书籍
在这里,我觉得还要有意识地多看些好稿,这对提高写作水平帮助很大。去年,我在网上买了好几本获“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书籍,里面不但有原文,还有精彩的点评,通过读这些好新闻,看专家的精辟分析,知道了这些好新闻,好在哪里,贵在哪里,并把它消化成自己的东西,在以后的写作中有意识地加以借鉴、模仿,我想这也不失为提高自己多出新闻精品的良策。
三、“多问”,就是要在采访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基层的通讯员,大多在***工岗位上任职,可能对于井下的现场管理、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等方面比较不了解,在写这方面报道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被“卡”的问题。为了防止这样的问题出现,在动笔前,我们就应该在采访上多下功夫,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要虚心向一些专业人士请教,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等到要“下锅”了才发现没有“米”还没准备好。试想,如果连自己都搞得不清不楚,那怎么通过报道让读者清楚呢?
在新闻界,有人把新闻采访叫“跑新闻”,可见,新闻很大程度上是靠“跑”出来,“问”出来的。我们作为基层的通讯员,虽然没有像专业记者要求那么严格,但凡是从事新闻报道的人,我想多多少少都要学一点这种“跑”的技巧,“问”的功夫。在这方面,本人也是做得很不够,没有什么经验。
四、“多写”,就是要经常动笔、练笔
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东西,突然间叫你写个什么的,好像心里空荡荡的、笔下白晃晃。而如果经常写,好像越写写顺、越写越有感觉,我想,真的是:“笔不练则疏”。
“多写”其实是最难做到的事。在这方面,我体会很深,基层通讯员,大多身
兼数职,白天忙里忙外的,写稿常常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完成,别人在打牌、喝酒、上网,我们却经常是一个人关在宿舍里“默默的工作”。我想,要坚持这种写作方式,内心一定要对这份工作抱有狂热的激情。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没有特殊情况,每周最少写两篇外稿。说实在,很多时候,一忙起来,也达不到这个要求了。
要做到“多写、多练”,可以扩大写的范围,消息、通讯、言论、散文、诗歌、小说等等,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写了,哪怕没有发表,哪怕只有你自己是读者,你的写作水平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一点,这样的一点点,我想加起来就是一大点、一大步。此外,“多写、多投”必定带来更多的收获,因为我们的毅力一定会感动“上帝”的。
新闻通稿篇2
春风化雨正当时
“***群部门所创造出的价值,或许没有体力劳动者所创造出的成果那么直观,那么显而易见。但我们甘愿默默地做一名吹响进***号角的人。”一直以来,***群工作部在宣传方向上,镜头一致对外,而今天,我们将镜头瞄准了***群工作部部长——张绪华。
(一)张绪华搁下手头正在起草的材料,回顾公司十年庆典活动过程。“***群部参与公司庆典‘五个一’工程中的四项,时间最紧,任务最重,质量要求也最高。对庆典晚会的节目,公司领导有明确的要求,必须原创。当然,这得全面反映公司十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就。”素材哪里来?节目怎样编?效果如何保证?一连串的思考接踵而来。
其实,张绪华心里头早就有了打算。他与***群部的同事们一起,对公司十年来的宣传工作进行了一一梳理,一连串的素材活脱脱的闪现出来。这不正是我们苦心寻找的吗?部门例会上,张绪华向大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创作协调组也于当日组成并投入紧张的筹备工作。挖掘素材的,组织创作的,选拨演职员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为了保证效果,张绪华与创作组成员交心谈心,办公室,餐厅,舞蹈训练场成了他们私下交流与构思的场所。为了让情景剧《牵挂》突显矿山特征,弘扬时代主旋律。张绪华与创作人员在构思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创作人员坚持以现场氛围烘托剧情,而他坚持细节凸显精神这一点必须着重表现出来。他说:“没有细节的表现,人物的刻画那就是失败了。”多次的交流和磨合,最终为广大员工献上了一出精彩的情景剧,不少员工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公司宣传片的制作是张绪华操心最多的一个项目,仅电视剧脚本的创作一项就五易其稿。在同行看来,电视脚本已经相当成熟了,他却总是说,再放放,沉淀一下再看。不熟悉的人可能认为他是在延误时间,可熟悉他的人却明白,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在追求完美。他说:“很多时候,我们一下子看不出问题的端倪,需要头脑冷静下来,多个角度分析,再消化,再融合,就会找到疏漏的地方。”第二天,张绪华再次翻阅剧本,对公司控股通用公司85%的股权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大家分头查资料,咨询专家。不出所料,张绪华查出通用公司控股权数有了新变动,没有及时更正过来。就这样,电视片脚本的创作过程历经两个多月才得以胜利完成。
新闻通稿篇3
大会开始,主持人将天下父母对孩子的美好祝福作为开篇词,对观众们柔声吟诵,用词真挚温馨,感人肺腑,展现了父母一切为了孩子的崇高精神。
随后XX总监登台,通过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证和数据列举,向大家形象地介绍了XX产品上市的背景——当今孩子的健康成长,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因此,对孩子的爱需要理性的规划,父母之爱,在于为之记深远。我们把能给的,最好的爱都给孩子,孩子明天生活有多好,在与父母今天准备了多少!用一小笔钱为孩子未来三十年保驾护航,总有一笔钱等着孩子用。
XX总监讲话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明利落地向大家揭示了XX产品产品的重要性。随后,大会进入“爱的告白”阶段,师智慧总监、王雪丽经理、齐晓丽经理、张倩主任和杨梦瑾总监轮番登台,向亲爱的宝贝们深情告白。言语间饱含为人父母的伟大无私和浓浓爱意,配合温馨的音乐,催人泪下,让观众的情感随着语调的起伏而汹涌波动。
在10分钟短暂的平复后,大会进入产品解析环节。师智慧总监再度登台,亲自向大家进行产品讲解。
XX总监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向观众介绍了XX产品产品的两大特点:“‘150’+‘150’”和“强强守护”,即150种疾病保障全,150%满期给付超额积累;以及“针对强”和“关爱强”,为客户送上健康之礼、祝福之礼、守护之礼、关爱之礼。让大家在了解产品细节之余,也深深感受到了本产品的优势所在。
在XX总监耐心讲解过后,大会迎来产品亮点环节,员工们分为5组,在20分钟内头脑碰撞,穷尽讨论,围绕着产品展开研讨,并踊跃发表观点,为新产品的未来注入自己的思虑。
新闻通稿篇4
为进一步提升郏县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更好地树立外部形象,提高新闻发稿的质量,尽可能多地反映全县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2007年以来,郏县县委宣传部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切实做到两手抓,即一手抓稿件质量,一手抓对上联系,并把加强与上级媒体的通联工作作为重点任务去落实,搞好组织策划,多方加强联系,巩固与主流媒体的关系。县委书记王天顺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他要求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同志要加强学习勤笔耕,善于下水捉活鱼,巧借外力搞宣传。县委副书记刘书锋经常过问新闻宣传工作,帮助大家理思路、出题目、交任务。县委***、宣传部长张华琪主动与媒体领导联系,弄清各阶段的报道重点,按照报社要求安排采写新闻稿件。2007年3月底、6月初,张华琪部长还带队到郑州,加强同主要媒体的沟通与交流,增强他们对郏县工作的了解,并送去了采写好的新闻稿件,恳请编辑部给予指导、修改,赢得了媒体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已有20多篇反映郏县成绩及特色工作的新闻稿件被陆续刊发。在全县营造了干事创业、谋求发展的浓厚氛围。
精磨细研,打造精品稿件
要想使稿子见报,好稿才是“通行证”。只有在提高质量上下工夫,写出“适销对路”的精品,报社才会亮“绿灯”。为提高稿件命中率,达到多发稿、发好稿、出精品的目的,宣传部结合上级的有关精神,联系郏县亮点、特色工作,上下结合选题眼,还注意研究《河南日报》等改扩版后的报道动向、栏目设置和所需内容,有的放矢地采稿、写稿、投稿。对于半成品稿件,部领导和新闻科的同志集中会稿,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提高。对于重点稿件,还请河南日报驻平顶山记者站领导具体指导,力争打磨出精品稿件。围绕郏县招商引资、环境优化、农业发展、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等精选素材,浓墨重彩,先后采写出不同体裁的新闻稿件30多篇。由于选题准确,构思巧妙,文笔流畅,得到了报社编辑的青睐。《郏县:推行“零增地”招商》、《郏县3000老板“回归”创业》、《郏县蔬菜直销香港》、《郏县10万亩烟叶进账亿元》等稿件相继在《河南日报》上刊发。
规范管理,抓好队伍建设
在充分发挥宣传部新闻科主力***作用的同时,注重加强基层通讯员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制度。制定并坚持落实新闻线索上报、新闻稿件报送、新闻发稿通报、新闻发稿奖励等制度,使新闻宣传工作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既增强了新闻宣传工作的严肃性,又增强了可操作性,也有效激发了全县通讯员写稿、发稿的积极性。二是抓好教育培训。2007年4月19日~23日,成功举办了全县新闻写作知识培训班,来自乡镇、县直单位、厂矿企业的近百名通讯员参加了培训。邀请河南日报、平顶山日报等媒体的记者讲授新闻采写专业知识和技巧,对通讯员的稿件进行点评总结,不仅加深了通讯员对媒体的了解,而且提高了通讯员的业务素质。宣传部每季度还召开一次骨干通讯员例会,通报全县新闻宣传要点,并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让精通写作业务的同志在会上现身说法,传授写作技巧,使大家学有方向,赶有目标。三是寄送业务书籍。2006年年底,宣传部免费为全县骨干通讯员每人订阅1份《新闻爱好者》,让通讯员加强自身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努力塑造一支***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宣传队伍。
扎实有效的新闻宣传工作,为实现县委提出的保“快”争“强”奋斗目标创造了良好环境,为动员引导全县人民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宣传郏县、树立郏县的良好形象做出了贡献。
新闻通稿篇5
一、新闻宣传奖励办法
1、我镇通讯员在市级以上的新闻媒体(重点是***报***刊)投送的新闻稿件,一经采用,作者可凭样报、稿费通知单复印件到镇***府领取同等数量的稿酬。
2、在中央、省、州、市新闻单位获得优秀通讯员表彰的,通讯员所在的单位要给予奖励,镇***府予以通报表扬并适当奖励。
3、通讯员采写的新闻稿件获市以上新闻学会(协会)好稿奖的,通讯员所在的单位要给予同等奖励,镇***府予以通报表扬并适当奖励。
4、对通讯、信息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单位实行奖励。各部门、单位有2人以上写稿,且每年在市内新闻单位用稿20篇(含20篇)以上,在州以上新闻单位用稿15篇以上,镇***府将通报表彰。
5、为促进新闻宣传工作,提高通讯员写稿水平,设立一年一度的“XX镇新闻奖”,即每年从我镇通讯员采写并被各级新闻单位采用的新闻宣传稿件中,评出消息、通讯、言伦等各类好稿进行奖励。
6、通讯员采写的镇内新闻稿件,每人每年被市以上新闻单位采用10篇以上的,可参加镇级优秀通讯员的评选、表彰和奖励。
7、宣传系统专职通讯干部每年每人在州级***报***刊用稿20篇以上或省级***报***刊用稿10篇以上,镇给予奖励和通报表扬。
8、中央、省、州驻匀记者采写的有关正面宣传坝固的稿件在《黔南日报》头版、《贵州日报》、《人民日报》各版刊发及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播出,作者可凭样报、稿费通知单复印件到镇***府领取同等数的稿酬。一稿多设的,按最高稿费计发。刊发在贵州日报头版的稿件另有重奖。
二、信息奖励办法
1、本镇信息员编写报送的信息,被市有关部门采用的,多篇奖励5元;被州有关部门采用或被市领导批示或转发全市的,多篇奖励15元;被州领导批示或转发全州的,每篇奖励20元;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用,被省领导批示或被转发全省的,每篇奖励100元;被***批示或转发全州的,每篇奖励500元。
2、被镇内部采用的信息,每篇奖励2元。
3、本镇信息员在市以内评比获奖的,镇***府予以同等奖励。
新闻通稿篇6
泉先生在《青年记者》撰文《仅靠通稿是不行的》指出:长期以来,处理突发性事件、灾难事故的信息披露惯例是由有关部门新闻通稿。在互联网没有大规模普及应用之前,这种舆论控制方式屡试不爽,也由此造成很多舆论掌控者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但随着网络时代传播方式的急剧变化,“***通稿”越来越受到“网民统统搞”的挑战,如果不能及时变化,通稿的信息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
笔者认同朱先生的看法。同时认为,由于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可信度,即使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一些地方过多的指令性通稿,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
通稿,是提供给各家新闻单位共用的稿件。这类稿件由来已久。在我国最常见的是新华社的通稿。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有“消息总汇”之称,每天发稿数量很大,权威性强,而且专业素质高,写作符合新闻要求。所以,尽管用还是不用、如何用,由媒体自己决定,新华社通稿仍然是媒体特别是平面媒体国内外新闻的主要来源。
***通稿,笔者以为称指令性通稿更合适。指令性通稿是为了统一口径,指令媒体必须刊用,而且不能改动的通稿。在我国的新闻体制下,这类通稿在报道个别特别重大、高度敏感、需要保密的事件时,是需要的。中央授权新华社发的极少数要求各级媒体照用的通稿,就属此类。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存在滥用指令性通稿的情况。这样的通稿,常是突发事件、严重事故和比较重要的领导活动等报道,由主管部门撰写,指令当地各家媒体必须刊用,而不能另作报道。滥用通稿,往往会产生多种负面作用。
有些指令性通稿成了封锁消息的工具。除了朱先生提到的蓟县大火的报道外,《检察日报》还曾披露,营口市辽河大桥垮塌之后,当地官员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如临大敌,现场遭警方封锁,即使那些被允许进入现场的本地记者,也都接到了“只能采用新闻通稿,不得擅改一字”的通知。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这种“鸵鸟***策”,只会导致信息混乱,引起公众不满,影响***府和媒体的公信力。蓟县和营口的教训值得记取。
有些指令性通稿起到了地方保护的作用。新闻是提供信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必须全面、真实、客观、公正。媒体要从全局出发,宣传***的路线方针***策,反映人民的意愿。而某些地方部门的通稿,往往注意的是如何传达自己的观点、态度,从地区和小团体利益出发,影响了报道的客观公正,有时甚至掩盖真相、歪曲事实。一些舆论监督的报道,也因此被封杀。
由主管部门撰写的某些指令性通稿,由于作者不熟悉新闻规律,惯于按照一定的格式写新闻,把真正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淹没在名单、一般化的讲话、迎来送往的过程中了。再加文字枯燥、刻板,让人生厌。某地今年国庆电影招待会的报道,电子媒介和纸媒都用同一通稿,文中有一段“”及稍后几年常有的套话:与会者回顾什么,畅谈什么,决心如何,一看就是作者照抄以前的报道。这样的稿件能有什么吸引力?
指令性通稿过多,会造成多报一面,抹杀不同媒体的特色。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定位,记者会选取适合自己媒体的角度,写得有声有色,独具风格。多种媒体在大方向一致的情况下百花齐放,可以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有助于取长补短,使传播更加丰富多彩。
不适宜的指令性通稿,还会影响媒体和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前几年退下来的***同志,以音乐爱好者身份到各地大学讲音乐知识。有一个地方只许用通稿,把一条丰富生动的文化新闻,写成枯燥的***治新闻,而且违反了退下来的同志参与***治活动的规定。受到读者批评后,记者感到冤枉,因为他本来写的就是生动的文化新闻,但最后他的稿子遭***毙,刊用了通稿。一些稿件由***府部门包下来,记者的任务就是取回现成的通稿直接上版面,那样只会培养一批无能的懒记者。
新闻通稿篇7
摘 要: 对于新闻媒介而言,电视新闻属于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起之秀,以其视听兼备、***文并茂等优势获得了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电视新闻文稿写作也成了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基于电视新闻文稿写作特色进行相应分析,包括注重文稿和画面的有机结合、用新闻性语言代替工作语言、突出广电语言的口语化特点等,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电视新闻文稿;写作特色;分析
当前,电视新闻以其突出的视听优势成了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电视新闻文稿及其写作特色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为更好地发挥电视新闻的喉舌功能、传播功能以及教育功能,有必要基于电视新闻文稿写作特色展开全面而深入地探讨。
1.电视新闻文稿写作特色
1.1注重文稿和画面的有机结合
电视新闻文稿一方面能够丰富画面信息,另一方面能够在电视画面的基础上来充分调动人们的联想功能。在电视新闻中,画面仅能实现视觉上的“传情”效果,而无法满足新闻价值要素中的“达意”需求[1]。对于新闻价值要素而言,其主要是通过解说予以有效实现。当文稿成为电视新闻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时,其作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升华,和画面有机结合之后,不仅有助于信息的传递,而且有助于思想的表达,同时还有助于情感的反映。在电视新闻画面中,当某些方面无法或者难以直观显现时,借助文稿便能够将那些抽象信息具体化便于观众理解。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同样一副画面,不同的观众有可能产生不一样的理解,该情况下便需要文稿积极发挥自身的补充说明作用。
所以,在撰写电视新闻文稿时,应深入发掘语言文字的功用,和画面有机结合,将画面难以或者无法表达的内容,通过文字予以展现,从而便于观众理解。
1.2用新闻性语言代替工作语言
对于电视新闻而言,其应该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向观众表述清楚事件的始末,这给文稿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电视新闻文稿应满足文章写作的普遍要求和规律,同时还应该和领导发言及工作报告等有所差别。在撰写电视新闻文稿时,应积极思考如何立足于某个新闻事件或者人物去表现并深化所要表达的主题,借助文字进行相应的描述以及评述,从而引起观众注意,让观众在欣赏电视画面的过程中,能够对其内容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2]。
新闻写作、公文写作之间有着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写作面向广大观众,而公文写作局限于特定人群。2)新闻写作在传播过程中将会受到媒介限制,主要通过报刊、电视以及网络等,而公文仅通过行***系统进行传播。3)新闻写作需要立足于事实,讲究具体性,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特点,而公文写作的格式相对固定,强调概括性以及条理性[3]。部分电视记者分不清新闻写作和公文写作,导致写出来的电视新闻文稿好像领导发言一样,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在撰写电视新闻文稿时,有必要把握其写作特点,用新闻性语言代替工作语言。
1.3突出广电语言的口语化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最显著的一点便是口语 化。所谓电视新闻语言的口语化指的是,不仅要通俗易懂,同时还应贴近生活,如此一来,能够使得新闻传播更加形象具体,更加容易理解,尽可能地提高其传播效果。所以,在撰写电视新闻文稿的过程中,应将那些专业词汇、书面词汇以及文言词汇转化成口语词汇,让人一听就懂。
高水平的电视新闻文稿往往能够让播音员读起来毫无滞涩、朗朗上口。若想让人们更愿意且了解到更多的真实新闻信息,电视记者应不断强化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将那些较为抽象的信息,经由某种方式转化,使其通俗易懂。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新闻本身所具有的传播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新闻记者片面认为电视新闻主要通过***像来展现,因而不重视对自身文字功底的夯实,甚至存在错别字频出、语法错误、逻辑矛盾、毫无文采等问题。上述想法和行为是不可取的[4]。总而言之,在撰写电视新闻文稿时,应突出广电语言的口语化特点,同时规避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电视新闻的播出。
2.电视新闻文稿的写作结构和框架模式
电视属于一种典型的大众传播媒介,旨在发挥电视新闻的耳目喉舌、桥梁纽带的受众窗口作用,所以,应提倡“言近而旨远,词浅而义深”,不仅要尽量做到通俗易懂,易于传播,同时还应做到一定的口语化和个性化。为实现上述效果,则需要在写作结构和框架模式上应避免半文半白、晦涩难懂的“八股调”[5]。假若电视新闻语言无法做到通俗易懂,那么将会脱离观众,难以得到观众的有效回应,从而无法实现其应有的宣传效果。画面和语言的有机结合能够深刻展现某个电视新闻报道的主题要旨,从而深化主题,传达某种正面能量,最终提高电视新闻的综合功能。对于电视新闻的综合功能而言,其理想表现需要借助“采、摄、写、编、制、评、播”等多个环节的通力配合,相互补充,所以,要求电视新闻语言文字能够有机融入和贯穿上述环节的前后始终,另外,还应针对不同环节提出相适应的要求。上述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均会给电视新闻的综合功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3.电视新闻文稿写作研导的趋势
目前,新闻媒体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这一环境和背景下,电视新闻若想继续保持和扩大自身优势,则应该更加重视声音和画面在新闻传播中所具有的综合效能。对于声音的改善而言,其实质是对电视新闻文稿进行改善,充分发掘文字的潜力,使其在新闻信息传播中发挥出 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展现电视新闻所具有的声画兼具的特有优势。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发展历史虽然不长,但其发展速度却十分惊人,这正得益于它的视听结合优势。电视新闻主要包括两大类语言,一类是视觉语言,另一类是听觉语言,只有保证二者有机融合、协调统一,才能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电视新闻所具有的最大综合传播效应。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这给电视新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电视新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电视新闻应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改革措施,在引用先进的拍摄制作技术、包装传播技术以及设备设施的同时,还应不断加强电视记者的电视新闻文稿的写作能力,同时全面且深入地贯彻和落实我国新闻宣传工作的***性原则,遵循新闻规律和业内要求,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我国电视新闻事业方兴未艾,作为电视记者应不断强化自身的写作能力,并予以持续的创新探索,从而为电视新闻的生存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结束语
在当前的新闻传媒中,电视新闻属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电视新闻自身作用的发挥,需要依靠画面和声音的有机结合,而声音则取决于文稿写作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见,应重视电视新闻文稿的写作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基于电视新闻文稿写作特色展开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重点论述了电视新闻文稿应具备的三大写作特色,即注重文稿和画面的有机结合、用新闻性语言代替工作语言、突出广电语言的口语化特点。相信通过对上述三大写作特色的准确把握,能够对电视新闻文稿写作的提升带来一定的益处。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 秦振宇. 浅谈电视新闻文稿的策划[J]. 新闻传播,2012,11:151.
[2] 唐德君,刘会亮. 电视新闻文稿写作特色探索[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2:24-26.
[3] 施大雁. 电视记者应强化新闻文稿写作意识[J]. 采写编,2013,06:31-32.
新闻通稿篇8
如今,人们充分认识到新闻宣传工作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为此,各单位、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对于媒体来说。基层通讯员的稿件也随之多起来,但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基层通讯员投稿的数量很多,但能够采用的却不是很多。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基层通讯员大多没有经过新闻业务培训,对新闻的基本规律还没有完全掌握,没有找准基层工作与新闻工作的结合点,撰写的新闻稿件就很难适应媒体的需求。
那么作为基层单位通讯员,如何做才能既符合新闻单位的要求,又能把单位的工作恰到好处的宣传出去?
笔者结合从事新闻工作十几年来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首先要有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能够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含有多大新闻价值的能力。有经验的记者能在大千世界发生着的层出不穷的事实中迅速地发现和判别出哪是新闻苗子,并立即为之付出艰辛的采访劳动,最终制成新闻成品传播出去。这种迅速发现和判别新闻的本领,其具体体现,就是新闻敏感。能不能发现新闻,取决于通讯员的新闻敏感。通讯员新闻敏感强,发现新闻就快就多,反之,对本地情况最熟的通讯员发现不了新闻,而外地或上级深入基层的记者却能发现大量新闻:有时国内记者没发现的新闻,而国外记者却抓到了“活鱼”。这说明,通讯员、记者有没有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性的强弱对采写稿件命中率关系极大。
作为一名基层单位通讯员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1.学习新闻理论知识。作为一线记者,经常与基层单位通讯员打交道。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常常听他们说,不知道该写啥。也不知道什么信息才算是新闻。对此,笔者认为,通讯员首先要学习新闻理念知识,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了解新闻所具备的五个基本要素、功能、特点等等相关知识,只有这样,通讯员才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写出符合媒体要求的稿子来。
2.加强***治修养。通讯员只有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治素质,提高理解国家***策、法律法规的水平,才能正确理解形势,抓准气候,把握时代脉搏。“精神”领会得多,才能敏锐地抓到新闻。“精神”指上级部门与领导的最新指示或讲话,知道的要及时,而且要学深学透。比如,向《人民日报》投稿,就要经常学习***和国家最新指示精神;向市委机关报投稿,就要经常研究市委或市***府最新强调的工作;向部门专业报投稿,就要掌握部门、行业领导的新意***。这就是说,吃透了“上头”,在“下头”才会发现媒体需求的新闻来。
3.要丰富自己生活阅历,大量储藏信息。有经验的记者新闻敏感强,与他们生活阅历深有关。年轻的通讯员要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提炼生活,反映生活。“阅历知书味”,就是说,人生阅历多的人才能读出书的味道,新闻敏感的含量恐怕也就在其内。再者,现在是信息时代,媒体的主要功能是为受众提供信息。通讯员能不能发现要传播的新闻信息,就看平时积累掌握的***治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文化信息的多少。信息多,感受多,新闻敏感就强,否则,感受到了的东西却因为没有新闻敏感,仍然写不出新闻来。
二、勤学苦练。要过好稿子未被采用这一关
投稿被媒体采用,容易沾沾自喜;稿件未被采用,又容易垂头丧气,影响投稿的积极性。所以,要正确对待退稿问题。收到退稿后,要认真总结问题出在哪里?新闻一要真实,二要以新取胜,三要以快取胜,四要以活取胜,五要以深取胜。根据这几点,看看自己的文章主题新不新,时效抓得快不快,形式写得活不活,内容写得深不深。问题找到后,再写报道时就要注意去解决。新闻专业技能本质是一种能力。它是一个渐悟而绝非顿悟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生活的磨练,并具备厚实的文字功底。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曾说过:技巧通过几年的摸索都能得到提高。一次一次地磨,一次一次地练,“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就是这个道理。要多学习、多收听收看专业媒体新闻报道,关注报道重点,把记者的报道作为生动的教材去学习,就会逐渐摸索出新闻稿子的写法来。同时,还要注意正确地吸收其他领域的科学知识。新闻工作是多门学科的综合运用,要想写好新闻稿,除了学好新闻理论知识外,还应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新闻实践中去,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
三、多元化写作
新闻体裁不可单一。要尝试各种体裁的写作方法,只有这样,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通讯员。
新闻通稿篇9
于和提高于其他的编辑,要求新闻编辑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独特的编辑能力。
1 具有合格记者的***治素养和创造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与电视剧等其他文艺类编辑的显着区别,就是需要具有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的较高的***治素养。在我国,电视新闻编辑***治感是必须具备的,必须站位在***和人民的利益,在客观报道时,坚持正确的***治立场。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期,***策性和舆论导向新闻较多,电视新闻编辑较强的***治鉴别力和***治敏锐性,能够保证新闻媒体的正确舆论导向性。正确理解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避免误导广大观众,防止产生负面影响,对与国家的大***方针不相符合的新闻严格把关,保证国家***策顺利实施。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对来稿需要把好***治关、***策关。
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离不开***像,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既要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夫和新闻价值判力。还要精通电视新闻采访拍摄,这样才能对记者采访回来的素材进行修改。电视新闻的声画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转瞬即逝性。
如“地铁系列报道之一——长沙地铁修建进行时”。在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中就加入了编辑的创造:“2009年9月28号,长沙地铁2号线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长沙城正式进入轨道交通时代,截止到上月底,2号线望城坡站、火车站站、万家丽站已经开工建设,而随着五一广场站的即将开工建设,未来4年时间,城市交通将迎来挑战,如何化解长沙地铁全面施工带来的影响?社会各界有何建议和意见?湖南交通频道大型策划报道《地铁总动员》,为您全面解读地铁元年的城市和我们的生活。”
摄像记者拍回的镜头,***像语言叙事含混,观众的信息感知的获取和对信息的存储,关键在于后期编辑对动画、特技、字幕等后期技术的娴熟的使用,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和***表语言来弥补弱点,使具体信息与文字抽象信息最佳地结合起来,保证信息传播清晰有效性。在信息的整合的过程中,电视新闻编辑可以使用电视特技手法来进行创造。节目播出时,插入新拍摄来的突发新闻,可以大大增强新闻的时效性,运用特技与字幕的结合。抢发重要新闻消息,现场直接播报不能配画面的成套新闻或以电传文稿为准由播音员口播,消息的播发预报,新闻专题、跟踪式报道或现场直播的时间要首先出示给观众。
2 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专业技术的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具有很强的渗透性,编辑的内容会涉及到各个领域和各业。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就需要编辑人员应不断进行知识储备,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游刃有余地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电视新闻具有综合性,在一个节目的整个制作过程中,会涉及摄影、美工、音响等许多技术领域。新闻节目的制作,就需要编辑人员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不能用整体意识统领各个元素,要在制作的过程中实现创作,将自己性意***制作在精彩的节目之中。新闻编辑不要求必须是一行业的专家,但需要成为一名天文地理在我心、博古通今、知晓中外的杂家,熟悉自己分管生活各个领域的内容和涉猎***治、经济、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相关知识,方法就是博览群书,在社会实践的体验中,处处留心积累生活素材,并不断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新闻稿要被百姓接纳就需要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在短时间内,组织新闻包括选稿、改稿、组稿、同期声运用、后期制作等,要求电视新闻编辑要有熟练的改稿配稿,标题制作,画面组合技巧等专业技术知识。对于稿件的检查与核对,审查画面的情节内容是否跟发生的事实相互,前后是否存疑,合情合理,有无嫁接和画面错乱现象,文字、声、画三者是否统一,保证编播的速度和质量。
如,肇庆台曾经播出的一则在医院采访新生儿的新闻,由于编辑对于稿件的处理,较为草率,结果出现画面拼凑,有嫁接的嫌疑,引发了大梁观众和网友与同行编辑的指点。可以说这是一条失败的新闻。同时能够显示出编辑的业务素质的欠缺。
电视新闻编辑人员需要熟知并驾驭和组织电视语言使声音编辑与画面进行整合,正确处理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能够通过流畅连贯而精致的电视语言,加上自己实践性的创作过程的思维创造,制作出新闻节目精品。首先要精通画面编辑。画面通过色彩、形象、动态等无声的符号语言,传递给人们完整的信息。其 次要精通声音编辑。电视新闻兼具视觉媒介与听觉媒介的特征,声音要素与画面的地位是相同的。编辑对声音的业务技能,直接影响到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质量和传播效果。在新闻事实的阐述和再现的电子剪辑中,新闻类节目的编辑需要考虑到稿件内容与***像资料和镜头选择连接等多元素编辑,这样的新闻报道才能电视化地传达给观众。 3 拥有
过硬文笔素质和策划与协调能力
如今新闻的采集拍摄与编辑是分开的,对于新闻稿件的加工处理都是编辑的活儿,一个新闻编辑若是只编不写,长时间就会影响到新闻编辑撰写评论、驾驭各种文字体裁的业务技能。因此,新闻编辑文字功底需要夯实和在工作中总结写作技巧。在电视新闻的编辑过程中,获取信息的策划是前提。策划编辑根据信息,准确定位受众与编辑选题报道的方式。时刻捕捉社会行业最新动态信息与受众信息。在传播中遇到新问题,新闻编辑根据题材进行报道认真策划,全面、准确、及时地把握受众的愿望和诉求,同时注意避免劳动和时间上的浪费。力争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受到观众的欢迎。
重大新闻报道和专题性节目中稿件和画面会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电视新闻编辑的交往人群会深入到该系统的各个环节。电视新闻的宣传队伍中,新闻中心编辑是个重要的角色,既要承担***策的宣传工作又要承担执行任务。对每一条新闻的组织报道,做到对稿件进行深度分析和研究拓展。这就需要电视新闻编辑具有一定编稿和组稿的组织能力。新闻编辑对采写拍摄承担者的人选要清楚,在会来对稿件处理的组稿过程中,需要突出中心思想和鲜明的立场。在报道的方式上新闻编辑要与时俱进,实施典型、重点报道与实况转播、剪辑相结合拓展深度和延伸广度,体现新闻的针对性、指导性和群众性。
总之,电视新闻的随机性要求编辑迅速做出反应,电视新闻编辑要想更好地完成电视新闻的工作使命,真正把最佳的电视新闻大餐呈现给广大的观众,必须具备上面提到的业务素质和相应的能力和技巧,并练就成社会活动家的本领。
参考文献
[1] 孙运民.新时期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 素养和能力[J].新闻爱好者,2010.11.
[2] 徐芳.现代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J].编辑之友,2004.S1.
[3] 刘艳春.当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编辑[J].记者摇篮,2006.10.
新闻通稿篇10
日理万机的***为民工讨工钱的事报道后,各地刮起了一股“清欠”民工工资的暖风。尤其是各地***府带头“清欠”,要求***府投资的项目按合同规定的时限付清工程款,并责令施工企业限期补发所拖欠的民工工资。由此我想起了另一种“清欠”――各地新闻媒体拖欠作者稿费的事,亦属“清欠”之列。
“爬格子”的朋友聚在一起,难免说起这个沉重话题:一位文友说,从去年到今年,他在某法制报上用稿40篇,至今未收到稿费;另一位朋友说,他在某报用了10篇稿子,只收到两篇稿费,还是写信打电话“讨”来的,其他几篇也打了“白条”;还有一位老兄给县(市)广播电台写了几年稿子,80%被采用了,收到的是一摞“白条”(用稿通知上写着你的稿子在何时播出,稿费另寄),结果一分钱也没寄来。新闻单位拖欠作者稿费的事亦不是什么新闻了。
媒体拖欠作者稿费与企业拖欠民工工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劳动、一种付出,没有得到应得的劳动报酬。不论你是拖欠民工工资,还是拖欠作者稿费,不管你是恶意拖欠,还是善意拖欠或者其他原因,都违反了《劳动法》和《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是违法的、不道德的。
年终岁首,各地媒体在积极为民工讨工钱时,也不要忘记自己“清欠”。媒体拖欠稿费已经是多年的顽症,却少有人开口讨要,总以“吃点哑巴亏算了”而,惹不起躲得起,再也不给你投稿得了。媒体与开发商一样,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有的编辑部什么都缺,唯稿子不缺,当然是一般化稿子多。每天雪片般飞来的自由来稿就有几麻袋,还有传真稿和一些E-mail发来的电子稿,能编发的只能是百分之几,据一位省报编辑说,自由来稿的用稿率还不到1%,作者永远处于买方市场。如今报刊如林,自由撰稿大***日渐庞大,上稿竞争日趋激烈,媒体生存受到巨大威胁,财雄势厚的新闻单位太少,一些报刊拖欠作者稿酬,打白条就成为常事;有的报刊压根就不发稿酬,也不给作者寄样报(刊),稿子登了,作者浑然不知,登了白登;发稿费打折扣也是常事,作者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不说罢了。
作者是媒体的上帝,理应受到尊重。我们的媒体是通讯员的朋友,应当成为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希望在报道“清欠”民工工资时,能自觉地反省自己,模范地做好“清欠”工作,将拖欠作者的稿费还给作者。在任何经济形态下,媒体都是***和人民***府的喉舌,担负着教育人、宣传人、鼓舞人、感染人、激励人、引导人的使命。媒体拖欠稿费,已经成为制约媒体发展的瓶颈,媒体“清欠”还会具有强大示范效应。一是有利于新闻市场的竞争,使新闻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合理开发,提高新闻媒体的竞争力;二是有利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一个诚信的媒体总会得到受众的拥护与欢迎,有了受众群,就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媒体的事业就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成为具有活力的主流媒体、强势媒体;三是有利于提高作者和通讯员的写作积极性,作者和通讯员就会将自己最好的产品(独家新闻)源源不断地提供给诚信媒体,对于提高新闻质量,发挥新闻传播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和通讯员是媒体的“上帝”,是媒体的“根”,任何媒体离开了作者和通讯员的支持,就像一条干涸的河流、断线的风筝、无根的草,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最终走向死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