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论文

体育新闻论文第1篇

新闻媒介的性质决定了新闻性是所有新闻体裁的共同特点。新闻观念的发展变化,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速度的飞速增长,使得体育新闻评论的新闻性特征得到更加突出的强调。评论新闻化,使新闻与评论互相延伸,互相深化,加重报道的分量,大大增强传播效果。体育新闻评论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

1.追求强烈的时效性

体育新闻报道讲究及时性,而传统的新闻评论对于时效性并不苛求。如今,体育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就是评论的生命,体育新闻评论本身所具有的影响人们思想、行为的力量,与时间是成正比的。时效性对于引导舆论至关重要,也是争夺“眼球”的法宝,追求时效本身已成为体育媒体竞争的主题。新闻性要求体育新闻评论与体育新闻报道一样,讲究时效。

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体育媒体在新世纪更为重视体育新闻评论的时效性。为了加强时效性,许多体育报纸开辟了评论员专栏或专版。这些言论是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体育新闻事件、现象、问题进行评论,言论与新闻常常是同步见报。而网络上的体育评论其时效性就体现得更为突出,往往是比赛一边进行,网络们的评论就已经“出炉”,不受刊发时间和版面的限制。

2.讲究现实针对性

新闻竞争已由独家新闻之争进入到独家观点或独家视角之争的态势,言论已经成为提升媒体品位,打造传媒竞争力的力点之一。“体育时评”盛行,是体育新闻评论讲究现实性的一大表现。一些市场化报纸如《体坛周报》等新能取得成功,体育新闻时评功不可没。

从评论的题材上看,触及现实是体育新闻评论的生命力之所在。体育新闻评论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作用取决于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程度。人们对于“高、大、空”的体育评论兴趣不在,需要的是针对现实社会中的新鲜的、敏感的、热烈讨论和大众关心的体育事件与话题进行评说。随着社会、***治、经济生活领域的巨大变化,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人们迫切需要了解新闻背后的缘由和体制因素;迫切需要传媒去伪存真,帮助受众梳理与解析体育事件。

3.“新闻性信息”与评论相结合

随着新闻观念的发展变化,体育新闻评论和体育新闻报道正由各自***呈现出相互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把传播“意见性信息”与“新闻性信息”有机地结合。

在版面编排上,体育新闻评论常常与体育新闻报道同时见报。言论与新闻同步见报,说明体育新闻评论突破旧新闻观,重视新闻性信息对评论的作用与影响,重视意见性信息与新闻性信息的结合。体育新闻评论依托体育新闻报道而发表,如时评、评论员文章、按语等,以发掘体育新闻背后的深层价值和意义,从而提高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在写作手法上看,报纸体育新闻评论常常在写作中直接输入作者所见所闻的新闻性信息和事实,以此作为立论的由头和依据,缘此引发议论。体育新闻评论运用事理交融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手法。这种难度较大的论述方法在体育新闻述评等评论写作中常用。有时很难区分新闻稿件与评论的界限。

二、“多元化”趋势明显

体育新闻评论的多元化特色具体表现在:

1.体育新闻评论的话题广泛,“评论员”身份“多元化”

现在体育新闻评论的话题不仅有体育赛事方面的,还涉及经济、***治、文化、法律、医疗、保健、娱乐等等内容。评论员队伍除专业人员和学者外,还会邀请名人,明星或者业余撰写评论。同时注重吸引体育迷参与评说,各媒体也把受众参与作为刺激销量的重要手段。

2.体育新闻评论的角度和意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

各种各样的选题立论敢于面对众所关注的各种的话题,进行释疑解惑的积极引导。有正面的,也有批评谴责的,既有阐释说明的,也有建议、探讨、争鸣、商榷和研究的。思想活跃,观念多元,倍受受众欢迎。

三、“专业化”与“平民化”的体育新闻评论各行其道

如今,新闻媒体面对的是越来越成熟的公众,面对的是越来越多样的媒体群。这对体育新闻评论写作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专家型”的评论员是各大体育媒体竟相争夺的对象。“专业化”程度高的体育新闻评论是体育媒体的标志和旗帜,也是体育媒体树立“品牌”的重要手段。

“专业化”与“平民化”的体育新闻评论并存是体育评论的一大特色。两者的目标受众群并不重合,传播目的也不相同。体育专业人员,专家,职业记者所做的评论针对的是资深的体育迷和体育专业人士的受众群体,目的是体现媒体的专业水准。,而“平民化”甚至“娱乐化”的体育新闻评论针对的是更为广阔的普通受众和市场,目的是为了普及知识,培养受众以及增加评论的趣味性,开发体育新闻评论的多样价值。许多大型赛事举办期间,报纸都会策划风格各异,适合不同层次读者的评论专栏。专业人员侧重理性分析,而非专业人员的“感性宣泄”也会获得很多读者的欢迎。

四、“解读”趋势——深度评论发展迅速

新闻信息已经由“传播”时代进入“解读”时代。解读,就是媒体分析、说明、解释新闻的意义。即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或问题,或***策法规等进行针对性地解读——在评论中对于新闻事件进行切中时弊、鞭辟入理的分析,并提出独到的深刻的见解。深层解读与提供观点相结合,是新世纪体育新闻评论突出的特点。观点深刻、公正与否,解读深入、准确与否,决定着评论的成败优劣。例如,

“对艾东梅不得已出售体现自己过往人生价值的奖牌一事,公众普遍表示了同情。不出意外,艾冬梅将能赚到她所预计的租个柜台卖童装的启动资金。……

然而,此事虽然有光明的一面,更多的却是带给人们的沉重思考。目前我国注册的专业运动员约5万人,在非奥运年有近万名运动员退役,奥运会年的退役规模则更大。但得到“妥善安置”的却仅有千人左右。其他都只能进行所谓‘一次性补偿’,补偿金额由各地方体育局自己做主。……可以说,艾冬梅的境遇很有代表性。许多运动员在“举国体制”下也面临着同样的困难。”(《由艾冬梅卖奖牌谈“举国体制”》2007年04月12日,来源:新华网)

这篇评论由一个运动员的经历,引申到对于我国体育体制的探讨,对于事件发生的根源和造成个人境遇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分析,观点深刻且独到。

述评性的体育深度报道由于结合了新闻深度报道和深度评论两者的长处,在实现“解读新闻”方面体现得更为突出。因为写作周期长,在体育杂志上,这类稿件较多。报纸和网络媒体较少。

评论的力量在于理性的力量,在于它的思想穿透力,理性的力量最终要靠深刻独到的观点取胜。信息时代的媒体竞争,不仅是新闻题材的竞争,更是在对新闻事件、新闻题材总体把握上的新闻解读之争,进入新世纪的报刊体育新闻评论更追求对新近发生的一些重大的、全局性的、前沿性的体育新闻事件作深度解读,为公众提供“独家”观点、“独家”角度。

体育新闻论文第2篇

新闻媒介的性质决定了新闻性是所有新闻体裁的共同特点。新闻观念的发展变化,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速度的飞速增长,使得体育新闻评论的新闻性特征得到更加突出的强调。评论新闻化,使新闻与评论互相延伸,互相深化,加重报道的分量,大大增强传播效果。体育新闻评论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

1.追求强烈的时效性

体育新闻报道讲究及时性,而传统的新闻评论对于时效性并不苛求。如今,体育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就是评论的生命,体育新闻评论本身所具有的影响人们思想、行为的力量,与时间是成正比的。时效性对于引导舆论至关重要,也是争夺“眼球”的法宝,追求时效本身已成为体育媒体竞争的主题。新闻性要求体育新闻评论与体育新闻报道一样,讲究时效。

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体育媒体在新世纪更为重视体育新闻评论的时效性。为了加强时效性,许多体育报纸开辟了评论员专栏或专版。这些言论是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体育新闻事件、现象、问题进行评论,言论与新闻常常是同步见报。而网络上的体育评论其时效性就体现得更为突出,往往是比赛一边进行,网络们的评论就已经“出炉”,不受刊发时间和版面的限制。

2.讲究现实针对性

新闻竞争已由独家新闻之争进入到独家观点或独家视角之争的态势,言论已经成为提升媒体品位,打造传媒竞争力的力点之一。“体育时评”盛行,是体育新闻评论讲究现实性的一大表现。一些市场化报纸如《体坛周报》等新能取得成功,体育新闻时评功不可没。

从评论的题材上看,触及现实是体育新闻评论的生命力之所在。体育新闻评论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作用取决于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程度。人们对于“高、大、空”的体育评论兴趣不在,需要的是针对现实社会中的新鲜的、敏感的、热烈讨论和大众关心的体育事件与话题进行评说。随着社会、***治、经济生活领域的巨大变化,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人们迫切需要了解新闻背后的缘由和体制因素;迫切需要传媒去伪存真,帮助受众梳理与解析体育事件。

3.“新闻性信息”与评论相结合

随着新闻观念的发展变化,体育新闻评论和体育新闻报道正由各自***呈现出相互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把传播“意见性信息”与“新闻性信息”有机地结合。

在版面编排上,体育新闻评论常常与体育新闻报道同时见报。言论与新闻同步见报,说明体育新闻评论突破旧新闻观,重视新闻性信息对评论的作用与影响,重视意见性信息与新闻性信息的结合。体育新闻评论依托体育新闻报道而发表,如时评、评论员文章、按语等,以发掘体育新闻背后的深层价值和意义,从而提高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在写作手法上看,报纸体育新闻评论常常在写作中直接输入作者所见所闻的新闻性信息和事实,以此作为立论的由头和依据,缘此引发议论。体育新闻评论运用事理交融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手法。这种难度较大的论述方法在体育新闻述评等评论写作中常用。有时很难区分新闻稿件与评论的界限。

二、“多元化”趋势明显

体育新闻评论的多元化特色具体表现在:

1.体育新闻评论的话题广泛,“评论员”身份“多元化”

现在体育新闻评论的话题不仅有体育赛事方面的,还涉及经济、***治、文化、法律、医疗、保健、娱乐等等内容。评论员队伍除专业人员和学者外,还会邀请名人,明星或者业余撰写评论。同时注重吸引体育迷参与评说,各媒体也把受众参与作为刺激销量的重要手段。

2.体育新闻评论的角度和意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

各种各样的选题立论敢于面对众所关注的各种的话题,进行释疑解惑的积极引导。有正面的,也有批评谴责的,既有阐释说明的,也有建议、探讨、争鸣、商榷和研究的。思想活跃,观念多元,倍受受众欢迎。三、“专业化”与“平民化”的体育新闻评论各行其道

如今,新闻媒体面对的是越来越成熟的公众,面对的是越来越多样的媒体群。这对体育新闻评论写作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专家型”的评论员是各大体育媒体竟相争夺的对象。“专业化”程度高的体育新闻评论是体育媒体的标志和旗帜,也是体育媒体树立“品牌”的重要手段。

“专业化”与“平民化”的体育新闻评论并存是体育评论的一大特色。两者的目标受众群并不重合,传播目的也不相同。体育专业人员,专家,职业记者所做的评论针对的是资深的体育迷和体育专业人士的受众群体,目的是体现媒体的专业水准。,而“平民化”甚至“娱乐化”的体育新闻评论针对的是更为广阔的普通受众和市场,目的是为了普及知识,培养受众以及增加评论的趣味性,开发体育新闻评论的多样价值。许多大型赛事举办期间,报纸都会策划风格各异,适合不同层次读者的评论专栏。专业人员侧重理性分析,而非专业人员的“感性宣泄”也会获得很多读者的欢迎。

四、“解读”趋势——深度评论发展迅速

新闻信息已经由“传播”时代进入“解读”时代。解读,就是媒体分析、说明、解释新闻的意义。即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或问题,或***策法规等进行针对性地解读——在评论中对于新闻事件进行切中时弊、鞭辟入理的分析,并提出独到的深刻的见解。深层解读与提供观点相结合,是新世纪体育新闻评论突出的特点。观点深刻、公正与否,解读深入、准确与否,决定着评论的成败优劣。例如,

“对艾东梅不得已出售体现自己过往人生价值的奖牌一事,公众普遍表示了同情。不出意外,艾冬梅将能赚到她所预计的租个柜台卖童装的启动资金。……

然而,此事虽然有光明的一面,更多的却是带给人们的沉重思考。目前我国注册的专业运动员约5万人,在非奥运年有近万名运动员退役,奥运会年的退役规模则更大。但得到“妥善安置”的却仅有千人左右。其他都只能进行所谓‘一次性补偿’,补偿金额由各地方体育局自己做主。……可以说,艾冬梅的境遇很有代表性。许多运动员在“举国体制”下也面临着同样的困难。”(《由艾冬梅卖奖牌谈“举国体制”》2007年04月12日,来源:新华网)

这篇评论由一个运动员的经历,引申到对于我国体育体制的探讨,对于事件发生的根源和造成个人境遇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分析,观点深刻且独到。

述评性的体育深度报道由于结合了新闻深度报道和深度评论两者的长处,在实现“解读新闻”方面体现得更为突出。因为写作周期长,在体育杂志上,这类稿件较多。报纸和网络媒体较少。

体育新闻论文第3篇

大学生频繁接触体育新闻能够提升体育热情、拓展体育知识面以及增加体育娱乐性。体育新闻的传播对于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媒体宣传的方式有一定的社会化教育性质,会对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体育新闻是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精神动力的一部分,能帮助大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体育新闻在高校体育事业中的文化内涵

新闻媒体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体育新闻同样也具有文化特征。体育新闻的文化功能主要是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弘扬体育精神,促使其在体育活动中遵守体育道德。体育新闻的文化内涵深刻,意义显著。首先,体育新闻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引导功能得益于新闻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的介绍使得大学生对体育形式和种类认识更加深入,这样有效增加了可选的体育项目。体育新闻频繁地渗透到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倡导体育精神,使得校园文化更丰富。对于富有朝气的大学生来说,校园文化的积极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和抵制不良风气的产生和蔓延,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文明、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其次,教育功能是体育新闻另一个文化功能的体现,体育赛事的精彩报道常常会激发大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以及优秀体育选手的热情和崇拜,体育精神的弘扬同样会提升爱国情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实事求是的品行。从更深层次说,体育精神能帮助健全人格的形成,体育精神中的“团结、合作,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都是健康人格的体现,同时,体育精神中“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也是培养大学生做事刻苦务实,通过加倍努力取得成功的重要方面。可以说,体育新闻的传播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品格的培养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体育新闻对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激励

体育新闻对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激励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激发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

缺乏兴趣这一主观因素是大学生不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此类群体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不关注体育新闻。事实上,任何处于青春期的青年人在积极的体育新闻的影响下都会“热血沸腾”,比如漂亮的进球、华丽的单杠、花式跳水等,产生这种“兴奋点”是不可避免的。大学里有很多因为喜欢看某项体育赛事而参加体育活动,勤加练习,最终喜爱并擅长体育的例子,这正是体育新闻激发体育热情的表现。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来分析,参加体育活动对身心百利无害。缺乏体育热情更多的是由于大学生缺乏对某种体育形式以及体育规则的了解,也有一种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初学者对于体育运动有一个潜在的惧怕期,即初始技术薄弱,认为自己学不好,掌握不了相应的体育技能而避免接触体育项目。新闻媒体的渗透会缓解潜在的“惧怕”情绪,提高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快其适应体育的步伐。

(二)促进正确体育价值观的形成

体育价值包括体育知识、体能、技能、快乐等方面,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基于倡导和参与体育锻炼来达到人类健康、体育教育以及社会进步的目标,是追求健康、娱乐和幸福生活的内在体现。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和人格品行同样重要。体育新闻信息在高校中有着稳定的受众群体,除体育课外,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体育教育最多的就是体育新闻报道。新闻信息在为大学生提供消遣娱乐的同时,还能使大学生对体育的理解更加深入,在团体合作、交际、丰富课余生活、弘扬体育精神以及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等方面起到“助推器”的作用。[2]

(三)体育新闻对体育选课的积极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不断接受关于某事物的信息时,会逐渐加深其求知探索的动机。映射到体育新闻上,可以理解为大学生接受体育信息的过程也是不断培养兴趣的过程,兴趣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是紧密相连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体育项目供其选择,在接受网络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60.5%的学生是由于频繁接受体育新闻而对某一项体育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在体育选课中选修这个体育项目。

体育新闻论文第4篇

全民体育教育的必要性

体育教育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体育作为一种具有艺术性、竞争性、激励性的社会文化,具有其他文化所不具备的独特魅力,在受到全世界追捧的同时必然受到大众媒体的青睐,大众媒体对体育新闻的传播力度越大,体育信息的传播量也随之增加。体育教育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在蓬勃发展,各类体育赛事如夏季、冬季奥运会、亚运会、青奥会,以及各单项世锦赛、世界杯、亚锦赛等国际综合和单项性重要体育赛事,在各类媒体的大力宣传下,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可以说媒体的力量功不可没。回顾我国大众体育的传播状况,发展体育教育,预测未来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开拓视野,确定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选定发展目标以及采取相应举动,避免在前进道路上走弯路,发展“中国特色”的大众体育,将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长期坚持方向。全民体育教育是走向“体育强国”的必经之路。具有中国特色战略思想的“体育强国”概念最早在1983年原国家体委《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中提出,而正式被重视则在2008年同志《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得以体现,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体育强国的内涵和本质主要包含两个要素,一是要发展符合时代精神的体育教育理念。这个理念不是单纯的指在体育竞技中的领先,而在于体育教育理念是否具有科学性、可持续发展性,如中国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和国甲等是将市场经济与体育赛事完美结合的探索;二是全民体育教育发展的质量。纵观世界体育强国,无不具备高质量的体育竞技水平和全民体育素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正式提出由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借助大众体育传媒的力量,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正向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大众体育新闻传播现状

体育运动全球化背景下,体育事业的关注度愈发提高。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体育运动全球化交流也逐渐加深,大众体育传媒承担了对外传播中国体育内容和对内增进国际视野的双重任务。由于体育是面向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受众,媒体需具备影响力才能引起国际舆论关注、建立起社会公信力,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从我国对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和世界杯等国际顶尖赛事的转播和内容报导,让国内受众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国际体育水平情况,反过来,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如赛龙舟、武术等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项目也在向外展现其独特魅力,传播了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所以,体育事业关注度的提高促进了体育运动全球化的发展和全民体育教育素质的提高。体育教育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部分,体育强国也是我国走向世界强国的重要内容,是无数人的中国梦。完善体育新闻信息内容,完善全民体育传播媒体。在整个社会体系中,新闻内容和大众媒体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大众传媒是大众体育新闻传播的最佳载体,完善大众体育新闻传播媒体,完善体育新闻内容,有利于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把体育划分为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体育产业,相应的体育传播方式则主要以体育新闻栏目、体育赛事直播、体育专题报道以及与体育娱乐节目等组成。此外,我国发展体育教育事业以来,涌现出许多体育新闻媒介,但对受众群体缺乏较为明确的定位,实际受众面单一,在传播时长和内容信息量上远远不及其他新闻节目。模糊的定位和乏善可陈的信息导致较低的关注度,限制了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力较弱、传播覆盖面较小,不能有效实现向受众实现传播、引导、教育的作用。大众体育新闻传播存在的不足。虽然我国体育事业取得巨大进步,但在个别方向存在传播的偏差,要实现大众体育传媒更好服务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改进自身不足是现阶段亟需做好的工作。首先是体育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文精神的作用是引导民众利用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操实现真善美的判断,实现身心发展、提高修养,团结和谐的正确价值导向,而体育媒体正是传播这种精神的最佳载体,有利于体育教育思想健康发展。其次是体育教育目标偏差,过分重视竞技体育,使部分观众远离体育参与。全民体育教育应该具备健身、娱乐、休闲的作用,由于竞技体育对名次、金牌数等有较高的吸引力,导致大众体育教育的内涵偏离正轨。最后是体育教育途径与体育新闻传播失衡,主要体现在过分商业化、娱乐化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过度的商业操作反而会适得其反,扰乱体育赛事的正常秩序,而过度娱乐化则脱离的体育精神的本质,弱化了体育文化价值的传播。只有体育的参与者和传播者都肩负起各自责任,全民体育教育才会健康有序发展。

大众体育新闻传播对全民体育教育的影响

体育新闻论文第5篇

新闻教育热为新闻媒体培养了大量人才,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伴随着是来自业界和学界不绝于耳的批评之声,矛头直指各大学新闻院系的新闻教学在教学体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新闻教学内容与新闻媒体实践严重脱节。对此,无论是新闻业界还是学界都不断有人撰文讨论,直陈弊害。但这些讨论几乎都是“定性研究”,因此,对高校新闻教学与媒体接轨状况的实证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本研究旨在开掘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它将细致地呈现新闻院系的学生、教师以及媒体从业人员(主要是记者和编辑)对当前新闻教育中理论和实践关系的认识。《辞海》对教学的定义是:“教学指学校工作中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①因此,教学应该是一种师生平等的共同活动。而以前有关新闻教育的讨论多是新闻院系的教师或媒体从业人员操控话语权。这里隐含的意思是说,我们将重点讨论作为新闻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对新闻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认识。第二,现行新闻教育与媒体是否脱节?新闻教育是否应该与媒体接轨,怎样接轨?我们将通过实证调查来比较学生、教师和媒体从业人员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的异同,为以后的新闻教育改革提供一些依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作为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新闻院系师生及媒体从业人员关于高校新闻教学与媒体接轨状况的实证数据,再作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共包括7个部分:“总体状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践”、“与媒体的联系”以及“个人基本信息”。

(二)样本选取。采用配额抽样法。学生样本来自于四川、重庆、湖南、湖北、陕西、北京、上海和广东12所高校的新闻院系,主要由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通过在全国各地的同学这一人际传播网络来发放问卷;媒体从业人员的样本则来自于四川、重庆、湖南、江西和广东各省市的省级和地市级媒体;教师样本来自四川、重庆、湖南、湖北、陕西、北京和广东部分高校。抽样时,主要考虑了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决定抽取400人来进行调查。其次,按教师、学生和媒体从业人员身份进行配额,教师和媒体从业人员各50人,学生300人。第三,考虑到大一学生对专业认知尚不全面,研究生数量总体较少,所以我们对学生按年级进行配额,样本中有大一及研究生各50人,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共200人。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6份(其中学生277份,教师40份,媒体从业人员49份),有效问卷率为91.5%。

(三)变量设置。本研究的主要变量有“职业身份”、“满意程度”、“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践”、“专业背景”等,依靠这些变量的关系,可以勾画出当前新闻教育的真实状况。

三、数据分析及讨论

1.对当前大学新闻教育的满意程度

对新闻教育的满意程度,我们对被调查者进行了提问。请他们为当前的大学新闻教育打分,满分为10分。分值对应的满意程度分别为:非常满意8-10分,较为满意6-8分,满意4-6分,不满意2-4分,非常不满意0-2分。由此可以计算出一个指标——相对满意程度分值。相对满意程度分=(学生满意程度平均分+教师满意程度平均分+媒体从业人员满意程度平均分)÷3,由相对满意程度分值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对当前大学新闻教育满意程度的较为客观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对当前大学新闻教育的相对满意程度分为6.05。其中学生的满意程度平均分值为6.41,教师为6.1,媒体从业人员为5.63。对于学生的满意度,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来自不同院校的学生的差异。我们把277位学生样本按院校级别进行统计,结果发现,来自一类本科院校的学生为125人,所占比例为45.1%,二类本科院校的学生为152人,所占比例为54.9%,这说明对样本在不同院系这个变量上进一步分析是有意义的。统计结果表明:一本院校的学生对学校新闻教育的满意程度普遍高于二本院校,平均分值分别为6.54和6.28,但两者的区分度并不大。对于媒体从业人员,此次调查还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您认为现在新闻专业毕业的学生,能满足媒体的需求吗?回答能够的占27.6%,回答不能的占72.4%。由此看来,当前大学的新闻教育与媒体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意味着,从新闻专业毕业的学生有一大半部分达不到新闻媒体的要求。难怪有人形容现在新闻教学与新闻媒体是“各行其是,互不相干”。高校按自己的模式培养学生,新闻媒体则以自己的需求招聘员工。

在对当前的大学新闻教育与媒体需求是否脱节这个问题上,无论老师、学生还是媒体从业人员,有2/3以上的人给以肯定的回答,认为当前新闻教育的改革方向是学校教育应与媒体的需求接轨。学生、教师和媒体从业人员均有一个共同的要求:高校与媒体应多交流和沟通。在调查中问到“新闻专业毕业生在新闻工作中的主要缺陷”时,86.6%的人认为新闻专业毕业生一是缺少采、写、编、评的实践经验,不能及时上手,缺乏***采访的能力。二是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差,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对于前者,我们认为,这与现在的高校与新闻媒体单位沟通较少,学生到媒体实习的机会不多,实习的时间不足,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有关。统计结果显示,有51.7%的学生不清楚新闻媒体里的具体工作要求;有16.4%的学生完全不知道他现在所学能否达到新闻媒体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从职业要求的角度看,部分学生自身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当然,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应该对这种情况负有相应责任。而后者,则应由学校、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加以改变,以适应新闻媒体的职业需要。在对媒体从业人员的调查中,当问及新闻专业毕业生应该怎样去弥补缺陷时,有80.6%的人认为学生应利用一切机会,尽量多参加新闻媒体的实习和实践。他们建议,新闻专业的学生,不应把目光局限于书本的固定模式上,既要有创新精神,又要打好基本功,以防止眼高手低。

2.新闻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清华大学的李彬教授认为,我国的新闻教育一直在两极间摆动,一极是实践的需求,一极是理论的诉求。一般意义上讲,新闻教育及新闻研究一直主张理论联系实际,追求两极之间的平衡。②实际的情况究竟怎样呢?

此次调查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针对学生的问题是“如果让您自己选择专业课程,你会选择哪种类型?”选择项分别是实践型、理论型、理论+实践的综合型;针对教师的问题是“您认为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是怎样的?”选项分别是注重实践、注重理论、两者并重;针对媒体从业人员的问题是“您认为现在新闻媒体最需要的是哪种类型的人才?”选项分别是理论型、实践型、理论+实践的综合型。统计结果表明无论学生、教师还是媒体从业人员,绝大多数都倾向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新闻教育的发展方向(具体统计数据见下表。这也印证了“两极平衡”的判断是准确客观的。同时应当看到,在新闻业界和教育界,偏重实践的主张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3.新闻教育中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

据样本统计结果显示,新闻专业当前所开设的课程,纯理论课为61.5%,实践操作课为9.7%,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为28.8%。

这表明前面所提到的我国新闻教育界一贯主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两极平衡”理论在具体的操作实施中并未真正完全得到体现。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较为复杂:

首先是历史原因。美国学者罗杰斯在《传播学史》一书中介绍,将新闻学开拓成为一个合法的大学学科的“老爸”布莱尔,20世纪初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对新闻教育作了这样的设计:在4年期的大学课程中,新闻学方面的课程只占1/4,其余3/4的课程都是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课程。布莱尔这种加强专业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观较为合理,最终成为美国大部分新闻学院所接受的“鉴定标准”。③新闻学传入我国以后,布莱尔这种课程结构观也同样被国内新闻学院所接受,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重人文科学而轻社会科学的倾向。建国后,很多学校的新闻专业往往设在中文系,尔后***为新闻传播院系。因此,出于历史惯性,文学类的课程占有相当的比例。此次调查表明,在人文社科类的基础课中,开设了文学专业课的学校占样本总数的78.8%,开设了心理学专业课的学校占样本总数的32.7%,开设了社会学专业课的学校占样本总数的34%,开设了哲学类课程的学校占样本总数的47.3%,开设了法律和经济学课程的学校占样本总数的23.5%。由此可见,文学类课程偏多,而媒体急需的社会、法律、经济学等偏重于实践的基础课程设置相对不足。另一方面,为了培养创新人才,1998年以后,本科专业的学时总数不断压缩。在学时压缩的情况下,学校公共课如马列原理、外语等不能减,最后只能削减某些专业课的课时或者砍掉某些人文社科基础课。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一些理论+实践的课程就变成了以讲授理论为主的课程,这就造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操作中大打折扣。

就新闻专业课的教学方式而言。我们发现“教师讲、学生记”的“讲授法”依然是大学新闻教育的主流,“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开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样本统计结果显示,在新闻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讲授法”占样本总数的46.9%,“讨论法”占27.8%,“案例法”占14.1%,其他教学方式占11.2%。

然而,当问及学生希望老师采用怎样的授课方式时,有58.2%的学生“希望在课堂上能与老师共同讨论,老师给我们指导”,有32.4%的学生“希望老师多分析案例”,只有2.2%的学生接受“老师讲课,我们记笔记”,其他类型占7.2%。由此可见,新闻教育的教学方式改革已是迫在眉睫。

四、结论与思考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的大学新闻教育与媒体需求脱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媒体从业人员,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认为当前新闻教育的改革方向是学校教育应与媒体的需求接轨。造成大学新闻教育与媒体需求脱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象很多学者指出的那样,大学新闻院系在教育观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手段上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指出,如果新闻媒体把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不适合其需求的责任完全推给高校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媒体自身也担负有培养人才的重任,就象医院必须要给医学院毕业的学生提供一个成长的平台一样。所以,接轨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一相情愿,媒体也应承担培养合格新闻人才相应的责任。

众所周知,传媒产业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的新闻实践走在了新闻理论的前面,因此高校新闻院系所培养的学生暂时不能适合媒体需要也是正常的。要改善这种状况,一方面要求大学新闻院系应立足传媒发展现实,更新教育观念,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以适应传媒产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应主动与高校进行交流和沟通,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业务交流方面开展广泛合作,真正达到新闻教育与媒体接轨,实现二者共赢。

注释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1657页

李彬:《新闻教育:重思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视听界》2007年第4期

[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20-24页。

体育新闻论文第6篇

本文结合我国新闻教育的实际状况以及作者自己的思考,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卡莱教授在《新闻教育错在哪里》一文中提出的新闻教育的三条原则作了分析和回应,强调新闻学是一门***的社会科学;新闻教育应当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理念和职业素养;不能把新闻简单地等同于传播和媒体;不能把新闻学同广告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相混淆。

[关键词]

新闻;传播;媒体;新闻教育

读了《国际新闻界》今年第3期上发表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卡莱(Jamesw.Caxey)教授的文章《新闻教育错在哪里》,以及同期刊载的当时正在香港做访问教授的美国哈佛大学李欧梵教授的回应文章《媒体更新与新闻教育》,引发了我许多思考。

文中谈到的美国和香港地区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似乎在我们这里都有所反映,有所表现。以笔者之见,这些问题的产生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人们对新闻学和新闻教育的基本内涵、基本理念的认知与理解存在歧见。

我很欣赏卡莱教授提出的新闻教育必须遵守的三条原则。这三条原则是对新闻教育内涵及目标的独到概括,也是对新闻学学科本质及特征的深刻表述。联系到近些年来我国新闻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觉得很有必要对卡莱教授的这三条原则作认真的解读和思考。下面是我对卡莱教授文章及其所提三条原则的一些思考和回应。

一、新闻学和新闻教育不等同于或包含广告、传播、媒体研究、公共关系和广播

卡莱教授强调新闻学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实践学科”,有其特定的学科范畴和理论内涵,有其深刻的“人文学科基础”和特定的“人文价值因素”。他反对把新闻同广告、传播、媒体研究、公共关系和广播等相关的学科等同起来,抹煞新闻学自身的学科特征及其价值体系。他主张新闻教育必须“将新闻学本身作为目标”。

那么,“新闻学本身”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理解,它应当是一种能代表和反映新闻传播的基本特征、基本理念的东西。

新闻传播的基本特征是传播新闻,因此,新闻学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新闻”,进而还要弄清“新闻事业是做什么的”,“新闻工作者应当是怎样的人”。这是新闻学需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也是属于“新闻学本身”的基本理念的东西。

新闻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理念,真正弄清什么是新闻,什么不是新闻;弄清新闻事业的宗旨、任务和职责是什么,什么是新闻事业应当做的,什么是新闻事业不能做的;弄清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和职业素养是什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如果学了几年新闻学专业,到头来这几个基本问题、基本理念还没弄清楚,弄明白,那么,新闻教育就不能说是成功的。

现在,在我们的新闻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奇怪的现象。如有的人把广告当作新闻;有的人任意策划和制造新闻;有的人以稿谋私,搞“有偿新闻”;有的人把新闻工作作为追逐个人名利的手段;有的人把新闻媒介当作表达个人情感和意见的工具等等。这些有悖新闻工作基本专业理念,有违新闻职业基本道德准则的问题的出现和存在,说明在我们的新闻队伍中的确有许多人对“新闻学本身”的很多东西都还没有弄清楚。

新闻实际工作中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同新闻教育也有一定关系。近些年来,一些新闻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加大了广告、公关、传播等课程和内容,而放松或减弱了对一些传统新闻学课程和内容的教学,致使有些学生混淆了新闻与广告、公关、传播等的界限,同时忽视了对新闻学基本理念和基本观点的掌握和理解。

当然,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为了增加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机会,在新闻学专业教育中开设一些与新闻学相关的广告、传播、媒体研究、公共关系和广播等课程,不仅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应当提倡的。但问题在于不能因此混淆它们同新闻的区别,特别是不能用某一门学科知识来代替新闻学。例如,在处理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上就存在一些这方面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传播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与扩大,传播学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和接受,其影响力越来越大,学科地位也越来越高(已成为与新闻学相并列的一级学科)。传播学的发展对新闻学既产生了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扩大了新闻学的研究领域,充实了新闻学的学科内容,完善了新闻学的研究方法——同时也给新闻学带来一些冲击和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新闻学的学科界限,淡化了新闻学的传统理论,弱化了新闻学的学科地位——正是在这种冲击和影响下,有些人提出,传统新闻学已经过时,主张用传播学来代替新闻学。表现在新闻教育中,就是有意或无意地弱化和排斥新闻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

其实,传播学与新闻学虽然有不少联系,但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式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新闻教育中应当讲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切忌将它们混为一谈,更不应该用传播学来简单地取代新闻学。

卡莱教授在文章中谈到的传播(学)对于新闻(学)的消极影响对我们不无启示。他指出:“传播以功利主义的眼光审视新闻,而不是研究它的内涵。它将新闻贬低为一种信号系统,但没有无限增强我们对于新闻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治现象和想象中社会结构的理解。”

根据多年来一些院校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本科阶段的新闻学专业教育中,还是应当坚持上好传统的新闻学专业课程,当然内容和形式应当根据新的形势变化及实际需要加以充实和创新,要尽可能增加一些反映和代表最新新闻传播知识和现代新闻传播科技的内容,包括一些与新闻学直相关的传播学的知识和方法。至于传播学及其它一些相关课程,可以通过“概论”的形式,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及相关的方法,因为新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各种媒体输送热爱新闻事业,具有新闻专业理念,熟悉新闻业务技能的新闻人才。因此,新闻教育重要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新闻专业理念,具备新闻敏感和新闻悟性,具有献身新闻事业的道德理想和敬业精神。

二、新闻学作为***的社会实践不能与传播或者媒体混淆

卡莱教授用“鱼的故事”和“鱼本身”来比喻“新闻”与“媒体”和“传播”的关系。他认为,新闻应当是“鱼的故事”,而媒体和传播则是“鱼本身”。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强调不能将新闻简单地理解为是一种传播行为,或是一种传播媒体。卡莱教授认为,美国新闻教育的错处就在于把它视为传媒。

新闻当然要借助一定的媒体,借助一定的传播环境、传播技术、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才能进入流通领域,为受众所接受,进而实现其社会价值,发挥其社会功用。但新闻的内涵及本质决不是“传播”和“媒体”所能简单代表和体现的。

按卡莱教授的解释,新闻学的学术来源根植于人文科学和人文类的社会科学中,它同***治、文学、哲学、艺术和历史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新闻教育的任务在于要在新闻与***治和联系中,让学生理解民主生活和民主机构;在新闻与文学的联系中,提高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在新闻与哲学的联系

[page_break]中,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职业道德基准;在新闻与艺术的联系中,教会学生掌握捕捉完整的视觉世界的能力;在新闻与历史的联系中,使学生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意识和自觉。这些应当是新闻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在新闻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着这样一些情况:有些人仅仅将新闻学停留在对媒体组织、媒体机构、传播技术、传播手段、传播形式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而忽略了对新闻学基本理念和基本观点的传授,忽略了对新闻传播中的人文精神的关照,从而使得一些人只是把新闻传播当成是一种功利性的东西,单纯地追求新闻的技术性、工具性和实用性。虽然我们并不否定和排斥新闻同媒体和传播的密切联系,但如果因此将它们等同起来,那便成了卡莱教授所说的将关于“鱼的故事”和“鱼本身”混为一谈了。

理想的新闻教育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使他们懂得如何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发展。

总之,新闻教育说到底应当是一种新闻素质、素养和专业理念的教育,而决不仅仅只是一种传播技能、方法和应用知识的教育。

李欧梵教授在香港看到的一些情况也反映出当前新闻界的一种浮躁和偏向。他指出,香港一些报纸“内容愈见贫乏”,“世界新闻少”,“评论文字不足”;一些报纸“放弃了新闻所原有的社会调查、思想启蒙、开阔读者知识和见闻领域的目的,反而变成了与公关和广告相差无几的媒体和商品”。

这些情况在大陆新闻界也不难见到。如果我们将新闻简单地与媒体组织、媒体机构和传播手段、传播形式相混淆,不去履行它的“社会调查”、“思想启蒙”、“传播知识”等职责,忽视了它应有的社会功能和效用,那么,新闻同广告、公关和一般的传播行为还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要警惕那些把新闻降格为一种没有灵魂,没有思维,没有方向的纯粹的信息媒介和简单的传播行为的做法,更要警惕那些把新闻驯化为一种纯粹的营利工具、公关帮手的做法。我们主张并强调,新闻应当成为一种有灵有肉的东西,成为一种有情有感的东西,成为一种有人有物的东西。新闻应当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讲述人间故事,去传播人类文明,去引导社会进步。总之,它应当是一种有生气、有灵气的活生生的信息提供者、舆论引导者和文明传播者,而决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信息商品”、“传播中介”、“物化媒体”。

三、新闻是民主的另一种表达,没有民主就没有新闻

卡莱教授从新闻的人文与社会的价值及意义上看待新闻传播,指出新闻是民主的另一种表达,或者说,没有民主就没有新闻。

对于民主,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下的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但把新闻作为一种民主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应当是大家都能够接受的。

卡莱教授是从西方国家的角度,用西方学者的思维和价值观提出并解释新闻与民主关系这一命题的。他所说的“民主”和“新闻”具有一些特定的涵义。特别是他对前苏联社会与新闻传播状况的批判,表达了他的一种立场和倾向。在认识这些问题时我们应当有自己明确的态度和观点。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卡莱教授关于新闻与民主关系的表述,揭示了新闻在民主***治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民主***治对促进新闻事业生存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这对我们认识新闻与民主在社会***治结构中的地位及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启示。

从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新闻是民主的产物。正是人们对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渴求与奋争,促进了近代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当资产阶级把知情权和出版权作为公民的一种民利去争取的时候,它们选择的斗争武器就是报刊。

而确保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则成了资产阶级民主***治的重要内容。同时,资产阶级新闻自由又成为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治的一种必要的手段和形式。

无产阶级同样把争取和维护无产阶级及人民大众的新闻自由作为无产阶级民主***治不可或缺的内容。当还没有取得***权的时候,无产阶级及其******把争取新闻自由作为一种***治内容和***治目标写在自己的斗争旗帜上。当取得***权,建立了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后,无产阶级及其******一方面把包括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在内的各种民利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把它们作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治的重要手段和形式。

民主和新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没有新闻,民主便失去了它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民主精神的新闻自由;同时也失去了自己得以存在的一种保护手段和实现形式——为民主自由勇敢呼号的新闻媒体。而若没有民主,新闻将被窒息,将被扼杀,将无法生存。即使能苟且存在,也会失去自己应有的品质,失去体现新闻本质与内涵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当今世界上主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形态的民主。这是有着不同***治内涵和本质的两种民主形态。

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在于,它是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为资产者的***治和经济利益服务的。在这一前提下,国家赋予公民运用新闻媒介监督***府的权利。而作为一种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民主的形式和手段,新闻媒介本身也具有了民主的内涵,成为资本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在于,它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其内涵体现在,它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拥有参***、议***和监督***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民利。而人民群众这些民利的实现,最有效的形式和手段之一便是新闻。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人民群众可以对***府的决策、施***和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提出批评、建议。国家和***府实现民主的渠道和形式很多,扩大新闻自由,鼓励人民群众运用新闻媒体行使参***、议***和监督***府的权利是其重要渠道和形式之一。

新闻和民主、***治如此紧密相联,如此相互依赖,这是民主***治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一特征无论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都体现的十分明显,尽管它们在对民主内涵的理解上有着不同的认识,在实现民主的形式上也有着许多差异。

从新闻教育的角度认识新闻与民主的关系,其意义在于要帮助学生了解新闻是民主的一种内涵所在,认识民主对于新闻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意义,从而自觉地培养自己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知道怎样更好地运用新闻媒体为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治服务。同时要敢于同压制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行为作斗争,以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的尊严,维护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纯洁。

体育新闻论文第7篇

预测性报道是依据现在和过去的事实,对事物或事态前景所作的报道。按照我们一般所遵奉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在预测性报道中所体现的应该是新近发生的对未来具有预测性因素的事实的报道,它基于新近发生的事实,而对未来尚不完全可知的事情进行一种分析、推测。其基本的新闻内核还是基于“新近发生的事实”,而不是那些尚未发生的预测性内容。预测性报道到底该怎样写呢?关键的环节有两个:一个是态度,一个是方法。态度问题是老生常谈,进行预测性报道时,在认真严肃的前提下,需要突出的主要有三点:(1)论之有据,坚持审慎原则。预测性报道的基本新闻内核是已有的事实,推论应从这些事实而来,预测一定要慎重,坚持理性的推断,避免个人情感的影响。(2)全面、平衡是新闻客观真实性的基本要求,在预测性报道中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低级错误。(3)合理推断,严密求证。在掌握行业规则的基础上,分析报道对象的历史与现状,深入到竞赛各方的实力对比、心理状况等方面去,探求其内在的变化规律。从而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预测的方法多种多样,美国社会预测专家约翰•奈斯比特采用一种独特的“资料分析法”对美国社会趋势进行预测,《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温•托夫勒主张“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定量分析的工具,譬如,统计学、分类模式、电脑计算等等”,“借助这些方法去洞悉事理,靠他们来显示、阐明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关系,揭示各种趋势,提出范围很广的种种可能”。西方的预测性报道往往是建立在调查统计、抽样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基础上的,以数据处理统计软件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保障。就目前我国的预测性报道而言,大多采用的是个人经验判断和专家权威意见模式,依据个人或专家在某领域的经验和知识来直接预测未知事物的趋势。但它较多受制于个体经验、知识以及利害得失等因素,主观性过强而客观性、科学性不足。所以,对我国的记者而言,还需借鉴西方的新闻预测经验,掌握一些预测技术和预测方法;还需要作长期的资料数据的收集积累。

二、预测性体育报道呈现方式

2007年10月23日,山东《半岛都市报》网络版有一则易建联在NBA雄鹿队的预测性报道,题为《雄鹿努力提升篮板能力易建联将变“篮板狂人”》。文章专门分析了该队今年在篮板球方面的前景,表示:“今年雄鹿队一定会有改观,他们选来了身高2.12米的中国大前锋易建联,他有极强的争抢篮板的能力。”这篇报道的背景是,在此前的比赛中,易建联表现突出,打出了他到NBA后发挥最好的一场比赛。篮板球达到了l2个,这使得球迷对他的期待陡然增加。于是,作者也“适应读者的心理需要”,开始不着边际地预测分析。论实力,易建联当时面对的是能否在NBA站稳脚跟的问题,还远远不到“篮板狂人”的水平。而在这个耸动视听的标题下面,文章中根本找不到关于“篮板狂人”的说法,而且“今年雄鹿队一定会有改观”的说法也太为主观。后来的事实是,紧接着的几场比赛,雄鹿队和易建联的表现都差强人意,篮板球方面也无任何突出之处。

既为预测,当然有可能准确、有可能不准确。但是,上面的报道,不是预测准确不准确的问题,预测在这里仅仅成了一个外壳,实质是借着预测“未来的事实”,从主观预设出发,迎合受众的心理和情绪,进行片面、夸大、煽情性的报道,结果往往与尔后的事实大相径庭。美国新闻史学家莫特曾针对“黄色新闻”说,它“使用大字号标题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滥用以至伪造照片;捏造访问记或其他报道以行骗;对民众表示虚假的同情,发起运动以标榜自己等”。在这里,我们不妨称上面的现象为一种隐性的“黄色新闻”。

三、预测性体育报道形成原因

首先是利用了预测性报道的弹性空间,既为预测性报道,就难免有不准确的时候,毕竟在预测的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都处于不断变化中。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肯定是会有一定距离的,这就使预测性报道的准确性具有了一定的弹性空间,给各种非科学、非理性的预测留下了可乘之机。从受众接受的角度看,预测性报道首先基于一定的已有事实,满足了受众的部分需求。至于预测结果,出现失误乃至于错误似乎都是可以理解的。也就是说,受众对于预测性报道的真实性具有一定的心理宽容。许多预测性的体育报道恰恰是利用了这些因素,又向前迈了一步,偏离了真正的科学预测。其次是预测方式的作用。弹性空间的存在,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预测方式才是导致隐性“黄色新闻”的直接因素。预测性报道需要掌握充分的资料、依照正确的方法、进行严谨的分析,对记者的经验、敏锐性、洞察力等都有相当程度的要求。正是记者从主观情感出发,而不是从客观事实出发,才会出现煽情、臆测等结果。再次是体育报道泛娱乐化的影响。近些年来,社会文化的娱乐形式向多元化发展,体育新闻在传播内容上也表现出日益显著的泛娱乐化趋势,如报道题材的广泛化、体育人物的明星化、体育节目的娱乐化、体育新闻传播符号的丰富化等特征。观众对体育新闻的消费,早已不局限于体育本身的紧张、刺激、富于观赏性和感染力,体育圈也正演化为另一种娱乐圈。这种娱乐化倾向使夹杂在预测性体育报道中的黄色新闻更加隐蔽,而体育比赛的真正魅力,则在这种娱乐化的影响下被削弱了

四、小结

对于新闻的判定选择要看其新闻价值,即“事实本身所包含的能引起社会大多数人的共同兴趣的素质”,其价值标准为:真实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体育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也必然具有这些共通之处。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都是体育报道的重要价值,而真实性和趣味性尤其富有内涵。首先,无论何种体育比赛,一旦失去真实,则其价值和吸引力立即大打折扣,看看世界范围内假球、黑哨、兴奋剂等对体育的危害,就可知真实性对其有多么重要。有真实才能产生悬念、激烈等吸引观众的直接因素。其次,体育比赛的趣味性内涵丰富:如竞争性、挑战性、体育明星个人的魅力等,使体育新闻具有了强烈持久的吸引力。体育比赛的输赢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的赏心悦目所带来的体验和享受要更深刻,真正的体育迷,更懂得欣赏体育比赛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关注结果。所以说,这种浮夸的“黄色新闻”手法在预测性体育报道中的使用,只是在浅层次上满足了一些受众的需要。真正能吸引受众的,要靠体育本身的魅力,需要将体育比赛的焦点、关键准确地传递给读者。

参考文献:

[1]雷航,黎莎.试析预测性体育新闻.新闻编采.2002,(3).

[2]任晓云.时代呼唤预测性报道.新闻大学,199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体育新闻论文

学习

肛肠科医生工作总结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肛肠科医生工作总结,内容包括肛肠科个人工作总结与计划,肛肠科工作总结与计划。该院肛肠科规模从小到大,不断发展。1975年成立了纤维内镜检查室,1978年建立了肛肠病研究室,2001年建立消化道动力学实验室,为深入开展中医药***肛

学习

孝敬父母的作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孝敬父母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孝敬父母作文100字左右,孝敬父母的作文300字。一些初中生不顾家庭经济条件,电视广告上最新推出什么,他们就攀比着吃喝什么,什么最流行,他们就穿什么;什么最高档,他们便用什么。用父母的血汗钱为自己买

学习

初一英语下册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初一英语下册10篇,内容包括初一下册十篇英语阅读,初中下册英语单词。guitarn.吉他singv.唱;唱歌swimv.游泳dancev.跳舞;舞蹈drawv.画chessn.国际象棋playchess下国际象棋speakv.说;说话speakEnglish说英语joinv.参加;加入c

学习

消防安全责任书范本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安全责任书范本10篇,内容包括消防责任书范本,安全消防责任书怎么写。一、负责工作区域的消防设施和器材的监护和管理。二、未经消防安全委员会许可不得在工作区域使用明火、电炉、电取暖器;不私自使用易燃易爆的物品和

学习

成本管理本科论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成本管理本科论文,内容包括成本管理本科论文题目,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大全。(一)服务意识偏差,缺乏成本管理和综合效益意识由于高校后勤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后勤实体只能微利经营,通过节约成本费用来提高经济效益显得

学习

我们会更好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我们会更好10篇,内容包括我们会更好的mv,我们会更好。我在寻找一个人,一个我真正会爱上并为之奋不顾身的那么一个人,而这一切又进行在不放弃鬼手哥的前提下。这很难,并且有些不道德。我和鬼手哥说,我感觉不到你。他风轻云淡地笑

学习

我爱我师作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我爱我师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爱我师作文,我爱我师作文400字五年级10篇。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伴随着浓浓的师爱。老师就是严冬中的炭火,酷暑里的浓阴,湍流中的绊脚石,雾海中的航标灯。老师用知识的甘露孕育鲜美的硕果,用心灵的清

学习

春节注意事项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春节注意事项10篇,内容包括春节注意事项简短,春节的注意事项有哪些。2.检查一下家用电器是否有漏电、老化的现象,以免对老人和小孩直接构成威胁;3.对于取暖器材做到人离电断。二、注意防火1.燃放烟花爆竹的时候,要注意选择一

学习

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作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初中作文,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的作文怎么写。记忆中,你不止一次教育我要止住泪水,你给我依靠,让我去战胜自己。有时,你离我特别的远;有时,你仿佛就在我的心中。我无法去感激

学习

竞争上岗试题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竞争上岗试题10篇,内容包括竞争上岗笔试题及答案,竞争上岗笔试写作题。

学习

管理职称论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职称论文,内容包括工程管理职称论文,管理类职称论文发表。一、执业资格与职称执业资格是***府为规范职业秩序,对涉及公共利益的、技术性强的,甚至具有危险性的专业实行的人员准入资格控制,是从事某种专业工作的必备条件。

学习

长大的感觉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长大的感觉10篇,内容包括长大的感觉作文,长大的感觉真好开头。长大的感觉是幸福的,如同在冬日里围坐在火炉时感到的温暖。每天与朋友朝夕相处,并肩作战,总有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自信与渴望,正如古人所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

学习

关于寒假的作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寒假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寒假生活的小学作文十篇,适合寒假写的十篇作文。散学式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去杭州灵隐寺玩。我蹦蹦跳跳的走进了大门。天哪!这是哪里?宽阔的石头路的两侧有一棵棵高大的树木,阳光通过枝叶间,照到

学习

我是小强10篇

阅读(51)

今天我溜进的人家里只住着一个女生。晚上她回到家,把鞋子一踢,书包一丢,“哗”的一声,就把放在门口的大水桶扛肩上了,然后她哼着小曲,轻轻松松地走到饮水机边上把水桶换了,整个过程她轻松得好像只是掸走了一片树叶而已。啊!我敬姑娘你是条汉子!女

学习

成本管理本科论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成本管理本科论文,内容包括成本管理本科论文题目,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大全。(一)服务意识偏差,缺乏成本管理和综合效益意识由于高校后勤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后勤实体只能微利经营,通过节约成本费用来提高经济效益显得

学习

水利史论文

阅读(24)

近代;云南;农田水利;灾害防治云南地处边疆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农田水利建设相对滞后,近代自然灾害频发。农田水利建设是有效防治水旱灾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云南遭遇干旱的现实也让我们反思云南水利建设问题。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学习

会计专业课程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会计专业课程论文,内容包括会计专业论文10000字,会计专业论文专题。为了顺利地开展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工作,必须要明确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科特征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是教

学习

内科学教学论文

阅读(40)

职后高师学科教学论的课程内容设置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贴近时代脉搏,体现新课程要求职后高师学科教学论的课程内容设置必须敏感于时代对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也就是要与时俱进。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

学习

造物文化论文

阅读(45)

文献标识码:A工艺美学是建立在工艺学和美学的基础上,探讨工艺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工艺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在这些生活日用品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积淀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产生了朦胧的工艺美

学习

信息安全硕士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安全硕士论文,内容包括信息安全硕士论文题目,信息安全专业的毕业论文项目。截止到2008年,我国司法JM(JufisprudenceMaster)(法律硕士)教育已开设了13周年。13年来,法律硕士(本文仅指全日制法律硕士)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学习

文化经营论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文化经营论文,内容包括文化经营类论文题目,商业与文化论文八百字。(二)教师和学生地位的问题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在校期间教师应该注意理论知识的讲授,这种理论知识将手上必定要将教师放在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位置,但这种

学习

儿科医生论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儿科医生论文,内容包括鸿港医院儿科医生张环论文,儿科医生论文题目大全集。本组研究资料都为我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2011年8月住院的100例早产儿,其中男29例,女13例,胎龄(按母亲末次月经计算,并结合出生后的胎龄评估)28~36周不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