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村10篇

童话村篇1

大火终于被扑灭了,小兔伤心的坐在地上哭着,动物们都在安慰小兔。“在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村长爷爷说:“火灾可能随时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呜呜呜,我家为什么会起火呢?”小兔一边说,一边擦着泪。“村长爷爷,我建议我们童话村组个‘动物消防队’怎么样,这样如果火灾发生,就可以尽快赶到了。”小白鹭提议说。“嗯,是有道理。小白鹭,既然是你提议的,你就当队长吧!”村长爷爷说。“得令!”小白鹭高兴的说。

“嘀嘟~~嘀嘟~~”怎么了?原来啊,是我们的小消防员——小白鹭驾驶着消防车在大街上闹着玩呢。“喂~!小白鹭~!咳咳,我给你这个职位可不是给你玩的啊。”村长爷爷拄着拐杖慢慢的走过来。“哦,真是不好意思,打扰大家了,”小白鹭不好意思的说,“我只是第一次当消防员,太兴奋了,呵呵。”

虽然有了这个消防队,但是火灾事件还是难免也会发生。这下,又难坏了村长:“唉,我这个老糊涂了,虽然有了小白鹭,但还是不行啊。怎么办呢?”到底什么能减少火灾的发生呢?到底是什么呢?消防,灭火器!只

要没个人家里都有一个消防器,就可以阻止火灾发生了!对,就这么办……

第二天,村长便叫全村人到广场集合,还带来许多灭火器(这费了村长很多钱,但为了全村人的安全,没关系)。“孩子们,”村长发话了,“由于这几个星期火灾,使我们的损失了很多东西。我经过一晚上的深思,终于定下了下面几点:

第一条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自己本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法。

第二条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专门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第三条 消防工作由小白鹭领导,由它负责。我们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四条 我们对全村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由小白鹭的消防机构负责实施。***事设施、矿井地下部分、核电厂的消防工作,由村长我来监督管理。。

第五条 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童话村篇2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文明湖北”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市委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安排部署“文明*”建设和农村“四类儿童”包保工作,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文明*”建设和关爱农村“四类儿童”工作,齐心协力,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关于“文明*”建设

一、提高认识,增强开展“文明*”建设活动的自觉性

近年来,区委提出了构建殷实*、活力*、和谐*、文明*的战略目标。年初召开的“两会”,规划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对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开展“文明*”建设活动,是全面贯彻“*”重要思想,落实区委决策和“两会”精神,整体推进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实践。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文明*”的重要性、必要性,进一步增强建设“文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1、开展“文明*”建设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利实施“*”规划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同时,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对其投资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区社会事业特别是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精神文明建设在一些地方相对薄弱。开展“文明*”建设,将有利于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人与自然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

2、开展“文明*”建设活动,是构建和谐*的迫切需要。建设“文明*”,既是和谐*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的重要保证和推动力量。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实的***治保障,又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需要精神文明的支撑和推动。开展“文明*”建设活动,通过组织发动,把教育人、引导人与关心人、帮助人结合起来,弘扬优秀传统和时代文明,纠正不文明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减少和消除影响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促进和谐*建设。

3、开展“文明*”建设活动,是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我区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根据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内容、拓展对象、拓展渠道,进一步整合力量、改进方式、搭建平台,完成新任务。建设“文明*”,是对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丰富和创新。以“文明*”建设活动为抓手,能够整合各职能部门力量,融合三大创建资源,更广泛地发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可以更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规模效应、整体效应,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合力,推进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新跨越新发展,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每一个公民和单位都要积极投身到“文明*”建设中来,努力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和新型人际关系的建设者。为了把工作落到实处,区文明委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将“文明*”建设的工作任务分解到了各职能部门和单位,以明确各自责任,并要建立考评机制、督办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开展“文明*”建设的五项活动建设“文明*”是一项覆盖面广、牵涉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系统工程。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最近区委办公室、区***府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开展“文明*”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办发[20*]9号)的部署安排,按照“立足长远、着眼当前、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和“一个时期明确一个重点、一个阶段解决一个问题”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五大重点活动。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着力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今年是“*”规划的开局年、起步年,要围绕区委、区***府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宣传战役,大力弘扬促进*发展的团队精神、创业精神,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提升士气。要大力优化信用环境,树立全社会信用意识。针对少数行******部门存在的、***不公、吃拿卡要、以罚代管、推诿扯皮、违规检查、强行摊派、行***不作为等影响发展环境行为,有关部门要开展集中整治,解决突出问题。

2、认真组织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文明*”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素质要从最基本、最基础的公民道德抓起。各地各部门要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宣传活动,让“八荣八耻”深入人心。针对公民日常生活中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穿马路、乱贴乱画、损坏公物、宠物扰民、随口脏话、随地便溺、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禁烟场所吸烟等不文明行为,开展集中整治行动,进行宣传教育。

3、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建设“文明*”,首先要治理环境脏乱差。要集中治理城乡结合部暴露垃圾、马路市场、违章建筑、乱搭乱盖和乱拉乱牵电线等突出问题,抓好316国道千里文明走廊的创建,改变“脏、乱、差”现象。以“村容整洁”为目标,治理农村卫生环境,切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要把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工作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城乡环境卫生问题。

4、深入推进文明新村创建。文明新村创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要以省委省***府组织实施的“百镇千村示范工程”为契机,以新村规划为先导,以“刹三风、治五乱”(狠刹请客送礼风、抹牌风、封建迷信风,治理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为重点,以“五改”(改路、改水、改灶、改厕、改圈)、“五通”(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五进家”(***的***策进家、致富信息进家、先进文化进家、文明习惯进家、科技法律进家)为主要内容,深入推进文明新村建设。要精心组织“美德在农家”、“婚育新风进万家”、“科技文化卫生计生法律五下乡”等活动,引导农民树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切实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大力扶持发展农村文化中心户,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二、关于“四类儿童”包保工作

农村“四类儿童”包保工作是“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们按照“一个时期明确一个重点、一个阶段解决一个问题”的基本要求,从一抓起,从自身做起,让***和***府的雨露阳光惠及广大弱势群体儿童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活动,是当前“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把这一重中之重的民心工程、德***工程抓紧抓实。

一、两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自20*年以来,为了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针对全区农村未成年人约占全区未成年人总数70%的实际,区委明确提出“全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的观点,并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农村“四类儿童”上,发动干部、教师等社会力量对农村孤儿、单亲家庭子女、特困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实行责任包保。

包保工作先后经历了讨论座谈、湾村调研、充分酝酿、领导决策、乡镇试点、全面推开和狠抓落实等过程,还以区委办、区***府办的名义印发了《包保责任分工方案》,明确了宣传、教育、民***、妇联、团委等相关部门以及各乡镇村组的包保责任。全区各地建立“***统一领导、宣传委员主抓、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成立以***宣传委员为主体,由教育、文化、民***、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干部组成的工作专班;层层宣传发动,营造包保工作氛围;通过开会、组织学习讨论等途径,强化包保干部、教师的思想认识,激发包保人的情感、爱心和工作责任感。

在包保的方法上,一是包保的乡镇干部、村干部、人民教师定期上门走访,了解“四类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思想动态,强化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监护责任;二是由包保的班主任、包保老师关注“四类儿童”的思想、学习及生活情况,并及时向其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反馈。在包保的机制上,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即构建重在落实的工作机制、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和检查督办的工作机制。区里经常强调对“四类儿童”的包保工作,强化******干部、教师的包保责任,对落实到位的进行表扬,对落实不到位的进行批评,形成重在落实的工作氛围。同时,组织教育、民***、文体、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组织对包保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除此以外,还通过电话督办、现场检查督办、召开部门单位述职汇报会等方式,督促各部门齐抓共管,督促各地包保工作的落实;并把责任落实情况作为文明乡镇创建、文明单位创建评比的一个重要依据。

两年来,全区共有267名无人抚养的孤儿实现了养育包保,1396名单亲家庭子女得到了以亲属为主的责任包保,1443名特困家庭孩子通过学校减免学费、民***部门发放特困救助款、文明单位或干部、教师捐资助学等途径实现了救助包保,1975名留守儿童实现了监管包保。去年11月,我区书院街作为农村“四类儿童”的包保典型,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现场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观现场。

由于农村“四类儿童”人数较多,情况复杂,也由于包保工作是对农村“四类儿童”生活、学习全方位、长时期的包保,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致使包保工作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包保力量不足。从数量上看,一方面农村“四类儿童”在增多,另一方面因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等原因包保的干部在减少;从质量上看,有的乡镇干部因工作任务繁重、自身工资待遇等原因导致包保质量下降。二是缺乏考评、激励机制。有的地方没有把包保工作纳入***的重要议事日程,有的学校没有把包保工作纳入对教师工作的考核评价,致使包保工作主要取决于干部、教师的思想道德风范和奉献精神:思想道德水平高、有奉献精神,包保就扎实些;思想道德水平低,缺乏奉献精神,包保情况可想而知。这些问题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花大力气认真加以解决。

二、创新机制,形成合力,切实把农村“四类儿童”包保工作落到实处

1、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包保工作的自觉性。农村孤儿、单亲家庭孩子、特困家庭孩子、留守儿童等重点对象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就象花朵一样,如果给她以雨露阳光,她就能茁壮成长,如果施之以狂风暴雨,她就会过早地凋谢。关爱、帮助一个这样的儿童成人成才,从小的方面说是挽救了一个家庭,从大的方面说是为国家贡献了一个人才。因此,对农村“四类儿童”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包保,不仅是贯彻落实“*”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开展“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还是一项爱心工程、德***工程。每一个***员、国家干部,每一个单位都要自觉投身到农村“四类儿童”的包保工作中来,激发爱心、善心和工作责任感,把这一爱心工程和德***工程抓紧抓实。

2、强化责任,精心组织开展农村“四类儿童”包保工作。“四类儿童”包保工作是一项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为切实落实这项系统工程,早在20*年9月,区委办公室、区***府办公室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重点对象实行包保的责任分工方案》(*办发[20*]27号),明确了各乡镇场街和区直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各地各部门要对照《责任分工方案》,认真总结近两年的工作。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进一步发扬,有哪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认真加以解决,下一步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落实,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一是要充分发挥学校主课堂、主阵地作用,强化教师包保责任。全区农村各类学校要全面掌握本校“四类儿童”情况,每一个重点儿童都要有台帐,每一个教师都要至少包保一个重点儿童。要落实“三三”制,即“三知、三多、三沟通”制度。“三知”就是要求包保教师要知道包保孩的基本情况、知道包保孩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基本情况、是“留守孩”的还要知道“留守孩”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和联系方式,在此基础上建立包保孩档案。“三多”就是要求包保教师多与包保孩谈心交心(每周不少于一次),掌握包保孩的学习、思想、生活情况;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使缺乏父爱母爱的包保孩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多到包保孩家进行家访(每月不少于一次),实行校家联动。“三沟通”就是要求包保教师定期与包保孩的父母沟通、定期与包保孩的委托监护人沟通、定期与镇村包保干部沟通。通过“三三”制的落实,确保学校包保扎实有效。

二是充分发挥乡镇村组的作用,强化干部包保责任。各乡镇场街要进一步做好“四类儿童”的调查摸底和登记造册工作,根据人员变化情况重新制订结对包保表。要注重发挥乡镇干部的作用。乡镇干部在农村社会活动方面处于优势地位,拥有优势资源,要激励他们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乡镇干部一头连家长(或家长),一头连老师,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资源,一方面可以要求、督促包保老师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另一方面还可以和包保老师一起给家长传授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管教水平,促进家庭育人观念的转变。乡镇干部还可以联系村干部,落实村级包保责任制,成立由村干部、无职***员、德高望重者组成道德评判会,对“四类儿童”进行集体帮教,形成包保工作合力。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要帮忙做好辍学学生的工作,确保“四类儿童”不辍学。“四类儿童”一旦流入社会,失去教育,失去监管,影响更大,更加可怕!

三是充分发挥部门工作优势,强化部门包保责任。民***部门重点要做好农村孤儿、特困家庭孩子的救助保护工作,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能上学。区乡妇联要重点包保单亲家庭孩子包括单亲女童,做好单亲家长的思想工作,落实她们抚养孩子的责任。区乡团委要重点包保留守儿童,解决其父母外出后由谁临时监护孩子的问题,认真落实委托监护人的责任。区***法委、区公安分局、区工商局、区文体局等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管整治,彻底治理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室等,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区直其它部门和单位都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站在执***为民的高度,切实做好本部门、本单位“四类儿童”和“问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包保工作。

童话村篇3

关键词:田园背景;童本作文;童眼;童心;童言

中***分类号:G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12-0060-05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儿童作文”、“童化作文”、“童话作文”、“生活作文”等实践与研究的相继出现,为作文教学特别是小学作文教学打开和拓宽了新的天地与空间,对于丰富和完善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显然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在此同时不能不引起我们倍加注意的是,这些研究与实践的指向,从总体上看,城市化的倾向可能还比较明显,至少是没有充分考虑和照顾到农村儿童的特点与需求。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觉得把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的重点放在农村显得尤其必要。不仅如此,“儿童作文”、“童化作文”、“童话作文”、“生活作文”等等,是不是小学作文教学全部的不可超越的范式,似乎还不足以得出肯定的结论。这样,在现有基础上探索和寻找新的作文范式,来丰富和优化整个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就成为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正是基于这种想法,笔者提出并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田园背景中童本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并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开始了初步的尝试。

田园背景中童本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建基于农村小学这一特殊的“田园背景”,立足于“童本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探寻小学作文教学的本质要义,试***为小学作文教学特别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种本真的切合实际的思路和方法。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田园背景中童本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不但不排斥其它范式,而且重视吸纳其它各种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思想精华和成功范式,兼收并蓄,重新构建田园背景中童本作文教学的操作体系,进而倡导农村儿童走出狭隘的课堂,放眼农村广阔的天地,挖掘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把农村儿童当下“生存、生活、生长、生命”的现实和作文紧密地结合起来,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审视、聚焦自己“生”之环境,用自己的心灵触摸、体验、感悟自己“生”之态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描绘、记录自己“生”之色彩,强调教师要以儿童眼里的真实、儿童心灵的体悟来真诚呵护原汁原味的童真之言,将儿童引入“对作文的主动追求成为表情达意和与人交流的生活必需”的理想境界,促使他们自觉产生可持续的写作动力,从而激活言语的生成,满足表达的欲望,构筑精神的乐园,享受生命的成长。总之,田园背景中童本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旨在借鉴和运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反思与变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与矛盾,从而实现和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创新与超越。

那么,什么是田园背景中的童本作文教学?它有哪些本质规定?这就是本文所要着重探讨与研究的问题。

何为童本作文教学,简言之,就是以儿童的“生存、生活、生长、生命”为本位的作文教学。以儿童为本位的作文教学,特别强调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着力关心、关照、关怀、关爱儿童“生存、生活、生长、生命”等发展变化过程。具体地说,就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让儿童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审视、聚焦自己“生”之环境,用自己的心灵触摸、体验、感悟自己“生”之态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描绘、记录自己“生”之色彩,进而保护儿童的天性,激发儿童的灵性,生成儿童的个性,丰富与达成小学作文教学之目标。田园背景中的童本作文教学,强调的是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特别重视师生对共同置身其中的田园背景的充分关注,特别是对农村儿童“生存、生活、生长、生命”等发展变化过程中呈现的真实场域的全面考量与整体把握,让农村儿童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审视、聚焦自己“生”之环境,用自己的心灵触摸、体验、感悟自己“生”之态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描绘、记录自己“生”之色彩的时候,得以最大限度地凸显其农村特色与田园风貌,从而真正把农村小学以儿童为本位的作文教学落到实处,更好地发挥其保护农村儿童天性、激发农村儿童灵性、生成农村儿童个性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其丰富与达成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的价值与功能。

要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田园背景中童本作文教学的本质规定,至少还需要进一步明晰和厘清以下三点:

一、田园背景中的童本作文教学必须着力让农村儿童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审视、聚焦自己“生”之环境

童本作文中所反映和呈现的世界,应当是儿童眼中的客观世界,这是童本作文最基本的要求。让儿童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审视、聚焦自己在“生存、生活、生长、生命”过程中周遭的世界,即所处环境中遇到的自认为有趣的人、事、物、景等,进而逐步反映和呈现在自己的作文中,就成为童本作文教学首先要追求的目标。这也是衡量我们的作文教学是否以儿童为本位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离开了这一点,那一定不是童本作文。

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切不可用成人眼中的世界替代儿童眼中的世界。事实上,儿童眼中的世界与成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由于成人与儿童处在不同的“生存、生活、生长、生命”过程中,其需要与兴趣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而使得他们面对同一世界时,其看“人”、处“事”、待“物”、取“景”等的视角与范围也必然有着巨大的差异,这当中当然有交叉重合的部分,但更多的时候是各有侧重的。这就必然导致儿童眼中的世界不同于成人眼中的世界。不仅如此,由于儿童认知水平的限制,使得儿童眼中的世界还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物我一体”的世界,甚至是“模糊不清”的世界,但这却是儿童眼中真实的感兴趣的有意思的世界,由此更能在作文中体现出自我“生存、生活、生长、生命”的本来面目。

如果我们硬把成人眼中的世界塞给儿童,就有可能导致在成人看来是“趣味无穷”的人、事、物、景等,而在儿童眼里却是那样的“枯燥乏味”。小学作文教学中,成人的经验“烙印”和眼光暗示,尤其是教师教学中有意或无意的“逼迫”,正在逐步消磨儿童对作文的兴趣,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只有“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看到“儿童眼中的世界”,进而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儿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审视、聚焦其“生存、生活、生长、生命”过程中周遭世界的各种状态与变化,并将之反映和呈现在自己的作文中,从而实现童本作文教学的目标。

田园背景中的童本作文教学,还需要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述基础上,特别着力关注农村儿童“生存、生活、生长、生命”之环境,即置身于“田园背景”中的儿童及其发生的人、事、景、物等,这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儿童眼中的世界是有别于城市儿童眼中的世界的,这是由其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不加区分,以农村儿童为本位的作文教学将难以落到实处。当然,在现代社会特别是交通十分发达的今天,我们不能说农村儿童的眼中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没有车水马龙的公路,没有人山人海的市井,没有色彩斑斓的灯光,但农村儿童的眼中更多的还是阡陌相通的田间小路,星罗棋布的小河小溪,随处可见的鸡鸭猪羊,春天绿油油的麦苗,秋日黄灿灿的稻穗以及伴随其间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等。惟有进行如此地关照,并努力让农村儿童将这些内容化作笔下的文字,才是真正以农村儿童为本位的作文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努力从一般作文教学的视角,帮助儿童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审视、聚焦自己“生存、生活、生长、生命”之环境。对于如何观察、审视和聚焦,我们当然要进行方法上的具体指导。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培养农村儿童慧眼洞察生活的自觉意识和体察细微生活的主动能力。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注重引导儿童回眸其当下正在发生和进行的“生存、生活、生长、生命”之旅,不仅让农村儿童用眼睛去看“生”之表象,更要积极调动他们身体的其它器官,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听一听,想一想。同时,要尽量开放和拓展学生观察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他们学会多角度、深层次地细致观察,进而审视事物的细微之处,辨别事物之间的细小差别,发现事物的不同变化,找准事物的不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作必要的聚焦与梳理。只有经历摄取、审视、筛选、聚焦后的生活经验才可能成为儿童的写作素材,这样,他们才能“写出属于儿童自己的阳光作文,它是对儿童生命的尊重,是对儿童主体地位的认可,是儿童进行心灵对话、表达真情、学做真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1]。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田园背景中的童本作文教学。

二、田园背景中的童本作文教学必须着意让农村儿童学会用自己的心灵触摸、体验、感悟自己“生”之态势

童本作文中所反映和呈现的世界不仅是儿童眼中的客观世界,更应是儿童心中的主观世界。让儿童学会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体验、感悟自己“生存、生活、生长、生命”之态势,其目的就是帮助儿童实现由眼中的客观世界转换为心中的主观世界,进而把自己的心声与情感反映和呈现在自己所说之话和所作之文中。这也是判定是不是童本作文的一个重要标准。人们常说,“言为心声”、“情动辞发”,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人的所言之“声”,所发之“辞”,总是和主体的心灵与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说成人在某种情况下还可能说假话写空文,而儿童的天真与单纯则常常是“童言无忌”的。儿童纯真的心灵就像水晶一样澄澈透明,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和虚伪掩饰,完全是对自我“生存、生活、生长、生命”的真切感悟,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如果我们不能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关注这一点,并通过恰当有效的指导,真正让儿童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体验、感悟自己“生”之态势,进而帮助他们实现“言为心声”、“情动辞发”的目标,就可能有意或无意地蹂躏儿童本位、践踏童本作文。

田园背景中的童本作文教学,之所以必须突出让农村儿童学会用自己的心灵触摸、体验、感悟自己“生”之态势,是因为儿童眼中的客观世界与儿童心中的主观世界往往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首先反映在不同儿童的身上,即使他们周遭类似的客观世界,但由于各自的情感与个性的不同,使得他们真正由心灵触摸、体验、感悟到的客观世界,与在此基础上反映和呈现的主观世界,常常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次,还表现在即使是同一个儿童,由于他所处环境的变化乃至情感与个性的发展,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与彼时彼地、彼情彼景中由心灵触摸、体验、感悟到的客观世界,与其反映和呈现的主观世界,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既然如此,田园背景中的童本作文教学,就必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以农村儿童为本位的意识,凸显不同个体儿童的独特个性与不同情感,不仅要使农村儿童触摸、体验、感悟到的“生”之态势具有田园风光和农村特色,而且要使农村儿童在触摸、体验、感悟“生”之态势过程中放飞心灵、释放情感,从而使其作文足以反映和呈现农村儿童生存的意义、生活的韵味、生长的快乐、生命的灵动,真正让农村儿童做到“我口述我情”,“我手写我心”。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田园背景中的童本作文教学。

由此看来,我们所倡导的田园背景中的童本作文教学,就不仅要关注农村儿童“生存、生活、生长、生命”过程中的外在的物质世界,更要关注农村儿童“生存、生活、生长、生命”过程中内在的精神世界。其实,让农村儿童触摸、体验、感悟其“生”之态势的过程,就是让农村儿童开启自己心灵天地、洞察自己情感世界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持续与联动,必然会唤起与激发农村儿童作文的欲望和冲动。面对这个过程,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尊重和呵护农村儿童这种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作文“欲望和冲动”。“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有与众不同的特殊经历,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进而使得他们的内心总是充满了很难让成年人理解的那份“情愫”。一旦离开了鲜活的情感之源,儿童的作文就会遮蔽童心,失去童言,更远离童真。为此,我们在童本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用理解的心情、宽容的心态去审视、关爱、肯定儿童个性化的作文,让儿童真正获得心灵的***,思绪的放飞,作文的自由。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闪耀着“童本”的光辉,进而“展示生命的原生态,让学生的每一个词语都镀上自己的灵光,染上自己的色彩;让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让整篇文章都闪耀自己的思想光芒,打上自己的人格烙印,弥漫自己的呼吸气味,真正成为生命的独白和心灵的对话,使学生的作文绽放出个性化的绚丽花朵”[2]。这也是童本作文必须始终坚持的理念与目标。

三、田园背景中的童本作文教学必须着重让农村儿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描绘、记录自己“生”之色彩

童本作文不仅要求小学生的作文所反映和呈现的世界,必须是儿童眼中的和心中的世界,而且同时要求用儿童的语言来反映和呈现儿童眼中的和心中的世界。小学生的作文是否运用了儿童自己特有的本真语言,是否充满“童言稚语”,这是衡量和判定小学生的作文是不是童本作文的一个外显标志。小学生的作文是儿童所作的文,儿童作文理所当然是用儿童的语言写成的,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却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翻开小学生的作文,充斥其间的“家长语言”、“教师语言”等“成人语言”比比皆是,“一遇到高兴的事就‘一蹦三尺高’,一受到表扬就‘比吃了蜜还甜’,一着急就‘好比热锅上的蚂蚁’……多少会开口的生命患了这么可怕的‘同语症’”[3]。这或许就是由于家长特别是教师的过度指导造成的。不少小学语文教师从审题、到选材、到写作,直至修改,都有“严格的标准”规定着儿童的作文,“精耕细作”的指导可谓“精益求精”。在教师“统一规范”的要求下,儿童的作文思维就在固有的程式中僵化了,儿童的创新意识在圈定的模式中淡化了。这样,儿童就逐渐失去了自己的话语体式。生动的“童言”变成了常见的成人话语的复制品,原生态的“稚语”就这样被成人的话语给“风干”了,由此,儿童语言的天性被抹杀了,语言的灵性被泯灭了,本该充满个性与灵气的儿童作文成了同一“流水线”上“生产”出的机械产品。鉴于这个严酷的现实,让儿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描绘、记录自己“生存、生活、生长、生命”之色彩,就成为童本作文教学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潘新和教授曾经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是语文天才。教师要善于发现、顺应、养护他们言语的天性与个性、潜能与才情,让他们的言语生命得到最大的发展,从而使他们得到归属感和尊严感。”[4]在这里,童本作文教学,倡导的就是让儿童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去表述、描绘、记录自己“生存、生活、生长、生命”之色彩,其实质也就是潘先生所强调的“牧养言语生命的野性”。儿童言语生命的天性和野性,决定了他们“有话总藏不住”,我们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描绘、记录自己“生”之色彩的时候,千万不要仅仅以“思想是否健康、立意是否高尚、表达是否规范”等看似“合情合理”的要求去规约、束缚、牵制儿童的作文。当然,这不是说这些东西不重要或无需关照,而是说在儿童作文刚刚起步的时候,如果我们“求全责备”,反而会妨碍儿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情达意”,乃至扼杀儿童作文的欲望和兴趣,那就得不偿失了。这样,无论儿童的作文语言如何,只要是直抒性灵,自然流淌所思所感,就应该值得肯定,因为这毕竟是他们心灵历史的写照。在这样的作文氛围中,儿童表达的积极性一旦被激发,虽然他们的作文中可能不见华美的辞藻,但一定会促使他们句句发自内心,段段彰显情感,篇篇充满个性。

田园背景中的童本作文教学,之所以必须着重让农村儿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描绘、记录自己“生”之色彩,是因为农村儿童正在经受着城市儿童语言的影响乃至“逼迫”,而逐渐放弃自己语言的“乡土底色”和“田园韵味”。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如果长此以往,农村儿童的作文语言就会“附和城市”而“鄙视农村”,就会远离其“生存、生活、生长、生命”过程与发展的环境。显然,这样的作文是完全背离以农村儿童为本位的田园背景中的童本作文教学的要求与宗旨的。因此,田园背景中的童本作文教学,就必须切实重视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诚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一体化已经不可避免,但是现实条件下的城乡差别仍然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在短期内很难消除。这就决定了城乡儿童“生存、生活、生长、生命”的言语环境必然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用城市儿童的语言来替代农村儿童的语言,不仅是对农村儿童的歧视,更是对童本作文的背叛。

既然如此,田园背景中的童本作文教学,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尊重农村儿童那种富有“乡土底色”和“田园韵味”的“缪斯语言”,让他们作为天生“语言学家”和“浪漫主义作家”的灵性与个性得以发扬光大。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应该是,引导农村儿童在自己的这块自留地里,根据自己在农村特定时空“生存、生活、生长、生命”的经验和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描绘、记录,让作文成为农村儿童张扬个性、开发潜能的舞台,切不可以自己的喜恶和语言习惯来框定和暗示儿童的作文语言,进而使农村儿童的语言表达饱含农村趣味,富有农村意蕴。其中,最重要的是帮助农村儿童实现自我言语生命的价值认同,提供机会给他们进行言语实践与运用,并想方设法为他们搭建生长自我言语生命的平台,让他们在丰富的言语活动中挺立言语人格,催生言语智慧。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学生在语言学习、运用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套只属于他们的独特的话语系统,他们用这套话语系统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我们要尊重儿童这套话语系统,尊重他们的表达习惯,肯定他们的‘童话’,欣赏他们的‘童话’,鼓励儿童把原汁原味的儿童话语写到作文中去。不要急于教他们那一套成人化的谋篇布局等写作技巧,而是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真实生活。”[5]田园背景中的童本作文教学,强调着力让农村儿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描绘、记录自己“生”之七彩本色,也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田园背景中的童本作文教学,是“人本”、“生本”思想与理念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化、操作化,特别强调从农村儿童生存、生活、生长与生命的实际出发,不仅着眼农村儿童当下的眼前的生存、生活、生长与生命,而且面向农村儿童未来的长远的生存、生活、生长与生命,更加注重农村儿童全面的立体的生存、生活、生长与生命。无论是作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还是作文教学形式的选择,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农村儿童生存、生活、生长与生命需要的满足,都必须推动和促进农村儿童生存、生活、生长与生命风帆的扬起,都必须拓展和延伸农村儿童生存的宽度、生活的厚度、生长的力度与生命的高度。这是田园背景中的童本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应然目标与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潘文彬.守护儿童的天性——潘文彬讲作文[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19.

[2][3]杨丽芹.放大过程 快乐作文——以《螺蛳》习作指导为例[J].教学月刊,2012(3).

[4]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12.

[5]周翰婷.用童心写童言的习作指导.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2010-11-18.

Essential Prescription of Children-Based Writing Instruction in

Rural Background

CHEN Yu-shu

(Tongzhou Hero Primary School, Nantong 226363, China)

童话村篇4

付广光荣自述,其在2000初,到辽宁省女子监狱做帮教时,受一些女犯人的托付,开始照顾犯人的孩子,随着孩子的增多,自己出资160万元在东陵区建立了阳光儿童村;2002年时,又在儿童村里面建立了辽宁省法制道德教育基地,并由此被不同层面的人简称为“付妈妈”。

然而自2003年付广荣拍卖“付妈妈”月饼商标开始,一些媒体开始对阳光儿童村的儿童生存状况进行调查,各种质疑声音随之而来:付广荣是纯洁的天使还是利用社会善心的骗子?谁来保证慈善事业在阳光下健康发展?

5月25日,本报记者独家对话了付广荣。采访中,付广荣对于所受捐赠是否都有收据,有多少用在了孩子们身上,无收据的捐赠如何入账,儿童村的性质到底是什么等问题的表述不是十分清晰。

当付广荣的手用力抓住记者的一刹那,阳光儿童村村长的真面目终于暴露了,在派出所里,付广荣公然抢夺记者的录音设备。

就是15分钟前,付广荣抚育的孩子们刚刚殴打过记者,地点就在阳光照耀下的阳光儿童村里面。孩子们言之凿凿:儿童村是付广荣和他们的领地。

这是4天时间里,阳光儿童村发生的第二起殴打记者事件。

付广荣真去省里开会了吗

本报昨日刊发《阳光儿童村事件再调查》后,读者纷纷致电本报,说稿件非常客观,“对于各种质疑,应该以华商晨报为平台,给付广荣一个说话的机会……”

记者随后拨通了阳光儿童村村长的电话,征求付广荣的意见。

“今天的晨报我还没有看到,不过昨天我接受你采访时,你的问题很客观,你过来吧,要记得带上两张报纸给我……”另一端是付广荣熟悉的声音。

昨天11时15分许,记者如约来到了位于沈阳市东陵区的阳光儿童村,但迎接记者的不是付广荣,而是紧锁的铁门和高度超过3米的大墙。

“付妈妈,我们到了……”

出乎记者意料的是,付广荣手机里响起的是一个陌生的声音:“付妈妈正在省里开会,现在不能回去,你进儿童村里面等吧,我让孩子给你开门。”说话者自称是付广荣的司机。

铁门徐徐打开了,19岁的小张(付广荣真正的司机,记者在第一次采访时见过)说:“付妈妈不在儿童村,记者不能进入,我们也不接受采访……”

“我与你的妈妈已经约好了,她让我进去等她,再说我是给你的妈妈送报纸的……”记者解释说。

经过第2次拨通付广荣的电话,记者进入了阳光儿童村。

儿童村里面发生的事情

儿童村里,记者身边如影随形地跟随着5个人,他们是一起来给记者开门的。

“你们都是儿童村的孩子吗?”记者问。

答案是肯定的,记者只认得其中的两位,一个是17岁(自称)的女孩儿刘爽,一个是19岁的儿童村男司机小张。

另3个男孩儿姓名不详,年龄不详,他们也不愿意透露,不过,从超过记者半头的身高判断,3个男孩儿均已成年,其中一个男孩儿脸上还带着疤。

5个人的目光是敌视的。记者担心再次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于是又一次拨通了付广荣的手机。

电话那头还是那个陌生男子的声音,这次记者得到的答复是:“付妈妈正在与领导谈话,一时可能赶不回去,处于为记者考虑,记者还是退出儿童村吧。”

考虑什么呢?男子没有说明,但记者采纳了他的建议。

这是我们的领地,快滚……

向外走的路上,疤脸的大声嗔怪接踵而至:“快点走,快点滚,儿童村是我们的领地,我们现在不欢迎记者……”

疤脸和小张一边向外哄记者,一边连续接听了数个电话。

记者无法得知是谁打来的电话,但记者却明确感觉到,电话接听后,5个人的态度急转直下。“你们走着进来就应该跑着出去,而且还应该快跑!”自称付广荣不在时,自己就是儿童村负责人的小张大声喊道。

本报女摄影记者由于身背器材的原因,根本无法达到小张提出的“快跑”要求,于是,野蛮的推搡开始……

随着记者的解释,屁股上却挨了一脚:“咋的,你还不服,儿童村就是付妈妈和我们的家,是我们的领地,我不欢迎你们,快滚……”疤脸指着记者的鼻子怒目说。

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举动应该是孩子作出的吗?出于这样的疑问,女记者打算把情景拍摄下来给付广荣看。

就在女记者刚掏出相机准备的时候,殴打开始了———

“还敢拍照,4天前×报的下场没看到咋的?”随着这句话的出口,刘爽上前抱住了女摄影记者的腰。

同时,4名男孩子紧紧围住男记者,男记者的屁股、胳膊不断遭到击打。在连推带踹中,男记者被哄出了铁门外。

“咣当”一声,铁门锁上了,4个男子又气汹汹向女记者扑去。透过铁门门缝,记者看到:女记者遭到5人围攻,是疤脸和小张从女记者手中夺去了相机,并开始野蛮地推搡女记者。

男记者在铁门外大喊,并且立即报警。

女记者一个趔趄,被5个人从铁门推了出来,相机留在了他们那里。

派出所里,付广荣抢录音设备

救援的警方5分钟后赶到了,他们表示会帮助记者把相机从孩子们那里要回来,民警开始敲门。敲门持续了5分钟,里面一直没人应答,无奈,记者只好随民警回到了东陵区前进派出所。

15分钟后,笔录正要开始的当儿,付广荣却来了,而且还带来了刘爽以及另外2个男孩儿,还有他们夺去的记者的相机。

“相机是我抢的,我现在来自首。”说这话的是刘爽,付广荣是带她来投案的。

“你不是在外面开会吗?”面对记者的质疑,付广荣没有回答,却说,“是记者跳墙进入儿童村的,还打了孩子们……”

本报女摄影记者现场检查,发现拍摄时使用的存储卡丢失了,正是这个卡片记录了发生在儿童村里面的事情。

“儿童村没有人懂得相机,谁也不会碰相机……”这是付广荣的回答。

付广荣接下来让刘爽留在派出所进行笔录,“我马上得回去……”她说她还有事。

“你不是孩子的妈妈吗?现在孩子出了事,做妈妈的怎么说走就走呢?”记者准备掏出录音设备记录下付广荣的回答。

就在记者的手刚刚伸进背包里面时,付广荣的手恶狠狠地抓住了记者,眼镜片后面发出敌视的目光,“你还想录音,也不看清楚我是谁?”

当着一名民警的面,付广荣再次夺去了记者的录音设备。

付广荣并没有如愿离开派出所,“刘爽的年龄太小,必须有监护人在场。”民警说。

当笔录结束,记者与付广荣、以及闻讯赶来的某电视台记者再次回到阳光儿童村时,付广荣手指本报记者说:“我不接受报纸记者采访……”

前进派出所已对此事立案

事后经过记者多方调查核实,当付广荣带着孩子们将记者的数码照相机送到派出所时,数码相机上放置存储卡的位置确实是空的,关于这一点,有人可以为本报记者出证。但是,到派出所做笔录的两个男孩以及自称抢相机的女孩却矢口否认他们拿走了存储卡。而且,其中的1个男孩在警方询问时表示,记者是跳墙进入儿童村的,但他又不敢肯定是否亲眼见到了。

据了解,沈阳市公安局东陵分局前进派出所现已经对此事正式立案,并开始对此案展开调查。

短评:

我们为孩子担心

昨日,付广荣的儿童村让我们感到了更深的忧虑。

如果说我们一开始对付广荣的关注是基于对儿童村制度和规则的理性探寻———让付广荣的“口袋”透明起来,让爱心的多寡和流向清晰起来,最终让置身其中的孩子们的生活真正“阳光”起来。

那么昨天,我们的情感开始为儿童村的孩子们悬起———孩子们在他们的“付妈妈”面对舆论监督的时候,被一步步推上了风口浪尖,在来自背后的指挥中上演了一幕幕殴打记者、非法抢夺采访器材的丑剧。

“救救孩子!”在面对那些冲动的稚嫩面孔时,鲁迅先生的急切和愤怒,终于被我们深刻地体验到。对伟人情感的体验,更加深了我们对孩子的忧虑———昨天,他们经受了暴力带来的苦难;今天,他们却把暴力指向关注他们生活的人们。

在儿童村里,孩子们究竟接受了怎样的“教育”?他们异乎寻常的对付广荣的“向心力”,是基于付的亲情和爱心,还是被“洗脑”之后的服从?

童话村篇5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策略

有一部分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在每年统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时,笔者发现200多人的学校中竟然有近20位留守儿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笔者注意到这些留守儿童多为“问题学生”。为了改变留守儿童问题较多的现实,我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与学生的交谈,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特别是心理发展现状,为关爱留守儿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r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

这些年,根据班主任工作经验和德育活动开展经验,笔者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做了如下几点概括。

1.情感缺失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身心发生着巨大变化,特别是心理经历着异常的发展。如果得到合适的引导,学生会顺利地走过这段人生;否则,学生将会迷失在茫茫的沼泽中。而大多数留守儿童便进入后一种角色。为了生计,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远在他乡,很少跟自己的孩子交流,这时孩子便觉得自己无人关爱,于是,破罐子破摔。在家,不听爷爷奶奶的话;在学校,不听教师的话。他们用青春期的反叛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最后,这个学生在家、学校和社会上都被扣上“坏孩子”的标签。

2.道德偏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也应该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等各个时期,父母的行为都是孩子行动的纲领。可是,有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只负责将孩子生下交给抚养人,而抚养人多为祖父母,由于观念和精力的缘故,这些孩子从小到初中都是被“放养”的,在他们的心中,没有让他们心服的权威信条。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初中阶段,抽烟、喝酒、打架、顶撞教师、倚强凌弱或者任人欺负便成为他们的标签,他们没有畏惧感,也没有规则,在他们心里,只有无所适从的自己。

3.心理“虚假”正常

有些留守儿童,待人接物的方式不错,学习成绩也很优秀,从表面来看,与其他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但是,通过召开家长会,与这些孩子的祖父母交谈时,我才发现他们的心理发展也存在一定问题。这些学生在学校是“好学生”,可是在家里是“坏孩子”,有些甚至到了社会上成为“黑老大”。因此,只有通过多角度观察,我们才可以对其做出准确的判断。

二、如何关爱农村初中留守儿童

针对以上这些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笔者结合科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实践研究,得到以下几点解决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方法。

1.让留守儿童多了解世界

留守儿童的孤寂源于对自己的陌生和对世界的模糊。为留守儿童打开一扇窗,让他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多组织文体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榜样,树立自信,确定目标;通过网络了解世界,让他们看到父母劳动的场景,使他们心存感恩,怀揣梦想;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知道劳动能创造财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让家长多了解孩子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样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家长的责任义不容辞,家长不光要承担经济责任,更要承担教育责任。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联系方式库。家长可以利用打工闲暇时间,通过移动电话、微信、qq、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日常活动中来,让留守儿童不再感到孤单,让他们感觉到父母的关爱。

3.让社会了解留守儿童

童话村篇6

调查时间:XX年 7月23日到8月1日

调查人员: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法学院“法苑之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全体队员

调查对象:村干部、乡村教师、留守儿童家长、留守儿童

调查方式:深入留守儿童家中,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地点: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颖阳镇下属村庄

正文: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共青团中央的统计,全国大约有 2300万留守儿童,占全国农村儿童的20%,这一比例在四川、重庆、安徽、河南等劳务输出大省会更高些,达到50%甚至70%。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父母很少有机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也不能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及时进行指出批评教育纠。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会极其容易导致留守孩子们在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据***的调查显示两个“大多数”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调查还显示:8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北京的中国社会调查所近日公布的调查也显示:超过半数的父母明显感觉到孩子留守后变得沉默、孤僻;三成的父母知道孩子交了不良朋友,经常惹是生非。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人身安全、成长教育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已经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顾秀莲认为,建立留守儿童问题长效保障机制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燃眉之急。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倍受社会各个阶层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我们“法苑之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举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襄城行”这次短短的十三天的调查活动,使我们对农村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过这次调查能使更多的人了解农村的留守儿童,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时候,同样能够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我们团队通过对周围几个村的问卷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2.4%,有66.2%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15.4%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14.2%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2、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其中监护人是初中学历以上比例仅占39.8%。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已,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难。

3、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部分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经常换洗衣服、挑吃挑食、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的管理,成为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儿童” 。

4、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

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5、留守儿童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如留守儿童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农村火灾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在采访一谭姓村民时我们了解到这样的一个悲剧,一个两岁的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忙于干农活,无暇照看,而掉进家里吃水的大水缸中溺水身亡,孩子的奶奶由于伤心过度农药自杀的案例,让人唏嘘不已,倍感痛惜。

(二)、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1、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上的问题

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由于监护人的年纪一般比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还要忙于地里的农活,无暇照顾孩子们。大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46.7%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另外,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部分留守孩子拜金现象极为严重,帮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讲好价钱才会去干活,让人痛心。

2、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太少。

大部分儿童表示老师很少找自己谈话,43%的留守儿童说老师根本没有找他们谈过话,而且都很害怕老师,也不希望老师找自己谈话。虽然着有儿童的心理,但是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仅有29.8%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老师谈谈心里话。老师一学期做家访的比例仅为5.13%。

3、学习压力大。

通过调查63%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24%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告诉我,由于学习成绩差,就害怕爸爸妈妈会问起,而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等,这就形成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三)、就这些问题我们解决的建议与对策

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和空间。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还要加强与监护人、学校的联系。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

二、学校教育方面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道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动手的实践活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最重要的是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鼓励留儿童,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有条件的话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普查,及时发现问题。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由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5、注重培训。尽可能对临时监护人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开展一些座谈会,让他们了解孩子,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同时,要充分的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季节”,召开家长会,共同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三、***府及社会方面

第一,强化***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要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第二,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儿童的登记普查,在镇、村设立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办事机构,定期留守家庭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教育情况。把学校与村委联系起来,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定点帮扶,及时发现报告留守孩子们的情况与动向,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保证。

第三,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队伍里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和谐,才能让留守儿童的头顶早日出现一片蔚蓝的天空。

童话村篇7

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升温

2004年5月底,***基础教育司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会议,这标志着留守儿童问题正式进入***府的工作日程,成为留守儿童问题的报道、研究和干预“升温”的重要推力。

我国留守儿童的统计口径、最新数据,目前尚无***说法,被普遍引用的是全国妇联在2013年5月《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报告中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而国家卫计委2015年5月公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留守老人接近四分之一,留守家庭已成为常态家庭模式。

留守儿童群体带有区域性特征。社会问题常集中出现在某一区划范围内,因而应对这一问题的“担子”就落到了地方***府肩上,尤其是基层乡镇***府和村委会。事实上,作为劳务人口输出大省的四川,早已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行动中走在了前列。自2004年起,四川将家庭教育重点转向乡镇和社区,在各地已建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基础上,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针对隔代教育、代管教育开办“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家教培训班”“留守儿童托管亲属培训班”,开设家教知识、心理、卫生等课程,传授科学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2005年6月,四川省遂宁市南津路街道办事处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空巢儿童之家”。此事引起省委省***府的高度重视,第二年,全省在“遂宁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了“关爱留守学生”的大型公益活动。

以成都为例,2006年初,成都市妇儿工委办出台了《关怀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方案》;6月,市***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了以***府为主导,关爱留守儿童成长、促进其身心健康发育的工作目标,并分别在金堂县三溪镇、彭州市***乐镇进行了“关爱留守儿童”试点,陆续推出了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设立“三留人员活动室”等举措;到11月,成都市第五次少代会召开,其中有8名留守儿童代表参会,留守儿童这种代表类型首次被列入成都市少代会。2007年1月,香港华人置业有限公司向四川一次性捐款500万港元,用于“留守学生之家”建设。其中的标准配置包括:一台可上网电脑、一部与父母联系的亲情电话、一套青少年读物、一台电视机和一台影碟机等。同年4月25日,首个试点的“香港华人置业留守学生之家”在四川省邛崃市夹关镇鱼坝村启动,该村60余名留守学生可以在放学后到这里尽情免费享受成长的快乐,还有20名各界志愿者为他们服务。

截止2015年9月,成都市共建成留守学生之家171个,其中市级示范留守学生之家46个。成都市通过广泛吸纳社会力量,为关爱留守学生提供多种场地保障,逐步形成“村(社区)留守学生之家+学校少先队活动阵地+乡(镇)志愿者服务站(点)”的服务网络,实现服务留守学生硬件资源的下沉和覆盖。

正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

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正逐渐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2013年,***等5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区关爱服务,通过设立留守儿童之家、托管中心等形式,聘请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公益人士参与,开展经常性的活动。

2010年,安徽省教育厅、省财***厅印发《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决定由省级财***设立专项资金6000万元,于 2010年至2012年在全省农村地区建立2万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安徽主要依托全省现有农村中小学校,确定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点,每个按3000元额度配置电视机、电话或电脑等。此后,又陆续制定了《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管理使用养护意见》《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考核办法》。在硬件建设方面,安徽规定:校内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用房面积应不低于20平方米;要配备电视和一定数量的***书、期刊、报纸和文体器材,以基本满足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求;严格按照要求实施亲情电话项目,以方便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

贵州省也是主要依托学校来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的。数据显示:贵州省共有14岁以下留守儿童105.7万人。2013年,贵州省教育厅要求留守儿童达50人及以上的学校按规定建立标准的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不足50人的学校要设立亲情视频室或语音聊天室,为留守儿童搭建与亲人沟通的平台。根据贵州省教育厅、省妇联于2016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贵州全省已建成标准化留守儿童之家1029个,其中铜仁市建成137个,超出建设目标任务数7个。

而山东省创建的留守儿童之家,则利用众多的农村邮***网点一次性铺开。

2015年11月,山东省妇联、省邮***公司联合开展的“温暖邮我”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公益活动,双方将携手在全省1843个农村邮***网点逐步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服务基地。该服务基地将建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悬挂全省统一的标识牌,每个留守儿童之家拥有不低于100平方米的室内外活动场地,设有文体活动区、个案工作室、档案存放区、室内宣传墙等。场地布置将遵循专业化的服务理念,要求安全、通风、温馨、隔音、平等、人性化等。在硬件设施配置上,根据各地市条件将配置电脑(连接网络)、电视、电话、书刊、电子出版物、室内外文体活动器材,以及桌凳、书架等。有条件的还将配置投影仪等设备。《教育》记者了解到,山东省的留守儿童之家服务基地,还将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和联络卡;招募邮***干部员工组建“爱心志愿服务队”,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心理、平安自护等方面的辅导和帮扶;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月给留守儿童家庭打一次电话、每季度进行一次家访、每年组织一次“爱心包裹”捐赠活动、每年与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一次沟通。

民间力量不可忽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府不是万能的。留守儿童涉及家庭和乡村学校,必须靠***府、社会、社区、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共同的参与,所有人都对留守儿童负有责任。”从民间层面来看,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依托学校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举办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

2006年,60岁的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天福镇茶房沟村农民刘华荣拿出自己的养老钱,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起了一座小楼,并添置了电视、电脑、电扇、桌椅板凳、乐器、文体用品以及书籍等物品,专门给留守孩子使用。在这所留守儿童之家,喜欢乐器的儿童可以弹电子琴、拉二胡,喜欢看书的可以翻阅《十万个为什么》《淘气包马小跳》,喜欢体育运动的可以打篮球、乒乓球。每到周末和节假日,这里总是热闹非凡,充满欢声笑语。10年来,一批批的儿童来了又去,刘华荣早已记不清帮助了多少儿童。现在的留守儿童之家,一般在周末会接纳30多名儿童。除了辅导孩子们学业,刘华荣还希望孩子勤四体、分五谷。他经常组织孩子们到田间地头劳作,让他们体会劳动的辛苦,懂得感恩。中午时分,他总会给孩子们备上热热的饭菜,让孩子们吃得饱、穿得暖。

在安徽省怀远县白莲坡镇茆塘村,身为小学教师的顾云美于2008年9月通过借债、贷款等方式,筹集80万元创办了茆塘留守儿童之家。“白莲坡镇大概有5000多名留守儿童,他们渴望父母在身边的生活,渴望得到家庭的关爱。”顾云美说,8年来,她共接收留守儿童1000多名,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每个孩子都在改变和进步,这些都让她感到欣慰。由于对留守儿童的爱心付出,顾云美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安徽省优秀教师、蚌埠市“十大女杰”等称号。茆塘村留守儿童之家也成为安徽省首批“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示范基地”。

湖北省竹山县天英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是王太祥在2011年创建的。如今,该中心已在宝丰、溢水、秦古、得胜、大庙、深河等乡镇建立了分支机构。在这里,孩子们每天有可口的饭菜吃,有热水洗脸洗脚,睡的是舒适的木床,还能收看精彩的电视节目。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与之同吃、同住、同活动,既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又要辅导他们的学习,担当起教师、父母、保姆的三重角色,为这些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快乐成长默默奉献着爱心与责任。这几年,竹山县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号:“父母外出去打拼,留守儿童在天英。”看到家长们对托管中心的殷切希望,王太祥坚定地说:“我一定要把托管中心办成留守儿童的温馨家园和留守儿童管理的示范窗口。”

最终还应从制度入手

某种意义上讲,儿童与父母长期隔离,比肉体的折磨和伤害更大。留守和“留守岁月”留给广大留守儿童的可能是一生难以磨灭的创伤。儿童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教育的核心并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的人格。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关键在于爱和教育。”研究发现,孩子在12周岁之前能否和父母建立起亲密的依恋关系,对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至关重要。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在于割断了亲情,得不到本该拥有的父母的爱,难以建立亲子依恋关系。这会对孩子造成终生的严重影响。

童话村篇8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中***分类号:C913.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8)05-0041-09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指群体就产生了。据估计,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有几千万,其中,女童数量超过一半。近几年,随着我国***府对各种妇女儿童问题、“三农”问题的重视,有学者、社会媒体开始关注有关“留守儿童”问题,许多地方都在探索解决的方法。但现有的研究大部分局限于问题现状的描述、基本情况分析等,几乎没有从性别视角去分析留守女童存在的问题。地处西南内陆的贵州省,由于资源匮乏,经济欠发达,外出务工成了该省农民寻求发展的主要途径。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对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的田野调查,探讨和分析当地农村留守女童存在的问题,以求探索出解决农村留守女童的有效对策及措施。

一、研究方法和对象

研究在田野调查中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会等方法收集资料。依据经济状况,将黔东南州所辖县(市)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中按简单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一个县(市),然后对所选中的县(市)所辖的乡镇又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在处于上等层次的县(市)中按简单随机抽样原则在其所辖的处于上等发展水平的乡镇中抽取一个乡镇作为我们所要调查的乡镇,最后按此方法选择我们要调查的样本村。

在选中的调查地,走访了黔东南州、麻江县、雷山县等当地教育局,以及凯里市旁海镇、麻江县宣威镇、雷山县桃江乡等地***府和当地的部分中小学。召开了10场专题座谈会,访谈了乡镇级以上干部10人、村级干部12人、3位乡镇教育辅导站站长、5所学校校长,部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并深入部分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个案调查,与其监护人、老师和本人进行了深入交谈。在选中乡镇中小学按随机抽样原则选取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抽取样本525个。其中,发放留守学生问卷231份,回收有效问卷230份;发放非留守学生问卷294份,回收有效问卷293份。由于“留守儿童”的内涵常常不是专指处于儿童期的孩子,而是泛指留守孩子,所以本研究采用“留守女童”、 “留守男童”和“留守儿童”等泛指。

本研究对象概况如下:

(1)性别构成:在所有问卷调查对象中,男童53.3%,女童46.7%。其中在留守儿童中,男童占50.7%,女童占49.3%;非留守儿童中,男童占55.3%,女童占44.7%;留守小学生中,男童占48.0%,女童占52.0%;留守中学生中男童占53.2%,女童46.8%。

(2)年龄构成:问卷调查被调查儿童及被调查留守女童年龄构成见表1。在被调查留守儿童中,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18岁,平均年龄13.2岁。

(3)分布区域:被调查女童中,凯里36名占15.9%,雷山85名占37.6%,麻江105名占84.1%,其中住校女童占53.7%,未住校女童占46.3%。这些被调查女童中中学生占57.1%,小学生占42.9%。

(4)家里排行:见表2,被调查留守儿童在家中排行次序,留守女童是老大的占58.8%,而留守男童占49.5%,比留守女童是老大少9.3%。

(5)留守儿童监护类型:被调查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可以归纳为祖辈监护、同辈监护、自我监护和其他亲友监护四种类型,如***1所示。其中,祖辈监护占主要地位,占70.9%。在同辈监护中,由姐姐作为监护人的比例较高,占同辈监护的64.3%,如***2所示。在监护类型上,留守儿童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留守儿童学生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性别、留守儿童学生类型(小学,中学)、留守女童学生类型(小学/中学)等自变量与监护类型相关关系见表3。留守女童中,中学生自我监护类型比例高于小学生。

二、黔东南州农村留守女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同非留守儿童和留守男童相比,黔东南州农村留守女童生活与教育处境处于相对劣势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留守女童回答曾经有过跟爸妈到外面读书的比率要低于留守男童对于该问题的回答,且在有没有跟爸妈到外面去读书上,男女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如表4所示。

尽管贵州省总体上和其他很多省份比较起来还是比较落后,但近几年当地的通讯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哪怕在很边远的山区都通了电话。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打电话是当地留守儿童和父母联系的主要手段,占双方沟通方式的97.8%,通话的内容主要涉及留守儿童学习、安全、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表5我们可以看出回答爸妈打电话最关心的是学习的留守男童比例要比女童认为也是学习的比例要高,而回答是安全的比例女童较男童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对不同性别儿童的不同期望。与非留守女童学习上有父母管教相比,留守女童则相对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如表6所示:留守女童平时学习无人管高达25.9%。

通过留守与非留守女童在对“你的成绩怎样?”这一问题的回答统计分析,见表7。我们发现尽管留守女童处于中上等以上成绩的比率要较非留守女童高出11%,但处于下等成绩的非留守女童要较留守女童低4%,且成绩好坏与女童类别(留守女童/非留守女童)存在相关性。

可见,父母是否外出对女童的学习成绩影响是存在的,留守女童在回答“你觉得爸爸妈妈在的话,你的成绩会不会有变化?”这一问题上,有57.8%的被调查留守女童都回答会好点。当问到“你觉得父母外出,对你哪个方面影响最大?”时,要求学生在生活、学习、心情、身体健康、没有影响、其他等几个选项中作出回答,32.4%的被调查留守女童认为是学习。这进一步证实了父母外出对留守女童学习上的影响是负面的。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尽管留守女童的学习兴趣好于留守男童,但在留守女童内部,留守女小学生与留守女中学生在学习兴趣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好于留守中学生,见上表8所示。

留守女中学生非常不喜欢读书的比率比留守女小学生高2%;留守女中学生中很喜欢读书的仅占35.3%,比留守女小学生低30.1%。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女童越来越感受到父母对自己学习的低期望值,这对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她们学习的激情明显下降。

在对留守儿童的统计分析中,还发现性别对儿童一周费用的多少也有明显影响。留守男童的费用平均为17.4元,留守女童的仅为11.3元。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留守女童在家 中是老大的百分比(58.8%)高于留守男童在家中是老大的百分比(49.5%)。在监护类型――同辈监护上,由姐姐监护的比由哥哥监护的留守儿童高出28.8%,且这些同辈监护人也同他们一样是留守儿童,这种双重身份要求她们既要照顾好自己,也要管好弟妹,这样导致她们在父母外出后劳动量比以前增加,劳动时间比以前加长。

我们在当地访谈调查时,一个15岁的留守女童的口述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黔东南州农村很多留守女童当前的生活与教育状况。

“我叫陈××,今年15岁,现在读五年级。父母都去打工了,家里有年老的奶奶和两个弟弟。我爸妈去打工几年了,家里一般有事都回来的,比如前久点(不久前)我公(爷爷)死的时候来家,这刚(现在)他们又去了。爸妈不在,觉得身边没人照顾我们,有时候很寂寞,有哪样心事也不晓得跟哪个讲,爸妈一般到过年才回来。他们在浙江打工,不过经常打电话来家,他们要我多做点事情,奶老了,那两个弟又调皮,叫我管到他们点。我哪点(怎么能)管到他们哦,他们各自在家玩,天天看电视,学习又差。我没想让我爸妈去打工,但要是在家又没得钱给我们读书,他们去了我又要着自家做多多的事情。比如,掏豆啊、砍柴啊,还要喂马,由家了还要煮饭,那两个弟又不听话,帮不到我什么忙。奶也讲叫我少做点事。事情多很你不做咋搞噢。平常在家哩,我们吃油炒饭,也吃酸汤菜,这刚(现在)嘎(肉)太贵了,只得点油吃。我爸妈在家的时候也不大管我,不在的时候我也没要哪个管。他们只是爱压(管着)我家两个弟写作业,我各自己写。这刚(现在)我们早上九点到下午四点上课,要是有作业我都在学校写完了才来家。来家了该做哪样都做哪样,我的成绩也是将就呀。作业也没得哪个辅导,做的(得)到就做,做不到的第二天问老师……”。

可见,当前黔东南农村对待子女教育问题在性别上仍存在着差异,外出务工的父母对女儿的关心(特别是学习方面)较对儿子的关爱要少。在同样的外出务工家庭中,农村留守女童所处的生活与教育环境与其兄弟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如不加以解决,将影响这些留守女童性格的发展以及对自我发展的期望。

2.黔东南州农村留守女童存在较大的心理健康问题,较留守男童具有更强烈的亲情渴求。

情感沟通在建立亲子感情、促进子女心理健康和亲社会行为形成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良的沟通方式会对孩子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黔东南州农村调查发现,由于当地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地点多在外省,不可能经常回家看望孩子,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的时间都很长,一般都在一年左右,有的甚至更长。即使回家,在家停留的时间也非常短,大多是春节在家呆上半月左右。因此在外务工的父母和留在家乡的子女之间就主要靠一些间接的方式联系和沟通。而对于儿童来说,又正是需要父母的年龄阶段,所以孩子们都非常想念父母。如表9,回答非常想念的留守男童占留守男童的62.3%,对于留守女童来说,这一比例更高,达到77.9%,在所有的被调查留守女童中,对父母都有想念之情,只不过是想念的程度不同而已。进一步分析发现,留守儿童性别与“你想念父母吗?”存在相关性,可见,留守女童对父母亲情比男童有更高的渴求。

在对问卷中相关问题统计分析时发现,留守男女童在回答“梦到爸妈”问题上也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0,回答经常梦到爸妈的留守女童比例(23.5%)要高于留守男童对这一问题回答的比例(11.5%);回答梦到过爸妈的比例,留守女童更是高出留守男童16.8%;只有14.7%的留守女童回答不会梦到爸妈,且比留守男童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要低9.3%。可见父母外出后对留守儿童――特别是留守女童的心理还是有影响的。

对留守女童来说,他们的父母除了寄回少部分生活费外,由于时间及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极少回家看望,与非留守女童有父母陪伴相比,大部分留守女童孤独地生活着。留守女童与非留守女童在遇到不高兴时倾诉的人,以及遇到困难告诉谁上存在差异。如表11、12所示,

留守女童在不高兴或遇到困难时更多的是求助于同学或朋友,而对于非留守女童来说,则主要是寻求父爱和母爱的保护。进一步考察分析留守女童对“不高兴时倾诉的人”这一问题的回答,见表13,我们发现在留守女童这个群体中,留守小学生与留守中学生在遇到不高兴时倾诉对象上有着显著差异。择同学或朋友作为倾诉对象的留守中学生占62.0%,比留守小学生高出了33.7%。对于留守中学生来说,选择监护人作为倾诉对象的较少,仅占8.0%,比留守小学生低13.7%。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上的需要也越多,对父母亲情的渴求也越高。然而根据前面分析发现黔东南州农村主要是祖辈监护类型,这些监护人大多文化素质不高,甚至很多都是文盲,无法满足留守女童(特别是留守女中学生)心理上的需要。

留守女童最主要的倾诉和求助对象是朋友或同学,对于非留守女童来说,爸爸妈妈是首选,其次才是同学或朋友。这说明父母确实是学龄儿童的主要情感依赖对象。但父母的长期外出使得留守女童不得不把同学或朋友作为自己最重要的情感支持者。如果可能的话,大部分留守女童都还是希望能够同父母生活在一起,并且留守女中学生在这方面比留守女小学生表现的更为突出,见表14,在回答“希望父母外出打工吗?”这一问题上,留守小学生希望父母外出打工的比例较留守中学生高出31.4%,不希望父母外出的留守女中学生比例高达54.9%。

由于祖辈监护类型中祖辈无法分出精力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也没有主动和孩子沟通思想的意识,很多由祖辈监护的留守女童都会有孤独感,而在学校的话,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同伙伴交流,如表15所示在对住校住家的态度上,留守女童认为住校好的比率要高于非留守女童。

留守女童与父母长期无法进行情感沟通,逐渐长大的留守女童与父母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曾有的依恋、亲情与体谅也就越来越淡漠。在长期缺少亲情的环境中,情感饥渴的留守女童容易将主要精力转移到交朋结友等方面,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不加以重视,将影响到她们的健康成长。

三、原因探讨

在分析留守儿童原因上,很多专家和学者都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无序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当然,在对黔东南州农村留守女童的问题探讨上,我们也不否认这一因素的存在,但这里我们所关注的并不是这一大环境下的普遍性的原因,而重在对当地地域性等原因的探讨上。

在祖辈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下,黔东南州农村女童(特别是留守女童)并没有得到和男童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对女孩教育的不重视传统在黔东南州大多数农村依然存在,传统的“养儿防老”、“女儿是别人家的人”等观念仍影响着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相当多的当地农村家庭仍然把儿子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在当地农村,只要有条件,外出打工的父母一般都会考虑把儿子带到身边跟着自己到务工地读书。在我们调查的大部分黔东南农村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的观念中:儿子 的教育更为重要,与儿子建立亲情也更重要,因此想方设法给儿子最好的教育。对于女儿的成长教育问题,很多都不怎么重视。

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女童很可能成为家庭中男童利益的牺牲者,当兄弟需要升学时、在家庭需要劳动助手和家庭经济遇到危机时,女童就很可能失去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机会。

据相关专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童年是对家庭的生理、心理依赖最为强烈的时期,父母的亲情关爱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男童相比,女孩对父母的依恋更为强烈,她们需要更多的亲情关爱。而很多留守女童在婴幼儿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使得她们无法与父母建立起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祖辈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她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这极易使她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在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仍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她们处在传统观念中的弱势地位,父母对她们的较低期望导致很多留守女童对自己人生的低期望和低成就感。另外,留守女童长期缺乏与父母交流沟通的留守生活,对她们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

四、解决黔东南州留守女童的措施

针对黔东南州农村留守女童的特殊性,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有:

1.当地各级***府应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特别是利用好现代大众传媒技术,例如报纸、广播电视等,搞好性别平等观念在当地群众中的宣传和普及,以促进农村家庭将性别平等意识融入教育投资决策和处理有关女童问题上,促使更多的父母和学校关爱留守女童。

2.优化教育环境。造成留守女童诸多问题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外出务工,但是,并不能简单地建议父母不要外出或者外出时尽量把子女带在身边就能解决问题。敢问哪位父母不愿意如此呢?但在黔东南州由于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等很多现实因素制约了这种可能。发挥学校教育优势作用,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最大限度地让留守女童寄宿学校,使学校成为留守女童健康成长的主要场所。正如前面的分析,这是符合广大留守女童要求的,可以很好的排除留守女童的孤独感,增强她们的交流,提高她们的学习成绩。此外,学校必须为每个留守孩子建立一份特殊的档案,将其父母的详细联系方式记载下来,以方便学校、班主任随时和孩子父母取得联系。可喜的是,黔东南州有些地区在寄宿制学校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麻江县马场小学寄宿制建设就值得学习和借鉴,马场小学共有男女生宿舍2间,***书室1间,住校生活动室1间,对于寄宿生有规范的管理规章和作息时间表,就拿寄宿生的作息来说,既注重对学生学习上的管理,也注重学生其他方面的需要,每天晚上都会组织学生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然后组织学生晚学习(主要是完成作业或看课外书籍)40分钟,晚学习后会安排学生看45分钟的电视节目。在每一架床上都贴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睡在此床的学生的姓名、所在班级、家长姓名、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以便遇到突况及时和家长联系。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帮助住宿生理财,家长将学生一段时间(一周或一月等)所需费用交给老师,然后由老师按天根据需要支付给学生,支付详情记在专门的理财清单上。

3.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村产业,使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就近、就地转移。充分挖掘黔东南州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当地民族旅游业和乡村旅游事业。这一建议的落实,将有利于引导大批农村劳动力加入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营销等队伍,使当地农村劳动力能离土不离乡,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童话村篇9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全省民营经济和承建产业转移示范县,以毛织、制鞋为主的外贸型加工企业已达560家,用工达4万多人,虽然受金融风波影响,但现在已初步复苏,企业用工紧缺。县委***府号召相关职能部门充分整合资源,动员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县城打工。目前全县外出务工农民数量有 7万人,其中在县内务工有 3万 人。对于广大农民工来说,把孩子留在家里是无奈之举,非常担心牵挂。为了更好地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服务广大的农民工,让他们放心在外打工谋生,县妇联组织人员于7月中旬对我县有代表性的犁头瑶族乡、祠堂圩乡和县博爱学校的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主要方式,统计基本情况,走访留守儿童家庭,采访学校老师和留守儿童,更翔实了解掌握我县留守儿童的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准对策。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全县辖25个乡镇、办事处,其中有6个少数民族乡,358个行***村,总人口为36万,儿童人口(14岁以下)约为 8万,农村儿童约为7万。据初略统计全县农村留守儿童约为3.5万名,其中在校留守儿童为1.6万名,占在校儿童总数的51%。被调研的3个单位的基本情况:犁头瑶族乡,全乡总人口2700 人,农村儿童人口约为380 人,留守儿童 230 人,占 %,在校儿童 160 人,在校留守儿童110 人,占68 %;祠堂圩乡全乡总人口 1.3万 人,农村儿童人口约为 2800人,留守儿童 1500 人,占51 %,在校儿童 520 人,在校留守儿童 340 人,占 65 %;县博爱学校在校生 3200人,留守儿童 2960 人,占 90 %。

通过调查了解,总体来说,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还是好的,父母在外打工或经商,多少有些收入,如果加上没有什么家庭负担,孩子1-2个,自然条件可以,那么家庭经济状况就相对好些,孩子在家不缺吃穿,无忧无虑的生活。采访中我们看见,大部分孩子暑期在家玩耍,看电视,做作业,还有少部分孩子暑期放假就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度假。祠堂圩乡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比犁头瑶族乡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就好得多,这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有些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成长,辛苦赚钱,勤俭节约,将孩子送到县城或外地上学。如在博爱学校寄宿的留守儿童就与其他的同龄人没有什么两样,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生活,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在家由谁来带养监护,因不同的家庭情况而异。由于在农村结婚年龄普遍偏低,隔代的公公婆婆年纪不老,一般在45—60岁之间。年轻父母外出一般将孩子交给家中的公婆和外公婆。这类监护方式占85%,另外交给亲戚或朋友监护的占10%,有条件的家庭将孩子送到县城的学校寄宿,交给老师管理的占5%。大约30%的留守儿童在2岁前父母外出打工,40%的留守儿童6岁前父母外出,30%的留守儿童入学后父母外出。我们随机问了10名在校孩子,有7个孩子父母外出5年以上。

二、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留守儿童近距离的接触,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方面存在令人极为担忧的困难和问题。

1、学习成绩偏差。这是留守儿童群体中一个十分明显而又普遍的问题。在乡村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犁头中心小学, 54 名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优秀居上的仅有6名,占10%。在学校里,有些留守儿童学习态度不端正,有厌学情绪,不专心听课,作业马马虎虎。与同学交流较少,不懂也不问。祠堂圩乡大兴村有一名叫李雄的男孩,13岁初一学生,读小学的时候爸爸外出打工,妈妈在家,对他的影响不大,但去年爸爸妈妈都外出了,他很不适应与公公婆婆生活,继而对学习也不感兴趣了,成绩下滑,暑假作业也是潦潦草草,当问他的上学期的成绩时,他说不想读书了,想尽快毕业外出打工。

2、心理有阴影

。被采访的16名留守儿童中,当问及是否想爸爸妈妈时,都说非常想念,但又没有什么办法,神情都很失望的样子。只有少数公公婆婆懂点正确教育小孩方法,但大多数监护人只扮演“保姆”角色,提供吃穿住,至于孩子在想什么,盼什么就不管了;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要么骂粗话脏话,要么放任不管。其次父母亲一般春节或农忙回一次,偶尔打个电话,电话里也是说几句:要听公公婆婆的话啦,要听老师的话啦,成绩要考好之类的,大部分父母不懂得关心孩子,多回家看孩子,造成这类留守儿童在家里明显缺少亲情关爱和正确的引导。犁头有个叫赵雯的女孩,11岁,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家里有公公婆婆和曾祖母三个老人,公公患心脏病和脑血栓,婆婆脚残疾,曾祖母94岁神智不清了,这样的家庭对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因而觉得自己与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缺少太多,没有自信心。3、行为习惯不良好。一般孩子自控力和约束力差,由于得不到父母良好的教育和管理,隔代教育毕竟乏力,许多留守儿童表现得明显比同龄其他孩子差。在学校老师眼里是“差生”,逆反心理,不听老师的话,逃学、厌学、旷课、打架、说谎等等不良习气。有些在县城寄宿的孩子把父母给的零花钱上网打游戏,还与社会上的小混混一起做坏事。如在博爱学校,尽管学校和老师管理很严格,但还是有少数留守儿童利用月休假不回家,认为回去爸妈也不在家,不如在城里玩,学校也没有办法,有的甚至走上违法之路。去年9月,在该校读完初中已回家的黄某竟带上几个社会小混混,为了一件小事找原来的同学打架报仇,酿成一死一伤的后果,后曾某获刑4年,赔偿3万元。

4、生活贫困及卫生条件差。有些父母没有什么技能,收入微薄,寄回家里的钱最多维持最基本的温饱。如犁头瑶族乡自然条件极差,全乡人平年纯收入不足1000元,大部分居住在崇山峻岭和半山腰。住的是泥巴房,喝的是山涧水,种的是高山田,家庭基本没有收入。有些一家六七口人全靠年轻夫妻或子女在外打工。有些家庭一个星期吃不上一点肉,有些孩子从来没喝过牛奶,一年里穿不上一件新衣服。而且有些单亲家庭,父亲过早去世或母亲改嫁的家境更穷。生活贫困还导致留守儿童辍学、失学。该乡现读高中的学生屈指可数,大学生十几年才考上一二个。有一个叫成勇的男孩15岁,20__年从犁头中小毕业,到县民族中学上初中,只读了一个学期,虽然是义务教育还是需要生活费,就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一分钱而失学,他有个哥哥前几年小学毕业就外出打工了,他的父亲患病去世,欠下一大笔债,还有一个80多岁的婆婆。成勇已失学一年半了,他对我们说还非常想上学。在留守儿童中贫困儿童约占15%,瑶族乡则占65%。由于没有年轻的父母在家,家里的卫生状况一般要差些,有些小孩几岁就自己做饭菜,洗衣服,根本不懂得如何讲究卫生,加上家里厨房、卧室、猪栏紧密相接,潮湿不透风,臭气难闻,影响身体健康。

5、安全有隐患。家庭安全隐患:一般大人外出干活,孩子独自在家,十分危险。、盗窃、火灾等时有发生。有对夫妻将仅8岁的女孩寄养在外婆家,有一天晚上没电,看书不慎将蜡烛弄倒引发起火,外婆不懂扑火方法,小女孩被烧成一级重度残废,花了十几万也无法恢复。上学安全隐患:有些学校没有住宿条件,像犁头中小部分学生每天都要走几公里或更远的路,没有家长送,很不安全。另外留守儿童还容易上当受骗。平常缺乏亲情和关爱,没有安全感,极容易被人施以小恩小惠而上当。曾有名女初中生在课外时间被一伙社会青年诱骗到宁远被迫,导致怀孕,单亲母亲得知后从广东赶回来欲哭无泪。

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中的问题还不止这些,作为职能部门,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高度关注他们的现状,加强调研,分析原因,不断探索和妥善解决。

三、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的原因

1、缺乏父母的亲情关爱。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良好的教育从小开始。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现在城里的父母从孩子一生下来就科学育儿,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暑期忙着给孩子参加各类特长培训班。而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连亲情都无法感受到。当我们从离县城不到20公里的犁头返回的那一刻感觉城乡差别实在太大了。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有着自己的认识,也带来一些烦恼。父母不在家,监护人有无暇顾及他们的这些变化,在委屈和困难面前得不到感情的支持和与父母及时交流,产生不利的影响,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如自卑、封闭、虚荣,过分敏感,自尊,内心孤独无助等。

2、家庭无力管教。一般公公婆婆十分疼爱孙辈们,通常孩子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这种隔代亲容易造成溺爱,对孩子的约束力有限。有时明知道孩子做得不对,还是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态度,认为孩子还小,只管好吃穿用,其他今后由他爸妈来管。公公婆婆年老没什么文化,山里的老人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对孙子们的文化辅导爱莫能助。无论体力上还是文化上都力不从心,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3、社会环境的影响。留守儿童的产生和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发展城镇工业,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发展存在差距而造成的结果。农村经济底子薄,提高生活的难度大,更多的农民朋友在家里不能养家糊口,只能外出谋生。由于户籍及高考制度,城里高昂的学费和住宿等原因,无法将孩子带到身边。在孩子看来,大量的父母外出打工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没有多少文化的父辈能在外打工挣钱,“读不读书没什么区别”,根本看不到知识将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对他们来说“知识改变命运”就是一句空话。而且公公婆婆们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4、学校条件和教育管理不到位。父母外出打工很不放心家里的孩子,都想努力挣钱,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县大部分中心小学不能给留守儿童提供寄宿条件。另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也跟不上,我们所到的学校只有一个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大部分没有开设有针对性的辅导课,家长学校的作用发挥不好。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基本不开设心理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而这些内容对留守儿童又是最重要的。

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1、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各级***府要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支农惠农***策,帮助农村快速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更多的农民就可以就地就业,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使更多的孩子可以在父母的身边享受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2、加大投入,落实***策,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加大***策支持力度和教育经费投入力度。要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寄宿到学校,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落实***策,确保夫妻双方外出打工可以将子女带到流入地就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孩子,这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鼓励创办民营学校,改变不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状况,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流学和失学问题。

3、加大学校教育管理力度。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学业,还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与家长多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状

况、心理状况和成长变化。建立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如县博爱学校作为民办学校,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方面摸索一套较成功的经验,成为全国百强民办学校,荣获“湖南省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成为全县最好的留守儿童之家。4、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共同促进儿童事业发展。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县人民***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督促县教育局、县妇联、团县委、县计生委等各成员单位和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整合资源,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打造“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让留守儿童同在一片蓝天下。

童话村篇10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只是一个贫困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举。全方位的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与努力,需要各方形成合力,不断探索解决的途径,使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 完善法律法规,用良法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

1、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在农村留守儿童规模逐渐扩大的现状下,立法者要转变立法观念,使立法与现实发展相适应,只有在立法上尊重儿童的最大利益,才能制定出对保护儿童权利来说最具实际意义的良法,要在立法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上下功夫,避免使用抽象性、模糊性的法律用语,目前我国已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一般是全覆盖、一般性的法规,缺乏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立法[12],建议留守儿童问题严重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的手段强化社会公众对留守儿童的尊重,确保“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得以实现,使农村留守儿童在法律层面上得到坚守。

2、强化监督与***力度。农村留守儿童极易受到侵害,其犯罪实施主体多为熟人,如乡里、邻居、甚至亲戚。犯罪嫌疑人熟悉受害人的家庭情况,方便选择最好的作案时间,同时因为熟人关系,容易哄骗受害人,减少受害人的防备心理,以便实施犯罪。农村留守儿童侵害成隐蔽性特点,不易被发现,致使其权益不能得到维护。在实际工作中,要强化父母的监督职责,父母是他们的法定监护人,这种监护权是基于父母子女关系而产生的,是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父母不能以养家糊口外出为借口而回避监护职责,对严重不履行的给予法律制裁。法律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就需运用法律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对于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行为,要加强***力度,对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

(二)创新户籍改革,用经济发展留住农村劳动力

1、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改革户籍制度。近年来,多地陆续出台户籍改革措施,取消农业非农业的区别,放开落户限制,同时针对不落户城市的农民工推出居住证管理办法,这对农民工的市民化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城市在张开双臂迎接新居民的同时,也应完善相关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制度,依靠法律手段,切实给予农民与市民同等的身份待遇,为农民工创造条件,只有这样,农民工父母才能将孩子顺带在身边生活与学习,才能履行对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这也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带动择近就业。农民增收是产业扶贫的短板,农村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脱贫攻坚这一机遇,努力构建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包括推进农业提质增效、释放***策红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加快盘活村集体资源性、经营性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扎实推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等,通过综合施策,促进贫困户收入持续增长。另外,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投资环境,多途径促进留守儿童的父母返乡就业、创业,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附近就业的机会,确保儿童能够与父母共同生活,进而能对子女进行有效监护,达到减少留守儿童的目的。

(三)发挥学校作用,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学校作为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所,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也应该有意识的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生活的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13]。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的,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者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告知孩子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应该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尽力。

改善农村人文环境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用,改善农村人文环境,必须从精神文明入手,引导和丰富留守儿童的健康文化生活,增加其精神内涵,减少渲染暴力、***等低俗文化对儿童的侵蚀。同时,需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实行齐抓齐管,号召***府、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周边娱乐场所的监管,取缔危害留守儿童的黑网吧、黑游戏厅,严处经营单位对留守儿童出售烟酒等行为,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与保护职责,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儿童的毒害,让留守儿童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接受教育。

(四)增加亲子沟通,强化家庭教育功能

一个人的成长,不只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而父母的外出务工使得留守儿童成长中的家庭教育出现缺位和中断,这将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此,留守儿童父母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注重子女的健康成长,努力推进家庭代际发展。建议留守儿童父母,尽最大能力创造条件会来陪伴和照顾子女,第一,尽量减少父母同时外出,留下一方在家照顾与教育子女;  第二,鼓励父母在家附近就业,从而可以缩短回家的周期;第三,在外务工的父母,缩短回家探亲的间隔时间,一般不要超过6个月,要经常回家陪伴孩子;第四,对于回家次数少的父母,建议经常通过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加强亲子互动;第五,利用孩子寒假、暑假等较长假期将孩子带到城里照顾,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五)连接专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进行保护

留守儿童问题从本质上是一个社会问题,这就意味着应该将这一问题放到社会的大环境之中去审视,此时社会工作更应该发扬利他主义精神,为农村留守儿童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性资源,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困境,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到解决留守儿童生存困境的活动中来[14]。具体如下:第一,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及志愿服务工作,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及社会发展等特点,制定服务方案与开展专业活动;第二,民***部门通过***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学校、社区、村镇及家庭开展心理疏导、行为矫正、社会融入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第三,积极组织大中院校的青年志愿者参与留守儿童工作,发挥其教育优势;第四,充分发挥当地“关工委”和“五老”作用,组织机关干部及社会爱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引导其健康成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童话村10篇

学习

新闻通稿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新闻通稿10篇,内容包括新闻通稿10分钟内容,新闻通稿100字左右。一、“多想”,就是脑子里要经常围着新闻转在基层中,一些通讯员经常在抱怨“没什么东西可写”,我觉得,这是想得不够多的原因。通讯员每天生活工作在基层,对周围的环

学习

综合基础知识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综合基础知识10篇,内容包括综合基础知识大全复习及答案,综合基础知识技巧汇总。3、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4、

学习

谁钓鱼愿者上钩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谁钓鱼愿者上钩10篇,内容包括愿者上钩钓鱼原版,钓鱼愿者上钩文案。来到钓虾池,坐在椅子上准备好必备工具后可是钓虾。举起杆后,在鱼钩上穿上鱼饵,把线上的鱼饵向水中一甩。我把饵甩向一个水管边,鱼饵便沉了下去,我静静的等待着。

学习

生产工艺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生产工艺论文,内容包括生产工艺流程论文参考文献,加工工艺毕业论文总结。2.紧固件和紧固工具的学习上课前将各种常用的紧固工具进行收集,针对实际的使用进行讲解,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特别讲解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例如:针对

学习

行胜于言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行胜于言10篇,内容包括行胜于言的座右铭,行胜于言止于至善。故事讲的是:有位经验丰富的船王,每次出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化险为夷。船王有个儿子,倍受喜爱。船王把所有的经验和可能遇到的一些突发事件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儿

学习

多边形内角和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多边形内角和10篇,内容包括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以及推论,多边形内角和从1到20。

学习

物以稀为贵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物以稀为贵10篇,内容包括物以稀为贵的论据,物以稀为贵的故事。嗨,真倒霉!我想大家都会这样想,因为似乎全城都停水了。那会儿的想法真羡慕那些家里没按自来水,用摇井的同学,不过也没办法,谁让我们在楼房里住呢?我想这次的停水给我们

学习

我爱祖国的蓝天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我爱祖国的蓝天10篇,内容包括我爱祖国的蓝天王莉,我爱祖国的蓝天推荐理由及感受。祖国的目光那么深邃这片土地有着一个秘密我猜不透更想不出我只知道我很爱妈妈祖国是我们所有人的妈妈爱她就是爱妈妈这片蓝天属于祖国是妈妈

学习

家庭美德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家庭美德10篇,内容包括家庭美德十要,家庭美德最新内容。3、爱自己心爱的人,是幸福;帮需要帮助的人,是快乐。4、给老人多一点尊重,给孩子多一点爱护。5、衰老是自然规律,敬老是永恒美德。6、人人都象纯洁的水珠,社区就是明澈的清泉

学习

秋意渐浓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秋意渐浓10篇,内容包括秋意渐浓11,秋意渐浓散文100篇。人民币汇率走势变化也使出口企业感到无奈。今年前3季度,相对于人民币对美元的单边连续升值,1―4月人民币对欧元以及5月份起人民币对日元的月均汇率均出现连续贬值,这在一

学习

职代会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职代会10篇,内容包括职代会案例,职代会资料汇总。D、(代表管理和管理文书档案是日常性工作,需要有常设的工作机构)职代会代表管理主要包括组织增补和撤换职代会代表,受理职工代表对奖惩不明、分配不当和打击报复的申诉。职代会

学习

制种技术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制种技术论文,内容包括黄瓜杂交制种技术论文,番茄杂交制种技术论文。1制种基地的选择基地选择在光照充足的山区或江心洲,采用自然隔离的方式。基地周围2km隔离区内不能有十字花科作物;制种区及隔离区禁止放蜂;制种田要选择水旱

学习

静摩擦力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静摩擦力10篇,内容包括静摩擦力十大经典例题,静摩擦力例题100个。2.假设法:假设静摩擦力不存在,判断物体将沿哪个方向产生相对运动,则该相对运动的方向就是运动趋势的方向;如果无相对运动,也就无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就不存在.

学习

伤感语录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伤感语录10篇,内容包括伤感语录中篇100句,伤感经典长篇语录大全。1、不要说珍重,不要说再见,就这样,默默地离开。但愿,在金色的秋季,友谊之树上将垂下丰硕的果子。2、毕业了,多么想留住那些温暖的日子,但又多么渴望着能早日投进生

学习

双语童话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双语童话10篇,内容包括双语童话故事100首,童话双语翻唱完整版。Thenthesonsaid,"Iwilltakecareofmyself.Iwillalwayssay,'Notmuch,notmuch,notmuch.'"Sohewalkedforalongtime,always

学习

格林童话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格林童话10篇,内容包括格林童话十篇有名故事,格林童话十篇文章。《格林童话》里的故事生动,形象鲜明,语言优美,这些童话能陶冶我的心灵,启迪我的智慧,增长我的知识,开拓我的视野,真不愧是我金色童年的最佳伙伴。Iloveyou,《格林童话

学习

岁月的童话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岁月的童话10篇,内容包括岁月的童话100句,岁月的童话动漫。“你是我见过的最女孩子的女孩子。我想我已经遇见了最好的,便不会再爱上其他的人。。。。。”这让她不禁又痴想了几回,悲伤了几回,落了几回泪。现今自己又恢复那个颇

学习

爱的童话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爱的童话10篇,内容包括爱的童话随笔100字,爱的童话100句。童话作家结了第二次婚,这一次他比较低调,没有送匕首,朋友们的耳朵也就幸运地没被揪得通红。为了婚姻,女编辑辞去公职跑到我们那个小城市,两口子天天在家里探讨些文学和哲

学习

童话大王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童话大王10篇,内容包括童话大王故事100篇,童话大王的故事大全。对于很多人来说,了解安徒生都是从他的童话开始,但是读了刘麟先生翻译的《丹麦文学史》中关于安徒生的章节后,你会发现习惯被描绘成把一生奉献给了童话创作的和蔼

学习

英语童话故事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童话故事10篇,内容包括英语童话故事大全10篇,英语经典童话故事。小学生都很喜欢童话故事,重复、离奇的故事情节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童话故事能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本文

学习

青春的童话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青春的童话10篇,内容包括青春里的童话,青春童话小说经典语录。梦里的夏夜,没有现在这样燥热,那时的夏天,都是浪漫的,长裙一身,人见人夸,夏花年年也都为我们而放,那个时候,她开的很灿烂,很和谐,花期也很长,或许因为那个时候,她不知道我们

学习

编童话故事作文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编童话故事作文10篇,内容包括编童话故事作文400字8篇,小学生童话故事作文。比赛开始了,每个小动物都积极参加。有小象、小兔、小鸭、熊猫、小猴、小鹿、山羊、鹅。它们挂上了序号。山羊吹哨发令,动物们不抢先,按序号走过独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