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教师电影篇1
《热血教师》影片讲述了一名优秀教师克拉克老师带领一群“无药可救的后进孩子”走向成功的故事。毫无疑问,克拉克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教育者。我觉得他能够超出其他教师的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他有“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这样的一种“人本理念”,在于他每每遇到棘手问题时,都一定认真地思考了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
记得有这样一则寓言:南风与北风打赌,看谁能让行人把大衣脱掉。北风想:这次我一定能赢。于是,北风施展威风,只见北风怒号,气温骤下。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以抵御北风的侵袭,任凭北风怎么吹,行人只把大衣越裹越紧。北风终于败下阵来。而南风则不同,它徐徐地吹,暖暖地吹,行人觉得温暖,于是解开衣扣,脱掉大衣来享受这和煦的春风。
南风与北风都想让行人脱掉大衣,采取的方法不同而收到的效果也很不同。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亲切的语言、耐心的态度、真诚的关怀远比责骂与惩罚要好得多。
教育是温暖人心的事业,教育面对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灵魂,它需要教育者在育人的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学生复杂多变、奇妙无穷的心理世界,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教育是内外呼应的过程。是彼此心照不宣的心领神会。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体会学生的喜怒哀乐,摸透学生的脾性,以便与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使学生的心弦与自己说的话发生共鸣。
热血教师电影篇2
幼师国培二班8组 敖楠琰
今天,我和参加幼儿教师置换培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推荐下,共同观看了美国电影《热血教师》。观影过程中,同学们有笑有泪;观影之后的讨论,同学们都觉得有所收获。我记得有本书书名叫做《细节决定成败》,看完电影我想说这样一句话:“对待问题的态度决定解决问题的效果。”
《热血教师》讲述的是一位叫做克拉克的青年男教师离开家乡到纽约哈林区小学任教的故事。他任课的班级,是一个纪律和考试成绩全校最差的班级,一个在他任教前一个月里,一连气走五位任课教师的班级。
影片是由真人真事改编,原型是美国教师罗恩·克拉克老师,罗恩·克拉克23岁开始在家乡的一所乡村学校任教,5年后来到纽约市哈莱姆区,年仅28岁时就荣获“全美最佳教师奖”,是唯一被美国总统接见过三次的小学教师。在《热血教师》的影片最后,克拉克老师如同现实中的罗恩·克拉克一样,带领着这群曾经的问题学生,在小学毕业州统考中,获得了班级成绩全区第一的殊荣。
结局,很美好。但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看完整部电影,对于我自己而言,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我觉得最值得我们教师借鉴、学习和反思的是——克拉克老师在出现问题时对待问题的态度。
片中的克拉克老师在教学中遇到了无数的问题:任教前对学生的家访,家长不配合,学生不欢迎;任教后定制的班规,学生不但不遵守而且故意违反;精心布置的教室被学生恶意破坏;家访帮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却引来家长反感,并投诉到校长室;校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质疑自己的教学方式……同为教师,我们扪心自问,如果是我们自己在教学中遇到这样的学生,这些问题,我们会是什么态度?我们首先会想到些什么?反正我觉得自己很惭愧,因为我自己诚实地讲,我首先会想到的是:为什么这么倒霉!碰到了这样的问题班级?遇到了这么棘手的问题?当然,想过之后我也会去想办法去把问题解决掉。但是,在这样消极的心态影响下,解决方法难免简单粗暴,看问题容易片面,最终可能解决掉的只是表面问题,冰山一角,发生问题的根源还是不清楚更不用说消除掉。如果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同样的问题还会以不同的方式再次出现。
我们反观影片中的克拉克老师,首先,他是主动接受了这个所谓问题班级的任教工作,态度积极主动;其次,开始任教后,问题接踵而来,他并没有报怨,也没有退缩,而是充满热情地去解决并努力去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当一种方式宣告失败的时候,他马上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与失败之后,他最终找到了正确的方式方法解决了问题,带领着他的学生们一同取得了各自领域的成功。而且在影片里克拉克老师任教的后期,他不仅仅安于出现问题才去解决,而变成主动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甚至可以在问题出现之前就把它解决了。这是对出现问题才去解决的态度的又一次改进。
热血教师电影篇3
唐都医院是第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其前身为延安中央医院,创建于1939 年。第四***医大学唐都医院座落在古城西安的东郊,拥有45个学科,其中临床学科32个,医技学科13个;有博士、硕士授权学科26个,其中9个同时为博士授权学科专业点。该院神经内科、骨科、优生围产医学为全***专科中心;心律失常***、脑血管病介入***、胸腔外科为校院级专科中心。其骨肿瘤微波灭活保肢术、微电极引导***帕金森氏病、食管和肺疾病的外科***、喉气管狭窄人工再造术、心律失常射频***、出血热诊断与***、心脑血管疾病的介入***等,在全国或全***处于一流水平,有的达到国际水平。此外,在偏头痛、脊柱弯曲、儿童弱视、肝胆疾病、妇科肿瘤、糖尿病、白血病、皮肤赘生物等疾病的诊治方面,已形成一定特色,在西北地区有较大影响。
特色科室――神经内科中心
唐都医院神经内科于1991年被评为中国人民神经内科中心,系国内知名神经专病诊治单位之一。该中心现由病房、门诊及神经电生理实验室、神经免***实验室、心身疾病诊治室、神经康复工作站及睡眠障碍诊断中心组成。该科设备先进齐全,坚持首诊负责和三级检诊制度,实行整体护理,开展健康教育,对神经系统常见及疑难病症的诊断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在脑血管病(脑血管病的一、二级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经颅穿刺脑内出血碎吸术),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运动神经元病),神经免***性疾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多发性肌炎、急慢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神经系统感染(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寄生虫感染),以及头痛、眩晕、癫痫,睡眠障碍等疾病的***上,已形成特色,居国内一流水平。
知名专家
李柱一
教授、主任医师,全***神经病专科中心主任。先后在英国、美国从事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研究。擅长诊治神经免***性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格林巴利综合征。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和周三上午。联系电话:029-83377443。电子信箱:tdneuro@fmmu.省略
林宏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全***神经病专科中心副主任。曾在英国牛津大学从事神经药理学研究。主治: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和脑血管病。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每周四下午。电话:029-83377693。电子信箱:tdneuroa@fmmu.省略
医院地址:西安市灞桥区新寺路
邮***编码:710038
乘车路线:42路、401路、508路公共汽车终点站(唐都医院)下车
医院24小时服务热线:029-83377743、83377741
专家咨询电话: 029-83377443、 83377693、 83377643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该院设有部级临床药品研究基地、国家***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和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研究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传染病学1个,重庆市重点学科11个,市级***中心8个,其医疗技术水平、研究水平均处于国内前沿。
特色科室――妇产科
该院妇产科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国家药监局临床药理基地、重庆市“爱婴医院”。该科室以头位难产、妇科肿瘤、生殖医学、超声医学、孕产妇保健、宫颈病变防治六个学科为中心,经过多年深入研究,已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科室。由该科王智彪教授自主研发的“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海极星)”在***宫颈炎、外阴白色病变、尖锐湿疣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头位难产”学说,为降低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率先引入远程胎心监护系统,为孕妇提供家庭化保健服务,开展了新生儿游泳,举办“准妈妈学习班”;建立了宫颈病变诊治中心,用于早期发现宫颈恶性病变、阻止慢性宫颈炎向宫颈癌发展。近年来该科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知名专家
胡丽娜
教授、博士生导师,妇产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任重庆市药监局新药评审委员、重庆市抗癌协会妇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实用妇产科学杂志》等杂志编委,享受******府特殊津贴。专业特长:妇科肿瘤、生殖内分泌、临床药理。门诊时间:每周一下午、每周四上午。
蔡汉中
教授、硕士生导师,资深专家,任《实用妇产科杂志》编委。擅长妇科肿瘤诊治。门诊时间:每周一、二、四全天。
杨锡蒂
教授,硕士生导师。擅长围产保健及妊娠合并症、高危妊娠的诊治。门诊时间:每周一、五全天。
刘维超
教授、硕士生导师,任《重庆医学》杂志编委。在围产监护和围绝经期病人骨质疏松方面有较深的造诣。门诊时间:每周三、五全天,周四下午。
李小木
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攻妇科内分泌疾病。门诊时间:每周一、二、五全天。
刘其芬
教授,擅长妇科炎症、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诊治。门诊时间:每周一至五全天。
钟 玲
教授、硕士生导师,妇产科副主任。擅长妇科肿瘤诊治、妇科内窥镜的应用。门诊时间:每周一下午。
刘 建
教授、硕士生导师,妇产科副主任。擅长高危妊娠监护、胎儿宫内监护及***。门诊时间:每周一全天。
咨询电话:023-63849075转2071(妇科)
023-63734375(产科)
热血教师电影篇4
一、结合时***热点,创设情境“思”历史
如在人民版必修一《美国1787年宪法》一课的教学时,我先播放视频2012年美国总统竞选候选人奥巴马和罗姆尼电视辩论新闻***片,在学生观看***片反映的时***事件后,及时提出问题:“从这则新闻***片中,你知道美国总统是怎样产生的吗?美国总统有哪些权力?总统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处于什么地位?”学生知道的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不知道的立即进入自学状态,一知半解的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此时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结合时***热点,创设问题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学习有很好的效果。
二、通过角色体验,创设情境“验”历史
教师:大家都有看病的经历,请同学们回想一下看病的几个步骤,通过学生讨论简单得出以下几步:看病症、查病因、开处方、看疗效。
人会生病,国家也会生病,1929~1933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也生了一场大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探究美国这场病吧。
病人 美国
病因 因“自由放任”而导致经济血管硬化,***治肿瘤
病症 物质性血管堵塞,出现经济性血液污染,而导致
病人出现生命危险
诊断 患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症
处方 服用适合患者的新冲剂,配合一些苏联进口药。进
行换血手术和切除肿瘤,疏通血管,保证机体正常。
医生 合作小组同学签名
学生从“我是医生”角色的体验中增长了见识,体验了历史,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情境,这些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通过调查报告法,创设情境“查”历史
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课,我就用学生熟悉的“调查报告”来进行教学。教师:北魏虽然统一了黄河流域,但统治者却寝食不安。现在魏孝文帝派你做特使进行社会调查,分析当时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回来后准备上朝如实禀报,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案。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感到新鲜,迅速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教师则轻松达到目的。平时不会写调查报告的学生也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掌握了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四、通过观看实物,创设情境“悟”历史
如在讲解近代服饰的变化时,学生搜集到爷爷的中山装,妈妈的旗袍(改良过的),老师也带来她奶奶的三寸金莲鞋,这些实物增强了学生的历史亲切感、真实感。这样就使学生从新的视角审视历史,从而在新奇中增强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也对看不见的历史有了深切的感悟。
五、通过影视***片,创设情境“现”历史
如让学生从《南泥湾》熟悉的节奏中了解抗日战争中根据地的***民大生产;从《***大典》的录音中体会新民主主义***胜利的豪情;从《长征》的电影中领悟人民***队创建的艰辛;从《孙中山赴浙江海宁观潮后题词》的***片中感悟***先行者的与时俱进品格。通过历史歌曲、历史录音、历史***片、电影片断、原始材料、历史实物,“再现”历史,以生动教材、丰满教材、补充教材、延伸教材。
热血教师电影篇5
第一学期:
一、爱国主义宣传活动
1、活动内容
10~~11月设为电影节,电影节期间,每个月放两次电影,内容多为爱国的教片。
2、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懂得做人,为人的道理,同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领导意识学习
1、活动内容
11月,联系学习部和管理系学生会,由管理系资深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基本管理知识讲座。
2、活动目的
加强学生对管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三、实践中介
1、活动内容
12月,开始找工作单位,主要是为寒假不回家而想找一份工作的学生提供机会。
2、活动目的
对本想在放假期间找到工作或想锻炼自己的学生服务。
四、跳蚤市场
1、活动内容
12月中旬以后,开始为“跳蚤市场”做准备,结合宣传部,进行物品的登记。元旦回来后,第一星期的周末进行“跳蚤市场”
2、活动目的
将高年级的学生不需要的东西以低价卖出,既有利于低年级的学生购买到价格便宜的物品,也有利于高年级学生卖掉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第二学期:
一、迎新工作
3月,结合文艺部进行一次“迎新生返校”演出。
让学生体验到校园这个大家庭给予的温暖。
二、献爱心活动
4月上旬,联系各个系的外联部部长,筹集资金,与生活部配合发动各个系学生进行一次“义务献血”活动,并在期间放一到二次有关“义务献血”的影片。让“义务献血”这个光荣的公益性活动走进校园,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三、家教中心
4月下旬,与各个系的“家教中心”取得联系,进行统一管理,选拔优秀的家教,提高渭南师范的荣誉。给广大的师范学生提供一个星期的实习机会。
热血教师电影篇6
在一个朋友的饭局上见到孙磊,编剧名导诸位等等。孙磊和一人切磋羽毛球球技,神态飞扬,有绚烂姿态,和银幕上塑造的***人形象相似度很高。后来聊的深入,知道这健将一样的青年有着深刻的文艺情怀。天蝎座的洞察与坚韧素来对成长有绝对优势,这点孙磊也有体会。而热爱运动与阳光的孙磊,对于一些“好事”也热心参与,影响他人。总的体会,孙磊,有思想有才华有爱心有型格,是个好青年。
骨髓捐献志愿者
孙磊有个导演朋友东方晓,他们是那种平时彼此随意电话问候的好友,或者分享一部好电影,或者约好一起运动、吃喝度假啥啥的。有一次东方晓在电话里邀请孙磊一起去“捐献骨髓”,当时孙磊并不了解骨髓移植是怎么回事,但他感觉这是“好事”,就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孙磊就进了剧组,“出来”时候已经事隔数月,此事被“置后”。突然一天,孙磊看到一个报道国内首例捐献骨髓给台湾一女孩的志愿者己赴台湾的消息,查阅相关新闻,他觉得有点不能理解,内地人比台湾人多很多,做志愿者的也不少,为什么捐献骨髓的人那么少?他也突然想起东方晓的邀请,就立刻电话问东方晓详情,东方说他早已做了。第二天孙磊就自己去了北京市血液中心检查身体,做“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叫“骨髓移植捐献”。
在此期间,孙磊也查阅过一些资料,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倡导周围的人去做这件“好事”。当然,笑话也出了不少。对骨髓移植不了解的人太多了,这也是捐献者很少的主要原因。
有人说:孙磊你真勇敢,捐献骨髓会瘫痪的,你太厉害了。有的说,某某得了白血病,你直接捐给他不就得了……这时候孙磊就一点点解释,告诉他们骨髓移植捐献不是抽骨髓,也不能随便就可以直接给谁捐献,对捐献者的健康也没有影响等等。
“还是宣传的不够,大家对这个事情缺少常识。”孙磊在做完骨髓捐献志愿者后也成了一个宣传志愿者,经常“劝”周围的人加入此列。时常,他会接到电话咨询他去哪里捐献,怎么捐献等等常识,这个时候的孙磊总是特别兴奋,内心盛开如花。
能把“好事”尽心力传播、发扬,这是好人的所为。
我是一个演员
孙磊走进娱乐圈并非刻意。小时候的他比较顽劣,带领“兄弟团”最爱琢磨的是怎么玩,文体才能在学校很突出,仅此而已。孙磊初中时的一天和几个孩子一起被老师叫走,是云南艺术学校招生,孙磊就这样开始了“文艺生涯”。回忆这段生活他说特别感谢遇到好老师,明白了要多读书的作用。毕业时候他还“偷”了老师很多书,那些书对日后的成长作用非凡,能在8年前放弃一切到北京读书,谋自我提升之路,也是读书所悟。
谈到好演员的功课,孙磊说“小说”是他喜欢的“功课”之一,读小说一直是他所爱。他觉得小说的魅力在于有留白有空间,个性描写多,对演戏中个人性格的把握借鉴作用特别大,一些经典之作都是越琢磨越有味,不动声色地把人带到一种氛围,就如亲身体验的画面。比如最近他在看的《西线无战事》,有段描写书中男一号打完仗回到家乡,站在门口停顿片刻的心里活动。他在门口停住,想那脚步声是不是姐姐的,妈妈在不在家?……那些举重若轻的描述一下子就把孙磊抓住了,他立刻想起了第一次离开家上学假期回家时刻的心情,眼睛潮湿……此类情节若是需要电影演绎,表达一定很准。
孙磊热爱运动,几种球技都好,而且是进步特快的那种。这不只是天性所为,跟爱思考执行力强有关。比如打羽毛球,刚玩时孙磊就玩不过别人。他不服,但绝对不只是苦练,而是立刻找了个教练,还到网上找名家教练视频教材等,水平迅速提高,很快就接近“圈内无敌”。关于性格,孙磊说自己是个极端的人,动起来“山上地下的”:早上爬山,带回几袋垃圾,然后午睡到下午,呼朋唤友去看剧、晚上喝酒泡吧到午夜;有时候“宅”在家里三五天不出门,看书看碟看剧本……
对于目前的状态,孙磊觉得离自己对自己的期望还远,但好在已经实现了初到北京时的理想。他承认自己是个有上进心的人,也擅于学习。坚持信仰、做好个好演员的本分是他一直所求。对于公益环保事业,他说他会一直尽心参与的,因为“这是应尽的责任”。
链接:骨髓移植小常识
现在捐赠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献血”了。由于技术的进步,只需采集分离约50-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功能,捐赠造血干细胞后人体将在短时间内恢复原有造血细胞数量。人不会感到任何不适,对供者很安全。
热血教师电影篇7
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可当记者走近今天的采访人物――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马方教授时,寒意马上被他热情的笑容驱散了。46岁的马方教授学识渊博、谈吐风趣、思维敏捷,虽然工作繁忙,但对络绎不绝的电话咨询不厌其烦、耐心解答,那和蔼可亲的态度令人深深感动,让记者原本面对大专家的忐忑心情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
“协和”最年轻的科主任
1987年,由于成绩优秀,马方大学毕业后被直接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工作。当时营养科有三位老前辈,他们很注重培养年轻人,这对马方等年轻营养师来说无疑是非常幸运,老前辈们亲自带着查房,外出会诊,到食堂检查食品卫生、品尝食品的制作效果与口感,了解整个食堂的操作规律和过程……在老一辈营养专家的言传身教下,马方在临床营养科研方面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1995年就被任命为营养科副主任、行***第一负责人,那时他只有31岁,可以说是“协和”历史上最年轻的科室领导人之一,谦逊的马教授总是将这些成绩归功于老一辈营养专家的栽培。
引领营养学发展的新方向
协和医院是全国久负盛名的医学殿堂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建立营养科的医院,是我国营养学的摇篮,重大事件的营养保障基地。2003年“***”瘟***时期,“协和”营养科经历了一次不小的考验:每天要为住院部病人送餐的工作没有人敢去送了,这该怎么办呢?马教授当机立断,决定亲自给病人送饭。他回忆说:“当时我就想,在最困难的时候,作为科室的主任和一名***员,必须做到冲锋在前,临危不惧。”
2008年奥运期间,协和医院专门设立了“奥运病房”,营养科在营养和饮食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期间,他们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不论什么时候都能满足伤病运动员的营养与饮食需求。当时的工作压力非常大,要根据不同的种族和不同生活习惯为伤病运动员提供个性化的、色香味美、营养均衡的奥运食谱,在马教授的带领下,营养科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受到了世界各国运动员患者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马教授在完成营养科日常管理工作之外,还接受了很多重要的首长保健任务,并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扶贫等。为了解决我国营养医师严重不足的问题和百姓营养知识严重匮乏的现状,他先后出版了十多本书,科普书籍比较多,专业书籍也有。2007年在卫生部和中国医师协会领导的关注下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学分会,马方教授作为这个协会的创始人和第一任主任委员,正在制定行业的规范和标准,下一步还要制定营养师从业的标准,经过两年多的不断工作,这个行业越来越受到领导的重视和社会的认同。
推广糖尿病营养管理“四驾马车”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饮食营养失衡密切相关,而且由于糖尿病传统***的局限性,导致病人在膳食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过去长期的观点是控制饮食,虽然使血糖控制达到一定目标,但是这种长期控制饮食,会使病人出现其他营养素的缺乏以及免***力下降,特别是体质逐渐变弱导致更多疾病的产生。马方教授对此提出了驾驭好“糖尿病饮食质量控制”的“四驾马车”体系:
“糖尿病饮食质量控制”体系的第一匹马――低血糖指数:因为糖尿病的***首先要把血糖控制好,特别是餐后血糖。所以在饮食设计时,应首先考虑食物对血糖的影响程度――即“血糖指数”(GI)。血糖指数越高,表明这个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升高)就越大。选用较低“血糖指数”的食物,是糖尿病食疗设计的前提条件和疗效基础。
“糖尿病饮食质量控制”体系的第二匹马――低热量:高热量饮食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饮食因素。摄入热量过高,除可引起肥胖、高血脂、高血黏、动脉硬化、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外,还可增加胰岛素抵抗而加重胰岛负担,促使胰岛功能衰竭,加重糖代谢紊乱。所以,除首先满足血糖指数的要求外,还要选择一些较低热量、或整体饮食热量较低的常用食物,尽量让病人在不超出总热量限制的前提下基本吃饱。
“糖尿病饮食质量控制”体系的第三匹马――合理的供热比:糖尿病患者更需要营养的合理配比。三大营养素――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是供给机体热量(能量)的最主要物质。但根据特殊生理病理要求,三大营养素要合理安排,即它们合理的供热比例不可失调,这是糖尿病饮食设计的另一条重要原则。
“糖尿病饮食质量控制”体系的第四匹马――丰富而平衡的营养:患糖尿病后,不但缺乏一般营养,还缺乏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宏量元素、纤维素等,而且更需要它们之间的平衡。故在饮食设计时还必须满足对各种营养素的特殊需求与平衡供给。
“吃”出快乐,“吃”出健康
热血教师电影篇8
恐怖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带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刺激,更在于艺术家们通过人物形象所表明的创作立场。恐怖电影中的人物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人性的一面镜子。各色人物的登场,无疑为恐怖电影增添了诸多审美特质,甚至一度成为这类影片的典型标签。《怪胎们》里的马戏团演员、《恐怖蜡像馆》里的双胞胎兄弟,他们扭曲的外表、可怖的行为,总是给观众以难以名状的视觉冲击,并带给观众不安、焦虑、恐惧与怜悯的复杂情感体验。他们是邪恶的体现者,又是罪恶的牺牲品,他们是穿透了恐怖表象的、赤裸裸的人性之眼。文章从吸血鬼、僵尸与宗教题材这三类主要的恐怖影片为切入点,分析当代英美恐怖电影中的人物形象。
一、吸血鬼电影中的人物形象
吸血鬼电影是最早,也最常见的英美恐怖电影类型,吸血鬼则是这类影片中最典型的人物。《圣经创世记》中因嫉妒而杀害了兄弟的该隐,受到上帝的惩罚。该隐被永远流放,他与后世子孙终生只能生存于黑暗当中,靠吸食血液为生。这可视为西方文化中活死人的滥觞。而关于吸血鬼的故事早在中世纪时期便于民间广泛流传。甚至有许多人通过诸多史料的整理和发现,力***印证这些活死人的真实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这类人物形象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吸引力。正因为如此,在英美恐怖电影中,很多取材于吸血鬼传说的故事,成为长盛不衰的审美客体。这些作品中,吸血鬼是神秘、可怖与永恒的代名词。他们生活在黑暗当中,有着苍白冷酷的面孔和神秘未知的力量,对读者和观众来说,总是具有难以抗拒的诱惑力。
吸血鬼的传说不断被搬上大银幕,这类影片多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并展现人与鬼之间的复杂关系,生存与爱情是这类影片最常见的主题。如《惊情四百年》《夜访吸血鬼》以及《黑夜传说》等,都是这类影片的典型。这些影片展现了人对永恒生命的向往和对神秘力量的原始崇拜。吸血鬼都是由人转变而来,虽然不为世人所容,但却拥有永恒的生命。被吸血鬼咬过的人,亦能超越生死界限,获得永恒的生命。因此,血液在这里颇具象征意义。血液意味着生命,也意味着危险。吸血鬼依靠血液维持生命,他的生存又是建立在他者的死亡之上。因此,人对吸血鬼有着狂热和恐惧的复杂情感。这种复杂的情感正是通过两者之间诸多的爱恨情感交集在畸形的吸血鬼身上展现出来的。《惊情四百年》中活了4 个世纪的德古拉面庞苍白、沟壑纵横,他梳着古怪的银色长发,有着尖细惨白的手指,身披一件血红色的拖尾极长的斗篷。影片配合哥特式的光影效果与古堡,增添了人物的神秘与恐惧感。同时,德古拉与4 个世纪后转世的妻子间再次发生的浪漫爱情,更是令观众体验到真爱的永恒。对很多吸血鬼电影来说,其中既没有明显的善恶二元对立,也没有明显的道德批判。吸血鬼成为与人伴生的异族,对其或理解或批判,权利都在观众手中。
此外,吸血鬼的非常态生命形式也是对现代社会人性异化的映射。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对立状态、人性的贪婪带来的自我毁灭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疏离而引发的精神孤独等,都在吸血鬼影片中有所展现。《夜访吸血鬼》中的主人公路易由于孤独被吸血鬼莱斯特诱惑,成了后者的同类。路易虽然善良却没能控制嗜血的冲动而伤害了小女孩克劳迪亚。为了减少内心的愧疚,路易将克劳迪亚也变成吸血鬼。女孩得到永生,但却失去了长大的权利。几个主人公之间的爱恨纠葛、生死变数与生命的扭曲,揭示了现代社会个体的精神困境。吸血鬼身上所体现出的贪婪、残忍和欲望是人性的弱点; 几个主人公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是现代人的精神孤独与情感隔膜。
二、僵尸电影中的人物形象
僵尸电影也是以独特的视角,反观现代社会和个体的生命困境。但与吸血鬼影片充满古老而神秘的色彩,将过去与现在连接起来不同,僵尸电影充满了现代性和科幻性。它们与现代工业文明保持着最直接的联系。如《僵尸肖恩》《活死人黎明》《生化危机》《僵尸世界大战》《血肉之躯》等,虽然影片风格迥异,叙事视角不一,人物形象也不尽相同,但它们的话题都是指向未来,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前途的预言与预警。
首先,僵尸电影的恐怖氛围的营造主要通过僵尸的可怕形象及其对人类的种种威胁来实现。与吸血鬼不同,僵尸是极具攻击性与毁灭性的活死人。它们是人类文明的受害者,也是将繁华城市变成一片墓地的凶手。在这些影片中,僵尸的脸总是灰白色,动作缓慢、嘴唇黑紫、形态扭曲。这些恐怖的行尸走肉不但像食人族一样,以普通人为食物,被僵尸啃噬过的正常人也会变异为僵尸,成为人类社会的巨大威胁。因此,在英美电影中,僵尸片实际上是灾难电影的一个类型,它蕴含着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僵尸的出现与地球环境的恶化、不负责任的科学试验以及利益驱使下的道德沦丧等不无关系。人类社会正面对越来越多的生化危机,HIV、SARS、AIV、Ebola等都对大众构成巨大威胁,加之西方社会经济的动荡与不断升级的恐怖袭击,都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人们的安全感。僵尸电影正是这种社会焦虑的集中反映,加之这种灾难场景有着一定的现实依据,也使得其恐怖效果极具真实感和震撼效果。其次,与其他灾难电影一样,僵尸片也是以极端的环境,实现对现代文明社会的反思。同时,在展现人们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来揭示人性或丑恶、或温暖的一面。灾难是透视人性的一面镜子。当身边的生活发生巨变,生命在无所不在的死亡威胁之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判断和选择。感性与理性的冲突,生与死的选择以及坚持与放弃的两难,都是对人性的巨大考验。如《僵尸世界大战》中,影片以不同的角度,选取了很多颇具代表性的人物,来刻画灾难到来时的众生相。影片的主人公盖瑞雷恩在面对僵尸时,冷静机智,拯救了妻女,当僵尸的血溅到他嘴里,他数着数计时然后跑到大厦顶端的边缘,随时准备为了妻女而跳楼自杀,这些都是其人性光辉的闪现。
三、宗教题材恐怖影片中的畸形人
宗教也是英美恐怖影片最早的表现题材。西方浓郁的基督教文化为这类影片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驱魔人》《万能钥匙》《迷雾》《魔鬼圣婴》以及《鬼影实录》等,都是这类影片的典型。这类影片往往涉及人的信仰问题,展现人与恶魔之间的斗争。被恶魔纠缠的人,声音可怕、形态扭曲、面露凶残。而1973 年拍摄的《驱魔人》中,被恶灵附身的女孩背对银幕时,颈部突然旋转180,面庞直视镜头,与观众对视的恐怖模样,已经成为宗教题材恐怖影片中畸形人物的经典造型。在很多恐怖影片中,电影创作者对这一镜头都有借鉴。
宗教题材的恐怖影片主要表现人性的堕落与拯救的问题。而人性的堕落与拯救,从本质上说还是人类的信仰问题。这类影片往往会塑造出种种超自然形象,这些生命形式有时无形、有时面目狰狞、有时样貌与普通人毫无二致。他们运用邪恶的力量来威胁人,或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诱惑人,将个体引向生命的深渊。英国电影《螺丝在拧紧》中,年轻的女教师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堡后,发现前任女教师与管家的鬼影经常出没于城堡周围。女教师出身于基督教家庭,为了拯救被鬼魂诱惑而逐渐丧失童真,走向堕落的两个孩子,她只身一人与邪恶的魂灵进行着斗争。但这一切并不为世人所理解,女教师因男孩的丧命被关进监狱,甚至被视为精神病人。影片中的鬼影是模糊的,古堡顶端、雨夜的窗外以及楼梯的转角处,死去的昆汀的影子模糊、神秘而又充满危险。波兰斯基的《第九道门》则讲述了贪婪的迪安科索被巴比伦***妓引诱,打开了通往地狱的第九道门,成为魔鬼信徒的经历。影片中的女巫表面上看与正常人毫无差别,她金发碧眼,充满女性魅力,但拥有过人的力量,总是能在科索遇到危机时令其化险为夷,直至他成功走入地狱之门。
宗教题材的恐怖影片揭示了恶魔永存的真理。恶魔不仅来自于地狱,也来自于人的内心。扭曲的人物不仅有恶魔,也有衣冠楚楚、外表光鲜的人类自身,这是宗教题材恐怖影片共同的主题。因此,信仰对个体来说便尤为重要。在很多影片中,电影创作者都会刻意地将神学与科学做对立比较,表明后者并不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所有难题。《驱魔人》中,女孩出现异常后,母亲求助于现代科技的象征医院,却并没有帮助女孩痊愈。最终,两名神父以生命为代价,将恶魔驱逐出女孩的身体。《螺丝在拧紧》中女教师的访谈者是一名学者,他以理性的视角去分析问题,并尝试用精神分析的方式去解释女教师的经历,但仍无法揭开事件的真相。这些影片揭示出以理性为核心,以科学为依托的现代社会,不论人类的文明程度有多发达,仍有很多人类自身的问题不能单纯依靠外在条件得到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还是要回归到人类自身上来。信仰不仅带给人精神慰藉,也是人战胜自身弱点的武器与力量泉源。
热血教师电影篇9
一、让师生在思想上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懂得“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
在化学实验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小则损坏一些常用仪器,大则会发生着火、爆炸、烧伤、中毒、触电等安全事故。发生事故不但会造成实验的失败,而且会使仪器设备受损、人体健康受伤害,甚至还会发生生命危险。它会给我们的实验教学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如财产的损失,危及生命安全,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等。这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实验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一定要确保实验的安全,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这就要求师生在思想上不能***大意,必须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二、要正面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由于化学实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一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怀有恐惧的心理,使得他们对实验想做而又不敢做,矛盾重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必须从正面去引导他们,教育他们并不是只要进行化学实验就会发生事故的,虽然存在危险性,但它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安全工作,集中注意力,不掉以轻心,做到大胆心细,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就能安全有效地进行实验。另外,必须加强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让师生熟悉操作规程。操作方法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关系到事故的发生,所以在上实验课前要让学生学好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1.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2.各种药品的取用方法。3.连接仪器装置的方法。4.物质加热的方法。5.洗涤仪器的方法等等。
师生在实验前对所做的实验要熟悉,实验所用的药品及可能产生的新物质的性质要了解,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例如,制取一氧化碳、氯气等有毒气体的实验,就必须得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和做好尾气处理的情况下进行。在实验教学中要时常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包括仪器组装和拆除的先后顺序在内。如氢气还原氧化铜这个实验,就要先通入纯净的氢气大约一分钟才能加热试管铺有氧化铜的部位。实验结束时必须是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会儿氢气,然后才能撤去氢气导管。如果不按照操作规程去做就有可能发生爆炸。
三、加强实验室安全守则的教育
首先要制定出严格的实验安全守则,让师生共同学习。而且将实验室安全守则装订在实验室内比较显眼的地方,作为时常提醒师生注意安全的警钟。让师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的安全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来搞好化学实验,做到既安全又能增长知识。对于未能掌握实验安全守则,实验原理不明确或有不负责任行为的学生,不能让他们进入化学实验室,直到他们掌握有关知识后,方可让他们进入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
四、掌握实验安全用品的使用方法及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一)在化学实验室里,必须配备下列安全用品:急救箱,急救箱内应备有急救药品和工具;用以扑灭人身上火焰的毛毯;灭火器、砂桶;通风橱;防护眼镜、防护面罩;耐酸耐碱手套;废渣废液容器。
(二)实验教师必须学会安全用品的使用方法。这样,实验时万一发生意外事故,才能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不至于措手不及,造成紧张和混乱的局面。在实验室里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可能有下列几种:割伤、烫伤、炸伤、腐伤、中毒、着火、触电等。
1.割伤急救。割伤后,将受伤部位用3%的双氧水或蒸馏水洗净,敷上消炎药或抹上红药水,包上纱布,如有伤口大出血应在伤口处敷上厚纱布压迫止血。特别注意不能将化学药品用到伤口上。
2.烫伤急救。烫伤是由于高温的液体、蒸汽或炽热的物体直接刺激人体某部位而引起的损伤。烫伤后在伤处抹上黄色苦味酸溶液或烫伤药,若烫伤处有水泡不能弄破水泡,也不要用水洗。
3.炸伤急救。炸伤系容器爆炸所致,对炸伤者立即采取止血措施,消除碎片,根据伤势轻重送医院***。
4.腐伤急救。不论是酸伤或是碱伤,首先都得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5.中毒急救。若是误食中毒就得使其呕吐,然后对症下药或送医院***;若是气体中毒首先将中毒者移至室外空气新鲜之处,再采取相应解毒方法或送医院疗
6.着火急救。先保证人的安全再根据火灾情况灭火.
7.触电急救。首先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将电源线挑开救出触电者,迅速将其抬到空气新鲜处进行急救。
热血教师电影篇10
关键词:吸血鬼;形象;文化;主题
中***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145-02
一、吸血鬼影片的文化学研究
在当前的学术文献资料中,对吸血鬼影片的文化学研究相对来说是比较详尽的。研究者从宗教、人性等角度对吸血鬼影片进行剖析。从文化学的角度对吸血鬼电影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吸血鬼电影中的宗教价值观成为文献资料中探讨的主要层面,尤其是从西方宗教文化中对死亡观的考察、边缘人性的隐喻内涵以及终极关怀中的反问与思考。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此类影片进入繁荣发展期,吸血鬼这一形象也逐渐脱离了纯粹的死亡、罪恶、黑暗等传统主题,创作者试***将“人性”灌输其中。然而,80年代时期便开始走向下坡路,直至90年代吸血鬼影片再次翻身与觉醒。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好莱坞影片中吸血鬼的时空感得以凸显,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商业元素:时尚、魔幻及强烈的戏剧冲突。影片类型也由从最初的恐怖片拓展至喜剧、动作、爱情、魔幻等类型影片。这些新元素的注入,使吸血鬼的原本的恶魔形象开始转变,显现出更多的人情味,也使吸血鬼的形象更加丰满。正是吸血鬼身上追加的这些元素也折射出人性的黑白,也让人类内心深处的黑望得到了宣泄与张扬。
在对吸血鬼影像中异教文化的探讨中就有研究者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生者’的所指是双重意义上的,即表面上的剧中人物和实际上的观众;“死者”的所指同样是双重意义上的,即表面上的剧中吸血鬼和实际上人们想象中的死亡。文化学意义上的“对话”由实际上的生者和想象的死者构成,是想象,是恐惧,是迷恋,是困惑……”在这里,作者试***向我们我们阐释在吸血鬼的影像世界中,生与死已成为影片中永恒的探讨主题,在西方宗教文化的语境背景下,对人性的探讨也凸显出其文化符号的隐喻特性。
其次,在宗教背景下的关于人性探讨。对释吸血鬼这一角色的诠释离不开对基督文化背景的理解,例如影片《德库拉》中的伯爵俨然是作为邪恶的化身,上帝的对立面呈现在观众面前,信仰就成为一种关乎未来的精神考验。“上帝的绝对属性如全知、全能、永恒等被隐秘地转移到德古拉身上,这让我们看到影片考验的不仅是吸血鬼,也是通过异教文化的展现考验耶稣的信徒。”
此外,吸血鬼与流行文化也是当前文献资料中所探讨的主要领域。2008年,由凯瑟琳・哈德威克执导的影片《暮光之城》上映,一时间引发全球追捧。而“暮光”现象作为流行文化的成功个案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于是就有美国媒体戏称,“2008年,如果你不是住在南极的话,你很难忽略吸血鬼流行的升温。”2009年《暮光系列2・新月》上映时,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状况:一边是知名影评人的谩骂与嘲讽,一边则是高票房的影响力。这种狂热氛围,在美国媒体的报道中都不约而同地贴上了“疯狂”、“歇斯底里”字样的标签。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戴锦华教授在《文艺争鸣》中对吸血鬼流行文化的解析中谈到:“关于大众文化功能的通常说法是,它可以给人提供想象性的抚慰,以及现实当中能够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想象性解决。一个美国研究吸血鬼文化的大学教授指出,所有现在的这些吸血鬼的故事和以往的吸血鬼故事不同,它们都有着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甚至到不近情理的地步。这既是这批流行的吸血鬼故事的特征,也同时是大众文化文本的基本特征。”
二、吸血鬼作为社会意义探讨的隐喻符号
在当下吸血鬼影片中,单纯地描写吸血鬼嗜血成性、威胁人类生命等血腥、暴力题材的电影逐渐减少,吸血鬼们逐渐与现实社会融合,而这也极大地扩充了吸血鬼在银幕上的表现空间。现有的文献资料中,研究者也在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吸血鬼隐喻下的社会意义进行探究,其隐喻特征的分析也占据了浓重的笔墨。
吸血鬼题材电影以深入社会的笔触反了许多社会焦点问题,将当下一些热点而具争议的话题引入其中。“吸血鬼还对同性恋和双性恋做了指涉。一方面,人在转变成吸血鬼的过程中伴随着血对流的特征,这是两性欢爱的折射。另一方面,在当代西方社会,吸血鬼这个符号更多地表受排挤、歧视的社会群体……”
关于艾滋病,一些文献也做出了论述,“在‘艾滋恐慌事件’中吸血鬼显得相对无辜,非常时期人们的联想往往特别丰富,吸血鬼因其暖昧性和吸血行为,难免这场浩劫。但毕竟广大的德古拉迷并不是处在艾滋病核心的同性恋或恋血癖,所以很快吸血鬼就被人们释放,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星期六晚间直播》的滑稽短剧中,德古拉在吸血前还要警惕的给受害者验血,在动辄恐慌的日本,首次相关宣传也选了德古拉做代言人―甚至连我都怕艾滋病。”在对吸血鬼形象的探讨中,研究者对其符号价值赋予了丰富的意义,这些社会问题的探讨也在影片中展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