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英语翻译篇1
关键词:英语 术语 词源 翻译
一、英语专业术语的词源
1.直接创造新词
新的专业术语的产生要由两个因素的决定。一是已有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各门学科每天都有新理论、新发现、新发明涌现,故英语词汇家族也随之不断诞生新成员以解决这些问题。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很多,如fax(传真机),fiber optics(光学纤维),videotape(录像带),multimedia(多媒体)等。再如随着电话机种类增多,相关新词频频推出:beeper或pager(寻呼机),cell-phone (手机),pay phone(共用电话)等等。新技术也带来许多问题,诸如:greenhouse effect(温室效应),greenhouse gas(温室气体),noise pollution(噪音污染)等等。产生新的专业术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科学技术应用于各门学科,使得行业分工更细化,相应地产生出描述这些新分支的词汇,诸如: infrastructure(基础设施),ecosystem(生态系统)等等。各行业不断细化的同时,各学科间相互渗透的程度也在加深,由此产生大量新学科。这种发展趋势下又创造出大量新术语,如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bioengineering(生物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基因遗传工程), bionics(仿生学)等。
2.旧词新义
旧词新义是生成新词汇的简便方法之一。从旧词的核心意义出发引出新意义的专业术语不在少数。如:window本来为“窗户”之意,在计算机语言,则为“电脑视窗”;library意为“***书馆”,在科技信息术语,专指“信息库” recycle原意为“再循环”,随着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现指废物的“回收利用”。
3.吸收外来词
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有吸收其他语言的传统。随着国际间科技交流口趋频繁,越来越多的外来专业术语直接被英语吸收利用。如从口语借用的tsunami (海啸),来自法语的warrant(逮捕证,市查令), summons(传票),等等。
二、英语专业术语的翻译
1.意译
这里的意译是指根据某种语言词语的意义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词语,区别于“音译”。意译法是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它能使读者直接了解术语的含义。就英语而言,有不少专业术语是由派生词或复合词构成的,故必须确切了解原文术语的构词手段及含义,才能译成相应的汉语术语。例如:input输入;output输出; holography全息摄影术;monopole中极;bandwidth频带宽度;walkie-talkie步话机等。 必须指出,意译科技术语时,要仔细判别各种缩写词、缩略词的含义。例如:radio waste放射性废物;nuke-nuclear weapons核武器;sky lab天空实验室。
2.音译
音译也是翻译英语专业名词的一种常用方法。某些由专有名词构成的术语、单位名称、新材料的名称等,在翻译时都可采用音译法。考虑到译名的规范化和通用性,用词要大众化,读音应以普通话的语音为标准
1)新发现的自然现象或物质名称。例如:gene基因;quark夸克。
2)计量单位名称一般用音译。例如:Hertz(Hz)赫兹(频率单位);lumen流明(光通量单位);calorie卡路里(热量单位)。
3)新材料的名称,一般采用音译。例如: nylon尼龙。
3.音意兼译
在科技英语,有些术语采用一部分音译,另一部分意译的方法。例如:Doppler effect多普勒效应;Rockwell hardness罗氏硬度;Young’s modulu杨氏模数。事实上,音意兼译在术语翻译中,已越来越普遍。这是因为它不仅保留原词的语音或部分语音,使人一眼便能识别出“这是外来词”,而且还能给出简明的意思,避免纯意译引起的误解。比如:media译成“梅地业”易使人误以为是外国地名,译成“媒体”就明白多了。音意兼译还能造成合乎需要的联想,例如cyber音译为“赛博”,结果与“全球资讯网或网际”毫无联系,反倒使人联想起比赛、拼杀。而hacker译为“电脑黑客”,却能使人对新词语的使用领域一目了然。
4.形译
1.某些产品或材料的外形与某个字母形状相似,并以该字母定名时,可译成相应的汉字或译成其形象。例如: U-iron槽铁; 0 -ring环形圈。
2.以某个字母代替某种概念时,可直接将字母译出。例如:X-ray X光; Y-ray Y射线。
5.原样拷贝
英语里有大量字母缩略词所形成的专业术语。随着世界各国的交流日趋频繁,这些术语经常还没来得及找到合适的翻译,就已经原样流传开来。因此对它们除根据其原组成部分进行意译外,还可以直接照搬原文,如CT(计算机射线断层扫描)、 WTO(世界贸易组织)、 GDP(国内生产总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MBA(工商管理硕士)等等。
6.创造新词
语言最是富有生命活力的,社会新观念、新思想、新概念都成为它取之不尽的源泉。在人类进入新世纪的今天,社会发展迅速,一些新词汇也被一些国际机构,如联合国、世界银行等赋予了新的含义而频频出现在国际财***、经济、文化等重要领域的文献中。如“Micro-enterprise”这个术语,目前国内许多词典尚未收入,它最先出现在美洲开发银行的文件中。很快被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美国国际开发署( U SAD)等全球性经济组织应用。美国国际开发署还制定了“Micro-enterprise”革新计划,该计划包括Micro-enterprise最佳实践,Micro-enterprise技术援助、Micro-enterprise优惠基金等项目,其中的优惠基金项目宣称:“The program for innovation in Micro-enterprise is an activity of USAD’S Office of Micro-enterprise Development,which finances USAD Mission managedmicro-enterprise project. The purpose of the fund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SAD missions micro-enterprise initiatives ensure the top quality efforts receive adequate support. The Prime commitment to initiating or expanding micro-enterprise activities “Micro-enterprise innovation program多次出现“micro-enterprise”与其他词组成的词组,如:micro-enterprise development, micro-enterprise project, micro-enterprise initiatives等。上段文字可译为“微型企业革新计划是美国国际开发微型企业开发处开展的一项活动,旨在为其机构策划和管理的微型企业项目融资。该基金用于提高其代表机构扶持微型企业的行动质量,保证其优质工作得到充分支持。优惠基金支持美国国际开发署为创办或扩大微型企业而作出的庄严而有力的承诺。”
社会木身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术语伴随着新概念的产生而在各个领域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广大翻译工作者对此予以极大的关注,仔细研究源语新词特有的社会经济信息,尽可能在社会的发展中传神地在目的语中体现新词的内涵,使我们表示新观念的术语和国际通用术语保持一致,为中外文化、科技***治、经济、***事等领域的交流建立一座语言沟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Biuina, A. R.(1999) Neolonisms in Inlernalional Devel-opmenL Translation Journal, Volume 3, No. 1.
[2]The Pitman Press. Bath.陆谷孙.(1993.英汉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
专业英语翻译篇2
关键词:翻译教学;翻译人才;民办高校
中***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7-0063-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对外经济贸易往来的加强,翻译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较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每年都有大量翻译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翻译进入市场,但真正能很好地胜任这一岗位的毕业生则是相当缺乏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既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又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还要对教育、科技、信息、土木等理工类学科有所了解。这就给翻译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即由过去的单一教学转变为现在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笔者通过自己的翻译教学得出了一些经验、体会和感受,指出了目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翻译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翻译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了重视。从全国范围来看,虽然翻译教学和翻译人才的培养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笔者发现,作为民办本科高校的翻译教学和人才培养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翻译课程设置不科学
由于民办本科高校办学历史不长,都是新兴的学院,这就导致了在教学经验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1]。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全国第一所民办本科高校,也就意味着它的办学时间是全国所有民办高校中最长的(即1984年成立,到现在已有28年的历史了),但在有些方面还缺乏经验,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课程设置方面。笔者所在的院校,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是英语专业大三第一学期所开设的课程,总共才48学时,每周一次课并且是3小节连上,而且课程一般都安排在下午,14周上完,15周复习,16周考试,是考查课,是不列入奖学金评选的课程。所以,笔者在翻译教学中发现,课时有点少,一学期结束所教授的内容比较有限,而且一般只讲英译汉,而汉译英接触不太多。规范的翻译课程设置应该是大三上学期开设英译汉,下学期开设汉译英,至少要开一年的翻译课,这样比较科学,学生学的知识也会比较多。翻译课比较重要,很多学生考研时都考翻译方向,比如今年大四学生中总共有105人考研,其中考翻译方向的就有78人(包括考MTI即专业型翻译硕士和学术型翻译硕士),因为翻译方向相对于英语其他方向来说应用性比较广,而且就业前景也比较好,可以进公司也可以当老师,所以学生对考翻译都比较感兴趣。另外,一次连上3节,并且都排在下午上课,学生会感到比较累,经常在课堂上睡觉或已经上课了学生还在宿舍睡觉,这就会影响学生的翻译知识学习。因此,笔者认为,翻译课最好一周上2次,每次2小节,而且安排在上午上课比较好,这样课堂上学生就不会觉得累了,因为翻译课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是需要不断动脑筋认真思考的课程,所以一次不能讲解太多的内容。翻译课是一门必修课,也是考查课,成绩不列入学生奖学金的评选范围内,所以,笔者认为要想提高考研率,学生要真正学到东西,翻译课要改为考试课并且成绩要列入奖学金的评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重视这门课,也才会真正学到知识,其翻译能力也才会提高。
(二)高水平的翻译教师比较缺乏
目前,全国高校外语院系基本上都开设了翻译课程,公办院校翻译专业的教师水平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而对于民办院校而言却存在严重不足[2]。如笔者所在的院校,外语学院的教师最高水平也就是研究生讲师,而且都比较年轻,有的是刚毕业的研究生,一上岗就开始讲授与翻译有关的课程,经验明显不足,理论和实践水平也非常有限,对翻译教学和翻译人才的培养没有清醒的认识。笔者所教的课程是翻译理论与实践课,今年也是第三年代翻译课,在教学过程中明显感觉理论深度、学术造诣和翻译实践能力比较缺乏。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缺少带头人,所以民办高校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继续进修或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或者是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不断提高师资水平,从而有利于提高翻译教学和翻译人才的培养。
(三)过度重视文学翻译
长期以来,在翻译界大家都对文学翻译比较感兴趣,研究的成果也比较多,而对应用翻译的研究则起步较晚。所以,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对文学翻译比较重视,忽视了其他应用性的翻译。比如,在笔者的课堂上,一学期结束,文学翻译几乎占了整个课时的2/3,因为教材上编写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文学翻译的体裁和例子,这就使教师对翻译教学和翻译人才的培养产生偏差。但学生毕业后面临更多的是应用翻译,而文学翻译则是少之又少,而且现在的MTI题型注重的也是应用体裁的翻译。所以,笔者认为,无论是学生考研,还是毕业参加工作都应把翻译教学从过去的文学翻译转移到现在的应用翻译上来,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授课方式的老套化
目前,很多高校的翻译课堂上,教师还是使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模式,采用“灌输式”教法实行满堂灌。结果,学生学习翻译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也不大。比如,在笔者的翻译课堂上,虽然整个年级有一个班是教改班,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实施研讨课的形式,但其余的班级还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两者相比较,明显感觉研讨课比较受学生欢迎。因为传统授课模式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翻译实践能力也无法提高。所以,笔者认为,应改变传统授课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翻译人才。
二、加强翻译人才培养的建议
要培养翻译人才,首先应了解市场的需求。传统翻译教学只注重英语语言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应用翻译能力。因此,高校应注意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目前,民办高校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学生扎实的英汉语言基本功
翻译人才的培养与其他外语人才的培养不同,翻译人才除了英语基础要好之外,汉语基础也要比较好。在笔者的翻译课上就发现,有些学生英语、汉语基础都比较差,所以在学生低年级时,学院应多开设大学语文等能提高学生汉语修养的选修课和必修课,从而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使他们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思辨能力。同时也应多开一些能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英语基础课程,为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最好在低年级再开一些如:科技、文学、文化、法律、***治、历史等学科。因为,翻译是一门跨学科、跨文化的课程,要求译者具有广博的知识。
(二)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从而抑制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笔者认为,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启发式、互动式、交际式、研讨式和情景式等教学模式,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讲授时间只占1/3,把2/3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积极研究探讨,采用有声思维法把大脑的认知思维过程告知大家,教师讲评和学生评议相结合,从而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翻译人才。
(三)选拔优秀的师资队伍进行授课
翻译课是一门理论层次和实践能力都要求比较高的课程,所以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而民办院校师资水平一般都不及公办院校,所以学院应加强对教师的培养,比如可以通过继续进修,进行短期培训或出国读书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例如在复旦大学,凡是给英语专业上高级笔译的教师大都首先有50万字以上的、有良好声誉的出版社出版的正式译作,只有在这样的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翻译学习质量才能有所保证[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从而对翻译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翻译教学又是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途径[4]。所以,翻译教学要考虑市场及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需要的复合型及专业型翻译人才而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德凤,胡牧.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课程设置[J].外国语,2006,(2).
[2]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5.
专业英语翻译篇3
论文摘要:文章在分析英汉法律术语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要实现法律术语翻译的准确性,译文必须符合法律术语的特征和目标文本的语言习惯,并且在法律内涵上和原文保持一致,使译文最大程度地准确传递原法律文本的信息。
在原始社会中,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而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规范是风俗和习惯。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于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国家就逐渐形成了,作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手段和工具的法律也就相伴而生了。法律作为治理社会的有效方法和机制之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法律是人类社会阶段性的***治制度、人类的精神高度、财富分配形态和方式、生产发展水平的体现。
法律翻译由来已久,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中国法制化进程加快,对外交往范围的扩大,对外法律文化交流的增多,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法律文献被译成外文。入世将我国纳入国际一体化的大环境中,由于我国法律制度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为了更好的参与到国际社会的***治经济活动中,我国开始也加快了向国际发达国家学习的步伐。这就要求大量翻译外国的法律、法规,以便于学习借鉴。但是受法律翻译人员专业水平和翻译态度的影响,我国法律文件的翻译质量不容乐观。有些法律法规的翻译,在词汇层面并没有尽最大的可能体现出法律文体同其他文体的差异,不符合法律词汇特征的翻译随处可见。为了提高法律翻译的质量,有必要在了解法律术语的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其翻译的出路。
一、法律术语的特征分析
法律英语的专门术语是用来准确表达特有的法律概念的专门用语。法律术语为法学专业领域内的交流提供方便。由于法律工作自身的庄严性,使法律工作中的专门化的行业语一律具有科学技术语的精密、明确、语义单一等特点。法律语言专业词汇数量大,应用范围广,总的来说法律术语具有以下特征。
1.法律术语词义的单一性。法律语言的准确性是无庸置疑的,这既是立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律条文得以实施与操作的前提,法律英语语言也同样具有这种准确性。法律术语最突出的特点是词义单一而固定,每个专业术语所表示的都是一个特定的法律概念,在使用时其他任何词语都不能代替。法律英语的每一个专业词汇都有自己特定的法律含义,绝对不能随意更改,绝非普通意义的词汇所能代替。另外,一个词可能有多种意思,但作为术语,只能作特定理解。
2.法律术语词义的相对模糊性。在现实中,法律语言总是存在相对的模糊性。有限的法律规范是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社会现象和关系的,同时,在法律活动中,由于人们的概念、认知背景、推理方法和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不同,都会导致法律语言的模糊性,以此来使立法和法律的适用留有一定的余地。因此有些法律词汇只能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才能适用。而离开特定的语境和条件,就会产生歧义。法律模糊语言包括:模糊附加词即附加在意义明确的表达形式之前后,可使本来意义明确的大概念变模糊的词,如about,or so;模糊词语,即有些词和表达形式本身就是模糊的,如reasonable,good;模糊蕴涵,即有的词概念清晰确含有模糊意义,如night在英国法律中指“日落后一小时至日出前一小时”,但是各地所处时区不一样,实际上还是难以把握。
3.法律术语的对义性。词语的对义性是指词语的意义互相矛盾、互相对立,即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在逻辑上具有一种矛盾或对立的关系。如“一般”与“特殊”、“上面”与“下面”等。在民族共同语中,这类意义相反或对应的词,属于反义词的范畴。在法律语言中,我们称之为对义词。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法律工作必须借助一组表示矛盾、对立的事物或表示对立的法律行为的词语来表示各种互相对立的法律关系。在法律专业术语中,这一点英语和汉语有一致性。例如:plaintiff原告与defendant被告,right权力与obligation义务等等。法律专业术语这类对义现象是由法律工作本身的性质所赋予的。因为法律工作的对象往往是利害关系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刑事案件中的行为人和受害人,民事案件中的原告和被告,经济合同中的甲方和乙方等。这就决定了法律专业术语不可避免的存在大量的对义词。
4.法律术语的严谨性。法律词汇具有明显的保守特征。由于法律英语的用词正式,语义严谨,法律英语词汇保留了大量的古英语和中古英语词汇,这也是法律英语词汇庄重肃穆的标志之一,只不过这些词汇很久以来已经脱离了普通用法的意义。在各种法律文献中,最常见的古体词如aforesaid如前所述,hereinafter在下文,hereunder在…以下等常出现在法律条文中,它们能使语言精练,直观,而现代英语的其他领域中,这类“文言文”用语已逐渐减少。古词汇的使用大大增强了法律英语的正式性和严肃性,能避免重复,使句子结构紧凑精炼,并且使得法律英语与日常英语在词汇方面轻易区别开来。法律语言有时采用几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连用来表达统一的法律概念。这种表达的目的是使法律概念更加严密,表述更加准确,尽最大可能地避免歧义和疏漏。
众所周知法律术语的翻译是法律翻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法律翻译涉及到两个学科领域:法学和语言学。法学这个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的领域要求其文本的翻译者通晓原语言和目标语的不同的法律制度,了解由此而产生的法律概念的差异。在语言表述方面,由于法律文体明显区别于其他文体,法律文本的语言表述必须表现其特殊性,这就要求译者认真研究法律术语的语言特征,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翻译质量。作为法律翻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术语的翻译必须考虑到在语言风格、法律制度、法律文化的框架下形成的差异,寻求搭建这些差异的桥梁和通道,使译文最大程度地准确传递原法律文本的信息。每个国家或地区法律有其自身的术语和潜在的概念结构,本身的分类规则,法律渊源及社会经济原则。每个法律体系本身有其表达概念的词汇,不同类别的规则,及解释规则的方法。法律翻译中术语的翻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术语翻译的好坏、准确与否常常关系到翻译质量的好坏。法律术语翻译准确,即使在其他方面如文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也许还过得去,不至于引起太大的误解;而如果术语的翻译错了,就可能造成误解,甚至酿成纠纷。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能只注意到术语其中的某个含义,忽略了其他含义,或是只注意到其常用含义,忽略了其在特殊语境中所具有的特殊含义,或者是由于选择用词时把握不准确而造成了失误。因此,提高法律术语的翻译质量还有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由于法律语言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其他语体的翻译研究成果并不完全适用于法律翻译。法律翻译需要适合其自身专业特点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和其他文体的翻译一样,法律翻译的基本要求也是“准确”,但是对“准确”度的要求更高。法律翻译中的“准确”是指尽最大可能地再现原文本的所有法律信息,译文所传递的法律信息没有遗漏、添加和歧义,客观上不令译文读者产生误解和困惑,并且保持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但是任何法律翻译都面临由于不同法律制度所产生的法律概念的差异,这使得译文准确地反映原法律文本的信息并非易事,如果译者在法律术语翻译中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原则,就可以使译文最大程度和原文保持一致。
二、法律术语翻译的原则
1.法律术语翻译的公正性。法律的最重要准则是公正性,因此法律翻译也必须体现这一原则。法律英语是以英语共同语为基础,在立法和司法等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律专业特点的语言。因此,在法律英语中不仅有众多的具有法律专门意义的特殊词汇,而且由于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法令或契约等法律文书所表述的内容必须准确、严密、客观和规范,不容许丝毫的引伸、推理或抒发和表达感情,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必须考虑其属于法律范畴的义项。因此译文的语言必须反映出目标语中法律语言的特点。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在句子结构上毕竟还有相同点,大体上都具有是“主、谓、宾”的基本框架。只要英语句子可以按其原有的成分排列顺序转换成结构大体相同的汉语句子,翻译时就应当照办,而不能随意偏离翻译的基本原则,把翻译当作释义。例如一些法规将“但是”翻译成“but”或者“however”,这样的翻译不符合法律英语的特点,应该改译成更符合法律英语语体的“provided that”。另外,有些日常用语在法律语境下失去了原来的民族共同语义项,甚至与民族共同语义项大相径庭。
2.法律术语翻译的一致性。译文在词汇的选择和表达形式上都必须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译文只有符合目标语法律语言的词汇特征,才能在目标语的读者面前像原文本的读者一样保持法律的庄严和权威性。对于英文原法律文本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连用形式的翻译,由于英汉语言的区别,并不是每一个在意义上有细微差别的英语同义词或近义词都有相应的汉语对等词汇,因此,并没有必要把原文中的每一个同义词和近义词都翻译出来。法律语言间词语使用的一致性,必须由使用法律语言的双方认可,而且不像日常生活或自然科学中词语的使用容易达到相同的理解。总的来说,人们并不需要追求完全等同的词语,应该基于法律体系的框架寻找近似的词语,这需要翻译者做出词语合适性的至关重要的判断。并不是所有的法律用语都能根据字面意义直接翻译成目标语,如果贸然直译原法律文本中的词汇,而译文表达的法律概念却在目标法律体系中根本不存在,或者恰巧和目标法律体系的某个法律表达吻合但却表述完全不同的法律概念,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目标法律文本读者对译文产生困惑和误解。解决这类问题的出路在于认真理解原法律文本术语内在的法律含义,用目标文本中带有相同法律含义的法律术语翻译。
3.法律术语翻译的创新性。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同和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发展,新的事物的产生要求用新的法律术语来表达。在汹涌的全球化和新的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原有的常规字词已经不能确切表达许多最新发生的社会法律现象,因而法律英语中生成大量新的词汇。新词的形成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复合法、派生法、字义转换、文法功能引申、缩略法、造新词等。新词的制造大部分出于新闻媒体记者的生花妙笔,少部分则出自学者专家的巧思,通过社会大众的广泛接受,正式成为“新词”。对于发展的事物,可以采用已有的民族共同语但给其赋予新的法律含义,如“计划生育”、“引渡”等;对于由于法律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新的法律概念可以借用外来语。但是创造新的法律术语必须谨慎,最好由法律翻译权威机构制定统一的标准,以使新的法律术语的表达统一而规范。
三、法律术语翻译的方法
专门的法律术语是法律英语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精确的翻译法律术语是必需的。首先,正确理解原词在上下文中的确切意义。专门术语的作用在于以最简洁的词或词组叙述一项普遍接受的复杂的法律概念、学说,或法则,使法律工作者能用较简洁的语言相互交流沟通,因此词的内在意义通常要比起外在形式复杂得多。译者如果单就字面意义直译,或望文生义,就无法将词的真正含义正确完整的表达出来。而且,词的意义常随上下文而变动。其次,尽量寻求在本国法律中与原词对等或接近对等的专门术语。英语和汉语中的法律术语都各有其特定的法律上的意义与效果,不可随便改变形式。为了达到法律上的效果对等,译者应尽量寻求在本国法律中与词源对等或接近对等的正式用语而不是任意自创新词,以免误导读者,引起歧义或解释上的争议。同时,由于法律制度的差异,英美法中许多术语所指涉的概念、原理或规范在本国制度中是完全不存在的,因此也无对等或接近的对等语,遇到此种情形,译者不妨通过对原词的意义与内涵作正确理解后将之译为非法律专业用语的中性词以免发生混淆。与此同时,英美法中有许多术语,虽有特定的意思,却无明确的定义,其适用范围也无清晰的界定,因而其确切含义不明确。法律及合同中的含混词目的在于保持条文执行或履行时的灵活性。日后如果发生争执,其最终解释权属于法院,译者无权对此作任何解释或澄清。因此,译者在法律功能对等的前提下,对含混词应采取的翻译策略是以模糊对模糊。相反的,对于含义明确的原词则应确切翻译,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模糊。总之,要实现法律术语翻译的准确性,译文必须符合法律术语的特征和目标文本的语言习惯,并且在法律内涵上和原文保持一致,使译文最大程度地准确传递原法律文本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赵宝河.法律语言的语言特征[j].池州师专学报,2005(2)
2.熊松.英语法律文书的文体特征及翻译要领[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3)
专业英语翻译篇4
一 翻译单位
翻译单位问题是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构成了翻译理论和实践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最早对翻译单位的研究多只停留在语言层面上,后来发展到将文化、功能等视为翻单位。然而随着翻译过程研究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开始从过程角度来研究翻译单位,最典型的就是通过出声思维法对译者选择的翻译单位进行实证研究,从而为翻译单位的研究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国外学者对于taps应用于翻译过程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翻译策略(krings, 1986;lǒscher (1986);seguinot (1996)、翻译单位和翻译过程自动化(tirkkonen-condit, s. & r. jaakelainen,1991)以及影响因素这几方面。翻译单位也是国外tap实验研究的重点之一。翻译单位的长度与译者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许多研究发现,较高水平译者所用的翻译单位较长。例如lǒscher发现,普通学生翻译时使用的翻译单位往往都较小,大都以词为翻译单位;而有经验的译者的翻译单位均大于词,如短语、句子或段落。séguinot的研究也表明,职业译员在解决如单词或短语这些局部问题时以整个句群为参照。tap实验结果还表明:译者翻译时所依据的翻译单位其实是一种动态的语言实体,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对翻译单位作出相应的调整。
国内学者也尝试了用有声思维法来研究翻译单位,如:郑冰寒,谭慧敏(2007),翟秋兰(2009),刘立香(2012)等。
二 本文研究目的及实验设计
该研究以***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四年级的三十名学生为受试对象,根据有声思维要求,受试者边翻译边报告其思维过程。根据他们的译文和有声思维报告,最后取十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该研究对收集到的taps语料进行编码,以提取包含在受试者翻译过程中的翻译单位。在定义翻译单位时,作者采用了gerloff(1986)的方法,将翻译单位划分为词以词、短语、小句、句子这几个级别。若受试在一定时间内注意力集中于句子,翻译单位即为句子;若受试以查字典来获取单词含义,单位即为词;若受试在处理句子时,夹杂考量单词含义时,翻译单位句子和词各计一次。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taps语料进行定量分析,以获取学生在翻译单位使用上的特点,旨在为翻译教学提供建议。
三实验步骤
1选取受试者
本实验选取了三十名***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四年级的学生作为受试者,这些学生的母语均为汉语,已经接受了两年翻译课程的学习,都自愿参加本实验。
2选择文本
实验用的材料选自1999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英译汉真题,该篇文章难易适中,符合大多数受试者的翻译兴趣。
3 数据收集
为了保证受试者不受干扰,实验在两个语音室分两次进行。给每位受试者提供的有纸张、笔、字典和mp3等。实验前受试者对于有声思维法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并做了示范,然后进行本项实验。待受试者完成这篇汉译英之后,其有声思维部分也被录入了准备好的mp3内。受试者的翻译结果及录音均为实验所得的taps语料。
4语料分析
实验完成后进行语料分析。将有声思维录音转换成书面记录;最后综合译文及有声思维材料的转写,最后根据译文质量及有声思维材料的转写情况,提取10名学生进行数据分析。
四 数据分析及教学启示
***表显示,在翻译单位的使用方面,学生的翻译单位都比较小,都以单词和短语为主。通过对学生翻译过程的观察,笔者发现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把主要精力集中放在对原文解码,以解决词汇上的理解问题,因此这种翻译只是局限于原语文本与目的语的词汇对等联系,学生还不能将原语文本的思想用目的语的形式自由地道得表达出来,这样译者就受到原文字句结构的束缚比较大,因此翻译单位也比较小。
基于taps实证研究,作者总结了以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树立语篇意识,以语篇作为参照单位。从翻译过程看,运用较大翻译单位的受试者能从段落的角度确立词的含义并对原文功能进行分析,准备把握原文内容意思,然后将原文的整体意思转换成目的语表达,往往不容易受原文句式、表达方式的约束,译文较为地道通达,译文质量较高。在taps的实验中,有4位同学都没有通读全文而直接进行翻译,从翻译单位的统计来看,这几位同学的翻译单位比较小,译文质量也不高。因此,应该有意识的训练学生使用较大单位的翻译单位。
专业英语翻译篇5
一直以来,国外的电子领域长期领先于国内的电子领域,而且很多常用的芯片和核心的芯片大多出自于外国人之手,因此在我们使用芯片的时候总会发现芯片相关的数据手册是使用英文编写的,当然使用较多的芯片,其数据手册也会有中文版的,但网上流传的数据手册还是英文版居多,而数据手册的内容又属于电子专业英语的范畴,所以对于电子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提高电子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除此之外,要想改变电子领域外强内弱的格局,必须先学习了解国外的电子类的知识,由此可见,提高电子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更是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电子专业英语的特点
近几年,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出现在大众的生活中,对于英语的学习也变得更加必要,而根据英语出现的不同领域我们可以将英语分为日常英语、商务英语、广告英语、科技英语等等几个部分,根据英语出现的专业又可以将其区分为机械英语、电子英语、管理英语、计算机英语等等,而英语的特点也随着其出现的环境和领域的变化而变化,接下来我们就主要介绍电子专业的英语特点。和其他类的英语相比,电子专业的英语更加重视客观事实,讲究描述对象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准确性,同时,电子专业的英语在表达描述上追求精炼,避免内容冗杂影响阅读者获取信息。接下来我们主要从电子专业英语的内容特点、语法特点和词汇特点来介绍其特点。
(一)内容特点
有别于一般的英语,电子专业英语的内容是电子领域的基本理论、前沿思想、产品说明以及操作指南等,其一般都是以说明文的方式对内容进行阐述的,例如:CMOSSchmitt-triggeredinputswithpull-down(低电平输入的施密特触发CMOS管),该例就向读者说明了该描述对象的特性和工作条件,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就可以很容易知道该CMOS管是低电平触发的,对于急于搜索有用信息的读者来说,这种说明文形式的内容为读者获取信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是非常准确简洁的。
(二)语法特点
由于电子类文章的作者,其目的不在于人的丰富内心和事物的生动形象,而在于描述对象的准确性和具体性,而且描述对象也多为客观的理论和规律以及事物的概念,所以电子专业英语通常具有客观性、准确性、简洁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必然会从电子专业英语的语法结构上反映出来。首先,为了达到其客观性,在描述过程中一般都会使用被动语态和一般现在时。据不完全统计,被动语态的句子在电子专业英语中的比重达到了1/3-1/2。同时,为了追求语言的简洁,在电子专业英语中,作者要用尽可能少的单词来描述尽可能多的内容,于是,非限定动词、名词化动词以及词组等其他简化的形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例如“FastSwitching”“175℃OperatingTemperature”等。最后,为了能够准确地对内容进行描述,一般电子专业类的英语句子都比较长,有些长句甚至都可以***成段了。例如:TheIR2110/IR2113arehighvoltage,highspeedpowerMOSFETandIGBTdriverswithindependenthighandlowsidereferencedoutputchannels.
(三)词汇特点
电子领域是一个更新换代十分迅速的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电子领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新产品和新器件,而词汇又是语言发展的产物,伴随着新生电子产物的出现,各种新术语、新概念、新理论不断出现,导致各种新词大量出现,同时许多平时的日常用语也会不断增加科技相关的含义,从而产生了意义单一狭窄的技术词汇,例如,bandwidth(带宽);不受上下文限制且出现频率很高的次技术词汇,例如,register出现在电子专业英文中时意为寄存器,用于公共英语中时则是登记册的意思;以及属于非专业英语的特用词,例如,同样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表述为“Thenthelightisturnedon”,在电子专业英语中则表述为“Thecircuitisthencompleted”。
三、电子专业英语的翻译技巧
了解了电子专业英语的特点以后,接下来就是所谓的“对症下药”了,针对电子专业英语的不同特点,大体可以将其相应地翻译技巧归为词量增减、选择回避、词量积累,除此之外还有词义引申、词类转换等有助于电子专业英语阅读的翻译技巧。
(一)词量增减
电子专业英语追求语言精练、准确,故常为十分简短的说明文,所以在对其进行翻译时,为使翻译的内容能够全面、准确,必须添加其他词汇,这种翻译技巧就是所谓的词量增减的方法,当然,在此处我们主要用到的是词量增的技巧。例如:FastSwitching(译文:快速开关特性),在翻译成汉语时就增加了“特性”一词,使翻译后的意思更加明确了。
(二)选择回避
有时电子专业英语为使表述详细,有的句子会很长,这样一来读者在阅读时就很难进行全句翻译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进行选择性的翻译,从句子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种方法就是所谓的选择回避,也就是选择性回避对想了解的信息无用的词汇。例如:TheTO-220packageisuniversallypreferredforallcommercial-industrialapplicationsatpowerdissipationlevelstoapproximately50watts.(译文:在功率近似50W的应用场合优先考虑TO-220封装)在这个句子中我们主要是想了解TO-220封装的工作功率,所以在翻译时就选择性地回避了“commercial-industrial”的翻译。
(三)词量积累
电子领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更新十分迅速的领域,身在这个领域里的人如果不能更快地更新自己的知识,那么很快就会被残酷地淘汰,所以在翻译电子专业英语时,掌握一定量的新概念、新词汇是十分重要的,另外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词汇的积累对专业英语的翻译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词量积累就成了专业英语翻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巧。这种翻译技巧需要读者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能多关注电子类的最新资讯,并能够记载下来,久而久之词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翻译就不再是难题了。例如:Inductor(电感)、crystaloscillator(晶振)、Rectifier(整流器)等这些词汇就是平时需要积累的。
(四)其他一些翻译技巧
除了以上介绍的三个翻译技巧以外,对于电子专业英语的翻译技巧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有选择性地介绍一些读者可能常用的翻译技巧。
1.词义引申
词义引申就是所谓的选词,在翻译电子类的专业英文时总会出现找不到适当词义的情况,如果只是一味地照着词典生搬硬套,只会导致翻译内容含糊不清、不易理解,甚至对其他人造成误解。例如:make,词典上对这个词的解释是“制造”,这个词与不同的词搭配会出现不同的意思。“makebed”就不能译成“制造床”,而应译成“整理床铺”,同样,“makesteel”就应该译成“炼钢”,“makepower”则应该是“发电”,诸如此类的词还有很多,在此就不赘述。
2.词类转换
由于汉语和英语各自的表达规律和方式存在很大出入,所以在将英语翻译成汉语时不可能完全保留原文词类,如果死抱着原文词类不放的话,只会使翻译后的内容读起来十分别扭,影响读者的理解,所以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灵活地处理相应的词汇,这就是接下来要介绍的词类转换技巧。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很多词,例如名词、介词等,在翻译成汉语时都可以翻译成动词或其他类词。例如:Withthewords,hewentaway.(说完那些话以后,他就走了。)
四、结论
专业英语翻译篇6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翻译教学 翻译水平
引言
近十几年来,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教学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就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根“软肋”。翻译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对大学生英语综合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无疑是个挑战。本文从学生在一次课堂翻译练习中的表现,总结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及原因
笔者在一次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上要求学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翻译课文中的一小段,旨在了解学生的翻译水平。以下是来自教材《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全新版)的一段。I’d never realized how important daily routine is:dressing for work,sleeping normal hours.I’d never thought I relied so much on co-workers for company.I began to understand why long-term unemployment can be so damaging,why life without an externally supported daily plan can lead to higher rates of drug abuse,crime,suicide.参考译文:以前我从未意识到日常的生活起居是多么重要,如穿戴整齐去上班,按时就寝。以前我从未想过自己会那么依赖同事做伴。我开始理解为什么长时间的失业会那么伤人,为什么一个人的生活缺少了外部支持的日常计划就会导致***、犯罪、自杀率的增长。下面是随意抽取学生译文的三个版本:
a.我从没意识到过日常工作有多重要过:按章做事,正常休息。我从没认为我依赖于那么多的合作伙伴来运营公司。我开始了解为什么不长期雇用工人会变得那么糟糕。为什么生命没有一个外部支持日常计划就导致高频率的犯罪、、自杀。
b.我从不意识到像穿上制服去工作,正常的睡眠时间这样的日常工作有多重要,我从没想过我会如此的依赖网络工作者去处理公司事务。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大量的失业人员会如此的具有破坏性,为什么生活没有了外部世界的支持可能会导致高频率的***、犯罪和自杀事件。
c.我从来都没有意识到日常规律的重要性:工作时的穿着,正常的睡眠。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和同事的关系如此不好。我开始明白为什么长期的积累会造成如此的伤害。为什么生活没有一个合理的日常安排计划会导致更高的危险,如:***、犯罪、自杀。
从这些译文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翻译水平并不高。普遍存在着不能准确判断词义、不能准确把握句子结构、望文生义、逐字死译、硬译等特点。而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每个层次都对翻译能力作了明确的要求。然而,大部分高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英语教学并未开设翻译课。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主要是针对四、六级考试中出现的翻译题型来组织教学。尽管有部分高校开设了翻译选修课,但是由于缺乏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大学英语翻译课所采用的教材大多是各种英语专业翻译教材的简编本,而译例的选择大多倾向于文学题材,缺乏真实性。翻译教学基本上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模式:教师讲解技巧,学生做练习,然后师生一起逐字逐句地核对参考答案(穆雷,1999:129)。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以修改学生的语法和用词错误为手段,以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为翻译课的终极目标,往往容易使翻译课变成语法课或语文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总体来看,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高校(包括笔者所在的学校)的翻译教学仍然处于一种可有可无、放任自流的状态。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笔者所在的学校,大学英语一周四个课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安排听、说、读、写、译的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确实是个挑战。专门抽出一个学时教授翻译似乎不太现实,在精读课中实施翻译教学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为不错的选择。
2.1加强翻译理论与技巧。
我们都说用理论指导实践,可是大部分教师却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英语专业的翻译课才讲翻译理论和技巧,而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是没有必要向学生讲授翻译理论和技巧的。试想,没有翻译理论的指导,学生又怎能进行具体的翻译实践,又怎能提高翻译水平呢?所以笔者认为,可以适度借鉴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此外,不少学生有这样的体会:某些句子中的每个单词都认得,句子的大意也理解,可就是不知如何用汉语来表达。笔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翻译技巧,因此教师应有选择地讲解一些常见实用的翻译技巧,让学生知道这些结果是如何得到的,如词类转换、增词、重复、省略、词义延伸、合译、正反译、长句翻译等等。学生一旦掌握这些翻译技巧就可以少走弯路,翻译起来就能得心应手。正所谓“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学生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后,才有可能在实践中逐渐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2.2在精读课中实施翻译教学。
近年来对传统教学法,尤其是对翻译教学法的批判,使得许多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谈翻译色变,避之尤恐不及。而精读课是一门向学生传授语言基本知识与技巧,通过让学生认真钻研教材来培养他们准确理解能力的综合课程。我们也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如果老师全部用英语讲课,甚至要求学生一定要用英语释义或回答问题,势必会导致大部分学生“雾里看花,不知所云”,不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能力的提高。如果能在精读课堂上有选择地进行翻译教学,如在讲授文章中的语言重点时,让学生对这些重点例句进行英汉互译;或者是在讲解课文时,让学生做些课文的英译汉练习。这样做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学生掌握翻译技巧,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应试能力。
2.3加强跨文化背景知识。
翻译不仅是跨语言交际,更是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的深层差异在汉语和英语词汇的意义、词形和命名方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体现。要准确把握外语中一些词汇或表达方式的含义,除了解释字面和具体语境中所指意义外,还需要了解不同文化中该词或句的一般意义。例如,I started my business on a shoestring.如果没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肯定会误译为:我是卖鞋带起家的。“to do business or to operate on a shoestring”的真正意思是“用极少的本钱开始做生意”。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因此,不同的民族会用一些特殊的“东西”来进行交流,这就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bushel(蒲式耳),“蒲式耳”是指谷物、水果、蔬菜等的容量单位,一蒲式耳在美国相当于35.238升,在口语中比喻“大量”,如:I have a bushel of things to do today.(我今天有许多事情要做。)在中国文化里,“蒲式耳”就不存在,但可以找到类似的东西“斗”来对应。所以hide one’s light under a bushel的意思是“不露锋芒;胸有成竹;过于谦虚;隐藏自己的才干和长处”。
2.4建立翻译素材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翻译是一项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除了让学生在精读课堂上做一些翻译练习外,教师还应为学生设计一些额外的翻译素材或翻译练习,建立翻译素材库。翻译素材要紧跟时势,能够反映当代社会各个方面,难度要体现层次性。并且,教师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收集翻译素材,扩充素材库。翻译素材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1)系统性。翻译材料的选材要有系统性,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尽可能地与学生所学的教材互相协调,适合大学生的需要。
2)专业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范畴选择典型个案来讨论具体的翻译问题,尽可能与学生专业紧密挂钩,针对性强。
3)实用性。翻译练习的设计应该围绕真实的任务来设计,如商品说明书的翻译、旅游宣传册的翻译、某些杂志举办的翻译竞赛等等。这些翻译实践常常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
4)趣味性。翻译材料的形式可以是活泼有趣的,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如有趣的故事、电影片段、家庭生活实录等。
5)跨文化性。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选择能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素材,要选择文化特征较强的材料。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在校大学生无论是在跟踪国际科研动态、网络查找、浏览与阅读外文科技文献资料时,还是课余时间网上冲浪时都无法避免大量资料的快速翻译问题。信息时代的译者,如果仅通过传统、常规的方式积累知识,熟悉所涉及到的专业领域,就无法跟上知识更新的节奏,也难以满足信息时代翻译工作的要求。一名合格的译者不仅应该具备较高的英语、汉语水平,还应该具有利用网络获取、存储、提取信息,并进行检索和咨询的能力,以不断提高自身语言之外的知识水平。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词典、翻译软件与翻译网站,提高翻译水平。
结语
进入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使得各行各业需要大量的口笔译者。正如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罗选民指出,将来许多翻译人员将来自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如果我们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就可以使大多数的大学生受益。我们必须认识到:对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应当强化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李荫华等.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教程(2)[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专业英语翻译篇7
【关键词】电气工程专业英语翻译学翻译技巧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52-02
翻译是一门跨学科、跨文化、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翻译首先要经过理解英文原文,然后将其转换成相对应的汉语,再进行校对等三个步骤,而如何准确理解原文则是翻译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要做到准确理解原文,首先要根据上下文理顺词与词,句与句及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才能准确的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
一、准确地理解原文,着重词汇语境的理解,注意长句、从句的翻译
专业英语是为了介绍某一学科的某些知识,这就要求译者要了解该专业的相关知识,通过原文的形式掌握其精神实质,做到准确的理解原文即译文和原文要内容一致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一致。特别是翻译长句、从句时,更要弄清楚该句的句法结构,找出该句的关键内容及各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根据汉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采用正确的翻译法,如顺序法、逆序法、分译法、综合法,正确的译出原文,避免受原文形式的束缚,迁就原文的"死译"现象,或者不紧贴原文又失之于自由主义。如在翻译定语从句时,如果从句结构复杂,译成汉语前置定语显得太长而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或者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对先行词不起限制作用,只对它加以描述、解释或补充,往往可以译成后置的并列分句,这种情况在专业英语中极为常见。
如: Coal power plants work by using several steps to convert stored energy in coal to usable electricity that we find in our home that powers our lights, computers, and sometimes, back into heat for our homes.
这句话有36个词,其中有定语从句、动名词、过去分词,power一词出现两次,power plant的意思是"发电厂",做动词的意思是"供以动力"。两个定语从句都是由that引导,同时修饰先行词electricity。译文为:燃煤火力发电厂通过几个步骤将储存在煤里的能量转化成电能,这样我们在家里可以有电使用电灯、电脑,有时还可以为家里取暖。
A step-up transmission substation receives electric power from a nearby generating facility and uses a large power transformer to increase the voltage for transmission to distant locations.
译文为:升压变电站从附近的发电设施接收电力,然后使用大型变压器将电压升高,远距离输送电力。
二、忠实通顺地体现原文,再现语气、时态、语态的内涵
忠实通顺的体现原文既衡量是否准确的理解原文,又衡量译者中文表达能力。所谓"忠实":既要忠实原作的内容,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或任意删减,又要忠实原作的风格,不能任意破坏和改变更不能以译者的风格替代原作的风格。科技文献侧重叙事和推理。读者重视的是作者的观点和发明的内容,而不是作者本人,所以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得非常广泛。
如:The output state of the relay will be, with its contacts closed, called trip, or with its contacts open, called block or block to trip.
此句出现两次被动语态,翻译时可改译成主动语态。
译文为:接触器闭合时,继电器的输出状态称为"解扣",而接触器打开时称作"封锁"或"解扣封锁"。
三、认真审查校核,以防错译漏译
为了保证翻译质量,审校是翻译必不可少的一步。校核是理解与表达的升华,是对原文内容进一步核实以及对语言文字进一步推敲。仔细审校译文是否忠实原文,语句是否通顺、流畅,语言是否规范,标点是否正确,是否有错译、漏译等问题。有时一字之差就可能造成无法挽救的大错。因此,译者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通常必须审校两遍,第一遍审校内容,第二遍审校语言文字。如时间许可再通读全文,做最后的检查修改,也可以译者自己校改后,请别人校阅。用这种互相校改的方法,可确保整个译文连贯、术语统一,使译文达到或接近翻译标准。
如: The generator, a huge electromagnet surrounded by coils of wire, then produces electricity when it rotates.
此处要弄清楚"generator"意为"发动机","electromagnet"意为"电磁体""rotate"意为"旋转"。才能准确的理解该句原文。译文为:发动机是一个被线圈包围的巨大电磁体,旋转时会发电。
四、结束语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因此,翻译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交流。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专业英语,译者首先必须仔细推敲、准确的理解原文,在此基础之上忠实而通顺的表达原文。
以上这些翻译技巧在电气工程专业外语的学习中应用较多,掌握和综合运用这些技巧,在进行翻译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业英语的学习将促进专业知识的提升,服务于专业岗位。依据我国提出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目标,遵循电气专业特征,结合电力能源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探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中大学本科阶段英语翻译技巧的学习,旨在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能源电力行业工程技术人才,使之真正走向国际化。
参考文献:
[1]陈廷佑. 英文汉译技巧[M ].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专业英语翻译篇8
[关键词]英语演讲课程;翻译专业;互动教学;综合素质培养
[中***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70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148-02
[本刊***] http://
一、翻译专业课设英语演讲课程的必要性
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的高级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而英语演讲课程的开设正是将课程的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输出人才应具备的语言素质(language competence),文化素质(cultural quality),心理素质(psychological traits),思辨能力(speculative thinking ability),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apabili-tV),道德修养(moral integrity),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胜任商务、旅游、科技等领域中一般的口、笔译工作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目前许多高校的翻译专业并没有将该课程纳入课程设置,仅仅部分高校将其写入专业选修课范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也仅将其列为课外的实践活动,这使得学生对英语演讲课程的认识度大大降低,对应能力未能得到充分训练,造成演讲能力的缺失。有学者提出英语演讲作为翻译专业英语教学的新课型,逐渐得到业界人士的重视,因为演讲技巧对口译技能提高的作用。
二、翻译专业开设英语演讲课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注重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英语演讲课程,作为一门英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需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和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学生必须在系统学习过《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语法学》、《英语视听》和《英美文化》等课程后,具备中级以上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后,方能进行演讲技巧的训练,因此建议开设在三年级较为合适。并且相关翻译课程,如翻译鉴赏、英语口译、英语笔译等课程中,如果能渗透相关经典演讲译本,对于英语演讲课程的讲授效果大有裨益。学生以翻译的形式接触过演讲文本,操作起来更为得心应手。如果有条件可以开设一些后续课程作为有力支撑,如《英语辩论》、《英语演讲艺术》等。
(二)突破口语教学单纯语言训练的模式,实现语言操练与思想表达的结合;
英语演讲不同于口语课程或者口译等其他课程,单纯的语言操练是无法完成其课程目的。一个成功地演讲训练模式是语言操练与思想表达训练的结合。演讲的灵魂在于言之有物,或是对人生的感悟、或是对景致的抒怀,或是对社会的褒贬,包罗万象的内容必须有精神的统领才能成为成功地演讲。教授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切合自己的主题,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引起共鸣,使演讲更具社会价值尤为重要。英语演讲的主题有多种,常见的分为四种:问题解决性的(Problem-soMng),鼓动性的(Inspirational),颂扬性的(Eulogistic)和说明性的(Expository)(蔡基刚,1998)。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特点选择配合独特的演讲风格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将演讲大的主题巧妙与个人的经历相结合起来已能够起到共鸣的效果。
(三)避免传统翻译教学中英语技能训练的单一性,实现“读、听、说、写、译”的一体化;
英语演讲能力与翻译能力的培养是共通的,因此翻译专业学生英语演讲能力的培养过程与翻译能力培养的过程是一致的。英语教学新大纲中的“读、听、说、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中,翻译排在最后一位,这就是说,翻译是大学英语中最难掌握的一门课程。而英语演讲有时是一个正向的过程,通过读名人、***要的著名演讲词,学会如何自己“说”自己写或翻译演讲词。但有时也是一个逆向的过程,需要翻译或者写出成功地演讲稿,然后表达出来。美国奈达(Eugene A Nida)主张把翻译的重点放在译文读者的反应上,他主张,“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不仅仅在于所译的词语能否被理解,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范,而且还在于整个译文使读者产生什么样的反应”。而演讲也同样重点关乎听众的反馈效果如何。提高五项基本语言技能才能提高翻译与演讲的水平。如何通过英语演讲课使学生这五大能力一体化发展?需要训练的对于经典的标准的演讲音像资料演讲材料首先要熟读,精听,模仿;体会重音、连读、断句等英语演讲特点,完善自我语音、语调、语速等。同时,通过读的过程,分析演讲主题的构思、布局、立意表达、层次逻辑发展等,正确地使用英语写作方法和技巧,准确用词,撰写拥有自我思想的演讲稿。翻译专业的同学应该进行中西方经典演讲词的互译等实践,
(四)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双主体”,交互式教学;
对于英语演讲这门课程,对于理论的传授是第一步,是基础,但并不是重中之重。教师完成相关理论介绍(如西方演讲的历史传统和现展、不同类型演讲稿特点、写作技巧与规范等)后,重点为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单纯教师进行展示或者运用PPT进行经典演讲范例的讲解,是不能够满足学生自我能力提高的目的。以共32学时的选修课为例,建议可以用2学时先进行演讲知识的讲授,然后运用三节课6学时进行经典范例的分组鉴赏与欣赏。然后进入20学时进行4种不同类型演讲的分别训练,(介绍性演讲speech of introduction,即兴演讲impromptu speech、礼仪演讲ceremonial speech以及有稿的劝说行演讲manuscript persuasive speech).每个类型演讲共计5学时,其中1学时进行此类演讲稿特点、写作规范、思维模式等讲解以及范例欣赏以及课堂分析,2学时进行分组实践,1学时进行全班展示以及教师与同学的共同评价。最后4学时进行求职面试的专项训练,为学生今后求职打下良好基础。这样的模式使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演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互动中激发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提高,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组织者。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是学生语言学习的监督者与检测者。
(五)变英语课堂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场所,
翻译专业作为一个实用型专业,其目的在于培养一名合格的译者,而其应具备的应用能力包括良好的思辨能力,娴熟的翻译技巧,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英语演讲课的教学目标恰恰与其不谋而合。
首先,当今大学生缺乏思辨能力与意识表现在英语演讲中就是受母语牵制过重,不能准确输出自己的思想。虽然想象力极其丰富,比较善于人文思辨模式而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善于叙事而不善于说理论事。即便有一些思想也仅停留在浅层次。这对其成为一名成功地演讲者或者译者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演讲课程中更多提供学生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进行多角度、深层次进行剖析,更要摒弃母语思维进行分析。在取舍材料、形成观点、形成论点论据、有条理进行组织、到用合理有力的语言进行演讲或者辩论的整个逻辑思辨过程,便是学生结合人文思辨与数理思辨的过程。
其次,英语演讲课程极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里包括交际能力(Canale&Swain,1980),语法能力:语音、语法、词法、词汇等知识;社交能力: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话语能力:话语规则和在话语中组织句子和话段时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换句话说翻译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英语演讲课程所进行五个方面的培训就是为了提高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设:(1)语言的语用功能;(2)常用的英美国家的非语言行为;(3)交际手段;(4)价值观念对比分析;(5)思维模式分析。
结语
翻译专业开设英语演讲课程符合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要,也是有效途径之一。只有认识到开设这一课程的重要性,把握其与其他基础课程的关系;打破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倡导引导式教学、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具有过硬语言功底,胜任多种工位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l]纪玉华,陈***向.英语演讲与辩论教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2] Lucas.S.E.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8th ed.)[M].Beijing r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M CG raw-Hill,2004.
[3]井卫华.李文萍.英语公共演讲课与外语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探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9).
专业英语翻译篇9
关键词:翻译能力;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基于真实翻译项目的过程教学法
一、合格翻译人才的翻译能力构成
一名合格的翻译人才应该具备必要的翻译能力。有关翻译能力的构成,中外不同的学者持不同的看法。德利尔(1988)认为翻译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百科能力、理解能力和重新表达的能力。Nord(1992)认为翻译能力包括文本接受与分析能力、研究能力、转换能力、文本生产能力、翻译质量评估能力、源语和译语的语言能力。PACTE(Process of the Acquisition of TranslationCompetence and Evaluation)研究小组(PACTE 1998,2000)认为翻译能力包括双语交际能力、语言外能力、转换能力、职业能力、心理生理能力、决策能力。Bell(2001)认为译者能力包括理想的双语能力、专家技能系统、交际能力。杨晓荣(2002)认为(汉英)翻译能力包括翻译技巧、对翻译标准、翻译原则的把握、语言运用能力、知识量、综合能力。文***(2004)认为翻译能力包括语言文本能力、策略能力,和自我评估能力。苗菊(2006)把翻译能力包括认知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
尽管不同学者对翻译能力的构成有不同的表述,但笔者认为,一名合格的译者应该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能力:双语能力、百科知识能力、翻译策略与技巧能力、翻译技术能力。
双语能力指译者对翻译所涉及的两种语言在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修辞知识、文体知识等方面的熟练掌握。双语能力是翻译的基础,是一名合格译者应该具有的能力中最基本的一项。熟练掌握源语是译者正确理解原文的必要条件,而正确理解原文又是整个翻译步骤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确保译文准确性的基石。熟练掌握目标语是译者通顺表达译文的必要条件,是避免翻译过程中出现“翻译腔”的有力保障。
国外翻译界有如下说法:A translator should knoweverything of something and something of everything。中国翻译界也有相似的说法:翻译家不但得是个“专家”,还得是个“杂家”。这两种说法表明,合格的译者必须具有宽广的知识面。首先,译者必须精通自己所从事的翻译专业领域方面的知识。专业知识对于专业翻译极其重要。如果说文字功底是文学翻译的基石,那么专业知识则是专业翻译的基石。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如果译者对所译资料的专业内容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那么他就不可能得心应手地进行翻译。他的译文极有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病症:译文不准确、译文不充分、译文不地道。因此,译者应尽力突破专业知识这个瓶颈,提高专业翻译质量。此外,译者必须博学,对中西文学、历史、艺术、***治、文化、经济等各方各面的知识都要有所涉猎。否则,译者在某些翻译场合就很可能会遭遇“拦路虎”,陷于尴尬的境地。中国外交部著名翻译朱彤对此深有体会,在一次谈翻译经验的座谈会就发出“优秀的翻译是杂家”这样的感慨。
一名合格的译者应该精通并能够灵活运用一些常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翻译策略主要包括两对范畴:异化和归化、全译和变译。异化翻译策略力求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异国情调”,以传播异域文化为旨归;归化翻译策略力求产出符合目标语语言表达习惯的译文,以读者的理解和接受为旨归。全译要求译文完全复写出原文的思想,是翻译的主要方式;变译是“译者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翻译活动”(黄忠廉2002:19),是全译一种有益的补充。译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译文能否成功。清末严复和林纾采用变译策略和归化策略翻译西籍,译文大受欢迎:而在当代,他们的那种“豪杰译”不可能再取得成功。翻译技巧包括增译法、省译法、正说反译法、反说正译法、词性转换法、分译法等等。翻译技巧同翻译过程中两种语言之间的转化密切相关。熟练掌握常用的翻译技巧可以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得心应手,“化滞消瘀”,产出流畅的译文。
翻译技术能力指译者对各种各样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运用能力。近1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层出不穷,如机器翻译软件、电子语料库、***词典、桌面排版系统、本地化工具等等,有效使用它们可以大大提高翻译效率。美国学者Angelelli就曾经指出,“能否熟练地使用翻译工具,是翻译新手和资深之间的一大区别”(肖维青2011)。因此,一名合格的译者应该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熟练地使用适当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网络上有各方各面海量的信息。前面说到,一名合格的译者应该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但人的记忆能力终究有限,而网络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因此,在当今网络时代,一名合格的译者应该能够熟练地运用搜索引擎、网上百科全书和网上报纸杂志等工具快速有效地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达到提高翻译效率、解决翻译疑难杂症之目的。
二、基于真实翻译项目的过程教学法与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培养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明确指出,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
长期以来,国内英语专业翻译教学都是沿袭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首先由老师向学生讲授基本翻译理论与技巧,再给学生布置翻译练习,然后再对答案。这种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纠错为主要教学手段,以教师向学生传授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为终极目的,存在如下几个弊端。(1)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是一个由教师、学生和课本组成的封闭系统。教师在这个系统中处于“中心”和“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2)教学内容缺乏参阅性。大部分翻译教材都是以文学翻译材料为主,经济、外贸、科技等实用文体方面的翻译材料缺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市场需求相去甚远。(3)教学方法缺乏现代技术。传统翻译教学过程中,都是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学生在下面抄笔记,鲜有翻译软件、语料库、网络等现代技术工具的参与。(4)学生翻译实践机会不多。翻译水平的提高是以大量的翻译实践为基础。国内翻译界就有“笔头下未过百万字不可轻言翻译”这样的名言。目前,翻译实践这个环节是国内英
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致命伤”。除了教师平时布置的少量翻译练习,学生很少或几乎没有进行过其他的翻译实践活动。正是由于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以上种种弊端,学生的翻译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他们毕业走向社会后面对一个个翻译任务时显得束手无策。
针对传统翻译教学的以上种种弊端,我们在翻译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基于真实项目的过程教学法。此教学法有如下几个优势:(1)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在其中起引导作用,因而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所有翻译教学内容都来源于真实翻译项目,与市场需求结合紧密。(3)教学过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因此学生有时间和机会求助于现代技术和网络,锻炼了学生的翻译技术运用能力r。(4)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翻译实践机会。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的翻译教学经历阐释一下基于真实翻译项目的过程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步,确定翻译项目。笔者所在的外国语学院承担了学校所在地市***府的英文网站建设以及每年的维护和更新项目。在同当地***府相关部门的每次谈判过程中,笔者会选一到两名学生参加,使他们了解客户的需求,学会如何同客户打交道并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然后,在课堂上,笔者会和他们一起现身说法,为同学们讲述同客户接触的经历,使其他同学了解一些同客户谈判时必须知道的行为规范。
第二步,分配翻译任务。确定翻译项目后,笔者会从翻译项目中选出适量的、难度适中的翻译材料。翻译材料涵盖范围较广,既有本地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材料,又有本地经济、科技、***治、教育等方面的材料。然后将这些翻译材料分配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人数控制在5人左右。例如,在为所在城市建设英文网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所在城市的标语“德行天下、和谐奋进”的英译是一个很好的翻译教学材料,由此可以引申到其他种类标语的翻译,如大学校训的翻译。因此,笔者将“德行天下、和谐奋进”的英译作为翻译任务分配到班上的7个小组,要求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翻译任务。
第三步,小组翻译。翻译小组领到翻译任务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翻译。一般要经过如下几个步骤: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翻译前的准备工作,如利用网络查找翻译材料相关的背景资料,运用术语库查找术语等。然后个人单独翻译。最后小组一起讨论、修改译文,确定该小组的译文定稿。由于时间的关系,小组翻译这一步骤通常在课后完成,并且要求学生在这一步骤作好翻译日志,记录自己翻译过程中的思维活动。重点放在“如何翻译”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翻译”。如班上的7个小组领到翻译任务后,在笔者的指导下开始了各自的翻译历程。首先各个小组成员通过各种方式,如询问市***府相关人员、网络查找等,来确定“德行天下、和谐奋进”的内涵。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将标语译成英文。最后小组成员安排一个时间,集中讨论,相互交流看法,在此基础上确定该小组的最后译文。个人翻译过程以及翻译讨论过程都用翻译日志的形式进行了记录。
专业英语翻译篇10
随着我国钢结构加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外钢结构工程由中国承建,相应的加工规范,适用标准等的翻译量也将不断增加,翻译是指把一种语言变体的内容变为另一种语言或语言变化的过程或结果,内容上真正对等的标准是忠实于原文。本文就十多年来从事钢结构专业英语翻译所积累的经验,从选词、组句、表述三方面,论述只有在专业和技巧完美结合的基础上,才能使译文更准确流畅。
1 选词
译文词语的选择取决于原文词义、语法结构以及汉语的表达习惯和逻辑关系等。这里我们只讨论原文词义选择问题。在英语词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极为普遍,使用频率高的词词义特别多。如cut 一词就有200 多个意义。这就给英译汉时的词义选择带来很大困难,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误解,在选词方面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专业特有的词汇。钢结构的加工涉及切割、焊接、喷涂等多种工艺,因此其技术资料中有大量涉及这些专业的特有词汇。以焊接为例,焊接是钢结构加工中很重要的一种工艺,在钢结构的加工规范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本文由收集整理关于焊接工艺,焊接检查,及焊接的合格标准的陈述,如果翻译不正确,就会直接影响到加工产品的质量。如horizontal overhead position weld,应翻译为仰角焊,若翻译为“水平上部焊接”,技术人员就不能理解了。
二是各专业学科共有的形式。如coat在焊接技术资料中翻译为药皮,在喷涂方面的技术资料中应翻译为涂层,对于这类词,在翻译时应根据专业学科辨别其词义。
三是普通词、专业词共用的形式。如current ,它既是专业词(电流) ,又是普通词(当前的) ,对这类词在翻译时尤其应加以注意。
2 组句
组句,是指根据句子语法结构组成句子并理解句子的意思。对原文的理解错误,会导致译文的意思错误;对原文理解不透彻,会导致译文意思不全面. 钢结构专业英语的翻译,需要立足专业,并结合各种专业知识才能做到准确透彻的理解,例如
back-gouging as necessary shall be made on the first layer in the groove root such that welding defects are removed with minimum loss of sound metal.
若翻译为:“必要的反面气刨应在坡口根部的第一层焊缝上进行,以确保在对母材损伤最小的情况下清除焊接缺陷。”
这样翻译,专业人士看了,虽然明白指的是什么意思,但一定会觉得别扭,因此,翻译为“对焊接缺陷的清除,首先应保证对母材的最小损伤,必要时应采用背面气刨清根。”这样组句就更通顺、准确、专业些。
3 表述
表述,即所谓的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前苏联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费道罗夫),而要做到这些,严复的“信达雅”三原则是必须遵循的。
“信”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 例如,
where plate-built-up shapes are used, supplier shall submit fabrication procedure to cover all phases of the fabrication processes including welding manner, inspection and testing.
若翻译为:对于板制造的型材,供应商应递交其包括焊接方式,检查及测试的各个阶段的加工程序。这样的翻译会使相关人员误认为应递交的文件是关于焊接方式,检查及测试的相关过程的加工流程说明。因此将“all phases of the fabrication processes including welding manner, inspection and testing.”翻译为“包括焊接方式,检查及测试在内的所有阶段的加工规范”比翻译为“包括焊接方式,检查及测试的各个阶段的加工程序”更符合原文意思,且不容易造成误解;“procedure”有“程序”,“规范”的意思,在这里翻译为“规范”比翻译为“程序”符合原文的意思,因为“程序”,在工厂加工术语中,理解为加工流程,而“规范”在工厂加工术语中包括了加工流程,加工技术要求及加工合格标准等多方面的文件。综上所述,可改译为“对于板造型材的加工,供应商应递交包括焊接方式,检查及测试在内的所有阶段的加工规范。”
“达”是指译文的通顺达意, 表达要符合专业表达的习惯,否则,读者阅读后会觉得费解或觉得译者在说外行话。例如:
welds shall be terminated at the end of a joint in a manner that will ensure sound welds. whenever necessary, this shall be done by use of extension bars and runoff tabs.
若翻译为:“焊接应终止在节点终端以确保完整焊接。如果需要,可使用加长杆和引板。”
虽然意思没错,但专业人员看起来会感到别扭,不够专业。如果,翻译为:“为保证焊缝的完好,焊接必须在节点的终端结束,必要时,可使用引弧板。”会更符合专业人员的表达习惯。
“雅”则指译文的用词修辞, 在“信”与“达”的基础上强调“雅”,即译文要雅致。例如:
additional splices to extend the steel members at the discretion of supplier are not permitted unless otherwise approved by contractor.若译为:“由买方决定的为延长钢结构件而增加的额外的连接板是不允许的,除非另有合同方的批准。”显得头重脚轻,且语序不符合汉语的习惯,改译为:“除非征得合同方同意,否则厂商不得擅自添加连接板以延长构件长度。”这样,更准确精炼,不仅符合法律文书的语言风格,同时也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