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见习专业技术总结第1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双主体;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10-0079-03
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突出实践教学。校企“双主体”育人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出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双主体”育人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拟以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为例,讨论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双主体”育人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场所,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必须从三方面入手。
(一)实验室建设
加强实验室建设,一是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教学软件;二是配备好实验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三是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强化日常管理。目前,我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拥有各门课程相应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管理制度完善,日常管理严格,能满足本专业全部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重点建设了药用植物园、生物制药技术仿真实训室,能满足学生校内实训、参观见习的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组织专业教师、施工人员到合作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召开座谈会,听取企业专家的建议,并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指导实训基地建设,增强了校内实训基地的仿真性。
(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近年来,我校加大了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的力度,企业挂牌“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基地”。由企业投资修建实习生宿舍、多媒体教室、资料室、运动场等设施,改善了学生实习条件。目前,我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有衡阳南岳制药厂等10家合作企业,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经统计,我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分别为82人、84人、75人,全部到合作企业实习,实习后被企业录用的毕业生分别为60人、63人、67人,录用比例分别占73.2%、75.0%、89.3%。可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促进实践教学和毕业生就业。
二、整合校企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校企互培
首先是企业为学校培养教师。一是邀请企业技术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从实践角度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促使教师更新观念,拓宽知识面;二是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学习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增强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不少于2个月。其次是学校为企业举办短训班或专业教师到企业做专题讲座,从理论角度阐述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促使企业员工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高理论水平。近三年,我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师为合作企业举办短训班10期,培训学员1 050人次,开展专题讲座15场,参与员工达到1 800余人次,促进了企业技术专家的成长。企业技术专家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校企科研团队建设
近年来,我校实施了“校企科研团队建设”工程,鼓励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科研团队,开展技术创新、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近三年,我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校企科研团队”实现技术创新6项,申报科研项目10项,完成教改课题9项,62篇,编写教材15部,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结合”,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推进、科研水平的提高及科研成果的转化。
三、校企合作育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一)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教学是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教学形式。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五步教学法”。如“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教学过程:一是布置实验,提问设疑。课前布置实验内容并提出问题:实验原理是什么?操作要点有哪些?如何提纯、检验黄连素?可能发生哪些安全事故,如何处置、预防?引导学生预习。二是写出预习报告。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查找资料,写出预习报告。三是分组讨论,解决预习问题。实验课上,学生分组讨论课前问题,教师启发引导,促使学生解决课前问题。四是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经过预习、讨论,明确实验方法后,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操作,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五是实验讲评,归纳总结。实验结束后,教师总结讲评,归纳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指出实验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其处理和预防措施,解答课前问题。
(二)强化参观见习,促使学生了解行业动态
参观见习是指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参观学习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旨在促进学生了解行业生产的技能要求、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接受企业文化熏陶,激发学习积极性。参观前,召开动员会,讲清参观见习的目的、任务、要求、注意事项及考核方法;参观过程中,邀请企业技术专家现场讲解,解答学生疑问;参观结束后,召开总结会,对参观见习作总结讲评,要求学生撰写参观见习报告,总结参观见习的收获和感想。
(三)强化综合实训,帮助学生查找知识技能缺陷
综合实训是指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生产实践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以企业带教教师为主进行指导,旨在指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方法用于实际生产,找出自身知识和技能上的缺陷。综合实训一般在第四学期6~8月进行,为期3个月。实训过程中,学生在不同岗位进行生产实践,由企业带教教师指导,每周召开一次实训交流会,学生交流实训情况,企业带教教师一一点评,学校带队教师进行全面总结,指出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改进措施;实训结束返校后,进行为期一个月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强化训练,弥补知识技能缺陷。
(四)强化顶岗实习,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
顶岗实习是指理论和实验教学任务完成后,学生进入生产一线参与实际生产过程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是在真实工作环境下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职业道德和劳动态度,掌握基本的企业管理知识。顶岗实习一般在第五学期10月至第六学期6月进行,为期9个月。校企双方共同制定顶岗实习教学计划,确定实习内容和进度,制定实习安排表,系统地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生产流程、操作方法及意外事故的处理和预防措施,积累实践经验。实习过程中,由企业带教教师指导、管理和考核;学校教师定期检查,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收集有关实践教学的建议。
四、校企协同,加强实践教学考核
教学考核是检查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途径。在“双主体”育人过程中,必须校企协同,从四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考核。
(一)实验教学考核
实验考核由学校教师组织,分四个模块:基本实验理论(占30%),考核学生对仪器操作要点、试剂配制、基本实验操作要点及安全知识等的掌握情况,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基本实验技能(占30%),考核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以***操作方式进行;综合实验能力(占30%),考核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按选题、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教师审阅、***实验、书写实验报告四个步骤进行;平时实验情况(占10%),考核学生平时实验态度、实验报告书写、遵守实验室规则、爱护实验室物品、履行值日生职责等情况,由教师在平时加以考核。考核成绩以50%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
(二)参观见习考核
由学校教师组织,以撰写“参观见习报告”方式进行,要求学生撰写2 000字左右的参观见习报告,内容包括参观见习内容、主要收获、心得体会等,评选“优秀参观见习报告”,考核结果作为平时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相应课程总评成绩。
(三)综合实训考核
以撰写“综合实训报告”方式进行,要求学生撰写2 500字左右的综合实训报告,内容包括实训内容、主要收获、存在问题、努力方向等,由校企双方教师共同评分。考核成绩以“综合实训”课程成绩计入学习成绩单,存入学生档案。评选“优秀综合实训报告”,由校企双方共同表彰。
(四)顶岗实习考核
由企业带教教师组织,学校教师协助,分五个模块:工作态度(占20%),考核学生劳动纪律、工作积极性和协作精神,以观察、考勤、互评等方式进行;实践能力(占20%),考核学生组织、参加或完成实践工作的能力,以观察、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专业技能(占20%),考核学生完成技术工作的熟练程度和准确程度,以观察、操作考核、技能比武等方式进行;适应能力(占20%),考核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及工作环境的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观察、交谈等方式进行;实结(占20%),要求学生撰写3 000字左右的实结,内容包括实习计划完成情况、主要收获、存在问题、努力方向、心得体会等。考核成绩以“顶岗实习”课程成绩计入学习成绩单,存入学生档案。评选“优秀实习生”,由校企双方共同表彰。
总之,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中,只有充分发挥校企两个主体的优势,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考核,才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批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凤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118-119.
[2]李艳.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1(22):20-21.
[3]曾琦斐.高职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5(4):59-62.
教师见习专业技术总结第2篇
关键词:临床检验;见习;生物技术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032-02
生物技术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重组DNA技术、杂交瘤技术、细胞大规模培养转基因技术及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制药的相继问世都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PCR技术的发明,更使得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重要农作物和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信息技术的渗入,相继发展起了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组合化学、生物芯片技术以及一系列的自动化分析测试和药物筛选技术和装备。目前,各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农业、生物加工、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并对制药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连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科定位是以生物技术应用学科为主,结合理、工、医、生物等其他相关基础学科,培养具有生物学、医学及工程学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医学院校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条件赋予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显著特色,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结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方向和渠道。
临床检验见习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工作的能力,获得全面发展,走向临床一线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目前在各级医院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学检验等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及***观察。而各项临床检验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等与生物化学、免***学、微生物学等的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以上专业基础课程时,除要求掌握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外,还应熟练掌握各项临床检验的常用方法原理及检验结果分析。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最终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临床,解决临床检验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经过几轮的临床检验见习的教学实践和跟踪调查证明了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临床检验见习的必要性,同时也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见习计划、目的明确,实行规范化管理
教研室设有专职教师负责学生临床检验见习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见习计划,落实专业带教教师,联系见习医院,确认临床带教教师,沟通见习内容等。开课前首先让学生明确见习目的,了解见习内容、安排及临床科室相关管理制度。要求学生按照见习计划进行见习,严格遵守医院及临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见习课程考核评价制度。课程实施过程中专业带教老师全程参与,帮助学生从提高临床兴趣逐步过渡到真正掌握临床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第一阶段,了解检验工作性质、临床检验工作流程等;第二阶段,根据理论课程的讲授进度,当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学生参与实践,增加其临床思维能力及接触社会的能力。
二、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树立职业道德
见习是高等学校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由学生成为专业从业人员的角色转换的开始尝试阶段,也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最佳时期。作为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技术上过硬,思想作风上更要过硬。要有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意识。所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对没有出校门、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作风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在见习的过程中带教注重强调组织纪律、遵守规章制度,着重培养学生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通过见习过程的耳濡目染,同学们深刻领会到临床检验是一项又脏又累又苦的工作,它不但要求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还要求检验人员谨慎细心,注重每个细节,检验结果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的诊断和***,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今后的学习道路任重而路远,必须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为将来胜任自己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专业教师和临床检验师共同带教,提高学习效率
见习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理论知识,活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专业教师对见习内容及学生最为了解,在参与带教时,可结合课堂教学,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式或设问式讲解,而临床带教教师有着丰富的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可以通过临床实例,生动讲述各种检验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弥补了专业教师无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对新的检验技术仪器不熟悉,难以生动深入传授知识的不足。学生通过临床检验见习,在教师辅导下获得感性认识,验证深化了理论知识,获取课堂上难以体现的临床知识。同时临床全新的氛围和应用性极强的实践,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进行临床检验见习,还可发挥同伴教育的优势作用,见习生与实习生具有相似的背景,无代沟,交流容易,既能使受教育者得到进步,也能使同伴教育者自身受益,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有效沟通能力。
四、注重反馈总结,提高见习效果
通过见习结束后学生撰写的总结报告,对已开展了临床检验见习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比较欢迎这种教学方式,认同率高达98%以上,35%的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大学生科研课题对见习学到的知识加以扩展,提出新思路。同时,部分学生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见习时间是否可以适当延长,安排更灵活,增加实际动手训练;带教老师是否能够更详细地介绍更多检验新技术、进展等。可见临床检验见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灵活安排见习时间,采用先集中后分散,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不同的实验室进行见习等方式不断优化临床检验见习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切实提高医学院校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莫小卫.中等卫校生物化学科开设临床检验实验及见习教学分析[J].医学文选,2005,24(1):100-101.
[2]吴晓宁,林发全,李山,秦雪,莫武宁.临床医学检验课间见习的初步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8(2):164-166.
[3]张艳玲.加强临床教学,培养合格医生[J].医学文选,2005,(241):102.
[4]林发全,罗群.以同伴教育形式进行医学沟通学教学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7):78-79.
[5]邓卫,唐伟,于淑梅,等.临床医学专业见习内容及方法的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7,6(7):640-642.
教师见习专业技术总结第3篇
生物技术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重组DNA技术、杂交瘤技术、细胞大规模培养转基因技术及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制药的相继问世都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PCR技术的发明,更使得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重要农作物和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信息技术的渗入,相继发展起了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组合化学、生物芯片技术以及一系列的自动化分析测试和药物筛选技术和装备。目前,各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农业、生物加工、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并对制药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连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科定位是以生物技术应用学科为主,结合理、工、医、生物等其他相关基础学科,培养具有生物学、医学及工程学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医学院校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条件赋予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显著特色,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结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方向和渠道。
临床检验见习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工作的能力,获得全面发展,走向临床一线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目前在各级医院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学检验等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及***观察。而各项临床检验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等与生物化学、免***学、微生物学等的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以上专业基础课程时,除要求掌握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外,还应熟练掌握各项临床检验的常用方法原理及检验结果分析。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最终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临床,解决临床检验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经过几轮的临床检验见习的教学实践和跟踪调查证明了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临床检验见习的必要性,同时也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见习计划、目的明确,实行规范化管理
教研室设有专职教师负责学生临床检验见习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见习计划,落实专业带教教师,联系见习医院,确认临床带教教师,沟通见习内容等。开课前首先让学生明确见习目的,了解见习内容、安排及临床科室相关管理制度。要求学生按照见习计划进行见习,严格遵守医院及临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见习课程考核评价制度。课程实施过程中专业带教老师全程参与,帮助学生从提高临床兴趣逐步过渡到真正掌握临床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第一阶段,了解检验工作性质、临床检验工作流程等;第二阶段,根据理论课程的讲授进度,当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学生参与实践,增加其临床思维能力及接触社会的能力。
二、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树立职业道德
见习是高等学校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由学生成为专业从业人员的角色转换的开始尝试阶段,也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最佳时期。作为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技术上过硬,思想作风上更要过硬。要有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意识。所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对没有出校门、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作风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在见习的过程中带教注重强调组织纪律、遵守规章制度,着重培养学生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通过见习过程的耳濡目染,同学们深刻领会到临床检验是一项又脏又累又苦的工作,它不但要求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还要求检验人员谨慎细心,注重每个细节,检验结果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的诊断和***,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今后的学习道路任重而路远,必须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为将来胜任自己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专业教师和临床检验师共同带教,提高学习效率
见习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理论知识,活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专业教师对见习内容及学生最为了解,在参与带教时,可结合课堂教学,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式或设问式讲解,而临床带教教师有着丰富的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可以通过临床实例,生动讲述各种检验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弥补了专业教师无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对新的检验技术仪器不熟悉,难以生动深入传授知识的不足。学生通过临床检验见习,在教师辅导下获得感性认识,验证深化了理论知识,获取课堂上难以体现的临床知识。同时临床全新的氛围和应用性极强的实践,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进行临床检验见习,还可发挥同伴教育的优势作用,见习生与实习生具有相似的背景,无代沟,交流容易,既能使受教育者得到进步,也能使同伴教育者自身受益,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有效沟通能力。
四、注重反馈总结,提高见习效果
通过见习结束后学生撰写的总结报告,对已开展了临床检验见习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比较欢迎这种教学方式,认同率高达98%以上,35%的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大学生科研课题对见习学到的知识加以扩展,提出新思路。同时,部分学生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见习时间是否可以适当延长,安排更灵活,增加实际动手训练;带教老师是否能够更详细地介绍更多检验新技术、进展等。可见临床检验见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灵活安排见习时间,采用先集中后分散,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不同的实验室进行见习等方式不断优化临床检验见习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切实提高医学院校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见习专业技术总结第4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摘要:对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类型结构、学历结构等进行分析,发现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高学历层次教师偏少、专业课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等问题。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健全兼职教师聘任机制,完善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开展在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等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变化;建设
中***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011-04
近年来,中职学校招生数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面对中职学校招生难的趋势,增加中职学校的吸引力,提高中职学校的认可度与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迫在眉睫,而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双师型”教师数量,造就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为中职学校教师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条件,促进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变化总体情况分析
(一)教师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基本呈现梯队结构
年龄结构反映了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活力和发展潜力,其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中职学校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一般来说,学校老、中、青教师的理想年龄结构比例为2∶5∶3。依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统计结果,我国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布局较为合理,基本上形成了教师年龄的梯队结构。2005—2012年,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到2012年达到42.79%。伴随着青年教师比例的下降,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年教师所占比例呈现上升的趋势,到2012年达到54.57%,大于当年青年教师的比重。2005年老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55%,之后呈持续下降趋势,到2012年下降到占2.64%。可见,近年来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基本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老年教师比重较小,以后可能延续这一趋势,如表1所示。
本研究把35~55岁的教师定义为中年教师。
(二)教师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偏少
从下页表2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职称统计情况可以得出,2005—2012年,拥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量的比重均在0.80%以下,并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除外,2011年拥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所占比例为0.71%,小幅度回升)。拥有副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拥有中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相对稳定,从2005年到2012年,比例均在40%左右。拥有初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也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05年拥有初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为32.56%,到2012年下降到28.05%。未定职称的教师比例相对稳定,从2005年到2012年均在8%左右。拥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下降是由于国家对于中职教师职称评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毕业学历、毕业年限、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等标准。总体来看,我国中职学校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不尽合理。
(三)教师类型结构相对稳定,专业课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数量偏少
一个运行良好的中职学校,必定拥有类型结构稳定的教师队伍,即文化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在总数量上达标,相互比例适中,这也是保证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专业课教师是保证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如果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将严重影响教育质量及其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实习指导教师是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指导者,实习指导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质量,这要求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全部内容,更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2001年11月印发的《关于“十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专业课教师在教师总量中的比例达到60%左右,每个专业至少应有3~5名专业课教师。”2005—2012年中职学校教师类型结构情况见***1。
从统计数据得知,2005—2012年,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呈上升趋势,而文化基础课教师所占专任教师比例呈下降趋势。到2012年,专业课教师在教师总数中占53.69%,距离《意见》对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比例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由于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要求严格等原因,2005—2012年,实习指导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偏低,稳定在0.3%左右。
(四)专兼职教师队伍稳步发展,但兼职教师队伍发展缓慢
***、***在《关于实施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意见》中就提高教师素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提出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选聘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适中对于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达到学校与企业双赢具有重要意义。2005—2012年中职学校专兼教师结构情况见***2。
由***2可知,中职学校教职工总数呈上升趋势,兼职教师所占比例与专任教师所占比例基本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兼职教师选聘难度以及管理难度较大、工资待遇较低等原因,兼职教师所占比例上升缓慢,2005年仅为8.47%,到2012年占教职工总数的10.37%。专任教师作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主干部分,在2005年至2012年间,专任教师比例呈上升趋势,2005年占教职工总数的60.60%,到2012年,达到教职工总数的66.55%,上升了6个百分点。
(五)中职学校教师学历水平总体偏低,具有高学历的教师偏少
教师学历达标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职学校教师的总体质量。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教育要求不断提高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的比重,这也是评价中职学校师资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表3得知,无论是兼职教师还是专任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所占比重偏小,但基本呈上升趋势,兼职教师从2004年的4.87%上升到2012年的7.77%,专任教师到2012年达到5.15%;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是中职学校教师的主体部分,到2012年,具有本科学历的兼职教师达到71.51%,具有本科学历的专任教师达到81.80%;具有专科学历的兼职教师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由于兼职教师相比专任教师稳定性较差,2009年、2010年小幅度回落。具有专科学历的专任教师呈直线下降趋势,在2004年至2012年期间,下降了15个百分点;具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兼职教师在2004年至2008年期间呈下降趋势。由于近年来对兼职教师聘任要求的变化,重视兼职教师的实践经验,聘任部分拥有工作经验和熟练技术的技术工人,2008年之后小幅度回升,但所占比重较小,到2012年达1.50%。具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专任教师呈直线下降趋势,到2012年仅占教职工总数的0.60%。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教师结构不尽合理
一是职称结构失调。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到2012年,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0.59%,具有副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22.39%,具有中级职称者占40.57%,具有中级以下职称者占36.46%。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太小,具有中级以下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过高,这说明中职学校普遍缺少专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不利于中职学校的长远发展。二是具有高学历的教师数量少,学历水平总体偏低。表3显示,虽然在2004年至2012年间,中职学校教师学历不断提高,但无论是兼职教师还是专任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所占比重偏少,到2012年,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兼职教师达到7.77%,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仅占5.15%。可见,我国中职学校中不论是兼职教师还是专任教师,都是以本科学历者为主,缺乏高学历的教师,甚至部分教师学历不达标。
(二)专业课教师数量不够,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亟待增加
专业课教师的数量是保证中职学校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必备条件。根据***加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规定,目前很多学校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但不少学校却盲目招生,无奈之下,有的从社会上聘请一些没有教学经验的人来代课,有的则由文化课教师任教。除此之外,还存在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比例不协调、文化课教师比例过大等问题。相对于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而言,实习指导教师数量较少,从2005年至2012年,实习指导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偏低,稳定在0.3%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要求严格,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适应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懂得如何开展教学。除此之外,实习指导教师还存在管理困难等问题。这都造成了目前中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数量过少、比例偏低的现状。
(三)兼职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偏低
中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应建立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真正使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紧密联系企业、产业的需求。《***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到2015年,专任教师中兼职教师的比例占到30%,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总量达到135万人左右”。建设熟悉生产一线、掌握最新技术的兼职教师队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优势互补,弥补部分专任教师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的缺陷。但是,由于兼职教师聘任制度不健全、管理难度大等原因,我国中职学校兼职教师存在数量不足、学历偏低等问题。
关于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健全兼职教师聘任机制,壮大兼职教师队伍
***等三部委联合颁布和实施的《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对职业学校兼职教师任职资格、聘任程序、专业身份、权益保障、经费来源、企事业单位职责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把职业学校聘请兼职教师与校企合作有效地统一起来,通过聘请兼职教师促进职业学校和企业建立紧密合作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吸收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工人,经过教育教学方面的短期培训使其具有从事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能力,把企业作为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培养基地之一,打造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而如何吸引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从事职业教育呢?首先,可以聘任企业高级技术工人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享受学校教师应有的福利待遇;其次,学校可与企业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共同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调动企业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为学校提供高素质的职教师资;再次,可对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实行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在科学考评的基础上对兼职教师实行效率优先、优劳优酬的激励原则。例如,提高兼职教师的薪金及福利待遇;允许具备条件的兼职教师参加学校教师的职称评定;适时开展一些娱乐活动、交流会,及时给予兼职教师心理上、情感上的认同和接受,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等。
(二)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实习指导教师管理
实习指导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职业教育质量有重要影响。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适应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更要懂得如何开展教学,实习指导教师培养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决定着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为此,必须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建立实习指导教师激励机制,包括思想上的激励和物质上的激励。思想上,可以通过思想教育促进实习指导教师对工作的热爱与激情,鼓励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物质上,可以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待遇水平,增加实习指导教师这一岗位的吸引力。例如,把实习指导工作作为年终评优的硬件之一,把实践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晋升、评优的依据,并与教师的薪金挂钩。其次,应对实习指导教师实行岗前培训制度,严把实习指导教师入口关,确保实习指导教师具备合格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素养,胜任实习指导工作,在提高数量的同时保证实习指导教师的质量。再次,要完善实习指导教师定期考核与培训制度,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定时考核,对业务水平及理论素养不达标的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培训,确保实习指导教师能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三)完善教师职称评定标准,优化教师职称结构
中职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必须具有职业教育特色,体现中职学校教师工作岗位特点及要求。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应包含教师能力、业绩等众多方面,而每一方面的比重也应有所不同。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完善标准时可以考虑教师的类型:专业课教师要较多考虑其专业实践情况,文化课教师则较多考虑其调研情况,而实习指导教师则要多考虑其实习教学质量。总之,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应多元化,同时又有所侧重,使教师职称晋升名副其实,优化教师的职称结构。
(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针对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教师的学历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实际,必须保证职教师资队伍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职业教育在对职教师资的培训提高上应从职业教育实际情况和教学工作实际需要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实行脱产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提高学历与提高专业水平相结合,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提高实践技能相结合。根据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等情况,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对学历未达标的教师抓紧学历补偿教育,可以通过专接本、自学考试等形式,提高学历达标率。同时,鼓励教师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在提高学历层次的同时,完善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周鸿敏.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措施[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4):29-33.
[2]孙雅玲.中职实习指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机械职业教育,2009(8):20-21.
[3]齐福全.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成长途径的探索[J].辽宁教育行***学院学报,2008(4):35-37.
教师见习专业技术总结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变化;建设
中***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011-04
近年来,中职学校招生数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面对中职学校招生难的趋势,增加中职学校的吸引力,提高中职学校的认可度与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迫在眉睫,而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双师型”教师数量,造就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为中职学校教师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条件,促进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变化总体情况分析
(一)教师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基本呈现梯队结构
年龄结构反映了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活力和发展潜力,其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中职学校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一般来说,学校老、中、青教师的理想年龄结构比例为2∶5∶3。依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统计结果,我国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布局较为合理,基本上形成了教师年龄的梯队结构。2005―2012年,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到2012年达到42.79%。伴随着青年教师比例的下降,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年教师所占比例呈现上升的趋势,到2012年达到54.57%,大于当年青年教师的比重。2005年老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55%,之后呈持续下降趋势,到2012年下降到占2.64%。可见,近年来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基本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老年教师比重较小,以后可能延续这一趋势,如表1所示。
本研究把35~55岁的教师定义为中年教师。
(二)教师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偏少
从下页表2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职称统计情况可以得出,2005―2012年,拥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量的比重均在0.80%以下,并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除外,2011年拥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所占比例为0.71%,小幅度回升)。拥有副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拥有中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相对稳定,从2005年到2012年,比例均在40%左右。拥有初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也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05年拥有初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为32.56%,到2012年下降到28.05%。未定职称的教师比例相对稳定,从2005年到2012年均在8%左右。拥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下降是由于国家对于中职教师职称评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毕业学历、毕业年限、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等标准。总体来看,我国中职学校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不尽合理。
(三)教师类型结构相对稳定,专业课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数量偏少
一个运行良好的中职学校,必定拥有类型结构稳定的教师队伍,即文化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在总数量上达标,相互比例适中,这也是保证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专业课教师是保证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如果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将严重影响教育质量及其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实习指导教师是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指导者,实习指导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质量,这要求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全部内容,更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2001年11月印发的《关于“十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专业课教师在教师总量中的比例达到60%左右,每个专业至少应有3~5名专业课教师。”2005―2012年中职学校教师类型结构情况见***1。
从统计数据得知,2005―2012年,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呈上升趋势,而文化基础课教师所占专任教师比例呈下降趋势。到2012年,专业课教师在教师总数中占53.69%,距离《意见》对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比例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由于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要求严格等原因,2005―2012年,实习指导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偏低,稳定在0.3%左右。
(四)专兼职教师队伍稳步发展,但兼职教师队伍发展缓慢
***、***在《关于实施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意见》中就提高教师素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提出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选聘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适中对于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达到学校与企业双赢具有重要意义。2005―2012年中职学校专兼教师结构情况见***2。
由***2可知,中职学校教职工总数呈上升趋势,兼职教师所占比例与专任教师所占比例基本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兼职教师选聘难度以及管理难度较大、工资待遇较低等原因,兼职教师所占比例上升缓慢,2005年仅为8.47%,到2012年占教职工总数的10.37%。专任教师作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主干部分,在2005年至2012年间,专任教师比例呈上升趋势,2005年占教职工总数的60.60%,到2012年,达到教职工总数的66.55%,上升了6个百分点。
(五)中职学校教师学历水平总体偏低,具有高学历的教师偏少
教师学历达标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职学校教师的总体质量。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教育要求不断提高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的比重,这也是评价中职学校师资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表3得知,无论是兼职教师还是专任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所占比重偏小,但基本呈上升趋势,兼职教师从2004年的4.87%上升到2012年的7.77%,专任教师到2012年达到5.15%;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是中职学校教师的主体部分,到2012年,具有本科学历的兼职教师达到71.51%,具有本科学历的专任教师达到81.80%;具有专科学历的兼职教师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由于兼职教师相比专任教师稳定性较差,2009年、2010年小幅度回落。具有专科学历的专任教师呈直线下降趋势,在2004年至2012年期间,下降了15个百分点;具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兼职教师在2004年至2008年期间呈下降趋势。由于近年来对兼职教师聘任要求的变化,重视兼职教师的实践经验,聘任部分拥有工作经验和熟练技术的技术工人,2008年之后小幅度回升,但所占比重较小,到2012年达1.50%。具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专任教师呈直线下降趋势,到2012年仅占教职工总数的0.60%。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教师结构不尽合理
一是职称结构失调。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到2012年,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0.59%,具有副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22.39%,具有中级职称者占40.57%,具有中级以下职称者占36.46%。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太小,具有中级以下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过高,这说明中职学校普遍缺少专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不利于中职学校的长远发展。二是具有高学历的教师数量少,学历水平总体偏低。表3显示,虽然在2004年至2012年间,中职学校教师学历不断提高,但无论是兼职教师还是专任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所占比重偏少,到2012年,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兼职教师达到7.77%,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仅占5.15%。可见,我国中职学校中不论是兼职教师还是专任教师,都是以本科学历者为主,缺乏高学历的教师,甚至部分教师学历不达标。
(二)专业课教师数量不够,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亟待增加
专业课教师的数量是保证中职学校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必备条件。根据***加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规定,目前很多学校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但不少学校却盲目招生,无奈之下,有的从社会上聘请一些没有教学经验的人来代课,有的则由文化课教师任教。除此之外,还存在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比例不协调、文化课教师比例过大等问题。相对于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而言,实习指导教师数量较少,从2005年至2012年,实习指导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偏低,稳定在0.3%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要求严格,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适应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懂得如何开展教学。除此之外,实习指导教师还存在管理困难等问题。这都造成了目前中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数量过少、比例偏低的现状。
(三)兼职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偏低
中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应建立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真正使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紧密联系企业、产业的需求。《***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到2015年,专任教师中兼职教师的比例占到30%,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总量达到135万人左右”。建设熟悉生产一线、掌握最新技术的兼职教师队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优势互补,弥补部分专任教师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的缺陷。但是,由于兼职教师聘任制度不健全、管理难度大等原因,我国中职学校兼职教师存在数量不足、学历偏低等问题。
关于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健全兼职教师聘任机制,壮大兼职教师队伍
***等三部委联合颁布和实施的《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对职业学校兼职教师任职资格、聘任程序、专业身份、权益保障、经费来源、企事业单位职责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把职业学校聘请兼职教师与校企合作有效地统一起来,通过聘请兼职教师促进职业学校和企业建立紧密合作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吸收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工人,经过教育教学方面的短期培训使其具有从事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能力,把企业作为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培养基地之一,打造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而如何吸引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从事职业教育呢?首先,可以聘任企业高级技术工人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享受学校教师应有的福利待遇;其次,学校可与企业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共同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调动企业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为学校提供高素质的职教师资;再次,可对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实行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在科学考评的基础上对兼职教师实行效率优先、优劳优酬的激励原则。例如,提高兼职教师的薪金及福利待遇;允许具备条件的兼职教师参加学校教师的职称评定;适时开展一些娱乐活动、交流会,及时给予兼职教师心理上、情感上的认同和接受,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等。
(二)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实习指导教师管理
实习指导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职业教育质量有重要影响。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适应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更要懂得如何开展教学,实习指导教师培养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决定着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为此,必须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建立实习指导教师激励机制,包括思想上的激励和物质上的激励。思想上,可以通过思想教育促进实习指导教师对工作的热爱与激情,鼓励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物质上,可以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待遇水平,增加实习指导教师这一岗位的吸引力。例如,把实习指导工作作为年终评优的硬件之一,把实践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晋升、评优的依据,并与教师的薪金挂钩。其次,应对实习指导教师实行岗前培训制度,严把实习指导教师入口关,确保实习指导教师具备合格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素养,胜任实习指导工作,在提高数量的同时保证实习指导教师的质量。再次,要完善实习指导教师定期考核与培训制度,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定时考核,对业务水平及理论素养不达标的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培训,确保实习指导教师能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三)完善教师职称评定标准,优化教师职称结构
中职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必须具有职业教育特色,体现中职学校教师工作岗位特点及要求。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应包含教师能力、业绩等众多方面,而每一方面的比重也应有所不同。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完善标准时可以考虑教师的类型:专业课教师要较多考虑其专业实践情况,文化课教师则较多考虑其调研情况,而实习指导教师则要多考虑其实习教学质量。总之,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应多元化,同时又有所侧重,使教师职称晋升名副其实,优化教师的职称结构。
(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针对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教师的学历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实际,必须保证职教师资队伍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职业教育在对职教师资的培训提高上应从职业教育实际情况和教学工作实际需要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实行脱产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提高学历与提高专业水平相结合,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提高实践技能相结合。根据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等情况,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对学历未达标的教师抓紧学历补偿教育,可以通过专接本、自学考试等形式,提高学历达标率。同时,鼓励教师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在提高学历层次的同时,完善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周鸿敏.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措施[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4):29-33.
[2]孙雅玲.中职实习指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机械职业教育,2009(8):20-21.
教师见习专业技术总结第6篇
一、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教学体系构建
构建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工学结合教学体系,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林业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主要是森林培育工程技术员、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工程技术员、林木种苗工、造林(更新)工、抚育采伐工、造林工程监理员、森林病虫害防治员、林***管理员和天然林保护技术员。为准确把握林业技术专业人才职业能力需求,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林业行业开展了社会调研,分析归纳出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两种素质和两种能力,即***治思想素质、身心素质、社会工作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然后,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从工学结合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保障体系三方面构建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工学结合教学体系。
(一)目标体系
通过对林业技术专业人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职业素质和“两种证书”为支撑的教学目标体系。其内涵是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的,通过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群)工作需要的职业岗位技能,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使学生取得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证书和从事林业生产岗位(群)工作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内容体系
专职教师与行业专家和兼职老师一道,根据相关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分析,按照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从林业生产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着手,构建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具有高职特色的林业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教学内容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理论内容体系,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基本技能训练、职业岗位技能训练和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等3个部分,包含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林木种苗生产技能训练和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等17个大项,每个大项又分若干项共50余项;对应课程和教学环节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森林调查技术、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等近20门课程的训练,以及林木种苗工、造林(更新)工、抚育采伐工、森林病虫害防治员等4个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和开展对外技术服务、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见***1)。理论教学内容体系则是服务于上述实践教学环节的近20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
(三)保障体系
1.制订工学结合教学方案。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从2001年举办高职林业技术专业起,就重视实践教学,至2004级实践教学学时数一直保持在50%左右。2005年,学院对教学方案进行了大的修订,实施了“2+1”教学模式改革,即第一、第二学年完成课程理论教学、课程实训(含课堂实训和课程实习)和职业技能鉴定,第三学年强化专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有机会则在第二和第三学年结合课程实训或专业综合实训开展对外技术服务(见***2)。新的教学方案课堂实训合计约500学时、课程实习12周、专业综合实习10周、毕业顶岗实习28周,总实践教学时间达2000学时,占总教学学时的65%,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提供了时间保证。
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建设好与之相对应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保证。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一贯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了较为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林业技术专业有得天独厚的校内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支持的示范性实训基地和广西示范性实训基地,由生态环境实验室、生物技术应用实验室、森林经理实验室等3大综合实验室,以及教学实验林场、柳州赛特植物组培研究中心、教学苗圃和特种动物养殖场等校内实训基地组成。(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加强与社会生产的密切联系,使人才培养实现与生产实际的“零距离”对接,学院分别与广西国有黄冕林场等12个区直林场,以及广西金桂林业有限公司等5个外资林业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建设了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接纳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
3.建设高水平教学教师队伍。建设高水平教学教师队伍是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关键。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内培”和“外聘”的途径,保证了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1)重视“双师”素质专职教师的培养。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视“双师”素质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采取“以老带新”、到教学实验林场和校外基地参加生产实践、参与科研和技术服务活动、承担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任务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目前,林业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30人,通过各种途径已培养了“双师”素质教师27人,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总数的90%。
(2)聘请校外指导教师。为加强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期间的指导工作,同时实现与生产的“零距离”对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视从校外企业、公司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这些校外指导教师注重将本专业、本行业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技术补充到实训当中,使实训内容更符合当前生产实际,保证了实习内容的时效性。
4.建立工学结合教学评价标准。与行业专家和兼职教师一道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建立了林业技术专业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在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面,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既考理论知识又考操作技能,既重视结果评价又重视过程评价,从学习和实训工作表现、作业与实训报告成绩及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成绩等方面综合评价总评成绩。
为使技能考核更具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保证技能考核的顺利实施和实际效果,各相关课程均建立了相应的技能考核题库和量化考核标准。如“划分立地类型”的考核,要求学生在开展土壤和植被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立地类型表,并从土壤剖面调查等4大项13小项量化评分(见表1)。
二、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最终要落在教学改革上,只有深化教学改革,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林业技术专业探索实施了“校场一体、融入行业、工学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见表2)。
第一,深入探索课程实训有效方式。课程实训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最基础、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教学环节。林业技术专业各门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深化教学改革,深入探索课程教学的有效方式,根据实训内容的特点分别采取模拟实训、个体承包和班组承包等方式开展课程实训,有机会则结合课程实训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培养了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及林业项目管理的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如“造林施工管护”采用班组承包方式开展实训,具体做法是在教学实习林场建立学生专业劳动基地,每年从基地中划给林业技术专业每个班一块林地,组织学生挖坑种植抚育,全过程责任落实到学生班,每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林场付给相应的劳务报酬。实训指导教师由任课教师和林场技术人员组成,责任是设计造林施工管护方案、加强造林施工管护过程的指导和检查,并按考核标准验收造林成果和评定学生成绩。
第二,广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目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林业技术专业开展的职业技能鉴定工种主要是林木种苗工、造林(更新)工、抚育采伐工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员,其内容涵盖了森林培育和林业有害生物控制两大模块,是对森林培育和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模块教学的巩固和深化。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既培养了学生过硬的职业岗位能力,又使学生获取了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将来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扎实抓好专业综合实训。为强化课程之间的链接,将“课程技能”上升为“专业技能”,使学生顶岗实习阶段能直接上岗,在第三学年学生离校顶岗实习前安排10周的专业综合实训。综合实训项目的选择,一是考虑林业生产实际需求“旺盛”的项目;二是考虑综合性强的项目;三是考虑“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四是考虑不与技术服务项目重复。为确保专业综合实训的效果,要注意三点:一是选派技能过硬的教师分工负责不同项目的指导工作;二是分管实训的系领导要认真审核专业综合实训方案,并加强实训项目和带队教师间的统筹协调;三是加强实训的考核工作,对质量高标准要求。
第四,精心组织技术服务。开展技术服务是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又一重要形式。近年来,广西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验收、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生态公益林效益评估等生产任务很多,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力量。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发挥专业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结合相应课程的课程实训或专业综合实训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据统计,近3年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开展对外技术服务项目达40多项,合同金额达1500多万元。通过开展对外技术服务,既培养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为确保项目完成的质量,应注意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每个小组选派1位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带领,并负责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工作考核;二是对参与对外技术服务的师生开展培训和试点,经考核合格后再全面铺开;三是在内业资料整理阶段层层审核把关。
教师见习专业技术总结第7篇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工学结合 对策与建议
中***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Working Integrated Learning Training Mode
——Take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in our country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and summarizes th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training mode of professional problems, combined with relevant problems puts forward some reform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education technology;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1 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工学结合形式的局限性
工学结合的形式有很多,如订单培养式、项目驱动式、顶岗实习式、工学交替式等等,但由于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是师范教育专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也是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为主要目标。故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非常灵活的形式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专业性质的制约,导致该专业的工学结合形式大多数仅采用了顶岗实习式,安排学生到中小学进行见习实习。
1.2 高校见习实习实训的局限性
对于师范类专业的工学结合问题的探索中,大多数高校采取的是安排校内实训和校外见习实习相结合的方式。高职高专的校内实训课是第一年和第二年都有所设置。
校内实训中虽然安排有教学技能培训(试讲或说课)、微机维护、摄影摄像等课程,但是学生没有去真正的课堂中体验,没有和中小学那些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对于有些实训内容理解不够深刻,而还有些纯属纸上谈兵。校外见习虽在实习这个环节确实可以做到顶岗实习,使学生真真正正做到在真实的环境中担任一个中小学教师的角色,现实扮演计算机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双重身份。但是这个环节通常被设置在高职高专教育临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一方面是面临找工作,或者是为进一步深造做准备,很多学生要么顾此失彼,要么重视不够、无暇顾及;另一方面,即便实习中遇到什么问题,如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欠缺,维护技能的缺乏,教学能力的不足等问题,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充电。
并且一所中小学需要的计算机教师数量远没语数外等科目的教师多,往往一所学校仅需要2~5位计算机教师即可承担全校信息技术相关方面的科目的教学工作或由其他科任教老师兼任。故往往一个班级的教学是有多名学生共同分担完成,这有可能使学生在实习期间无法真正全方位真实感受教师这一职业。
1.3 校企合作的局限性
工学结合还很强调的一项是校企合作,但对于师范类专业而言,选择企业的空间就不是很大。高职高专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所对口除了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就是与教育产业有关的企业作为教育产品研发人员,从事教育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然而目前我国与教育产业有关的企业并不多,分布不均,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上广以及一些教育大省,大多数都属于发展阶段,发展较好的有正保远程教育、弘成教育、新东方等。故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能够合作企业选择空间极少。
2 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2.1 延展学生教育实习见习岗位类别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系统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代教学媒体应用与管理工作的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以及能够在其他行业从事信息技术处理和应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根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担任教务人员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教育理论、办公自动化等方面有很大优势。我校可以考虑将学生教育见习实习从单一的信息技术教师延展到教学辅助人员,比如各中小学的教务人员、网络中心技术人员等,这样每个学校所能接收学生教育见习实习岗位的数量会增多,学生在见习实习期间的技能学习更加明确。
2.2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安排改革
目前高职高专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虽然没有明确划分方向,但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都设置师范教育和数字媒体技术两个方向的课程。建议将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按培养方向、教学内容等标准划分方向课程和衔接课程,分类为长时课程和短时课程。方向课程指的是将同一方向的专业课程集中安排于一个时间段内学习。衔接课程是指按知识广度、技能提升将方向课程分前后、主次课程。长时课程是指在一个学期内每周固定学时的课程。短时课程是指在一个时间段(小于一学期)将一学期的学时集中学习的课程。
目前高职高专现代教育专业的实***设置教育实习,本科现代教育专业则设置为专业实习和教育实习。但由于三学年制的限制,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目前还没找到较好的方法能够在不缩减教学课程的情况下安排一段较长的学时进行专业实习。建议学生在一个学年将某方向的专业课程学习完毕,就可以利用寒暑假增加专业选修课,让学生进行自主专业实践。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跟班上课提前完成部分必修课的学分获得,使其见习实习时间能够延长。
2.3 实训实习可尝试“导师”制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大专院校也可尝试实行实训实习“导师”制,每位学生从大一第二学期就安排好该学生的实训实习导师,由该导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分阶段、渐进式拟定学生的实训实习计划,并在大学学习期间一直跟踪学生的实训实习情况,填写学生实训实习跟踪手册,并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变更、深化实训实习计划、内容。导师制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活动、实训实习等情况,这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发生问题的概率。
3 结语
“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它为死板的一体式教学注入一股清泉,实际化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了起来。然而当各类学科各种专业争先努力探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获得可喜的成果时,高职高专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出现了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本文试***寻找解决该问题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李东成. 导师制: 牛津和剑桥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01.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教师见习专业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