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命中的她篇1
从妈妈手中接过它时,我竟一反往常的毛手毛脚,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在手里,然后轻轻地解开金色的蝴蝶结,拆开粉红色的包装纸。在看到礼物的瞬间,我惊呆了――一个漂亮公主展现在我眼前!雪白的维多利亚式连衣裙衬着长长的金黄色卷发,两个蓝宝石般的大眼睛上睫毛又长又卷,嫩滑的脸蛋泛着淡粉色,玫瑰般鲜红的小嘴微微上翘……
这个公主一样的娃娃在我看到她的第一眼时就征服了我的心。
“生日快乐!”妈妈说完就从我手中夺过公主,将她摆在我房间的玻璃橱窗里。我知道,妈妈怕我像对其他玩具一样蹂躏她,把她弄得像个乞丐,甚至像黑帮一样把她“收拾”得肢体不全。
我只能透过玻璃窗来欣赏她的美丽,每一次凝望,她那宁静的笑容都将我的心带向远方。
这次妈妈错了。从看到她的第一眼开始,我就决定像对公主一样对待她。每天一放学都要上下看她好几遍。经常帮她擦玻璃上的灰尘,不许别人接触她,当然我也不能。我这个“假小子”也开始把房间收拾得整齐,且用花花草草和在女孩中炙手可热的小玩意把它装饰得像模像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是闺房;早上也比平时早起十分钟,并且在镜子前的停留时间也越来越长了。把前晚想好的衣服搭配方式、言行举止都付诸实施,比如演练公主礼仪,学着笑时轻抿双唇,绝对笑不露齿,然后在镜子前试着轻声细语,直到声调让自己满意。然后出门一一实践。
慢慢地,那个不修边幅、大大咧咧的我渐渐远去,一个有几分稳重、矜持、优雅的新我出炉了。
我因为这个有魔力的公主娃娃改变了好多,就连爸爸妈妈对我的训斥也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表扬。
一天我在为她擦掉玻璃窗上的灰尘时,妈妈进来了,把公主取出来放到我手里。她还是那样高雅,而我已经不再是几年前那个“假小子”了……
“你不怕我***她?”我歪着头笑问妈妈。
“现在的你不会了。”妈妈的脸上浮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也惊讶于自己的改变,现在的我就像这个公主一样衣着得体,端庄大方,人见人爱。我想,这应该是妈妈送给我的生命中珍贵的礼物吧。
我生命中的她篇2
摘 要:从80年代中期至现在,迟子建给读者带来了一百多篇小说,同时还给我们送来了散文随笔,让读者为之感叹。在阅读迟子建的小说中,我们发现她尤其善于描写女性人物,关注女性人物由于命运的无端拨弄带来了人生悲剧以及她们对待悲剧的态度。
关键词:迟子建;女性人物;命运;人生悲剧;温情
新时期的女新作家,迟子建是卓尔不群的,她不归于新时期的任何流派,她也不是一个被炒得大红大紫的作家,但是从八十年代中期直至现在,她给我们读者带来了一百多篇中长短篇小说,除此之外,还给我们送来了一些散文随笔,让读者为之感叹。她一直以一个特立独行者的姿态在文学的园地上孜孜耕耘,默默地坐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艺术世界。可以说,迟子建是勤奋的,耐得住寂寞的,尊重艺术规律、珍视创作个性的作家。在阅读迟子建中长篇小说中,我们发现迟子建尤其善于描写女性人物,关注女性人物坎坷的成长历程、悲剧命运,然而面对这些悲剧命运,这些女性人物并没有被不幸地悲剧命运所压倒,而是勇于承担,坦然的面对,凭着她们坚强的性格,刚强的毅力,凭着女性独特的视角对待着自己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展示温情的力量。
1.命运的无端播弄带来了人生悲剧
在迟子建的大部分作品中,作者都着力描写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的坎坷、曲折的成长历程。而在她们的成长历程中,命运好像总是同她们开各种悲天悯人的“玩笑”,使她们的命运更是坎坷、崎岖,这些女性人物似乎总是被命运任意的摆布,从而带来了她们一生的人生悲剧。
我们从迟子建的中篇小说《秧歌》就能看出这些女性人物被命运无端的播弄带来了她们的人生悲剧。她描写的是女主人公女萝一生的坎坷的成长历程,她的命运好像一直在跟她开着各种“玩笑”,任意的摆布着她,也正因为这种“玩笑式”的命运造就了她一生的悲剧。这篇小说中因爹娘对“小梳妆”的过度热衷使女萝挤丢了一只虎头鞋,女萝因此冻掉了两个脚趾,使她成为了残疾人,这应该是命运对她开了第一个玩笑。命运的无端拨弄从小就伴随着她,她的丧父失母让她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王二刀对她的让她更加感受到命运的无常、生活中的无奈,他不得不嫁给跟自己父亲差不多大的王二刀。而更令人感到窒息的是,王二刀原本没有打算娶她,用王二刀的话说:“真想不开,人活一世,一男一女总是绑在一起,没意思。你要烦我,我就走。”女萝用刀逼着王二刀娶了她。命运是多么的造物弄人,她内心的苦闷和无助没人可以倾诉,难道还不是她人生中的悲剧吗?虽然说女萝婚后的日子表面看过的还算幸福,可女萝自己呢,她每次走上灯盏路时的心情会好么?那她为什么会在送干爹去墓地的路上流泪呢?这也许流出了女萝对那年正月十五的恐惧和憎恨吧。女萝的一生就这样在一件件被命运的无端播弄造成的人生悲剧中度过,她的人生无疑是一个悲剧!
2.女性人物对待悲剧命运的坦然态度
在迟子建的小说中多数的女性人物有着充满悲剧色彩的命运,她们的一生就是充满悲剧的一生。可在迟子建的笔下,这些女性人物面对自己的悲剧命运、悲剧人生,她们没有悲天悯人,没有呼天抢地,没有祈求同情,更没有自暴自弃。她们面对命运的无端播弄造成的悲剧命运,她们坦然的面对这一切,勇于承担,并没有被自己不幸的命运所压垮,勇敢的与命运作斗争,用她们作为女性的独特的理性视角看待着自身以及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使她们充满着温情的力量。
在《秧歌》中,女萝面对自己丧父失母的处境,她没有哭,没有阻挠母亲改嫁,而是勇敢的承担着她所面临的一切。没有跟母亲同去刘八仙家,一个人居住在月牙街,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当她被王二刀之后,她也没有寻死觅活,而是用她独特的女性视角思考这个问题,用刀逼着要求王二刀娶了她,她嫁给了王二刀,与王二刀共同生活,过着自己想要的“安定”的生活,在家做一个贤妻良母,关心呵护丈夫、关爱疼爱孩子,使她充满着温情。而无比美丽的小梳妆,在有着好几方姨太太的付子玉眼里,她只是一个被赏玩、被观看的对象,父子玉并没有回来娶她,可小梳妆却把一生的爱给了他,等了他一辈子,把自己最美丽的容颜献给了付子玉,最终在一辈子的等待成为虚幻时去女萝的冷清的药店买了砒霜自杀而死。可面对这些,小梳妆有责怪付子玉吗?我们知道她并没有,她坦然得面对着自己的结局,用她独特的女性的视角看待着这一切,在她即将死去的时候以“世上没有薄情的男人,只有痴情的女人”这句话原谅了付子玉这个负心的男人,我们从她身上看到的也只是她作为女性的那份坚忍、那份宽容,那种温情的力量。
3.迟子建笔下拥有这类女性人物的原因
首先,这与迟子建所处的文学时期有关。她处在新时期文学年代,新时期文学一大突出特征就在于作家们把自己的笔触从对客观现实的关注转移到了对狭窄却格外幽深灰暗的内心世界的悉心抚摸与洞察,所塑造的人物即从高大伟岸的英雄人物回归到了普通庸俗甚至难免猥琐的芸芸众生。迟子建就是这类作家中的一员,她的小说就是给卑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写的一部心灵史。在小说中,她没有把人物简单的划分为好人坏人,更没有责备拒斥哪个犯了错误的人,她看到的是那种超越于一切阶级道德之上的基本人性。在她看来,有了这种人性,所有的人才可能变得善良,也正因为如此,她的作品中的这些女性人物对曾经伤害过她们的人,她们以宽容之心包容他们,对自己的悲惨命运,她们凭着自己坚强的性格,坦然的面对。
其次,之所以会出现这类女性人物还是迟子建的性格使然。迟子建性格温和恬淡,始终与中国乡土保持着密切联系的迟子建从踏上文坛的那一刻起,就把目光对准民间的人性、民间的人情,所以在她的作品中,她以母性情怀创造了一个温馨和煦、充满人情人性的文学世界。在她的小说中,她始终信奉温情的力量和人性真、善、美,小说中女性人物呈现着一派温馨平和的女性之美,这女性人物如她一样,性情温和、坚韧宽容,同时又善解人意,在辛酸的生活里仍不放弃对诗意的想象、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迟子建就是一个宛若月光的女子,她有着悲悯的情怀、宽容的心境,博大的胸怀,坚忍的毅力,面对灾难降临时,她没有退却,没有害怕,用独特的女性视角坦然的面对,她小说的女性人物亦是如此,敢于承担,敢于接受。可以说,在迟子建的小说中女性人物的结局大多不太完美,充满了悲剧色彩,有着坎坷的命运,但是她们却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生命的珍爱,以一种超脱豁达的情怀对待时间万物,她们的人生在苍凉中散发着凄美动人的温情之光。(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
我生命中的她篇3
关键词:生生不已;母爱;伟大与无私
一
毕淑敏在《生生不已》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自我牺牲的母亲形象的典型——乔先竹。乔先竹在得知女儿姜小甜得了脑瘤之后,面对女儿的病痛,她没有像父亲老姜那样以头撞墙,而是“当厄运像洪水般袭来的时候”挺身而出,撑起了一切。为了女儿,她不惜牺牲一切,甚至请求医生将她的头割下来给女儿缝上。当女儿的生命无可挽回时,她的世界坍塌了,她像一具行尸走肉,对女儿的思念与愧疚让她的生命接近于崩溃,她虽生犹死,精神与生命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丈夫老姜只得去求助袁大夫,当袁大夫告诉他,只有再生一个孩子才能拯救乔先竹的精神与生命时,乔先竹“被一种奇异的火焰烧灼着,光着身子在屋里追逐着男人”,她要竭尽全力,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去孕育一个新的生命,她要让女儿“复活”。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她感受着小生命的不断成长,当头发脱落时,她觉得孩子在长头发;当牙齿松动时,她认为孩子长牙了……在这个过程中,她感受到的是快乐,她快活地想孩子将来一定能做大事。在生产过程中,“迫不及待的孩子用头颅把生命之门撞碎”之时,她一阵狂喜,她把双腿张得如同巨大的剪刀,好给孩子前进的路减少阻碍。这时血奔涌而出,当一个强健完美的男婴出生的同时,乔先竹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她用自己的死,换来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生生不已》通过描写乔先竹在面对女儿姜小甜病痛时的冷静,以及为了孕育新生命而做出的牺牲,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强烈的母爱之情与震撼人心的力量,彰显的是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二
毕淑敏曾经说过:“我是女性、母亲,还做过多年的儿科妇产科医生,总能感到母亲们在生死抉择之际不可理喻的母爱。”因此,在毕淑敏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伟大的母亲形象,如《生生不已》中的乔先竹、《血玲珑》中的卜绣文、《一厘米》中的陶影……这些作品中的母亲所表现出来的爱虽然有各种不同形式,但都体现了伟大、崇高与无私。乔先竹以自竭式的奉献,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生命。延续生命是女人的天性,在生死轮回的传承中,母爱超越了一切,这种无私的母爱使得她甘愿在永劫不复中牺牲自己的生命,她用创造一切的勇气爱着自己的骨肉,承传着生命,即使在危难时刻,也是那么的冷静、刚强。正像雨果所说,“女人固然是脆弱的,但母亲是坚强的”。
卜绣文对女儿的爱虽然有残忍、狭隘的一面,但这种残忍和狭隘也是通过无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她为了给患有白血病的女儿夏早早找到一个相同的配型者,虽然自己已经42岁,到了生育年龄的黄昏,但是她毅然两次怀孕。在怀孕的过程中,她处于十分艰难的困境,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而且每次选择都是残酷的,但她毫不畏惧、绝不退缩。她消耗着快要枯竭的身体,一次有一次的投入到女儿的拯救中去,正像高尔基所说,“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陶影的母爱,不像乔先竹、卜绣文的母爱那样面临着生死,但她的爱却是通过现实生活中及其细小的事件体现出来的。她为了使儿子小也挺起做人的胸膛,在自己坐车都很少买票的时候,却毫不吝惜的给本不够高的儿子买了车票。她为了弄清这“一厘米”的偏差,向报社反映情况,报社把她的信件转给了公园,公园领导到她家给她钱、给她观光票,她都没有接受,她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维护自己在儿子心中的形象。她对儿子的爱,体现在别人看来是不值得一提,而对她来说却含糊不得的“一厘米”事件中。
三
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不仅是文学作品的主题之一,也是影视作品的主题之一。在众多的影视作品中,有很多反映伟大母爱的作品,电影《九香》。在雪暴夺走了丈夫的生命,只留下一座低矮的草房和五个年幼的孩子后,悲痛万分的九香独自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为了不让孩子受丁点委屈,她拒绝了丈夫生前好友关振良的求婚;为了救治小女儿,她把自己的血输给了小女儿;为了活命,她将儿子天星卖给饭庄老板,但无法忍受骨肉分离之痛,又退了钱把儿子领了回来;九香含辛茹苦地供养五个孩子读书,争气的孩子们一个个考上了大学。九香把她的爱都给了孩子们,她错过了与老关的爱,但她无怨无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到处可见可闻那些体现母爱伟大与无私的故事:“暴走”妈妈陈玉蓉为了给患有肝病的儿子进行肝移植,连续七个月日复一日的进行10公里残酷的“暴走”,硬是将自己患有重度脂肪肝的肝脏走成健康的肝脏,终于圆了“割肝救子”的梦。母爱无疆,再多的词汇也难以表达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参考文献:
[1]毕淑敏.毕淑敏作品精选[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5.
[2]毕淑敏.血玲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我生命中的她篇4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生命平凡而短暂!尤其是在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眼中,生命就像流星一样,只保留了瞬间的美丽!
当我们登高俯瞰,或身居闹市,看芸芸众生熙熙而来,攘攘而去,常常会感叹生命的渺小脆弱、感叹生活的琐碎平庸。在这一声声叹息中,我们的生命已悄然远去。
我经常问自己,平凡如何成其伟大?短暂能否获得永恒?所以,我演讲的题目是:让生命之花璀璨而永恒地绽放。
这些天,我的脑海里反复出现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名字——王瑛,她是一名普通的人民公仆,一名平凡的柔弱女子,但她铁肩担道义,柔情写大爱,点燃年轻而短暂的生命,深情诠释着对***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她的生命之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是那样的绚烂多彩。
说实话,人生最难的是选择,选择后最难的是坚持。在王瑛短暂而美丽的一生中,她选择了朴实、吃苦和感恩,坚守着人民公仆的本色,化为一片美丽的巴山红叶,植根厚土,不惧霜打,满含深情,风尘不染,激情燃烧,血染巴山。从她的身上,我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价值,眺望到生命永恒的希望之光。
就业是人生的重要起点,人们在选择时,有多少人愿意到落后、艰苦的地方工作?我们脚下的这片红土地不会忘记,二十七年前,在面临就业选择时,年轻的瑛子满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无限深情,离乡背井,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巴中这个相对贫困落后的地方,扎根山区,埋头苦干,无怨无悔,足迹遍布巴中的山山水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她的心里仍然牵挂着这片沉甸甸的土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巴中纪检监察干部不会忘记,王瑛在任南江县委***、纪委书记期间,是有名的 “铁娘子”,坚持有案必查,查就查个水落石出,办就办个铁钉钉木。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之中,她始终坚守***纪红线,忠诚维护人民利益,顶压力,办大案,利剑出鞘、执纪如山,一些违纪干部先后被她无情“拉下马”。同时,她又柔情似水,被她无情“拉下马”的干部是她心中始终“放不下”的牵挂,公安干警柳昆从受处分的“问题干部”蜕变为“优秀驻村干部”,从对王瑛的怨恨到对她的真切怀念,应证了王瑛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我可能得罪过很多人,但是我没有得罪纪委书记这个称谓”。在王瑛心中,***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对干部的真心爱护重于一切。
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她身边的工作人员不会忘记,从20xx年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到20xx年11月27日离开人世,在这800多个日日夜夜,她拼尽生命最后一滴血,坚守着一句誓言:“不能就这样倒下,要倒也要倒在工作岗位上”。在面临生死考验时,谁愿意拿生命与工作赛跑,那不是玩命吗?但一个貌似柔弱的女子做到了常人不敢做、不愿做的选择,把生命的最后一滴汗水洒在了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第一线,把生命的最后一缕阳光无私地奉献给了纪检监察事业,这是一个用生命践行的誓言!这是一首凝重而悲壮的战歌!这是一段灿烂而永恒的生命!
我生命中的她篇5
还记得去年,坐在客厅里的我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电视。我的奶奶正坐在椅子上,对着镜头,微笑着,看起来是如此和蔼可亲。你猜猜她多少岁了?她已经六十几岁了!真令人惊讶,可她为什么满脸的笑容,依旧看起来年年轻轻的,脸上的皱纹也不是太多?
其实,奶奶每天早上很早就起床了,家人正在熟睡中,一看才知道,她已经在为一天的生活做准备了,手脚热乎乎的,不再感觉僵冷。她的早餐十分的简单而又看似美味,仅仅就一碗稀饭陪上一些青菜和瘦肉,但这已经很足够了,生活过的很快乐,晚上也会看电视不会显得筋疲力尽,脸上绽开着笑容。
她虽然已经六十几岁了,但她始终不停地工作着。她的工资并不高,但工作却很辛苦,不过这辛苦对她来说可能就是一种锻炼吧。我从小到大一直都住在我的奶奶家,她对我很好。每天早上的早餐她都为我准备了面包,午餐也挺丰盛,但是我知道这是用她的汗水换来的。到了中学,我便回到自己家里住,说真的,我感觉有点乏味,没有在奶奶家的那种气氛与环境。可能是我比较喜欢在奶奶家这种自由而又不放纵的生活吧。
我生命中的她篇6
我的家乡一位名人,她叫邰丽华。她是个聋哑人,她小的时候,因为发烧到医院打针,医生用药过量,使她成为了一个聋哑人。
到了上学的年龄,她就被父母送到了聋哑学校。在那里受到特殊的教育。在一次律动课上,老师利用对地板的敲击让她们感受节拍,使她印象特别深??她爱上了音乐,爱上了舞蹈,从此,在她无声的世界里,她用舞蹈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她的舞蹈老师,用特殊的方式教她,可以想象,她的舞蹈之路是多么的艰辛。可她小学和中学阶段,一直都没有放弃舞蹈学习,她喜欢舞蹈,她用舞蹈展示生活中的美丽。
大学时代,她进入了武汉一所美术学院学习设计,但她还是积极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继续用舞蹈展示生命中的美好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选为团员,从此,她真正开始了她的舞蹈生涯。她刻苦用功,她表演的《雀之灵》等一系列舞蹈,都向人们展现了她对生命的感悟。她最让全世界人民震惊的是舞蹈《千手观音》。她用舞蹈的方式向全世界人民传递美的信息。
我生命中的她篇7
从鸟语花香大山来到竹笼锁鸟的北京,最令张穆然烦恼的就是大城市人对她的不屑一顾,为此她还被同学嘲笑。她以攀爬房顶证明了自己的勇敢,却明白了要在北京这个大城市立足,就要换一对翅膀去飞。这只是张穆然生活中的第一关。张穆然努力地练习普通话,后来竟能与从小在北京长大的同学相差无几了。她时刻注意着自己的漏洞,并虚心请教别人,最后,她成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这一切都和她所付出的无限努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张穆然参加了一个舞蹈比赛,但最后她输给了别人。可是她明白:输了没关系,不过要从原地爬起来。她又闯过了一关。 这让我也知道了,失败并不可怕,只要继续努力,仍旧会胜利。
张穆然的母亲还没有把户口迁到北京来,父亲自己辛辛苦苦忙碌着,家庭生活十分紧张。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张穆然的学习,她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对学习的热爱闯过了这一关。我想,我的父母如果像她的父母一样,我可能就只是一名另老师操心的倒数第一的学生了。这一点,我还需要努力。
上中学时,穆然落选了班长,自己的好朋友却代替了她的位置,穆然想与那个好朋友断交,但在父亲的开导下,穆然与她和好了,她用宽大的胸怀包容了他人的过失。她明白了:只要以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以宽大的胸怀包容他人,就会受到别人的认可。这一关她又顺利的闯过了。同时我也明白了,在与人相处时,一颗宽容的心是必备的。
录取通知书来了,张穆然的成绩出乎意料的优异,她应该顺利地进入高中。但是事与愿违,一次无意中的检查,结束了她的希望,筑建了一道巨大的难关。她得了恶性肿瘤,成为了一名被判了死刑的绝症病人。但她最终没有被病魔吓倒,她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她坚强、乐观、开朗,她用微笑和乐观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也没因此而放弃自己读书的愿望,自己人生的追求,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反而更积极地学习生活,更乐观地面对生活。她被痛楚折磨得浑身颤抖、汗流满面,护士要送她一剂免费的止痛针,她强自微笑着毅然拒绝了,说要体会痛苦。护士不解,她解释道:我痛苦、说明我还活着,我要感受活着的所有滋味,包括疼痛。张穆然认真感受生命的点点滴滴,闯过一道又一道关,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生命中的她篇8
2022最新《生命流泪的样子》读后感
我怀着期待的心情翻开书,只看了几行,我便被它精彩的内容吸引住了。
主人公叫盛欣怡,她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可是,妈妈却突然得了癌症!这场突如其来的横祸,使她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妈妈生病时,也没有忘记训练欣怡。妈妈恨下心来,让欣怡做饭洗碗,干所有的家务活……欣怡虽然很累,也为此发过脾气,但看到了妈妈的日记后,她恍然大悟,原来这都是为了让她学会生活的本领。可惜,生命的蜡烛燃尽了,妈妈还是离开了人世。
看了这个故事,我的眼眶里都积满了泪水,不禁为欣怡的不幸遭遇感到悲伤和同情。
生命既顽强又脆弱,有时它能与病魔抗衡到底,有时又一不小心失去了。我们不能糟蹋了自己的身体,应该保护它,爱护它,别让它轻易失去。在故事中,我体会到了妈妈对欣怡浓浓的爱。妈妈为了让欣怡学会自理,天天让欣怡做这个做那个。我们现在也是这样,父母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不也是为我们着想吗?其实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一切,珍惜学习时的一分一秒,长大了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我们要珍爱生命,珍惜现在的一分一秒,让生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2022最新《生命流泪的样子》读后感
寒假到了,我走进书店,想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我一眼看见了这本书,便二话不说的买了回家。
这本书讲的是:“性格软弱、心地善良的女孩盛欣怡,有一个幸福欢乐的家庭。但是,她的妈妈突然得了不治之症。这场飞来的横祸,使她的生活乃至性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里的重任都交给了她。她妈妈不断的训他,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着老师不断的鼓励,但对亲情和友谊的烦扰依然使她感到孤独和困惑。妈妈最终还是离开了她,在妈妈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她无意间在电脑中看见了妈妈的日记,明白了妈妈为什么对她那么冷酷。而12岁的欣怡,过早的体会到了生命和爱的深刻含义。
读完这本书,我已泪流满面。我想:这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原来妈妈对欣怡那么狠心,并不是因为妈妈对她的爱有所消减,更不是因为身体上的疼痛需要发泄。妈妈拼尽生命终点的最后燃烧,是因为对欣怡最深最深的爱!
2022最新《生命流泪的样子》读后感
生命,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生命流泪的样子》这本书给予我的正是对生命的感悟!
书中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盛欣怡不幸失去至爱至亲的妈妈的故事。其中,对我触动最深的是:欣怡的妈妈为了能让欣怡学会***生活的本领,独自承受病痛的折磨,并且严厉地督促欣怡做好每一件事情。最使我深刻认识到母爱无私的是欣怡妈妈离开人世的场景。是的,人总是会死的,但意义却不同,有的人轻如鸿毛,有的人重如泰山。盛欣怡的妈妈带着安详的笑容去天堂,因为她看见自己的女儿在逐渐长大,她看见了她的家充满温馨,她看见了自己的希望正在萌芽。所以,她的离开,虽然给家人带来了眼泪,可是在心里她是欣慰的,因为她在离开之前教会了女儿如何珍爱生命和善待生活,在女儿的心田里种下了爱的种子。
我生命中的她篇9
——安宁陪护培训有感
王丹
中国人习惯性抗拒死亡。死,是一个需要避讳的词,好像不提及它就永远不会光临。可是,我们生来就要面对自己终将会死的事实。死亡犹如生命的一个句点,它属于生命,并且圆满生命。了解死亡,可以更好的活着。
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间,你要用它来做什么?
4月9日上午,我参加了慈燕团队组织的一场少儿安宁陪护培训。最初加入安宁陪护小组仅仅是对临终关怀这件事感兴趣。以前听说人在死亡之前总有各种遗憾,那么聆听即将死去的人的遗憾,是不是可以让生活过的更精彩?后来才发现,安宁陪护小组并不是做临终关怀的团队组织,而是针对儿童做的舒缓***志愿服务。
所谓舒缓***,大意是希望生了重病的人,可以通过医生给与止痛***,志愿者陪伴进行精神支持,以及经济支持,使患者在患病期间过的像正常人一样舒适且有尊严。虽然接受舒缓***的小朋友并不绝对是即将死亡的小朋友,但多数已经走到生命的末期。
培训中,周医生提到她与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的对话。女孩说:"我还这么小,还有那么多事没有做,那么多的好吃的没吃过,我觉得非常遗憾。"这话从一个孩子嘴里说出来,多么令人心碎!
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三天,你要用它来做什么?
也许是因为参加了安宁陪护小组,开始对死亡的话题格外感兴趣。曾搜集一些经历过鬼门关的人的资料,开始发觉,了解死亡的人才能更好的理解活着的意义。
生命只有一次,当死亡来临时,你会有怎样的遗憾呢?
李开复经过癌症的洗礼,发现自己曾经只顾追求工作,追求效率,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亲情,同时他也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关怀具有巨大的鼓舞作用,于是痊愈后的他决定放慢脚步,把工作移交出去,更多时间用在家庭和公益方面。
常常提醒自己终将面对死亡,可以剔除生命中繁冗的杂物,而使我们看清对于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这样的生活方式,大概能够让生命更饱满,更精彩吧。
前几天看到Selina在《开讲了》里面谈到那场几乎毁掉她的爆炸事故。她说她曾对她的爸爸讲,她怨恨他的爸爸每天都说"感恩"这个词,她那时处于人生的低谷,她一点都不感恩。但是当她经过所有苦难之后她才变成真正懂得感恩生活的那个人。她看到无数粉丝,认识与不认识她的人都在为她祈祷;她看到父母与朋友在她身边支持她、照顾她。她虽不幸,在事业最如日中天的时刻遇到了生命的重大变故,险些丢了生命;但她又那么幸运,在她恢复后,她出的第一首歌叫做《爱我的每个人》,她在歌里唱到:"谢谢你们,爱我的每个人/让我努力后可以谢谢自己很坦诚/会想不通 或绝望到躲开/但你们做的 总让我想坚强负责任/为了爱重生。"
认识死亡,让我们更加深入生命,尊重生命,自己的以及别人的。也更珍惜活着的每时每刻、每分每秒。
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三小时,你要用它来做什么?
前几天看到陈文茜在微博上推荐一部电影,叫做《最后一堂课》。讲的是作为女儿,怎样从抗拒到接受一个82岁高龄的母亲,决定为有尊严的离开人世而选择自杀的故事。故事改编自真实事件。事件中的母亲一生热衷公益。她认识到死亡是活着的一部分。死亡也要和活着一样有尊严。
我生命中的她篇10
作为一部成功改编的青春片电影,就电影来说,远比小说更为惊艳。导演采用倒叙的结构,安排了大量旁白参与到连接时空跨度的叙事中来,打破了原著单线叙事的故事情节安排,使故事充满了灵活性,拥有一开始故事以七月的视角展开,叙述到最后才发现竟然是安生的文字表达。在安生的故事中,七月最终放飞自我,而安生自己的结局则是平淡的茶米油盐的生活,她用她的笔实现了人生的交换。《七月与安生》中主角如题就是七月与安生,虽然她们的故事是围绕男主角家明展开的,但是观众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电影还是在原著小说中男主角都被弱化了,它实质通过两个闺蜜七月与安生的故事、她们超越性别的爱与两人的生命选择,讲述人性和生命的意义,作者的最终目的是将电影的内涵和思想上升追寻生命的意义和精神价值的层面上来。
一、 都市叙事背景中的生命体验
随着都市现代化的进程加快,都市文化给都市人提供了多重文化选择和不同的都市品格,原著的作者安妮宝贝作为这个时代和环境背景中成长的女性作家,她以自己和身边真实人与物为创造蓝本,加入自身的生活体验与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描绘着一群生活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背景下形形的人物剪影,通过刻画她们的婚恋观与价值观探索人的内心及自身与外界的关系,描绘出现代都市女性的生存状态。作品以都市作为隐现的背景,通过现代都市的发达与愈加狭小的生存空间和愈加封闭的人际关系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都市人情感无所依存的孤独状态和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及精神世界。《七月与安生》的故事正是在这样一座钢筋水泥建成的繁华都市中展开,这种都市文化呈现出来的独特的孤独感,是建立在喧嚣的都市阁楼上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孤独,相比较而言它是一种都市通病。孤独是个体生命的体验,而生命意识则是人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在影片中的人物叙事表达中,可以感受到郁达夫式的哀伤,用绝望与无边的孤独感,表达都市人的心理困惑与无力挣扎的状态,实质让人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她们对安定或对自由的深深眷恋与向往。影片中安生从小缺乏家庭关爱把对母亲的爱的渴望变成孤独漂泊的向往,她的叛逆只是表象,从她的情节叙述中,可以发现了她内心的精神追求与缺乏安全感的恐慌,她的不安定实际来自于内在的追求安定所遭遇的挫败感与紧迫感,只有自我放逐才能给她反作用的安定,她的内心害怕孤独渴望安定,她爱七月,因为七月正是自己内心中那个安定的自己;她爱家明,因为只有家明能给她带来真正安定的生活。而七月成长于幸福的家庭,她与安生成为知己,因为她需要这样一个人带给她不一样的、平时无法体验到的生活激情,并且从安生对自己及家庭的羡慕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证明自己。她生活在安定舒适的金丝鸟笼中,渴望并且追逐着本不属于自己的自由,她才是最孤独的那个人。为此她们做了一系列尝试,生命是不敢言败的,在面对无奈的现实时,为了走出孤独的深渊,她们意识到用自己的梦想支持着自己,作种种努力和尝试,为了摆脱呈现出来的不同孤独感,这种希望与信念正是坚强的生命意识,生命的意识就是在面对挫败、苦难、孤独这些无法逾越的困难时,表现出的不屈的斗争精神,进行着自己力所能及的抗争,在这一点上,两人从未放弃过自己,无论是在自我生命意x的追逐上还是在为赢得男主人公的爱上的暗暗较量。
二、 女性生命意识的构建
安妮宝贝作为新时代女性写作的先锋,她以自己为蓝本,立足于女性观点,把现实搬到创作中,记录着女性的故事和在女性生活中生存状态、情感特点、生命感受。在《七月与安生》中,充满着安妮宝贝式的落寞与悲壮、写出了都市女性对生活的反抗、挣扎和妥协。体现出女性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人物主义的色彩。在电影中,通过对两位女主人公经历的生命叙事,通过爱恨生死的生命现象和价值体验,在对自我人生问题的思考和伦理矛盾中追寻女性存在本体的伦理意义和价值。
编剧以现代都市中两性之间的关系为原点,重在描述繁华都市中女性的生存体验和寻求精神的存在的过程,在电影中女性是以男性为参考物来定义的,七月与安生的生存与成长是通过与男主人公家明的互动中推进,然而家明却只是一个配角,是七月与安生关系的一条线索,他的角色贯穿着两位女主角的爱,作为一个男性角色他是不可或缺、却又无关紧要的。在角色的安排上,家明这位男主角是被弱化的,在人性的光辉上,家明是微弱的,电影中大量镜头记录着的是七月与安生之间的爱与理解,在对感情的归属上家明选择的是暧昧与退缩,真正承担责任的是两位女主角,她们甚至为了自己的生命追求付出了自己一生的代价。同性之间的友谊之光远远超过微弱的异性的爱情,超越到可以宽容与牺牲,表达的是站在女性意识上对男权主义的一种冲击,女性在与男权中心意识抗争的过程中,注重女性自我经验和主体意识的体验,女性自我生命意识得到不断完善。通过描写两位女性故事,刻画出内心坚强的勇于追求的女性,描绘出都市女性坚强的生命意识、自我认识与精神追求的渴望,以男性这种软弱的暧昧的精神作对比,探索着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生命意识把自我与生命联系在一起,电影中体现出女性自我生命意识的构建及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三、 生命意义的追寻
在生命自我的选择中却造就不一样的生活、不同的人生。影片中,描述的两类典型的都市新女性形象:“都市边缘人”和“小资阶层”。在大都市的背景下,在成长过程中遭受生存困境、精神失落、没有稳定工作,缺乏安全感的飘零的“都市边缘人”和生活安定幸福、拥有高学历、高收入、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较高精神追求的相对安定的“小资阶层”人物。七月与安生正是“都市边缘人”和“小资阶层”这两类具代表性的都市女性,她们因为家庭和成长因素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却相互吸引并成为知己,注定了这辈子她们的生命轨迹的相互缠绕。两人看似千差万别,实际是有着深深的契合点的,她们是对方的倒影,她们的内心都充斥着叛逆,如果有一定的契机,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她们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实际上,七月就是安生,安生就是七月,两人就是镜像中的自己,乖巧安静的皮囊下有着一颗不羁的心,桀骜不驯的表面却渴望着稳定,她们倒映着彼此。羡慕着彼此,两人的价值观决定着各自不同的命运,人格结构的强大力量,指引她们各自的行为,体现生命意识的成分。对这两种人物的生命叙事正是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解读和揭示独特的生命意识的见解
电影较原著的高明之处在于对结局的改动,结局是最后两人的角色出乎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的发生了互换,她们的生命通过二人情感的主线连接,让情感在生命间自然流淌,成为有情感的生命,或者在书中或者在现实中,她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两人在遇到家明之后才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生命归属,生命意识被强烈的情感激活,可以说通过情感意识发现自己的生命追求与价值,在爱情中生命也迸发无限的创造力,所以发生了生活的逆转,重新规划、开始追逐自己的人生,最终的结局其实相对来说是圆满的,两人不管是在现实中还是在书中都完成了自己对生命的追逐,不同的是她们的生命将是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她们完成自我的追逐,实现了追寻生命的意义,都经历着本应属于对方的人生,完成了两人的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