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游记作文篇1
虽然临沂市和泰安市接壤,但是从平邑到泰安走高速也要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可是我也太不争气了,居然在泰山脚下吐了!唉!真丢脸!
我们先去了人称“布衣将***”冯玉祥的墓。冯玉祥的墓1952年破土动工,1953年10月15日举行骨灰安葬仪式。
然后,我们在天外村乘汽车前往中天门。这一条路又陡又急,还好司机的驾驶技术好。这条路是谁设计的。我划个圈圈诅咒你!!!
到了中天门,我们徒步前往南天门。在这中间有一个十八盘,这是非常陡的。不过我还是上了“天”。
上了“天”,我可不敢和杜甫一样会当凌绝顶了。因为我有恐高症。
泰山游记作文篇2
伴着清晨前的鸟叫声,我步伐轻快地登上一级级台阶,爸爸妈妈都赶不上呢!经过了半天的攀爬,我和爸爸妈妈才登上了泰山的岱顶。我终于有机会亲眼目睹泰山那壮观而美丽的日出了。站在岱顶往下看,所有群山都变得十分矮小,这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在黎明前夕,天空一片漆黑,就像一匹大黑布。到了差不多6点左右,太阳发出的第一缕金光撕破了黑暗,送来了温暖。渐渐地,太阳露出了半边脸。突然,一轮火球腾空而起,散发出千万缕金光。在岱顶上看到的太阳很小,但很美。
太阳旭日东升后,天空有三种颜色,靠太阳最近的是红色,紧接着是黄色,最外面是蓝色的云海。很巧,这三种颜色是三原色。大自然可真是奇妙啊!
泰山游记作文篇3
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的到来。我叫王姝钧,是大家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王导。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国“五岳”中的“一岳”——泰山。
泰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泰山位于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这种说法。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的古建筑群,2200余处确碣石刻。
泰山的故事有许多!它在等你们慢慢地发现,仔细地探究。你们会发现泰山迷人的风光,泰山的神奇。现在我们踏着古人的足记亲身感受一下它的美丽。最后,大家记住哟!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能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能带走。
泰山游记作文篇4
泰山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以断裂为主,其构造特点为断块掀斜抬升。既有前寒武纪形成的构造,又有中新生育的构造。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泰山风光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泰山风光导游词1你们好!热烈欢迎你们到泰山来!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我将和大家共同游览泰山,介绍自然文化遗产——泰山。期望经过我的介绍,能够让泰山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刻,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泰山。它位于山东省中部,津浦铁路东侧,在我国的东部,故称东岳。
泰山山势雄奇,景色秀美,居五岳之首,故古时候被称为“五岳之长”、“五岳独宗”、“五岳独尊”。游览面积已由原先的19。5平方公里扩大到此刻的近70平方公里。
有许许多多描述泰山风景的诗歌,此刻我为大家介绍其中的两首:
过十八盘
凌雪有路十八盘,叠嶂重峦三道关。
山色听莺啼绿韵,石阶踏梦入云端。
洗心倒泻银河水,忘我翻悬碧海天。
人立为峰独到处,不知何事系尘寰。
登玉皇顶
三进天门踏碧云,玉皇绝顶看乾坤。
齐州九点无它见,沧海一杯可自斟。
宇宙圆通无内外,江山浩渺不高深。
千年古迹迷幽梦,***风头染世尘。
这座高大、古老的泰山蕴含了丰富的自然与文化的积淀。
各位朋友,我的介绍就到那里。接下来,您对感兴趣的地方慢慢游览,
细细观赏吧!
泰山风光导游词2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对大家来泰山旅游、观光表示热烈欢迎!
期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间能够玩得开心,吃、住放心,同时期望大家在泰山游览当中能够得到一个较大的收获,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泰山,古称岱宗,它位于山东省东部,华北大平原的东侧,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为东经117度6分,北纬36度16分。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
1982年,泰山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1992年荣登全国旅游胜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护较好的古建筑群有22处,总建筑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间,还有12处石坊、6座石桥、7座石亭、1座铜亭和1座铁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处,被誉为“中国摩崖刻石博物馆”,那里有中国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贵的汉代张迁碑、衡方碑和晋孙夫人碑;有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北齐经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观的唐玄宗《《纪泰山铭》》和唐代双束碑等。泰山古树名木繁多,被誉为“活着的世界自然遗产”。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3万余株,其中有2100年前的汉柏6株,1300年前生的唐槐,500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还有一棵被誉为国宝的600年前生的盆景松树“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壮美著称,呈现出雄、奇、险、秀、幽、奥、旷等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区内有著名山峰12座,崖岭78座,岩洞18处,奇石58块,溪谷12条,潭池瀑布56处,山泉64处,有著名的黑龙潭、扇子崖、天烛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观;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10大自然奇观。
泰山的日出,是一个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笔墨难以形容的。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对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观都有过生动的描述。宋代词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配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的绝句尤为人爱,凌晨破晓前,站在日观峰,举目东方,晨星渐没,微晕稍露,天地间的一片云海滚动,稍顷,一线晨曦透过云层照亮东方,这时天空由灰变黄,继而呈现橙、紫、红瑰丽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层,在阳光的照耀下,组成一幅幅五彩缤纷、绮丽多姿的***案,旭日在阳光中婷婷娜娜从云层升起,阳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响忽隐忽现,闪烁不定,日轮缓升时又受波峰、波谷推进的影响上下跳动,渐渐成圆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阳西下时,朵朵残云飘浮在天际,落日的余辉如一道道金光穿过云朵洒满山间。太阳象一个巨大的玉盘,由白变黄,越来越大,天空如缎似锦,待到夕阳沉入云底,霞光变成一片火红,天际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烧,天是红的,山是红的,云是红的,大地也是红的。举目远眺,黄河象一条飘带,弯弯曲曲从天际飘来,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缎带般的黄河泛起红润,波光翻滚,给人以动的幻觉。“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太阳慢慢靠向黄河,彩带般的黄河象是系在太阳上,在绛紫色的天边飞舞。泰山的云雾是变幻莫测的。雨后初晴,很多水气蒸发蒸腾,加之夏季季风自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成云致雾。有时大片云在山腰构成一条长长的带子,如同官服玉带,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时则乌云滚滚,大有倒海翻江之势;也有时白云平铺,如大地铺絮,山谷堆雪,团团白云如同千万个玉盘,轻拢漫涌,铺排相接,好象平静如无垠的__大海,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盘”。
碧霞宝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宝光”俗称“佛光”,多出此刻碧霞祠东、西、南神门外,碧霞祠地处玉皇顶的前怀,地势相对低凹,云雾较为浓密且较稳定,在弥漫背后照来,人影呈此刻雾幕上,周围构成内紫外红彩色光环,烨烨生辉,彩环呈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有时还会出现双环,更加绚丽动人。站在雾幕前的游客举手投足,光环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飘飘欲飞成仙人之感。
泰山的冬季,气温常在-20摄氏度左右,雪后天晴,气温回暖,大陆气团稍有减少,南方暖温气团乘虚而入,雾气笼罩山间,微风吹动,飘浮的雾滴触及树枝、岩石、房顶,凝结成冰粒,层层叠叠,便构成了“千枝琼玉”、“万树花”的雾淞奇景。泰山上下成了一个洁白如银的世界,犹如龙宫洞府,别有一番情调。
泰山的冬季,也常有冷却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体上,急速结成坚硬、滑而透明的冰层,这就是“雨淞”。每当雨淞出现,山峦树木象冰晶倒挂,地面岩石似铺明镜,泰山变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雨后天晴,红日映冰峰,蓝天衬霞山,光彩夺目,金光迸射,满山松柏映雪,到处银装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洁的北国风光。
泰山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态的丽山秀水和人文名胜,生动地记录了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礼貌篇章。现代考古科学的研究已揭示出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泰山周围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很多史料也都记载了泰山地区早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已经显露出礼貌的曙光。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不仅仅影响到山东,并且影响到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春秋战国时期构成的“齐鲁之邦”是中国历史上***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产生了孔子、孟子等历史文化名人。历史告诉我们,泰山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时代就已成为中国最早的名山,成为五岳之首。
泰山实际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华山,仅占第三位。与全国的许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项背。但它为什么成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长”、“五岳独宗”而独享盛名呢?这要从泰山的地理环境和原始宗教谈起。
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构成强烈的比较,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山脉绵亘100余公里,盘卧426平方公里,其基础宽大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从古到今,人们总把泰山作为一个高大、完美、高尚、坚毅的形象,热情加以歌颂。公元前二世纪,司马迁在他的《《报任少卿书》》中就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__曾引用了司马迁的这名话教导人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种把泰山精神与人生的意义、人生观密切联系起来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六朝任方《《述异记》》载,秦汉时,民间传说盘古氏(远古时开天辟地,代生万物的神人)死后头为东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盘古尸体的头向东方,并且化为东岳,泰山就成了当然的五岳之首了。这显然是根据《《五行》》、《《五德》》学说创作的神话故事,反映了泰山独尊五岳的历史背景。
东方是太阳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认为是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所以,东方就成了生命之源,期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这个通天拔地的庞然大物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我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伴随着历代帝王的封禅祭祀,泰山成了各种宗教流派活动的重要场所。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黄伯阳修道于山后,以后历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传经布道,建观筑庙。佛教自东晋高僧郎公创立郎公寺开始,在泰山也不断发展。
泰山吸引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历代诗人墨客纷至沓来,他们朝山览胜,赋诗撰文,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精品。孔子、管仲、司马迁、张衡、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刘禹锡、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王世贞、姚奈、郭沫若等都挥笔疾书,留下了浩如烟海的颂岱诗文,把游人从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览观赏、求知审美的新方向。由山脚拾级而上,到泰山之巅,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处,从秦至清,历代皆有巨制。书体众彩纷呈,书意各代不一样,其规模之大,作品之多,时代之连续性以及风格、流派、艺术之精湛,构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无与伦比的。刻古中所包含的高韵深情与巍巍壮丽的泰山融合在一齐,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在泰山数千年的礼貌中,历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一系列辉煌的人文景观与高大雄伟的自然景观相结合,构成了泰山的崇高形象,构成了独特的泰山风景景观。人文景观的布局与创作,是根据自然景观,尤其是地形特点和封禅、游览、观赏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禅、百姓朝山进香的路线。其主体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观,主题是封天禅地的思想资料,布局形式重点是祭地的蒿里山,经帝王驻驿的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构成了长达10余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三重空间一条轴线。即以城西南过奈河桥至蒿里山(在泰安火车站东南侧)为“阴曹地府”;泰安城区为人间;自城北岱宗坊开始,沿长达6666级的“天梯”至岱顶为“天府”。
泰安城是因古帝王封禅祭祀、百姓朝山进香和游览观光发展而成的。岱庙是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这条中轴线从泰城南门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登山盘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与城不仅仅在功能上,并且在建筑空间序列上构成一体。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动的程序次第展开,贯穿着一种由“人境”至“仙境”的历程。从地形上看,是由缓坡、斜坡直到陡坡,人们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终宛若登上天府;从建筑规模上看,是由人间帝王宫殿上达苍穹,渐入仙境;从色调上看,红墙黄瓦始终与苍松翠柏构成比较。再经过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一天门、二天门(中天门)、三天门(南天门),三重节奏,构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伟壮观的朝天序列。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它巧妙地因自然之势,又以人工之力加强和美化自然环境。其一,在封禅祭祀活动的序列空间位置的选择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由缓渐陡之势,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此路沿溪而上,人在谷中行,属“封闭型”自然景观,下段是紧紧收缩,直至岱顶才开放。前奏长,比较十分强烈,对于“祭天”活动来说,造成环境感应的心理状态,若步步登天,扣人心弦。登临南天门骤然开阔,恰似升仙。所以,这样的地理环境是封禅祭祀空间序列的杰作。其二,在建单体或群体位置的选择与建筑结构的创作上,有跨道而建的门户建筑,有登山转折处的导向性建筑,有临溪而设的赏景建筑,有半山悬挂的宗教建筑,也有耸立山巅的祭祀建筑等。其三,从建筑的结构、材料、装饰及以庭院空间为基本单元的群体组合上,均能适应地形环境多变的要求,该建亭的建亭,该设阁的则设阁;需开敞通透处即造型轻巧,需收缩空间处便实厚重,充分体现因景而设,因境而生的建筑思想。
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建筑与会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古老文化的例证,保存了一个巨大的封禅祭祀序列和一幅记载历史的立体画卷,并且还为我们留下了顺应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去协调和加强自然美,去表现和深化自然环境。由于它们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生辉,使峻极于天的泰山深入到几亿炎黄子孙的心坎中,并名扬全世界,成为全为类的珍贵遗产。[由Www.QunZou.Com整理]
登泰山,自古3条路。原先的东路已毁,原先的中路自然而然地成了此刻的东路,游人在泰安火车站下火车后,可先游岱庙,然后从岱庙后门至岱宗坊,步行经中天门到南天门,或步行至中天门后转乘索道到南天门,再沿天街经碧霞祠登上泰山极顶。若走中路(原先的西路),从泰安火车站下车后,可乘游览汽车沿环山公路经黑龙潭、竹林寺直达中天门,然后从中天门乘索道或步行到南天门,再沿天街直至岱顶。若从西路上山,需从泰安火车站乘游览汽车至界首(泰安与济南的交界处)向北折,沿新辟的环山公路,在鸟语花香,泉水叮咚的茂林深谷中穿行至桃花源索道站,从那里乘索道可直至天街的北端,真可谓一步登天了!
各位朋友,我的介绍就到那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大家要想对泰山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还需要根据自我的兴趣,亲身投入到泰山的怀抱里,沿着历史文化的足迹慢慢地去游览,仔细地去观赏。
泰山风光导游词3我们将要游览的景点是泰山。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海拔1545米,东威沧海,西镇大河,山势挺拔,奇峰突兀,是我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载人《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单位。游览时请大家注意安全,自觉坚持它的清洁。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登泰山的起点—岱宗坊。岱宗坊是一座流传有许多美丽神话的四柱三间式古代牌楼,圆形的脊兽和微微翘起的檐角,增加了坊的流动与飘逸,造型粗犷、简洁,额题篆书"岱宗坊"三个金色大字。
岱宗坊是泰山的山门,一天门则是天梯的开始。沿登山公路直上到登山盘道,就是红门宫。登上台阶映入眼帘的是四座石坊,前后相连,故有"小坊群"之称。第一座牌坊为"一天门坊";其后紧连着就是"孔子登临处"石坊,此处古藤掩映,典雅端庄。泰山经石峪石刻,其中镌刻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部分经文,是现存摩崖石刻中规模空前的巨制。
我们此刻来到了位于泰山中、西两路交汇处的中天门,也叫二天门,为泰山主峰屏障。登上此处,仰观岱顶,莲花峰前危崖万仞,云烟横锁;南天门形如天阙,门下天梯倒挂,似一条白色彩带。俯视脚下,中溪山水曲折蜿蜒,奔流而下。中天门石坊旁有巨石仆卧如虎,因名伏虎石,石壁上有大篆"虎"字,古朴雄健。之后来到位于中天门上的云步桥,因石桥飞架在云雾缭绕的断崖之上,人行至此如在云中漫步,故名。云桥高悬如虹,百丈崖瀑布似白练倾泻而下,是为"云桥飞瀑",乃泰山十大自然景观之一。
我们就要登泰山的十八盘。泰山有3个十八盘之说,自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门为"紧十八",共计1630余阶。"紧十八"西崖有巨岩悬空,侧影佛头侧枕,高鼻秃顶,慈颜微笑,名迎客佛。
登上山顶,我们将来到坐落在登山盘道的尽处的南天门,又名三天门,门分两层,下为拱形门洞,上为阁楼,名摩云阁。此处两峰雄峙东西,天门扼隘口而立,险中出奇,气度非凡。
进了南天门再上两层台阶就是天街,在长约千米的天街上布满了宾馆、饭店、商铺,自古以来就似悬在天上的一条街市。
泰山历史悠久,文物众多,雄伟、奇特、古老、秀丽,我说也说不尽,请你们慢慢游赏吧!
泰山风光导游词4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3号导游员,名字叫田一涵。
欢迎你们来泰山旅游,很荣幸今日由我来带你们领略泰山的完美风光。期望你们能玩得开心,高兴面来满载而归。请记住我的联系电话,号码是5383028。
泰山素有“五岳之尊”之称,它位于山东省中部,山势挺拔。气势磅礴。总面积420多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仅次于华山和恒山,居于第三位,它有庄重威严的气势,吸引着无数游人到此一游。
此刻,我带领大家一边攀登一边观赏。泰山名胜古迹很多,第一处就是岱庙,文物集中在此地,是一个宫殿式的建筑群,中国书法艺术都在那里集中。
我们此刻来到了岱庙的主体建筑前,殿高223米,长48。7米,宽19。79米。大殿共9间,雕梁画栋,黄瓦盖顶,金碧辉煌。
玉皇顶是泰山最高峰,我们在那里能够观云海,赏日出,看奇峰,望黄河,真是美不胜收呀!
我的介绍就先到那里,请大家随我观赏大饱眼福吧,期望在泰山的这几天里,能够玩得开心,成为你来这几天内最完美的回忆。
泰山风光导游词5大家好!我们今日游览的是——泰山。我是你们的导游——吴颖。此刻请随我来观赏泰山!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泰山。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有:南天门、玉皇顶、天柱峰、十八盘等。
此刻我们先来到南天门。南天门坐落于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由下仰视,犹如天上宫阙,是登泰山顶的门户。门内有小院,正殿为三灵侯殿,宋真宗冬封泰山时建,祀周谏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后改为关帝庙。
泰山游记作文篇5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让我代表某某旅行社,对大家来泰山旅游、观光表示热烈欢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间能够玩得开心,吃、住放心,同时希望大家在泰山游览当中能够得到一个较大的收获,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泰山,古称岱宗,它位于山东省东部,华北大平原的东侧,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为东经117度6分,北纬36度16分。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
1982年,泰山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1992年荣登全国旅游胜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护较好的古建筑群有22处,总建筑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间,还有12处石坊、6座石桥、7座石亭、1座铜亭和1座铁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处,被誉为中国摩崖刻石博物馆,这里有中国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贵的汉代张迁碑、衡方碑和晋孙夫人碑;有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北齐经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观的唐玄宗纪泰山铭和唐代双束碑等。泰山古树名木繁多,被誉为活着的世界自然遗产。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3万余株,其中有2100年前的汉柏6株,1300年前生的唐槐,500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还有一棵被誉为国宝的600年前生的盆景松树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壮美著称,呈现出雄、奇、险、秀、幽、奥、旷等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区内有著名山峰12座,崖岭78座,岩洞18处,奇石58块,溪谷12条,潭池瀑布56处,山泉64处,有著名的黑龙潭、扇子崖、天烛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观;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10大自然奇观。
泰山的日出,是一个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笔墨难以形容的。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对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观都有过生动的描述。宋代词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配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的绝句尤为人爱,凌晨破晓前,站在日观峰,举目东方,晨星渐没,微晕稍露,天地间的一片云海滚动,稍顷,一线晨曦透过云层照亮东方,这时天空由灰变黄,继而呈现橙、紫、红瑰丽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层,在阳光的照耀下,组成一幅幅五彩缤纷、绮丽多姿的***案,旭日在阳光中婷婷娜娜从云层升起,阳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响忽隐忽现,闪烁不定,日轮缓升时又受波峰、波谷推进的影响上下跳动,渐渐成圆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阳西下时,朵朵残云飘浮在天际,落日的余辉如一道道金光穿过云朵洒满山间。太阳象一个巨大的玉盘,由白变黄,越来越大,天空如缎似锦,待到夕阳沉入云底,霞光变成一片火红,天际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烧,天是红的,山是红的,云是红的,大地也是红的。举目远眺,黄河象一条飘带,弯弯曲曲从天际飘来,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缎带般的黄河泛起红润,波光翻滚,给人以动的幻觉。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太阳慢慢靠向黄河,彩带般的黄河象是系在太阳上,在绛紫色的天边飞舞。泰山的云雾是变幻莫测的。雨后初晴,大量水气蒸发蒸腾,加之夏季季风自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成云致雾。有时大片云在山腰形成一条长长的带子,如同官服玉带,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时则乌云滚滚,大有倒海翻江之势;也有时白云平铺,如大地铺絮,山谷堆雪,团团白云如同千万个玉盘,轻拢漫涌,铺排相接,好象平静如无垠的大海,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盘。
碧霞宝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宝光俗称佛光,多出现在碧霞祠东、西、南神门外,碧霞祠地处玉皇顶的前怀,地势相对低凹,云雾较为浓密且较稳定,在弥漫背后照来,人影呈现在雾幕上,周围形成内紫外红彩色光环,烨烨生辉,彩环呈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有时还会出现双环,更加绚丽动人。站在雾幕前的游客举手投足,光环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飘飘欲飞成仙人之感。
泰山的冬季,气温常在-20摄氏度左右,雪后天晴,气温回暖,大陆气团稍有减少,南方暖温气团乘虚而入,雾气笼罩山间,微风吹动,飘浮的雾滴触及树枝、岩石、房顶,凝结成冰粒,层层叠叠,便形成了千枝琼玉、万树花的雾淞奇景。泰山上下成了一个洁白如银的世界,犹如龙宫洞府,别有一番情调。
泰山的冬季,也常有冷却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体上,急速结成坚硬、滑而透明的冰层,这就是雨淞。每当雨淞出现,山峦树木象冰晶倒挂,地面岩石似铺明镜,泰山变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雨后天晴,红日映冰峰,蓝天衬霞山,光彩夺目,金光迸射,满山松柏映雪,到处银装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洁的北国风光。
泰山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态的丽山秀水和人文名胜,生动地记录了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文明篇章。现代考古科学的研究已揭示出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泰山周围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大量史料也都记载了泰山地区早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已经显露出文明的曙光。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不仅影响到山东,而且影响到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齐鲁之邦是中国历史上***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产生了孔子、孟子等历史文化名人。历史告诉我们,泰山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时代就已成为中国最早的名山,成为五岳之首。
泰山实际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华山,仅占第三位。与全国的许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项背。但它为什么成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长、五岳独宗而独享盛名呢?这要从泰山的地理环境和原始宗教谈起。
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山脉绵亘100余公里,盘卧426平方公里,其基础宽大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从古到今,人们总把泰山作为一个高大、美好、高尚、坚毅的形象,热情加以歌颂。公元前二世纪,司马迁在他的报任少卿书中就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曾引用了司马迁的这名话教导人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种把泰山精神与人生的意义、人生观密切联系起来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六朝任方述异记载,秦汉时,民间传说氏(远古时开天辟地,代生万物的神人)死后头为东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尸体的头向东方,而且化为东岳,泰山就成了当然的五岳之首了。这显然是根据五行、五德学说创作的神话故事,反映了泰山独尊五岳的历史背景。
东方是太阳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认为是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因此,东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这个通天拔地的庞然大物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伴随着历代帝王的封禅祭祀,泰山成了各种宗教流派活动的重要场所。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黄伯阳修道于山后,以后历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传经布道,建观筑庙。佛教自东晋高僧郎公创建郎公寺开始,在泰山也不断发展。
泰山吸引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历代诗人墨客纷至沓来,他们朝山览胜,赋诗撰文,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精品。孔子、管仲、司马迁、张衡、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刘禹锡、坡、欧阳修、范仲淹、王世贞、姚奈、郭沫若等都挥笔疾书,留下了浩如烟海的颂岱诗文,把游人从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览观赏、求知审美的新方向。由山脚拾级而上,到泰山之巅,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处,从秦至清,历代皆有巨制。书体众彩纷呈,书意各代不同,其规模之大,作品之多,时代之连续性以及风格、流派、艺术之精湛,构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无与伦比的。刻古中所包含的高韵深情与巍巍壮丽的泰山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在泰山数千年的文明中,历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一系列辉煌的人文景观与高大雄伟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泰山的崇高形象,构成了独特的泰山风景景观。人文景观的布局与创作,是根据自然景观,尤其是地形特点和封禅、游览、观赏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禅、百姓朝山进香的路线。其主体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观,主题是封天禅地的思想内容,布局形式重点是祭地的蒿里山,经帝王驻驿的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构成了长达10余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三重空间一条轴线。即以城西南过奈河桥至蒿里山(在泰安火车站东南侧)为阴曹地府泰安城区为人间;自城北岱宗坊开始,沿长达6666级的天梯至岱顶为天府。
泰安城是因古帝王封禅祭祀、百姓朝山进香和游览观光发展而成的。岱庙是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这条中轴线从泰城南门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登山盘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与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间序列上形成一体。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动的程序次第展开,贯穿着一种由人境至仙境的历程。从地形上看,是由缓坡、斜坡直到陡坡,人们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后宛若登上天府;从建筑规模上看,是由人间帝王宫殿上达苍穹,渐入仙境;从色调上看,红墙黄瓦始终与苍松翠柏形成对比。再通过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一天门、二天门(中天门)、三天门(南天门),三重节奏,构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伟壮观的朝天序列。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它巧妙地因自然之势,又以人工之力加强和美化自然环境。其一,在封禅祭祀活动的序列空间位置的选择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由缓渐陡之势,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此路沿溪而上,人在谷中行,属封闭型自然景观,下段是紧紧收缩,直至岱顶才开放。前奏长,对比十分强烈,对于祭天活动来说,造成环境感应的心理状态,若步步登天,扣人心弦。登临南天门骤然开阔,恰似升仙。因此,这样的地理环境是封禅祭祀空间序列的杰作。其二,在建单体或群置的选择与建筑结构的创作上,有跨道而建的门户建筑,有登山转折处的导向性建筑,有临溪而设的赏景建筑,有半山悬挂的宗教建筑,也有耸立山巅的祭祀建筑等。其三,从建筑的结构、材料、装饰及以庭院空间为基本单元的群体组合上,均能适应地形环境多变的要求,该建亭的建亭,该设阁的则设阁;需开敞通透处即造型轻巧,需收缩空间处便实厚重,充分体现因景而设,因境而生的建筑思想。
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建筑与会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古老文化的例证,保存了一个巨大的封禅祭祀序列和一幅记载历史的立体画卷,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顺应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去协调和加强自然美,去表现和深化自然环境。由于它们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生辉,使峻极于天的泰山深入到几亿炎黄子孙的心坎中,并名扬全世界,成为全为类的珍贵遗产。
泰山游记作文篇6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间能够玩得开心,吃、住放心,同时希望大家在泰山游览当中能够得到一个较大的收获,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泰山,古称岱宗,它位于山东省东部,华北大平原的东侧,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为东经117度6分,北纬36度16分。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
1982年,泰山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1992年荣登全国旅游胜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护较好的古建筑群有22处,总建筑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间,还有12处石坊、6座石桥、7座石亭、1座铜亭和1座铁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处,被誉为“中国摩崖刻石博物馆”,这里有中国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贵的汉代张迁碑、衡方碑和晋孙夫人碑;有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北齐经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观的唐玄宗<<纪泰山铭>>和唐代双束碑等。泰山古树名木繁多,被誉为“活着的世界自然遗产”。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3万余株,其中有2100年前的汉柏6株,1300年前生的唐槐,500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还有一棵被誉为国宝的600年前生的盆景松树“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壮美著称,呈现出雄、奇、险、秀、幽、奥、旷等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区内有著名山峰12座,崖岭78座,岩洞18处,奇石58块,溪谷12条,潭池瀑布56处,山泉64处,有著名的黑龙潭、扇子崖、天烛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观;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10大自然奇观。
泰山的日出,是一个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笔墨难以形容的。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对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观都有过生动的描述。宋代词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配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的绝句尤为人爱,凌晨破晓前,站在日观峰,举目东方,晨星渐没,微晕稍露,天地间的一片云海滚动,稍顷,一线晨曦透过云层照亮东方,这时天空由灰变黄,继而呈现橙、紫、红瑰丽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层,在阳光的照耀下,组成一幅幅五彩缤纷、绮丽多姿的***案,旭日在阳光中婷婷娜娜从云层升起,阳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响忽隐忽现,闪烁不定,日轮缓升时又受波峰、波谷推进的影响上下跳动,渐渐成圆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阳西下时,朵朵残云飘浮在天际,落日的余辉如一道道金光穿过云朵洒满山间。太阳象一个巨大的玉盘,由白变黄,越来越大,天空如缎似锦,待到夕阳沉入云底,霞光变成一片火红,天际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烧,天是红的,山是红的,云是红的,大地也是红的。举目远眺,黄河象一条飘带,弯弯曲曲从天际飘来,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缎带般的黄河泛起红润,波光翻滚,给人以动的幻觉。“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太阳慢慢靠向黄河,彩带般的黄河象是系在太阳上,在绛紫色的天边飞舞。泰山的云雾是变幻莫测的。雨后初晴,大量水气蒸发蒸腾,加之夏季季风自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成云致雾。有时大片云在山腰形成一条长长的带子,如同官服玉带,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时则乌云滚滚,大有倒海翻江之势;也有时白云平铺,如大地铺絮,山谷堆雪,团团白云如同千万个玉盘,轻拢漫涌,铺排相接,好象平静如无垠的大海,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盘”。
碧霞宝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宝光”俗称“佛光”,多出现在碧霞祠东、西、南神门外,碧霞祠地处玉皇顶的前怀,地势相对低凹,云雾较为浓密且较稳定,在弥漫背后照来,人影呈现在雾幕上,周围形成内紫外红彩色光环,烨烨生辉,彩环呈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有时还会出现双环,更加绚丽动人。站在雾幕前的游客举手投足,光环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飘飘欲飞成仙人之感。
泰山的冬季,气温常在-20摄氏度左右,雪后天晴,气温回暖,大陆气团稍有减少,南方暖温气团乘虚而入,雾气笼罩山间,微风吹动,飘浮的雾滴触及树枝、岩石、房顶,凝结成冰粒,层层叠叠,便形成了“千枝琼玉”、“万树花”的雾淞奇景。泰山上下成了一个洁白如银的世界,犹如龙宫洞府,别有一番情调。
泰山的冬季,也常有冷却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体上,急速结成坚硬、滑而透明的冰层,这就是“雨淞”。每当雨淞出现,山峦树木象冰晶倒挂,地面岩石似铺明镜,泰山变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雨后天晴,红日映冰峰,蓝天衬霞山,光彩夺目,金光迸射,满山松柏映雪,到处银装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洁的北国风光。
$$孔林导游词 ·山东曲阜导游词 ·青岛导游词 ·山东泰山导游词
泰山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态的丽山秀水和人文名胜,生动地记录了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文明篇章。现代考古科学的研究已揭示出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泰山周围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大量史料也都记载了泰山地区早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已经显露出文明的曙光。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不仅影响到山东,而且影响到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齐鲁之邦”是中国历史上***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产生了孔子、孟子等历史文化名人。历史告诉我们,泰山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时代就已成为中国最早的名山,成为五岳之首。
泰山实际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华山,仅占第三位。与全国的许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项背。但它为什么成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长”、“五岳独宗”而独享盛名呢?这要从泰山的地理环境和原始宗教谈起。
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山脉绵亘100余公里,盘卧426平方公里,其基础宽大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从古到今,人们总把泰山作为一个高大、美好、高尚、坚毅的形象,热情加以歌颂。公元前二世纪,司马迁在他的中就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曾引用了司马迁的这名话教导人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种把泰山精神与人生的意义、人生观密切联系起来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六朝任方载,秦汉时,民间传说氏(远古时开天辟地,代生万物的神人)死后头为东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尸体的头向东方,而且化为东岳,泰山就成了当然的五岳之首了。这显然是根据、学说创作的神话故事,反映了泰山独尊五岳的历史背景。
东方是太阳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认为是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因此,东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这个通天拔地的庞然大物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伴随着历代帝王的封禅祭祀,泰山成了各种宗教流派活动的重要场所。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黄伯阳修道于山后,以后历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传经布道,建观筑庙。佛教自东晋高僧郎公创建郎公寺开始,在泰山也不断发展。
泰山吸引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历代诗人墨客纷至沓来,他们朝山览胜,赋诗撰文,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精品。孔子、管仲、司马迁、张衡、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刘禹锡、坡、欧阳修、范仲淹、王世贞、姚奈、郭沫若等都挥笔疾书,留下了浩如烟海的颂岱诗文,把游人从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览观赏、求知审美的新方向。由山脚拾级而上,到泰山之巅,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处,从秦至清,历代皆有巨制。书体众彩纷呈,书意各代不同,其规模之大,作品之多,时代之连续性以及风格、流派、艺术之精湛,构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无与伦比的。刻古中所包含的高韵深情与巍巍壮丽的泰山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在泰山数千年的文明中,历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一系列辉煌的人文景观与高大雄伟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泰山的崇高形象,构成了独特的泰山风景景观。人文景观的布局与创作,是根据自然景观,尤其是地形特点和封禅、游览、观赏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禅、百姓朝山进香的路线。其主体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观,主题是封天禅地的思想内容,布局形式重点是祭地的蒿里山,经帝王驻驿的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构成了长达10余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三重空间一条轴线。即以城西南过奈河桥至蒿里山(在泰安火车站东南侧)为“阴曹地府”;泰安城区为人间;自城北岱宗坊开始,沿长达6666级的“天梯”至岱顶为“天府”。
泰安城是因古帝王封禅祭祀、百姓朝山进香和游览观光发展而成的。岱庙是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这条中轴线从泰城南门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登山盘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与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间序列上形成一体。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动的程序次第展开,贯穿着一种由“人境”至“仙境”的历程。从地形上看,是由缓坡、斜坡直到陡坡,人们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后宛若登上天府;从建筑规模上看,是由人间帝王宫殿上达苍穹,渐入仙境;从色调上看,红墙黄瓦始终与苍松翠柏形成对比。再通过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一天门、二天门(中天门)、三天门(南天门),三重节奏,构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伟壮观的朝天序列。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它巧妙地因自然之势,又以人工之力加强和美化自然环境。其一,在封禅祭祀活动的序列空间位置的选择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由缓渐陡之势,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此路沿溪而上,人在谷中行,属“封闭型”自然景观,下段是紧紧收缩,直至岱顶才开放。前奏长,对比十分强烈,对于“祭天”活动来说,造成环境感应的心理状态,若步步登天,扣人心弦。登临南天门骤然开阔,恰似升仙。因此,这样的地理环境是封禅祭祀空间序列的杰作。其二,在建单体或群置的选择与建筑结构的创作上,有跨道而建的门户建筑,有登山转折处的导向性建筑,有临溪而设的赏景建筑,有半山悬挂的宗教建筑,也有耸立山巅的祭祀建筑等。其三,从建筑的结构、材料、装饰及以庭院空间为基本单元的群体组合上,均能适应地形环境多变的要求,该建亭的建亭,该设阁的则设阁;需开敞通透处即造型轻巧,需收缩空间处便实厚重,充分体现因景而设,因境而生的建筑思想。
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建筑与会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古老文化的例证,保存了一个巨大的封禅祭祀序列和一幅记载历史的立体画卷,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顺应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去协调和加强自然美,去表现和深化自然环境。由于它们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生辉,使峻极于天的泰山深入到几亿炎黄子孙的心坎中,并名扬全世界,成为全为类的珍贵遗产。
泰山游记作文篇7
论文摘要:元好问晚年在山东度过了六年金之官员被羁管的生活。后又以金之遗民身份和文坛领袖的声望,常年奔走于燕京、真定、山东之间。在山东,他与东平行台严实父子、冠县令赵天锡结下友谊,与羁管在山东的金末文人相互唱和,友情深厚。他创作了大量诗文,记叙了齐鲁山水之美和金末元初山东社会景观,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他的游历对战后文物的修复起到了促进作用。
元好问(1190一1257年)金亡后与大批金之官员被押送聊城(今山东聊城)羁管六年。元好问初到聊城,后迁冠氏(今山东冠县),解除羁管后回忻州。在他去世前的二十四年中,以金之遗民身份和文坛领袖的声望,常年奔走于燕京、真定(今石家庄)、山东之间,保护中原文化,推进元蒙上层建筑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元好问在山东写下了多首诗词和散文,记载着他在山东的文化活动及他对文化的贡献。
元好问出生七个月便过继给他的叔父元格,五岁时,其叔父任掖县令(今山东掖县)携之赴官任,途经济南。其《济南行记》中说:“予儿时,从先陇城府君官掖县,尝过济南,然但能忆其大城府而已”。1233年,元好问来山东,却是一名在押改造的亡国之臣,这时的他没有了儿时的优越感,在他初到山东的诗歌中表现的是“家亡国破此身留”的悲伤(《送仲希简大方》)。元好问从青城北渡聊城途中见到蒙古***的掠夺行为,谴责其野蛮行径。他描述战后的凄凉景象:“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道旁僵卧满累囚,过去旎车似水流。红粉哭随回鹊马,为谁一步一回头”(《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记叙被押途中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对被掠人们的同情。
蒙古***南下,对文物大肆践踏,“随营木佛贱于柴,大乐编钟满市排。”他以诗实录其事,叙事写景真切,言浅而意深。大批文物被破坏的现象触目惊心,让人心痛,甚至想到他的老师赵秉文,感到愧对老师的教育,“门生白首浑无补,陆氏庄荒又一年。”(《五月十二日闲闲公讳日作》)感叹自己的性命尤存,“九死余生气息存,萧条门巷似荒村。”(《秋夜》)书写自己由金之官员到一囚徒的内心无奈悲伤。“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人孤村。空余韩握伤时语,留与累臣一断魂”(《淮右》)既然生命保留下来,作为金之遗民,还是做些能够做到的保留历史的事情吧。在聊城期间,他整理翰墨,写下《跋国朝名公书》、《壬辰杂编》,开始搜集金之诗人之作,搜集《中州集》的资料,为创作《续夷坚志》搜集奇闻异事的材料,通过访求金之遗民,搜集写《金史》的材料。
元好问作为金末元初文坛领袖,虽在羁管之中,所到之处,有大批文人与之唱和游宴集会。1235年,元好问由聊城迁往冠氏,暂赁民居。本年冬,在县令赵天锡帮助下,盖了几间房舍。《戏题新居》:“去冬作舍谁资助,县侯雅似平原故”。1235年春,在冠氏纪子正杏园燕集,杏花初放,繁花似锦。虽在羁管中,但稍获宽松自由的元好问,看到一生喜爱的杏花,新朋故友相聚,历尽生死离别的磨难,难得今日盛会,元好问《纪子正杏园燕集》记载这战后难得的盛会。“阳平一邑多诗人,主人买酒邀众宾。”极写杏花开放的种种形态:“融霞晕雪一倾倒,非烟非雾非卿云。未开何所似?***儿粉妆深绛唇。能啼能笑痴复墩,画出百子元非真。”
是年7月,应李辅之之邀,游济南,写下了《济南行记》、《济南杂诗》十首、《历下亭怀古分韵得南字》、《舜泉妙远祖道州府君体))、《华不注山》、<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绣江泛舟有怀李郭二公》、(送辅之仲庸还大梁》、《泛舟大明湖》、《与张仲杰郎中论文》、《题解飞卿山水卷》、《送杜子》、《药山道中二首》。游历二十日,记叙了济南”荷红柳绿”的景象,形象地再现古圣名迹经历战乱后,虽有“荒寒古淡之趣,令人有吴儿洲诸之想”。秋荷方盛,红绿如绣,诗人游约突泉、舜泉、匡山、华不住山、鹊山、大明湖、历山碑、灵泉庵、玉塔等多处名胜。东至长白山,西至鹊山,湖光山色,即事咏物,金末能见济南景观大多有描述。
1236年,居冠氏,随赵天锡往泰安会东平行台严实,并游泰山,旋返冠氏。泰山一行,元好问写下了大量的诗文。散文《东游略记》,诗《游泰山》、《龙泉寺四首》、《登坷山寺三首》,词《清平乐》(江山残照)等,记述自冠县至马山、灵岩途中所见古迹,以现存碑铭考察古迹,写登泰山行程、岱顶书院情况,记叙清楚、如历历在目,《游泰山》杂言诗一首:“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厥初造化手,办此何雄哉。天门一何高,天险若可阶。积苏与累块,分明见九该。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秦皇檐威灵,茂陵亦雄才。翠华行不归,石坛满苍苔。古今一俯仰,感极令人哀”。“奇探忘登顿,意惬自迟回。山灵见光怪,似喜诗人来。夜宿玉女祠,崩奔涌云雷。鸡鸣登日观,四望无氛霆。六龙出扶桑,翻动青霞堆。平生华篙游,兹山未忘怀。十年望齐鲁,登临负吟鞋。孤云拂层崖,青壁落落云间开。眼前有句道不得,但觉胸次高崔鬼”。泰山诗气势磅礴、突兀豪放,别于李白、杜甫登泰山之诗。
通过游泰山,认识了东平行台严实,是元好问在山东期间的一件大事,从此,开启了他与东平行台严实这位汉人世侯的交往。东平是金之重镇,蒙古南下,这里免遭战火,***治、经济相对稳定、繁荣,自元太祖铁木真窥伺中原到元世祖统一中国的几十年间,东平一带一直在严实父子的控制之下。严实虽是武人,但能“折节自厉,间亦延致儒上,道古今成败,至前人良法美意,所以仁民爱物者,辄欣然慕之”;n’又有“合散亡,业单贫,举丧葬,助婚嫁,多求而不靳,屡至而不厌”的惠***,}zl(sa}>于是,中州名士趋之若鹜,东平人才集一时之盛。元好问成为东平文化圈中的关键人物。1238年,元好问就开启了东平之旅。在东平,他先后创作了诗八十六首;词三十二首;文三十二篇。在这里,他结识了新朋旧友。他与京城老友杨飞卿赠答词有(临江仙》(赠答杨飞卿弟):“壮岁论交今晚岁,只君知我平生。六年相望若为情。吕安思叔夜,残月配长庚。”发自肺腑,让人感受到两人感情的真挚。赠东平诗人李仁卿,有《和仁卿演太白诗意二首》:“萧萧窗竹动秋声,紫极深居称野情。***且留观众妙,还丹无用说长生。风流五凤楼前.客,寂寞千秋身后名。解道田家酒应熟,诗中只合爱渊明”,表达自己人生志向,推崇陶渊明的风格。康哗,字显之,山东高唐人,后任东平府学祭酒,学问渊博,也是元好问的好友,元好问有《官园别康显之》、《别康显》。杜仁杰是元好问的好友,对元氏人东平有引荐之功,元好问有《送杜子》:“北诸晓晴人山座,东园春好妓成围”。极清楚地描述东原地理概况和东原文化的状况。1238年元好问回忻州前专程告别东平诸人,有赠诗人杜仁杰的诗《出东平》:“老马凌兢引席车,高城回首一长暖。市声浩浩如欲沸,世路悠悠殊未涯。潦倒本无明日计,往来空置六年家。东园花柳西湖水,剩著新诗到处夸。”描述东平城巍峨的建筑,经济繁荣,人声鼎沸的景象。东平湖畔杨柳依依,令诗人顿生奇思遐想,咏名篇佳句。
元好问在东平参加过一些大型的文人聚会。1241年元日宴集于东平故帅阎珍家,《全集》卷二十九《故帅阎候墓表》云:“辛丑(1241)元日,予方客东平。载之盛为具,召予及大兴张圣予、祁人宋文卿、东光句龙英孺、镇人刘子新、太原崔君卿、浑原刘文季、寿春田仲德辈,饮于家之养素斋。……其所致客皆名士,乐籍又京国之旧,饮既洽,谈谑间作,坐客无不满引举白者。”这是元好问在东平的一次大型文人社交活动。
1252年(壬子)元好问受东平行台严忠济之聘,过真定到东平,第二年清明,将归真定,与东平诸友宴集于东平凤山灵泉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送别会。他们备美酒,携歌妓,到城北风景如画的凤山灵泉赏春、听歌、作诗,元好问作《寒食灵泉宴集序》:“出天平”(天平即东平)北门三十里而近,是为凤山之东麓。有寺曰灵泉,阻以绝碉,重岗复岭,四合蔽映。”词《江城子》(梅梅柳柳闹新晴)“梅梅柳柳闹新晴。趁清明。凤山行。画出灵泉,三月晋兰亭。细马金鞍红袖客,能从我,出重城赏心乐事古难并。玉双瓶,为冠倾。一曲清歌;休作断肠声,头上花枝如解语,应笑我,未忘情。”灵泉的景色令诗人着迷忘情。诗人把这次惬意之游自比为兰亭之会,以《寒食灵泉宴集》命篇,诸公共赋诗九首,元好问为之序。这次聚会有德华、周卿、德昭、英孺、文伯到会。期而不至者:圣与、子中;不期而至者德谦、梦符。这是元好问在东平又一次文人交往的大型活动。
1255年(乙卯),66岁高龄的元好问,应严忠济之邀,自镇阳至东平,参加东平府新学落成典礼,作(东平府新学记》:“盖经始于壬子六月,而落成于乙卯六月初五。”“八月丁卯,侯率僚属于新宫。”元好问还参加了东平新学府的校士,选拔李谦、阎复、徐淡、孟琪“东平四杰”。东平府新学的建成,标志着东平府崇儒文治的进程,率先走在全国其他地区的前面。元好问在金亡后四处呼吁行仁***,崇尚文治,在这里已初见成效。
泰山游记作文篇8
关键词:泰安市;低碳旅游文化名城;内部条件;外部条件
创建低碳旅游文化名城是泰安市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又一创举,为此各相关部门已经做了相应的准备工作,使低碳旅游的发展能够大力整合***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优势因素,为低碳旅游文化名城的创建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内部条件
(一)***府重视
1.***府出台的相关法规***策为低碳旅游文化名城的创建指明了方向。多年来,泰安市人民***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立法工作,相继颁布了各项法律法规予以保障。2008年,为了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府关于大力推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泰安本地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泰安市制订了《泰安市人民***府关于大力推进旅游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了旅游业的规范化管理;2012年3月,为进一步提升文化名城的旅游形象,泰安市人民***府办公室印发了《泰安市旅游满意度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真正从旅游者的角度来发展旅游业。各项法律法规的制订与出台为泰安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为低碳旅游文化名城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2.规范的管理机构的建立为创建低碳旅游文化名城提供了保障。各项法律法规不仅需要***府予以制订与颁布,更需要各种***部门为其提供保障。2008年,为实现“创建国际旅游名城”奋斗目标,泰安市委、市***府成立了创城指挥部,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组建了旅游项目和旅游设施工程建设、旅游经济开发区建设等十个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由相关***和副市长担任指挥。行******机制的创新与管理机构的规范化使全市旅游发展合力不断增强,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创建低碳旅游文化名城奠定了牢固的法治基础。
3.大力度的资金投入为低碳旅游文化名城的创建注入了活力。为创建国际旅游名城,2009年,泰安市投入大量资金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完善提升旅游产业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进特色美食街、购物街项目。主要包括总投资5.83亿元的泰山啤酒旅游园项目及总投资20亿元的宝龙城市广场项目;二是推进高星级酒店项目。总投资5.8亿元泰山盐海神汤国际会议中心项目以及2009年11月开工建设,另外还有五星级宝龙喜来登大酒店及帝苑酒店,现已部分投入使用;三是推进高端娱乐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泰山方特欢乐世界项目现经营火爆,总投资3亿元的《中华泰山封禅大典》项目也震撼了各方游客;四是推进景区开发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泰山花样年华项目、5万平方米智能温室、13000平方米的会展中心已建成使用。大量资金的投入打造了丰富多彩的新型旅游项目,为泰安市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实践基础
1.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泰山为创建低碳旅游文化名城树立了品牌保障。泰山作为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中国“国山”对旅游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对泰安市旅游业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示范与带动作用。2011年1月16日,泰山景区入选首批“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对景区低碳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完善的休闲旅游产品体系为低碳旅游文化名城的创建拓宽了方向。除了泰山之外,泰安还拥有多处品位高、类型全、组合佳的休闲旅游产品体系,主要包括以泰城的奈何东路、红门路、通天街等一系列旅游特色街区为主的城市休闲旅游产品,以方特欢乐世界、泰山封禅大典、花样年华景区以及啤酒工业园等为主的东部娱乐休闲旅游产品以及包括山地度假、温泉度假、湖滨度假、高尔夫度假、乡村度假、养生度假在内的一系列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完善的休闲旅游产品体系有助于帮助泰安改变传统的以泰山为主导的旅游发展方式,为低碳旅游文化名城的创建拓宽了方向。
3.绝佳的区位条件使低碳旅游文化名城的创建成为可能。泰安市位于济南都市圈之中,是北京—上海交通动脉的节点和中国南北交通枢纽之一,铁路网络密集,公共交通便利,可进入性良好,尤其是京沪高速铁路的开通,使泰安的区位优势更加显著,大大减少了外地旅游者的自驾车数量,整个城市的碳排放量也随之降低。公共交通方式的便利化发展是低碳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要求,因此对于泰安市来说,绝佳的区位条件能够保证低碳旅游文化名城的顺利创建。
(三)技术基础
泰山游记作文篇9
[关键词] 康有为;书法;诗词;创作
【中***分类号】 J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367-2
泰州市博物馆藏两幅康有为的书法真迹,欣赏之余,不由得为康有为书法之精湛而叫绝。其用笔有神,苍劲有力,由于这两幅藏品尚未发表,笔者有幸一睹其真迹,可谓荣幸之至。现对其进行鉴赏与分析。这两幅书法藏品分别是:《行书五言联》(***一)和《登日照观》(***二)。其中《行书五言联》内容全文如下:“神融蹑飞动,战胜洗侵凌”。落款:康有为。对联文字取自于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中的诗句。杜甫的《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全文如下:
峡内多云雨,秋来尚郁蒸。远山朝白帝,深水谒彝陵。
迟暮嗟为客,西南喜得朋。哀猿更起坐,落雁失飞腾。
伏枕思琼树,临轩对玉绳。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
昔岁文为理,群公价尽增。家声同令闻,时论以儒称。
太后当朝肃,多才接迹升。翠虚捎魍魉,丹极上d鹏。
宴引春壶满,恩分夏簟冰。雕章五色笔,紫殿九华灯。
学并卢王敏,书偕褚薛能。老兄真不坠,小子独无承。
近有风流作,聊从月继征。放蹄知赤骥,捩翅服苍鹰。
卷轴来何晚,襟怀庶可凭。会期吟讽数,益破旅愁凝。
雕刻初谁料,纤毫欲自矜。神融蹑飞动,战胜洗侵凌。
妙取筌蹄弃,高宜百万层。白头遗恨在,青竹几人登。
回首追谈笑,劳歌R寝兴。年华纷已矣,世故莽相仍。
刺史诸侯贵,郎官列宿应。潘生骖阁远,黄霸玺书增。
***K号攀石,饥鼯诉落藤。药囊亲道士,灰劫问胡僧。
凭久乌皮折,簪稀白帽棱。林居看蚁穴,野食行鱼罾。
筋力交凋丧,飘零免战兢。皆为百里宰,正似六安丞。
姹女萦新裹,丹砂冷旧秤。但求椿寿永,莫虑杞天崩。
炼骨调情性,张兵挠棘矜。养生终自惜,伐数必全惩。
***术甘疏诞,词场愧服膺。展怀诗诵鲁,割爱酒如渑。
咄咄宁书字,冥冥欲避D。江湖多白鸟,天地有青蝇。
“神融蹑飞动,战胜洗侵凌”在杜甫的原诗句中的意思是文章气势飞动,文笔无有敌手。康有为写这两句诗赠予朋友,自然另有一番深意,其中暗含着对国家名族给予的希望。
康有为的这件书法作品以行书为主,间有行草,吸收了北碑庄重端方的态度,横竖笔画平直,铺笔而行;其余则放笔开张,重按轻提,行笔生动,通篇文字行走之间有工整之气势,同时由略显张扬的个性。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参阅文献得知,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回归时经过上海,进一步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事物,并收集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国***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经过学习,康有为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进。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的腐败,使年轻的康有为胸中燃起了救国之火;西方的强盛,使他立志要向西方学习,借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国。康有为的《行书五言联》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写成的。他在书法上倡导碑学,扬碑抑贴,身体力行,在近代书法史上影响颇大。
康有为的另一幅书法精品为《登日照观》。书法为康有为游览泰山后有感而发,写的一首七律,该幅书法内容如下:泰岱千寻日照红,蓬莱万象紫霄宫。天风还佩瀛洲近,海市楼台阆苑通。仙掌凌云连碧汉,扶桑倒海楼苍穹。三神山好看飘渺,回首烟波世界空。登日照观,南海康有为。就创作形式上来说,以诗词最为精彩,见气势开张、浑穆大气的阳刚之美。逆笔藏锋,迟送涩进,运笔时迅起急收,腕下功夫精深,从中也可以看出康有为的运笔轻视帖法,全从碑出。转折之处常提笔暗过,圆浑苍厚。结体不似晋、唐欹侧绮丽,而是长撇大捺,气势开展。
《登日照观》中提到三神山,《史记・封禅书》记:“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州。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说的是自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以来,就使人到渤海寻找蓬莱、方丈、瀛州三座神山。
据记载,1916年秋,康有为携随从来到山东泰山,游览泰山壮美之景,瞻仰了山下岱庙的汉柏院。泰山乃五岳之首,岱宗庙为历代帝王封禅泰山、举行大典的场所,院内古柏参天,碑刻林立。1922年夏,康有为再次登临泰山,曾经在那里过了一段田园生活。所以,笔者认为康有为的《登日照观》就写于这一段时间。康有为在他写的这首七律中,对泰山风景大加赞叹。同时,他联想到了蓬莱、瀛洲登三座仙山。
对于瀛洲的记载与描述,历史中由来已久。李白在其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这样写到:“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孔子后人孔德绍在自己的《南隐游泉山诗》中提到:“名山狎招隐。俗外远相求。还如倒景望。忽似阆风游。临崖俯大壑。披雾仰飞流。岁积松方偃。年深椿欲秋。野花开石镜。云叶掩山楼。何须问方士。此处即瀛洲。”可见,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有对于瀛洲的描写的习惯。这里的瀛洲只是对美好景色的赞叹之意,或者说是美好胜景的代名词而已。康有为书法《登日照观》中亦沿用了这种使用手法。
泰山游记作文篇10
受景泰县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局、景泰县文化馆邀请,兰州部分高校的相关专家,白银市文广局、文物局及景泰县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于2013年3月25日,前往景泰,重点考察景泰县境内居延置、会宁关、乌兰关、乌兰县址、汉长城、索桥古渡等。本次考察活动原定于2月份进行,时逢大雪,道路阻塞,活动遂延至3月。
2013年3月25日,考察活动正式启动,28日结束,行期四天。兰州方面的成员有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李正宇先生,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刘满先生,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并成先生,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再聪博士,兰州商学院教授高启安博士,兰州大学***书馆馆员董翔,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史志林先生;白银市的成员有白银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市文物局局长李保***,白银市文化市场综合***支队支队长薛建国,白银市博物馆历史研究部主任杜永强,白银市电视台摄影记者苏骁;景泰方面的成员有景泰县博物馆馆长沈渭显,馆员冠宗栋,退休馆员苏云来先生;加上两位司机,共15人。遗憾的是,临行前,李正宇先生突发腹疾,不能成行,大家对李先生的身体记挂不已。
25日下午2时,考察组成员分别从兰州和白银出发,在景泰县中泉乡与景泰县的成员会合,先到此次考察活动的第一站——景泰县寺滩乡白茨水。当日大风扬尘,气温骤降,兰州成员分乘两辆私车,行至兰州新区处,大风卷起建筑工地的尘土漫天飞扬,蔽野遮路,能见度不足10米者数十里。加之道路新修,生疏难辨,车辆逡巡盘桓不得出,幸遇一要求搭乘顺车之民工引路,才得冲出雾障重围,费时近两个小时。
途中联络得知情形的白银组员,在景泰县影视城前等候。等候期间,汽车窗外一片苍黄,是大风天中景泰的典型景色,唯听车外飞沙走石,直扑车窗,沙沙作响,预示此次考察诚不轻松。
下午5时许,我们与在路边等候的沈渭显、寇宗栋会合,折头向西,前往距景泰县城30余公里处的寺滩乡白茨水。
1974年,在破城子甲渠侯官遗址发现了一枚汉代里程简(E.P.T59:582),上记有长安到坻池的十几个地名及里程,被学者称为“居延里程简”。其中有两个地名位于景泰境内,一个叫“媪围”,一个叫“居延置”,两者相距汉里90里。经研究,学界认为“媪围”即景泰县芦阳乡的窎沟古城;而关于居延置,有学者推测可能是位于寺滩乡三好村的白茨水。因此考察的第一站,就是位于祁连山尾昌林山南麓白茨水沙河两岸的白茨水村。大风中,循着崎岖蜿蜒的乡村道路,沿途随处可见营双(内蒙古营盘水到古浪县双塔)高速公路的建筑工地正在紧张施工。营双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青岛至银川高速公路山西定边至武威联络线的重要路段,也是京拉高速公路与连霍高速公路的连接线。过了三好村后,我们的车队顺着施工车辆碾过的车辙印,上了尚未完工的路面。宽阔笔直的路面伸向暮色苍茫之中,使人不禁感慨今非昔比,“居延里程简”记载,汉里90里置一个邮驿,传马得一日驰行,而今天几十分钟即可到达。在快到白茨水村时,车停在白茨水新建大桥上,即下桥寻找遗迹。大桥南侧几十米处,偶见散落的具有汉代特征的陶片,量少,面积小,未见明显生活层,有个别疑似夯土版筑层,或为汉时一个聚落遗址。漠风劲吹,天气奇冷,大家均感到面颊和双手被冻得生疼。考察结束,从白茨水到景泰县城,已晚8时矣。
次日,天气晴好,丽日高悬。考察组按计划到景泰县五佛乡沿寺跨河考察北城滩古城。因此前李正宇先生根据卫星地***发现在今五佛沿寺西约800米处,有一方城,小组沿景泰川提灌工程所修上山施工便道驱车前往,至则眼前遍被垦植,方城了无痕迹。问放羊老人,谓方城之说,未之闻也。时间关系,未做更详细踏访。关于此方城,有待嗣后择机再做详尽探察。
北城滩古城位于黄河对岸靖远县双龙乡仁和村。一条铁索飞跨两岸,缆一大型铁船,两岸往来行人及车辆尽由此船载渡。渡船过河,前行约1公里,靠近黄河北岸,有一临河古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之附近曾出土过石器时期文物;古城北,20世纪70年代曾出土数方砖墓志和文物,时代为隋、唐,上书“乌兰城”、“乌兰县”等字样。城之南门,紧临河岸,河面距城根约60米;是处观河,黄河自南向北汹涌而来,至城下之悬崖处折头西流,行约10里,复又向北流去,下游西岸不远处,即为以扬程高、流量大、受益广而闻名宇内的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之两期工程的一泵姊妹站,再前行,就是曾声振南北朝时期的沿寺亦名五佛寺。30多年前的1975~1978年,笔者作为提灌工程一泵站的合同工,曾在此工作过整三年。耳边隆隆的机声,脚下汹涌的黄河,对岸一线遍生沙枣树和红柳的沙堤,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在脑海里储存了30多年,至今清晰如昨。今天故地重游,寻古而来,转瞬沧桑,别有一番感慨。
北城滩古城居高临河,地险形胜,是为一处安营扎寨、屯兵渡河、进退攻守之理想场所。根据刘满教授的多年研究及此前数度亲临考察,可判定古城南门处即为唐代重要黄河古渡口之一的会宁关。会宁关是为唐代黄河关隘一大关,是十三中关七下关中的中关之一,敦煌藏经洞出土之P·2507《水部式》残卷记载:“会宁关有船五十艘,宜令所管差强了官检校,著兵防守,勿令北岸停泊。自余缘河堪渡处,亦委所在州***,严加捉搦。”其重要性和繁荣程度可想而知。是汉唐时期通过会宁关(乌兰关)西行直抵今景泰芦阳镇吊沟汉时景泰县置媪围城(唐兴泉***),再挥师西进直通西域的必由之处。对岸应即乌兰关。如是,则大致应在五佛乡之兴水村某处。
下午1时在乡***府所在地用午饭。五佛沿寺是景泰著名的旅游胜地,近几年推出了两味地方名吃:一是五佛豆腐,因是用酸菜水点豆腐,硬而不老,嫩而不散,受到了游客的欢迎,声誉渐隆;一为“大碗鱼”,即炖煮以当地养殖的黄河鲤鱼,每人一大碗,配以传统食物“老馓饭”,价廉物美,体现了西部豪放的特点,是招待游客的不二选择,名声已经传到了白银、兰州等地。饭毕往车木峡,踏访疑似乌兰县址。世人多知景泰县境最早设县,为西汉时期媪围县,属武威郡管辖,而鲜有人知道北周时期还建立过另一个县,这就是乌兰县,隋代并入鸣沙县,唐武德九年(626)复置。乌兰县址究竟在何处,也是此次考察的一个重点。
车木峡是五佛乡兴水村的一个自然村,群山揽抱,背山面河,村庄古朴,果林丰茂,与景泰县中泉乡的龙湾村也即石林一样,可称为景泰县黄河两岸两处著名的世外桃源,也是黄河两岸著名的大枣之乡,所产枣个大肉厚饱满,远销全国各地,现在已是该村的支柱产业。有学者根据两岸地形及占地面积,推断此地可能是最早的乌兰县址所在地。但也有学者认为此处地势较低,面积不大,似难以建县或设立重要关口,几位专家对此持有争议。
27日,至景泰县红水乡老婆子水踏访。老婆子水遗址是新近发现的一处较大的古遗址。其南为红墩子烽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确定为设于汉代,明时重修;其南数百米处,明长城劈山垒石,蜿蜒西去。民间传说此处自古为兵道,有青年随***一去不回,其妻守候路边卖水,以盼郎归,一直等成白发老妪,是为“老婆子水”地名的由来。口头传说不足为凭,但此地是专家认为可能的居延置的另一处地址,距窎沟古城的距离与白茨水相仿。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该处应为一个重要的遗址区,地面汉陶碎片四处散落,有分布较为广泛之灰堆,层厚亦足可观,应为汉代之重要驿站。期待借助嗣后的发掘,必将会有重大发现。
老婆子水遗址距离红水古城不远,本不在此次考察计划之内。李并成先生提议,顺便前往考察一番,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红水城修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是“松山大捷”后明***府修建的防止套部蒙古南下的数个***防城堡之一。清代景泰设立红水分县,最早就在此城,后来才迁至宽沟。红水城北峙长寿山,南依泰尾山,东有护家山屏遮,城卡在两山中间,古景公路绕城而过,是紧扼东西通道的形胜之地,其规模及重要性不逊于永泰古城。但如今人去城空,颓垣残壁,损毁严重,泰尾山体因含有硅,近年大规模炸石开采,整个山体已经濒临消失,采石场机声喧嚣,粉碎的砂石堆积如山,昔日繁盛一时的红水城满目狼藉,破败不堪,令人叹惋。唯城中一新建小庙,有微弱香火,似为不甘心红水城湮灭的执着留守者。
正午时分,在上沙窝镇省道边小饭馆用午饭。
午饭后兵分两路,一路由李并成、刘再聪、高启安、李保***、薛建国、沈渭显、冠宗栋、苏云来、记者苏骁及司机小吴为一组去营盘水踏看汉长城,一路由刘满、杜永强、董翔、史志林及司机王***凡为另一组去索桥探访。
踏访汉长城小组驱车跨甘(甘塘)武(武威)线,过新井煤矿(曾名“新西井”,原属景泰县,后划归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在茫茫荒漠辗转200余公里,其间穿插甘、宁、内蒙三省区交界,道路难行异常,浮土如魅,翻滚的尘土之浪将两辆车的车身完全喷涂成土色,犹如两块快速移动的土坯。远处山峰似有一凸起块垒,借助望远镜,为人工建筑无疑,驱车前往踏访中,偶见放养野外的驼群,悠然自得。草原深处,遇一牧驼人家,自说30多年前由景泰红水迁来此地,常驻放牧。经寒暄,竟是高启安教授的亲戚,入赘蒙古人家,大家无不唏嘘称奇。说起山顶凸起物,却道乃长年累月堆积而成的鄂博(敖包)耳!稍作停留,车辆又在起伏如浪的草原便道艰难行进一个多小时,最终在一个名叫土墩槽子的地方发现一烽燧,高2米许,周遭散落有汉唐各代及西夏陶片,可断定其为汉烽燧,且自汉以降各代均有使用。从这个烽燧可确定景泰境内汉烽燧的走向关联,可谓重要。小组成员莫不鼓舞异常,纷纷留影,纪念这一令人难忘的时刻。景泰县的同志做了详细丈量记录。李并成先生建议命名此烽燧,因槽之内有六眼井,大家一致同意可称之为“六个井烽燧”。而此时,已是金乌西坠、倦鸟回巢时分了。
另一路索桥寻访,由刘满老师带队。刘满老师对汉唐黄河上游古渡口及其交通研究为全国成就最高亦最丰者,对索桥的实地探访,印证了此前他研究的准确性,即索桥的规模及功用,长期以来被误读,根据索桥两岸的地形及前后缺少沿河道路的情况看,很难想象能够供较大规模的***队通过,因此实为商旅码头,是专为牲畜驮行而设的一条运输水路。
3日28日上午,考察组在景泰县文化馆会议室举行座谈会,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会议由高启安教授主持,李并成教授对此次考察作了小结,认为景泰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在传承华夏文明、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会者先后发言,对此次考察行动谈了自己的感想和收获,充分肯定了此次考察的意义,对景泰县方面的配合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和真诚感谢,并决定,今秋或明春,在景泰召开以此次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学术研讨会,为景泰县的文化事业发展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