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安全论文例1
在进行化学实验课程之前,学生对化学实验了解得往往不多,虽然对实验项目兴趣浓厚,有迫切进行实验的欲望,但对实验的机理、内容和安全知识却是知者甚少。传统的安全教育安排在这个阶段,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相关安全知识,确实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教师在讲并不表明学生一定在听,由于多种原因,能完全掌握安全知识的学生较少。台湾清华大学在这方面实行的是安全教育结合化学实验室的准入制度。学生在进入化学实验室之前,必须通过相应的安全教育和考试,并把通过安全考试作为进入化学实验室的必要条件。安全教育方式多样化,学生可选择选修安全教育课和网络教育等不同方式。在考试前往往还会安排进行一次集体授课,请专业的实验室安全人员来进行讲解。对于缺考或考试不合格的学生,会安排重修和考试,直至合格后才准进入实验室。在安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即便是来访的资深教授也要在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前通过安全考试,否则是不允许进入的。我们传统的实验安全教育也有自学和集中授课环节,但往往缺乏的是安全考试制度。进行安全考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安全学习的效果,同时把其作为进入实验室的必要条件,能让学生在思想上充分重视,避免了传统安全教育方式中学生可听可不听的懈怠局面。台湾清华大学在授课方面也尽可能以形象教育方式为主,用实物演示、***片展示等教育方式来提高安全教育效果。例如,在讲解实验室灭火知识时,重点强调需要沉着冷静,及时判断火势大小、原因并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局部着火,顺手用湿布、沙子等材料盖灭;火势较大时,依据着火原因和火情使用适宜的灭火器材;火势无法控制时,及时断电关气,迅速离开并立即报警。在讲解使用灭火器材时,可以把常见的各类灭火器向学生展示,同时用示范的方式给大家进行演示。通过这样的系列课前安全教育与考试,让每名学生都掌握相关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这不仅保障安全教育的效果,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实验室安全事故。
教学过程中强化安全教育
传统安全教育方式往往只重视课前的安全教育,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并没有实质性的安全教育内容。这也给学生造成误解和思维定势,认为安全教育只是走过场,对于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也产生不在意的心理,因而易于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在日常实验室安全教育方面,台湾清华大学采取了一些很有特点的措施。例如在每间实验室门口都有危险提示标志,说明该实验室可能产生哪些危险,同时也提示禁止在该实验进行不恰当行为(如吸烟、带入磁性物体等)。每个实验室需要使用的危险试剂、药品都需要进行登记和专人保管使用,在实验室门口醒目的位置建立文件夹,放有该实验室使用的危险药品的性质和预防、处理措施的资料,不断提醒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要时刻进行规范操作和安全处理。他们还专门成立环安中心来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和安全设施维护工作,往往每学期有多次的安全检查。相比之下,内地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制度实施则相对不力,有些安全检查流于形式,这是需要认真改进的。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安全教育。我校在进行每项化学实验之前,都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不仅要对实验机理和实验过程进行预习,而且需要查明实验中每一个用到的试剂与药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安全特性(MSDS)[10]。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能指导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规范操作,避免安全事故。为了能提高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安全觉悟,我们计划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安全监督。学生相互进行实验操作监督,对实验设施和实验环境提出安全意见,不仅使学生实验操作更加规范,而且让他们时刻具有安全意识,同时也改进了实验室环境和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毕竟学生的经验尚浅,教师应当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引导,以取得更好的实验教学和安全教育效果。学校提倡在实验前和教学过程中将实验安全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方式,对社会上最近发生的安全事故和实验室以往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视野,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安全处理方式。例如在使用金属钠的实验中,在课堂上让学生对“实验室中金属钠着火是否能直接用水进行浇灭?”进行讨论。这样不只是教师直接灌输关于金属钠的安全知识,还让学生在讨论中更加深刻了解金属钠的性质,同时也让学生正确掌握用砂土隔绝氧气而灭火的手段。当然,如果在确保安全条件下用少量金属钠为学生进行教学演示,将能取得更直观的教学效果。这些安全教学方式和手段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强化,能让学生在潜意识上强化正确的安全理念和掌握实验安全技巧,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综合能力。
课后安全评价巩固安全教育效果
化学实验安全论文例2
2化学品安全存放要求
化学品存放应以2011年***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为依据,根据不同化学品的性质与特点建立相应的存放模式,同时对每种化学品建立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让操作者更容易、更直观的了解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安全防护、泄漏处理等情况。
2.1一般化学品存放要求
化学品区域要***,不能和其他物品混放,其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并在存放区域醒目位置设置明显标志。化学品应存放于阴凉、通风、干燥处,避免日晒,还应隔绝火、热、电源,并注意防水。
2.2特殊化学品存放要求
2.2.1易燃易爆危险品
病理实验室常见易燃易爆危险品有乙醇、二甲苯、甲醛,该类化学品存放必须有***的危险品仓库,坚决不能整箱堆置存放,必须拆箱分类存放于专用的化学品防爆柜中,并于防爆柜外部醒目位置张贴其相应的MSDS,并配备灭火装置。该类危险品的存储温度不能超过30℃,应在存储位置悬挂温度计由专人进行监控并记录。平时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存储量适量即可,不提倡过多储存。
2.2.2腐蚀化学品
病理实验室常见腐蚀化学品有盐酸、硝酸,对于该类物质的存放应放置于专门的强酸、强碱储存柜中,并于箱体外侧张贴MSDS。该类储存柜采用进口的聚丙烯(PP)材料,耐酸碱强度高,也易于清洗,很多从事实验室防护设备的公司均有出售。该类物质必须与碱类物质、易燃易爆物品分开存放,不能混存,因该类腐蚀性化学品易挥发,以免发生反应造成危险。
2.2.3剧毒或致毒化学品
对于该类物质病理实验室比较少见,如氧化汞等。该类物质从安全角度考虑作者不建议病理实验室存放,本院是由药剂科联系专门机构进行存放,使用时由专人送至病理实验室,用多少取多少,用完后送回专门存放点存放。
3化学品的使用
化学品在使用时根据需要量领用,不能随意领用。在领用时要严格遵守双签名的原则,由科室负责人和化学品管理员审核签名后领用,并将使用情况详细记录于化学品使用记录表。使用过程中未使用完的试剂放置于托盘中,同时根据试剂在MSDS中的理化特性贴上相应的化学品标示。对于配制的试剂要配备相应的存放容器,并在容器醒目位置贴上标示注明其试剂名称,配制日期和有效期。对于过期试剂或失效试剂按照废弃液体处理流程处置。
4化学品防护原则及措施
4.1防护原则
病理实验室针对化学品防护要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是病理实验室规划设计还是个人防护物品配置都要从人的角度考虑,因为这关系到工作场所的环境保护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不可忽视。
4.2防护措施
病理实验室的防护措施要从两方面来阐述:病理实验室的整体规划设计和个人防护措施。
4.2.1病理实验室规划设计
病理实验室整体规划设计要严格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并建立相应的缓冲带,同时要制定标本接受流程、取材工作流程和制片工作流程,将工作制度化和标准化。对于污染较大的区域要适当的增加空间,这样有利于稀释空气中挥发的有毒化学物质。对于空气污染区域要配置相应的空气净化系统,以降低空气中毒性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如在取材室要安装配有标准排风系统的取材台,而制片技术室要安装通风柜,使包埋、染色等易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的操作能在通风柜中进行。对于易挥发的有毒化学物质要密封保存并加强相关区域的通风,一般要求室内与外界空气的更换次数不少于2次/h,某些特殊的室内(如取材室、标本储存室)通风至少要换进空气6次/h,有条件的单位可以使用环保试剂替代,不过相对成本会提高。取材后的标本应储存于***的标本存放室内并配备冰柜,可有效的降低取材室的甲醛浓度。工作区的温度控制也要有相应的要求,根据P2实验室工作温度一般控制在18~27℃,温度过高,会加剧挥发性化学品的挥发。
4.2.2个人防护
(1)要加强个人的防护意识,对病理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危险意识不能松动。
(2)在防护物品配备方面要齐全。在接触化学品的过程中,口罩、帽子、手套、防护衣是必备品,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配备防护眼镜、活性炭口罩、防酸手套以及***洗眼台。
(3)员工必须定期体检,可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要加强监督,由病理科负责人组建监督小组,针对科室内部人员工作中的防护问题进行自我内部监督。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组建的病理质量控制委员会对于很多单位工作环境中甲醛、二甲苯严重超标等不符合规范的情况进行监督,这种监督效果往往要好于科室内部的自我监督,南京的组建经验值得在很多地方推广。
5化学品泄漏处置
病理实验室在工作中,有时会出现化学品倾覆的事情发生,导致化学品暴露在外部。当少量泄漏时,操作人员穿好防护物品,并用干布或吸水纸吸干已暴露的化学品后置于黄色垃圾袋中,交废物运送处由专门机构集中处理。泄漏物较多时,要根据化学品处置流程与原则将泄漏处置分为初期应对、抢险救援和后期处理三个阶段,并根据这三个阶段建立规范化的化学品泄漏处置流程。本院目前使用的化学品泄漏处置流程见***7。
6化学品废弃处置
病理实验室的化学性废弃物比较多,这些废弃物如甲醛、二甲苯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直接通过下水道进行排放。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医院的相关责任部门不具备该类废弃化学品的处理资质和能力,这就带来了如何处理这些废弃化学品的问题。目前,病理实验室产生的化学性废弃物主要来自组织固定、组织脱水、制片染色这三个环节,由于接触环节人员较多,作者建议指定专人负责病理实验室化学性废弃物的处置。在处置过程中废弃液体放置于专门的密闭有盖的化学桶中,且最大存放量不能超过该桶的2/3。在化学桶外侧要贴上标签,注明科室和试剂成分。在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化学废弃品不能混合放在同一个桶中,因为目前很多处理机构只能处理单一类型的化学品。当化学桶达到最高存储容量时,由医疗废物收集人员从病理实验室将其收集,用专用收集车送至专门机构作无害化处理。
化学实验安全论文例3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00-03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农林业生产、对外贸易及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外来入侵生物潜在的危险严重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安全。[2]另外,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也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3]因此,根据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生物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十分迫切。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福建农林大学于2004年申报了生物安全专业,并获得***的批准,率先在全国设立生物安全本科专业。从2005年开始,植物保护学院设立生物安全系加强生物安全新专业建设,2005年9月招收第一届4年制生物安全专业本科生,2009年6月,首届毕业生已顺利毕业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自生物安全系成立以来,按照人才分类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培养阶段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依托国家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和福建省重点学科(昆虫学),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应用生态研究所”和“益虫研究所”为依托平台,以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验基地建设为重点,进行了生物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生物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践教学目标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生物安全专业办学的实际,结合福建农林大学的学科优势和福建省闽台地域优势,生物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既要独具特色又要符合教育规律[4]。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和探索,确定生物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高尚的健全人格、宽厚的业务基础、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敏捷的创新思维、厚重的社会责任、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潜在的领导能力,毕业后能在学术上继续深造或进入社会并开展终身学习的复合型人才。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素质”的人才培养目要求,结合“研究型”学院建设的实际,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在生物安全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实行分流培养,并根据培养类型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目标:“研究型”人才培养:强化专业基础培训和科研素质培养,通过提供良好科研平台,争取使这部分学生能够推免考试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为生物安全科研方面的塑造后续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尤其是在生物安全检测技能、外来入侵生物的检***处理技能、生物安全的评估等方面具有生物安全专业特长,争取获得国家或行业相关技能认证,为今后从事生物安全专业工作打好基础。“复合型”人才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经验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优势,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条件,在人文素质、学科文化和综合素养方面具有生物安全专业特色,调研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实践中完成毕业论文,为今后从事生物安全相关领域工作打好基础。
二、实践教学体系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通过整合和优化专业课程实验和加大实验教学的学分比例,设立创新性、综合性和探究性实验,建立了具有生物安全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据培养阶段和实验性质的不同培养锻炼相应的实践技能。
1.基础培养阶段的基本实践技能培训。该部分实践主要在大一至大二上学期进行,主要是进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基础培养阶段,以通识教育为重点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结合开设网络教学、自学课程、讨论课程、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增设《学科文化》课程,组织师生交流、读书报告(人文底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学术沙龙(学生定期参与校、院的各类学术报告活动),通过总结、提炼、挖掘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深厚的学科文化引导学生巩固专业思想。这部分实践教学多为专业必修基础课的实验教学内容,包括《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上机实习(24学时)、《文献检索》上机实习(14学时)、《大学物理III》实验(15学时)、《植物学》实验(15学时)、《动物学》(12学时)、《微生物学》实验(30学时)、《学科文化》讨论教学(15学时)等。
2.专业培养阶段的专业实践技能培训。该部分实践主要在大二下学期至大三下学期进行,主要主要是进行专业实践技能培训。将专业基础课提前到二年级进行,将专业课的实验课***开课,并提前到二年级下学期和三年级上学期执行,在三年级下学期即开展综合性、创新性和探究性实验,通过系统化培训全面掌握专业实践技能。这部分实践教学内容主要为综合性、创新性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内容。综合性实验课程主要包括《基础化学实验》(80学时)、《生化实验》(45学时)、《分子生物学实验》(15学时)、《农业昆虫学实验》(36学时)、《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36学时)、《植物检***学实验》(45学时)、《生物安全检测技术》(45学时)等。同时,为开展科研素质和科研文化的培养,学校、学院设立科技创新项目,鼓励学生申报国家、省、校级各类创新项目,学生双向选择导师,自主选择申报创新性实验项目开展创新性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设计、研讨的基础上,撰写创新性实验项目结题报告。由指导老师组成的评估专家进行评分,合格者计入学分。
3.综合培养阶段的综合实践技能培训。该部分实践主要在大三下学期至大四下学期进行,主要是进行综合实践技能培训,重点是培养效果的提升及定位,强化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在大三下至大四上(3月15日~10月15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毕业实习。在大四开设《科研实践》(3周2学时)、《综合实践》(3周2学时)、《工作实习》(4周3学时)等综合性实践教学。本阶段强化实践教学,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对于“研究型”,进入导师实验室,参加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持各类创新项目,开展研究性工作。在完成创新项目的基础上,提前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学术论文、参加相关学术活动,提前做好保研和考研准备。对于“应用型”,进入校实验中心、动检局、检测中心和相关企业,主要涉及入侵生物诊断和鉴定、生物安全检测,服务社会,鼓励取得相关技能认证证书,开展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并完成毕业论文,提前做好报考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招聘准备;对于“复合型”,通过科研院所、企业、基层单位联系,指导学生开展野外科学考察、社会实践、社会调研工作,调研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将实际问题带回学校进一步探讨,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实践中完成毕业论文。
综合以上安排,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生物安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度安排(表1)。
三、保障措施
1.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经过几年的新专业建设,生物安全专业已建成“生物安全专业综合实验中心”,先后投资150多万元,对4间实验室进行改造,建成符合现代教学的多媒体实验室,添置了一批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诸如人工气候箱、超低温冰箱、基因扩增仪、酶标仪、电泳***象分析系统等高精教学设备。依托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应用生态研究所,益虫引进与利用研究所等,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目前已在校内建成了生物安全综合性实践基地并且安排专职指导教师负责指导,主要包括农产品安全(残留)检测、转基因生物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测、检***性有物预防与控制研究基地等(表2)。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过几年的新专业建设,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生物安全专业与省内外生物安全专业相关单位联合建设了一批校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表3)。在省内的实践基地主要包括指导教师科研基地,福建出入境检验检***局技术中心和出入境检验检***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全省各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等。在省外的实践基地主要与从事生物安全研究的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植物保护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建立了联合培养实践教学基地。
表3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生物安全专业校外实践基地
3.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①采取多样化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生物安全专业实验教学考核采取多样化考核方法,分别按照实验报告、考察报告、专业论文、毕业论文等的质量和水平,参考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来分三类综合评定:对于研究性实验与论文(报告),主要以揭示生物安全相关规律、机理,具体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技术集成等为主,重点评价其研究内容和实验方法的创新水平;对于应用性实验与论文(报告),主要以生物安全相关的检测、检***等为主应用性研究,重点评价其以其设备使用和实验技能水平。对于实践性实验与论文(报告),主要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调查报告、考察报告为主,重点评价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水平。②采取双导师制的实践教学管理方法。在生物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合作单位开展合作研究,采用双导师制,促使学生的毕业实习与岗位工作相结合,顶岗实习,学生的实习、论文工作与岗位衔接,在场地与时间上实行弹性处理;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岗位适应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经过四年来的实践,生物安全专业实验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学生专业思想稳定,学习积极性高,自觉学习文化知识,主动锻炼实践能力,积极塑造高尚品质,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等已在学生中蔚然成风,综合素质培养效果明显,毕业论文质量提高显著[4]。在后续的培养中,生物安全专业实验教学继续按照人才分流培养目标要求,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加强实践技能培训。对于“研究型”培养对象,创造条件让学生主持或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计划项目,鼓励同学在毕业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鼓励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或考取国内外硕士研究生;对于“应用型”培养对象,指导学生获得相关技能认证(检***员、检验员等),在技能方面有生物安全专业特长,让毕业生能比较顺利地获得能够发挥其技能优势和专业特长的工作岗位;对于“复合型”培养对象,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优势,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条件,在人文素质、学科文化和综合素养方面具有生物安全专业特色,使毕业生具有继续发展的潜能和优势,为今后从事生物安全相关领域工作打好基础。今后,我们根据社会经济与生物安全科技发展的需要,结合福建农林大学的学科优势和福建省闽台地域优势,进一步加强对外联系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与考核,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其在生物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万方浩,郭建英,张峰.中国入侵生物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24.
[2]宋宗水.外来物种进入与生态环境变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1):11-14.
[3]陆群峰,肖显静.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策模式的选择[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2):68-78.
化学实验安全论文例4
中***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Agricultural College Toxicology Basic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Safety Evaluation
HE Qingfeng, LI Yanjie, WEI Xiaoqing, SHAN Xiumin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Abstract Agricultural college toxicology basic teaching exist many problems, such as student foundation is weak, outdated teaching content,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esting curriculum unreasonable. Toxicological safety assessment of chemicals is the core of teach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oxicolog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basis of the professional agricultural college toxic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oxicological evaluation test is based on exploring the agricultural Institute reform in basic toxicology teaching.
Key words agricultural college; toxicology evaluation;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toxicology basis
1 农业院校毒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毒理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农业院校中存在毒理学课程试验内容安排不当的问题,如学时普遍教少,甚至未开设毒理学实验课程;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单一;现行的农业院校现行的毒理学课程大纲陈旧,重理论而轻应用。毒理学的理论及方法日新月异,特别是我国外源性化学物毒理学评价工作日趋完善,毒理学评价法规与程序渐与世界标准接轨。毒理学教学内容的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但目前农业院校的毒理学内容多年来未有变动,而且目的性不强,导致了农业院校学生所学的毒理学知识与实际毒理学应用有较大的差异,学生无法适应未来毒理学相关工作需求。
2 以安全性评价实训为基础探索毒理学实践教学改革
(1)应用新教法整合毒理学评价核心理论教学:将多种形式的新教法应用于毒理学基础理论及核心试验的教学过程,并整合相关课程的知识,建立以安全性评价为核心的毒理学知识体系。主要包括毒理学核心理论的学习,相关课程知识的整合以及经典试验的培训三部分内容。毒理学与人体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课程具有紧密联系,可以整合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以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为目的构建应用性知识结构体系。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技术,综合利用动画、解说、***片、音乐、文字、视频,影像等手段讲授相关课程基础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毒理学评价目的,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毒理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2)以毒理学评价为目的安排毒理学实验教学:实验课教学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重要方法,只有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完成好毒理学课程实验。①现行的毒理学实验课并不以毒理学评价实验为目的,实验课程课时较少,多以演示为主,而学生却没有机会动手参与,所以毒理学实验教学目的不强,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针对这种状况,需对毒理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拟以毒理学评价试验为目的组织实验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完成毒理学评价的必要体内外实验技能,如体内实验技术:大白鼠,小白鼠的抓取,固定,染色,随机分组,染毒,取血,留尿,处死,熟悉动物解剖等基本技能,体外实验技能主要教授Ames实验及骨髓微核实验。以拟定的化学物毒理学评价为目的设计试验,优先重点安排学生完成毒理学评价所需核心实验。在每一次实验教学结束后,每位学生都必须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写出本次实验操作的体会及实验结果。指导教师在认真批改后在下次实验课前进行评讲。
(3)模拟毒理学评价实验环境,实施毒理学评价实验:建立以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为基础的,适用于农业院校学生特点的毒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各领域的毒理学安全性及危险度评价的实验室环境,查阅文献确定3~4种不同领域的化学物作为目标评价对象,以现行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等相关法规为依据,安排毒理学试验项目,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7人,设组长一名。各组选择不同领域的化学物,实施不同的安全型评价程序。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评价程序,自己设计出实验方案,经教师指导后,方可进行实验。在实施的过程中,每组可根据组员的特点进行分工与合作,如试验准备,染毒,指标检测等工作可分配给不同的组员。既提高了效率,又培养了协作能力。指导教师不参与实验操作,仅从旁指导,改正不良的实验习惯及错误方法,并指导学生完成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或科研报告。对目标化学物毒理学评价的实施,是学生对毒理学理论及实验技能的综合应用,进一步巩固了前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②③
(4)毒理学评价单位见习,检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建立以毒理学评价程序实施单位为核心的稳定实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检验实践教学的效果,并能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做到教学与实际工作需要的结合。组织学生到开展毒理学安全评价实验的单位实习,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单位。以参观,见习,讲座,现场讲授,甚至直接参与毒理学安全性检测工作等方式进行实践。学生通过实习能够深刻理解毒理学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差距,并积累实际的毒理学工作经验。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并且根据实习内容,对前期完成的化学物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进行总结和修改,实习单位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报告进行评价。
(5)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成绩考核时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现行的毒理学成绩考核完全是根据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体系比较片面,只注重理论而没有考虑实践及实验,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全面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情况,正确引导学生掌握毒理学的核心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成绩的考核方面,可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实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10%,实践成绩占30%。其中实践成绩包括实验成绩和实习成绩。实践成绩的评定不仅依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还要参考实习单位教师的评价及学生在整个实验和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和程度。这种考核方法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抱着应用于毒理学评价的目的,学习毒理学的目的性更强,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在毒理学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结语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是毒理学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以各领域化学物为评价对象进行毒理学评价,在模拟的毒理学评价试验环境中完成对理论及试验的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毒理学的基础核心理论及经典试验,能综合应用理论及试验技能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适应未来的岗位需求,并培养学生对毒理学理论及试验方法的创新能力。
项目来源:天津农学院水产生态与养殖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12-A2-03)
注释
化学实验安全论文例5
二、CDIO理念下的安全工程教学改革
(一)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与专业培养模式息息相关,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安全工程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此,我院拟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核心,以未来职业规划为导向,基于CDIO理念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形成一、二、三级课程群。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见***2。其中,一级项目为安全工程导论课(安全科学发展动态)及毕业论文(设计),学生能够从中受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系统训练。二级项目由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专业特色课程等组成,专业类课程又可以进一步归类为安全管理类、安全技术类;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针对具体课程开设课程设计;三大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旨在促进安全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的融会贯通。二级项目主要以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项目。三级项目在二级项目下进行拓展,为加强核心课程与二级项目而设立的相应课程群,如安全管理类课程包括管理学概论、安全管理与安全法学、安全心理学、保险与安全经济学等。 CDIO理念下的安全工程课程体系区别于传统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通过采取实验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特定专业课程设计的设置、创新创业项目资助来贯穿相应的核心课程,学生可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验课的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与专业相关的课题开展研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从中吸收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实践活动。实验教学作为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现出综合性、直观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研究性教学理念引入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教学中,完全相符CDIO工程教育理念。安全工程专业的研究性实验教学内容可区分为基础性、综合设计性、创新性三大类。基础性实验教学主要为强化专业理论理解和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综合性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处理工程和前沿课题中的安全问题;创新性实验是整个实验教学的核心,由学生自发组建研究小组,围绕教师的研究项目或学术前沿课题,通过查阅文献、搭建实验平台、收集数据等,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因此,CDIO工程教育模式要求高校应加大安全工程专业的综合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扶植力度。此外,高校应该大力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向全体本科生开放,为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自主实验、参与创新项目、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提供平台。开放性实验室可成为学生备赛的训练场,自己动手,积极性增加,也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学生借助该平台选定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备、拟定实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室开放、实验资料、解答实验问题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给学生创造一个研究型的学习环境。同时,实验室还为全校学生创造了一个交友的平台,许多获过奖项的学生在这里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高年级引导低年级,研究生指导本科生。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必须加大相应的经费投入。各高校可以结合本校特色,设置安全系统工程实验、安全人机工程实验、工业通风实验、矿井通风与除尘实验、火灾爆炸实验、机械安全实验、安全检测实验、电气安全实验、锅炉与压力容器实验、地下工程安全防治实验、软件模拟仿真实验等。
(三)多样化的实习教学模式
认识实习是让学生了解安全工程专业的主要知识点及职业特性,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共建校外产学合作认识实习基地,采取教学参观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实习模式,加深学生对安全工程专业的认识。生产实习是在系统掌握安全工程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后实施,实习地点尽量满足多样化,如港口码头、建筑施工现场、火电厂、变电站、化工厂、造船厂、矿山等。毕业实习单位可由学生自主与就业单位取得联系,或由指导老师推荐。毕业实习的内容可以涉及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矿山、核电、建筑、道路交通、港口、酒店消防、地铁施工、金融保险、安监部门等多个领域,与地区经济建设、生产实况、科研现状紧密结合。依据CDIO教育理念,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以保障各类实习基地的有效性与延续性。
(四)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多样性
课程设计主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是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当前课程设计普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程设计题目偏少、时间安排不充足、教师重视程度不够、考核方式不科学等,这是高校需要共同解决的一个问题。毕业设计是安全工程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系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安全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安全技术与管理、安全科学研究及安全工程师的工作。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应该紧扣学生的毕业实习单位,以便让学生更早融入工程实践中,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学生也可以根据未来的就业方向及科研兴趣进行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按照“导师—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指导教师。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尽量满足工程设计需要,与实习项目相吻合。毕业设计题目类型多样化,可涉及核电项目、建筑施工、公路隧道、煤矿水害、船舶重工、消防灭火、石油化工、银行保险、矿山等多个行业的安全问题。
(五)科研训练项目的设立
安全工程作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特色专业,要求毕业生在工作中要有较高的创新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开展科研训练是遵循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创新型学习环境。为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了解安全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可以组织和实施校级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同时,专业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申请部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生也可以直接参与专业教师的在研课题。福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近年获批的立项课题涉及企业安全文化体系构建、煤矿水害防治、建筑施工用电风险管理、学生公寓人机不安全因素辨识、校园安全风险分析、大学生职业安全健康素质调研、手机人机界面设计、建筑工程安全培训模式构建、防火涂料研制等。学生通过参与各类科研训练,由此贯穿项目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全过程,不仅拓宽了安全工程领域的科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自身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团队的建设
为更好地贯彻CDIO工程教育理念,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当前从事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的多数教师是在本科毕业后直接深造而走上教学岗位的,生产现场的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各个高校可以有计划地安排青年专业教师深入工矿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并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或主动聘请在各类企业中专门从事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的优秀工程科技人员到高校任教,弥补专职师资队伍工程经验不足的缺陷。安全工程专业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以便及时将企业最新的技术进展反馈给本专业的学生。改革安全工程专业教师的考核方式,不能仅以论文为指标,还需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综合评价。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每个专业教师负责若干名学生的学业辅导,定期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加强学生在职业道德、诚信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指引。
化学实验安全论文例6
一、安全的人本属性
1.安全的人本属性
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安全首先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5方面的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生理需要即吃、穿、住、用,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其次就要求没有伤害,没有疾病,没有外界侵扰和威胁。可见,安全也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安全是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或者是由生命及生的欲望决定了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是天生的,是安全存在的主动因素。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都会自觉地选择安全的行为方式。但人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有疏忽安全的时候。人所接触的物和环境也会有人不可预料的意外的情况发生,对人的安全造成威胁。
在安全科学领域,安全是指在外界不利因素的作用下, 使人的躯体(以下简称“身”)及其机制免受损伤、毒害或威胁。使人的心理(以下简称“心”)不感到惊慌、危机或恐惧。并能使人健康、舒适和高效能地进行生产和其他各种活动。另一方面, 安全是指实现人的身心处于健康、舒适和高效能活动状态的客观保障条件。
2.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由于化学的特殊性,实验的药品避免不了有害的物质,实验用的仪器、电气设备,机械设备使用不当都会对人产生伤害,造成遗憾。实验室的环境如空气质量、噪声、振动、照明、温度、湿度等以及实验室的建筑装修水平,都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反应或心理的波动。如环境使人有不安全的感觉,那就不能很好的进行科学实验.因此实验安全是实验教学和科研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高度重视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安全有了保障,才能保证教学和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验室安全,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在中学时做的实验较少,自己动手能力差。进入大学以后,要求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做实验要求自己***完成,安全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良好的安全素质,就会对大学的学习有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人身的安全和健康。做化学实验室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会导致实验过程的不安全状态。实验室常出现的问题是,使用玻璃仪器不熟练,打破玻璃仪器割伤皮肤;取用腐蚀性药品不小心洒到皮肤上;还有把药品放错混合而引起火灾;也有因电机连续运转时间长,发生短路引起火灾及加热过度引起油浴着火等事故时有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是:
1.***思想,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有部分同学课前不认真预习。觉得实验简单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实际操作时就容易出错,而引起安全事故。
2.部分教师上课时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觉得实验不很难,没有很大的危险。对学生穿实验服、戴防护眼镜、戴手套要求不严,这也容易让学生有***思想。
3.电器、机械设备老化,而引起短路,接触不良等引发事故。
三、提高安全素质的重要性
安全素质绝不是简单的会使用灭火器和逃跑。安全素质就是人对安全的思想认识和遇到紧急情况有运用安全防范的知识和迅速正确应对事故的能力。
1.安全素质的内容
(1)了解国家和学校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要对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十分熟悉。
(2)掌握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如火灾和毒害的形成条件及控制事故,消灭事故的方法。
(3)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自救和可以帮助他人。
2.安全素质必须通过安全教育来提升
安全素质要通过安全教育来不断提升。通过对学生进行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安全科学理论的教育、安全技能技术的教育,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安全,并能把安全观念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实验中,在进行实验教学课时和搞科研时,首先会想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样就能自觉认真遵守操作规章制度,消灭安全隐患。从而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有了较高的安全素质,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就会沉着应对,迅速处理事故,而不会慌张忙乱,造成更大的损失。
3.提高安全素质的同时提高了综合素质
安全素质要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不断提高。通过事故案例和同学们的自我构建分析讨论,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遇到危险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迅速集体脱离险境,用集体的力量在第一时间消灭事故苗头,减少危害。安全教育不仅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学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同学团结互助的精神,加强了人际沟通的能力。
四、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贯彻以人为本,预防第一的理念,就要加强安全教育。
1.安全教育的内容
(1)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让学生懂法、遵法,明白规章制度是保障人安全的强制性规定,是安全管理的保证。国家有消防法,***和***对学校安全工作有明确的条例文件。这说明,国家对安全工作是很重视的。学校及化学学院和实验中心都有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和化学学院具体的安全规章制度是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同样重要的,是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的细节体现,更要严格遵守。让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则,是以人为本,预防第一思想的体现,是安全工作的重要步骤。
(2)系统的安全科学理论的教育。安全科学的理论包括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怎样防止事故发生,事故原因分析,紧急情况的安全处理等方面及防火,防毒的基本知识。还要理论联系实际,用现实事故的案例说明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对发生的案例从安全管理、安全制度、安全责任、安全技术设施几方面来进行深刻认识。把同学们对安全的认识从片面了解上升到科学理论。把理论通过案例结合到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素质。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技术是安全工作不可缺少的紧密相连的三个组成部分
(3)安全技术、技能的教育。安全技术教育包括怎样防范实验中各种原料、产品的危险害性;发生事故怎样迅速处理。怎样迅速脱离可能出现的危险设备和场所。怎样使用安全防护的基本设施;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护和自救措施。异常情况下的紧急处理预案等,提高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
训练学生学会灭火器材的使用,掌握几种灭火,防毒的方法。每个学生都要在演习中亲手使用灭火器。每个学生都要知道在实验室如何迅速采取正确的方法消灭事故的苗头。怎样正确使用洗眼器、喷淋器。有了一次亲自动手的经验体会,以后遇到突况,就不会惊慌失措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2.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
(1)集中上课。我校化学学院从新生进校就开设实验安全与管理课程,为必修课,18学时,考试合格后,取得1学分。这样从学生一进校就打下良好的安全思想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在前进,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变化,安全教育如采取简单课堂说教的教学,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安全教育也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教学手段。我们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指导安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的思考,教师给与学生积极的引导。用大量案例说明安全制度的重要性,用多媒体演示安全事例的***片、光盘。针对重要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把自己放在事件的情境中考虑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就是自己教育自己,把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理论教育,安全技术设施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科学的安全理念,从而提高了安全素质。例如2008年的某高校发生火灾事故,4名学生跳楼而亡,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怎样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灭火和逃生。这样通过具体的事例,大大地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关注度,从而提高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素质。
安全课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战训练,学生在事故情境中可以更迅速牢固地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熟悉救生的方法。
(2)安全教育要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每次实验课上也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明白实验使用的药品的性能和危险性及实验操作需注意的地方。教师每次讲实验课时,要对本次实验的安全问题给学生讲明,提醒学生注意。进行实验时就可以做到预防在先,教师把本次实验的安全注意要点要讲给学生,使学生进行实验时安全操作,并且注意回收用过的药品,不随意乱丢,保持安全、健康、环保的实验室,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科学习惯。
(3)广泛宣传。把实验室规章制度张贴在楼道、实验室内,时刻提醒学生注意。
五、结束语
安全教育把人本能对安全的需要提升到人自主具有的安全素质。就能使学生自觉地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把安全第一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应用在学习、实验、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地建立安全的生活方式,对人一生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巨大的良好影响。
我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北京市高校化学教学示范中心和部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为保证我校师生更好地搞好教学和科研,保障师生的安全和健康。校领导和化学学院领导在实验中心建设和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树立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思想,把建设实验室的健康、安全、环保体系放在首位,并在实验教学和科研中重视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冬青.揭开行为的奥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
化学实验安全论文例7
2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意义
安全工程教学体系主要由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实践教学体系被列为我校农业特色安全工程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和综合性,也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是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能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3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依托于农学专业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生态环境专业特色背景,以现有的实践教学基础和经验为出发点,在同步农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对实践教学体系结构进行设置,在开放式实践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基础上,提出了模块式分层教学、讲—学结合案例讨论式教学等方法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
3.1模块式分层教学
根据专业实践体系的需要将模块式分层教学分为基础实验教学、开放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3.1.1基础实验教学基础实验室主要针对专业必修课开设的配套实验进行建设,有现代工程制***及设计基础实验室、安全工程基础实验室、安全系统工程与信息实验室、环境工程学实验室、化工安全实验室、安全检测技术实验室、职业安全与健康实验室和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
3.1.2开放实验教学
1)针对大空间相关实验内容开设的实验平台,主要实验内容有:防排烟实验,火灾报警系统实验、建筑灭火器的使用实验等。
2)在我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现有特色资源的基础上,定期开设针对农产品安全监测与分析方向的大型仪器操作技能培训。如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及质谱仪等。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安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同时又将安全理念延伸到农业实践领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农业安全专业特色课程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3.1.3多媒体教学对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建立计算机仿真实验室,虚拟完成实验项目。让学生对较大危险性实验或者无法在实验室完成的相关实验既有感官上的认识,又能保证学生在操作上的安全性。例如:地质灾害与事故仿真模拟、重大危险源监控仿真实验等。同时,引进系统故障树可靠性分析软件,围绕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模式、影响和危害性分析3个模块开展系统故障树分析技术教学。以工程实例为主线,详细阐述故障树分析技术,指导学生进行故障树的创建、简化、定性分析、定量计算、可靠性和安全性评定等内容的学习。
3.2讲—学结合案例讨论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从教学环节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教学内容以案例的形式,采用文字、***片、视频影像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的互动活动。
3.2.1优化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优化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环节的措施:
1)改革设计任务书选题模式。设计任务书要多样化,不仅包括用安全工程专业的优秀毕业设计提炼而成的任务书题库,也包括结合现场实际案例提炼而成的任务书题库,以满足不同学生要求,使得设计由模仿型转变为思考型。
2)突破传统设计组织形式。把传统的由单人完成的设计改成以2~3人小组形式进行。注重学生差异化管理,在设计分组时,尽量平衡基础不同的学生。
3)改革互动模式。应用现代通信工具,增加设计的交流机会。设计组交流平台不仅开设了飞信、QQ、电子信箱、短信等现代化通信手段,还建立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交流咨询网站。网站存放所有设计任务书、历年优秀的设计案例、现场资料、相关参数、设计规范以及设计进度安排等,便于学生在网上进行设计选题,查阅相关的资料、要求和规范;并设计答疑专栏论坛,方便学生在专栏上提问,也可以在论坛上自由讨论,教师可抽时间予以指导,加强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克服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从而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3.2.2农业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人才培养与创新基地通过实践平台,使学生学会和体验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
(1)结合校、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校、省、部级各类相关大赛,为学生提供设计、制造的基本的、相对***的、相对集中的工作环境、条件和场所;
(2)建设大学生安全文化平台,如联合消防部队组织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演练及相关讲座,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和技术。
4实践教学体系的配套工作
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完成质量与一系列相关配套工作的建设是密不可分。根据我院各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经验,本体系从校内外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4.1加强校内外实践资源建设
4.1.1加强校内实践资源建设一要加大农业特色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投入,建立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档案;二要树立大实验室观念,盘活校内实践资源。
4.1.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从农产品安全监测与分析、农村社会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机利用安全的农业特色安全的角度出发,以人才市场需求为指导,与各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已在省内外建立了湖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长沙第二污水净化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检测基地、湖南正清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湖南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和湖南依爱吉华安全系统设备有限公司等近二十家不同行业和类型的校外实习基地。
4.1.3以科研促进实践教学
1)我校每年为学生提供了“湖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平台,以高年级学生为主体,指导老师辅助的方式,从搜集资料、写申请书、中期考核答辩到最后撰写总结报告,并发表相关论文等一系列工作,均由学生***完成。截至2014年,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参与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人数占总学生人数的38。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平台。
2)开展助学助研活动,鼓励、吸引高年级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身为农业院校,我校教师的科研项目多与农业环境、生态和生产密切相关,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分成不同子课题,让学生参与项目立项、收集资料、现场观察、数据处理以及报告的编写。这样既能锻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能拓宽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增加农业方向的知识储备量。
4.1.4增加与国内外专家的交流互动聘请国内外具有丰富农业环境或安全生产实践经验的科研工作者及企事业从业者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现场提问互动交流。
4.2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5名,助教3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为100,博士学位的教师占69。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合理,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专业技术队伍,对实验课程的完成质量是一个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我校建立了详细的师资培养制度,如定期培训制度(包括要求教师通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等安全资格证考试)、教师四项全能比赛(包括中文演讲赛、英文演讲赛、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教研教改论文大赛)、年轻教师培养责任制(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一帮一对年轻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指导,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表彰先进教师),而且要求教师经常参加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生年会等交流工作,使教师理论与实践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此外,定期选派教师有针对性地到国内外一流高校进修相关专业课程,并赴安全生产先进的国家进修考察,提高业务水平和实践教学授课能力。
化学实验安全论文例8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133-02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其中不乏园艺产品安全问题,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亟须加强监管工作,而这项艰巨的系统工程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相关的课程建设密不可分。园艺产品安全生产是其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素质的高低。
园艺产品安全生产属于交叉学科课程,内容涵盖园艺、土壤、环境、食品等多学科知识,涉及面较广,因此授课难度较大,课程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很难适应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是该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来讲授该课程的实践经验,对园艺产品安全生产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探索,努力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期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一、园艺产品安全生产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内容分散,重点不突出。园艺产品安全生产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园艺产品生产环境的安全性;②园艺产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③园艺产品流通和服务环节的安全性;④园艺产品卫生安全法规与标准;⑤园艺产品安全监管的机构和制度等。
本课程内容跨越多个学科,因此知识点多且分散,加之受到课时限制,部分主讲教师仅侧重于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讲授,而对标准、法规及质量控制等内容重视不够,这就使得本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交叉、重复较多,不能完全体现本课程的精髓。
2.教学方式单一、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目前,园艺产品安全生产课程主要以传统的“灌输式”讲授为主,这与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内容不相匹配。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单纯地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势必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经常会从生产和生活中发现与本课程相关的问题,但限于课时,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达不到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此外,本课程讲授的理论知识过多,分布密度较大,让学生疲于消极接受,甚至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理论和实践相脱节。本课程除理论课程教学外,还配置有一定学时的实验课程,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现有实验课程设置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实验内容创新性不强,难以体现本课程的特色,甚至有部分实验与食品化学、食品分析等课程的实验内容重合,造成重复开设。加之受到时间和经费等的限制,所开设的实验大多为验证型实验。实验的准备工作基本上由教师来完成,如有些实验的标准曲线制作是教师提前完成的,学生只能按照既有框架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这会大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不能发挥实验课程应有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贯穿于“从产地到餐桌”的多个环节,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在室内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到田间或工厂与生产实践相联系。本课程会安排一定学时的实习,但现有实习内容主要以参观为主,且时间有限,学生只能“走马观花”,甚至会让学生认为实习像是去郊游,很难对生产具体情况有清晰的了解。
二、园艺产品安全生产教学改革探索与复合型人才培养
1.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体系。(1)更新教学理念。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束缚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向课程管理者和方向指引者的角色转变,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2)优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充分体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专业综合素质”的原则。在具体的课程体系设计上,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时数比设定为1∶1,使二者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中,对授课内容进行精选和整合,以内容精要的形式讲授,使零乱的知识条理化,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中,设定■时间为实验教学时间,另■时间为实习基地和校外相关单位实习实践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1)开启互助学习模式。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学能力,增强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具体来说,围绕新近发生的园艺产品安全生产中的问题,布置讨论方向,但不给出具体内容,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课后进行资料收集和演讲准备,学习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讨论和演讲采用无领导小组形式,即先对指定方向进行限时分组讨论,让每位学生充分参与讨论环节,然后由教师抽选小组中任意一位学生陈述组内意见。采用此项教学模式的目的是让学生将自学与互学相结合,理解、消化并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尝试双语教学,拓展专业视野。通过双语教学引导学生跟踪园艺产品安全生产学科发展前沿,强化专业英语的学习,提高专业资料阅读能力,开拓专业视野。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本课程双语教学可采取过渡型的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堂授课尽量采用简单词句,关键部分或难点知识用汉语来解释说明;二是考虑到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在课件内容中适当加入中文说明,对重点及难点内容采用双语注释;三是课前发给学生相关背景及自学课件,让学生提前预习,上课时采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保持注意力并及时做好笔记。
3.重视实践教学。本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两部分。(1)实验教学。精选和开设有代表性的、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的实验,实行开放式教学。在实验课程开始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准备实验材料、器材和试剂等,草拟实验操作步骤或改进措施。引导学生以互助小组的形式做对比实验设计,提前做好不同处理,在实验课中分析测定。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和管理为主,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发现设计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给予分析并解决。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处理实验结果,根据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由个人提交实验报告或以小组形式提交实验小论文。(2)实习教学。实习教学不仅可以完善教学环节,还可以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力度的同时,积极联系校外相关企业,开拓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践行专业知识、锻炼自身能力的平台,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4.考核方式多元化,体现客观性和全面性。传统的闭卷考试,使学生的学习方向受到误导,以高分为傲,或是“60分万岁”,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因此,亟须改变原有的单一考核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以便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正确引导、激励和改进的作用。本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因此,考核时不仅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考查学生对生产现状及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为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师可采取课堂讨论、专题演讲、实验操作及实践设计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课堂讨论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和分析结果给出分数;专题演讲部分,让学生对国内外园艺产品安全生产的热点问题进行调研并演讲陈述,主要考查学生查阅文献、归纳总结和思辨能力,根据专题调研方案的可行性和演讲陈述情况给出分数;实验操作及实践设计部分,利用实验室对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进行现场考查。此外,根据生产情况,让学生在专题中设计生产关键技术环节,以考查学生的实践技能。期末考试部分,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基本理论知识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专题演讲、实验操作及实践设计和期末考试分别占总成绩的10%、20%、30%和40%。综合性的考核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结语与展望
随着产业的发展,园艺产品安全生产课程教学内容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明确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与发展方向,及时总结经验,更新知识,积极探索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安全论文例9
中***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111-02
随着网络威胁的增加,社会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1],网络安全已经成为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学科。掌握网络安全的技术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因此,如何在现有的环境下培养出理论扎实,实践和分析能力强的学生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2],成为高校网络安全教学的一个重大挑战。
1 《网络安全》课程特点
《网络安全》课程需要的理论知识范围较广,且与之相关的技术也繁多,该课程主要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知识综合性强。《网络安全》是一门涵盖性非常广的课程,包含密码学技术、病毒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技术、WEB技术等。正因为《网络安全》的涵盖面非常广,所以该课程对于前导课程的要求也是比较高,需要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WEB设计、数据库技术、Linux应用等一系列课程。此外,除了课程需要的技术较多,对于每门技术也都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
2)更新速度快。网络中各种威胁层出不穷,而且技术手段也越加复杂。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抵抗和消除网络的威胁,网络安全技术也正快速更新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威胁。因此,《网络安全》课程的知识点也需要不断地更新,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3)实践能力强。网络安全绝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注重实操能力。同一个问题在稍有差异的环境下,解决方法都不尽相同。同一问题,也可应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每一种方法都可以灵活运用。熟练掌握网络安全技术,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
4)分析能力要求高。网络威胁总是先于网络防护技术而出现,对于如何保证网络的安全需要基于已有知识理论和经验对网络新威胁进行分析,并进行实践尝试。《网络安全》课程无法也不应该穷尽所有的网络安全知识,而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分析、***动手能力。
2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
传统《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一般是先讲授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验教学。从学生实际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法不太好,因为理论与实践之间有时间差,学生在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时,没有实践加以补充,学生在实验课教学时对于理论知识都记忆模糊。
传统《网络安全》课程的内容安排一般是以理论知识点为中心展开,然后再介绍与理论对应的所有实践环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反应很平淡,知识内容很散,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也不灵活。如果对教学内容,以项目为驱动,设定达成目标,利用不同工具实现目标,并辅以原理解释。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较深刻,教学效果较好。
《网络安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理论相关知识,能够对网络进行安全防护。但是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往往还停留在将问题对号入座的阶段,当网络威胁通过变换旧技术或引入新技术时,学生便束手无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的分析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这样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3结对编程
结对编程最早应用于软件开发环境中[3],其定义为两个程序员坐在同一个工作台进行软件开发,其中一位程序员负责开发思路及并口述代码,另一位程序员负责键盘编码,并且需要两人在软件开发中频繁的交流。两个程序员具有相同的缺点和盲点的可能性较小,当进行结对编程时程序员可以技术互补,相互交流经验并即时审核代码。实践证明,通过结对编程能够有效地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并且可以明显降低软件中存在的缺陷。此外,结对编程对于需要提高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效果显著[4]。《网络安全》作为一门实践能力强,注重培养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一门课程与结对编程的作用是匹配的,但目前针对此课程特点的结对编程研究还较少。
4教学设计
针对前文中描述传统《网络安全》教学中的不足,本文从教学方法和实验方法两方面进行研究探索。
在教学方法上,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提出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以《密码学技术》章节为例:以“公司销售部邮件泄露”为案例描述,引入课题,设置学习目标为能够根据实际公司情况,采用对应的加密技术确保公司邮件、文件安全,进而展开理论知识讲解和安全工具的原理及配置方法。同时,教学方法采用一体化教学教室。对于学生的理论讲解与实践教学穿行,统一在一体化实验室中完成。
在实验方法上,增加学生实践课程的占比,实验过程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如首先配置、软件的应用,然后完成并提交实验报告。实验要求两两组合,以结对方式进行实验。以《密码学技术》章节为例:两两组合后,根据任务实际情况要求,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一个同学负责解决方案的确定,选择合适的加密技术,另一个同学负责完成命令和操作的执行,确定方案的同学可以在另一同学执行方案时同步进行审查。实践过程中结对学生间的角色进行轮流互换。
从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安全》教学课堂反馈情况来看,基于结对实验方式的任务驱动型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效果较好。首先,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兴趣大大增加,学生不仅在课堂保持较高学习兴趣,课后也会尝试课程深度扩展。其次,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后,学习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变得更深刻,尤其在学期后的综合实践训练的课程中,可以看出学生能够较灵活的运用网络安全技术。再次,结对实验的引入,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讨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实际的个人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较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的提升。
5 结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旨在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并具备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这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产生了挑战。本文根据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特点,分析传统《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上的一些不足,从教学方法和实验方法两方面进行研究探索,提出以任务驱动型教学方式,结对进行实验的教学方法。从实践结果来看,采用该教学方法后,学生对课程兴趣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明显提升。下一步研究工作,将在结对编程的基础上,在课程后期增加对抗式课程设计内容,同时尝试引用翻转课堂,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析、实操和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罗明宇,卢锡城,卢泽新,等.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J]. 计算机科学,2000,27(10):63-65.
化学实验安全论文例10
中***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340-02
食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食品科技发展,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并威胁我国食品产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动下,从2002年起部级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也在不断的重组和加强,食品安全的专业研究机构和学科专业相继产生,短短几年已有百余所高校设立了该专业[1],国内食品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上海海洋大学自从2004年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为国家培养了食品安全方面的大批人才。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一门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发展性和前沿性的学科,涉及许多学科领域,其中食品安全课程是上海海洋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的核心学科。1996年,WHO对食品安全定义: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保证[3]。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充分说明,食品中的不安全因素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等。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数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农药和兽药是另外2个较大的食品安全影响因素,其残留形式和毒性是消费者关注的最直观问题。
1 食品理化检测与食品安全
上海海洋大学的食品安全学实验包括微生物检测和理化检测两大部分,农药残留检测是理化检测中具有代表意义的重要部分。这部分与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际相适应,便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社会的需要奠定了良好基础[4]。
2 食品安全理化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接触大型仪器设备的机会较少
考虑到学校实验室建设现状,对于价值较高的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等仪器,还不能做到人手一台进行操作。农残快速检测实验中运用到的SL-N6型高智能农药残留速测仪,一般是6个学生1组操作1台仪器。但是GC/MS(气相色谱-质谱仪)只能由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只是进行现场参观学习。这种情况导致学生所学的理化知识无法更好地与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获得的经验相对较少。
2.2 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环节较少
大部分教学方式是单方面教师的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达的理论知识,与教师互动的环节较少,学生积极性不高,遇到问题时无法及时解决,不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联系。实验主要偏重于验证性,而研究性和开放性实验环节薄弱,学生的主动思维很难被激发,不利于其悟性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5]。
2.3 学生未能完全了解仪器的性能、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大型仪器设备是集智能化和自动化于一体,需要手动操作的过程不多。学生不能全方位地了解仪器的性能,在实验过程中遇到故障,因没有经验而无法正确处理故障。一般实验开设之前,指导教师就将仪器调整到最佳状态,学生一般没有掌握根据仪器故障查找原因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3 实验内容设计的思路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安全实验课开设的同时,开设了仪器分析与食品分析实验课程,这些方法课程中的各种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食品原料中的一般成分、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天然和有害化学物质、生物毒素等的检测[6]。学生在此基础上已经具备了食品理化检测的基本技能,因而安排了2种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所学的仪器分析基本技能应用到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同时了解目前国内外食品中污染物质与添加剂的分析方法,为食品安全理化检测奠定坚实的基础。
4 实验内容设置
上海海洋大学食安专业食品安全实验课程主要参考《食品安全学实验指导》,由病原微生物检测和农药残留的理化检测2个部分组成。目前,实验室中常用的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比色法、分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TLC(薄层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GS/MS联用法等。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化实验技能,理化检测包括农残的快速检测、SPE(Solid Phase Extraction)-GC/MS法测定饮用水中毒死蜱、BHC农药残留[7]。
4.1 农残的快速检测(农药残留酶速测法)
选用SL-N6型高智能农药残留速测仪测定果品蔬菜中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量,适合农业、环保、商业、行***监管等单位检测果蔬中农药残留量,尤其适于建立地区性农药残留量检测系统。方法简单,便于巩固学生实验基础操作技术,使之与食品农药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相联系,为学生毕业从事食品检测行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4.2 SPE-GC/MS法测定饮用水中毒死蜱、BHC农药残留
利用SPE(固相萃取法)对水果和蔬菜样品进行提取与净化,对获得的提取液进行浓缩后再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仪联用分析的方法检测对硫磷的残留量。通过这个实验,有助于学生巩固对色谱基本理论的掌握,加深对色谱应用范围的理解,从而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5 教学方法改革
5.1 分组教学,加强团队合作
实验操作中,一般将几个学生划分为1组,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加强全队合作精神。实验课上指导教师与小组成员进行实验方案讨论,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并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实验中遇到困难,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成员分工查找资料,并将问题汇总分析,汇报给指导教师,与教师进行探讨。实验完成后进行数据处理时,小组成员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加深学生对实验数据的理解。
5.2 多媒体教学与Flash网络虚拟教学系统的开发应用
考虑到传统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实验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如实验周期短、昂贵实验仪器引进中的资金短缺以及教学形式的单一等,实验开展并不顺利。2007年起在上海市教委的资助下,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承建食品安全教育高地,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虚拟现实的实验教学方法,充分结合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flash技术,通过在计算机中对食品安全相关的实验环境、实验设备以及学生和教师等不同角色的模拟,使学生有 “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实现互动教学,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不足[8]。
5.3 研究生助教辅导
食品安全方向的研究生作为助教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辅导,不仅解决了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有了及时反馈,便于实验后续改进工作。
5.4 改进实验技能考核方式
实验技能考核主要是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室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为改变以往仅仅凭实验报告与食品安全课程考试卷评价教学效果的考核方法,在食品安全理化实验考核中采取了不同的考核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分为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实验报告成绩3个部分。将学生的出勤率、实验操作规范性等课堂情况反映到平时成绩中,以此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5.5 增加分析检验过程的综合性
一般食品安全实验开始之前,都是指导教师将检测食品样品前处理好,课堂上学生直接进行实验,这样学生对样品采集和预处理操作过程了解较少,对整个食品检测环节掌握不够系统化。针对该现象,改革后尽量由学生自己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让学生熟悉综合实验的5个阶段: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制备和前处理、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误差及消除方法、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处理。
6 小结
经过一系列改革,从2004级至2009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培养,学生上实验课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大调动,主动查阅资料,预习实验内容,参与讨论时思维活跃,并且可以灵活地将食品安全理论课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验课程实际操作中,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通过课堂操作及实验报告情况来看,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与数据分析能力都大大提高。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强化了食品安全检测的技能。许多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认为,通过该课程学习到的理化和微生物检测技术,可以很好地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
7 参考文献
[1] 徐小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9.
[2] 宁喜斌,刘代新,张亚琼.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病原微生物检测技能培养的探讨[J].微生物学通报,2009(8):1260-1263.
[3] 钱建亚,熊强.食品安全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
[4] 宁喜斌,张晓艳,季爱加.《食品安全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1(11):215-216.
[5] 袁先友,肖新生.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4):86-8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化学实验安全论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