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篇1
关键词:高三语文 复习方法
高考备考不仅对学生重要,对教师也是如此。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效率,优化课堂至关重要。我这两年带高三,对于高三的语文复习也有了一定的体会,现在就和大家共同探讨。我认为高三的复习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夯实基础
高考语文重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像文字、词汇、句子、修辞及文言文知识等都是中学课文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还有文学常识,虽然《考试说明》中不考,但是如果缺少一定文学常识的积淀,在理解诗歌及文言文时就一定会有困难。语文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无法一蹴而就,夯实基础是语文学习的必经之路。所以复习中该记住的要记住,该背诵默写的要背诵默写,一点不能放松。对于易混难记的知识点,如字音、字形、熟语、名句背诵部分则应在复习之后随时回顾,间时巩固,对于诗歌鉴赏、文言文翻译和现代文阅读这三大难点则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适量的间时练习,在多次间时练习中,逐步提高评鉴、翻译能力和答题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间时复习比不间时复习的效果好。越是较难的材料,间时复习的效果越比不间时复习好。因此,化整为零、日积月累的间时复习策略应当成为化解疑难、夯实基础的复习智慧和方法。
二、知识系统化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打比方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塌了的建筑物,而是为了加固原来的结构,并且添建一层新的楼房。”这话很精辟,它告诉我们,应有效地指导学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形成知识系统。教师要传授解题方法,帮助学生尽快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使之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充分利用教材
形成知识体系最好的办法是整理教材。在语文复习中,很多教师认为高考语文中教材几乎不考,就忽视教材。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教材是知识归纳整理最好的依据,可以使知识形象化。对教材的回归,对文本的关注,首先应在“夯实”二字上大做文章。比如字音、字形的识记,词语(成语)的掌握,名句名篇和文学、文化常识的温习都与高考考点及其能力要求密切相关。尤其是课本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等相关语言知识,翻译技能的演练,更是高考古诗文阅读所需知识的源泉,所备能力的直接生发点。那种脱离教材和文本,好高骛远式的文言文复习之举是舍本逐木、缘木求鱼的低效劳动甚至无效劳动。其次,深入“挖掘”文本固有信息是我们应当树立的又一教材使用策略。文章不厌百回读,常读常新收获多。比如,我们可以再次挖掘文中人物、事件的全新内涵,丰富作文素材,以此来诠释、支撑相应的作文话题或主题;也可挖掘、借鉴文本中适用于高考作文的构思、立意及表达的技法,还可从课后练习中挖掘、归纳出一些阅读理解的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和方法。总之,偏重课外复习用书,而又始终不废教材,课内课外双管齐下,彼此兼顾,应当成为我们复习时恪守的基本原则。
四、注重课堂的语文素养培养
高三复习课一般都和高考挂钩,注重实用性,注重利用方法解决问题。这无可厚非,但难免过于功利。这使得学生过多地注意文章或诗歌会出什么样的题,标准答案是什么。这样只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会简单记忆知识,而不能陶冶性情。所以,即使是高三的语文课堂,也一样应该注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近几年的语文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对考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检测,强化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完成有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这与新教材的改革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对于高考迎考训练,我们往往把它局限于字词句的语文知识的分解,局限于纯知识的讲解,认为加强素养的考查就是强化知识点的考查。这样已不适合高考的要求。语文教学应该是丰富的,既有基础知识的积累,又有文化素质人文素养的养成。
五、突出知识的应用性
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应注重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精选典型例题,在学生“悟”的基础上讲清知识规律和解题思路并以做出示范。高三的复习课典型例题既可以是高考经典题,也可是教材中典型的例子。我选择的典型例题有2006年和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还有第三册教材中的典型例子。这样既让学生明确高考的考查倾向,又对教材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同时还要精选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这也是复习课的一个中心环节。学生通过实践,搞好知识迁移,形成能力。
六、增添一些趣味性
由于高三的复习课注重方法规律的整理归纳和针对性的练习,所以复习课难免程式化,难免枯燥机械。结果是老师教得索然,学生学得无味。所以,在复习中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诗歌鉴赏专题。中国古典诗歌,内涵丰富深刻,聚集、积淀了人类智慧和文化精髓。但现如今的中学生读起来,总有几分隔膜。因此,教师应注重提供感悟背景,铺设欣赏情境,渲染欣赏氛围,诱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古诗鉴赏”世界。
七、关心时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写在无锡东林书院的一副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恰恰形成对比。其实,当代青年学生更应该有这样的胸怀。我们培养的下一代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而且要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和壮志,这也是新课改语文高考的方向。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读报时间结合新闻选修教材内容精选一些时评文章让学生去看去读,这样,学生既能了解国际国内时事,又学会了新闻的写作方法,还能积累新鲜的写作素材,是非常有用的。
我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读报时间看书报,了解社会,写新闻评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总之,高三的复习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这需要我们探索如何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好地面对高考。
参考文献:
1.《人是教育的对象》.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教育心理学著作
高三语文复习篇2
关健词:复习;管理;教学质量
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如下理解和方法:
1 不能加重学生负担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业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2 让学生有所成就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 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 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 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 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 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 现实、 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3 加强管理合理指导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 大量讲述;② 大量训练;③ 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 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高三语文复习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复习;策略
当前,国家对教育方面越发重视,因此开展了新课标的改革工作,不仅重视人文修养的养成,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发展要求,这种强加在学生身上的教学方式反而会令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一种厌倦的心理,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每一分钟都是十分宝贵的。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在高三关键性的一年,更加高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令高三的语文课堂活跃起来,争取令学生在语文方面获得更加理想的成绩。
1 掌握学习方法,适当降低难度
在高三这段时期中,学生多数都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所以语文课堂往往都是沉闷的,这样就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适当的将课堂氛围调动起来,积极与学生开展互动,这种互动性的方式不仅可以令学生紧绷的神经得到缓解,同时也可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高效化的发展特点。以诗词鉴赏为例,这是高中语文考试中必考的一项内容,高中三年来,所学习的诗词也不在少数,例如高一的《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等,高二学习的《柳永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苏轼词两首》等,三年下来,这方面的内容是学生不应该丢分的部分,所以教师在课堂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诗词接力的方式,一方面达到了有效的互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得到了集中,为更加高效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铺垫。
另外,除了诗词的背诵以外,诗词赏析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在答题时的关键点,笔者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对诗词炼字进行充分的认识,了解在句子中所表示的意思,二是体会其中运用的手法,三是将字的原意掌握清楚,最后还要厘清在句子中的作用,达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按照步骤有序的令学生学会答题的技巧,这样不仅可以规范答题格式,更重要的是不会出现丢分的情况。教师在不断引导的过程中该应该注意不要将学生的思维禁锢住,教会学生答题技巧要比每道题都详细讲解更加高效,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得到提升,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在,也是实现高效复习的主要途径。
2 制定学习目标,划分学习难点
高三语文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明确终极目标就是为了高考,但是也可以将这一大目标分解为几个小目标逐一攻破,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仅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同时也达到了高效复习的目的。笔者将高三语文复习中的学习难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背诵的部分,应该争取令学生达到满分。在不该丢分的部分一定不能丢分,在可能丢分的部分尽量少丢分是复习的主要任务。背诵部分所占的分数相对较小,所以很多学生都不重视,甚至完全忽视了这部分的复习。教师在帮助学生复习这部分的内容时,应该细细的推敲,以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例,这首词是他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复习时应该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味,体会豪放派写作的特点,可以引申到豪放派其他作者的写作中。并且还要掌握这首词的主要写作手法,例如用典与情景交融等,这些写作手法在其他诗词中也会经常用到,对于其他诗词的复习也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其次是文言文的翻译,这是学生经常丢分的部分,因为有些字没有翻译出来,就会出现丢分的情况,因此这部分的目标就是要将字字都得到落实。复习的要点包括四个部分:(1)18个虚词;(2)词类活用;(3)文言句式;(4)翻译的方法准则。例如对《烛之武退秦师》的考查,译句:我们还是回去吧!令学生写出原句;或者采取填空式的翻译,仍以这句为例:译句:我们还是回去吧!原句:吾___还也!这种练习可以达到熟记文言语句,增强语感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文白对应”的意识。
第三,在写作部分,应该实现规范合题意的目标。写作,可以说是高三语文的重中之重,也是大多数学生头痛的一项。每每作文练习的时候,能顺利理清思路,看好命题的人,少之又少。那么在复习写作的时候,教师就要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要求,切合题意,不歪解材料,语言流畅,中心明确。不论是什么文体,首先要确保行文流畅,让读者能够明白写作思路,平时多积累写作素材,将这些素材适时应用到写作中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学生在临考前半个月,可以放松的心态作三两个规范的完整作文。在这时的作文里,要有意识的提炼归纳一些时事人物正反事例,回忆完善自己印象最深的生活小事,把这些作文散件放入记忆仓库,也许考场上会发生奇效。我们看,第一流的棋手在比赛前都要闭门研究,他们肯定会准备一些有用的定势。最重要的是,这对学生有一个心理上的安慰作用。
3 切实提高听课效率,有效落实考点知识
高一、高二的课堂都是针对教材的,偏向于语文素养的熏陶涵养。而高三的课堂是针对高考大纲上的考点逐一复习的,偏向于知识点的记忆,为高考语文能打高分打基础。因此,学生的听课习惯要有所改变。(1)学会调控情绪,尽量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三学习要注重考点,将语文的考点放在首位上逐个复习,精力高度集中到重点上来,为的是能够在高考中拿到优异的成绩。(2)适时、及时地做好课堂笔记。高三语文需要学生在老师讲考点的时候着重记忆,通过老师的强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在配上勤动笔,记笔记的好习惯,通过对笔记的利用,适时翻看,也能提升效率。(3)争取在课堂中便能掌握知识点,甚至能够运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三阶段是学生提升成绩的关键性阶段,作为三大主要学科之一的语文,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都面临着时间紧迫的压力,学生在身心方面经常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所以教师应该不断鼓励学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以更加饱满的面貌应对即将到来的人生大考,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在高三语文复习阶段提升效率,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的优化,希望本文的探讨可以为广大高三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潘兴元.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建议[J].中学语文,2011(3).
高三语文复习篇4
关键词:高三 语文复习课 活力
究竟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给复习课插上一双轻灵的翅膀呢?就此,我谈一下自己浅薄的想法:
一、在上课方式上翻新
过去,我常常抱怨学生没规矩,知道上课时间到了、看到老师来了还不愿静下来准备上课,可转念一想:有的学生固然不好,需要教育、管理和约束,而我这个为师者自身是不是也有原因呢?
做得对不等于做得好。不顾学生的需要与感受,孤立地准备一节又一节的“好”课,只考虑自己如何抓紧时间完成一个又一个复习、训练任务,天天老面孔、老服装、老腔调、老花样,当然令有些学生不愿上课而宁愿抓紧时间与同学再打闹一下、再说上一句闲话。我想到,再美的歌曲也不能老听,再香的菜肴总会吃厌,再好的地方也不能老呆在其中不出去逛逛。人人需要得到及时调节。同样的道理,再好的课堂模式也要准备有多种变换方式以供交替使用。比如导入环节,假如前一次课是以严肃性的提问导入的,这一次课就可考虑换用融知识与活动为一体的比赛法导入;昨天用的是有声语言引人入胜地导入,今天就可尝试以无声的板书呈现错句、错题吸引学生眼球;大部分时候用生动直观、容量较大的课件导入,偶尔也别忘了用用传统的朗读、背诵、默写检查法开始,尽管有时只是来得及讲究一下方式上的翻新,我感觉复习效果也会大有改观。
二、在上课方法上创新
必修和选修内容全部教完后,没有了真正新鲜的教学内容,平时学习本来就已经很不错的学生容易因此不知不觉地厌烦老师对知识的重复再现,老师如果不能察觉并关注这部分水平较高学生的期望与需求,他们也会一反常态、出乎意料地出点“乱子”。我的做法是:
1、“我来做老师”。请学生尝试做小老师,复习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讲评试卷的时候可以在课上随机让学生来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也起到了督促的作用。
2、“课前三分钟演讲”。演讲的题材不限,但必须积极健康,要脱稿演讲而且时间严格控制在三分钟以内。课前三分钟演讲,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极大限度的发挥。从标题拟定、题材翻新、素材积累,到成语故事、诗歌鉴赏,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学生们都表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为了吸引听众注意,各种各样的小花招更是层出不穷,令人耳目一新。
三、保证教学内容富含思考性
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仅停留在注重教学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追求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学生并不对语文学习产生真正的热爱,往往会一味地跟着老师看热闹,好多人还是不会自己学习,永远依赖于教师这一拐杖。苏霍姆林斯曾说:“一个人到学校来,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因此我们主要的努力就不应用在记忆上,而应用在思考上。所以真正的学校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我们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教学目的也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现代教学的特点,反映了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重要性。通过设计,使教学内容富有思考性,更能促使学生不知疲倦地沉浸在探索新知、追求能力及品位新提升的乐趣中。
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总结语言现象,探寻语言规律
要想使复习课真正不令人厌倦,就首先要让学生思考、理解复习活动的重大意义。我指导学生,复习不是枯燥的重复,而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将平时零散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将淡忘的知识熟练化,补齐所缺的知识使自己全面化;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归纳、总结、提炼语文语言现象,发现其中隐含的规则、规律,然后顺应规律、利用规律,创造言语,表达感情,描述生活,描述世界;高考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处处有考场,要通过研究考试题型,总结应对策略,加强专题训练,勇敢接受人生这一搏的考验,学会准确化、系统化掌握知识,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
高三语文复习篇5
高三学年学科多、时间紧,如何科学安排语文复习,正确应用语文复习方法,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努力提高复习效率,是每一个考生必须思考的问题。反思是寻找不足,反思是为了更好地改正与提高。我们在按部就班进行复习的同时,务必好好反思自己的复习策略。那么,对于高三学生而言,高考语文总复习应该反思什么呢?
反思一:你是不是夯实了高中语文知识体系?
语文考查最核心的内容是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即考生的知识面、思想层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语文复习最大的缺陷是没有形成语文知识网络,亦即忽略了语文学习之本。一句话,没有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就不可能有考试时的解题能力。那么,在高三学年,语文知识体系包含哪些内容?狭义地说,是考点,也就是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中规定要考的知识点;从广义地说,是同学们应该有的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必需的课外语文储备。具体有两条线:一是课本,包括根据考点来编的各类复习指导书;二是课外,如对文化经典,文学名著的涉猎,等等。
要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同学们就应该根据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对号入座,系统梳理有关知识。文言文(包括文化经典)的复习要回归课本或原著,要从积累18个虚词和120个实词的主要意思入手,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信、达、雅),弄清通假字、文言句式、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诗词鉴赏除了要弄清古诗词常见思想内涵和表达技巧外,还要认真看一些鉴赏实例。文学名著要熟悉小说故事梗概及思想内涵,记住一些精彩难忘的情节,掌握主要人物的特点及事迹,了解作者行文布篇的技巧。建议重点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边城》、《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等五部名著。语言运用题的复习,要彻底理清病句修改、句式变换、语言表达等各类题型的知识要点及解题技巧。作文复习除了要广泛涉猎,积极训练外,还要熟悉掌握必要的审题、立意、选材、表达等技巧。
在构建知识体系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犯以下错误:一是没有系统性,心血来潮时关注一下,或者在练习中听试卷讲评时“蜻蜓点水”突击一番;二是尽管有计划,但常常被各种考试中断,无法贯彻下去。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要提高能力,就必须抓根本,也就是构建语文知识体系。
反思二:你是不是科学安排了语文练习?
考试与练习作为一种对教与学检测与促进的手段,作为高考的必要的热身,毫无疑问是同学们语文复习的重头戏。同学们在理顺语文知识体系、研究命题规律的基础上,认真进行各知识点的训练及综合训练,不断参加各种类型的考试与检测,由语感上升为能力,进而培养自己答题的自信心,最终达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这很重要。某种情况下说,对付高考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考考考、练练练”,也似乎不无道理。问题是,你应该练什么,怎么练。
高三语文训练,宜从“点”到“面”。按《考试说明》列出的知识点,根据复习进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先按知识点体系进行逐项训练,力争每个考点过关;然后转入综合训练(套题训练),从宏观上去作答高考模拟卷。在训练中务必善于总结、归纳,找方法、找规律,对容易出错的薄弱部分及时补缺补漏,对一些新的题型及考点迅速予以适应。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重点,就能提高复习效率。
强化训练不是大搞题海战术,也不是寄希望于借此猜题、押题。面对铺天盖地、泥沙俱下的复习资料,同学们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选择,训练也应与阅读有机的结合,不能囫囵吞枣、昏天黑地的滥做一通。做题,应精选精练,保证有时间去掌握考点知识,进行课外阅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万剑而后识器”(刘勰),只有正确处理好阅读与训练的关系,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能力。 转贴于
练,不能仅仅局限于正儿八经的考试。上复习课时要动笔,要实实在在做一些文字表述题目,不能只限于听课或口头表达,这点很重要。
反思三:你是不是重视了作文训练?
写作是同学们的一种思考,一种表达,一种超越,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语文水平的重要表现。同学们作文的提高需要实实在在下苦功夫,日积月累,勤于思考,勤于笔耕。高三学年,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作文水平,同学们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要认真学习作文基本知识,力求掌握必要的作文技巧。比如,如何达到作文的基准分(不走题,三基本)?作文如何审题?作文如何小题大做或化大为小?作文的材料哪里找如何用?怎样写好开头和结尾?怎样在作文中设置亮点,力争拿到发展分?等等。二要根据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个人的实际情况,制订并落实切实可行的作文训练序列,力求书写规范,端正清晰,真正着眼于作文素质的全面提升,不崇拜猜题、押题、套题这些所谓立竿见影的训练。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必要的阅读,从阅读中借词、借句、借意、借表现手法,为自己写作服务。阅读面可以小些,如《读者》《思考与智慧》等刊物,《智慧背囊》《时文选萃》等书籍,各地方高考满分作文,都是能在较短时间提高作文水平的好材料。
重视作文就要实实在在动笔,不一定完篇,也可进行作文提纲的训练,学一学“一题多纲”,训练文章框架的搭建。好好梳理自己过去的作文,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可将自己高中以来特别是高三以来的得意之作找出来浏览,有可能的话进行修改、创新。这既是一种练笔,也有可能在考场上把它“牵”到考卷的题目上来。
反思四:你是不是给了自己自由支配的空间?
语文学习中的“悟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无法比拟的,而这种“悟”不是语文老师完全可以代劳的,它需要同学们的自我消化,自我感悟。当前高三语文总复习的缺陷除了将重心放在无休止的考查考试上外,还在于有些老师一厢情愿地替同学们安排好总复习的任何一个环节,变相剥夺了同学们必要的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空间。老师居高临下,同学们被动参与,在这种背景下,教师的指导一旦出现偏差,成了误导,听课者浑然不觉,仍在按部就班,其后果非常可怕。
高三语文复习篇6
【关键词】语文复习课;活力;知识竞赛
没有任教过高三的语文教师往往认为高三的语文课一定很好上,复习课无非是做做考卷,然后评评讲讲,一节课很快就轻松过去了。事实上,我认为高三的语文课虽然多数为复习课,却十分难上。要想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因为高三的语文复习课知识密度高,训练强度大,有些知识枯燥乏味;并且有的知识难度又较大,还有的学生认为这些复习知识前两年都学习过了,所以失去了高一高二时的活跃。总体而言,高三教师们普遍感觉复习课的课堂比较沉闷,失去了往日的活力,犹如“一潭死水”。
那么,高三的语文复习课到底怎么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成了现在很多高三语文教师一直努力研究的课题。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的经验,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
一、要把旧知识讲成“新知识”
顾名思义,复习课上肯定要把以前的知识重新讲述,做到温故知新。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印象且进行概括性地整理,进而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复习课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寻找知识得规律,在旧中悟出新。这样的课堂固然不会像新课那样有新鲜感和成就感,学生从内心里是缺少重视的,他们有的甚至觉得自己都会了,不需要复习。
那么,怎样才能让旧知识像经典的老歌一样耐人寻味,百听不厌呢?大家不妨这样尝试,把旧知识换一种表达方式,让学生听了依然会有新鲜的感觉。
1.文言文单元
文言文是学生相对不喜欢甚至说害怕学的文章,但它又是在高考必考的范围内。虽然说在高一高二时文言文课文都是教师重点讲解的,但很多学生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程度上,那么文言文单元就不能简单地讲讲评评一笔带过的,一定要认真的复习。那如何来应对学生的文言文恐惧症呢?难道还再讲一遍吗?不需要,那怎么办?那就需要教师下心思了。比如说《鸿门宴》这一课,课文中的原文大意及相关知识点,学生们大都是会的,再讲原文没有必要。那就以“我问你答、你问我答”的游戏方式来让大家比一比谁对知识点的理解正确和记忆牢靠,比如分组比赛等,同学们则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2.关于字词的识记
复习课上,字词的识记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讲授汉字音、形、义这部分基础知识时,把形近的字编成顺口溜,使学生记起来既方便又快捷。如“戌、戍、戊、戎、戒”,教师要带领学生找出它们的字形特点,编成“横xū、点儿shù、无点儿wù、十字交叉便是róng,门口有栅栏就是jiè”这样一个顺口溜;有些同学“己、已、巳”三个字写着写着就串了,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这三个字,告诉学生“已半,巳慢,不出己”。用这种方法帮助他们记忆,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印象自然也就特别深刻。当然,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记忆方法,可以鼓励他们多想点子,这样复习起字词来就十分轻松了。
3.要用鉴赏法来品读古诗词
比如复习白居易的古诗《琵琶行》,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分析整首词,我让大家采用“鉴赏法”进行品读,一读标题,二读作者,三读作品,四读注释,五读选项。这样做题,学生会感到复习的目的性很强,不盲目,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鉴赏古诗词的兴趣。这几步程序一一按部就班后,学生很快就能回忆起整首长诗的内容,也很容易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鉴赏法在古诗词的复习课堂上不仅是一种教学法了,更是一种有效的引导法。
二、要让知识竞赛带活语文课堂
古诗文默写和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考试中可取得高分的题目之一,学生必须要确保这块阵地坚不可摧。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认为把知识竞赛引入语文的复习课效果会更好。有竞争,才有动力,强大的动力,更有利于竞争,这是个良性循环。
课前,教师要把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几个参赛小组,这个分组可采用“就近原则”,根据班级人数和座位安排适当分组,建议6到8人一组。每个组可取一个组名,选个组长。在课下,教师要把考纲与之相关的知识拟成不同形式的竞赛题,每道题目附上适当的分值,题目可分为“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为竞赛题的类型。在课前教师要把这些题目做成PPT,以便于在课堂上展示。在课上,教师要先给学生讲清楚比赛规则,然后再展开知识竞赛。这不仅能对高考知识点给予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还能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这样的课堂就能打破原来“一潭死水”的局面。这样的课堂,教师只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学生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当然,语文知识竞赛的内容和形式是灵活多样,不必追求统一,学生们可以主动参与,向教师提供更好的建议。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知识竞赛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更具有意义,让学生感受到只有竞争才会出现活力,学生会体验到只有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才能激发个体内在的潜能。
综合而言,高三的语文复习课的模式可以多样化,只要是能达到良好复习效果的方法都可以大胆尝试。我个人认为,高三语文的复习课虽然任务重,但也需要多样的、轻松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复习课上学的轻松愉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于语文教师而言,语文复习课也需要这样的活力。
【参考文献】
高三语文复习篇7
关键词:高三语文复习 以教促学
中***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191-01
高三总复习是迎接高考的重要准备阶段,作为教师除了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外,更重要的是调动起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从而制定适宜自己的复习策略。
一、实施此策略的背景
学生高三语文知识学习结束后,对所应掌握知识点已经较为清晰,对高考语文考试范围和复习步骤已基本掌握,但对部分知识点的理解和答题策略与技巧的掌握并不熟练。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时间紧、节奏快的高中学习生活使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题海战术的机械重复训练让学生不堪重负,一些学生在语文复习时产生了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科学设计教学方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当有效的心理干预,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要指导学生客观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要因为复习初期遇到的一些难点而退缩,要清楚这是一个不断熟练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夯实知识基础并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对复习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就能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减少焦虑和慌乱。
二、实施此方法的具体意***
促使学生在心态转换的情形下,学习态度上从被动完成复习内容,转变为主动思考积极驾驭。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重新审视、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和方法,从而使复习效果大大提高。
三、实施具体步骤
首先,将复纲交给学生,复习内容要细致完备,复习进度层次清晰,使学生对复习全过程有一个整体印象和大概把握。将复习进度细化,复习内容层次分割清楚,对每个单元都设定具体的复习目标和达标测试办法。把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复习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复习任务具体化。每个组员又具体负责复习单元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在这个步骤中,要突出主干,构建统一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
其次,让每组学生对本组任务做好细致全面的思考和准备,在利用好平时上课笔记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复习资料,并且确定好需要重点讲解和训练的知识点。
再次,组内组题,每个同学就自己组内负责复习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自己的答题经验,选择有价值的复习题。先由组内同学一起做本组的复习题,寻找发现复习重点,从而达到复习本组知识点的目的。
最后,合理分配讲课任务,安排好上课时间,指导学生以复习方案为蓝本,自主准备讲课教案。再根据总体复习规划安排每组的讲课课时和讲课内容,然后按时间安排上课。
讲课前教师检查学生讲课教案,并予以指导改正。在这个环节中应注意鼓励学生根据历年来各地高考命题的规律特点进行学习模仿,鼓励学生揣摩新题型,再认真观察答题过程中自己的创新思路,但要特别注意问题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更要注意配备参考答案的规范性,不能出现争议,而且最重要是突出知识点的训练意D。在此环节,还要求学生要注意科学安排时间,提高复习课效率。学生讲课与教师讲课穿插搭配,在每次学生讲完一堂复习课后,都由教师发现其中的问题,给予指正补充,让学生反刍自己讲解的知识,深化复习。每次学生讲完课,由学生所在组的同学组内评析,再由其他组的同学予以评分。讲课同学再将自己的心得、同组同学的评议和其他同学的评分结合起来作出总结,进行经验累积,给后面讲课的同学作参考,尤其在考试得分层面帮大家积累经验。
学生通过讲课,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可以跳出被动接收的窠臼,会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教学相长,对高考复习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理解得更加深刻扎实,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也会有更多新发现。根据和组内同学一起研究组题,给其他同学讲课,这个过程会促使学生更细致入微地思考知识,而且为了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把知识讲透彻,就必须在讲课过程中和同学们面对面探讨研究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是一种促动,对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而且在组卷的过程中,学生还能积极主动了解掌握近几年来各地高考题型的模式和变化,并从中发现规律和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审题和了解出题人意***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高三语文复习篇8
策略一:强化三个意识
在高三语文复习阶段,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以下三种意识:目标意识、学生意识、效率意识。目标意识主要指考点目标要明确。只有明白了“考什么”,才能真正明白“怎么复习”。要作到在备课时依据考点、在课堂中观照考点两个方面。
《考试说明》中“古诗文阅读”部分D级能力的“鉴赏评价”里有这样一条表述: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备课过程中,围绕这一考点,我们选择了2010年高考全国卷I中的一题为例进行解读,并梳理答题思路和方法: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第(1)题首先要审清两问关系:从写什么到怎样写。让学生抓住意象词语及关键动词――蜂、雀、日、风、花、叶,绕、隐、争、归、见、飞,写素蝶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状态,指导学生归纳提炼答案:通过素蝶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环境渲染)、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景物衬托)来描写的。第(2)题也要审清两问关系:从含意到手法,让学生抓住第一问题干中的“咏物诗”及诗中关键句“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中的“幸”“欲”体悟“托蝶寓己”主旨。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提炼出答案:托物言志。
在复习教学中,还要把单一问题上升为同一问题,即从考点出发将问题类型化,并根据考点要求提炼答题思路和方法。比如由《咏素蝶诗》而归纳咏物诗表现手法的类型: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因物寄事、借物讽事。也可以通过此题整合表达技巧鉴赏步骤:第一步,抓住诗歌内容(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怎样写、效果怎样)。第二步,注意题干线索、诗歌题目、注释。第三步,回忆表现手法的类型。第四步,对应本题表现手法,提炼答案。
目前,高三语文复习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四个主要问题:教学内容盲目化(脱离考点)、教学内容超纲化(超出考点)、教学内容烦琐化(肢解考点)、教学内容简单化(矮化考点)。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复习的效率和效果。我们建议要紧紧围绕考点进行复习教学,讲、练、评、析、改,不能旁逸斜出,要突出考点的落实。
还是以上面提到的咏物诗为例。我们的操作方法是:首先,提供咏物诗或词约10首,早读时反复诵读。在课堂上讲析本题后立即课内练习2到3首。随后再进行2到3首同类型诗歌的课后巩固。紧扣考点,将同类型问题拓展深化,反复训练,直至练熟,以实现“讲一类,读一类,练一类,巩固掌握一类”的基本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高三复习阶段,学生还是应试的主体。所以,在高三语文复习阶段,树立“学生意识”,是每一位老师都要做好的一件重要工作。
首先,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学。可以通过试卷分析、小纸条调查、个别谈话等方法去掌握第一手资料。例如文言文翻译,多次训练后,我们发现学生在特殊句式的翻译题上普遍得分较低。为此,我们针对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安排训练,通过评价比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巩固。
其次,找准学生答题的主要问题教学。不妨通过分析学生答案、学生自检自省答题的思维过程(或针对某题写出答题小结)、与学生谈话等方式掌握真实情况。比如现代文阅读题,我们发现,学生主要存在四大问题:读题审题不准、关键信息提取有误、思维缺乏深刻性、提炼表达不精练。问题明确后,在复习中可对症下药逐一解决。
最后,我们还应关注“目标生”。比如上节课训练了修改病句,为了解某几个“目标生”训练情况,可再选几个句子让他们做。上课时,抽“目标生”回答问题,并评析修改答案。
我们关注考点,聚焦学生,最终可以实现提高效率。强化“效率意识”对于时间紧、任务重的高三复习来说有着关键意义。如何提高高三语文复习的效率呢?一是课堂价值最大化、训练价值最大化;二是集中目标、突出重点、一课一得;三是练一类、会一类、熟一类、迁移一类;四是讲一类、懂一类、掌握一类、迁移一类。
策略二:加强三个研究
首先是研究学生。通过分析试卷、个别谈话、自我小结等方法来考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能力、思路与方法,使学生对考点知识达到“四知”的程度:已知、熟知、基知、未知。
然后是研究《考试说明》。我们发现近三年考纲稳定,没有大的变化。在此基础之上,我们着力研究“八考”:常考、已考、重考、轻考、轮考、不考、未考、将考,弄清主干知识考点、能力层级及能力点、赋分特点等情况。针对“八考”,明确复习训练方向、重点、时间精力投入等。如造字法和汉字形体演变不考,前者可能在字形、词语理解等方面略有帮助,但不应费时费力,后者则不需涉及。
在结合《考试说明》进行复习时,既要注意考点全覆盖,又要突出重要考点,更要关注考点创新。还要尝试紧扣考点创新题型,在创新题中,要加强多考点融合、主客观题融合的题型训练。另外,也应该注意指导选题、拼题,淘汰不符合高考试卷考点覆盖特点的试题,提高训练针对性和有效性。倘若我们静下心来,研究近三年各地高考卷的试卷结构、分值、试题编排、考点覆盖、试题与考点及能力点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近几年高考卷语文试题选材的四个关注:关注时代热点、关注地域特点及文化特点、关注文化反思、关注日常生活。这就为我们在高三语文复习阶段选好资料,精选试题,淘汰陈旧落后的试题,命制、选择和拼组时代性、文化性、生活性强的试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再说研究题型变与不变的规律与特点。比如字音、字形题,江苏省多年来第一题一直考的是宇音,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形式,可是2011年突然考了字形,虽然变了,但“胜卷在握”“相形见拙”“咳不容缓”三个词语错误点明显,大多数考生都能准确判断。
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还要注意考点融合与题型综合,考点与考题不回避重复、已考常考轮换等问题。
策略三:把握三个关系
在操作层面上,我们建议把握好三个关系:知识、试题、方法的简化、优化与内化关系,专题复习、查漏补缺与学科整体或套题训练的关系,讲、练、改、析、评、补有机整合的关系。
要把握好知识、试题、方法的简化、优化与内化关系。首先是研究考纲与高考试题,根据其已考、常考、重考等规律特点,根据复习的不断推进,根据学生已
知、熟知、必知、不知情况,将教材、复习资料(特别是第一轮)由厚变薄,尽量将知识简化。如字音、字形、词语、病句、文学常识、名句名篇默写等就不宜多讲详说,宜简化,重在常见常用、易错易混,应记少不记多、练生不练熟。集中复习与分散训练又可以有机结合。几个板块可集中复习训练两周,然后化整为零,以“随堂小练”形式,课前三分钟,限时训练有关4个考点的选择题15个,对完答案即可,自习课时可重点讲其中几个较典型或较难的题。其次是备课组集体研究,确定深讲多练、精讲精练内容,以“精要好懂、高效好用”为原则。随后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学生自己反思提炼出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好用的做题方法与习惯。最后,内化要特别强调反复训练、反复揣摩、熟能生巧,达到“得鱼忘筌”的程度。
要把握好专题复习、查漏补缺与学科整体或套题训练的关系。比如在进入二模复习之后,根据一模考试的情况,我们开设了“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之筛选整合信息”专题复习,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我们教给学生四宇解决方案:“理“――通读全文、理清结构,“定”――审读题目、确定区间,“提”――精读语段、提取关键,“组”――再读题干、重组答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要把握好讲、练、改、析、评、补有机整合的关系。要讲有重点,练有方向,改有目标(考点与能力目标、目标生、边缘生),析有问题(诊断主要问题),评有针对,补有拓展(知识、能力、材料、方法与思路、题与题之间、相同相近或相反试题补充训练)。
策略四:突出三个训练
抓好三个训练:主干知识过关训练、基本能力形成训练和综合应变能力训练。
以辨析并修改病句为例,掌握判断七类病句的知识与方法就是主干知识。对它的专门过关训练,意义重大。事实证明:病句题屡做屡错的根本原因是一部分学生未能真正把病句的毛病找出来。语病具有隐蔽性,它隐藏在健康的语句之中。常见病句的六种类型还可以分得细一些,找一些典型的病例让学生细细辨析。解题时,首先要求画出有病之处,然后再加以甄别确定。
以现代文阅读为例,思路梳理类题目的训练即是基本能力形成训练。行文思路,从作者角度来说是思路,从文章角度来说是结构。要考虑文体、线索、叙述方式、逻辑事理顺序、时空顺序、段落关系(如并列、转折、因果、层进、条件等)。
最后,关于综合应变能力训练。首先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训练,比如2008年重庆高考题:
据媒体报道,2008年5月8日9点18分,奥运祥云火炬成功登顸珠穆朗玛峰。冲顶过程中,一朵白云始终停留在珠峰上空。火炬点燃不久,一道彩虹在珠峰上空出现。请以此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作一副对联。(4分)
想象的调用、拟人的修辞、对联的知识等综合能力在这一题中充分得到训练考察。
还有方法、策略、思路的综合运用能力训练和知识、方法、策略、思路的灵活运用能力训练。尤其是新知识、新思路、新策略、新方法与旧知识、旧思路、旧策略、旧方法(常规)对比。比如2010年重庆高考题:
1.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4分)
情景:一青年学生与一老教师
相约登山,各负一行囊。学生要替老师背负。老师婉拒,学生坚持。
要求:(1)老师要说出婉拒的理由,学生坚持的理由要有针对性;(2)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
老师婉拒说:
学生坚持说:
2.两个同学要去参加运动会,他们都邀请好友为其助阵。请分别拟出两个同学的邀请语。要求:话语得体,符合规定的语言表达方式。(4分)
一位同学幽默地说:
一位同学含蓄地说:
对比发现:第1题要观照情景与人物身份的差异;第2题要观照“幽默”与“含蓄”规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策略五:狠抓三个规范
任何考试的应对都有一定的规范可遵循。面对高考,想要获得更多的分数,我们必须强调规范。操作越规范,结果就越成功。
首先是训练的规范。在高三语文复习阶段,给学生做的试题应该是经过精心筛选的、符合高考要求和高考模式的规范的试题。不然只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同时也要求时间规范,作业按时、解题现时、考查定时。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很多学生平时练习时可以做出的题目,临场应试时往往失败,究其原因就是平时训练缺乏时间规范。5分分值的题目花20分钟时间做,在考试的限时状态下,当然会顾此失彼,捉襟见肘了。老师的评改也要规范,高三的老师必须要求自己按高考要求评改。以作文为例,高考的阅卷标准与平时习作的标准就有不小的差距,若不分清其中的差异,必然谬以千里。
其次是答题规范。思路方法要规范,不同题型、不同问题、不同要求有相应规范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答案要规范,应按要求答题、按点答题,准确简洁、无错别字及病句。比如,我们提出阅读题规范答题四个步骤:
1.审读题干(弄懂要考什么):2.回归文本(找到答题区域);3.整合答案(连缀有效信息);4.修正润饰(检查是否完善)。
高三语文复习篇9
【关键词】高三语文 复习课 趣味
Make the gout step into the review class of grade-three Chinese of senior high school
Deng Jingrong
【Abstract】Because grade-three Chinese class of se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is the review class, what is more of it is the rational analysis, so the gout is less, even there is nothing left. In fact, grade-three Chinese class should be dramatic and interesting, too. For that, the writer has done some attempt.
【Keywords】Grade-three Chinese of senior high school Review class Gout
如果说高一、高二的语文课,因为上新课,每篇文章几乎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所以有诗意、有趣味的话,那么,高三的语文课,因为是复习课,则更多的是理性的分析,趣味较少以致荡然无存了。急功近利使我们只重视了知识的梳理、能力的训练,而忽略了情感的培养和激发。干枯的说教、冰冷的题海,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支离破碎、面目可憎、高耗低效。结果是学生学无生气,教师教无创意,语文教学枯燥、僵硬、冰冷,丧失生机、激情、诗意和趣味。有些老师或许会说:“时间紧,任务重,谁有时间顾及其他,况且复习课,如何上出‘趣味’来?”其实高三复习课也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应该是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为了把愉快学习带进高三的复习课堂,为了让复习事半功倍,我做过这样的尝试:
1.利用生动的故事。故事生动、有趣,本身就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最喜欢听故事了,利用故事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讲诗歌炼字的时候,就用下面的故事引入:
相传,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
一则故事把学生引入了情境中。
当然,故事也可以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如讲成语时,可以适当地讲讲成语故事,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成语的来历,又掌握了成语的含义和字形。讲诗歌时,可以穿插作者或创作背景的小故事,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有一次,上练习课,教学内容实在枯燥,又兼是上午的第四节课,学生的精神普遍不好,我就停了一下,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只兔子,到森林里觅食,刚好一个猎人带着他的猎犬也来寻找猎物。很快,猎人发现了这只兔子,并用***瞄准了它。兔子意识到危险的来临,就急速向前奔跑,猎人连开几***都没有打中,就派自己的猎犬去追。
在追赶的过程中,兔子为了不被抓住,拼命地向前跑,超出了平时奔跑速度的极限。而猎狗为了完成主人的任务,只好无奈地追赶兔子,很快就被兔子甩在后面。
过了很久,猎狗无功而返,猎人责备它,它说:“我已经尽力而为了!”
兔子回到洞里,给同伴讲述这个惊险的故事,同伴好奇地问:“猎犬为什么没有追上你呢?”这只兔子说:“它是尽力而为,而我必须全力以赴!”
故事讲完后,我问学生,面对高考,你是尽力而为,还是全力以赴?你尽力而为了没有?你尽力而为还不够呀,你得全力以赴!学生听了以后,纷纷坐直了身子。
在高三的语文课堂上,讲一些简短的故事是很必要的。首先,故事本身有很强的启发性、丰富的哲理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整课堂气氛,同时还是不错的作文素材呢!适时恰当地运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利用巧妙的讲解激趣。人们总是把复习课比作“炒冷饭”。其实,“冷饭”也可“炒”出新滋味,关键看怎样“炒”。把过去讲过的知识换一种方法表达出来,学生听了依然会有新鲜的感觉。
例如:尧yáo;蛲、铙、挠náo;饶、娆(女士)ráo;骁xiāo;绕rào;侥(jiǎo)这些字字音学生老是记不准,我就把它编成口诀:本字我读yáo,有虫金手náo,女士(食)大叫ráo,马xiāo用绳rào,侥(jiǎo)幸我没要,“尽”字有两种读音,就编成顺口溜:尽jǐn尽量快让管先生早自习,其余读jìn也用这种方法来帮助他们记忆。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自然,印象也就特别深刻。同时,我还鼓励学生自己想一些有趣的办法记忆。
又如:起用与启用,学生总是用错,其实他们也知道一个与人有关,一个与物有关,可就是记不清。我就对他们说:这个“起”有一个“走”字,当然是人在走啦!“起用”与人有关。从此学生再没有用错过。
再如:学生“箭”、“剑”二字总是混淆,我就在黑板上画上***画,学生马上明白了二者的区别,再让他们填空:刀光剑影,明***暗箭,刻舟求剑,箭在弦上,唇***舌剑……
在讲诗歌语言特点――倒装的形式和改变词性时,我就举方文山歌词中的句子来说明,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的美丽,你眼带笑意;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等待苍老了谁……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气氛十分活跃,学生还举了很多例子。
3.利用学生的真实事例。学生的真实事例富有说服力,对学生启发和感悟都很大。例如,有一天,复习字形,就利用学生身边的一件小事导入:前天我在班上的公布栏中看到了我们班班费开支一览表,其中,有一项是:缕子,8元,请问同学们,这“缕子”是什么呀?教室里就泛起了窃窃的笑声,有个学生甚至到公布栏去看。我接着解释:“缕”字是“纟”旁,从线,如细针密缕、千丝万缕等,“篓”字从“竹”,篓子最早是竹子编的,现在依旧有很多竹编篓子,所以同学们书写汉字时一定要注意字形的规范……至此,学生的注意力已完全被我吸引过来了。
学生的练习、作业、试卷、作文都是鲜活的例子,适当地借用、分析、点评,都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的表扬、肯定,可以说说他们的具体事迹,以树立榜样。
用学生的真实事例,一定要多肯定,免得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4.利用竞赛激趣。积极参与,乐于实践,勇于竞争,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无强烈的竞争意识,则是学生有无主体意识的具体表现,也是开发智慧、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例如把语基试题、文学常识,古文知识等综合起来制成试卷,在模仿和借鉴电视综艺类节目“幸运52”和“三星智力快车”的形式基础上加以改进,开展“知识大比拼”、“智力快车”知识竞赛活动。我的过程方法是在全班第一轮采用以行为单位的淘汰赛(答对淘汰同行的其他选手,答错淘汰自己);第二轮不实行淘汰制,答对加分、答错不加分,题型有单选、判断;第三轮风险题,答对加分、答错倒扣分,题型有选择题、简答题。比赛时由教师念题,控制速度,课代表计分。比赛结束时对获胜的小组和表现优秀的个人颁发小奖品予以鼓励。我还开展名句默写比赛,巩固学生的知识。
在平时的课堂上,也开展一些小型的竞赛活动。如:讲成语专题时,开展成语对对子、说数字俗语等趣味成语竞赛。
在练习时,有的题目较难,就开展抢答赛,看谁最快最准地说出答案。
学生大都有极强的荣誉感和表现欲望,为了在竞赛中获胜总会全神贯注地听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记忆,情绪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实践证明:语文复习课采用竞赛形式,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是语文课堂从沉闷走向活跃的简单易用的好形式。
5.利用教师自身的才艺。教师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才艺,不仅能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容易在学生心中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教师的行为本身就是对学生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学生容易模仿。
我喜欢朗诵、演讲和写作。工作之余喜欢读书,偶尔也写写东西。
有时候在课前,我会给学生朗诵一些自己读到的好文章、好段落,甚至是一两个经典的句子。记得有一个午后,我给学生念读一首情诗――六世***仓央嘉措的情诗,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呀/不为修来生/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
我抒情地朗诵伴随着缓缓流淌的轻音乐,把学生带入了一种自然深邃又情谊绵绵的境界中。过了一阵,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作文课上,我就把自己的写作心得和学生交流,有时,也秀秀自己的作品。或许是因为这种熏陶,学生喜欢上了阅读,喜欢上了写作,喜欢上了语文。
6.利用练习激趣。高三学习,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练习题的选用除了紧扣考纲,有实用性、针对性外,还可以考虑到趣味性。如文学类阅读的练习,可选择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诗歌可选择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如: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这首诗歌意境高远,积极昂扬,更兼趣味性很强,学生即便是做练习也丝毫不觉枯燥。
又如:在改正错别字的练习中,我设计了一道这样的题:
目前,一些人为做广告而随意改变某些成语,《广告人的情书》一文讥讽了这些人的做法,把胡乱改动的成语集中在这封“虚拟”的“情书”之中。请你按“情书”的顺序,纠正书写错误的成语。
广告人的情书
亲爱的:
当衣衣不舍的深情化为天尝地酒的思恋,我只想咳不容缓地低问一声:是否鳖来无恙?
年轻的心渴望一明惊人,渴望着像钙世无双的一戴添娇那样,创建喝喝有名的丰功伟液,于是有痔无恐,毅然决然地投笔从融,去做钱程无量的美梦。
当步步为赢、智在必夺的雄心在红尘俗世中被一次次摔打历练,方明白酒负盛名的背后其实是颗苍老疲倦的心,而拥有一份闲妻良母般的温暖,才能令远航的船有杯无患,即使风浪滔天也能豪情万丈,骑乐无穷地奋斗……
高三语文复习篇10
一、巧妙讲解引趣
人们总是把复习课比作“炒冷饭”。其实,“冷饭”也可“炒”出新滋味,关键看怎样“炒”。把过去讲过的知识换一种方法表达出来,学生听了依然会有新鲜的感觉。
例如,尧、蛲、铙、挠、饶、娆、骁、绕、侥、这些字的字音学生老是记不准,笔者就把它编成口诀:本字我读yáo,有虫金手náo,女士(食)大叫ráo,马xiāo用绳rào,侥(jiǎo)幸我没要;“尽”字有两种读音,就编成顺口溜:尽jǐn尽量快让管先生早自习,其余读jìn。用这种方法帮助他们记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印象自然也就特别深刻。同时,还鼓励学生自己想一些有趣的办法记忆。
在讲诗歌语言特点————倒装的形式和改变词性时,我就举方文山歌词中的句子来说明: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的美丽,你眼带笑意;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等待苍老了谁……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气氛十分活跃,学生还举了很多例子。
二、利用竞赛激趣
积极参与,乐于实践,勇于竞争,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无强烈的竞争意识,则是学生有无主体意识的具体表现,也是开发智慧、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例如把语基试题、文学常识、古文知识等综合起来制成试卷,在模仿和借鉴电视综艺类节目“幸运52”和“三星智力快车”的形式基础上加以改进,开展“知识大比拼”、“智力快车”知识竞赛活动。
在平时的课堂上,也开展一些小型的竞赛活动。实践证明,语文复习课,采用竞赛形式,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是语文课堂从沉闷走向活跃的简单易用的好形式。
三、利用自身才艺
教师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才艺,不仅能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容易在学生心中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教师的行为本身就是对学生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学生容易模仿。
我喜欢朗诵、演讲和写作,工作之余喜欢读书,偶尔也写写东西。有时候在课前,我会给学生朗诵一些自己读到的好文章、好段落,甚至是一两个经典的句子。记得有一个午后,我给学生念读一首情诗————六世***仓央嘉措的情诗: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
我抒情的朗诵伴随着缓缓流淌的轻音乐,把学生带入了一种自然深邃又情谊绵绵的境界中,过了一阵,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