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剪窗花篇1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上教版二年级第一学期的第十八课《剪窗花》。
一、说教材
通过对一到三年级教材的了解和对《美术学科单元教学指南》的初步研读,我发现本课对应的单元主题是《感受民间艺术》:单元类型是美术门类单元;所属模块是设计应用,主题为工艺。
《剪窗花》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民间窗花,知道对称***形的特点,尝试用折后剪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形。我又仔细看了一到三年级的教材,发现对于对称的造型,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积累:在一年级第二学期纸工课《美化人行道》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对折剪***形的方法;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连续的***形》学习中,也接触到了通过折后剪的方法、剪出二方连续***形。但对于如何设计并剪出窗花纹样却不甚了解。所以,本节课要让学生了解折后剪与纹样的变化关系,使学生能通过折后剪来表现具有对称***形的窗花,同时也为二年级第二学期《彩纸片的组合》和三年级第一学期《美丽的花挂毯》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我校二年级学生已学会使用剪刀(比较熟练掌握1.剪刀不动纸来动2.小纸不动剪刀动的剪纸方法),对于对称的造型有了一定的认识。由于学生仍然好动且好奇心强,维持关注和创作的时间较为短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情况的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民间窗花的特点。
2.尝试用折后剪纸的方法剪出具有对称***形的窗花。
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观察窗花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窗花***形具有对称的特点;在欣赏中比较、探究学习、尝试中发现纹样的疏密变化和对折剪的方法;结合回忆和想象运用所学方法创作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2、感受民间剪纸***形的对称美和纹样的疏密变化。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折剪纸的基本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剪纸纹样之间的连接。
五、作业要求:
能够运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具有对称、疏密变化纹样的窗花作品。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片展示)
通过欣赏南北方不同过年习俗,知道北方过年传统—贴窗花。简单了解窗花背景由来,揭示课题《剪窗花》。
二、欣赏与探究
1.
欣赏窗花与不规则***形的***片,对比发现窗花特点:***形—对称。
2.
欣赏民间窗花***片,知道窗花可以设计的***案类型,观察发现窗花***形纹样的特点:纹样疏密有变化。
总结:窗花/***形:对称/纹样:疏密有变化。
三、小游戏(选一选,贴一贴)
通过游戏选出合适的窗花纹样并贴在合理的位置。(检测学生学习掌握度)
四、实践与探究
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剪窗花作品,在这过程中辅以分步骤***配合视频演示,解决分层教学问题。
五、欣赏与评价
1.
自评
2.
互评(小组评价完成评价卡)
3.
教师评价
作品欣赏
小组评价选出优秀作品贴在教室准备的窗花展示板上,以示奖励。
六、教学反思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说明
讨论感悟
1.
课件欣赏,南北方过年不同的习俗(南方:放鞭炮;北方:贴窗花),了解北方窗花的背景由来。
2.同学们,了解了窗花的由来,你们一定非常想尝试动手制作美丽的窗花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对折剪窗花。(板书课题)剪窗花
通过欣赏南北方不同迎新的场景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也让学生了解窗花具有美化环境的装饰作用,窗花作品表达了人们喜庆、快乐的情感。
观察发现
l
1.窗花***形的特点。(出示板书:窗花***形的特点)
l
课件操作旋转
窗花和不规则***形,观察并通过比较,你能发现窗花***形有什么特点吗?(出示板书:***形对称)
2.
窗花的纹样
课件再次欣赏民间窗花剪纸作品,能感受并举例说出窗花的纹样可以设计哪些***形,***形有什么特点?(
板书:窗花的纹样疏密有变化
)
回忆生活中的***形,你还能说一说不同的***形纹样吗?
l
小结:窗花具有***形对称,纹样疏密有变化的特点。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欣赏,通过对画面中***形的观察,概括出窗花***形“对称”的特点。
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发现窗花纹样“疏密有变化”的特点,学生通过欣赏和回忆,举例说出窗花的不同纹样。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
尝试探究
游戏:
教师在黑板中央贴上三张没有纹样的窗花,黑板下方贴上五张不同的纹样,请三位同学上前选出符合窗花特点的纹样并贴在合适的位置上。
小结:通过游戏的方式“玩一玩”,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新知。
通过学生直观的操作,演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创设情境让学生一起参与探究,自主运用刚刚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欣赏提升
1.欣赏民间剪纸艺术家的作品
欣赏剪纸艺术家
窗花作品
窗花纹样的设计上有什么独特之处?
(纹样***形间有疏密变化,设计上有连续的故事情节)
2.欣赏学生作品
l
看一看这些小艺术家们设计了哪些窗花纹样?
l
他们都运用了我们所学的哪些方法制作窗花?
从艺术家的作品中感受窗花纹样疏密的变化和连续的故事情节设计,学习如何合理安排组织画面。
感受同龄人的作品,说出他们的表现方法,为(有方法组合的表现)创作做好铺垫。
创作尝试
1.
教师示范剪窗花的基本方法:
①对折彩纸
②画出纹样
③剪出纹样
2.作业要求:能够运用生活中的***形设计疏密有变化的窗花纹样并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连续的、有对称***形特点的窗花。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及时发现从构***、造型、制作运用上表现较好的作品,给予鼓励。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正确找出窗花的中心点),纠正个别问题。
通过教师示范,直观欣赏,掌握对折剪窗花的制作方法。同时开拓学生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完成形式丰富的作品。
展示评价
1.自评互评:
说一说自己运用哪几种方法制作的窗花?
说一说你喜欢哪位同学的作品,为什么?
2.教师选出今日最佳作品并利用教具创设情境来展示,以示奖励。
评价内化、多元化。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依据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了“选一选,贴一贴”合适的窗花***形等环节,其中有小游戏等活动的介入,教学环节的设计力求有坡度。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之前对于剪纸的练习较少,所以可能会出现中心点找错的问题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使用
如何剪窗花篇2
同事问,年,怎么过?还能怎么过?吃好喝好玩好,可不就是过年么?给家人买件新衣,可不就是过年么?可是,还觉得,这样的年也太没年味儿了,就像小时和玩伴做游戏藏猫猫,甲方藏好了,乙方便去找,找啊找,怎么也找不到。越是找不着,越是想找到,游戏的兴趣也来了。遇到笨一点的小孩子,时或出现这样的意外:我藏好了,你来找我吧!“哗”的一下,在场的人都笑了,说这孩子,是真傻。
谜底掀开了,再让人竞猜,就不新鲜了。游戏如此,过年何尝不是如此呢?年是不需要躲猫的,然而,年,也要新颖一点才好,新颖、新奇,思之若渴,才有年的味道。
记得小时候,一进腊月门,别说家家户户蒸馒头做年糕,把年整得热热闹闹,就是出得门,走在街上,都有年的气氛在张扬。扫除一新的门楣下,悬挂着花花绿绿的过门钱,风一吹,哗啦啦作响。那过门钱在人们的目光里,就如同往后的日子,崭新鲜亮,掀起一张是一张。
那时候,气候好像比现在要差,大人大都猫在屋子里,空旷的院子里,天空飘落着零星的雪花。而我们小孩子,从不老实躲在屋里的,学校放假了,父母收工了,久违了一年的暖意回来了。平日调皮的小孩子,此刻,不是躲进父母怀里享受温暖和,而是兴高采烈地跑向院子,等待大片大片的雪花的降临,做过年的滑车。滑车是一根树杈做成的,那树枝呈人字状,树杈朝上张开着,交叉的地方搭在雪地上,两个人一组,一个伙伴坐上去,可以相互替换拉着跑。洁白的雪地里,便有了童年那欢欣的笑,跟银铃一般。
赶年集,买鞭炮,买绢花,这又是孩子们的乐趣。再调皮的孩子,那一刻也变得乖起来。牵着大人的手,在人群里挤来钻去,很是自豪。鞭炮就买两挂吧,一挂在年三十晚上点,一挂在年初一早上放——手里的钱不多,大人还要买年货。对女孩,大人就上心了,买头花,是从不吝啬的,想要哪样买哪样,把女孩打扮得花朵儿一样。
年来时,母亲会去商店里买红纸,小心翼翼地剪成几个长纸条,由父亲在上面写对联,“东风浩荡***形势无限好,红旗招展生产战线气象新”,“喜气洋洋过春节,身强力壮迎长征”。对联写好了,并不急于贴门上,而是小心地把它卷起来,等到年三十早上才张贴。这是乡村里的风俗,那才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记忆最深刻的,是剪窗花。院子里有个大姐姐,窗花剪得特别好,她家在外地,每年过年都不回家,母亲便让她到我家吃年夜饭。她帮母亲蒸馒头,做年菜,剪窗花。母亲把红纸分下来,我们按她的要求剪成几个块,大小如同我们用的小手绢,先描摹出线条,再开始动手,窗花就在这纸的“手绢”里一刀一刀剪出来。有四方连续***案的,也有******案的,******案是我们独创的,比如金鸡报晓、鲤鱼跳龙门。在农村,还要剪几张福娃,寓意来年人口兴旺,日子顺达,连年有余。
如何剪窗花篇3
关键词: 山西民间剪纸艺术 特色 用处 发展思路
“一剪之巧夺神工,美在民间永不朽。”这是当代文学大师郭沫若所写的赞美山西民间剪纸艺术的诗句。
黄河水、黄土山养育的山西人民具有粗犷豪放、朴实敦厚的气质和性格。他们飞剪走纸,将自己的情思、才华和美好的心愿都倾注在朝夕相伴的剪纸中,构成了特有的地域习俗与人文心态,并显示着山西剪纸极高的审美价值。山西民间剪纸的风格,总体来说,具有北方地区粗犷、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但是,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木同,各地剪纸又有差异。例如:山西吕梁地区的剪纸含有汉代石刻艺术所具有的质朴、粗犷、雄浑、博大之气;晋南剪纸刀笔遒劲,酣畅淋漓,且具有粗中见细、拙中藏巧的特点;雁北的广灵、灵邱剪纸凝重而艳丽,既有塞外之野趣,又存关内之隽秀;而地处山西腹地的晋中剪纸,则呈圆润秀丽、纤巧精细的风格。剪纸在民间的流行,往往伴随着生辰、婚嫁、丧葬、喜庆节日和日常生活。生活习俗是促进剪纸发展的社会因素,同时又形成了丰富的剪纸内容和不同的剪纸样式。
一、山西民间剪纸艺术的特色
山西的剪纸艺术因材料单薄,故而多用满幅铺排匀称而物像互相串连的平面构***法,形象多富装饰性,避免大块黑白,用精致花纹点缀装饰主体人物。聪明的艺人在表现“猫捕鼠”时创造出“鼠在透明猫腹”的奇特效果,天真烂漫的风格十分耐人寻味。平面重叠铺陈的手法不仅造成浓烈的民族风味,而且扩大了画面的容量,增强了剪纸的表现力。具体来说,山西剪纸艺术有如下特色。
1.造型夸张、简练。
在山西的剪纸艺术中,艺术形象比原型更突出,更引人注目。这是由大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所决定的,源于充实丰富的人生生活。同时,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删繁就简的处理,也是山西民间剪纸造型的基础。形象要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就不能采取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要求抓住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形体要突出,形成朴实、大方的优美感,物象姿态要夸张,动作要大,姿势要优美,就像舞台上的亮相动作一样,富有节奏感。剔除非本质的东西,突出有特征、有性格的部分,化复杂为单纯进行艺术再创造,即民间剪纸的夸张。夸张是在省略的基础上强调对象的特征,对物象最特殊的部分作扩大、缩小、伸长、加粗、变形等处理,使形象更具特征性和艺术魅力。线造型的运用丰富,线线相连与线线相断的作品由于是在纸上剪出或刻出的,因此必须采取镂空的办法,由于镂空,就形成了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断,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使整张剪纸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由此就产生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这是山西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造型特点。
2.造型***案化在构***上。
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它较难表现三度空间、场景和形象的层层重叠,对于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也往往有所突破。在山西,熟练的民间艺人只打腹稿就直接用剪刀把纸剪成***形,专业艺人则有用刻刀在蜡板上制作者,称“刻纸”。经起稿、剪刻、粘贴、揭离、修整而成,可以一次刻透多层纸,以提高产量。它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由于在造型上的夸张变形,又可使用***案形式美的一些规律,作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它可以把太阳、月亮、星星、飞鸟、云彩,同地面上的建筑物、人群、动物同时安排在一个画面上,常见的有“层层垒高”或并用“隔物换景”的形式。
3.色彩单纯、明快。
山西剪纸的色彩要求在简中求繁,少作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配置,要求在对比色中求协调,同时还要注意用色的比例。如用一个为主的颜色形成主调时,其他颜色在对比度上可以程度不同地减弱。有时碰到各种颜色并置起来稍有生硬的感觉时,则把它们分别套入黑色、金色剪成的主稿里,即可获得协调、明快的感觉。
4.刀法“稳、准、巧”。
民间剪纸的许多特点和风格都是是由于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产生的。例如刻一种“罗汉须”的菊花,由于它初开时是直瓣,盛开时就卷曲,形成螺丝圈,因而在剪这种菊花时,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圈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才能组成一朵形象殊异、风味别致的菊花。又如刻一种叫“鹭鸶羽”的菊花,由于它开花时一瓣套着一瓣,一瓣勾着一瓣,因而在剪这种菊花时,要运用“掏剪法”,剪起的地方要片片相连,瓣瓣相随,花瓣之间的粗细、大小才能参差有致,变化不同,剪成的花才能像鹭鸶的羽毛一样丰满而美丽。
总体来说,山西剪纸集中了北国的粗犷豪放与南国的纤秀细腻,形成了“南浮山北广灵”浮山剪纸和广灵剪纸两大系列。晋南、晋中、晋东南、晋西北、吕梁山区的剪纸,属于浮山剪纸系列,特点是多为单色剪纸,风格质朴、粗犷。而流行于雁北地区的染色剪纸,采用刀刻后染色而成,风格婉约典雅、富丽堂皇,以“广灵剪纸”为代表。“广灵窗花”以造型写实、刻制精巧,色彩艳丽而着称,它的原料是一种单一的雪白宣纸,工具是几把刀刃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刻刀。程序是先用刀刻出剪纸成品,再点染着色。民间巧匠非常讲究刀工刻法和着色技艺,他们以简单的工具,采取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办法,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能龙飞凤舞地刻制出许多成品。着色时用上好白酒调色,调配较深的颜色可加少量白矾,这样既能使涂上的颜色鲜艳水灵,又能保证剪纸能存放较长时间。
二、剪纸的用处
民间剪纸在山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山西民间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如晋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精致灵巧,稚趣横生;大的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素雅大方。忻州一带,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笙等,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还有墙花也是山西剪纸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剪纸在山西主要有以下用处。
1.用于岁时节日的剪纸。
在岁时节日剪纸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春节和元宵时的剪纸。
春节时,在山西,每家每户的窗户上贴得花蓬蓬、门画楹联红彤彤,色鲜花艳、迎风飘拂的五彩门笺更增加了节日的气氛。在山西农村尽管院门上贴着门画、对联,挂着门笺,但还要再剪贴一对“桃核”(“核”方言读hú,“核”谐“符”音,袭承古时称“春联”为“桃符”的习俗)。而“桃符’在庄稼人的心中可不是“春联”的意思,仍旧保留着古老传说中‘桃符”驱***逐鬼、避邪禳灾的原意。
元宵节时,家家门前悬挂彩灯,灯的造型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彩灯上张贴的剪纸丰富多彩。以影形而转动谓之“走马灯”,刻镂的灯花为适应转动均是侧面侧身,灯花的功能是美化灯,这就要求剪出的花样必须契合透光照明,为此,灯花的线条比较纤细,黑白对比不太明显,块面相间比较均匀。
2.用于家族添丁之喜的剪纸。
孩子诞生是家庭中的一件大喜事。长辈为这新生命的降生都得庆贺一番。先用红纸剪个大大的、不做任何装饰的掐腰“葫芦”贴在门上,一为报喜,宣示添丁增口了,也为新生儿纳吉求福,禳灾祛祸;二为报信,也就是一种门标,人们深谙此俗,也就不随便出入了。此外,新生儿为男婴者,在门墩上用煤炭块压一片方形白纸,喻品行方正、洁白无瑕;女婴者则压一块红纸,喻洪福齐天。
孩子长大,父母为儿女的成婚大礼竭尽全力,祝愿他们和和美美、白头偕老,从新娘的陪嫁品,新郎的迎娶用物,以及亲朋好友馈赠礼品上的剪纸,可以看出这种心情。新婚之典,凡使用之物都要有“礼花”覆盖。“礼花”亦称“喜花”,自然悦目好看、充满喜气,而礼花上的象征之物,诸如花卉草木、器皿吉物、字意***案等,又是托物寄情的艺术手法,往往包容了人们无法言传的理想、愿望、祝福。就拿洞房窗户上剪贴的“扣碗花”来说,其造型两碗相扣严丝合缝,含“合卺”的实意。卺,是瓢,一瓠剖两瓢,两瓢相合谓之“合卺”。
3.用于日常生活的剪纸。
墙花,顾名思义是贴在墙上的花。它篇幅较大,而且带有浓厚的故事情节,如《八仙》、《娶亲》、《老爷送外甥》、《老鼠嫁女》。这类大型的剪纸在山西的山庄窝铺是常见的。早先的墙花很可能是充当年画来美化居室、点缀环境的。现在虽说五彩胶印的年画既经济又美观,可是多少年来在山村形成贴墙花的习俗一直存在。
粮仓、水缸等盛物器皿是人们着重美化的“天地”。一般都喜欢贴“鱼”(“鱼”谐“余”),粮仓上贴鱼象征家有余粮;水缸上贴鱼喻如鱼得水,有鱼必有水,源源不竭之意。
如何剪窗花篇4
豫北四季分明,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以小麦、玉米、谷子、棉花等为主,是全国重要的麦粟文化区,矿产资源主要以煤、铁、石油著称,尤其是煤、铁开采历史悠久,这些为工艺美术提供了能源和原材料。豫北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史前“三皇五帝”中就有颛顼、帝窖两位主要活动在豫北,他们死后就葬在内黄境内,至今尚有二帝陵遗存。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发掘出蚌塑龙虎***案,据考证距今有6000多年,为仰韶文化时期遗存,被称为“濮阳龙”[2]。安阳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地,安阳小屯殷墟遗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豫北也是《周易》的源头地区,周文王被拘禁于里城(今属汤阴)时,将伏羲先天八卦整理、注疏,演绎为64卦,形成《周易》文化。
二、豫北剪纸的分布区域
在长期的历史文化滋养下,豫北剪纸成为当地工艺美术中掌握人数众多、分布最普遍、与民众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手工艺术,也成为豫北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密集。豫北剪纸广泛分布于豫北的乡、镇、农村,按照剪纸的艺术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两大区域。1.以安阳—鹤壁—濮阳为中心的三角轴心剪纸带这一区域包括安阳、鹤壁、濮阳3个地市,其中安阳市的安阳县、汤阴县、内黄县,鹤壁市的鹤山区、山城区,濮阳市的清丰县、濮阳县是剪纸分布比较密集的区域。这一带主要流行与地方文化、民俗习惯结合紧密的具有区域文化内涵的剪纸,如濮阳县郎中乡王海村的神衣剪纸,是当地的庙会活动所用的具有地域特点的一种剪纸艺术(见***1)。豫北的窗花剪纸也极具地域特点,从造型上看主要是方窗花(见***2),这跟当地的居室环境有一定的关系,这一带传统民居的窗户多为方格棂窗,窗棂多为5×5格式,25个方格,内外糊白纸。窗花外方内圆,造型美观,适合装扮窗棂。2.以济源—焦作—新乡为中心的横向轴线剪纸带这一带包括新乡、焦作、济源市区,以及新乡县、辉县、修武、武陟、沁阳等县。这一带的民间信仰剪纸比较多,用以祭祀祖先和供奉神灵。信仰剪纸的功能已超越人生礼仪和节令习俗,成为人与神之间沟通的媒介,剪纸被赋予超自然的力量。新乡辉县的帐书剪纸,重在精神寄托与心理慰藉,极具神秘性[3]。
三、豫北剪纸的艺术特色
豫北剪纸与豫西剪纸等相比,富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品种与样式、题材、艺术风格与功能作用等方面。***1濮阳县郎中乡王海村的神衣剪纸***2豫北的方窗花剪纸1.豫北剪纸的品种与样式中原剪纸的共性是其与人生礼仪和岁时节令密切融合,是民俗化了的民间造型艺术。豫北剪纸的品种有窗花、顶棚花、坑围花、墙围花、门笺、拉花、寿花和丧葬花等,衣饰纹样主要有鞋花、帽花、边饰纹样,除此之外,豫北剪纸还有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种和样式,具体如下。(1)神衣。神衣是用剪纸剪出的一种服装,主要是用于供奉神灵,主要流行于濮阳县。神衣是用红、绿、蓝、紫、黄、黑等色纸,以及金、银箔纸,剪成不同的衣服部件,然后拼接而成。每套神衣包括上衣和下裳,上衣有领、长袖或短袖,多为对襟、布扣;下衣为裙或短裤,总尺寸约为成人衣服的2/3。神衣上面贴有用各色纸剪成的装饰***案和花边,有些衣服上还贴有“驦”和“春”字,“驦”字非婚嫁之喜,仅表示喜庆事,“春”字表示春天。神衣年年做,在神灵生日供奉,先在庙上展示,而后祭祀、焚烧。神衣的制作和供奉是集体行为,大家集资买纸,有人裁衣,有人剪花,有人粘贴,众人共同完成。(2)冥衣。冥衣是用剪纸的形式剪出的一些服饰,主要用于祭祀祖先,其制作过程和神衣一样,其尺寸比较小,只是一种象征,神衣上面也有各类植物、花卉***案,是丧葬用品,在祭祀祖先时焚烧。(3)纸帐。中原地区有写帐的习俗,尤以豫北安阳县、辉县为盛[4]。所谓“帐”,是香客、信众按照所谓的“神灵”“天意”而书写绘画出来的***案。帐又称为盘、帐盘,大部分帐是用笔绘在纸或布上的,其中用纸剪出来的叫“纸帐”。纸帐上的***案和文字有些能够辨识,如庙宇、葫芦等,而大部分是抽象的***案文字,难以辨识,多为祈福纳吉之意,主旨大都是表达国泰民安、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消灾祛病等美好愿望。(4)窗花。窗花有单色窗花和点彩窗花两种。单色窗花一般用红色剪纸剪成各种适合***案,安阳一带流行的单色方窗花外方内圆,***案多是动物、花卉等具有吉祥寓意的题材,也有部分是几何装饰***案,端庄大方。点彩窗花剪纸也叫点色剪纸、染色剪纸,以宣纸为材料,前纸镂刻多为阴刻,点染的水色系颜色中加白酒调制而成,渗透力较强,一次可点染20~30张,颜色渗透自然,画面色彩艳丽(见***3)。豫北安阳县、汤阴等地制作窗花主要用这种工艺。从剪纸技法上,也有一些独特的剪纸工艺,如套色拼贴剪纸工艺,在豫北非常流行。这种工艺一般***3豫北点彩窗花剪纸以深色或金、银箔刻成的阳刻剪纸为背面,按画面物像的颜色和形态分别贴上多种不同色纸,以增加画面的表现力(见***4)。套色拼贴剪纸多用于居室装饰(壁饰)、门、纸扎、神衣、冥衣上。2.豫北剪纸的题材豫北剪纸的题材和主题十分丰富,地域人文色彩强烈,通过不同的***案形式表现不同的寓意,有表现男欢女爱的,如鱼戏莲、鱼拱莲、鱼吻莲、扣碗、葡萄+老鼠等题材剪纸;有表现多子多福的,如葡萄、石榴、瓜蔓等题材剪纸;有追求平安如意的,如瓶+花、柿子+如意等题材剪纸;也有驱邪禳灾的,如剪五毒、眉眼(虎头鞋、猪头鞋)、方胜等。除此之外,豫北剪纸的题材还有以下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内容的。《二十四孝》中有多位人物出生于豫北地区,与豫北有关联。如“为母埋儿”的郭巨乃安阳林州人;“刻木事亲”的丁兰,乃河内(今沁阳)人;“孝感动天”的虞舜,其故里是濮阳县;“负米养亲”的子路,在濮阳讲学,死后葬于清丰县;“单衣奉亲”的闵子骞为濮阳人,濮阳县有闵城的地名,范县还有闵子墓;“卧冰求鲤”的王祥,曾做过温县县令;“恣蚊饱血”的吴猛,故里也是濮阳;“卖身葬父”的董永,故里在武陟;清丰县以孝子张清丰命名……二十四孝为豫北民间工艺美术所表现的经典题材,剪纸也不例外。***4套色拼贴剪纸(沁阳•韦凤荣)“文王拘而演八卦”,《周易》对豫北剪纸的影响极大,而《周易》也是豫北剪纸所反映、表现的重要内容,诸如阴阳平衡观念、和谐理念、天人合一观念等。殷商古都文化也是豫北剪纸表现的重大题材和内容,甲骨文、商代青铜礼器、青铜器纹样也常出现在剪纸中。英雄崇拜也是豫北剪纸的重要内容,像民族英雄岳飞,生在汤阴,习武在内黄,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岳飞事迹也成为剪纸作品的热门题材。3.豫北剪纸的艺术风格豫北剪纸在造型、技法、构***、色彩、表现手法等方面表现出了其独特的艺术特点。豫北剪纸造型多夸张变形,不求形似而求神似,随意而剪,突出主体形象,夸大特色部位,追求神似。在技法上虚实结合,阳线和阴线相结合,刚柔并济,阳剪中辅以阴剪,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弧线流畅,线线相连,繁而不乱。构***饱满、浑厚,线条多、实面广,方正规矩、繁简有序,给人以端正大方、沉稳平衡的感觉。在色彩上追求艳丽和明快,点彩窗花五彩缤纷。在表现手法上运用寓意、谐音、隐喻、象征,具有一种含蓄美。4.豫北剪纸的功能和作用豫北剪纸属于吉祥文化,具有装饰功能和教化作用,广泛应用于民众生活和生产中,为群众日常生活服务。像窗花、鞋花剪纸具有实用功能;许多剪纸大幅作品做成了中堂画、屏条,加装画框,成为具有装饰功能和欣赏价值的艺术品;有一些历史题材的剪纸,如“孝子***”,具有重要的宣教作用。
四、豫北剪纸的传承状况和创新思考
豫北剪纸在过去主要是通过民俗活动传承、师徒传承、亲缘传承等方式,得以延续上千年,而且在民间是受人尊敬的一种技能。但是,今天的豫北剪纸面临灭绝的危险。据我们调查统计,豫北各地基本上都有剪纸能手,我们对260余位剪纸艺人做了走访,其中年龄最大的是新乡市获嘉县照镜镇的李同秀,88岁,年龄最小的是安阳县的李海燕,36岁;60岁以上的艺人占89%,尤以65~80岁的人最多。现在剪纸大多为邻里婚丧嫁娶所用,不出售,只有极少人做纸扎出售,95%的剪纸艺术无传人,面临着人亡艺绝的尴尬境地。豫北剪纸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变化,已经逐渐失去了其使用的环境。如窗花一类的剪纸,过去是传统木构建筑常用的装饰用品,而现在大多是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房屋,窗户也使用的是现代的玻璃窗,很少有人贴窗花。剪纸的使用场所在不断缩小。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使很多民俗活动失去了生存空间,而剪纸是其重要的表演道具,活动没有了,道具也就不需要了,这也直接影响到剪纸艺术的发展。另外由于剪纸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太小,因此年轻一代也不愿意去学习传承。上述状况导致剪纸艺术处于一个濒危的境地。那么,剪纸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保护和传承创新呢?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首先,从***府层面上,应对豫北剪纸进行保护、抢救和传承。值得一提的是,从2002年开始由中国民间工艺家协会***冯骥才先生发起的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对豫北剪纸的抢救发挥了重要作用,命名了一批民间剪纸艺术之乡,评出了一些部级剪纸传承人,并给予了适当的经费支持。如辉县剪纸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辉县的李爱荣被认定为国家剪纸传承人,多次受文化部委派出国办展览、现场演示剪纸技艺;汤阴等县被命名为民间剪纸艺术之乡。其次,高校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方面也应该担负起传播和创新的责任。高校应该利用自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平台,开展多项民间文化遗产的课题研究,培养民间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加强民间艺术研究,在学术交流中开展民间艺术专题讲座、现场展演、作品展览和参观考察等工作。最后,青年学生特别是年轻的艺术工作者,更应该担负起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很多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资源都来自民间文化遗产。如剪纸艺术,从形式到内容,都有被用于装饰、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等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成功案例,这不仅能使艺术设计别具一格,而且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传承民间艺术的作用。
如何剪窗花篇5
关键词:蔚县剪纸;高密剪纸;民间艺术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6世纪,剪纸艺术遍布中国大江南北,为中国的民间艺术增添了绚丽的一笔。这种艺术虽出自乡野田间,却呈现出创作地区人们积极向上精神追求与本地区的风俗习惯,反映着不同地域古老的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方的人们创作了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剪纸艺术。虽然不同地域的剪纸艺术在题材、形式上存在有一定的共性,但在其工艺制作手法、功能、造型及制作者上却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气质,且受本地区民俗文化的影响各不相同。蔚县剪纸与高密剪纸分别位于河北蔚县及山东高密市,两者的剪纸艺术风格独特各有千秋,本文将对河北蔚县及山东高密剪纸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以使读者对两地的剪纸艺术拥有更深刻的了解。
1蔚县及高密县剪纸的相似点
1.1物质功能相似
百姓的生产生活与民间艺术密切相关,由民间艺人创作的民间艺术同样是以实用功能为目的。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剪纸的使用都很广泛,因此,蔚县剪纸和高密剪纸都与当地百姓的民俗生活不可分割。剪纸最早流行于乡村妇女的剪纸花样中,通过在纸上裁剪底样,主要用于绣制花鞋、鞋垫、被褥等的纹样制作。剪纸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作为窗花来起到装饰的作用。佳节来临之际,两县的人们都会精心刻制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剪纸窗花来给自家装饰,它在为百姓的生活增添了喜庆的色彩的同时也成了长辈在茶余饭后看着窗花给小孩讲故事的题材。在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很理想的装饰品,为喜庆祥和的气氛起到了很好的烘托。
1.2精神功能相似
无论是高密还是蔚县剪纸,都体现出当地百姓对家庭美满、多子多福的美好精神寄托。高密和蔚县剪纸在题材上都丰富多彩,包罗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物,有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妇孺皆知的戏曲人物、流传下来的历史事件、理想中的美好景色、有虫鱼鸟兽也有山水林木。从民间来的各种形态通过特定的组合来表现人们对各种事物的美好愿望。蔚县及高密剪纸题材纵横广阔,运载了深刻的精神内涵,在美化住宅环境的同时,它更成为百姓心灵沟通和审美交流的精神纽带,表现出民众对富足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剪纸的在生活上体现出的精神功能,是一种对现实的追求、对理想的补偿以及对人类生命价值的重视。从这些吉祥谐音物象和***式符号中,这些符号对应着相应的象征寓意:“蝙蝠象征福气,石榴寓意多子多福,仙桃代表长寿,牡丹象征富贵,花瓶寓意平安”。此外还有各种不同事物相结合,从而充满更丰富的意蕴。这些内容无不是民众理想生活中的美好景物,表达出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以此来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
2蔚县及高密剪纸的相异点
2.1剪纸的题材提取
在爱看戏的蔚县人眼中,看戏和唱戏是劳作之余的一种精神享受,是蔚县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在人人热衷看戏唱戏的蔚县,逢年过节会摆起戏台,尤其是蔚县民间热闹的闹元宵活动,人们在大街上踩高跷、舞狮子、跑旱船、赏花灯。丰富的民俗活动为蔚县剪纸艺术提供了多彩的素材。他们剪出的窗花成为将戏曲情节提炼,然后定格在窗户上的又一次演出,这戏曲艺术与剪纸艺术碰撞出的异彩纷呈的火花,使蔚县人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同时也最能反映出当地的地域特色。而相对河北蔚县不同的是,高密位于胶东半岛和山东内陆的结合部,地处胶莱河和潍河之间,东临海滨城市青岛,因此在民间艺术中更多的是对传承而来的古老鱼纹形象的刻画。高密一带的民众,除却常见河海里的鱼,还有家养的各类金鱼,因而金鱼的造型在高密民间艺术中随处可见,既取其细腰长裙的特点,又取其金贵吉祥的寓意。
2.2剪纸的形式特点
同城市里现代窗户相比,经济上的落后与寒冷的天气导致蔚县的窗户上的玻璃面积较小。在明媚的晴天,阳光透过窗户纸照进屋里,窗户纸上的窗花在光线的映射下鲜活美丽、栩栩如生。也正是由于窗花是贴在窗户纸上来进行欣赏的,因此窗花的用色较为浓艳,浓重的色彩恰如其分地表现出窗花的特点,常规的剪纸贴在窗户上则很难表现出彩染窗花的特色。如此便衍生出蔚县剪纸独特的技法“色彩点染”,所以蔚县剪纸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说。高密的窗户多是细长条形的格子,一般只能贴一些小面积剪纸。妇女们开发自己的创意,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的构***分割成条形剪出,再贴到窗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形成独特的屏条剪纸。
2.3剪纸的手法工艺
蔚县剪纸是我国唯一以重彩点染、阴阳混刻为主要工艺的民间剪纸。这一剪纸工艺的出现同蔚县当地民居与民俗文化有着相当密切的关联。蔚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古堡建筑是当地民众的主要居住方式。蔚县民众崇尚美好,热爱生活,剪制窗花贴在窗户上作为装饰以寄托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憧憬。如此可见窗户便是窗花的重要载体。与众不同的是,蔚县剪纸精湛的工艺,却以男人为主要从业者。历来蔚县知名的剪纸艺人也多是男性,它的制作工具是刻刀,尖尖的刻刀可以很好地刻画剪纸的细节,并且一次可以加工出一叠数十张相同案,需要耗费制作者很大的力气,因此身强力壮的男人就比较占优势。由此可见,纵然蔚县男人有着北方人的豪迈风情怀,但从这些刻画精致的剪纸中可以窥探他们拥有如此细腻的心思,着实让人刮目相看。如上所说,蔚县剪纸流传着“三分刻,七分染”的说法。点彩染色是蔚县人独特的自创技法,他们通过不断摸索,创造出一件件绚丽多彩而又造型生动的剪纸艺术。而高密剪纸则粗中有细,可以做到粗如大笔挥洒,细如春蚕吐丝。高密剪纸艺人针对剪纸“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特点,充分利用疏密、聚散、连结等手段,娴熟地运用细密锯齿纹和各种粗细线条,创作出具有丰富层次的画面。尤其是剪纸中“打毛”这一工艺,艺人用一把钝剪,却可以打出细如发丝的动物发毛的感觉,同时运用点线面美妙的组合,使画面趣味盎然。
以上分别介绍了蔚县剪纸与高密剪纸在物质及精神功能上的相似之处,也分别从剪纸的题材提取、剪纸的形式特点及剪纸的手法工艺上列举出他们的相异之处。能够清楚的了解蔚县以及高密两地剪纸艺术的异同,了解各自的剪纸艺术特色,可以使我们对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剪纸艺术的这两个典型区域代表有更好的了解。无论是蔚县还是高密的剪纸,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了他们身上所赋有的各具特色的极高的艺术价值。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这三十多年以来现代化事业的飞速发展,如何防止民间艺术的流失成为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作为中国的一名设计创新工作者,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工作,让中国的民艺学在世界上永远闪耀着无限的光芒。参考文献:
[1] 李命成.剪窗花[M].河北: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2538.
如何剪窗花篇6
所谓民间艺术是劳动群众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之余,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自己创作,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形式。它是人类创造的表意形式,也是人类创造的各种艺术形式在民间的表现形态和体现。中国民间艺术犹如一棵不老的长青树,矗立于这块浑厚、丰沃的民族土壤之中,焕发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和生生不息的时代气息。从剪纸、彩绣、泥塑、版画、皮影到彩陶、陶俑、脸谱、壁画等,无不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光彩,体现着民间艺术的精华。纵观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历程,无论在其创作欲望、动机方面,还是在其创作过程和表现形式方面,处处充满了民间艺术的文化魅力。
一、风?筝
【资料点击】
风筝的起源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最早的风筝是由春秋时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小小风筝也令中国人无比自豪!
风筝的分类
我国制作的风筝,向来以精巧美观和独特的风格驰名中外,而且花色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绚丽多彩。
从外形看,大致可分为三种:动物、人物、物品。
从结构上看,风筝可分为平面、浮雕、立体三种。
依照观赏的角度,可把风筝分为板子类、硬翅类、软翅类、串式类、自由类等五个类别。
依照风筝的地域分布,可以把风筝分为:北京风筝、潍坊风筝、天津风筝、南通风筝、江南风筝、台湾风筝等。
风筝的寓意
风筝通过形象的***案,给人以喜庆、吉祥和祝福之意;它反映人们善良美好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优良的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如 “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余”“四季平安”等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
风筝的技艺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近年来,风筝的制作有借助现代科技不断创新的趋势,各式新型风筝层出不穷,例如利用3d技术制作立体风筝等。
风筝的用途
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到了宋代,出现了“神火乌鸦”,就是利用风筝装上火药,投放到敌营上空。当今,我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鸢城潍坊走向世界
鸢城潍坊市多次派风筝团到世界各地表演、参赛,加强了同海外的交流。1987年4月,潍坊被推举为世界风筝都。
瑰宝风筝被收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筝制作技艺(北京风筝哈制作技艺、天津风筝魏制作技艺、北京曹氏风筝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风筝与名人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个颇有名的“风筝迷”。他所著《南鹞北鸢考工志》系统地介绍了风筝的扎、糊、绘、放等工艺的技法,并配有彩***和歌诀,堪称一部难得的风筝史料。
清代戏曲家李渔,不仅喜欢放风筝,而且还写了一部以风筝为题材的传奇剧《风筝误》。写的是詹氏两女,一美而才,一拙且陋,却同因风筝题诗各就姻缘。
明代大画家徐渭简直是个风筝迷。他写的《风鸢***诗》是当时放风筝热闹情景的真实写照。
现代著名作家梁实秋是个非常喜爱风筝的人。他说:“我对风筝有特殊的癖好,从孩提时直到三四十岁,遇有机会从没有放弃过这一有趣的游戏。”
文学作品中的风筝
春风语燕泼堤翻,晚笛归牛稳背眠。
此际不偷慈母线,明朝辜负放鸢天。
(〔明〕徐渭《题风鸢***》)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清〕郑板桥《怀潍县》)
空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别停下/飞往大海/飘向高空/一个孩子在望着你呢/率性的旅行/醉人的回旋/纯真的爱啊/循着你的轨迹/飞翔
空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别停下/飞过大海/飘向高空/一个孩子在望着你呢/在暴风雨中/你高扬着翅膀/别忘了回来/回到我身边
(《风筝》,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插曲)
【美文欣赏】
风筝仙女
铁?凝
只在正月里,才有人在开阔的地里撒欢儿似的奔跑,人们在这里放风筝。
我的风筝在风筝里实属普通,价格也低廉,才两块五毛钱。这是一个面带村气的仙女,鼻梁不高,嘴有点鼓;一身的粉裙子黄飘带,胸前还有一行小字“河北邯郸沙口村高玉修的风筝,批发优惠”以及邮编多少多少什么的。虽说这位高玉修描画仙女的笔法粗陋幼稚,选用的颜料也极其单调,但我相中了它。使我相中这风筝的,恰是仙女胸前的这行小字。它那表面的商业味道终究没能遮住农民高玉修骨子里的那点儿拙朴。他这种一般直来直去的句式让我决定,我就要这个仙女。
傍晚之前该是放风筝的好时光,太阳明亮而不刺眼,风也柔韧并且充满并不野蛮的力。我举着我的仙女,在日渐松软的土地上小跑着将她送上天空。近处有放风筝的邻人鼓励似的督促我:“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
丝线从手中的线拐子上扑地滑落着,我回过头去仰望升天的仙女。我要说这仙女实在是充满了灵气:她是多么快就够着了上边的风啊。高处的风比低处的风平稳,只要够着上边的风,她便能保持住身体的稳定。她那一脸的村气忽然被高远的蓝天幻化成了不可企及的神秘;她那简陋的衣裙忽然被风舞得格外绚丽、飘逸;她的态势忽然就呈现出一种怡然的韵致。放眼四望,天空正飞翔着黑的燕子褐的苍鹰,花的蝴蝶银的巨龙……为什么这些纸扎的玩意儿一旦逃离了人手,便会比真的还要逼真?就好比天上的风给了它们人间所不解的自在的灵魂,又仿佛只有在天上,它们才会找到独属自己的活生生的呼吸。是它们那活生生的呼吸,给地上的我们带来愉悦和吉祥的话题。
在这时我想起一个爱放风筝的司机。他告诉我说,小时候在乡下的家里,他自己会糊风筝却买不起线,他用母亲拆被子拆下来的碎棉线代替风筝线。他把那些线一段段接起来,接头太多,也不结实。有一次他的风筝正在天上飞着,线断了,风筝随风飘去,他就在乡村大道上跑着追风筝。为了那个风筝,他一口气跑了七八里地。
当今的日子,还会有谁为追赶一只风筝跑出七八里地呢?我知道我开始走神儿,我的风筝线就在这时断掉了。风把仙女兜起又甩下,仙女摇摆着身子朝远处飘去。天色已暗,我开始追赶我的仙女,越过无数条垄沟和畦背,越过土路上交错的车辙,也越过“钻戒”们不以为然的神色。我坚持着我的追赶,只因为这纯粹是仙女和我之间的事,与别人无关。当暮色苍茫、人声渐稀时,我终于找到了歪躺着的仙女。
大而圆的月亮突然沉甸甸地悬在了天空,在一轮满月的照耀下,我思考究竟什么叫做放风筝。我不知道。
但是,有了风筝的断线,有了仙女的失踪,有了我追逐那仙女的奔跑,有了我的失而复得,我方才明白,欢乐本是靠我自己的双脚,靠我自己货真价实的奔跑到达心中的;连接地上人类和天上仙女之间那和平心境的,其实也不是市场上出售的风筝线。
(选自《长街短梦》)
【中考链接】
(2011福建厦门卷)探究性学习。
风筝(亦称“鸢”),浸染古典诗意,装扮现代天空。为筹办新一届厦门国际风筝节,主办单位拟组织“鹭岛竞飞鸢”宣传活动,同学们准备以志愿者身份积极参与……
(1)拟写“鸢节欢迎辞”
刘悦负责拟写“鸢节欢迎辞”。为凸显放风筝的魅力,他特地找来几则参考材料:
【材料一】古代诗文对放风筝的快乐情景多有描述,如宋代《武林旧事》记载“清明时节,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又如清代高鼎《村居》描绘“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材料二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古代名画《清明上河***》《百子***》都有放风筝的生动画面。现代画家李可染也有一幅名画《牛背放风筝》(见右***),寄寓平步青云之意,表达美好祝愿。
【材料三】扶摇直上,小小的希望能悬得多高呢/细细一线,却想与整座天空拔河/上去,再上去,都快看不见了/沿着河堤,我开始拉着天空奔跑(佚名《风筝》)
【材料四】放风筝时,手牵一根线,看风筝冉冉上升,仿佛自己也跟着风筝飞起了,俯瞰尘寰,怡然自得。(梁实秋《放风筝》)
根据上面材料和你的生活感悟,探究一下:放风筝时,除了放风筝,还放飞了什么?请将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横线上,帮刘悦把“鸢节欢迎辞”拟写完整:
来吧,来吧,相约鹭岛鸢节,相约在金色的阳光下,相约在温暖的情谊里。
来吧,来吧,放飞五彩风筝,放飞 ,放飞 。
心相约,心相约,相约鹭岛鸢节,不论咫尺天涯。
(2)为“鹭岛鸢联”配画
擅长书法的林枫手书了一副鹭岛鸢联。班长提议,为这副对联配上***画,使诗情画意相得益彰。请你展开想象,用文字将对联所体现的画面生动地描绘出来。
凤凰花开映鹭岛,风筝竞飞绘蓝天。
[注:凤凰,此指凤凰木,系厦门市市树。树冠宽广,叶呈羽片状,花大色红。]
(3)宣传“鹭岛鸢节”特色
主办单位印了数百份风筝节活动安排表,要求志愿者分发时结合安排表的内容向游客简介鸢节特色。请细读下表,简要说明新一届风筝节将体现哪些特色。(至少说明三点)
二、窗?花
【资料点击】
窗花,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们心头注入轻盈怡然的新春之喜,带给人们飘逸俊美的艺术享受,也记录了亲人之间血浓于水的真挚情感。
何谓窗花
窗花,又叫刻纸、剪纸或剪画。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使用的材料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物。窗花是我国民间久盛不衰的传统手工艺术之一,也是享誉世界的“中国符号”之一,窗花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窗花造型优美、寓意深刻,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纳福迎祥、装饰美化、馈赠亲友的艺术佳品之一。
窗花溯源
汉武帝非常宠爱他的妃子李夫人。李夫人不幸去世,汉武帝非常悲伤,卧不安席,食不甘味,思念不已。齐人少翁是一个好讲神仙方术的人,为了安慰汉武帝,少翁自称能将李夫人的灵魂招来。少翁用纸剪了李夫人的影像,到了夜晚,在一顶方帐中点起灯烛,映出了这个影子。晃动的烛影中,隐约的身影翩然而至,又慢慢远去,汉武帝痴痴地看着那个仿如李夫人的身影,凄然写下:“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这种用纸剪成人的形象,据说就是剪纸艺术的起源。以后这种方法流传到民间,人们剪了人物用来表演,于是便产生了皮影戏。
窗花寓意
窗花的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可贵的是它能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如“龙凤呈祥”“凤凰戏牡丹”象征婚姻的美满与神圣;“柿子和如意”表示四时如意、平安幸福;“喜鹊登枝”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门。
北方窗花与南方窗花
北方窗花以朴实生动为美,生活气息浓郁,其特点是粗犷写意,质朴夸张。“北方派”代表为山西剪纸、蔚县剪纸、陕西民间剪纸、磁性剪纸和山东民间剪纸。
南方窗花以“精致”为美,雅致见长,讲究玲珑剔透,细腻写实,线条纤细顺畅。“南方派”代表为湖北沔阳剪纸、广东佛山剪纸和福建民间剪纸。
郭沫若先生曾说:“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
银剪剪嚓嚓嚓,巧手手呀剪窗花,莫看女儿不大大,你说剪啥就剪啥。祖祖辈辈多少年, 剪开多少愁疙瘩。不管风雪有多大,窗棂棂上照样开红花。奶奶她喜呀妈妈夸,女儿就像画中花。一扇一扇红窗花,映出一代好年华。老辈的嘱咐女儿的爱,红红火暖千家。——山西民歌
【美文欣赏】
窗花叫醒春天
苗红霞
迎春时节,母亲就会忙碌起来。她左手捏红纸,右手握剪刀,左转右旋上下翻舞,片刻过后,展开红纸抖去纸屑,一幅幅日月星辰、五谷六畜、仙女花草……尽可跃然纸上,自是栩栩如生。
在老家,新春伊始,男人们便会把门窗擦拭一新,待巧手的女人剪出各异的窗花之后,伴着春的脚步,精心粘贴于门窗之上。于是,喜庆的农家院落里,五颜六色,彩带飘飘,春花秋菊、细草垂杨,罔不入神。此时倘若踏进小院,目及之处,无不被那张扬的窗花所吸引,这年的味道、春的气息,被渲染得好是热烈。
我总是在小年前后才得闲回家,那时,哥嫂已把家院清扫一新,那一幅幅凝结着母亲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和对家人祝福的窗花,早已备好,只待我来张贴。此时,我欣然净手展开窗花,总有惊喜在其中,且不说那堪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的剪功,只是那花样类型,就令我瞠目。很难想象得出,年近七旬的母亲,只是凭着日常记忆,竟然能够把大到日月星辰、小到花瓣鸟翼的物件,栩栩如生地剪制出来。我偏爱在正堂的窗上贴那幅两翼配有黄鹂喜鹊,名曰“花开富贵”的牡丹;那幅应景的流年“虎娃迎春”,自是要贴在门厅的玻璃上的……待各式花样的窗花贴好之后,悄然环顾左右,方知屋内早已因之生动起来。此时的暖阳是透过红红的窗花映射进来的,色彩嫣然而又斑斓,置身其中,倍感恬然温馨。倘若有风吹来,贴满窗花的玻璃上,会随风发出哨曲,惹得小儿误以为是窗花上的鸟鹊在鸣叫,失声惊呼:咱家窗花在唱歌。母亲闻之,不禁弯腰大笑,时空中溢满了温馨和甜蜜。
我居于都市,鉴于要回家过年,因而年前我是从不张贴任何迎春物件的。年复一年,母亲都会特意为我剪好窗花,年后回来的第一要务就是张贴喜庆窗花,此时,常常引得四邻驻足赏叹,追问道:这热烈喜庆、朴实而又夸张的东西是哪儿来的?而我也因之亢奋,更为聪明的母亲骄傲。
在母亲为我剪制的众多窗花里面,我偏爱那幅汽车窗花,精心地把它贴在车的后玻璃上。那是一幅以汽车为中心,两边各有一个喜庆娃娃手执条幅的窗花,那条幅上有字,一方是“车行万里”,一方是“出入平安”。我曾疑惑地问母亲,这么豪华的汽车,你又没见过,是怎么剪出来的?母亲呵呵一笑:我什么车子没见过,这电视上哪天没有汽车的画面?我立时折服。一旁的小儿却曲解意境,大声嚷道:这是奶奶提醒你,该换一辆好车了。小儿只是妄断,他哪里悟得,母亲赋予这窗花的真正内涵。
一幅幅美丽的迎春窗花,莫不蕴涵着深深的慈母之爱,居于、行于其中,母爱的庇佑无时不在。爱母亲,爱母亲的窗花,还有那被母亲的窗花叫醒的春天。
(选自《金融博览》2010年第3期)
【快乐演练】
民间剪纸产生在劳动者之中,劳动者的审美情趣又直接受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凭黄河水、黄土山养育的山西人民具有粗犷豪放、朴实敦厚的气质和性格。他们飞剪走纸,将自己的情思、才华和美好的心愿都倾注在朝夕相伴的剪纸中,构成了特有的地域习俗与人文心态,并显示着极高的审美价值。请你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你的了解,剪纸往往在什么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至少写出三个)
(2)民间剪纸中凝结了承传久远的集体心智,在作品中表现了社会形态、人类历史与丰富的民族心理。婚嫁贴“喜”字可是很有讲究的,请你将你了解的贴“??rdquo;字的方法给大家作简要介绍。
(3)作为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的民间剪纸,是人们生活中最廉价的装饰品,也是最能体现主人意愿的精神产品。春节时粮仓、水缸等盛物器皿是人们着重美化的“天地”,一般都喜欢贴“鱼”,请你说说这其中有什么寓意?
趣谈年俗剪纸“鼠”
陈?竞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老鼠经历了***腾神崇拜、精灵神崇拜、生殖神崇拜、吉祥神崇拜的发展过程。在中国年节民俗艺术(剪纸、年画、面塑等)中,鼠文化是个重要的主题。尤其在年俗剪纸中,表现老鼠的形象随处可见。传说天地之初,混沌未开。老鼠勇敢地把天地咬破,使气体流动,阴阳从此分开,民间俗称“鼠咬天开”。农妇们巧妙地剪了老鼠咬破合碗或顶开合碗,以合碗象征天地,阴阳交合,生育万物,这里的老鼠成了开天辟地、生育万物的子神。李长卿《松霞馆赘言》解释:“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曰属鼠。”
老鼠的繁殖力强,寿命长,于是在民俗剪纸中,表现老鼠繁衍育子的主题大量出现。例如:老鼠娶亲、老鼠联烟、老鼠登蜡台、老鼠偷油吃等等。老鼠娶亲亦称老鼠嫁女,是我国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广泛流传的年节民俗剪纸。其活动日期因地而异,有腊月二十七、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三、正月初七、正月初十、正月十四,俗称该日是“老鼠嫁女日”。民间多贴民俗剪纸“老鼠嫁女”,其最初功能是祭祀生殖神子鼠,目的是祈求结婚早生子、多生子。“老鼠联烟”,以“烟”谐音“姻”,“联烟”即结婚之意。古人认为多子多福,而“老鼠吃麦穗”“老鼠吃葡萄”“老鼠吃南瓜”中的“麦穗”“葡萄”“南瓜”,皆为多籽,用比拟象征手法寓意祈求人类繁衍不断,子孙满堂。民俗剪纸子鼠为阴极的象征,多是出现在年节期间的腊月至正月,这正是除旧布新、送阴迎阳的时刻,具有祛灾纳吉的象征意义。
随着历史的前进,原生态的年节民俗剪纸鼠文化逐渐演变发展为祈求福、禄、寿、喜、财的吉祥文化,展示出中华民族特质的幸福观、人生观。人们将老鼠与蝙蝠、佛手、麋鹿、桃子、石榴、桂花、贯钱、珠宝、粮仓、鲢鱼等吉祥物组合在一起,利用谐音和象征手法,为自己和他人祝福、进禄、增寿、添喜、招财,出现了瑞鼠祈祥、灵鼠闹春、福鼠临门、禄鼠高晋、寿鼠延年、财鼠兴旺、鼠闹天仓、鼠年有余、瑞鼠顶桂、瑞鼠燃灯、鼠回娘家等年俗吉祥鼠文化剪纸。而今更出现了鼠吹喇叭、鼠打锣鼓、鼠扭秧歌、鼠提花灯、鼠迎奥运等鼠文化娱乐剪纸,反映出时代的新气象,也为中华鼠文化增添了丰富深刻的内涵。
对老鼠有褒有贬,它偷吃食物,咬坏衣物,亦称“耗子”。所以在有的年俗剪纸“老鼠嫁女”中则出现了猫吃老鼠,化灾为喜的结局。旧社会官场中的腐败现象如同鼠害,民间深为痛恨,于是,又剪出了猫与鼠打官司、鼠向贪官行贿送礼、猫最后将老鼠咬死的情节,以鼠喻人,对旧时官场进行讽刺和嘲弄。
(选自《光明日报》)
1.选文从哪三个方面说明了鼠文化的内涵?
2.请你根据选文的说明说说你对下面这幅剪纸“鼠提花灯”的理解。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来看,选文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有何作用?
4.你还积累有哪些与鼠有关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请写出至少三个。
5.有人认为选文最后一段与前文不和谐,应该删去,你认为呢?
三、雕塑
【美文欣赏】
泥人张——捏出人间百态
乔仲林
提起捏泥人,人们自然会想到蜚声海内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天津“泥人张”。
泥人张彩塑是清朝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创始人张明山。相传张明山的父亲张万全是浙江绍兴的一位师爷,随官吏至河北省深县上任,后官吏任职期满辞官而去,失去雇主的张万全辗转来到天津老城外西北角定居下来,以教私塾为业。当地许多邻居都是窑工,为了生计,张万全也随他们捏些泥制的文具、玩具出售补贴生活。在这样生活环境中的张明山自幼就接触并喜爱上了泥塑,练就了一手绝技。他为人物造像只须和人对面座谈,搏泥于手,不动声色,不用多时,一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像瞬息而成。张明山聪慧好学,心灵手巧,技艺超人,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泥人张自张明山创始,经过四代人180多年的传承、创新、发展,成为了我国泥塑艺术的一座高峰。2006年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泥人张彩塑艺术创作,题材十分广泛,作品多取材于神话故事,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传说、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除历史人物形象外,最具代表的,则是表现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三百六十行》描绘的便是现实的、市井的生活,作品善于捕捉人物刹那间的动态,着力刻画人物内在的性格与精神世界。在塑造上,作者准确地描绘出人物的特点和动态,记录了当时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作者以身边的人物为题材,采用写实技法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通过“塑造”与“绘色”不仅形象地表现人物,而且“随类赋彩”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展示出近代的生活气息,出神入化,达到神形兼备的境地。泥人张彩塑还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敷彩,匠心独特,形成了***的体系,在我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泥人张作品的艺术特点是“塑与绘”的结合,先塑造后绘色。在泥塑过程中塑大体为关键,先将人物大的形体动态塑出,然后刻画衣纹表现质感,又不伤其骨骼。在绘色上多采取的是中国绘画中的工笔画法,使作品增添光感和色感。“塑与绘”这两者巧妙的结合,展示给人们的是一个个真实而有活力的生命。
泥人张彩塑用料讲究,用色简雅明快,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他们采用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柔而成为粘合性强的“熟泥”,辅以木材、竹藤、铅丝、纸张、绢花等。湿润软和易于捏塑的黏土,将形体大局依附于骨骼的肌肉运动、衣纹变化、面部表情等,自内而外地逐步塑造而成,通过塑造把一切可以观察的色相、体积、造型、神态等综合地体现出来,成为体质、神态、光色相结合的形神兼备的塑像。它不单形象地表现人物,而且 “随类赋色”地刻画了人物的神韵,使默不作声的塑像成为“凝眸欲语”的有生命力的生动造像。塑造好的作品避免阳光直射或炉火烘烤,应自然风干。泥人彻底干燥后要入窑烘烧,温度要达700摄氏度左右,出窑后经打磨、整理后再着色。在绘色时运用了绘画的技巧,用勾描、渲染、烘托达到苍劲、秀丽、典雅、艳美的目的,表达出雅而不俗、丽而不华、素而不旧的效果。泥人张的作品是以塑为根本,而画则使造像更接近真实的人物,在创作上对不同题材采取不同的创作方法,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选自《农民日报》2011年11月12日)
【中考链接】
(2011浙江温州卷)语文综合性学习。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与魂。文化蕴藏在城乡的每个角落,滋养着每个人的心灵,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温州的历史文化。
【城市印记】温州市五马街口的这座雕塑(见下***),体现了温州精神,请为其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快乐演练】
请参与“雕塑——凝固的艺术”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观雕塑?赋美名
1.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左右,杭州滨江区闻涛社区的一处住宅小区内,两岁女孩突然从10楼高空坠落,眼看一出悲剧即将发生。刹那间,刚好路过的吴菊萍毫不犹豫冲过去,徒手抱接了一下女孩,自己的左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但是,由于她奋不顾身的这一接,女孩妞妞稚嫩的生命得救了。
请你给这个雕塑取一名字,并说说取名的理由。
取名:
理由:
活动二?赏雕塑?抒心声
2.2011年1月11日上午,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塑像在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落成。4月20日,国家博物馆北门外广场的孔子塑像迁入国家博物馆雕塑园。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整体设计,在馆内西侧南北庭院设立雕塑园,陆续为中华文化名人塑像,第一尊完成的是孔子像。
请凭借自己对孔子的了解,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他的崇敬之情。
活动三?品雕塑 传文化
3.北京天安门前的华表,柱身上雕刻着盘龙,柱头上立着瑞兽。古朴精美的华表,与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的故宫建筑群浑然一体,使人既感到一种艺术上的和谐,又感到历史的庄重和威严。华表实际上已经与中华民族和中国古老的文化紧密相连,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一种标志。
你对华表所表达的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有了怎样的认识?
如何剪窗花篇7
(一)具有丰富的外延特点
民间剪纸由于其内涵的艺术语言多样,因此具备了多种功能特性。一般来说,民间剪纸的功能特性可以分成三类:装饰类、稿样类和俗信类。装饰类的剪纸尤为常见。人们把剪纸贴在它物之上以供观赏或者增加他物之美,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如窗花、灯花等。稿样类的剪纸包括用于刺绣、印染、模版的剪纸,其实用性较强,形式也较为正式。俗信类的剪纸包括用于驱邪、纳福、祭祀所用到的剪纸。这些剪纸的形式多以事物的寓意作为参考标准,表达人类对物质社会的美好设想和追求。如过节过年,每家每户都会张贴与花有关的剪纸,寓意花开富贵,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二)以***形象征某种固有意蕴
人们常见的小鸟、动物、人像、生活用具、瓜果、花草树木等,都是剪纸艺术常采用的剪裁对象,人们会根据不同寓意的意象来剪刻相对应的***案。
1.剪纸***形的吉祥观
中国剪纸的吉祥观念最初诞生在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社会的肤浅认知和对自然灾害的无能为力导致他们对神灵产生了敬畏和崇拜,他们希望通过外在的事物让神灵知道自己的诚意,并希望神灵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因此,剪纸成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一种物质寄托的载体。如经常见到剪纸艺术中“寿”字体,我们会在剪字时加上佛手瓜、寿桃、松树等***案,只有这些***案饱满地填充了整个“寿”字,人们才会觉得完整无缺。
2.剪纸艺术对生命的启迪
剪纸艺术和其他传统艺术一样,在创作题材和表现主题上大都是以一些人物、动物、植物以及神话传说中的形象(如龙、凤等)来象征主题。繁衍后代是剪纸艺术的永恒主题。祈求生命平安的各种意象***形通过剪纸艺术形式形象地刻画出来,表达了人类尊重生命和祈求生命平安的主题思想。如女娲造人、鲤鱼弄莲、荷花莲子、莲子娃娃、麒麟送子、观音送子等。虽然经过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但是中华传统文化依然一代一代地传承至今。
剪纸艺术在历经时代变迁的洗礼之后,既保留着传统艺术的言语内涵,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美感和形式。
(一)追求随意创作,形式简洁单纯,以简胜繁
庄子有句名言,“忘法,画之适也。忘足,履之适也。”袁枚曰:“忘,诗之适也。”这些都为我们陈述了一种现象:古人随心所欲,得意忘形的艺术创作状态。人们在剪纸造型设计中,通常是凭着当时的想法来即兴创作,心灵所动,剪意传情。因此,***案的选择也会删繁就简,以单纯、简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与现代艺术追求几何方式的抽象性创作理念一致。
如何剪窗花篇8
过年迎春剪纸窗花制作***解教程
迎春剪纸需要的材料工具:色纸、剪刀。
先教大家如何做最基本的对称春字剪纸窗花
1、先将色纸水平对折后再垂直对摺,变成原1/4大小的正方形。
将一边的正方形展开成三角形,另一边正方形也同样展开折起成三角形。
2、沿蓝色虚线将三角形对摺成原来的1/2大小即可。
3、三角形对摺线朝右剪半边的“春”字,斜边剪出“春”字半边的三横和一撇、右下剪出半个“日”字。
剪好的字展开来,就成了三角形站立的“春”字,最能点出年节气氛。
以相同方式将小三角形剪出半边的“喜”字,打开后就成了讨喜的装饰。同样“贵”字、“富”字都能依此剪出。
紧接着做难度稍微加大的diy剪纸葫芦
1、正方形纸先撕去1/3,留下2/3大小。
将2/3正面相对对摺,成为长条形。
2、对摺线朝右,剪出一半的葫芦状,上方留瓜藤、中间剪出中国结的线条。
3、将葫芦打开,上方的瓜藤剪去一枝即可。
4、葫芦有平安、吉祥之意,为过年添好兆头。
如何剪窗花篇9
红楼难解其中味,满纸荒唐言都付之于一把辛酸泪。湘妃之竹映影于长廊之间,潇湘馆中,你的心思何人能够解读?慵懒忧伤的眼神,只因俗世的尘埃已遍布在你与宝玉爱情的三生石畔之间。寂静的竹影在窗台边投下了斑驳的痕迹,阶上的青苔已绿得生出忧伤的芽儿。那一声“点苍苔白露泠泠”却也道不出此刻你心中的无尽愁苦。
自古红颜多薄命,水流花谢雨无情。桃花纷飞,手把花锄的你早已知晓自己的结局,埋葬了这空中飞着的漫天落花,同时也埋葬了自己那颗憔悴的心,吟出了“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葬花悲歌;奏出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高洁悲哀;绘出了“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婉约清寒,剪影了一轴永不褪色的红楼仕女***。
高山流水觅知音,黛玉题诗只为寻一知己。春江花月夜,潮水几涨几平,苏小小松柏结同心,只求得一内心依偎。
“此城只应天上有,为何飘落在人间”的杭城住着一位女子,非俗世之物,似已超脱凡尘。但却如何也摆脱不了命运与现实的二重奏,沦落风尘。只得在茫茫岁月苦海中叹一句“梦断彩云无觅处,夜凉明月生南浦”,满是凄苦悲凉。曾梦想能与结过同心的公子阮郁相依相偎的她,只能在斜风细雨人不归的空荡楼阁中,独自数窗外的雨滴,独自对着烟雾迷蒙的钱塘江孤独地死去。
她的墓上依旧吹着那年与阮郁相遇时的微风,轻轻抖动着坟上幽兰的叶子。松柏为她掩盖了俗世的气息,只有晨时日光和晚时夕照能透过密而繁的枝叶,在她的碑上投下一道寂寞的影子。她的命,谱得了“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的凄苦之曲;她的运,讲述了一段“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良辰美景奈何天的无奈之事;她的情,剪影了南朝野史一轴凄美悲凉的红颜薄命***。
如何剪窗花篇10
关键词:剪纸;文化;功能
中***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133-02
陕西宝鸡是中国古代文明特别是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里,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是全省乃至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地区之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资源之一的宝鸡民间剪纸,也一样久负盛名。而剪纸这一民间美术作为农耕文化的产物, 它的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造型特征最强烈。已成为宝鸡地区一项重要的文化习俗,也是一种文化内涵丰厚、民俗结构完整的文化艺术形式。
一、宝鸡剪纸的文化渊源
宝鸡地处八百里秦川之关中西端,东连中原,西接甘肃,南通巴蜀,靠近农耕经济与畜牧经济的连接地带,处在不同经济形态文明的交汇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特别是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宝鸡民间很早就有周成王剪玉圭的传说。周成王年幼时与叔虞玩耍,将一片梧桐树叶剪成玉圭形送给叔虞,说:“用这个当作你的封地。”史佚因此请求成王册封叔虞为诸侯。成王说:“我只是开玩笑罢了。”史佚说:“天子无戏言,你说了就要履行。”于是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国旧地,这就是成语“桐叶封弟”的典故。以西周成王“剪叶”的故事看,剪纸之前的树叶、布帛等剪铰艺术可能很普遍了。有关资料记载,文物工作者已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陵墓里,发现有异常小巧的用金箔剪成的虎、象、怪兽、鸟和云纹***案。宝鸡属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时至今日民间仍广泛使用银箔剪纸、装饰面花礼馍、蜡烛、亭子、花帐等。并且,宝鸡的考古工作者在唐墓中发现了不少保存完好的剪纸作品。
正是基于这深厚的地域历史文化积淀,宝鸡剪纸作为陕西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以及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与汉画像所相似的“牛耕***”等,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作为宝鸡民俗生活一种的剪纸,亦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宝鸡民间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像用于婚育的剪纸***案主要有龙凤呈祥、金瓜石榴、榴莲生菊、麒麟送子等,新婚洞房被人们十分讲究的贴满这样的喜花剪纸***案。关中地区也是中国戏曲文化的发祥地,以秦腔为主体的关中戏曲文化特色鲜明,宝鸡戏曲剪纸的盛行,正是扎根于当地的戏曲文化。其戏曲剪纸名目繁多,人文内涵丰厚,特别是窗花的主要题材源于戏曲,同时又是戏曲表演的再创造。
二、宝鸡剪纸的民俗文化符号
剪纸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符号。宝鸡剪纸之所以能够从古到今流传,而延续不断的主要原因,除了它赖以产生的基础文化架构即农耕社会结构,以及特定空间参照即地理环境分野这两个重要的依据条件外,还有一个显见也是最直接的生存条件,就是民俗生活。民俗是产生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具有世代相习特性的传统文化现象。它是一种模式化了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是一种社会的规范体系。民俗是民族心理的外部表现,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成为代代相承的民众惯习。
多元民俗生活是剪纸生存的文化机体,如同其他民间文化一样,剪纸本身就孳生于一定民俗文化机体,是在民俗机体上直接萌生、蔓延和汲取营养而获得传承不息的。多元形态的民俗生活构成了剪纸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说,剪纸是与民俗生活“骨肉相连”、“相依为命”的。如四季节令、人生礼俗、生产生活、、刺绣花样、美化环境等,样样都离不开剪纸。它不仅能给民众带来美的精神享受,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比如,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宝鸡民众大量剪、刻、贴、挂各式彩色***案窗花、炕围花、团花、粮屯花等等,是民间节日剪纸的高潮所在。几乎所有的祭祀、敬奉、祈祷、祝愿剪纸都是围绕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主题展示。人生礼俗中的四大环节,即诞生、婚嫁、祝寿、丧葬,是每个人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婚嫁民俗更是人生礼俗中的至关要紧的一环。宝鸡城乡婚俗过程中的窗花、顶棚花、炕围花等等洞房装饰剪纸,琳琅满目、色彩缤纷,以静态喜庆色彩、平面造像方式配合鼓乐、鞭炮与嬉笑哄闹声,营造出一种热闹、欢乐而隆重的婚礼气氛。作为婚姻礼俗中的剪纸,主要形式有龙凤呈祥、鸳鸯戏水、二龙戏珠、凤戏牡丹、白头偕老、麒麟送子、葫芦生子、扣碗和合等等。其主题内涵都是追求幸福吉祥、婚姻美满、和和美美、人丁兴旺等。除婚嫁礼俗外,宝鸡诞生礼俗还讲究在产妇门上贴一个红色葫芦剪纸,报喜、祈福;贴红剪纸鞋样、红十字、红色老虎起避邪、镇妖之功用。在宝鸡民间丧祭剪纸中,对“纸活”使用最为普遍。主要是以制作纸扎、挽花、献祭、铭旌、挂帘、筒纸等为主,清明节在墓地悬挂五色剪纸、十月一焚烧剪纸衣服等习俗。以剪纸来祭祀祖先,祭奠亡灵,是生者表达对死者深切的悼念之情和发自肺腑的人文关怀。
除了逢年过节家庭装饰要用到剪纸,还有用剪纸招魂、送穷、扫晴、燎疳等俗用。在乡里乡村的庙会、集会等相关的祭祀活动中也少不了剪纸的装饰和点缀。宝鸡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三、宝鸡剪纸的民俗文化社会功能
剪纸民俗文化内涵的变迁, 离不开当时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不同程度地承载着礼神敬祖、趋吉避凶等功能。并在传统节日和日常生活中,不断汲取灵秀与生命之气,在古朴的民间传播生存。
(一)宗教心理调适功能
宝鸡剪纸,在、巫术思想的影响之下,经常出现在各种宗教仪式或具有某些宗教特性的信仰民俗活动场合,有着较为明显的辟邪镶灾和心理调适功能。在民众看来,剪纸中一些样式不仅可以“通神”,具有“神性”, 而且“神力”无比。与人的生死关系密切的灵魂观念,是剪纸生成的宗教文化根源之一。比如宝鸡市千阳县的“送病娃娃”,手里拿着“桃榴三桂”,桃为长寿,榴为多子,桂为富贵,意味着死者鬼魂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可以把亲人的灵魂领走,故亲人不是请抓髻娃娃去驱鬼,而是送去“桃榴三桂”祭献亲人灵魂,请他保佑平安。民间剪纸招魂,大都是由于突发性的或疑难性的疾病缠身、受到意外惊吓而“魂不附体”或“丧魂落魄”,需要借助象征灵魂所在的剪纸娃娃来引魂归窍。也就是说, 在个人方面,可以增加自信,能在知识 、理性和科学无所用武之地时,给人以心理调适和抚慰。在社会方面,它是一种组织的力量,把社会生活引入规律与秩序。这种仪式所隐藏的纳祥免灾的民间信仰意识,是的一种间接显现,反映出人们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民间剪纸具有凝聚群众信仰心理和精神的功能。
(二)装饰审美功能
作为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形式,剪纸的诞生、繁衍,其首要的目的和功能并不是出于审美的需要,而是为满足民众的“信仰”需求而产生,但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它也具有多重审美价值和审美功能。因为,在民间岁时节日里的住居装饰离不开剪纸。每当举行婚丧嫁娶、庆诞贺寿、迎年过节、祭祖祀神、招魂送病、驱邪除秽等重要活动,都要用大红大黄纸张剪刻各式各样***案纹样来装饰环境、营造氛围、描绘万象、展示心灵,表达对人生未来的美好祈愿和祝福。一张剪纸无论它用于何种场合,在创作和使用的过程中必然灌注着丰富的感情,且这些剪纸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形象生动、生活气息浓厚, 件件作品都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审美价值、审美要求, 能给广大民众以强烈的审美愉悦。不论是花草、器物, 还是动物、人物, 都追求造型优美,剪刻精细,色彩艳丽,外简内繁, 有势有韵,繁简相宜 ,虚实相生,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纹饰,以达到完美的装饰性目的。求美的意愿也成为夸张的内容之一。表现人物时,将人物的衣服上缀满花朵;描绘动物时,将动物身上的毛皮夸张成漩涡状,或在其身上直接添加***案,这使原本普通的形象变得通透,体现出很强的装饰性。融形、神、意、趣于一体。以巧妙的展示、丰富的内容和塑造鲜活饱满的画面摄人魂魄,充盈着撩人心目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美感。
(三)教育教化功能
一切艺术都包含着娱乐与教化的功能。剪纸也如此,张张剪纸,如同打开的画册,是教给人们关键是孩子知识的启蒙课本。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历史传说、神话故事、著名人物等,给大人小孩的心灵以直观形象、最初始的启迪。对于爱唱爱看秦腔戏的宝鸡农民来说,窗花是凝固在窗户上的戏曲演出,而这演出一旦从戏楼上搬到炕头前的窗户上,戏迷们便日日都有了好戏看。尤其是戏曲窗花渗透着较为强烈的教化意识。除了一些封建伦理道德如忠孝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社会规范的教导,如为人处世、结交朋友等。戏曲窗花既适从于民居的装饰意趣,又是戏曲舞台的一种延续。每家每户贴的内容、题材都不一样,有的还根据当时的***治需要和时代风尚,剪一些爱国、爱***、计划生育、科学种田等内容。剪纸也充当了***策的“喉舌”。鲜艳夺目的窗花等剪纸样式,既给家庭带来欢乐和喜庆,又便于对子孙传授传统文化和各方面的知识,如历史知识、生产生活知识、为人处世知识等等。这种简便直观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四、结语
总之,宝鸡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其生命力就在于它给予了人们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寄托了劳动者的生活情趣、精神追求和价值愿望。剪纸作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民间剪纸作为非物质遗产 申报不是终极目的,其传承与保护,主要依赖于民俗文化空间的存在与实现。对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双重因素的传统民俗文化空间的关注,是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保护的重要基础。我们不应该忽视民间剪纸的民俗文化内涵及其在人的生存心理反映中所表现出的独特价值。因此 ,应大力增强全民保护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和意识,真正重视民间剪纸 、重视那些和人民大众生活联系最广泛 ,最具文化普遍性、最具群体情感象征的活态文化遗产 。
参考文献:
[1]王贵生.剪纸民俗的文化阐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