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说课稿10篇

初中体育说课稿篇1

[中***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7―0010一05

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2001年开始的,至今已走过了十个年头。当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作为历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对初中的历史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系、教材编写、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的改革,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经过十年的教改实验,初中历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新课改要继续深入推行下去,就需要总结十年课改的成就与经验,分析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更加明确课改的目标,确定课改的走向。其中,修订已试用十年的课程标准,就成为新课改继续发展的需要。为此,***组织有关专家对实验稿进行了修订,并于今年年初正式颁布《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计划在今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新版”)并不是对课标实验稿的小修小补,而是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新的厘定。本文仅就课标新版的内容作简要的说明,以期引起同行们对历史课程标准新变化的关注。

一、课标前言部分的新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的第一部分是前言,由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个子目构成。与课标实验稿相比,课标新版前言部分有了新的内容。

1.对课程性质的新阐释

课标实验稿中的课程性质,实际上只是概述了历史课程的作用,而没有直接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性质是什么。课标新版则对历史课程的性质作了明确的阐述,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性,并对这四个特性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应该说,这是在国家的教育文件中首次对初中历史课程性质进行了概述,有助于我们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定位、属性和特点。

2.对课程基本理念的新强调

课标新版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行了更为清晰的论述,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初中历史教育要秉持的理念,与课标实验稿相比,更为简明扼要。在这部分中,除了提出课标实验稿中已论及的教育理念,如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倡导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创新等。课标新版还有一些新的提法应引起我们注意,诸如:(1)强调要“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2)强调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3)强调要“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这些理念,对于教师进行历史教学有着指导意义。

3.对课程设计思路的新调整

课标新版在课程设计思路方面进行了较大调整。首先是提出了历史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即“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在这一总体设计思路下,课标新版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设计思路。其中,继续保留了课标实验稿中对课程目标的划分思路和课程内容六个板块的设计思路外,最重要的变化是弱化了课标实验稿中的学习主题,而是采用“点一线”结合的内容呈现方式。所谓“点”,是指具体的历史事实;所谓“线”,是指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内容体系的设计上来说,是要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课程内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这一设计思路,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性,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应该说,这是对课程内容体系的重要调整,尤其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此外,这一部分中还提出了一些在课标实验稿中未涉及的设计思路,诸如:(1)提出在内容的编制上要精选最基本的史实,展现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2)提出在突出初中历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注意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3)

课标实验稿在能力目标的表述中,有些地方较为含混,如将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合在一起论述(计算历史年代、使用历史***表的等应属历史学习方法的范围)、将表达能力界定在陈述历史问题等。而课标新版则明对课程内容中的教学活动建议进行了说明;(4)提出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问题,为乡土历史教学的开展留有余地。

二、课程目标的新确定。

历史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课标新版在这部分中,首先提出了历史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而在具体的目标方面,继续保留了课标实验稿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划分,但对这三方面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进行了新的表述,使之更为明确和完整,也更为清晰和易于把握。

例如,在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两版的表述对照如下。

确划分为五条,其中第1、2条涉及知识目标,第3、4、5条涉及能力目标,包括阅读、观察、想象、理解、分析、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再如,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两版的表述分别。

课标实验稿对过程目标的阐述不甚清晰,在方法目标方面提得尚欠具体,而课标新版将这一领域的目标明确分为五条,其中前三条涉及过程目标,后两条涉及方法目标,尤其是对方法的目标要求提得较为具体。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课标新版是列出了六条,其基本精神与课标实验稿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但在一些重要的方面则是更为强调,论述更为清晰,也有一些新的提法值得注意。例如:

(1)在民族观的培养要求方面,特别强调要“认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2)在认同感方面,明确提出要“认识中国***在中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

(3)在国际视野方面,提出要“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4)在人生观方面,提出要“初步理解个人

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从以上可以看出,课标新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比课标实验稿提得更为具体,指向更为明确。

三、课程内容的新构建

历史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这部分涉及教学的具体内容,是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具体指标,因而也是教师们最为关切的。课标新版根据课程设计思路,在课程内容的编排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其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1内容概念

课标新版将课标实验稿的“内容标准”的提法,改为“课程内容”。这是因为“内容标准”的概念在内涵上不易廓清,尤其是像历史这样的人文社会学科。而“课程内容”的概念则更为明确,即指课程所含具体内容的体系、线索及要求等。

2.体系新构

课标新版重新编写了每一个学习板块中的导言部分,依照历史发展时序的原则,对该学习板块所涉及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主要特征和重大史事进行了概述,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特征,使教师能够了解该学习板块教学内容的总体框架和结构。在每一板块的内容中,改变了课标实验稿学习主题的结构,而是按照历史时序的发展,列出重要的史事要点。

3.知识增减

在内容的编排选择上,秉着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史事这一基本原则,删除了课标实验稿中过难、过偏、过细的内容,以降低难度,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总体上来说,课标新版中的内容知识点比课标实验稿减少了五十多个,如世界古代史板块中,减去了课标实验稿中的南方古猿、三大人种、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布匿战争、丕平献土、琅城起义、希波战争、马可・波罗、阿拉伯数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荷马史诗》、阿基米德、麦加清真寺、巴黎圣母院等知识点。’

课标新版的课程内容在消减一些知识点的同时,也适当增加一些课标实验稿未涉及的知识内容,如中国古代史增加了东汉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增加了义和团运动、袁世凯***帝制;中国现代史增加了***;世界古代史中增加了早期大学、基辅罗斯;世界现代史增加了生态与人口问题等知识点。这些新增的内容,有助于更好地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范围和时代的特征。

若将增减的内容统一计算,课标新版要比课标实验稿减少了三十多个知识点,使知识总量有所下降,进一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使内容更加集约,重点更加突出。

4.提法新变

课标新版在内容编排和提法上有一些新的变化。历史教育的内容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研究新成果的出现而有所改进,这是毋庸置疑的。课标新版在这方面也有一些重要的变化,兹举数例如下:

(1)将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这一传统提法,改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因为从概念上讲,“融合”是指合成为一体,容易使人在民族关系的认识上产生误解;而“交融”则表明是相互性的,更符合历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往来、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情况,也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

(2)将七七事变后“中国的全面抗战开始”这一提法,改为“全国性抗战开始”。因为“全面抗战”是与“片面抗战”相对应,而“全国性抗战”则与“局部抗战”相对应。中国的抗战,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件爆发后就开始了,但从全国的角度上讲还仅是局部性的抗战,七七事变后则转为全国性的抗战。

(3)课标实验稿是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放在世界近代史的学习板块之中,而课标新版则改放到世界现代史的学习板块中。这是根据国内外史学界已基本得到公认的划分,即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5.形式更新

在编排形式上,课标新版是将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建议用双栏表格的形式,列表对应显示出来,使之更为直观,更易于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操作。如中国古代史板块的起始部分,是这样显示的:

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建议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观

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我国境内的古人类遗址。

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根据教学用***,想象原始

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

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总之,课标新版在课程内容方面有不少新的变化,教师们应加以认真的钻研和领会。

四、实施建议部分的新修改

历史课程标准的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四部分构成。课标新版在这四个方面也作了新的修改,简述如下:

1.教学建议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概括提出了七条教学建议:(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2)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3)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4)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5)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6)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7)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些建议,有不少是在课标实验稿中已经提出过的,但也有新提出来的,例如第三条建议,指出教师要进行清晰明了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主要经过和结果,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感知历史,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如通过具体讲述历史人物典型的言行事例,使学生有真切的感悟,加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认识。这条建议,实际上是有针对性的。

另外,在课标实验稿的教学建议部分中,列出了多个教学活动案例。而课标新版则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这是因为教学活动案例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实践中师生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课程标准作为国家的教育文件,主要是在指导性、引领性上提出有关教学实施的思路,不必论及过细的教学具体操作方案,这样也为广大师生的教学活动留有更大的空间。至于教学活动案例,可以放在课程标准的解读当中,供教师参考。

2.评价建议

课标新版的评价建议,强调了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提出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要求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尤其是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在评价的设计上,课标新版分别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提出了评价思路和要求。同时还对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的实施、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反馈等方面提出建议。

3.教材编写建议

课标新版在这部分主要是具体说明了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册、教师教学用书的功能,强调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历史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并对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初中体育说课稿篇2

关键词:义务教育;地理课程;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0-0004-04

2010年,***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等要求[1];在经历了十年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完成了《地理课标》(实验稿)修订、调整和完善工作,并于2011年底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于2012年9月开始使用根据《地理课标》(2011年版)修订的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

本文从“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分析《地理课标》 (2011年版)对《地理课标》(实验稿)修订、调整和完善之后的主要变化。

一、“前言”部分

《地理课标》(2011年版)的导入语指明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价值——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2]。这源于《地理教育国际》中“序”的内容,也折射出《地理教育国际》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深远影响。

(一)课程性质

地理课程性质的问题,即地理课程是什么的问题。地理课程性质揭示了地理课程应具有的独特价值。[3] 《地理课标》(2011年版)不再细述地理学概念及其显著特点,而是直接阐释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纵观1988、1992、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发现其中提到的地理课程性质,均指向两个关键词:“必修”和“基础”。此次重用“基础课程”作宾语,强调了地理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所起的奠基作用。此外,《地理课标》 (2011年版)还详细地介绍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五个特征——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与《地理课标》(实验稿)对照,这一部分有如下变化:第一,保留了原有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两条理念,而在具体表述中注意了与“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的链接;第二,将保留了原有的“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和“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合并为“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第三,将保留了原有的“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和“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两条理念融到了实施建议之中。

(三)课程设计思路

这一部分的主要变化为,删去了《地理课标》(实验稿)的第2条。讨论如下:第一,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编写的顺序,大致是先地球和地***,后中国地理或世界地理。“人教版”、“湘教版”、“大象版”、“广东人民版”、“晋教版”和“商务版”六种版本的七、八年级地理教材都是按照“世界地理——中国地理”顺序来编排,唯独“中***版”是依照“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编写。由远及近和由近及远这两种地理课程内容的编排,各有利弊。究竟孰优孰劣,需要进一步探讨。第二,对于地理教师是否可以自行选择授课顺序,也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地理教师对教材结构的把握程度和学校对地理教师的评价机制等现实因素会直接影响地理教师授课顺序的选择。例如,由于一学期地理课时数是一定的,若地理教师调整授课顺序,很可能会与当地期中考试等统一检测的考查内容与要求发生冲突,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的地理教学评价。

二、课程目标部分

《地理课标》(2011年版)中阐述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总目标比《地理课标》(实验稿)更加精炼,删去了原有的“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4]一句,在总目标与分类目标之间增加了一段话,旨在强调不可肢解三维目标。

(一)关于“知识与技能”

主要变化为:删去了《地理课标》(实验稿)中的“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增加了掌握“地***”的基础知识与“表达地理信息”、“地理实验”的技能。可见对地理基本技能的要求有所提高,不仅要求获取地理信息,还要求利用文字、***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此外,随着地理教育界对地理实验的深入研究,地理实验技能的培养越来越得到重视。[5]

(二)关于“过程与方法”

主要变化为:将《地理课标》(实验稿)中“知识与技能”中的“归纳地理特征”移到了“过程与方法”部分;增加了“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不仅吻合了素质教育的核心诉求,而且符合《纲要》中提到的战略主题。

(三)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

主要变化为: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好奇心、吸纳兴趣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有所提高;删去了《地理课标》(实验稿)中的“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加了“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增强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这重在让学生初步形成人地协调、因地制宜等地理观点与逐步提升安全意识和生存能力。

三、课程内容部分

2011年版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均将《地理课标》(实验稿)第三部分标题“内容标准”改为了“课程内容”。

(一)标准

1.删去《地理课标》(实验稿)中的部分标准条款或词语,以降低或提高要求,规范表达,避免了学科间的内容交叉、重复等。例如,删去了“中国地理”中“认识区域”部分的“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标准,降低了教学要求。又如,删去了“气候”中“天气与我们的生活”这一标题的“与我们的生活”,以保持前后内容的一致性。再如,删去了“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以避免和***治学科中相关内容的重复。

2.更换部分标准条款或词语,以降低或提高要求,规范表达等。通过更换《地理课标》(实验稿)中的部分标准或词语而降低要求的并不多;更多的是将“说出”、“知道”、“描述”等了解水平的动词改为“归纳”、“概括”、“理解”等理解水平的动词,以提高学习水平要求。例如,在“世界地理”的“居民”中,将原表述“运用地***、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改为“运用地***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明显提高了学习要求。规范表达,是为了让语句更趋准确、简练。又如,在“气候”中,将原表述“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更换为“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更显简练。再如,在“疆域与人口”中,将原表述“省级行***区”更换为全称“省级行***区域单位”,更显规范。

3.增加部分标准或词语,以提高要求,强调规范表达等。《地理课标》(2011年版)增加了部分标准或词语,提高了要求,表达更加规范。例如,在《中国地理》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中,增加了“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在“乡土地理”中,增加了“举例分析自然灾害对家乡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这些新增的内容,符合地理课程目标中“增强防范自然灾害意识”的要求。再如,在“地球与地球仪”中,增加了“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强调在开展地球自转和公转内容教学时,需要采用地理演示法。

当然,对标准的修改是很灵活的。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也可能在某条标准中同时采用多种修改方式。

(二)关于“活动建议”

1.内容方面,规范活动建议。《地理课标》(2011年版)或精选、归并《地理课标》(实验稿)中的活动建议,或重新设计活动建议,以使活动建议具有典型性、可行性和启发性。

2.统一了对活动形式的表述方式。《地理课标》(2011年版)的活动建议均采取如下表述方式:“开展……等活动。例如,……”建议开展几项活动,就举出几个相应的例子。涉及的活动类型包括地理观测、动手制作、运用地***、拼***游戏、模拟演示、参观、体验、辩论、讨论、学习交流、角色扮演、野外地理观察、地理知识竞赛、撰写小论文、乡土地理调查、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等,共列出23个例子。由此可见,地理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条件,从中选择或自行设计其他的适当活动内容,以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关于“说明”

1.编选区域时有所限定。《地理课标》(2011年版)的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部分都指定了必学区域。“世界地理”部分的“说明”中,增添了“南、北极地区是必学区域”要求,并指出,“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四个地区(例如南亚)和五个国家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即必学地区由《地理课标》(实验稿)要求的五个改为四个,此外,增加了“‘大洲—地区—国家’组合应涉及所有大洲”的要求。“中国地理”这部分的“说明”中,增添了“北京、台湾、香港、澳门为必学区域”的要求,并指出,“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必须从全国范围内选择至少五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可见,要求所选的五个区域可以是不同空间尺度的,但必须满足其他条件和要求。其实,依据《地理课标》(实验稿)编写的七个版本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均满足了如上新增要求,只是“中***版” 《地理》七年级下册中,将香港和澳门放在第六章的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内进行简单介绍,不如其他版本教科书专门用一节或两节来介绍香港和澳门那样详细。

2.突出德育的时代特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就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答记者问》中谈到: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6]《地理课标》(2011年版)体现了这一精神,例如,在“中国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用“要引导学生用科学发展观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认识区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这一“说明”,代替了《地理课标》(实验稿)的“用发展的观点引导学生了解区域内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

3.删去不太重要的“说明”内容。为简明扼要,《地理课标》(实验稿)中一些不太重要的“说明”内容,在《地理课标》(2011年版)中被删去,例如“气候”部分的第2点说明。

4.新增必要“说明”,以免分歧和争议或强调某些要求。为明确概念,杜绝分歧,在“说明”中增加了一些必要的文字。例如,在“中国地理”中“地域差异”部分的“说明”中,新增了“四大地理单元是根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而划分的综合地理区”一句,以避免对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中产生对四大地理单元划分的分析和争议;在“乡土地理”部分的“说明”中,新增了“提倡积极开发小尺度区域(乡、镇以下)的乡土地理校本课程”这一要求,对鼓励开发乡土地理校本课程的精神予以强调。

四、实施建议部分

《地理课标》(2011年版)删去了《地理课标》(实验稿)中“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案例,需简要说明时采用了举例的方式。

(一)评价建议

这一部分做了一些结构调整。《地理课标》(实验稿)是以“能力、方法、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建议——评价方式”的顺序进行表述,而《地理课标》(2011年版)则按“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的实施——评价结果的解释” 的思路陈述“建议”。其中,“根据地理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标准确定评价标准”包括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具体地说,与《地理课标》(实验稿)对照,关于“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补充了对纸笔测验、档案袋和观察评价等评价方法的详细介绍;关于“评价的实施”,在《地理课标》(实验稿)基础上,强调了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等;关于“评价结果的解释”,明确阐述了解释评价结果时的注意事项和作出评价结论的最终目的。

(二)教材编写建议

《地理课标》(2011年版)的“教材编写建议”较多的是对《地理课标》(实验稿)的调整、补充。

1.第一段简略交代了地理教材所包括的内容,代替了《地理课标》(实验稿)同一部分的第五点“重视教材的系列化建设”。

2.将《地理课标》(实验稿)的其他四点拆分为五点,增加了“突出能力培养,发挥教科书的学习引导功能”的要求,强调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这与“使地理教科书成为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基本的教学资源”目标相一致。

3.在“建立合理的内容结构”中,增加了教科书编写者选择区域时应注意“适当分散难点,注意知识再现”。

4.在“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的阐述中,增加了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应“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这符合了《纲要》中提到的“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精神。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地理课标》(2011年版)对《地理课标》(实验稿)的修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创建地理教学环境,培养地理实践能力。在“建设学校地理课程基本资源库”一节中,增加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配置地理专用教室、地理园等”这一建议;在“开发社会地理课程资源”中,增加了“有条件的地区可创建地理实习基地”这一建议。

2.利用学生的学***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标题更换为“利用学生学***验资源”,明确并凸显了这一要点。

3.积极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地理教学方法。新增了一大要点——“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提倡地理教师从网络上获取电子资源,“借助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地理”。

综上所述,《地理课标》(2011年版)对《地理课标》(实验稿)的调整、修订和完善涉及深广,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地理教师应该认真学习、研究、理解,依据其新指向、新要求和新精神,认真地开展教学,深入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初中体育说课稿篇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修订稿”)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以及附录等各个方面,都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实验稿”)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与完善。改善后的课程标准在很多方面实现了进一步的融合,将对今后的语文课程改革起到更积极的引领作用。

一、平衡性:语言文字的运用和思想文化修养提升之间的进一步融合

修订稿在“课程性质”中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段描述进一步清晰了语文课程的定位,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不是知识性课程,也不是理论性课程,而是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学习不在于掌握静态的语文知识,获得知识的“带宽”。语文也不是单一性课程,或语言学、或文字学、或文章学、或文学,而是综合性的基础课程,因此,语文学习不能只顾及一方。语文学习的任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培养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二是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两者密不可分,高度融合。

因此,我们绝不能片面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随意曲解“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观点。工具性一旦和思想文化绝缘,语文教育必是死的,最终将只剩下躯壳;人文性一旦和语言文字脱钩,语文教育必是虚的,最终只能使语文不像语文。

这属于本体论范畴,它应当是语文教师的思考基础与认知背景,如果缺少对这一点的正确认识与基本理解,就会影响日常教学行为。但前些年,不少教师过于注重人文性,在教学中往往注重对内容的理解感悟,注重拓展延伸,注重旁征博引,忽略了对语言的含英咀华,忽略了文本形式。很多时候,语文课偏向了文学课。而近些年,在强调“语文味”的背景下,有的教师教《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仅要求学生体会主人公答辩的机巧睿智和文章层层推进的写作手法,字里行间弘扬的民族志气、民族自尊和对文化认同的坚持,则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或者只成为一种点缀和装饰。还有的教师上公开课不愿教《清贫》,即使勉强教之,也只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上,不敢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方志敏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去感受其坚定的***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以为这样的教学会缺失“语文味”。可以说,在今日的部分语文课堂上,人文精神枯萎、终极关怀泯灭、工具理性泛滥的情况又开始占上风。①

修订稿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当前,社会上时有人批评语文教育过于注重道德教育,怀念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语文教育,对欧美的母语教育也羡慕不已。其实,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历来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教化、思想的陶铸,当前世界各国的母语教育也都极其重视德育因素。修订稿的价值取向是继承了传统的,也符合全球教育趋势。修订稿进一步理清了语言文字运用和思想文化修养提升之间水***融的关系,使我们认识到工具性和人文性必须兼有,必须统一,万不可偏废于一方。任何改革,最怕的就是走极端,课程改革也是如此。语文课程的“双性统一”体现了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也反映了当今世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教育思潮逐渐靠拢的大趋势。

二、时代性:语文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和未来公民素养培养之间的进一步融合

修订稿在“前言”中有这么一段话:“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面对这一“新的课题”,修订稿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作了强调:“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在实验稿中已被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课程理念,体现出语文教育必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整体发展与和谐发展,体现了语文水平高低是学生多方面因素综合体现的思想。

修订稿中的“语文素养”,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其内涵和外延比实验稿中有所扩展,涵盖了科学技术普及所带来的新要求。如修订稿“总体目标与内容”的第十条明确指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这一要求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有更具体的描述,此处不作引用。

“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这一修订稿中新增的内容,向我们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教师应适当改变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媒体素养和技术素养,使他们成为跟得上时代节拍的21世纪合格公民。

就媒体素养看,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早就把媒体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之中;台湾、香港也已在21世纪到来之时,在语文课程中纳入了媒体素养。美国基础教育界于2007年推出了“21世纪技能”计划,该计划期望以核心学科为基础,发展学生的学习与创新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还有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②

当今时代,信息素养、媒体素养、技术素养,已不再是某些专业人员所特有的素养,而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提高学生的这些素养,语文课程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对这一点,修订稿已发挥了风向标的功能。如何让生活在数字化信息世界中的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客观地分析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是每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思考和实践的新课题。

修订稿还有一处新的表述,同样是一盏导航灯。在“学段目标与内容”(第四学段)的阅读要求中,增加了“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在2009“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中,上海学生在连续文本分量表上的平均成绩为564分,位列全球第一(比第二名的韩国高出26分),达到6级和5级水平的分别为3.6%和20.1%。但是,上海学生在非连续文本分量表上的平均成绩为539分(比韩国低3分),达到6级和5级水平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9%和12.8%。可见,上海学生在非连续文本分量表与连续文本分量表上的成绩差异高达25分,在总成绩高于OECD平均值的参与国家和地区中差异最大,说明上海在不同文本形式的课程内容上分布不均衡。③尽管这只是上海学生的表现,尽管非连续文本不仅仅出现在语文课程的阅读中,但随着非连续文本,如清单、表格、***表、***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等在生活中日益重要,阅读非连续文本的能力,已成为未来公民的素养之一。

此外,修订稿对综合性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也体现了对未来公民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度重视。

三、累积性:学段目标、内容的设置与对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尊重之间的进一步关注

修订稿和实验稿一样,仍是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呈现“学段目标与内容”的。相比实验稿,各学段中各板块的目标与内容,梯度更明显,层次更清晰,内部一致性更强,学段间的衔接更紧密,更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例如,关于“现代文阅读”,第一学段针对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提出相应阅读要求:“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第二学段针对叙事性作品,提出能“复述……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针对叙事性作品,提出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针对说明性文章,提出“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针对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提出“能从***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四学段针对文学作品,提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简单议论文,提出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对新闻和说明性文章,提出“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对科技作品,还提出“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对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提出“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可见,每个学段的阅读要求,都建立在该学段学生的阅读基础、认知规律、思维特征之上,呈现出循序渐进的特点。阅读的内容随着学段的增高而呈现出多样化,阅读的要求也随着学段的增高逐步提升。譬如,同样是叙事性作品,第三学段的要求就在第二学段的基础上更进一层;同样是说明性文章、非连续性文本等,第四学段的要求明显高于第三学段。

写作同样如此。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三学段定位于“习作”,第四学段定位于“写作”。概念的变化,带来的是理念的变化、目标的变化和要求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呈现了不同学段的特色和差异,也体现了对写作过程的重视。而有些要求则在不同的学段反复强调,并螺旋式上升。如对想象力的培养,第一学段明确“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第四学段强调“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关于课程内容的组织,泰勒曾提出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三项基本原则,强调每一个后继内容要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地展开。在加涅看来,人类学习的复杂性程度是不一样的,是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推进的,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④

修订稿的目标与要求以累积性的方式组织安排,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有利于提醒教师去帮助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切不可不顾学生实际,一味拔高教学要求。只有避免了这样的“好心办坏事”,才有可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此外,修订稿适当降低了第一、第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降低要求,也许是更多地考虑到全国各省市教育的均衡,以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学科课程标准在有些国家是最低标准,在有些国家是最高标准,就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看,则是基本标准。如果课程标准要求过高,且偏重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的话,会造成教育方针与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因此,类似识字量这样的调整,体现了对每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关注。

修订稿新增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明确了“先认先写”的300个字。同时,在第三学段“识字与写字”的要求中强调,“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四学段强调,“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去年颁布的《***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见》,也强调了这样的理念与要求。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意义就在于它的非物质性,在于书法所积淀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所以,这样的要求不为过,完全符合书法的价值取向。我们要通过教学彰显这样的价值取向,让写字的过程,让整个语文教育的过程,成为育人的过程。

除上文所涉及的各方面体现出了修订稿在实验稿基础上的改善之外,修订稿在“实施建议”部分也作了相应调整,尤其是针对近些年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强化了某些要求,如“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等。可以说,修订稿在对课程静态结构的设计和对课程动态教学的引领之间也实现了进一步的融合。

就目前世界各国母语课程标准来看,有些国家提供了“内容标准”,有些国家提供了“学习水平分类”,修订稿中尚未有这方面内容,这恐有修订组专家们的立场。确实,标准不是圣诞树,不必什么东西都往上挂,一切都要从本国实际出发。基于标准的教学,亦应如是。

注释:

①谭轶斌《语文:须立“现代文明人”》,《语文学习》2010年第10期。

②靳昕,蔡敏《美国中小学“21世纪技能”计划及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

初中体育说课稿篇4

一、我校数学教学有几个阶段性蜕变过程

1.量的变化。最初是8开纸,教师绞尽脑汁,汇编成一份讲学稿,教师集课本之大成,几乎是面面俱到,但辛苦的劳动换来的是学生反感,每节课内容完成不了,学生吃了很多夹生饭,每一次的单元测验和联考成绩也不理想,有部分老师开始有怨言,改革、改革,越改越不像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思考,利用区组织教研活动及实地到各中学进行观摩,回来之后大刀阔斧地改,压缩成16开,内容精简,量的改变释放了教师与学生身上的双重枷锁,学生和教师在完成当天任务的同时,还留有“反刍”和“交流”的空间。

2.课堂的归位。以前教师的讲解要30分钟以上。现在都压缩在15分钟以内,以《利用尺规作***作三角形》三种类型为例,第一种类型已知三边求作三角形,我放手让学生去看、去动手操作,教师只是巡查;第二种类型两边一角(夹角),教师点拨;第三种类型两角一边先讨论,然后教师再重点讲解。一节课下来,学生感觉很快,教师也很轻松。

3.讲学稿上精选例题、练习题。最初的讲学稿是书本上的例题,练习题的翻版,中期的讲学稿是删减,现在的讲学稿是经过主备人下题海之后挑选的精华,做一题就是一种类型,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精髓部分,教师的辛苦换来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4.作业的减负。北师大版教材仅就练习量而言,是一个大型的国有企业,要让学生完成《知识技能》《问题解决》等问题客观存在,北师大版的教材是以北师大附中为模特量体裁衣做出来的测量,我们的学生只能以它为范本进行选择吸收,作业多,学生不做(或抄),只有布置适量、可行的作业,学生才会越嚼越有味。

5.备课组教师的团队意识的变迁。最初,教师采用备课本,把上课内容程序化,内容照搬照抄,教师交流最多是“你今天上什么内容”。随着学校开展集体备课,教师利用讲学稿(师生共用),把备课内容落实在讲学稿上,教师的交流变成:“你的重、难点怎么突破”。现在我们的每一位数学教师,讲学稿上都写着不同的批注,教师之间的交流变成“你的重、难点为什么这样突破”。

二、我校数学集体备课的历程

第一阶段(2007年之前),我校数学的集体备课停留在“改革”与“应付改革”交替的阶段,教师较多延用以往的经验或照搬旧教案,即使有改革,也是新瓶装旧酒,集体备课也是人员虽然坐在一起,但多数时候都是各人忙各事,备课组长最多确定一下教学进度,落实一下上课要注意的问题,安排一下教学常规工作。学校的检查也是一种公式化的套用,是否有备课,是否批改作业等,所有的检查都是静态的。

第二阶段(2007年至2009年),学校改革的初期。在经历了教学成绩的一滑再滑后,学校领导在反思,上级领导在质疑,家长在询问,学生在观望,教师在徘徊,各种声音汇在一起,我们要改革。学校以校长为首的改革小组,亲自到江庐中学把“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植入了我校,开始请东庐中学教师到我校上课,指导我们进行集体备课,然后我校组织人员进行回访,同时一有机会,我们就到兄弟学校进行学习,渐渐地,我校数学成绩不断上升,教师的自信心也得到增强。

第三阶段(2009年至现在),突破瓶颈,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集体备课。经过一轮“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校集体备课逐渐制度化,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的教学风格的老师坐在一起,能各抒己见,备课组内经过激烈讨论后能达成共识,年轻教师借助这个平台能很快成长,我们的数学教师不断迈出校园,到其他学校进行上课及指导备课。

三、形成集体备课模式

学情反馈,集体研讨,修正讲学稿,教师二次备课,课后交流、反思。

1.学情反馈:备课组每一位成员分析班级一周情况,从讲学稿落实情况、作业、检测等角度收集素材,同时交流应对策略,并把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推广,备课组长进行小结,并起到提醒和监督的作用。

2.集体研讨,修正讲学稿:(1)主备人说课,说章节地位(考纲要求),说课时安排,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渗透目标),说重难点,易错点,说教学流程,说选题目的;(2)集体研讨,定准目标,完善流程,关注细节,精选题目。目标决定流程,流程由活动构成,活动落实目标,检测反馈目标的达成度。

3.教师二次备课: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讲学稿是否高效,还有待于考证。因此,(1)科任教师有必要进行二次备课,把教情与学情有机结合;(2)备课组成员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初中体育说课稿篇5

【关键词】英语写作 教学时间 教学环节

根据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对写这一语言技能的要求,初中英语七、八、九年级应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笔者试***通过调整教学时间和教学环节来尝试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以期有助于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效益。

一、调整英语写作教学时间的尝试

笔者通常将英语写作教学过程分为例文分析、构思和素材收集、列提纲、写初稿、小组互改、教师建议、写二稿、作文展示和点评、作文再修改和定稿誊抄等几个环节。对于比较容易的英语作文,学生可以当堂完成初稿,老师可以当堂讲评,或学生当堂上交,老师批改后第二天讲评、展示,时间管理相对容易。但是更多的时候,由于例文本身的结构、语言表达或其他方面有一定难度,需要师生花较多时间仔细研究,学生不易当堂完成作文,只能布置成家庭作业,第二天老师才能完成批改,第三天甚至更后面的课才能做讲评,这时学生可能对写作的内容都慢慢生疏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作好时间的管理才能让教学效益更大化。一般初中英语作文从例文分析到讲评总结需要一节课或多一点的时间,假如英语写作课时间总体需要50分钟,笔者认为可以把这50分钟分到三个连续的课时里。例如,新目标七年级上Unit 10 Section B 3b的作文: Imagine you are an American student on vacation in Beijing. Write a travel diary.此作文的例文就是3a的Bob's travel diary.例文本身有一定难度,一个是动词过去式的运用是整个初中英语学习的一大难点,学生容易出错。再一个,文中出现了不少像have fun doing, finddoing, makedo ,decide to do等难点词组,需要补充句型练习学生才能正确使用,还有英语日记的写作特点也需要时间进行介绍。所以在第一课时大概需要15分钟左右才能基本完成例文分析的步骤,接下来5分钟左右进入3b作文的构思和素材收集、列提纲步骤。一节课40分钟,剩余下20分钟也许部分学生能完成写作任务,但更多学生需要时间消化例文,更细致地谋篇布局和琢磨词句,不如让学生课后去完成。第二课时,教师就可以安排20分钟左右的时间,组织学生对作文进行互改互评,教师到各组观察、聆听并针对典型问题提出解决建议,然后要求写二稿,如果时间紧张,二稿也可以布置成课后作业,当天上交给老师批改。第三课时,学生的作文就可以大面积展示了。学生在分散的三个课时里每天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为这次作文动手动脑,学生研究写作的频度增加了,对写作的技能会更加熟练,而在课堂上使用的总体时间并没有增加,相反,随着学生对操作过程逐步熟悉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使用的课堂和课外时间还会减少,这无疑会极大地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益。另外,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英语学习接受力偏低的学生在英语词汇、句型的运用、英语作文结构的安排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困难,采用这种分散课时、循环复现的办法更有利于他们巩固所学,收效也更明显。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一次写作课被分配在三个课时里,教师要注意使用好三个课时的剩余时间,笔者建议把英语练习课或复习课等与写作课统筹安排,科学地利用时间。

二、调整英语写作教学环节的尝试

在英语写作教学的各环节中,通常学生写完初稿后第二天上交,老师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批改,一般当天无法评讲,至少在第三天才能评讲。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方法不能及时反馈和纠正写作中的问题,并且如果出现的问题较多,批改工作很难有效地进行下去。所以笔者尝试在初稿环节完成的第二天先不上交作文,而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互改活动,教师到各组仔细观察和聆听,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修改建议,督促和帮助各组完成批改任务。这一环节的调整有几个优点:第一,学生的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到比较及时的反馈;第二,学生可以得到老师近距离的指导;第三,由于是小组活动,学生会感到更自在,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得到的锻炼也更多;第三,教师不必因为作文无法改下去而困扰,普遍性的问题可以在全班纠正,个别问题可以在小组解决;第四,互改活动的顺利完成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二稿,此后教师的批改也更顺利,在第三课时进行展示点评时,就会出现更多的合格甚至优秀的作品。当然也需注意以下问题:小组组员的人数须适当,3至6人一组比较利于学生更大胆地参与活动和教师的管理;组员搭配非常重要,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更有助于学生的交流、学习、促进和提高;常规检查不能少,老师应指导组长督促组员认真完成作业,如果管理缺失,学生马虎写作甚至根本没写,互改活动就难以正常开展下去。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初中体育说课稿篇6

一、强化“母语”意识,注重传统继承

语文课程改革应该是“中西教育理念的对话”。《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稿”)真正做到了“贯通传统,修正西方教育观念”。例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前言”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表述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修订稿”把它改成“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各国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修订稿”明确地强调了语文教学之于民族精神培养和民族力量凝聚的重要意义。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实验稿”对“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修订稿”把“植根于现实”改为“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这样,就纠正了我们前期对传统教学的“短视认识”,对语文学科本位开始有了理性的回归。

“实验稿”在语文课程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修订稿”在实验稿基础上增加“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这些变化明显让我们看到: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凸显。

二、课程内涵丰厚,操作弹性强

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课外学习能力的培养。以语文课程“教学建议”为例,“实验稿”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修订稿”则表述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这些都体现了“修订稿”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视。

在语文教学“评价建议”中,“实验稿”提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修订稿”增加了:“可让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评价活动,争取社会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更多关注和支持。”扩展了评价主体范围,拓宽了评价视界,从而更有力地保障语文教学效果。

在语文“课程建设”中,“实验稿”指出我们“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修订稿”改成“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这样使语文课程建设的目标更明确,方法更有可循性,同时,在实施机制上也体现出可操作性和灵动性。

三、学科定位合理,切合教学实际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识字量、低年级写话等目标,其指向偏于“优秀生”标准。例如,关于“识字与写字”,“实验稿”指出:第一学段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二学段应“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对此,“修订稿”作出修正: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修订稿”较大力度地降低“标准”,并且继续顺应了学生“多认少写”的识字写字的学习规律。我们都知道,“课程标准”面向的是包括“优秀生”“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是“整体意义”上的标准,不能以偏代全。拿“识字与写字”来说,在同等教学背景下,“优秀生”并非不可以在整体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深化和提高,因为“课程标准”的规定应当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

在“阅读”的规定上,“实验稿”在第一学段规定:“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首先,应该看到,有声朗读是渗透情感的有效途径,其次,也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成人可以默念文字进行记忆,学生们却往往要编成歌谣来吟唱记忆,即是这个道理。“修订稿”把“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调到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顺应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了教育规律,并且,其表述也是恰当的:“初步学会默读”。

再如,“实验稿”在“阅读”评价中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修订稿”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这样,对“阅读”目标的阐述就更加全面、深入了。

“实验稿”在第二学段“口语交际”目标中提出:“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其中,“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表达生硬。“修订稿”是这样表述的:“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这样表达显得更妥帖、自然。

“实验稿”在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中提出:“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显而易见,这种生硬的规定容易造成教师的误读,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习作的压力。“40分钟+400字”既是高要求,也有对“字数”与“质量”顾此失彼之嫌。“修订稿”的规定则是灵活而易于理解的:“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科学有效的方法,使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例如,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里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方法策略,“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修订稿”则增加有关“学习方法”的表述,成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修订稿”还在识字教学建议中增加:“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中,我们也看到培养学习方法的重要意义。

初中体育说课稿篇7

一、说课形式介绍及一般要求

从说课的准备过程来看,可以分为带课说课和现场说课。带课说课常见于青年体育教师说课评比及教学竞赛中,一般内容自定,在说课之前参赛教师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教材、网络、教研组集体智慧等多种资源进行相关的充分准备,如教案和说课稿的设计和修改、精美课件的制作、说课的实战演练和改进。带课说课一般要求参赛教师对说课稿非常熟悉,最好能达到脱稿说课的程度。现场说课常见于新教师招聘及职称评审中,一般一小时前指定课题,一小时内准备,一小时后说课。现场说课由于准备时间短,对教师的教材理解与认识、说课稿文字的组织、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要求更高。现场说课可以看说课稿,但少看并流利地说课是选手整体熟练程度的表现和亮点之一。

二、说课能力分析与提高策略

说课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能力,即教学设计能力、说课环节安排和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学的教学设计是说课的基础,环节安排和文字组织是说课的基本技巧,语言表达能力则是说课的表现形式。说课能力的提高可以从上述三方面入手,将其落实到平时的实践和练习中。

1. 注重单元设计找准重点难点。无论是带课说课还是现场说课,我们遇到的说课课题往往是诸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篮球双手胸前传球、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等某一个具体的运动技能。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然要经历泛化、分化、自动化的阶段。因此,我们首先要根据具体的运动技能的难易程度、内在规律以及授课对象的身心发展状况进行简要的单元设计,确立该技能总的教学课时,以及明确各课次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再选择某课次进行教学设计和说课,这样能较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而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练手段,为成功说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体育说课稿篇8

关键词:讲学稿;文本;人性化;实践化;导向性

中***分类号:G423.2

正所谓教无定法,教学的形式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于是乎目标教学法,杜郎口中学"10+35"课堂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等应运而出,尤其是南京溧水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脱颖而出,成为教学中的一朵奇葩,其影响之大,运用地域之广,着实令人叹服。

此次去东庐中学学习,参加扬州文津中学主办的讲学稿研讨会,各位专家的几个教学观点让我醍醐灌顶,如:"从课本中来,到学生中去。""教学内容要个性化解读,要打造个性化教师。""没有教的学是自学,没有学的教是独白。""学习要有效率,效果,效应,效益。""教师要站得住讲台,站得稳讲台"等。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通过讲学稿异彩纷呈的同课异构的观摩课,专家精辟幽默的点评,及文津中学导学稿"四导四学"详细的经验介绍,我对讲学稿有以下几点设计原则:

1.讲学稿应尊重文本

文本与讲学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讲学稿的编写与教学必须基于文本,不能做舍本逐末的赔本生意。这在实践中,有很多教师将教科书与讲学稿生生割裂,先上教材再上讲学稿,讲学稿活脱脱变成了习题集,没有达到讲学稿"减负"的初衷,相反变成了学生的包袱,一提讲学稿老师厌烦,学生苦恼,这违背了讲学稿的初衷--讲学稿是文本的一个载体。徐燕谋说"柏木无根,生意无从发端"。教科书是讲学稿的根。

2.讲学稿的人性化与实践化

无论哪种模式都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讲学稿也不例外,我认为每一个课堂都应该包含着真善美,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也都蕴含着真善美。

那么讲学稿如何做到人性化。首先,讲学稿的编写要精细。精,教师选题要精,在编写时教师本人要"先上题山,后下题海",从石头中挑出玛瑙石、珠宝呈现给学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个题不错,选上;那个题不错,选上;再一看,这几道题有点意思,选上。结果一看,讲学稿已是题山题海,学生无从下手,无心下笔,真是"面面俱到,则面面不到",要适当留给学生一点空白,正如老子说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车轮是空的,所以能转动。学生有余地,所以有潜力。二是细。古人说"业精于细""细节决定成败"。东庐中学讲学稿在设计,保存,版面的美观,题的可操作性等方面都无不体现着细,有兴趣的教师可展开他们的讲学稿细看研究,一定会获益匪浅。

如何做到讲学稿的实践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只有会运用知识,才能获得知识","教育应该有用"。要"让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还能运用知识。"[2]讲课是有框架的,棱条分明的,可教师是活的,有思想的,讲学稿这个媒介,就如同一个毛石,它需要教师的个性化的抛光、打磨、润色,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光彩照人的宝石。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他可以将讲学稿上成生活指导课,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此次去东庐中学,徐城主任的讲座中提到X与Y的关系时,乐呵呵跑到窗帘旁,窗帘拉开了又合拢,合拢了又拉开,学生恍然大悟,有时教学不需要拉拉杂杂,喋喋不休的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理论为实践,可以事半功倍。在讲平移中,他选取《黄河大合唱》曲谱,让学生找平移,形象具体生动,学生热情高涨,原来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上课会"癫狂",学习效率"傻子也开窍"。哎,总有人把枯燥的工作做到精致而完美。"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信!

3.讲学稿要有导向性

讲学稿是人开车时的方向盘,它可以引导教师和学生,让教师和学生能抓住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无讲学稿的学习状态,半数学生在课堂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心猿意马。而讲学稿上课要完成,这就改变了学生上课的无作为状态。在考试复习时,各种资料铺天盖地,学生左一个拐杖用用,右一个拐杖扶扶,拐杖之多,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结果每一本参考书都如蜻蜓点水般,都涉及了,都未渗透。猴子掰玉米般,掰一个扔一个,每个都掰了,最后仍是两手空空。讲学稿是基于教材、考纲、课程标准来编写的,是一个学校全体教师智慧的结晶,因此,它将主载课堂,引领教师学生,渗透于考试。

诚然,讲学稿有诸多妙处,但我们对于讲学稿引入课堂,不能一味的全盘端来,要注重学生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课堂"高效"出发。要有创意,不能一味跟风。甘肃省大多数初级中学的学生是住校的,学生没有充足预习时间,而讲学稿的精髓恰恰在于学生提前扎实预习,我们的绝大多数学生做不到,没时间做到,这样只能将预习时间压缩到课堂,实际我们也是这样操作的,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协调好预习与授课的关系。在东庐中学和文津中学听的课将课堂检测也放在了课后,与我们的实际也不符,这有悖于高效课堂的原则,当堂不评价怎知学习效果?将检测放在课后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学业负担加重了,学习效果更是天方夜谭,不实际。当然,讲学稿的探索过程是且行且思,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兼收并蓄。

有专家称"讲学稿是语文教学的怪胎,教学的悲剧。"我不这样认为,新事物的诞生总是在质疑声中成长,讲学稿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可能不够完美,但不能毅然决然的全盘否定。学术界,社会要给予它成长的空间,要想着如何让它精益求精,而不是想方设法把它扼杀在萌芽状态。

对于这次学习我想要用一句话概括:"出去走走才知道人还有另一种活法,枯燥乏味的教学也可以别开生面。"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说课稿篇9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课程整合重技术而忽略学科课程的主体地位。将信息技术的使用融合于学科教学当中, 让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服务,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是教育界专家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初衷。然而有的教师在实施课程整合时, 重信息技术而轻学科教学目标的落实。

【关键词】课程整合重技术 忽略学科课程的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的使用融合于学科教学当中

【本页关键词】自然科学 工程 财会 会计期刊征稿

【正文】课程整合重技术而忽略学科课程的主体地位。将信息技术的使用融合于学科教学当中, 让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服务,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是教育界专家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初衷。然而有的教师在实施课程整合时, 重信息技术而轻学科教学目标的落实。对策: 信息技术走进学科教学, 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 而不是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之中, 不可为了整合而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本来就是要回归课程本身, 不可用信息技术去替代原来学科本身的一些内容。( 4) 问题: 只放不收, 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不准。网络支持下的课堂, 教学资源是开放的, 教学工具是开放的, 研究方向是开放的, 交流评价是开放的, 网络的出现为我们真正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形式。有些教师由于对本身角色把握不到位, 导致教学过程放有余而收不足: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莫名其妙地研究”、“稀里糊涂地上网”、“漫无边际地讨论”, 最后教师还得“匆匆忙忙地补课”。对策: 网络教学中应把握放与收的尺度, 教师在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和探究的同时, 要善于扮演好几种角色: 问题情境设计者( 设计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富有挑战性、有研究价值的任务) 、资料线索提供者( 避⒀_(_臺免学生漫无目的地上网) 、合作分工指导者( 合理安排组内分工,提高学习效率) 、探究过程促进者( 使学生不偏离学习的初始目标,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研究) 、交流反馈组织者( 使交流有正确的方向) 、成果评价参与者( 使学生学有所获, 思想得到升华) 。( 5) 问题: 体现了个体化学习, 忽视了学生学习成果的汇报共享。些教师对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缺少有效的约束策略: 学生在课堂上被网络中精彩的信息吸引, 只顾埋头专注于个人的实践操作和学习体验, 使交流合作与测试环节流于形式; 同时, 过多强调学生的个体学习,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偏离了网络教学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重要目标。对策: 我们应在强调网络个体化学习的同时, 重视开展师生、学生之间的广泛的交流竞争与合作, 尤其要重视成果的展示汇报。让学生运用合适的技术, 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在交流中促进对问题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交流中与同学分享学习的成果和学习的快乐、提升学习的价值。总之, 在利用网络教育资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问题和迅速找到解决之策, 那么网络资源才真正发挥了应有的教育功能.

【文章来源】/article/66/3211.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初中体育说课稿篇10

本文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教材编辑初审书稿时存在的问题,从继续教育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从而提升编辑的初审能力,进而提高编辑的出版效率。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教材;初审;能力

从2003年开始接触职业教育教材的出版,工作内容涉及职业教育教材的选题策划、组稿、初审、编辑加工、排版、校对、复审、终审和印刷出版各个方面。十余年来,经历的稿件很多,各类层次学校的稿件,各种层次作者的稿件,可以说不计其数。近几年由于新入职的编辑很多,终复审稿件时发现有很多问题完全可以在初审时规避掉,但是问题延续到复审甚至终审层面才发现,不仅耽误了出版时间,而且返工费时费力,之前的工作都白做了。为此,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对编辑进行了多方面的教育培训,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提升编辑的初审能力。

一、目前编辑继续教育时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教育内容与需求不对称

目前有不少针对编辑的继续教育内容陈旧,脱离实际,没有针对性。例如新闻出版总署针对编辑的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中,有些课程已经是十多年前录制的了,内容非常陈旧,完全和现实脱节。或者培训仅仅流于形式,在未进行充分考虑和调研的情况下,就组织编辑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忽视了培训内容是否对编辑工作有指导意义。

(二)教育方式单一

教育方式单一,形式落后,编辑参与积极性不高,达不到继续教育的预期效果,对实际工作也没有指导意义,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增加出版社经营成本。编辑继续教育不只是参加培训,其实还有很多其他方式,比如一对一辅导、专家讲座、学术会议等。

(三)继续教育体系不完善

出版社的继续教育一般都是由人事部和质检部一起负责,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的规划,在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在制度上也大都不完善,重形式,轻考核,缺乏健全完善的继续教育效果评估体系,仅仅把继续教育当作一项任务。

初审是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是三级审稿的第一级审查,在整个出版流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负责初审的责任编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出版流程以及***书质量和出版效率。所以,编辑应该非常重视初审工作,不论作者的地位高低、远近亲疏,都应该把稿件是否具有创新性、规范性、实践性、科学性等作为评审的客观标准,切不可马虎大意。编辑提升初审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对一辅导

这个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教育方式。终复审的老师可以针对稿件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对责任编辑进行一一讲解。尤其是在初审稿件是就应该能够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在开始的时候就规避掉。这类问题很多,诸如稿件是否完整,字数是否合适,内容是否存在抄袭行为,读者定位是否明确等。

(二)专题培训

1.避免照本宣科和高深莫测

培训时按照讲义照本宣科、平铺直叙、脱离实际地讲下去,听课的效果显而易见。还有些老师故意将内容讲得很高深,似乎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水准,让编辑感觉听不懂,华而不实。

2.避免当众批评和居高临下

老师在培训时尽量避免当众批评,否则容易造成尴尬局面,使编辑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影响日后工作。讲课方式避免居高临下,最好能够边讲边与编辑互动,加深编辑对培训内容的消化。

3.多用案例授课

案例授课不仅仅针对性强,而且有意义的案例可以使编辑记忆深刻,在日后的工作中会更加注意这方面的问题。编辑初审稿件时会发现很多问题。一是书名不正确。大家可能会觉得有趣,书名能有什么错误?其实不然,刚收到的稿子,很多书名是有错误或者不合适的。教材的书名需要根据对应的课程名称确定,切不可以创新之由随便命名,哗众取宠。二是目录不正确。根据目录可以直接看出全书内容是否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目录有问题的很多,有的是逻辑上有错误,有的是缺少一部分内容,最严重的还有***治问题,一定要特别注意。三是***片有问题。编辑要注意稿件中的***片是否清晰,分辨率至少在300dpi以上,***片要有***号,是否与上下文呼应?尤其更要注意地***、人民币等***片是否正确使用。***片要在排版之前一定要确定好,否则因为***片有问题后期再调换或者动版会非常麻烦。***中的内容也需要注意。四是表格有问题。表格是为了直观比较数据、快速浏览项目、进行各种数据运算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在职业类教材中表格的出现率非常高。表格处理应该注意“简单明了”“表达一致”“明晰易懂”这几个特点。尤其是“表达一致”,即表中各种平行的术语、数字、简称应该上下或左右统一,以免给读者造成混乱。五是定义有问题。全文无自定义内容。作为教材,里面的定义必须是公认的,准确无误的。六是文字有问题。编辑初审稿件时要通读全文,看行文是否流畅,语言是否简洁意赅,文字用语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口语化或者抒情散文式的写作方式是不可取的。另外,由于输入法的缘故,稿件难免有不少不规范的字、词和句子,这些除了编辑自己在通读的过程中发现,还可以借助专业的“黑马校对”软件纠正一些错误。实际工作中碰到的此类案例非常多。培训的时候不仅可以用这些案例直接进行讲解,还可以和编辑互动,让编辑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还能提高学习质量。

(三)参加学术会议

作为一个优秀的编辑工作者,一定要深入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除了平时关注新闻媒体方面的报道和学术期刊论文动态,还要参加学术研讨会议,和行业专家多交流。这是一个极好的提高专业素养的途径。出版社多鼓励编辑参加专业学术研讨会。

(四)积极参加新闻出版总署的继续教育

新闻出版总署每年都要求责任编辑进行不少于72小时的继续教育,责任编辑要认真对待,不能敷衍了事。

新入职的编辑要积极参加编辑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自己业务能力。

(六)合理运用奖惩制度

每年安排至少两次质量检查,质量检查不合格的编辑,除了教材要全部下架重新修改外,责编还要受到相应惩罚。终审稿件是若发现编辑弄虚作假行为,也会根据规章制度受到相应的处罚。通过奖惩制度激励编辑提升初审能力。编辑如果通过继续教育,初审能力提升后,稿件就能很顺利地进入出版流程,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从而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出版效率。

三、结语

初审是编辑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做好初审工作是编辑的重要职责。稿件初审作为出版流程中,编辑应该在工作中逐渐掌握初审工作的内容和方法,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学习和交流,逐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为出版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教材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继祥.科学出版社作者编辑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崔青峰.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创新[J].科技与出版,2014(2).

[3]王***伟.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教材规划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25).

[4]吴晓.职业教育教材设计与编写策略探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10).

[5]刘洪涛,汪立亮,杨小***,冉磊.当前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通讯,2012(3).

[6]王佳家,裴燕.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发展现状及策划思路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15).

[7]夏建***,郭飞,王学***.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编辑之友,2012(9).

[8]尚云东,高建华.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质量探讨[J].科技信息,2011(23).

[9]周丽琴.国内外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研究的比较[J].职教通讯,2010(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初中体育说课稿10篇

学习

微笑着面对生活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微笑着面对生活10篇,内容包括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方法,微笑着面对生活范文。有人说:“微笑是一种无声的亲切的语言。”我很赞同他们的观点。微笑是人类很美好的一种表达方式,你温文尔雅的一笑总会让对方感到愉悦,这种微笑搭起了人

学习

节假日放假通知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节假日放假通知10篇,内容包括各种节假日放假通知范文,有关放假安排通知范文集合10篇。各位同仁:2022元旦假期将至,首先向全体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为了度过欢乐、祥和、平安的节日,特提醒全体人员注意以下几点:一、各部门在节前要

学习

韩寒语录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韩寒语录10篇,内容包括韩寒夏天语录,韩寒全才语录。3、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4、鸟的翅膀在空气里振动。那是一种喧嚣而凛冽的,充满了恐惧的声音。一种不确定的归宿的流动。5

学习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高一历史教学计划10篇,内容包括高一历史教学计划及实施措施,高一历史教学计划范文。1、学生状况分析:本学期本人教授高一5、6两个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认知能力强。总体来说,作为高一新生,对于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阶段的认识水

学习

泊船瓜洲的写作背景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泊船瓜洲的写作背景10篇,内容包括泊船瓜洲的写作背景100字,泊船瓜洲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1.引导学生了解诗词大意《泊船瓜洲》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治家王安石。本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了写作地点及写作背景。首句“

学习

工会活动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工会活动,内容包括工会活动合集,工会活动记录大全。一、活动目的:缓解工作压力,愉悦身心健康,增强集体凝聚力。二、活动主题:强身健体营造温馨团队,心手相牵构建和谐校园三、活动口号:活力永青春,运动无极限四、活动项目:1、广场舞

学习

技能比赛发言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技能比赛发言稿,内容包括技能比赛选手发言稿,技能竞赛交流发言稿。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办兰花集团首届职工技能大赛。首先我代表公司***、董事会向大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领队及选手致以诚挚的敬意!向大赛组

学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读后感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读后感10篇,内容包括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100字,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30个字十篇。当我读到小女孩几次划着火柴的幻想这一段时,心里不由得再一次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叹息。在这不平等的黑暗社会中,小女孩看见

学习

江雪的意思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江雪的意思10篇,内容包括江雪柳宗元古诗意思,江雪的意思和译文。

学习

冷链食品防控工作方案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冷链食品防控工作方案,内容包括进口冷链物品防控方案,冷链食品防控十条措施。落实进口冷链食品***情防控措施,对进口冷链食品形成闭环管理,严防进口冷链食品游离于监管之外,斩断***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传播途径,最有效地保障人

学习

公司介绍信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介绍信,内容包括公司介绍信的格式及范文,入户介绍信合集七篇。兹有我单位X部门经理[这里有一个级别问题,一般是同级别的人员接待,如果有特殊情况也可以区别对待]前去贵单位办理****事宜,请予协助为谢!单位介绍人落款本公司

学习

关于勤奋学习的名言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勤奋学习的名言10篇,内容包括表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名言,勉励少年勤奋学习的名言。3、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4、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5、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6、书山有路勤为

学习

晚会策划案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晚会策划案10篇,内容包括晚会策划方案100例,晚会活动的策划案。三、活动时间:四、活动地点:五、活动对象:六、主办单位:行***办公室七、注意事项:1、安全事项:1)所有女性不得穿着丝袜,所有人员禁止佩戴隐形眼镜。(丝袜、隐形眼镜属

学习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校本教研总结,内容包括校本教研活动总结,小学教师校本教研工作总结范文。一、研修目标在教学中不断学习,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提高业务能力,锤炼专业精神,丰富教学智慧,形成教学风格。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真正成为农村教学的业务能

学习

小学升初中试题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升初中试题10篇,内容包括小学升初中数学试题求阴影部分,小学升初中试卷数学试题。()1.AbookBrulerCnose()2.ApurpleBfingerCfoot()3.AorangeBmonkeyCyellow()4.ApandaBbirdChotday()5.AmilkBFrenchf

学习

中学体育说课稿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体育说课稿10篇,内容包括中学体育说课稿模板范文,中学体育说课10分钟范例完整版。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公用的教学研文本,是教学研合一的载体。我们在设计讲学稿时遵照了东庐讲

学习

小学体育科研工作计划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体育科研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小学体育教学科研计划怎么写,小学体育工作计划范文集合7篇。1.3人文及社会科学台湾科技年鉴中人文及社会科学门类,包括人文科学的台湾及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历史学、哲学、语言学、艺术学、社

学习

初中化学实验计划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化学实验计划10篇,内容包括初中化学实验方案100例,初三化学实验教学计划10篇。一、做好理论准备任何实验都是以化学理论知识为指导的,创新性化学实验更加需要理论的支持,才能够保证其科学性、严谨性。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

学习

初中考试总结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考试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初中考试总结怎么写,初中考试总结和计划。冻风时作,抗拒不了老师和同学们早起的毅志;***雨霏霏,抵御不了同学们坚扫清洁区的热情;寒气袭人,阻挡不了--校长那声声充满关爱和激励的语言。时间飞逝,树叶

学习

体育市场营销论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体育市场营销论文,内容包括体育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体育营销论文通用六篇。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时期,其真实目的是为人的生存训练,它揭示了人在绝境中成功并非依靠充沛的体能,而是强大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力。训练的手段是

学习

我的初中老师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初中老师10篇,内容包括初中生我的老师的经典范文,我的初中老师日记。这看似高傲的性格与他的外表格格不入。表情沉稳,目光坚定,无不透露出他的成熟。归根结底,我不太喜欢他。但后来他讲的课完全颠覆了我的观点。原来,他那不

学习

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村文化体育工作计划,村级文化中心工作计划。建立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主导的科普知识传导体系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科普知识和优生优育知识教育,围绕生育、节育、不孕不育、生殖健康,大力推进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