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结题报告第1篇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有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小组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主要原因有三:
(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专题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作用的。
(2)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二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实验与研究,给教师创造一个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评价学生的平台。
三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意义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小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 课题实验与研究人员
1.花沟镇研究人员:组长 贾美忠
主要成员 王君峰 贾学燕 陈秀荣 高春燕
2.实验与研究人员分工
王君峰 理论研究、材料整理、成果积累、实验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贾学燕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1)
陈秀荣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2)
高春燕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验中数据的整理与收集
五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查阅报刊资料,上网搜索等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资料,研究内容,内化吸收,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作好理论准备。
2.理论指导实践。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方法。实验教师作为首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注意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并及时把经验汇总,传递给第二批实验教师,使第二批教师能够更充分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来。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内容
1.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①将同班的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四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②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③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④及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程序。
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实践与论证,总结出了适合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营造合作氛围——明确合作目标——指导合作过程——汇报合作成果——评价合作结果。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实验与研究中,重点做了如下几点:①在评价态度上,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②在评价内容上,既肯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又鼓励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③在评价的视角上,站在了学生的高度上。④在评价的标准上,以个体纵向比较为主。⑤在评价的公正上,让学生有发展的信心。⑥在评价方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成长记录袋等。
七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第一步:(2002.1——2002.6)我们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第二步:(2002.9——2003.6)在总结和改革第一步的同时,我们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第三步:(2003.9——2004.6)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第四步:(2004.9——2005.12)我们在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研究和实验,深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第五步:(2006.1——2006.12)我们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成果,召开了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结与交流会议,并撰写了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工作总结和结题报告。
八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边是我们对陈秀荣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实验班进行的学习行为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
学习数学态度%
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的能力%
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评价他人的能力%
喜
欢
一
般
不
喜
欢
乐意合作与评价
一
般
不乐意合作与评价
积
极
一
般
不
积
极
乐
意
一
般
不
乐
意
前测94.7
19
58.3
38.9
2.8
60.2
21.1
18.7
53.3
15.2
31.5
52.6
28.5
18.9
后测97.3
19
76.3
23.7
84.2
15.8
75.6
24.4
81.6
15.4
3
比差
18
-15.2
-2.8
24
-5.3
-18.7
42.3
16
-31.5
29
-13.1
-15.9
由上表可以看出: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能力。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下面是我们对贾学燕老师实验前和实验中学生进行严格的问卷调查,所取得的一些数据
人
数
对小组合作学习感兴趣%
参加社会调查的能力%
社会实践操作
能力%
对教学中的评价%
感
兴趣
一
般
不感
兴趣
乐
意
一
般
不
乐意
熟
练
一般
不
熟练
乐
意
一般
不
乐意
实验前
28
57.9
21.1
21
31.5
50
18.5
28.9
31.6
34.5
65.8
28.9
5.3
实验中
28
84.2
15.8
81.6
15.4
3
54.9
36.8
8.3
81.6
18.4
由以上对照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下面是实验教师王君峰与对照班教师教学同一内容的比较表:
班级
实验班
对照班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尝试教学法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直接讲授时间
10分钟
22分钟
学生发言人数
23人
16人
讨论时间
10分钟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和提高性题
完成“做一做”和课本练习
做题正确率
95%
83%
从而可以看出:王君峰老师非常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中获取知识,对此学生做题正确率高。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面是王君峰老师与对照班的一次成绩对比统计表。
班
别
教
法
实验前
实验后
2002-2003学年度第一学期末考试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实验班
小组合作学习
71.4
84.5%
63.4%
89.1
93.3%
73.3%
对照班
尝试教学法
72.2
91.6%
66.7%
80.8
88.3%
45.7%
从上表可以看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益处。
6.实验中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在实验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实验中的成果。结合我镇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我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参考文献:
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教育评论1994。4
张斌:《论合作学习及其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
曾令鹏:《小学数学教学与评价》2003。10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第2篇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有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小组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主要原因有三:
(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专题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作用的。
(2)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二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实验与研究,给教师创造一个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评价学生的平台。
三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意义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小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 课题实验与研究人员
1.花沟镇研究人员:组长 贾美忠
主要成员 王君峰 贾学燕 陈秀荣 高春燕
2.实验与研究人员分工
王君峰 理论研究、材料整理、成果积累、实验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贾学燕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1)
陈秀荣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2)
高春燕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验中数据的整理与收集
五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查阅报刊资料,上网搜索等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资料,研究内容,内化吸收,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作好理论准备。
2.理论指导实践。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方法。实验教师作为首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注意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并
及时把经验汇总,传递给第二批实验教师,使第二批教师能够更充分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来。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内容
1.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①将同班的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四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②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③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④及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程序。
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实践与论证,总结出了适合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营造合作氛围——明确合作目标——指导合作过程——汇报合作成果——评价合作结果。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实验与研究中,重点做了如下几点:①在评价态度上,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②在评价内容上,既肯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又鼓励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③在评价的视角上,站在了学生的高度上。④在评价的标准上,以个体纵向比较为主。⑤在评价的公正上,让学生有发展的信心。⑥在评价方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成长记录袋等。
七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第一步:(2002.1——2002.6)我们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第二步:(2002.9——2003.6)在总结和改革第一步的同时,我们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第三步:(2003.9——2004.6)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第四步:(2004.9——2005.12)我们在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研究和实验,深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第五步:(2006.1——2006.12)我们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成果,召开了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结与交流会议,并撰写了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工作总结和结题报告。
八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边是我们对陈秀荣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实验班进行的学习行为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
学习数学态度%
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的能力%
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评价他人的能力%
喜
欢
一
般
不
喜
欢
乐意合作与评价
一
般
不乐意合作与评价
积
极
一
般
不
积
极
乐
意
一
般
不
乐
意
前测94.7
19
58.3
38.9
2.8
60.2
21.1
18.7
53.3
15.2
31.5
52.6
28.5
18.9
后测97.3
19
76.3
23.7
84.2
15.8
75.6
24.4
81.6
15.4
3
比差
18
-15.2
-2.8
24
-5.3
-18.7
42.3
16
-31.5
29
-13.1
-15.9
由上表可以看出: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能力。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下面是我们对贾学燕老师实验前和实验中学生进行严格的问卷调查,所取得的一些数据
人
数
对小组合作学习感兴趣%
参加社会调查的能力%
社会实践操作
能力%
对教学中的评价%
感
兴趣
一
般
不感
兴趣
乐
意
一
般
不
乐意
熟
练
一般
不
熟练
乐
意
一般
不
乐意
实验前
28
57.9
21.1
21
31.5
50
18.5
28.9
31.6
34.5
65.8
28.9
5.3
实验中
28
84.2
15.8
81.6
15.4
3
54.9
36.8
8.3
81.6
18.4
由以上对照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下面是实验教师王君峰与对照班教师教学同一内容的比较表:
班级
实验班
对照班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尝试教学法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直接讲授时间
10分钟
22分钟
学生发言人数
23人
16人
讨论时间
10分钟
0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和提高性题
完成“做一做”和课本练习
做题正确率
95%
83%
从而可以看出:王君峰老师非常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中获取知识,对此学生做题正确率高。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面是王君峰老师与对照班的一次成绩对比统计表。
班
别
教
法
实验前
实验后
2002-2003学年度第一学期末考试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实验班
小组合作学习
71.4
84.5%
63.4%
89.1
93.3%
73.3%
对照班
尝试教学法
72.2
91.6%
66.7%
80.8
88.3%
45.7%
从上表可以看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益处。
6.实验中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在实验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实验中的成果。结合我镇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我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参考文献:
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教育评论1994。4
张斌:《论合作学习及其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
曾令鹏:《小学数学教学与评价》2003。10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第3篇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有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小组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主要原因有三:
(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专题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作用的。
(2)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二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实验与研究,给教师创造一个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评价学生的平台。
三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意义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小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 课题实验与研究人员
1.花沟镇研究人员:组长 贾美忠
主要成员 王君峰 贾学燕 陈秀荣 高春燕
2.实验与研究人员分工
王君峰 理论研究、材料整理、成果积累、实验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贾学燕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1)
陈秀荣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2)
高春燕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验中数据的整理与收集
五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查阅报刊资料,上网搜索等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资料,研究内容,内化吸收,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作好理论准备。
2.理论指导实践。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方法。实验教师作为首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注意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并及时把经验汇总,传递给第二批实验教师,使第二批教师能够更充分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来。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内容
1.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①将同班的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四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②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③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④及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程序。
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实践与论证,总结出了适合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营造合作氛围——明确合作目标——指导合作过程——汇报合作成果——评价合作结果。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实验与研究中,重点做了如下几点:①在评价态度上,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②在评价内容上,既肯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又鼓励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③在评价的视角上,站在了学生的高度上。④在评价的标准上,以个体纵向比较为主。⑤在评价的公正上,让学生有发展的信心。⑥在评价方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成长记录袋等。
七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第一步:(2002.1——2002.6)我们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第二步:(2002.9——2003.6)在总结和改革第一步的同时,我们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第三步:(2003.9——2004.6)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第四步:(2004.9——2005.12)我们在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研究和实验,深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第五步:(2006.1——2006.12)我们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成果,召开了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结与交流会议,并撰写了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工作总结和结题报告。
八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边是我们对陈秀荣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实验班进行的学习行为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
学习数学态度%
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的能力%
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评价他人的能力%
喜
欢
一
般
不
喜
欢
乐意合作与评价
一
般
不乐意合作与评价
积
极
一
般
不
积
极
乐
意
一
般
不
乐
意
前测94.7
19
58.3
38.9
2.8
60.2
21.1
18.7
53.3
15.2
31.5
52.6
28.5
18.9
后测97.3
19
76.3
23.7
84.2
15.8
75.6
24.4
81.6
15.4
3
比差
18
-15.2
-2.8
24
-5.3
-18.7
42.3
16
-31.5
29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第4篇
数学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是检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
当前,社会上、***门谈论最多的就是"减负"一词。尤其是在小学,"减负"所指的是小学生没有作业、不布置作业?做为我们教师来说,没有相应的作业巩固,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智慧水平得不到相应发展,课堂教学得不到及时反馈与评价。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在实施有效备课中,只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但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着迷于习题集,作业形式单一、陈旧,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中,作业内容枯燥乏味,缺少个性化。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适当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得不到真正的体现。故我们决定将提出"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的实践研究。
2.课题研究的目标
2.1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师布置作业的量、难易度、形式等进行研究,使作业起到真正的效果,既巩固知识,又对教学进行延续与补充。
2.2为了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设计作业时应面向全体,在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在容量上,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在形式上,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
3.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重点在1所1600余名学生的小学中进行。本次实验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同时还采用观察法、调查问卷法、实验法等。组内研究人员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通过边实验、边研究、边反思、边总结经验,获得研究数据,得出结论,找出存在的问题,再修订计划,再研究,再反思,最终得出有效的措施。
4.课题研究的过程
4.1准备形成阶段(2012年6月-2012年8月)
4.1.1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优化课题研究的内容。
4.1.2确立启动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1)成立课题研究组: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本课题主要以本组成员为主研,个别数学教师参与。
(2)通过看、听、访等形式开展课题研究前期调研,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4.1.3理论学习。通过自学、集中学习的形式,查阅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素养,为课题研究做好知识储备。
4.2研究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5月)
4.2.1实施问卷调查,在一-六年级学生中各抽60名学生对作业布置的相关内容进行问卷调查。
4.2.2针对调查问卷与组员进行研讨,寻找问题的关键,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在课堂中实验。
4.2.3采取边实验、边研究,不断改进方法,总结经验,认真撰写研究心得。
4.2.4在三、四、五年级中全面实施数学作业有效设计活动,变枯燥的作业为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创新意识。
4.3研究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8月)
4.3.1课题组成员对一年来的研究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将积累的过程性资料进行汇总、整理。
4.3.2总结课题研究中的经验与不足,认真反思。
4.3.3收集研究成果,为课题的结题做准备。
4.3.4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认真做好实验结题验收与成果鉴定工作。
5.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围绕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积极开展一系列的课题研究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
5.1研究总结出了有效的实施方法。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亲自"实践--研究--反思--再实践--再研究"总结出了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实施方法,即优化作业量、作业题型、作业类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变得"想做"、"会做"、"爱做"、"乐做"。
5.2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强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也就要求我们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们研究目的明确,积极性高,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不断实践、反思、研究,总结经验,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组内成员将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感想及时整理并发表于相关杂志、报刊上。
5.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得到了创新,学生也从过去单一、枯燥的"题海"中解脱出来,变机械重复的作业为实践性作业,变硬性统一的作业为自主性的作业,变封闭性的作业为开放性的作业,变回家完成的作业为校内完成的作业,将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同时,学习热情也得到了转变,已经由以往看到数学题就不想做、不愿做,转变成为"想做"、 "爱做"、"乐做"。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第5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知识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的学科,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或学得不扎实,就会对学习新知识造成障碍,时间长了这些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学。如果这些学困生在班级里达到一定数量,就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导致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小学数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石,研究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有利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我通过对班里的学困生进行摸底调查发现很多学困生的成绩都不好,而且作业经常完不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很低。很多老师在碰到这些学困生时通常缺乏耐心,不注重对他们心理特点的研究,有时候会采取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忽略了他们的内心感受。
因此,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自身行为上真正转变教学观念,预防并减少学困生的产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困生改变学习的态度,让他们走出不想学习的阴影。要为学生创造自由、安全、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我认为探索研究学困生转化策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主要概念的界定
学困生,是指学习成绩暂时落后或学习积极性很差的学生。学困生存在于每一个班里,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做好了,才能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完成教学任务。那些学习成绩落后、学习积极性低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不完成作业。
转化策略是帮助学困生改变学习态度、引导他们去喜欢学习的方法或活动。做什么事都要对症下药,每个学困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想法,对于不同的学困生要制定不同的转化策略。只有用对了方法,才能让他们更好更快地转变学习的态度,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合适的转化策略可以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对象、方法和过程
1.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学困生提供表现的空间和时间,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其克服自卑感、增强信心、磨练意志、迈向成功。
案例分析,要以点带面,探索转变学困生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总结、推广。
2.研究内容
(1)调查分析
学困生的心理状况,不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原因。
(2)操作性研究
①在数学课堂上多创设条件,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其中,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②每节数学课都巧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困生的积极情感。
③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尽量给学困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课后“小老师”的作用。
④发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在公共场合对他们多表扬、少批评。
3.研究对象
山东省临沭县玉山镇益海小学学困生。
4.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现代教育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这些都为研究工作的展开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2)调查分析法:通过对我班学困生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中了解本班学困生的心理,从而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及措施。
(3)行动研究法:我们将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寻找提高学困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情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5.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2013年3月至2013年5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对学困生进行调查,并作出分析。
(2)实施阶段:
(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实施研究方案。
①分析后进生学习数学不积极的形成原因和心理,针对后进生的现状和成因,设计研究措施。
②进行培养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尝试。
③建立课题博客,认真阅读书籍,及时上传读书笔记。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召开两次学困生的座谈会,对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科学、客观的验证。
(3)结题阶段:
(2014年1月至2014年3月)检测研究成效,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在观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论证。
四、课题研究过程与措施
本课题研究工作已进行了一年有余,现已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从学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了解了学困生不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的原因,在课堂内外探索提升学困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方法,并根据实践研究,针对实际情况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
1.对班级内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
(1)客观因素
①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很广泛。网络上的很多信息对年幼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他们无法正确分辨信息的利弊,再加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退、打工潮的撞击,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②家庭教育存在着差异。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当今社会家长的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他们受教育程度高低不一,有很多家长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还有很多家长缺少对孩子的关心,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了老师、同学、家长眼中的“差生”。
③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而教学评价却依然很单一。现在的数学课本中很少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是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寻找并总结结论。这时老师就成为学生探究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了挑战性。这样的课堂为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提供了自己探究的平台,而让那些知识薄弱的学困生彻底成为了观众,无法真正参与到其中。再加上现在教学评价的单一性,只用考试成绩去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优生和学困生很明显地拉开了距离。
(2)主观因素
①学困生学习兴趣低,他们缺少独自面对困难的自信,更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单独解决困难、克服困难。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彻底丧失学习的信心,然后就对学习产生了厌恶的心理,继而放弃,最后给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在往后的学习中,他们就彻底自暴自弃了,一点也不求上进。
②学困生的知识过于零散,而且无序。学困生对于已学过的知识不能及时地掌握并运用好,从而无法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这样就造成他们对于数学知识前后联系不上,跟不上新的教学任务,从而导致学习分化,就会导致学困生开始产生厌学的情绪。
③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差异。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己探索、合作交流去学习新知识,而老师只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探究。对于学困生,由于他们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让他们成了合作学习的观望者。
2.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探索
(1)学困生转化的前提是为学困生建立档案,了解其原因。
要想转化学困生,首先就得先调查了解学困生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教育情况,为每位学困生建立个人档案,并对学困生的心理状况和家庭情况进行分析整理。要结合学困生个人情况和家庭情况及其生活环境分析了解学困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思想状况等心理特征,掌握学困生的学习能力表现、学习成绩状况,为制定转化策略提供依据,为不同的学困生制定相对应的转化策略。在为学困生建立个人档案时,我们通过教师家访、问卷调查、单独交流等多种形式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知识储备、家庭生活条件、对待日常学习的想法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为学困生建立的档案有《家庭情况调查表》、《学困生数学学习成长档案》、《学困生思想状况调查表》并且保存了学困生转化前后的各项作业。我们通过这些对每个学困生不想学习数学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了相对应的转化策略,帮助学困生走出厌学的困境。
(2)转化中要一直心存爱心,用爱来转化学生。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用爱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要时刻信任自己的学生。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教师的爱能唤醒学生的精神世界,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加深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让学困生对自己充分信赖。我们每一个教师在帮助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要始终对学困生充满爱心、信心、耐心。当他们对所学知识没有掌握好时,要及时热情地辅导他们;当他们犯错时,不能带着情绪上来就批评,要压住心中的火气,选择适当的方法去教育他们;要容得下他们经常犯错的行为。
我们班一个学困生A,父母离婚后跟随父亲生活。他父亲平时也不怎么管教他,但该学困生一犯了错就对他进行暴力毒打,A经常被打得伤痕累累。A在其父亲的暴力行为影响下,在学校经常和同学打架,还经常说脏话,上课静不下来,时常扰乱课堂秩序,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作业每次都不完成,考试成绩也很差。有一次,A因和同学产生了一点小矛盾,为了解恨就把同学打了一顿,而且还把该同学的书包、衣服都给剪破了。老师把其父叫到学校来后,其父一脚把A踢倒,让其跪在全班同学面前,强迫儿子向全班同学低头认罪,嘴里还不停地说:“社会上的人都欺负我,你们班学生也欺负我儿子……”碰到如此家长,该如何教育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学困生该如何转化?如何让他像其他孩子一样轻松愉快地学习?这是个很棘手的问题。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没有爱,没有了爱就好比池塘里没有了水。从古到今,真正的教育家对待他们培养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满怀爱心,为他们付出毕生的精力。对学困生A,我在学习和生活上加大了情感投入:在学习上我让班里同学平时多帮助他、多和他交流;在生活上我经常和他交谈,了解他每天的生活状况,并细心观察他平时的学习行为、当他犯错时我不再一味地批评他,而是给他更多的宽容、开导、教育;当他有进步时,我就抓住时机在全班面前表扬鼓励他,给他一定的自信心。而且在平时我经常教育全班学生改变对他的看法,平时多和他交流,让他感受到同学们还是喜欢他的、这个集体还是很关心他的,也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格外关爱。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学困生A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愿意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上课的时候他也能积极回答老师问题,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数学作业也能够及时完成,数学成绩在逐渐提高,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秀成绩,而且在下学期每次测试成绩都在90分左右。当他的家长看到儿子的进步时,也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实践证明,爱心对学生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阳光。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帮助学困生转化的核心。但学困生对老师往往时时戒备,时刻提防着老师,对老师的爱不予理睬。在这种逆反心理的作用下,老师对学生所有的关爱以及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常言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学困生和老师在情感上能进行交流,学困生那紧闭的内心世界才能向老师敞开,这样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才不会白费。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更多的温暖,用真情感动他们,用爱心去熔化他们心中的冰山,唤醒他们内心的自信,让他们释放出他们隐藏的能量。
(3)课堂上多鼓励,让他们多参与其中
心理学认为,学生渴望获得成功的心理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教师要多鼓励学困生,给他们自信,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并且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在帮助学困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是调整学困生的座位。很多学困生上课听讲不认真,爱做小动作,可以把他们安排在老师经常注意的位置上,让他们心里有压力要认真听课。学困生的同桌安排学习成绩好、爱帮助同学的学生,让他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多帮助帮助。
二是课堂上多关注学困生。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战场,因此如何提高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多提问学困生,提问既可以让学困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又能检验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因为学困生本身基础知识就比较薄弱,如果提问的问题难度太大,会打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而简单一些的问题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且在学困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评价。这样不仅给了学困生一个表现的机会,也给知识的学习起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效果。
三是认真批阅学困生的作业。学困生的作业是反映他对新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最真实的反馈,老师通过批阅学困生的作业可以了解他掌握的情况,决定是否要单独再进行辅导。而且在批阅时评语要尽可能地写详细些,比如哪些地方进步了、哪些地方掌握得比较好、哪些地方还需要继续努力等等。这样可以让学困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困生转化的主阵地,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质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4)及时激励学困生,提高其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激励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比平常高出3~4倍。”恰当的表扬和鼓励,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其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①作业评语多些鼓励。作业评语是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在批改作业时老师不要吝啬自己赞美的话,尤其是对学困生,他们更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恰当的评语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你做得真棒”、“进步真快”、“你的想法很棒”等评语,一句短短的评语所起的效果有时胜过与学生谈一次话。当学困生的作业有错时,可以写上:“你能知道这道题错在哪里吗?”然后教师再针对错因对其及时进行指导。作业有进步时,加上几句鼓励的批语,鼓励他再接再厉继续努力。这样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收到转化的效果。
②课堂上多表扬多鼓励。对于学困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要更加注意对他们的评价。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教师与学生直接进行交流的地方。课堂上适当的表扬鼓励,可以极大地增强学困生的信心,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如:“你观察得真仔细”,“试一试,相信自己可以的”,“你的见解很独特”,能够有效地增强教育教学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③对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的表扬。如何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根本,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困生在某一方面表现很好,对学习有了一点兴趣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地抓住这个闪光点并及时地鼓励。被教师们公认头疼的学生B,做什么事都很拖拉,比较懒惰,课堂上很少发言,学习中只是死板地被动接受知识,一点也不愿意动脑去思考问题,成绩总是跟不上去。但那次学校手抄报比赛她获得了一等奖,让大家刮目相看。教师以此为契机,利用主题班会进行宣传表扬,并鼓励她:若能在学习数学上刻苦努力,就更优秀了。她听了之后非常兴奋,对学习数学有了很大的兴趣,也有了十足的动力,产生了很强烈的求知欲。从那以后,她在课堂上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了,而且课下也经常来问问题。加上教师及时的鼓励表扬,并在课下多加辅导,她进步很快,本学期每次检测都在82分以上,期末检测取得了93分的好成绩。
总之,教师要善于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这样可以唤醒学困生的积极性,让学困生在学习上有充足的动力。
(5)家校及时沟通,全面了解学困生的日常表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加快,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没时间去关心孩子,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他们管不管无所谓,忽视了自身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所应起的作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但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期望相差很多时,往往他们对孩子埋怨指责,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从而使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抵触或恐惧心理。因此,家校之间密切联系,全面了解学困生的日常表现,增进家校间的沟通、理解、信任、支持尤为重要。实践证明,教师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可以很好地拉近教师与家长们的关系,拉近学校与家庭间的距离。学校家庭步调一致可以很好地促使他们的智力、情感和个性健全地发展,使之稳步提高,走出学困生的行列。
(6)加强辅导,打好基础。
学困生学习成绩差、跟不上教学任务的根本原因是基础知识差。基础打不好,学习新知识肯定跟不上,时间一长就成了恶性循环,导致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因此,帮助学困生把基础知识打牢,提高其基本技能,才是转化学困生的保障措施。
①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课下帮学困生补习补习。
对于学困生来说,让他们在课堂上把每一节课的知识全部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后辅导就成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重视课外辅导,势必会给他们造成前后知识衔接不牢固,时间长了,这些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将会越来越差。因此,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也是转化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抓住以下几点:
一是在课前对学困生进行辅导,为新课学习铺垫好。学习就像盖房子,基础打不好,房子就盖不高。因此,帮助学困生打好基础,是其学习并掌握新知识的前提条件。对学困生来说,学习新知识之前,帮助他们把之前相关的知识复习一下,可以为他们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是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一节课的结束并不等于教学工作的结束,课堂教学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对学困生作业中所出现的错误,老师要更加注意,要再多花些时间和精力,让学生重现新知识的获得过程,对学困生未解决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当天的问题一定要当天解决。
三是淡化分数的概念。对于学困生成绩,教师要淡化分数,让学困生不再对测试产生恐惧心理。每次单元测试时,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知识、最乐意接受帮助的时候。教师可以借此机会穿梭于几位学困生之间,适时予以点拨,学困生掌握知识的效果非常好。
四是测试后为学困生“开小灶”,帮助他们重树信心。测试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也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不能让分数成为最终的目的。测试后,如果“学困生”卷面答题不理想,可以先不给他们打分数,与他们进行交流后,再出一张题型相似、难度相近的试卷,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珍惜第二次机会。当他们取得优秀成绩时,认识到“我能行”,也会和学优生一样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②同学、老师之间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帮助学困生掌握新知识。
学困生很多时候不愿意向别人请教问题,他们内心都很自卑。实践告诉我们,开展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老师与学困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活动可以及时地解决学困生遇到的难题。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学困生讲解新知识、检查作业等学习任务,既锻炼了自己又帮助了同学,而且还减轻了老师课外辅导的压力。学困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同学的关心,增进了他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友谊,自己也在他们的帮助下取得了进步。
五、研究成果
1.初步成果
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10名学困生中,有2名已转化为学优生,4名基本脱困,还有4名在进步之中。研究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仍有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努力去研究。
2.结果思考
在这一年多的实践中,我对大多数学困生能在学习上取得如此进步感到很欣慰,付出的汗水没有付之东流。有收获但也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思考:
首先是对新课程实施的思考。新课程的实施,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新知,学习的过程很快乐,但对于教师的要求却是非常的高。教师不仅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新知?需要老师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实践能力,把生活中的数学带到课堂,还要把课堂上的数学带到社会。这样就让老师感到很累。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第6篇
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它以学生发展为基点,考虑到数学学科知识基础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数学活动,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扩大视野,增长才干,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程基本上是学科本位主义课程,以致于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唯有数学学科课程才是最科学的趋向,不少教师对数学活动课感到茫然,存在着认识上的“盲区”,实践中感到棘手的问题很多。为此,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这一课题,试***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上好数学活动课,提高学生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课题组把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划分五个方面:⑴生活中的数学;⑵生产中的数学;⑶科学技术中的数学;⑷与各学科相关的数学;⑸智力活动中的数学。
课题组在确定小学数学活动课内容时,除了围绕目标考虑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和可接受性以外,还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性”:
1、趣味性。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求知欲强,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使活动题材新、奇、趣,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在活动过程中做到“五个化”:⑴活动形式游戏化;⑵列举范例生活化;⑶化解疑难故事化;⑷数的演算奇妙化;⑸介绍人物传奇化。例如,根据街头现象设计的“转转糖游戏”和“一元钱摸球中大奖”为题材的数学活动课,就是取材于生活,以模拟的转糖,摸球开始,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去揭密,明白了这些都是骗局,使学生不仅学习和运用了数学知识,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思考性。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让学生通过活动,明白一个道理,悟出一种思想,掌握一种方法,以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五年级“测量的学问”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启发学生如何利用普通的度量工具,去比较准确、简单地量出一张纸的厚度,一个呼啦圈的周长和一捆乱铁丝的长度等。通过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学生总结出“聚少为多,化曲为直,变长度为重量”的方法。一下课,同学们高兴地说:“我们一下子聪明了许多!”
3、实践性。在学科课程的知识教学中,小学生往往感到数学知识抽象,学起来很枯燥。数学活动课则测重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性。这种活动应尽可能反映现实的需要,使其成为日常生活中具体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的一种尝试或模拟。例如,在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组织“小交警”活动,不仅在繁华地段协助交通,同时还进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流量统计,回校制成统计***,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综合能力得到发挥,同时对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初步形成了开展数学活动的基本方法,掌握了设置活动课程的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全面推行活动课程和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经验。
通过研究,课题组总结了开展数学活动的基本做法,可以归纳为两个点: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作为对活动内容的“支撑点”;“围绕三个字”活动的组织和展开时要突出一个“动”字,贯穿于一个“趣”字,体现一个“能”字。做到学生寓学于玩,玩中求知;以趣激学,趣中探知,使枯燥知识趣味化,书本知识实践化,从而加深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流程的探索,为学科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打开了思路。
通过几年的实践,已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课程的教学“流程”。这一在教师主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符合终身学习理论,是在培养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4、使教师的教育观念逐步更新,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教学效果亦有明显的提高。
四、问题探讨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存在着许多问题,如: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第7篇
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它以学生发展为基点,考虑到数学学科知识基础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数学活动,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扩大视野,增长才干,培养 对数学的兴趣和特长,培养 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程基本上是学科本位主义课程,以致于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唯有数学学科课程才是最科学的趋向,不少教师对数学活动课感到茫然,存在着认识上的“盲区”,实践中感到棘手的问题很多。为此,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这一课题,试***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上好数学活动课,提高学生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课题组把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划分五个方面:⑴生活中的数学;⑵生产中的数学;⑶科学技术中的数学;⑷与各学科相关的数学;⑸智力活动中的数学。
课题组在确定小学数学活动课内容时,除了围绕目标考虑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和可接受性以外,还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性”:
1、趣味性。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求知欲强,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使活动题材新、奇、趣,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在活动过程中做到“五个化”:⑴活动形式游戏化;⑵列举范例生活化;⑶化解疑难故事化;⑷数的演算奇妙化;⑸介绍人物传奇化。例如,根据街头现象设计的“转转糖游戏”和“一元钱摸球中大奖”为题材的数学活动课,就是取材于生活,以模拟的转糖,摸球开始,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去揭密,明白了这些都是骗局,使学生不仅学习和运用了数学知识,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思考性。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让学生通过活动,明白一个道理,悟出一种思想,掌握一种方法,以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五年级“测量的学问”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启发学生如何利用普通的度量工具,去比较准确、简单地量出一张纸的厚度,一个呼啦圈的周长和一捆乱铁丝的长度等。通过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学生总结出“聚少为多,化曲为直,变长度为重量”的方法。一下课,同学们高兴地说:“我们一下子聪明了许多!”
3、实践性。在学科课程的知识教学中,小学生往往感到数学知识抽象,学起来很枯燥。数学活动课则测重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性。这种活动应尽可能反映现实的需要,使其成为日常生活中具体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的一种尝试或模拟。例如,在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组织“小交警”活动,不仅在繁华地段协助交通,同时还进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流量统计,回校制成统计***,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综合能力得到发挥,同时对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初步形成了开展数学活动的基本方法,掌握了设置活动课程的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全面推行活动课程和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经验。
通过研究,课题组总结了开展数学活动的基本做法,可以归纳为两个点: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作为对活动内容的“支撑点”;“围绕三个字”活动的组织和展开时要突出一个“动”字,贯穿于一个“趣”字,体现一个“能”字。做到学生寓学于玩,玩中求知;以趣激学,趣中探知,使枯燥知识趣味化,书本知识实践化,从而加深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流程的探索,为学科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打开了思路。
通过几年的实践,已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课程的教学“流程”。 这一在教师主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符合终身学习理论,是在培养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第一┆diyiFANWEN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4、使教师的教育观念逐步更新,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教学效果亦有明显的提高。
四、问题探讨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存在着许多问题,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