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扶贫工作总结第1篇
一、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一)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牵头单位:环林局责任单位:环林局)
1.目标任务。11个贫困村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总面积115142.2亩,按每亩14.75元,总投资169.83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385.13亩,按每亩155元,总投资36.96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385.13亩,按每亩155元,总投资36.96万元。
2.序时进度。1-12为常规管护,12月底完成资金兑现工作。10月前完成农户考核;11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全面完成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完成率100%。
3.完成情况。已于9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的方式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超前完成兑现工作。
(二)草原生态保护(牵头单位:环林局责任单位:农牧科技局)
1.目标任务。11个贫困村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策,其中享受禁牧补助2.5799万亩,按每亩7.5元,总投资19.34万元;草畜平衡奖励9.5265万亩,按每亩2.5元,总投资23.81万元。
2.序时进度。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和退牧还草工程。1-3月,收集年度补奖基础数据资料;4-6月,完成年度草补实施方案的编制报批;7-9月,开展草原巡查、生态监测,启动牧户考核;10-12月,完成牧户考核,将2017年度草原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补奖资金兑现到户,完成率100%。
3.完成情况。已于10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超前完成兑现工作。
(三)地质灾害治理(牵头单位:环境保护和林业局,责任单位:国土资源局)
1.目标任务。
2.序时进度。
3.完成情况。已于10月底全面完工,超前完成。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积极上下对接到位。为确保2017生态扶贫专项目标任务尽早实施,个各相关单位理清扶贫工作发展思路,认真梳理扶贫建设项目,积极主动地与州级主管部门就2017年度生态扶贫工作进行了多次衔接,与县发改、县扶贫、县财***等生态建设扶贫专项责任部门积极联系和沟通,并组织工作人员就生态扶贫专项工作与各乡镇逐一、逐项对接,确认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需求,核实生态扶贫项目清单,明确工作责任主体。在充分对接的基础上制定了目标任务,梳理出工作计划和资金投入情况,明确了时序进度和工作责任主体。
(二)制定方案,层层细化落实到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拟定了《生态建设扶贫专项2017年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生态建设扶贫的年度目标任务,成立了生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了工作措施,制定了时序进度,落实专人专班负责工作推进,并重强调了年度重点工作和对工作进度作了详细安排,确保生态扶贫项目落到实处。
(三)积极筹措,确保项目资金到位。2017年,退耕还林工程落实资金754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7.9万亩,完善退耕还林***策补助面积2.9万亩,(其中涉及2017年“摘帽”贫困村16个、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面积3426.53万亩,9月底通过“一折通”兑现资金53.11万元);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落实资金2120.2万元,继续依法有效管护全县集体公益林143.73万亩(其涉及16个“摘帽”贫困村4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管护集体公益44212.70亩。9月底将兑现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65.21万元);落实11个贫困村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策资金19.34万元,草畜平衡奖励资金23.81万元,已于10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落实梭坡乡共布村1处排位除险工程资金46.13万元,并于10月底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四)强化保障措施
1.加强生态用地用途管制。根据我县自然资源差异、现有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重点保护的生态功能,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生态红线管理办法,严格生态资源监管,坚决打击破坏生态红线行为。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本县实际,科学制定生态用地项目禁限目录,控制城乡建设使用生态用地,限制工矿开发占用生态用地,确保全县生态资源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2.加大生态治理投入。根据我县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实际,谋划一批生态保护与建设重大工程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州财***的支持,加大地方公共财***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制定相关优惠***策,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投入我县生态治理,积极落实各级财***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维护补助制度,确保生态项目的落地实施。
3.增加农牧民生态收入。以《农牧民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和管护暂行办法》为指导,制定出台全县支持农牧民直接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的地方性***策,鼓励农牧民组建管护队、造林队、防治队,参与***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增加农牧民生态建设管护收入。鼓励农牧民有偿转让生态景观资源使用权,参与旅游企业经营等,增加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收入。
4.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和禁牧休牧巡查制度,加快推进农牧区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庄园式生态牧场或联户经营模式,鼓励支持发展庭院经济;深入推进以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经济林木(果)权证、村级农民互助担保合作社为主的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盘活森林资源资产。
5.构建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以生态扶贫工作为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各类技术人员;加大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机构,按工作需求配备人员和设施设备。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人员队伍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建设,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加强优良林(草)种快繁、森林高效培育。加强林业、草原科技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林业、草原科技标准体系。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利用、提升我县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利用水平和效益。
6.建立健全生态扶贫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生态扶贫考核评价制度,将生态扶贫作为***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增减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始终坚持贯彻环保“三同时”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建立和实施******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严肃追责。
三、下一步工作
生态扶贫工作总结第2篇
2020年,按照全县扶贫工作安排,生态环境局包扶大兴村,现将生态环境局一年来扶贫工作简要总结报告如下:
一、不忘初心,明确职责,全面完成2020年扶贫各项工作任务
按照全县扶贫工作安排,生态环境局包扶大兴村,大兴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致贫原因是因病致贫。按照扶贫工作要求,围绕包扶工作的职责任务,为全面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生态环境局扶贫工作组及时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扶贫工作组采取与村“两委”共同组织召开***支部、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座谈会,详细了解常胜村基本情况、农村***策落实情况等,针对大兴村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实际情况,制定了《生态环境局包扶大兴村工作计划和脱贫工作方案》、《贫困户个人帮扶方案》《脱贫巩固计划》等详细的方案及工作计划,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目标任务。
***建工作:注重***组织全面均衡发展。从抓好班子带队伍入手,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落实***建工作责任制,提高***员***治素质,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帮助培养一批后备干部和新生力量,保障常胜村发展有持持续动力和后劲。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驻村工作以来,环保局扶贫工作队积极落实各项方针***策,定期入户走访贫困群众,上门入户宣传扶贫***策,始终坚持为常胜村贫困户联系解决大病医疗报销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并真正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保障贫困人口最大限度的享受帮扶***策。春节前夕,第一书记带队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为贫困户送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让贫困户真切地感受到了***的温暖和关怀。***情期间,为贫困户提供消毒用酒精。为帮助贫困户提升家庭收入,生态环境局干部职工出资4000元,购买了贫困户饲养的30只鸡。产业帮扶初显成效。因地制宜开展产业帮扶,让贫困户有可持续的、稳定的收入。大兴村的贫困户落实的扶贫产业为光伏发电项目和木耳托管项目及大樱桃种植, 2020年为贫困户带来了6000元的分红。此外,帮扶工作队切实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为贫困人口积极联系参加相应的技能培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二、2021年工作安排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推动落实包扶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加大扶持力度,理顺各方关系,注重精准发力,坚持精准到户,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提档升级,确保贫困户在2019年实现全面脱贫的基础上不断巩固提高。
整合各方资源,切实增强工作合力。在***策、资金、人力等方面多向常胜村倾斜,帮助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难题。
在***建上实现突破。以驻村工作队带动,村级组织推动,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组织关怀帮扶的***治效应,使***支部真正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群众经济收入上有新突破。紧密配合大兴村以调整农业结构为手段,努力促进农民增收。以扶持壮大养殖专业户为重点,积极发展个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创新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帮助村集体和广大群众增收致富。
生态扶贫工作总结第3篇
2020年以***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理论为指导,在市扶贫开发局以及市环保局相关领导的关切以及支持下,围绕生态文明扶贫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担负起相关责任,全面落实省市工作安排部署,贯彻各项环境保护法规以及***策。通过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点展开各项工作,在工作中通过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同时,也不断加强了自身工作认识,提高了工作能力,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赢,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参与感。现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具体分工
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扶贫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所以我们立足长远,通过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不断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职能职责。一方面,在以局长为领导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及具体工作人员为基础的组织架构下,更一步的细分了职责与分工。通过召开业务工作会等形式,提高了工作水平,明确了工作重点,细化了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明确奖惩考核,充分调动了考评对象的积极性,加强监管督导,强化相关责任人环保意识,做到谁污染谁治理,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具体工作展开
(一)学习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与法律法规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服务好人民群众,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相关责任干部就要用知识和法律法规武装自己,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充分提高了责任干部的理论水平与素质;同时在长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针对一些重点问题,突出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多次开展宣传活动,加深了人民群众的认识,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深入人心,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生态文明扶贫工作开展
在新时代的目标下,我们不仅要做好扶贫和环保的单方面工作,还要因地制宜的结合扶贫与环保,在扶贫的同时也能兼顾好生态环保的任务。在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扶贫局和各镇配合下,工作组多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针对性的帮扶,特别是针对畜禽养殖领域,进行了多次环保整治,指导并建立了标准化的畜禽养殖场所,推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开展
根据《省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按照城乡生活垃圾统一处理要求,通过在办公区域增设垃圾分类设施,显眼位置张贴宣传标语等举措,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并在全局开展定期的垃圾分类知识学习活动,与各街道乡镇共同举办并参与垃圾分类宣讲活动,树立全体工作人员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四)贫困户“五改三建”工作开展
过去的扶贫工作中,扶贫户更多是被动的,很多时候都是“干部在做,贫困户在看”,而现在“五改三建”的工作意义就是在于以群众自发为前提。采取群众申请、村级汇总、乡镇审核、县级立项的方式,科学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补助标准应用“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充分调动贫困户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今年以来,筹集财***专项资金,实施“五改三建”、发展生产、基础设施等项目24个,截止目前为止“五改三建”工作,受益群众累计646人,及时解决了贫困户改厕、改水、改圈、改厨、改路和建园、建池、建家等问题,实现生活环境的改善的同时也减少了存在的环境污染。
三、问题总结
一是在垃圾分类的执行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分类错误,或者一部分区域分类垃圾桶缺少的情况。
二是由于监管不足和责任意识不健全的原因,导致部分工作人员对环境保护工作不够重视。
三是在“五改三建”的工作推展中,出现部分群众对***策了解认识不清晰,影响了其主观能动性。
生态扶贫工作总结第4篇
一、基本情况
波阳镇位于兴仁县城东北部,距县城56公里,地处北盘江流域的波秧河和麻沙河畔,属于云贵高原板块喀斯特地形地貌区,东与百德镇山水相连,南与大山镇山川相依,西与晴隆县安谷乡接壤,北同晴隆县鸡场镇隔河相望。全镇总面积83.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348亩,林地面积32265.36亩,森林覆盖率46%,海拔在635—1485之间,最高点在新寨村的北山,海拔1458米;最低点在小麻山村民组往北麻沙河岸,海拔635米。
波阳镇史称“波阳乡”。1992年以前是大山区管辖的新寨、田湾两个小乡。1992年撤并建后,由原来的新寨、田湾两乡合并成田湾乡,辖14个行***村,2007年10月村级整合为7个行***村、1个居民委员会,118个村民组,2015年撤乡建镇,改成波阳镇,现有6906户,总人口29280人。居住着汉族、布依族、彝族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6148人,占21%。
2014年以来,全镇共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1572户6288人,其中2014年脱贫191户758人,2015年脱贫448户,1975人,2016年脱贫232户969人,2017年脱贫487户1927人,2017年返贫16户55人,目前未脱贫214户659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2.89%降为2.40%。
二、取得成绩
截至目前,我镇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92户2306人,其中:2012-2015年度生态移民63户234人,2015搬迁薏品田园79户350人,2016搬迁371户1383人,2017年搬迁60户236人,2018年搬迁29户103人。
由于我镇地处偏远,群众思想较为落后,难于接受新思想新***策。通过全镇上下的无数次开会宣传、张贴海报公告、入户宣传动员,从开始的害怕搬、不愿搬逐步到勉强搬、愿意搬和抢着搬。群众搬迁后,继续加大巩固工作力度,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三、存在问题
(一)群众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在当地生活惯了,条件再艰苦也不愿意搬出去,害怕搬进城生活没有着落,导致我镇2018搬迁任务仍未完成。
(二)干部思想有所松懈,认为前期搬迁已经够多了,剩下的都是不愿意再搬的,工作难度大,没有初期的工作激情。
(三)旧房拆除工作难度大,难以“挪穷窝”“断穷根”,加之2017年以来,***府加大水电路房寨等基础设施力度,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导致未搬的更不想搬,已搬的想搬回来。
四、下步打算
(一)加大***策宣传力度,将易地扶贫搬迁***策和带来的巨大利益跟群众讲深讲透,努力完成十三五搬迁工作任务。
生态扶贫工作总结第5篇
2017年以来,坪山乡林业环保站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扶贫攻坚工作的系列要求,严格按照生态扶贫承担的任务,狠抓落实,将林业重点工程与生态扶贫有机结合起来,下定决心,明确目标,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17年我站完成了中央财***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公益林、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护林员
1、生态护林员
在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16名生态护林员,按照人均10000元/年标准计发工资。签订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聘用合同,建立生态护林员档案,进行岗前培训,明确护林员职责、管护范围。
2、天保护林员
经上报县林业局批复同意,坪山乡天保护林员13名,按照人均3600元/季度(或/月)标准计发工资。全年共计发放天保护林员工资190800元。
3、护林员考核
所有护林员考核由乡林业环保站参照县人民***府出台的护林员管理考核办法执行考核,考核结果报县林业局备案。
(二)公益林
我乡共计国家公益林48983亩,每年兑现国家公益林资金489830元,涉及到106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308户,13104.5亩,兑现资金131045元。地方公益林2554亩,每年兑现地方公益林资金20432元,涉及到44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337亩,兑现补助资金2696元。
(三)退耕还林
我乡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221.5亩,涉及到2个行***村48户,共计兑现资金177200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28.9亩,兑现资金23120元。2015年新一轮退耕还林总面积174.4亩,涉及3个村10户,兑现补助资金139520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户4.5亩,需兑现补助资金3600元。2016年新一轮退耕还林759.6亩,主要种植软籽石榴和茶叶等经济林;共计要补助资金379800元,涉及到3个行***村21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160.4亩,兑现资金80200元。2017年新一轮退耕还林115.2亩,主要种植猕猴桃,枇杷,板栗等经济林;共计要补助资金57600元,涉及到2个村17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我乡上一轮退耕还林837.9亩,每年兑现上一轮退耕还林资金112278.6元;涉及到全乡10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56.7亩,兑现资金1644.3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护林员年龄偏大,护林工作怠慢,越紧急火灾险情不能及时扑救。护林员工作职责认识态度不到位,还需要进行培训,来加强对森林资源管护。
二是退耕还林兑现核实工作量大,加之站内所有在编人员已驻村包组,导致兑现工作无法按时完成,兑现资金不能按时下拨到农户。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对护林员的管理,提高护林员的工作责任意识,确保护林员聘得上、稳得住、做得长、护得好。
生态扶贫工作总结第6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镇如何加快推进瑶族扶贫生态移民项目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快征地协调服务工作,确保项目早日动工实施。
项目一期征地任务共22户88.9亩,已签订完成征地协议20户共83亩,占总任务的90%。现还剩余2户5.9亩因青苗价格协商不成未签订征地协议正在进一步商谈。目前已付征地及青苗补偿16户补偿款92万元。因其余约200万元补偿款尚未到位暂没有进行支付。
二、抓紧做好瑶族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争取实现早日搬迁。
**镇**村**屯瑶族群众共有搬迁户33户,经过包村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动员工作,目前初步同意搬迁的有31户,仍有2户因经济特别困难暂时无法解决自筹资金,尚未达成初步意向。
三、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项目征地资金未到位,影响了征地补偿的尽快落实。
二是由于部分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对***策依赖性太强,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群众正常搬迁。
四、我镇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及下一步打算:
一是提高责任意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县委、县***府加快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战略举措,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好全县会议精神,实行项目******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组织精干力量着力抓的工作格局,确保项目人员职责分工明确。
二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报刊、网站等媒体多层次、全方位对扶贫生态移民相关***策和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宣传。结合“三严三实”、“群众路线”等活动,深入乡、村、组广泛宣传瑶族扶贫生态移民的重要意义、***策措施,做到宣传不漏户、不漏人,人人皆知。及时组织召开村组群众会、***员代表会,并组织干部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进行宣传发动,提高移民瑶族群众搬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继续抓好项目征地拆迁及瑶族同胞搬迁动员工作。我镇将以高度的***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多措并举,加大征地工作力度,力争7月中旬以前将安置地全部签订征地协议并将补偿落实到位,极力配合项目施工方做好清表服务工作,快速推进瑶族生态移民项目建设,早日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同时做好瑶族同胞的动员工作,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力争33户搬迁户顺利达成搬迁协议。
最后,我们相信在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有县直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通过我镇干部群众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完成上级下达的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任务。
生态扶贫工作总结第7篇
生态扶贫 延续发力再创新辉煌
2018年,林业生态扶贫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县委“一个统领、三五支撑”重要思路,扎实推进“三五百四”行动计划,在生态治理上出实招,在资源管护上出狠招,在产业发展上出硬招,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和建设“绿色沁水、活力沁水、幸福沁水”将作出更大贡献。
一、生态治理与贫困群众紧密相连,同享绿色生活共创绿色财富。荒山增绿又增彩、环境添景又增收。林业部门抓住春季造林黄金时机,提前规划、合理布局,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荒山造林任务11300余亩,总资金670余万元,确保16个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221个贫困户554个家庭人口,社社都有造林任务、人人都可造林致富,使贫困群众在建设绿水青山的同时,享受到生态建设中带来的财富。目前,该荒山造林项目已通过议标程序全部开工建设。下一步,我局将在造林质量、技术培训、资金监管上下功夫,确保各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在项目实施中运行规范、质量合格、经营范围扩宽、贫困户经济收入逐步提升。
二、生态管护与脱贫攻坚环环相扣,护绿爱绿共筑绿色美丽家园。护林脱贫双管齐下双增收。结合我县森林资源现状,遵从贫困户意愿,以公正、公平、择优为基本原则,重整护林员队伍,通过强化培训学习、加大管理力度、及时兑现资金等方式,使贫困护林员在生态管护项目建设中逐步专业化、正规化、持久化,助力贫困群众彻底摆脱贫困,早日达到小康水平。2018年,生态管护项目将投入管护资金718.2万元,管护面积181.59万亩,其中:天保公益林管护面积125.44万亩,国家公益林53.1万亩,未成造管护面积3.047万亩。预计可巩固带动全县483个贫困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三、林业产业与农民群众息息相关,强扶持、精管理促进增产增效。一是依托上级部门下达的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0.8万亩的任务,将全县505户贫困户1892亩核桃经济林综合管理全覆盖。以增产增收、精细管理为重点,对低产低效干果经济林实施修剪、高接换优、科学施肥、有害生物防治等综合管理措施,提高产值效益带动脱贫增收。二是按照县***府办公室《关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扶持办法》惠农***策精神,充分利用我县优良的生态资源优势,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扶持资金50余万元,大力推广油用牡丹、杜仲、双季槐等经济林树种,并结合长治潞安集团和山东贝隆公司等大型研发企业技术力量的支持,通过在广泛宣传、技术支撑、资金保障、销售无忧等环节的发力,全力推进特色经济林产业建设。三是积极鼓励以农民为主体、企业为龙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产业示范基地,为带动林农在特色产业发展中致富增收提供坚定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