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篇1
民以食为天,安全是食品消费的最低要求,没有安全,色香味、营养都无从谈起;安全也是食品消费的最高要求,关乎百姓的健康甚至生命,食品安全压倒一切。人人都需要安全的食品,人人都要维护食品安全。
保障食品安全是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和各级***府、有关监管部门的法定责任,要不断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增强生产经营者的外部约束力,促其内部自身管理能力稳步提高。同时,也需要全社会来关心维护食品安全,支持***府的工作。
发现食品安全违法问题,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向监管部门举报,而不是一味抱怨、发牢骚,更不能无中生有、制造传播虚假信息,这样只能影响正常的监管工作、带来消费恐慌心理,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广大消费者。
2、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各级***和***府及有关部门必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保障食品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必须坚持******同责、标本兼治,加强统筹协调,不断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食品消费;食品安全;物流保障体系;分析探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食品安全则是健康的基础,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为此,食品安全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食品行业基础水平的提高以及食品行业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食品物流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满足人们对于食品消费品不断变换的需求同时,食品物流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包括食品物流由于涉及范围较广很难得到优化,食品生产过程中缺乏统一标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物流运输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冷链物流工具设施得不到保障等造成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繁发生。
食品安全是大家非常关心和热议的话题,因为它直接关乎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为了让大家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体系至关重要。在此我们可以把这个安全体系简单的分为三大块:第一,食品源头环节的安全;第二,物流运输环节的安全;第三,销售环节的安全。现在,我们重点探讨一下物流运输环节的重要性以及应该采取的监督方式。
在保证食品源头环节安全和销售环节安全的前提下,物流运输环节就成了必不可少重要环节。如何能够保证物流运输环节的安全,首先要建立一个GPRS定位监控中心,对每一个物流车辆进行定位跟踪和全程监控,及时收集数据并能时时保持通讯和下达中心的指令,在货物交接到指定场所或保管人时,要得到安全确认并***打印出从货物上车起运开始一直到安全交接的详细数据(此数据由监控中心提供***)。因此,食品流通环节应该充分利用食品物流信息系统数据交流平台,与***府各级食品安全监控部门实现业务信急共享,检测与监控食品安全信息;通过业务监察和统计分析实现食品安全效能监察和辅助决策。
在此,简单介绍一下:一台经过认证的物流车辆,在阳澄湖装上经过源头食品安全检测的合格优质大闸蟹运往北京一专卖店销售。根据大闸蟹的运输要求(运输时间,运输途中适合的温度等等)。首先装上调好温度的物流车后对车辆进行铅封并调好监控角度监控铅封,这样可以保证大闸蟹在运输途中不会被调包;然后调好温度监控用来监控整个运输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合理温度,一旦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被详细记录下来,并收到监控中心的呼叫提醒。在运输途中无论是车辆加油、驾驶员短时间休息,还是更换驾驶员以及物流车辆出现状况,都要及时与监控中心汇报,以免影响交货时打印或造成确认数据时的麻烦。当物流车辆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到达地点时,接收货物单位要首先检查铅封是否完好,监控摄像头角度是否正常,并与监控中心取得联系确认并打印数据,确认无误后方可接收货物。
近几年,各类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如何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成为***府部门和食品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只有保证了食品在流通中各个环节的安全运行,建立并实施食品物流保障体系,才能更好的保障食品的安全问题。总而言之,我国的食品物流业有待进一步健康有序的发展,并逐渐实现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这些还需要***府部门、食品行业、消费者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陈丽华,王丽颖.流通业变革与物流园区创新”系列连载我国物流园区发展内涵研究[J].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12(11)
[2] 姜国辉,章伟,吴丽雅.食品物流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之初探――对苏丹红事件的反思[J].管理学报. 2005(S2)
[3] 左红云.全面做好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工作――浅析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工作的现状、定位及当前工作的方向[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3(Z7)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篇3
验证的意义是什么
基于薛玉良多年从事食品安全法规标准领域的研究经验,他发现许多企业在执行ISO 22000标准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验证”的重要性,要知道,验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对食品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在演讲过程中,薛玉良首先为听众讲解了“验证”的定义,即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中,注明了验证所需的客观证据可以是检验结果或其他形式的测定结果,也就为企业的验证活动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方向。
“只有了解验证的定义、目的与意义,才能从根本上把控食品安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保障的产品。”薛玉良指出,对体系进行验证是为了验证控制措施的作用、保证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的绩效、追溯系统或沟通系统的有效性,而验证存在的意义就是确认策划的活动得以实施并按预期进行操作。预期的水平是否已经到达,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否正常运行,这些结果都需要通过验证才能得到。
在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系统中,验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确保之前设定的要求与措施能够正确并准确地被施行。从这种角度来说,验证就相当于一把标尺,测量了行为的有效性。薛玉良还表示,“确认”与“验证”以及“监视”存在很大的区别。确认是操作前的评估,它的作用是证实单个(或者一个组合)控制措施能够达到预期的控制水平;验证是操作期间和之后进行的评估,它的作用是证实预期的控制水平确实已经达到;监视则是探测控制措施失控的程序。这三者进行的时间段有明显的差异,各自所起作用的倾向性也有所不同。
验证的策划与实施
在策划验证的过程中,验证的目的、方法、频次与职责应该是十分明确的,至少要达到以下5点要求:前提方案得以实施、危害分析的输入持续更新、HACCP计划中要素和操作性前提方案得以实施且有效、危害水平在确定的可接受水平之内、组织要求的其他程序得以实施且有效。
验证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现场检查、抽样测试、结果的评审、趋势分析等。具体方法的选用主要取决于需要验证的内容,例如为了验证追溯系统的有效性,可以采用追溯挑战的方法;为了验证终产品中食品安全危害是否处于可接受水平之内,可以采用投诉数据分析、针对性的取样检测、成品内部监测结果的记录评审等方法。应尽可能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需要验证的内容或目的进行交叉验证,以保证能够获得客观的验证结果。
除了单层次验证,还可以进行多层次验证,对简单的文件或者记录进行审核和评价,例如对CCP(关键控制点)、OPRP(操作性前提方案)记录的审核,包括趋势的分析、偏离的次数、纠正措施等;展开测量和评价活动以确保一个前提方案或一个过程在规定的参数范围内运行,例如收集环境微生物SWAB测试结果以确保清洁和消毒程序符合内部规定;评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其他组成是否按策划运行,例如确定培训程序产生了预期的员工的行为的改进,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监视测量设备的校准等;开展内外部审核;实施现场检验;确保其他的指标如分析结果、内外部审核结论、和客户的投诉以评估体系是否按策划运行,是否需要实施变更;开展终产品测试以验证体系或某部分体系的有效性;通过评价验证结果和审核报告以证实完成了某一特殊步骤。以上措施都是在不同哟危从不同角度出发的验证评估活动。综合上述多种手段,最直接最可靠的信息来源还是内部审核和抽样分析的结果。
验证的要求
验证活动应该由具备必需能力的人员进行,当资源允许时,验证活动应该由不直接参与具体活动的人执行。如果资源不允许,也需要尽可能客观地进行验证。进行验证的频率也会相对有所不同,当然,首次验证都是在第一次生产运作之后,已确认是否能够达到要求,而根据企业自己的资源大小以及需要验证的内容来决定需要验证的频率。
涉及到来料以及外包服务的规范标准时,企业则需要建立来料和外包服务的规范,例如虫害,虫害一般会外包给杀虫公司,如果没有一个特定的虫害控制标准,就无法明确最终的控制虫害的效果。例如外包的物流公司,对产品有温度要求的时候需要有冷藏车,跟物流商签订合同时,就需要考虑到食品安全的有效性,这些规范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也应该验证。由此可以看出,来料验收标准需要与供应商达成一致,已经制定了某项标准,这个标准是否实现,验证的频率就要结合供应商自身的质量保证能力来制定。来料及外包服务的验证是基于风险这一因素来执行的,稳定则频率低,风险大则频率高。
验证活动的展开
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规定了食品安全小组应系统地评价所策划验证的每个结果。对单项验证活动的结果进行系统的评价,具体可见表1,这一活动可以由各部门分开进行。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篇4
数字背景下的广告视觉文化时代
“视觉是最强的销售力。”广告摄影是广告活动的一部分,也是推进销售的最直接部分。可以说,消费者更愿意为给他们带来视觉冲击力的产品买单。因为,现代广告更多针对的是人们的购买动机而非产品的美德。消费者购买的不是产品,而是产品提供的满意度。在数字背景下,广告摄影运用数码特效,可以做到在真实表现产品的同时也赋予品牌鲜活的生命与内涵,从而使消费者在广告***片中体验到更强烈的价值认同感和满足感。
另外,从众多广告表现方式的比较来看,如今没有哪一种表现方式可以和摄影广告相匹敌。因为,室内室外、报纸杂志、车身柱体、彩旗灯箱、直邮网络,摄影广告几乎无处不在。这些无处不在的广告摄影***片,无形中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勾起我们的欲望,并凭借其视觉的直观性、丰富性和强大的传播力,最终达到视觉消费的满足。所以,在当今多种媒体接轨、多种技术融合的数字时代,广告摄影的传播优势和广告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并且随着数字化程度日趋提高、网络日益发达,摄影的应用率还将进一步提高。摄影正在以这种共享方式丰富着大众的生活。不论是作为个人休闲娱乐,还是作为现代视觉传播媒体,或者是艺术创作方式,摄影在当今社会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与广告的结合,塑造着当今以视觉***像为中心的广告视觉文化时代。
数字背景下广告摄影的特点
创意是灵魂。即使进入数字化时代,创意依然是灵魂。广告摄影是摄影的一个种类,只不过它是带有商业目的性的。也就是说,广告摄影是一种依附于市场经济的摄影活动,但又不是纯粹商业的,它本身带有强烈的艺术创作色彩。所以,“创意是广告的灵魂”,没有创意的广告会立即被淹没。只有创意独特、耐人寻味的广告,才能引起大众的注意、欣赏、读解与思考。因为,当人们在摄影***片前静静地审视时,照片上定格的影像会使我们的内心发生共鸣并在瞬间产生感动。广告摄影就是利用这种交流方式表现其创意,提供强有力的视觉阐释,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以达到其商业宣传的目的。
在数字化时代,广告摄影创意表现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人们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和工具来实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创意和灵感,从而实现广告吸引观者注意的首要任务。因此,与传统的广告摄影相比,数码技术应用下的广告摄影师可以不再强调摄影的工艺性和追求视觉的愉悦感,而是重在个人观念的视觉物化。通过后期再加工合成或电脑绘***制作的影像使摄影将记忆中的现实空间转化为想象中的拟像空间,使形象失去原来的内容和意义,产生出新的意义系统。比如***一广告所示:用排列整齐的馒头和新鲜的玉米棒重新组合嫁接,获得一个全新的视***,完美地诠释了其广告创意。
所以说,是数字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多元选择,使得一些广告摄影师能从中找到一种全新的表达自己思想和观念的创作媒体。比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成了穿着泳裤的泳裤广告;罗丹的《思想者》成了抽水马桶的广告;安格尔的《瓦平修浴女》中的床换成了沙发。虽然还有些摄影师依然坚守摄影媒体的本体特性,以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记录现实,用影像表达自己的思考,但是,不管是哪一类的广告摄影创作,都可以通过数字摄影技术使自己的摄影作品表现得更丰富、更震撼。
从操作性来看,数码拍摄更加灵活方便。近年来,伴随着数字技术在摄影领域的全面运用,摄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拍摄器材不再仅仅局限于胶片相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智能拍照手机、拥有摄像头的各种电子设备等,这些数字化设备大部分具有智能化操作系统,拍摄简单,并具有即时检视影像的便捷性,更重要的是价格大众化。所以,摄影艺术几乎具备了其他任何视觉艺术形式都不具备的明显优势,人们实现了可以随时随地拍摄自己感兴趣的影像的愿望。
从低碳环保的角度来看,数字摄影的成本更为低廉。数码相机在拍摄时可以不用考虑胶片成本问题,只要存储空间足够大,就可以换用多个角度、多种构***来反复拍摄。另外,数码相机相对于传统相机的另一大技术特点是具有“拍完即显”的功能,使用者可以通过回览功能看到刚刚拍摄完成的***像,把满意的留下,其余删除即可。而且影像***片不用再通过复杂的程序来冲洗,而是更加简单和易于创作;同时,***像的存储、处理、传输不再依靠繁重的载体,更加方便和快捷。
数字背景下广告摄影的法律与伦理道德问题
首先,数字背景下广告的真实性内涵得以拓展。摄影是一种复制活动,它的独特性就在于自然、本色、朴实无华,给人以真实感。但是广告摄影表现的是另一种真实,这种真实表现的是产品带给消费者的满足感,而不单纯是产品的特点。但是摄影技术及后期处理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视觉大餐及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也带来了“失真”或“虚假”的问题。数字摄影解构了传统摄影的确证和记录的本质,给广告***像的真实性带来了信任危机。因为数字化暗房技术和强大的修***软件彻底颠覆了对于影像“眼见为实”的惯性思维。摄影能忠实记录现实的标签被摘掉,数字化科技催生了“高度逼真”,但却是经过电脑修改或合成的虚拟影像,摄影坚持的纪实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因为大家不能确定自己看到的影像是不是真实的“虚幻美”。[2]很多广告摄影作品给人以似真非真、亦真亦幻的感觉。如PC home Online网络家庭《物质篇》:两个物品陈列和装饰风格一致的客厅一上一下,方向相反拼接在一起,似乎展示的是生活中年轻职员的生活情景,但每个器物旁边的黄色顺序编码条又告诉你这是“非现实”,特别是将***形旋转180度时,广告***像的“上”和“下”又完全置换。就这样通过时空的交错、拷贝,现实与***像的拼贴,让人体验到一种“真实的虚幻”或“梦幻的真实”。
当然,广告摄影不管是运用“真实”手法还是“梦幻”手法,广告本身都要求拍摄的商品形象尽量完美,因为画面上的任何瑕疵和失误都可能使顾客联想到商品的质量问题,使顾客对商品或企业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影响产品的销售。但是,如果过分美化和夸张,脱离了产品的实际形象,那就可能成为虚假广告,反而会给品牌或企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尽管广告法的管理和约束能使人们在视觉冲击的狂欢中保持镇静,但是,广告***像却凭借数字技术不可阻挡地创造了崭新的广告形象。广告信息传达的真实性内涵得以拓展,有了虚拟语境的特点,广告推销的不仅是产品而更是现代生活的新理念和视觉神话。并且由于数字影像后期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创意得以充分实现并无限延展,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广告的市场效应。因此,在今天数字时代背景下广告摄影技术和技巧的适度运用显得尤为重要。[3]广告摄影既要遵守广告的真实性原则,有社会责任感,又要灵活地运用数字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广告摄影更加完美。
其次,广告摄影的伦理道德约束依然不容忽视。“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是艺术人生中的高尚目标,也是广告摄影者应有的追求。广告摄影作为一种传播手段,自身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职责,这份责任并不是某些商人为了利益而能使其轻易放弃或打破的。所以,有时候法律所不能涉及的一些方面要靠道德来约束。比如在广告摄影作品的内容上,不能有违背社会道德的表现。包括低俗、失真、程度轻微的欺骗、诱惑、有争议、不正当比较、与民族文化相冲突、污染视听、对特殊人群歧视等不利于社会良好风尚的内容。如某房地产平面广告,***片是一个“怀孕”的大肚子男人形象,广告语是“这次,真的搞大了,上品,把小户型搞大了……”,说的是其楼盘1室1厅小户型,却有更大空间,这空间是惊人的出乎你的意料。广告为突出“大”就使用了怀孕肚子大这个主题,并且运用数字技术手段把“孕妇”设计成了一个男人怀孕这种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悖的形象,实在让人难以接受。而早在1996年,曾获戛纳广告节金狮奖的作品《心脏》,画面上只有三颗一模一样的心脏,心脏上分别标注“WHITE(白)”、“BLACK(黑)”、“YELLOW(黄)”,***像似乎十分简单,诉求十分清楚,内涵却让人回味:人类皮肤的颜色大不相同,但却具有相同的心脏。在种族歧视、民族矛盾等问题现实存在的背景下,解读《心脏》,能够使人感悟到对于人类的多样性的宽容和尊重。所以,广告摄影作为广告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责任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但是,无论是印刷时代、电子时代还是当前的数字时代,商业***像制造者都热衷于利用情色的视觉冲击力和其背后的性别争议来提升人们对广告画面的注意力。广告摄影***像中最常见的内容就是女性形象,从林林总总美女的照片中,可以看到男性目光的热切注视。这些表现女性的媚态或性的广告摄影,在拍摄技术或“光影修辞”方面遵循男权的视觉语法,创造出维护男性心中理想女性形象的视觉神话。[5]意大利时装品牌SISLEY自1999年以来,一直聘用擅长情色风格的时装摄影师泰诺·理查德森,拍摄以性暗示、性比喻,乃至性表现为主题的品牌推广广告,基本上以物化女性形象为主要拍摄思路。长期以来,SISLEY女装和男装品牌以性别的侵犯性和争议性成为广告摄影创意的争议主题,在消费者心中逐步形成性感出位,乃至黑暗猥琐的负面形象。直到2008年春夏,SISLEY品牌在广告中另聘了北欧女时装摄影师Camilla Akrans,拍摄具有新古典主义审美的、强调高雅的女人味和体面的男人味的广告照片才打破了这种情色表现的广告摄影策略。这个案例充分说明偏离道德的情色商业摄影策略并不能满足不断升级的视觉消费的持续性力量。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食品质量;检验;准确性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在社会上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消费者的关注。由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与食品安全问题休戚相关,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时下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为了确保消费者能够放心的使用安全食品,并保证其切身利益不被侵害,就必须对食品检测的准确性进行完善与加强。
食品质量不仅事关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更与其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而食品质量检测标准是保护公众健康、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管理、强化各环节监管的重要基础。因此,作为食品质量检验部门在食品检验过程中,如何确保食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与加强食品质量检测刻不容缓。
二、关乎食品安全重要因素的概述
食品安全问题是事关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所谓食品添加剂,是将或是天然、或是经过化学合成的物质添加到消费者食用的食品中,目的是改善食物的味道、改变食物的色泽以及起到保鲜保质的作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多样化,比如甜味剂、食用香精以及防腐剂等等,由此可见,食品添加剂的确是影响消费者食品安全的一大毒瘤,必须使用严格、准确的食品质量检验。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包括对产品质量检测和对其在食品中残留量的检测,如食品中污染物、农药残留、非法添加物、毒素的检测。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有的2314种食品添加剂均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对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残留量的检测管理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
食品质量检测标准是保护公众健康、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管理、强化各环节监管的重要基础。当下,必须改善并加强食品质量的检测准确性,不给黑心商家留下任何可乘之机,从源头上彻底的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三、改善并加强食品质量的检测准确性的对策
改善并加强食品质量的检测准确性,就必须将严格的检测规定落实到食品的安全检测的各个环节,将食品质量检测中出现的误差降到最小,最大程度保障最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如何改善并加强食品质量的检测准确性,本文将分以下四点进行论述。
1.选择使用安全标准的检验仪器
作为食品质量检验部门在食品检验过程中,选择使用安全标准的检验仪器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食品检测的基本前提之一。检测食品的仪器必须符合规定标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是建立在一个符合规定标准的仪器之上的。
一方面,可以选择能够进行校准的仪器,这样在每次使用前先进行校准,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同样不能忽视对检验仪器的维修与养护,在发现仪器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能够及时的解决问题,避免因检验仪器的问题而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性。
选择使用安全标准的检验仪器,作为食品检测的基本前提,保障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2.选择可行合理的检测方法
选择合理可行的检测方法,在食品检验过程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合理可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科学、先进的检测方法,其二技术人员能否熟练掌握科学方法。
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由于检测的方法具有多样化的特性,作为食品检测的技术人员,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职位素质,才能选择一个合理的检测方法,进而按照规定实行检测,保证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检测方法并非是固定的,这就需要食品检测的技术人员,依据样品成分、实验性质以及现实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可行并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3.选择适宜的检验环境
食品质量检验部门在食品检验过程中,检验环境的选择也会影响到检测的准确性。不可忽视检测环境这一至关重要的因素。
检验环境对检测的准确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检验环境的温度因素。在检验过程中使用容量法分析时,要保证室温20℃的条件才可进行操作;在标定标准滴定溶液时,校正滴定的体积进行温度,只有在20℃时校正值才为零;在测定饮料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时,温度校正的范围是10~30℃,只有温度控制在这一范围内,才能查出校正值,并得出一个准确的检验结果。
4.建立健全相关食品安全质量监管体系
对于近年来,我国社会上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从三鹿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以及地沟油事件等,一直到进来社会上颇为关注的六合集团“速成鸡事件”的全面升级,一起起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杜绝此类事件的继续在我们身边发生,亟需建立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质量监管体系,设立双重负责制与奖惩制度,从制度上规避此类事件的发生。作为消费者,更要加强维权意识,一旦发现问题要主动拿起法律武器,向相关部门举报。
作为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不仅是判断食品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行******、市场监管的重要参考依据。当下,完善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是众望所归,这对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维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都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国家相关***部门、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一个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系统指日可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下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确存在不足之处,我们必须反思由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食品质量不仅事关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更与其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而食品质量检测标准是保护公众健康、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管理、强化各环节监管的重要基础。作为食品质量检验部门在食品检验过程中,要做到使用安全标准的检验仪器、选择可行合理的检测方法、适宜的检验环境以及建立健全相关食品安全质量监管体系,才能将食品质量检测中出现的误差降到最小,最大程度保障最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相信经过各方面的努力,食品安全问题终究会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张鹏.;谈提高食品检验准确性的控制环节[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篇6
论文关键词 食品安全 法律制度 完善建议
一、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概述
(一)食品安全
食品,通常是指人类可饮用、食用的物质,具体包括未加工食品、半成品食品及加工食品,其中不包括只用作药品使用的物质及烟草。通常来说,人们对于食品这一概念的理解较为模糊和宽泛。而食品安全关于食品的定义则较为严格。参照《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可将食品安全进行如下定义:一是食品不能含有可能威胁、损害人体健康的有害、有毒物质、不安全因素;二是食品不得造成食用者感染疾病、急慢性中毒;三是食品不得对消费者(及其后代)造成健康隐患。具体说来,食品安全包括了食品卫生安全、食品质量安全、食品数量安全3个部分。
(二)食品安全法律制度
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是指用于规范、约束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规范,以及由法律部门、法律规范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其是食品安全***的行为准则、法律准绳。食品安全的覆盖面极广,从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到食品周转,各个环节都会涉及到食品安全,故而用于规范食品安全的法律制度也是一个结构复杂、涉及面极广的、协调统一的体系。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实施离不开多部门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主要由食品安全法律、食品安全法规、食品标准三部分组成。食品安全法律,指的是用于食品及食品原料收获、生产、销售、加工环节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其是顺利运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前提与基础,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依据;食品安全法规,是指依照食品安全法律而制定的各种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其是对食品安全法律的补充与完善;食品标准,即整个食品行业的所有技术规范,其包括了食品的产品标准、质量标准、卫生标准、检验标准、数量标准、添加剂标准、包装材料标准等。它是食品生产、加工等环节操作中需要遵守的准则,同时也是评价食品安全的客观标准。
二、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在法律法规方面,可操作性、完整性不高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主要以“三大法”(《食品安全法》、《标准化法》、《质量法》)为核心,然而,在这些“核心”中,仅对食品质量安全作出了概要性规定,其中《标准化法》和《质量法》均颁布较早,覆盖面较为狭窄、标准程度低下,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食品安全的实际需要。并且一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考虑较为欠缺,预防性措施体现较少,在发生新问题时,就会“力不从心”。200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规范性文件、法律法规进行了补充与完善,但是站在法律体系的高度上来看,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仍然存在着较多缺陷。比如:没有明确的法律对***府责任加以约束。对于因职能部门或***府对食品监管不力而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其责任应由谁承担?如何承担?在《食品安全法》中并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另外,食品检验权也未真正落实。虽然在《食品安全法》中,鼓励、保护社会力量、社会团体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但实际上却没有赋予社会团体实质上的检验权。
(二)食品标准体系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食品标准体系包括食品工业行业标准(1164项)和国家标准(1070项目),虽然规定项目众多,但大部分标准的制定时间较为久远,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食品行业的发展要求。并且,在这些标准中,多为行业标准,而不是国家标准。在食品安全领域,我国起步较晚,技术也较为落后,再加上长期以来所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侧重于发展经济,而忽视了对人民健康的保护,在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时,常常以降低食品安全标准来保护行业经济发展。目前,在我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仅有40%与国际标准等效,而国内食品行业对国家标准的采用率却只有14.63%。
(三)食品安全处罚力度不够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更轻,不法人员的违法成本更低。《食品安全法》中,第84条规定了,对于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生产、经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者,由主管部门没收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的设备、原材料、工具。对于违法生产经营货币价值低于1万元者,处以2千元-5万元罚款,货币价值超过1万元者,处以货币价值金额5倍-10倍罚款。从该条规定来看,相对于违法者违法获利,处罚力度明显较轻,这也是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法律执行的持续性、规范化程度不足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我国相关部门的做法普遍都是事后“一阵风”的处理、检查,“一阵风”刮过,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活动就偃旗息鼓,避过风头的违法分子就又恢复如初,甚至更为猖獗,这也是我国食品制假造假现象泛滥的关键原因。在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方面,缺乏规范性、持续性,让我国食品安全陷入了“问题泛滥—打击—问题暂缓—再度泛滥—再打击”的恶性循环,难以从根本上消除食品制假造假问题。
三、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相关建议
(一)完善食品安全法制管理、法律建设
虽然我国现行的《食品卫生法》、《食品安全法》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食品安全立法也有了明显的进步,然而同发达国家比起来,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建设程度仍然相对低下,同时在食品安全法制管理方面,也与国际水平相去甚远。鉴于此,我国目前亟需加大食品安全法制管理、法律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扩大法律法规覆盖面,让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各个层次与方面都能有法可依。在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时,应当尽量与国际法律规范接轨,汲取国外先进、科学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完善和补充。与此同时,还要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制管理,保证法制管理的长期化、规范化。
(二)统一并完善食品安全标准
第一,要对食品行业所有的标准进行有效的补充、清理,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核心,构建起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统一、协调的标准体系。国外食品管理质量高的国家,其食品标准的制定者均为国家立法机构,对于一种产品只制定一套标准,该做法有助于标准的落实。我国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由立法机构制定健全的食品安全标准,着眼于食品安全监控,在食品产业链中落实相关标准与规程。同时,还要对现有的各类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清理,对于一些指标水平低下、不适宜的、自相矛盾的、重复的标准,要及时废止,并补充一些与国界标准接轨的、重要的标准。
第二,在制定标准时应当注重标准的科学性,将危险性作为标准制定基础。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世界发展潮流、健康保护极不适应,为此,我国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对于所制定的标准,要进行多次实验验证,验证通过以后方可公布、实施。
第三,我国食品安全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国际食品安全活动,指派专人参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以提高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国际参与能力,加快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三)完善监管体系
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一直沿用了分段监管模式,该模式主要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能较好地适应我国的行***机构设置模式;二是能适应食品安全当前复杂的监管形势。分段监管在拥有上述优势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其存在的不足:食品安全监管缺位、越位现象普遍;地方与中央监管机构有着复杂的隶属关系;监管机构责任追究未落到实处。分析国际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不难发现“品种监管”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青睐。品种监管,就是根据食品价值、市场需求进行食品分类,将有限的行***资源集中起来,重点监管重点食品,从食品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实施全程监管,实现“以有限资源监管无限品种”。和分段监管比起来,品种监管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集中性优势,二是全面性优势,三是连续性优势,四是综合性优势。
鉴于品种监管的突出优势,笔者认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应当转变传统监管模式,重点实施品种监管,同时辅以分段监管。要完成从分段监管向品种监管的转变,首先应当确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较高地位,同时加强其协调权和指导权;其次,建立第三方机构,尊重其***性,加强社会性监管;最后,还应当对监管模式加以完善,逐渐实现品种监管为主、分段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四)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篇7
[论文摘要]本文从食品安全性的概念、我国食品安全性的现况、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以及提高食品安全性的策略等几个方面对食品安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性的改善。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的意识均在不断地增强,功能性食品、绿色食品、转基因食品等用语频繁出现在媒体和日常生活中。让城乡居民长期吃上“放心菜“、“放心肉”、“放心食品”,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从食品安全性的概念、我国食品安全性的现况、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以及提高食品安全性的策略等几个方面对食品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的剖析。
1、食品的安全性的概念
由于科技、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食品安全性问题的内涵及轻重缓急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也不完全相同,人们对食品安全性的理解也有不同程度的差距。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食品安全性定义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在我国食品的安全性通常被解释为“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的条件下长期食用,对食用者不产生不良反应的实际把握”。所谓不良反应包括由于偶然摄入某一种食品对机体所产生的急性毒性(伤害)或长期微量摄入所产生的慢性毒性,例如致癌性和致畸性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分析技术的提高,有些曾被认为是绝对安全、无污染的食品,后来又发现其中含有某些有毒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可导致消费者慢性中毒或危及其后代健康;而许多被宣布为有毒的化学物质,实际上在许多食品特别是在天然食品中以极微量的形式广泛存在,并在一定含量范围内有益于人体健康。因此,评价一种食品是否安全,并不是根据其内在的固有毒性,而是看其是否造成实际的伤害。
2、我国食品安全性现况
我国食品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目前最严重的就是食品的安全性问题,重大食品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用甲醇制作毒酒,用福尔马林浸泡海产品,在火锅中加入罂粟壳,用生石灰做豆腐以及阜阳奶粉等事件层出不穷。仅2006年就发生过多起食品安全问题:苏丹红事件,超碘奶事件、变质奶事件、孔雀石绿事件等等。接连不断的食品危机,使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忧心忡忡,人们不禁要问,还有安全的食品吗?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日常议论和关注的话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对人民的身心健康、整体生活水平、食品工业乃致整个的经济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
我们必须认真对待食品安全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切实研究食品不安全问题,认真分析原因,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对策,逐步消除食品的不安全因素,构筑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体系。
3、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
专家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近年来,每年卫生部接到食物中毒报告100~200起,涉及数千人发病,百余人死亡;除意外事故外,大部分均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如80年代在上海因食用污染毛蚶引起甲型肝炎大爆发累及30万人。从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出发,微生物性危害是我国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也始终是各国行***部门和社会各界努力控制的重中之重。
(2)长期使用农药、兽药、化肥、及饲料添加剂。农药、兽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化学成分对食品安全性产生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棚式蔬菜,为防止病虫,菜农往往超量喷洒农药或使用高激素、高营养素,使农作物超常生长。由于这些化学品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在食物链、环境和人体中可长期残留,对食品安全性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3)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及人类健康,比如说有机污染物中的二恶英、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工业化合物及副产物,都具有可在环境和食物链中富集、毒性强等特点,对食品安全性威胁极大。在人类环境持续恶化的情况下,食品中的环境污染物可能有增无减,必须采取更有效的对策加强治理。
(4)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的加工、包装、运输以及贮藏过程中,为了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增强食品的感官性状,适当使用一些食品添加剂是必要的。但是要求使用量必须控制在最低有效量的水平,否则会给食品带来毒性,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在食品加工中广泛存在着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如使用量过多、使用不当或使用禁用添加剂等现象。
(5)食品加工、贮藏和包装过程。食品在高温烹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杂环胺等),在加工过程中,会用到机械管道、锅、塑料管、橡胶管、铝制容器以及各种包装材料等,也有可能将有毒物质带入食品。另外,食品贮藏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龙葵素等化合物,也给食品带来了很大的安全性问题。(6)食品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或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7)市场和***府现有措施不完善,仍存在着假冒伪劣产品,食品标签滥用,违法生产经营等。
概而言之,食品不安全因素可能产生于人类食物链的不同环节,其中的某些有害成分,特别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可因生物富集作用而使处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受到高浓度毒物危害。
4、提高食品安全性的策略
(1)强化***府监管,对监管不力、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有关部门实行问责制。
(2)加大对造成食品安全事件有关当事人、责任人的处罚力度。
(3)研究、开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对食品生产流通全过程严格监控,保障食品安全,同时有关信息,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4)加强环境保护,全面控制水体、空气、土壤的污染,改变当前食品污染状况。
(5)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
(6)切实从源头抓起,防患于未然,消除食品污染于发源端。比如说减少农产品的污染情况,可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等化学品等。
(7)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确保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受害人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市场存在的假冒伪劣食品能得到及时的收缴、查封;
(8)掌握食品安全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改进饮食习惯,革除不科学、不文明的饮食方式,少吃或不吃油炸、熏烤及霉变食物等。
综上所述,吃的营养,吃的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都来重视食品安全,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一定会稳步改善,从而使人们吃上放心食品。
参考文献:
[1]陈君石,食品安全-现状与形势,江西食品工业,2003,1,4
[2]南庆贤,吕玲,动物性食品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中国家禽,2002,24(22),6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篇8
[论文关键词]食品 安全性
[论文摘要]本文从食品安全性的概念、我国食品安全性的现况、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以及提高食品安全性的策略等几个方面对食品安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性的改善。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的意识均在不断地增强,功能性食品、绿色食品、转基因食品等用语频繁出现在媒体和日常生活中。让城乡居民长期吃上“放心菜“、“放心肉”、“放心食品”,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从食品安全性的概念、我国食品安全性的现况、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以及提高食品安全性的策略等几个方面对食品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的剖析。
1、食品的安全性的概念
由于科技、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食品安全性问题的内涵及轻重缓急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也不完全相同,人们对食品安全性的理解也有不同程度的差距。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将食品安全性定义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在我国食品的安全性通常被解释为“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的条件下长期食用,对食用者不产生不良反应的实际把握”。所谓不良反应包括由于偶然摄入某一种食品对机体所产生的急性毒性(伤害)或长期微量摄入所产生的慢性毒性,例如致癌性和致畸性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分析技术的提高,有些曾被认为是绝对安全、无污染的食品,后来又发现其中含有某些有毒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可导致消费者慢性中毒或危及其后代健康;而许多被宣布为有毒的化学物质,实际上在许多食品特别是在天然食品中以极微量的形式广泛存在,并在一定含量范围内有益于人体健康。因此,评价一种食品是否安全,并不是根据其内在的固有毒性,而是看其是否造成实际的伤害。
2、我国食品安全性现况
我国食品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目前最严重的就是食品的安全性问题,重大食品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用甲醇制作毒酒,用福尔马林浸泡海产品,在火锅中加入罂粟壳,用生石灰做豆腐以及阜阳奶粉等事件层出不穷。仅2006年就发生过多起食品安全问题:苏丹红事件,超碘奶事件、变质奶事件、孔雀石绿事件等等。接连不断的食品危机,使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忧心忡忡,人们不禁要问,还有安全的食品吗?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日常议论和关注的话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对人民的身心健康、整体生活水平、食品工业乃致整个的经济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
我们必须认真对待食品安全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切实研究食品不安全问题,认真分析原因,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对策,逐步消除食品的不安全因素,构筑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体系。
3、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
专家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近年来,每年卫生部接到食物中毒报告100~200起,涉及数千人发病,百余人死亡;除意外事故外,大部分均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如80年代在上海因食用污染毛蚶引起甲型肝炎大爆发累及30万人。从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出发,微生物性危害是我国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也始终是各国行***部门和社会各界努力控制的重中之重。
(2)长期使用农药、兽药、化肥、及饲料添加剂。农药、兽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化学成分对食品安全性产生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棚式蔬菜,为防止病虫,菜农往往超量喷洒农药或使用高激素、高营养素,使农作物超常生长。由于这些化学品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在食物链、环境和人体中可长期残留,对食品安全性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3)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及人类健康,比如说有机污染物中的二恶英、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工业化合物及副产物,都具有可在环境和食物链中富集、毒性强等特点,对食品安全性威胁极大。 在人类环境持续恶化的情况下,食品中的环境污染物可能有增无减,必须采取更有效的对策加强治理。
(4)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的加工、包装、运输以及贮藏过程中,为了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增强食品的感官性状,适当使用一些食品添加剂是必要的。但是要求使用量必须控制在最低有效量的水平,否则会给食品带来毒性,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在食品加工中广泛存在着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如使用量过多、使用不当或使用禁用添加剂等现象。
(5) 食品加工、贮藏和包装过程。食品在高温烹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杂环胺等),在加工过程中,会用到机械管道、锅、塑料管、橡胶管、铝制容器以及各种包装材料等,也有可能将有毒物质带入食品。另外,食品贮藏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龙葵素等化合物,也给食品带来了很大的安全性问题。
转贴于
(6)食品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或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7)市场和***府现有措施不完善,仍存在着假冒伪劣产品,食品标签滥用,违法生产经营等。
概而言之,食品不安全因素可能产生于人类食物链的不同环节,其中的某些有害成分,特别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可因生物富集作用而使处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受到高浓度毒物危害。
4、提高食品安全性的策略
(1)强化***府监管,对监管不力、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有关部门实行问责制。
(2)加大对造成食品安全事件有关当事人、责任人的处罚力度。
(3)研究、开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对食品生产流通全过程严格监控,保障食品安全,同时有关信息,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4)加强环境保护,全面控制水体、空气、土壤的污染,改变当前食品污染状况。
(5)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
(6)切实从源头抓起,防患于未然,消除食品污染于发源端。比如说减少农产品的污染情况,可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等化学品等。
(7)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确保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受害人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市场存在的假冒伪劣食品能得到及时的收缴、查封;
(8)掌握食品安全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改进饮食习惯,革除不科学、不文明的饮食方式,少吃或不吃油炸、熏烤及霉变食物等。
综上所述,吃的营养,吃的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都来重视食品安全,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一定会稳步改善,从而使人们吃上放心食品。
参考文献
[1] 陈君石,食品安全-现状与形势,江西食品工业,2003,1,4
[2] 南庆贤,吕玲,动物性食品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中国家禽,2002,24(22),6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督抽样;监管;问题;建议
食品抽检是指从一批食品样品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检验,并根据所抽取样品的检验结果来判定这批样品是否合格的过程。与全数抽检相比,抽样检验可提高检验效率,更适用于大批量的样品检验,因此,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1]。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就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和食品安全标准等规定,从食品样品总体中随机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以代表性样品的检验结果来反映总体样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通过抽检,防止或减少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场,保障食品安全[2]。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制定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和方案、现场抽样、实验室检验和结果判定、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不合格样品的核查处置[3]。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中,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是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首要基点和重要步骤[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5]等相关法规的规定,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的性质是一种行******行为,具有法律强制性,所抽取样品的检验结果也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定证据性质,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行使行***处罚程序中的一个重要取证环节。因此,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的科学性、合法性、规范性和抽取样品的代表性,对保证样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后续核查处置等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都起到了关键作用[6]。结合工作实践,对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的现状和目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完善食品安全监督抽样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1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现状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影响企业效益,而且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7]。因此,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不断加大了各环节的食品安全抽检力度。食品安全抽检覆盖的领域有生产、流通和餐饮三个环节,主要类型有监督抽检、风险监测、评价性抽检、专项整治、事故调查、案件稽查和应急处置等。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每年都要组织和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通过检验结果来反映食品安全总体情况,并对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防范措施[2]。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样品的总数量约为130万批次[8-9]。可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仍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主要手段。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的基本流程是:首先,制定食品安全监督抽样计划和抽样实施方案;其次,根据《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10]等相关法规进行现场抽样;最后,完成样品的运送和交接。目前,承担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的主要有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现场抽样,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自行抽样和具有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配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同抽样3种形式。其中,由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据《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10],以财***专项经费为支持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来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和检验工作的形式占绝大多数。这些具有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通常既要承担检验任务,还要完成抽样任务。这些受委托并***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的承检机构的类型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三种性质的食品检验机构组成[11]。
2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抽样工作量较大
根据“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到2020年,国家统一安排到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别组织实施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数量将达到每年4份/千人,其中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的针对农药和兽药残留检验的食品抽检数量将不低于每年2份/千人[12]。随着近年来食品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流通环节中,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出现了工作量较大的问题。由于一些客观条件限制,食品安全监督抽样人员大都承受着较重的工作强度和较大的工作压力,因此,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的质量就难以保证。此外,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样机制目前还不够完善,多为粗放式监管,国家和各级地方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能在相同时间,同时下达食品安全监督抽样计划,且各类抽样计划也都有相同的地方,特异性和针对性还不强,食品样品在抽样过程中出现交叉和重复的现象经常发生。加之抽样单位数量有限,而抽样工作任务量大,造成许多被抽样单位重复抽样或抽不到样品[13]。由于样品被重复抽检的概率增大,因此,食品中的问题样品可能无法被抽检,食品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增大[14]。
2.2抽样人员专业技术性不强
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是一类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因此,对人员综合素质要求也较高。目前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缺乏专业的抽样人员和队伍,人员大多是临时拼凑,人员流动性也较大。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的性质是一种行******行为,所抽取样品的检验结果也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定证据性质,食品安全监督抽样过程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抽取样品的代表性,对保证样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后续核查处置等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都起到了关键作用[6]。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是抽样人员,由于经常会接到各类抽样任务,且大都需要覆盖本省各个地市或各个区域,所以抽样人员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是在外地出差,有时行车时间较长,加之天气和路况条件的复杂多变,为了尽快完成抽样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可能会导致差旅安全问题[15]。同时,抽样人员所面对的被抽样对象众多,一些生产经营者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被抽样的地市和区域较偏远落后,治安环境和条件也较差,可能还会威胁到抽样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此外,一些地方保护主义有恃无恐,抽样人员也有可能受到威胁[6]。因此,抽样人员不仅要了解与食品安全监督抽样相关的法规和工作程序,了解被抽样品的特点和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而且食品安全监督抽样人员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耐心和抗压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这些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中面临的风险和困难,是造成目前缺乏专业的抽样人员和人员流动性较大等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2.3承检机构违反抽检分离制度
食品安全监督抽样与检验相分离是指承担抽样与检验的机构需要分离,而非指个人,分别承担抽样和检验工作的机构要具备相应的资质[11]。目前,通过投标的方式被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委托独自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和检验工作的食品检验机构,既承担样品的检验任务,同时还要完成抽样任务,因此,这些承检机构违反了抽样与检验分离制度,大多数食品承检机构是将同一单位或同一科室中的工作人员分为两组,一组进行抽样工作,另一组进行检验,这种形式上的抽样与检验分离的模式很难实现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的科学、公开和公正,抽检工作的质量也难以把控。大多数承检机构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过程中,为了保证能最小成本地尽快完成被委托的抽样任务,规避风险,很少有抽样人员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10]的相关要求,食品安全监督抽样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而无行******权的抽样人员,缺乏食品安全风险意识,无法以食品安全问题为导向,对于不好抽的样品或被抽样单位,往往采取回避措施,这就造成了一些问题食品不能被及时发现,失去了食品安全监督抽样的意义。同时,当这些无行******权的抽样人员遇到食品安全不法行为时,不具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对食品安全问题缺乏处理经验,不能依法处置和固定证据,又缺乏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沟通机制,很难做到特殊问题及时上报。此外,由于食品安全监督抽样环节存在监管缺失的现象,导致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流于形式,为完成抽样任务而抽样。一些承检机构出现擅自二次委托其他机构来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样任务的现象;一些承检机构在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时,虽然抽样的总批次数量能够达到要求,但抽样的覆盖范围不大,且缺乏代表性,有的被抽样单位一年中被抽到的样品很多,有的被抽样单位抽到的样品却很少,使得后续的检验结果不够客观,不能真实的反应食品安全状况;还有一些承检机构对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的性质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经常出现抽样文书填写错误和抽样流程不规范等问题,由于抽样文书是行******部门对不合格样品核查处置的重要证据材料,因此,由于抽样文书填写不规范等抽样环节所造成的错误,导致了一些检验结果本来就不合格的样品无法上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造成了问题食品不能被发现。
3讨论与建议
3.1完善食品安全监督抽样机制
国家、省级以及地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样计划,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和重点突出,不能只单纯增加抽样的总批次数量,要多以食品安全问题为导向,举一反三,制定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抽样计划,尽可能的节约资源,避免出现重复抽检的情况。同时,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逐步实现精细化的监管模式,加强对食品安全抽检数据的分析和风险识别。提升主动监管的能力,保障食品安全。此外,各级监管部门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风俗,因地制宜的组织专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依靠建立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长效机制来保障食品安全,使食品安全监督抽样专项经费能发挥出最大作用。
3.2提升抽样人员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
食品安全监督抽样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是决定抽样质量和效率的主要因素。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的性质是一种行******行为,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行使行***处罚程序中的一个重要取证环节,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样过程中所填写的抽样文书等证据性质的材料都具有法理效力,因此,食品安全监督抽样人员应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食品专业知识、抽样流程以及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食品安全监督抽样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做到严谨、公平、公正的***。对于每年更新的国家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规范和实施细则等相关***策文件,应组织抽样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同时,要定期或者不定期总结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经验,特别是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此外,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而且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突发事件,因此,必须做好抽样前的准备工作,科学、合理、周密的统筹安排抽样人员和抽样工具。要组织专人严格编制各类样品的抽样方案,对于抽样方式、产品基数、抽取样品量、样品的运输和储存要求等内容要严格细化,还要牢固树立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注意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可以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使抽样人员专心抽样,确保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3.3严格实行抽样与检验分离制度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法;监管;监管制度
中***分类号:D9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2)03-0144-005
一、食品安全监管的嬗变
(一)监管理念的变迁:柔性监管到刚性监管
在食品卫生法调整食品问题的时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过分偏重于技术标准的控制,而忽视法律制度的构建,食品安全的监管显得柔性十足。监管者为获得自身私欲的满足出现被俘获现象,甚至地方***府为追求本地经济发展和就业而包庇违法的食品生产者、经营者,成为不安全食品生产经营的保护伞。[1]由于市场经济自身利益的驱动性和监管能力的局限性,难以实现监管机构的高效监管目标,食品安全监管呈现出随意性、柔性状态。自2003年我国确立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之后,***府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的程度不断增强,食品监管机构职责重新调整,监管力度的刚性得以彰显。食品安全法既设置科学合理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又明确规定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理顺各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责,确立食品生产经营者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法定责任人。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具有较强刚性,能有力解决我国食品安全中所存在的问题,防止和控制被污染的、有毒的食品对社会公众健康的威胁,预防和消除食源性疾病危害的发生,切实保证食品安全、生命安全。现行立法者设置了高昂的违法责任成本以削减行为者获取非法利益的机率,监管者加大监管处罚力度,预防、制止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提供刚性支持。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府负责者及监管部门主要领导者的行***处分措施,设置主要负责者的问责制,使得对监管部门及其领导者的责任追究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牢固树立服务型***府、法治***府和责任***府的形象。[2]食品安全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已从柔性向刚性转变,但其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食品安全监管理念落后的局面。
(二)监管范围的扩展: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同时意味着食品卫生法被废止,其所强调的核心主题“食品安全”完全取代了“食品卫生”。食品安全中的“安全”即为“远离危险并没有导致危险隐患”。食品安全法监管范围已从“食品卫生”扩展到“食品安全”,这不只是两个字的变化,更是监管范围与重心的转移,即从重视食品的卫生、干净等外表状况入手,以食品安全的外在监管为主,转变为食品质量安全的内部监督为主,深入到食品生产、经营、消费等多领域进行监管。监管范围扩展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食品生产、储存、销售等多环节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对食品卫生的监管无需考察现成食品所造成的生命健康安全的风险评估结果,只要不符合食品卫生条件与标准即可断定食品不卫生,食品卫生的认定标准明显具有封闭性,食品卫生的监管与调控不具有前瞻性,易为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留下法律漏洞和监管缺陷。而食品安全则重视与国际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接轨,食品监管更突出“安全”的重要性、预防性,其监控重心即为可能产生或已产生的社会公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等问题。[3]食品安全监管范围的扩展主要表现为食品安全监管标准的逐渐统一和食品管理的加强和规范。***卫生行***管理部门负责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并将现行的食品卫生标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相关食品行业标准等逐渐整合为同一个国家标准。食品管理的规范化不断加强,将食品添加剂纳入其范围,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实行严格的审批管理制度,制订食品添加剂记录和溯源制度。
(三)监管方式的更新:片面监管到全程监管
食品安全法出台前的食品监管问题具有片面性,食品卫生的监管方式非常有限,同时由于食品卫生法缺乏配套的法规,可能会造成对某一行业食品质量监管无法可依的局面。原食品卫生法的监管体制残缺不全,监管职责交叉不清,监管方式较单一,监管者职权的行使常限于取缔违法的食品生产经营资格、查封生产经营场所等事后监管,虽法律已明确规定事前监管的***模式,但监管实施严重不足,监管执行方式较单一。食品安全法的监管方式比原来食品卫生法的更加完善、更加全面。如,对社会公众存有或可能存有危害身体健康或生命安全的食品,监管者可权要求生产经营者召回,以最大限度降低不安全食品对社会公众的潜在威胁或危害。食品安全法扩大了食品监管者的职权范围,其监管涉及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生产、消费等整个环节与链条,其监管模式既突出分段监督的优势力量,又重视统一监管的前提基础。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监管制度,特别是全新的监管模式可从源头上杜绝有害有毒及受污染的食品进入流通市场。
总之,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嬗变凸显其理念的变迁、范围的扩展和方式的更新,整个过程不断体现先进性和创新性,但其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食品安全所存在的隐患。这主要源于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无论是在嬗变之前、或是之中还是之后,都不能克服其所存在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嬗变之后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缺陷进行分析,以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完善与重构。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不足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