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工作论文例1
中***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16
Undergraduate Students' Graduation Thesis Guidance
LI Hongqi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No333 Longteng Road, Shanghai 201620)
Abstract Undergraduates often feel at a loss on writing the graduation thesis, so teacher's must give some careful guidance. Fundamentally speaking, how to select a good thesis topic and master the basic skills of writing are the keys of the writing.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how to guide the students select the correct topic and write from the thesis topic ideas, and give some advice on the graduation thesis work.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the students' graduation thesis quality.
Key words graduation thesis; topic; thesis guidance; thesis proposal
0 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对应届毕业生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综合性考查,是按照教学计划在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必须完成的实践教学任务,着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质量直接反映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验。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可以使大学生熟悉科研学术论文的基本写作方法和写作规范,初步了解科研创作的一些基本技能,掌握文献资料检索的基本方法。根据多年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经验,我们对学生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工作的不足提出几点看法。
1 选题的方法
学生在做毕业设计之前,必须先选题。目前我们学校的做法是,由每位指导老师先确定5~8个题目(具体数量根据指导老师所带的学生人数提前确定),然后将所有指导老师的题目汇总在一起,最后由每名学生从中选择一个题目。从表面上看,选题好像就是给文章定个题目,其实不然。从深度上说,选题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过程的起点。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是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或者根据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方向,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选择一个好的题目,需要经过学生互相比较、反复推敲、多方思考的一番选择。这种选题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指导老师给出的题目数量和学生人数是按照1:1的比例提出来的,所以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选到适合自己的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今年在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时,考虑到这种缺陷,所以当选择我的题目学生确定后,我一一联系他们,询问他们的学习绩点、学习兴趣以及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工作等等,根据学生情况,从难度和研究范围方面适当地调整题目。经过这种调整,完全激发了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热情,使得后期的毕业设计进展得非常顺利。
2 选题之后做什么
每位学生确定选题后,我分别与他们进行交流,进一步明确毕业生设计所需完成的进度安排、文献检索并整理以及完成开题报告等工作。并且明确告知,这阶段的重点是完成开题报告,同时发了一份开题报告的模板给他们,强调开题报告的重点在于选题的设计方案上,它主要说明这个选题应该如何开展研究,采取什么样的设计方案来实现对选题的论证和设计,以期达到一定的设计目标。设计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没有科研经验的学生来讲,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可以使学生避免无所适从,可以保证整个毕业设计工作顺利进行。
但是在检查学生的开题报告时,仍然发现了很多问题。在开题报告中,有些同学只是对文献的简单罗列,概述性的知识很多,提到设计方案的少之又少,或者有的仅用几句话就完成了选题的设计方案。这一切说明学生并没有重视开题报告。这一点在今后开展毕业设计工作时,应该引起指导老师的重视。所以下面有必要说一说开题报告怎么写。
3 开题报告怎么写
大学生工作论文例2
在笔者的调查中,成都阳关酒店招聘主任提到,不少毕业生只不过将用人单位作为落脚点或跳板,尤其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流失率相对比较高。该酒店2007年面向大学应届毕业生招聘了5名前台接待,但两个月的试用期没到,毕业生走得一个不剩。
走访中还了解到,四川大华企业集团于2007年底和2008年初相继在几所川内高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校园招聘工作,共招聘33名应届大学生。截至大学生实习期结束,鉴于企业与员工的双向选择,有意愿留在公司只有销售6名、生产6名,品控2名,畜牧1名,大学生流失率达到40%。
类似的调查有很多,无不说明企业大学生流失现象的严重。关于大学生流失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者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分别从大学生角度、企业角度和内外部环境角度出发,分析了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并找到相应的对策。
本文力***从思***工作的角度出发,分析通过思***工作干预大学生心理,从而影响其价值观和择业心态,以减少企业大学生流失的问题。
二、企业思***工作现状及其对大学生流失的影响
1、概念与范畴
思***工作是思想***治工作的简称,是指一定阶级或***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以***治思想教育为核心和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综合教育实践。在传统思维中,很多人把思***工作理解成只是国有企事业单位特有的管理手段。实际上,企业思想***治工作同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相互渗透,具有许多共同点。但与企业文化不同,企业思想***治工作更多地把视角放在人的思想道德的建设上。思***工作的根本性职能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通过思想***治教育,为***治服务,为生产服务,为塑造人格服务,具体职能则是关于思想***治工作的一般任务,即:灌输、转变、调节、激励、落实等阶段。
2、现状调研
在调查中,思***工作缺失是许多民营企业、小型企业目前的最大问题。在笔者走访的25家企业中,有6家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尚未听说过企业还需要建立思***工作组织,引入思***工作管理;另有10家企业管理者知道思***工作,但认为思***工作是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利”。由此可见,思***工作在许多企业还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也有一些企业,建立了思***工作组织机构,但并没有充分发挥思***工作对大学生流失问题的引导作用。在笔者所走访的企业中,有5家公司建立了在企业从事思***工作的组织,但是这些企业的思***工作组织更多的只是一个形式上的机构,并没有在管理中发挥其应有个的职能,很多时候更像是企业的一个活动中心和员工纠纷调解机构。
走访中,也有两三家企业似乎认识到了思***工作可能对企业人才管理能够带来较大的帮助,但其思***工作开展的方法、内容、频率以及心理干预时机的把握方面缺乏专业性,随意性较强。对于如何开展有效的思***工作,企业尚处于摸索阶段。
3、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那么,思***工作与大学生流失之间是否具有关联性呢?笔者在访问企业管理者的同时,也访问了这些企业的大学生员工。另外,联系到了一些已经离职的大学生员工,对他们进行了追踪访问。综合访问结果,笔者认为,积极有效的思***工作可以通过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职业心态,从而影响其职业心理趋向,降低流失率,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大学生员工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刚刚走出校门接触到社会,社会上的现实与其在大学校园内的感受完全不同,社会中很多阴暗的东西扑面而来。大学生们普遍会感到极度的不适应、不理解。及时有效的思***工作引导,会让他们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大学校园与社会现实的差距与必然性,避免思想陷入误区,甚至影响其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是职场中人员众多,形形,素质参差不齐。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后,一般处于较低的职业层次,所接触的人员主要是基层管理者或者员工。他们的相对素质实际上与大学生不在同一层次。但是,成天与这些人在一起,还要接受其领导或指导,这时的大学生们,如果缺乏积极的思想***治教育和引导,很容易受到这些基层员工们熏陶,影响自身的人格塑造。
三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初次就业,没有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就业具有盲目性。往往把公司规模、工作条件、薪水、福利等作为选择工作的依据,而没有考虑工作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支撑和平台作用。有效的思***工作,可以很好的对他们进行职业规划引导,使其把早期就业的目标定位于寻求职业生涯发展平台和积累职业和专业经验,为自身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大学生员工因为年龄原因,心态和行为普遍容易出现波动。思***工作可以对大学生思想波动进行及时的干预,纠正其短期的认知误差,使其工作与生活回复到正常轨道。
很多人力资源专家和管理学者们对关于大学生流失的原因的分析中,多次提到大学生员工的人生观、人格和职业心态,甚至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偶然事件,是他们离职和流失的主要原因。如上述分析,这些原因的背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思***工作缺失有关。所以笔者提出,企业思***工作与大学生流失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三、加强企业思***工作减少大学生流失的对策
西方国家曾因片面追求高科技而忽视青年的人格教育,造成许多现实的社会问题。现在他们已经非常重视对员工的思想教育,把员工的思想动态和思想表现,看作是与企业命运相关联的重要管理内容。我国企业必须借鉴国外和企事业单位思***工作的成功经验,汲取教训,加强对企业员工特别是大学生员工的思想***治教育工作,减少大学生员工流失,充分发挥大学生员工在年轻、朝气、创新等方面的优势。
1、管理者重视思***工作
理念永远先于行为。目前我国企业思***工作缺失以及思***工作鲜有成效的现状,首先是因为企业管理者们根本都没有意识到思***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对策的关键首先是企业管理者们,无论高层还是中基层管理者,都需要树立“加强企业思***工作”的理念和意识,以此作为企业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的重要补充,并将之贯穿于企业各专业方向、各层次日常管理活动之中。
2、建立健全思***工作组织
组织机构是开展任何活动的基本保证。大多数企业目前缺少专门的企业思***组织机构,有的附属于基层***组织,有的附属于工会。这样,给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传递的信息是思***工作是一种附属的工作内容,所以,没有人真正重视它。走访中,成都三泰电子公司的做法给了笔者一个启示。公司在人力资源部下设置了“思***科”这样一个机构,专门负责企业员工思***的相关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员工爱厂如家,近三年员工累计流失率也不到10%,大学生员工在公司都能找到很好的位置和平台。企业实践中,因人力资源管理与思***工作具有较强相关性,宜把思***工作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结合进行来考虑机构的设置,这样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态并适时进行思***干预
人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因此大学生员工们的思想也会经常因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但变化不一定都是有利于员工成长的。所以,思***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动态了解每一位大学生员工的思想状态及其变化趋势。一旦某位甚至某些员工的思想出现不良趋向的波动,则企业思***工作人员应及时对他(或他们)进行思***干预。通过采用互动交流、人格激励、动因分析等方法,使其心态趋于平和,行为趋于理智,回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轨道。
4、定期开展常规思想***治教育工作
企业建立了规范的思***工作组织机构,就应该把思***工作纳入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即除了动态的收集员工思想活动状态并及时进行思***干预以外,还要定期开展有效的思***互动活动。活动时注意尽量不要采用流于形式的诸如思想工作会议、思想汇报、办公室谈话等活动,这些乏味的活动会降低员工对思***工作的兴趣和配合程度。有效的方式是将这些定期活动与娱乐活动、庆祝活动相结合。比如四川红旗电子仪器仪表总厂把传统的文化活动丰富并提升为“文化艺术节”,于2007年6月策划并组织了“首届红旗人文化艺术节”大型活动,潜移默化的对全厂员工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思想***治教育,员工在娱乐中提升了自己对人生、事业、职业和工作的认识。
5、思***工作与其他管理活动的有机结合
要想思***工作发挥最大管理效果,企业还需要把思***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一是企业要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任人唯贤的用人环境,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平竞争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二是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积极塑造具有凝聚力的、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培育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对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价值观达到认同。三是建立学习型组织,适时组织业务培训即增加员工学习、个体成长的机会。员工之间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使员工知识得到不断更新,自身技能不断提高。四是加强团队建设,为员工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给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能得到更多的提升机会,能有发展,实现自我。同时要注意减少企业对个人过强的依赖性,这样每一个员工更能够理智看待自己对企业的贡献,珍惜自己的职业平台。
【参考文献】
[1]姜荣国: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解析[DB/OL].中国管理传播网,2006(2).
[2]吕仙:民营企业职业适应期大学生流失分析与对策[J].2008(5).
大学生工作论文例3
二、以制度为约束,完善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决定一支队伍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组织保障,关注学生成长的贯彻落实,与队伍建设密不可分,而队伍建设则要以工作实效为目标,以讲学习、练素质、塑形象、做表率为重点,充分调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化学化工学院制定了《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突出“六看”:一看是否用心,二看是否主动,三看是否负责,四看是否有效,五看是否被学生认可,六看是否有突出贡献。较好地发挥了导师心理疏导、学业指导、生活引导等作用;通过学生干部素质拓展训练和学生干部培训班,在学生干部中开展“作风建设月”,强化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提升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践行学生干部“六要”要求,强化化工精神,尽职、守纪、做好服务;出台《化学化工学院团委学生会部门考核制度》,完善学生工作制度体系,形成了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长效机制。
三、以品牌活动、科技创新为依托,强化素质教育
综合素质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化学化工学院以宣传引导、经费支持、业绩激励几个方面着手,推动了品牌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强化素质教育。化学化工学院持续开展“新生趣味运动会”“阳光宿舍”“化工之星”“化工达人秀”“家长教师寄语进宿舍”等品牌活动,保持活动主旨,创新活动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其中,达到在活动中感染人、教育人、锻炼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并借助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月等平台,鼓励并指导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团日活动及创新***日活动;依托《化学化工学院科技创新管理办法》,挂靠化学化工学院科研部,吸纳更多的人参与到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化工设计大赛、大学科技园创新项目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中;加快化学化工学院“一院一品”工作的推进;落实“理论加实践,四年不断线”的职业发展课要求,争取与更多的单位确立社会实践基地。
大学生工作论文例4
1对德育和网络的认识
1.1对于德育的理解
对于德育向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是狭义的德育,即指思想道德教育;另一种是广义的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三部分。为了在分析德育与网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大学生网络德育的本质,本文选取狭义上的理解。
1.2对于网络的认识
随着网络影响的逐渐深远,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网络所承载的内容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这时人们谈网络更多的是指网上资源。此时,相当一部分高校德育工作者在看待网络与高校学生的关系上,不约而同地将网络看作是主体,是主动施加影响的一方,可能对学生造成或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而大学生是客体,是被动接受影响的一方。因此,面对网络的影响应该“趋利避害”。这种对网络与大学生德育关系的认识反映了高校德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一种保护心态。
与此同时,也有少数高校德育研究者更加关注大学生自身的网络行为,并把大学生网络行为本身纳入道德教育范畴,认为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使用者,很大程度上是“利”与“害”的制造者,是网络和网络资源运用的主体。大学生自己同时也是“网络问题”的制造者,应该尽量减低大学生网民自己制造的“网络污染”,正本清源。
2对大学生德育与网络的关系的探析
2.1“并列”关系
所谓“并列”关系,就是指将网络看作技术载体,德育是思想内容,网络和德育都可以***存在,德育可以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依托网络这种载体来进行。在这种关系中,网络基本处于价值中立地位,“能载舟亦能覆舟”,全看谁来利用、如何利用。
2.2“包含”关系
所谓“包含”关系,是指将网络看作是文化环境,而德育是教育内容,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文化环境,面临负面的、消极的网上资源的冲击,德育必须加强和创新。
2.3“同一”关系
所谓“同一”关系,是指将网络和德育统一成为一个整体,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德育”,即指大学生在运用网络和网络资源的同时需要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只有这样,网络及其资源才能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在这种认识中,网络既是一项技术,也承载着丰富的内容,但其发挥的作用积极与否与使用者的行为直接相关。如法国现代著名物理学家约•居里说的“科学是不会有罪过的,有罪过的只是那些滥用科学的人们”。恰当的使用行为可以使网络发挥出巨大的便利作用,相反,违反规则规范的使用行为则导致一系列的“网络问题”,甚至引发犯罪。
由于对网络与德育二者关系的不同认识,导致了开展德育工作对策及效果的不同。当前高校网络德育研究和实践多是以第一、二种关系为前提展开的,在加强大学生网络德育的措施上多是保护性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大学生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本文认为应该加强第三种关系下的网络德育的研究和实践,重点教育引导大学生在运用网络和网络资源的同时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
3同一关系下大学生网络德育的本质解析
第一,规范网络行为是“网络德育”的切入点和归宿
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无非就是要让他们在意识和行为上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意识决定行为,而行为是意识的表现和结果,同时,行为的不断强化也可以辅助意识的形成。大学生网络德育也是如此,它应该首先从培养大学生规范的网络行为入手,以行为促进德育,再用德育规范行为,让大学生成长为网络秩序和网络道德的积极维护者,而不仅仅是让他们避开危险,这才应是大学生网络德育的高层次价值。
网络德育的归宿是要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营造良好的网络使用氛围,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思想***治和心理健康等教育。因此,高校不妨先从行为规范入手,通过学校的信息管理部门以及各类团学组织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将网络行为规范提到面上来约束学生行为,并制定切实的奖惩措施,以逐步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这是网络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德育的基础环节。
第二,加强诚信教育是“网络德育”的核心
规范网络行为是大学生网络德育的切入点,但对于大学生这样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对外界的好奇心正胜的群体,单靠对一些显“就事论事般”的教育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规范网络行为也是大学生网络德育的归宿,要保证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行使规范的网络行为仍需要内在动力。规范的网络行为包括许多方面,仅以上述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戒”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几乎每条都与计算机使用者诚信与否、诚信的程度如何密切相关,因此,诚信是网络德育的基础和核心,要保证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的有效、自觉进行,加强诚信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核心环节。
诚信的内容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和道德境界,信是一种行为规范。从逻辑关系来看,诚是基础,具有本体论意义;信是理性实践精神的外在表现。“诚于内而信于外”,二者是体与用、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诚信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诚信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迅速发展后引起学校对网络德育的关注一样,诚信教育也成为新时期从中小学到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当前大学生网络德育的研究和实践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本质性问题,而将关注点更多地转向了许多表面性解决对策,如要求教育者提高素质、创新德育的内容、形式及效果;及时填补网络漏洞,增强防火墙功能,严密监控互联网入口,以剔除和限制***、犯罪等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通过法律惩治利用网络进行诈骗、偷窃、虚假消息、传播***、制作病毒等违法、犯罪等行为。亦或提及通过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来减少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这种认识已经关注到了规范网络行为的内在动力问题,但有些宽泛空洞,难免影响网络德育的措施及效果。而诚信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外延的概念和品德则集中地体现了网络德育所需要解决的内在动力问题。因为诚信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规范,指导着人们的外在行为方式;一种制度,反映了社会规则对人们的基本要求;一个道德范畴,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诚信状况,直接反映出他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还是一种价值理念,是对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防治利器。因此,诚信教育是网络德育的核心。
大学生工作论文例5
社科部负责的“两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路径,但另外一些的思想***治教育工作往往是夹杂在***校培训、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辅导员工作中进行的,由于没有整体把握和明确分工,所以无法形成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合力,同时因为在人、财、物、时上没有保证,致使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形式化、空洞化严重。校园文化与学校发展是同步的,学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逐渐完善和充实校园文化,同时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学校精神风貌的形成,加快学校发展。校园文化不仅包含了校园建设特点、师生业余文化生活、文化艺术活动形式,也包含了精神文明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艺术修养、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形成有巨大作用。
一、校园文化和思想***治教育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处于时代前沿,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接触途径广泛,在新思想的巨大冲击下,部分学生很容易感到迷茫和彷徨,无法坚定自己的信念,坚守道德准则。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思想***治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变化的需求,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思想潮流和新的社会问题,思想***治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结合学校自身校园文化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方法。高校校园文化形式丰富多样,已经渗透到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例如寝室文化节、美食节、书画展、艺术表演活动等,都是培养大学生审美情操、人文修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思想观念、精神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校园文化也是思想***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将思想教育内容承载在文化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对思想***治具有导向作用
大学是一个开放的教学场所,文化荟萃、丰富多彩,同时也是各种社会思潮、新事物、新文化交汇的场所,随着国际化的渗入,文化碰撞及社会新思潮的流入,给大学生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大学生思想、观念、人格、价值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但是,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需要在校园环境中进行,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学生思想***治的引导就显得极为重要。校园文化能够创造具有净化心灵、文化时尚相结合的校园环境,以校风、学风等形成高度的意识形态,引导学校的思想价值取向。校园文化通过物资建设,如在校园中建立文化碑、思想***治教育宣传基地等,通过内在文化和外在表现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接受思想文化的熏陶,主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二)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情操具有陶冶功能
校园文化是一种有形与无形兼并的文化系统,包括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在文化环境汇总,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文化知识来强化自身的知识修养,充实思想,完善人格;在精神氛围中,学生能够在大环境中自觉约束自身行为,遵守校园规则,从而塑造自身人格。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校园文化往往起到很大的陶冶作用,让学生在无声无息中接受校园文化的感染和洗礼。例如,校园文化通过建设具有高品位的文化景观、引入文化遗产、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为校园添加积极上进的生活元素,使学生受到启迪,将景观、活动等外在物质内化为精神、素质和行为方式。
(三)校园文化具有思想凝聚作用
文化具有一种极强的凝聚力量,校园文化集结了师生共同创造的群体意识,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凝聚在一起,而这种凝聚力的产生体现在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对学校产生的归属感,将学校作为精神寄托的乐园。同时,校园文化所创造的校园环境能够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抚慰,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因此,同学之间会建立起互助友爱、融洽和谐的关系,而学生的这种关系越密切,学生之间的情感便会越深,所产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则会越强大。另外,校园文化所建设的精神文明更是凝聚校内力量的重要部分,学校通过不同的文化活动,推进学生思想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将学生分散的力量聚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在向心力的催动下,学生会为学校建设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四)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激励功能
校园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在物质和精神上形成一种激励。它主要是通过对自身校园环境的建设,以及一些具有目标性质的校园活动来进行。首先在校园环境中,学生只有将自身融入学校大环境,才能与教师和同学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因此学生会主动学习校园文化,并逐渐认同校园文化,激励学生获取正确的思想文化知识。在校园活动中,通过活动中的精神体现、目标价值体现,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奋斗精神、团结意识等,让学生积极上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
(五)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具有约束作用
校园文化中建立了相应校规、校纪、校风、校训等,是需要自觉遵守的规章制度,具有纪律性和规范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对学生具有约束作用。
学校的规章制度具有强制的约束性,使学生明白自身的行为范围和张度,从而抑制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同时,学校自身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能够对学生产生一种非强制性的约束,使学生自觉规范自身思想和行为。
(六)校园文化能够美化学生心灵
校园文化具有一种审美功能,使学生在情感体现中形成良好的精神境界。对学生来而言,健康的精神文化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体验生活和美感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塑造自我,从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和审美观。
总之,校园文化是思想***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思想观念形成,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塑造完善的人格,对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有着诸多促进作用,思想***治教育应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进行教育改革,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大学生工作论文例6
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市场化的内在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必然结果。2002年8月,《***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同年1O月,***印发了《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意见》,将就业指导工作提升为关系民生关乎社会和谐的一项系统工程,这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更是大学生个体自觉提高就业能力,实现职业化发展,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需要。
一、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府、教育及有关职能部门一再强调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高等职业院校对就业问题也采取了一定措施,但是无论从满足学生需要、就业指导工作范围或是工作力度上来讲都并不理想,没有达到让社会满意,让学生满意,让学生家庭满意的效果,距离国家、社会、家庭和学生的期望有较大差距。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高等职业院校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视不够,在就业指导的认识上和资金投入上有欠缺。许多高等职业院校领导对就业指导的内涵把握不够全面,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虽然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但由于院校工作繁杂,千头万绪,领导难以专心管理督促某一具体工作,停留在学学***策,布置工作,听听汇报,就业工作无法保证实质性的深入,“一把手工程”无法实际落实。同样部分从事就业指导的工作者本身业务钻研不够,***策理解不透,认为就业指导就是找单位、找岗位、提供就业信息,不管好坏,只要人岗结合,毕业生安全离校就万事大吉,在就业指导中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测评和帮助实施的工作环节,造成就业质量不高、欠缺纵深度,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使许多院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投人打了折扣,制约了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的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趋向,合理的专业设置,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不仅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而且可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目前,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高等职业院校和普通院校区分含糊,不考虑本学校的特点、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热门专业一窝蜂的上,造成多专业重叠,结局是研究生、本科生分不完,专科生分配更困难。特别是有些高职院校,偏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正确轨道,不切合实际的走普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游离于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之间,高不成低不就,降低了自己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相对薄弱。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要求全员化、全程化、职业化,就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来看,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全员化更是需要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专职工作人员较少,兼职人员较多,有的是任课老师兼职,有的是辅导员兼职,有的是管理人员兼职,和***策要求的专职就业指导人员师生比例差距较大,在高等职业院校专职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的老师往往l~2人左右,且这些人也常常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很难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经常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而兼职老师又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业务培训,工作做起来不是得心应手,即使是专职的就业指导老师,也有很多是不具备专业指导师资格的,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艰难复杂,就业指导专业化需求将日益重要。
(四)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形式单一,手段缺乏。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尽管所有高等职业院校都按要求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工作人员很努力,但就业工作仍普遍存在指导形式单一,手段缺乏的问题,每年一到两次的校园招聘会,几场甚至十几场的小型招聘会,几乎成了全年的就业工作,请进来、走出去的机会很少,利用网络推动就业指导不够,能够通过有效的职业测评工具为学生进行专业化就业指导的院校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就业指导的课时数较少,内容和形式也比较单一,主要是讲解就业***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互动少,理论***策性知识多,就业实际案例少。而且就业指导课程往往开在毕业生毕业前夕,就业指导全程化贯彻不利。
应该看到,尽管我们努力地去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但就业指导工作仍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硬件建设不到位,软件建设不到位,工作做得不到位等问题。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就业认知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趋向于多样化和复杂化,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价值观的判别存在差异,导致在就业意识、择业标准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出复杂的倾向,就业行为多样,如果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部门不能及时提供相应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就会使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缺乏指导。应该说,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如此庞大的一个工程由高校来承担,毕竟势单力孤,难见成效,但从高职院校本身来讲,应该积极适应社会需求,从自身条件出发,因地制宜的多方位开展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力度。虽然目前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对就业指导工作不够重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指导将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视,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学校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就业指导工作,切实实施“一把手工程”。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更应把就业指导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好,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根据社会和市场的要求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定期参加就业指导的培训,积极进行校际工作交流,留意国内外新的就业指导信息和理念,注重与用人单位沟通,及时了解他们需求的变化,增加新的就业指导内容,给学生提供最新的市场动向,努力将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工作中要有耐心,要舍得付出,不要怨天尤人,对上主动争取领导支持,对下帮助学生树立就业信心,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二)突出办学特色,明确培养目标,适应市场需要,转变就业观念。不同院校要根据自己院校的性质,准确定位,提炼特色,突出特点,根据未来几年社会的人才需求,合理设置自己的主打专业,建立专业群,为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高等职业院校要突出职业教育,开设专业也应以此为基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适用性专门人才。同时,就业指导人员要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企业用人要求和学生自身特点,教育帮助学生转变就业理念,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注重几个方面:一要注重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突出就业理想、就业道德、就业知识的教育和求职就业、开拓创业能力的训练。二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注意培养学生***计划、选择、决定自己发展方向的能力。三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为学生择业、就业、创业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四要加强与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和学生家庭的联系,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五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在各科教学工作中的渗透,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在各项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中的渗透,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育人功能。
(三)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为了更好地开展和推动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在实施一把手工程的同时,学校应建立由~把手牵头的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或就业指导委员会)、就业指导工作中心等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就业指导工作。各系、学生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也要实施一把手工程并建立相应就业指导机构,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明确各级、各自的职责。同时将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整体就业率、专业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率以及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纳入各职能部门和教研单位的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中,并与有关负责人的绩效适度挂钩。:
为了开展和推动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就业指导队伍,是就业指导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和组织保障。学校应拟定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参加就业指导培训学习,参加国家组织的就业指导人员资格鉴定考试,使就业指导人员逐步实现专业化和专家化。
(四)丰富就业指导手段,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应把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必修课开设,计入学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把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中;通过举办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讲座、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召开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加强对毕业生跟踪服务,原则上跟踪服务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大学生工作论文例7
中***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3-0117-03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即和谐校园文化,它是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以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为载体,以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思想***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环境育人文化。新时期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是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有机整体,不仅***存在于高校校园环境中,而且还向校园外渗透和辐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保障。积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发挥正确的引导和示范力量,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法律援助组织,是以大学生为主体,面向社会,无偿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性组织。高校大学生法律援助机构作为适应现阶段社会法治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新生事物,是我国法律援助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开展大学生法律援助工作,在新时期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助推作用,为新时期校园精神文化的丰满、制度文化的探索、行为文化的体现以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一、大学生法律援助活动丰富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是新时期高校校园精神文化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充分体现和实践
1.法治文化与法制教育是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构成
大学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而具备良好法律素质的合格公民是建立法治国家的保证,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者,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技能,更要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因而,法制教育作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愈发凸显。***的十首次强调法治是治国理***的“基本方式”,将法治建设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也展示出新阶段的法治新思维,为共和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法治新***景。新一届国家领导层不约而同地举起法治大旗,这一方面说明,敬畏法律,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以法治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社会公平正义,帮助人民实现“共享人生出彩机会”的中国梦,已经成为一种施***共识;另一方面,只有当法律成为国民必须信仰与敬畏的规则时,人们才可能在这条规则的底线上行走,道德才不会失守,底线才不会被击穿,秩序才不会破坏,公平正义才能让人有所期许。要让人们真正信仰、敬畏法律,就必须以法治之力,去约束权力随意出界,去责罚破坏规则的行为。只有让法律条文真正成为一种实际准则,法律威严、***府公信才能有所依托,人们对法治才可能拥有虔诚的信仰。要使法律成为国民信仰与敬畏的规则,除了通过自上而下加强对权利的监督和制约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公民的法制信仰、法制教育同样至关重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和深化,如何使高校校园文化顺应“依法治国”这一趋势和潮流,进而有力服务于新形势下人才素质提升及发展需要,是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亟须关注并解决的方向性命题。对此,唯有将法治精神、法制教育提升到必要的高度,才能顺应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而丰满、完善、凸显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育人职能,切实增强高校校园文化的软实力与生命力。
2.大学生法律援助活动是传播法治文化进而助力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必要途径
目前,我国增强国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是一项艰难而长远的工作。法制教育是一个国家法律知识普及的根本,而对于高校学生的法制思想教育又是重中之重。***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此,作为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我们必须普及和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近年来,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一是在理论上的研究不断深入,其成果也日渐显现。二是从教学和钻研方式上出现了多样性,且重点突出了法制教育的务实性。三是所研究的内容逐渐走向专业化。四是从教学方法上开始运用比较来更深层地研究法制业务,通过对国外高校的深入研究和适当的引入,采用中外结合的方式为我国高校的法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当前,虽然绝大多数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基本上能做到知法、守法,但在他们的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法律实践能力较为欠缺。随着高校法律课程的开设和普法教育的深入,当今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有所提高。但我们也发现,大学生在法律素质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正确的法治观、法律实践能力欠缺等。不少高校仍存在重视专业素质教育,轻视法律素质教育;偏重课堂教学,忽视实践教育环节,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等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去寻找和拓展法律素质教育的多种模式,使高校法律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且卓有成效。其中,大学生法律援助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法律素质教育模式,它以法律实践的形式拓宽了高校法制宣传、法制教育的途径,通过在校内进行普法宣传、模拟法庭、周日法谈、学术论坛等活动,在校外开展法律宣讲、社区法律服务、义务咨询、案件等活动,一方面使在校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参与法律实践,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法律文化氛围,从而有利于推进校园法制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使法治文化和法律知识向社会传播、辐射,实现了校园精神文化成果的社会共享与转化。在此过程中,对于从事法律援助的学生群体而言,有机地贯穿了理论与实践,理顺了“知”与“行”之间的关联。为法治文化的传播以及法制教育的开展拓展了思路和视野。
3.法律援助有助于“人本思想”根植于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理念核心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高校环境中的具体体现,其包括四个基本理念:文化育人理念、以人为本理念、整体构建理念和协调发展理念。其中,“以人为本、文化育人”理念为其核心内容,也是新时期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理念。***颁布的《法律援助条例》第八条规定:“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利用自身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大学生法律援助组织正是这样一个依托高校学科、人力资源优势,以大学生为主体,面向社会,无偿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性组织,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践和辐射。1992年武汉大学首创大学生法律援助机构,开创了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的形式,并开始探索中国法学教育与法律援助相结合的道路。此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华东***法大学、西安***法大学、复旦大学等纷纷成立法律援助机构。全国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目前,部分群众对社会上法律工作者产生不信任感,并且其许多合法权益未能得到有力的维护,进而转向具有正直纯洁、敢于伸张正气和系统法学教育的学生法律援助,使很多案件也真正得到了良好的解决。
二、大学生开展法律援助活动充分体现了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职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1.大学生开展法律援助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心,把握了素质教育的“大方向”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作为大学生生力***的“90后”,他们思想超前,容易接受新事物,但他们心理承受力较差,易以自我为中心,同时他们还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面对事情的处理情绪冲动,不考虑后果的严重性。再加上社会竞争加剧、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压力增加等现象的存在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失衡,所以这个时期课堂以外的“隐性课程”给学生带来的思想影响至关重要,所以,如果不能充分发挥优秀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给予学生积极、健康的影响,势必造成教育的缺失和遗憾。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成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爱心去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在工作中培养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法律的尊敬。他们在法律服务的同时,能切身体会到司法公正对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性,从而牢固地建立正义感。从自己开展法律援助活动对社会的重要性中,进一步认识自己所担当的社会责任。今天的在校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后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重任将由他们来承担,他们只有具备强烈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心,才能在将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管理好。正义感和社会责任心,正是素质教育的“大方向”。
2.法律援助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对探索校园文化的育人职能转化具有积极示范意义
法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将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大学生法律援助重在实践,采用的方法与传统的法律教育方法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法律教育往往过于依赖法律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缺乏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在法律援助组织中,大学生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文书、参与诉讼等方式,把法律知识与现实法律现象进行对照、印证,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处理案件的实际工作方法。例如,中心成员通过社区普法、案件等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法学理论去指导实践活动,在校期间就能够得到与职业律师法庭对抗的机会,通过实践来全面、深度认识法律及其环境,进而通过对一个个实践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更加透彻与多元化,从而提升学生们实际运用法律的能力。在开展法律援助活动之余,中心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各地法律援助的状况,先后在黑龙江省内以及安徽、广东、河南、福建等地进行调研活动,采集到了较为翔实的数据,为黑龙江省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此外,工作部还编辑出版了学术专刊《大学生法律援助》6期、《学生视野中的法律之维》2期,从背景、过程、法理分析等角度系统总结了全部案件,从而总结经验与规律用以指导法律实践。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充分表明,其以知识指引实践,通过实践形成能力与素养进而提升知识水平的模式,对探索校园文化的育人职能转化具有积极示范意义。
3.感染周围师生,传承帮带作用,凸显校园文化的辐射效应及深远影响
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从这里走出了300多名法律援助志愿者,共同的经历、精神,使大多工作在法律相关行业的毕业生仍始终关注着中心的动态与发展,并为在校成员提供专业知识、工作方法以及各种支持,体现出了法援人优秀的文化传统以及强大的帮带作用,从深层次折射出优秀校园文化的深远影响。通过十余年来学生法律援助工作的扎实开展,法律援助志愿者立足专业知识,秉承公益心与责任感,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激励感染了无数师生,吸引着大批优秀的非法学专业同学加入到援助队伍当中来,同时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以及社会的尊重、支持和帮助。以法援为原点,将法援精神辐射到全校乃至社会。正是优秀校园文化成果巨大影响力、生命力的完美体现与生动诠释。
目前,大学生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也面临众多问题,如主体不确定、资金保障欠缺、法律保障欠缺等,这些问题的完善与解决有待相关方加强重视与支持等“技术性”措施;另一方面,如何深刻认识“法律援助机构是适应现阶段社会法治发展需要的必要产物”,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大局的角度凸显其作用,进而在更深层次肯定其地位特别是加大建设、扶持力度尤为重要。但仅就高等教育而言,开展并普及大学生法律援助工作对于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啻于是一种积极的促进和有益的尝试,尤其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向文化成果的转化以及校园文化育人职能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苏颖.重视学生社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41-44.
[2] 徐柏才.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1):174-177.
[3] 张淑锵.大学精神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121.
大学生工作论文例8
论文关键词:90后;大学生;***建工作;机制
******在庆祝中国***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全***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2009年之后,90后大学生开始成为高校的主力***。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和教育体制不同,他们身上具有着独特的思想特点和个性特征。据相关调查显示,“90后的大学生呈现出理想信念不再纯粹,个人功利主义色彩凸显;***治热情高,视野开阔,尤为关注与自身发展关系密切的领域;自信张扬,理性务实,注重个人能力,但也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过于关注自我发展,集体感、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的特点”。由此可见,90后大学生***建工作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挑战。现代思想***治教育管理机制的内涵是对思想***治教育过程、教育机制、教育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实践化的整体优化与创新。基于此,作为思想***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学生***建工作,其管理机制亦体现在***建工作的整体优化与创新上,基本框架包括保障机制、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
一、更新观念,构建有力的保障机制
1.工作思想由传统化向现代化转变
***建工作现代化,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是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进程的需要,也是适应90后的大学生思想状况和个性特征发展的需要。***90年,***建工作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教育思想、资源和经验,但是在现阶段,***建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也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发展的制约因素。所以,高校学生***建工作首先应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在传承传统教育精华的基础上,摒弃一些陈腐观念,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探讨出新时期新形势下***建工作的新思路。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断吸纳先进的教育思想,把握时代精神,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工作实践,增强***建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2.工作理念由统一化向人本化转变
***建工作人本化就是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和尊重学生的需要,将服务意识渗透到管理当中,实现以人为本,育人成才的目标。目前,高校扩招后学生数增加,致使***校教育呈现出统一化的局面,比如***校培训往往是不同年级、层次和专业的几千名学生同时进行,几场讲座应付了事,弱化和忽视了教育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建工作的根本是对人的教育,只有充分考虑到人的需要和感受,才能真正达到教育效果。所以,只有全面掌握9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目前,最为紧迫的是如何寻找***建工作深入人心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将学生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爱***爱国热情,切实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和精神领域。切忌唱高调和假大空的论调。只有这样,***建工作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信服,这样的信念才会更加持久而坚定。
3.工作队伍由业余化向专业化转变
当前,在普遍重视教学科研工作的高校,***建工作队伍呈现出不稳定、边缘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人员配备不足,专业性不强的状况。具体表现在:一是在人员的选拔任命上没有专业要求,出现了理论基础薄弱,指导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在资金和资源上得不到保障,影响到基层人员的工作热情;三是师资力量严重匮乏,上***课、做讲座的教师大多是临时安排,没有师资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教育效果不好。当前,***务工作者建设呈现出两个特点,要么年龄大,思想陈旧;要么过于年轻,原则性不强。新阶段,复杂的***治局势和学生思想需要更高水平的专业人员,所以,当前应首先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的教管结合、专兼结合的***建工作教师队伍,其次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学生***员自我教育和管理团队,这样才能保障***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思路,构建有序的制约机制
1.工作模式由模糊化向标准化转变
当前,***建工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制度模糊、程序混乱、计划不强、人为因素多的问题,这与长期以来***建工作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关。虽然***建工作是对人的工作,但在工作模式和操作流程上是可以做到统一规范的。例如,按教育对象划分为普通学生、入***积极分子和***员;按***校培训层次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按***校培训阶段分为调研阶段、学习阶段和反馈阶段;按培养阶段划分为入***前、入***后和转正后;按发展测评分为团内推优、群众测评和***内表决;按监督环节分为入***积极分子公示、预备***员发展公示和正式***员转正公示;按选拔考核办法有入***积极分子选拔办法、***员发展和转正实施办法和正式***员考评办法等等。每个阶段和环节都要制定具体的执行标准和实施细则,使***建工作在模式操作上更加标准化和精细化。
2.工作内容由陈旧化向科学化转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建工作内容也在推陈出新。工作内容科学化是***建工作有序发展的根本保障。当前,高校学生***建工作的内容存在着内容陈旧老化、科学指导性不强等问题。现阶段,高校学生***建工作必须要面向两大背景,一是国际国内日益变幻的***治、经济和文化局势;二是90后大学生不断发展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建工作内容科学化具体体现在三个结合,一是结合“两课”教学,指导学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二是结合思想***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三是结合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以此不断推进和提高***建工作科学化的进程和水平。
3.工作手段由经验化向信息化转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建工作面临着重大的技术革新,90后大学生也正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而成长的。由此可见,如何将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到***建工作中,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现阶段,虽然***建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程度在不断提升,但更多还是停留在形式化和局限化的阶段,对网络的有效利用不够生动广泛,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因此关注度不高,也没能取到理想的效果。***建工作网络化应着力构建两个平台,一是信息平台。运用信息平台广泛宣传***的基本理论和方针***策;国内外重要新闻和事件;全面报道学校***建工作内容;及时公布各项信息等。通过建立网上***课、***员信息库、***务公开栏等形成一个强大而丰富的网上信息平台。二是沟通平台,通过建立网上***支部、网络博客、QQ群、留言版等形成一个师生互动、信息畅达的网上沟通平台。
三、拓展领域,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
1.工作目标由形式化向实效化转变
大学生工作论文例9
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与灵魂,大学生对其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精神面貌状况及其原由的分析
当今中国社会,人们在创造和享受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承受着精神家园失落的痛苦,社会危机、道德危机、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精神面貌普遍存在自我中心、急功近利、理想缺失、信仰模糊、对未来充满疑虑,对社会和生活缺乏热情,生命活力难以彰显。这些现象表明大学生缺乏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造成人文精神的缺失。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一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以物化成果评价人,轻过程评价;二是在长期有受教育过程中重理轻文,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养;三是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错误。高职院校是随着我国现代化迅速发展应运产生的,是为生产一线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因此有人狭隘地认为,高职教育是“技术教育”。人文教育有高职院校被严惩淡化。殊不知,知识与技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而这一点必须要借助人文教育来实现,因此它是情感、人格的陶冶过程,是提高、体验和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缺乏人文精神,仅凭知识和技能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也不可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高职生思想***治教育工作,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思想***治教育在实践中找到传统与现实的结合点,实现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有机统一,促进高职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中的现实价值
第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高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的文化,比较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完善,培育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境界。《大学》篇开宗明义说:“大学之道,在明明道,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现实意旨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人格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奋发向上、修身养心、变化气质,以达到理想人格的境界。如“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厚包容精神;“仁者爱人”的博爱大众精神;“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天下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克勤克俭”的勤劳简朴精神:“和而不同”的尚中贵和精神;“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舍生取义”的自我牺牲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诚实守信”的诚信品质等,对于塑造大学生优良德性,陶冶高尚情操,提升道德境界,树立完善人格,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价值。因此,弘扬优秀文化,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
第二,传统文化有利于激发高职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坎坷而巍然屹立于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爱国助益具体表现为一种国家民族危难时深沉的忧患意识,一种以中华民族的兴盛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一种为中华民族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奉献精神,一种作为中华儿女所具有的民族气节与民族自尊。”中华民族历来就有一种对整体—即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感意识,重视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利益,强调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范仲淹的“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充分体现千年来中华儿女爱国、忧国、忧民责任感的名句早已被广泛传诵,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更是代代相传。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整个中华民族经受得起任何狂风恶浪的袭击,能够始终昂首向前、奋勇前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加强对高职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激发其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 第三,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高职大学生的信用意识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诚实守信的品质作为君子重要的道德标准而无处不在。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精华,在中国古代贤哲的言论中,信用占有很高的地位。儒家经典《中庸》中对“诚”是这样论述的:“诚者,天下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而《论语》对“信”的阐述是:“人而无信,不知其也”。甚至把一个人的诚信看得同生命一样重要。“自古兼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为信”。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当今社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诚信危机,部分大学生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诚信缺失的现象。
诚信的缺失。1)当代大学校园,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呈现出四大特点:作弊队伍庞大,作弊心态坦然,作弊手段层出不穷,甚至“职业”比比皆是。2)贷款信用危机。助学贷款出台以后,很多学生从中尝到了甜头,可还款却成了问题。“北京市工行从1999年开始发放贫困生贷款,从2001年12月20日开始,有1250名毕业的学生进入还款期,但迄今仍有119人未还钱,占近10%";“重庆市最早两批贷款期限已到,却分别有20%. 30%的学生未如期还贷,其中90多人没有适当理由,有恶意逃债倾向”。如此等等,都表明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3)恶意拖欠学费。目前高校中大学生欠费问题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据悉,二年级后,不按时缴还助学贷款利息和本金的学生越来越多,大约20-30%,毕业班成了欠费追缴工作的老大难。4)制造虚假履历,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日趋滋长,入***、评优、竟选学生干部等方面的动机不纯,虚荣心严重。
三、在高职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工作论文例10
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大学生也在转型中塑造着自己的思维、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化浪潮同步进行,社会转型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几乎同时呈现出来,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大学生面临空前的困惑与迷惘,大学生就像就迷失在黑夜的海面上,望不到成功的彼岸,而复杂的社会形势又如同汹涌的波涛一般加剧了这些学生的恐惧与迷茫。中共中央***于2004年10月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当前思想***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离不开人的需要,因为需要时人们能动性的源泉。因此,分析思想教育活动中人们的需要问题对于加强和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十四打确立***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全***的指导思想,也是***在新时期一切工作的指针。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的高等学校必须遵循这一指针,加强学生的思想***治教育,实现思想***治教育科学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我们可以从国外引进某种教育模式,但作为一个有着厚重文化背景的文明古国,我们完全可以从自身挖掘出适用于自己的解决办法。笔者认为,活用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办法。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一笔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的、鲜活的思想教育资源。此外。通过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道德自觉性,使他们能够修身自省。从而为他们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奠定心理基础。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治教育中的功能,合理解析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寻求传统文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这样可以更加有的放矢的对某一特定群体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治教育,达到教育预期的效果。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一)传统文化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修身”与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治其国,欲治其国,必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当代大学生常不注意自身修养,如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在宿舍不打扫卫生等给别人造成了很大困扰,大学生若能够正己正人、成己成物,会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前途之路更加平坦。
(二)传统文化推崇推己及人,正己正人,成己成物。
传统哲学重视调解人际关系,推崇以诚待人,孜孜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营造安定的局面有积极作用。所谓“推己及人,正己正人,成己成物”都是推崇“忠恕之道”,正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自己想到别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加于别人,这个社会将会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当代大学生时有缺乏为他人着想的现象,大家同在一个寝室,却不和睦相处,经常为一些琐事斤斤计较,若懂得了正己正人的道理,同学之间的一些矛盾或将大大缓解。
(三)传统文化重视刚毅自强,抱负远大,持之以恒。
《周易乾卦》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当前,世界经济***治格局发展变化快,在国内需要进一步探索改革的思路,在国外需要争取更加有利的条件与发展环境,大学生作为将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需要具有刚毅自强的品格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孔子的学生曾参说过:“士不可无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这种思想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形成肯担当责任,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传统文化鼓励好学笃行,豁达乐观,鄙视侈奢享乐的生活态度。
孔子曾称赞自己的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当代大学生若能降低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具备鄙视享乐奢靡的生活态度以及豁达乐观、好学上进的学习态度,就能更加正确的设计自己的未来蓝***,不会盲目中向利益集中的行业。
(五)传统文化不排斥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但强调以合乎道德为前提,提倡诚信敬业。
传统文化中,最高的社会理想是人人过上安居乐业的富足生活,但正如孔子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见如果不合道义得到财富,是有反传统文化宗旨的。当代大学生若能在取利的时候,讲求诚信,懂得“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的道理,不但能够通过正当的途径实现理想,还会同时推动社会健康发展。高校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摇篮,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还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里素质,因为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治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前提。心里咨询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不应以纯粹解决心理问题为目的,而应该成为思想***治教育的一种手段,其更高的目标是培养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意见》,是在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如何坚持以《意见》为指导,紧密结合社会环境和大学生思想***治状况变化的实际,站在全局的高度审视思想***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点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和教育资源,特别是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追名逐利、贪***享乐,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等现象,有选择、有侧重地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保持东方文化的传统道德的有效途径。
二、将传统文化教育引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一)将传统文化教育引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1.加强高校对传统文化传播的正面引导,帮助学生分辨传统文化中需要继承和摒弃的成分。
2.加强高校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形式上的针对i生和多样性。
3.加强高校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在内容上与现实的紧密结合。
(二)将传统文化教育引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1.拓宽人文学科的教学范围,在学校开设中国历史、儒家文化、古代哲学等有关的公共课以供学生必修或选修。
2.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班会,由学生以小组
3.鼓励学生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假期参加或组织各种与宣扬学习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以此来践行并传播中国传统美德。
4.拓宽思想***治教育的宣传渠道.利用因特网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的特性来加速中国传统美德在学生中的传播,达到网络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