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手抄报篇1
今年外语节的主题是世界文化遗产,我们的老师给我们下达了一项简单的任务:回去制作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手抄报或电脑报。
“做手抄报?”老师刚布置好任务,我就趴在课桌上想。我很怀疑自己能否画好插***,就算画好了,也很难保证自己的字能写的漂亮。于是我选择了一直不停地向我摇动橄榄枝的电子报。说干就干。我一放学就来到电脑前,打开一个个网页,开始广泛搜索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
不一会儿,我就整理好了多达25条的资料。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简介、遗产列表、种类等,它们排得密密麻麻,像一群小蚂蚁,看得我头晕。我又从网上***了许多精美的边框,从中挑选了5张风格相同的卡通边框,将它们排版,然后再把刚才搜集到的资料插入进去……
世界遗产手抄报篇2
“说起如何走上棋谱收藏的道路,这背后还有一段故事。我从小受到父兄的熏陶,5岁开始下中国象棋,1950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后在学校举办的一次象棋比赛中惜败对手,屈居第二。后来,我得知对手是按照清代的象棋谱《韬略元机》下的。于是,我便开始收集古今棋谱。”
一本棋谱的失而复得
“我在收藏棋谱的过程中,尝过了许多苦辣酸甜。1956年12月,我跟随国家足球队访问阿尔巴尼亚刚刚归来,便到东安市场的旧书店搜寻棋谱。那是我在书店里第一次看到《自出洞来无敌手》,翻了翻,第一感觉像一本字帖,黑底白字,可是我没有看懂,心想,这是不是古代的一种游戏?书倒不贵,8毛钱,我便请一位老师傅给断断年代。老师傅说,‘这书有些年岁了,最晚也得是清初。’我当时犹豫了一下,没买。第二天再去,书已经卖出去了,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
与原本失之交臂,一直是我的一大遗憾。错失《自出洞来无敌手》棋谱原本的第二年春天,我去逛隆福寺书店,竟然在一家不起眼的小门店里偶得《适情雅趣》、《橘中秘》和《梅花五自变》等3本珍贵棋谱。后来我发现,《梅花五自变》竟是《自出洞来无敌手》棋谱的手抄本!棋谱采用的是一种特殊的棋局记录方法。它用一首词,90个字代替棋盘上90个点,棋子每走一步,就是从一个字走到另一个字。抄本后多一“跋”,为购书者记,上书:“同治己巳正月十三日在琉璃厂于姓书摊得之,又与庚午年正月十五日复得原本,正是: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真机缘也!余觅此书四十年,方才得之,故志之。”这位清代收藏家曾同时拥有《自出洞来无敌手》的原本和抄本,这在历史上应是绝无仅有的。相传《自出洞来无敌手》共传世3本抄本,其中两本早已不知去向,因此,这本《梅花五自变》异常珍贵。
收藏清代棋谱《渊深海阔》
在我收藏的所有棋谱中,让我最骄傲的藏品还是清代的棋谱《渊深海阔》。《渊深海阔》成书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全书16卷371局,是清代排局4大名谱之首(另3大名谱是《百局象棋谱》、《竹香斋象戏谱》和《心武残编》)。上世纪50年代,我结识了藏书家佟醒华,并从他那里得知古谱《渊深海阔》。佟先生告诉我,上世纪30年代初,《天津商报》的棋栏编辑钱梦吾曾以100块现大洋押金,从天津的李姓巨绅处借得此谱一夜,并组织棋友连夜抄录,但由于时间太短且内容太多,只抄了一半。之后,此谱在传抄的过程中不断被添加新的内容,导致许多伪本出现。1964年7月31日,我去琉璃厂找棋谱。进去后赫然发现众多收藏家寻觅不得的《渊深海阔》被置于回廊下的玻璃柜中。在问明价格为32元后,我马上赶到西单的一家当铺,以120元的价格当了时值300多元的手表。当我买下那套书后,心里才踏实了。后来经钱梦吾先生本人鉴定,这套书正是当年他所看的《渊深海阔》原本。
世界遗产手抄报篇3
不妨老实承认,虽然人人都称季羡林先生是大师,但我们绝大部分人根本就连下这个判断的资格都没有。所以坊间才会以讹传讹,张冠李戴地把精研东方学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季先生尊奉为“国学大师”。所以媒体才会大肆渲染季先生懂得多少种古僻语言,因为这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成就,将学术看作武艺技巧,花样会得越多越好。
既然我们无能判断季先生的大师地位,可见这个尊称就不是我们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说季先生是大师,不是因为我们懂得季先生的工作,而是因为我们相信内行人的判断。虽然那些内行人其实只是人数很少的一个小圈子,全世界也可能找不出一千人。那么,我们又凭什么相信这个小圈子有能力评判季先生的成就呢?我们甚至从未接触过那个圈子,也从没读过他们的专业学报。也许,大家只是信赖整个学术界的共识,当今学术界都不否认季先生是大师,我们也就只好跟着信了。
我不是在针对季先生,更不敢质疑他在学术史上的位置。恰恰相反,我只不过想指出一个非常简单的现象,那就是外行人对专业学者的判断往往要靠一套第二手甚至第三手的信任关系组成的链条。
世界如此复杂,每个部件彼此依赖,我们所有人都不能不依靠别人的专业意见。这种信赖固然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但它更是对一套系统的信任。
我们都说季羡林是大师,那是因为我们相信传媒。传媒都把季先生尊为大师,因为那是学界的共识。学界之所以有这种共识,是因为钻研东方学的那个小圈子都很佩服季先生立下的榜样与他留下来的学术遗产。并不是东方学圈子里的人都很高尚诚实,而是整个学术界自有一套规则体制,自有一套评价彼此成就的原则。大家信的不是个人,是这一套系统。
于是一般人都会觉得一个哈佛回来的博士就算不是太厉害,也不可能太差;一位海德堡大学的教授就算不是名家,也不至于太过滥竽充数;一本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论著不一定是佳著,但也绝不会是左抄右抄的三流杂烩。
然而,我们今天有谁能够保证一个中国重点大学博士的资格,一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的水准呢?国家最高学术机构的成员可以涉嫌抄袭;重点大学的教授可以错把英文里的“”译作“常凯申”;一级学刊可以收款刊登投稿论文;博士生更可以从不上课,连论文都由他人。当这一切都可以发生,中国学术领域的信任链条也就完了。前一阵子,学术打假专家***先生揭发全国最年轻市长周森锋在清华上学时有抄袭论文之嫌,周先生对此仍无回应,却有网友先替他着急了,叫大家“想想清华的学生压力有多重?不抄袭根本就应付不过来。何必拿这点事小题大做!”我不敢相信抄袭是清华学生的普遍行为,但这位网友的意见却让人忧虑,假如每个人都像他这么想,那么清华的招牌还有什么意义呢?
为什么季羡林先生被称作“最后的大师”?因为他是上个时代的产物,一个学界仍有信誉可言的时代;因为他的成就被国际学界承认,而不是我们今天这个混沌晦暗的江湖自娱自乐的结果。所以,我担心的问题还不是中国出不出得了大师,而是就算真有,我们也不知道他的存在。说一个人是大师,谁说了算呢?我们谁都信不过。
世界遗产手抄报篇4
(一)通过办英语手抄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第一位老师”,有谁能在不喜欢的方面有所发展和造就?特别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兴趣对他们的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英语教学一般认为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学习英语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课下只是抄课文,写单词。为了巩固所学的单词、句子,不知要抄写多少遍,这样的机械重复,枯燥呆板,学生越学越没兴趣,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如今教师的观念要改变,学生的英语学习要变得生动活泼。学生不仅在英语课堂上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大胆地走向课外。我们可以利用 “手抄报”让他们去设计、刊登,促使着他们去学习,去想,去观察思考。
(二) 通过英语手抄报学习单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单词教学过程中总能遇到一些较难记忆的单词,不管教师怎样提醒,总有学生记不住。反复地朗读又太机械、枯燥,会使学生渐渐失去读的兴趣;反复地写,又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小学生都喜欢涂涂画画,小学阶段学习的单词,大约有一半是可以用简单的***画表示的,这时,我们让学生在手抄报上画上这个单词的***片,让学生画一画,涂一涂,使学生边听、边想、边画,在兴高采烈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加深了理解和印象,然后在***片的旁边写上这个单词。这样,学生就能够牢固地记住这个单词。
在小学英语三年级教学Animals这一模块时,我就安排学生画一张有关动物的手抄报,再让学生们发挥想象,自己动手画,动手写。学生兴致高涨,在愉快的气氛中很快把单词学会了,而且印象深刻,不易遗忘。看到学生们一张张不同形状的动物手抄报,我们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学生也深刻地记住了这些单词。
(三)通过办手抄报这一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手抄报”的内容哪里来?我们安排学生们广泛地阅读。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读,而且在课间、饭前、饭后读,在节假日也要读。英语方面的读,天文、地理方面的也读,大量地阅读,不断积累,他们获得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有了明显地提高。
例如: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英语的基础浅,我们把学过的英语单词让他们进行分类,水果类的单词,apple,orange,pear……,而有的学生通过查资料,把没学过的watermelon,mango_……都找到了一起。这样,既复习了课本知识,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
(四)通过办手抄报,既丰富学生的英语课外知识,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材中经常涉及到一些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有些知识距离我们很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对此,我们就想办法,让孩子们办手抄报,把抽象的东西明朗化,更易于学生理解。例如:四年级学习课文“Halloween”(万圣节)时,我们让学生自己去搜集关于万圣节的知识,万圣节的来历,万圣节时英国的孩子们怎么过?杰克灯的制作等等,把这些资料汇编成小报,使之加深印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俗话说,“要在游泳中学游泳”,要想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老师在校期间的指导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倡导学生们在课外的时间多涉猎些和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关的书籍,经常看一些英文音像制品等等。
世界遗产手抄报篇5
创刊于1907年11月,仅出两期,存世稀罕,是中国最早的摄影画报。每期刊载照片100幅左右,配有文字说明及其他专文。
《世界》画报所用的印刷方法是当年十分先进的凸版印刷,画面非常清晰,在当时的亚洲具领先水平。《世界》画报内容新潮,***文并茂,又印刷得特别漂亮,在当时确实引起了很大反响。著名画家张光宇认为:“《世界》画报初次发行的时候,不用说在中国是属于空前的创举,即使在印刷界进步甚速的日本,也没有那样精美和豪华的类似性质的画报出现。《世界》画报真可以骄傲地占坐东亚印刷界的第一把椅子,是东亚画报中的鼻祖。”
全国仅上海***书馆、首都***书馆、复旦大学***书馆等八家单位完整地收藏有两期《世界》画报,另还有个别单位和个人藏有一期。时届百年,1907年在巴黎创刊的中国第一份摄影画报《世界》,已名副其实可归入新善本之列了。
历史文献是记载人类历史与文明发展的主要载体,以上海***书馆馆藏而论,包括古籍、碑帖、尺牍、档案、舆***、近现代中外文***书报刊、名人手稿、以及年画、历史原照、戏曲与电影说明书等多种类型。而几乎每一个类型中,上海***书馆都藏有独步海内、名震中外的镇馆之宝。目前正式整理登记的170万册古籍中,达到国家一、二级文物标准的约2000余册;25万余件碑帖中,属国家一、二级文物者200余种,内含宋元拓本100余种,海内孤本8种。至于近代文献,因之上海得天独厚的历史环境,藏量更是庞大,民国时期***书达10万余种、40余万册,中文报刊约2万余种,其中不乏初版本、题跋本、签名本、伪装本、限印本等珍稀书刊。另外,在***文献、外文文献、近代名人档案、近现代名人手稿等专藏中也有不少堪称绝版的庋藏珍品。
值此上海***书馆60周年馆庆之际,为了回顾60年来***书馆人的辛勤耕耘,回馈广大读者60年来的默默支持,上海***书馆从卷帙浩繁的历史文献中精选60件(组)展品举办“典册琳琅——庆祝上海***书馆建馆60周年文献特展”,不仅件件都是精品,而且从古籍善本到近代书刊,从名人手稿到照片舆***,年代跨度之大,甄选范围之广,历所罕见。不少展品存世量极少,文物和文献价值极高,如已知最早的影抄本——明洪武吴迁影宋抄本《金匮要略方》,存世仅四种的宋版方志之一 一—宋绍定刻本《吴郡志》、载有中国参加世博会最早记录的《[广东中山]北岭徐氏宗谱》、已知最早的月份牌——申报馆印送中西月份牌、存世极罕的中国最早摄影画报《世界》画报、巴金签名本《孤吟》诗刊、摇篮本《曼德维尔游记》、周作人手稿《知堂诗稿》、民国元年孙中山写给唐绍仪的亲笔函、以及世界***书馆入藏的首张上过太空的藏书票等。
中国最早的西方文学名著翻译单行本
——《巴黎茶花女遗事》
法国小仲马原著,王寿昌口译,林纾笔述,光绪二十五年(1899)正月初版于福州。是书为我国最早翻译出版的西方文学名著,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很大阿。
光绪二十三年(1897)暮春三月,林纾因爱妻刚刚病逝而郁郁寡欢,在友人魏瀚殷勤劝导下,林纾决定和刚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同乡旧谊王寿昌合作,翻译外国小说。他俩合作译书时,魏瀚为他们提供宁静幽美的环境,买舟载酒,请他们游福州名胜鼓山。中国的首部翻译小说,就在马江驶向鼓山的游船上开始动笔,一年半后,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在福州问世。这部以文言译成的小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它既达到了“信、达、雅”的译文标准,又以中国人的欣赏习惯表达出来,为国人打开了一扇了解西方的大门,因此受到社会的很大关注。林纾从此一发不可收,在近三十年时间里用文言文翻译了约一百七十部境外小说,一时蔚为壮观。林纾的外国文学翻译,和近代梁启超倡导“新小说”、黄遵宪提出“诗界***”,这三者互为一体,为近代文学转型贡献颇多,也为新文化运动埋下了伏线。
林译小说的出版传播,对近代知识分子的影响可谓巨大,鲁迅、郭沫若、冰心等一大批名家都曾撰文叙述过阅读林译小说时受到的冲击,而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所言之亲身体验,可谓代表了那一代文人在初读林译小说时的震撼心理:“商务印书馆发行的那两小箱《林译小说丛书》是我十一二岁时的大发现,带领我进了一个新天地,一个在《水浒》、《西游记》、《聊斋志异》以外另辟的世界。”
上海小校场年画
上海小校场年画为中国年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存世稀少、题材新颖、内容紧扣时事、充满都市气息等特点,其出品高峰约在1890年前后,见证了中国木版年画最后一段辉煌。中国木版年画在全国大约有二十余个著名产地,其中上海小校场年画崛起最晚,存世的作品也最少,大约不到一千幅。上海***书馆现藏有小校场年画200余幅,冠绝国内外。
年画在很多方面具有普遍性,但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从中可以探寻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清代末期的上海已是中国最大的商埠,万商云集的十里洋场,年画业占有引人瞩目的一席之地。当时上海年画的生产销售多集中在老城区小校场一带。商贩们以城隍庙为中心在四周设店经营,形成了十余条商业街区,主要经营笺扇、玉器、书画、纸锭、香烛等商品,年节时分则印制销售年画。当时旧校场一带经营年画的店铺工场有几十家之多,俗称年画街,最负盛名的有飞影阁、吴文艺、沈文雅、赵一大、筠香阁等。这些店铺除由民间艺人生产传统年画外,还聘请上海知名画家吴友如、钱慧安、周慕桥等参与年画创作,生产以反映上海租界生活和洋场风俗为题材的作品,逐渐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小校场年画”。这些年画多取材百姓普遍关心的事物景观,充满近代生活气息,迎合了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受到城乡市民的欢迎,上海也因此成为清末江南一带最大的年画生产基地和贸易市场。
最早的月份牌
世界遗产手抄报篇6
一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的***片欣赏一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的***片1
一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的***片2
一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的***片3
一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的***片4
一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的***片5
一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的资料:清明节简介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一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的资料:清明节祝福短信1、清明时节雨纷纷,莫要悲伤伤自身;心中惦念亲人情,莫让哀伤扰生活;送上祝愿愿珍重,身体健康要照顾;保持乐观心态好,未来生活多精彩。
2、清明时节雨纷纷,祭先祖关心亲人。这个世界,爱情可同甘共苦,却固守不了平淡;友情经得起平淡,却经不起苦难。唯有亲情,两者兼得,清明节快乐!
3、向天借一片蓝,向云借一片轻,向太阳借一道光,向草借一片绿,向花借一片红,向鱼借一些自由,原来美丽真的触手可及。清明节,走走看看,心情更释怀。
4、湘西的四月,正是莺飞草长的时节。清明节这一天,不知什么时候,迷蒙的苍穹里,,已经飘起了如烟如雾的丝雨,那漫空飞舞的晶莹,似在轻呼着初夏的暖意。
5、我们每个人都应记住曾在自己生命留下回忆的人,无论过去的还是现在的。清明节了,逝去的美好,记牢;现在的欢笑,拥抱;让温情传进人人的***!
6、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其实触手可及;幸福,有你的陪伴;幸福,有对你的思念。离去的,只是伤痛,遗留下来的,是甜蜜思念。祝你清明节快乐!
7、谢谢你给我的关怀,把我宠坏,宠得我不知不觉飞起来,才知道冥冥之中有安排。这个清明节,让我带你一起飞上天好吗?别怕,有我在你不会掉下来的!
8、我的思念,风儿载着;我的叮咛,云儿传递;清明时节,万物苏醒,细雨绵绵,春寒料峭;你要用心照顾自己,祝福你。愿你身体健康,快乐永远!
世界遗产手抄报篇7
恐怖之夜 走脱罗网
1966年8月18日,***神采奕奕地登上天安门城楼,检阅百万
大***,向全世界昭告“伟大的无产阶级”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女***宋彬彬为领袖戴上***袖章时,亲切地问她叫什么名字。当他得知是“彬彬有礼”的“彬”时,似不经意地说了一句:“要武嘛。”于是宋彬彬从此改名“宋要武”,引为无上光荣。
我的父亲章乃器是在1957年钦点的“头子”,我自然是没有去天安门广场高呼“万岁”的资格。我读书的清华附中是“***运动”的发源地,曾亲自写信,对“造反有理”表示热烈的支持。于是本校成为北京***的“老大”,改名“***战校”。
其后数日,全城处于“破四旧”的狂热之中。8月23日清华园内抄家和暴力事件已不时发生,本班***到老师家中“破四旧”,回来还得意洋洋地说:有只很大的古董花瓶被他们打碎,王老师十分心疼云云。我见形势紧张,晚上偷偷跑到大学校园一个僻静的电话亭,与父亲通电话,得知家里也有***来贴大字报,但父亲说自己能够应付,并嘱咐我暂时不要回家。
8月24日晚上,清华大学校园里一片疯狂。前清大学士那桐题额的标志性建筑“清华园”门坊已被推倒,校领导刘冰、艾知生、何东昌及“大”钱伟长、黄万里等“牛鬼蛇神”,被用皮带抽打着,在现场汗流满面地搬运砖石……本校一对姐妹花的母亲,是一位蒙古王爷之后,人称“善格尔公主”,在清华园一带拥有不少房产,也被披头散发地拖来批斗。有个中学女***,一路用皮带抽打一名“***大学生”(据说其父是上海的基督教牧师),当有人提出要“文斗不要武斗”时,她理直气壮地回答:“是叫我打的!”我明白,这是“要武”的巨大威力。
当晚回到宿舍,里面空无一人,新置的蚊帐已被撕碎,床上铺着一张墨迹未干的大字报,将贱名打上红叉,责令:“***分子狗崽子,滚蛋!快滚蛋!”既然不受欢迎,于是收拾行李,遵命“滚蛋”。不料本校四门紧闭,未经“革委会”许可禁止出入,已成“关门打狗”之势。若不设法逃走,则皮肉之苦难于幸免。
我在运动初起时,曾勘测全校地形以防不测,发现校园围栏有一处不密,栏下有空间与校外小河相通。情急之下,于夜幕中钻出围栏,连两条小河,走上校园西侧的马路,刚好有一趟末班车经过,迅速登车远去。此时天降小雨,坐在车上,仔细品味着“惶惶然若丧家之犬”的滋味,不知进城之后,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着我。
我不敢去灯草胡同章宅,便去了汪芝麻胡同母亲的住处(父母已分手多年)。公共汽车刚到站,便有一群***蜂拥而上,厉声查问乘客“是什么出身”。走在黑夜的凄风苦雨之中,暗自庆幸“又逃过一劫”。回到家中,母亲告知本胡同的邻居张洁凤、傅毅茹、周康玉等几位小有资财的寡妇,均在抄家时被打死……
我将从宿舍带回的大字报和破蚊帐给母亲看,她很是不解,以为同学间何至于有如此仇恨,要我明天回学校,好好向大家解释一下。看来她对于严酷的“***形势”还很木然。
当晚我心中记挂着父亲的安危,一夜没有睡好。次日一早,决定按照母亲的意思,回学校看看,同时叮嘱母亲,探听一下父亲的情况。
回到校园碰见的第一个人,是本班的辅导员,一个高年级的工农子弟。此人一向很***,将我视为另类,一照面就板起脸宣布:“从现在起,不许你随便走动!”快走到宿舍楼时,遇见一个本班同学,是革干子弟,曾与我一道给校领导贴过大字报,算是有过“战斗友情”的。他摇晃着一条皮带,半开玩笑地对我说:“你拿上这个,回去教训教训你爸。”
我没有回宿舍,径直穿过操场,向教学楼走去。走到楼前时,见两个女***正在用皮带狠狠抽打门房周大爷。据说他曾是圆明园一带的地主,因家道败落,***前就把地卖光了,后来便在学校当门房糊口。周大爷平日与世无争,好写几笔“精气神”之类的毛笔字,每逢冬至起九,便画上一幅“九九消寒***”挂在门房里,每日涂黑一个梅花瓣度日。他最大的乐趣无非是炖上一锅红烧肉,喝两口小酒。此时本班同学已经在楼上望见我,招呼着要我上楼,但声调中暗藏玄机。我见周大爷被打的惨状,知道上去不会有好果子吃,便没有进教学楼。
昨晚尚可钻栏而逸,此刻却是大白天,故伎不可重施。于是我鼓起勇气,大摇大摆地走向校园西侧的旁门。此处有一个高年级的***站岗,他迟疑了一下,将头偏过,任凭我大步流星地扬长而去。闯关成功,我的心情不亚于伍子胥过昭关。
回家见到母亲,她已去过灯草胡同,父亲那里宅门洞开,外面邻居正在议论,说是“带走了,带走了”。由是判断,他已遭厄运,生死未卜。关于父亲九死一生的经历,已写入他的《七十自述》中。
惨剧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中每天发生。疯狂持续了多日之后,***的高烧开始减退,于是我又回了一趟学校。
在校园里,见到一位被指为“作风不正”的高年级女生,被剃成了“阴阳头”。走进教室,只见两位“出身不好”的女同学王淑瑛、孙淑绮也被“剃度”,坐在角落的“另席”上,其他同学讪笑着跟我打招呼。我问那个要我用皮带抽父亲的男同学,如当时我留在学校,是否也会遭到同等待遇?他笑着回答:“不会的,我们只想好好和你谈谈。”我冷笑一声道:“只怕未必。”
此后得知,本校万邦儒、韩家鳌两位校长,在8月24日晚遭到毒打。8月26日晚,物理教师刘澍华在斗争会上被毒打后,从锅炉房的高烟囱上向内跳下,他的两条腿骨插入体腔,尸体缩短了许多。同时高年级的“***学生”如郑光召(郑义)、郑国行、徐经熊等,皆在被打之列。郑光召身强力壮,是本校高年级学习、体育“尖子学生”,只因贴大字报保过校领导,被剥去上衣,光着膀子用皮带狠抽。他不服罪名,将一枚像章穿过皮肉,别在胸前,结果被打得肾脏出血。据老同学史铁生回忆,上述两位本班的女同学,也在被打之列。
结束多年后校友们聚会,同学们多为以往的伤害相互致歉(包括那位叫我用皮带抽父亲的同学),了却恩怨,重续友情。但孙淑绮同学从不露面,可见当年感情伤害之深。
万千惨景 一堆烂账
从学校二次脱身后的几天里,我每日在街上毫无目的地乱走,大街上不时有满载抄家物资的卡车呼啸驶过。曾几次冲动想去找父亲,但一见到周围随处可见的暴力,便只有止步。直到半个月之后,才打听到父亲的下落,他被***押去参加吉祥戏院的“打人集会”,是从那里出来的唯一生还者。
我见到不少老年“黑五类”,被剃了“阴阳头”,被***押送着“遣返”回乡。在西单的大街上,见到两个女***,用绳索套在一名50多岁的妇女颈上,用皮带抽打着,像狗一样牵着走,那妇女身着的白短衫上,好几处用墨笔写着“反***”……
我不知这名妇女能否话下来,但有人亲见,另一名被诬以“反***”罪名的年轻女子,被捆缚在柱子上用铜头皮带抽打脊背,此女一声不吭,拒绝诬服,直到贴身衬衫被抽烂。于是有人提议抽“前面”,遂被翻身反绑柱前,狠抽胸***,没打几下,女子惨叫一声,立时断气。我认识的一位老人家的女儿,因为家庭出身不好,本人又长得漂亮,同班的女***便专门用皮带抽她的脸……
北京和全国各地发生的普遍暴力,不是什么自发的“群众***行动”,各街道派出所都向***提供了本辖区的抄家对象名单。据《北京日报》1980年12月20日披露的数字,从1966年8月下旬到9月5日止,北京市共打死1772人。但社会暴力造成的大量自杀者,显然未被统计在内。
母亲所住胡同里,那位和善慈祥的傅毅茹老太太,家住独门四合院,热心邻里公益,曾被推选为街道主任。她年轻时应当是个美人,平日白发修齐,衣着整洁,保持着老年妇女的风度。老太太已故丈夫是位旧时的小官僚,于是被列入抄家名单,从她家褥垫下搜出短刀一把(我怀疑是有人栽赃),顿时罪在不赦,惨死于***的皮带之下。另一位周康玉女士也是独居小院,据说是天津名门周家的后裔,平日十分低调,但既属于“大资本家”眷属,自然在劫难逃,打成半死以后,挣扎着上了吊。
死者已矣,苟活者活罪难逃。大街小巷中,一下子平添了许多挂着黑牌扫街扫厕所的“牛鬼蛇神”,其中许多是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我所见到的最高龄者,是一位已超过90岁的老先生。
这条胡同是东城区财***局所在地,该局临时成为抄家物资仓库之一。我曾见一对老态龙钟的夫妇,大约属于“小业主”阶层,推拉着老北京拣破烂用的四轮“地坦克”,上载一堆破旧的生活用品,步履蹒跚地到财***局请求上缴,说是***命令送来的,但该局不收。问“哪儿能收?”答“自己问去。”于是又艰难地挪走。由是得知,某些抄家对象还要服“送货上门”的劳役。
抄家过后,北京的大小拍卖行里,堆满各种抄来的高档硬木家具(文物除外),以极低廉的价格出售,据说有识货者乘机购入,发了一笔小财。至于拣垃圾获得珠宝、黄金、银圆者,更大有人在。
某日母亲得到街道通知,每户发给小票一张,持票可购抄家物品一件。这属于“***群众”待遇,她不敢不去。稍后带回一件3层的精巧食盒,说是周康玉家的,作价5毛。这件物品一直使人有杀人同谋的负罪感,只好当做那个荒唐年代的一件“文物”,保存至今。
一言夺命 女童丧母
前面说到,母亲的几位邻居,在抄家时被***打死。其中最年轻的一位是张洁凤,她曾是美洲著名侨领司徒美堂的夫人。
现在的年轻人,很少知道这位司徒老人了,但在上个世纪的华人社会和洪门袍泽中,他是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与陈嘉庚先生齐名的华侨领袖。司徒先生原籍广东开平,早年到美国当劳工谋生。他身强力壮,为人豪侠仗义,逐渐成为美洲洪门“致公堂”的掌门人之一。国父孙中山先生早年在美国从事***活动,得到司徒先生从组织到资金的支持,孙中山还担任了“致公堂”的“红棍”(相当于***者)。因此司徒老先生的***资历,至少与国父是同一辈分。
司徒老人身为***大佬,反对小辈的独裁,故受到的礼遇。他曾作为美洲华侨代表,参加新***协和***大典,担任中央人民***府委员等要职。1955年老人逝世时,廖承志致悼词,、林伯渠扶灵,备极哀荣。
张洁凤也是广东人,但不是老人的原配。据说她曾是一名贴身使女,属于苦出身,后来收房成为夫人。老先生逝世时她还很年轻,年方30左右,文化不高,人长得小巧玲珑。她享受着国家对知名人士遗孀的待遇,每月有70多元的生活补贴,与她家原先的警卫员同住在一个小宅院里。
一位年轻孀妇,自然有再嫁的权利。于是她不时参加一些舞会之类的交际活动,以选择未来的生活伴侣。记得那时经常与她结伴前往的,有一位林光明女士(又名林妹姝,即前些年大名鼎鼎的气功师郭林),以及母亲的老同学黄瑞华(黄绍前妻)。后来张女士终于觅得意中人,是一位在云南工作的工程师。
司徒老先生没留下多少遗产,张洁凤作为知名人士的遗孀,如果再婚,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国家的生活补贴,这是一件很艰难的事。于是张女士采取变通办法,到云南与工程师秘密结婚,生下一名可爱的女婴后,带回北京生活,对外说是抱养的。“寡妇门前是非多”,至少那位前警卫员一家是瞒不过的。内情逐渐透露出来,于是街坊四邻对她的“生活作风”开始有所议论。如今自由开放的少男少女们,恐怕无法理解在那个禁锢人欲的年代,一位顶着“知名人士遗孀”名分的女子守节之艰难。这爱和被爱的权利,对于张洁凤竟是致命的。
抄家一开始,街道便招来***,诬称张洁凤是“坏分子”,剃阴阳头、抄家、批斗,厄运一下子降临到无助的女人头上。她被扯开双臂悬吊在房梁上,轮番用皮带抽打……张洁凤很快奄奄一息,哀求看在年幼的女儿面上,饶她一命。但在场民警对***示意:“***哪有不流血的?”于是再遭暴打,当即撒手人寰,撇下年仅6岁的小女儿。
小女孩成为无母的幼雏,孤苦伶仃地靠邻居的一点施舍活着。有时她在胡同里遇见我,照例会叫一声“小东哥哥”,但我所能给予的,仅仅是抚摩一下稀黄的头发,安慰两句。我没有随身带食物的习惯,也没有钱。
在那个荒唐的年代,“黑五类”中最荒唐的品种,莫过于“坏分子”。这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任何不为体制或世俗所容,而又无法扣上地、富、反、右帽子的人,都可以被划为“坏分子”。而张洁凤从未被戴上过任何“帽子”,只因过得比别人幸福了一丁点儿,就招来杀身之祸。
终于有一天,我在胡同里见到心酸一幕:那位头发花白的工程师从云南赶来,牵着女孩的手,各人手里拎着一个小包袱,蹒跚着沿胡同向大街走去,准备离开这块伤心之地。远远跟在后面监视的,是街道上的几位“小脚侦缉队”。
女孩望见我,又令人心碎地叫了一声“小东哥哥”,我心中百感交集,望了望虎视眈眈的街道干部,欲言又止,保持着距离慢慢前行。这是我走得最长的一段路。拐出胡同时,趁“小脚侦缉队”看不见的空当,我迅速上前,将所知张洁凤惨死真相,对女孩的父亲叙述了一遍。此时街道干部又跟了上来,警惕地注视着,我无言地目送父女俩上了无轨电车。
一年后工程师携女儿从云南来看我和母亲。据他说,家难发生后,接到司徒家的亲戚(著名画家司徒乔之弟妇)来信,方赶来接走女儿。这次是专程来解决遗留问题,他已经找到了当年的***、民警以及有关单位,但问题没有解决。结束后,某日我接到一名女孩的来信,说她和爸爸到了北京,约在北海公园前门见面。我一时竟搞不清来信人是谁,如约前往,方知是张洁凤的女儿和丈夫。女孩已长成少女,大人则更加苍老。劫后重逢,望着相依为命活到如今的一老一小,如同噩梦醒来,良久竟相对无语。
得知张洁凤仍未落实***策,我帮忙出了些主意,起草书信向统战部和侨务部门申诉。张洁凤毕竟是知名人士眷属,终于发还财产、配给住房,给女孩安排了工作。父女从此定居北京,但死者永远不能复生。
我很想知道,张洁凤弥留之际,想对至亲至爱的女儿和丈夫说些什么?
母女携手 化蝶双飞
母亲当年在中国公学读书的时候,有几位要好的女同学,其中一位名叫张为璇,我称她为张阿姨,她的女儿刘小迁,是我幼年的玩伴。张阿姨戴着一副厚厚的深度近视眼镜,是一位胖胖的、和蔼可亲的知识妇女,一口吴侬软语。她也是个普通人,但其父张一却大大有名。
张老先生曾是袁世凯的重要幕僚,但因反对袁氏称帝,几与袁氏割席,被从大总统府秘书兼***事堂机要局长的职务上调离,晚年老先生定居苏州。父亲因“七君子案”被捕入狱后在苏州关押,张老先生与李根源、陶家瑶等苏州耆宿,都曾予以声援和关照。“七君子”出狱时,张老先生也是保人之一。八一三事变后,张老先生与李根源、马相伯等组织“老子***”,誓死抗敌。抗战期间张老先生是国民参***会的参***员,素以持论公正著称,受到的尊敬。
张阿姨家道殷实,丈夫刘先生是一位工程师。女儿刘小迁是个白白净净的小姑娘,小我1岁,曾与我在幼儿园同学,常在一起玩“过家家”游戏,我当“爸爸”,她当“妈妈”,女儿自然是洋娃娃。小孩子还不懂得“家庭”是怎么回事,有一次到张阿姨家玩,我曾正式宣布将来要与小迁妹妹结婚,被母亲当场训斥,闹了个大红脸。
后来刘先生工作调动到邯郸,而北京市要将“复杂分子”通通清走,不允许张阿姨继续居留。于是她听从我母亲的建议,给写了一封信,母女获准移居苏州老家。小迁那时已是个身材高挑的少女,走后我再也没见过她。
张阿姨与母亲保持着通讯联系,爆发后,人人自顾不暇,音讯中断。不久师生搞“大串联”,我因为“出身”不好,一直拖到1966年11月,才到学校“革委会”开出一份介绍信,揣上父亲给的20元钱,挤上比沙丁鱼罐头还要憋闷的火车南下。
行前父亲要我去一下苏州,看望他的老朋友周瘦鹃;母亲则嘱咐一定要去看张阿姨,然后到上海看望舅舅以及她的另外两位同学。
在苏州下车,住进“***师生接待站”后,立即梳洗一番,准备去张阿姨家。我那时已处在模模糊糊的青春萌动期,想起马上要见到小迁妹妹,不知她如今出落成何等俏模样,心情多少有些兴奋。
张阿姨家原住在苏州城内吴殿直巷,老宅早已易主。她给母亲的信,都注明“苏州富郎中巷××号顾乃文转”。顾氏为当地名医,与张家是世交,张阿姨回乡定居,便成为顾家房客。到达观前街附近的富郎中巷时,天色已晚,我立在一座黑漆大门前愣住了――门上贴着***的大封条。
不得已向路旁一位小姑娘打听,孰料她竟嗲声嗲气爆出一条惊人信息:“顾―乃―文?―他死嘞!”我心知不好,赶快解释是找顾家房客。经一位好心邻居指点,我在附近的一座破院子里找到了张阿姨,但不见小迁,据说是随学校参加学农劳动去了。
顾氏为姑苏世家,宅第中亭台楼阁,曲径回廊,当然是抄家的重点对象。他不堪斗打侮辱,跳楼自杀了。张阿姨虽是房客,但因为家中陈设讲究,又是名人之后,连带着也遭抄没,如今已是家徒四壁。张阿姨做了蛋炒饭给我充饥。她现在全靠丈夫寄来的工资,维持母女生活。谈起北京家中情况,我据实相告,她说人活着就好。张阿姨谈吐乐观,我觉得可以放心向母亲复命了,不过没能见到小迁,心中多少有些惆怅。
我在苏州只打听到周瘦鹃被抄家,后来才得知这位鸳鸯蝴蝶派作家兼盆景名家,当***摧毁了他呕心沥血培育的盆景之后,便殉了那些至美灵物,在自家花园投井自尽,落了个“人琴俱亡”的结局。
上海的舅舅平安,但母亲的两位同学皆遭抄家。行至杭州,“***师生接待站”设在“南屏晚钟”的净慈佛院大殿里,庄严佛像已荡然无存,仅发现一尊雕工精美的汉白玉观音,横倒在后院的山坡上,但已经没有了头。接待站的伙食很好,但每天烧饭的燃料,竟是一箩筐接一箩筐的佛经雕版……到南昌后我无心再走,折回首都。
张阿姨与母亲的通讯时断时续,到了“清理阶级队伍”的1968年,突然消息全无。母亲得到一个不确切的传闻:张阿姨和小迁一同上吊自杀,但始终不肯相信。她们既不是“黑五类”,更不是当权派,没有必死的理由。结束后,人们开始寻找在浩劫中下落不明的亲友。我在董竹君、许宝两位前辈的热心帮助下,辗转找到了张阿姨在北京的弟妇。当向这位老太太说起我母亲是张为璇的同学时,她平静地回答:“我还记得令堂,可惜为璇早已不在人世了。”这本是我心中预料的答案,但还不甘心,又问小迁妹妹下落。老太太一下子痛哭失声:“为璇把她也带走了!”
原来“清理阶级队伍”时,刘先生被圈禁审查,工资被扣,音讯全无。张阿姨生活来源顿时断绝,这意味着将失去最后的自尊。她不能过那种四下哀求“嗟来之食”的生活,毅然带着爱女走上不归路。待到刘先生解除审查,已经家破人亡。
与周瘦鹃先生一样,张阿姨属于那种极有教养、斯文安逸的苏州人,一辈子从未伤害过任何人,也经不起任何伤害。母女两代闺秀,像两件洁白细薄的精巧瓷器,任何震动都可能是致命的。我这位儿时玩伴,17岁的花季少女,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牵着母亲的手,像蝴蝶一样从这个疯狂的世界上悄悄飞走,消失得无影无踪。她比我晚一年来到这个世界,但生活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除了亲友的哀痛之外,甚至没有给社会留下任何记忆。
多年来一直想不明白,是什么样的母亲,能忍心让女儿殉葬?我不敢想象当晚母女相对投缳的细节。今天忽然醒悟:“质本洁来还洁去”,是女儿自愿选择追随母亲,保持做人的尊严。
世界遗产手抄报篇8
赵敏恒教授大我父亲李振麟(复旦大学教授、语言学家)十岁,清华先后同学,关系密切;赵伯母谢兰郁(生前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和家母卢慈和也是老友。父母眼中的赵家人善良、正直、有学问。笔者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了赵敏恒不凡的职业生涯和上世纪50年代的惨痛经历,在同他儿子的多次交流中知道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不要命”的新闻记者
赵敏恒是少有的新闻奇才,这在新闻界早有认同。他之所以名扬国际新闻界,是在于他有多次极具分量的报道,在世界新闻史上留下了华彩的一笔 。他是最早向全世界报道“九一八事变”、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秘密调查报告和西安事变的记者;最早以路透社记者身份向世界报道开罗会议的信息,而美联社关于开罗会议的报道,比路透社整整迟了14个小时。因为开罗会议报道的特殊成绩,赵敏恒获得了金烟盒奖。这是路透社内的最高奖项。
上世纪40年代,日本侵略者对重庆狂轰滥炸,赵敏恒不炮火,多次去电报局发电讯稿。一次日机轰炸,他去大棵子电报局,电报局已是一片火海,空无一人。走出电报局后路上碰到一逃避轰炸者,赵敏恒向其打听哪里还有可发电报地方。那人认为赵是疯子,惊讶地说,这个时候你还要发电报?无奈之际,赵登上嘉陵江上的英国轮船请求发报,终于将日***暴行在第一时间向全世界。后来英国驻华大使批评赵借用英舰电台发报,赵说,我是路透社记者,我要完成我的工作。我不是你的雇员,你无权命令我。他妻子谢兰郁说:“他采访新闻,不要命。”又如,在开罗会议期间,他敏锐嗅觉到有重大新闻,于是克服重重困难,一路追踪并冒着可能被***事法庭审判的风险,第一时间发出报道。赵敏恒在《采访十五年》中写道:“好外勤,应当一生只当外勤;好编辑,应当一生只干编辑。做新闻记者的,不应当争名夺利,而应当求事业的成功。”他的忘我铸就了他的成功,也应验“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这句古训。
应陈望道之邀赴复旦任教
1949年的赵敏恒和谢兰郁出于对中国***和国家的热爱,毅然选择了留下。 赵敏恒曾对留下来毫无悔意,他和夫人说道:“我们不能让维承出去当‘白华’。”真是一位爱国者。
复旦大学校长陈望道识人才,敦请赵敏恒到复旦新闻系教书,担任新闻采访和写作教研室主任。赵敏恒在重庆时期就是复旦新闻系兼职教授,现在回到复旦做专任教授,驾轻就熟,得心应手。 在几年教学的时间里,经常伏案写教案,累积了12本教案。赵敏恒的儿子赵维承对此印象极为深刻。一次,他告诉笔者,他经常半夜醒来上厕所,看到他父亲还伏案写教案。可惜这教案以后被系里借走,从此再没有归还,这是后话。赵维承听母亲告诉他:父亲的课既有理论,实践性又强,受到学生热捧。他在课堂上曾对学生说过:“写文章,前面三句话抓不住人(读者)的话,后面的话都是废话。”这句话到现在仍被复旦新闻系奉为经典。赵维承对笔者说:“其实,这话不是我父亲的发明,父亲曾对母亲说过,这话是当年他在美国密苏里大学读书时,他的导师对他说的。他写新闻一直尊崇这个原则。”
1955年大难临头
但没有想到的是,尽管赵敏恒以很大的热情投入在教学之中,仍没有摆脱厄运的降临。1955年7月的一个天气闷热的晚上,几个身穿便衣的不速之客来到复旦大学第五宿舍38号赵家。赵维承在院子里玩,同伴沈靖东跑来告诉他说,“你家好像出事了”。赵维承连忙跑回家,看到父亲已经不在了。母亲说,是被公安便衣带走的,说是带去核实一些情况。后来听说,当时便衣检查后,说带父亲到外面谈谈,接着上了手铐,并用衣服遮盖,带上了汽车。赵维承事后听说,来了两部车子。一部车先走,带走父亲。他回到家,看见还有五六人在翻箱倒柜,他们要的是信件、文字性材料。每一本书都被翻过。他们把需要的东西包扎好,装上另一部车子扬长而去。
原来,赵敏恒曾于1944年供职于国民***府***,其时正值赵从路透社辞职,为养家糊口经清华学校老师推荐于此处就职,***给了他上校***衔,任***宣传处长。赵敏恒只干了两个月就觉得没意思,走马到上海《新闻报》程沧波处担任总编辑。
于是,有关部门对赵敏恒在***两个月的工作经历罗织罪名,说他在伪***为***派大量收集情报。罪名不小,但又没有证据。在那个年代,又需要什么证据呢。说你有罪,就是有罪。没有任何司法程序,敏恒被判七年刑入狱!
含冤莫白 客死他乡
“当再一次看到父亲,是五年以后在上海提篮桥监狱。”赵维承告诉笔者。赵敏恒被抓后曾羁押在上海第一看守所、第二看守所。被判刑后,关押在提篮桥监狱。赵维承说:“我们去提篮桥探监时,从边门进入,进入房间,有一个约三米长的走廊,有栅栏将家属和犯人隔开。等到父亲和一些犯人走出来了,我发现父亲完全变形了,很瘦。我母亲问父亲,要不要上诉?父亲说,不需要了,没有用的。他指着我说,维承已经这么大了。母亲说,他想长大了学外交、新闻。父亲说,还是根据国家的需要吧。他又意味深长地对母亲说:‘以前,我以为什么都懂,其实,我们什么都不懂。’”
那次会面的时间很短,十来分钟哨子响了,赵敏恒又被带回监房。赵维承想不到这竟然是见父亲最后一面。
1961年冬天某日,赵维承和母亲在胜利电影院看电影,有工作人员举灯光提示牌,上面写有:谢兰郁家有急事,速回。到了家中,看到江西新余劳改营打来的电报,说是赵敏恒已在当地病亡。
第二天,赵维承和母亲即去上海北站买火车票乘车到江西新余站。下车后,没有车到“矿口”这个地方。他们找了许久,得知有一辆油罐车去,便和司机商量,付给他钱带他们前往,司机同意了。于是谢兰郁坐在驾驶室,赵维承则坐在椭圆形油罐车后部,死死抓住一根铁棒,汽车在天寒地冻的崎岖的山路上一路颠簸,寒风中赵维承的手都冻僵了。车子开了两个多小时总算到达矿口。
他们到了劳改犯管理处,第一感觉是管理人员个个面目狰狞,对他们冷若冰霜。谢兰郁对这样的场面经历得多了,能够应付。她不卑不亢,几分钟后便反客为主,外强中干的对方也凶不起来了。谢兰郁提出希望见一见医生,了解一下死因。对方说:不可能。她又要求见一见同监犯人。对方也不同意。最终勉强答应可以看一看棺柩。管理人员领他们走到后山,在一间房子前面停下,门口放着一口棺材。谢兰郁要求开棺让母子见赵敏恒最后一面,但遭到无情拒绝。谢兰郁扑到棺材前,从隙缝中望去,看了许久。这是口薄皮棺材,制作粗劣。事后,谢兰郁对儿子赵维承说,你父亲的脸是浮肿的。
谢兰郁还想向管理处讨个说法,但被赵维承劝住了,对这些凶神恶煞之徒无理可讲。在这荒山野岭,绝非久留之地。
经历三次抄家
父亲出事,赵家被赶到复旦中心村住楼下一间房子。以后搬到老第八宿舍,那里住了七个“反属”(反***家属),后又赶到邯郸路桥下、上海香料厂隔壁的铁工厂宿舍,最后赶到国年路新民里的复旦工棚。墙壁是毛竹片,大梁是毛竹,烂泥地,下大雨屋内常积水,家具脚都烂了。赵维承和母亲在新民里从1957年一直住到1983年,一直到复旦落实***策安排新居才离开。
1955年,赵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家中被抄了个底朝天。1966年,他们又遭遇两次抄家,一次是里弄抄家,抄去一些所谓“四旧”书籍。第二次8月份又来复旦地区抄家,是复旦附中带北京***来抄家,其中有女儿张维维。北京来的***说要给上海***做个示范,看看怎么抄家。这次抄家是毁灭性的抄家。把书橱、衣橱等家具都撬开,把赵家挖地三尺,翻了个底朝天,查看有无“***”的东西。把一些生活用具也抄走,不过倒是写了收条。当晚,谢兰郁连饭都没法烧,是好心的隔壁邻居端了一碗面过来,才算是有了饭吃。谈到这件事,赵维承站起身来,似乎有点激动,口气依旧是淡淡的:“当时我妈妈没敢通知我,他知道我那时的脾气,在场会和他们拼命的。”这哪像现在儒雅的赵维承。不过设身处地想想也是的,把人逼到死角,没得活了,怕什么?
“”后,赵维承凭了当年保有的抄家清单,到处去问,要求归还抄走的物品。后来一架抄去的海鸥照相机赔了30元,以前是120元买来的;一副当时价值上万的翡翠手镯赔了20元(现在值十几万元)。复旦中文系乐嗣炳的儿子告诉赵维承,他父亲说,赵家有一幅董其昌的画相当值钱。赵维承说,现在早已不知去向。应该是在抄家中被窃。
留给家人的哀思
在家庭横遭不幸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事情让他们颇费猜测。赵维承为减轻家中负担,高一就考取了贵州建筑工程专科学校,远走他乡,以后病退回上海,来年报考上海戏剧学院。这所学校很难考,赵维承虽然一表人才,也考得出色,可在那个讲出身的年代,其实录取的概率极小。令人意外的是,他居然被录取了。有一个细节是,那段时间,他母亲和到上海的安娥(田汉夫人)见过面,曾说起此事。有关部门知道赵敏恒过去为中共做过好事,也许是出于对赵敏恒不公的一种平衡,介入了对赵维承的录取。和他一起参加考试的曹景(复旦大学曹亨闻教授的长子)则无此好运,他通过了笔试、面试,最终还是名落孙山。
“”中,母子两人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来了五人上门作调查。这五人态度温和,操北京口音。对赵家很熟悉,显然是有备而来。他们对赵敏恒接触过的一些人,有过的一些活动都进行询问。比如,当年,赵敏恒和黄佐临等五人聚会,讲了些什么,当时座位怎么坐的,他们也很清楚。又要谢兰郁说说去江西看赵敏恒遗体的情况,并一一作记录。来人都懂英语,讲***策,提问都在点子上。
赵敏恒含冤死后,他的家人也度过了痛苦的岁月。几次听赵维承的讲述,深切感受到他和母亲谢兰郁这几十年间所受的精神和经济上的痛楚都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他们总算是捱过来了。是金子总会发光,1980年,谢兰郁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全国妇联也经常找她商量工作。儿子赵维承和太太是上海戏剧学院同学,当年发配外地,调回上海后即有出色表现,不久。赵维承就成为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教学骨干,以后又担任系主任。赵维承大我十岁,爱好广泛、思路敏捷,退休后有不少画作。他曾送给我一本油画专辑,题材广泛、取法独到,构思精巧,不乏上乘之作。其中一幅兼具人文、自然风光的《母亲河》很有意味。画面呈现的是一位西北农夫手握毛驴的缰绳站在黄河壶口一侧,他背对黄河似乎在踟蹰观望,面对“黄河之水天上来”,给人的印象是无可奈何,不知路在何方。赵作寓意深刻,留下太多空间给读者以联想。画面较为鲜明的特点是色调冷峻,透过作品,我读到的是赵维承的坎坷经历,读到的是他的思索,这不也和他父亲当年的追求、经历一脉相承吗?
世界遗产手抄报篇9
这是一个国企改制***型性样本。一家曾参与奥体中心、新央视大楼等一系列地标性建筑的国企城建公司,荣誉巅峰,突然从集团上市板块剥离,继而改制资产重组。
一家雄心勃勃的民企房地产新贵强势入主,却深陷泥潭难以自拔。北京城建四公司被指在重组前虚增利润,实际上在过去5年里总计亏损77363万元,因而要求撤资。而北京城建四公司却指责民企未能按约注资,要求解除资产重组协议。
北京城建四公司和北京瑞丰恒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瑞丰恒基”)之间长达4年的未解恩怨,依然是一场疑团重重的“国民之争”。
重组时已连续3年亏损
2007年年底,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相关部门批准,进行国有企业改制、引进民营资本,对原有的下属子公司北京城建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城建四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北京城建将城建四公司估价为3681万元的净资产和估价为3000万元的一栋5000平方米的办公楼转让给瑞丰恒基,后者持有改制后的城建四公司74.5%的股份。
根据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城建四公司最早成立于1983年,是由中国人民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集体转业改编而成。1997年,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浪潮中,北京城建集团将原来国有独资的北京第四城市建设工程公司改制为多元投资的城建四公司,注册资本6055.6万元,集团公司拥有其60%的股权。
1998年,北京城建集团独家发起上市公司北京城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城建”,600266.SH),城建四公司进入北京城建的股权比例为36%,北京城建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接下来,通过增资,北京城建共持有城建四公司58.35%的股权。
2007年年底,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盘活存量资产,北京城建集团经相关部门批准引进民营资本,与瑞丰恒基签订了《北京城建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资产重组协议书》。重组后的新城建四公司注册资本金为3亿元人民币,瑞丰恒基以74.5%股份成为其股东,北京城建集团持股20%,其他管理层等持股5%。
重组后的城建四公司于2008年1月完成工商注册手续后,便正式成为一家民营控股企业。瑞丰恒基预出资2.25亿元,其代表方杜书明出任新城建四公司董事长;北京城建集团以估价为3681万元的四公司净资产和号称价值3000万元的5000平方米办公楼作为参股资金,四公司原负责人张锁全出任总经理。
按照企业运作常理,一家房地产开发商与一家建筑企业的联姻可谓是完美姻缘。然而新公司注册后仅一个月,时任财务部长蒋海荣发邮件给董事长:城建四公司已连续3年亏损,与其签约时提供的财务报表中的盈利状况相差甚远。此时,瑞丰恒基已缴纳首笔4105.552万元注册资本金,城建集团实际出资483.328万元,张锁全等自然人出资300万元,三方实际出资比例分别占已出资比例的83.98%、9.89%和6.13%。
更为令人吃惊的是,双方签订重组协议3个月后,瑞丰恒基经财务审计发现,城建四公司已连续3年亏损,这与其之前提供的连年盈利的财务报表形成巨大反差;据北京中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结果,截至2008年底,城建四公司已有近8亿元的亏空。
虚增账目和巨额亏损7.7亿
北京城建集团在改制重组前提供的由利安达信隆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做出的财务报表显示,公司2005年盈利2.19万元,未分配利润923.81万元;2006年盈利1.23万元,未分配利润1.21万元;2007年盈利8238元,未分配利润8238元。
然而经瑞丰恒基财务部门审计,城建四公司这3年来分别亏损7417万元、11504万元和10366万元。2008年12月,瑞丰恒基聘请北京中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再次对城建四公司进行审计,结果显示,其过去5年里总计亏损77363万元。
据审计,仅城建四公司所属的两个南、北搅拌站就分别虚增利润1200万元和1012万元。审计报告还显示,城建四公司下属汽车修理厂存在虚增利润、做假账挂账在应收账款等财务问题。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在改制重组前,城建四公司旗下的多个工程项目出现了亏损或停工,并引发多起拖欠工程款项的法律纠纷。
如价值或超10亿元的富安国际大厦项目,原计划竣工期为2005年5月,但自2004年年底就已全面停工,并因合同纠纷于2005年8月被海淀法院查封,至今仍是“烂尾”项目。在这一项目中,合作方北京昌鹏建筑设备租赁站曾就城建四公司拖欠租赁费130余万元上诉至海淀区法院,法院于2009年判决城建四公司给付原告租赁费138.66万元及损失38.46万元。
另外,中审出具的审计报告还显示,城建四在重组前,存在拖欠巨额职工工资、国家税款的状况。
时代周报记者就相关情况采访了瑞丰恒基董事长助理刁光南,后者介绍说,瑞丰恒基接手时,城建四公司的所有项目都是亏损的,包括鸟巢和央视新址的项目。四公司的欠税情况也已被多家媒体报道。2009年,北京市地税局公告,北京城建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累计欠税已达6385.88万元,被列为欠税第一大户。
据统计,城建四公司在改制重组前因拖欠民工工资、设备材料款、五险一金、集资款、职工买断工龄补偿金等在法院的涉诉案件超过1000起。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报道,北京城建集团因主营业务调整,需大量资金支付工人安置、补充流动资金等,但苦于缺乏相应的融资途径;遂计划分拆商业地产上市,再做2-3家上市公司,但最终并无成果。
记者在城建集团2007年年报中看到,北京城建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当年的“应付账款”为1814.86万元(工程款),较2006年的10万元增加了18倍。
数目繁多的项目亏损和工资、税务拖欠,数额巨大的应付工程款和资金需求,或已成为城建集团急于将城建四公司转让出去的重要原因。
没有剧终的悬疑剧
北京城建集团急于剥离不良资产,似乎有章可循,然而民企瑞丰恒基义无反顾踏入了虚假账目和巨额亏损的“陷阱”,却颇有疑点。
对此,刁光南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当时是城建集团主动找到我们,希望我们参加集团的改制;我们也认为城建这个牌子在北京比较响,就同意了。”据其介绍,当时城建集团下属十几个公司都在改制,城建四公司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在转让前,城建集团并未开出特别优厚的条件。
但收购前,背景隐秘、在京拥有多处楼盘的瑞丰恒基为何不将城建四公司的盈亏状况调查清楚再出手?对此,杜书明表示:“我们考虑到城建集团是有实力的国企,而且之前和城建四公司的合作都很顺利,所以在审计上就遵从了城建集团的安排。”但刁光南对本报记者否认了双方有过业务合作,“瑞丰恒基倒是帮他们介绍过活儿,曾有一个不错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楼盘介绍他们来做。”
瑞丰恒基为何急切入主北京城建四公司,似乎另有隐情,然而,结结实实落入泥潭确实是不争事实。
2008年4月,瑞丰恒基向北京城建集团递交了虚增利润的材料,但没有任何回应。而张锁全以城建集团和城建四公司经营层的名义,发函劝说瑞丰恒基退出城建四公司的重组,并由四公司经营层收购其拥有的股权。
2009年3月,北京城建集团向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瑞丰恒基未能按约注资,要求解除资产重组协议。
“解除合同可以,总得让我们撤资吧”,杜书明说,至今相关先期投入依然不见归还。
据瑞丰恒基方面称,其在城建四公司的管理团队、财务人员、审计人员等已被张全锁赶出了办公大楼。目前企业所有的合法印章都在城建四公司董事长领导的董事会手中,而代表北京城建集团的张锁全控制着公司、掌握着营业执照。纠纷未解的城建四公司已3年没有获得工商年检,成了“黑户”。
刁光南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在法律上我们仍然是城建四公司的大股东,这在公司的工商登记上也没有变化,而原城建四公司管理层是在那里非法经营。”他说瑞丰恒基也在上诉,但相关部门说这是企业的内部问题,不予受理。
北京城建四公司与瑞丰恒基之间的一场“国民之争”,似乎像一场没有剧终的悬疑剧,继续上演。
潘石屹高调维权 疑炒作望京SOHO
本报记者 郭海飞 发自北京
一只苍蝇飞到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OHO中国”,00410.HK)董事长潘石屹面前的水果盘前。
他赶紧把正在吃的草莓整个塞进嘴里,挥舞着手,驱赶那只讨厌的苍蝇。但是不一会儿,这只苍蝇又飞到了他面前的果盘上,他不得不再次挥手驱赶。这是5月14日下午,SOHO 中国就“望京SOHO设计被抄袭”一事举行的新闻会上所发生的一幕。潘石屹采取了声势浩大的维权行动,并宣称将维权到底。但业内人士认为,潘石屹此举纯属炒作,目的在于促销。
抄袭还是原创?
5月10日,重庆一家媒体刊登了一则名为《重庆超炫地标性建筑―美全22世纪》的广告将“重庆超炫地标性建筑”―美全22世纪卷入了舆论的漩涡。
当日上午9点30分,新浪微博达人“@立业-邓渊V”便微博称,“中国建筑特别是地标建筑,从来都是抄来抄去……但要抄得有想法,这重庆超炫地标连建筑摆放的方向都抄过来了,直接叫美全?望京SOHO?”
被指责抄袭的美全22世纪位于重庆江北商***新中心,由重庆美全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美全置业”)开发,项目由2栋流线形的商务写字楼及3栋生态风情***商业构成,建筑面积为84844平方米。资料显示,开发商美全置业成立于2011年1月,注册资金2000万元。3小时多后,SOHO中国CEO张欣更是在微博称,美全22世纪不仅抄袭了望京SOHO的建筑设计,还抄袭了***网站与广告宣传。
望京SOHO项目由世界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担纲总设计师,占地面积11.5391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52.1265万平方米,SOHO中国于2009年9月3日以40亿元人民币拍得,2010年开工。近年,扎哈风格建筑风靡世界,被称为“会跳舞的建筑”,著名的迪拜帆船酒店、瑞士再保险塔、迪拜风中烛火大厦便是代表,而望京SOHO是其在中国的延续。
然而,“重庆的超炫地标”美全22世纪也属于此种风格,其广告中宣称,“今天,这种像跳舞般的,柔软、流动起来的建筑来到了重庆,它就是坐落在长江北岸的美全22世纪。凭借领先重庆乃至全国的超前设计理念,美全22世纪将成为重庆全新城市地标和未来建筑。”
5月11日下午四点,SOHO中国***微博宣布,其与望京SOHO的设计方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已委托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就此事正式向重庆美全发出律师函。
该律师函显示,重庆“美全22世纪”建筑的展示及建设行为,属于严重抄袭望京SOHO建筑著作权的行为。SOHO中国在律师函中要求,美全置业从即日起停止以任何形式宣传或展示重庆“美全22世纪”建筑外观效果或示意***,并改变重庆“美全22世纪”建筑的外观设计。此外,在收到本律师函后5日内,在全国性公众媒体及新浪网上向SOHO中国赔礼道歉。
1个小时后,被指抄袭的美全置业首度打破沉默,其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该公司暂不会对“指控抄袭”一事作出任何***回应。
5月14日上午十点,美全置业率先召开新闻会,美全置业副总经理姚玉茂当场宣读了该公司的***声明。声明中称,SOHO中国张欣女士及潘石屹先生所称美全22世纪抄袭望京SOHO与事实严重不符,美全置业拒绝接受SOHO中国、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共同发出的对外观著作权的指责,同时保留对指责的追责权利。
该声明同时表示,美全置业开发的美全22世纪建筑设计系其委托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设计分公司(以下简称为“泛华重庆公司”)本土建筑师何昕主设,美全置业拥有***合法的建筑著作权。
维权还是炒作?
“以张欣女士、潘石屹先生的社会知名度及社会影响力,在未弄清真相的情况下,在社交网络上随意发表于事实不符的言论,严重歪曲了美全22世纪及我司形象,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对此我们感到十分遗憾。”美全置业在声明中称,并希望张欣、潘石屹和望京SOHO能够及时删除微博上的不实职责及律师函,同时表示愿意沟通交流,澄清事实,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实现和谐共赢。
但是潘石屹并没有给美全置业这个机会,5月14日下午4点,SOHO中国也召开了新闻会。“我先在微博上给他们警告一下,结果没想到他们不光没有一点道歉的意思,今天上午还开了新闻会,我们很气愤!”潘石屹说。他指出,望京SOHO招标是在2009年,而美全置业成立的时间是2011年1月份,去年8月份才向***府部门提交的美全22世纪项目设计***纸,“跟望京项目差了两年的时间,一般人眼睛一看就知道是抄袭,不是抄才怪了!”
美全22世纪的设计方泛华重庆公司建筑设计师张春晓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该公司于去年5月份接手该项目,去年8月将设计***纸提交给重庆市规划局。而美全置业副总经理姚玉茂则以“不方便过多谈论公司和该项目”为由婉拒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要求。
“并非不存在和解的可能性,但要看对方态度。经济赔偿方面将会提出一定要求,具体数字未定。”SOHO中国此次纠纷法律事务的中伦律师事务所律师郝瀚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世界遗产手抄报篇10
关键字:电力系统;计量封印;营销系统;
前言
电能计量封印是指加封于电能计量装置上,用来防止未授权的人员非法开启计量装置的一种封印。电能计量封印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证计量装置的可靠运行,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用,具有防伪、防撬、信息化、数字化的计量封印也开始在电力系统中运用,同时通过把计量封印与用电营销系统相结合,实现客户档案、计量装置、计量封印的全过程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而达到电能计量管理规范化的目标。
1、计量封印的应用及发展
1.1传统的计量封印
传统的计量封印是用铅材料制成的,简称铅封,铅封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与带有印模的专用封钳配套使用。传统的铅封存在如下的缺点:
(1)铅封防伪和防撬性能差,易于仿制,易于开启。一般条件下,难于辨别其真伪及在使用过程中是否被他人非法改动过。
(2)铅封仅靠封钳印模加载极为有限的信息资料,电力部门无法对其进行资产化和信息化管理。在用电管理及防窃电技术方面铅封已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的状况。
(3)铅会带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禁止铅的使用。
1.2新型计量封印
由于传统的铅封存在诸多的缺点,因此,近年来各科研和生产厂家纷纷研制开发各种新型的封印,以替代各种计量装置中大量使用的铅封封印。近年来,许多厂家研制、开发、生产了新型多用途塑壳计量封印产品,该封印产品是一种能够自锁、防开启,带防伪编码或RFID芯片的一次性塑壳式封印,它克服了传统铅封所存在的不足。该计量封印具有如下特点:
(1)产品一次性使用,性能可靠,完成操作后,除非破坏封印外壳,否则无法抽动封线或取出自锁插件。
(2)产品安装方便,一般情况下,不用任何工具,手工即可以完成。
(3)每只计量封印都有唯一的编码,将编码资料进行登记或输入计算机,可对计量封印进行追踪管理。发现问题,亦可追查出相关资料。同时该编码是用激光技术烧蚀而成,字迹清晰,耐久性极佳。
(4)BF03A型应用二维码技术使产品可方便进行数据传递功能,通过手持终端,可将被加封计量装置的资产编号条码、封印的二维条码识读并一一对应录入用户计算机,以实现对计量装置、计量封印的实时管理。
(5)用电检查更方便,利用手持终端,可对封印进行现场检查判断是否合法。
(6)BF04型采用有机玻璃做外壳,可方便观察内部封线状况,有利于发现封印是否被改动过。
(7)BF04型计量封印采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内嵌一个全球唯一的数字标识,这个数字标识由EPC Global(全球电子编码体系)在全世界各个国家统一分配使用,在工厂生产时已固化在芯片中,不可更改,产品具有更高的防伪性。
由于此新型计量封印具有以上的优点,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试运行,该封印已经在电力企业中全面地推广和使用,新型计量封印的出现给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管理带来了飞跃,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计量封印管理的难题。
2、计量封印的管理过程
2.1计量封印管理系统概况和发展
由于新型的计量封印具有唯一编码标识的特性,因此可以利用编码信息的唯一性进行系统的全过程管理,这样的一个系统我们称为计量封印管理系统。计量封印管理系统由新型封印(国家专利产品)、软件管理系统、扫描设备、专用数据采集器等部分组成。
计量封印管理系统通过具有唯一标识的新型封印,对电能表的检定、安装、用检等进行全过程跟踪。配合专用软件和手持终端将客户的户号、电能表资产编号、检定封印编号、安装封印编号、用检封印编号绑定在一起,并与用电营销系统链接,实现计量封印的全生命过程管理,以达到减少窃电、降低线损、实现计量监控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绩效管理水平的目的。
早期的计量封印管理系统是单机版的数据库软件,可以记录每一批次封印的编号,封印的领用情况和安装加封情况,用封印的编号可以查询到该封印何时入库、何时经何人领用、加封在何电能表上等信息。由于该系统没有与营销系统链接,因此不能实现用电客户的台帐数据与电能表和封印数据的共享,经常由于封印管理系统的数据更新不够及时造成了两个系统的数据不对应,而且两个系统的数据都需要人员去录入和维护,给现场的工作人员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
后来通过改进软件,实现了计量封印管理系统与营销系统的链接,数据可以共享。现场工作人员只需在营销系统中录入业扩工作单装拆电能表的情况,然后在封印管理系统中录入该户安装或拆除的封印编号就可以完成数据的录入工作,两个系统的数据通过用电客户的户号作为唯一的关联数据项实现了两个系统相关数据的链接。在封印管理系统中可以通过封印的编号查询到客户的台帐,而在营销系统中可以通过客户的户号查询到该户所有封印的数据。而且由于两个系统的数据是同步的,这也保证了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2.2计量封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
2.2.1计量封印的分类
新型计量封印根据使用的范围和职权分为三种:计量检定封印、计量装表封印和用电检查封印。为了便于区分还将三种封印加于不同的颜色:计量检定封印为绿色,计量装表封印为蓝色,用电检查封印为黄色。各种封印的持有权限划分见表1。
表1计量封印的持有权限划分
计量检定封印(绿色) 计量装表封印(蓝色) 用电检查封印(黄色) 备注
计量检定人员 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计量装表人员 不允许 允许 不允许 含抄收装表合一工种的用电营业人员
用电检查人员 不允许 不允许 允许 含只负责抄收不兼装表的抄表人员
2.2.2各种计量封印的使用范围
计量检定封印只能在供电公司的计量检测室室内使用,加封在经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本体的外壳(电能表壳)上。计量检定封印只能由有资质的计量检定人员持有并负责操作,除需进行现场表计功能设定(如设时段)外,严禁将计量检定封印带出检测室外使用。
计量装表封印只能加封计量器具的端子盒、接线盒和计量箱(柜)门,包括其它容易被窃电的非计量器具(如引线开口、计量专用PT刀闸)的位置上。计量装表封印只能由装表人员持有并负责操作。
用电检查封印加封的位置与装表封印相同,用电检查封印由用电检查员、抄表维护员持有并负责操作。
用电检查人员执行现场检查任务时,若必须打开计量装表封印,工作完成后可加封用电检查封印,但事后必须向装表员如数交回已打开的计量装表封印。
2.2.3计量封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
1)管理流程***
***1计量封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
2)流程说明
“购置入库”每年的年初由计量部根据各使用部门的需求统计生成该年度的购置计划,并在营销系统中登记购置计划,然后将各种封印的数量和编号范围提供给物流中心进行采购。封印采购到货后,由仓管员在营销系统中根据对应的购置计划进行入库登记、建档。建档时直接将厂家提供的DBF数据文件导入到营销系统中即可实现自动建档,准确快捷方便。
“领用发放”在营销系统中领用发放的原则是:下级向上级逐级领用,同级之间可以互相发放。当供电所或计量部班组需要领用计量封印时,可以由供电所或班组的三级仓管员向计量部的二级仓管员提出申请,二级仓管员在营销系统中登记并经三级仓管员确认后可以领用。当班组人员需要封印时,只需到三级仓管员处由三级仓管员登记并经领用人确认后就可领用。这就是下级向上级逐级领用的原则。另外还有一个原则是同级之间可以互相发放,是指当班组人员领用封印后,可以将封印发放给同一级别(即同班组)的人员使用。
“加封使用”当在现场使用封印后,可以通过纸笔记录或封印手持终端采集数据存储的方式抄录封印编号,回来后录入到营销系统中,完成加封使用环节的工作。在营销系统中,我们设定了只有是在营销系统中当事人持有的封印才能由其录入营销系统,否则必须利用同级人员可以互相发放的原则将封印由原持有人发放到现持有人手中才能录入营销系统。
“拆回”和“报废”当封印从现场拆回后应如数交回给仓管员,由仓管员登记报废。
2.2.4计量封印的使用管理过程
1)计量检定封印的使用管理过程
计量检定封印只能在室内使用,由室内检定人员持有和加封。检定人员对检定合格的电能表使用计量检定封印进行加封,封印编号通过条码设备扫描录入到电能表检定装置的校验软件中,与加封的电能表编号一一对应,然后将电能表的校验数据与封印编号一起上传到营销系统中,完成了加封录入。
2)计量装表封印的使用管理过程
计量装表封印在现场安装时使用,由装表人员持有和加封。计量装表封印在现场安装使用后,装表人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记录封印编号:一种是在工作单中抄录封印编号,回来后录入营销系统;另一种是利用封印手持终端扫描封印编号的方式记录,回来后上传到营销系统中。用封印手持终端怎样实现封印编号和用户档案一一对应呢?也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扫描封印编号前先扫描安装的电能表编号,通过与电能表编号捆绑后实现与用户档案的一一对应;另一种方式是在营销系统中先将当天工作任务***到封印手持终端中,在现场安装加封后,在封印手持终端中找到该用户的工作单任务对应扫描封印编号和安装的电能表编号即可录入,这种方式同时记录了封印编号和电能表编号,实现了现场工作的无纸化,是以后电能计量现场工作发展的趋势。
3)用电检查封印的使用管理过程
用电检查封印在现场用电检查时使用,由用电检查人员持有和加封。用电检查封印在现场加封使用后,也可以通过纸笔记录和封印手持终端记录的方式录入到营销系统中。另外用电检查人员可以先将待检查客户的计量装置信息***到封印手持终端中,然后到现场扫描待检查的封印编号,与保存在封印手持终端内的用户档案进行对比,判别该封印是否合法,从而实现用电检查的科学性。
4)计量封印的遗失处理
由于计量封印体积小、数量庞大,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造成遗失。遗失类别可以分为三种:持有人未加封前遗失、现场运行中遗失、拆回后遗失。无论是那一种遗失情况,当事人都必须在营销系统中对遗失的计量封印进行登记,记录遗失情况,然后由仓管员核认该封印遗失。
3、结论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世界遗产手抄报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