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亲的文章10篇

关于父亲的文章篇1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父亲的手电筒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亲的手电筒袁继明

时至今日,依然难以忘记那一幕:那耀眼的铁皮手电筒所发出的光亮和朦胧夜色中父亲瘦小而又强大的身影。从此,夜路上惨淡的月光,路边鬼魅般伸展着的树木,远处荒坟上传来的猫头鹰的叫声,便都染上了一种深沉的温情和格外的明亮……

幼年和少年记忆里的父亲是威严的。他的话多是指令性的:“不许打架!”“不能抽烟!”“别老惹你妈生气!”而感情上面对面的交流几乎是没有的。他从来没有打过我,我对他却有着格外的畏惧。

至于父亲少有的温情也都是通过母亲传递给我的。在外求学和工作的日子里,每次往家里打电话,总是在听完母亲的一顿唠叨要挂电话的时候,才会隐约听见电话那头父亲的声音,母亲便会最后又补上一句:“你爹让你多吃点,别太省钱……”

每次回家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找出家中那个老式的铁皮手电筒,装上三节一号电池,看它是否还能“正常工作”。就是这个普通的铁皮手电筒,它让我第一次体会到父亲深沉而又彻底的爱。

那是我十六岁那年的秋天,家里所有人都忙着收庄稼,从早晨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多,父亲夜里还要看护即将收获的果园。可能是因为农活太多着急的缘故,父亲第一次大声训斥了我:“都多大了,也不知道帮家里忙,果园里没人,昨天丢了不少果子!”我当时很难理解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所承受的生活的压力和重担,只觉得自己已经比同龄孩子懂事多了,为什么父亲还是那样对我,我含着泪水独自来到果园。深秋的天黑得很快,夜风的寒气和树枝纠缠,发出鬼魅般的呻吟。让我一个独自守在这里太不近人情了!不知道过了多久父亲来换我回家,在手电筒的光晕下,我看到父亲嘴角还沾着饭粒,忙碌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本该惬意地吃完晚饭的,是什么原因让他吃得如此匆忙?除了父亲对我的担心和关爱,我找不出任何理由,一时百感交集,不知说什么好。

“爹,你这儿沾着饭粒……”我用手轻轻地帮父亲擦去脸上的饭粒,父亲不知所措地愣了一下,对我说:“赶紧回家吧。”

我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一步步摸索着往回走,当我正想象着这样难挨的夜晚父亲将会怎样度过时,突然一束光从身后打过来,本来漆黑难走的路变得明亮了!我知道这是父亲手电筒的光,我回头告诉父亲不用帮我照路了,父亲没有说话,也没有动。我转回头继续往前走,淡淡的月光和手电筒的光将我的身体投影出两个影子,一高一矮,像一对一同前行的父子。

这一刻我突然明白,父亲的爱就像这手电筒的光,默默地为我亮着,照耀着我不断前行着的道路……

(1)文章开头画线句中“那一幕”指的是下文所写的哪一件事情?请用简洁语言加以概括。

(2)文章以“父亲的手电筒”为题有哪些好处?

(3)仿照示例,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所表现的父爱有怎样的特点。

示例:父亲借助他人来传递温情。比如:父亲通过母亲给“我”打电话时关照“我”多吃点,别太省钱。

①父爱是威严的.比如:他的话多是指令性的:“不许打架!”“不能抽烟!”“别老惹你妈生气!”

②父爱是深沉而又彻底的(或:父亲通过行动来表达父爱).比如:父亲晚上匆忙吃完饭就来换我回家,用手电筒照亮我回家的路.

(4)请你揣摩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以第一人称写出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字数不少于30字)

我用手轻轻地帮父亲擦去脸上的饭粒,父亲不知所措地愣了一下,对我说:“赶紧回家吧。”

答:

(1)“那一幕”指的是我十六岁那年的秋天晚上,我看果园回家时,父亲用手电筒帮我照路的那件事.

(2)①“父亲的手电筒”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分);②“父亲的手电筒”象征着父亲对我的爱

(3)示例:(1)父爱是威严的.比如:他的话多是指令性的:“不许打架!”“不能抽烟!”“别老惹你妈生气!”(2)父爱是深沉而又彻底的(或:父亲通过行动来表达父爱).比如:父亲晚上匆忙吃完饭就来换我回家,用手电筒照亮我回家的路.

(4)示例:这小子要干什么?我一个大老爷们,让儿子擦嘴像什么话!只是这感觉又好温馨,儿子懂事了,懂得照顾爹了,我高兴还来不及啊!

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时,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将相关内容概括出来.本题中“那一幕”,看到冒号后面的提示“那耀眼的铁皮手电筒所发出的光亮和朦胧夜色中父亲瘦小而又强大的身影”写的是下面晚上看护果园父亲为自己用手电筒照亮道路的事,概括时注意用“人+事”的方式,语言要简洁.交代时间,地点,“父亲用手电筒帮我照路”.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标题的好处.我们要明确理解标题的好处主要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本题比如如答“交待了文章写作内容,点明中心”.

(3)此题考查的是文章中心及人物的理解,故事情节的概括.回答这道题时,要结合故事情节来加以概括,文章中除了写父亲的严厉,还写了父亲对孩子的深沉而彻底地爱,从文中找出相关情节.

关于父亲的文章篇2

【关键词】《背影》 父爱 细节 真情 感悟

经典之作,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声音,还因它让人无论何时拾读,都能以其内蕴的魅力引发感动,令人久久回味。而面对新的学生,再次品味它,还是会有诸多新的体会和感悟。

对于人生阅历较为丰富的成人,特别是与亲人有过离别之痛的成人来讲,《背影》的感人之处,自是不难体会。但对生于独生年代,且人生阅历简单、情感单薄的初中生来讲,买几个橘子,看几眼背影,就让他们感动,那无异于天方夜谭。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情感认同,有几处地方不能错过。

一、注意感人的背景铺垫

“感伤意识”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主流地位。屈原赋《离骚》,韩非作《孤愤》,贾谊哭长沙,曹雪芹写《红楼梦》,梁祝化蝶,无不抒发了哀怨之情,充满感伤色彩,从而也使得作品永远被人们流传。而《背影》一文,正好顺应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习惯,把一个传统的严父形象写得悲悯动人,满足了人们的感伤情感。在教授《背影》时,要注意到文章开篇就交待了家中一连串不幸的遭遇:“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交卸”“还了亏空”“办丧事”,这一系列的祸不单行就奠定了文章悲伤的感情基调。文章的最后同样充满了感伤: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老境颓唐”,并且父亲自叹“大去之期不远矣”,使人读之不禁悲从中起。也正缘于此,让我们感受到时代即使给一个老人的生活带来了重压,也丝毫没有弱化他的爱子深情,这便为作者见“背影”而落泪,做了充分的情感铺垫。

二、体味慈父细节的爱

《背影》中作者表现父爱不只父亲为“我”买橘子这一特写镜头,事实上,还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做铺垫的细节,是它们推动着作者的情感逐步走向高潮。

文章第四段,作者看似用笔随意,写父亲送我的原因,实际上却蕴含了作者对父爱的深深理解:

①父亲失业,家景惨淡,一家人还待父亲养活,父亲自然有重要的事要忙,而且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了;

②父亲怕“我”路上有事,把“我”托付给了一个熟识的茶房,而且“再三”嘱咐他,所以即使父亲不送“我”,他也该放心了;

③“我”这时已来过北京两三趟,且已二十岁,父亲完全可以放手,而不必亲自来送;

④“我”再三劝他不用去,可他“踌躇”了又“踌躇”,总觉得“他们去不好”,总是放心不下。

从以上四点来看,父亲对待已长大成人的儿子,犹如一位慈母待她的幼子,尽现“慈爱”之情。也许在别人眼中,这拖泥带水的舔犊之情多么缺少一些男人的气概,但对于父亲来说,有一点疏忽,他的内心都无法释然。

细读文章第五段,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在生活的沉重打击面前,依然活得冷静自如的父亲:①“我”去买票,父亲忙着为“我”照看着行李;②行李太多,需要雇脚夫,他便又忙着和脚夫讲起价钱;③送“我”上车,他特意给“我”捡定了靠车门的一把椅子;④叮嘱“我”夜里小心,不要着凉,又嘱咐茶房好好照应“我”。

这里的四件事,件件都是那么琐碎。但在家庭遭遇变故之时,在父亲的心里,儿子的哪一件事又是小事呢?不丢东西,不被人骗,不生病,一路顺心,不让家庭的变故影响儿子的情绪和学业,这是多么体贴周到的关爱啊。从“背影”中终于读懂父爱的朱自清,回想起这一幕幕,又怎能不潸然泪下呢?

三、透析“我”的***意识对父爱的消解

二十岁的朱自清,和父亲在浦口分别时,已经“为人夫”了,此时,他的***意识应该比现在的初中生要强得多吧。因此,当我们细读文章时,就能从许多细节中感受到父亲默默的关爱,在一个年轻人的眼里却似乎成了多余和牵绊,让他在尴尬无奈的同时,甚至生出了些许不耐烦和隐隐的轻视。例如:

①父亲忙着和脚夫讲价钱,“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②父亲嘱咐过“我”之后,又嘱托茶房。“我”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也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的人,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从这几处文字来看,父亲的诸多努力和付出,在二十岁的朱自清眼里,看上去总有些不合时宜、拖泥带水,让人不由得想要摆脱, 几年后,再回想起这些,朱自清对父亲“琐碎”的爱才有了更多的关注和回味。因此在文章中,作者想把当时被自己忽略、被自己的年少轻狂所消解的“爱”的细节一一还原。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如果能关注到这一点,同时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叛逆来体察作者的叛逆,不仅能激起学生对父爱感人的情感认同,还能感受到儿子的“聪明”和父亲对此熟视无睹的“宽容”所形成的鲜明对比。在此基础上,再看朱自清见“背影”而落泪,就会自然地产生同感了。

四、解析背影的感人之处

关于父亲的文章篇3

一、把握整体内容,从分析记叙的“六要素”入手,重点放在事情上。

二、分析文章结构,先从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变、人物的行踪、事情的主次、作者感情的转变等方面切入,寻找文章线索,再结合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来思考,方可把握全文的思路和结构。

三、概括文章中心,或从标题着手挖掘,或从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句子中探寻,因为散文写作有“卒章显志”一法。当然,文中其他地方的议论抒情句也是不能随便放过的。

四、分析字词的语境含义,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的原则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阐释。

五、分析表达方式的作用,要结合中心思想、人物情感、写作特点三个方面来分析。

六、对于欣赏题,分析一要语言简洁,二要内容多而全(在没有文字量限制的情况下),三要有层次感,四要联系现实生活,适当运用时代语言。

【实战训练】

那天,我和父亲在电话里断断续续聊了一个多小时:要不是母亲不在家,我想我们是没有机会这么聊天的。从小到大,我与父亲的交流多半是用眼神和肢体动作来暗示的。父亲接到电话时,我有些诧异,因为父亲明显有些紧张,然后他说,你母亲不在家。我知道父亲的意思:每一次都是母亲先接上电话,就算是父亲接的,也会马上把话筒递给母亲。

我十五岁就离开家在外求学。父亲为了我的学费也一直在外打工,每一次回家,都难得见到父亲的身影。偶尔有几次碰见,父亲也很少跟我说话,只是提醒我早点休息。见我看书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父亲会把我抱起来放到床上,盖好被子。到夜里小解时还会帮我掖掖被子。当然,这些都是母亲后来告诉我的,父亲从未提及。

上初中时,我拒绝父亲到我的学校。别人的父亲都是开着小轿车到学校送菜送衣,而父亲只能在我看不见的土地里刨食,挣那点可怜的辛苦钱。有一次,父亲冒着雨给我送来了被子,父亲不认识路,只好一直打听到上课的教室。我生气地从父亲手里夺过雨衣包好的棉被,逃也似的跑了。我没有去想身后的父亲是怎样的表情,在众目睽睽下,他又是怎样一步步地在雨中走出学校的。

电话里,父亲的言语带着些歉疚和无奈,父亲说这些年你受苦了,从小就没有像其他的孩子一样被宠过疼过。我说,爸,年轻人吃点苦未必不是好事,起码学会了***。父亲又无语了。父亲永远是这样,从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就算是对自己的儿子,他也只能把爱深深地埋在心里,然后静静地看着我一点点消失在他的视线之外。

(选自《扬子晚报》,有改动)

1. 在文中用横线标出与“表达”意思相近的一句话。

2. 读了这篇文章后,请你概括出父亲对“我”关爱的几件事(每件事不超过10个字)。

3. 结合上下文,请探究一下“我”之所以“拒绝父亲到我的学校”的原因是什么(限20字内)。

4. 结合语境想一想,如果你当时是“冒雨送被”的父亲,面对儿子的一举一动,你会怎么想?请写出一段表示心理活动的文字(不超过30字)。

5. 比较:《表达》与朱自清的《背影》这两篇文章中的“父亲”,你喜欢哪一个“父亲”呢?请说出至少一条理由。

关于父亲的文章篇4

因为我总是充满好奇心,喜欢观察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所以我写作文的素材总是无穷无尽。就像这篇文章,不过参加一次再平常不过的婚礼,因为无聊,我发现了那位父亲的紧张与不安;因为好奇,我寻找到父亲的一丝悲伤和不舍。于是,就有了作文的灵感。因此,这场婚礼也不再普通,欢喜与温暖之中,有那么一些小小的离别之苦被人淡忘,却碰巧被我挖掘。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与别人所见的不一样的东西,就有了写出好作文的资本。

当我看到那位父亲的泪水时,我忽然觉得自己就像被什么牵引着,我才发现自己是那么爱我的父母。我忽然想写点什么,写给我的父母。

既然爱,就要让父母幸福,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爱。我选择用作文的形式来表达,因为我喜欢创作,我喜爱文字带给我的那份充实感。

我甚少在生活中看见男子落泪,都道“男儿有泪不轻弹”,若真的落泪,那一定会让人有些莫名的感触。

周末参加母亲同事的婚礼。说实话,我并不愿意参加,婚礼仪式的繁琐让我一个小孩子总是无所适从。

婚礼尚未开始,我百无聊赖,便出去晃悠晃悠。方出大堂门,便发现新娘与她父亲站在门外。由于世界愈来愈开放,现在婚礼也愈来愈趋向西式。婚礼开始时,都是女儿挽着父亲的手,走过红毯,走向新郎,再由父亲将女儿交给新郎,完成一个郑重的交接。

这位新娘的父亲穿着西装,黑色的服饰衬得他棱角分明。父亲看似十分紧张,不停地抚摸着领带、袖口,还一边问新娘:“我的衣服还可以吗?领带打好了没有?”女儿一面应答,一面安慰父亲。父亲终于把手垂下来,尝试着使自己的心情平复,手却一直用力伸着,显得无比僵硬。而后,我居然发现他的脚在发抖!

我回到会场,静待开始。

婚礼进行曲徐徐响起,聚光灯都打到门口。新娘挽着父亲的手臂,走了进来。新娘的笑容是幸福的,仿若骄傲的公主;而那位父亲却尴尬而苍老。大约这位父亲是第一次接受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目光与关注。

当父亲将新娘的手交给新郎时,父亲笑着,饱含无奈与不舍,仿佛还有千言万语嘱咐女儿。女儿只是不停地点头,再抬头时已是泪水涟涟。而那位父亲浑浊的双眼,竟然也流出好多好多的泪。台下一片唏嘘!

当那位父亲完成了婚礼仪式后,轻轻叹了一口气,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与众多亲朋好友一同看着女儿的幸福。婚礼的主角,永远都是新郎与新娘,大家关注的是新人的美满恩爱,却忽略了新娘父亲的不舍与辛酸。

我再无心看下去。望着那位年迈的父亲,让我想到了自己。我也是一个女儿,我也是父亲最爱的人。我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嫁作人妻。当我在婚礼前,会不会也看见父亲穿着笔挺而棱角分明的西装,在一番忐忑不安以后,让我挽着他的手,走向自己的另一半?我会不会也沉浸在自己的幸福里,忘记了父亲眼中不敢落下的泪水?从此,我将不会与他们生活,陪伴我最久的大约也不会是父母了。以后的日子对我来说是期待,而对我那逐渐老去的父亲却是无尽的思念。

再说我的父亲,他一生大约也不会有多少次被聚光灯照在身上。那么我未来的婚礼,也许是他第一次,甚至也是最后一次。可是这样来之不易的机会,换来的却是女儿的离开,是孤独,是骨肉的分离。听起来,对一个老人来说,是多么的残忍!

如今,我的父亲已到中年,我也已经十四岁。大约还有十年左右吧,我将会与这个会因我的快乐而欣慰、因我的幸福而伤感的人分别,尽管我还会常去看望他,但毕竟,我已不再是那个能天天在他身后吵闹撒娇的小孩子了。

十年,不长不短,请让我好好把握这十年,珍惜与父亲在一起的每一天,不要等到婚礼那日,待父亲落泪时才后悔!

【同学评说】

肖思嘉:这篇文章非常真实,钟蕙的文字并不华丽,但朴实真挚,令我感同身受。从婚礼这样一个小角度,能折射出一个深刻的主题,这是我平时较难做到的。一开始“我”对婚礼并无好感,再到后来父女深情让“我”感动并联想自己,中间过渡自然,无任何矫饰做作,可见她写作功底扎实。文章中对父亲的那份深情读来令我感动,催人泪下。

熊蔓芩:这篇作文语言朴实,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亲情的不舍、对父爱的珍重,感情真挚动人。前文对婚礼的描写还可再细腻一些,这样就能为结尾自己的感受做铺垫。我喜欢这篇文章,真实、明了、动人。

吴皓:读完这篇文章,钟蕙同学细腻的笔触和字里行间浓浓的情感已深深打动了我。这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修饰,但朴实的文字反而更能触动人心。尤其是真挚的情感,让读者感同身受。一个女儿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父亲的爱与不舍,在一字一句间满溢,让我禁不住眼眶也随之酸涩,心里涌起对父亲的爱和眷恋。

【母亲寄语】

看到这篇文章,作为母亲我也很感动,看了两遍我还是会落泪!想到那个场景确实很幸福而又那么的不舍,女儿把这种矛盾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知不觉孩子已经长大,也懂事了,能从一些小事和细节感悟到人间的亲情与真情的美好,这也是很难得的。通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她的作文水平也进步很大。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孩子能博览群书,并真正爱上写作,能够享受其中的乐趣!

关于父亲的文章篇5

这道练习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本文精巧的构思,并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背影,可以看做是父亲的一种特殊“面貌”。由于生活的暗示,作者有独特发现,选择了这个最佳的表现角度。以“背影”为题,贯穿全篇,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等,都可以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

二有感情地认真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背影的句子,并加以揣摩,然后回答问题。

这道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要句段,领会这些句段的含意。

1.口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哪些词句最富于表现力?为什么?

写背影的词句最富于表现力。先写看见父亲的服装,勾画了一个大体的外貌。写他平地走路,就用了“蹒跚”,可见步履的不便。从月台下去,只写了“慢慢探身下去”,用“探”字动作写得很准确。最精彩的一笔是写他怎样爬上去。两手的动作用一个“攀”字,那高度显示了,攀的吃力可以想象;两脚的动作用一个“缩”字,把怎样爬法写得更细致了。又点出他爬的困难,“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动作描写,细腻而简练,给人一个过程的动态,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丰富这种形象,确实是栩栩如生。

2.课文最后又写到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

文章最后写儿子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了父亲的背影。应该说,儿子这时意念中的背影,并不单单是父亲往日背影的再现,而且还包含着老年父亲的影子,这个背影,寄托了儿子对父亲深沉的思念。写这个背影的作用,是加深了读者对全文的印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3.课文写作者一见父亲的背影就流泪,这是什么原因?

作者一见父亲的背影就忍不住流泪,这是因为从背影看到了慈父的形象,看到慈父的至情至善、爱子如命,这是感动之泪;同时看到父亲的处境艰难,在逆境中挣扎,对父亲同情和挚爱,这是伤心之泪。

三一些语句,或者能标志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者在写人叙事状物方面富于表现力,或者含意深长,耐人寻味,或者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意,这样的语句称为关键性语句。试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关键性语句的表达作用。

这道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握课文中的一些关键性语句。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是课文的开头一句,它开宗明义,落笔点题。“不能忘记”的前边再加上一个“最”字,表明父亲的背影在作者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蕴含着千丝万缕的父子温情。全文从这个“最”字发端,用追叙的手法,再现两年前作者终生难忘的往事。

2.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标题是背影,但作者宕开一笔,从祖母死、父亲赋闲这“祸不单行的日子”写起。这样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主要是为下文描述事物、抒发胸臆、推出背影作铺垫。文章的前半部分都是铺垫,这一句是铺垫部分的总领句。

3.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类似的句子在文章中有几个。这是事后省悟过来的时候作者责备自己的意思。“太聪明了”,换一句话说就是“一点也不聪明”。为什么?因为当时只知道批评父亲的行为而不能够体谅父亲的心情。这种自我责备的句子,能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使文章更为感人。

四课文写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几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试找出来,并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些话语朴实而简洁的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怜爱儿子的深情。

这道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本文语言朴实简洁而饱含感情的特点。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当时,“我”要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而且,我已经二十岁了,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况且,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但父亲几番踌躇,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就说了这么一句话。联系这些情况来体味,就可以看出这句简短的话里包含着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深挚的爱。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临别前,年迈的父亲还不辞劳苦地要过铁道去为儿子买橘子。明知铁道不容易过,自己步履艰难,但为了儿子,父亲乐意去。这又是何等的关怀、体贴。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两句,看来只是简简单单的话,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担心、不舍等等感情,都含蓄在里面。平淡的话语里面有不平静的心情,它比千言万语更真挚,更感人。

教学建议

关于父亲的文章篇6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不管是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还是综合分析能力,抑或是考查其鉴赏评价能力,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考查考生能否把作品读懂。所谓“读懂”,就是能够根据作品运用的材料、根据作品运用的表达技巧等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旨。正因为如此,高考文学作品的命题,不论是有关形式的还是有关内容的,无不是从考查考生对作品主旨的正确把握的角度提出的,或隐性、或显性。因此,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就成为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如何准确把握作品主旨的几种方法。

(2)在准确把握作品主旨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并规范表述。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2011年浙江省文学作品《第九车厢》阅读题“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误答错例:

学生答题示例1:人在特殊境况下会感到孤独、无助、恐慌。文中第九车厢的乘客被抛在荒野上后,心里感到紧张、无助。(0分)

学生答题示例2:混乱的社会需要改进。文中的第九车厢事件折射出社会的混乱,使人们陷入迷茫。(1分)

对比参考答案: 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

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堆。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

由此可看出:学生失分的原因在于对文学作品理解障碍在于误读文意,情感主旨把握不准。

因此,回答问题切不可抛开文本随意生发、自我发挥,应在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化阅读。

(二)2014年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概括作品主题,了解作者创作意***,合理评价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例文指导:阅读小说《锁在箱子里的思想》,掌握准确把握文本主旨的几种方法:

1.阅读小说《锁在箱子里的思想》(文章略),你认为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说说你是如何解读出主旨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如下(幻灯展示):

阅读方法:(1)读情节,析人物

爷爷:为了保全自己,而不敢表达自己的思想。

我:要忠于自己,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2)解标题:点明爷爷屈从于社会的人生选择。

(3)抓关键句:如“那是一个思想家不敢让人知道的思想。”

概括主旨: 文章通过一个不敢表达自己思想的思想家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人该做真正的自我还是屈从于社会这一问题的深沉的思考。

(注意主旨表述的规范:通过写……表达了……)

(写下板书:读情节,析人物,解标题,抓关键句)

(四)课堂实战:阅读小说《河的第三条岸》(文略),试着运用以上一种或多种方法解读文本,概括主旨。(要求:划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写下你的阅读方法并附上解读的结论)

阅读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读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1)读情节(关注情节中不合生活常理的部分)

父亲为什么要去定船,在河上漂来漂去,从不踏上陆地一步?

点拨:注意开头的描写,这是父亲逃离的原因。

注意文中的其他细节,分析别人对父亲行为的评价。

(2)析人物(注意人物之间的情感、价值观的矛盾冲突)

父亲:①尽职、本分、坦白的人,在家中没有发言权。②父亲竟自己去订购了一条船,在那条河里漂来漂去,从不踏上陆地一步。③当我说会顶上你的位置时,他第一次站起来接受了我的提议。④当我逃离了,他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分析父亲的形象:逃离现实世界坚持去追求自由的理想世界。

“我”:①送食物,到老也不离开父亲。②向父亲承诺愿顶替他的位置。③我害怕极了,发疯似的逃掉了。

分析“我”对父亲的态度:虽支持父亲的追求但又不甚理解,最后恐惧于现实而逃离了。

其他人:①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母亲觉得羞辱。②后来,他们都搬走了,离开了父亲。

分析其他人对父亲的态度:不理解父亲甚至以此为耻。

(1)解标题:河的第三条岸在哪里?它象征或暗示着什么?(注意标题和文章内容的联系)

解析:河的第三条岸是指父亲的小船,它象征着虚无的追寻。

(2)抓关键句:如文中写道:“因为他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他像一条被遗弃的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流。”

这暗示着父亲追寻理想世界是复杂而又悲剧化的。

综合以上方法,我们便可解读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通过写一个现实世界里的人要去追随一种心灵上完全无拘无束的自然生活,但最终也可能只是一种幻想,表达了人追寻理想世界的复杂性和悲剧性。

(注意主旨表述的规范:通过写……表达了……)

(五)课堂实战:阅读小说《提琴》,概括主旨。

关于父亲的文章篇7

【范文指路】

红橘甜了

文\骆 驼

放下电话细一思量,这已经是父亲第四次催我了。父亲说:“这场大雪过后,红橘更甜了,硬是甜得入了心呢!”说这话时,那声音挺富激情的。父亲的意思,要我快些回去,尝尝今年橘子的味道。

父亲精心侍弄的那些红橘树,是十多年前我从外地弄回去的。那一年我刚参加工作,为了表示孝心,我特地买了十几株红橘苗,回家同父亲一起栽下。从此,父亲便精心侍弄那些树苗,似亲儿女般。浇水、施肥、修枝、杀虫,那严肃劲,不亚于教育我们。那些果树也很通人性,几年后便出落得挺拔而多姿。我记得第一年花开时节,父亲在电话里像孩子见到第一场雪那般激动,父亲说:“白花花的满树枝啊,香气跑了好几里呢!”当乡亲们夸奖橘花的香气时,父亲又像孩子受了老师表扬那般露出羞涩的神色,说:“这树是我儿子从县城弄回来的优良品种呢!”就这样,父亲怀着兴奋和渴盼的心情,等待着橘子的成熟。那几个月,我们隔几天总接到父亲的电话。橘子有指头大了呢!橘子有乒乓球大了呢!橘子有鸡蛋大了呢!有些橘子有黄色了呢!有几个橘子全部黄了呢!父亲总是在说橘子!

那一年,父亲将首先变黄的橘子采了下来,并打来电话,叫我快些回去尝尝!时至年末,我们哪能抽出时间啊!在苦苦等待后,父亲同母亲商定,第一批橘子一定要送来让我们尝尝。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树是儿子买的,也是儿子跟自己一同栽下的,儿子不吃第一个,谁吃?在那个飘着大雪的冬日的早晨,父亲从百里之外的故乡,带上十九个首先成熟的红橘,来到我的面前。看着我们一家三口甜甜地吃着甜甜的红橘,父亲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们劝他:“您老也快尝尝呀。”父亲说:“我早吃过了,一天好几个呢!”我的泪便涌上来,因为父亲出发后,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父亲带来的第一批橘子是十九个。我强压泪水,挑了个最大的剥开后,双手递到父亲面前。父亲颤巍巍地接过橘子,拿一瓣放进嘴里,慢慢咀嚼。我再次从父亲脸上看到了我参加工作第一天父亲送我时的表情。

就这样,每年第一场大雪后,父亲便会来给我们送红橘。然后,他将红橘分送给邻居,其余的便去市场上卖了。后来,妻子就说:“爹怕是糊涂了吧,橘子现在几角钱一斤,来回的车费就要几十元,该买多少橘子呀!再说了,红橘越来越没有市场了,味道越来越差了,哪能比得上如今的优良品种呀!”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沉沉地回了一句话:“父亲哪里是为那几个橘子啊!”妻子思索一阵,说:“也是,只要老人高兴,就由着他。”

父亲越来越老了,雪后的山路上,他再也不能健步如飞了。妻子说:“年前我们干脆抽两天时间回去看看吧!”回去那天,父亲正坐在火塘边,望着树上的橘子发呆,看到我们,父亲一愣,随即便孩子般叫着母亲的名字。我看见父亲眼中的泪水滚落下来。父亲抹一把泪,说:“这屋里,烟太大了……”

次日,我邀了儿时的两个好友,决定将剩下的红橘弄到市场上去卖,父亲自然是十分高兴。我将红橘分送给了我的故交,并嘱咐他们千万别告诉父亲。我掏出一百元钱,换成了零钞,将其中的九十六元八角送到了父亲手上,异常高兴地对父亲说:“今天碰到几个外地人,将果子抢购一空,价格比往年高出近一角钱呢!”

父亲脸上满是欣喜的神色,说:“太好了,明年,我要更细心地照顾它们!”我别过脸去,说:“这屋里,烟太大了……”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我仿我秀】

夕阳下的爱

山东省高密市豪迈中学 张文昊

夕阳西下,父亲那略弯的身影沐浴在余晖的彩霞中,也定格在我的心里……

初秋的黄昏,稀疏的林木洒满了金黄的余晖,天空中时不时飞过南去的雁群。夕阳犹如一个喝醉了的大汉跌倒在田地上,淡淡的霞红弥漫了整个村庄。

“丁零零……”一声清脆的车铃声打破了这宁静的黄昏,我和同伴们放学回家了。一抬头又看见蹲在柿子树下抽烟的父亲,时不时地朝路口张望,远远地看见我回来,仍旧是一句话不说,便起身走向屋里。等我推车进门,然后就默默地接过我的自行车,放好,回屋。

父亲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年近五十,两鬓已有了白发,皮肤黝黑,因为吸烟的缘故,牙黄黄的,说一口地地道道的家乡方言。父亲脾气不好,动不动就能听见他大吼大叫的声音,而我喜欢安静,所以极少和父亲说话。加之自己是家中的第二个女孩子,所以就觉得盼儿心切的父亲不爱我,因为我的出生,断绝了父亲盼儿的梦想。

看到我和父亲之间不浓不淡的感情,姐姐说:“父亲很疼你。”我总是一脸迷惑地看着姐姐:“嗯?有吗?”姐姐笑了笑,丢下一句:“身在福中不知福。难道你没看到不管农活多么繁忙,父亲每天都在门口等你放学?”是吗?难道是我忽视了那个每天在夕阳中等待的身影?

上了初中,懂事了,父亲对我的爱也慢慢记着,想着,明白了。

记得第一次住宿时,父亲陪我整理大包小包的东西,忙里忙外,没有一句话,就这么沉默着往我包里放我最喜欢吃的零食和水果,一遍又一遍地检查我的东西,末了,才说了一句:“到了学校,好好照顾自己。晚上要盖被,别感冒了。”

住宿回家,放下车子喊了一声“爸妈,我回来了”,父亲就赶忙从厨房跑出来帮我放车子,虽然还是没有一句话,但他脸上的欣喜我看得到。姐姐说从我住宿后,爸爸每天都掰着指头翻着日历数着我回家的日子。吃饭时,看着满桌摆的全是我爱吃的菜,那种浓浓的幸福的感觉真好!

有一次去舅舅家住了好多天,回来之后听妈妈说,我没在家那几天,爸会总会在傍晚,迎着夕阳,望向路口,用手机听录在上面的我大吵大闹的声音,听着听着,就“嘿嘿”地傻笑起来。我这才细细回想起父亲绵绵无言的爱。

又是周五,回家的日子。远远地就看到了那个蹲在门口抽烟的身影,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

一夜雨飘落,秋意渐浓。爸,天凉了,多穿衣服……

【点评】

本文以“夕阳下父亲的爱”为线索,抒写了沉默中的父爱、夕阳下的父爱、厨房中的父爱。

一、精选片段,细说父爱。作者以“父爱”为线索,精选夕阳下等“我”回家的父亲、帮“我”收拾行李的父亲、厨房中忙碌的父亲等几个片段,把一个沉默寡言却爱女情深的父亲形象呈现出来,让人从中感受到浓浓的父爱。

二、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整篇文章层次清晰,所有事例的选用都紧紧围绕父亲绵绵无言的爱展开。结构严谨,文章始于夕阳下,终于夕阳下,首尾遥相呼应,让文章成为一幅唯美的夕阳下父亲等女归家***。

【专项品鉴】

本文以“红橘”这条线串起了父子之间的深情厚意。

首先,事例选择典型,情节紧凑。围绕红橘,作者选择了以下事例:父亲侍弄红橘树苗;父亲电话讲述红橘成熟过程;父亲冒雪送第一批红橘;父亲继续送红橘;苍老的父亲在红橘中等待子女;“我”“卖”红橘换得父亲欣喜;父亲又起侍弄红橘树的热情。事例都紧紧围绕“红橘”,一线贯之,使得文章结构紧凑自然。

其次,层次清晰,主旨鲜明。父亲―红橘―儿子,全文一线贯通,层次清晰,用红橘串成了一条美丽的父子情深的项链。文中通过父亲送红橘一事写出父亲对儿子的爱,通过儿子卖红橘写出儿子对父亲的爱,突出了父子情深这一主旨。

关于父亲的文章篇8

一、四次背影

第一次:惦记背影。这次背影出现在文章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开始就显出“背影”非同寻常的意义,既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又造成悬念,驱使读者集中注意力探寻这个背影的意义。

第二次:刻画背影。这次背影出现在望父买橘子时,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作者印象最深。那一回送行,整个过程,这一刻是父亲最费劲的,也是父爱表现得最强烈的一刻。这一瞬间形象,也是形象的定格,提起父亲,头脑里就出现这一形象,由这一形象又会想起前前后后的种种事情。再则,背影这种视角也新。背影引人想象正面形象,开拓了想象空间,无尽的想象更能引起感情的激荡。作者在描写这次背影时,先从外貌描写入手,然后再动作描写,即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情感反应烘托这个背影。总之,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脑,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作为重点来写。

第三次:惜别背影。这次背影出现在父子分别时,伫望着离去的父亲:“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此刻作者心中,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受到父子情深,想到父亲的至亲至爱,想到自己先前的自以为是,想到父亲的命运,想到父亲的前程,真是百感交集。作者把父亲离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来写,由近及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反应加以烘托。写这个背影,能表现这样的感情:为父爱感动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辛酸。

第四次:再现背影。这次背影出现在文章结尾,在读父亲来信时:“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与文章开头遥相呼应。回顾父亲这些年来的境遇,这些年来的父子关系,最后又落脚到背影上来,这个背影像一尊塑像似的矗立起来,完成了形象的定格,永存在读者心中。特别是父亲在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落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泪如泉涌,含着眼泪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所以这一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

二、四句话

通读全文,父亲在课文中的话语不多,而且十分简短。嘱咐,看似唠叨,实则字字句句都包含着父亲强烈的爱,听起来激荡人心,催人泪下,以致多年后仍回荡在作者耳边,不能忘怀。文中父亲说的话本来是五句,但其中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是四句话:

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这表明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

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十分周到。

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切惦念。

④“进去吧,里边没人。”

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照。

三、四次流泪

第一次:难过的泪。“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当时,作者的父亲朱鸿钧担任的徐州烟酒专卖局局长职务被解除,意味着失业了,加上朱鸿钧没有积蓄,还欠了五百元债,所以“满院狼藉”,父亲也很狼狈;再加上想起比较亲近的祖母又去世了,真是祸不单行、雪上加霜,所以作者心里难过,流下眼泪。

第二次:感激的泪。父亲买橘时“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已经上了车,父亲的送行应该算完结了,但父亲发现对面站台上有人卖橘子时,便不犹豫地去买。照理说父亲他体态肥胖,行动不便,他完全可以帮我照看东西,将钱给我,让我自己去买,但父亲没有这样做,而是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我这大小伙子受累,父爱如山,关爱之情怎不让人感动,所以我情不自禁落下泪来。

第三次:惜别的泪。“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作者目送着自己慈爱的父亲离去,直到再也看不见,才回到车上坐下。此刻,作者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或许他想到家里光景惨淡,父亲为了一家人糊口而不得不去“谋事”,自己为了寻出路而得去读书,所以父子二人只得依依惜别,此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怎不令人伤感;或许他想到自己起先还自认为自己很聪明,“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而经过买橘一事后,作者才真切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面对此情此景,所以我的眼泪又流下来了。

关于父亲的文章篇9

关键词:分析;水浒传;称谓词

《水浒传》问世于元末明初,它讲述的宋末年间农民起义的故事,其中,书中关于梁山108好汉的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书中的语言刻化也非常到位,体现了当时的语言特色,针对书中的汉语称谓词,文章展开论述,研究其称谓词的使用特点,进一步对名著中语言进行分析,提高读者对名著的鉴赏力。

一、称谓词简介

称谓词属于名词,而不是人称代词,其可以表现出很多内容,例如:称谓词可以用来表示职业,在现代汉语表达中,“医生”是一种职位的称谓词,“父亲”是一种“身份”的称谓词,“儿童”是一种年龄的称谓词,除了词语之外,还包含一些短语,即“乡下人”,这个短语中充分体现称谓词的特色。

二、《水浒传》的称谓词分析

《水浒传》涉及到的称谓词系统较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从内容上看,称谓词可以分为两方面,即亲属称谓、社会称谓;从感彩角度分析,称谓词可以分为敬称、谦称等等。总而言之,《水浒传》中涉及到的称谓词种类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语言表达的魅力,同时又使读者对书中人物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一)亲属称谓词

《水浒传》中涉及到的称谓词较多,依据亲属关系,如血缘、婚姻、法律认定等,由此产生亲属称谓词。该书中涉及到亲属称谓词较多,可以分为三大类,其分别是血亲称谓、婚系称谓、制度称谓。

亲属称谓词相对而言,它的历史发展较慢,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而且差距较为细微,而这些细微差距代表了不一样的含义,本段对其进行分析,仔细探究这些称谓词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在分析过程中,参考作者所生活的年代以及当时的语言特点。

1、血亲称谓

(1)阿爹,在《水浒传》中,称父亲为“阿爹”,例如在原文中的一句话,“阿爹不知,哥哥在家吗”,这里面的阿爹,根据文言文解释,就是代表父亲的意思,这种称谓词,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而“阿爹”用于称呼父亲,最早开始于汉代,盛行于唐代。

(2)父亲,在《水浒传》中,“父亲”这个词语,多用于他称,这个用法沿用至今,在古代汉语出现频率较高,例如:该词语在原文中的运用,“王定六却和张顺并父亲一同起身,投梁山泊来”,这句话中的“父亲”指的是他称。而父亲这个称谓词,最早开始于汉魏时期。

(3)娘母,在《水浒传》,称母亲为“娘母”,例如:“娘母取了个手帕”,这个词语在其它名著中,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都未出现。由此可以看出,这个词语在当时的运用频率并不广泛。“老娘”,其实是对母亲的俗称,最早开始在元明时期。而名著中还出现了“***”和“母亲”,都是用做他称。

(4)爷娘,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指,“父亲与母亲”,而古代汉语中,“爷娘”指的是父母,例如:该词语在文章中的运用,“把武松似爷娘一般敬重”,这里面的爷娘代指的就是父母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把武松当作父母一样尊重,这个词语在用法上进行了深化,它最早被使用是在南北朝时期,在《花木兰》这首诗中“旦辞爷娘去”。

2、姻亲称谓

(1)丈夫,在《水浒传》中,“丈夫”用作亲属关系,其称谓词出现了27次,其中,有五次是用于对称。例如:其原文中的运用,只见老婆问道:“丈夫,你如何今日这般嘴脸。”而“丈夫”这个词语,在最初的时候,用来称呼“男子”,它最早开始使用是在春秋时期,经过一系列的演变,将夫妻中的男性,称为丈夫,这个称谓开始于唐代。

(2)大哥,在《水浒传》中,“大哥”用于称呼丈夫,最早开始使用在宋元时期,例如:原文中,林冲娘子赶到布帘下,叫道“大哥,少饮早归”这句话中的“大哥”就是丈夫的代名词。

(3)老婆,在《水浒传》中,“老婆”用作别称,共出现40次,例如:“老婆问道”这句话中的“老婆”,指的是别称,而“老婆”这个词语最早不代表这个意思,它最初的定义是指年纪比较大的妇女,而将这个称呼用于老婆的指代,最早开始于宋代,用作他称。在现代汉语中,用作对称时,他和她皆可以,作为口头称谓,不用于正式场合。

(4)娘子,在《水浒传》中,运用频率较高,同时也是最为常见的一个称谓,使用范围也比较广泛,例如:家仆可以对女主人,称其为“娘子”,这是一个敬称;在同辈中人,可以对女子冠以这个称呼;在亲属称谓中,用于称呼妻子。

3、制度称谓

(1)干爷,在原文中,“干爷”代指义父,例如:“干爷,如何一向不到敝室”,其中的“干爷”指的是义父,这个称谓词在文章中出现了一次。

(2)晚爷,在原文中,“晚爷”代指继父,例如:“只你便是杀晚爷的大顽!”其中的“晚爷”指的是继父,这个称谓词语与干爷一样,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低,仅出现一次。

(二)社会称谓

社会称谓词的范围涵盖范围较广,除了亲属称谓词,其它所有的称谓词,都可以称为社会称谓词,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代称,在《水浒传》中,社会称谓词使用频率较高,高过亲属称谓词使用率,以下从感彩的角度,对社会称谓词进行分析。

1、敬称长辈

(1)长者

长者是指古代人的一种称谓词,他们将德高望重的人通常称为长者,在宋元时期,对做大官的人,还有有钱人的长辈,也统称为长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将其称为“老太爷”,这个词语在原文中中,出现了三次,例如:“这老子原是大金国人,名为曾长者”,这句话的长者就是老太爷的意思。

(2)令堂

这个词是对他人母亲的一种尊称,最早开始使用是在明代,在原文中,这个词语作为称谓词,出现的频率较低,仅出现一次,例如:晁盖道“令堂在北方无人侍奉”,这句话中的令堂代指他人的母亲。

(3)哥哥

作为称谓词语,它是指对比自己大几岁的男子的称呼,是一种尊称,这个称谓最早开始于金代,而在原文中,“哥哥”一词运用较为频繁,总共出现了625次,例如:“哥哥,你是干净的人”,此句话中的哥哥,是指比自己年龄稍大的男子,也是对其的一种尊称。

结语:

综上所述,《水浒传》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文中称谓词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文章的语言描写,促使读者对书中各类人物关系的了解更加清晰,本文针对该名著中的称谓词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使读者对书中涉及到的称谓词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娜,国威.《水浒传》中的佛教诗偈[J].社会科学论坛,2015(02).

[2] 刘洪强.《水浒传》与儒家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济宁学院学报,2015(01).

[3] 甘露.《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的***语翻译探析[J].双语教育研究,2015(01).

关于父亲的文章篇10

内容是文章是否有价值的决定因素,材料则是内容的基本载体,因此,我们写文章时必须在选择材料上独具慧眼,掌握选材、用材的基本技巧,用精美而新颖的材料打造光彩照人的华章。那么,我们写文章如何能使材料新颖呢?

一、带露折花

即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新鲜材料。这里的现实生活是指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大家关注的新近发生的社会热点新闻。新鲜的材料往往表现了事物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甚至其本身就是新事物,更能代表事物的本质特征,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新鲜材料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能增加文章的魅力、引起人们的重视,增强文章的效果,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因此,我们要在平时多关注一些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如“感动中国”人物等,在适当的时候将其运用到文章中。

二、学海采珠

1.比喻创新。有时候我们在自己的材料储备库中找不到合适的材料,这时可以运用比喻手法创新材料,或者为文章虚拟一个比喻性的形象作为叙写的对象,或者运用形象的比喻论证,这样往往能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如习作《在选择中起航》:

离开鸟巢,振翅高飞,去拼搏那变幻的风云,傲视那短浅寡闻的小生命,这是雏鹰的选择;冲出马棚,征战万里,驰骋于硝烟弥漫的沙场中,感受镝鸣沙飞的豪迈,这是骏马的选择;明知前途多崎岖,偏要追求风和雨,这是我――一个18岁的年轻人的选择。

“振翅高飞”的“雄鹰”和“驰骋”“沙场”的“骏马”是两个比喻性的论据,与不畏崎岖奋勇拼搏的年轻人形象相映生辉,有力地烘托了文章的主题。

2.联想辐射。南宋著名诗人戴复古在谈到文章选材时说:“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就是说,我们在写作时要充分调动联想能力,选取别具一格的材料。如在习作《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中,作者以“水”与“诗人”作为联想的触发点,联想古今四位诗人对“水”的不同认知态度:水――李后主的不尽哀愁;水――辛弃疾忠愤的希冀;水――闻一多痛恶的丑恶;水――朱自清心仪的美神。在每个部分中,作者在“水”这条主线上,镶嵌上几位名人的名句,并用精当的阐述画龙点睛,达到了丰富性与深刻性的统一。

3.另立新意。有些材料,只要经过认真分析,就能另立新意,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课文《报任安书》: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我们写文章时,引用这些事例大多是用来证明“逆境成才”。其实这段材料还可另证许多新论点。如可以论证“意念”“信心”:这些人,用他们的意念和信心,重塑了崭新的灵魂。可以论证“沉稳从难而来”: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可以论证“选择”:无愧于天,无悔于心,如此愁苦而悲愤的遭遇成就的是他们熠熠生辉的事业。

4.变换角度。任何一个事物,我们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它,这正如古诗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于人们常写的事物,我们应当避开习惯的表现角度,换一种眼光来审视,换一个侧面来表现。譬如写母亲,一般人都从母亲的关怀爱护和期待教育等角度来刻画,我们就不必“鹦鹉学舌”。有位同学弃旧***新,他写出了母亲的另一侧面――“母亲虽然日渐苍老,但她仍具有爱美之心,她的衣柜里放着一件漂亮的连衣裙,那是她年轻时的心爱之物,她经常拿出来观赏,有一天郊游,她出人意料地穿上了那件连衣裙。”显然,这样变换角度来写母亲,就写出了鲜明独特的“母亲”,使老题出了新意,犹如老树开出了新花。

当然,选择新颖材料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将众多材料整句铺排,将系列材料以线串珠,运用对比映衬的方法安排材料,变换叙述的角度,故事翻新,从题目的反向角度选材,逆向思维等,只要我们有意识地运用和练习,一定能用材料的“霞缎云锦”,织出文章的“霓裳玉衣”。

【思考练习】

1.分析下面这段文字在选材上的特点。

没有了征人送行,又怎会有为良人缝寒衣的怨妇在七月流火中的叹息?没有了君臣相隔,又怎会有“文死谏,武死战”的激昂正气和《出师表》的赤胆忠心?没有了父亲去无所侍的小儿女“清辉玉臂寒”的月下守望,没有了朋友远离塞外风寒的痛苦,又怎会有一曲《阳关三叠》,一枝折柳赠别,一串十里长亭的泪,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相互安慰?

答:

2.对下面熟语的内涵进行顺向解释并根据时展展开思路,尝试不同角度甚至逆向解释。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3)墙倒众人推

答:

3.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提炼观点。

山野里,一株骄傲的白玉兰芳香四溢。它听到啄木鸟总是啄个不停,便说“太吵了,赶快离开!你惊扰了我的美梦。”啄木鸟默默地离开了。白玉兰只留下一群如花般的黄鹂相伴……不久,白玉兰的叶和花都掉光了,黄鹂也不来了。当啄木鸟再次飞来的时候,白玉兰伤心地对它说:“你走后,虫子天天都在啃咬我的身体,痛苦极了,现在我终于明白:黄鹂只会肤浅地唱歌,吃掉的也只是我枝叶表面的虫子;是你,把深入我体内的害虫细心除去,才让我成为最香最美的花。”数月后,当白玉兰美丽如初的时候,啄木鸟悄悄地离开了……

答:

4.请为作文题“修建自己的码头”选择你认为比较新颖的材料。

答:

5.下面有关于幸福的两则材料,你认为哪则材料好,为什么?

(1)我不小心摔折了腿,不能去上学,心里十分烦闷。后来很多亲戚轮流来看我,同学们也每天抽时间陪伴我,还给我补课,我感觉到很幸福。(2)晚自习,大家都在抄黑板上的作业,我这个坐在最后一排的差生,眼睛近视没法抄,于是向前面的同学“借光”,被班主任发现了。班主任罚我站在讲台旁边抄,我回到座位上,同桌的难兄难弟一边抄我的,一边说:“你真幸福,这么快就抄完了,要是我也被罚上去抄就好了!”看着我第一次抄得这么完整的作业,听到同桌的羡慕的声音,我的心头涌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

答:

【范文精评】

父亲・网・我

郑竹兰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憨厚直率、不善言辞的父亲竟喜欢上了唠叨。

父亲和我唠叨最多的是那些芝麻大的陈年旧事,而且他总是说得津津有味,并反复告诫我不要忘本。(开篇直接点出了“父亲”和“我”,入题快,对“父亲”先抑后扬。)

那时我刚出生不久,父亲和母亲都在街道工厂上班,加上奶奶,一家四口就挤在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房子里。由于房子没有卫生间,每层楼共用一个厕所,很不方便。后来父亲就从街上买了一个小桶,供我晚上专用,第二天再拿到厕所里倒掉。(简单叙述过去的情况,便于与后文进行对比。)有一次,父母急着上班,没来得及倒。奶奶便提着小木桶,蹒跚着去厕所,由于地面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她连人带桶一下子摔倒在厕所里,脏物溅了一身,人也摔伤了。为了不影响父母上班,奶奶把脏衣服悄悄换洗好,在伤腿上胡乱地贴了几帖药膏,继续照看我……(细节典型,“蹒跚”“悄悄”“胡乱”等词语描写细腻,为后文“我”思想上的触动奠定了基础。)

这件事我已经听了无数遍,我甚至怀疑父亲太“过敏”:都什么时候了,还用得着为这些事唠叨吗?

记得有本书上说:父亲和孩子是前世的仇人。我不知道这话是真是假,但至少我不想成为父亲的仇人,因此我学会了躲,惹不起我总躲得起吧?于是街道工厂解散后,自谋职业在外面跑车的父亲一天之内很难见到我的面:清早,父亲尚未起床,我便拎着书包去了学校;夜晚,我总是在教室里熬到铃响灯熄后才回家――因为这个时候父亲已经睡了;我还为自己办了一个读书证,双休日可以一整天泡在书店里。

听不见父亲的唠叨,我的耳边似乎清净了许多,心也安静了下来,不但成绩有了进步,而且还学会了使用电脑,知道用“网”来打发时间。(前后两大部分的过渡段。)

自此,“网”成了我的另外一个世界,在那里,我可以无所顾忌地和好友聊上一两个小时,但面对现实中的父亲,沉默却成了我们之间唯一的交流方式。

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县里唯一的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父亲为了鼓励我,特意给我买了台电脑。(为后文写父亲的关爱提供依据。)从此,上网几乎成为我课余生活的全部。然而,不知不觉中,我的学习成绩一路下滑。

一个寂静的夜晚,当我习惯性地打开电脑准备看微博时,一封陌生而制作精美的邮件闯进了我的视线,我连忙用鼠标点击打开。

“兰兰,当年我辍学是因为贫困,奶奶在***爷去世的情况下能养大我和你叔叔、姑姑就已经是奇迹了。还有,电脑在我们那个年代是听都没听说过的,没想到现在我们竟这么轻易地就拥有了它,更没想到的是,通过它,我学到了许多以前梦寐以求的知识。我真心希望它能成为我们共同进步的阶梯和彼此沟通的桥梁,而不仅仅只是我们生活中打发时间的工具……”

信写得很长,落款是父亲的名字,这令我十分惊讶。想不到文化程度不算高、工作繁忙的父亲竟学会了使用电脑,而且还学会了发“伊妹儿”,用“微博”。(选择具有时代特点的材料,有时代性和新鲜感。)

站在自家三楼的阳台上,隔着玻璃窗,我看见县城的夜色是那么迷人,耸立的高楼和闪烁的霓虹灯,正显露着这个城市的蓬勃朝气和无限生机。谁能想到,十年前的偏僻小镇竟会有今天这样的辉煌。我想,要是奶奶还在,能看到现在的情景,那该多好。

室内,电脑依然执著地闪着蓝色的光芒,似乎显示着主人的富足和安逸。是啊,现在我再也用不着为学费而担忧,父亲也不用再为房子的狭窄而叹息,条件如此优越,而我……(这两段的心理描写既再次点题,又巧妙地表达出文章的主题。)

抬头望向父亲的卧室,不知何时,父亲竟然站在门边注视着我,关切和慈爱一览无余地挂在那张熟悉的脸上。(“关切”“慈爱”点出了“父亲”的品质。结尾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父亲的文章10篇

学习

师德先进个人总结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师德先进个人总结,内容包括师德先进个人总结,个人师德师风总结300字。二、工作目标通过强化德的建设,大力弘扬“五德”精神,使广大教职工不断加强自身***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修养,努力建设一支

学习

班主任德育总结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班主任德育总结,内容包括小学各学科德育渗透总结,班主任德育总结范文。二、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志趣和创造能力。第多斯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

学习

语文初二期中总结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语文初二期中总结模板,内容包括语文初二期中总结,语文初二期中总结1000字。第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由于本地区是偏远的山区,学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平时阅读书籍、报刊、杂志等较少,这就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针

学习

学期末家长会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学期末家长会总结,内容包括期末家长会汇报总结,学期初家长会总结语。因为二年级还没有排名,所以,小孩子们大多是朵朵红花。小百合的英语期末考试成绩依旧不错,保持了全班最高分的成绩。尤其是希望之星英语竞赛的奖状,大概是老师

学习

环保销售行业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环保销售行业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环保销售工作总结范文,环保产品销售工作计划及思路。3.机会与问题分析:综合主要的机会与挑战、优劣势、以及计划必须涉及的产品所面临的问题。4.目标:确定计划在销售量、市场占有率和盈利等

学习

北京市租房合同范本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北京市租房合同范本10篇,内容包括北京市新版租房合同,北京市租房合同自行成交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市有关规定,甲乙双方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就甲方将其房屋出租给乙方使用,乙方承租使

学习

口号霸气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口号霸气10篇,内容包括各班霸气口号,口号霸气押韵。2.愈挫愈勇,为国争光3.刻苦训练,自强不息;4.团结互助,勇争第一5.团结一致,奋力拼搏;6.争创一流,展我雄风7.激情飞扬,超越梦想;8.挑战极限,铸就辉煌9.努力学习,刻苦训练;10.团结互

学习

股东协议书范本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股东协议书范本10篇,内容包括股东退出协议书简单范本,股东委托协议书范本。第三方:11人法定地址:睢县经上述股东充分协商,就投资(下称公司)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拟设立的公司名称、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法定地址、法定代表人1

学习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江南逢李龟年杜甫10篇,内容包括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词大会详解,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全文赏析。1读中思索,提高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以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让学生们首先诵读全文,全诗如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学习

婚内财产协议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婚内财产协议,内容包括婚内财产约定协议书7篇,婚内财产协议谁写最好完整版。住址:乙方(女方):身份证号:住址:甲、乙双方经自由恋爱,依法登记结婚。现根据公平、自由原则,对双方婚后财产及债权债务承担作如下约定,以兹共同遵守:一、婚

学习

学校团委办公室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团委办公室,内容包括入学校团委办公室申请8篇,校团委秘书处开会的内容范文。第二条本制度所指的办公室管理包括办公室职能、物资管理、档案管理、印章管理、值班管理、卫生管理、钥匙管理、出入管理、会议管理。第二章

学习

生活课堂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生活课堂10篇,内容包括生活知识课堂分享,生活课教案40篇。一、处处留心,让课堂知识都有用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得新经验并引起内在素质与外在行为变化的过程。这里强调学习是个人素质和行为变化的过程。这个学习是由个体

学习

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10篇,内容包括班主任安全职责心得体会,班主任的职责与日常工作。二、班主任的任务班主任的任务是:按照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和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

学习

市场策划方案模板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市场策划方案模板,内容包括市场策划方案模板,市场策划方案精选10篇。职业教育理念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要求突出在培养学生实践性和技能性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操作上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构建

学习

父亲节贺卡内容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父亲节贺卡内容10篇,内容包括父亲节贺卡内容20字,父亲节贺卡简单又帅。4、是您指引我走出第一步,帮助我找到以后的路,谢谢您,爸爸!5、千里之外,每当我步履沉重时,我总能想起您目光的力量,继续前行。爸爸,父亲节快乐!6、您的肩膀是那

学习

有关父亲节的文章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父亲节的文章10篇,内容包括有关父亲节的短文,父亲节文章写给爸爸的。4、时为1945年8月6日,上海《申报》刊文《八八父亲节缘起》。文章称:美国为纪念欧战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曾发起创立母亲节。而今,中国也应该发起创立自己

学习

团队精神的文章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团队精神的文章10篇,内容包括团队精神范文10篇,团队精神正能量的文章。启示之三:要培育团队精神,就必须强化主动有为的观念,大力加强创造力建设。一个团队要发展,必须有一种主动有为、敢为人先、科学求实的创新精神,也必须拥有一

学习

关于毕业的文章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毕业的文章10篇,内容包括写毕业离别的唯美文章,与毕业有关的文章。引言主要用来“说明选题的原因,概述前人已有的成果和尚存的疑难、争执,提出本文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正文也叫本论,它通常表现为对拟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进

学习

祝福父亲节的祝福语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祝福父亲节的祝福语10篇,内容包括祝朋友父亲节幽默祝福语,父亲节对亲家公的祝福语。3.父亲是一座山,为我们挡住了多少人间风雨;父亲是一片海,为我们容纳了多少了世事沧桑;但父亲更是一个人,一个爱着你我并且需要你我去爱的一个

学习

父亲节主题标语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父亲节主题标语10篇,内容包括父亲节幼儿园标语展示,父亲节搞活动标语。1.1“愿意学”――巧设任务,激活兴趣传统的英语课堂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疲于记录而来不及消化,课

学习

关于理想的文章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理想的文章10篇,内容包括关于理想的感悟的文章,关于理想的范文摘抄。一冯仑,1959年出生于陕西西安。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在人才奇缺的年代,他可谓一路高歌:20岁入***,22岁进入中央***校,先后获得法学硕士

学习

父亲节短语祝福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父亲节短语祝福10篇,内容包括父亲节送老婆祝福短语,父亲节走心祝福文案。3.想念不用时常挂在嘴边,要用步履表现;祝福无需点缀华丽语言,唯真诚最枢纽;孝敬不论间隔如何遥远,瞧短信便暖和。父亲节让爸爸们感慨感染下我们的祝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