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逢李龟年杜甫10篇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培养 小学生 古诗文 理解和鉴赏能力

中***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60-01

1 读中思索,提高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以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让学生们首先诵读全文,全诗如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教师在同学们诵读完全文后,不要急于进行诗文讲解,而是首先要进行作者简介,让同学们记住一些文学常识。这时教师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诗人李白的生活经历及所作诗的特点。李白简介如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伟大的唐代诗人。祖籍陇西成纪(现在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现在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他即出生于此。幼年随父迁至绵州昌隆(现在四川江油)青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天宝初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仅一年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后,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安徽省当涂县。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构成其独有的瑰伟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同学们在教师讲解完作者的生活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后会不由自主地进入与诗人相同的年代,与诗人产生生活中的共鸣。同样,教师以杜甫的诗《江南逢李龟年》为例与李白的诗作比,透彻分析古代诗人对友人表达感情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杜甫的诗《江南逢李龟年》全诗如下:《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作者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出生于巩县(河南),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其作品显示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由以上诗人李白和杜甫的诗可知两诗人都同样生活在唐朝,都经历了安史之乱,都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因此,两诗人所作的诗必然有其抒发感情的共同之处,

2 提示主题,引导把握全诗

教师进一步提示: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时写的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作者以形象思维的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而李白的好友王昌龄也曾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表明自己的正直无辜以及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教师借此启发同学们回忆可否有过与诗人相同的感受,比如自己儿时的小伙伴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亲人去了外地,同学们都会情不自禁地产生这种思念伙伴和亲人之情,这样启发与引导,会使同学们理解这首诗时不再觉得枯燥无味,会产生与诗人共鸣的思想感情。而杜甫的诗《江南逢李龟年》是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抒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再相逢,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显著而受到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迎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在杜甫心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

3 赏析精华,点燃思维火花

教师这时画龙点睛,提出讲解全诗中的精华所在。在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提到的好友王昌龄晚年由江宁丞贬为龙标尉。李白听到这个消息,十分同情和关切,写了这首诗寄给他。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啼声如“不如归去”的子规,(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即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次句写闻讯,“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含有悲痛之意在内。因为龙标县在当时属于荒远之地,要渡过湘西的五条河流才能到达,可以想见旅途的艰难。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故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直到夜郎西”就是直到龙标的意思,因为龙标在夜郎县西南,所以这样说。这首诗的显著特色是想象奇特,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为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能够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这比寄信或今人打个电话以示问候,要浪漫得多了。而杜甫的诗《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早年曾在洛阳听过李龟年的演唱,如今在潭州相遇,不禁引起万千感慨,于是以此诗相赠。诗前两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作了铺垫,后两句写现在之衰,抒发无限感慨,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世之凋敝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本诗的一、二句是追忆李龟年出入达官贵人之家,间接说出当时的太平繁盛。第三句特意提起江南的好风景,大有“风景不殊,河山有异”之叹。第四句以“落花时节”隐写世乱时艰。用一“又”字把前后两相对照,大有风光不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特别是在时局上,这个“落花时节”包含着更广泛的含义,它象征唐王朝繁荣昌盛的时代已经过去,早年长安时看到的太平景象不见了,社会动荡萧条,使人不堪回首。

通过同学们学习以上两位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的不同名篇名诗的风格,可以领悟出诗人在表达思想感情之时的不同风格。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古诗于生活实际之中,比如在给分别很久的小伙伴或同学好友写信时,就可运用古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比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诗句,这样的表达语言既简洁明了,又寓意深刻,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运用和鉴赏能力,而且会使同学们在今后的古诗课教学中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同时也会帮助同学们在写作中巧妙掌握运用语言的技巧,使写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篇2

在中国诗的历史上,李白与杜甫,不必说是最好的诗人,但一定是说到诗的时候最绕不开的诗人。为什么绕不开?我想,首先因为他们是与生俱来用诗来思维的伟大的人。这样的人,这样的诗人历来少见。这就让中国诗的历史获得了一种高贵和尊严,或许也因此,中国有理由称之为诗的国度。

人的一生在诗的思维中度过,这是何等奇异的人生状态。而李杜就是这样在一千多年前一生记录着他们诗的思维。譬如李白的成名之作《蜀道难》。可以想象和确信,这是李白兴之所至吟成的。同时还可以想象和确信,如果李白再写一遍,甚至是当时连写两遍,一定是不一样的。李白哪里是写诗,他只是听凭蓬勃骀荡的思维,喷泄在笔底纸端而已。也因此,李白的诗,特别是他最擅长的古风,气势非凡,来时排山倒海,去时击溃重围。世界上最纷繁芜杂的是思维,最难以安置的也是思维,李白的诗就是这样的纷繁芜杂和难以安置的状态。《蜀道难》一开始十几句时的李白,凭空一一成文字的奇崛和崔嵬,读来不由你不惊为天人。而之后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些句子,实在是劈头盖脸的没来由。之后又是没来由的突然煞尾。李白的一番思维,乘兴而来又乘兴而去了。他的诗,即使是像《蜀道难》那样的伟大的诗的行进也不得不戛然而止。千百年来,很少有人注意到《蜀道难》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类的文字是多余的。原因想来也就一个,就是李白才气太大,自然可以英雄欺人。

不但是李白,杜甫也是这样。譬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起先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到结尾竟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就难免让郭沫若嘲笑了,你家好富裕的“三重茅”,给受冻的“群童”拿去,你就咬牙切齿了。怎么相信你会甘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呢?问题也就在郭没明白杜甫和李白一样,也是以诗来思维的。这首诗里,他怨恨盗他三重茅的群童,是当时的真实想法,接下来突然想起“天下寒士”,也是当时又真实地想到了。就这首诗而言,前后可能不切,然而,一个伟大的人的思维,可能纷繁芜杂,但到底不会沦陷于平庸,何况这个伟大的人还是诗人。

李白与杜甫注定与众不同,还因为他们出现在历史和诗的伟大拐点,和必然会到达和站立在那儿的诗的坐标上。李白注定和盛唐连在一起,杜甫注定和中唐不可分离。

盛唐是古代中国的一个伟大时期,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还是古代中国的一个伟大的文化巅峰时期。李白是盛唐诗人,他为盛唐贡献了最伟大的、同时具有史诗意义的诗篇《清平调词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得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杨玉环天宝四载封为贵妃。天宝三载,沈香亭前牡丹盛开,唐玄宗和她前往观赏,她的身份还是女道士杨太真。李白应命别创新词。这是一次旷世的会见,历史上站在最高峰巅的帝王、最美丽的女人,和最伟大的诗人的会见。李白43岁,他来到了帝王的身边,觉得从未离自己报国的梦想这么近。第一首说,牡丹和云彩,都渴望像杨太真的容颜和衣裳一样美。因为她就住在群玉山、瑶台那样的仙境。第二首说,赵飞燕要精心、出彩的梳妆,才可能和杨玉环相似。杨玉环时年25岁,从这里开始了她12年的惊艳。相传就为这个比拟,高力士进了谗言,李白当年离开了长安。其实美是无从谴责的。譬如杨玉环,到今天,人们不是还念着她的美吗?第三首说到沈香亭赏牡丹本事。是名花,更是美人,让君王笑颜常在。这年唐玄宗60岁了。这位伟大的帝王渐渐老去,他平生的波澜,在这时候,谁也会觉得,已经离他远去了。他在晚年得到杨贵妃这样的知音,是对往日所有的消解。《清平调词三首》,当场就谱了曲,由唐代伟大的歌者李龟年歌唱,唐玄宗吹笛伴奏。当时的盛况,这样的盛唐,真是千载难逢。李白《清平调词三首》,自然可以不朽。

同样,杜甫也为他的中唐写下了最伟大的、也是最具史诗意义的诗篇《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大历三年,杜甫从四川奉节乘船回故乡,路过潭州时,遇见了阔别多年的开元著名歌手李龟年。杜甫当年在洛阳岐王李范和唐玄宗近臣崔涤的家里,多次听到过李龟年的歌声。那时正是大唐盛世,谁都怀抱着光辉的愿望和灿烂的人生。不料盛世有时比人生要短命得多,重新相见时,两人都已是沦落天涯、行将就木之人了。杜甫流传到今天的诗有1400多首,其中绝句不到十分之一。这首七绝应该是他的最后一首。而这首诗的字面出奇地平静,杜甫汹涌了一辈子的诗的思维,被江南的不置可否的好风景,看上去淡淡消解了。这就是到达和站立在了中唐的杜甫。中唐就是这样,除了好风景可以敷衍,所有的悲凉和沉痛,都已失去了诉说的必要。杜甫很少写绝句,甚至绝句被认为是杜甫的短板,然而这首《江南逢李龟年》不可替代也无从替代。甚至可以说,单单就这首诗,杜甫就可以被称之为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篇3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0、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1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1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

1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16、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17、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1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19、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7、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8、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9、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3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3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2、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3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3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3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8、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3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4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逋之任蜀州》

44、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46、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47、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8、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浪淘沙》

49、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5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5、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56、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57、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9、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6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6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6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6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66、林暗草惊风,将***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6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9、关关雎***,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7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71、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

7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7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74、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75、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76、蒌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扛晚景〉》

7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7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79、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80、风劲角弓鸣,将***猎渭城。王维《观猎》

8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8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8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8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85、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前赤壁赋》

8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8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9、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9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篇4

王建平先生在《语言交际中的艺术》指出,“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关于“上下文”,人们称之为内部语境,而“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是指外部语境。一般来说,外部语境既指社会性质、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因素,也指作者的思想、职业、处境、心情等因素。欣赏古代诗词,需要很好地把握作品的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本文尝试通过分析学生答题情况,说明把握语境在欣赏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性。

例1.阅读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回答问题:“诗歌表现了一个传统佳节,是哪一个节日?”

《望月怀远》表现的传统节日是中秋节,41个学生中10人答错,10人中6人的答案为“情人节”。

推断彼时为中秋节,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从气象学结论看,四季都有露水,但秋季露水更多。二十四节气中有秋季的“白露”和“寒露”,这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秋季露水多。“白露”标志着天气由炎热转向凉爽,早晨的露珠晶莹闪光;而到了“寒露”时节,天气由凉爽走向寒冷,露珠已是寒光四射。《望月怀远》有“披衣觉露滋”一句,读者根据主人公“披衣”且较长时间逗留户外的行为,可推知天气已凉而未冷,从而判断时令为“白露”前后日子。其二,怀远时“光满”之景让主人公产生了掬月赠远的冲动,而读者可根据青光满屋、月华如练情景推断其时为月圆的十五日。其三,我国从周代开始就有了“祭月”习俗,到唐代中秋赏月风俗已经十分盛行,“天涯共此时”所描述的就是中秋节。

学生误“中秋节”为“情人节”的情况,一方面说明了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传统习俗日渐式微,而舶来品“情人节”倒是深入年青人之心。另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缺少整体阅读能力,班级6个学生或许见到“情人怨遥夜”一句和“情人”一词,就轻易地下结论了。

整体阅读观要求读者在阅读作品时首先建立指向全文、指向主题的“感觉系统”,而不是“词汇系统”,因为没有主题和情感统帅的词汇,如同缺少红线而散落一地的铜钱。之所以产生“情人节”的错误,是因为学生没有能够细细探究作品中思妇形象,欣赏中让“情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这是肢解作品的典型错误。

例2.阅读郑獬的《道旁稚子》,回答问题:“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稚子’形象?”

《道旁稚子》中“稚子”是一个瘦弱、饥寒交迫的儿童。40个学生中12人认为“稚子”是“快乐少年”。

《道旁稚子》提供了足量信息帮助读者建构“稚子”形象。在作者眼中,“稚子”身无“寸缕”而“赤立”于“床下”,“怕寒”、“苦饥”而“床下啼”。“不如凫鹜肥”的“稚子”是一个受冻挨饿、瘦弱不堪的童子形象。同时,诗歌运用对比手法十分精彩,“官家桑柘连四海”、“凫鹜”和“百鸟”两种情形与“稚子”的悲惨遭遇形成极大的反差,表现了作者对“稚子”的无限同情,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公平社会的极大控诉。

阅读此诗歌时,有的学生眼里只有尾联“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武断盼望像鸟儿一样在满山冰雪之际自由飞翔的“稚子”充满了快乐。如果欣赏时只盯住局部,割裂尾联与整个作品的有机联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出错实属正常。

欣赏古代诗歌,要求读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具有强烈的上下文意识,充分利用语境,从而进入欣赏古代诗歌的佳境。

例3.阅读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回答问题:“清代诗歌批评家沈德潜以‘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评论此诗。请你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江南逢李龟年》写“落花时节”,说明了季节特点,表明朋友别离多年再相逢的日子是暮春。但是,于“正是江南好风景”别点出令人易生伤感的“落花”,正是作者感情寄寓之所在,此举深深地流露了作者年老病弱飘零、国家动荡衰微的无限感喟。

对于题目要求学生分析《江南逢李龟年》背后的未断之案,虽则命题者通过注释增加“晚年”、“安史之乱”等内容予以暗示,但是很多学生还是感觉无从下手,考试得分普遍不高。注释增加“晚年”、“安史之乱”等内容,是命题者提醒学生注意作品外部语境,使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作品。“落花时节”的表层在于暮春时节特点,而深层在于个人飘零、国家衰微的感喟。

在回答古代诗歌欣赏题目时,也许考虑到语文阅卷使用“采点给分”方法,有的学生就尽最大可能多答几个方面。于是,古代诗歌欣赏答题中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堆砌术语的不良现象,有的甚至可无中生有、强加给作品。我们认为,堆砌名词术语、没有结合作品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的答题情况,在相当大程度上是没有结合语境进行欣赏而造成的。

例4.阅读吴伟业的《登缥缈峰》,回答问题:“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作者的情感,41个学生中27人在答题卷上写下了“痛恨李自成,对清统治者也没有好感”之类的话。这种回答只是机械照搬了作品后面所附的注释,没能够整体上把握作品昔盛今衰的主题,没有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深入一步的挖掘,以至于先入为主,生搬硬套而出现错误。

附录(本文涉及的古代诗歌欣赏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重庆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⑴诗歌表现了一个传统佳节,是哪一个节日?(2分)

【参考答案】中秋节。

⑵尾联使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参考答案】①拟物。思念情人而不得见,主人公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给远人的想法,于是月光成了可以用手捧的东西,相思之情表现得具体感人。②蕴藉含蓄。主人公发现月光虽美却不能捧起送给情人,就想到回屋睡觉,期待梦中与心上人相会。③作品刻画了一个饱含深情思念心上人、相思无以传递而无奈的人物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浙江省五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道旁稚子

(宋)郑獬

稚儿怕寒床下啼,两赤立仍苦饥。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

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

⑴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稚子”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主要手法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稚子形象:瘦弱、饥寒交迫。手法: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

⑵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诗歌体现了诗人对饥寒交迫的稚儿的深切同情,如“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稚子的深深怜惜;体现了对统治阶层的愤恨之情,如“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一句是对统治阶层只知掠夺、罔顾百姓生死行径的控诉。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浦江三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此诗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唱。当时,杜甫漂泊到长沙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

⑴诗人与朋友李龟年重逢的季节是_____(春天)。(2分)

【参考答案】暮春(晚春)

⑵清代诗歌批评家沈德潜以“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评论此诗。请你结合作品进行分析。(8分)

【参考答案】诗歌前两句追忆昔日同李龟年的频繁接触,流露了诗人眷怀开元盛世的无限深情。后两句写朋友的重逢,特别点出了“落花时节”,蕴藏了多重含意。①指出了朋友相逢的时间,在暮春时节。②概括了世运的衰颓和社会的***,昔盛今衰,时代沧桑,诗人为之深沉慨叹。③暗喻了诗人的人生巨变。当时诗人衰病漂泊,有着无限的悲哀。“落花时节”是即景书事,但是别有寓托。

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兖州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登缥缈峰

(清)吴伟业

绝顶江湖放眼明,飘然如欲御风行。最高尚有鱼龙气,半岭全无鸟雀声。

芳草青芜迷远近,夕阳金碧变阴晴。夫差霸业销沉尽,枫叶芦花钓艇横。

⑴第二联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第二联写景用了侧面描写(衬托)的手法。到了山顶,还有太湖的水汽,极言太湖之广。到了山半腰就没有了鸟雀之声,极言缥缈峰之高。

⑵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篇5

诗歌是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最早的样式之一,又是文学中得到最充分发展的体裁。中国的诗歌对仗工整、讲究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由于诗歌的这些特点,使学生们对于语文中学过的诗歌印象更深刻,引进历史教学时非常方便、快捷。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今天可考的唐诗作者三千七百多人,现存唐诗五万四千余首。在这些诗歌中,有很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如杜甫的诗,题材主要是时事与底层百姓生活。又如白居易的诗,白居易写的新乐府诗,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心,对黑暗现象的抨击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晚唐时期的杜牧,更是写咏史诗的大手笔。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吸收了很多诗歌中的名篇,他们不仅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有很多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对学生们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原貌也起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就中国唐代诗歌与高中中国古代隋朝唐朝历史的教学整合做出如下设计。

1唐诗与隋唐***治史教学整合,以提高学生兴趣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但它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高,特别是伟大工程大运河的开凿,泽被后世。我在讲述隋朝大运河时引进了晚唐诗人皮日休的(汁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首诗比较客观地评价了隋场帝的功过。同时也点明了隋开大运河的巨大作用。有利于学生对运河作用的理解及对历史人物的恰当评价。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知名的皇帝,他当***时,特别重视人才的引进而且能够做到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著名的谏臣就是魏征。我为了说明这一点,引用了高中语文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这是魏征向太宗提出的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学生们对此文比较熟悉,马上就有人背诵出其中的名句:“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高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对于魏征的敢谏善谏和太宗的善纳谏,学生已了然于心。唐玄宗后期。***治腐败。玄宗宠幸杨贵妃,为了她,不惜劳民伤财,讲述这一问题时,我引用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之一》“长安回望秀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此诗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揭露了皇帝为讨妃子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很好地印证了玄宗后期不理朝***,***治腐败的现实。

2唐诗与隋唐经济史教学整合,以利于深入浅出

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之风很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继续,国家为了增加财***税收,实行了新税制:两税法。这些赋税制度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于是我引用了白居易的《重赋》,“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税外加一物,皆以枉结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税法的目的之一:“爱人”,同时,也理解了为什么两税法会加重人民负担。抽象的问题通过诗词的引人,既生动形象,又明白易懂。"

唐玄宗前期,唐朝达到了发展的最高峰,出现“开元盛世”。为了说明这一段的盛世景象,我引用了诗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底俱丰实。”为了说明唐商业繁荣,引用“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用“皆闭户,人尽去作商贾”来证明唐商业非常繁盛。安史之乱后,唐由盛转衰,杜甫的诗歌有所体现。我引用《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首诗含蓄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前后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盛衰之异。前两句写诗人对三十年前跟李龟年交往情形回忆,语似平淡,却流露出对“开元全盛日”的留恋之情;后两句转人写现实,记诗人和李龟年重逢的时间和地点,组含着沧海桑田的感慨。

隋唐时,江南农业进一步开发,全国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在讲述农业的特点之一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时,我引用了刘禹锡的《竹枝词》“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还有温庭绮的《烧歌》“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从这两首诗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当时放火烧山,开垦山地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从而理解并记忆唐时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这一特点。

3唐诗与隋腐民族关系史教学整合,以提高学习效果

天宝中后期,唐王朝对西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用兵,天宝八年歌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一役,死数万人。751年,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l万进攻南诏,汉***大败,死亡万人。这一段历史,杜甫的《兵车行》有记载,所以在讲述唐与少数民族战争和唐朝百姓的兵役时,我引用了其中诗句“车麟磷,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去霄。”“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用耶娘妻子相送,哭声直上干云霄,控诉兵役的繁多及战争的残酷。用老百姓违反常理的想法:“信女好”来说明兵役让男丁不能孝敬父母及兵役的繁多使民怨沸腾。

4唐诗与隋唐文化史教学整合,以提高审美情趣

隋唐时期,中国文化特别发达,形成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对周边国家形成巨大向心力。唐时中国与日本关系非常友好。日曾派遣了十三次遣唐使到中国,在讲述这一问题时,我引用李白的《哭晃卿衡》‘旧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晃衡是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开元五年,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来中国求学,学成后留在唐朝廷内做官,与当时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此诗中表现了李白对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说明了李白与晃衡的友谊深厚。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篇6

格律诗有这样一些特点:①每首四联八句。五字一句(五言),简称五律;七字一句(七言),简称七律。六律很少见。八句以上的叫长律或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②押四韵或五韵。在第二、四、六、八句的句尾押韵,通常押平声。③平仄声搭配上也要求合乎一定的格律。④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因此,我们在写格律诗时一定要讲究以下几方面:

一、平仄

格律诗的平仄有4种基本句式:

(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

这四种基本句式的交错,就构成了不同格式的格律诗。七言绝句、律诗是在五言旬式的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构成的: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下面以例诗说明:

1 仄起仄收式(七言即为平起仄收)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

七言例诗见杜甫《客至》。

2 平起仄收式(七言即为仄起仄收)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七言例诗见杜甫《闻官***收河南河北》。

3 仄起平收式(七言即为平起平收)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七言例诗见苏轼《新城道中》。

4 平起平收式(七言即为仄起平收)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

(李商隐《风雨》)

七言例诗见杜甫《登高》。

以上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五言律诗以句首不入韵为常。七言律诗以句首入韵为常。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篇7

关键词:杜甫;湖南;诗歌创作;心路历程;情感基调

中***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007-01

杜甫暮年(大历三年冬至大历五年暮秋病逝舟中)漂居在湖湘一带时,其诗歌创作中所表现出来一种独特的心路历程和情感基调。

杜甫旅湘历程为:大历三年秋末自公安沿江而下,初冬到达岳阳,大历四年正月过洞庭湖南下,三月到达潭州并前往衡州投奔韦之晋,恰逢韦赴潭州,便返回潭州,而韦已死,停泊潭州舟中数月并得到潭州好友的资助,生活好转;大历五年四月臧d据潭州作乱,杜甫携妻子逃往衡州,得知妻舅崔玮任郴州刺史便前往投依,经过耒阳时岂料逢大水受阻,洪水数月不得退,期间得县令酒肉贡献,才有消化不良客死耒阳的传说。回潭州后滞留数月,大历五年暮秋离开潭州欲返往中原,冬行岳阳的舟中病倒去逝,享年五十八岁。根据其生活状况和心路历程可以将该阶段截为三个时段,在每个时段里,杜甫的心态都有微妙的差异,由此诗歌创作也显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其一是大历三年冬之大历五年臧d之乱前,其抵湘,回游于潭州和衡州之间,虽遭遇不顺,但是沿途的湖湘风光和湖南亲友的资助让他生活有所稳定和好转,因此其诗歌中描写三湘美景和壮志犹存情绪居多。

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三年腊月下旬到达岳阳,这一路行程分为两段:一段是从当时的岳州巴陵县出发,经洞庭湖、青草湖入湘江,过湘阴县、长沙县北部到潭州,一段是从潭州出发,经长沙县南部、湘潭县、衡山县到衡州。杜甫的足迹几乎遍布三湘,谙熟湖湘一带的风土人情,沿途写了不少关于湖湘地域文化风光的诗歌,体现了对三湘美景深情的和赞美。诗人曾夜《宿青草湖》,舟《泊岳阳城下》,喜《登岳阳楼》,《野望》三苗五岭,衡山《望岳》,《岳麓山道林》寻僧,《江汉》思归,《湘夫人祠》中长嗟,衡州道上两度《咏怀》,《清明》时节徘徊于定王台前与贾傅井畔,感受湖湘初春《北风》犹厉,只能《铜官渚守风》……湖南的青山秀水及人文景观,杜甫身临其境得感受,成为他创作的重要题材。这些美景掺和了心绪在他的笔下一一凝化成感人肺腑的篇章,留给后人深邃的思量。同时记录了越楚一代气候、农业、地形、民俗、风情,如“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爽携卑湿地”、“壤童犁雨雪,渔屋架泥涂”、“宿浆依农事”、“楚岸朔风疾”……为后人研究当时区域环境留下了可贵的史料。

值得一提的是,杜甫在此期间结识了一些湖南的好友并与旧友相逢,考据《杜诗详注》(中华书局)杜甫诗作,杜甫在潭州刺史幕府中的亲友甚多,当时同诗人有过宴饮唱酬的旧友新朋有裴虬、苏涣、韦迢、卢琚、崔不涣、敬超先、李龟年、蔡五侍御、韦七赞善、萧十二使君等20余人。杜甫在潭州亲友的接济下,加上偶尔卖药自助,全家人尽管仍以舟为庐,但其生活状况已较前大有起色。正因为有湖湘风光的吸引和湖南亲朋好友的资助,“昔遭衰世皆晦迹,今幸乐国养微躯。”使诗人为此深感欣慰,也造就了诗人在期间诗歌创作的情感基调是:稍可淡忘自身的坎坷不顺,赞许湖湘风光的成分从而颇为可观。

其二是臧d之乱开始,诗人再度南行欲往郴州投奔妻舅至耒阳遇洪水阻路返回。期间时间不短,但诗篇不多,多数为记述当时湖湘战乱,民不聊生之状况,忧国伤民之责任感甚胜。

潭州臧d之乱始于大历五年四月,具体详情在此不详铺叙,此次贼乱虽然持续时间不长,范围很小,但是对杜甫却产生重大影响。杜甫匆匆结束了在潭州稍微稳定生活,携妻负子逃离潭州,奔往衡州,后溯湘江而上,打算往郴州投奔舅崔玮,从而开始了艰难的“南征”之旅,又逢炎暑逼近,湖南湿热高温,杜甫向来畏热,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具有“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情怀的他,纵有平叛之心,亦无伯乐可赏,空怀满腔愤恨与哀忧。此间诗圣忙于逃难,诗篇不多,以《白马》、《逃难》、《入衡州》、《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为代表。记录了逃难途中湖南百姓受此战乱的离散之苦,频呈自己盼望厉惩乱贼国泰平安之意,忧国爱民之心犹为显露,如此宏远抱负和志向与现实中状况产生如此大的落差,使得杜甫在此期间诗歌创作情感基调总体愤恨交加。

《逃难》:“五十头白翁,南北逃世难。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叹。故国莽丘墟,邻里各分散。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不仅详述自己在逃难途中心境,而且哀叹“四海”、“乾坤”之内,百姓皆无容身之处,回首之处,故国已成废墟,昔人乡邻各自分散,黎民百姓情何以堪!《白马》文中此哀民伤国之情更甚:“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近时主将戮,中夜商於战。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蔡兴宗注曰:“丧乱死多门”一语极惨,或死于战斗者,或死于寇贼,或死于官兵,或死于赋役,或死于饥馁,或死于奔窜流离,或死于寒暑暴露。唯身历患难始知其情状。蔡氏点评道出了杜甫诗中的千恨万怨!此情此景激发他平乱讨贼之情,无奈报国无门,只能“暮年惭激昂”“多忧增内伤”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昭然可见。

因此,暮年身处乱世之时的杜甫,“落日心犹壮”,希望有能发挥“老马识途”的智慧和抱负,可皆为边隅寄客空思归,也只能叹息:愧为湖外客,看此戎马乱!

其三是北还长沙至逝世所作之诗,将其自我悲悯之感演绎到顶点。

杜甫在耒阳受洪水阻路,郴州之行到此结束,便棹回潭州,时值约为六月初七月末,已为酷暑,炎热难耐,不得已漂浮在湘江舟中数月的诗人毅然决定北返中原故里。岂料风烛残年的躯体根本受不了长途奔波之劳,大历五年寒冬这位伟大的诗圣病卒于岳阳市境内的某地。北归之愿,终成遗憾,《回棹》、《过洞庭湖》、《登舟将适汉阳》、《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长沙送李一衔》、《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等诗人的人生最后诗篇中,自我悲悯和哀鸣之情甚浓。

三湘两年寄浮,自我悲悯之意其实一直贯穿始终,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仕途不顺让其终身沉溺在忧郁不得志的苦闷中,在生命最后的数月里,诗人想做最后的抗争与哀鸣,将此种情感演绎至顶峰。“生理飘荡拙,有心迟暮违”(《登舟将适汉阳》)茫茫乾坤,自己只是一介腐儒,而迟暮之岁已是入仕无望,只求回帆省归,终此一生,心灰意冷之极。让人潸然泪下的是他的绝笔之作《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有人研究称其有“自言将死之辞”,诗人首联中用轩辕、虞舜二氏的典故,自言将死,这样理解未必不可。诗人写下这首长诗后便长辞而去,这首诗是杜甫对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总结,也可说是自挽诗。诗云:“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写出典故的地方,说明行舟到达的地点,随后写到“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杜甫本是满情信心地北归,但终因经不起寒风的吹指,家贫的困境,旧病的复发,逼得他不得不改变主意,中止北进。“转蓬”“行药”,这便是杜埔有感于归计不成,远行不复,羁旅病侵,又已夭亡于路侧,自己的病情已十分沉重而伤心悲恨的流露。而“转蓬”的主要原因也是“行药病涔涔”,“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此时此际,诗人的病已具有暴发性,满头大汗,知将不起。当时洞庭湖一带甚为荒凉,无处可以求医,湖面风大,于病体不利。末尾,诗人只能“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泪洒洞庭湖畔不知几何多,这次临江泣涕却是绝别,子孙还未安置,家事缠身,却只能罢手而去,可想而知,诗人当时的心境又是多么的悲哀,让后人读了无不为之动容。

参考文献:

[1]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5.

[2]陈贻{.杜甫评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3]浦起龙.读杜心解[M].北京:中华书局, 1977.

[4]杜甫.杜甫全集[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6.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篇8

一、第一个方面,即对历史记载的艺术性表述方面,白寿彝先生已有比较确切的阐述。早在1981年,白先生在“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之四———谈历史文学”一文中就指出:历史文学除指“用历史题材写成的文学作品”外还有另一种含义,即指“历史学家对历史的文字表述”②。在1983年出版的《史学概论》中白先生又作阐述“历史文学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指用历史题材写成的文学作品。另一个意思是指真实的历史记载所具有的艺术性的文字表述。我们这里所说的历史文学是用的第二个意思。”③在1986年出版的《中国史学史》第一册白先生再作阐述:“就文学而论,它可以包含两种历史文学,一种是用历史题材写的文学作品,其中允许有为了艺术上的需要而进行的虚构。又一种历史文学,是有一定艺术水平的历史记述。”④白先生所说的即我们常说的“文史皆长”,这是中国古代史学中的一个优良传统,成就亦高。中国古代史籍中像《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白先生将其成就归纳为大致五个方面:写人物、写战争、写场面、写语言、写世态。

写人物方面的成就以《史记》为最,《史记》首创记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主体,塑造了许多形形、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如《郦生陆贾列传》中写郦生初见刘邦时的情景:“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⑤描写得十分精彩,书中人物呼之欲出。又如《白起王翦列传》中对王翦、秦始皇形象的塑造:“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不可。’始皇曰:‘王将***老矣,何怯也!李将***果势壮勇,其言是也。’”于是王翦称病归老,李信初胜,后被楚***大败。“始皇闻之,大怒,自弛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计,李信果辱秦***。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忄且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予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⑥王翦的老谋深算、小心谨慎,秦始皇的枭雄气度而又暴戾多疑,跃然纸上。除《史记》外,《左传》中对晋文公重耳及其随从的描写,《三国志》中对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描写,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写语言有《左传》的“吕相绝秦”。吕相奉晋君之命与秦决绝,一番陈词虽然是严词谴责,但却雍容大雅,委婉有致,通篇不带一点烟火气,显示了极高的语言水平。还有《史记•滑稽列传》写淳于髡劝齐威王罢长夜饮的一番说辞,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令人叹止。

写战争有《左传》的“齐鲁长勺之战”、“齐晋革安之战”、“晋楚城濮之战”、“晋楚必阝之战”等。《左传》善于捕捉每次战争的性质、敌对双方的特点,从而生动地写出战争的全貌,而且往往采用不同的手法来揭示战争双方胜负的原因。《史记》的《项羽本纪》中的“钜鹿之战”、“垓下之战”或紧张激烈,动人心魄,或悲壮惨烈,令人扼腕;《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在井陉的“背水一战”则出人意料,令人拍案惊奇。《资治通鉴》中的“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写得宏大壮观而惨烈,“李心朔雪夜袭蔡州”则写得细腻入微而又奇峰突起。

写场面。这里所说的场面,诚如白先生所言,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中人物之间种种关系所构成的历史画面,是历史学家对历史真实而带艺术性的描写,而非文学作品中虚构创造出来的。如《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奉玉璧见秦王的场面,《项羽本纪》中鸿门宴的场面,《淮阴侯列传》中韩信拜将前后的场面,《资治通鉴》中写郭子仪单骑见回纥的场面,写的或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或曲折起伏,出人意料,都让人久久难忘。表世态。《史记》中的《魏其侯武安侯列传》写失势的魏其侯与当权的武安侯的交往,武安侯一次与魏其侯的好友灌夫随口说第二天要去拜访魏其侯,灌夫告之魏其侯,“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夜洒扫,早帐具至旦。平明,令门下候伺。至日中,丞相不来。”而武安侯只是一句戏言,说过就忘了,此时尚酒醉高卧未起。⑦一个失势的恭谨,一个仗势的倨傲,世态的炎凉,尽在其中。《李将***列传》写贬为庶人的李广过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尉曰:‘今将***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这也同样是写世态炎凉的。

二、第二个方面,以文学补史,从文学中寻找和体会历史的生命力,则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那些能比较具体地反映一些社会现象和历史内容的文学作品,比如《诗经•大雅》中关于周人祖先的篇章,《生民》描述了周人始祖后稷的创业经历,《公刘》写周人祖先率周人由邰迁到的经历,《》写周人在首领古公父的率领下又一次由迁到周原的岐下的经历,《皇矣》和《大明》写周文王、周武王的武功,五篇连起来就成了一部周人建国的历史了。再如《吕氏春秋》中关于原始社会及先秦的一些史料,特别是秦统一六国前的重要史料。再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反映的秦王***在灭六国前的奢侈的宫廷生活;贾谊的《陈***事疏》所反映的商鞅变法对秦国风俗的影响。再如《水经注》对北魏以前北方地区城邑的建置沿革,有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记载;《世说新语》对魏晋期间社会的方方面面,各种人物的形色百态的描绘;《洛阳伽蓝记》通过北魏首都洛阳寺庙的兴衰变迁所揭示的社会百态和各行业的情况及对北魏历史的记载都是以另一些独特的角度切入历史,以小见大,反映出历史的不同风貌。再如杜甫的“三吏”、“三别”和《兵车行》、《丽人行》等诗所反映的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象。再如白居易的诗《卖炭翁》对唐中期以后宦官专权,设宫市欺压百姓现象的揭露;元稹的《织女词》里“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桃纹嫁不得”反映了封建工艺世袭的顽固性,家传的手工技艺为防止外泄,传子不传女,这个东家因为没有儿子,无奈只好传给女儿,而这两个女儿由于手工工艺的世袭,故就不能出嫁了,成为封建工艺世袭保守的牺牲品。#p#分页标题#e#

此外,白先生还指出说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如果写得好,会比历史记载更能反映社会面貌,他举了汉魏间的《孔雀东南飞》这首叙事长诗,认为它写的不仅是汉魏时期封建礼教下的妇女在家庭、婚姻和爱情上所受的磨难,而且反映了两千年来妇女在有关问题上的痛苦。前辈史家陈寅恪先生亦善于以史和诗互证互释,其《元白诗笺证稿》和《柳如是别传》均为这方面的代表作。

另一种则是指那些能够对历史人物的感情和心理进行细腻的描述,对一些历史场面进行渲染、烘托或对一些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高度概括、形象描述的文学作品。比如《诗经•小雅•采薇》对从***的戍边者归来时那种感情和心理的描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时隔两千多年,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种忧伤、厌倦之情绪。而唐代诗人陈陶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则将封建社会那无休止的边战带给人民的刻骨铭心的伤痛刻画得淋漓尽致,千载之下仍然让人感受到那种强烈的震撼。再比如说汉武帝时代对匈奴征伐的战争,一般史家都站在正面立场上予以歌颂,认为打击了匈奴的势力,保卫了边疆的安宁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发展生产等等,即使有人论及负面影响,至多也只是说耗费了巨大的财富,加重了人民负担和社会危机,而对战争的另一直接受害方匈奴方面却几乎无人提及。其实,战争是一把双刃刀,它对双方的人民来说都是灾难,而恰恰是一首匈奴的歌谣让我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篇9

落笔对方显深情

对写法也叫主客移位,即撇开自己不写,而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表面上是写对方,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衬自己。这样写既曲折有致,富有意境;又具体充实,富有深度。这种手法常用在思亲怀乡诗中,委婉含蓄地抒发作者或抒情主人公的怀远或思归之情。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

在家家户户欢度除夕的时候,诗人却独居客舍,远离亲人。面对寒灯,诗人油然而生孤寂凄然之情。按常理,诗人应该尽情地一吐自己的思亲情怀,可诗人笔锋一转,撇开自己,却从对面写来。“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沈德潜《唐诗别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诗人巧妙地运用“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婉曲含蓄。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都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以境衬人见品性

以境衬人,即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限制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决定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描写,可以起到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或品质的作用。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雍陶《访城西友人别墅》)

诗人没有采用访友诗的常规写法,浓墨重彩地渲染抵达友人居处后的见闻和好友相逢时的情景,而是写到踏进友人村庄后就戛然而止。但我们从三、四句门巷相似而又枳花满村的环境和朴素划一、洋溢着闲野情趣的画面中可看出友人及其别墅的投影,也不难想象到这位友人恬静自适的高雅情怀。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孔尚任《[折桂令]问秦淮》)都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先抑(扬)后扬(抑)起波澜

先抑后扬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而后再褒扬,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先扬后抑与此相反。抑扬的使用可使诗歌跌宕起伏,摇曳生姿。

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赵希璐《次萧冰崖梅花韵》)

诗中三、四句提出牡丹与梅花熟早熟迟的设问,如果牡丹花开早于梅花,谁会冲风踏雪顾及梅花呢?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只有冰清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才能受到人们的青睐。诗歌先抑后扬,赞美了梅花凌寒自开、孤傲高洁的品质。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诗歌先写“不知愁”,在明媚的春日里,精心打扮后登上翠楼。当看到大路旁翠绿的杨柳,想起了离别的丈夫,才说到“悔”。诗歌先扬后抑,通过对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表现了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篇10

    关键词:文化因素;意象;中国古代诗词

    Abstract: Image is a very important concept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m. Image is not only carrier of the poet’s emotions, but also representation of profound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 Only when translators go deep into the Chinese culture can he or she translate the images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correctly.

    Key words: cultural factor,image,classical Chinese poem

    1 引言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代诗词,这个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受关注的部分,也是“东西方其他民族流连咀嚼、体味这个古老民族悠远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津梁” [1](p.1)。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象,是承载中国深厚文化传统的载体。正确翻译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传达意象中蕴涵的深刻文化意蕴,是翻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目前从文献上看,中国古代诗歌翻译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然而意象中的文化因素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本文拟从文化因素角度看中国古代诗歌翻译,旨在揭示文化因素在中国古代诗歌意象中的体现。

    2 关于意象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论中一个固有的概念,从古到今,有不少文艺理论家给出了关于诗歌意象的论述:

    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司***空 《诗品·缜密》)

    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深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日生思。(《唐音癸签》卷二引王昌龄语)

    意象应生和,意象乘曰离。(何景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

    所谓意象即是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与外在之象,读者在根据这外在之象试***还原为诗人当时的内在之意。(《十二象》引余光中语)

    意象是客观的生活场景和诗人的主观的思想感情相交融,通过审美的创造而以文字表现出来的艺术景象或境界。(《十二象》引李元洛语)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感情。(袁行霈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

    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到,意象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意”即诗人的主观感情,二是“象”即客观物象。诗人把他们的感情寄托在客观的物象上,通过描写客观的物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例如,“美女”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并非仅仅是指美人。在《诗经邶风》中有“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的句子,这里的“美人”拓展为一个人心中怀慕的对象。在屈原的《离骚》中,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子,在这里,屈原把自己比喻成“美人”。所以《乐府诗集》指出:“美人者,以喻君子。言君子有美行,愿得明君而事之;若不遇时,虽见征求,终不屈也。”在这里,“美人”这个意象就有了明确的文学意象。

    3 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文化历史关照

    对于中国古代诗词中意象,如果脱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就很难把握和体验其中的含义。例如“杨柳”这个意象。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柳树,但是在他们的语言中,“杨柳”没有意义上的牵连。而在汉语中,由于“柳”与“留”同音,从《诗经》开始就把“杨柳”作为惜别的特征。在《诗经下雅采薇》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这句话定下了离愁别绪的基调,以后就被历代文人所使用。在王维的《渭城曲》中,有“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千古绝句。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说“风吹柳花满店香”;杜甫《和裴迪送客》说“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在这些诗歌中,杨柳已经不再是普通的植物,而是人们惜别的媒介物。在翻译中,如果把“杨柳”翻译渭 “willow”,这仅仅是做到了语言上的转换,只是在英语中找到了“杨柳”这个词的对应符号,而没有把深层次的文化意义翻译出来。所以钱穆说:“一考中国文字之发展史,其聪慧活泼自然而允贴,即足以象征中国全部文化之意味。”[2](p.3)

    4 实例中分析文化因素在意象翻译中的体现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象是诗人的匠心与智慧的体现,是诗人凭着审美直觉或灵感在生活中得到的,它凝聚着被人们所默认的某些特定的内涵和情思,是中华民族心理文化结构的物态化,属于中华民族文化象征系统的一部分。以下将通过实例来分析文化因素在中国古典诗词意象中的体现。

    (1)a: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却恨含情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王昌龄:《西宫秋怨》)

    b: The lotus bloom feels shy beside the lady fair,

    The breeze across the lake takes fragrance from her hair.

    An autumn fun cannot conceal that she is bored.

    In vain beneath the moon she’s waiting for her lord.

    “秋扇”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义为,扇子到了秋天就没有用了。在这里比喻妇女因年老色衰而失宠。早在乐府诗中就有:“妾身似秋扇,君恩绝履纂。”在这个译文中将“秋扇”译为“autumn fun”就不能充分传达出诗中这一层文化意义。

    (2) a: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

    (杜牧:《金谷园》)

    b: Dusk comes, the east wind blows, and birds pipe forth a mournful sound;

    Petals, like nymphs, from balconies, comes tumbling to the ground. [3](p.4)

    “坠楼人”指的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宠妾绿珠。据说绿珠有倾国倾城之貌。孙秀欲占为己有,就派人向石崇讨要,但是遭到石崇的拒绝。因此孙秀假传诏书来捉拿石崇,这时石崇正在楼上举行宴会。绿珠因石崇为自己获罪,说道:“当效死于君前”,然后纵身跳下楼台,香销玉损。在这里诗人用“坠楼人”暗示出美人与花一样,其结局都是悲惨的。译文中用“nymph”这个词来翻译“坠楼人”。而 “nymph” 指的是在希腊罗马神话中居于山林水泽的仙女。同“绿珠”给读者的印象是两个不同的人物。原诗是一位美貌而忠心的宠妾,而译文却让人联想到像一位雅典娜一样的女神。

    又如在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又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张廷琛等译为:

    How is it, when flowers fall,We meet again,Amid these lovely southern scenes? [4](p.96)

    在这里“落花”象征李龟年的遭遇,李龟年是颇受王公贵族所喜爱的歌手,然而几十年之后,他却颠沛流离,以卖唱为生。曾经的辉煌就像落花一样随着岁月流逝而不再有。诗人在这里借别人的遭遇来感叹自己的景况。在译文中,没有传达出这一悲凉的色彩,却给人一种老朋友久别重逢的高兴。

    (3) a: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b: Journeyed forth with tender thoughts of home,

    At break of day of travelers’ bells are heared.

    Behind the thatched inn, crowing cock and setting moon;

    Upon the planked bridge, footprints in the frost,

    Mountain paths strewn with oak leaves,

    Orange blossoms bright against the outpost walls,

    Remind me that I dreamt of Du Ling.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10篇

学习

股东协议书范本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股东协议书范本10篇,内容包括股东退出协议书简单范本,股东委托协议书范本。第三方:11人法定地址:睢县经上述股东充分协商,就投资(下称公司)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拟设立的公司名称、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法定地址、法定代表人1

学习

关于父亲的文章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父亲的文章10篇,内容包括关于父亲的文章,父亲的红颜知己文章。时至今日,依然难以忘记那一幕:那耀眼的铁皮手电筒所发出的光亮和朦胧夜色中父亲瘦小而又强大的身影。从此,夜路上惨淡的月光,路边鬼魅般伸展着的树木,远处荒坟上

学习

师德先进个人总结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师德先进个人总结,内容包括师德先进个人总结,个人师德师风总结300字。二、工作目标通过强化德的建设,大力弘扬“五德”精神,使广大教职工不断加强自身***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修养,努力建设一支

学习

班主任德育总结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班主任德育总结,内容包括小学各学科德育渗透总结,班主任德育总结范文。二、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志趣和创造能力。第多斯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

学习

语文初二期中总结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语文初二期中总结模板,内容包括语文初二期中总结,语文初二期中总结1000字。第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由于本地区是偏远的山区,学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平时阅读书籍、报刊、杂志等较少,这就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针

学习

学期末家长会总结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学期末家长会总结,内容包括期末家长会汇报总结,学期初家长会总结语。因为二年级还没有排名,所以,小孩子们大多是朵朵红花。小百合的英语期末考试成绩依旧不错,保持了全班最高分的成绩。尤其是希望之星英语竞赛的奖状,大概是老师

学习

环保销售行业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环保销售行业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环保销售工作总结范文,环保产品销售工作计划及思路。3.机会与问题分析:综合主要的机会与挑战、优劣势、以及计划必须涉及的产品所面临的问题。4.目标:确定计划在销售量、市场占有率和盈利等

学习

婚内财产协议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婚内财产协议,内容包括婚内财产约定协议书7篇,婚内财产协议谁写最好完整版。住址:乙方(女方):身份证号:住址:甲、乙双方经自由恋爱,依法登记结婚。现根据公平、自由原则,对双方婚后财产及债权债务承担作如下约定,以兹共同遵守:一、婚

学习

学校团委办公室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团委办公室,内容包括入学校团委办公室申请8篇,校团委秘书处开会的内容范文。第二条本制度所指的办公室管理包括办公室职能、物资管理、档案管理、印章管理、值班管理、卫生管理、钥匙管理、出入管理、会议管理。第二章

学习

生活课堂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生活课堂10篇,内容包括生活知识课堂分享,生活课教案40篇。一、处处留心,让课堂知识都有用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得新经验并引起内在素质与外在行为变化的过程。这里强调学习是个人素质和行为变化的过程。这个学习是由个体

学习

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10篇,内容包括班主任安全职责心得体会,班主任的职责与日常工作。二、班主任的任务班主任的任务是:按照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和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

学习

市场策划方案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市场策划方案模板,内容包括市场策划方案模板,市场策划方案精选10篇。职业教育理念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要求突出在培养学生实践性和技能性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操作上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构建

学习

纪委宣教工作总结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纪委宣教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区纪委监委宣教月总结,纪委宣教工作总结。二、突出重点抓落实,一心一意见成效。宣传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广大***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懂得上级规定及有关专业知识,以便在实际中应用,知道应该怎么

学习

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内容包括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总结,九年级化学教学总结第二学期。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将继续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中考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提炼自身的教

学习

江南春古诗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江南春古诗10篇,内容包括古诗词80首里的江南春,江南春的古诗完整篇。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题(共14题;共77分)1.(12分)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朝_________

学习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10篇,内容包括杜甫江碧鸟逾白绝句解析,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翻译。杜甫坐在窗台前,看着春回大地,燕子南归,思乡之情一下子涌了上头。他心想:唉!今天的春天又将过去了,什么时候我才能够回家乡呢?于是,杜甫就挥笔写下

学习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江畔独步寻花杜甫10篇,内容包括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全诗赏析,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其六。杜甫望着这鸟语花香的景色,感到心旷神怡,只觉得香气阵阵袭来,优美的歌声声声入耳,感觉真好!杜甫顿时灵感大发,回家拿出文房四宝,提笔写下脍炙人

学习

江南风景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江南风景10篇,内容包括江南风景推荐,江南美景欣赏。浙菜是菜系中的江南一帜,其菜品格局醇正、鲜嫩、细腻、典雅,尤以清鲜味真见胜。而苏菜也是十分有影响力的,乾隆时,曾下旨编制苏杭菜谱,许多苏菜也因乾隆名扬四海。如“文思豆腐

学习

望岳杜甫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望岳杜甫10篇,内容包括望岳杜甫古诗大全,望岳杜甫朗诵。

学习

江南柳阅读答案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江南柳阅读答案10篇,内容包括江南柳阅读答案100字,江南柳阅读题。商歌罗与之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注】《商歌》是古代乐府旧题。“商”在我国古代五音中象征萧瑟的秋天,所以这是一种哀怨悲凉的

学习

杜甫草堂简介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杜甫草堂简介10篇,内容包括杜甫草堂10个字介绍,杜甫草堂特点简介。杜甫在成都草堂,终于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到了秋天的时候,刮了一阵大风,杜甫的茅屋居然被大风吹破了。屋顶上盖着的茅草被大风吹着乱飞,风很大,有些草

学习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忆江南白居易古诗10篇,内容包括忆江南唐白居易注音版,忆江南白居易古诗全文全部。作业交上来,完成情况出乎意料的好。全班63人中,有51人掌握《忆江南》词牌的句式要求,而且在词中写景能抓住特点,遗词造句比较优美,有的学生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