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柳阅读答案10篇

江南柳阅读答案篇1

阅读下列古典诗词后回答问题,注意题型特点。

1.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商 歌

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注】 《商歌》是古代乐府旧题。“商”在我国古代五音中象征萧瑟的秋天,所以这是一种哀怨悲凉的歌曲。“商歌”当属秋,可是罗与之的《商歌》讲的却是春天里的事。

(1) 说说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春

寇 准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满汀洲人未归。

【注】 :一种生在水中的蕨类植物。

(1) 试分析“孤村芳草远”一句中“孤”字的妙用。

(2) 词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大德歌•秋

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 陈抟:宋代人,曾在华山修道,相传经常长眠百日不起。

(1) 有人说“懊恼伤怀抱”是本曲表现的重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4.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夜泊钱塘

茅 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 说说最后一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

5.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潘大临(约1057―1106):字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6.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古诗词鉴赏训练(1)第2页

(1) 颔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

(2) 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7.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山坡羊•燕子

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

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 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 简要赏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8.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桃花溪

张 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春思二首(其一)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

(1) 试结合诗中相关意象,分析两诗在情感内涵上的差异。

二、 强化训练

阅读下列古典诗词后回答问题,注意所选诗词的不同类型。

1.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 双调的词作往往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从而达到情景相生之妙。诵读范仲淹的《苏幕遮》后思考:上片所写之景有何特点?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如何将上片的景和下片的情巧妙联结起来的?

(2) 词的首句化用了哪位名家的写景名句,试默写之。

古诗词鉴赏训练(1)第3页

2.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此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望,试作具体分析。

(2) “会当”有人解作“一定要”,有人解作“正当”,你认为哪个解释更好?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

杜 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 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州等地。

淮阳:指西汉刚直敢言,数被外放的汲黯。欢:指酒。《易林》:“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1) 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

(2)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酬张少府

王 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 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5.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 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 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

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1) 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2) 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6.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 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2)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江南柳阅读答案篇2

一、层次分析类试题

例:(2009,河北)阅读《昙花终于怒放》回答:在下面方框内,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

高兴极了■■■

答案:有点心急,心情淡然,欢喜欲狂。(每空1分,意对即可。)

解析:这道题要求考生概括作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心情,属于层次分析类试题,其实就是考查学生对行文脉络的整体感知能力。仔细阅读全文,从原文第三段可找出答案“有点心急”“心情淡然”,第五段可找出答案“欢喜欲狂”。

解题思路:直接或间接地从文章中找答案。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试题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还有一些题目虽不可以直接用原文回答,但或多或少都会用到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重点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对原文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要尽可能把原文材料和自己的加工处理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概括性答案。对此类题目,学生要先提取题干的主要信息,然后从文中截取关键性语句,筛选出有用信息,再按实际需要进行加工整合即可。

二、作用分析类试题

1.引用的作用

例1:(2007,河北)阅读《江南陶公柳》回答:文章第三段引用古人吟咏“陶公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解答:①印证“陶公柳”“武昌柳”的名称由来已久;②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③赞美了“武昌柳”的风姿,表达对陶公的怀念之情。

2.描写的作用

描写有环境(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在交代场景、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展示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例2:(2008,河北)阅读《小扇轻摇的时光》回答:选文中加横线的部分(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地开放。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是什么描写?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解答:景物(环境)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渲染了农村夏夜安适、恬静的气氛,烘托了“我”轻松、闲适的心情。

3.修辞手法的作用

例3:(2009,河北)阅读《昙花终于怒放》回答: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的表达效果。

解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昙花含苞待放的情态,将昙花人格化,更加生动形象。

4.文段或句子在结构或内容上的作用

例4:(2009,河北)阅读《昙花终于怒放》回答:选文第⑨段(我爱昙花)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解答:进一步抒发了喜爱昙花的感情;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解析:这类题型要求对作用进行分析,考生的答案应力求全面准确。答案一般应包括两部分:一是基本作用。如例1引用的基本作用是“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例2环境描写的基本作用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例3拟人的基本作用是“将昙花人格化,更加生动形象”,例4选文第⑨段的基本作用是“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二是概括语句意思。如例1为“印证‘陶公柳’‘武昌柳’的名称由来已久”,“赞美了‘武昌柳’的风姿,表达对陶公的怀念之情”;例2为“渲染了农村夏夜安适、恬静的气氛,烘托了‘我’轻松、闲适的心情”;例3为“描写了昙花含苞待放的情态”;例4为“进一步抒发了喜爱昙花的感情”。大多数时候,同一个句子这两个方面的作用都具备,因而从两个方面全面分析,都能得到满意的分数。

解题思路:语句的基本作用和语句的具体内容相结合。分析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因此,在中考阅读题中比较常见。这类题型要求考生积累各种基本的作用。现列举一些常见的基本作用,以供参考。如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巧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推动情节发展、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等等。

三、理解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

例:(2008,河北)阅读《小扇轻摇的时光》回答:你对选文中加波浪线句子(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母亲对“我”执意到外面纳凉去主动陪伴她的举动感到意外和欣喜。

解析:这类题型要求考生对选文的内容(主旨)和形式(布局谋篇、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等)进行理解,是阅读的较高要求。

解题思路:1.需要理解的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后加上表现出什么,形成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就是对这个重点语句或关键性词语的理解。如根据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中的“当我和大哥的小女儿发生争执时,总是我吃亏,可母亲总是责备我”这句话,可以提问:“总是”表现出母亲的什么性格?理解这个词语应结合该词所在段的中心句“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她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从而可以得到答案:“总是”一词表现了母亲的宽容大度以及好性格。

2.需要理解的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前加上“为什么”, 形成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就是对这个重点语句或关键性词语的理解。如朱自清在《背影》中描写了父亲给“我”买橘子回来之后,“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对这句话可形成如下问题:为什么父亲会“心里很轻松似的”?结合前后文,前文是在“我”让父亲走的情况下他才去买的橘子,后文是父亲要“我”给他写信,让我“进去”,从而可以得到答案:因为儿子就要远行,做父亲的心里自然不轻松,但是为了不让即将远行的儿子担忧,所以父亲表面装作很轻松的样子,让儿子放心。再者,在儿子远行之前能为儿子做一件事,他心里也感到很轻松。

上面列出的这些关于理解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的解题思路,我们在做题时必须结合语境,根据具体的题目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

江南柳阅读答案篇3

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包括体裁、内容类别,表现形式,技巧,语言风格,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古文化、古汉语有关知识等;

(1)内容类别:送别诗、思乡诗、写景诗、咏物诗、怀古诗、爱国诗、边塞诗、爱情诗、山水田园诗等;

(2)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3)修辞手法:比喻、对比、衬托、夸张、借代、双关、反语、反复、互文、通感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2、讲解一般的鉴赏方法

(1)看题目,抓题眼,明诗词含义;

(2)看作者,知经历,晓风格流派;

(3)看背景,知来历,悟作者情志;

(4)找意象,析意境,知典故,看手法,品语言,明主旨。

3、按照鉴赏内容分类训练,形成能力

纵向:从时间上分成几个朝代,重点关注唐朝。

横向:同一时期的不同类别及其代表作,分别练习。

4、从课内拓展到课外

查漏补缺,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二、重点分析

看题目,抓题眼,明诗词含义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的题目中就包含着所叙之事和所抒之情。诗人叙述了自己的所见,描绘了春夜雨景,表现了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

看作者,知经历,晓风格流派

从***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作者杨炯,作诗擅长五律,叙写边塞生活的诗作尤为突出,多表现为国立功的战斗豪情,气势轩昂、风格豪健,是不满浮华靡丽诗风而给诗坛带来清新刚健之风的“初唐四杰”之一。

这首诗是他的从***、出塞之作,风格雄浑刚健,慷慨激昂,为边塞诗代表作。

思想内容:它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的强盛和同仇敌忾的民族心态。

看背景,知来历,悟作者情志

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背景和来历:这首诗是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被捕之后,押解离乡之前所作。

情志:“泉路”、“灵旗”表达了宁死抗清的决心,“南冠”和“毅魄”既有誓死如归的悲壮,又有江山沦陷、诀别故土的悲愤。

诗人抒发了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表现了诗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找意象,析意境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意境,“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思,“境”是诗中的自然景物。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志与富有特征的客观物象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审美氛围或境界。

已亥杂诗(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善用意象手法,创景抒情。

此诗中写的是自己辞官别家离京时的情景。

诗中的意象有白日斜、天涯、吟鞭东指、落红、春泥护花等。

前两句“斜日”和“天涯路”烘托离愁,让人体会到苍茫迷惘的意境,看到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后两句即景抒情,诗人以落红和春泥来比喻辞官归隐的自己,表现了他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知典故,看手法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表现手法上看,诗人运用了周瑜火烧赤壁打败曹操的典故,托物咏史,“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那么东吴将曹操所灭,二乔也将被虏而藏在铜雀台中了”。用形象性的议论点明了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和社稷安危,同时又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抒发了抑郁不平之情。

古诗常用典故:“投笔”、“楼兰”、“鸿雁”、“尺素”、“折腰”、“东篱”、“折柳”、“雕虫”、“柳岸”等。

品语言,明主旨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分析写色彩的词语:

本诗运用“黑”、“金”、“燕脂”、“紫”、“红”等字眼,使所描写的景物更加色调鲜明,渲染了一种凝重、惨烈、悲壮的氛围。

“黑云压城”,敌***压境,形势危急。但是守***却并未退缩,而是严阵以待。“金鳞开”,铠甲闪着金光,则象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血战到底的决心。

作者热情地歌颂那些浴血奋战、以身殉国的将士,正表现了他对当时叛乱不定、国无宁日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他热切希望朝廷能重用贤才,平定海内的思想感情。

三、补充内容

(一)唐诗流派

初唐:四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浙江义乌人)《鹅》、《在狱咏蝉》

盛唐: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山水田园诗派

孟浩然《宿建德江》《过故人庄》、王维《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继承陶渊明的思想,以山水风光和闲适生活为题材,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

边塞诗派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描写戍边守战部队的艰苦环境以及报国思乡的情绪。有的情绪高昂,有的气势悲壮,有的哀怨动人。

中唐:

新乐府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

韩孟派韩愈、孟郊、李贺等

晚唐:

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三)古诗词鉴赏歌诀

一看题目明含义

二看作者悟情志

三看背景知来历

四看意象析主旨

五看典故解用意分析风格与手法

(四)常见意象的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送别诗中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

抒愁写恨诗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

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

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四、应试注意事项

1、研读题目。题目有时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所以可以作为诗歌解读的切入口。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夜洛城闻笛》等,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左迁”是被贬官,而“任”是去赴任,感情基调自然不同。

2、了解作者和时代。如果本诗作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他的生平和写作风格就会有助于我们进行鉴赏;如是不熟悉的作者,时代也会给我们一些帮助,如当时的历史事件,风俗习惯等等。

3、借助注释。诗后的注释,都是拟题人认为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必须了解的知识,除了帮助解读诗歌的难点外,还会有指导鉴赏的作用,所以必须认真读。

细审题干。设问时为了题意清晰,拟题者会尽可能加一些限制,这些限制对答题的导向作用非常鲜明,一定要充分利用。

五、专项训练

一、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3分)

答:

2、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50字左右)(3分)

答:

二、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3分)

答:

2、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分)

答:

三、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3分)

答:

2、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四、瀑布联句(香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香禅师)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1、诗以言志,说说禅师和李忱(唐宣宗)的诗句各表达了什么志向?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

答:)

2、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3分)

答:

五、赠柳(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___”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2分)

2、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2分)

答: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2分)

答:

六、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__的特色。(3分)

答:

2、全诗重点在写景,写人只有后两句。你能想象得出“农人”的劳动情景吗?(3分)

答: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3分)

答: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3分)

答: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得超过50个字。

答:(2分)

(2)“边烽不过秦”上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2分)

答: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过60个字。(2分)

答: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3分)

答:

十、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读后回答。(6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从抒情手法看,李诗(),王诗()

答: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

参考答案:

一、宿建德江孟浩然

1.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加接近。

2.这首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情。

二、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1.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淒清的景物来烘托离情别绪

2.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

三、绝句杜甫

1.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2.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

四、瀑布联句香禅师、李忱

1.香诗表达了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胸怀。李诗表达了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二者语意贯通,表达了一种的勇气。

2.首诗歌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写瀑布的“不辞劳”、“出处高”表现诗人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胸怀;借写瀑布的留得住”、“终归大海

五、赠柳李商隐

1.答:留/柳

2.答:柳花怒放,象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3.答:反映了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

六、新晴野望王维

1.平淡质朴

2.山青水秀的村庄里,农民们一家大小在田地里欢快地忙碌着,他们的笑声在青山间回荡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

1.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2、4、

2.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贾岛)

1.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

2.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3.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白居易)

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

2.“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

十、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读后回答。(6分)

江南柳阅读答案篇4

安远楼小集,侑②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③。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②侑(yu):在筵席旁助兴。③南楼:楼名,在武昌,二十年前词人与故人到此登楼揽胜,武昌当时是抗金前线。

问题:

8.上阕开头两句“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描绘了什么景象?有何作用?(5分)

9.结合全词内容,请简要分析“旧江山浑是新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6分)

(载陕西科技出版社《2014高考押题冲刺训练》)

【答案及解析】

8.①描绘了江边凄清的秋色:衰败的芦叶落满沙洲,沙滩浅流寂寞凄寒(2分)。②渲染萧瑟、寥落的悲秋气氛,营造凄怆、伤感的悲凉意境,为词人重游南楼奠定富有悲剧色彩的感情基调(3分)。

【审题突破】从写景的一般规律上突破。词中有两处写到时间,一是小序中的“时八月五日也”,二是上阕中的“能几日,又中秋”,说明写的是仲秋之景。按照古人写景的一般规律,此类题材大多是“悲秋”的。由此切入,即可踩上主要得分点。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这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有较强的训练针对性。解题时,要充分利用词前面的小序和试题提供的注释,把时代背景与景物结合起来分析,在准确把握情感基调的基础上作答。芦叶、寒沙等秋天的景物,结合背景,即可看出悲凉的意境。

【规律总结】一般说来,古人写秋景,“悲”者居多,本题亦然。试题所提供的注释,悲怆的意味已见端倪,加之词中“芦叶满地”“寒沙”等语言信息,其景物必为悲凉之意境。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一般规律,但不可生搬硬套,要根据内容作出判断。

9.①江山依旧,但二十年过去,战争的阴影不但没有消散,反而更加浓重,词人“旧愁”未减,如今又添“新愁”(2分);②国运更衰,收复无望,故人不知所终,词人无心买桂花和美酒过中秋,愁到了“全都是新愁”的程度,可见“新愁”之深重(2分); ③“旧江山”和“新愁”对照鲜明,感情强烈,表达了词人忧患国事的沉痛之情(2分)。

【审题突破】从“新愁”上突破。“新愁”,是本题的破题要点。既是“新愁”,必有“旧愁”“旧恨”等,即江山依旧,“旧愁”却未减。既有“新愁”,怎有心情过中秋,极言国运之衰;目睹“旧江山”,全是“新愁”,在新旧的鲜明对比中,忧患国事之情何等沉痛。故从“新愁”切入,本题即被突破。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核心句子的能力。要求鉴赏的句子分量极重,是全诗的关键之点,诗人的思想感情凝聚于此。所以试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面较广。答题时,把句子拆分成两部分,先分析“旧江山”——江山依旧,“旧愁”未减;然后分析“浑是新愁”—— 国运更加衰败,“全都是新愁”;最后进行总括——“旧”和“新”对比,心情极为沉痛。

江南柳阅读答案篇5

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听颖师①弹琴

韩 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②。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③听丝篁④。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⑤!

【注】

①颖师:名颖,师是僧的通称。来自天竺,元和年间在长安,以弹琴著名。

②相尔汝:关系亲密,互称尔、汝。

③未省:不懂。

④丝篁:丝、竹,即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⑤冰炭置我肠:冰极冷,炭火极热,指两种相反的情感剧烈冲击。

1. 诗歌前十句正面描写琴声,富于变化,请结合原诗句赏析。

2. “湿衣”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说出其中的异同。

3. 诗人描写琴声的美妙是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1. 综观全诗,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括。

2.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句诗在全诗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 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野 望

王 绩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③。

【注】 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②徙倚:徘徊。③采薇:此处引用古代隐士伯夷、叔齐的典故。武王平定了商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1. 请简析这首诗是怎样扣住“望”字有层次地展开景物描写的。

2.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表露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3. 简要分析这首诗中景和情的关系。

四、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度大庾岭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1. 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的思想感情。

2. 简要赏析颔联的妙处。

3. 简要分析尾联的含义。

古诗词鉴赏训练(2)第2页

五、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望蓟门

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1. 首句“燕台一去客心惊”,试分析“客心”为何而“惊”?

2. 如何理解“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这两句诗?

3. 诗人“望蓟门”有何感想?

六、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渭川田家

王 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 全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

2. 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这首诗歌中的“散”与“不散”。

3. 从整体上看,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七、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苏 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己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1. 最后一句中的“暗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林逋在《山园小梅》中写过“暗香”,请写出林诗中轻笔勾勒梅之骨、浓墨描摹梅之韵的名句。(写连续的两句)

2. 第一联中作者所居之地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3.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感情?

古诗词鉴赏训练(2)第3页

八、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②曾有人妒。千金③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④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 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遭嫉妒失宠,幽居长门宫。②蛾眉:指美女。语出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③千金:陈皇后曾用百金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献给汉武帝以求重新得宠。④玉环:指杨玉环。安史之乱时,为平***心,被迫在马嵬坡自缢。飞燕:汉成帝宠妃赵飞燕,曾得宠一时,后被废为庶民,自杀而死。二人皆善舞善妒,且不得善终。这里暗指得势的投降派。

1. 词的上片写惜春之情,请简要分析作者惜春的心理活动。

2.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词简要分析。

九、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山坡羊•叹世

陈草庵

江山如画,茅檐低凹。妻蚕女织儿耕稼。务桑麻,捕鱼虾,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①。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节选)

【注】 ①三国鼎分牛继马:三国鼎分,指东汉王朝覆灭后出现魏蜀吴三国分立的局面。牛继马,指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覆灭后,在南方建立东晋王朝的元帝是他母亲私通牛姓的小吏生的。

1. 小令描写渔夫、樵夫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2. “三国鼎分牛继马”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十、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1. 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2. 简要分析诗人通过刻画李中丞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 如何理解尾联的含义?

十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醉蓬莱①

黄庭坚

对朝云②,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重烟水。樽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注】 ①此词当是作者赴黔途中经过夔州巫山县时所作。②(ài dài ):云彩很厚的样子,形容浓云蔽日 。1. 开头“对”字领起的三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 “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这一句是怎样表情达意的?

3. 简要写出本词的构思思路。

十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明妃曲二首(其二)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①皆胡姬。

含说独无处,传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②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注】 ①毡车百辆:指出胡人礼仪之隆重,恩义之深厚。②拨:弹琴动作。

1. 诗歌怎样写出明妃的“哀”情?

2. 前8句是明妃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的描写,末4句从哪几个方面进一步加以分析、议论?

江南柳阅读答案篇6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点,虽然我们高度重视,在这一考点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从每年的高考情况来看,这一直是一个难点。究其原因,我们往往在诗歌鉴赏的各类题型和答题模式上下功夫,却忽视了它最基本的前提是读懂诗歌。如果没有真正读懂诗歌,即使我们注意了答题模式的选用和鉴赏术语的运用,也往往是胡乱贴标签或者答非所问。因此,对于诗歌鉴赏,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读懂的问题,特别是在考场上,时间紧迫,没有任何资料可帮助的情况下,快速读懂诗歌显得尤为重要。在考场上如何快速读懂诗歌?笔者觉得应该关注以下五点:

一、关注题目

题目往往对诗歌的内容有明显的提示作用: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有些题目交作目的和写作背景;有些题目点明中心。如北宋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从“春日登楼”提示了时间、事件,就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春天登楼远眺所见之景,从“怀归”就可以知道抒的是怀念家乡之情。再如一道诗歌鉴赏题,司空曙诗《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有一问题:“简析诗人的感情。”很多学生从诗中首联颔联所写哀景和颈联尾联的“愧”等字中得出的答案是悲伤之情。这样的答案是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注意题目。题目《喜外弟卢纶见宿》中就提示了作者的情感因外弟来访而喜,因此,本诗中作者的情感是又悲又喜:“因为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而喜;但自己的处境不佳,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 所以,注意题目是快速读懂诗歌的有效方法。

二、关注作者

鉴赏诗歌必须知人论世,即鉴赏诗歌要结合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等。联系这些,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如诗歌鉴赏题南宋诗人戴复古的《江阴浮远堂》:“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文本后有注解:“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问题是:“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解答这道题,注释中诗人所处朝代这一信息尤为重要。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国家衰亡已无可挽回,这让许多爱国志士包括诗人戴复古都极度痛苦, “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它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另辟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三、关注注释

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一般来说,文本后给出的每一个注释都是有用的:有的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的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的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还有的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降低阅读的难度。

如诗歌鉴赏题杜牧的《齐安郡晚秋》:“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其中一个问题:“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这里的注解很重要,根据注解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诗人游赏山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但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

四、关注文本的内容

1、注意诗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语言与散文的语言不同,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也富于跳跃性,讲究韵律,因此,诗歌的语言往往会打破语法规则,出现省略、倒装等语言现象。

2、注意情感关键字,把握诗眼。诗歌中往往有一些最精练传神的词句、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这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阅读时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3、注意诗中的意象。在古典诗歌中,有一些意象涵义具有稳定性,如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梧桐大多表凄苦之意、梅象征高洁等等。对这些常见意象应在平时有意识地积累。

4、注意诗中运用的典故。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含蓄,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诗歌中典故的运用一般来说都是写人喻己,以他人来比照自己。

5、注意诗中议论抒情的句子,特别是诗的最后两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前两句只是写色彩明丽之美景,不能确定情感;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江南柳阅读答案篇7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9题;共91分)

1.

(4分)看拼音,写汉字。

①音乐课上应dānɡ________讲些与音乐有关的故事。

②人xínɡ________道旁边的小区里有hěn

________多小朋友在wán

________。

2.

(3分)给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黑白相________(

A.xiāng

B.xiàng

)间________(A.

jān

B.jiàn

)的蚕豆花谢了。

②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________(A.lè

B.yuè)谱上的线条。

3.

(3分)百里挑一。(选择合适的修辞填空)

反问

比喻

夸张

拟人

①小伙子大步流星地朝北门走去,后面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________

②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________

③大街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________

4.

(3分)写反义词

年轻________

充足________

回来________

5.

(8分)画龙点睛。(补充词语)

冥________苦________

大________流________

________讨________吃

惹________生________

6.

(5分)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改成陈述句)

②它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

它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用关联词连成句)

③商鞅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7.

(5分)***上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它们会说些什么?想一想,再写下来。

8.

(5分)用钢笔描红。

9.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不好好学习,怎能取得好成绩呢?

②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

10.

(8分)读拼音,写词语。

bǐng

zhí

shū

lǎn

zhōng

xī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quán

àn

zhù

shǐ

píng

ji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1.

(5分)修改病句,把改后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

对神秘的月球,人们还将陆续探索下去。

12.

(5分)缩句。

①美丽的西湖在浙江省杭州。

②一个气球慢慢地升上天空。

13.

(4分)形近字组词

清________

纷________

请________

粉________

14.

(5分)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小芳。

②医务人员精心地治好了一个个病人。

15.

(3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七嘴________

________纷纷

惹是________

16.

(5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②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17.

(5分)缩句

①私塾先生有声有色地讲着少年岳飞的故事:

②美丽的西湖在浙江省杭州:

18.

(5分)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小伙子扛起大木柱,大步流星地朝北门走去,后边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

19.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些树叶难道不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吗?

②咱们不是早就分好了吗?

二、阅读理解题

(共5题;共29分)

20.

(5分)在智慧树上挂上我新学到的成语。

21.

(9分)小小阅读我最棒。

柳树的头发。柳树的头发又细又长,在微风中飘飘荡荡,燕子飞来想给她剪短,柳树说:“不剪,不剪,短头发哪有长头发漂亮!”蝴蝶飞过来想给她打个发结,柳树说:“不必不必,我喜欢自自然然,大大方方。”春雨说:“我来给你洗洗头发吧!”柳树说:“好,好,谢谢,谢谢!你让我的头发更青翠,更清洁,更漂亮!”

(1)照样子,写一写

又细又长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春雨要给柳树洗头发,柳树是怎么说的?找出来。

22.

(5分)读课文《商鞅南门立木》,说说“商鞅南门立木”在文中指的是?

23.

(5分)仔细读课文《商鞅南门立木》,回答商鞅南门市木,悬赏扛木者是为了什么?

24.

(5分)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商鞅南门立木》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9题;共91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二、阅读理解题

(共5题;共29分)

20-1、

21-1、

21-2、

22-1、

江南柳阅读答案篇8

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原则之一是“课内知识课外考”,2010年这一命题原则在诗歌鉴赏中也得到体现,可谓“题”联课内外,“诗”“句”巧联姻。试题源于教材,但是高于教材,是一种依纲扣本式的理性回归。命题人试***通过高考“指挥棒”引导广大教师和学生认真用好、学好语文教材,命题呈现出“教什么考什么”的新动向。

一、攀亲――联想表达情感相同的句子

古典诗词中常借助于某种意象来表达相同的感情基调,如借“月亮”来抒发思乡之情;或借某个特殊季节来排遣个人的情绪――中国文人从来都有着伤春悲秋的传统,而比起伤春,悲秋则是一种更有力更深长的感情。秋季草落叶衰,万物肃杀,往往寄托作者种种悲愁,在对“秋”的悲叹中寄寓世事沧桑、离愁别绪、历史幻灭、怀古伤逝的深沉情怀。历代诗人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相同的情感。让不同诗歌中同类情感句“攀亲”,采撷这样的“类”句需要考生有一定的阅读积淀。

【高考链接】(2010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相关试题: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课内篇目柳永的《雨霖铃》,难度虽然不大,但是考生却失分较多。有的考生审题不明,没有抓住关键词“由送别季节”及“直抒离别之情”,误答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的考生功利性太强,只背诵高考《考试说明》指定的默写篇目,而对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不屑一顾,结果在这道创新试题面前吃了一记闷棍。该诗首句直抒离别之情,“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参考答案】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无独有偶,2010年高考北京卷也从这一角度考查,试题引入教材中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只不过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呈现,请看: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鹩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鸩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相关试题的B项: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情感有相似性。

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选出“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李白在本诗中抒写了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愤。因而B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二、认祖――还原化用的诗文名句

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从古至今,尤其在诗词的创作中不乏袭用、化用前人诗意、前人成句,已经是惯例,不可胜数,考生要具备对此类诗句“认祖归宗”的能力。如“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化用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化用了李清照的《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化用的是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至今商女,时时犹唱,遗曲”化用了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高考链接】(2010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文题。

[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相关试题:“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化用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反其意而写之,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向和与民同乐的意趣。

三、配对――诗文名句的准确复位

历年高考湖南卷第5题一枝独秀,在高考试卷大家族中“技压群芳”,与台湾高考国文科命题人的思维相近,成为一道亮丽的独特风景。和2009年高考第5题“对联配伍题”一样,2010年的“诗句复位题”继续引人注目,与2009年的对联题相比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出语文学科的鲜明特色。

【高考链接】(2010年湖南卷)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城雪初消荠菜生,

角门深巷少人行。

_____________,

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课外诗文名句的理解、对客观自然的关注、对逻辑思维的把握,所要用到的与“绝句”相关的知识是课内的,而材料是课外的。“此是春来第一声”,毫无疑问,前面应该是“声”,“城雪初消”说明北方的春天刚近,在北方春天最早发芽的树木就是柳树,再从诗的意境考虑应该是B。“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在以“春到人间”为主题的晚会中,常常被主持人作为串台词引用。其他“落红满地***鸦啼”出自秦观的《赠女冠畅师》:“瞳人剪水腰如束,一幅乌纱裹寒玉。飘然自有姑射姿,回看粉黛皆尘俗。雾合云窗人莫窥,门前车马任东西。礼罢晓坛春日静,落红满地***鸦啼。”“春山一路鸟空啼”出自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而“楼阁新成花欲语”则出自明代秦淮名妓马湘兰之手,原句为“楼阁新成花欲语,梦中谁是画眉人”,是经典的爱情名句。

【参考答案】B。

四、归宗――遴选寄寓情怀相近的句子

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寄寓意识,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为赋、比、兴,比、兴即是寄寓的途径。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又自强不息的民族,在文人心中,有着深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使人们在艰难困苦中高瞻远瞩,而其间需要一种深层次的精神寄托,于是出现了寄寓意识。寄寓意识成了千余年中国社会的文化共

识,融入了文人的潜意识。考生要能准确理解不同诗歌所寄寓的情怀,按照同一性将其进行归宗。

【高考链接】(2010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

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

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

坞:山坳。②

山翁:此处指隐者。

相关试题: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解析】本题选项涉及的四个句子依次取自教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考生准确解答本题的前提是对教材相关文本要熟悉。本诗题为“访隐者”,描写隐者的隐居生活,这和A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寄寓的情怀是一致的。“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叹蜀中战祸之烈,表现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忧国忧民,感时伤世;“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寄寓贬谪后的孤寂情怀。

【参考答案】A。

五、结缘――比较相同题材主旨句情感的异同

命题人将诗歌中所要考查的某一句与课文中学过的相关句子“结缘”,要求考生从思想感情或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比较,这种题型既能检测考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重视课本,又能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一举两得。

【高考链接】(2010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相关试题: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解析】“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教材秦观的《鹊桥仙》,本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词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江南柳阅读答案篇9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目标:

1、弄清高考要求,阐释考点

2、鉴赏用词之妙、思想情感、表达技巧

3、分类别鉴赏: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

4、十大置疑角度

5、做题指导

时间:10课时

步骤:

第一节考点明析、历年高考盘点

导入:

相传,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

一字,说出诗眼。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

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

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

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

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

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中国是诗的国度,一提到诗歌,我就情不自禁地想抒情。但到了高三,却没有了抒情的激情。以应试为目的的鉴赏与以单纯获得美感,获

得艺术享受为目的的鉴赏的区别。

应试与素质并不必然矛盾。诗歌鉴赏纯粹走应试的路子行不通,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诗歌的感悟理解上。而要在短期内迅速掌握诗歌鉴赏的

方法,理解诗歌,首先必须设法使自己进入古典诗歌的情境之中。要进入情境之中,就必须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表达范式,相关的

背景,以及起承转合等诗歌的基本常识。

一、考点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阐释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

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

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

性。

三、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有何特点

明确:盘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

观题转化;

盘点二、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

盘点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盘点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四、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集锦

〖1994年·全国〗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995年·全国〗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996年·全国〗元曲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

一分江东。

〖1997年·全国〗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998年·全国〗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们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999年·全国〗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露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

〖2000·全国〗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001·全国〗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2002·全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03·全国〗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2000春季高考〗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001春季高考〗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002春季高考〗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兴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2003北京高考〗江楼旧感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2004春季高考〗新沙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亦应年年税紫芝

2004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集——

之一: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

留晚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之二:200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

情感?答:

之三: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广西、海南、、陕西、内蒙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

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之四: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之四)青海

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答:

之五: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

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红梅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

感。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D.“酒晕”旬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

开放。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

操。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

,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之六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答: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

之七: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溪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

。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2)体现的思想情趣:

(3)如何体现的:

之八: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

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

见。

之九: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福建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

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

之十:2004年高考语文湖南省试题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听邻家吹笙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

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

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

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

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

之十一: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北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

与景的关系。答:

之十二: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

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

理由。答:

之十三: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之十四: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试题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之十五:上海卷

(四)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赤壁杜庠①

水***东下本雄***,千里长江隘舳舻②。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6.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17.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事

18.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附:参考答案

之一: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

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

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

现得淋漓尽致

之二:200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

16.(6分)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

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之三: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广西、海南、、陕西、内蒙

16.(6分)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之四: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之四)青海

16.“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

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本词同第三册李白的《越中览古》的主旨相近,应不难作答。

之五: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参考答案

12、1.C2.A

13、(5分)

第一问两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

》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月风清欲坠时”,写出了

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之六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参考答案

16.(6分)(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之七: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16、(6分)(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3)能结合景(

“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1

之八: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16.(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暮年,

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之九: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福建卷)

16.“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

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之十:2004年高考语文湖南省试题

16.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

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之十一: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北卷)参考答案:

16.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

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

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之十二: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

16.(6分)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

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

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之十三: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参考答案:

16.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

酷寒,怨景色单调。

之十四: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试题答案

16.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的,言之成理,给2分。答案不必拘泥,言

之成理即可。

(2)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5分)

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

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

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不乏暖意,但却是

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

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

情,并非旷达之语。

每种答案,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语言通顺,给满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

理即可。

之十五:上海卷

16.对仗(或:对偶)

17.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18.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五)

第二节鉴赏用词之妙

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

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诗歌

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

,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实际

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如果有的话,也是可笑的打油诗。(静夜思是个例外吧!)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

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要详加分辨。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王维)、“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

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

“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

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绿”、“红”

、“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

力、感染力。

2、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吴世昌先生也说,读词须有想象。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

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

组合有关。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

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

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

修养去补充完善。

其实,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

用的词语。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

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

"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诗人摆脱常境,不用“我们两人当年相会”之类的一般说法,却拈出“一杯酒”三字。

“一杯酒”,这太常见了!但惟其常见,正可给人以丰富的暗示。沈约《别范安成》云:“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王维《送元二使

安西》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

,总是要吃酒的。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

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再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

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杜甫《梦李白》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李商隐《夜雨寄

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接着选

了“灯”字。“灯”,这是一个常用词,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首创,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

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之久!、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

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又如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部是名词的连缀,“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

却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似断实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杜牧《过华清宫》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

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词,直接拼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骑红尘”逗得“妃子笑”了;

也可以说是妃子在“一骑红尘”之中露出了笑脸,好像两个镜头的叠印。两种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确切。诗人只是把两个具有对

比性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既要你去想象、补充,又不许将它凝固起来。一旦凝固下来,就失去了诗味;而诗歌的魅力,

正在诗的多义。再如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词,可以

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也可以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又可以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

正有一个关门的动作,时间又是黄昏,这个动作就表现了他的寂寞、失望和惆怅。

二、值得注意的字词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

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

为“一字师”。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

“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王安石“春风

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这些是

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彩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

好,都是有意境的。杜甫诗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态,更妙的是“吐”字(同学

们自己体会!)虚词用得好,也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的美学效果。杜甫有诗云:“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

梁。”叶梦得评道:“远近数百里,上下数千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呑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

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

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闺中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

: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一个“忽”字将这种情

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2)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

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

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

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

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

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又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红藕香残

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

(3)数量词:数量词大约和讲究概念与逻辑的数学、物理有某种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文学特别是诗歌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是枯燥乏味的

。其实不然,优秀诗人的笔就仿佛是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洲的魔杖,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

生丰富隽永的诗情。过去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庾信《小园赋》中的“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

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

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

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4)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盛

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欧阳

修《昼锦堂记》首句本为“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递走后飞骑追加二“而”字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因此而使文义

大为增光,那么,从上面所引的诗例中,我们就更不难领略诗词中炼虚字的美的消息。

三、检测练习

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附答案:

1、“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

,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2、“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3、“蒸”写出

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4、“低”写出人在舟中仰

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5、“转”表明山色愈来愈深,

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

的守恒。6、“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

江南柳阅读答案篇10

古诗歌表达技巧题

(时间:40分钟 满分:55分)

题组一 对点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5分)

蝶 恋 花

秦 观

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

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答: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春晚山行

殷 遥[注]

寂历青山晚,山行趣不稀。

野花成子落,江燕引雏飞。

暗草薰苔径,晴杨扫石矶。

俗人犹语此,余亦转忘归。

[注] 殷遥,天宝间仕为忠王府仓曹参***。与王维结交,同慕禅寂。

中间两联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请简要分析。

答:

3.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6分)

普天乐·秋怀

张可久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此曲的突出手法是什么?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5分)

定 风 波

苏 轼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三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风 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注] 宝剑篇:唐前期名将郭元振落拓未遇时所写的托物抒怀之作。郭元振上《宝剑篇》,深得武后赏爱,终于实现匡国济世之志。新丰酒:马周落拓未遇时,西游长安,宿新丰旅店,店主人很冷淡,马周便取酒独酌。后来他受到皇帝赏识,拔居高位。

这首诗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任意一种,并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

答:

题组二 综合练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 锦江在成都南,绵州在成都东北,绵谷在绵州东北。

(1)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融情入景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2)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5分)

答:

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11分)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清]龚自珍[注]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 自幼博学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首词就写于这一时期。

(1)这首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5分)

答:

(2)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6分)

答:

参考答案:

1.主要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2分)写双燕善解人意,似乎与佳人一起惋惜“春将暮”,借女子之口抒发了惜春之意。(3分)

2.①综合运用多种感官。野花飘落、果实初成,江燕引雏飞,柳枝飘拂等,是从视觉角度写景;“暗草薰苔径”是从嗅觉角度写景。②动静结合。如“暗草薰苔径”是写静景,“江燕引雏飞”“晴杨扫石矶”是写动景。(6分,每点3分。如从远近、明暗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3.突出手法是情景交融和用典。(2分)前部分在凄凉的景物描写中表现作者的失意,最后三句用严子陵富春江垂钓和季鹰思故乡莼菜、鲈鱼脍两个典故来表现作者对自己曾经苦苦追求功名的否定和嘲笑,表达了作者因失意而产生的愤愤之情和孤苦无奈。(4分)

4.运用了夸张(通感)的修辞手法。她的歌声使人感觉到风起雪飞,使炎夏变得清凉。(2分)对柔奴“清歌”的夸张描写突出了歌声的清凉悦耳,也暗示了歌者高旷美好的心灵。(3分)

5.①用典:首联,引用郭元振的故事,说自己尽管也怀有像郭元振那样的宏才大略和匡世济时的热情,却没有他那样的幸运,只能将满腔怀才不遇的悲愤、羁旅漂泊的凄凉托之于诗歌。尾联,引用马周的典故,说自己只有马周当初怀才未遇时的落拓,却无马周后来的幸运,所以只盼望着用新丰美酒一浇胸中块垒。这两个典故都表现了作者愤郁不平的心情。②对比:颔联上句用风雨中落满地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与下句的青楼管弦形成一寂一喧的对比,形象地展现出沉沦寒士与青楼豪贵苦乐悬殊、冷热迥异的两幅对立的人生***景。③象征:诗中的“风雨”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的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

(答出任意一种即可。手法2分,分析3分)

6.(1)颔联写芳草“碍马”,白云“遮楼”,表达了诗人对锦江美景的依恋之情。颈联写山含恨,水悲歌,抒发了诗人告别锦江后的离愁别恨。(6分。每联分析各3分)

(2)点明思念友人的题旨;以景作结,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情韵悠长,余味无穷。(5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江南柳阅读答案10篇

学习

乡关工委汇报材料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乡关工委汇报材料,内容包括乡镇关工委助力乡村振兴汇报材料,关工委汇报材料。一、加强组织自身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为确保关心下一代工作落到实处,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充实调整工作队伍,将工作的落脚点延伸到村,形成了完整的工作网

学习

经典台词爱情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台词爱情10篇,内容包括100个爱情经典台词,爱情神话经典台词。2、李心艾:我爸说,这里好像很乱黑轮哥:不会的,我们天台人都是很有文化,很有气质的。蛋花:如果你的心是乱的,一切的都是乱的。李心艾:哇,好有内涵哦!3、浪子膏(周杰伦):你

学习

玫瑰人生国语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玫瑰人生国语10篇,内容包括玫瑰人生国语免费,玫瑰人生国语央视版。一、《红玫瑰白玫瑰》(粤语版,1994)简介(一)影片综合概述香港导演关锦鹏的伦理爱情/剧情片《红玫瑰白玫瑰》(粤语版,1994)借自张爱玲的短篇小说《红玫瑰与

学习

小学生记事作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记事作文10篇,内容包括记事类作文400字,写人记事的作文题目。

学习

经典语句人生感悟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语句人生感悟10篇,内容包括人生感悟共十篇,人生感悟朗读十篇。3、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4、不求事事公平,但求出以公心。5、做好第一次并不难,难的是做好每一次。6、思念折腾人,也锻炼人,更锻造人的性格的沉稳和感情的

学习

美丽彩虹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美丽彩虹10篇,内容包括美丽彩虹不超过100个字,美丽的彩虹美篇。

学习

保险上半年工作总结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上半年工作总结,内容包括保险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总结。(三)参保人员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实践证明,接续社会保险关系是减少参保人员流失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不断完善企业买断身份人员保险接续的方法,简

学习

诗意的女孩名字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诗意的女孩名字10篇,内容包括姓田的女孩名字诗意,张的女孩名字有诗意。4、依清雯慕盼嫣菲伊彤楠希雪5、语薇诗莺诗醉颖爱水紫琦美6、雪薇筱曼静语莺璇听露觅双7、淇幂清颖幂紫甜妮滢缘甜舒8、雅娥琼莹祖滢雯彤黛玲欢玫(来源:

学习

素质拓展体会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素质拓展体会模板,内容包括素质拓展心得体会技巧版,素质拓展心得体会格式范文。二、拓展前辅导老师自身要做的准备:1、辅导老师要有很强烈的方向感和感染力。一定要拥有着足够的感染力,因为感染力会比感冒更容易传染给学生,使

学习

光棍节活动主题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光棍节活动主题10篇,内容包括光棍节活动策划方案最新10篇,光棍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宗旨:为都市人找到一个健康娱乐、快乐交友的空间。口号:每天还在开会,不如过来聚会。总是厌倦排队,不如一起派对。11月11日的光棍节马上就要来

学习

踢毽子比赛作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踢毽子比赛作文10篇,内容包括踢毽子比赛作文,小学生踢毽子比赛作文范文。最后,大家终于决定让朱晓咪和章梦婷来一决高下。只听罗老师一声令下,两位选手都全身心的投入了比赛,拉拉队也给选手们起声加油。朱晓咪和章梦婷一齐把毽

学习

卖内衣导购总结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卖内衣导购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卖内衣销售总结怎么写,卖内衣导购工作总结怎么写。内衣业的发展不过20年的时间,是一个成长较快的、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比成衣来讲,是较有利润、门槛较低,风险较少的行业,现市场上的品牌分为三类:一线

学习

十三五规划模板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十三五规划模板,内容包括十三五规划的素材,十三五规划范本。加快镇区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扶持发展农村沼气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加大实施危改工程,让贫困户住上安

学习

供销社半年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供销社半年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供销社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供销社的年度总结汇总十篇。XX年年,国内商品销售总额计划为7,500万元,上半年实际完成3,774万元,占全年商品销售总额的50.3%,同比增长5.5%。XX年年全系统工业品销售额实现9

学习

病句练习题及答案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病句练习题及答案10篇,内容包括病句练习题及答案小学,四年级病句练习题及答案。我们把S1改换成S2:“中国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孩子们一读,就觉察到S2缺了点什么,有问题。语感敏锐的孩子很快就想出这个句子,S3:“中国是世界上人

学习

乡愁阅读答案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乡愁阅读答案10篇,内容包括乡愁阅读短文及答案,乡愁阅读题问题及答案。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1.诗中用了哪些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乡愁?2.“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作者将“故乡

学习

计算机组成原理答案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答案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问答题整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解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10分)题目11.道德规范是一种()。选择一项:A.强制性规范B.外化性规范C.法律性规范D.非制度化规范题目22.道德精神是一

学习

期末考试答案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期末考试答案10篇,内容包括小学期末考试答案,期末考试阅读题答案。A、人物B、情节C、环境D、平台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2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恋母情结又称为()。(1.0分)1.0分A、俄狄浦斯情结B、伊拉克特拉情结C、纳西索斯情

学习

阅读改变人生10篇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阅读改变人生10篇,内容包括关于阅读改变人生的亲身经历,阅读改变人生阅读心得。突然,我被老妈叫醒了。虽然只是梦,却令人深思。从这以后,为了改变末未来,我开始接触书。渐渐地,随着时间飞逝,我迷上了书。书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我每

学习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散文阅读答题技巧10篇,内容包括散文类小说阅读题的答题技巧,散文行文思路答题步骤。1.词句意义的理解【设题角度】问一个词或句子的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谈谈你的看法等。【典型例题】(2009年全国卷Ⅰ)请解释“我喜欢这些树

学习

济南的冬天阅读答案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济南的冬天阅读答案10篇,内容包括济南的冬天答案,济南的冬天短文及答案。(一)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意识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仍然保持传统的“授课式”教学

学习

数学智力题及答案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智力题及答案10篇,内容包括小学一年级数学智力题及答案,数学智力题100道小学生及答案。ResearchonMulti-AgentIntelligentQuestionAnsweringModelBasedonOntologyWANGChun-xi,WANGHui(CollegeofCom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