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改变人生篇1
一切的改变皆因小时侯的一个梦:
在一个炎阳高照的下午,一个衣裳破旧的老人独自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哭泣。我走到她的面前问:“婆婆,你怎么了?”老人闻言抬起了头。“你,你……!"老人惊讶地说着,哭得更加伤心了。“婆婆别哭了!"我虽然对老人的反应感到奇怪,但也没多想。"孩子,接下来的话你也许会不信,但我希望你能记住!”老人像是想到了什么,渐渐停止了哭泣,用一种亲切的眼神看着我。“认真读书吧,别再贪玩了!如果不希望以后的自己像我这般,就好好读书吧!小时候的我。"我惊讶地听着老人说完"小时候的我?难道…你是未来的我!”老人只是苦涩一笑,接着说“只有阅读,才能改变人生!"
突然,我被老妈叫醒了。虽然只是梦,却令人深思。从这以后,为了改变末未来,我开始接触书。
渐渐地,随着时间飞逝,我迷上了书。书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我每天都沉醉在书的海洋中,不能自拔!同时,由于书的原故,曾经那个成绩差得一团糟的坏学生,现在一跃成了班上成绩数一数的的尖子生。老师、同学们都对我另眼相看了呢!
阅读改变人生篇2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请让我们一起来纪念这个读书人的节日。4月23日是世界文学的象征日,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维加等许多世界著名作家在这一天出生或逝世。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鼓励人们发现读书的乐趣。
人从书里乖。从知事开始,父母就经常用这句话来教育我,鼓励我。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真正领悟到了这句话的含义,那就是只有知识才能让自己变得强大,才能成为有用的人,也才能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那时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我每天坚持阅读,除业务书籍外,世界形势,国家***治、经济、***事等,只要有空就要拿来浏览、阅读。读书就像吃饭一样,成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课。由于自己喜欢读书,知识积累得多了,工作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就会游刃有余,而且很快的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无论形势怎么发展变换,我都能船崴人不动,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尽最大可能地体现和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由于阅读,我从大量的信息中知晓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率先在XX商业系统提出了“提高队伍素质,迎接社会挑战”的理念。从我接手照相业开始到九十年代初,XX照相业价值翻了三十倍,一跃成为省商业系统照相业的领头羊,获省优胜流动红旗。以后我又不甘做井底之蛙,率先走出XX,将婚纱影楼开到了XX。我所创办的罗丹婚纱,当时雄霸XX三镇。本世纪初,由于紧跟改革的***治经济脉搏,我投资工业和工业地产,再次获得了成功。
目前,我除了XX的产业外,还有两家产业分设在XX、天门。2008年开始,我在搞好企业的同时,紧跟形势建设网球之乡,(应将为XX网球之乡建设做贡献的情况介绍一下)为XX的发展尽了一份力。
2014年,我代表XX参加省运会,收获了一枚铜牌,并入选湖北省老年网球队,多次代表省队参加国内比赛,为省队争了光,为XX争了光,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我总是骄傲的说我是XX人。
回顾我所走过的里程,总结我的人生得失,内心是充实的,也感到比较欣慰。因为自己比同龄人在工作生活之余更喜欢阅读,喜欢阅读所带给人的思考,所以,我在多次人生的转折时期,把握住了方向。事业、生活及养生、运动带给了我很多的荣誉。因此,我要说,“阅读改变人生”。
活到老学到老。我将继续不遗余力,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让阅读来使我的人生履历更加富有,生命的篇章更加辉煌!
阅读改变人生篇3
快速阅读,简称快读或者速读,顾名思义就是用比平常人快几倍、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的速度进行阅读,用一句成语形容就是“一目十行”。快速阅读,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状态下,从文本当中迅速吸取有价值信息的一种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
慢速阅读,即按照字、词、句逐个来读,我们把它叫做传统阅读法,也是语文教学中的精读。字斟句酌、细嚼慢咽是它最大的特点。
阅读虽说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却可以改变我们的性格;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它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使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现实问题。
阅读改变人生篇4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阅读可以改变一切,让阅读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的习惯》。
记得有一位学者这样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要看国民的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要知道: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还有一则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这与韩国人年均读书7本,日本人年均40本,俄罗斯人年均55本,以色列人年均64本相比,咱们中国人的阅读量的确少得可怜。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另一个国家匈牙利,匈牙利也是世界上读书风气最浓的国家,常年读书的人数达500万以上,占人口的1/4还多。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济济。建国虽短,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而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一个区区小国,因爱读书而获得智慧和力量,靠着智慧和力量,将自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服的“大国”。
我国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大国,历代重视教育与读书。中国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老师说过“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通过阅读能够改变我们的一切”。“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可以改变人的品位和气象。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阅读就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他认为,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如果一个学校的教育将这个问题解决了,主要的任务就完成了。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那么,要让孩子读书,首先是让教师读书。没有教师对于阅读的热爱,就很难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没有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阅读,就很难形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如果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的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要求我们老师也要人人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然后再努力地影响和培养我们的每位学生,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让阅读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的习惯!
阅读改变人生篇5
传统的阅读概念被定义为阅读者通过对读物的词语、句子、篇章的感知,进而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的过程。这一概念的产生,是以纸质媒体为研究前提。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注入许多新的元素。阅读,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不可或缺部分,也在悄然改变着。
在很多人的意识中,还把阅读认定为对书籍、报刊等纸质媒体的阅读。这一现状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表现得较为普遍,然而自那以后,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日益增强、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许多现代信息传媒,比如电视、电脑、网络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的阅读消遣对象大为丰富和拓展。对这些非平面纸质媒体的收看,也应归类为阅读范围。进行这一归类的合理性在于:对非平面纸质媒体的收看,也包括视觉感知、情感体验、理性辨识等过程。这些过程和阅读平面纸质媒体的过程是一样的。
对阅读的对象范围进行前述认识,希望澄清一点,就是这不能成为阅读者沉溺网络的凭据。对于平面纸质媒体和现代信息传媒,在利弊的把握上是一致的,阅读平面纸质媒体也有利弊之分,阅读健康向上的书籍,对身心有利,对工作有利;阅读***、、暴力的书籍则百害而无一益。阅读现代信息传媒也是这样,辨别好了对象,把握好了尺寸,可以增加知识储备,改变生活质量,提升精神境界,使阅读有益;反之则不然。
阅读的外在环境与内在环境
人降临到这个世界,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一个或优或劣的环境,好的环境有利于人的成长,坏的环境则会对人的成长产生阻碍。同样,阅读也会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1.外在环境为阅读提供物质条件。首先是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提供了人最初成长的环境,也提供给人最初的阅读环境。比如出生在农民家庭和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的人,所获得的最初阅读环境肯定不一样。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的人,很小就会给孩子提供各方面的阅读书籍,比如提供唐诗宋词等阅读对象。而出生在农民家庭的子女,可能从小就没有获得这些阅读对象的机会。对于阅读者的家庭环境,人们就像不能选择父母一样,不能自主进行选择。其次是学校环境。主要是指阅读者在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后,学校能为其提供的阅读条件和学校教师给予的阅读指导。三是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给阅读者提供的文化阅读设施,比如新华书店、***书馆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域限制,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给当地读者所提供的阅读条件肯定会存在差异。
2.内在环境为阅读创设阅读情趣和阅读气质。首先是阅读者的个人学识。不同学历层次的阅读者对阅读对象的选择、阅读过程中的阅读体验肯定是不一样的,也肯定会影响到阅读的质量和成效。其次是个人的心理气质。在同等学历、同等阅历的人之间,其阅读取向也是不同的,这和人的心理气质有关。比如个人心理气质趋向于沉稳、安静的阅读者,大多会喜欢哲学和文学类作品。三是阅读者心理的变化会引起阅读情趣的变化。上面进行的横向比较,是阅读者和他者的比较,其实纵向比,自己和自己比,随着年龄的变化和心理特质的改变,阅读的取向也会发生变化。比如有的读者年轻时喜欢看小说,老年时却喜好随笔。
培育良好的阅读行为与习惯
良好阅读行为和习惯的培养,需要个体的积极参与,同时也需要社会和学校给予大力支持。社会和学校应该站在提高国民素质的高度,加大投入,为全民阅读提供尽可能好的物质条件。而作为阅读者个体,应在两方面为培育良好的阅读行为和习惯作出努力:
阅读改变人生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现状;方法及策略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上教师讲解,课后布置作业,学生学习只为参加考试的应试教育模式。要求教师真正为提高语文综合素质能力,改变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因此,教师应运用现代新型技术教学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指出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应对现阶段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做出恰当的应对安排。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初中教师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理念落后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全程教学的教学方式下,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和数量少,致使学生对初中语文阅读课程学习不到位,从而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始终难以提高。而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的阅读能力,要求教师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并非简单地被动接受,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帮助、辅导学生更好地提高阅读水平。比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教师往往用较多的时间来给学生进行课文讲解,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对这篇文章的阅读理解,没有让学生养成***思考阅读的习惯,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2.学生能进行阅读的时间少,阅读量少
由于初中生在升学压力以及学习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学生往往会采取见效快、所用时间少的方法和措施来提高语文成绩,而不采用长期的阅读锻炼来提升语文能力。再加上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时对语文阅读的教学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到阅读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比如,初中语文课本在章节复结中要求学生阅读名著,并给出了相关推荐书籍,如《简・爱》、泰戈尔的诗集、《格列佛游记》等等。然而,教师在课程讲解中往往对其忽略,没有给学生进行阅读性指导。由于条件限制,学生也没有在课外对其进行阅读。
二、改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及策略
1.转变教师阅读教学理念
现代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创造新型现代阅读教学方法;注重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形成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引导教学为辅的新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特别指出语文阅读能力在新时代环境背景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要求教师转变以往教师完全占用课堂时间的传统教学方法,抛弃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弊端,形成更加科学健康的语文阅读教育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课内外阅读书籍、名著的习惯。总而言之,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经常性地阅读,增加阅读教学的课时,减少教师占用课堂的时间,这有利于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阅读技巧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毕竟上课时间有限。所以,学生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寻找教师或同学的帮助。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真正步入学生的生活中。比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带有疑问的前提条件下先通篇阅读文章,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首先让学生泛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写作背景;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后,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遍阅读文章,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细读文章,对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品读文章。学生多次阅读文章,细细品味文章的精彩之处,在阅读时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也可以写阅读感悟,总结阅读技巧和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实践
课外阅读是学生进行阅读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在阅读时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快速提高学生阅读技巧的首选方法,它是对课堂阅读的延伸,是对课堂阅读的补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进行课外阅读作业的安排,还要把课外阅读具体化,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进行指导,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度,防止学生只为完成作业而应付了事,还有利于改善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通过事例引出话题,在此过程中可以运用故事教学、优美语句等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语文教学课堂的开端是整个课堂学习的重要切入点,是学生能否学好知识的关键。然而,在这一时段,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时间讨论一些名著和优秀的文章,我给学生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等等经典语句。
(2)增加阅读时间,掌握阅读技能
阅读技巧的掌握可以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通过读、写、听、说、思考等方法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如:听,即学生听取教师对课外阅读技巧和方法的建议,借鉴其他同学阅读的技巧。说,即向别人讲述阅读书籍的故事情节,复述优美语句。思,即思考作者写作目的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启示。另一方面,学生仅仅掌握课外阅读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才能最终改善课外阅读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安排专门的阅读课,让学生阅读优秀的文章。课后教师可以安排课外阅读作业,写读后感。
综上所述,教师要不断地对初中语文阅读进行教学改革,采用各种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需要学生在阅读中仔细研究方法与技巧,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严格按照新课程语文阅读改革理念的教学方法,对每个学生的语文阅读进行科学指导,让学生在新型教学方式下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语文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万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04).
阅读改变人生篇7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教师拥有对学生的支配权;教材则是惟一的,学生没有选择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学生不能灵活地选用阅读策略进行理解性和创造性的阅读,整个教学过程是封闭性的,可控的,学生学习的内容是预定的、强化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很难产生普遍的“私人意义”,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
一、网络的出现,为语文阅读教学结构的变革提供了条件
阅读教学最质朴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喜欢读书,能从阅读中体验快乐与充实,进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获得基本的鉴赏能力,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其教学结构由学习资源,教师,学生,多媒体这四个要素构成,其要素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现。其具体表现为:
1.文本内容的丰富性、多层性和多向性
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取代了教材,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可供选择的大量文本材料,从而为大量扩展阅读提供了可能性。在这样的学习阅读环境中,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时空界限被打乱,对文本的选择权很大程度上被学生掌握。网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资料,而且为学生进行主体性思考,充分发掘自己潜在的智力优势,创造独特的认识价值提供了技术上和内容上的支持。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阅读材料,在交互中自主学习。
2.教师的中心地位被消解,其职能发生了变化
在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中,对文本阅读、品味、思考、感悟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的手中。学生摆脱了“唯师”论。这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消解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使之成为阅读的一个引导者和参照点之一。教师对学生的支配权被大大削弱了。教师的备课也主要是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指导、检测方案,将有指导意义的导学案上传,在网上批改学生作业,与学生交流学习情况等。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固定的讲稿,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个别解答。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它改变了师生间一直以来的“传递”与“接收”的关系,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二、网络为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多向度、多层次的交流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后现代课程观强调开放、多元的价值取向,对“对话”、“过程”、“转变”、“反思”等理念格外关注。这些理念最终要在师生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实现。网络技术为师生间、学生间阅读交流的多向性和多层性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使得后现代课程观的理念得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
1.对文本多重意义的理解需要在交流中相融和互补
现代语言学、符号学以及语言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阅读过程中所见的文字组成的文章,至少有三重意义。即:字面意义,文体意义,情境意义。在阅读过程中,就是在这些层面上对作品进行释义,并把不同层面的意义关联起来,从而实现对文章全面正确的理解。文本有多层意义,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向度加以理解和应用,会有不同的结论和效果。
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由于“先入之见”的局限,即阅读者在理解文本前所已有的价值观念、经验、知识、思维方式等影响着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许多同学忽视了对多层意义发掘,因此,造成了阅读的不完整和表面上的读懂而事实上的未读懂。因此,师生间、同学间不同层次的交流对正确理解文本就现得尤为重要。
2.网络环境下的交流充分体现了过程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阅读改变人生篇8
自主阅读很重要,那么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自主阅读开展如何呢?为更真实全面地了解新课改以来阅读教学的情况,本人在A市抽样调查了三个学校初一、初二、初三各100人,共计300人,进行一次阅读问卷调查。问卷含50道选择题,1道问答题。得出的数据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改带来阅读情况的变化,同时阅读的现状、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困惑、遇到的困难,也给语文老师们一些工作方向、工作重点的启发。
本次抽查的3个初级中学分属省一级、市一级、区一级学校,应该具有一定代表性。数据的变化让老师们明显感觉新课改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改观。调查中,满堂灌的现象得到根本好转,教师观念改变,阅读教学中师生平等互动加强。77.6%的学生在课堂45分钟以内,用于阅读的时间在10―20分钟左右,仅5%的学生课堂上无阅读时间。
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增强。60.6%的学生认为课堂上老师讲授25分钟最合适,64%更愿意老师稍点拨、自己思考探究的阅读方式,甚至有7%的学生乐意自读自悟。阅读目的更适应自我成长、终身发展的需要。为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修养、开阔视野而阅读的学生占89%,其中为开阔视野而阅读的为54%。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明显好转。50%以上的学生阅读有计划。
学生的课外阅读面扩大、阅读数量有所改变。69%的学生每学期阅读书籍在3本以上,其中21%的在5本以上,8%的在10本以上,也就是说8%的学生大概平均每两周读一本书。81%的学生目前阅读较多的是有关历史、文学艺术、人物传记、科普知识类的书籍,仅15%的学生阅读学习辅导用书。
二、 自主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唱阅读主角,学生被动阅读。
虽然老师或多或少接受了新课改“自主”、“主体”、“建构”、“对话”等观念,在教学实施中多多少少有转变,但只要走进课堂,或课下问问学生的阅读收获,我们依然会为阅读教学现状而忧虑;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仍得不到充分体现;“旧瓶装新酒”的尴尬依然存在,嘴上讲“知识是建构的产物”,但实际上以“灌输”为主的课堂风景线还是没有根本改观。阅读活动仍演绎成一种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线性的传授知识的活动,因而形成了与教学本质相背离的、严重阻碍教学发展的“三中心论”(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2 教师无系统指导,学生无序阅读。
新课标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不宜可以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有的老师就开始“放羊式”阅读教学―放任、无序。调查显示,89%的学生是通过广告宣传、亲友介绍、等方式了解新书,只有11%的学生是通过老师介绍得知的。仅42%的老师经常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还有10%的老师从来不布置,其余的偶尔布置。50%的学生读书根本没计划或很少计划,影响学生阅读习惯最大的是“同学、朋友、家人(67%)”仅34%的学生阅读习惯是老师影响的。这些数据确实令老师的“引路者”角色汗颜。我们要求学生读什么、怎么读、读得好,如果你完全放手,没有任何指导,学生如何真的自主阅读?
3 阅读氛围的欠缺、学生阅读时间的不足。
调查显示,91%的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对个人成长有影响。83%的学生任务课外阅读对语文有用,近64%的学生对“优秀***书推荐榜”感兴趣、渴望学校经常举办“新书推介”活动。而另一方面,社会、学校、家庭却没有提供给他们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读书不多的学生85%的认为是由于没时间看书、找不到感兴趣的书、缺少读书氛围等。
课外阅读也不容乐观。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性,作为无纸时代的先锋,他们尽情享受着各种“文化快餐”,将年轻的身影淹没于嘈杂的游戏厅里,大量时间无益消耗。对传统阅读的尽情舍弃,使真正的有益于身心的阅读变得十分缺乏。本次调查显示,75%的学生认为自己读书的数量不足。经常去校***书馆的学生仅占7%,51%的没去过。60%的学生认为校***书馆的新书更新、查阅借阅、服务态度等不尽人意。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和学生的阅读现状出现强烈的不和谐音符。
三、 新课标下,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途径
1 重塑师生角色,确立学生自主阅读的主体地位。
自主阅读倡导教学民主、师生互动,消解尊卑长幼之间的“师道尊严”。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它既能进行个体的***思考,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阅读,说到底乃个体对文本负载信息的涵咏、感悟和发现,学生徜徉于文本思想智慧的海洋之中,进行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和多方法的文化品味,但群体的从众效应也影响着个体的独特视角,因此,阅读必须互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自主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
2 创设阅读氛围,营造读书环境。
调查中,20%的学生认为读书方面遇到的困难是缺少读书氛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学生的自主阅读需要一种读书氛围。
学校可以设立了三级书香网络―学校书苑、楼层书吧、班级书橱。学校利用一切可利用空间,开设读书廊、文化厅、阅览室,张挂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在教室里为建立书柜,把自己喜欢的书、报刊装进书柜,保证“资源”充足并不断补充新“货源”,资源共享。
阅读改变人生篇9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转型;技术升级;教学意义;范式转型
【中***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1-0019-04
【作者简介】王金涛,江苏省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湖学校(江苏苏州,215143)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
从教学意义上来审视与实践“思维转型”与“技术升级”作用于阅读教学范式的转型,是对“大数据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式的变革”[1]的积极回应与深化。大数据时代生命哲学视野中的人本位教育,关注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此外,经合组织还特别强调:阅读素养是所有学生教育及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够成功所需的一项核心技能。
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阅读范式的变革首先是思维的变革,“思维转型”是阅读范式变革的根基,思维不改变,范式形态就很难转变;其次,技术的本质是服务,教学范式的变革需要技术支持,没有技术支持,改革也很难深入。所以,基于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教学范式的变革,是对人的生命存在与表现的完整确认,意义深远。
一、“思维转型”与“技术升级”引领阅读改革新方向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当下与未来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学习方式变革的重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提出:“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2]阅读范式的改革应适应这种变化。因为,“核心素养的引领旨在给技术一个明确方向,将技术对传统课堂的教师、学生、知识、关系四大要素的变革落实在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提升上”。[3]同样,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也迫切需要阅读教学范式的变革,“信息意识”“技术运用”“全球视野”等目标以及“互联网+”、移动技术支持的数字化阅读、创客阅读、泛在阅读等个性化阅读方式正在逐步引领阅读改革的方向。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转变思维,理性看待技术将带来的新的可能与挑战。
1.思维转型促进语言与思维的协同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各种“新思维”层出不穷,如用户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详见第20页表1),这些都将促使语言和思维得到同步发展。
语文是学习语言的学科,同时也是发展思维的学科。将“多种思维”兼收并蓄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更好地促使语言与思维的协同发展,并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为思维而教,思维的转型不在未来,而是现在。
2.技术升级促使师生潜能的同步释放。
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技术的核心是***,本质是服务。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技术发挥着“信息沟通”和服务、支持学习的作用。被技术***的人,包括学生和教师,涉及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迫使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被技术***的课堂,迫使传统的课堂发生静悄悄的***:支架走向网络、信息走向聚合、对话走向交互、决策走向数据、技术走向服务;技术也打开了知识边界,跨界学习,无边界阅读正在成为阅读的主流。
当下正在发生的教学变革并不是要把我们传统的课堂简单地搬到网络上,而是让新技术***学生先天的学习潜能,让技术从“教师端”走向“学生端”,围绕学生的知识习得和知识建构,重构“技术支持学习”的课堂教学新样态,让师生的生命潜能得到同步释放与发展。
二、“思维转型”与“技术升级”重构阅读教学新范式
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思维转型”与“技术升级”不仅瞻望改革的方向,也满足了学生个体存在的“真实需求”。探索与构建“思维转型”与“技术升级”共同作用下的阅读教学范式变革,旨在改变当下课堂教学的形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1.建构项目阅读,开启“问题化阅读”思维空间。
“总有人知道你问题的答案。”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百度”的“知道”与“新浪”的“爱问”都是用户自己根需求提出问题,通过搜索或者悬赏机制发动其他用户来提供该问题的答案。可以说,这些为阅读项目的建构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智慧共享的平台与互动交流的空间。所构建的“基于网络的问题化阅读范式流程”如***1所示:
整个问题化阅读的过程,主要靠学生的“阅读自觉”以及技术的支持。这也正体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一种自组织行为”的阅读理念,即让学生将知识和技能置于一种“特殊环境”(生活与网络的融合)中以促进学习与发现,并充分借助技术支持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们在引导四年级学生探讨“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的话题时,对于课文《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阅读与理解仅仅是抛出这样一个研究的话题,课后学生所展开的就是一个典型“基于网络的问题化阅读”的案例:“百度”搜索词条“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窗口立刻展现若干条目,其中“百度作业帮”所提供的“优质解答”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并用近三千字的篇幅系统、全面展现了爱因斯坦作为“最伟大的人”的佐证,同时还呈现了诸如“讨论一下,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说说理由?”等若干条类似问题,创建了一个供学生参考与共享交流的平台。“让学习更简单!”这是“百度作业帮”的广告词,也是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基于网络与现实生活所构建的项目阅读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作为教师,我们要敢于面对并尝试接受这样的事实,同时也必须关注与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问题化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即通过问题化学习最终能让学生获得什么,是主动探究的精神,还是系统思考问题的关键能力?
二是,当学生面临新的情境、新的问题时,应持有何种态度,具有怎样的思维,如何***应对;如何获得技术支持,从哪里入手,用哪些方法,追求什么样结果?
三是,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真问题是否会演变为假问题,纯真的心灵是否会被网络侵袭;儿童尚缺乏对读物品质的甄别和选择能力,如何规避快餐式阅读,如何让冗长、复杂、零乱的碎片化信息为问题化学习服务,从而形成知识的系统建构?
技术支持学习。“基于网络的问题化学习,其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网络的丰富资源、无限的协作空间,所能提供的帮助交流的通信工具、记录思维的认知工具、情境体验的建模工具,以及知识管理的系统工具,其最大的价值则是网络学习共同体所构建的一种新课程实践形态――共享与协商。”[4]这是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给予阅读教学新的挑战。用印度教育科学家苏伽特・米特拉的话来说,“未来的数字化时代不再需要语文,不再需要数学,大家需要的三项技能是:第一是阅读,第二是搜索,第三是辨别真伪。”所以,如今的“电子书包”“云阅读”“翻转课堂”等,可以说都是大数据时代技术***课堂的“产物”,对此,我们更要积极应对,积极建构。
2.催生创客阅读,构建阅读支撑的“深度学习”。
学生到哪里,阅读就会在哪里发生。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学生已经能实现阅读的时刻“***状态”。而培养学生的创客思维,关键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像“创客”一样进行创造性学习。因为,衡量“创客阅读”的核心指标不是“我知道了”,而是“我做到了”。显然,创客阅读不是简单的网上碎片化阅读,而是一种借助技术支持的阅读再实践与再创造。“创客阅读”的范式流程如***2所示:
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创想法。阅读着,思考着,“我思故我在”,不仅如此,还能将自己的新想法付诸实践,这对学生来说人人能行,个个可为。
二是创资源。建构个人阅读资源系统,包括网络、博客、论坛、微信等话语圈,并能够不断地整理属于自己的原创资料(资源)。
三是创渠道。借助技术支持建设与外界互动交流对话的平台,开辟发表个人阅读见解的新通道,如写博客、发微博等。
四是创表达。在阅读中“发声”,让思想在网络间传递,充分彰显阅读个性,让学生在阅读与表达中成为独特的“这一个”,真正的创客。
“四创”不仅体现了创客的一种阅读实践、思维和品质,也揭示了创客走向“深度学习”的一种路径与可能。如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莫高窟》这篇课文之后,可开展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将学生的“创想”变成现实,如创建个性化的“《莫高窟》专题学习网站”,链接敦煌莫高窟***专题网站、莫高窟研究院等;利用微信平台建立“《莫高窟》朋友圈”随时加关注;去“莫高窟吧”参与讨论:“余秋雨笔下的莫高窟……”并发表“创见”,甚至还可以手机扫描,登录百度账号,加入“莫高窟吧”,随时随地看帖关注“莫高窟吧”动态等。以此培养学生搜索“相关信息”能力,挖掘出其内在相互关系,共同作用于“深度阅读”的展开与深入,催生与建构属于自己的资源网络与知识体系。所以说,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课程形态发展的时代需求。
3.普及泛在阅读,涵养生命的底蕴和格局。
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催生出的功能强大的阅读社交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利用良机,推动着数字时代知识信息的多维度获得、存储、编辑和表现。学生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借助技术和设备进行‘泛在阅读’,整个社会也将因此逐渐步入无缝学习时代”。[5]显然,泛在阅读,是属于“这一个”的开放的“无边界阅读”,融检索、解释、整合、反思、评价等阅读策略于一体,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阅读+”的思维范式,连接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社会与世界,享有世界上最好的阅读资源,从而满足生命成长需求。其范式样态如***3所示:
随着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互联网+”提供的不仅仅是资源,还有技术支持、实践时空与平台、同“现实”学习生活、社会接触的“窗口”,从而在学生中不断地推介与普及泛在阅读。
首先,泛在阅读保证了儿童有足够的合适书目。如今,技术的升级,思维的改变很好实现从翻阅百科全书等大部头到指尖上检索的跳跃,“要百度不要辞海”,百度、谷歌、搜狐等搜索引擎让我们“直通”豆瓣读书,从而便捷地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目,而且还是海量的,足够学生去遴选。这也是学生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中对各种信息(书目)甄别与选择能力的一种挑战。
其次,泛在阅读搭建了儿童自由阅读共享平台。互联网+时代,社交型阅读社区已经形成,如大佳网“书客”,就是通过阅读、分享、交友三大模块,建立了书与书、读者与书、读者与读者、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互式网络模式。可以说,未来“学生阅读社区”的建设让阅读不再孤独,也将从根本上突破班级阅读、书友会等限制,分享变得更加自由。泛在阅读,将成为当下学生阅读的发展趋势。
第三,泛在阅读推开了儿童自由看世界的门户。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借助引擎、标签、关键字等方法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和信息,作为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随时跟进、变更与关注信息发展动态,定制相应的服务菜单和服务提供方式。“指尖上也有大世界”,如QQ、微信订阅“腾讯新闻”等,阅读行为日趋生活化、社会化、全球化,这些都将改变人们的学习、生活等思S方式,泛在阅读已经为儿童推开了一扇看世界的门户,他们的心境和视域也正在逐渐向世界打开。
由于“泛在阅读”的快捷与普适,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阅读社交网站正逐步成为“泛在阅读”的重要利器,这是阅读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当下阅读范式变革的一种前沿表现。比尔・盖茨曾预言:“5年以后,你将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世界上最好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比任何一个单独的大学提供的课程都要好。”没有门槛、没有围墙;跨越国界、超越民族……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学生都可以获取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位老师的课程,知识的多样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为跨界学习构建了一个“开放的网络大课堂”。
在大数据、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来观察、考量和实践“思维转型”及“技术升级”的教学意蕴和现实意义,其目的就是要与时俱进,为变革阅读范式作决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有舒适的阅读媒介,形成适切的阅读策略和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阅读范式的转型与发展,让学习和教育真正回到人和生活中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丰厚儿童生命底蕴。
【参考文献】
[1]王金涛.大数据时代小学语文阅读范式的变革[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6(2):6-17.
[2][3]王凯,李敏.技术撬动学习方式变革的思考与突破[J].中小学管理,2016(7):4-7.
[4]王天蓉,等.问题化学习:教师行动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0.
阅读改变人生篇10
关键词: 中学语文 青少年 课外阅读
在***书馆界广泛进行全民阅读推广之时,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搭上这班顺风车,让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更好地开展。德国教育专家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在13~15岁之前,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那么他今后将很难从阅读中找到乐趣。[1]可见,人生阅读的最佳时期是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阅读理应受到高度的重视,对其进行良好的课外阅读教育刻不容缓。
一本好书可以让一个人受益终生。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而一个孩子要想成才,他的成长过程一定要有一个文化积累的过程,他必须在学好课内知识之余大量地汲取课外知识。课外书是孩子的另一扇窗户,能培养出看问题的深度。非常多的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都表明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其取得成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
然而青少年的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青少年阅读环境遭“功利性”扭曲。长期以来,一切与升学无关的课外阅读,名义上是提倡,但实际上却是限制甚至禁止。家长和老师也总是强调要把时间多用在学习上,少看或者不看没用的课外书。有资料表明,不干涉孩子阅读课外书的家长占8%,反对孩子阅读任何课外书的家长占33.2%,同意孩子阅读经过自己认定的部分课外书的家长占30.9%[2]。应试教育占据孩子们大量课外阅读时间,孩子们被考试、作业、分数等压得喘不过气来,影响了阅读的兴趣。而且家长们往往过早地把读书作为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工具,而忽视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和引导。小孩子如果从小就觉得读书是一件苦事,长大后就不会愿意主动读书。可见青少年的阅读环境还需努力改善。
由于缺乏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相当多的青少年课余时间靠上网,打游戏来打发,我就多次去网吧观察,非常多的网吧上网人群主要为青少年,笔者在网吧认真观察上网的青少年,绝大多数在打游戏,甚至是比较暴力的游戏,还有少部分在聊天,或者边打游戏边聊天。真正上网学习的,查资料的,阅读的微乎其微。这让很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儿童荒废学业,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不仅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成长,还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家庭的幸福。如果能对这些青少年进行正确引导,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将会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取得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对此现状,中学语文老师有义务和责任针对这种种不良的阅读现象做出自己的努力,尽力改变它。将青少年课外阅读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任务来抓。将它放到利国利民,家庭、社会、国家需要的高度给予重视。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所以青少年阅读是一件看起来小,其实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二
那么中学语文课外阅读可以怎样来改进呢?
一要倡导阅读观念。现在的不乐观的阅读环境,和相当多的家长、教师的功利性的阅读观念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阅读。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改变那种将课外阅读看做是无用的观念。只有阅读观念改变了,课外阅读的开展才能顺利而有效。在学校我们要对重视阅读的观念进行广泛的宣传,让大家理解阅读必要性,阅读的长远的重要作用,不要因短期的功利而排斥阅读,否则将有更大的长远损失。也只有家长和教师的阅读观念改变了,他们才有可能成为青少年课外阅读开展的重要力量,才有可能依靠他们共同来把青少年的课外阅读活动做好。我们可以预见没有家长和教师的支持、参与青少年阅读推广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我们要做好青少年语文课外阅读活动首先就要改变家长和教师对阅读的错误的观念。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或者专门的家长讲座,宣传青少年阅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鼓励亲子阅读,在家庭中营造阅读的氛围,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引导孩子阅读,让父母这孩子身边最重要、接触最密切的人更多地督促、鼓励、引导青少年多进行课外阅读。在学校可以和学校领导沟通,取得领导的支持,在教师大会上宣传青少年课外阅读,在功课安排、工作量化考评、指标、绩效等方面向阅读倾斜。让教师教育青少年多进行课外阅读。抓住了这两个重要的力量青少年阅读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除了发动家长和教师外,中学***书馆也是一个重要的力量。首先是阅读环境方面:人类是喜欢享乐的,即人们能够感觉到阅读的愉快的话,就会集中注意力,就会沉浸于阅读,喜欢上阅读[3]。所以我们可以从阅读环境着手,把***书馆的环境布置得干净、明亮、整洁,优雅舒适而富有情趣,设施完善,服务方便快捷,技术先进,提供开水、空调,引进自动售货机提供咖啡,饮料按成本价出售。将***书馆建设成为休闲阅读场所,使学生爱来,来了坐得住。
三是在馆藏方面,要注意贴近学生需求,关注学生关注的问题,青少年学生热情而充满朝气,思维活跃,所以***书馆也要关注热点,进的***书紧跟社会热点,新颖而时尚。吸引青少年来阅读,逐步培养其阅读的习惯。如果***书馆仅有一些陈旧而严肃的书是较难吸引青少年主动阅读的,所以进一些时下流行的***书对青少年阅读推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是建立奖励制度,为进行成功的课外阅读活动,我们不妨学习现在的商家的策略,采取奖励制度,对阅读量大、阅读时间多且达到一定的标准的同学,给予相应的奖励,奖励面一定要广,才能达到推广的初衷。有着奖励又对自身有好处,又可以享受乐趣,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阅读推广效果。学校还可以拨一些资金买一些好书,来免费赠送给每星期一来馆的前10名学生,以吸引同学来馆阅读,进行阅读推广。
五是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阅读推广手段。如我们可以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活动。围绕节日开展书展,如***纪念日展出***的书籍、报纸和杂志。举行***知识有奖问答,以教育青少年,培养其健康的爱好情趣。还可以进行经典诵读,设一、二、三等奖,给予奖励。同学要朗诵,首先要去进行经典阅读,这样就能达到阅读推广的目的,这种方式学生既比较感兴趣,又能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所以用这种方式进行阅读推广,效果将很好。
在全国都在进行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之时,学校也要积极地行动起来,加入到这个有极大意义的活动中来。中学语文教师还要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与社会各界建立双赢的合作关系,善用社会资源,尤其应注重***书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效应,发挥各种民间团体和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以联办、协办等形式,全面提升课外读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扩大读书活动的影响,让更多的读者在读书活动中真正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