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山绣水篇1
生动鲜活的比喻美
文中运用了不少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桂林的山水美,如“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用比喻写出了漓江水的清纯碧绿,桂林山石的千姿百态;“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一座极珍贵的美术馆,到处陈列着精美无比的石头雕刻”,用比喻表现了漓江石***形态各异的特点。文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比喻,这些比喻使文章诗意顿生,意境深远,紧扣标题“画山绣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富有韵律的叠词美
作者还运用叠词使文章充满音韵美,与“画山绣水”相互映衬,如“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一句,用“碧绿碧绿”写水之绿,用口语化的“瞧瞧”引导读者欣赏山水之美;“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用“一片一片”“晕糊糊”写出了晴天江面朦胧的梦境美;“岩上长满绿盈盈的桉树、杉树、凤尾竹,清风一吹,萧萧瑟瑟的,想是刘三姐留下的袅袅的歌音吧”,用“绿盈盈”“萧萧瑟瑟”“袅袅”写出了山美人美;另外还有“修着修着”“累累垂垂”“斑斑点点”“黑黝黝”“一挂一挂”“阴惨惨”等叠词,这些叠词均为文章增添了诗意美。
凄婉神秘的传说美
画山绣水篇2
穿越历史长河,人类文明以文物的形式传载记录。作为文化的载体,无论是实用性器皿,还是观赏性物件,都积淀了人类智慧的结晶,丰富着人类文明的形态。南京博物院收藏了42万件文物藏品,从不同侧面反映着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意识形态。为了更好地与世人分享文化珍宝,南京博物院组织编辑《南京博物院珍藏大系》并付梓出版。丛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南京博物院的院藏文物,将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文物集中起来,以专题形式呈现,目前已经出版有《历代织绣》《清代官窑瓷器》《明代吴门绘画》《清代常州京江绘画》《清代娄东虞山绘画》《清代扬州绘画》。丛书富含***录、索引、目录和研究性论文,装帧精美、信息充沛,体现出文物在学术研究、艺术欣赏、社会教育等方面的深远价值。
《历代织绣》收藏了远古以来,特别是明清到近F代的织绣精品共计284件,种类遍及刺绣、袍料、锦缎、缂丝、服饰、日用品等,较为全面展示了织绣满足于日常生活的实用功能和精神层面的审美特质。唐朝之前,纺织品以实用性为主,唐朝时期丝绸业高度发达,并和西域各国开展丝绸贸易。至宋,受文人士大夫影响,书画艺术大量带入织绣之中,形成独特之观赏性绣作,以针作笔,以线代墨,形式上也以轴、卷、册等书画形式出现,是织绣业的一大革新。至明代,朱元璋称帝后,冠服制度愈加严格,各代官服尊卑有别,服饰文化大规模发展。明代刺绣分为南绣和北绣,北绣针法粗犷,装饰性强,南绣针法细腻,以上海露香园顾绣最具成就。清代,出现了“三大名锦”―――苏州的宋锦、南京云锦、四川的蜀锦。“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清代服饰兼具满汉之风并以不同纹样装饰传达出等级之分。近现代,缂丝日渐衰微,而刺绣方面却名家辈出,有创立“仿真绣”的一代大师沈寿,有吸收西画元素,创作风景绣的华!,有被誉为“闺阁绣的最后一位大师”的凌杼等。纵观古今,历代织绣从纯粹实用性向实用与审美并进的转变,正是经济发展的微观体现,织绣产品既有高居庙堂的传世精品,也有亲民贴和的日常服饰,其传递的文化信息层次丰富,内涵深远。
《清代官窑瓷器》展现了清代各个时期的官窑瓷器精品,品种涵盖杯、瓷塑、盖盅、钵、翎管等40余种310件,为研究清代官窑提供大量第一手资料。中国的陶瓷文化也经历了从实用层面到精神层面,从民间器物发展到皇室贵器的过程。在数千年陶瓷文化的积淀下,明初在景德镇设立了御窑厂,自此,陶瓷走上了瓷本位的发展道路。清统治二百余年。官窑瓷器登上了中国古代瓷器历史的巅峰,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被认为是整个清朝统治下陶瓷业最为辉煌的时期,出现较多工艺技术复杂的瓷品,釉及釉上彩色泽异常丰富。嘉庆以后官窑衰落,制瓷陈陈相因,缺少创新,但也不乏精致之作,如光绪年间,出现水墨五彩,软彩和钻拨刻瓷等新品种。清代官窑瓷器受到工艺技术、皇家审美、民间传统的综合影响,无论质地、造型和装饰都攀上古代瓷器发展史的高峰,体现了皇室的尊贵和奢靡,常被清代宫廷作为与外域友好交流的礼器相赠,其审美价值和文化含义日益凸显。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官窑瓷器,对于研究清代宫廷文化和社会生活所起的巨大作用毋庸置疑。
明清之际,作为上层建筑的绘画艺术流派纷呈,出现了彪炳画史的几大重要流派。《明代吴门画派》收录明代吴地39位画家115幅作品,《清代常州京江画派》收录清代常州30位画家77幅作品,和京江21位画家81幅作品。《清代娄东虞山画派》收录清代娄东虞山38位画家140幅作品,《清代扬州画派》收录清代扬州45位画家171幅作品,这些作品形式涵盖轴、卷、册、扇页、屏,横幅,较为全面展现了几大绘画流派的风格面貌。明清之际,江南地区经济富庶,文化底蕴深厚,文人们多为躲避战乱偏安一隅,绘画艺术得到长足发展。这几大画派发轫地相邻,各派领袖多有交游往来,派别之间互相包围和影响,使得各画派之间既面貌各异,又血脉相通,构成了中国画蔚为壮观的地域性集大成现象。明中期在苏州地区形成崛起了画史上最重要的画派之一―――吴门画派,其中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声誉最盛,吴门画派不仅发扬了宋元传统,更开拓文人画的新意境,以入世的情怀消解宋元绘画的寂寥气息,继院体画和浙派绘画之后一跃成为画坛盟主。至清初,以王时敏为首的四位著名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成为画坛首领,他们取法宋元,临摹古人作品,借鉴古人的中国画本体元素。通过临古积累深厚的笔墨功夫,重视笔墨的趣味和美感,其风格受到皇家青睐而被奉为山水画正宗。“四王”各自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娄东”与“虞山”两派,弟子众多,影响甚广。京江画派也以山水画开宗立派,但是影响力小于前两者,这和镇江地区画家群体构成和意识倾向有关。京江画派成员主要是本邑画家,他们的影响也囿于本邑而不远播。镇江佛教历史悠久,古刹林立,逐渐成为失意文人的理想归宿地。北宋书画家米芾晚年隐居镇江南山“山林堂”,创立“米氏云山”,清代京江画派领袖人物光晚年隐居茅山道观十年。镇江画家的地域特点以及历史悠久的隐逸文化,形成京江画派山水多描绘本邑地区的特色和平淡幽远的艺术面貌。清朝花鸟画领域常州画派仍走正宗一线,但强于变法因而独领。“清初六大家”之一的恽寿平,创立独特的“没骨写生花卉”,成为常州画派的开创者。常州画派不仅在师徒之间传授,还在家族之间传承。常州多个名门望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画风传承群体,而且女画家众多,成为常州画派的一大特色。而清代画派中,受经济影响最大的当属扬州画派,明代以来,徽州盐商已经开始驻足扬州,他们把徽州地区喜爱收藏字画的传统带到扬州,徽商出资收购字画并赞助画家,直接推动了扬州字画市场的繁荣。赞助商与画家之间的默契关系奠定了扬州画派的形成基础。扬州一地还聚集了不少明末遗民,面对家国兴亡的无奈,遗民画家转而求向内心深处的体悟,借助绘画书法倾注对民间疾苦的现世关注,和对人生无常的悲怀感叹,出现了“扬州八怪”等个性张扬的画家,他们以奇崛傲然、狂放不羁的艺术形式抒怀状情,创立了清朝大写意画风。明清之际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经济发展、***治变革、地域特色等因素均影响了江南各个绘画流派,但它们总体属于文人画流脉,绘画形式上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内容上标举士气,抒发性灵,强调意境营造和人格修养,在哲学性、艺术性和文学性上都达到一个高峰。
历经千年的岁月洗礼,中华先祖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透视出中国人独有的伦理观、美学观和价值观,富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南京博物院珍藏大系》通过传播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后人追溯历史的原貌,秉承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提供途径。丛书的出版,为广大读者提供精美绝伦的视觉盛宴,为学术界提供弥足珍贵的案头资料,其学术性、艺术性以及社会教育的启迪性都令人由衷赞叹!
画山绣水篇3
关键词:刺绣;学习;思考;实践;突破;创新
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而学习是指由于经验或实践的结果而发生的持久或相对持久的适应变化。现就结合自身在不断的学习刺绣艺术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新思想浅谈一下学习是刺绣创新的源泉。
喜爱刺绣是缘于小时候跟邻居家阿姨学做刺绣,自那时起喜欢上了在书包、手帕、衣服……日用品上绣制自己喜欢的***样,延续着这个喜好,并喜欢翻阅这方面的书籍,学习自己制作服装并刺绣,得到夸奖,无形之中给予了我鼓励。
接触刺绣艺术品是在一家商场里,那里陈设着一些双面绣绣品,记得其中有双面绣《猫》,现在想想那很有可能是苏绣,因为苏绣最具标志性的作品就是《猫》。后来我又接触到制作刺绣艺术品的店面,开始了刺绣艺术品的学习与制作。
在学习与制作刺绣艺术品的过程中,抽空就去画廊、工艺店欣赏艺术作品,有时会意外的发现到绣品,就会仔细的揣摩学习,晚上有时也在网上搜索刺绣方面的知识,这些对于我绣制刺绣作品都起到了帮助作用,绣制出《送子观音》、《江南水乡》、《苏州园林》等作品。
为了提高刺绣技艺,有家人陪同前往苏州观赏苏绣,大开了眼界,开阔了思路,绣制作品时开始溶入自己的思想,绣制出了获得好评的作品《富贵长寿***》、《华山卧龙岭》。
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其中苏绣最负盛名。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刺绣技艺,我前往苏州学习刺绣,学习绣制了双面绣《红头马》、异色绣《猫》、三异绣《猫与狗》。
苏州绣娘们常说绣制人物是刺绣的最高境界,为了这一目标,我开始学习绣制人物肖像,在学习人物肖像期间,我自选了一幅蔡玉水的彩色素描作品《苹果少女》,在绣制中我运用了学到的刺绣技艺,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想法,绣制出的作品有别于传统的素描绣,虽存有异议,但最终得到了老师的好评。
“要使绣达到极致就要绣而画则优”,于是我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素描,绣制出了素描绣《》,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在学习期间我一有机会就去刺绣店、中国刺绣艺术馆、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苏州刺绣研究所等地方观察学习,还去参观大型刺绣展,接触到了鲁绣、发绣、夏绣、锡绣等绣种。同时还购买刺绣书籍阅读,了解到众多刺绣艺术家无不是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潜心研究,创造出了新绣法。如沈寿、杨守玉、朱凤、任慧娴……
沈寿所创的“仿真绣”,是有清廷农工商部派沈寿妇夫赴日本考察回国后,沈寿在刺绣中将西洋绘画注重光线、透视、追求色光变化的特点与中国传统刺绣的用针、设色技巧溶于一炉,创新出的以“求光”、“肖神”为基本特点的“仿真绣”。
杨守玉所创的“乱针绣”,是基于她自幼受表姐的影响喜爱刺绣,10多岁时在表哥刘海粟创办的***画传业所学习绘画,后在武进县立师范师从吕凤子学习美术,毕业后到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任教,一边教授传统刺绣技法,一边潜心研究中国古今刺绣和中外画法,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受素描的层次、钢笔画的笔触、油画的色彩的启发,把西洋绘画的色彩和素描的衬影法运用于刺绣中,把画理与绣理结合在一起创新出“乱针绣”。
朱凤所创的“散套针”,是受母亲影响,朱凤自幼酷爱绘画、刺绣,后考入丹阳正则女子学校并留校任教刺绣课。抗战时期母校西迁四川,朱凤在途中以惊人的毅力在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福建等地考察了湘绣、贵绣、蜀绣、苗绣、花苗绣、老苗绣、畲绣、瑶绣、傣绣、回绣等。抗战胜利后,研究刺绣山水、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的针法。***后,进一步研究古今中外刺绣资料。经长期考察研究后,朱凤于1951年吸收套针和擞和针等针法优点,创造了“散套针”。
在潜移默化中我逐渐萌发了一些创新思想。为了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我参加了苏州市工艺美术专修班的学习,感悟到刺绣要想有发展,就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新旧、古今、中外兼顾,不断创新、锐意进取。
于是我尝试着在西方油画材料油画底料上绣制中国线描作品《郑板桥》,并添加了色彩,作品一面世,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与好评,作品荣获第六届江苏省“艺博・银针杯”刺绣作品大赛优秀奖。
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我选绣了徐悲鸿的素描作品《泰戈尔》,遵循科学的“点、线、面”法则,把“点成线,线成面,点线面构成***形”运用到刺绣中,并采用自己的发丝作为刺绣材料,来表达对诗人正视生活,正视生命的欣赏。作品参加了第十二届中国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的评选,荣获铜奖,第四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家居用品博览会“鲁绣杯”山东省工艺美术现代创意奖评选,荣获金奖。
在再度绣制蔡玉水的素描作品《苹果少女》的过程中,觉得单单使用线条的形式来表现素描绣作品,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于是就尝试着把“点成线,线成面,点线面构成***形”的科学法则再次运用到这幅作品中,在素描绣通常使用线条来表现刺绣作品的基础上使用点来表现。从而形成了新的刺绣理念。并在作品创作中融入了苏绣的精细雅洁与鲁绣的精华-发丝绣,也寓意着我与苏州丝丝相连的“绣缘”。作品参加了第十二届中国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的评选,荣获金奖。
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积累着知识与经验,思考着、尝试着新的刺绣艺术的表现形式,领悟到学习是刺绣创新的源泉。在今后的刺绣生涯中我还将会继续学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新的、先进的知识,积累新经验、新思想,新理念,在刺绣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注入更多的新元素,争取在刺绣的艺术世界里多增添创新作品。
参考文献:
[1] 沈寿,张謇(清).《雪宦绣谱***说》[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画山绣水篇4
蜀绣的绘画文化特色
蜀绣的和绘画相关的起源和发展的环境导致了它的题材内容和工艺手法都具有绘画特征的文化特色。熊猫和金丝猴是蜀地特有的珍稀动物,是蜀绣中最常见的题材。传统题材以龙凤软缎被面和芙蓉鲤鱼最负盛名。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命百姓在成都城墙遍植芙蓉,秋天芙蓉盛开时如叠锦堆霞,故成都又名“芙蓉城”。1981年人民大会堂四川厅展示的长4.4m、高1.7m、共计32条鲤鱼的《芙蓉鲤鱼》是蜀绣的代表作,曾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此绣品根据花鱼叶杆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针法,如盖针、点针、沙针、覆盖针等,花繁如云鱼戏其下,芙蓉花的清丽之色与水墨鲤鱼共同构成一幅清新淡雅的国画。由于蜀绣是“画绣”,宋元明清各个时代,均受文人画家的影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表现绘画题材的。特别是以名人书画为***稿,如仿郑板桥的《竹石》的绣品《怪石从条***》等。清***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四川省成立了劝工总局,内设刺绣科,聘请绘画名家设计绣稿,同时钻研刺绣技法。当时一批有特色的画家如刘子兼的山水、赵鹤琴的花鸟、杨建安的荷花、张致安的虫鱼等都入绣,即加强了蜀绣和绘画的结合,也大大提高了刺绣表现绘画的技法。蜀绣还得到蜀中画家的大力支持,如《薛涛制筏***》绣屏,就是著名画家赵蕴玉提供绣稿,由刺绣工艺师加工创造的一副佳作。文人画的超凡脱俗的审美趣味和蜀绣追求的精致细腻典雅秀丽的艺术风格的一致,使得很多绘画韵味浓厚的作品问世,如蜀绣代表作之一《蜀宫乐女演乐***》挂屏等。蜀绣的技艺特点是运针自如,针迹平齐严谨,丝线粗细兼用,色彩和顺。1、针法:分为十二大类,138种针法,是一个长期积累形成的丰富而高技术的针法体系,根据***案不同而用针。第一,晕针。晕针是区分蜀绣与其他地区刺绣的主要标志,是指一种有规律的长短针,按针法组织不同可分二二针、二三针、全三针。其中二三针是蜀绣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晕针,具有针法严谨,结实耐磨,表现力强,绣面平齐光亮,针迹均匀的优点,是绣日用品与欣赏品的主要针法。二二针是指有规律二针二针地排列,按实际情况一排一排地变化色彩,表现晕色效果。三三针普遍用于花卉人物等,具有光亮平齐的效果。由于晕针针法长短不一,每排长短不等而针脚却紧密相接,更能体现事物的立体感和真实感,淋漓尽致的刻划对象的光色,善于表现色彩晕染,表现出不同的光、洁、粗、细、软、硬、松、散等质感,更好表现绘画效果。第二,斜滚针等针法。斜滚针是蜀绣的最基本的针法之一,两线紧靠,形成条纹,适宜表现花藤、叶筋、水波、松针等;衣锦纹针,适合绣各种装饰***案;切针,适宜表现透明的轻纱、薄雾、水泡;蓬铺针,具有对折闪光的效果;参针,装饰性强;木石针,则有色彩过渡的效果。此外,常用的还有花针、虚实针、乱针、斜针、运针滚针、沙针、辅针等等。各种针法交错使用变化多端。因为蜀绣一直追求绘画的效果,近年来蜀绣大师郝淑萍创造了“平手拉花针”,开创了油画单面绣法,惟妙惟肖的表现了油画的透视、明暗和材料质感,使蜀绣摹本由工笔和水墨的国画拓展到油画领域。***以后,针法又有所创新,如表现动物皮毛质感的“交叉针”,表现人物发髻的“螺旋针”,表现鲤鱼鳞片的“虚实覆盖针”等,丰富了蜀绣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2、绣技第一,线条绣。这是蜀绣为了更好的体现水墨绘画效果而独创的线画合一的绣法。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蜀绣技法主要是线条绣。所绣均为墨色,如画家赵蕴玉的《品箫***》、《簪花***》等都是线条绣。在素白的软缎面料上运用晕、纱、滚、藏、切等技法,以线做墨以针,表现绘画中用笔的大小粗细和水墨的浓淡干湿深浅,也表现传统书法中的沙笔飞白(墨线中有点点空白)。远山近水亭台楼阁,层峦起伏烟云流润,均具有丰富的黑白灰变化。所绣线条生动流畅,色彩轻柔温和,笔墨的湿润感和潇洒感纤毫毕现。第二,双面绣。蜀绣的工艺有单面绣、立体绣、双面异色绣、双面三异绣(异色异形异针法)。双面三异绣是蜀绣技艺最高最难的表现形式。以刺绣的技术为基础,在一副绣品的正反两面分别绣出构***、色彩、针法完全不同的物象而又浑然一体,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营造出同一主题不同的意境。“康宁绣”就是一个代表。它传承了蜀绣的精华,创造了双面异形绣,被誉为蜀绣一绝。双面绣可以是绣完一面再绣另一面,但也可以先把两面主要的块面完成了,再分别绣两面的其余部分。先绣的一面是比较复杂、难度大的,然后再绣另一面比较简单的。第一面叫绣,第二面叫撇。撇就是在第一面绣的反面针线层上,很精细地做出异形***案,因为不能在第一面绣***上露出针脚所以称为撇。第三,车拧法。蜀绣刺绣工艺的特点是“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车拧到家”的车拧法是蜀绣一枝独秀的绣法。“车”指绣品的点睛部位,自点睛处起针,凭灵感向四周扩绣,以达到“神似”的效果。“拧”更为讲究,是指运用长短、深浅、浓淡不同的针(如晕针)从刺绣形象的逐渐向内添针或减针。不管是一片叶子或一个花瓣,针线是一顺地展开而非横竖交叉,绣品因此平齐光亮。各片叶子、花瓣的方向是从中心往外呈弧形、圆形的***案,用针跟着花瓣、叶子的方向旋转着绣出环转的效果,一针包边跟着***案方向边车边拧地往中心绣,这就是“车拧”。薄处透亮,厚处立体,看起来圆形从边缘到中心十分自然地收缩而针脚整齐,强烈地呈现出物体的生动变化,使得绣品浓淡适中,张弛有度,疏密得体,产生水墨写意的绘画艺术效果。1、巨幅“芙蓉鲤鱼”座屏芙蓉鲤鱼是最具有巴蜀地方特色的***案。此座屏集蜀绣传统针法之大成,停放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鲤鱼生动活泼漂浮欲动,芙蓉花清丽娇艳熠熠生辉,芙蓉鲤鱼浮翠流丹互相辉映,使人倍感秋波荡漾透彻明亮。悠远高雅的意境,精致细腻的针法,典雅秀丽的色彩,不愧为蜀绣的代表作精品。2、蜀绣大师郝淑萍:油画单面绣《舞者》作品在传统的二三针、晕针技法上,创造了“拉手平花针”技法,用一针一线绣出了油画的浓淡、明暗,技艺精巧,以假乱真,体现舞者轻盈飘逸之美,使得精、气、神和手、眼、身、舞、步完美结合、高度统一。施针严谨,线片广亮,针脚整齐,渗色柔和,充分体现了蜀绣的技艺特点和艺术风格。3、技艺的最高表现形式——双面三异绣(异色异形异针法)《稚趣***》。蜀绣大师康宁的《稚趣***》在薄如蝉翼的半透明纱上,一面绣着情思绵绵的卓文君,另一面绣着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母子。“双面异形绣”的要求极为苛刻,“密不成堆,稀不见底,光亮平齐,短针细密,外实内松”。康宁呕心沥血成功探索了“双面异形绣。”即在绣缎的正反两面白描两幅形象各异的画面,再用双针双线同时上下穿动,绣正面时也勾勒反面,最后绣出两幅形象色彩针法截然不同却又浑然一体的***案。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康宁绣”的创始人。康宁绣传承了蜀绣的精华并独成一派,其双面异形彩绣被誉为蜀绣一绝。
蜀绣的文化价值
画山绣水篇5
推荐指数:
地域分布:河北蔚县,河南灵宝县,山西浮山县、静乐县,陕西千阳县,山东曹县,广东潮州,浙江乐清,江苏邳县,福建漳州。
剪纸大概是中国最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态。
记者老家河北沧州,初中同学的父亲就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剪纸艺人,现在已是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的会员。小时候去同学家,眼见其父一把银剪在手,左右开弓,几分钟工夫,一幅胖小子抱鲤鱼托着大喜字就剪出来了。神奇如变魔术。那时,剪纸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工作之余***个乐子。这两年回沧州,同学的父亲已在工艺美术店旁边开起了剪纸专营店。那些剪纸比我小时候看的更专业了,它们一幅幅贴在玻璃框里,剪有西厢记、生肖报春、十八罗汉等故事形象。
同学父亲告诉记者,这些剪纸都是一些机构、公司订做的,单价从50元到几百元不等,如果是成系列的就更贵了。小小剪纸能卖这么贵!前后不过20年,记者眼中难登大雅之堂的民间艺术已然成为收藏新宠。
同学父亲告诉我,这些只是一般的价格,名家的原创作品更贵。比如,扬州当代名家张永寿一张A4纸大小的剪纸,市场价卖到8000元,这是国内的价格。同样一幅作品,国外至少比国内高几倍。2007年至今,剪纸涨幅明显,名家原创年涨幅80%甚至已翻番。在拍卖市场上,剪纸也开始制造兴奋点。据某媒体报道,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幅剪纸作品曾经拍到6.9万美元的高价;国内,2004年的深圳高交会展中心上,也有一幅剪纸拍出16万元的高价。
记者了解到,剪纸的制作方法分两种,一是剪刀剪,二是刻刀刻。由于地域不同,中国剪纸呈现“北犷南秀”的特点,即北方粗犷,南方灵秀:陕西粗犷奔放,河北善于点色,山东淳朴,江苏精细,广东善用金纸衬托,浙江擅长边饰***案。这些省份中,浙江的乐清细纹刻纸代表了国内剪纸的最高水平,其传承人林邦栋、郑元逊、余忠汉、余忠惠等人的作品早已价值不菲,值得藏民重点关注。
专家提醒,虽然国内已建立起剪纸艺术博物馆,各地剪纸艺术节也频繁开幕,但剪纸的市场发展动力仍显不足。基数低,起步晚,没有参照,价格仍事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这种情况之下,建议收藏名家作品更为保险。
收藏贴士:
纸张:用作剪纸的纸张很多,但以狼纸的价值最高,其次是毛边纸。题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或专题特色的剪纸,往往才具有更高的升值空间。创作手法:要看作品的刀功和纸感,同时还要具备造型的夸张、轮廓的优美、画面的均衡、线条的粗细等。稀缺性:尽可能选择限量且不可复制的为佳。
刺绣:养在深闺人渐识
推荐指数:
地域分布: 江苏、广东、湖南、四川、山东
《红楼梦》中记载:贾元春得一绣佛,云:“顾绣,女中神针也。”此中顾绣,说的是明代顾名世家中女眷的刺绣。
2005年中国嘉德拍卖,顾绣代表韩希孟的花鸟册页以165万元成交。什么刺绣这么值钱啊?专家介绍,顾绣代表了中国刺绣最高水平。真正保留下来的顾绣只有200多幅,多数都藏于各地的刺绣博物馆。
顾绣之所以价比名画,是因为其本身就是名画。传说中,顾名世次孙顾寿潜之妻韩希孟本人是画家,嫁入豪门后,得以亲见诸多宋元名画,遂将刺绣针法与国画笔墨相结合,以针,以线代墨,终以创立顾家刺绣一派。古时女子居家中,无网可上,无书可读,没有生产指标,也无需赶工,可以花去整年时间绣一幅名画,自然极尽精巧之能事。这是现代刺绣所不能比的。
除了创于上海的顾绣,极具地域特色的苏、蜀、粤、湘四大名绣同样驰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老刺绣价格在国内外市场稳步上升,品相较好的清代绣片,目前每件从几百元至上万元不等。在装饰品中,清朝官服胸前区别官位等级的补子最受欢迎,一般根据品相,每件绣片在3000元到5000元左右。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内拍卖会上,刺绣的成交率在90%,近5年来,古代绣品的市场价格已攀升10倍左右。
天府蜀绣公司副总经理王斌介绍,刺绣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艺术价值非常之高,任何一件绣品从形式、纹样、绣工到配线、布色,都是经过精心施艺的。其次,其技艺的独特性与传承性也是备受人们追捧的原因。
记者了解到,在四大名绣中,尤以苏绣最负盛名,即使是当代绣品,价格也动辄几十万元。相对于当代苏绣,专家建议关注清末、民国时期的名家苏绣,这类绣品还未被发掘,作品丰富,又各具风格特点。清末丝绣藏家朱启钤在《女红传征略》一书中,记载了几十位刺绣艺人的传略,包括程景凤、周湘花、卢元素、沈关关、俞慧瑛、丁渭琦、杨羡九等苏绣艺人。这些艺人的很多作品都被博物馆珍藏了,但仍有不少力作散失民间。
收藏帖士:
四大名绣各具特色。苏绣特点为:所绘山水、楼阁、人物、花鸟,针法细腻,栩栩如生。粤绣构***繁密热闹,色彩富丽夺目,常以花鸟为主要题材。蜀绣亦称“川绣”,取材多为花鸟虫鱼、民间吉语和传统纹饰,色彩艳丽,颇具喜庆色彩。湘绣的特点是用丝绒线绣花,当地称作“羊毛细绣”,多以国画为题材,非常大气。
皮影:琴声灯影俱往矣
推荐指数:
地域分布: 东北、河北、山东、山西、青海、宁夏、陕西
“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一句话道尽皮影表演的魅力。
画山绣水篇6
丝线缝韶华,红尘千帐灯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蜀绣”这首歌一开头,就把成都拉回了雨意氤氲的清丽气氛。初春三月,我走进浣花溪畔的蜀江锦院,去探寻“蜀绣”这一古老的蜀中绝艺。一群老外正在参观游览,跟着一位穿着古雅的讲解员,仿佛时光回溯千年,蜀绣的历史传承、蜀绣的高超技艺、蜀绣的美轮美奂,在蜀江锦院展示无遗。
在幽静庭院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彭永兴之子、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彭世平带着数位徒弟,在丝布上穿针引线,绣着翠绿的荷叶,赋予给蜀绣一股清雅诗意,传承着蜀绣这一民间艺术瑰宝。
蜀绣又称川绣,起源于川西民间,因地缘关系而得名,与江苏苏州的苏绣、湖南长沙的湘绣和广东的粤绣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绣。蜀绣产地主要集中于成都、重庆、温江、郫县等地,其历史悠久,与蜀锦一起被称为“蜀中之宝”。
西汉辞赋大家杨雄,乃蜀郡成都人,最早记载蜀绣的文字,就出于他的《绣补》一诗,在他所著的《蜀都赋》中也有“若挥锦布绣,望茫兮无福”的词句。“挥肱织锦”、“展帛刺绣”等描写,再现了当时成都织锦刺绣的热闹场面。唐代末期,南诏进攻成都,掠夺了大量金银、蜀锦、蜀绣,还有大批蜀锦蜀绣工匠,蜀绣技艺于是被带到滇南。
时至宋代,享乐之风更盛,刺绣的需求量大增,极大地刺激了蜀绣的发展。此时蜀绣之名已遍及神州,文献称蜀绣技法“穷工极巧”。成都地区因其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盛产丝帛,因此蜀锦蜀绣的制作生产“冠于天下”。
刺绣基础在民间,但作为工艺,在当时仍很稀罕,因是奢侈品,受朝廷官府控制。汉代少府属官的东织室西织室,就是专为皇室加工缯帛文绣高级成品而设立的。因绣品显示非凡之技,所以常视之为宝。《华阳国志》详载蜀地宝物,便将锦绣与金银珠玉同列。
这已经是***府层面的产业,不过蜀绣的活力与美好,我想更多还是在民间的大家闺秀、百姓儿女的手中。“以前姑娘出嫁之前,都会给自己绣一套嫁妆。”蜀江锦院的蜀绣大师彭世平回忆说。昔时川西农村,“家家女红,户户针工”。在古代,女子不能轻易抛头露面,养在深闺的姑娘,刺绣是最常见的消遣。“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词人温庭筠写得最是传神。
一首唱少女给情郎绣荷包表达爱心的四川民歌,有句“为绣荷包儿有人求,瞒倒爹娘绣得忙”,封建社会青年男女互生恋情,违背父母之命,私送信物,故要瞒着。荷包随身佩带,又作装饰,元杂剧明清小说服饰描写每每提及,欧阳修的“紫荷垂橐”即言此物。因以彩色丝线刺绣,故必出自闺阁,送心上人,***案绣鸳鸯或并蒂莲,喻有情人终不分离,针针线线,极尽工巧,最见女子惠心深情。荷包未必都特别,然而刺绣确非等闲手段。
情窦初开,怀了一份萌动的春情,跟母亲学了技艺,便在漫漫的岁月中,为自己绣一双鞋,一件花衣裳,一套被面,一对鸳鸯枕。在自己最美好的豆蔻年华里,红酥手下,青丝千万根,将满心的情意绣成一块素洁手绢,悄悄送给自己的心上人。还有比这更美好而浪漫的事吗?
丝线缝韶华,红尘千帐灯。也许是离人远行未归,也许是夫婿上了战场,无论异乡孤寂,还是铁马冰河,披上姑娘绣的战袍,抑或怀揣心上人绣的香囊,就温暖了寒冷的心肠。而绣娘倚门,待君踏上归程,一颗牵挂的心,又寄托在了刺绣之上。
青丝万千根,绣艺绝天下
古蜀绣品极少传世,较早的“北宋蜀绣双冠***片”,绫地,绣片高44厘米,宽30.7厘米,上绣二株鸡冠花、孤屿、水草水波纹,一雄鸡屿上昂首振翼催晓,上端印“明昌御览”玉玺一方。明昌是金章宗皇帝年号,可能是宋朝廷赠给金国的。中国古代的山水花鸟画的成熟期在五代,其突出代表便是西蜀南唐的画家如黄筌、荆浩等。
宋人之绣,针线细密,其用线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花草禽鸟之绣非如此细密而不能工不能真,加之题材之自然清新,比较龙凤及汉唐流行纹样,更富于生活气息。后代言及绣者之工,就说“工仿宋绣”,赞扬“精刺绣”者,即言其“能灭去针线痕迹”,直称“针神”。此乃仿宋画之工,甚至直谓“绘绣”。
经过长久发展,蜀绣形成了“针法细腻,色彩淡雅,线条流畅,水墨格调”的风格。用针工整、平齐光亮、丝路清晰、不加,花纹边缘如同刀切一般齐整,色彩鲜丽。
蜀绣的纯观赏品相对较少,以日用品居多,取材多数是花鸟虫鱼、 民间吉语和传统纹饰等,颇具喜庆色彩,绣制在被面、枕套、衣、鞋及画屏。尤以自然界为主题(如熊猫、花鸟)的蜀绣品种最具代表性。
参观蜀江锦院之前,虽然对蜀绣早有耳闻,但对其印象还很模糊。在蜀绣大师彭世平的引导讲解下,欣赏完几幅藏品,才发现蜀绣之美之妙,如此震撼人心。蜀绣一般采用绸、缎、绢、纱、绉作为面料,几近透明,经过绣师的巧手刺绣,一幅幅水墨写意般的***画像是浮于空中,活灵活现。
一面绣着芙蓉锦鲤的屏风,看起来如同一群鲤鱼在透明的大玻璃缸畅游。一副九寨沟的风景刺绣,且不说那绿树碧水,就连阳光照在树叶上的光影也被绣了出来,完全是一副艳丽油画的效果。几只湖边嬉戏的熊猫,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它身上的一根根毛发,像是立体的一般。
最奇妙的地方还在于,这些作品从背面看,效果也跟正面一样,平整光滑,所有的针脚都被巧妙地藏住了。蜀江锦院还藏有几幅代表蜀绣最高境界的双面异形异色绣,正面是美女的面容姿态,背面是美女的背影;正面是熊猫,背面是金丝猴……据彭世平介绍,双面异绣算是蜀绣针法最难绣的绣法之一,既要用两枚针脚线相互遮盖,又要不露出破绽。
这样绝妙的作品,源于绣工绝妙的技艺。蜀绣至少有100种以上精巧的针法绣技,如五彩缤纷的衣锦纹满绣、绣画合一的线条绣、精巧细腻的双面绣和晕针、纱针、点针、覆盖针等都是十分独特而精湛的技法。通过多变的技法,蜀绣实现色彩的重叠、针法的精细,表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由于人工创作,除了高超的技艺,还需要时间和耐心。据彭世平介绍,一副绣品,少则数月,多则需要几年,一片树叶都需要绣上一天。一位绣娘,要学会基本的蜀绣技艺,也需要三年左右。
川中蜀绣的刺绣工场,远不是过去小姐绣楼的情调,也非慵线懒针,作为一门古老工艺,蜀绣以其独特的技法、富于浓郁地方特色的***案(如芙蓉鲤鱼、竹林马鸡、山水熊猫等)受东西方人青睐,2013年3月25日,参观坦桑尼亚“妇女与发展基金会”,向基金会赠送的礼物中,就包括了蜀绣作品《梅花双熊》,一棵梅花树下两只憨态可掬的熊猫正在嬉戏。
画山绣水篇7
第一次到施南家时,正是柳絮飘飞时节,锦绣吊着高高的马尾,背着从夜市淘来的银灰色小包包,包里装着没有完全藏进去的半截杂志,裙角上挂几片柳絮。
施南的客厅富丽堂皇,她的目光从高处落下,眼神很凉。锦绣就低了头,眼睛盯着鼻尖,像等待裁决的犯了错的孩子。
施南说:你叫锦绣?
锦绣点头,再顺势抬头,满目的流金富丽中,就注意到客厅正中挂了副山水轴画,细腻,悠然,思绪空凉,锦绣不禁一怔,她完全不懂画,但画中清愁如一汪泉,灌注进心田。
落魄中急寻安身的锦绣不曾想到,这幅画,会跟自己产生纠葛,这些纠葛又会慢慢占据了她的青春岁月和情感。
(二)
给施南的儿子做家教,是锦绣这一个月来找的第N个工作了。从最开始的踌躇满志到后来的身心疲惫,家里带来的钱就快花完了,偌大的城,容身不易,一个空怀满腔梦想却没有背景没有文凭的腼腆女孩,就如同满街飞舞的柳絮,不仅左右不得人生,还被人厌弃,混乱漂移,可见的前路,是一片渺茫。
家是万万不可回的,尽管所有人都劝锦绣趁着年轻娇嫩嫁了,石头也确实是人上的人了,可是,那些飞舞的梦想与不甘层层叠叠缠绕着。石头给的生活再好,亦不是她要的。一个女孩子到底要什么样的生活呢?走时,父亲怒问,是啊,到底要什么呢,更好的物质或者名利?都不是,及至见识了施南家的那幅画,她心底的渴望才渐渐清晰起来。她要一个能画这样画的男人来爱!
从没见过如此堂皇富丽的别墅,踏进石阶的那一刻,锦绣几乎是绝望的了一这样的人家,怎么肯请一个毫无经验、没有文凭的女孩子做家教呢!何况施南是那么高贵漂亮的女人,挑剔挂在眼角眉梢。
但事情竟是出奇的顺利,施南的要求对此时的锦绣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施南的要求是搬到别墅里来住,工作房子双双解决。
墙壁上的山水晃动,锦绣盯着那幅画,忐忑落下去,喜悦泛上来。到底,是有了落脚处了。
(三)
后来,锦绣逐渐明白了施南为什么会执意留下她住,施南是太寂寞了,一个人住如此大而空寂的别墅。
锦绣的工作大多时间充当的是保姆的角色,她知道,但不计较,有住有梦,已经是好,所以,将孩子带的很好,幼儿园下了课,便是玩,别墅的小花园里,秋千架上,一个大孩,一个小孩,笑声清朗纯粹。这个时候的施南就在屋子里坐不住了,透过玻璃门,她会披了纱衣,挽起头发,依依呀呀唱起戏来:喜相厌,病相扶,寂寞相陪,直至终老!随手挽了两条真丝围巾,权当水袖,一甩清愁过眼,二甩寂寞随风,趁了夕阳碎落,窈窕成华丽的影,都是苍凉的调子,听了,二十岁尚不知情愁的锦绣也不禁惆怅渐生。
锦绣哪里知道对于内心空茫的人来说,居住的空间越大,寂寞就越多,越明显。况且,在这个屋子里,同样寂寞的,还有沈桀。
等施南收住长长的调子,锦绣跑过去问:施姐唱的真好听呢!
施南轻抖手腕,收回“水袖”,眼睛就弯弯的了,喜悦如莲花般在脸上绽放开来,锦绣有点惊呆了,这个女子,笑起来很有些倾国倾城的味道呢。
施南就那么在锦绣眼前收起“水袖”,露出妩媚的荚,然后笑容戛然收起,眼睛回复冰凉,宛如河面晶莹的薄冰,咔嚓一声,齐齐碎掉,猝不及防。
但是锦绣不计较,华丽的女子,不说男人,就是女人看着也喜悦呢。
锦绣一直以为施南是某大款包养的女人,有钱有闲,又美!可是很快她就发现自己错了。
无事的时候,锦绣会画两笔画,那日画毕,施南看见,万分惆怅说:可惜7我那儿子,一点没有继承他老子的天赋呢,拿起画笔就烦,你能不能想个办法培养下他这方面的兴趣?
锦绣下意识抬起头,客厅里的画她仔细看过,落款虽清晰,但是没有印章,所以断不是买来的,那么说,是男主人画的。锦绣眼睛盯着画,施南顺着她的目光说:是啊,那幅画就是他画的,留个纪念,他是中央美院的高材生呢!可惜,他对不起我。
锦绣不出声,对不起这三个字在如今的爱情婚姻中所昭示的意思太明显了,她插不得话。施南将目光落在锦绣脸上两秒钟,马上明白了她的心思,冷着脸道:不是你想的那样,他,死了!
(四)
一开始,是施南将沈桀带到锦绣的生活里来的。她不断的讲述沈桀,那个漂亮有才华的男人。
锦绣看过沈桀的照片,在相册里,和施南相拥着,很清秀的面庞,微微的书卷气,嘴唇微启,棱角分明。看照片的时候,锦绣还不知道沈桀已经死了,听到这么一个结果的锦绣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莫不是施南为家财害了丈夫的命?然后就又觉得自己有些俗气,死了男人的有钱女人总会和谋杀拖不了干系,可惜这不是电视剧,施南认真寂寞着生活抚养儿子,完全没有狠毒的痕迹。
施南和沈桀的爱情故事不复杂,施南用了一个晚上就讲完了。
当年沈桀爱上施南,施南还是市剧团里青衣的不二人选,万人中央的美女,自然要流金的生活相伴,可是沈桀除了才华一无所有,才华最当不得饭吃,尽管素面的施楠没说过什么。可,琐碎生活中的落寞还是没能逃过沈桀的眼,他说,我不能让你受委屈!于是狠心抛掉画笔,下海经商,为给施南一份配得上她的华丽生活!沈桀五年后成功,百万家财到手,施南终于展开笑容,在珠光宝气中萦绕,喜悦!可惜,老天不眷顾,沈桀被一场意外车祸夺命!
锦绣觉得自己突然就卷进施南和沈桀的往事中了。
她总是在有月亮的夜晚关起门来看沈桀的画,心头漫过哀婉。做生意,放弃画画,沈桀一定是有留恋的,不然他的画中不会流露出浅浅的愁绪,画中那种湿漉漉的忧伤撞击着她的心,锦绣的心里开始疼,觉得沈桀是受了委屈。她开始小心的收起沈桀散落在抽屉里的随笔和小照片,藏在箱子深处。沈桀的画都是信手拈来,仙鹤,茅屋,仕女,……栩栩如生,才华昭然。
梦想太高了,周围难免冷清,于是会被世俗拖着向下走,稍不留神,就踉跄下来了。沈桀一定是被爱情牵下了山崖。但是,画中透露真意,为了施南的如意,他放弃了自己的如意。
最可怜的人不是没有梦想庸庸碌碌,而是,梦想明晰却不得实现,重重阻力,每一重都要艰难挣扎。
这么想的时候锦绣看沈桀就不仅仅是惺惺相惜了。她觉得沈桀真可怜。锦绣开始梦想这个男人温暖的眼神,她相信人应该是有灵魂的,那么,沈桀总有一天会入梦来。
施南没有害死他,却杀了他的慧心。如果,沈桀当初遇到的不是唱戏的施南,而是自己-他们的人生是不是就会改写了呢?施南华丽的外表下哪有诗哪有书哪有画呢,是了,他会转移心思的。
有了这个想头的锦绣再见施南心里忽然就慌慌的了,晚上洗澡忘记带浴衣,想偷偷跑回卧室去,不妨迎面撞上正坐在客厅抽烟的施南,心里一急,快步向前跑,左脚却拌在右脚上,赤条条摔倒在她的面前。施南被她的样子逗笑了,花枝乱颤:都是女人,怕什么!倒地的瞬间,锦绣在落地的镜子里瞄见了自己青涩的渴望,以花开的姿势,缓缓,缓缓,绽放!
是啊,沈桀的心是夺不来的,因为他已经死了,怕什么呢,锦绣不知道。
(五)
尽管施南是居高临下的语气要锦绣帮着收拾一下搁置几年不用的书房,锦绣还是雀跃的,甚至有些莫名的心跳,她知道那是沈桀的书房,也许可以找到他生前留下的只言片语,通向一个才华横溢却又早逝的男人的心路。
书房很凌乱,迎面有一副仕女***,裱的精致,晨起的女子松松挽个髻,披件水红披风,斜依门边,双手捧了一盏茶,慵懒,娇美,灵动,眉眼像极了施南的风情,却又分明比施南多了些味道。锦绣的心里一动,莫不是沈桀对她的爱情真像传奇的那样深?
书柜里的书很多,四门柜,八排书,积了很多厚厚的灰尘,很久没人的样子,锦绣拿起一本《呼啸山庄》,已经被翻旧,轻轻一抖,无数呛人的灰尘就开始飞舞,时光的痕迹那么明显!这么说他也是喜欢的,若是在阳光下抱一本书看,他断不会说:一个女人不做家务,抱一本书做什么呢!他定会以轻巧的脚步走过去,揽住她的肩头笑一笑。
施南并不进书房,大概是觉得对那个世界难以理解,或者是怕触景伤情,曾经那么好的一段爱情,如今天人永隔,她受不了。
锦绣在书房细细打扫了差不多一上午,她期望能找到沈桀的一本日记,或者文字,结果很失望,只在抽屉的最深处,发现了胡乱堆在一起的几本临摹本子,发黄,但是很清晰,花鸟鱼虫,包罗万象。
也有发现,沈桀画的仕女调筝的很多,配了兰竹,那么他应该是喜欢的。旁边有正楷录了王维和陆游的诗词。清雅的一塌糊涂,但是这清雅如今多伴了灰尘,成了时光的弃物。施南只留下一幅画做纪念已经难得,她要的是沈桀鲜活的人,人去了,这些静物和气息就毫无意义了。
(六)
锦绣征求施南同意,在孩子去幼儿固时出去兼几份职。她想学古筝,让十指在筝上跳舞。她觉得,自己弹筝,《广陵散》倾泻流淌的时候,沈桀的画定会做的更好,是啊,琴声咚咚,这是什么样的生活呢,沈桀一定喜欢,锦绣觉得自己能看见沈桀,或者沈桀一定能感觉到自己的心,一个人的时候,她常常会猛然回头,能看到沈桀的影子在不远处倏忽而去,只剩微风在画纸上浮动。
有时候锦绣会妒忌施南,妒忌她得到了沈桀:有时候有期待,期待她讲更多关于沈桀的细枝末节:有时候恨,恨施南的庸俗害沈桀死!若沈桀没死,她便有机会用余生在世间寻他了。
为了沈桀去学古筝,锦绣也觉得荒唐,可,不荒唐的人生又该如何呢。几个月后,锦绣已经可以弹顺一支曲,是那首难弹又悠远的《高山流水》,她坐在教室的琴房里弹,阳光洒进窗棂,尘埃浮动,沈桀的画册贴在胸口,她坚信带了他的灵魂来听的,和沈桀距离那么近,心,跳的厉害。
然后,午夜梦回,锦绣会很恍惚,幻想着沈桀根本没有死,自己终究有机会。
最近锦绣的思维总是停留在施南描述的片段中。施南的那些往事需要一个出口,于是每晚孩子睡熟后,她使会点点滴滴诉说开来,锦绣是愿意听的,泡了碧螺春,捻几个糖粟子,一晚上的时光就在陈旧的故事中飞过去了。于是清晰的沈桀一点点在面前站起来了,他身材高大,笑容温暖,指尖清凉,喜欢穿黑衣服,忙碌极了便坐在秋千上喝一盅碧螺春……画画,做生意,做什么都是风生水起!那天生意谈成,本想驱车给施南买串钻石项链再回来,结果就冲到了桥下去,手机里留下的最后声音是给施南的一句:生日快乐!
施南只是觉得锦绣是怀了对一份爱情的好奇来听,谁知她在心里,已经将故事中的女主角换成了自己。
睡觉的时候,锦绣会幻想着沈桀是否曾经睡过这张床,喝茶的时候,会想着沈桀是否曾经用过这个杯子。有一次在储物室发现了一把陈旧的钳子,锦绣就幻想着沈桀是怎么握住它敲敲打打…一沈桀的影子无处不在。锦绣甚至能幻想沈桀的嘴唇落下来的时候软软又清甜的滋味,尽管她因了这些想法总是在施南面前面红耳赤。
施南是有爱情的,但,流于表面了,没有探进过沈桀的内心。不像自己,更愿意去读懂他。
警觉的时候锦绣吓了一跳,她爱上了一个陌生的,已死去的男人!
(七)
石头到底寻了来,他立刻就被别墅的富丽震撼了,或者说是被施南的美丽给迷住了。他跑来求了锦绣两回回家结婚,再来就变成了威胁。此时锦绣的心思在沈桀上,石头就更入不得眼。
一方求全的爱情就是这样,就算为爱抛弃所有,可是最后却免不了双双寂寞。这是沈桀用死给锦绣揭开的谜题。
锦绣想,施南是深爱沈桀的,不然不会经年过目,独守着年华流逝,身边不曾有一个男人。只是她不会爱。不然沈桀的画中不会藏着愁绪和委屈。
平静的时候,锦绣会想,那终归是人家的人生,况且已经落幕,简单或者复杂,她都没有理由纠缠进去。这世上的太多男女,即使遏不上心仪的人,也要磕磕绊绊的爱,享受世俗的暖。那么石头也该是个选择。
可是更多的时候,锦绣根本管不住自己的心,每当看到施南将沈桀留下来的珍贵画册拿出来随意给儿子玩,将他的素描扔的到处都是,锦绣的心里就悲哀无比,充满愤怒,这个时候的沈桀,就成了自己一个人的,施南无权亵渎。
锦绣反感自己的人生,跟一个死了的人纠缠上;又庆幸自己的人生,没有跟沈桀擦身而过。
那天施南房门紧闭,里面传出的男欢女爱声音刺痛了锦绣,锦绣终于跑去找施南说:施南,你对不起我。她的本意是要说你对不起沈桀,话到嘴边,却说成了我!
施南眼睛里藏了惊惶,她说我愿意补偿你,我这么多年才等到一个男人!然后锦绣就真切看到石头健硕的身影在卧室里一闪。施南不知道锦绣指的是沈桀!
石头说:锦绣,是你先拒绝我的。
锦绣的心里悲凉如雨漫过。
都说人生如戏,人生怎能如戏呢,人生就是人生,戏就是戏,如戏的人生难免苍凉纠缠沉重,如人生的戏又未免太平淡简单。
施南跟沈桀,她跟石头,该早一点相遇,然后错开,落幕!可惜人生难如戏,戏更当不得人生。
(八)
画山绣水篇8
慈禧“御笔”书画
慈禧本不会作画,她日常习字作画,一般是在别人的帮助和指点之下进行的,缪嘉惠便是她的指导老师。缪嘉惠字素筠,宫中又称缪太太,今云南昆明人。缪嘉惠擅长于书法绘画,曾随赴四川上任的丈夫入川,其夫去世后,在当地以卖画维持生计。后四川督抚得知她有如此技能,就推荐给慈禧。来到皇宫后,由于她非常聪敏,因而得到慈禧的喜爱。每逢皇太后习字作画时,缪嘉惠总是陪伴左右。光绪三十年(1904年),慈禧70岁居住颐和园,每天都要到听鹂馆作画,常以缪嘉惠为其所出的画样为范本。还要到仁寿殿练字,也多有缪嘉惠在一旁侍候,“福”“寿”等字是其所爱①。
慈禧所书,多为大幅行书或楷书。据《清宫见闻杂记》载:“太后尤善书法,能作擘窠大字。”现在可见的有“寿”“福”“龙”“美意”等,尤其是“福”“寿”最常见,主要用来赏赐大臣。慈禧70寿辰,当时浙江省吴兴县沈云芝专长刺绣,将《八仙上寿***》和《无量寿佛》两幅画作为底本,历时3个月刺绣而成,献给慈禧,慈禧看到绣品后非常高兴。由于绣技高超和绣品内容正符合其“延年益寿”的心意,故欣然提笔写下“福”“寿”两字,赏赐给沈云芝夫妇,从此,沈云芝便更名为沈寿,这就是我国著名的刺绣艺术家沈寿名字的由来。
慈禧的绘画作品多是在缪嘉惠的指点下完成的。苏海若曾评价慈禧的绘画作品:“画山水兰竹,不过寥寥数笔。然设色布格,必苦心经营。画何种花卉,即捣何种花卉汁色。其最擅长者为葡萄。盖葡萄不过大圈数个,随手可成;藤蔓屈曲,如蛇如蚓,信笔所之,易于神似,加以设色活泼,居然逼真矣。”②目前所见慈禧的墨迹多是,每遇赏赐时,主要由缪嘉惠或其他大臣,但于画的上方一定加盖朱印“慈禧皇太后之宝”,以示亲笔。作品题材多为海屋添筹、灵仙祝寿、富贵长寿等吉祥***案。
慈禧“御笔”刺绣画
目前所见以慈禧“御笔”画为底本刺绣作品,只有二幅立轴,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北京艺术博物馆。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刺绣松鹤延年***》轴,纵133厘米,横65厘米。牙白色绫地,用淡绿色、米色、深米色等颜色的丝线刺绣浮云海水、苍松峭石和仙鹤。以斜缠针刺绣而成的水波纹,针法虽简单,但丝线的光泽和针脚的细腻,远胜于绘画的平涂,视觉效果更佳。此外,还间用套针、戗针、盘针、施毛针等针法,刺绣各种适合表现的物象,绣工精美细致。
画心用黑色丝线绣诗一首:“高柯百尺欲参天,严壑风霜不计年;招得仙禽来作伴,羽衣对舞自蹁跹。――陆润庠敬题。”此外,还绣有“光绪戊戌仲夏下r御笔”及 “大雅斋”“镜荣烛和”“承明受光”“乐民之乐”和“慈禧皇太后之宝”等多方印鉴。
《刺绣松藤绶带***》轴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纵135厘米,横68厘米。牙黄色缎地,绣藤萝、松树和绶带鸟。藤萝盘结缠绕,串串紫色花逼真诱人,绶带鸟栖息在松枝之上,衬托出“益寿延年”的主题。作品以滚针、斜缠针、施针等针法绣成,绣工细腻。
***轴上绣有“宝络纷垂荫碧萝,凌云l耸绾乔诃。飘缨更喜招仙羽,春满华林瑞气多――吴树梅题”;“彩纳丹霞金凤舞,涛翻银浪玉龙蟠。琼楼缥缈排云出,锦羽翩跹湛露欢――陆润庠题”;“五色文禽藤采敷,今朝报喜集蓬壶,万年不老松长寿,正是天家瑞应***――陆宝忠题”等多首诗句。此外,还绣有“光绪甲午孟春上浣――御笔”及“颐神养性”“瀛海仙班”“海涵春育”和“慈禧皇太后之宝” 等多方印鉴。
慈禧“御笔”绣画的特点
1.绣画的内容
两幅绣品的内容均为祝寿题材。鹤是鸟类的宗长,被称为一品鸟。据《养生要》载:“鹤寿有千百之数。”因此,鹤是延寿吉祥之物。松树与鹤组合,代表松鹤长春、松鹤遐龄等长寿的吉祥之意;绶带鸟,绶与寿谐音;紫藤为大型缠绕性木质藤本植物,它缠绕于松树上,有连绵不断、长生不老之说。松树、绶带鸟与紫藤组合,亦是寓意延年益寿的吉祥***案。
2.绣成的时间
《刺绣松藤绶带***》轴绣成于光绪甲午孟春上浣(光绪二十年孟春上浣)也就是1894年1月上旬。光绪二十年恰好是慈禧60寿诞。
《刺绣松鹤延年***》轴绣成于光绪戊戌仲夏下r(光绪二十四年仲夏下r)也就是1898年5月下旬,慈禧64岁。光绪十一年颐和园修成,此后她时常临幸于此,《刺绣松鹤延年***》轴很可能是在颐和园休养时,由缪嘉惠指点画成的底本,再由女红刺绣而成。
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从作品上所绣时间看,这两幅绣品,应当是为慈禧60寿诞和64岁寿诞专门绣制的。
3.绣画中的题诗
两幅绣品分别有大臣陆宝忠、吴树梅和陆润庠的题诗,其中陆润庠在两幅绣品中都题诗。陆润庠,字凤石,江苏元和人,同治十三年一甲一名进士,光绪初年,入南书房,荐擢侍读。两宫西巡,奔赴行在,授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③他在两幅作品中的题诗,辞藻华丽,充满了祥瑞之气,表达出对慈禧皇太后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两幅绣画作品,是大臣将慈禧赏赐的画,送至绣作由女红刺绣成绣画再献给慈禧皇太后,是迎合、奉承慈禧的一种方式。
4.刺绣朱印
***中有“大雅斋”“镜荣烛和”“承明受光”“乐民之乐”“颐神养性”“瀛海仙班”“海涵春育”和“慈禧皇太后之宝”等刺绣印章。“大雅斋中写折枝,丹青钩勒仿筌熙。江南供奉虽承旨,不及滇南女画师。”④文中提及的大雅斋在清宫中有纸质木框“大雅斋”匾额,是慈禧给她的画室自署的斋号。“大雅斋”印章是慈禧专用的,宫中的帖落画有些为慈禧御笔画,其上一般也有“大雅斋”印章,是鉴定慈禧书画的一个依据。
“慈禧皇太后之宝”是代表慈禧作为最高统治者的象征。“镜荣烛和”“承明受光”“乐民之乐”“颐神养性”“瀛海仙班”“海涵春育”等闲章,取义吉祥语,也称吉语印。“海涵春育”是用得较多的一枚闲章,其义为像大海一样能容纳百川,像春天一样养育万物,借以赞扬作为一国之主的博襟。“乐民之乐”“瀛海仙班”则表达出对百姓的并表现天下太平的盛况。这些印章,处处表现了对慈禧皇太后的歌功颂德,但同时也为我们鉴定慈禧书画提供了佐证。
5.工艺特点
《刺绣松鹤延年***》轴绣工精细,仙鹤是以套针、斜缠针、盘针、施毛针等针法刺绣而成。斜缠针是用斜行的短线条按同一方向整齐有序地缠绕着形体刺绣,是适合绣单一色的水纹和花瓣常用的针法,特别是绣字体是最适宜的针法。这些针法的组合能准确地表达物象的神韵。《刺绣松藤绶带***》轴亦是用多种针法刺绣而成。滚针是绣单线条纹理的主要针法;套针则是绣品中最常用的针法,针针相套,层层覆盖,线条高低参差排列,使各种绣线易于和色,晕色效果好。总之,这两幅绣品具有“平、光、齐、匀、和、顺、细、密”的工艺特征。
另外,两幅绣品设色淡雅,色泽柔和,也就是指用线的颜色。这种风格继承了苏绣“雅洁”的特点。《刺绣松藤绶带***》轴仅简单地刺绣绶带鸟飞落在紫藤缠绕的松树上,但是,无论是绶带鸟,还是松藤,都极具写实性。而《刺绣松鹤延年***》轴略有清代“院体”山水浅绛画法,作品中山石、松树等都是以赭石绣皴法和树纹,***案简明秀丽。
结 语
综上所述,《刺绣松鹤延年***》轴和《刺绣松藤绶带***》轴是两件难得的艺术品,绣工属一流水准。因是慈禧“御笔”画,并作为进贡给慈禧皇太后的贺礼,自当是竭尽全力。更可贵的是,绣品中没有动笔着色,因动笔补色在清代绣画中是常见的。两幅绣画绣技精细高超,对清代织绣画和慈禧的宫廷生活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①于善浦《慈禧的“御笔”书画》《紫禁城》1992年2期39页
②苏海若《皇宫五千年》第543页
③《清史稿》卷四百七十二・列传二百五十九・第12815页
画山绣水篇9
十字绣是拿专门的绣线和十字格布,采用经纬交织搭十字的方法,对照***案进行的一种刺绣,俗称“女红”。古诗云,“女工吟咏于机杼。”红亦工也,指妇女所做纺织、刺绣、缝纫、编结、剪花等事,统归于此。
从艺术步入生活,女人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这个包罗万象,稀奇古怪的世界,每天于熙来攘往,劳碌奔波的时空里打拼,越来越觉得心静不易。有一处寸土可令人心平气和,气定神闲,想来也是雅事。尺幅画卷映衬着女人温和的面容,浸染了闲暇,是凝固的快乐和意趣,好似时光赐予的养颜仙丹,为女人增色添香。
望着墙上形态各异的***案,不免心生羡慕。儿子怂恿我:“姑姑的十字绣快完工了,什么时候妈妈也动手啊?”一直希望能亲手绣一件自己的织锦,以简约的***景描摹理想的意境,装点在自家厅堂。客人来此止步而望,画中读到的第一印象,是你的审美你的领略你看待人生的态度。不论是博大浩瀚的高山流水,还是大展宏***的鲲鹏展翅;不论是雍容华贵的牡丹盛放,还是幽香静谧的梅竹兰菊,都替代着私密的心事与寄托,在家这个空间洋溢着独有的情绪。
唐朝胡令能《咏绣障》:“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罗隐《绣》云:“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描绘了女子做女红与自然交汇的美景。宋朝无名氏的《九张机》则把花间宫中、闺阁窗下梭织女子的凄凉愁苦之境写得淋漓尽致。
心随针线动,经纬浩繁的绣***在细密绵软的丝线里渐渐复苏,如女人内在的气质,兰心蕙质,一点冰心。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在十字绣的氛围里,没有一丝急躁,也没有一点虚伪,时间、音乐、梦想、情怀……融入针线的是内心朴素、纯净的情感。正如八张机那段:“回纹知是阿谁诗,织成一片凄凉意。行行读遍,厌厌无语,不忍更寻思。”一个女子刺绣,是有脉脉纷乱需要平整,恍如孤行于莽莽原野,尘世的喧嚣隐退在身后,渐去渐远。
画山绣水篇10
关键词:视觉心理学;刺绣发展
Abstract:The history of embroidery in China is almost as old as the nation goes back to ancient times,from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soon after the record,it is the art of embroidery records.Based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embroidery art of description,classification and other embroidery art point of view,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mbroidery art.Psychology from the visual point of view of the embroidery on the future of our art should take the road of what made the overall proposal.
Keyword:Visual psychology;Embroidery development
一、前言
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案的一种工艺。人类对美的感受是与生俱来的,在生存条件极其简陋的原始社会,人们就懂得用纹身、纹面来进行装饰。在有了服装之后,人们便开始在服装上用针、线等物品进行装饰。绘制的***案大都以本族的***腾样式为主。中国传统刺绣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早期,在《尚书》中曾有记载说:衣画而裳绣。
二、各个朝代刺绣的特点
周代、战国:简单粗糙,都是用辫子股制作而成,不填充色彩,***案构成严谨,采用各种自然中存在的花纹、鸟纹、兽纹等纹样进行装饰。在***案的结构上非常严谨,有明确的几何布局,并且将动植物形象结合在一起,写实与抽象并用。
汉代:随着各行各业的兴盛,开始注重工艺,***案多样,做工精致。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它们虽已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精美绝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
唐代:开拓创新。做工精细,色彩艳丽。在原有的刺绣技法上又发明出了“平针绣”,这中技法一直为今天所使用。
宋代:是我国刺绣发展的高峰期,同时也有了地域特色。此时的刺绣***案也多种多样,并且有明显的归类:山水、花鸟、鱼虫、楼阁等,使得传统刺绣工艺发展到极致的境界。并且将书画带入手工刺绣当中。
元代:经过高潮的发展后,刺绣艺术逐渐回落。刺绣的审美和功用也逐渐趋于工艺化。同时,发明了贴绫的作法,采用加贴绸料并加以缀绣的做法,富有立体感。
明代:继承了宋代的优点,技巧更加的娴熟,除了使用传统的丝作为刺绣的材料,还尝试着采用其他素材。
清代:发展更加兴盛,诞生了各种地方性的刺绣派别,使得刺绣的地域特征更加显著。同时,吸收外国刺绣的长处,在刺绣中融入了西洋画的特点。使得我国的刺绣工艺更加的繁荣兴盛。
三、四大名绣简述
苏绣:起源于苏州吴县一带带。在事先设计好的花纹和色彩上运针,通过留下的绣迹进行勾勒来取得艺术效果。技巧特点可概括为“平、光、齐、匀、和、顺、细、密”。主要艺术特点:山水绣可以分辨出远近;楼阁能够体现出很强的空间感;人物面部表情较为生动;花鸟的亲昵之态。苏绣的仿画绣、写真绣其逼真的艺术效果是名满天下的。
湘绣:起源于湖南民间。与其它绣品不同,主要用真丝丝线在真丝织物上绣制***案早期湘绣以绣制日用装饰品为主,以后逐渐增加绘画性题材的作品。其构***严谨,色彩艳丽,使用多种针法进行表现。同时它还巧妙的将我国的传统绘画、书法的融为一体。充分的发挥了刺绣的表现力。
蜀绣:来源于四川成都一带,主要题材有题材内容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至少有100种以上精巧的针法绣技。品种有被面、枕套、屏风等。由于一定的地理及文化因素,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且针脚细腻,形象生动富有立体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粤绣:在广东一带,历史悠久,相传于少数民族。用线多、色块明,多用金线。画面布局满少有空隙;***案繁多,显得热闹紧凑;场面热闹、用色富丽、对比强烈、大红大绿而著称。粤另一个独特现象,就是绣工多为男工。在材质上选择用孔雀毛绩或马尾缠绒作线。刺绣的题材常为当地的一些特产。
四、现今中国刺绣所面临的发展趋势
文化,作为每个国家和民族的特征,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不同文化的;但怎样才能在众多的文化中找出自己文化的特色呢。这就需要着多方面的努力。
一个民族的发展,是否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尤其重要。拥有自己的特点,才不会在众多鱼目混杂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所以现代艺术设计,也尤其要注重自身的发展特征。在视觉心理学中,这一点尤其重要,一件工艺品能不能在第一眼就进入人的眼球,完全取决于它是否有很强的视觉识别性。
刺绣的发展亦是如此,从刺绣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种类来看,我国的刺绣***案可以看做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之一。就如同上面叙述中的四大名绣一样,都具有明显的民族地域特点,使得大家一看到便能识别。
1.将具有中国代表性的东西引入其中。
刺绣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怎样才能使中国的刺绣在装饰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体现特色。对于中国刺绣来说,它依托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性。所以,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怎样更好的表现出中国传统刺绣民族性的特色。
为了更好的发展中国的刺绣,必需使其具有很深的民族文化的气息。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刺绣的***案选择上,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动物,花鸟等具象***案的。例如,可以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建筑融入其中。也可以将传统的中国画引入其中。总之,提倡代表性,民族化,并不是说简单的将中国传统化的东西直接引入到刺绣工艺中来。而是要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刻的在刺绣作品中体现出来。
2.更加强调其地域性的特点。
设计上的地域性指的是在设计上吸收了本地的民俗文化等文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地域性比民族性的概念更加狭窄,但如果使用的恰当的话则能更好的体现出该地域的地域特色。
地域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自然气候、风土人情、民俗礼仪等,应该在刺绣***案及色彩的表现形式上很明显的体现出来。达到人们一看就可以清楚的判别它们是出于哪个产地。
在引入地域性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地域性不仅仅是对当地民俗特色、风土人情简单的引入与抄袭。在引入的同时要与现代人的审美标准结合起来。使得其既有民俗的体现同时还能不落俗套。
就如同四大名绣一样,目前,四大名绣的特点还不是十分的显著,仅仅是内行人才能看到它们的不同,应该做到外行人看到后就能很清楚的区分出它们的区别。
3.注意刺绣作品中“意境”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