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本科教学模板

微课程本科教学例1

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其理论研究与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工业发酵、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医学保健等方面[1],其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其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相对其他高校不具有竞争优势,如何利用本地资源结合微生物学科更好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笔者认为,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科发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学科知识和提高学生实验技能,是教师面临的旨在提高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曾有一些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也取得了宝贵经验[2]-[4],但教学改革因地制宜,寻找适合本校人才培养模式才是重要的改革渠道。

1.理论课教学改革

微生物的特征体现在其个体微小、肉眼难以观察,并且有特殊的生活规律,单凭想象学生难以理解,理论课就显得枯燥无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大量的***片及动画让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和一定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的信息量大,往往形成“填鸭式”教学,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跟不上课程进度,形成已学内容记不了,新学内容看不懂的被动学习现象,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对理论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可尝试采取以下措施。

1.1跟进时代前沿,突出教学重点。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微生物学知识的不断更新,使模式化的课本讲授跟不上时展步伐,经典的科学性成果是学生学好微生物学的基本前提,但是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微生物学科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上层层出新。教师在授课时应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动态展现微生物学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当前的研究热点,激发学习兴趣。例如讲到病毒一章时,可结合由病毒引发的流行病如禽流感等,其危害人类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有意识地了解病毒的侵染机制,学习之后印象深刻记得牢;教师将课题研究融会到课堂知识中讲解中,让学生感觉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应用性和贴近性,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热情。

1.2结合专业需求,完善教学内容。

微生物学是基础专业课,针对不同专业开设的微生物学教程,教师可根据专业方向侧重对学生毕业的实际应用授课。由于微生物学科发展迅速,新领域不断开拓,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教师应完善教学内容。例如制药工程专业在大二上学期涉及微生物学,作为工科专业主要在实际应用上发展,如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备抗生素,利用基因工程菌生产靶向药物攻克病灶等;而生物技术专业则主要是往上游研究技术上发展,当然其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教师教授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还应结合社会生产实际和学生专业给予适当的补充和引导,更好地让学生准确定位,有目的地学习。

1.3满足学生欲望,改进教学方法。

多媒体和板书结合不失为有效增强教学效果的方法[5],可将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板书则可转移学生的视觉疲劳,避免多媒体信息量过大而来不及记笔记,取得良好效果。但是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单方面传授势必忽视学生对所学知识吸收效果的反馈,因此结合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等互动性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进师生和生生间的交流,还能使学生针对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不拘于定势,力求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评价会促进学生对课程的热爱,并积极配合教学,达到双赢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实验课教学改革

学习微生物学除了掌握好理论知识外,其实验操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实验课作为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研究能力。微生物学实验在仅有的实验课时和实验设备中并不能满足学生***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另外,实验主要由教师讲解、示范,加上学生基础较差,容易形成依赖,且形成的实验小组分工不明确导致个别小组成员只看不做,甚至连实验结果和分析都是抄袭,学生形成被动实验,没有积极性,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因此,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资源,教师应利用实验内容综合改进实验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操作及创新思维能力。

2.1注重实验预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实验课前做好预习,才能有目的地进行实验,教师布置预习往往在实验前并没有检查预习效果,有的学生只是随意抄写实验目的和原理,并没有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实验意义,应付式地完成导致实验过程中手忙脚乱,不知从何下手,继而草草了之,达不到实验目的,得到的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实验前的预习功课是必要的,而且应当由教师监督检查,可针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问学生,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一些验证性实验例如革兰氏染色、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染色后预期实验效果是什么,为何产生区别,从而逐一地让学生深刻理解革兰氏染色原理,强化理论知识的记忆与应用。在熟悉实验背景的情况下学生会积极探求自己的验证结果是否与预期一致,从而激起欲望学习如何正确操作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对于综合设计性实验可引导学生查阅文献,并设计方案,再由教师指导,针对不同小组的方案进行讨论式引导,如材料的选择、路线设计、结果处理、注意事项等是否考虑周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与开拓思维,进而积极投入实验。

2.2优化实验内容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中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较多,往往学生照搬实验步骤,对于实验条件有所变动时也不能寻找另外的途径解决,实验中遇到问题无法处理,依赖性强,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一些基础性实验由于课时安排断续连接,让学生对于已经做过的实验记忆不强,导致下一实验被动。因此,对于基础性实验如培养基的制备、消毒与灭菌、微生物的接种、平板分离技术、微生物形态观察、活菌计数等可以形成连续性实验的,安排约一周的时间完成,一旦完成实验学生就容易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使学生对基本实验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整体把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操作,为综合性实验研究打下基础;也可形成设计性实验,锻炼学生***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创新思维。如对产某种酶菌株的筛选,学生可在基础性实验上自行设计不同的方案和路线完成选题实验。

另外,教师还应根据实验条件在操作中指导学生实验试剂和步骤运用的灵活性,注重实验过程,指导学生操作的规范性,微生物的培养常常因操作不当或细节疏忽造成污染,必要的演示可以防止学生习惯性操作错误的发生,如在超净台的接种演示、划线分离示范等;根据学生课程设置,避免完全重复实验,如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在其他实验课程中已学习,对其构造和原理等方面可安排学生在该实验中复习和相互交流。由于一些微生物极其微小,教师应着重强调油镜的使用及规范操作,并通过观察结果评价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2.3完善实验结果剖析,提高学生反思分析能力。

每次实验完成得到的实验结果各不相同,并不是要求每次都取得好结果,对于实验结果注重的是分析原因,无论成功与否,都应强调实验过程的重要性,结果代表的是实验操作的效益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结果反思实验中成功或失败可能的原因,根据实验报告反馈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再讲解剖析,比如可采取多媒体展示一些成功实验***片或结果,或通过视频播放规范实验操作,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分析情况,让学生从本质上透彻了解实验操作的重要性,有意识地避免在今后实验中犯类似错误;对实验后思考题要求学生认真分析解答,通过问题深刻理解该实验原理和意义,可以由教师引导,相互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4改进实验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生物学的学习不仅在于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其实践性很强,实验技术已渗透到其他相关学科[6]。常规的微生物学考核并没有将学生的实验***出来考核,而是与理论考试一起形成笔试,占有的比例较小,有的学生善于动手,勇于发散思考,而此种考核方式不能选拔出实验技能强的人才,会导致学生学习实践兴趣下降;对于实验的考核只通过实验报告也不能真正检测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微生物学的考核可分为平时成绩、理论成绩、实验成绩三部分,实验成绩包括平时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中的结果分析是考核重点,以此限制学生相互抄袭现象的发生,提高学生***科研、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探索,勇于实践。

3.结语

微生物学内容覆盖广,技术发展快。教学改革应是随着时展而发展的,改革的核心是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采用实现高素质、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新理念新手段,实行常教常新,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针对地方本身具有丰富的特色生物资源,有待专业人才的开采与利用,这就使得地方高校肩负起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教学的不断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软实力,是衡量教学成果的重要砝码,微生物课程作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现代化科技发展需求的一个重要人才培养平台,教师应积极探索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复兴的机遇、挑战和趋势[J].微生物学报,2010,50(1):1-6.

[2]崔恒林,董英,姜松.微生物学课程教研活动探索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2(1):135-138.

[3]陈吉刚.微生物学合作式教学改革的探讨和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22(2):84-87.

微课程本科教学例2

关键词:

MOOC;微课程;应用型本科;第二外语

一、引言

微课程(Microlecture)是MOOC课程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使得学生能够在MOOC平台上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对课程进行系统化的学习。与进阶式课程的相同之处是微课程也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不同之处在于微课程是以***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如今移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迅速发展的时代,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使用诸如智能手机、PAD等移动通讯设备接上互联网,[1]微课程将日渐成为MOOC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积极推动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而提出的概念,目前江西省已确定10所本科高校作为首批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第二外语”是一门受众面广、实用性强的课程,该课程中的每个知识点相对简单和完整,符合MOOC课程和微课程教学特点,此处以“第二外语”课程为例,以教学新模式和新理念为指导,对MOOC环境下的应用型本科“第二外语”微课程设计进行探索和尝试。

二、MOOC环境下“第二外语”微课程的意义

MOOC于2012年底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浪潮兴起,其伴随着丰富的资源,低廉的价格以及易于使用、开放等优势而迅猛发展。[2-3]目前,国内外对于MOOC的研究都集中在MOOC平台上建立课程,促进校际之间的优势互补,以增加学生的选择权。[4]然而,相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具体情况而言,诸如edx、Coursera和学堂***等MOOC平台上的课程并不契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edx、Coursera和学堂***等MOOC平台中课程面向的主要用户是C9等高层次院校的学生,虽然课程由名师主讲,且包含了极为优质的教学资源,但其定位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难以参与。(2)edx、Coursera和学堂***等MOOC平台上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不足,难以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3)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具有区域性、地方性的特色高校,其课程设计必须小而精,且含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大而全的学堂***等MOOC平台上课程所不具备的。基于MOOC的“第二外语”微课程由多个6~20分钟的教学视频组成,包含了“第二外语”课程的核心知识点。MOOC环境下的微课程要远远好于过去的视频公开课,其能够真实的模拟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同时具备翻转课堂的教学特点,[5]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MOOC环境下的“第二外语”微课程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载体,采用云端开放式技术,能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2)“第二外语”微课程将知识点分解为相互***的教学视频,符合人们的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的习惯,依托于移动互联网,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可以进入MOOC课程平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第二外语”微课程基于edx、Coursera和智慧树等MOOC教育平台实现,结合翻转课堂教育理念,能够创新现有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同时促进不同地区文化交流合作,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因此,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设计MOOC环境下的“第二外语”微课程极有必要。微课程以MOOC平台为载体,建设云端开放式“第二外语”课程教学平台,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互动学习环境,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语言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

三、MOOC环境下“第二外语”微课程的设计

MOOC环境下的“第二外语”微课程教学与传统的语言课堂教学相比,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设计都存在显著差异,需要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6-7]

(一)设计微课程教学目标

MOOC环境下的微课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第二外语”微课程将由多个相对***但有一定关联的教学视频组成,覆盖课程的核心知识点。相对传统语言教学而言,“第二外语”微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更为单一。一般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第二外语”课程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教师应在总体课程目标的基础上确定微课程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设计具体教学目标。“第二外语”微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某几个核心知识点,掌握运用第二外语交流的主要词汇和语句。

(二)设计微课程教学内容

微课程教学内容主要由多个相互***的教学视频组成,这些教学视频也被称为微视频,每个微视频的时长在6~20分钟之间。微课程不能将所有“第二外语”课程内容都制作成微视频,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微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之前权衡微视频的目标性、连贯性和层次性。在选取制作微视频的教学内容时,要考虑选取的内容有利于实现“第二外语”微课程的教学目标,即选取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作为制作微视频的教学内容,实现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目标性。同时,选取的核心知识点必须考虑到其相互之间存在内在关联,学生才能通过学习相互关联的微视频而系统掌握“第二外语”课程的基础理论,这就必须保证选取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此外,微视频中的教学内容应不受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限制,使得学生随时随地能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进行学习,这就要求选取的教学内容具有层次性。总体来说,在进行微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微视频中的内容符合不同学生的需求,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充分实现个性化教学。

(三)设计微课程教学环境

MOOC环境下的微课程必须依托于MOOC平台来运行,这就需要选择最为适合的MOOC平台。当前,Coursera、edx和学堂***等MOOC平台是用户量较多的开放式平台,但这些平台的主要用户为国内外的名校和名师,运行在平台上的MOOC课程也大都是精品课。考虑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MOOC课程受众为广大地方高校和高职高专师生,同时兼顾MOOC环境下微课程的运行情况,此处选择“智慧树”MOOC平台作为“第二外语”微课程的教学平台。智慧树MOOC平台为“第二外语”微课程的创建提供了便捷的通道,通过该平台设计的教学环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平台课程管理功能和微课程设计功能。其中,平台课程管理包括课程概述、课程学习和小溪区,微课程设计功能主要包括微视频资源、学习进度、作业考试、成绩管理和课程论坛等模块,教师可以根据“第二外语”自身情况设计最为适合的微课程教学环境。

(四)设计微课程教学过程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微课程的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整个教学过程由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互动交流和课后协作式学习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课前自主学习是学生通过PC、智能手机或PAD等终端观看微视频,了解并记录知识点的重点难点,并可以在微课程环境的课程论坛中进行讨论;课堂互动交流是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对知识点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于难点可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释义和点评;课后协作学习是由学生组成小组协作完成微课程知识点的作业,并在MOOC课程平台上提交协作完成的作品。对于“第二外语”微课程来说,需提交的作品主要是指小组协作完成对话的音视频文件。

(五)设计微课程教学评价

传统的“第二外语”教学评价主要通过终结性评价来完成,即在期中或期末进行考试,以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依据。而微课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终结性评价难以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此,“第二外语”微课程的教学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同时结合终结性评价来实现。微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几个指标来体现,如学生观看微视频的时长、在课程论坛中的互动情况和协作式作业的完成情况等。一般来说,教师应在MOOC平台的微课程中设置形成性评价的权重,突出学生***学习交流微课程的重要地位,从而提高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的动力。

四、“第二外语”微课程的设计实践

依托于智慧树MOOC平台创建并设计“第二外语”微课程主要由三个部分完成:创建微课程;制作微视频;管理课程事务。其中,创建微课程和管理课程事务部分均可通过MOOC平台的向导来完成。微视频的设计则需要“第二外语”教学团队来完成制作,这是微课程能够有效实施的关键。具体的微视频设计步骤如下所示:(1)选取微视频知识点。根据微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考虑到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层次性,确定微视频中的教学内容。(2)制作演示文稿课件。为兼顾“第二外语”课程教材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微视频的录制需基于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课件的制作应突出核心知识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并兼具美观性。(3)录制微视频。以上一步骤制作的PPT课件为基础,采用CamtasiaStudio录屏软件进行微视频的录制。在录制过程中,教师应保持正常的语速对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录制的视频时长不超过20分钟。微视频的设计完成后,教师还可以对视频进行二次编辑,加上美观的开头和结束画面,提高学生对通过视频学习知识的兴趣。将设计后的微视频按照授课时间上传到MOOC平台中,即可完成“第二外语”微课程的整体设计。

五、结语

微课程作为MOOC平台重要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第二外语”课程开展了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实践,从微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环境、过程和评价等五方面的设计着手,提出了微课程的整体设计方案。

作者:张婉婉 肖俊宇 单位:萍乡学院

参考文献

[1]尹合栋.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15,(1).

[2]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3]于蓉,李元平.基于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内容设计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

[4]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

微课程本科教学例3

关键词:精品开放课程;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精品开放课程是由名校提供的免费开放的、数字化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学习者通过网络以视频、文本等形式获取学习资源,进行自我提升[1]。自2003年***正式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迄今已经建立部级精品课程3 800多门,并带动16 000多门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近千所高校。微生物学课程是当代生命科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和主干课,是生物学科多个专业的必修课,在微生物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笔者通过国家精品课程网站查询到微生物学相关的精品课程有44门,其中部级6门,省级22门,校级16门,包括武汉大学沈萍教授主讲的微生物学以及南开大学李明春教授主讲的微生物学。本文在总结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理科基地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和考核方式等方面介绍开放课程背景下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 充分利用资源,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

我校生物理科基地微生物学课程的参考教材以国际上经典的、最受欢迎和再版次数最多的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3]为主。该教材更新速度快,基本上每两年更新一次,目前已更新到第十三版。教材能及时补充国际微生物学领域的新进展,反映微生物学科前沿研究情况。另外,该教材还提供了许多精美、新颖的***片,可以更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过程、机理。除了教材之外,我们还通过国家精品课程网站,拓展教学资源,包括微生物学视频、微生物***库、微生物名人堂、微生物学热点、著名杂志文章、著名大学和研究所的微生物网站等。在教学实践中,描述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自学。教师在课堂上仅介绍知识点和关键内容,为开展案例教学节省了课堂时间。

2 开展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以近年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微生物学相关SCI论文为案例。教师在学期初给出若干个微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名词,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合成3~4人的学习小组。每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使用信息学课程上学习到的文献检索方法查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学术论文。通过论文的翻译和学习,先进行学习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达到对论文所涉及知识点的掌握和贯通,然后将论文的主要内容制作成poster(墙报),最后每个小组推举1人参加全班的报告交流。学生学习了课堂之外的内容,他们制作的poster还成为教学案例,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查找文献,制作poster,答辩等各种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思维,对培养高素质的生命科技人才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3 鼓励科研训练,提升教学效果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根据学生申请和答辩的情况可以分别给予部级、北京市级及校级资助。在校本科生可以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进行申报,项目人数1~5人,选择指导教师,进入指导教师实验室开展研究。另外,学院还根据国家理科基地文件精神,为确保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资助项目的严格执行,使理科基地大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得到有效提升,鼓励本科生积极申报理科生物学基地2012~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J1103516)子项目。为了给本科生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学院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利用国家理科基地的建设经费,购置了常规的实验室设备和仪器,包括超低温冰箱、高速冷冻离心机、紫外光谱仪、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显微成像系统、万分之一电子天平、pH计、灭菌锅、超净工作台、培养箱、摇床等。通过微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培养了本科生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兴趣。目前每年微生物教研室(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指导立项的本科生创新项目有3~4项,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科研训练的本科生有10~15名,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累计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其中多数本科生在外校或本校继续攻读研究生,从事微生物学研究。除了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我们还同步开设了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在实验课程中设定开放实验,学生自己调研实验原理和方法,与教师交流讨论确定最终的实验方案,通过对学生的文献调研能力、科研思路、实验技能、实验成果总结等环节的训练,全面提升所有学生的实验和科研能力。

4 重视学习能力,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本课程教学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采用“6211制”,即总成绩为100分,期末考试成绩为60分,案例教学占20分,平时作业占10分,学习态度(考勤、讨论和答疑等)为10分。期末试卷用全英文考题,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也可以用中文回答。案例教学的成绩由学生自己评定,具体做法是学生在做poster演示和答辩时,其他学生都作为评委对答辩同学进行评分,全班同学打分去掉5个最高分和5个最低分后取平均值。

5 结束语

学生通过微生物双语课程开阔了视野,掌握了国内外微生物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培养了英文阅读的习惯,提高了用英语学习的能力。案例教学环节获得了学生的肯定,这个环节的培养让本科生能获取第一手的文献资料,为提前进入科研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通过教学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在微生物双语课程教学中也碰到了一些问题,如少数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对双语课程学习有畏惧心理,对这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是一个难点;英文授课速度慢,而课时有限,在精讲和泛讲的内容选择上比较难以把握等,这些问题还需要在不断探索中调整,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微课程本科教学例4

微课的主要特点在于一个“微”字。从选题来看,“微”体现在“点”上:每节微课只解决一个问题或一个问题的某个方面,要明确具体、切口要小,能有效解决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制作要求来看,“微”体现在“短”上:每节微课时长一般为3-5分钟,片头为微课的内容标题,不出现课本的章节目录等,标题居中显示,时长3-5秒;从内容来看,“微”体现在“精”上:微课要围绕选题精选教学内容,无科学性、知识性错误,一开始即进入主题,不需要导入语。

从微课的特点来看,它似乎“微”不足道,但我认为它其实大有可“为”。

一“为”:教师专业成长。

一个微课制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深入的备课,是教师对一个知识点深入的研究、细致的琢磨和有效的反思。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由于自身专业能力的不足,经常导致知识不能准确地传递给学生,甚至传递错误的知识给学生,而微课成功地降低了教师传递错误知识的可能性。教师只要使用特定的软件和制作工具就可以在教室、办公室甚至在家里录制微视频。录制的过程可以帮助教师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反复地确认知识的准确性,并得到专家的审阅后才呈现到广大学生的面前。

微课制作具有的这种包容性、开放性和研究性的特点,对促进全体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二“为”:构建自主课堂。

微课形象化、透彻化、自主化的特点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短板,可以说微课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自主学习的课堂,有效地实现了教学流程的再造。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利用微课资源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和困惑。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布置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并指导学生登录“泰微课”(“泰州市中小学微课程”的简称)资源平台,完成预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检查评价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视频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或者组织学生根据微视频自主探究重要知识点,加强记忆和理解;在课后巩固中,教师可以把当天课堂上讲解的重要知识点制作成微课,上传到资源平台、家长QQ群等,让学生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三“为”:学科融合发展。

现代课程体系提出“单一的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要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这就指引我们在学科建设中,不能拘泥于本学科的知识,而要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全面、能力体系完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系健全的课程体系(包含课堂教学)。

微课程本科教学例5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8-0156-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8.072[本刊***]http://

一、微课概念的界定和发展

微课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有机化学教授LeRoyA.McGrew在1993难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其目的是让非科学专业人士在非正式场合也能了解化学知识,并希望将其运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在国内,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是一个继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会性软件之后风靡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国内学者对微课有着不同的解读,其中阐述较为全面、影响力较大的是来自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对其的定义: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互联网时代下,随着移动通讯技术和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教育资源形态呈碎片化、微型化、主题化的发展趋势,各种类型的微课教学实践在国内外如火如荼展开。各类微课网络平台不断涌现、丰富和发展:如国外的Khan Academy、TED-Ed、Teachers Tv、InTime、Watch Know Learn,国内的中国微课网也渐渐发展成为门类相对比较齐全的微课资源型网络平台。此外,近些年来,基于微课的不同层面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也层出不穷,微课教学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下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二、校本微课的涵义与必要性

顾名思义,校本微课资源是基于某特性学校的特定学科的具体课程标准而开发的微课教学资源。赵国辉将其具体定义为:校本微课是立足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和学科的特点,适应学生专业、技能等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阐述某一知识点或某一技能为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实效,实现教学内在价值的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或音频。

就目前微课资源情况而言,作为全国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中国微课网”当仁不让地成为教师们交流教学心得、提升自身素质的主平台,遗憾的是该网站针对的是中小学教育,对于高等教育还是缺乏实适用性。此外,由凤凰卫视集团、华南师范大学、各大出版社协同创办的“凤凰微课”在国内颇具影响力,但是与大学英语教学相关的微课资源却乏善可陈。“全国高校微课比赛网”是一个供高校教师参赛和交流的平台;其中不乏优秀的英语微课作品其资源,假以时日,该网站一定会不断被充实优化,继而成为一个可供高校师生学习交流的资源共享型网站,但当下该网站只是一个展示优秀微课作品的平台,教师很难从中选到合适的资源来应用于具体的课堂实践。基于以上现状,教师很难在网络平台上选取现成的适应自身教学实际的微课资。针对目前国内微课发展阶段与特点,巫雪琴也指出微课资源的校本化是微课发展初期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另外,基于校课程标准开发的微课资源更加贴合学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际学情,在认真开发、恰当应用、不断反思改进的前提下势必会产生更佳的教学效果。

所以,考虑到国内微课发展现状和校本微课资源独具的优势,其开发和构建也就成为了高校教师在微课教学中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三、大学英语校本微课构建的三个维度

胡铁生将微课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微课资源构成阶段、微课教学实践阶段、微课网络课程阶段。大学英语校本微课资源建设虽然属于微课教学的初级阶段,但不可以只将目光局限在资源建设层面上,为了建设而建设。相反,而是应该着眼于微课教学应用、微课网络开放化,以大学英语的学科特性为抓手,以课程标准为依托,来全面地探讨和研究校本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这里,将从学科特性、实际应用、网络开放三个维度来综合探讨如何建设大学英语校本微课资源。

(一)学科特性

每门学科都有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固有特性;此外,同样的学科在不同的高校中又会被赋予不同的教学定位、教学侧重、教学特色。所以基于某个高校特定学科的校本微课资源的开发也应该凸显相应的学科规律,并且紧紧围绕对应的课程标准。

大学英语课程究其实质是一门语言技能型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效地开展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活动的能力。一方面,大学阶段的各类英语等级考试的设计更加偏重考察学生应用英语这门语言的实际能力,而不是生硬的语法点;另一方面,应付各类英语考试也不再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动力,很多学生希望能够通过努力练就一口流利的口语,为将来的就业增加砝码和拓宽渠道。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就成了重中之重。基于这样的学科特性,相应的微课资源建设也应该围绕英语应用能力这一主题,并且根据学校特定的课程标准来确定相应的教学主题与教学难度。这里有必要指出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有效的实践,所以英语技能型微课的设计和开发不能只是局限于微课本身,同时也需要一系列的实践训练任务和相应的评价机制作为支撑,从而真正将提升语言技能这一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大学英语也是一门学习语言的课程,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是在学习目标语言国家的历史人文。此外,当我们在熟练地掌握了各项英语应用能力之后,就能运用该语言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去认知和了解世界。所以这也决定也文化知识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很多的大学英语教材里都会出现一些典型的西方节日,例如Christmas(圣诞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还有很多有名的建筑,如The Statue of Liberty(自由女神像)。很多情况下,教师在处理这些知识点时都只是简单地解释一下,却忽略了其背后所蕴藏的大量文化信息。如果能够围绕这些特有的文化知识点制作相应的微课,例如以美国的感恩节为主题,利用相关的***像和影像资料,来精炼地介绍其起源、内涵、发展,这一定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充实和丰富大学英语微课课程资源。

当然,这样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技能和知识也可以互相结合。李晓东、曹红晖就以大学影视英语为例,通过相应的微课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也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艺术情趣。

(二)实际应用

张一川、钱杨义认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微课作为授课的素材,学生也可以通过微课进行预习、复习等,实现自主学习。可见,微课具有不同的教学运用方式,但因为教学阶段、教学目的、学生学情的不同,即便针对的是同一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供学生课前预习的微课视频、供教师课堂上辅佐其教学的微课视频、供学生课后复习的微课视频一定是有所区别的。所以,首先要明确校本微课的应用于教学的具体方式,然后再根据特定的使用方式来设计和开发校本微课资源。

就目前情况来看,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大学英语微课教学研究的热点。根据翻转课堂教学理论,学生在课前通过相应微课视频来学习课程知识,课堂则变成了通过师生、生生交流来巩固合内化知识的过程。所以用于翻转课堂的校本微课视频通常需要全面、系统、清晰地反应一节课的课堂知识体系,并且在设计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课前的观看而基本建立起该知识体系。此外,刘锐、王海燕结合大学英语学科特点,提出了一个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前过关任务、课内典型任务和课后拓展任务实现了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构建和内化。所以用于翻转课堂的校本微课视频体系除了微课视频之外,还要具备相应的以巩固合内化知识和技能的课前、课中、课后任务,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微课资源体系。

除翻转课堂的应用方式之外,微课也可以辅佐教师的课堂上教学。很多时候,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会出现学生较为陌生的文化知识点,特别是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会出现一些专业相关的术语,而教师很难用三言两语就将这些知识点介绍清楚,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围绕某个特定的文化点或者专业点,设计和制作生动形象的微课视频,并将这样的视频作为一个“补丁”通过任务型课堂的方式嵌入到课堂中去,从而拓展大学英语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这种补丁式的微课一定是聚焦于特定知识点,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去解构和阐释原本抽象的文字表述。

(三)网络开放

微课建设的目的在于交流与应用,其价值在共享中方能体现。校本微课课程也不例外,在建设初期以本校中学生为教学对象,通过不断建设和完善,渐渐开始面向本校学生以外的相关社会人群,如其他高等院校学生和面向参加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的社会青年。所以,在资源建设阶段,就要树立网络化意识,以网络开放型微课的视角和标准来规划和构建校本微课课程,再经过后期再教学应用中的不断反思和优化,实现网络共享的目标。

相比较网络微课资源,大学英语校本微课课程在内容选取上更加贴合学校课程标准,可以说是为该校的学生量身打造,这对于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优势所在。但是以网络化为视角,这种紧密的贴合性反而成为了其走向开放的绊脚石。尽管每个高校所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标准和所采用的大学英语教材都不尽相同,但教学目标都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相关人文文化内涵,所以在校本微课的内容选取上可以采取“语境化”策略,在校本的独特性和大学英语教学的普适性上做一定的妥协。例如在主题为“concept of time and punctuality(时间观念与守时性)”的教学单元中,口语训练部分涉及“MakingAppointment with Others(如何与别人预约会面)”的内容,在这里就可以考虑以真实语境为依托,开发出更具普适性和实际价值的口语训练微课视频,例如可以考虑制作题为“How to MakeAppointment with foreign friends(如何与外国人预约会面)”的微课视频,从而拓宽校本微课的授课对象人群。

微课程本科教学例6

关键词:特色专业建设;复旦大学;微电子学;创新人才培养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有半个多世纪的深厚积累。20世纪50年代,谢希德教授领导组建了全国第一个半导体学科,培养了我国首批微电子行业的中坚力量。60年代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锗集成电路。1984年,经***批准设立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学科博士点,1988年、2001年、2006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所在一级学科于1998年获首批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设置的博士后流动站和长江特聘教授岗位,建有“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1998年和2003年被列入“211”工程建设学科,2000年被定为“复旦三年行动计划”重中之重学科得到学校重点支持,2005年获“985工程”二期支持,建设“微纳电子科技创新平台”。

长期以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教学形成了“基础与专业结合,研究与应用并重,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化”特色。近年来,在***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中,我们根据国家和工业界对集成电路人才的要求,贯彻“国际接轨、应用牵引、注重质量”的教学理念,制定了复旦大学“微电子教学工作三年计划大纲”并加以实施,在高端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对专业教学的特色开展了深层的挖掘和拓展。

一、课程体系的完善和课程建设

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微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在相对固定的框架下不断加以更新和完善。

我们设计了“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调查表”,根据对于目前工作在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士的调查结果,制定了新的微电子学本科培养方案。主要修改包括:

(1)加强物理基础、电路理论和通信系统课程。微电子学科,特别是系统芯片集成技术,是融合物理、数学、电路理论和信息系统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因此,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加了有关近代物理、信号与通信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使微电子学生的知识覆盖面更宽。

(2)面向研究、应用和学科交叉的需要,增加专业选修课程。如增加了电子材料薄膜测试表征方法、射频微电子学、铁电材料与器件、Perl语言、计算微电子学、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等课程,为本科生将来进一步从事研究和应用开发打下基础。

(3)强调能力和素质训练,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开设了集成电路工艺实验、集成电路器件测试实验、集成电路可测性设计分析实验及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实验等从专业基础到专业的多门实验课。

在课程体系调整完善的同时,还对于微电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开展了新一轮的课程建设。包括:

(1)精品课程的建设。几年来,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工艺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经过建设已经获得复旦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其中半导体物理和集成电路工艺原理课程获得学校的重点资助,正在建设上海市精品课程。另有半导体器件原理和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正在复旦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之中,有望明年获得称号。

(2)增加全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课程。为了满足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学生尽快吸收、学习最新知识的需求,贯彻落实***“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要求,在本科生专业课的教学中新增全英语教学课程3门,双语教学课程4门。该类专业课程的开设也为微电子专业的国际交流学生提供了选课机会。

(3)教材建设。为了配合课程体系的完善和补充更新专业知识,除了选用一些国际顶级高校的教材之外,还依据我们的课程体系组织编写了一系列专业教材和论著。有已经出版的《深亚微米FPGA结构与CAD设计》、《Modern Thermodynamics》、《现代热力学-基于扩展卡诺定理》,列入出版计划的《半导体器件原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另外根据课程体系的要求对实验用书也进行了更新。

为了传承复旦微电子学的丰富教学经验和保证教学质量,建立了完备的教学辅导制度,如课前试讲、课中听课及聘请经验丰富的退休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辅导等。每学期听课总量和被听课教师分别均超过所授课程和任课教师人数的50%以上。对所有听课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并反馈给任课教师,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在保证教学内容的情况下,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实现所有必修课程的电子化,建立主要必修课程的网页,完全公开提供所有课件信息,部分课件获得超过15000次的***量。青年教师还独创了“移动课堂”的授课新方法,该方法能够完整复制课堂教学,既能高清晰展示教学课件的内容,又能把教师课上讲解的声音、动作及临时板书全部包含在内,能够使用大众化的多媒体终端进行播放,随时随地完美重现课堂讲解全过程。

通过国际合作的研究生项目及教师出国交流,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在研究生的联合培养项目(如复旦-TU Delft硕士生项目、复旦-KTH硕士生/博士生项目等)中海外高校教师来到复旦全程教授所有课程,复旦配备青年教师跟班听课和担任课程辅导。这使得青年教师的授课理念、授课方式及授课水平都有大幅提高。同时,由于联合培养项目及其他合作项目,复旦的青年教师也被邀请参与海外高校的教学,担任对方课程的主讲,青年教师利用交流的机会,引进海外高校的一些课程用于补充复旦微电子的培养方案。这些都为集成电路专业特色的挖掘和拓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经过几年的努力,微电子专业的教学水平普遍得到提升,在教学评估中得到各个方面的好评。

二、培养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微电子专业创新人才也需要在培养方法上加以改进和创新。

针对微电子工程的特点,在坚持扎实的理论的基础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实践能力训练。在学校的支持下,教学实验室环境得到及时更新,几个方面的实验教学在国内形成特色。

(1)本科的集成电路工艺实验可以在学校自己的工艺线上完成芯片的清洗、氧化、扩散、光刻、蒸发、腐蚀等基本工艺制作步骤,为学生完整掌握集成电路制造的基本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实际训练。

(2)在集成电路测试方面,结合自动化测试机台(安捷伦SoC93000ATE),开设了可测性设计课程,附带实验。

(3)集成电路设计课程都附带课程项目实践,培养了学生实际设计能力和素质,取得很好效果。

通过课程教学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尝试开设了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共同选修的研讨型课程。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本科生不仅可以得到研究生的指导,在课堂上就某些课程内容进行探究,还可以在开展课程设计时在小组内和研究生同学共同开展小型项目研究,对于提高本科生进一步学习微电子专业的兴趣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参加科研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最为有效的途径。配合复旦大学的要求,微电子学专业在本科阶段,持续设置多种科研计划,给予本科生进实验室开展科研以支持。

(1)大一的“启航”学术体验计划。计划鼓励大一学生在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实践,为学生打造一个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学术能力的资源平台。“启航”学术体验计划的所有学术实践项目均来自各个微电子专业的导师,学生通过对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申报与自荐的形式申请加入各学术实践小组。引导学生领略学科前沿,体验研究乐趣。

(2)二、三年级曦源项目。项目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想的基础上,鼓励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研究团队,***提出研究方向,寻找合适的指导教师。加入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的团队。在开放课题列表中寻找合适的课题方向,并向该课题指导教师进行申请。还有更多的学生在大三甚至更早就进入各个研究小组,参与教授领导的各类部级、省部级项目及来自企业、海外等的合作项目的研究。在完成的计划和项目成果之外,学生们还在收集文献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思考的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和推导论证、分析与综合的能力,科学实验、发明创造的能力,写作和表说的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收获。

通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及外籍教师讲授课程给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培养,提供层次更高、路径多元的培养方案,培养了学生的国际化眼光,开拓了学生的培养渠道。

几年来,微电子学专业学生的出国交流人数逐年增长,从2008年起,共有20位本科生赴国外多个高校交流学习。交流的项目包括双学位、长学期和暑期项目等,交流时间从3个月到2年不等,交流学校包括美国(耶鲁、UCLA等)、欧洲(伯明翰、赫尔辛基等)、日本(早稻田、庆应等)及我国港台高校。大多数同学在交流期间的学习成绩达到交流学校的优秀等级,同时积极参加交流学校教授小组的科研工作,得到了很好的评价。个别同学由于表现优异在交流结束回国后被对方教授邀请再次前去完成毕业论文;也有同学交流期间)参加国际级大师的科研小组工作,获益匪浅,直研后表现出强于一般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可以看到,国际交流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不同培养模式,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体验多种文化的机会,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和进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自特色专业建设以来,每学期均新开设“前沿讲座”课程,课程内容不固定,授课人为聘请的海外教师,有的来自海外高校,有的来自海外企业,课程均为全英语课程或双语教学课程。这类课程直接引进了海外高校的课程和教学方式,不仅学生受益,同时也培养了复旦微电子专业的青年教师。企业还提供与课程内容直接相关的软件,在改善教学环境的同时,还为学生参加科研提供了培训。

经过2年多特色专业项目的建设,复旦微电子学专业在巩固已有教学特色基础上,在高端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层的挖掘和拓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微课程本科教学例7

自萨尔曼・可汗创立可汗学院以来,微课程的概念迅速风靡全球。许多教师纷纷参与到制作微课和微课程的大***中来。作为小学科学教师,了解和掌握微课程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教学的便利和高效。但在实际制作中却普遍出现微课程质量不高的现象。那么针对本学科,如何才能制作出有自己学科特色的高质量微课呢?

一、微改变――从微处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从何而来?萨尔曼・可汗为了帮助远在外地的表妹辅导功课而创立的微课程,就是建立在“服务于学生”这一宗旨之上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基于学生视角的教学方法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如何将以生为本落到实处呢?

通过一个微改变来引发思考:把自己当作学生。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先思考如果自己是学生,会怎么学,能学会什么,会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每次都能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那么由此改变的教学方法定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如4年级上册“天气”单元“我们关心天气”一课中,在给天气现象分类后,让学生从云量、降水量、气温和风这些方面描述天气。将这个知识点设计成“描述今天的天气”微课。如果按照书本和教师观念设计的话,可以复习天气现象有哪些方面,然后出示课本中描述天气的句子,让学生从这几个方面描述天气。这样就是课本宣读式的设计,比较枯燥,不仅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还会无从下手。改变一下角度,把自己当成学生,想一想会如何描述天气。答案是会先看看今天的天气。看的时候会怎么看呢?肯定先看天,看看天上的云、太阳,这是在观察云量和降水量;再看树叶,看看树叶有没有动,这是看风;最后看看人们的服装,穿怎样的服装,伸出手感觉一下温度。然后根据这些情况描述,归纳起来是“三看”的方法――看天、看树、看衣服。于是,再次设计微课,先播放一段某一天的天气情况录像,拍摄的时候也是从天空、大树树叶和人们的衣着这样的方式呈现。播放结束后,出示对这一天的天气描述。比如“多云,天上云很多,可能会下雨;没有风,因为树叶没动;有点儿凉,人们穿着外套”等语言描述的天气。最后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描述天气的方法,加入个性化设计,利用手绘的方式呈现“三看”的方法。这种方式是从学生喜爱的生活入手,激发兴趣,从而使学生直观、清楚地了解观察天气的方法,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是由远及近。

通过教师的换位思考,改进教学方法,从细微处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

二、微选择――从微处精选微课主题,设计呈现思路

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选择一个主题内容进行微课程的创作显然是首当其冲的。在选择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突出自身优势,选择一个课程主题

(1)运用自身优势。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如此,对教师来说也是如此。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有涉及。选择自己感兴趣、擅长的内容,有助于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程。比如在制作“我们关心天气”这一微课时,采用手绘的方式呈现观察天气的步骤,就是结合了自身在美术方面的特长。对宇宙天文感兴趣的教师,在制作这方面微课程时必然有很多好的创意和设计思路;对生物感兴趣的教师,制作选择这方面的主题,肯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和实践资源;对实验操作特别规范严谨的教师,就可以从操作入手,制作一系列演示实验和示范实验微课程。这样的课程不仅可以解决学生课堂上无法看清的问题,还能让有困难的学生课下复习和巩固。从自己擅长的方面选择主题,必定会事半功倍。

(2)重新研究优课。对之前有过深入思考或者教研探讨过的课也可以作为选择的主题。这样的课教师对它有一定的思考和实践,在制作的时候有很多素材可以加以应用。如在制作“对土地的作用”这一微课程时,有3个微课组成,分别是“雨水对土地的作用”、“影响土地侵蚀的因素”和“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其中“河流对土地的作用”这一课是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视频课,也公开展示过。关于这个主题,有过思考和实践,更重要的是有视频、课件、教案等素材,因此选择这个内容作为微课主题时,有很多创意和思路。比如谷歌地***引入、课件展示、实验过程视频等,这些都是建立在原先对本课的思考和实践的基础上的。在制作好“河流对土地的作用”这个微课后,由于在准备这堂课的时候对这一单元的课都有过一定的思考,因此又在此基础上制作了“雨水对土地的作用”、“影响土地侵蚀的因素”这两个微课,使之成为一个微课程。

2.突出微的特点,找准一个知识点

微课之所以称为微课,关键在于微,所以我们的切入点必须是微小的。确定好主题之后,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方面作为微课程,再从这一方面中选择一些小的知识点作为微课的课题。每个微课就好比一条绳子上的绳结,每一个绳结之间互相联系,组合成一个主题式的微课程。如果把整节课都作为一个微课,那范围太大,内容太多,就无法深入。不如将多个知识点分成几个微课,组成一个微课程,这样每个知识点都可以有所深入,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接受。比如“描述今天的天气”这个微课是“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课中的,如果把“我们关心天气”整节课作为一个微课,由于内容太多,就会变成说课,而且时间过长,学生会失去兴趣。不如选择“描述今天的天气”其中的这一个小点展开,切入点小才可以切得深入。

微不仅是知识点小,时间也必须短。国外有注意力10分钟法则,因此他们的微课一般在10分钟左右。然而,现在很多人的注意力可能不会达到10分钟,一般也就5分钟左右。因此,我们在制作时,还必须注意时间不要过长。“描述今天的天气”这个微课因为知识点小,因此整个微课时间是3分多钟,不会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还方便多种方式应用这一微课。比如课堂上引导,课后学生自学等。当然,也不能一味地追求时间短,时间太短如果无法将内容说清楚也是不可取的。

3.突出个性创意,设计一个呈现思路

微课的呈现方式直接关系到课程的质量。呈现方式主要在于是否从学生出发,符合学生思维规律,而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意。简单点说,微课必须让学生喜欢看,又能自己看明白。

(1)阶梯式,层层深入。递进式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微课的设计过程中,阶梯式的思维发展是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如“热是怎样传递的”微课程,就可以选择3种不同铁丝研究热的传递方式作为一个微课,再选择铝圆片的热传递再设计一个微课。如***这样3种不同的铁丝,这样的学习思维是递进的,层层深入的。随后的铝圆片热传递的微课又是建立在前面铁丝热传递的基础上的,也是递进的。

(2)生活化,身边出发。科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很多科学知识都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而出现的。因此,在设计微课时也不妨考虑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如“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这个微课,就是从生活中的下雨现象引入学生对雨水、对土地侵蚀的思考展开的。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景象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还能更好地展开思考。

(3)趣味性,其乐无穷。微课是给学生看的,就像可汗学院的风格那样,趣味性的设计总是能让学生眼前一亮。比如用歌谣、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玩的乐趣中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微课中同样适用。根据微课的用途、使用对象等因素,可以多样化选择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设计呈现。

三、微处理――从微处精心拍摄视频,制作高质微课

1.制作软件应用

在制作微课时,为达到理想的效果选择合适的软件可以帮助制作。比如使用PPT展示讲解的话就采用录屏软件。软件的使用可以使微课的细节更加完美。

2.拍摄工具选择

需要实物拍摄的时候,我们可以选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非常方便,但可能出现画面抖动的问题。一个微工具,可以帮助我们,那就是手机支架。

3.后期软件制作

在后期制作的时候,选择喀秋莎等专业微课制作软件,可以大大便于我们处理一些细节。如在需要突出或者添加的画面上可以增加字幕、标记等细节处理。这样的微处理,可以使微课更加精致,让学生看得更加明白。

4.注重版权问题

制作完成后,加上作者的信息和学校logo,这样一个微处理,就可以使微课显得更加专业和系统。

总之,一个高质量的微课或微课程,制作是最后一步,前期的思维过程才是最重要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学习更新的教育技术和更多的技术软件,但我们的改变和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根本。制作高质量的微课和微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有乐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2001.7

作者简介

章俐鑫,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闰土小学,科学教研组长。电子信箱:。

点评

人类已经进入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成为了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信息技术在科技和教育领域的应用正是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它也必然全面渗透并深刻影响科学教育的理念、模式和走向。

微课程本科教学例8

《微分方程数值解》作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方向课之一,既有纯数学的严密性、逻辑性、又有数值计算的科学性。它与《数值代数》和《数值逼近》共同作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微分方程研究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研究事件、物体及现象运动、演化和变化规律的最基本的数值理论方法,可以用恰当的微分方程来描述光学,力学,物理学等诸多领域的现象。由城微分方程数值解课程的学习需要有数学分析、微分方程、泛函分析三门课程做基础,因此学生普遍认为微分方程数值解是一门较难掌握的课程。特别是内容、理论苦涩难懂、导致学生没有较强的求知与学习欲。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就要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和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微分方程数值解》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我们切实可行的结合教学作了一些尝试和探讨,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规范和《微分方程数值解》课程的基本要求及我院本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李荣华、刘播编写的《微分方程数值解》教材。由于常微分方程数值解在数值分析课程中已经讲授,所以在《微分方程数值解》课程中,我们主要讲授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由于一般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我们通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降低课程内容的理论难度,在保证课程内容科学性的前提下对课程内容中的一些部分作了适当的调整。在教学环节中将不再包括以下内容:变系数抛物方程、抛物型方程的分数步长法、非线性双曲型守恒律方程的差分方程、椭圆型方程的谱方法、椭圆型方程的多重网格解法等内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并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相结合的讲授方式,以讲解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为主,综合使用问题教学法、类比法、模型教学法,并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引进数学课堂.再利用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方式的优势互补,可以充分搞好课堂教学,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省去了在课堂上书写的大量时间,能最大限度的确保讲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算法的构造等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是比较理想的。此外,我们还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我们从微分方程的实际背景入手,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使微分方程与实际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

三、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

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我们将采用MATLAB程序设计,做以下三个内容的课程实践:Possion方程的有限元法与有限差分法、一维热传导方程的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的有限差分法。以上三个数学实验涵盖了偏微分方程课程中的核心内容。通过做以上三个数学实验可.通过模拟实验和撰写实验报告,让学生感受到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加深学生对数值算法思想原理的理解,提高应用《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数值方法编制程序的实践能力,训练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综合能力

微课程本科教学例9

2013年,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映入了翰林人的视野,它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让翰林人看到了教学改革新的希望。全体翰林人以前瞻性眼光,积极探索“课程改革”与“改革课堂教学”相交融的内涵与途径,实践着“微课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这片充满希望的金色试验田中,精心规划,植入先进理念,以农夫的心态静听花开,初步走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翻转课堂创新之路。

一、实验措施及成果

1.健全组织,推动翻转,革新顶层设计

2013年,学校成立了翻转课堂实验中心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教导处主任和教科室主任任秘书,为实施翻转课堂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学校从课程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在课程的视野下逐步推进翻转课堂,以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基础学科和书法、美术等特色学科为试点,进行翻转课堂的创新实验。同时,校长室整合教科室、教导处、信息中心三个部门的职能,分工合作。教科室负责微课程的理念提升;信息中心负责微视频制作培训及评优;教导处负责翻转课堂的实践及推进,三个部门联动,逐步提高推行翻转课堂的管理能力与水平。

2.课题研究,引领翻转,明晰实验方向

学校充分重视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改革实验。三年来,学校先后申报了各学科和翻转课堂相关的课题,全体实验老师在课题研究中明晰了翻转课堂实验方向。教科室研制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书法等学科“翻转”系列主题,发动各教研组开展本学科翻转课例研讨,举行校优秀翻转课例、论文评比活动。教科室汇编了“翻转课堂”优秀课例集。目前,学校建成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书法等学科“翻转课堂”案例库。

3.信息整合,促进翻转,优化学习平台

学校以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实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全面优化。于2015年完成了“未来教室”项目的建设,为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实施环境,同时形成了一个共享的分学科的优质微课程资源库,让实验教师减少制作微课程的时间,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研究课堂的对话和讨论,做到因材施教。

4.广开“智”路,内化翻转,更新研究理念

针对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学校多次邀请专家来校指导。通过专家听课以及与教师、学生交流,对学校翻转课堂实验的微课录制、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指导,让教师在实验中不断更新理念。除了邀请专家来指导外,学校还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教科室收集了大量翻转课堂的理论资料,组织教师阅读研讨,开展翻转课堂的主题研讨、论文评比活动。目前,“微课程”“微视频”“翻转课堂”“四学”“四步”等理念已深入人心。

5.依托视频,践行翻转,掌握制作要领

学校实践“微课程教学法”,微课程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等三大模块,是一个有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微型课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统一体。

第一,从设计来看,要制作微课,首先设计任务单,确定达成目标引领学生自学。“任务单”采用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方法,帮助学生认清学习目标,实现高效自主学习。特别是任务单中的达成目标要以学生为立场,如果出现“让学生”“使学生”诸如此类的表达,就偏离了学生立场,每一条达成目标的表达方式必须清晰、可操作。

第二,从技术来说,微视频要动态化。微视频要有效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适时提醒学生“按暂停,完成学习任务”。微课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为了达成更好的自学效果,中心组成员不断摸索,运用了PPT中动画效果、指针功能,重点内容用超大字显示等。

第三,从内容上讲,微视频中一般讲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因为有了这样的反思,在“翻转课堂”持续推进过程中,实验教师在各级各类微课评比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6.聚焦课堂,展示翻转,教学百花齐放

课堂是教改实验的主阵地。离开了课堂的实验是空泛的,缺少科研指导的翻转课堂也是枯燥的。课堂的对话和讨论,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和细致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课堂讨论所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中效益的提升。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多次邀请专家对实验教师的课堂进行诊断。

7.点面结合,有效翻转,促进师生成长

学校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推动实验前行。“面”上:校内发动微视频评比,对不合格的教师实行二次培训,避免实验中的“短板”。2015年10月、11月、12月分别进行语文、数学、英语,安排语、数、英、书法、美术等学科共10个班级进行试点。组织力量,开发教学视频、进阶作业、单元诊断。实施集体制作微视频,每周每科安排一个下午为集体制作微视频时间,为教师录制微视频做准备,实行七统一(微视频统一、课时划分统一、教学流程统一、学习目标统一、自学指导统一、解决策略统一、作业训练统一)。

2016年上半年,经过一学期的翻转试验,到期末考试时,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发生了明显的区别。参与实验的六(1)、六(2)两个班级在期中考试时处于年级中游,期中考试后开始尝试翻转课堂,仅仅半个学期,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期末考试优秀率明显高于平行班。

翻转课堂的实施,不仅带动了学生成绩的提高和教师课堂能力的提升,还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二、实验收获与反思

1.收获

(1)总结出翻转课堂的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家校翻”,学生回家看微视频、自学,完成好学习任务单,然后课堂上互相讨论;第二种是“校内翻”,即整个学习过程分两次完成,学习知识和内化知识在校内完成;第三种为“课内翻”,即微视频的观看和练习在前半节课完成,课堂讨论放在后半节课。教师职能的重心从讲课转变为设计、组织、帮助与指导。因此,教师角色真正从“演员”向“导演”转型提升。

(2)探索了翻转课堂的基本环节。根据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流程,简言之,即“四步法”:课始检测进阶作业协作探究展示质疑。具体而言:微课+“自主学习任务单”(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批改(课前)―小组交流(课内)―小组汇报(课内)―难点突破(课内)―教师点拨、落实教学目标(课内)―分层练习,适度拓展(课内)―小结。也就是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内。

2.反思

当然,我们在收获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困惑:就学生层面而言,如何保证每个学生有效看完视频、看懂视频;就教师层面而言,行为的改变远比观念的传播要困难得多。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交互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如何积极应对,再造教育流程,还需深入实践,融合创新。我们今天已扬“翻”起航,明天将继续走在探索的路上……

【参考文献】

微课程本科教学例10

一、课程体系的完善和课程建设

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微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在相对固定的框架下不断加以更新和完善。

我们设计了“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调查表”,根据对于目前工作在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士的调查结果,制定了新的微电子学本科培养方案。主要修改包括:

(1)加强物理基础、电路理论和通信系统课程。微电子学科,特别是系统芯片集成技术,是融合物理、数学、电路理论和信息系统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因此,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加了有关近代物理、信号与通信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使微电子学生的知识覆盖面更宽。

(2)面向研究、应用和学科交叉的需要,增加专业选修课程。如增加了电子材料薄膜测试表征方法、射频微电子学、铁电材料与器件、Perl语言、计算微电子学、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等课程,为本科生将来进一步从事研究和应用开发打下基础。

(3)强调能力和素质训练,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开设了集成电路工艺实验、集成电路器件测试实验、集成电路可测性设计分析实验及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实验等从专业基础到专业的多门实验课。

在课程体系调整完善的同时,还对于微电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开展了新一轮的课程建设。包括:

(1)精品课程的建设。几年来,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工艺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经过建设已经获得复旦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其中半导体物理和集成电路工艺原理课程获得学校的重点资助,正在建设上海市精品课程。另有半导体器件原理和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正在复旦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之中,有望明年获得称号。

(2)增加全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课程。为了满足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学生尽快吸收、学习最新知识的需求,贯彻落实***“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要求,在本科生专业课的教学中新增全英语教学课程3门,双语教学课程4门。该类专业课程的开设也为微电子专业的国际交流学生提供了选课机会。

(3)教材建设。为了配合课程体系的完善和补充更新专业知识,除了选用一些国际顶级高校的教材之外,还依据我们的课程体系组织编写了一系列专业教材和论著。有已经出版的《深亚微米FPGA结构与CAD设计》、《ModernThermodynamics》、《现代热力学-基于扩展卡诺定理》,列入出版计划的《半导体器件原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另外根据课程体系的要求对实验用书也进行了更新。

为了传承复旦微电子学的丰富教学经验和保证教学质量,建立了完备的教学辅导制度,如课前试讲、课中听课及聘请经验丰富的退休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辅导等。每学期听课总量和被听课教师分别均超过所授课程和任课教师人数的50%以上。对所有听课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并反馈给任课教师,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在保证教学内容的情况下,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实现所有必修课程的电子化,建立主要必修课程的网页,完全公开提供所有课件信息,部分课件获得超过15000次的***量。青年教师还独创了“移动课堂”的授课新方法,该方法能够完整复制课堂教学,既能高清晰展示教学课件的内容,又能把教师课上讲解的声音、动作及临时板书全部包含在内,能够使用大众化的多媒体终端进行播放,随时随地完美重现课堂讲解全过程。

通过国际合作的研究生项目及教师出国交流,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在研究生的联合培养项目(如复旦-TUDelft硕士生项目、复旦-KTH硕士生/博士生项目等)中海外高校教师来到复旦全程教授所有课程,复旦配备青年教师跟班听课和担任课程辅导。这使得青年教师的授课理念、授课方式及授课水平都有大幅提高。同时,由于联合培养项目及其他合作项目,复旦的青年教师也被邀请参与海外高校的教学,担任对方课程的主讲,青年教师利用交流的机会,引进海外高校的一些课程用于补充复旦微电子的培养方案。这些都为集成电路专业特色的挖掘和拓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经过几年的努力,微电子专业的教学水平普遍得到提升,在教学评估中得到各个方面的好评。

二、培养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微电子专业创新人才也需要在培养方法上加以改进和创新。

针对微电子工程的特点,在坚持扎实的理论的基础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实践能力训练。在学校的支持下,教学实验室环境得到及时更新,几个方面的实验教学在国内形成特色。

(1)本科的集成电路工艺实验可以在学校自己的工艺线上完成芯片的清洗、氧化、扩散、光刻、蒸发、腐蚀等基本工艺制作步骤,为学生完整掌握集成电路制造的基本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实际训练。

(2)在集成电路测试方面,结合自动化测试机台(安捷伦SoC93000ATE),开设了可测性设计课程,附带实验。

(3)集成电路设计课程都附带课程项目实践,培养了学生实际设计能力和素质,取得很好效果。

通过课程教学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尝试开设了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共同选修的研讨型课程。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本科生不仅可以得到研究生的指导,在课堂上就某些课程内容进行探究,还可以在开展课程设计时在小组内和研究生同学共同开展小型项目研究,对于提高本科生进一步学习微电子专业的兴趣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参加科研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最为有效的途径。配合复旦大学的要求,微电子学专业在本科阶段,持续设置多种科研计划,给予本科生进实验室开展科研以支持。

(1)大一的“启航”学术体验计划。计划鼓励大一学生在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实践,为学生打造一个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学术能力的资源平台。“启航”学术体验计划的所有学术实践项目均来自各个微电子专业的导师,学生通过对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申报与自荐的形式申请加入各学术实践小组。引导学生领略学科前沿,体验研究乐趣。

(2)二、三年级曦源项目。项目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想的基础上,鼓励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研究团队,***提出研究方向,寻找合适的指导教师。加入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的团队。在开放课题列表中寻找合适的课题方向,并向该课题指导教师进行申请。还有更多的学生在大三甚至更早就进入各个研究小组,参与教授领导的各类部级、省部级项目及来自企业、海外等的合作项目的研究。在完成的计划和项目成果之外,学生们还在收集文献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思考的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和推导论证、分析与综合的能力,科学实验、发明创造的能力,写作和表说的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收获。

通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及外籍教师讲授课程给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培养,提供层次更高、路径多元的培养方案,培养了学生的国际化眼光,开拓了学生的培养渠道。

几年来,微电子学专业学生的出国交流人数逐年增长,从2008年起,共有20位本科生赴国外多个高校交流学习。交流的项目包括双学位、长学期和暑期项目等,交流时间从3个月到2年不等,交流学校包括美国(耶鲁、UCLA等)、欧洲(伯明翰、赫尔辛基等)、日本(早稻田、庆应等)及我国港台高校。大多数同学在交流期间的学习成绩达到交流学校的优秀等级,同时积极参加交流学校教授小组的科研工作,得到了很好的评价。个别同学由于表现优异在交流结束回国后被对方教授邀请再次前去完成毕业论文;也有同学交流期间)参加国际级大师的科研小组工作,获益匪浅,直研后表现出强于一般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可以看到,国际交流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不同培养模式,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体验多种文化的机会,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和进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自特色专业建设以来,每学期均新开设“前沿讲座”课程,课程内容不固定,授课人为聘请的海外教师,有的来自海外高校,有的来自海外企业,课程均为全英语课程或双语教学课程。这类课程直接引进了海外高校的课程和教学方式,不仅学生受益,同时也培养了复旦微电子专业的青年教师。企业还提供与课程内容直接相关的软件,在改善教学环境的同时,还为学生参加科研提供了培训。

经过2年多特色专业项目的建设,复旦微电子学专业在巩固已有教学特色基础上,在高端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层的挖掘和拓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努力,集成电路特色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培养体系更加完善,成为培养具备集成电路研发能力的高端人才与工程师的优质基地,正在努力实现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培养具有前瞻性、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实现能力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集成电路研发人才与产业工程师的目标。

[本论文工作由***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资助]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微课程本科教学模板

学习

回族风俗习惯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回族风俗习惯10篇,内容包括回族有趣的风俗,回族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拾金不昧的锦旗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拾金不昧的锦旗10篇,内容包括感谢拾金不昧的锦旗,有关拾金不昧的锦旗内容。熟悉张冉冉的同学都不感到意外,这件事发生在她身上不是偶然的,因为张冉冉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了解张冉冉家庭情况的老师却真为张冉冉而感动。寒

学习

不要轻易说不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不要轻易说不10篇,内容包括这3种话不要轻易说,不要轻易说离职。朋友,在生活面前,在学习之中,请不要轻易说不!或许你的明天就回拥有美好,幸福!

学习

一年级寒假学习计划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一年级寒假学习计划,内容包括一年级我的寒假计划,一年级数学寒假学习计划。寒假计划寒假已经临近为了在寒假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按时学习生活,做事有规律,更好地度过一个快乐,充实,有意义的寒假,特制定此寒假学习计划学校计

学习

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10篇,内容包括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作文大全,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1.理解诗歌中一一对应的配对关系,学习对话句式。2.尝试根据诗歌中的句式结构进行仿编。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萌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

学习

关于莲的诗句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莲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莲的诗句越多越好,莲诗句经典名句。4、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草。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出自温庭筠的《莲花唐》。5、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

学习

婚礼新郎答谢词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婚礼新郎答谢词10篇,内容包括婚礼新郎答谢词简短霸气,婚礼新郎父母答谢词10篇。其次,还要感谢老婆大人的父母,我想对您二老说,您二老把您们手上唯一的一颗掌上明珠交付给我这个年轻人保管,谢谢您们的信任,我也绝对不会辜负你们的

学习

生态资源论文模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资源论文模板,内容包括生态论文模板范文,生态与自然保护论文纸质模板。二、湖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近年来,湖南省委、省***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全省环境质量得到较大的

学习

关于大自然的诗句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大自然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大自然的诗句自创,大自然的诗句大全集。王士祯(1634—1711),号阮婷,别号渔阳山人。清顺治十五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王士祯一生主持清代文坛五十余年,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构建方面成绩斐然。王

学习

防欺诈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防欺诈10篇,内容包括防欺诈系统设计,防欺诈心得体会50字。(1)保险行业竞争激烈,为了维系客户,汽车保险公司对保险欺诈行为重视不够,发现的保险欺诈也不作相应处理,怕对自身业务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汽车保险公司的这种宽恕和不作为,刺

学习

关于教师的诗歌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教师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最出名的歌颂教师的诗歌,写给退休教师的诗歌。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注释:龙孙:竹笋的别称。凤池:凤凰池,古时指宰相衙门所在地,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

学习

企业后勤工作计划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后勤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企业公司后勤工作计划及安排,公司后勤工作思路和计划。1、职工公寓及四合院住宿员工约800余人,住宿环境相对拥挤,虽然借万山煤矿关闭之际,整理房间10余间,但仍不能满足需要,公寓楼完工后将会有效改变现

学习

航空服务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航空服务论文,内容包括航空论文题目推荐大全,优质航空航天论文选题。2.人才培养现状目前,国内航空服务专业学历教育主要有三个层次,各层次院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总体而言,高职高专院校是培养航空服务

学习

扫黑除恶考核方案

阅读(29)

一、前一阶段我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情况全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县委、县***府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县委***法委迅速部署、稳步推进,公检法司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各乡镇、各部门全力支持、发挥作用,初步形成了依法打击黑恶赖乱,大力巩

学习

社区防汛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防汛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社区汛期防汛工作总结,社区防汛工作汇报发言材料。总结20__年安全迎汛工作,我们街道从总体上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看,从落实市、县防汛指挥部立足“防大汛、抢大险、

学习

整体管理论文模板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整体管理论文模板,内容包括项目整体管理论文,流程管理论文十篇。多年来,我国的医院属于事业单位,但在经营管理中实行企业化管理,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医院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大、中型医院拥

学习

自学考试学习计划模板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自学考试学习计划模板,内容包括自学日语的学习计划,自学考证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要从四个方面下手。一、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确定每天学习时间。二、总结考试,制定中、长期学习计划。三、根据自己学习上的漏洞,制定

学习

村官工作小结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村官工作小结模板,内容包括大学生村官个人小结范文,村官季度工作小结。半年来,我先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下村了解农民的情况,走访了9个村民小组、到农户家中与村民面对面的交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使我进一步掌握了全

学习

餐厅推广策划方案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餐厅推广策划方案模板,内容包括餐厅的推广活动策划方案ppt,餐厅宣传策划方案怎么写范文。承办单位:金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五、活动可操作性分析:地处建设北大街与光华路交接口,紧邻棉一立交桥北,与邻近的中浩商务中心、东海国际

学习

优秀团委书记申报材料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优秀团委书记申报材料模板,内容包括团委书记变更申请模板,学校团委书记申报优秀团干事迹。三、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精心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我与团委其他干部一道群策群力,结合时代要求,密切联系广大团员青年,积极进取,勇于

学习

糖尿病管理论文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糖尿病管理论文模板,内容包括糖尿病的管理的论文范文,糖尿病预防感染很重要的论文。(2)神经病变高血糖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内膜缺血缺氧而发生神经病变,导致周围感觉神经缺失,肢体末梢的保护性感觉减弱或丧失,周围运动神经病变,骨

学习

元旦文艺汇演主持稿模板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元旦文艺汇演主持稿模板,内容包括元旦文艺汇演主持台词,幼儿元旦文艺汇演主持稿。元旦领导讲话稿样本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亲爱的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辞别旧岁,喜迎新年,首先,请让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出席今天联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