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10篇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篇1

一、传统文化对语文课堂设计有着“绿色”、“环保”作用

语文课堂设计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来不得随意、敷衍,更不是有人认为的:语文课可深可浅,只要熟悉知识点,不需要设计,跟着学生的思维即可。其实,语文课设计除了熟悉知识、技巧娴熟之外,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文化素养、知识贯通古今是成败的关键。语文课讲究以趣助教,但“趣”不是几个世俗的幽默、逗人的笑话、离奇的故事就能持久的起作用,而是需要贯穿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医学、***事、建筑、民俗、天文地理等多方面的故事精华、特色语言。在我的语文课中,学生比较喜欢听古代小说和文言文,这就源于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儿时,在街头巷尾的小人书摊上看小人书是那个时代既经济又实惠的乐事,花上几分钱就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人物、故事一股脑的吸收进脑子里,那些琳琅满目的小人书在不知不觉中带我进了一个神秘的世界,于是课本、作业本的空白处以及家中的墙上,凡有空隙处都有我钦佩的人物语言和画像。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愈发浓厚,在当时条件下尽可能搜索、阅读了许多相关书籍和资料,对儿时“认识”的许多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并细细咀嚼了那些历史故事的神韵和内涵,这对后来语文教学中组织教学得心应手有很大的影响。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一生有着重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不带世俗气、是经过上千年净化的精神精华,语文教学中大量的充分的运用传统文化,既能使学生有趣的学习,还能使学生有一个知识“净化”的空间。

二、传统文化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古人云:“文以载道 ”。

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传统文化精粹篇章,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在语文教学中,涉及传统文化的课文很多,如古诗文中的人物、艺术,现代文中的典故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智慧。在设计这些篇目的教学时,应注重课堂意境的构思。在《雨中登泰山》一文中,我的设计以关于泰山的传奇故事入手,以引用的古诗赏析点缀,以身临其境的意境描绘渲染,使所有学生好像爬上了泰山传奇的山峰,举目望着脚下绵延不绝的群山,那恢弘磅礴之气可贯穿胸臆,使五脏六腑之污秽为之一清,又好像走到了山间潺缓而下的清泉边,使人清纯率真;步入了青翠苍郁的山林里,让人返朴向善。这样,使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不只是表面的体会和追随,而是深层次的感悟和发掘;不只是学习知识,而且拓宽了思维,从而提升了语文课堂的质量。 转贴于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能够陶冶学生情操。例如讲授《离骚》时,在讲完此文后穿插讲述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重要作品《离骚》的情况。这种简单易懂的言语描述,可以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爱国诗人非常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应数战国末期的屈原;《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诗歌无情地揭露斥责了楚国的腐败***治和黑暗势力,充分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热爱国家、疾恶如仇的修身洁行、坚贞不屈的高尚人格;屈原学识渊博,他在被当权派排挤、遭受流放的情况下,却始终不忘国事,时时刻刻关心国家的安危,他这种献身于理想的高尚情操、坚贞不屈的伟大人格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后代子孙,尤其是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过教者这样“点拨”,学生一定会初步理解《离骚》,并深深地震撼于屈原的高尚的爱国情操当中。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篇2

关键词:传统文化;著作权;法律保护

中***分类号:D9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1-0029-02

从秦皇称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千年来的文明汇聚成了各朝代、各民族无数的中华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经过世世代代的努力、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从而创造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借助着木偶、皮影、戏曲、杂技等民间技艺认识了我们的民族历史和文化,从而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中华的悠久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而现今,由于人们对于相关文化保护的认识不足,相应职能部门的缺失,相关法律机制的不完备,以及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我国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危机。因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一、传统文化著作权保护的现状、意义

中华民族是拥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皆拥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点;作为一个大国,中国拥有着约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每个地区亦存在着自己的特色文化传统。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形象生动、具体、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思潮,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对于传统文化的改编现象日益加剧,孙悟空成了混血儿,唐三藏与观音谈起了恋爱……从美国的《the monkey king》到日本的西游漫画,人们对于以包括《西游记》在内的中国古典名著的篡改也似乎已经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情。虽然有关部门近年来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逐渐加强。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许多企业、组织对于知识产权的了解还很有限。同时,由于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机构建设、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策法规等基础工作显得薄弱,认识模糊、观念滞后、体制障碍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并制约着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如今,如何保护、传承、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是我们当今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重视和保护传统文化能促进人的世界观发生转变和提高思想意识。它们将成为中华民族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浑茫厚重的精神动力,保护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二、传统文化著作权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法律视角下的传统文化保护模式

《著作权法》第六条“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另行规定”。迄今为止,关于“如何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的“另行规定”至今未出,人们无法依法行事,而相关部门亦无法依法行***。例如,在一些动漫中:孙悟空成了混血儿,唐三藏与观音谈起了恋爱,这明显是与《西游记》原著所要表达的本意完全不同,这是对名著的一种破坏。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条明文规定“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很明显,作者的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是不受限制的,故对于随意改编国内的名著、破坏作品完整性的行为是绝对应该受到处罚的,但是,相关的职能部门及相应处罚程度,我国法律尚未明确,导致了如今市场上“唐尸三百”、“The Adventures of Super Monkey”的现象比比皆是,十分令人担忧。

由此可见,我国的传统文化理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但由于我们法律指定的不明,导致了传统文化受到破坏的现象出现,从而不可避免地歪曲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形象。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管理。

(二)现实视角下的传统文化保护问题

1.进行传统文化宣传的场所少,设备短缺,经费严重不足。以承德市为例,其中,丰宁、围场、宽城3个民族自治县以及滦平、隆化和平泉3个民族县都已被列为部级重点扶持贫困县,每年每县收到的国家财***转移支付都达4000多万元。但各县财***对文化方面的投资依旧寥寥无几。据统计,6个自治县、民族县的127个乡镇,30%的乡镇没有文化站,没有工作人员,没有业务经费。如丰宁满族自治县26个乡镇,有南关蒙古族乡等8个乡没有文化站,没有工作人员,没有业务经费。乡镇文化业务经费每年只有500至1000元。有文化站的乡镇大多没有电脑、电视,乐器道具短缺、陈旧,科普***书少。

2.缺乏传统文化管理或专业人才。国家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人才同样是关键。可是,“目前只有少数老年人通仡佬族语言。”贵州民族学院文化学院院长龙耀宏坦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两个自治县的仡佬族已基本没有会讲仡佬族语言的人。”由此可见,现今拥有传统文化人才极度缺乏。著名的乌苏里船歌案,也是同样是***府没能较好的管理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体现。

无论是民族民间文艺人才,还是对这些资料整理人才和管理人才,我国都是极为不足的,这也严重制约着对传统文化著作权的继承和创新。

3.忽视传统文化著作权商业化的可塑性。不可否认,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提出至今,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那么,现如今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是否也能有这样一条商业化的道路呢?《蓝色生死恋》赚够泪水;《大长今》又把观众的目光吸引到韩国历史第一女御医身上。为什么荧屏“韩风”越刮越猛?稍加留心,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韩剧都充分的表达了传统文化对儒家思想、家庭观念、协作意识的肯定,对自律自立、坚韧上进、务实诚信等民族精神的推崇,对仁、义、礼、廉等品性的张扬,在韩剧里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而这些恰恰是一些国产剧所欠缺的。因而,虽然我国蕴含着丰富传统文化,但是我们并没有较好的将它们塑造成为我国的“品牌”,例如:将富含传统文化的历史故事等利用《著作权法》予以保护,对于改编或使用我国传统文化,并将其运用于商业经营性活动应收取相应的费用。

笔者认为,在新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传统文化的传播是需要依靠商业的力量的,而现如今,人们很少将目光投放于传统文化的整合、传播,并将其投放于市场。由于没有市场的推动,从而,也不可避免的导致了传统文化传播速度慢、效率低的现象。

三、完善我国传统文化著作权保护的对策

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机构建设、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策法规等基础工作仍然显得薄弱,在文化遗产相对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民族传统文化和区域特色文化在迅速消失。科学建构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确认和保护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可以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培养传统文化自身的造血功能,对促进我国各民族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我国及世界文化多样性、文化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赋予传统文化特殊权利

笔者认为,可以利用我国的著作权法开展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主要有以下几种权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乏一定的传统文化形象被侵害的实例,例如:六小龄童网游侵害孙悟空肖像权案,利用《著作权法》保护作品完整性的相关法条来保护这类具有标志性的角色一定的权利,这样在我国传统文化形象受到侵害时,即能够运用相应法律法规予以处罚,保护传统文化的权益。另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同样应该包含其他的权利,例如:改编权、摄制权、翻译权等,所以,在立法完善对传统文化著作权保护后,也能够起到对于传统文化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设立相关传统文化保护的职能部门

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我国现今是由多部门协作管理的,但是,从更好、更有效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展工作的方面来看,设立一个专职的国家传统文化保护主管部门仍然是必要的。“音著协”,是专门维护作曲者、作词者和其他音乐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非营利性机构。同样,为了应对传统文化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开展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是需要一定的职能部门的,建立一个长期、全面、行之有效的保护机制,用系统的观点提出一整套现实有效的措施,用于维护我国传统文化的合法权益,防止其被不法侵害。

(三)建设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

保护我国传统文化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专业的部门,更需要的是尽快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用以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权益。一个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法律作为保障。通过制定中国传统文化保护法律法规,可以用国家的意志强制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相应的法律地位、确认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体系内各项制度的普遍法律效力、信息的权威性和指导作用。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体现传统文化的著作权的保护,无论在总体上的还是在知识产权专门领域都偏少,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四)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

“知识产权”、“著作权”是近年来,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新名词。因而,为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加强相关法律的宣传力度与引导,宣传传统文化具有著作权,引导以民族艺术家为代表的相关人员加强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和管理,营造传统文化流传的良好氛围。主要有以下几种建议:第一,针对人们对于知识产权了解薄弱的情况,在学校、社区、公司开设普及班,加大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了解。第二,派遣专家、学者前往偏远地区、民族民风丰富之地,开设省、村学习班,普及知识产权,并收集传统文化,汇编成册,同时,鼓励相关的权利机构或组织,运用一定的法律知识保护自身权益。

四、结 语

综上,由于人们对于相关文化保护的认识不足,相应职能部门的缺失,相关法律机制的不完备,以及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我国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危机。因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我国传统文化的著作权保护,已刻不容缓,我国需尽快立法,并及时采取行动对此进行弥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弘扬传统美德 铸造民族精神[J].中国统一战线,2003(5).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篇3

摘要: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它们是共时态存在的文化的一体的两面。不应该用实体论、整体论的观点来探讨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由此出发,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的若干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的观点。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化;实体;共时态;整体  

  

文化活动既然是人类的生存运动,这种生存活动的基础既然是“文化形成的形式和习惯”,那么,文化活动的第一方面首先就是体现“文化形成的形式和习惯”,传递前人生存活动的经验和教训的传统文化。这是人一出生就置身于其间的、不可超越的。“人要成为全面的人,只有生存于承担了传统的同类群体中。人的文化方面只能以这种方式发展。”人要成长,“个体首先必须吸收与他相关的文化传统。个体首先必须爬上他出于其中的文化高度。”这说明,传统文化一方面是前人生存活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知识、价值、意义,是前人生存活动的智慧的结晶。按照伽德默尔的看法,人作为有限的存在,是处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不管他是否了解这种传统文化,也不管他是赞成还是反对,他都不可能超越传统文化的观念意识。我们始终只能在传统文化中进行理解。不管意识到与否,传统文化总是影响并形成我们,始终是我们的一部分。它当然不会是躲在久远的过去,而是就存在于人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就存在于人当下的生存活动中,存在于这种当下的生存活动的方方面面里。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思维的前提。我们固然也有许多无法控制的成见和思维定势,但我们必然要调整、修正、剔除和补充它们,在此基础上展开新的思维活动。这种新的思维活动及其成果马上就构成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思维转化为行动,行动产生成果,我们就这样也参与了传统文化的创造。传统文化就是这样存在、发展和延续下来的。传统文化还是使社会的各个部分、使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保持紧密联系和统一性的东西,是社会发展的基因。它从物质技术、行为规范、精神意识等等层面表现出来,集中表现在语言符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方面。这样看来,文化包含两部分:作为文化活动的结果的这一部分,是传统文化;作为对传统文化进行修正、补充、更新的另一部分,就是现代化。它们作为文化的一体的两面,是共时态地位居于个人、社会当下的生存活动的方方面面里。换句话说,传统文化、现代化共同构成了人的生存活动的本身。  

为此,应该避免陷入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作“时代化”理解的误区:把现代化仅仅看作一个时间概念,一个历史时期,一个继传统文化之後的时期,而在此前存在、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必然属于传统文化。关于这一点,福柯在《什么是启蒙》一文中谈及对现代化作时代性的理解时曾经指出:我们不应该将现代化仅仅看作一个处于前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一个时代,而更应该将其看作一种态度,而这种态度不是谁都有的,也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个特定的时代。这是从个人对生存活动的态度来说的。著名后现代思想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霍依教授则说得更加富有哲理意味:“按照我所提出的后现代主义观,称福柯为一个后现代思想家并不意味着他的同时代人和幸存者同样也是后现代主义者或必须成为后现代主义者。历史的中断不是同时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也不是同时发生在所有地方的。同一个人、同一种纪律或设置在某些方面可以是传统的,在某些方面可以是现代的,在另一些方面可以是后现代的。”这个说法言之成理而且可以借鉴来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之所以人们会把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理解为时代化的历时性关系,首要的原因是把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作了实体化的理解。这有两种表现:一种表现是企***到前人遗留下来的书面文献材料中去寻找传统文化。这就把传统文化当作了一堆僵死的、既定的、静止的、封闭的东西,进而认为,传统文化是可有可无,最好是不必要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保存的可抛弃的东西。由此出发,人们还认为:古代书面文献材料所表述的传统文化,比我们自己所知道的更清楚、更值得相信。其实,且不说这个观点只注意到了历史的描述性而未涉及其解释性,只说它还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古人书面文献材料所记述的东西,有的只是纸上谈兵,有的不过是无法实现的或本来应该实现却并未实现的理想,有的则是虚伪的或言不由衷的粉饰,还有的只是一家之言或从某种立场出发的、有倾向性的、为某一群体利益服务的主张,……。另一种表现是把传统文化当作现代化的阻力和障碍,把传统文化当作现实中的问题、消极的东西、社会的阴暗面、一切不如意的东西的替罪羊或发生的原因,总之,把现实中的一切问题都归咎于传统文化。例如胡适说:“一面学科学,一面恢复我们固有的文化,……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如果过去的文化是值得恢复的,我们今天不至于遭到这步田地了。”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要进行现代化,就要彻底清除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篇4

【关键词】大数据,中原传统音乐,文化传承,路径研究

中原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原地区①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音乐形态[1]和文化门类,是中原地区人民集体历史记忆和积淀结晶,是保障中原地区音乐文化不断创新、绵延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原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地区乃至全国优秀音乐文化资源,是发展中原地区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但目前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普遍面临着发展的困境,甚至有生存危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类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就传统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领域,大数据的参与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就中原传统音乐文化目前存在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困境,探索如何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打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局限性,构建大数据背景下中原传统音乐文化创作、教学、保护、传播与传承的路径体系。

一、中原传统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困境

中原传统音乐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具有连续性与代表性。全国已公布的四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音乐项目共401项,其中河南省成功申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传统音乐项目13项,有信阳民歌、西坪民歌、江河号子、锣鼓艺术、板头曲等。[2]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日渐重视,河南省***府及相关部分也逐渐加强对中原传统音乐文化的***策倾斜与资金支持,整体发展趋势向好。基于此,我们更应该加强对中原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对传承问题及相关路径进行研究。目前中原传统文化发展仍旧面临着亟待破局的困境。(一)保护不力,乐种濒危。从国家公布的四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可知,中原传统音乐入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乐种仅占3.2%,相较于乐种丰富的中原传统音乐资源来说,这远远不够。究其原因,一是很长时间以来,地方传统音乐保护管理缺失,各传统乐种处于分散、无组织状态,大多数地方乐种散落在民间剧团中,极少演出,且代际传承困难。传统音乐大多采用“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一旦核心传承人逝世,代际传承无力,加上演出停滞,极容易出现乐种相关资料遗失、损坏、乐种消亡的情况。二是近年来虽然***府对传统音乐种类、剧团及传承人的重视程度加强,但在参与度及***策落实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府各级单位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有些地区成立了非遗文化保护中心,但保护中心的音乐种类大多较为分散、资料不全,管理人员也是临时抽调基层文化站人员,在专业度、认真度上都存在问题,即落实侧缺乏切实可行且长效的工作机制。(二)创新难,受众窄。中原文化是典型的中华农耕文化,中原传统音乐文化大多是在农耕劳作中创作而成的,具有很强的场景性。但随着音乐作为一种***的表现形式脱离于原有的劳作场景,而具有了艺术性、娱乐性等特征,传统音乐的受众也就脱离了原有的田间地头,走向了大众文化消费场域。但大众消费又具有多样性、多元化的消费习惯与消费需求,这就要求传统音乐要获得市场的认可,在市场中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满足多元文化消费需求。这对于中原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一种高要求,也是必然需求,但目前中原传统音乐恰恰面临乐种创新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音乐表现形式创新难、创作创新难、传播渠道创新难等。而且,随着新时期年轻一代成长为文化消费的主要群体,他们大多长期脱离农耕文化,很难对以号子、采茶歌等为代表的传统音乐产生认同感,从而导致中原传统音乐文化面临难以满足消费群体需求,市场生存空间狭小的困境。(三)后继乏人,传承无力。中原传统音乐的代际传承问题是制约传统音乐发展的致命问题,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人才是文化传承与延续的根本,是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活力的源泉。中原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方式,一部分依赖现代化高中低各级学校教育,一部分是通过民间剧团、音乐组织培训,还有一部分仍旧沿用“口传心授”的传统传承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多元教育体系的日益完善,中原传统音乐进课堂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高校大多作为音乐学院的专业必修课堂进行普及性教学,中小学则基本属于公共课普及。而面向民间音乐组织,因传统音乐的市场空间逐渐被压缩,民间传承人难以凭借传统音乐技艺维持院团及个人生计,这就造成了中原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上的后继乏人,传承无力。

二、大数据背景下中原传统音乐数字化保护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处理技术、数字化技术日趋完善,传统音乐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储存成为目前中原传统音乐保护的重要手段。2010年10月,文化部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3]次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传统音乐、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法律化保护。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4]明确提出加强对以传统音乐为代表的文艺创作的扶持力度,实施音乐振兴工程,挖掘整理优秀的剧作,推进数字化保存与传播。在这一***策背景下,中原传统音乐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与传播工作正有序开展,当前对中原传统音乐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工作也陆续进行,其中数字化保护主要集中在对各地传统乐种的相关文献、乐谱、演出视频、***片、音频等资料的整理、数字化处理、储存和展示。虽已取得初步成绩,但仍存在较多需要进一步注意的问题。(一)中原传统音乐数据库体系尚未构建完成。中原地区的传统音乐数据库虽有部分已建成,但总体上数量还很少,且因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条件限制,对传统乐种相关资料整理不够,分类不清晰,在进行数字化处理时还存在较多问题。有些数据库虽已建立,但是数据库的内容过于单一且空泛,主要以***片、音视频为主,而缺乏较为丰富的呈现形式,在数字化、虚拟化展示、人机交互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而更多的是地方小乐种并未启动数据库建设工作,且尚未纳入整体的数据库体系建设中。(二)地方传统音乐资源整合难度大。中原地区的传统音乐资源种类丰富,分布地区较为广泛,在资源整合方面难度较大,资源碎片化现象严重,往往出现重复性工作。因为各音乐资源分布在不同地方、不同管理单位,各部门的管理方式又不统一,因此在进行数据库建设工作时合作化程度不高,各部门协调工作难做,效率不高。(三)数据库功能与运营模式单一。目前中原传统音乐数据库建设大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数据库功能开发与应用上主要还是以音乐资源的数字化储存与展示为主,仅仅具有部分的信息检索功能,而不具备更多的智能化演示、人机交互及其他个性化功能应用。这就使得重资金投入的数字化建设项目,除了在数字化保护方面成绩突出,但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并没有明显成绩。这些数据库在进行传统音乐资源的数字化处理之后,往往被束之高阁,导致传统音乐数据库的利用率极低,传统音乐数据库资源的隐性多元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无法实现其原有的传播、传承功能和价值。

三、大数据时代中原传统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路径

身处大数据时代,我们要精准认知大数据对于中原传统音乐文化保护、创新、传播与传承发展的意义所在。相较于传统数据,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不仅包括传统的结构化数据,还包括来源于日志、历史数据、用户行为记录等半结构化或者非结构化数据。[5]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技术及分布式文件系统技术,极大提高了高性能的数据储存的可靠性。除此,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在于快速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抓取与精准分析,以及分析结果的可视化。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方面的基础与拓展研究,探索如何借助大数据技术及相关数字化平台,不断调整中原传统音乐文化内容与形式,以适应新时代文化消费的需求。并基于中原传统音乐目前面临的一系列困境及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与深化大数据技术应用,创建中原传统音乐资源数据库并开发多元应用功能,创新数字化创作平台,拓展多元数字化传播平台、教育平台及传承平台,重新构建中原传统音乐保护、创作、传播、传承与发展的文化生态体系。(一)完善中原传统音乐资源数据库建设。中原传统音乐资源数据库建设是构建中原传统音乐文化生态体系的基础,是振兴中原传统音乐文化及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目前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技术日趋成熟,完全可以实现传统音乐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处理、储存、展示、交互等。但要构建完善的中原传统音乐资源数据库,必须使***府、各管理部门、民间院团、音乐传承人以及技术人才各方面共同参与,积极推进方能实现。一是要求***府及各文化管理部门的积极引导与参与,由***府主导,各文化管理部门、艺术单位、博物馆、***书馆、文化馆、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开展广泛的合作。二是广泛且深度挖掘中原传统优秀乐种,整合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主要是通过***及各级单位发动各地院团、艺人和音乐传承人,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方式,搜集各地传统音乐相关文献、音视频资料,并进行录音、录像或口述记录保护,从而有效整合音乐资源。三是开发多元数据库应用功能,拓展多种展现形式。注重对数据库资源隐形价值的开发及利用,将单一的音视频展示拓展为影音、VR、AR以及动漫等多元形式及沉浸式智能化互动模式。四是增强数据库的检索与精准推送功能,方便用户在进行相关检索时,既可通过乐种名称、曲名、关键词等单字段检索,也可通过二次、组配等高级检索方式进行检索,除此,还可以根据用户身份,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传统音乐资料。(二)创新中原传统音乐后续创作表现手法。中原传统音乐表现形式面临创作内容陈旧,市场受众普遍减少等困境,大数据在消费群体心理需求分析、受众反馈价值分析以及传播行为分析等方面具有优势,因此要注重大数据技术参与中原传统音乐创作,创新音乐表现手法、表现形式等。即在创作新的传统音乐作品时,要注意:一是不改变传统地方音乐的表现风格和文化特征,包括曲式、音律、唱腔等;二是搜集传统音乐受众群体通过互联网或调查问卷的反馈意见、受众群体的偏好等大量数据,利用各种参数建立模型,进行严密而精准度地数据分析,得出相对理性且可视化的分析结果。通过大数据分析,可清晰认知不同消费群体对传统音乐的关注和喜爱程度,并可根据当代主流文化消费群体的音乐审美,创新音乐表现手法,融入新的乐器、织体类型,跳出创作者原有的经验式、固化式的创作思维,进行“数字化”分析导向的音乐文本创作。(三)重塑中原传统音乐传播渠道与运营模式。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对于中原传统音乐文化在传播区域、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上都意味着***性突破。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库平台可以实现精确定位观众的态度、偏好和价值观来重塑传播模式。[6]对受众群体的精准性分析,使得大数据传播更具有时效性、及时性、精准性。大数据可以通过常用的网络音乐平台,根据大众文化消费群体日常关注的音乐类型与消费行为,了解受众群体的区域分布、年龄阶段、喜欢的类型、形式、内容等,精准定位受众群体的消费习惯与偏好,进行个性化、人性化传播。将大量的数字化的传统音乐资源***提供给消费者,并开发***、教唱、合唱、视频等表现形式,将传统音乐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结合,拓展传播渠道,创新运营模式。(四)构建智能化中原传统音乐线上教育模式。中原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消费群体的市场培育,通过大数据传统音乐资源及平台开展线上教育与引导,是一种极为高效且低成本的方式。但目前中原传统音乐线上教育与培训尚未形成体系,亟需变革已有传统的传承人及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及营造全民学习、热爱传统音乐文化的氛围。一是借助中原传统音乐数据库搭建传统音乐教育平台,利用MOOC、短视频、直播等新形式,实现数字化资源的多渠道传播及相关知识普及,进而实现传统音乐教育的资源共享。二是针对专业院校的传统音乐学习者而言,开发针对性、专业性、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习惯、喜好、进度等进行定制个性化服务和灵活的学习方案,培养学习兴趣。三是对于大众文化消费群体,尤其是潜在的传统音乐文化的受众群,通过跨界融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方式进行多元消费融合,在进行传统音乐文化培育的同时,通过“传统音乐+动漫”“传统音乐+游戏”“传统音乐+文创”等模式进行市场引导及相关创意人才培养。注释:①本文的“中原地区”指狭义上的河南省地区。

参考文献:

[1]宋***.中原传统音乐文化的特征与传承问题探析[J].大众文艺,2013,(12):72.

[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DB/OL].2020-10-20.

[3]中央***府门户网站.“中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一期)”项目通过验收[EB/OL].2020-10-20.

[4]中国***府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20-10-20.

[5]侯林.大数据时代戏曲艺术保护与传承的路径重构[J].戏剧文学,2017,(8):127.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篇5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素质;实施路径

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指在中国大地上由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相对于现在而言的一切文化活动与文化成果[1]。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特征。

1.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发展至今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沃土,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

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曾屡遭外族外敌武力入侵,中国传统文化总能以非凡的包容精神,既吸收外来民族文化的新鲜养料,又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同化外来文化,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强大的融合力形成了中华各民族融合亲和共同发展的局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频繁,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优势将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自信。

3.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它的核心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并建立了与之相应的伦理道德规范,提倡德教为先,育人重德。做人重于做事,具有明显的文化育人功能,尤其注重培育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境界,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完善[2],从而维系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当下,高等学校承担立德树人的任务,与之一脉相承。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不仅接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承担着继承和光大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中去,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炎黄子孙维护民族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撑,更是中华民族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受住磨难考验的根本所在。历代以来,涌现出众多的杰出爱国仁人志士,如:岳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些民族英雄为了中华民族的安危,在历史激流中奋勇前进,不怕牺牲,皆是爱国主义的真实写照。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必将激励大学生为了国家利益,为了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时刻践行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2.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文化具有民族性,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共同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纽带。对中国人来说,龙、太极八卦***、长城、国旗***案等都是文化的标志,当我们看到这些标识时,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便油然而生。由于“”的破坏,以及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强势涌入,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一度弱化,造成了文化认同感的混乱。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譬如生态环境破坏,人与人之间信任感缺失,人们生理、心理上的不健康发展等等,而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人与人之间讲究“以和为贵”,就能给予解决此类问题以启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缓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恶劣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能稳定良好的***治局面,与建设和谐社会相吻合。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正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大学生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探究探讨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能够重塑并增强文化认同感,提升民族自信心,进而增强***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3.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

我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教育,崇尚精神世界,关注品格修养。在人格方面,传统文化提倡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以此指导青年大学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首先,中国古代先哲认为每个人都应有***的意志和人格的坚守,孟子云:“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次,传统文化中的警句格言在潜移默化中激励着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树立高尚人格。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展现了青年杜甫胸怀大志、勇于攀登、乐观进取的精神。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展现了晚年的曹操仍保持着一股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豪迈气概。

4.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优良品德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心在于道德修养,强调“德不孤,必有邻”,讲究修身养性。诸葛亮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另外,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厚包容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天下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些都在引领我们当代大学生坚持以德为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学会感恩、报恩,学会宽容。

5.有助于塑造大学生诚信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对诚信的表述,可上溯到先秦时期的儒家。早期的诚信与宗教密切联系,《尚书•太甲下》中记载: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诚”主要指笃信鬼神的虔诚,后来经过儒家学者的解读,诚与信才逐步摆脱了浓重的宗教色彩,而成为进行个人修养与经世致用的道德规范[3]。传统文化认为诚是道德的本体,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道德标准,一个人缺少诚信,在社会中举步维艰。一段时期以来,商品经济的过度发展导致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泛滥,社会诚信体系缺失。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诚信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认识到诚信是做人的基础,是与人交往的法则,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道德规范。

三、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路径

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教育必须体现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必须探索加强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新途径。

1.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广大求知学子的知识殿堂,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科学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的养成,忽视人文精神教育,特别是对民族传统文化漠视的现象,造成大学生民族意识、爱国观念的淡薄。因此,有必要开设传统文化教育通识课程,加强相关传统文化学生组织建设。高校要以提高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关心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第一,加强各类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教育活动。近几年高校比较关注自身科研发展,追求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着重加强学生科学知识教育,淡化了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为此,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譬如: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举办传统文化讲座,***书馆提供传统文化书籍、音像资料,成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生社团,开展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意识到自己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自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根据时代进步,不断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第二,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思想***治教育之中。我国高校思想***治教育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过多灌输思想***治理论,教学形式枯燥、教学手段单调、教学内容空洞,让学生难以接受和消化。基于促进思想***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应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治教育内容中,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治教育资源,使思想***治教育具有活力,使大学生乐于接受。教学中,结合现实情况客观公正地揭示传统文化应对当前社会问题的现实价值,使学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传统文化修养,实现传统文化和思想***治教育的双重育人目标。第三,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建设。一方面高校要严格管理和监控网络环境,杜绝校内外不良社会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高校应构建安全可靠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佳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

2.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

在高校专业和课程建设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专业学科的课程标准修订中,应增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统一开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重点建设一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品视频公开课,拓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覆盖面。组织编写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物,既要认真研究和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知识,又要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制作出内容精、形式活、受欢迎的系统丛书和数字化课件。要推广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文化概论》,在其他文科课程的教学中,注重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3.提升高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

教师在传统文化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不少教师文化素养不高,传统文化知识欠缺,难以承担起传统文化教学的任务,且平时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不重视传统文化培育,难以承担传统文化教育这一重要使命。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第一,可以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杰出青年奖励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各类人才计划,以及各种教学名师评选中,增加传统文化教学和研究人才比重,培养和造就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名师和学科领***人才。第二,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培训。通过派出学习、承担课题研究和参加学术活动等,增强教师自身传统文化修养,提升高校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能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艺术性,并以自身人格魅力来吸引大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社会实践的智慧结晶。当代大学生主流思想积极向上,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通过学校的培养和教师的引领,用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国炎.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J].江西社会科学,2003(4):48-52.

[2]赵瑞华.论传统文化的思想***治教育功能[J].理论学刊,2011(7):188-188.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素养;传承

一、我国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职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和适应社会需要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应用、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培养既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又具备技术应用能力的职业型人才”。但是,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普遍偏低,即使学校开设思想***治教育类必修课程,对他们而言还是远远不够。而且,高职院校更为重视学生的高就业率,这也造教育在学生中的缺位,导致人文类课程被边缘化,加剧了大学生群体因人文素养缺乏而引发的矛盾。

高职院校中大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这类思想***治课和文化知识性质的文化课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但这些课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与写作能力,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更是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意义,这就造成了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中的缺失。

网络文化的兴起,给学生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它是一把双刃剑,一些不良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容易影响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学生容易沉溺于电影、电视剧、交友聊天、电脑游戏中,耗费大量时间、精力、钱财,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导致心理疾病,比如自我封闭、孤僻症等。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注重学生的技能培训,校园文化建设也多是职业技能比赛,缺乏文化融合。校园文化建设应结合高职教育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现状,借助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平台,推动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

二、高职院校理应承担传承传统文化之责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创新和转化,高校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最理想的场所。一方面,高校的学术环境更适合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教师拥有教学自,其在授课内容、形式上有较大的自由,课堂气氛互动开放,为创新提供了环境。另一方面,高校有推动文化创新的丰厚资源。高校***书馆基本都有传统文化藏书,开设的传统文化类讲座等都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奠定了资源基础。再者,高校有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大学生,他们处于最具创造力的年龄段,在中学储备一定传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再接受高校正规的学术训练,更容易传承和转化传统文化的精华。故高职院校应创建有关传统文化的研究机构,如国学院、思想文化研究所、传统文化研究院等;召开传统文化研讨会;鼓励教师发表学术著作及研究文章;鼓励学生成立汉服社、戏曲社、诗词社等传统文化社团,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在大学得到延续。

三、运用传统文化加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学院重视,充分认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合理安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针对目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没有开设相关人文素养课程,只开设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作为选修课程的状况,高职院校应该合理安排相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系列讲座。如分学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十讲、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素质修养等相关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接触与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邀请文化专家或学者举办相关优秀传统文化讲座,让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得以大力弘扬。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引入具有传统文化知识素养、注重个人品格修养的教师;另一方面,还需要鼓励本校教师去重点高校深造,以提高自身水平,并制订相关的激励***策与制度保障措施,从而加强对本校教师的培养。通过这两方面,使学校拥有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3.将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教育中,挖掘本土传统文化资源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思想***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丰富高职思想***治教育理论,使得课堂生动有趣,学生易于接受。在讲授优秀传统文化时,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掀开传统文化的神秘面纱,让学生从身边浓郁的本土文化氛围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力量,从而增强教育的现实说服力和感染力。

4.营造学习传统文化氛围,开展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校园文化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良好氛围,对高职学生思想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鼓励高职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深刻领会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价值取向。针对学生的特性,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将传统文化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营造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活动,校园内的公共报栏、张贴栏都要合理运用,做好文字和***片展览工作。邀请学者宣讲,张贴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标语,组织学生多进行普及传统文化的活动。利用现代传媒工具,打造网络平台、电台广播等媒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社团是高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应该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社团活动中,成立活动小组,这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融入学生之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建设具有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传统文化校园文化。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挑战。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蕴藏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充分挖掘利用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华.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文化,2008,(10):20-23.

[2]田 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思想***治教育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3]张 莉.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思想教育的启示[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6,(3):56-67.

[4]于媛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升文化自觉――当代思想***治教育的一个维度[J].中国电力教育,2008, (1):41-42.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篇7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初中

在近现代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成为文明成果中最丰硕和影响力最突出的部分,因此教育系统普遍围绕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教学需要编制教材和设计课程。而语文则被定位成工具型学科,以让学生熟练地运用其完成表达、交流并且获取信息为主要教学目标,其文化载体和传播媒介的价值被忽略。

1语文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文化传承历来是实施系统化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在传统文化的传承越发受到重视的今天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并借助其传播传统文化知识既符合语文学科的特色,又契合素质教育的宗旨。

1.1传统文化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与品位

文化的传承不仅是思想、技艺等文明成果的简单继承,而是同时完成对学习者人格和品位的塑造,使其具备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并且掌握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和道德准则,形成高尚的人生趣味,明确个人在道德、事业等方面的追求。而初中语文教学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文字、语言这一工具,运用其探索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未知领域。在目前传统文化的传承需求日益迫切、素质教育得到认同的背景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择机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使之发挥塑造学生人格和品位的作用,也能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

1.2让语文学科体现其文化传承价值

语文学科的本源即记录、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工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体现其固有价值。首先,传统文化包含的所有人类文明成果均以语言和文字的形式流传和记载下来,因此语文学科教学在赋予学生顺畅的阅读、写作以及口头交流能力的同时必然无法回避传统文化的传承[1]。例如,在生字教学中涉及对特定汉字的起源及其字形、字义演变的阐释,无形中增添了传统文化的元素。

1.3让初中语文教学更有吸引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其表达、交流工具的作用,而对教材内容及其牵涉到的历史、社会生活背景等传统文化元素没有进行引申和拓展探究,因此让原本最富人文气息与文化内涵的语文教学变得呆板无趣。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对字面意思和情感内涵的阐释,而对作品创作年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当时社会的思想潮流和各个阶层生活的典型场景则没有与学生一道深入探究和拓展学习,从而让学生对诗词的艺术价值、文化内涵的感知停留在较为粗浅的层次,导致语文教学失去了应有的魅力。

2传统文化的渗透实践

2.1发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语文学科和文化传承有天然的联系,语言与文字的创造和发展是为了满足文化传播和继承的需要,而在被用于记载人类文明成果和传承技艺、交流思想并完成诗歌等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语文学科自身也被不断丰富,并应时代要求持续演进,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现代社会人们创造新的文明成果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语文教材中天然存在诸多方面的传统文化元素,既有和语文直接相关的文学艺术、哲学类内容,也涉及历史、古代的***治乃至伦理道德[2]。例如,《论语》等经史子集相关课程中既包含儒家思想、古代社会的***治、经济状况,也有当时社会人们的道德理想和宗族关系等人文内涵,在教学中发掘这些元素并进行引申阐释能有效传播传统文化,并让学生的思想境界、人文修养得到提升。

2.2课堂上引经据典触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

要想在语文课堂上不着痕迹的渗透传统文化,要求教师自身在传统文化方面有足够修养才能在达到核心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学习到更多传统文化。首先,教师应熟读所有经典作品,对《史记》等有多个章节被编入初中语文教材的作品可以自如地引用和讲解。其次,结合教材中牵涉到传统文化的部分,确定课堂上引导学生拓展学习的内容,并且查找相关资料和准备素材,从而在课堂上择机引经据典,触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此外,教师通过研读相关作品还能提升个人的语言表达层次与思想境界,在言谈举止方面更加儒雅和有内涵,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典范。

2.3诱导学生阅读相关作品与资料

由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和多个领域的传统文化关联密切,因此尽管学生的志趣爱好各异,但经过恰当的引导必然可以使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自发地从个性化视角涉猎更多传统文化知识并领会其深意,逐步将其塑造为兼具传统美德、雅致的品味和新时代创新精神的人才。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对作者生平、作品创作时的遭遇和社会背景的讲解可以渗透特定朝代的***治、思想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趣闻、史料,让学生在感知作品主题和语言文字运用精妙的同时对相关传统文化有探究愿望,进而推荐学生阅读传世的经典作品、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完成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学习[3]。促使其在日常观看影视作品、欣赏艺术品时也能发现相关内容并持续探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并拓展其知识结构。

2.4带领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别样意境

由于传统文化与初中生熟知的现代文化存在意识形态、思维方式乃至语言文字表达方面的隔阂,因此通过多种方式创造条件,带领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别样意境有助于在语文教学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先,可以在自习课或课前设置经典作品的诵读环节,精选背景音乐并制作视频课件,带领学生朗诵古代诗词歌赋中的精品,让学生体会古人的情怀和思想境界。其次,针对有不同特长和爱好的学生布置关于特定经典文学、诗词等作品的探究任务,让学生搜集资料并深入研读,撰写专题学习报告并在语文课堂上展示和讨论,促使学生之间就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知展开互动。借助各自的优势深化对相关知识内涵的理解,从多个角度共同探索传统文化、获取知识的同时对其高深而微妙的意境产生感性认知,提升每名学生的思想境界与文化品位。

2.5为学生搭建探究传统文化的平台

鉴于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受到中考等现实因素的制约,因此教师应探寻更多渠道,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搭建平台和创造空间,发挥自身在这一方面的固有优势,以引导学生组建社团、发起主题文化活动或者创建特色选修课程等方式,为学生搭建探究传统文化的平台[4]。例如,可以在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活动,并且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或者通过编撰关于儒家思想、家训等传统文化的校本教材,为有学习需求的学生开设选修课,完成更系统的传统文化教学。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篇8

在现今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历史传承,又不乏外来文化的渗透。两种力量相互交织、互相渗透,从80年代的对立争斗,到今天的融合周旋,都是文化深度碰撞的结果。而在今天凸显各民族化优势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高校美术教育也不断地在提倡继承和宣扬传统文化,而高校学子们又是文化宣扬的最好媒体受众。所以传统文化在本时代的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存在的依据和发展的生命力便成了认识问题的关键。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中,我们的通常可以理解为中国的传统和文化两个部分,文化是个涵盖更大的概念,而传统是文化属性中的一个部分,它属于历史范畴之中,它包含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等,同时也是以前时代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留下的一种文化。而文化在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于文化的表述是指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延承的两个方面

凡事都存在两个方面,但历史是向着一个方向发展的,在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要尊重视事实及其发展规律,正确客观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的一面及其劣行的一面。以下我们会分别的论述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及劣行之处。

(一)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国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五千年的优秀历史,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是世界上唯一保存至今的四大古国中的文化主体,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其内容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括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在追求和谐。“和谐社会”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主题,并且将是一个长久的话题和目标。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起源于过去,融合现在与未来的动态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它让国人引以为豪,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二)关于劣性文化的分析:中国的文化一直以来呈现出一种绝对的优势向前发展,直至19世纪以前中国文化从来没有受到过外来文明的挑战,在此之前在文化和历史的角度上受到统治阶级的全面压制和闭塞的发展状态,我们无从比较和试炼,我们文化的负面状态,所以说文化劣行及负面影响还没有表现出来。在中国被外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门后,我们甚至在一定时候失去了自我文化,嘴上口口声声的“洋鬼子”,但实质上去在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所谓的“洋玩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的第一次冲击,使我们看到中国趋近于文化亡国的奴性,从而使我们开始产生质疑,质疑国人的文化品性。至此国人才发现中国已经明显落后,不得不“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次对于传统文化自我折腾就是,本人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自残行为,自己要断送传统文化的命,使其在文化上的破坏不亚于鸦片战争略强们的文化侵略。中国再次受到文化冲击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们国人自己打开门窗接受外来文化,关于西方文化的介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我们似乎得了一场流行性感冒,无法区分优劣,本人认为其结果并非开窗所致,而是经过了几千年的封闭,中国人对待文化的选择性缺乏免***力而已。所以我认为,所谓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劣性,是中国部分人的劣性体现,也就是说人是劣行之根。关于一切艺术品中的劣性文化的体现和放大都是人的问题。

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利用的主流文化及非主流文化的分析

关于本题的讨论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传统中的主流文化,在文化中占主体地位,即道、佛、儒等主体文化以及传统的主体文化在现在社会中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等;另一部分是传统中的非主流文化,属于从传统文化衍生出来,刻意标新立异或者与正统传统文化相背驰一种为数极少的文化群体。这种传统文化的非主流在中国美术教育中较为凸显,在作品中往往有一种猎奇的、异国情调的,或者是极其乌托邦式的形态。作为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主流趋向的中国美术教育,也并非完全照搬传统,而是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当代一书中的借鉴及指导意义,他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抽象为某些具象元素,从而更加直观地体现传统文化精神,这些作品可以说是中国美术作品的先锋,是人类精神超越的需要,这种传统文化的主流趋向符合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利益。传统文化中的非主流它们作为极少数派,从文化认知上是不与主流趣味相符合的,它们往往会夸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悲观、暴力的态度。并且把它作为中国的时代精神和特征。这些现象是在过去的十几年艺术发展过程中就是是存在的,在中国特定时期中形成反主流意识的非主流艺术家群体,并且这些艺术者们不乏存在与高校之中,并且这些非主流的观点曾经出现并且一度受到学生们的追捧,这些从学生们的作品中就会有体现。但是根据非主流文化的自身特点会逐渐跟新变化,特点也会随之不同。其结果往往会自行消亡或者被主流所同化,所以传统的主流文化在美术教育中仍是健康的发展,前途也是乐观的。在美术教育的发展中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曾有过一些消极的因素。但是泥沙俱下并非坏事,在各种对传统文化的选择和解读中我们可以迷失,可以走弯路,这些可以作为我们的探索中国美术教育中如何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淘金的过程。但中国的美术教育经历了对文化的种种角度的思辨后,我们会冷静、会调整,做好准备迎接下一个更大的飞跃和提高。

三、关于如何更好地延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在西方文化强势的潮流中,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将如何选择?当本民族的艺术精品被外来的一些文化泡沫淹没时,我们该做些什么?当然所有的爱国者们的回答都应该是异口同声的,就是继承和延续。关键问题是作为现代的中国人和美术教育者的我们将如何得来引导学生们来继承。我们有些艺术工作者们对待传统文化是运用尖锐和犀利和艺术语言批判的地对待的,而有些艺术家却是在照搬照抄全盘挪用,所以说在美术教育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表现较为软弱。那么对于我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在美术教育中该如何更好地继承呢?

(一)强调民族特色 继承优秀文化

对于现代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对待民族文化的态度,我们要坚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别是在全球***治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美术教育更要关注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传承和创新,对于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学生美术作品的风格上既要有中国特色,又不能盲目西化。单纯地在作品中流于传统形式或刻板的模仿传统艺术,都不能真正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要用发展的眼光和包容的心态继承传统文化

在美术教育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就要发展的继承、包容的继承。我们都知道,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是承担于未来中国美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文化范畴,属于整个时代的文化范畴,中国的美术教育家在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放眼于整个国际化的和时代性的背景下来传承和利用,要在整个文化集群中包容其他文化形式,从中吸纳养分,又要结合时代精神,关注现时社会的事实情况来进行综合创作。这样才是发展和包容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三)在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中充分发挥艺术家的先锋作用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篇9

本刊***?***杂志:jhlt.net

*基金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11-12D121)

作者简介:史铁杰(1967―),安徽阜南人,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治教育;余妍霞(1979―),女,安徽舒城人,安徽师范大学宣传部***工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治教育。

一、传统文化及其教育价值解读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解读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事实上很难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多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都是以一种描述性的方式来进行陈述,如:中国传统文化在整体上是指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所形成积累起来流传下来的至今仍在影响当代文化及整个社会的相对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等的总称。[1]有学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归纳为以下12个方面:天人和谐、道法自然、以民为本、忧患意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诚实守信、仁者爱人、尊师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异、天下大同。[2]也有研究者从个体与社会等层面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概括为“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天人合一、惠鲜鳏寡、仁者爱人、互助相扶的价值实践”[3]

事实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与解读,在这些解读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较为统一的观念。从时间范畴上说,多数人认为传统文化是一种古典文化体系,从时间上界定为清晚期之前;从性质上说,传统文化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是根植于本民族土壤中的具有稳定性价值承载,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从具体内容上说,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以及佛教文化;从外在表现上说,包括了体现***治伦理的价值观念,以建筑、艺术为载体的物质形态以及反映民俗、风尚的动态体现。

(二)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分析

从以上传统文化的理念来看,不论对于社会发展还是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传统文化都有其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传统文化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坚守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并且势必还会将这种具有规训与引导意义的价值体系延续下去。近些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中就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2001年《***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再次强调教育内容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使学生具有“人文素养”并“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的十八大更是把传统文化上升到体系的高度,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4年3月,***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而,必须强化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的传承与传播,真正通过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师生中的重要作用。

二、当前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承现状

(一)对于当前高校传统文化传承的调查

1.调查的研究预设

理论上来说,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高等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应当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那么这一重要性如何能够有效地转化为现实性,这其中有两个方面至关重要:一是学生的认同程度,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内化与否,从而影响传统文化传承的信度问题;二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路径与方式,这会影响到传统文化传承的效度问题。我们围绕这两个方面自制了调查问卷,从学生的态度情感、接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方式与效果等方面来收集信息,以作出客观的分析与判断。

2.调查对象的选择

由于师范院校培养对象与培养目标的特殊要求,关注传统文化在师范院校的传承情况更具有其特定的研究价值,因而本次调查选取安徽某师范院校的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同时选取了少量其他综合类院校的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26份,有效回收率94.7%。

(二)当前高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

1.从认知层面来看,当前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着较为积极的态度

当前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在社会意义方面总体上持肯定的态度。54.5%以上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传统文化对于当今社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2.4%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只有10%左右的学生不认可传统文化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另外,有66%的学生认为当前传统文化正在发挥着作用,其中19.2%的学生认为当前传统文化的力量很强大。而在对传统文化的后继发展的认识上,有83.3%的人认为大学期间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仅有2.8%的人认为没有必要。从弘扬传统文化层面,大部分学生认为传统文化有继续发展的必要。

对于传统文化价值引领作用较为认可。在调查中就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四分之三以上的学生认为二者是一脉相承、有内在关联。同时,对于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22.7%的人选择了对于个人修养的意义,是所有选项中选择人数最多的。再从对于传统节日的认识来看,75.8%的学生认为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日对于思想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反仅有6.6%的学生持反对意见。由此说明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大学生在认识上还是给予了肯定。

2.从实施效果层面看,传统文化传承的效果一般

从调查结果的统计情况来看,学生总体上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不理想,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表示不了解或是仅仅粗略听说,表示非常了解的只有5.4%。这说明在高校中的传统文化传承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从不同学生的认识差异情况来看,学校的传统文化影响作用并不明显。从性别对比看,在调查中男生表示对于传统文化有一定程度了解的人数占到其总数的58%,而女生的这一比例只有33%。从专业对比来看,文史类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一定程度了解的占55%,而理工类这一比例只占37%。

3.从途径上看,传统文化缺乏有效的传承方式

从学生所获得的传统文化影响途径来看,主要来自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如对于仁、义、孝、忠等传统美德的认识与情感,44%的学生表示是自小耳濡目染形成的,另有45.9%的学生表示是在课外书中了解的。在问及学生“主要通过怎样的媒介接触到传统文化”时,有22.9%的学生回答是电视,有20.4%的学生回答是互联网,只有约18%的学生是通过书籍接受到传统文化。而对于从学校教育中所获得的传统文化影响,64.1%的学生表示很少。

学校对于传统文化传承没有有效的途径。从较为正式的课程角度来看,在统计中有51.4%的学生表示在大学没有开设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程。从学校的组织与活动开展情况来看,仅有9.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校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社团组织,相反一半以上的学生明确表示所在学校没有类似组织。从相关活动的开展与参与情况来看,仅15%的学生表示参与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自己甚至从来没听说过有这样的活动。

三、促进传统文化在高校中有效传承的思考

1.在观念层面对于传统文化要能够积极认同

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主体的文化认同,即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当前高校中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首先存在着在思想上重视不够的问题。从学校方面看,缺少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总体规划,诸如课程的开设、内容的选择、活动的开展等。从学生方面来看,表现在没有积极主动地去拓展获取传统文化信息的渠道,满足于被动、消极而零散的获取有限的传统文化内容,并且对于所获得的有限内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从当前学界的研究来看,诸多研究者都指出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认识问题,这种认识首先是准确的定位,正确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其次是科学的评价,包括评价传统文化内容自身的现实意义以及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状况。就当前来说,研究者较为多数的评价意见指出当前的传统文化正在日益“式微”[4];批判的继承,这也是在践行教育的创造与更新文化的功能。

具体来说,从学校方面必须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传承对于人才培养及培育过程的重要意义,在目标预设时将传统文化提升到与学校正式课程内容同等重要的地位,将传统文化与各学科内容之间有机整合。

2.在行为层面以多元、立体的方式践行传统文化

从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来看,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的方式,不自觉的、被动接受,缺乏有效的传统文化传承形式与载体,因而,在促进高校传统文化传承中具体的行为举措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方面,有研究者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提出创造让人感受“天人合一”的学校自然环境、加强伦理规范的社会舆论环境建设以及提升学校文化的价值引导力等途径以实现学校的文化传承。[5]在此我们将传统文化的践行从内容和途径两个方面相结合,建构一个多元、立体的传承模式。

首先,从内容上来说,传统文化传承一是要全面客观的进行传统文化的内容选择,将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文化呈现给学生,这其中包括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价值观,民族性文化传统,特色化文化艺术等。二是要在批判与扬弃的基础上选择经典性的传统文化著作,并以中肯的态度指导学生去学习、理解。正如有学者指出,但凡一个大国、一个强国,都具有能在世界上足以称道的本国文化,这是一种真正的本国特色的非物质力量[6]。三是将传统文化与当前的思想价值观相对比融合,即将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以与时俱进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从而有效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意义。

其次,从途径上来说,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是要形成一个立体层次,包括以学校网站为代表的校园网络媒体,以校报、校刊、宣传栏、社团期刊为代表的平面媒体的文化传播,也包含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中的文化内涵,课程选择、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解读,再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评价中的传统文化意义显现等,从而形成一个由外到内的学校立体传承体系。

再者,整合社会的媒体资源,积极利用诸如广播、电台、电视台及书籍、报刊中涉及传统文化的栏目或相关内容,使学校内部小环境与外部大环境形成合力,从而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在生活与学习中理解与践行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取向。

3.在制度层面要给予传统文化传承以有效保障

从调查中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在制度层面没有发现有效的保障机制,也就是说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否没有在制度层面体现,在实施层面更是没有明确的指导、激励与制约,因而传统文化传承只是停留在理论上或形式上,而无法真正落实。因此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

具体来说,这种制度体系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在课程与教学层面,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建设中都要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诸如以学分选修的形式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到常规课程体系中去;二是在学生活动层面,将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开展及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纳入到对学生工作管理考评制度体系中;三是在学校管理层面,从学校的宏观办学思想,到对学院及部门的管理要求,再到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都将传统文化传承在观念上、在措施上体现出来。如此,不论是宏观的方向指引还是微观的具体操作,都能建构起一个立体的,以规范、激励等方式保障传统文化有效传承的完整体系。

4.在社会层面要创造传统文化传承的良好氛围

高校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高校自身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行为措施,还需要***府、教育行***管理部门及社会各方面都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种重视既包括***策层面的激励与引导,也包括物质层面的支撑。

在***策层面应通过制定相应的评价考核机制,激励与引导高校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比如把校园文化建设、教育质量评估、专业与课程建设等方面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具体实施情况作为评价高校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学校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良好氛围。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篇10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治教育;影响落实

1引言

我国具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并且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宝贵资源。对于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一部分内容,通过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运用,可以更好的对于前一些大学生不良思想观念进行消除,同时引导大学阶段的学生更好的进行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文化修养。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并且是经过不断发展和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对于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也对于人们自身的行为规范审美情趣等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是一种思想意识上的延续和客观存在。在展开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切实的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本身的客观存在,同时将其作为一种可行的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对学生全面培养的目标。

2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

对于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来说,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思想***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环境基础保障。我们要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并且在文化建设工作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更好的融合。学校可以利用各种通俗易懂和生动形象的方式,对于各类有关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典故等进行宣传,让学生本身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更好的了解,并且在这样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中,积极的体会到传统文化本身的内在魅力。优秀传统文化本身的影响力是十分深远的。我们在校园文化环境中融入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让学生体味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且在这样一个优秀的传统文化环境中得到熏陶和成长发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当前思想***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推动意义。传统文化教育因素的应用,有助于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文化品质。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下,其更加关注对于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完善。传统教育要素的合理应用,可以让思想***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备更加强大的全面性,不仅仅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也能让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和思想观念受到相应的影响。传统文化教育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和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思想和意志行为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将高校思想***治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对于传统文化经典内涵进行深度挖掘,让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活受到更多的积极影响

思想***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针对于学生自身思想意识进行培养,并且关注如何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指向***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与我国当前的文化氛围和国情进行相适应,并且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生活的角度上进行落实,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本身的文化修养得到提升。针对于这方面的需求,传统文化的融入和应用也应该从引导学生思想意识培养学生德育品德的角度,对于一些经典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例如,《弟子规》这一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经典,其本身就涵盖了很多做人的准则和一些道理,这也有助于更好的引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弟子规》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德育要素,很多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教育内容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和发现。由此可见,对于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来说,我们应该从全新的角度对于传统文化经典进行解读,对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素材进行合理运用,更好的让学生们得到更好地引导和感化。

4教师队伍应该积极学习传统文化

对于思想***治教育工作来说,教师队伍本身是否对于传统文化具有着深厚的了解和正确的认知,这也是影响了传统文化本身教育价值应用的一个关键要素。在相关队伍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不断解读,结合实际思想***治教育工作的需求,对于传统文化中一些可用的教育素材进行不断的积累,并且合理的进行利用,对传统文化教育要素的把控能力。

5丰富教学形式

对于思想***治教育工作来说,传统文化本身的应用也是非常灵活的。我们应该对于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与革新,融入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这样整个传统文化本身的应用才会更加自然,同时也能得到更好的渗透。高校本身应该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深刻的进行参与,并且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大类进行深刻的理解。例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等,这些都是非常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和准则。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于这些准则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更好的理解。另外,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网络形式下,我们也应该借助新的技术对于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渗透,让思想***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与时俱进。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各类讲坛和交流节目,并且利用微博微信等让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和学习,同时在网络上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可以让思想***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富有魅力,同时,传统文化本身的应用也会得到更好的深入和普及。

6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坚强品质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传统,在几千年的发展当中,我国也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勤劳勇敢、团结统一以及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这部分精神好比是我国民族的根,是我国国家兴旺发育、民族绵延不息的重要基因,对我国不同民族、地区人民的精神风范进行了集中体现。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样是我国人民需要积极传承的优良传统,对此,就需要高校在教学当中能够对学生的拼搏奋斗、自强不息精神进行积极培养,以此实现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对于民族精神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来说,其并非一朝形成,而是通过个人在实践活动当中不断发展与形成的,而对于不同的实践活动以及不同的教育因素,也将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发展具有着不同的效果以及影响。在思想***治教育工作开展落实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实现规范意识的提升以及情感的激发,且能够在利于学生提升道德水平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道德意志。

7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在历史上,爱国主义、保家卫国一直是很多名人志士自身价值观念当中的深层内容,其价值理念层面的提升,则正是文化哲理的一种升华,主要表现在天下兴亡的责任感。在思想***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对学生的引导,利用行为导向功能对人的生长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即通过人成长当中对其余行为模式的模仿、遵从以及感染而逐渐体现。对于这部分内容来说,其不仅是保证思想***治教育工作获得生存、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人对他人行为模式进行同化的基础。在思想***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历史上,每当我国受到外来文化冲击、受到外国的入侵时,人们都会以自觉、不自觉的方式来到民族传统当中寻找思想武器,而在民族矛盾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更好地通过对学生民族精神的激发,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意识。则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

8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来说,优秀的传统文化本身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同时也为思想***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多新的切入点。我们应该一直到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思想***治教育工作中进行不断的落实,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对大学生的培养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孙永利,郜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策略[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6(12).

[2]曲建武,孙振琳.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大学生精神成长[J].学校***建与思想教育,2016(03).

[3]杨晓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10篇

学习

迎国庆主题班会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迎国庆主题班会10篇,内容包括迎国庆主题班会,迎国庆喜迎二十大主题班会主持稿。1.指导学生从课内外书籍中收集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等方面的知识2.中国地***、国徽、国歌3黑板上面写着祖国妈妈我爱您几个大字,四周点缀富有儿

学习

小学教师学习材料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教师学习材料,内容包括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小学教师学习十九届六中研讨材料。一、指导教师对程序性材料的搜集整理程序性材料也就是计划性材料,是课题研究起始阶段所形成的各类计划方案、过程性资料。过程性资料是课题

学习

招商引资工作汇报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招商引资工作汇报,内容包括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汇报,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汇报。县是今年3月份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从县直有关单位和乡镇抽调8名人员组成了招商办,并在浙江、广东、北京、***等地区组成了4个驻外招商

学习

英雄人物的故事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英雄人物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

学习

友情故事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友情故事10篇,内容包括友情故事大全100篇学生,友情故事30字左右。后记:这只蜥蜴被钉住了以后,可以说已经决定它这辈子“碌碌无为”,它既不能“升官”,也不能“发财”。而那些同伴还是义无反顾的去照顾它二十年,换做是人类,多少人

学习

小学生童话作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童话作文10篇,内容包括童话故事小学生作文10篇,小学生童话作文400字3篇。1小学低段语文童话创作中存在问题分析1.1教学目标不尽明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地位得到提高。就小学语文童

学习

抒情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抒情文10篇,内容包括初中抒情文范文十篇,叙事抒情散文12篇。我是一条欢快的小溪。我从一座险峻的高山流下,一路走来,我从岩石的身旁掠过,我曾滋润如茵的绿草,也曾触摸大地的脉搏……我一定要和大海融为一体。虽然前进的道路上充

学习

冬至的诗句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冬至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冬至原创诗句有哪些,冬至祝福语诗句。4、去年至日犹从俗,今年至日曾无肉。——王洋《近冬至祭肉未给因叙其事》5、茅斋寄在少城隈,冬至阳生春又来。——黄佐《至后诸郎中子兴过草堂寻梅登玄览台循城墙

学习

龟兔赛跑新编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龟兔赛跑新编10篇,内容包括新编龟兔赛跑作文十篇,龟兔赛跑新编教案。“你想学什么功夫?”大师问。“学、学、学腾云驾雾。”乌龟激动地说。“学功夫要吃很大的苦,你怕不怕吃苦?”大师问。“不怕,不怕!”乌龟坚定地说。于是大师

学习

劳务合同样本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劳务合同样本10篇,内容包括实用的劳务合同九篇,上班劳务合同样本。电传:_________传真:_________乙方:_________地址:_________电话:_________电传:_________传真:_________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就甲方向乙方提供劳务人员的有关

学习

今日工作汇报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今日工作汇报,内容包括教研组工作汇报美篇,每日工作汇报进展范文。二、工作步骤安排全乡良种直接补贴分四步走:1、宣传部署(4月20日—22日)乡按照区***府的要求,将今年良种补贴的***策任务、要求,迅速传达到村、组及农户,使之家喻

学习

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培训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教育培训工作心得体会8篇文章,学习教育培训总结。二、落实培训资金各单位也相应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有关部门在安排农业发展项目资金时也要按规定保证经费用于农民培训。农民教育

学习

暗恋的诗句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暗恋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暗恋的诗句古诗,暗恋诗句经典语录。新批评是英美现代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它最根本的特点是把作品看成***存在的实体的文学本体论。新批评的本体论认为,作品是文学活动的本质与目的,作品应

学习

中班树叶教案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中班树叶教案,内容包括中班语言绿树叶教案,中班语言活动树叶教案。活动准备:1、三种颜色的树叶(人手一片)、三棵树干。活动过程:一、听音乐入场“秋天到了,秋风一吹,小树叶就从树妈妈身上飘下来了,我们一起去捡树叶吧,每个人只能捡

学习

小学生童话作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童话作文10篇,内容包括童话故事小学生作文10篇,小学生童话作文400字3篇。1小学低段语文童话创作中存在问题分析1.1教学目标不尽明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地位得到提高。就小学语文童

学习

作文我的好朋友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我的好朋友10篇,内容包括好朋友优秀作文10篇,好朋友作文100字。大乌龟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吃肉。每当我们吃肉时,如果不给它一两块,它就先在水盆里扑腾,弄得水花乱溅;如果你仍不给它吃,它会在水盆里上蹿下跳,好像要把水盆弄翻不

学习

国庆节优秀作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节优秀作文10篇,内容包括国庆节作文集锦10篇,小学生国庆节优秀作文。就连前一天,大家似乎也沉浸在第二天的欢乐中。国庆节那天,更别说了。各种大商场门前都飘扬起了大红汽球,汽球下面的红布上还写着一些庆祝国庆节的标语。

学习

花的作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花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花作文三年级,花的作文大全。其实,我爸老早就已感觉到我家的阳台上似乎空虚了一点,因为先前种的一些花花草草不少都死掉了。现在阳台上已空出了不少的花盆。这情形实在有点大煞风景。当下又是种花草树木

学习

未来的我作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未来的我作文10篇,内容包括未来的我400个字优秀作文,未来的我作文。未来的书,还应该能“说话”。在书里面安装一个细的像发丝的微型喇叭,它不但可以标准无误的念出文中所有的文字,而且伴有音乐,真是其乐无穷。未来的书,还应该具

学习

高考英语作文模板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高考英语作文模板10篇,内容包括2022年高考英语作文万能套用模板,成人高考英语作文必背模板。Lookatthispicture./Thepictureshowsthat.../Fromthispicture,wecansee.../Asisshowninthepicture.../Asisseenint

学习

一路有你作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一路有你作文10篇,内容包括一路上有你作文范文,一路有你作文800字初中。(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小小推销员作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小小推销员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是小小推销员作文优秀,作文我是小小推销员1000字。同学们,我们都有这美好的愿望。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想当医生,可谁也没有想到要当一个推销员呢?现在我就向大家推销一本作文书吧!这本书的名字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