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第1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社会;学校
中***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61-0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外出务工。而随之问题是他们留守在家的子女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缺少亲情和家庭的关爱,使他在生活、学习及性格发展上都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如何使其在生活学习中健康地成长,已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
留守儿童是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一方面他们缺少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另一方面就是教育的缺乏。由于长期的家庭教育的缺乏,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和性格都有别于正常家庭教育的儿童。性格及行为处事易走极端,而此时学校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所以学校和教师更要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留守儿童的概说
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较多,大批农民工流入城市,所以留守儿童较多。"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人数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1]
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由于监护人的监管不到位,致使儿童在健康与心理方面受到很大的侵害,留守儿童犯罪事件屡见不鲜,家庭教育的缺失逐渐升级到心理健康人格的缺失。虽然这只是少数,但帮助留守儿童重建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确实刻不容缓。
2.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
造成留守儿童教育得不到保障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父母均都外出打工,由间接监护者抚养,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再者监管不到位,沟通较少,从而学习成绩低,性格大多内向。另一方面,孩子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守在家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而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学习,导致孩子学习效率低下,缺少自信心。根据中央教科所的一项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容乐观,他们中的成绩优秀者仅占百分之十,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处于中等偏下。长时间的亲子分离,缺乏沟通,在学习方面所出现的困难、疑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与疏导,加之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2]
3.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式
我认为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从儿童自身与社会外界两方面着手。首先是儿童的自身问题,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从心理着手,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而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从而需要学校老师及监护人的帮助,班主任和代课教师是学生在校园中接触最频繁也是最重要的人。让他们感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最为教师,一定能够要给他们送去慈母般的温暖。留守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活。他们在不知觉中发现教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学校就是他们的家。[3]首先教师应对班级中的留守学生进行详细的了解,通过家访等途径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从而更好地教育教学。与留守学生做知心交谈,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平时多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及行为习惯,在学习上多加鼓励和引导。对学生不正常行为要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师生的关怀。2、在生活中给予温暖及帮助,要时常考虑到学生的父母不在身边,关注学生的情感内心的变化,由于亲情的缺失,学生内心会常感孤独,沟通就显得极为重要。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3、更好地与监护人沟通。一方面与外地务工的父母常练习。另一方面与留守的监护人常联系,希望他们更好地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
其次是社会方面,***府应给予支持和引导加强***策的导向作用,充分保证留守儿童不受任何偏见和歧视的接受义务教育。农村中小学普遍激素条件差,甚至很多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因此,***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蹲完善其基础设施,让留守儿童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我们相信通过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面的努力,互相配合,积极应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方法措施得当,这些问题是一定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的,留守儿童也能和非留守儿童一样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
留手儿童发展的许多问题,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4]所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即应当高度重视起来,共同尽一项社会责任,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留守儿童的明天就会更美好,生活就会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 胡丽丽,观察与思考,新浪新闻,2006年
[2] 宝林镇、邓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2007年
留守儿童教育第2篇
关键词:人口流动;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本文所指儿童,是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一、我国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流向是由乡村到城市的流动。与此相对应,留守儿童也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农村留守儿童占居绝对多数。按照全国亿千万儿童来计算,每个孩子就有一人没能与父母共同生活。
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留守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学习较差。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性格缺陷。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心理障碍。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留守儿童存在以上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城市化的进展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使人口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长期形成的城乡壁垒使农民工很难将子女带在身边就学,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本身收入不高,居无定所,无法负担子女在城市的教育费用。
从家庭来看,部分外出打工父母的教育观念淡漠和社会不良风气,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对学习无所谓,这些孩子认为学习不重要,将来也能出去打工照样能挣钱;有的父母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形成了骄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在学校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看黄色录像、搞帮派、谈恋爱;有的父母外出,孩子在亲戚家长期寄养,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心理,遇事缺乏自信。 从学校来看,现在的学校并没有特别注意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章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但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对策建议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
()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打工村儿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读学生,专门聘请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开展夏令营、社会调查和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
留守儿童教育第3篇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伴随我国的社会转型而产生,“留守儿童”如何教育管理的问题已不是新鲜话题。回想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天,不知有多少农村剩余劳力外出务工,留给我们广大农村社会的“留守儿童”与日俱增,因此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
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德育教育工作成为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教学的重中之重,怎样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德育多元化时期,我们应以德治校、以德服人,更应该注重于德育的生活性、审美性和创造性,产生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本人认为:“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爱心”,德育教育会有良好的效果。创造感恩情境激发关怀思想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的阶段,自律能力非常弱。由于自己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采取认可的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国内一个调查发现,许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祖辈的教导,或顶撞祖辈,或保持沉默,或行为不端,我行我素。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儿童在学校以外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难以控制。而这些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使没有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在行为方面很容易出现问题,这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以上所述的一些青少年对他人缺乏爱心和责任感的问题,在我们农村小学也不鲜见。这是因为他们对爱缺乏理解,爱心是在别人付出时的培养,付出的爱越多,得到爱的回报越多。懂得爱的内涵就越深刻,所以要引导学生感受爱,理解爱。很多留守儿童没得到父母养育的爱就长大了,他们的父母丢下一岁多的孩子就去打工了。有的认为父母的爱方法不当,不仅不认同、感恩,甚至产生怨恨情绪。我们以这个切入点,教育学生体会家长的苦,理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明白自己应当承担家庭、社会责任,使他们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国家。
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的理念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除了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几乎是不关心的,而且这种情况随着留守儿童年龄增加表现得尤为明显。其中有道题是问:你有心事时,一般向谁倾诉?结果显示有80%的留守儿童选择的是教师,18%的选择同伴,仅有2%的儿童选择监护人。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会产生许多烦恼和冲突。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进行矫正教育则比其形成过程更艰难。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学校采取各种方法来培养爱心。开展一系列的人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善良的品质和责任感,使他们在和睦的环境里,逐渐产生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关心他人。这种情感由引导激发达到主动积极,让学生真正理解关心他人就是关心自己。逐步形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人协作的精神,学会宽容与忍耐。增强不怕挫折、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果然灵验,班上涌现出了好人好事,让我觉得“关心自己”、“关心他人”的教育效果顿感欣慰。升华理念,教育学生关心集体、关心祖国。
“关心自己”是学生的基础,“关心他人”是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道理,关心集体、关心国家是培养学生更高层次。是爱的内涵广博、延伸,树立更高的理念。紧接着在班里开展了“关心集体、关心国家”系列活动,列举中国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夺金壮举,5?12大地震奉献爱的仁人志士,杨善洲护村、造村、爱村奉献国家的崇高精神,使学生深受感动,紧接着又在班里开展“关心集体、关心祖国”的演讲比赛,他们深知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很多中华儿女关心祖国、感恩祖国的丰硕成果。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明天的太阳。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爱心是新时代的教育主题,只有让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祖国,才能成为一个抱负远大,胸怀天下的祖国建设者,祖国的明天才更美好。
留守儿童教育第4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 教育问题 对策
一、 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及现状
(1)“留守儿童”的界定及产生背景
叶敬忠等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单方或双方长期(一般指外出务工超过6个月)在外务工而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扶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还有研究者将留守儿童的上限界定为16周岁,即16周岁以下因父母双方或单方在外务工而被留在家乡,需要他人照顾的孩子均为“留守儿童”。
诚然,留守儿童的产生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的。一般认为,留守儿童产生是由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矛盾产物。在我国现代化的加快促使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的同时,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使得大多数农民工无力解决孩子进城读书的问题,只好将其留在农村,于是便产生了教育学领域的“留守儿童”。
(2)我国现有留守儿童的地区分布及规模
从多项研究成果来看,留守儿童大多聚集在劳动力输出规模较大的省份,以四川省为首,还包括安徽、河南、广东、湖南、湖北、重庆、江苏、浙江等省份。其中由于广东、江苏等省内劳动力流动较大,也产生了一定规模的留守儿童。
关于留守儿童的具体规模,各项研究成果之间略有差异。2003年11月,***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全国妇联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估计,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多达200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长。根据全国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另外据全国妇联2006年提供的数据,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22%。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的规模已相当之大,而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3)留守儿童家庭结构分析
根据儿童的监护状况,研究者将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儿童单独留守家庭。分两种情况,其一是父母流动外出后,年龄较大的儿童独自生活;其二是父母流动外出后,家中儿童虽独自留守,但由居住临近的亲属邻居提供帮助。b.“单亲”留守家庭。即留守儿童仅和父母中的一方共同生活。c.隔代留守家庭。即留守儿童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同生活。d.其它监护家庭。即留守儿童由其它亲属或非亲属监护人代为监护。
(4)留守儿童受教育结构分析
由留守儿童的年龄特征可以看出,他们接受教育的层次主要集中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涉及部分大龄留守儿童的高中教育。从研究结果来看,学龄前留守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很小,而且长期得不到父母亲情的呵护,早期教育严重确实。大部分留守儿童能够较为顺利地接受义务教育,在此阶段主要面临学业和心理健康的挑战。大龄留守儿童接受高中教育的比例较小,大部分随父母外出务工。
二、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列举及成因分析
(1) 家庭教育长期缺失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务工,与子女接触的机会较少,因此留守儿童普遍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即使有隔代亲人或其他人监护,也无法弥补留守儿童在亲子感情上的缺失。主要表现为:
早期教育缺位。在农村,55%的0~5岁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亲情呵护与亲子交流,认知、情感以及社会性发展都会受到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对于他们而言,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很少,在家庭教育上的不足得不到正规学前教育的补偿,早期发展受到局限。
亲情教育缺乏。由于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与父母的直接情感交流及其缺乏,造成留守儿童群体中很大一部分具有只单向地接受爱,不去施爱,想不到如何感恩回报,整天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对他人缺乏诚信,片面强调个人利益,依赖性强;对家庭、朋友、邻居、社会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情感体验。
行为教育架空。留守儿童由于失去父母的监管,再加上隔代监护或他人监护的缺陷,他们的许多不良行为长期得不到纠正,以致放任自流,拉帮结派,小偷小摸,抽烟、酗酒等,更有甚者破坏社会治安,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2) 学校教育问题重重
学校是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最主要场所,也是能够对留守儿童施加影响的最佳机构,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样会加剧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峻性。学校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
学校体系的不完整。近年,义务教育在我国农村得到普及,但由于教育经费等原因,许多原有的村级中小学被合并,而且学前教育在农村普遍较弱,这样由于农村学校体系的不完整性给留守儿童就近接受教育带来挑战。
学业成绩方面。有研究表明,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较差或呈下降趋势,仅有少部分留守儿童学业成绩较好或呈上升趋势。我想学业成绩的好坏直接和父母的学习监管程度有关,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在学业上得不到父母较好的监管,因此往往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导致较为拙劣的学业成绩。而部分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由于增加了同老师和同学交流的机会,他们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更愿意寻求老师或同伴的帮助,由此弥补了父母文化水平较低无法进行直接辅导的缺陷,其学习成绩往往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道德发展方面。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缺乏来自家庭的道德教育,往往在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上较为缺失,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成为学校不得不直面的严峻挑战。而在我国农村学校,往往更看重学生学业上的进步,应试、升学压力较大,甚至无暇从事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根本无法从学校得到弥补。由此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缺乏社会甄别能力,面对良莠不齐的社会现象,很有可能接收一些错误的道德观念,并在这些错误的道德观念的影响下产生行为偏差,甚至走向犯罪道路。
人格养成方面。心理学诸多研究表明:未成年人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和父母及家庭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农村留守儿童长期或暂时处于“亲子离散”状态,加之伴随外出务工出现的父母离异状况,常常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社会焦虑、缺乏安全感和社会认同感,这一系列感受往往造成留守儿童自信缺失、自尊受挫,人格发展走向畸形。因此,如何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健康发展成为学校面临的重大任务。教育是使人成人的事业,学校是使人成人的地方。
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问题。目前,建立寄宿制学校成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由于种种原因,寄宿制学校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首先,在我国中西部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受经济条件限制,寄宿制学校数量有限,设施较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大规模农村留守儿童的寄宿问题。其次,即使建立寄宿制学校的地区,由于管理不力,只管不教,留守儿童面临的社会心理等问题的不到解决,寄宿制学校作用发挥十分有限。
(3) 社会教育任重道远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所处的特殊环境,社会教育往往被忽略,具体表现为:
留守儿童社会活动方式单调。由于农村缺乏相应的活动设施,因此对倡导留守儿童参加有益社会活动造成限制。
农村环境对留守儿童的不利影响。、游手好闲等社会环境往往深刻影响留守儿童,使他们放弃学业,整天在外游荡,甚至参与、盗窃等不良社会活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努力和合作,具体对策与建议如下:
(1)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以及监护人教育
家庭背景是造成学生学业、品德差异的重要因素,而父母则是家庭中影响孩子的直接因素。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或暂时跟父母分离,主要跟祖辈、亲戚生活,有的甚至独自生活,因此的不到较好的监护。目前,有些地区针对留守儿童实施“家长制”、“托管家庭”等制度,即由留守儿童祖辈、亲戚之外的其他人或家庭来代为行使留守儿童的监护权。但毋庸置疑的是,由于祖辈、亲戚的观念以及其他监护人的精力问题,留守儿童的监护仍然得不到较好的保证。因此,加强监护人教育成为解决留守儿童监护问题的重要环节。有些地区已经尝试建立“家长学校”、“爷爷奶奶学校”等,以期通过对监护人的教育,使其更加重视儿童的监护问题,更加理智地行使监护权,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 加强父母和留守儿童的联系
其他监护人往往很难满足留守儿童在亲情上的需要,父母和孩子经常性的沟通往往会让孩子赶到有所信任和依赖,从而增加学习和生活的信心。父母经常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更容易使孩子体会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以及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与不易,从而激发起其努力学习的动力,促使其健康成长。许多地区在当地***府和通信行业的合作下为留守儿童可开设了“亲情电话”以方便亲子交流,还有少数留守儿童得到部分企业的资助,利用寒暑假等时间进城和父母团聚。这些举措无疑会增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较好地预防留守问题儿童的产生。
(3) 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龄前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农村留守儿童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因为早期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在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很少,即使接受学前教育,由于师资、经费等限制,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府及相关***门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强化学前教育师资建设,优化学前教育环境,提升留守学龄前儿童入园率,无疑成为解决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举措。
(4)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道德及人格教育
学校不应该只是学生升学的工具,还应该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与人格养成的场所。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往往更容易产生道德和人格危机,加强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成为社会代表者的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作为影响者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具备爱智统一的教育品格,用爱去温暖留守儿童的心灵,用智去化解留守儿童的困惑,促使留守儿童身心和谐发展。有些学校专门开设了相关德育课程以及“心理咨询室”,为解决留守儿童道德和人格教育问题作了有益的尝试。
(5) 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
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成为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仍有代加强。***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中西部偏远落后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支持力度,不仅要有数量上的优势,而且要提升寄宿制学校的质量。此外,还应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寓教于管,配备生活老师,加强与学生沟通,使留守儿童能够在寄宿制学校感到家一般的温暖。
(6) 净化农村社会空气,减少对留守儿童不良的社会影响
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监管,更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农村缺少公共活动场所及文化设施,更没有少年宫等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场所。而麻将馆、电子游戏室、录像播放厅、网吧等在许多农村却有着很高的普及率。缺乏父母监管的儿童经常出入这些场所,受到不良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许多农村开设了“社区亲情活动室”、“俱乐部”、“***书室”等有益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活动形式。但由于受经费、人员等限制,往往在规模、效果上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加大***府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另外,许多大学生志愿者与农村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行为也是可取和有益的。
四、 评价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势必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解决。由于我国目前面临着城乡体制、教育体制等各方面的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将暂时或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各方面问题的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会相应得到解决,但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
参考文献:
[1] 叶敬忠、杨照 著 《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与对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吴康宁 著 《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 王江荷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问题对策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09年第一期
[4] 王章华、黄丽群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问题与思考,09年第一期
留守儿童教育第5篇
2012年9月,***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以达州市达川区百节镇为例,该镇青壮年总数5700人,外出务工人数就达3200余人,有留守儿童860余人,占学生总人数的80%。这些儿童主要跟随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吃住,他们之中要么没人管,要么管不了,有的打架斗殴不守校规,有的干脆不上学,成为了社会问题的高危人群。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不愿上学的占10%—20%,有抽烟喝酒、上网打牌等坏习惯的占25%,有不服爷爷奶奶、亲朋好友看管的占25%以上。2015年6月9日晚,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茨竹村4名留守儿童在家服用农药自杀,再次对留守儿童问题敲响了社会警钟。
二、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重要举措
留守儿童正处在人生中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教育和引导他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使他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这是一项关系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生生不息的根本大事。只有通过***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共同管理,才能把留守儿童教育好,管理好。一是建立了综合的教育管理领导班子。由***、***府、学校、文化、公安、共青团、女联、卫生等部门组成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府一把手负总责,各村、各单位同时成立专门班子,设立留守儿童工作辅导员,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二是投资办阵地,建设留守儿童乐园,分别在中心校和各行***村建起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儿童管护中心,开设了***书室、电脑室、娱乐室、亲情电话,实行星期六、星期日全天开放,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动态,因人施教,让留守儿童倍感阳光雨露。达州市达川区百节镇三牌村留守儿童之家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三是建立和完善了管理制度、教育制度、留守儿童动态报告制、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建立留守儿童台账,准确掌握了留守儿童人数及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培养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基层***与学校,村、社、家长及监护人层层签定责任书,把留守儿童管理工作列入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积极开展适合留守儿童特点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丰富多彩
1.建立键全留守儿童帮扶制度。
***府、学校、社区、文化、卫生等部门要与“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并及时帮助解决,真正让他们体会到爱和亲情就在身边,特别是对在校留守儿童的帮扶,重点要放在帮助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找准学习差的原因,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分类辅导,促进成绩的提高,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构筑成长梦想。
2.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
对留守儿童每月开展一次谈心活动,根据不同年龄特征、认识水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学校每周要安排两个课时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乡镇文化站、司法所、学校共同每月举行一次安全教育讲座。3.在经济上关心家庭贫困的留守儿童。各级***、***府要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和个人援助,挤出资金,解决留守儿童的各种困难,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点,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府、家庭、社会、学校的温暖和关爱。
4.开展亲情教育活动。
在学校、社区、文化站点开办留守儿童教育讲座,让他们明白父母出门务工的艰辛与奉献精神,懂得自己在家应如何尊重、理解父母,不让父母牵挂,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举行演讲活动,让那些表现优异的青少年展示自己的自立、自爱的强者风采,抒发对父母的思念和爱戴之情,通过书信、作文让留守儿童的家长知道孩子对自己的看法,达到沟通的目的。
5.建立健全对留守儿童的评价体系。
通过制定具体规范行为要求和评价标准,开展留守儿童自评,结对帮评,委托监护人参评,乡村干部、教师审评,***、***府与学校总评的评价活动,对表现优秀的留守儿童进行表彰,并以信函的方式寄给远方的父母,让外出务工人员放心务工。
6.加强***府、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留守儿童教育第6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家庭教育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国内人口流动频率较快、规模也大幅扩大。目前来看,我国人口流动大致上呈现出两个方向,即首先是由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流动,其次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当然,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是由前者造成的。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农村中留守儿童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由于留守儿童长时间的教育家庭教育缺失,以及社会和学校关注不足,留守儿童在全面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特殊的发展障碍,比如性格孤僻、心理负担重等,这些问题将会成为儿童全面发展的瓶颈。
二、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隔代教育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首先,家庭教育观念落后。担负起“隔代教育”重任的爷爷奶奶们大多文化程度比较低,监护人和儿童的年龄差距较大,他们只是按照以前他们教育子女的经验来照顾和教育现在的孩子,甚至有些教育是不科学的。其次,教育方法不当:祖父母人群更多的是照顾儿童的生活起居,并且他们往往溺爱孩子,对孩子的错误想法和行为不能及时地否定,这就导致了孩子对自身的纵容,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当留守儿童在生活或学业上取得成功或遇到失败时,隔代监护人很少能以正确的方法给以他们正确引导。
(二)农村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忽视
一般来说,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困难重的问题。由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班级规模庞大,严重地影响着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成效。首先,在许多农村地区,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例如学科结构性缺编现象严重,老龄化现象比较普遍等。其次,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也令人担忧,具体表现为: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低等方面。导致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工作热情与进取精神不够,更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特殊教育诉求。学校教育的缺失,再加上留守儿童普遍遭遇的亲子教育缺失、家庭监护堪忧的局面,使得留守儿童进一步健康发展变得异常的任重而道远。
(三)社会生活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生活适应主要体现在道德素质和心理问题两方面。首先,就道德素质而言,外出打工者家庭在农村相对而言属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一类父母。这些家长长时间在外地工作,对于子女的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愧疚心理,出于补偿等想法,他们更倾向于在物质方面给予孩子补偿。因而这部分孩子容易养成消费无节制、奢侈浪费等不良的消费习惯,同时由于监护人不得力、缺乏家庭管教容易出现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甚至导致违法犯罪现象。其次,就留守儿童的性格而言,部分留守儿童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向、人际交往障碍、缺乏自信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出现情绪消沉、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问题。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家庭教育,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教育子女的关系
有专家认为,一些被认为是留守儿童的问题其实并非“留守”本身造成的, 或者说不是身体的“留守”造成的,心理的“留守”才是问题的根本,非留守儿童也同样可能因为“ 心理留守” 变为问题儿童。 [2]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利用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家长会,通报情况,使学校与家庭产生教育的合力。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天性教育,是任何教育都无法代替的。无论是否生活在一起,父母都应承担起关爱孩子和家庭教育的重任,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单是身体的养育, 还有心理的养育和灵魂的塑造。在当前留守儿童大量存在、 留守现象短时间内不能消除的情况下,能否让留守儿童依然感受到父母之爱, 使亲子关系更加平等、互信,避免产生溺爱、依赖、冲突、过度管束等问题, 是提出解决路径的思路。如果没有可靠的监护人,父母外出务工时,至少要留一个在家,这对于孩子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每个家长都要明白,人生最大的成功莫过于教育子女的成功。家长及监护人要树立教育新理念,提高解决儿童成长中遇到困惑的能力,正确对待儿童存在的问题,学会换位思考,与孩子一起“成长”。除此之外,还要改进“隔代教育”,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当地乡***府或学校可以免费举办各种形式的老年培训班,有针对性的教授他们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帮助老年人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观,从思想上认识到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的必要性。
(二)要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
第一,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一些特别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及其监护人联系和沟通,真正形成临时监护人、学校和家长共同管理留守儿童的教育网络体系,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同时,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第二,加大对小学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起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儿童享受正规而科学的教育。
(三)***府出台相应的制度性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表现在农村,但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应该在城市。改善流动农民在城市里的就业环境,特别是改善流动儿童在城市就学的社会***策环境,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2]通过将留守儿童转移到城市的中小学校中去,即实现由“留守儿童”到“随迁子女”的身份转变,使他们能够在父母身边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
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教育第7篇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家庭责任 学校教育 ***府职责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现象。由于户籍、经济条件的限制,进城务工人员不能将子女带入城市接受教育,由此而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找出其中的原因并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现实话题。
一、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对他们的学习缺乏相应的辅导和督促,因而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总的来说,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的问题。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在整个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指引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单方或者双方外出务工,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不够,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2、心理方面的问题。留守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特别需要关爱和辅导。但是,由于父母亲远在它乡,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上辅导,使得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1)性格倔强,逆反心理强。一些留守儿童对周围的人不信任,待人不礼貌、不谦虚,性格比较倔强,他们不听从老师、监护人等的批评、管理,逆反心理强;(2)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父母都有依恋倾向,对父母的依恋程度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情感世界、社会行为和性格特征。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乏与父母正常交往的机会,使得它们内心的烦恼与苦闷无法倾诉,又难以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排解,这样容易导致他们对外部世界不信任,不仅性格变得孤僻,还会影响他们与人的交往;(3)自制力差,自暴自弃。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缺乏自制力,具有贪玩的特点,对学习没有兴趣,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自暴自弃。这些心理状况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也对他们与人交往,生活上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4)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这种情况在隔代看护中表现比较突出,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眼中,孩子是整个家庭的中心,祖辈对他们也是百依百顺。而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祖辈思想观念落后,在很多方面不如自己,不仅不听从他们的教导,还对他们指手画脚,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
二、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的策略
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由多方面因素所致。然而,留守儿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值得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结合当前教育现状,考虑到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
1、留守儿童需要加强自我调节,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留守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机制的完善,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留守儿童自身,加强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加强自我调节,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在生活和学习中,留守儿童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将学习看成是提高自身素质,实现理想和抱负,实现自己人身价值的途径。留守儿童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不断用学习来充实和提高自己。
2、强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责任,转变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是对留守儿童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应该强化家庭教育的责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第一、完善家庭教育功能。第二、代养人需要转变思想观念。该方法主要适用于被代养的留守儿童,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逐渐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代养人需要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转变思想观念。代养人不仅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更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要学会和留守儿童沟通,并采用讲道理和摆事实的方式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教育,认真履行代养人的义务和责任。
3、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应有的作用,构建和谐校园。学校仍然是留守儿童学习知识、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应有的作用,构建和谐校园,为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一、教师应该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第二、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第三、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第四、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4、明确***府在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方面的职责。***府的职责在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第一,加大经费投入。经费投入是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也逐渐增多,第二、取消二元结构户籍制度。留守儿童是二元社会结构、城乡分割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第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建立农村教育与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的保障机制。其次,宣传与普及《义务教育法》,适龄儿童接受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及时督促进城务工人员学法守法,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将辍学率降到最低点。最后,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为留守儿童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总而言之,让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是整个社会应尽的职责,现阶段,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而解决这个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它需要多方面配合长期共同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才能保障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郝良玉,胡俊生.公共***策视野中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