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飞翔篇1
我是蒲公英,我也是大自然的一员
我来自一片草原。有一天,狂风大作,风雨交加。我顿时感到一阵眩晕,这一场雨我离开了我的大家庭,我要***生活了!
当醒来时我在一所学校听见了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一阵小小的微风我被吹到了操场,一直生活在草原的我看着情景我便“舞动”起来
“好痛啊!”我叫了一声才发现是小朋友在玩弄我!
忽然,下雨了!小朋友回到了教室,我被淋成了落汤鸡。被风带到了公园。现在雨过天晴了,我看到了彩虹。那是多么美丽!我以为我在家族中我是最美丽的,最聪明的可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多么想飞到彩虹上去!
我慢慢的飘看到了人们勤劳的工作,飞过北京长城,天安门……看到了中国的大好山河!
我终于我回到了大草原上,回归了母亲的怀抱。
自由的飞翔篇2
春的种子,
在夏开了花,
却注定凋零在秋季,
如宿命般轮回......
轻捧一掬尘土,
将落红埋葬,
连同你的誓言一起,
希望可以速朽......
闲云走过的天空,
清澈如洗。
而那飞翔着的,
自由的飞翔篇3
望着那只鸟,心里一阵自嘲:人是高级动物不错,但人有其它动物活得快乐吗?人有自由吗?都没有!
我多想做那自由飞翔的小鸟,拥有自由的生活。不需要天天学习知识,也不必天天为考试惶恐。
我多想做那自由飞翔的小鸟,可以自由的飞行。不需要父母天天唠叨,也不必天天为父母脸色害怕。
我多想做那自由飞翔的小鸟,可以自由的嬉戏,不需要天天担心成绩,也不必天天为囚笼罩住受惊。
…………
自由的飞翔篇4
【关键词】数学;教育;思维
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现代教育提倡学生的主体性 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取得更高的发展,并达到,社会需要的标准.
人们常说学生如同风筝,飞的再高也要有老师在下面掌控,这说明无论学生飞的多远,也始终有一条线牵着它,它们的飞翔也有一定限度。这种限度在教学上体现为:思维定式,对教师的讲解存在依赖性。曾经一个学生这样对我说:“我的老师讲课特别棒,她无所不知,无题不会,讲的也多,说得也细,上课很轻松,我就是课下不会自己做题。”这便是那种风筝效应。
实际上学生应当是飞鸟,我们应当给他们一片广阔而美丽的天空,把他们放飞出去,任意飞翔,只有自由的鸟儿才会飞的更高。
那么如何让这些飞鸟做到自由高飞呢,陶行知先生说:“***学生的头脑,使他们可以想;***学生的眼睛,使他们可以看;***学生的嘴巴,使他们可以谈;***学生的双手,使他们可以玩、可以干;***学生的时间,使他们的生命不会被稻草塞满,……”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思想对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数学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学习,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领会这一精神我们才可以给学生一个宽广美丽的空间去飞翔。
首先要***师生关系,作为老师就要放下教师的架子,与学生在人格上达到平等。我们应当走到学生身边,走到学生心中,与其平等相处,平等对话,课下与他们坐到一起,一起谈周杰伦有多少歌迷,一起谈谁更适合演贾宝玉,一起谈宿舍里谁最会唱歌,教室里谁最调皮,也与他们一起谈上次的考题那里错的多,那里不容易。与其融为一体生活、学习、探索,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提出不同的思路,这是我们不是权威,不是答案,而是“同学”, 是他们学习上的真正同学。
我们看到过这样的情景:
电影院里,映幕上惊心动魄,喇叭声震耳欲聋。但那一对对情侣却自我陶醉,罔若无闻。
我们也见过,教室里,老师讲得激情澎湃、手足舞蹈,而下面的学生却交头接耳者有之、思绪飘飞者有之……
之所以有这样的情景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就如同那些观众,他们只是观众,似乎只要他们不看、不听、课堂就于他们无关。
所以要***学生的头脑,眼睛,嘴巴。就要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我们不是主角,甚至连演员都不是。
例如在讲解二次函数***象时,我是让他们给我讲的,一星期之中我的任务是,给出从简到杂的各种解析式,看他们画***,陪他们讨论,听他们汇报。也就是说我的任务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让他们自主的学习拥有,发表自己的见解。
另外,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新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因“疑”生趣,因“疑”生奇,去探索创新。所以让学生有自己的主见有质疑的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遇到分歧的见解时才能正确的作出判断,所以在数学课上可以玩些花样,例如在讲某些易错题时我经常故意按易错情况说,当学生们睁大眼睛准备记笔记时,突然刹车,问:“这样做对吗?”一开始总是把一些学生问的目瞪口呆,久而久之他们不等我问就大喊:“不对不对”这时他们再说自己的思路时,就非常主观了。所以每当我讲课时总是用自己的思路考虑问题,不再被我牵着走,甚至有挑战的认为自己有更好的步骤和方法。在自由的表达中,学生的个性也会得到极大的张扬,同时也把数学课中的“一言堂”变为“群言堂”。
***学生的双手,合理运用教学资源,让数学课活起来,给学生们自由的空间,在课堂教学空间方面,为了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促进参与,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四人或我人围坐,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时而小组讨论,时而全班讨论;时而部师答,开展热烈争论;打破拘束呆板的学习空间,形成一种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学习空间。例如:在讲解重心这一课时,我在木工师傅那里捡来许多形状各异的模板,把它们按形状分组,让学生动手试验,我把试验步骤、要求及数据、猜想结论用实验报告的形式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完成,去总结,活动中我只需参与其间,稍加指导,这时你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有人在挂悬线,有人在画实验痕迹,有人在找交点,有人在量取数据,有人争论结果,有人在记录。最后学生们总能交出满意的结论,这节课效果不错,这样的数学才算自由的课堂。
***学生的时间。陶行知先生说:“现在一般学校把学生的时间排得太紧。一个茶杯要有空位方可盛水,把学生全部时间占据,哪有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大社会的宝贵知识呢?创造的学生教育,首先要为学生争取时间之***。”
所以说的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 如1、预习时间2、讨论时间;3、提问思考时间;4、课后和考后留反思时间。没有时间的预习是空话,没有时间的讨论是形式,没有时间的提问是老师的自欺欺人,没有时间反思的课堂是平庸的课堂。
自由的飞翔篇5
莎莉还走在回家的路上。在这天林荫路上,记录了太多太多。莎莉,这个漂亮的女孩,水灵灵的蓝眼睛和白嫩嫩的皮肤,让她颇有灵气。如今,她已经是高三的毕业生,离开了高中的同学,一个人孤独的走在这条以前总是热闹的路上,心里不免有些寂寞与凄凉。
好不容易回到了家,莎莉发下书包,坐在椅子上,看着蔚蓝的天空,沉思了起来。“这几千年来我在寻找什么?也许那些只是我脑子里幻想出来的。我不想再回去了。这里我已经经历太多了。我也留下了太多。翅膀也许已经不能用了,我想在这里一直呆下去,一直呆下去……”莎莉自言自语。
“莎莉。”这可怕冰冷酷的声音在莎莉身后响起,让人不寒而栗。
莎莉缓缓张开沉甸甸的眼睛,常常的睫毛忽闪忽闪,显得格外好看。“我不想回去了。”莎莉回答。
“你要知道,你不属于这里。你来到这儿,只是为了尘封在大脑里的记忆。你的母亲你永远也不可能找到。信我的吧!你只要回去当天界的神,不要在管这些尘封已久的往事了。”那个人语气仍没有缓和。
“你错了。”莎莉摇了摇头,轻轻地说,“我想留下来,并不是为了寻找那也许早已堕落的亲情。而是为了我在这里的生活。我想留在这里,继续书写我在这里的篇章。也许我会带到书写完我在这个世界的一生,画个完美的句号。也许,我永远就呆在这儿了。”
“莎莉,随你便吧!我只奉劝你,你是神的唯一人选。”说完,那个人已经消失了。
莎莉望着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看得出了神,仿佛要看穿一切。
这天晚上,是压抑的。莎莉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她望着天花板,回忆着自己如何来到这儿,如何在这里成长……时间一长,莎莉进入她认为了梦乡。也许她并不知道,这个“梦”,是她做的最后一次与心灵的对话,也是她能想象的最后一次。
“莎莉,莎莉……”一声声温柔的语气在莎莉耳边响起。莎莉轻轻睁开眼,发现了面前这个熟悉美丽的女人。
“妈……”莎莉欲言又止,低下头,不再说话。
“莎莉,也许你恨我,也许你不承认我们的亲情。但是莎莉,你并不了解原因。妈妈离开你,是为了你,我不想让所谓的亲情牵绊你。我知道,你想一切都完美,你想拥有一切,你想拥有自由。但是莎莉,你既然有了做神的资格,就不要放弃。你找不到我的。放弃吧!拥有了这些就不能拥有另外的东西。不要为了一些小事放弃了重要的事。”
莎莉刚要说话,她的妈妈却又打断了她:“记住,对自由的渴望如同天空一样没有界限。有些东西,放下,才能飞得更高。”
随着话语的结束,新一天的朝阳又生了起来。莎莉躺在枕头上,沉思了一会儿,起了床,和往常一样,干着自己的事情。
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那么寻常。莎莉干完了该干的事情,最后一期看了看这个家,轻轻说:“我可以走了。我知道,这里永远都是我的家。”
自由的飞翔篇6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不能称缺乏自制的人为自由的人。享受自由固然是每个人的权利,但失去纪律约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青年人在生活中坚持“以遵纪守法为荣”,必须先从思想上辨识自由与纪律的真正内涵。
自由有两种含义。一是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是与必然相对而言的。必然就是规律,自由就是对规律的认识和遵循。拥有自由的人不再是“必然的盲目奴隶”,而能利用已认识了的规律来推动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自由的另一种含义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相对于纪律、法律而言,自由就是在社会生活中受到保障或得到认可,按照自己的意志活动,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等。获得自由意味着人的价值、尊严得到保障并得以实现。那种认为自由就是“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愿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受任何规范、不加任何限制”的想法,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不符合逻辑的。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纪律是自由。”乍一听,似乎不太好理解,纪律怎么就是自由呢?其实这里指的是纪律本身也意味着自由,包含着自由。自由,是需要通过纪律来实现的。如果一个人的欲望和需要不加限制,其行动必然妨碍别人的自由。在公共场所,实现了抽烟、高声打电话的自由,同时也就牺牲了其他人健康生活的自由;实现了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停放车辆的自由,就剥夺了其他人享受安全便捷的自由。如果每个人都以个人的自由为中心,最后的结果将是每个人的自由都被损害。纪律,就是为了调解人与人之间这种关系,形成一定的共同规则,把群体内每个成员的行为约束在一定限度内,从而保障个人的自由不受他人侵犯。所以,对自由和权利研究颇深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和英国的洛克作出过同样的评论:“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哪里没有法纪,哪里就没有自由。”
自由的飞翔篇7
关键词:教育走向生本;音乐课;合作创编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郭思乐教授所创立的生本教育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强调由传统的“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的教育模式,将教与学融为一体,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在音乐课堂中实施生本教育,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音乐的习惯,有效地提升音乐欣赏水平和能力。
一、“生本”让孩子们更喜爱上音乐课
当今,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生活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属音乐最为突出。在课余时间,他们喜欢边唱边跳《江南style》《倍儿爽》,和老师一起讨论《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的选手表现;在音乐课上的律动表演,孩子们喜欢的当下最流行的音乐元素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极大地增加了学习兴趣,老师也被孩子们新鲜活泼的音乐动力所感染。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陶冶小学生的情操,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和壮丽山河,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其积极进取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我们常常会发现,孩子喜欢音乐课上演唱欢快优美的歌曲,欣赏悦耳动人的乐曲,表演展现创新的律动,但一提到枯燥的专业音乐知识,他们就会觉得枯燥无趣,甚至厌烦,因此,我认为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音乐教学,而不是专业性的教学,作为音乐教师更应该创造性地通过各种新鲜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孩子,引导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例如:在教授《春天举行音乐会》一课导入环节,可以用声音做对比来进行训练:首先,通过抖动一张白纸发出“沙沙”的响声来表示天空下起小雨时发出的声音,表示弱(P);然后,播放一段雷声响起的“轰隆隆”的响声,表示强(f),学生个个竖起小耳朵认真听,对这些声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课堂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小雨和雷声两种声音弱与强的训练的环节上来。接着,我又提出当远处传来的歌声离我们越来越近时,声音是如何变化的?(渐强,相反则渐弱。)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歌曲教学。整堂课设计巧妙,由音的强弱到歌曲的学习衔接自然,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变枯燥的双基训练为愉快的双基体验,淡化了双基的学习,效果非常好。由此可见,生本教育理念并不是要把音乐课堂丢弃而是要淡化双基教学,是要通过教学环节把双基内容融合在听、唱、动中,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它,运用它,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可以说,生本教育下的音乐课堂带给了孩子们更多的欢乐,更多美的音乐享受,让孩子们更喜爱上音乐课。
二、“生本”让孩子们更喜欢合作创编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因此,孩子们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在合作创编活动时,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明确的创编要求和合作内容,充分保证每个孩子积极参与,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老师自己也要有很强的创新意识,才能在孩子们不明白该如何开展合作创编活动时,及时地给予启发和示范。例如,在《小雨沙沙》一课教学中,我请一年级的小朋友进行合作创编表演,结果孩子们创编的动作既简单,又没有美感。于是我就给出了例子:在出现“沙沙沙”“哎呀呀”时,可以自选一种打击乐器进行创编,也可以想象出符合歌曲内容的故事情节,老师先示范一两个乐句,孩子观察,最后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还可以引导用板凳、纸张、可乐瓶,甚至是舌头、手脚等肢体乐器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非常生动。又如:在三年级《四季童趣》这课教学之后,孩子们自由合作,发挥想象力,并认真地制作了精美的道具,如:雪橇、苹果、绘画等,在《只怕不抵抗》一课中,则进行了队列队形的变化,充分表现了进行曲的风格和孩子们天真活泼的个性。通过生本教育在音乐课堂的实践,孩子们的音乐合作创编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从合作的创编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得到了创编成功的喜悦,更加从中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生本”让孩子们更喜欢合作创编。
自由的飞翔篇8
【关键词】生活 音乐课堂 尝试
音乐使人感到轻松、愉快,不仅能从听觉上获得愉快的精神享受,还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因此许多人都很喜欢音乐,小孩子更是如此。这一点在素质教育阵地之一的音乐课堂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堂正日趋开放、活泼、民主,学生一提到上音乐课就欢呼雀跃,兴高采烈。然而,小学生的自律能力还不是很强,课堂上往往会出现“收不拢”的问题,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做到“收放有度”就成为我们音乐教师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创编能力
音乐教师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唱歌曲,偶尔有创编的任务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难的。首先,他们积累的词汇很少;其次,他们写字很慢,创编歌词往往要花很长时间。这样就没有时间来表演歌曲和拓展歌曲了,所以老师们常常省去了创编歌词部分。我通过不断在平行班的教学尝试中发现,其实,生活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
最近,我在一年级上了一节二年级的唱歌课《不再麻烦好妈妈》,而且歌曲有创编歌词的要求。在第一个班上课时,学会了歌曲,还剩10分钟时我让孩子们创编歌词,就遇到了这个难题,直到下课时只有几个孩子写出了两三句歌词,很多孩子根本就没写,竟然玩起来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写呢?他们委屈的说不会写。课后,我认真分析了原因,主要还是我没有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直接让他们创编歌词。孩子们不知所措,更何况有很多字不会写。接下来的一个班,同样的创编我先让他们把平时生活中帮妈妈做的事儿说一说,然后再出示一些劳动的***片来引导,最后让他们在伴奏音乐中直接唱出所编创的歌词。结果与上一节课大相径庭,孩子们很出乎我的意料。虽然没有将歌词写出来,但伴奏音乐刚停,就有孩子举手,在我的伴奏音乐中,他们中的很多人井然有序的将四句新歌词都唱出来了。我当时忍不住对她们说,你们太有才了。更有孩子将妈妈换成了爸爸、奶奶、爷爷,而且主动来表演。
看来,创编歌词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是做不到,而是可以做的很好。关键是老师如何设计,怎么引导。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深入反思,把学生生活经历和教材相关的内容巧妙结合起来,就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二、教师要适时调控
音乐课本来就是活泼、开放、多动的,需要学生全身心地参与。但小学生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还不强,这时候就需要外部力量来帮助他培养自制力,这外部力量就是教师,音乐教师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注意课堂的教学进展情况,密切关注课堂动态。
1、巧用音乐语言
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恰当的音乐短句,既活泼、生动、形象,又成功地进行了组织教学,为学生所喜爱。如课前问好,教师可用琴或其他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演奏某一固定节奏型,潜在的意思就是要求学生“坐坐好”。再比如在做听音训练这类难度较高的练习时,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单纯回答学生“对”或“错”,既生硬老套又容易打击学生积极性,这时可用上行音阶表示回答正确,给学生一种表扬激励的感觉,令人精神振奋,学生感到很高兴,对练习更加积极。
2、运用眼神、手势 ,
教师应有效地利用这些体态语言,对课堂适时地调控,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每个班都会有一些令老师头疼的“淘气鬼”,碰到这类学生教师往往板着脸,高声怒斥,其实这样做的效果并不佳。不妨适当地进行一下“冷处理”,给学生一个严肃、信任的眼神,相信学生会明白这眼神中所包含的意味,自觉地收敛自己的行为。再比如低年级学生上课举手发言,经常出现踮着脚尖小手举得老高,嘴里直嚷“我来我来”,一幅争先恐后、热闹非常的场面,这时教师只要作一个标准的举手发言姿势,聪明的小朋友会马上明白并做好发言姿势,一个简单的手势就能有效地维持好课堂教学秩序,成功地进行了组织教学。
三、结合生活经验,解决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唱变得轻松、容易,让学生感兴趣,是我一直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通过实际教学的尝试,我发现,教学方法是学生对学唱感兴趣的关键。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教唱,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
自由的飞翔篇9
凤阳本土文化所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彩,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活力,基于此,我园尝试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本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而又具有凤阳本土特色的主题活动,把凤阳本土文化作为我园主题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内容,从而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一、利用凤阳民间艺术,提高幼儿艺术表现力、创造力及想象力;二、利用凤阳旅游资源,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三、利用凤阳本地特产及文化资源,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关键词
凤阳本土文化;主题活动;幼儿
安徽凤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明文化的发祥地。凤阳本土文化所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彩,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活力,基于此,我园于2009年引领滁州市课题《凤阳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2011年又再次引领滁州市课题《凤阳本土资源在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尝试着把凤阳本土文化作为我园主题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内容。本文依据新《纲要》的有关理论,结合我园实际,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本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而又具有凤阳本土特色的主题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
一、利用凤阳民间艺术,提高幼儿艺术表现力、创造力及想象力
《纲要》提出:通过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同时指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的事物和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最为幼儿所喜欢。凤阳花鼓、凤阳民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于是,在主题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凤阳本土音乐,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例如中班的舞蹈欣赏活动:凤阳花鼓《春风吹绿花鼓乡》,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此活动前,首先分析凤阳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造型等艺术风格,正确地把握其审美价值和各种情感基调。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融汇的现代歌舞的技巧,并通过自己的身体语言,将舞蹈中的艺术无声的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这样,幼儿感受到了舞蹈的旋律美和艺术魅力,其审美价值及潜在的教育价值更为有效地被挖掘出来。在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的同时,幼儿通过对比、模仿,表现能力得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也得到一定的锻炼。
《纲要》提出:提供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主题教学中开展的美术活动,我们为幼儿提供一些有益于激发想象的凤画,让孩子根据凤画内容,先通过语言表达对凤画的理解,例如大班美术欣赏活动:凤画《百鸟朝凤》和《丹凤朝阳》,教师先给孩子介绍一些关于凤画的民间传说:凤画是安徽省凤阳县独有的民间绘画艺术,凤凰是民间传说的一种神鸟,有“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它不但美丽漂亮,而且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凤阳人对凤凰十分喜爱,凤画便应运而生。以此来加深了幼儿对凤画作品的理解,欣赏之后,接着在凤阳民间音乐的伴随下,让幼儿画意愿画《美丽的凤画》,鼓励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绘画。活动结束时,不同形态的凤凰在幼儿的想象中翩翩起舞,不由感叹: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啊!
二、利用凤阳旅游资源,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一种以幼儿的经验、能力、兴趣、需要为出发点,用整合的方法将各领域的学习联系起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学活动设计》中的主题活动的选定和活动设计基本顺应了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是从儿童感兴趣的生活事件中提取的活动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为了使园本课程更具有特色,充分开发和利用凤阳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创设出富有本土特色,又有利于幼儿发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我们充分利用大自然这个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并结合本园的实际,以《幼儿园主题式课程》为基础,充分挖掘本土教育资源,创造性的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老师们积极地关注幼儿的需求,把凤阳真实丰富的自然环境作为幼儿学习的大课堂,让幼儿在直接感知中学习。如主题活动《家乡多美好》,教师设计的主题网络:教师将凤阳旅游景点通过不同的形式一一在幼儿面前展现。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了解鼓楼、韭山洞、狼巷迷谷、明皇陵、龙兴寺、小岗村等,并要求家长带孩子们走进凤阳景区,配合我们的主题教学。由此,孩子们是活动的主体,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真正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受,认识到家乡凤阳的美景,也使幼儿全面、轻松的获得知识。
三、利用凤阳本地特产及文化资源,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纲要》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发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这是新纲要对我们提出的挑战,于是我们立足于凤阳的具体情况,将本地的特产及文化资源作为一部真实、形象、生动的百科全书课程纳入我们的主题课程中,使幼儿教育“本土化、科学化、大众化”。让幼儿体验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感受其悠久的历史,从而产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自由的飞翔篇10
关键词:课堂达标作业;分类布置;口头帮扶作业;小组批阅;零库存
加德纳指出:“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我们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改变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批改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作业及批改形式,使学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我始终坚持这样一种理念:通过作业的设计与批改,来帮助学生改变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这样一种理念指导下,我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以下是我在作业设置与作业批改上所采取的一些新做法。
一、根据教材重点,开发课堂达标作业
课堂达标作业是检查学生对当堂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手段,也是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调整下一步教学的基本依据。
课堂达标作业的主要内容是本节教材重点以及本节基础知识。因为达标作业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所以不涉及难点。根据教学进度、教材内容,每次设计两个周的课堂达标作业,达标作业力争体现出“针对性的特点”。课堂达标作业,不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不仅仅是落实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它是教与学这个系统链条上的桥梁与纽带,是进入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的突破口。
二、依据课堂达标情况,从实际出发,分类布置家庭作业
目前,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上,存在着一种混乱现象:厉害的老师多布置,温和的老师少布置。作业总和严重超量,有时学生做到很晚,以致影响了第二天的上课。作业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确,我们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应该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按自身不同的条件都得到发展。
三、作业批改多措并举,立体化推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传统的作业批改方法是教师全批全改,这样对于学生明确答案无疑是好的,但却耗费了教师大量宝贵的时间,影响了教师的自我提高。而且,由于长期使用一种批改方法,学生缺乏新鲜感,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为了调动学生改作业的积极性,我还采取一类题多次批改,逐次提高作业难度的方法。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弥补不足,可以根据情况,再给他们一次面批的机会予以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种面批作业的方式很具有针对性,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建立“三本”,定期复习,让错误“零库存”
“三本”是指“好题本”“错题本”“类题本”。优生建立好题本,因为他们的错误极少,建立错题本很可能吃不饱,而好题本的建立,则可把他们的攻关历程记录下来,让他们对好的题目以及好的解题方法有一个积累。中等生建立错题本,可以让他们的错误越来越少,最终树立信心,迈入优等生的行列。学困生建立类题本,类题本以课本例题和典型题为主要内容,题目简单,目标指向明确,他们在中等生的帮助下,极有可能掌握住这些基础性的东西,在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后,他们又会燃起了下一步学习的欲望,经过一番努力,他们就会步入中等生的行列。
充实“三本”内容一般在双休日。从周一到周五有家庭作业,而且有些问题属于“假错”,在经过课堂达标,做家庭作业,小组成员的口头帮扶后,有些问题就掌握住了。经过几天的沉淀,不会的问题可能是真不会了,这就需要在双休日记录下来,以供以后突破。记录下来的问题,每隔一周需要再复习一次。像理科,在学完一个章节后,还要将错题归类,看看它们归属在本章的哪一节,它属于系统树上的哪一分枝,这样做起来,学生心理必然泾渭分明,纲举目张。到了期末调研的时候,再让中等生出一份错题自测题,优等生出一份好题自测题,学困生出一份类题自测题,测试自己的掌握情况。经过几个反复,学生出的错已经很少了。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优化作业的设计与批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在体验收获的愉悦中,更迸发出高涨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论语.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