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梅花的诗句篇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白话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2、《山园小梅二首·其一》——宋代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白话译文:百花落尽后只有梅花绽放得那么美丽、明艳,成为小园中最美丽的风景梅枝在水面上映照出稀疏的倒影,淡淡的芳香在月下的黄昏中浮动飘散。冬天的鸟要停落在梅枝上先偷偷观看,夏日的蝴蝶如果知道这梅花的美丽应该惭愧得死去。幸好可以吟诗与梅花亲近,既不需要拍檀板歌唱,也不用金樽饮酒助兴。
3、《山园小梅二首·其二》——宋代林逋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关于梅花的诗句篇2
梅花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花,有国花之誉。下面几段诗、词、歌、曲、文都与梅花有关,请仔细阅读这几段材料,进行比较,然后答题。
材料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材料二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材料三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
材料四
蔷薇露,荷花雨,霜冷香庭户。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马致远《落梅风》)
材料五
梅树干……或用勾勒皴擦,增强质感;或以墨笔直接挥写,以篆书笔法入画。老干多曲折,用笔宜苍老;新枝多挺直,用笔宜挺健。老干墨色略淡中见浓墨、焦墨;新枝则中锋入画,墨色宜浓宜焦,笔笔见书法功力。枝干疏密聚散,穿插交错,茂密繁杂,以“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美学原则,进行描绘,造成画面上的动感和节奏感。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丹青不知老将至》)
1.材料二《卜算子咏梅》中,押韵的是哪几个字?请写出。
2.材料一《梅花》中加点的“独自”突出了梅花凌寒而放的形象。材料二中哪一个词语有同样的表达效果?请指出。
3.材料三《红梅赞》中写道:“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有一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与这个句子一样。请写出这两个诗句。
4.《卜算子咏梅》和《红梅赞》两段材料都歌颂了梅花的品格和精神。请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抒写出这种品格和精神,表达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字数在30个左右。
5.如果根据前三段材料作梅花***,画面中的梅花一定是热烈、乐观、无畏的;如果根据第四段材料中的“梅梢月斜人影孤”作梅花***,画面中的梅花会是怎样的呢?请你也用两三个词语概括出来。
6.上面五段材料都与梅花有关,但材料五与前四段材料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文风格明显不同。请你试作简略分析。字数在30个左右。
7.梅与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它们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赞美,留下了不少诗文名句。请你根据记忆或查阅资料,在兰、竹、菊、松中任选其一,写一个诗文名句。
8.人们常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的背景使梅凌寒开放、暗香浮动的形象更加鲜明。如果你是画家,除了可以以雪为背景外,还可以选择什么来作为背景画梅?为什么?请简要表述你的理由。字数在30个左右。
选自湖北宜昌市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
【解题指导】
本题选取了与“梅”相关的诗、词、歌、曲、文等进行命题,重点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并考查考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语文素质。
第1题,考查学生对诗词韵律常识的了解。解题时依据诗词押韵的规律,可以发现该词押ao韵,这样就能确定押韵的是哪几个字。参考答案:到、俏、报、笑。
第2题,是比较理解题。看起来只是两个词语的比较,实则考查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作品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题干对“独自”一词在材料一中的作用(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进行了明确的提示,所以,材料二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就成了应该注意的语句。其中“犹有”表示“还有,尚且有”的意思,同样强调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精神,所以本题答案为:犹有。
第3题,本题着眼于对重点诗词句意境的理解。理解“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是解题的关键。诗句点明了梅花开放的环境,并把红梅不惧怕恶劣环境、凌寒独放的精神表现了出来。解答本题,沿着这一思路,在材料一、材料二中寻找能体现梅花的这种特点的语句就可以了。参考答案: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第4题,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是: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谈出自己的体验。考生解题时,首先应把握题目中提到的“这种品格和精神”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将两则材料内容进行综合比较,抓住关键词句,比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等,可以发现材料中歌颂的是不畏严寒、傲雪斗霜、追求理想、敢于献身的精神品格。考生要注意,表达应具体,不可空泛,最好能有独到的理解。本题无标准答案。考生能自然真挚地表达赞美之情即可。文辞优美,情真意切,能理解品格和精神即可得分。
第5题,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材料内容、情感以及创作风格的把握。题目中已经点明了前三段材料中梅花的形象特点是“热烈、乐观、无畏”的,这与第四段材料中“梅梢月斜人影孤”很显然是不一样的。联系此曲中的“霜冷”、“恨薄情”、“人影孤”等关键词,考生应能感受到此曲中的梅应该是孤独、寂寞、冷清、凄凉……画面上的梅花形象也是如此。参考答案:孤独、寂寞、冷清、凄凉等。
第6题,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表达方式和行文风格的把握能力,题目已经将五段材料进行了简单的归类,指出前四段与第五段不同。考生在解题中就要将前四段作为同一类型来看待。材料五从内容上看是在介绍画梅的技法从选文出处看,可以明确此文段是教材内容的节选从语言上看,文字比较简洁明了,风格平实,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参考答案:材料五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梅树的画法,与前四段材料相比,语言准确、平实、简洁。
第7题,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是古诗文积累。本题出题的范围较宽,而且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就有相关的诗句。答题时,只要在兰、竹、菊、松题材的诗文中选择相应语句即可。答这类题还要注意:一是靠平时积累;二要选择自己熟悉的、记得清的内容来写;三要注意不可写错别字。
关于梅花的诗句篇3
一、追求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运用的基本单位。它是解开中国古典诗歌奥秘的金钥匙。通过对王安石诗歌意象的透视,我们可以真实地探索其创作审美的情感历程。王安石晚期绝句意象主要有如下特色:
纵观王安石晚年绝句会很容易地发现,复现率最高的是自然意象,而极少出现社会意象,这与前期绝句迥异,在诗人晚年诗的自然意象世界里,“水、云、山”的出现频率为最高,王安石有意或无意地将它们大量摄人自己的绝句里,如“亦欲心如秋水静,应须身似岭云闲”(《赠僧》),正表明他内心深处努力追求的境界,即所谓“闲澹”。
在色彩意象中,以“绿”为多,有二十多处,其诗文《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堪为千古绝唱。可以说在诗人晚期绝句的色彩世界里,以“绿”为主色调,“绿”不仅充满生趣,而且给人以宁静美,闲适之趣又可见一斑。
意象是诗人内心观照,“梅”“菊”“松”“竹”等高洁性格且在民族心理积淀中占重要位置的意象,在王安石绝句中出现不少。就以咏梅诗为例,梅是王安石吟咏最多的花,咏梅诗约占其全部咏花诗的三分之一,其中咏梅绝句有十多首,其他一些诗中也出现“梅”的意象。透过诗人对梅花知己般的赏爱之情,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高洁的品格。《梅花》诗是诗人咏梅绝句中的佼佼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严冬季节,群芳纷谢,百花凋零,独有梅花凌寒而放,“凌寒”体现了诗人对梅性格的赞美之情。“遥知不是雪”写出梅花颜色上的洁白。末句则是对梅花内在美的由衷的赞叹,梅不仅有雪的高洁,更有香的品格。在这首诗中,“凌寒”、“暗香”、“雪”三者从不同角度对“梅”的品格进行了层层深人的全面展示。咏物必言志,在“梅”的身上,寄托着诗人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种逆境与艰辛中的顽强和风骨。
试看《北城》诗,“青青千里乱春袍,宿雨催红出小桃。回首北城无限思,日酣川净野云高”,诗人在金陵北城游春时,面对大好春光,引出无限思绪。首二句描绘了一幅春景***。首句是一个大景,不仅看出景中有人,而且增加了视觉冲击,写出春色的迷人。第二句中“雨”“小桃”“红”三个意象,构成一幅富有动态美的小景。“青青”与“红”皆为色彩意象,映衬鲜明,共同渲染出春光的明媚与绚丽。第三句写人,点明“无限思”。末句又转人写景,选取“日、川、野云”三个意象,共同组成一幅旷远***景,再加以醉人的春日阳光的照耀,诗人情思之绵远可见矣。统观这首《北城》诗,诗人没有直接抒写心中的情思,而是选取富有表现力的自然物象,将自己难以言说的情绪蕴含其中,借写景意象,传达出一个幽远而又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的内心世界。意象语言的运用,是王安石绝句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创造的前提条件,也是其唐诗风韵的根源所在。
秀雅而密集的意象语言的运用,使得王安石晚期绝句呈现出含蓄凝炼的审美特色,以一种短小精悍的艺术形式传达出闲静、深婉而又丰富的情感内涵,进而形成浑成的意境。作为北宋第一位绝句大家,其后期绝句艺术之所以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根源即在于此。
二、刻意用典
对***治生活的疏离,给王安石晚年带来的另一个创作态度的改变是对技巧的更加专注的讲求。王安石晚年的心灵状态可以说由先前的以***治为主转向了以艺术为主,他获得了更加充足的精神上的超脱,对于诗词创作从意境到技巧自然就更加精益求精。荆公晚年对技巧的刻意追求,也是此种心灵法则的产物。另外,王安石对用典、对仗等技巧的向难推进,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反映他追求心灵***的深层意愿。用典、对仗的难度越大,在超越了困难之后所获得的自由感就越强。晚年隐居生活的大量阅读,为他作诗用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书湖阴先生壁》诗: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首诗是公元1078年王安石罢相后闲居于金陵钟山书院时写的。诗歌赞誉于他的友人杨德逢的勤劳及主人高尚的情趣。诗歌三四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巧妙运用了典故用拟人手法展示出新奇的自然景色。“护田”语出《汉书・西域传》所载“置使者校尉领护”田卒),“排闼”也语出《汉书》(《汉书・樊哙传》所载樊哙“排闼直入”高祖禁中之事)。王安石将校尉“卫护营田”和樊哙“排闼直入”的人的动态化为“水”和“山”的意识与行为,不仅妙用典故,而且炼字独特。在这首诗中,作者刻意用典,但用典却不是使人明显觉察出来,从而将山水转化为富有生命感情的形象来描写,贴切而又自然,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令人宅心事外,身世两忘。
三、追求禅意
在主持了将近8年的“熙宁变法”之后,王安石晚年退隐钟山,自此清心寡欲,潜心研究佛法,与佛教禅宗结下宿缘。其晚期诗作深受禅宗影响,在内容与风格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的不少佛诗文字浅显自然,诗意恬淡明静,给人以悠然自得、亲切在即的感受。如他的《题半山寺壁二首》云:“我行天即雨,我止雨还住。雨岂为我行,邂逅与相遇。”其中蕴含着“因缘和合”、“万事皆有定数”的佛性之说,在寥寥二十字的小诗中显得自然熨贴、浑若天成。其二云:“寒时暖处坐,热时凉处行。众生不异佛,佛即是众生。”前两句说众生之事已寓说佛性之理,后两句在此基础上说众生与佛的共同性关系更是简洁透彻。体现他深悟禅宗的平常之心,也从参禅中寻求精神寄托,借助佛理来解脱自己的精神苦闷。王安石晚年诗歌艺术性极高,了解王安石晚年诗歌的这些特点,对我们整体把握王安石作品的风格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林青.福建宗教[J].2005,(5).
[2]林成伟.王安石与禅[D].暨南大学,2003.
关于梅花的诗句篇4
正月梅花凌寒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北宋·王安石《梅花》)“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通“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的《雪梅》一语道破雪与梅的不同,充满人生智慧,读来饶有情趣。北宋林逋的“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把梅花的形态、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唐代黄蘖禅师亦有“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的名句。
二月杏花满枝来。
唐代罗隐的《杏花》写道:“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宋代叶绍翁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些优美的诗句,被人们千古传诵。
三月桃花映绿水。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唐·周朴《桃花》)清代孔尚任也有“小院桃开人不见,闭门独赏一枝红”的佳句,形象生动,悦目怡人。
四月蔷薇满篱台。
“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石家锦幛依然在?闲倚狂风夜不收。”(唐·杜牧《蔷薇花》)“浪摇千脸笑,风舞一丛芳。”(唐·李群玉《临水蔷薇》)画意诗情,令人陶醉。
五月榴花红似火。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山石榴》诗云:“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元人张弘范的《榴花》诗云:“猩血谁教染绛囊,绿云堆里润生香。游蜂错认枝头火,忙驾熏风过短墙。”杜牧的诗用美人去映衬榴花,而张弘范的诗则用游蜂来映衬榴花,同一手法,效果不同,因为蜂性畏火而错认榴花,就更加形象地显出榴花的火红。
六月荷花满池塘。
民间相传,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节。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笔下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荷池小景,以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佳景,千古流传。
七月凤仙展奇葩。
明代瞿佑的《凤仙花》写道:“高台不见凤凰飞,招得仙魂慰所思。”唐代吴仁璧的《凤仙花》诗写得更加形象逼真:“香红嫩绿正开时,冷蝶饥蜂两不知。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枝。”
八月桂花遍地开。
明代朱元璋的《红木犀(桂花的别称)》诗云:“月宫移向日宫栽,引得轻红入面来。好向烟霞承雨露,丹心一点为君开。”唐代宋之问也有诗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天香”浸透了赏桂人的身心,也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
九月竞怒放。
唐代白居易有《咏菊》一首:“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元稹也有咏菊诗:“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黄巢更有脍炙人口的《不帝后赋菊》诗:“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秋菊》中也赞美道:“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十月芙蓉千般态。
唐代白居易诗曰:“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木莲就是芙蓉花。宋代苏轼则写道:“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看来,诗人们皆识芙蓉之美。
冬月水仙凌波开。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盈盈步微月”(宋·黄庭坚)道出了水仙花的轻盈曼妙姿态。杨万里的“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亦风流不减。
关于梅花的诗句篇5
[知识梳理]
形象、意境、意象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考试题中常常放在一起考查。
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是构织诗歌形象的主要因素。如“今夜曲中闻折柳”,“折柳”就是一个传统的意象,含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知道传达的是伤别情怀。意境是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景完美融合的产物。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句中表达出的江南春天***景。前者的关键在于把握“象”,后者的关键在于把握蕴涵其中的“意”。
形象,常常表现为对意象、意境、象征和隐喻等的解读。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它们是诗歌情志的寄托。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或称为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形象。蕴含某种品质或思想的物象:如虞世南《蝉》中“蝉”的形象。
[高考链接及规范答题指导]
考查的形式
1、诗句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2、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眼(或诗眼)?诗人用哪些意象来扣题的?
3、诗中的什么意象体现了事物的特征?
4、诗中的意象有什么寓意?
5、诗歌是怎样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诗歌。
6、诗中的意象营造了一种什么氛围?诗人在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真题例解
(2008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
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解析]考查诗歌的形象。对形象的把握要结合诗歌的主旨、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技巧进行综合分析:由表及里的分析、推断、概括。答题的模式为:(手法)+意象(对象特征)+情感+(作用)。
[答案](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方法总结:鉴赏古诗词的形象和意境解题格式
人物形象:身份+性格
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体会意境:客观形象***景+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答题要领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景画面。要点有二: 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象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概括形象意境特点。在描摹出***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或高阔辽远,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第三部分,剖析作者思想。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答题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牛刀小试
1、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试分析“渔船”、“桃花”和“洞”三个意象的关系。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说说“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写出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3、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王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绿蚁:一种美酒。②:搓揉。
(1)两首词中“梅”的意象有什么不同?两首词都写到了“醉”,所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试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两首词都写了梅花,通过梅花写人,创设的意境却完全不同。试简要分析它们各是怎样的意境以及意境不同的原因。
参考答案
1 诗人伫立在石矾旁,望着眼前的渔船和漂流的桃花瓣。恍惚间把眼前的渔人当做作了当年的武陵渔人,联想到桃花瓣该是从桃花源流出来的。继而又联想到桃花洞。三个意象表现为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关系。
关于梅花的诗句篇6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如果去了“闹”字、“弄”字,所写景色原也平淡无奇。而着一“闹”字、“弄”字,就境界全出,顿然改观。陶潜“悠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虽然是描写江南的初夏,但实在抵不了这一“老”一“肥”的诱惑,把它放到春天来了。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艰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月的时光。又一个雨“肥”梅子。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关于梅花的诗句篇7
【关键词】史达祖;咏物词;形神俱备。
史达祖(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南宋泰嘉开禧年间权臣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颇擅权用事。韩败后,史达祖受黥刑,死于贫困中。今传有《梅溪词》,存112首,而其中咏物词共计23首,约占词总数的六分之一,分别有《绮罗香》咏春雨,《双双燕》咏燕子,《海棠春令》咏海棠,《东风第一枝》咏春雪,《玉楼春》咏梨花,《乐》咏鸳鸯,《祝英台近》咏蔷薇,《西江月》咏木犀珠,《桃源忆故人》咏桃花,《菩萨蛮》咏玉蕊花、软香,《夜合花》咏笛,《留春令》咏金林檎(沙果)、梅花,《瑞鹤仙》咏红梅,《兰陵王》咏碧莲,《风入松》咏茉莉花,《隔浦莲》咏荷花,《齐乐天》咏白发、咏橙,《惜奴娇》咏梅,《龙吟曲》咏雪,《醉公子》咏梅。
其咏物词作成就之高,向来为人称道。姜夔曾评曰:“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盖能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清人邹祗谟称:“咏物固不可似,尤忌刻意太似。取行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宋词至白石、梅溪,始得个中妙谛。”笔者通读梅溪之咏物词,认为其词“形神俱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穷形尽相,巧妙化用前人神思。
梅溪的咏物词多采用白描手法,将所咏之物细腻刻画出来,用词轻盈绰约,极妍尽态。如咏燕子“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虽短短的十二个字,却将燕子活跃季节、轻盈体态、尾似双剪的特性细致地刻画了出来。诸如此类细致穷形尽相的状物描摹,在梅溪咏物词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但一首好的咏物作品,除了追求形似之外,神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其咏物词字里行间鲜少出现所咏之物的字词,更多是巧妙地化用前人咏物名句或典故所蕴含的神思,不仅从字面上化用前人诗句变成新的语言,更从意境上点化前人诗句而创造出新的物态神韵,翻新旧意,增加了形象的感情容量,赋予它们独特的意蕴与风姿,贴切自然,如同己出,了无痕迹,又见工巧。虽然没有点破所咏之物,但却能使读者阅读过程既可会心明意理解所咏之物,又能回味此间的无穷韵味,尽情领略诗歌言不尽意所带来的审美。如《绮罗香·咏春雨》: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沈沈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这是一首咏春雨的词作,而遣词造句,却不露一个“雨”字,而字字均与“雨”关涉。其十分巧妙地化用的了前人吟诵“春雨”的名句与典故:“千里偷催春暮”化用孟郊《喜雨诗》“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春潮晚急”化用韦应物诗“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新绿”化用韦庄词“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门掩梨花”化用秦观词“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剪灯深夜语”化用李商隐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其中最为巧妙的则属词作的最后一句“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咋看似平平数语,细细品来,却饱含着无限情思。“门掩梨花”出自秦观词《鹧鸪天》:“枕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无一语,对芳樽,安排断肠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此词写流莺相催时节,闺房女子泪湿沾巾,千里之外的意中人却断无消息,便只有在梦里飞越千里关山去追寻那人了。无奈也好,无语也罢,春暮时候,只能是“雨打梨花深闭门”。“剪灯深夜语”化用了李商隐脍炙人口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诗描写诗人雨夜寂寥,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能寄托将来。待他日返回故乡,便可共妻子在西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剪去蜡烛结出的蕊花,倾诉今夜的思念之情。梅溪此处化用,虽短短九字,但却承载着绵绵情意,不仅均与“雨”相关,更是了无痕迹地将前人的微妙的感情、神思也融入其中,丰富了“雨”的感彩,增加了“雨”的感情容量,开拓出一种新的意境与神韵,使物不再是死物,而是生动多情的活物,给人留下无限联想。正如词评所云:“愁雨耶?怨雨耶?多少淑偶在佳期,尽为所误,而伊仍浸***渐渍,联绵不已。小人情态如是,句句清隽可思。好在结二语写得幽闲贞静,自有身分,怨而不怒。”
能在化用前人诗作的同时,将其神思也一并化用,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更是梅溪咏物词的一大特色。此外如咏桃花的《桃源忆故人·赋桃花》,语不涉桃花,而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武陵渔父,借此故事表现桃花与世无争、隔绝俗世的气质,下片化用了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桃花情事,使其笔下的桃花多了一抹风流色彩,多了一股伤感气息,形似而神俱,生动多情。再如咏梨花,化用了李重元《忆王孙》“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的闺怨情怀;咏海棠,化用《太真外传》里唐明皇称赞杨贵妃的典故;咏软香,化用了汉代班姬失宠所作的《怨诗》等等。
二、语间传神,咏物而不滞于物。
张炎《词源·咏物》:“所咏了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可见,一首好的咏物诗,不能单单停留在对物体的描述上,更应该有所拓展深化,借物抒情。梅溪咏物词之所以能形神俱合,栩栩如生,很重要一点便在于其“咏物而不滞于物”。
如《双双燕·咏燕》: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这是一首咏燕子的词,上片描绘一双燕子温馨多情、无忧无虑,快活自在,尽情享受着春日回归家园的喜悦,“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说尽了双燕限快意。下片写燕子玩乐完了,就恬然入睡了。这时候看燕子双飞的闺人出场了,她盼着燕儿归时带来远方的音信,而燕儿却自顾着快活,是它忘记了,还是远人根本没有托燕传情?无限怨念至此而生。双燕越是多情缠绵,越衬托出闺人的孤令哀怨;双燕越是快活无忧,越衬托出闺人的心酸无奈。这种人、燕、冷、热的对比,更加突出了闺思怀远的不堪心情。可谓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词作名为咏燕,“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已经把燕子形态雕琢得精巧无双,空前绝后了,况还借燕儿传情的惯例,将笔锋转向等待天涯芳信的闺人的愁思,其情其韵其神油然而生,跃然纸上,咏物而不滞留于物,形神俱备,令人读之回味无穷。
关于梅花的诗句篇8
一、外貌
唐代人张籍家境贫穷,眼疾严重,任过太常寺太祝,绰号“穷瞎张太祝”。
唐代人李贺手指奇而长,绰号“长爪郎”。
唐代人李绅,因身材短小而又精明强悍,绰号“短李”。
晚唐的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温八叉”。
二、创作风格
唐代人李白的诗雄奇浪漫,贺知章把他比作谪仙,人称“诗仙”。
唐代人杜甫的诗气势磅礴,人称“诗圣”。
唐代人白居易作诗常是“狂醉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人称“诗魔”。
唐代人孟郊与贾岛写诗苦炼字句,元好问在《放言》诗中说:“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诗囚”便成为孟郊、贾岛的绰号。
唐代人李贺写诗奇崛冷怪,人称“诗鬼”。
三、创作题材
1.动物类
唐代人郑谷以《鹧鸪》一诗闻名,时号“郑鹧鸪”。
唐代人崔珏曾作《和友人鸳鸯之什》一诗,时号“崔鸳鸯”。
宋代人谢逸作有关蝴蝶的诗达三百多首,时号“谢蝴蝶”。
宋代人梅尧臣写过有关河豚的诗,时号“梅河豚”。
南唐的鲍当写有《孤雁》一诗,时号“鲍孤雁”。
明代人袁凯写有《白燕》一诗,时号“袁白燕”。
2.植物类
唐代人杜牧写《紫薇花》一诗,时号“杜紫薇”。
唐代人刘象写《咏仙掌》一诗,时号“刘仙掌”。
宋代人陆游因写了很多有关海棠的诗,时号“海棠癫”。
四、“一句成名”
有些文学家因意象超绝或寓意警策的一句诗词而流传后世,并赢得绰号。
晋代才女谢道韫写有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人称“柳絮才”。
北宋有位工部尚书宋祁,写有《玉楼春》词:“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时人呼宋祁为“红杏尚书”。
宋代人贺铸的《青玉案》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之句获得“贺梅子”的外号。
宋代人饶节有“间携经卷倚松立,试问客从何处来”这一佳句,人称“倚松老人”。
清代初年的王士祯本写有《蝶恋花》一词,其中一句为“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时称“王桐花”,他的学生崔华,也以“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之句得到“崔黄叶”的雅号。
清代人王苹有“黄叶下时牛背晚,青山缺处有人行”之句,被称为“王黄叶”。
至于有“红豆诗人”绰号的清代人吴绮,则以其《醉花间》一词中的“把酒祝东风,种出双红豆”得名。
清代人管水初在《春日即事》一诗中有“两三点雨逢寒食,廿四番风到杏花”的名句,人称“管杏花”。
唐代人赵嘏因《长安晚秋》一诗中的“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闻名,杜牧给他取了“赵倚楼”的外号。
宋代人范仲淹作《渔家傲》一词:“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欧阳修呼之为“穷塞主”。
宋代人秦少游以其《M庭芳》中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闻名,坡呼他为“山抹微云君”。
清代人祁珊洲,因有“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一句闻名,王士祯叫他“祁鱼虾”。
五、系列名句
宋代人张先,填词善用“影”字,“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三句为其平生得意之句,时人称之为“张三影”。又因词中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人称“张三中”。
宋代人李清照,她的佳句是“应是绿肥柳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人称“李三瘦”。
关于梅花的诗句篇9
陆游《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绿树暗长亭,几把离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清泪泡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在这首词中,阳关指的是“阳关曲”,又名“阳关三叠”或“渭城曲”,该曲取材自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篇绝句后来成为一首七弦琴歌,因取诗中“阳关”一词,再加之歌曲的三次叠唱,故名《阳关三叠》。因为《阳关曲》渲染的是离愁别绪,该词中作者“身是行人”,将别故人远去,又闻阳关曲,词人此刻的离愁更是愁上加愁。可以说,识得“阳关曲”就读懂了诗歌之离愁,所以“阳关”在古诗词中出现时往往是表离别的悲愁意象。
而在中国古诗词中还有另外一些古曲调,如“折柳曲”“何满子”“花”“行路难”“关山月”“梅花落”等,诗人将这些曲调也直接根植于诗词当中,构成情感表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折柳曲”也叫“折杨柳”,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折柳送别”时,要吹笛,有时还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杨柳”即曲子《折杨柳》,曲中所表达的就是送别时浓浓的惜别感情。
“何满子”――曲牌名,据传何满子是唐玄宗时的宫人,因得罪皇帝而被推出就刑。就刑前她张口高歌,曲调悲愤,苍天白日黯然失色,然而皇帝却终不免其刑。因为何满子出色的技艺,大诗人元稹、白居易、杜牧等都相继为之赋诗。唐代张祜的《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就是在说宫人本已幽闭深宫二十年,故乡亲人远在千里之外,乍然听得《何满子》,君恩寡淡与否自然在心中,焉能无恨无悲呢?了解《何满子》的曲辞来源,就能明白为何听得《何满子》就会“双泪落君前”。
“花”,源自于南朝陈后主《玉树花》:“玉树花,花开不复久。”所以花代表了亡国之音,杜牧《泊秦淮》中即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所以曲辞多悲哀之音。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从***北征》李益)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从***行七首(其二)》王昌龄)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梅花落”,汉乐府横吹曲名。诗人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一诗中“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中“梅花”系乐曲“梅花落”。同《折杨柳》一样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曲辞往往以傲雪凌霜的梅花为描写对象。诗歌中表现出听古曲“梅花落”的诗意,因笛子音调之特点,所以这样的诗句往往表现哀伤之意。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出自于汉乐府,歌辞多写边塞***旅生活,比如《塞下曲・饮马渡秋水》(王昌龄)、《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李益)、《塞下曲六首》(卢纶)等。“玉阶怨”亦属乐府古题,其内容则以宫怨为主,如李白、谢眺等都写过这一曲调的古诗。而这些诗歌都可以从诗题中一窥诗歌内容。
关于梅花的诗句篇10
春夏秋冬的古诗精选(一):
一、关于描述春天的诗句: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二、关于描述夏天的诗句:
《首夏》
【唐】白居易
孟夏百物滋,动植一时好。
麋鹿乐深林,虫蛇喜丰草。
翔禽爱密叶,游鳞悦新藻。
天和遗漏处,而我独枯槁。
一身在天末,骨肉皆远道。
旧国无来人,寇戎尘浩浩。
沉忧竟何益,只自劳怀抱。
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浔阳多美酒,可使杯不燥。
湓鱼贱如泥,烹灸无昏早。
朝饭山下寺,暮醉湖中岛。
何必归故乡,兹焉可终老。
《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夏时田园杂兴》(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无名杂诗》
【明】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三、关于描述秋天的诗句: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四、关于描述冬天的诗句: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咏梅》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冬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放船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春夏秋冬的古诗精选(二):
一、关于春的诗句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4、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6、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春风双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舟》
1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1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
二、关于夏的诗句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3、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
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6、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虞世南《蝉》
7、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夏时田园杂兴》(其一)
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0、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七日望湖楼醉书》
1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12、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三、关于秋的诗句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四、关于冬的诗句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落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陆畅《惊雪》
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8、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杜甫《野望》
9、风劲角弓鸣,将***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王维《观猎》
10、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11、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12、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东方虬《春雪》
春夏秋冬的古诗精选(三):
(一)描述春的诗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二)描述夏的诗句
(二)描述夏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三)描述秋的诗句
1、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3、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4、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7、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9、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1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四)描述冬的诗句
1、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2、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梅》)
3、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5、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6、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7、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八日风雨大作》)
8、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梅花的诗句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