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诗句篇1
[宋]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去、数枝雪。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2、《雪晴晚望》
[唐]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3、《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4、《观猎》
[唐]王维
咏雪诗句篇2
沁园春 雪(咏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看)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尽是)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共)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山河)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尽)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彩);
唐宗宋祖,稍逊。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一处修改就是词题由“咏雪”改为“雪”,精简了一半。第二处修改“望”代替了“看”。第三处“尽是”改为“顿失”。这是一个重大改动,诗中画面由此改观。原来全是滔滔河水,现在滔滔江水忽然静止,意在“寒”、“凝”,更紧密地呼应前面的“千里冰封”。第四处“共”改为“试”,想象力加强。第五处“江山”多娇比“山河”多娇读起来韵味多了。第六处“竞”比“尽”更有动感,有争先恐后的意思。除这六处修改外,还有一个不同字 “采”和“彩”,在这里可以通用。这几处修改都很妙,三个动词“望”、“试”、“竞”更为生动入画。现作可以说已无一字改进空间。
旧作的公开是重庆谈判的一个“花絮”,也是和柳亚子之间的一段诗交。柳亚子1926年曾和同在广州“饮茶”。(《七律・赠柳亚子先生》诗中头两句:“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那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毛在内任职并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一别十九年,成为一方领袖,来重庆参加国共和平谈判。柳亚子这时正居重庆,老友到来,兴奋异常。他作诗一首“赠毛润之老友”曰: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弥天大勇诚堪格,遍地劳民乱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仑顶上头。
(引自《新华日报》太行版。《新华日报》1945年9月18日头版以新闻报道形式刊登柳诗。《抗战日报》同日第三版诗中第四句“乱休”为“乱倘休”。《印象》为“乱未休”)
柳诗里最有意思的一句是“中山卡尔双源合”。中山代表孙中山,卡尔代表卡尔・马克思,意指两种信仰、国共两***、谈判双方正在汇合。除了毛蒋、国共当事双方明白谈判用意外,“民主老战士”柳亚子和全国大多数人一样,天真地引颈企盼谈判带来和平。柳亚子和见面时请老友填词,“索句渝州叶正黄”即寓此事。以十年前旧作《沁园春・咏雪》相赠,这时公开的应该是原作或接近原作。
公开这首诗的时机恰到好处。重庆谈判之前,世人对了解是不多的。延安地方偏僻,被敌占区和国统区重重阻隔。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因抵延安采访介绍***而一举成名。1945年9月美国主导的重庆谈判举世瞩目,头一次处在聚光灯下。他和不仅斗智,也在比个人魅力和个人形象。在“霖雨苍生新建国”之际,了解成为一时“显学”。中外知名人士纷纷撰文记者争相采访向公众介绍。《沁园春・咏雪》的公开“轰动一时”,人们看到了一个诗人。
《沁园春・咏雪》是精心挑选的。“横扫千***如卷席”,“分田分地真忙”是不适合在重庆谈判期间发表的。谈风光、谈历史则是人际交往的话题。挑剔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再“横批”一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何谓今朝?重庆聚光灯下的人物?给人遐想。
选这首诗词也表明在他的旧作中最满意这一首。柳亚子得到《沁园春・咏雪》后,马上和了一首,录如下,以叙完重庆谈判这一花絮。
沁园春 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
叹青海(梅)酒滞,余意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
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
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缺“共”字)折腰。
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
要笑胡儿,纳兰容若,艳句情着意雕。
咏雪诗句篇3
腊梅的诗句(一):
1、晨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本有东风孕满怀,春伴梅花到--郭沫若卜算子咏梅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
3、古涧一枝梅,免被园林锁路远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趓--宋朱敦儒卜算子咏梅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凌作成泥辗作尘,仅有香如故--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5、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腊梅的诗句(二):
《梅花·白玉堂前一树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全文诗句如下: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翻译】
梅树花谢花开,却不知为谁而开为谁而谢,年复一年,不见旁人相惜,唯有春风拂过,每年归来相探。
《梅花落·中庭杂树多》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鲍照。其全文诗句如下: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翻译】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的杂树,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请问你为何会如此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那些只会在春风中摇荡,在春日里妩媚的,你必须会飘零在寒风中追逐,因为你徒有在寒霜中开花却没有耐寒的本质。
《望海潮·梅英疏淡》作者为宋代文学家秦观。其全文诗句如下: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翻译】
梅花稀疏,色彩轻淡,冰雪正在消融,春风吹拂暗暗换了年华。想昔日金谷胜游的园景,铜驼街巷的繁华,趁新晴漫步在雨后平沙。总记得曾误追了人家香车,正是柳絮翻飞蝴蝶翩舞,引得春思缭***加。柳荫下桃花小径,乱纷纷将春色送到万户千家。
西园夜里宴饮,乐工们吹奏起胡笳。缤纷高挂的华灯遮掩了月色,飞驰的车盖碰损了繁花。花园尚未凋残,游子却渐生霜发,重来旧地事事感慨吁嗟。暮霭里一面酒旗斜挂。空倚楼纵目远眺,时而看见栖树归鸦。见此情景,我油然而生归隐之心,神思已暗自随着流水奔到天涯。
腊梅的诗句(三):
《初雪赏梅》作者为宋代诗人、文学家无名氏。其全文诗句如下:
方怅秋尽草木衰,圃菊憔翠霜色白。
孰料一夜朔风紧,漫天飞雪邀梅开。
【翻译】
正当惆怅深秋天气寒冷,草木枯落,一片肃杀,花圃中最能耐寒的菊花也经不住秋霜的摧折,显得憔悴不堪。没想到整个夜晚北风刮起,漫天飞雪在空中尽情欢舞向腊梅发出热情邀请,梅花应邀而开。
《留春令·咏梅花》作者为唐代诗人、文学家史达祖。其全文诗句如下:
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一涓春月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
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诗苦。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雪里梅花诗》作者为魏晋文学家阴铿。其全文诗句如下:
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
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
叶开随足影,花多助重条。
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
《咏落梅》作者为魏晋文学家谢朓。其全文诗句如下: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
逢君后园宴,相随巧笑归。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
用持插云髻,翡翠比光辉。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早梅·迎春故早发》作者为魏晋文学家谢燮。其全文诗句如下: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翻译】
梅花要迎接春天的来临,所以它早先开放。尽管冬天的天气是多么寒冷,但它还是傲然***,毫不畏惧。它只是怕开花落在群芳之后,到那时,人们游春的意兴索然,再也没有人异常注意地观赏它了。
腊梅的诗句(四):
《定风波·红梅》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诗句如下: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学官》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如下: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旭。其全文诗句如下: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梅花》作者为元代文学家高启。其全文诗句如下: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踏莎行·雪似梅花》作者为宋代诗人、文学家吕本中。其全文诗句如下: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翻译】
吕本中此词写别恨,情从景生,天然浑成,两阕的末句尤为警策。这种艺术手法确如画龙,云彩翻卷之中,东现一鳞,西露一爪,最终见首点睛,因而使画中之龙既显得体态矫健,又透出十分神韵。
腊梅的诗句(五):
《梅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亮。其全文诗句如下: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翻译】
稀稀落落地梅树枝条歪歪轻斜地挂满那洁白如玉的雪花,使得枝条上一朵又一朵的梅花花萼泛着斑斑点点的雪花在阳光照射下闪着晶莹的光采。忽然有一朵梅花最先绽开放了,这使得想要在春天竞吐芳香的种种百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梅花要想把春天悄然而来的信息传递出去,又怎样会害怕被厚厚的积雪所深深埋藏呢!请玉笛不要再吹奏那令人伤感的古曲《梅花三弄》了,让主宰春天的神东君为梅花留住春天,不要让开在早春的梅花因一支悲伤曲调而过早地凋谢。
《山路梅花》作者为清代文学家冯山。其全文诗句如下:
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
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
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
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
【翻译】
听人说山下有几株梅花,途中走过忍不住把车旁的帷帐打开去观赏。试着亲手去折林梢上开的梅花,早早感到春天已经接近了。若能在路上不时见到,最好能让东风将它们逐枝吹开。莫把梅花当做寻常花草看待,它一年一次地把江南春的讯息带来。
《西江月·梅花》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诗句如下: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翻译】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它的素色的面容如果翻一下嫌太过粉婉,如果雨雪洗去妆色的话那种朱唇样的红色根本不会褪去。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去和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腊梅的诗句(六):
《岭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道洽。其全文诗句如下: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梅花落》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照邻。其全文诗句如下: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翻译】
梅岭花朵盛开的时候,天山还未开始下雪。下雪的地方看上去疑是开满了白白的梅花,而梅花的边缘处又像是落了一层积雪。因着风儿的吹拂片片梅花飞入舞女的广袖中,又混杂着脂粉飘向女儿家的妆台。几万里广袤荒凉的匈奴之地笼罩在茫茫白雪之中,春天到了了也还无从知晓。
《梅花落》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炯。其全文诗句如下: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
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
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梅花落》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方平。其全文诗句如下: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庭梅咏》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全文诗句如下:
芳意何能早,孤荣亦自危。
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
朝雪那相妒,阴风已屡吹。
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
腊梅的诗句(七):
《梦江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皇甫松。其全文诗句如下: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
【翻译】
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我昏昏欲睡,最终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萧萧的夜雨尽情的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正所谓:“五月水乡梅雨夜,驿桥船笛伴人声。缠绵幽怨江南梦,词调蕴浓易共鸣。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审言。其全文诗句如下: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翻译】
仅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异常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色转深。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黄鹤楼闻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全文诗句如下: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翻译】
这是李白干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
《忆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其全文诗句如下: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翻译】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为咏梅而寓意之诗。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腊梅的诗句(八):
《塞上听吹笛》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诗句如下: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翻译】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闲居初夏午睡起》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全文诗句如下: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翻译】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喜韩少府见访》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胡令能。其全文诗句如下: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翻译】
突然听到梅福前来造访(寒舍),(我)笑着穿上荷衣走出草堂,村里的小孩很少见过官员的车马(那浩荡的气势),都慌忙跑到芦苇荡的深处躲藏。
《夏日田园杂兴》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全文诗句如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翻译】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仅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腊梅的诗句(九):
《早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齐己。其全文诗句如下: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翻译】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我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雪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梅坡。其全文诗句如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翻译】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早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谓。其全文诗句如下: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翻译】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杂诗三首其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全文诗句如下: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翻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必须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约客》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赵师秀。其全文诗句如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翻译】
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腊梅的诗句(十):
《梅花》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翻译】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明白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墨梅》作者为元代文学家王冕。其全文诗句如下: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翻译】
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是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只间。
《早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诗句如下: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翻译】
腊梅在高高的树上早早地绽放,花朵儿映着碧蓝的南国天空。夜晚北风吹来缕缕清香,清晨严霜滋润花朵洁白的华容。想将花儿赠给万里外的亲友,路途遥远重重山水阻隔。寒风中花朵就要凋落,又能用什么来抚慰远客。
《梅花绝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其全文诗句如下: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翻译】
听说梅花在寒冷的清晨绽开了,那些梅花像雪堆一般的在整山遍野开放;我很喜欢梅花,真不明白有什么方法,能够化作千亿个我,在每一棵梅花树下欣赏梅花。
《白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冕。其全文诗句如下: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一样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翻译】
这首诗歌咏了白梅的高洁品格。她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诗人既是咏物,也是歌咏人的精神品格。
腊梅的诗句(十一):
1、《次韵中玉早梅》
宋·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
罗帷翠叶深调护,已被游蜂圣得知。
2、《梅花绝句》
宋·陆游
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3、《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宋·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开,开时曾达千百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4、《新栽梅》
唐·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5、《初识梅花》
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
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6、《红梅》
宋·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7、《梅花绝句之一》
宋·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8、《红梅》
宋·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一样。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9、《梅花绝句之二》
宋·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10、《岭上红梅》
宋·范大成
雾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风一枝足。
满城桃李各焉然,寂寞倾城在空谷。
11、《梅花绝句之三》
宋·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12、《题梅花***》
宋·杨无咎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13、《探梅》
宋·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14、《圣恩寺看梅》
当代·周永年
众香国里人来去,花信风中鸟倒悬。
更喜水光相映发,横斜疏影托波来。
15、《雪梅之一》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6、《题画梅》
清·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17、《雪梅之二》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8、《岭梅》
宋·张道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19、《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仅有香如故。
20、《观梅有感》
元·刘因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21、《咏红梅花(花字)》
清·曹雪芹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竟奢华。
闲厅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22、《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3、《卜算子·咏梅》
现代·***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4、《赠范晔》
三国·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腊梅的诗句(十二):
1、雪花不似梅花薄。——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2、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3、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4、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5、夜窗垂练,何用交光明月。——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6、争似湖山岁晚,静梅香底同斟。——吴文英《木兰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
7、访戴归来,寻梅懒去,独钓无聊。——薛昂夫《蟾宫曲·雪》
8、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吴文英《天香·蜡梅》
9、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10、残萼梅酸,新沟水绿,初晴节序暄妍。——王沂孙《高阳台·残萼梅酸》
11、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12、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詹玉《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13、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黄升《南乡子·冬夜》
14、谁念少年,齿怯梅酸,病疏霞盏。——吕渭老《选冠子·雨湿花房》
15、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16、初试宫黄澹薄,偷分寿阳纤巧。——吴文英《天香·蜡梅》
17、晴云度影迷三径,暗水流香冷一溪。——德元《玄墓看梅》
18、小莲风韵出瑶池。——晏几道《鹧鸪天·梅蕊新妆桂叶眉》
19、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20、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21、望断江南音信绝。——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22、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司马槱《黄金缕·妾本钱塘江上住》
23、峭云湿,凝酥深坞,乍洗梅清。——吴文英《丑奴儿慢·麓翁飞翼楼观雪》
24、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
25、悲痛故人去后,冷落新诗。——李邴《汉宫春·梅》
26、杨柳岸,泥香半和梅雨。——吴文英《双双燕·小桃谢后》
27、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28、相将初试红盐味,到烟雨青黄时节。——吴文英《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
29、玉软云娇,姑射肌肤洁。——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30、梅花韵似才人面。——周纯《菩萨蛮·题梅扇》
31、梅花正结双头梦,被玉龙吹散幽香。——吴文英《风入松·为友人放琴客赋》
32、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律然《落梅》
33、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34、催了开时催谢时。——刘克庄《长相思·惜梅》
35、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齐己《早梅》
36、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杜甫《梅雨》
37、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姜夔《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
38、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39、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王磐《古蟾宫·元宵》
40、枫林凋翠作文网WWwZUowEn,寒雁声悲。——赵长卿《柳梢青·过何郎石见早梅》
41、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与恭《思母》
4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43、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王沂孙《花犯·苔梅》
44、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吴文英《解语花·梅花》
45、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姜夔《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
46、梅粉堆阶慵不扫,等闲过却初春。——吴翌凤《临江仙·客睡厌听深夜雨》
47、更重重龙绡衬著。——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48、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辛弃疾《念奴娇·梅》
49、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苏轼《西江月·梅花》
50、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51、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52、浓香吹尽有谁知。——李清照《临江仙·梅》
53、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54、斜横花树小,浸愁漪。——姜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55、正重帘护暝,窗色试新晴。——朱晞颜《一萼红·盆梅》
56、坐张天觉***,自户部员外郎谪监长道之白石镇。——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57、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58、多谢梅花,伴我微吟。——韩疁《高阳台·除夜》
59、梦十里梅花霁雪。——尹焕《霓裳中序第一·茉莉咏》
60、折梅花去也,城西炬火,照琼瑶碎。——邓廷桢《水龙吟·雪中登大观亭》
61、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王沂孙《花犯·苔梅》
62、卷峭寒万里,平沙飞雪。——吴文英《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
63、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6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65、手挼梅蕊寻香径。——晏几道《玉楼春·琼酥酒面风吹醒》
· ·
· ·
· ·
· ·
· ·
· ·
· ·
· ·
咏雪诗句篇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四点相同之处。
1、两诗都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篇无定句,诗句多少依所要表达的内容而定。
2、都以写气候景物开篇,前者写“秋风”、“秋雨”,后者咏“冬雪”。
3、都将景物描写与叙事融为一体,前者将“秋风”、“秋雨”和个人的遭遇经历融为一体,后者将“冬雪”和为朋友的饯行合二为一,都达到了景为情生。情因景涌的艺术境界。
4、“诗言志”,“歌咏怀”,两诗都抒发了诗人各自的情怀。前者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后者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虽有相同之处,也仍然有各自的不同。
1、前者以七字句为主,间以九字句和二字句,句式错杂。而后者从开篇第一句“北风卷地白草折”到结尾第十八句“雪上空留马行处”都为七字句,句式整齐划一。
2、前者故事性强,抒情强烈而深沉。全诗可分三节。第一节写风破茅屋。“八月秋高风怒号”写出了秋风肆虐,声响宏大;“卷我屋上三重茅”突出风势之大,茅屋被秋风所破之情景。“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目长林梢,下着飘转沉塘坳。”写茅草被狂风刮起纷纷坠落的去向。这时,茅草散落似乎还有希望收回,可“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茅草的下落竟是如此!“归来倚仗自叹息”写出了诗人投诉无门的困窘之状。整个第一节的气氛是昏暗的,情绪是低沉的。第二节写秋风破屋的结果。先从风云变幻说起;“俄顷风定云墨色”是雨要来的征兆;“秋天漠漠向昏黑”渲染出了云将酿雨的情境;“雨脚如麻未断绝”突出了雨的绵密,可诗人赖以生存的茅屋却“床前屋漏无干处”,至此秋风破屋的惨剧达到了高潮,此情此景诗人怎能入眠?“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更是作者“安史之乱”以来各种辛酸经历的慨叹。写到此,诗意好像山穷水尽了,而第三节豁然推开,心夺造化。推己及人并直抒胸臆:“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是诗人用理想战胜现实后的呐喊,意志战胜叹息后的狂唤,体现了杜甫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更是诗人博襟的艺术写照,其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由此可见一斑。
后者叙事简洁,点到即止,抒情含蓄典雅。全诗的叙事线索不像前者那么明晰,是若隐若现的。诗的前半部分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咏雪部分的雪景可以说是一幅想象奇特的写意画,“白草折”与“梨花开”让我们读者从视觉上领略到了边塞奇寒的气候特征。而送别之事也仅仅在“中***置酒饮归客”、“轮台东门送君去”和“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些诗句中有所体现。具体的饯行、送别场面读者只能靠想象。另外,全诗所体现的感情是多义项的,诗人没有一语道破,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其产生无限的遐想:或许有对友人的不舍,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有对归期无望的惆怅……这种开放的抒情方式,体现了本首诗含蓄典雅的特点,
咏雪诗句篇5
郑鹧鸪晚唐诗人郑谷所作七律诗《鹧鸪》脍炙人口,风靡一时。诗曰:“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诗人以鹧鸪喻游子,将游子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与鹧鸪凄婉悱恻的啼鸣融为一体,构思精妙,虚实相生,时人称之为“郑鹧鸪”。
赵倚楼唐朝诗人赵嘏的《长安秋望》,道尽了深秋拂晓时的长安景色和游子思归的心情。其中“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一句,选景典型,有形有声,动静结合,韵味清远。诗人杜牧赞赏不已,称之为“赵倚楼”。
程君山唐朝诗人程贺在咏《君山》诗中,以“云是昆仑山顶石,海风飘落洞庭湖”一句让人耳目一新,写出了湖中君山飘渺之姿,富有传奇色彩,时人称之为“程君山”。
贺梅子北宋著名词人贺铸在《青玉案》一词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之佳句,“闲愁”似那“一川烟草”,密密层层,满地皆是;又似那“满城风絮”,漫天飞扬,穿帘入户;更似那“梅子黄时雨”,连绵不断,永远无休无止!“闲愁”就是这样的多、乱、无边际、无休止,且不断生长。三个比喻新颖贴切,层层递进,撩人心扉。人们称之为“贺梅子”。
张三影宋代词人张先的词含蓄工巧,字句精炼,三个妙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旧朝欢》)、“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剪牡丹》)中的“影”字,蕴含丰富,摇曳生姿,意境悠远,时人称之为“张三影”。
红杏尚书北宋文学家宋祁任工部尚书时写了《玉楼春》,其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意境新奇,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好似一幅画,更是一首歌,于是宋祁便有了“红杏尚书”的雅号。
张孤雁宋代诗人张炎因《解连环・孤雁》一词而名扬诗坛,其中名句“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巧妙地表达出诗人的家国之痛,漂泊之苦,凄婉动人,为人津津乐道,人称“张孤雁”。
咏雪诗句篇6
林黛玉的诗词大都给人一种沉重感,“阴柔”是她诗词的主要特点,她的诗词多多少少都缺少一种大气,当然这只是笔者个人看法。似乎很多词句都与眼泪大为关系,这应该与曹雪芹塑造的人物性格特征紧密连接。《红楼梦》中很多诗词都与季节有关,都与花有关,譬如,《忆菊》、《咏菊》、《叹菊》、《咏白海棠》、《秋窗风雨夕》等等。然而同一个题目出自不同人物的手笔,读者可以明显地看出诗词里的寓意也大为不同,不单单表现出其性格特征,更重要的是展示出其生存空间以及生存背景。
这首《秋窗风雨夕》是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林黛玉旧病新犯,不觉心有所感,于是摹拟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格调写成《代别离》(代为拟作之意)一首,名之为《秋窗风雨夕》,其诗体为乐府体诗。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咏雪诗句篇7
关键词:诗歌;感情;欣赏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灿烂文化的艺术长河中,诗歌这颗瑰丽生辉的宝石一直是闪闪发光的。从几千年前的《诗经》到现代诗,优秀的诗篇无不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的使命,并启示真理。它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读诗可以激荡情怀,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开阔视野,可以坚定志向,可以增长学识。一言以蔽之,欣赏诗歌是一种美的享受。那么,该怎样鉴赏诗歌呢?
一、要深入领会诗歌所蕴藏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有位诗人这样说:“诗歌是感情火山爆发出来的岩浆。”优秀的诗歌,都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充沛的感情,以之打动读者的心房。柯岩的《,你在哪里》就是一首撼动人心的诗。诗中哪句不是强烈感情的产物?“,你在哪里”这反复出现的呼唤,字字催人泪下;那层递式的应答,无不表现了各族人民对自己的好***的怀念、敬仰之情。反复朗读它,仿佛感到的高大形象和亲切笑容就在眼前。再看郭沫若“五四”时期写的《炉中煤》:“啊,我年轻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烧到了这般模样!”这“心爱的人儿”“年轻的女郎”,就是“五四”时代我们祖国的象征。“炉中煤”就是立志改造中国的志士仁人。这两个比喻使得全诗虽然没有出现过一次“怀念祖国”的字样,却充分传达出诗人怀念祖国、热爱祖国的炽热而深切的感情。反复咏颂,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读者心中腾升。
二、要着重理解诗歌所描绘的形象,欣赏诗歌的形象美
诗歌所包含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寓于诗歌所描绘的艺术形象中。如的《咏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仅用20个字,就生动逼真地勾勒出青松那傲霜斗雪、巍然挺拔的英姿。这是一个刚强不屈的胜利者的艺术形象,是一个笑迎风雪,与艰难作斗争的勇士形象。而贺敬之的《回延安》则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鲜明形象。诗人即第一人称的“我”,以赤子之心,表达了对延安母亲的深情厚谊,使我们看到了诗人赤子的纯情,窥见了诗人美好的心灵,感受到诗人高尚的情怀,听到了诗人激动的心跳。
三、要反复鉴赏诗歌精练概括的语言艺术特色,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诗歌丰富的感情、艺术的形象,都通过精炼、生动的语言艺术表现出来。如,的《七律・长征》仅仅56个字,便写出了“历时一年多,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讴歌了这举世闻名的伟绩,可谓精练极了。而贺敬之的《回延安》,以口语入诗,陕北地方色彩就突出、鲜明。如,迭字的运用,像“几回回”“几辈辈”,构成一种舒缓而深沉委婉的语调,增加了浓郁的抒情气氛;还有“油镆”“黄土”“宝塔”以及“气喘得紧”等,更是具有陕北地方色彩的语言和景物。这些都使得这首诗更具有浓烈的民歌风味,有助于抒发诗人淳朴、深沉、真挚的感情。再看唐诗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仅仅10个字,却包含着几层意思:一是写鹳雀楼。这座楼有三层,当时楼有三层的比较少,这是鹳雀楼的一个特点。“更上一层楼”,写出了鹳雀楼的这个特点,不是泛泛而言的。因为只有身在二层楼才能有这个说法。二是富有哲理的意味。人们读了这两句诗,会离开鹳雀楼的景物描写,在愉悦中想得更深远,探讨一个道理,研究一门学问,不也如登楼一样吗?从而使思想得到升华。
四、要反复吟咏诗歌的节奏与韵律,鉴赏诗歌的韵律美和建筑美
咏雪诗句篇8
关键词:《卜算子・咏梅》;京剧唱腔;演唱实践;诗词
中***分类号:J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083-01
一、《卜算子・咏梅》创作背景
声乐作品《卜算子・咏梅》是孙玄龄根据诗词编曲的带京剧唱腔的声乐作品,由殷承宗编配钢琴伴奏谱。①
(一)诗词创作背景
声乐作品中的诗词《卜算子・咏梅》是读陆游同名题词,反其意而作。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诗词》,当前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仍然保持***繁荣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始终未能动摇。②诗词如下: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词前有这样一句引言:“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道出创作缘由。首句“风雨”、“飞雪”、“春归”、“春到”这四个词道出了时间交替,四季变换的场景。第二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梅花所生长的严寒场所。 “犹有花枝俏”,一句写出梅花在险恶的环境不屈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与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道出梅花清丽脱俗的气质与无私奉献的精神。用暗喻的手法表现了中国***人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一改原诗低沉,幽怨的风格,将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表达的淋漓尽致。
(二)作曲创作背景
作曲家孙玄龄1944年出生,他曾任中央戏剧学院教师,专攻中国音乐史和中国戏曲。由于作曲家在中国戏曲上的造诣使得他对创作带有京剧唱腔的歌曲游刃有余。在一次广播中,听到合唱版本的《卜算子・咏梅》,深谙京剧唱腔的孙玄龄对音乐中京剧元素运用有不同想法,于是有了创作京剧唱腔声乐作品的想法,加上深厚的音乐功底《咏梅》就这样在中国黑暗、压抑的期间诞生了,为当时的中国,带去了一丝光亮与希望。③
二、《卜算子・咏梅》演唱分析
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曾有歌唱的“声”“情”“字”“味”“表”“养”“象”七字标准理论,以下将从这七个方面对《卜算子・咏梅》进行分析。④
1.声,即为科学的演唱方法和声乐技巧。《卜算子・咏梅》中有大量的京剧的唱腔这就要求歌唱者不仅有较好的声乐歌唱功底,更要有京剧的歌唱韵味,这对音色就有极高的要求。
2.情,即为演唱声乐作品的感情。《卜算子・咏梅》中,作曲家采用多变的板式、节奏,将作品演绎的跌宕起伏,将梅花的品格演绎的淋漓尽致,歌唱过程中应多理解歌曲的曲式配置,掌握歌唱的最佳方法与技巧。
3.字,即为歌唱中的吐字。《咏梅》这首作品,本来就是一首严格韵律的诗词,因此在演唱过程中,每一个字“字头”“字尾”需要仔细研读,多多朗诵,找准歌唱的感觉,争取做到字正腔圆,将京剧唱腔的作品表达到位。
4.味,即为声乐作品的韵味。京剧风格的声乐作品最难唱的就是这个韵味,京味,也是这类作品出彩点睛的重要之处。可以在歌唱学习之外,多听京剧作品,提升京剧歌唱能力,争取将作品中的原有意境表达到位。
5.表,即为声乐中的表演和形体。《咏梅》在演唱时,可以掌握京剧中的云手、亮相、眼神等重要要素,多学习京剧中的“唱”念“做”“打”,从各个部分做好唱京歌的准备,手、眼、声三者相互配合,将歌曲中自信、高贵的气质表达到位。
6.养,即为歌唱者的音乐修养、音乐素养、文化素质。无论演唱什么样的声乐作品,首先要对作品有详细的了解,只有对作品的内在意义有所了解,才能在演唱的时候有感而发。《卜算子・咏梅》这首声乐作品,是由我们伟大领袖所做诗词,歌唱前应对创作背景进行深刻了解。
7.象,即为歌唱者的形象、气质。《卜算子・咏梅》这首作品,强调梅花临危不惧,无私奉献等高贵品格,在歌唱中,应大气、自然,把梅花的品格演绎到位。在演唱时,“声”“情”“字”“味”“表”“养”“象”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绝不可能***存在。因此,在学习和日常练习过程中要将各个方面的要领都融会贯通,才能在表演时自然得体的表现出来歌曲的内涵。⑤
三、总结
随着时代的飞速进步我们的民族声乐也应以其传统的音乐艺术为基点,不断探索、寻求新的血液,使我们的民族声乐走向世界舞台。而京剧,我们国家的文化精粹,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若将它与民族声乐相结合,相信一定会迸发出绚丽的火焰。
注释:
①陈小珍.歌唱技巧与艺术表现--《咏梅》的演唱分析[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6.
②李玉婷.民族声乐作品《卜算子.咏梅》的演唱分析[J].黄河之声,2015(01):97.
③孙玄龄.关于《卜算子・咏梅》京剧曲调唱段的创作[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8(29):101-110.
咏雪诗句篇9
好像曹雪芹还嫌大观园不够热闹,在第四十九回中又安排了五人登场,这五人分别是:薛蝌、薛宝琴兄妹,李纨的两个侄女李玟、李绮,邢夫人的娘家侄女邢岫烟。在这四位女性中,薛宝琴最为光彩照人,无论相貌、才情如红花一般,其他三位女性则如绿叶陪衬。由于八十回后文字丢失的缘故,致使薛宝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她的身份之谜,她的怀古诗之谜,她的结局之谜,以及没有进入十二钗之谜等等,都困扰着红学家和读者,让大家争论不休。
薛宝琴的联诗水平与林黛玉、史湘云等人是不相上下的,要比李绮、李玟、香菱、邢岫烟高出许多。在芦雪庵争联及景诗一场戏中,形成了三英战吕布的场面,林黛玉、薛宝琴联诗合斗史湘云,其他人几乎插不上嘴。联诗既要求对仗公正,还须符合格律要求,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但三位青春女性你一句、我一句,此起彼落、妙语连珠,引起了其他联诗人的喝彩。在咏红梅花中,年纪最小的薛宝琴,她的诗歌水平大大超过李玟、李绮二人,其才思之敏捷得到了钗黛等人称赞。在后来的咏柳絮一场戏中,她的《西江月》虽不及钗、黛、云,但声调悲壮、妙句连连、用典极工。
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应当是影射了贾家的人和事,这十首怀古诗加上宝、钗、黛三人的总共十三首,这十三首都是谜语,其谜底是什么,众说纷纭。我们单说其蕴含的象征意义,《赤壁怀古》应当是总纲领,“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是作者在贾家衰败之后,看到十二金钗结局之后发出的感慨。薛宝钗的“镂檀锲梓一层层,岂係良工堆砌成?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是对自己一生爱情、婚姻命运的总结。贾宝玉的“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提防。鸾音鹤信须凝涕,好把唏嘘答上苍”。林黛玉溺水自尽,宝、黛两人天上人间相隔,是贾宝玉回首往事发出的感慨!林黛玉的“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名。”林黛玉的诗情、秉性如千里马一样,驰骋千里、无拘无束,“风雷动”是要下雨的,绛珠仙子的泪水如雨滂沱,但其遍历海中三山瀛洲、蓬莱、方丈寻求爱情,立下了美名。白居易《长恨歌》有句:“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这难道不是林黛玉对自己诗情、品格、爱情的宣示。《交趾怀古》其中有句“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子房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张子房,马援即东汉的伏波将***马援,后来马援的女儿成了汉明帝刘庄的皇后。张良、马援分别是西汉、东汉的***功臣,这首怀古诗也就是说的是荣国公、宁国公兄弟二人的创业奋斗史。钟山怀古有句“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应当说的是妙玉。《淮阴怀古》有句“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借淮阴侯韩信的故事,来说王熙凤与刘姥姥的。《广陵怀古》,广陵即今天的扬州,因隋炀帝而名声大噪。“只缘占尽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这首怀古诗说的黛玉、晴雯等人。《桃叶渡怀古》中的桃叶渡,说的是王献之在渡口等侯小妾桃叶、桃根二人的故事。“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若把贾府的男主人比作桃枝的话,平儿、秋桐、佩凤、嫣红、翠云、甚至袭人这些就如桃叶了,贾家败了,桃枝桃叶自然要分离了。《青冢怀古》借用王昭君远嫁匈奴、客死大漠的故事,来说远嫁的探春。《马嵬怀古》借杨贵妃在马嵬坡被逼上吊的故事,来说元春的。《浦东寺怀古》借用西厢记里张生、崔莺莺、小红的戏,来说贾芸与小红的爱情故事。《梅花观怀古》借牡丹亭里的梅花观来说宝黛爱情故事。
书中交代,薛宝琴原是薛蝌之胞妹,当年父亲在时已将其许配给梅翰林之子为妻。贾母“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背后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大家都觉得像贾母屋中仇十洲(明朝花家,与唐伯虎齐名)画的《雪艳***》。此处暗喻薛宝琴要嫁与梅翰林之子的,以呼应前文的交代。薛宝琴在其咏柳絮的《西江月》有句“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是说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人青春付之东风,自己与梅翰林的婚姻成为昙花一梦。她的《梅花观怀古》首句是“不在梅边在柳边”,意味着她后来嫁给了柳湘莲。薛宝琴游遍三山五岳,将大半个中国游历殆遍,与柳湘莲的游侠极为相似,共同的经历,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两人的结合是合乎情理的。
薛宝琴《咏红梅花》诗是“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闲庭曲栏无馀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降河槎。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西江月》中的明月和本诗中的落霞都是指薛宝琴,她不过是天上降的“游仙”罢了,亲眼目睹了贾家从兴到衰这场大变革。所以作者没有安排林黛玉、薛姨妈、薛宝钗、史湘云、李玟等这些亲戚参加贾家的祭祀大典,却只安排薛宝琴一人,薛宝琴是个游仙,是个冷眼的旁观者,因此她也就不在十二金钗之列了。古时俞伯牙与钟子期,有弹琴一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谈。小说将薛宝琴这位青春女性描写刻画的美丽动人、才思敏捷,让其姓雪,暗合阳春白雪之意,让其叫宝琴,难道她是曹雪芹现实生活中的女性知音不成?
咏雪诗句篇10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教学设计 诗意
文学作品,是通过作家对现实生活的艺术的反映,来影响人的心灵世界,改变读者的精神状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真正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就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抚慰灵魂。
笔者日前看到了两个教学设计,是关于这两篇课文的,看后,忧心忡忡。当鲜活的文字和其间的意蕴被忽略后,文学作品也就无法给学生精神的享受过程,其“诗意地熏陶”也失去了机会。语文教学,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教学让学生从文本提供的这个“间接的世界”中去获取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学会“诗意地生活”当是文学作品教学中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现将两节课的教学简案展示如下:
《金色花》教学简案
一、导入
1.播放关于母爱的歌曲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2.从泰戈尔的国籍、成就方面介绍作者。
二、释题
三、自由诵读,整体感知
1.这篇散文诗写了哪些事?
2.孩子为母亲做了哪些事?
四、细读文章,感悟情怀
1.文中的这个孩子的特点是什么?
2.这个孩子为什么要变成一朵金色花?
3.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五、拓展训练
1.用“假如……我要……”的句式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2.给妈妈写一张卡片,说出你最想给妈妈说的话。
六、小结全文
《世说新语•咏雪》教学简案
一、导入新课
1.介绍中国古代聪颖的少年。
2.陈元方及《世说新语》。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正音、划分节奏。
2.分小组疏通文意。
3.讲解重点词句:“内集”“儿女”“俄而”“因”“未若”“即”“撒盐空中差可拟”
三、学生复述故事
四、品味语言
1.争鸣:两个咏雪的比喻句,哪一个更新颖、准确?请说说你的理解。
2.“公大笑乐”,这里笑什么?乐什么?
3.以“雪像……”写一句话。
五、以冰心的小诗“纸船”小结全文
《金色花》的教学设计,以“母爱”为重点,以孩子为母亲做的事为突出重点的方式,整个设计,其意***是要学生“学会感恩”,故在拓展部分安排了“假如……我要……”的说话活动,并以给母亲设计卡片作为“感恩”教育的手段。
《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作为教学设计者,首先应研究课文的文体特征,因为不同的文体,往往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之处。散文诗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主观情绪抒发和美的幻想和想象,但内容上则保留了富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描写。这种文体特征,决定了《金色花》是以细节描写为特定意象来抒感,因其诗歌的特质,情感的抒发必定是含蓄蕴藉,富有诗意的。《金色花》有一以贯之的核心意象“金色花”,围绕着这个核心意象,有具体完整的情境:在宁静圣洁的气氛里,变成金色花的孩子与母亲亲昵地做着游戏。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情境描写,写的都是日常的事物――金色花、庭院、树下、花影、牛棚等;表现的都是日常的生活――沐浴、祷告、读《罗摩衍那》,黄昏时拿灯去牛棚、讲故事等。这些日常的事物和日常的生活所形成的生活序列是很有特色的,它所体现出的是一个尊崇神的国度里充满诗意与神性的日常生活。之所以说神性的日常生活,这是因为作者给母亲的生活又特设了一个宗教生活场景――她祷告、读《罗摩衍那》、黄昏时去牛棚。印度是一个尊崇神的国度。《罗摩衍那》在印度被看作是解决宗教、哲学和道德等问题争论的指南的圣典,牛在印度,被当作神灵受到崇拜。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充满诗意与神性的日常生活发生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这种爱润泽而空灵,神秘、恬淡而悠远。在这个家庭里,孩子快乐、自由,无时无刻不在母亲身边,就像一个爱的精灵,始终活跃在母亲的周围,让自己的芬芳环绕着母亲。母亲沉静、安详而又美丽、慈爱,即使对孩子调皮的责骂“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也有百般的疼爱。在这个家庭里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交流自然、和谐,虽然这种生活本身浸透了宗教气息,但是这又何妨?因为这种充满诗意和神性的爱,让这个家庭以及这个家庭中成员的生命变得富足,这正是现代文明的发展中,感情逐渐物化,信仰日益迷失的今天的人们最需要的,所以我们需要引领我们的学生去享受这种精神生活,让学生的心灵诗意地栖居。
《金色花》的教学设计中,缺失的正是这种诗意。要使学生有诗意,教师先要有诗意。
设计者因为对散文诗本质的理解不到位,忽视了泰戈尔对“爱”的诗化表达形式,致使整个设计“实”有余而“虚”不足,缺少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设计没有关注到文本中关于孩子和母亲的神圣的生活序列,而是将其简单化为叙事的散文,试***从文本所叙述的事情中,分析人物性格,进而达到对主旨的理解。这样的设计因缺少想象的空间,不能唤醒学生心灵的记忆,不能给学生诗意与浪漫,学生自然也就无法融入文本中诗意的家庭生活,享受这种美好的感情,让自己的心灵得以“诗意地栖居”。
再来看看《世说新语•咏雪》的设计。设计者以语言的品味为重点,旨在训练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领悟、理解、运用。全然忽视了《世说新语•咏雪》之“境”――乱世中一个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