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名言篇1
古代的名人名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来源:文章屋网 )
古人名言篇2
1、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3、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6、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朗费罗
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8、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9、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普希金
10、私心胜者,可以灭公。——林逋
1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1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15、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罗丹
16、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17、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罗曼·罗兰
18、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谢觉哉
19、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2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21、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22、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2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2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25、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2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2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28、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9、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3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1、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32、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33、春*不须多。——王安石
3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3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36、不要慨叹生活底痛苦!——-慨叹是弱者…——高尔基
37、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
38、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
39、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40、生活就是战斗。——柯罗连科
4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42、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
4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4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布莱克
4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46、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赫胥黎
47、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49、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
50、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5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5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5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54、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55、品德,应该是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孟德斯***
5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57、东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5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59、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60、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61、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6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63、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郭小川
64、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65、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冯学峰
66、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67、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吕坤
68、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雪莱
69、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7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7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7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7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7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76、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77、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78、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罗丹()
79、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80、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古人名言篇3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2、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3、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4、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8、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袁枚
9、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尤袤
10、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1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12、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清诗铎·趁早歌》
13、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王安石
14、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1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6、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17、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18、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朱舜水
19、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20、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 颐
2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23、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24、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25、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2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27、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2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0、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31、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3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4、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陆游
3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40、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41、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袁牧
42、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
43、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陈善
44、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4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46、刻苦读书,积累资料,这是治学的基础。――秦牧
4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48、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4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5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51、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52、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刘知几
53、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童铨
54、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5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56、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列子
57、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5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9、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60、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6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62、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朱熹
6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64、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6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66、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67、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薛宣
68、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王符
69、开卷有益。——赵光义
70、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71、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7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7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75、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76、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77、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7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79、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朱舜水《答野节问》
80、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81、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82、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83、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8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85、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86、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87、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欧阳修
88、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8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90、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91、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9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93、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94、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清诗铎·读书》
9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96、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97、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古人名言篇4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言必信,行必果。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古人名言篇5
位卑未敢忘忧国。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古人名言篇6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羊有跪***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
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古人名言篇7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古人名言篇8
文/耿引循
《老老恒言》云:《语》云:及其老也,戒之在得。财利一关,势难打破,亦念去日已长,来日已短,虽堆金积玉,将安用之?然使恣意耗费,反致奉身匮乏……
孔子在《论语》中讲:“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是孔子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忠告。《老老恒言》对其中关于老年人之戒深有感悟:“《语》云:及其老也,戒之在得。财利一关,势难打破,亦念去日已长,来日已短,虽堆金积玉,将安用之?然使恣意耗费,反致奉身匮乏……”意思是说,人老了,最重要的是要戒一个“得”字,贪***钱财这一关似乎很难打破,但老年人应该认识到,自己年龄已大,来日已短,即使堆金积玉,你还能用它们来做些什么呢?如果你恣意耗费,反而会使身体受到伤害,这又是何苦呢?
所谓“得”,无非名与利。名利之心人皆有之,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是正常的。但我们切不可把名利看得太重,切不可为名利舍弃一切。尤其是老年人。
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我们积极工作、努力奋斗、积攒金钱、积累资本,那时我们是在用加法生活。但当有一天我们发觉自己头发白了、牙齿松动了、面容枯槁了、腿脚不再那么灵活了,这时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自己老了。
人的一生,就像江河一样,从发源,到涓涓细流,到汹涌澎湃,最后汇入大海。当到了大海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平静和辽阔。所以,人老了,心态应该走向平和。这时,我们应该学会用减法生活,看淡名利得失,让自己的心态处于一种平静、满足的状态,简单快乐地生活,要学会“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最明智的选择。
我在看电视时曾经听到这样一段话,大意是:买得到钟表买不到时间,买得到房子买不到家庭,买得到钻石买不到爱情,买得到药品买不到健康……这段话的意思无非是告诉人们,花钱能买到的都是有价的,而花钱买不到的才是真正无价的。因此,老年朋友更看重的应该是无价的,非物质的。
一项针对90岁以上长寿老人的调查结果表明:老人长寿的原因与其淡泊名利、随遇而安、心胸豁达、衣食随缘、知足常乐的精神状态直接相关。《黄帝内经》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对于老年人来说,任何名利都比不上身体的健康、内心的知足、家庭的和睦、儿孙的孝顺。
现代研究证明,如果人心存过高欲望,会使大脑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心率加快,有损健康。而老年人的各种生理机能已经减退,体力与精力明显下降。因此,老年人“戒之在得”,也就是说,老年人就更应淡泊名利。
古人最钟情的两个食疗养生方
文/郑宇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凡欲***,先以食疗,即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下面为您介绍古人最钟情的两个食疗养生方。
唐代诗人王翰:最爱喝葡萄酒
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喜欢喝葡萄酒,有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为证。葡萄的营养价值很高,其果肉、根、叶均可做药用,用葡萄酿制的葡萄酒更是具有滋阴补脾、健胃强身、益气安神的作用,这对于长期驻守苦寒边塞的王翰来说,的确非常适用。
古人名言篇9
关键词:文章辨体文体明辨歌行乐府
吴讷的《文章辨体》和徐师曾的《文体明辨》是明代前期和后期出现的两部有一定规模的选集。它们所划分的文章体裁种类繁多,复杂细密,对各种体裁的源流、种类和体制规定都有或详或略的研究。其中它们对乐府诗与歌行的分类和研究尤其值得我们注意。明人习惯上将乐府作为诗歌的一种体裁,但它自身又包含着许多体裁,怎样对乐府进行分类和研究确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工作。罗根泽先生认为吴讷的乐府“去掉《杂歌谣》是对的,去掉《近代曲》和《新乐府》也还可以,为什么连《舞曲》和《杂曲》也去掉呢?分类而以‘杂’名,似近于‘驱龙蛇而放菹’,但不如此便不周延。”(1)罗先生认为徐氏是根据吴书补充修正而成的,只就乐府分类而言,徐氏远胜于吴氏,“但为什么又去掉《横吹》呢?”(2)罗根泽先生认为吴讷为了维护乐府音乐的纯粹性而去掉《杂歌谣词》、《近代曲辞》、《新乐府》,甚至去掉《舞曲歌辞》和《杂曲歌辞》是可以理解的。至于徐师曾为什么去掉《横吹》、吴讷为什么去掉《舞曲》等歌辞他并没有进一步推究。其实,吴氏和徐氏的选集对乐府的分类和取合并不那么简单。因为《文章辨体》和《文体明辨》皆立歌行一体,其所选录的诗歌就是传统的乐府诗。吴讷所选的歌行体涉及了《乐府诗集》中的杂歌谣辞、杂曲歌辞、新乐府辞和郊庙歌辞,多为汉以后作品,以唐代诗歌为主;而徐师曾的歌行体也大致为《乐府诗集》杂歌谣辞的汉以后的诗篇,但不选《乐府诗集》中的杂曲歌辞和新乐府辞。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乐府诗在吴讷和徐师曾这里被分人了乐府和歌行两类诗歌中。吴讷和徐师曾对歌行的认识和归纳也不一样,吴氏将古诗分为四言、五言、七言和歌行等,他把歌行看作是古诗中的一体。而徐氏的歌行非常复杂,在徐师曾的体裁体系中有两种外形相似但性质又非常不同的歌行体,即近体歌行和乐府歌行。同时,杂言古诗、七言古诗跟乐府歌行也非常相似。吴讷将歌行从乐府中分离出来归为古诗,徐师曾则区分了两种相近的歌行,那么他们的各种体裁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吴讷首先说明了歌行体是歌辞的性质,它属于“有辞无声”的歌辞,这些歌辞往往没有曲调。然后他暗用了姜夔对歌行篇名的解释,“本其命篇之义日篇;因其立辞之义日辞;体如行书日行;述事本末日引;悲如蛩螀日吟;委曲尽情日曲;放情长言日歌;言通俚俗日谣;感而发言日叹;愤而不怒日怨。虽其立名弗同,然皆六义之余也。”吴讷又交待了其选诗的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即事为题,无所模拟;二是辞义不过于***伤者。前一个条件至关重要,是后一个条件的基础,它是区别歌行和乐府的首要条件。可以看出,吴讷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元稹的歌行的观念。元稹《乐府古题序》说:“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或有短长,于义咸为赘剩;尚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焉。曹刘沈鲍之徒,时得如此,亦复稀少。近代惟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3)元稹归纳了沿袭古题、寓意古题、即事名篇等乐府诗歌创作的三种情况,沿袭古题就是沿用乐府古题,遵循古题的情调和意义甚至词语来创作;寓意古题就是沿用古题,可以不遵循古题的情调与意义而是根据作者的所思所感来创作,做到刺美见事;即事名篇就是不沿用乐府古题,根据作者的遭遇和情思,采用乐府的调子(声调、意调和情调)来创作。元稹认为这三种情况是有高下之分的,沿袭古题的诗歌于文采可能有好坏短长的区别,但于文义却是重复累赘。对于寓意古题他是肯定的,但是这类著作太少。相比之下,他更加肯定杜甫即事名篇的诗歌,这类诗歌能够较自由地发挥作者的主观意***,充分表现作者的所遇、所感和所思,当然对于这种创作方式的义理要求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必须有助于朝廷、社会和民众。在元稹那里,这三种情况都是乐府,只不过是题目不同,寓意不同,他并没有明确涉及其体裁是否相同的问题。吴讷在这里把那些沿袭古题和寓意古题的看作乐府,把即事名篇、无所模拟的乐府诗歌看作歌行。但吴讷在选诗的时候并没有把这一标准贯彻到底。如其所选歌行沿用古题的有鲍照的《行路难》、李白的《沐浴子》等。《行路难》在刘宋之前就有了,鲍照的创作不是即事名篇,而是沿用古题,而且在意义上也与古调同。李白的《沐浴子》也是这种情况。吴讷在其“歌类”所选录的《天马歌》更是如此,《天马歌》为汉郊祀歌,古辞为三言,李白所作则是三、五、七言杂行的歌行。其所选“行类”的李白的《少年行》严格说也是沿袭古题《结客少年场行》。除此之外的大致为即事名篇之作。以是否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作为区别歌行和乐府的标准显然是有问题的,吴讷尽管涉及到了歌行与乐府的体制区别和关系的问题,但是他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徐师曾对歌行与古诗的关系问题探讨得较为深入。在他的诗歌文体体系中,近体歌行是与七言古诗、杂言古诗和乐府歌行形体相似但又有明显区别的。徐师曾在解说近体歌行时说:“按歌行有有声有词者,乐府所载诸歌是也;有有词无声者,后人所作诸歌是也。其名多与乐府同,而日咏,日谣,日哀,日别,则乐府所未有。盖即事命篇,既不沿袭古题,而声调亦复相远,乃诗之三变也。故今不入乐府,而以近体歌行括之,使学者知其源之有自,而流之别云。”(4)他认为乐府歌行与近体歌行的首要区别就是是否入乐的问题。近体歌行是不入乐的,为有词无声者。其实,徐师曾时代乐府歌辞的曲调也大都失传,从音乐区别它们是不切实际的,即使通过音乐,也大多评借古代的书面材料,所以最直接的区分就是近体歌行多为后人所作,乐府歌行多为古辞。但“后人”是什么时代的人呢?从徐师曾所录诗歌来看,除晋代刘琨、陶渊明和刘宋的颜延之之外,其他都是唐人,也就是说“后人”为晋代之后的人。
乐府歌行与近体歌行的又一个重要区别就是题目和声调。近体歌行是即事命篇,不沿袭古题,乐府歌行则沿袭古题。既然不沿袭古题,但近体歌行“其名多与乐府同”,这是怎么回事呢?从语言上来看,乐府古曲题目的构成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词或语加上“篇”、“歌”、“辞”、“吟”、“行”、“怨”、“引”、“操”等名词构成,如《燕歌行》、《秋胡行》,《白头吟》、《梁甫吟》等;另一种就是没有“篇”、“歌”等名词而直接由其他词语构成,如汉铙歌十八曲的名称,《朱鹭》、《将进酒》,汉横吹曲辞中的《出塞》、《折杨柳》等等。至于第一种方式中“篇”、“歌”、“行”等概念也往往被当作乐府诗的名称或命名方式,前面说过的姜夔是较早研究这些名称意义的学者。徐师曾也吸收了姜氏的观点,
“又按乐府命题,名称不一;盖自琴曲之外,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述事本末,先后有序,以抽其臆者曰‘引’;高下长短,委曲尽 情,以道其微者曰‘曲’;吁嗟慨謌,悲优深思,以呻其郁者曰‘吟’;因其立辞之意曰‘辞’;本其命篇之意曰‘篇’;发歌曰‘唱’;条理曰‘调’;愤而不怒曰‘怨’;感而发言曰‘叹’。又有以诗名者,以‘弄’名者,以‘章’名者,以‘度’名者,以‘乐’名者,以‘思’名者,以‘愁’名者。”(5)
古人名言篇10
关键词:语言;人物个性;细节;结局;享受
中***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090-01
古典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遗产,它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细腻的语言描写等,让读者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快乐。读这些古典作品,对于认识古代社会,对于提高某方面的文学修养,对于提高语文能力都有积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中国古典名著的节选或改编的文本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为例,本册教材单独设立了古典名著欣赏单元(第五组),四篇课文《将相和》、《草船借剑》、《景阳冈》和《猴王出世》分别节选或改编自中国古典名著《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由此可见教材编者对中国名著的青睐。但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在古典名著节选或改编文本的教学中扮演突出的角色,引导学生走近名著,“享受”名著的经典。本文就小学语文教材中名著类课文教学策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去语言华丽处,学***典
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形式为纲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关注语言形式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而生动形象的语言及其表达形式是古典名著永恒的魅力所在,更值得我们关注。在古典名著节选或改编文本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细心揣摩其语言及特点,一方面可以落实语言训练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猴王出世》一文中有很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禽有禽言,兽有兽语”等。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简洁的句式、整齐的节奏,突出了环境的优美”,体会到作者的独具匠心。学生的阅读热情被点燃了,由无意识阅读转变成有意识的欣赏,从语言表达的形式读出了作者的行文意***。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在古典名著节选或改编文本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加强对语言形式的探究和推敲,赋予无声的语言形式以情感,充分联系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最大限度地挖掘语言的内涵。
二、从人物个性处,走近经典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古典名著的永恒魅力。但是由于节选或改编文本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学生往往很难全面认识人物的个性特点。为此,在古典名著节选或改编文本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文本呈现出的人物形象的同时,要进行文本拓展,弥补节选或改编文本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人物形象。如,《景阳冈》的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单一的文本阅读后,很容易认为武松是个多疑的人物――他对店主的一片好心不但不领情,反而怀疑店家是拿老虎吓唬他的,想要谋财害命。要认识武松的个性特点,还需要从武松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出发。为此,我挖掘原著这一资源,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了解到:武松身处乱世,盗贼啸聚山林,有关蒙汗药、人肉包子的事件时有耳闻,这使他不得不小心谨慎。所以对于店老板的好意,武松留了个心眼,这与其理解为他生性多疑,还不如认为他是个小心谨慎的人。在这样的拓展阅读中,武松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了,不仅是个打老虎的武夫,还是个小心谨慎的细心人。学生对文本人物的认识更加全面了,就更能体会到古典名著刻画人物的高超技巧。
三、赏细节描写处,感受经典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文本内容、故事情节、形象感悟、语言表达等上面,对于文本的细节描写经常会不经意地一带而过。但实际上,细节描写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的性格合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它也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可以作为解读文本的突破口。如,《景阳冈》一文中,“武松打虎”这一情景主要分两个部分描写――“老虎进攻,武松躲避”和“武松反守为攻”。前半部分作者抓住老虎的“一扑”、“一剪”、“一掀”三个动作,让读者感受到老虎的凶猛残暴,令人生畏,而武松此时的“三闪”让人感受到情况的危急和武松的机敏。后半部分中,武松的英雄形象在“掀”、“按”、“踢”、“捉”等一系列动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这两个部分的细节描写,体味古典名著在塑造人物形象的高超之处和精彩传神的语言表现力。
四、在探究结局中,阅读经典
从古典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本尽管能***成篇,但对于整部古典名著来说又是不完整的。通过文本的学习,还不能让学生全面了解有关故事的来龙去脉。所以,在古典名著节选或改编文本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文本教学结束后抛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事件结局的兴趣,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古典名著。如,《景阳冈》一文最后写到:“武松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来。”于是,在教学结束时,我向学生抛出了问题:“武松下冈并没有扛着老虎下冈,人们怎么知道老虎是他打死的?他下冈后又遇到哪些事,做了哪些事?”我在无疑处生疑,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武松性格的感知――他不仅是个小心谨慎的草莽英雄,更是个不计名利、不好钱财、忠厚仁德的绿林好汉。
经典名著值得推敲的地方很多,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阅读,引导学生触摸经典、感受经典的脉动,去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浸染,学生定会被经典的魅力吸引,语文素养一定会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