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10篇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篇1

员工培训需求及师资队伍情况

员工技术技能培训需求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2012年教育培训工作会明确提出: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是加快实施“智桥工程”和“双千人才”计划,加大特高压人才、智能电网、应急救援、班组长等关键紧缺人才培养,落实好“521”人才及控股县公司员工培训计划,加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吸引、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专业人才,加强员工职业生命周期管理,大力推进全员职业生涯建设,突出实训基地和网络学院功能,构建企业大学学习管理体系,建立员工全职业生涯周期学习培训机制。

按照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智桥工程”要求和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技能培训中心依托新建的实训基地,切实开展好“双千人才”、特高压、智能电网等紧缺人才培养工作,做好“五大”专项培训、“521”人才援建藏区培训、班组长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按照培训“三化”(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要求,在课程体系、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考核形式上开拓创新,打造精品项目,提升培训质量。要全面完成各项教育培训任务,建设一支高素质培训师资队伍是必备的前提条件。

技能培训中心师资队伍现状

技能培训中心现有专任教师270人,其中主要从事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工作124人,主要从事普通学历教育工作146人(包括普通学历教育专业课程、基础理论课程及其他公共课程)。由于历史原因,技能培训中心教师大多长期从事普通学历教育教学工作,面对从普通学历教育向培训的工作重心转移,师资队伍存在着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结构不合理、能力素质不适应培训需求、专业技术技能水平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其中60%的在岗教师几乎没有培训工作经历,缺乏企业一线、生产现场工作经历及精湛的技术技能。对师资队伍进一步统计和分析,从事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124名教师中,具有5年及以上教育培训经历约50人,占培训教师的40.3%,占中心教师总数的16.7%;如果按教师承担培训专业课程统计,情况更为严重,包括带电作业、变电检修、电网运行等几个主要专业在内,能承担教育培训任务的师资极少甚至没有。同时,根据调研统计,大多数普通学历教育教师转型意愿不强烈,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

针对以上现实情况,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2009年抽调各单位相关专业企业兼职培训师10-15名上挂技能培训中心担任培训教师,承担教育培训工作1年。上挂教师在完成一定工作量的教育培训任务基础上,必须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开展“传、帮、带”,参与教学计划、大纲、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工作,对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教学基本建设以及学校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另外,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同意,技能培训中心2011年面向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系统公开招聘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拟增强培训师资力量。由于各种原因,效果并不理想,依靠此办法也仍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员工技术技能培训需求。技能培训中心培训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数量严重不足的矛盾亟待解决。

培训教师素质模型的构建

要破解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这一重大难题,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意识到必须着眼未来,内部挖潜,充分研究教师转型培养方案,调动教师转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技术技能培训教师,其技术技能专家与教练的双重角色决定了其特定的素质要求。下面我们以带电作业培训教师素质需求为例,通过岗位调研、模型设想、构建素质模型三个步骤,构建培训教师素质模型,与教师个体情况逐一对照,查找结构、能力、数量等各方面差距,思考对策,制订切实有效的师资转型培养方案及素质提升计划。

调研

该项工作由培训实施部门(如输配电线路实训室)负责,对本部门工作职责进行仔细梳理和分项,对各项培训任务及其实施过程中需要涉及的专业技术技能分别罗列、归纳,编制培训教师任职条件及岗位说明书。

同时,由技能培训中心人力资源部和技术技能培训部负责,对培训实施部门各专业课程教师及关键岗位任职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全面调研培训教师及关键岗位人员综合素质需求。我们对带电作业培训部教师和工作人员访谈后,通过整理谈话记录,分析得出了该部门岗位素质需要,按被提及的次数排列如下:专业技术技能、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客户服务意识、工作态度、专业技术资格或技能等级、责任心、现场指导能力。另外,反应敏捷、时间观念、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理解能力、大局观念、团队协作能力、亲和力等素质也被提到。显然,这些具体的素质内涵被调查者认为应当作为专业培训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或素养。

设想

根据对培训实施部门培训教师能力素质进行深入调研后取得的成果,形成各专业培训教师素质内涵总体要求,我们再按高、中、初三个岗位层级分别设想建立相应的岗位素质需求模型。三个岗位层级中,高级岗位培训教师要负责对中、初级岗位教师的指导,以此类推,中级岗位教师也要负责对初级岗位教师的指导。

以输配电线路实训室为例,通过调研访谈,取得了相应的调研成果。该专业所有培训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精湛的专业技术技能、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大胆的实践创新精神,还要掌握带电作业前沿技术相关信息,经常性开展专业培训需求调研工作,承担培训实施性计划编制及培训课程开发,完成培训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相关培训课程教学任务。

结合部门编制的培训教师任职条件及岗位说明书,对培训教师工作职责与能力素质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我们将其必备的能力素质分解为专业修养、基本素质、团队精神、自我管理和工作实施等5大质簇:

专业修养――包括3个要素,即专业理论、专业技术技能、专业技术前沿。

基础素质――包括4个要素,即敬业精神、表达能力、自信心、执行力。

团队精神――包括4个要素,即协同合作、沟通协调、集体荣誉感、服务意识。

自我管理――包括4个要素,即学习能力、压力调适、全局意识、责任心。

工作实施――包括5个要素,即培训计划编制、培训控制、规则意识、应用与推广、创新思维。

构建

通过以上素质分析与归总,初步形成了以“专业修养”和“基础素质”为核心,以“团队精神”和“自我管理”为手段,以“工作实施”为目的的专业培训教师素质模型设想,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培训教师素质模型。如下***所示:

该素质模型包含专业修养、基本素质、团队精神、自我管理和工作实施5个素质簇和20项能力要素。培训教师素质模型提出了培训教师相对于普通学历教师而言更高、更全面的能力素质要求。如“专业技术技能”素质要求培训教师必须精通本专业各项操作技能,掌握生产现场操作规程及关键技术,准确分析事故原因并能及时处理等。

培训教师素质提升及转型培养

广泛开展教师素质能力调研

确定素质能力短板,制订切实可行的个人素质提升培训计划,缺什么培训什么,大力开展培训教师素质提升及转型培养。经过调研分析,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培训师资队伍素质能力总体上有以下3个方面需要转型或提升:

第一,由理论教学向技术技能培训转型。技术技能培训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培训教师首先就要从自身专业转型或技能提升着手。

第二,由课堂教学为主向现场实操为主转型。普通学历教育中,教师主要通过在教室、在课堂上系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但对于技能性、实践性超强的培训而言,这种教学方式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培训教师必须在实训基地及设备运行现场,通过操作指导等培训方式,实施培训计划,实现培训效果。

第三,由注重专业理论体系向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转型。普通学历教育,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本专业学科的理论体系,而培训教学,注重的是提高学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普通学历教育教师转型培养方案

根据调研报告,利用素质模型,编制切实可行的素质提升及转型具体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培养对象:技能培训中心年龄在45周岁及以下的专任教师,重点培养和提升相关专业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技术技能。

培养目标:利用3年时间,采取多种培养措施,完成转型培养100人,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取得相关专业技术技能培训资格及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能***承担相应培训任务并开展培训教学。

培养内容:线路运行、线路检修、变电运行、变电检修、电力营销、电网调度、电力通信、农网工作等专业岗位技术技能以及电力生产规程规范、教育培训职业素质等。

培养方式:专题培训、技能训练、结对互学、挂职锻炼、参观见习、跟班学习、课题研究、企业培训师培训。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篇2

【 关键词 】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创新创业

1 引言

***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提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其中提到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十报告中强调,转变观念,鼓励创业,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2015年3月5日,***在2015年***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双引擎”。

2 实践教学体系在高职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专门教育,高职教育的定位决定了实践教学体系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核心地位,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要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它是高职院校教学建设的重中之重。

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实践教学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了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日积月累提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潜能,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实践能力提升的基础上的。因此构建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和社会人才需求的。

3 构建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型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内涵,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但现在高职院校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的区别,只注重了理论教学的改革;二是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不能吻合,脱节情况严重,只重视了培养技能,培养的技能实用性和针对性不突出。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是以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以实践教学活动为主体,以环境资源为支撑条件的整体。因此,构建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一是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二是实践教学活动;三是环境资源,这三个方面各有侧重点,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如***1所示。

前提: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前提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渗透到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高职院校根据学校的定位,调整各个学科的教学计划,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指导,强调实践教学体系各个环节的连贯性和整体性,积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主体: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遵循学生们接受能力规律在实践内容深度逐渐递进,实践技术层次逐渐递进,综合应用水平逐渐递进的原则,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课内实训,课程实训,综合实训三个层次阶段,如***2实践教学活动结构***。通过这三个实践阶段的安排,学校通过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落实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环境资源: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配套的教学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是体系构建的前提条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体系构建的环境保障,素质过硬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体系构建不可缺少的质量保障。

4 济宁职业技术学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软件技术是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济宁及鲁西地区软件技术生产第一线需要的,掌握软件技术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初步的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数据库开发、软件开发、软件测试与维护的能力,能够胜任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等工作岗位,具有创新意识与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2014年学院成为惠普-济宁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合作院校,与甲骨文(山东)OAEC人才产业基地签订了共建专业协议。围绕惠普公司及下游企业典型工作岗位,吸纳惠普公司成熟的IT人才培养培训模式,采用“校企轮训,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如***3所示,进一步提升核心职业能力。

“学岗直通”:即人才培养规格与惠普公司及下游企业员工岗位素质要求直通,(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直通,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直通,实训环境与岗位实境直通、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直通、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直通,校企共育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专业人才。在实现途径上,采用校企轮训方式:第一、二、三学期在学校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软件开发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方法能力和基本职业能力;第四学期到惠普等软件企业学习,训练专项技能,提升职业岗位能力;第五学期回到学校进行专业拓展模块的学习,扩充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扩大就业面;第六学期再到惠普等软件企业顶岗实习,训练形成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并获取一定社会能力,培养学生成长为企业需要的软件人才。

构建“三级实训、三段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加大综合性项目实训,强化实践育人。构建“课内实训―课程实训―综合性项目实训”和“暑期企业实习―惠普济宁软件开发、测试实践―惠普济宁基地顶岗实习”三级实训、三级实习体系,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课内实训、课程实训在一体化实训室开展,由专任教师指导,综合实训在实训室或合作企业完成,由企业技术人员或专任教师指导;安排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大一、大二暑期参加为期两周的企业实习,了解企业文化,认识工作流程,培养服务客户意识;第四学期到惠普等软件企业学习,训练专项技能,提升职业岗位能力;第六学期再到惠普等软件企业顶岗实习,训练形成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并获取一定社会能力,培养学生成长为企业需要的软件人才。实训实习具体安排见表1。

实训基地建设:严格按照惠普标准建设“惠普软件实验室”,引入惠普企业文化,建成国际水准、国内领先的软件实训基地,支撑软件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培训和技术服务。建设1个通用平台软件开发实训室、建设1个移动平台开发实训室、建设1个软件测试实训室、建设1个项目研发中心、建设1个物联网综合实训室。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在与惠普合作同时,兼顾济宁软件园其他软件企业的合作,拟新建6家校外实训基地,提升学生实训岗位的针对性,加强校外实训质量和效果。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的顺利开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整个过程中,除了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外,还需要实践课程的合理设置,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引导,学校为实践教学创造全面的环境。关于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实施过程中,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仍然需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

参考文献

[1] .打造升级发展“双引擎”促进经济保持高中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N].人民日报,2015.

[2] 高志宏,刘艳.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3] 欧阳泓杰.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 邹虹,欧剑,胡郁等.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一体化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2).

作者简介:

石秀君(1979-),女,山东济宁人,山东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和关注领域:学生管理、教学改革。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篇3

关键词 岗位适应能力 培训模式 技能人员 竞赛 普考

随着特高压和坚强智能电网的全面发展,电网的格局和功能定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针对这些新情况,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吴忠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吴忠公司)明确提出要以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升为核心,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具有专门技能、适应新型生产模式的技能人才队伍。为实现上述目标,吴忠公司对一线生产技能人员结构、培训情况、岗位适应能力进行摸底调查,形成分析报告,对报告中发现的学历、年龄、专业技术资格、技能等级、岗位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岗位适应能力的生产技能人员培训模式。

一、具体做法

基于岗位适应能力的生产技能人员培训模式,是一个标准化的闭环式的培训模式,也是一个动态的培养过程,包括需求调查、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效果确认四个环节。

(一)需求调查

这是该培训模式的首要环节。就是“确定谁最需要培训”、“最需要培训什么”,即明确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吴忠公司根据企业需求、电网发展需要,组织实施了生产一线技能人员结构、培训情况、岗位适应能力摸底调查,形成了《国网吴忠供电公司检修公司培训调查人员分析报告》。

(二)制定计划

这是该培训模式的核心。经过分析生产技能人员现状,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Ⅰ级、Ⅱ级、Ⅲ级行为要求,依据“知识够用、技能必备”培训原则,采取合理、有效、可操作的方法,推动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向“重技能、重效果”发展。开展生产技能人员岗位基本技能达标活动,共制定生产技能人员培训项目48项,内容涉及有载分接开关操作、10KV配电线路绝缘手套充气实验、导线断股修复实训等专业基本技能;编制下达年度培训计划49项,其中生产技能培训项目29项,占全年计划59.1%,通过这些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培训项目,为提高全体生产技能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设计出标准统一、分类明确、模块化的培训内容。

(三)组织实施

2014年吴忠公司坚持全面提升生产技能人员岗位适应能力,以年度培训项目为主线,以“急需项目”为补充,通过以下五种方法对生产技能人员实行全面的培训和培养。

(1)培训。针对工作任务和人员素质情况,利用工闲时间开展集中脱产培训,在工程现场手把手开展现场培训,在班组会议或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技术问答,利用国网公司网络大学等信息平台进行网络***学习,利用候桥实训基地、兼职培训师、专家人才等软硬培训资源开展技能实训,一是解决了工学矛盾。二是减少了刻板的授课,提高了员工的学习兴趣。三是锻炼了专业骨干并发挥了其引领作用。

(2)竞赛。以年度竞赛调考计划为前提,编制下发《国网吴忠供电公司2014年竞赛调考工作方案》,建立常态学习训练机制。2014年组织员工参加各级技能竞赛4期,吴忠公司举办技能竞赛2期,检验和提高了员工技能水平,涌现出一批技术过硬、专业能力强的专业技能人才。

(3)普考。树立“培训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以考促学,组织专业普考,检验督促生产技能人员努力学习技能,涌现出变电检修室全员基本技能普考、输配电运检室带电作业岗位技能达标项目通关考试等有特色、有效果的考试活动。

(4)师带徒。生产技能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升的最好途径就是工作现场由师傅手把手地“锤炼”,吴忠公司一贯重视生产技能骨干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根据《国网吴忠供电公司师带徒管理办法》要求,选择工作经验丰富、有专业技能特长的骨干人才与生产技能一线岗位的年轻员工结成师徒对子,签订师徒培训责任书,明确培训培养实施计划,加强考核制度,对师徒双方进行半年度、年度考核,评选年度优秀师徒。

(5)学历教育。针对生产技能人员中学历层次较低的部分员工,吴忠公司积极与相关继续教育学院协调联系,鼓励员工利用业余自学的形式进行供用电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业务技能水平,提升人才当量密度指标。

(四)效果确认

该环节是培训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所有培训活动实施成效的评价和总结。因此,吴忠公司从培训项目实施、师带徒、专家人才选拔、竞赛、各级培训情况等多个方面,结合同业对标中教育培训管理规范性、竞赛及调考成绩两个指标内容,对培训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确认,使该培训模式的实施在吴忠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岗位适应能力培训中发挥的作用和最终得到的价值效果得以正确的明显的体现。

二、特色亮点

(一)重视培训方法,推进全员学习

吴忠公司针对生产技能人员学历、专业技术资格、技能等级、岗位能力等方面现状,选择五种方法,为人员岗位适应能力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和平台,生产技能人员可通过适合自己的形式实现职业发展。同时通过该模式的实施,带动了其他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在全公司营造了一种全员学习、全员培训、全员提升、全员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培训资源丰富,服务技能培训

吴忠公司培训资源丰富,培训基地有候桥实训基地、金积实训基地、检修实训室,其中候桥实训基地是集实操、理论教学、封闭管理于一体的输电、配电线路专业模拟训练基地;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内部师资队伍,其中国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2人,宁夏公司级专家3名、兼职培训师33名,吴忠公司级专家15名、兼职培训师32名。吴忠公司充分利用上述培训资源,为生产技能人员岗位适应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三)引入外培资源,拓宽员工眼界

与国内知名高校、设备厂商开展交流合作,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一是聘请优秀讲师、技术专家为生产技能人员开展专业培训、现场讲课、技术讲座。二是组织生产技能人员赴设备厂家、专业培训机构观摩学习,使员工了解掌握前沿理论、最新技术,设备知识,快速提升人员素质。

三、结束语

通过基于岗位适应能力的生产技能人员培训模式的实施,在吴忠公司建立起“全员培训学习、提高实践技能、适应岗位工作”培训机制,促进了员工思维方式和学习意识的有效转变,涌现了一批肯钻愿学、专业技能强的生产技能人才,强有力地促进了生产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篇4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培训体系 研究 探索

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促进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快速发展,高等学校数量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由1999年的42.57万人增至2010年的134.31万人。随之而来,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已成为高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策理论指导

《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高等学校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实施15年来,各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搭建了系统性的培训管理网络,构建了统一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取得了显著的培训规模和效果。但是,随着这几年高校教师急剧增加,特别是大量非师范类毕业生和具有丰富实践能力的科研人员进入教师队伍,教师培训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也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新要求。在这样的内因外因环境条件下,原有的***策规章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教师培训工作,急需对其进行修订,完善***策体系,为下一步教师培训工作指明方向,提供***策理论指导。

2.培训工作任务重

一方面,教师总量增长迅速,培训工作量大。近年来,随着在校生数的剧增,专任教师总量增长迅速,以2010年为例,普通高校增加专任教师4.79万人,平均每所高校增加20人左右,有的学校甚至增加过百人。如何让新进教师尽快融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一方面,教师综合能力亟待提升,培训工作任务重。1999年高校扩招后,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增加了4.4倍,由1999年的413.42万人增至2010年的2231.79万人,而专任教师总数只增加了2.2倍,生师比由13.41增至17.33,教师教学任务增大。同时,教师在承担大量教学任务外,还要从事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这都要求亟待提高现有教师综合能力,进一步加重了教师培训工作任务。

3.培训内容、形式单一

目前教师培训主要由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组成。其中,岗前培训主要为教育理论课程学习,在培训形式上多以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讲授课本内容为主,形式过于单一,缺少教学实践技能的训练。虽然近几年部分省份在教师资格证的办理过程中,增加了教学技能测试环节,但是仍未对教学实践技能训练提出实质性的指导意见。业务培训主要由学校组织开展,多以集中式培训讲座为主,由于培训人数多,培训内容不能结合各专业具体的教学、科研要求,无法满足不同学科教师的不同需求,不利于青年教师个性化发展。

4.缺乏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

岗前培训主要以四门理论课程的考试作为考核评价手段,这种以一次理论考试成绩来检测评价培训效果的终结性考核机制,形成了“老师讲重点,学生划重点,课后背重点,考试考重点”的怪圈,使青年教师产生了轻视培训过程的心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而学校组织的业务培训,考核评价要么没有开展,要么往往以培训总结报告作为依据,没有量化考核标准和依据,且缺乏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使业务培训考核流于形式,缺乏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

现阶段高校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和体制机制不健全有一定关系,但究其根源还是由于高校自身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当造成。面对这些问题,必须转变思路,开阔视野,探索新模式,搭建新体系,开展青年教师培训工作。

二、高校青年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的探索

目前国内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普遍在60%-70%,其自身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针对青年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各高校都在研究、探索一条适合本校青年教师发展的道路。我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多部门积极协同工作,以通识培训和业务培训为抓手,通过转变思路,丰富培训手段和内容,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了适应我校青年教师发展的校院两级培训体系。

1.转变思路,丰富培训手段与内容,做好通识培训

所谓通识培训就是指对青年教师进行共性知识培训,包括岗前培训、***策宣讲等。在通识培训过程中,学校改革原有培训方式单一、内容单调的情况,做到三个注重:注重前期准备、注重落实实施、注重考核反馈,从岗前技能培训、***策宣讲、校园文化教育、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系统地对新进青年教师培训。

在每学年青年教师培训前,精心筹划、编排培训课程表,主动联系校内外专家和校内行***主管部门领导,以报告、研讨会、教学观摩等形式开展青年教师培训。如在岗前培训过程中,除了组织新进教师参加4门理论课程的学习外,邀请部级教学名师开展教学方法、技巧培训,邀请部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举办“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讲座,开展教师教学用语用字规范培训;在校园文化教育过程中,邀请退休老领导开展校史校情教育,参观校史馆,培育校园文化精神;针对近年来高校学术造假现象的增多,开展师德师风、***风廉***教育等等。这些培训内容的增加,有助于新进青年教师加快完成身份转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尽快融入到学校教学、科研环境中。

在通识培训的考核过程中引入问卷调查,由青年教师对培训内容、效果等提出反馈意见,及时了解青年教师的心声,并实施调整培训内容。如青年教师反映近几年出国研修的增多,需要了解外交礼仪及国外生活习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学校邀请外事主管部门举办了“外事礼仪与国际视野”报告,并在每年的公派出国交流会上邀请留学回国人员介绍国外生活注意事项。反馈评价体系的构建,使青年教师通识培训更能切合青年教师培养需要,有的放矢,提高培训效果。

2.拓展方式,以项目为抓手,开展业务培训

学校统筹考虑各学科间差异,拓展培训方式,在学校集中组织业务能力培训的基础上,以项目为抓手,从2010年起投入专项经费设立“青年教师培训项目”,鼓励基层单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符合广大青年教师需求的培训活动。

“青年教师培训项目”开展过程中,从申请、立项、考核三个方面入手,做到“随时申请、审核立项、经费监督、激励考核”,使青年教师业务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一是不明确限定项目申请时间,各单位根据教师队伍实际、培训方案制定情况和工作计划随时申请;二是各基层单位要根据自身学科特色和青年教师实际情况,从培训目标、培训计划、经费预算等方面制定详实的项目实施方案,经学校人事部门审核报主管校领导审批立项;三是为了保障经费使用到位,制定***的经费使用审批单,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和管理,实现专款专用;四是考核过程中,将考核对象由教师转为基层单位,根据项目实施方案,会同相关部门检查监督,对效果较好的培训方式和内容在全校宣传、推广并给予表彰奖励。

以“青年教师培训项目”为纽带,有机的将通识培训与业务培训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学校抓通识培训、学院抓业务培训的校院两级培训体系,推动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稳步开展。

三、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改革的思考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已由数量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认识到教师的培训培养已成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切实将青年教师培养作为“人才强校”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构建***策保障体系,注重能力培养,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青年教师培训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1.加强***策研究,构建保障体系

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为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要加强***策研究,更新思想观念,注重经验总结,注重经验借鉴,根据国家、地方新近或即将出台的***策文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完善***策文件、规范培训管理,加大专项经费投入、构建保障体系,使青年教师培训有章可循、有钱可用。

2.注重能力培养,丰富培训内容

目前高校教师来源的主要渠道为非师范类院校,以综合型大学或理工类院校为主。这些教师就读期间多从事的是科学研究工作,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从教能力培养,缺乏教师基本业务能力。因此,在青年教师培训工程中,要注重从教能力培养,通过教育教学知识技能课程培训、教学方法研讨、讲课竞赛等方式,使其了解大学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掌握基础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学技能和方法。同时,加强外联,丰富培训内容。如利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平台的丰富资源,搭建校级网络培训平台;加强校际间合作,选派青年教师赴国内外高校进行短期进修学习,把握最新科研动态等等。通过多种形式,丰富青年教师培训内容,加强从教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

3.加强过程监控,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重视和加强青年教师培训的过程控制与质量监控,完善青年教师培训电子档案,建立培训进修认可机制,将培训考核评价与岗位聘任管理和职务晋升有机结合在一起,探索学校、基层单位、教师三方共同承担培训成本的分担机制,使青年教师认识到培训工作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能够自发参与、申请培训,逐步实现培训工作由单纯的组织行为与个人行为相结合的转变,实现自我培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通过加强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研究,转变观念,理顺机制,丰富内容,加强考核,构架适合本地区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培训体系,提升高校自身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推动“人才强校”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强.新时期高校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中学刊,2009,5:87-88

[2]王宇钢,孙鹏.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创新[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5-36

[3]吴丽琼.加强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对策探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148-150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篇5

一、普惠制就业培训教学法研究的意义

1.普惠制就业培训教学方法的含义。广义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教的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程序;学的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所使用的方式。

所有教学方法同任何原理、法则和规律一样,均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师资水平,不同的学生素质,不同的环境氛围,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也可能有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因此,只有适宜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普惠制就业培训具有自身独特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其培训对象有与其他教育培养对象不同的特殊性,所以普惠制就业培训有适宜于普惠制工作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

普惠制就业培训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普惠制就业培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员为实现使学员掌握基本就业技能,实现就业这一培训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传授基本就业技能与必要专业知识的方法,也包括学员掌握和形成基本就业技能与必要专业知识的方法。普惠制就业培训的教学方法是为使普惠制就业培训学员掌握基本就业技能,实现就业这一目的服务的,由于实现就业的行业和岗位不同,普惠制就业培训的教学方法在形式上也会有所区别,这里研究的是第三产业普惠制就业培训的教学方法。

2.普惠制就业培训教学方法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通过对普惠制就业培训工作的现状调查,发现各地区、各培训机构,虽然重视这项工作,但对普惠制就业培训教学方法的研究重视不够,忽视了方法研究的重要作用。方法是达到目的的方式和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当一项工作的方针、***策和目的确定以后,能否达到预想的工作目的,方法就是决定的因素。由此可知,方法和目的任务同样重要。***同志曾用过河必须架桥或乘船这个形象的例子谈过方法的重要性,指出:“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是瞎说一顿”。

研究普惠制就业培训教学方法的意义和重要性就在于通过研究普惠制就业培训教学方法,探索适宜于普惠制就业培训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更好地完成普惠制就业培训的教学任务,提高培训质量。

二、服务要素教学法和设计思想

适宜于普惠制就业培训三产教学法的名称为:普惠制就业培训服务要素教学法。其设计思想是:技能培训的教学场景,等同于就业岗位的真实场景;培训内容和形式,既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服务形式,实现技能培训与就业岗位的“一体化,和“零对接”。服务要素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1.培训的教学场景设置。服务要素教学法要求和强调技能培训的教学场景等同于就业岗位的真实场景,实现技能培训场景与就业岗位场景的“一体化”和“零对接”。

技能培训的场景可直接选择在面向社会服务的真实的各种场店,在真实的工作岗位现场进行技能培训;也可以建立实训基地或教学服务基地,模仿和再现就业岗位工作现场的场景,除真实场景外,实训基地或教学服务基地的场景越接近真实场景越好,实现服务功能等效化,既如果利用实训基地或教学服务基地来进行真正的社会服务,所具有的服务功能与真实的各种服务场店是等效的。

服务要素教学法场景设置的最大优点是:第一,在技能培训的过程中通过真实的或再现真实的场景,给学生和学员直观、深刻的印象,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眼、耳、鼻等全身各个感觉器官的接收各种信息,感染力强,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提高学生和学员对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和场景的认知程度,熟悉程度和适宜程度,培训效果好;第二,在真实的场景中讲解,事半功倍,学生和学员一目了然,比讲授法要具说服力,利于学以致用;第三,学生和学员在真实或再现真实的场景和环境中,随时随地接触到“就业岗位”利于培养职业感情逐步自然进入“工作角色”热爱本职工作;第四,利于培养学生和学员在就业岗位,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在真实或再现真实的场景和环境中,利于培养和养成学生和学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端正服务态度,保证服务质量,熟悉和了解服务过程,保证服务质量利于就业。

2.《操作手册》。《操作手册》是服务要素教学法的有形化的教学材料。《操作手册》在普惠制就业培训的过程中针对每个具体的服务项目,起到了模块式操作技能培训教材的作用,而在真正顾客服务的过程中,《操作手册》起到了服务规范手册和质量保证手册的作用,这样通过建立《操作手册》就实现了普惠制就业培训具体服务项目的培训内容和就业岗位真实服务内容的“一体化"和“零对接”。

服务要素教学法创设的培训环境要完全等同于真实的服务环境,可在实际服务店面培训,也可模拟真实的服务环境创建实操培训场店,实现培训环境和就业岗位服务环境的“零对接”。

通过普惠制就业培训具体服务项目培训内容和就业岗位真实服务内容的“零对接”,培训环境和就业岗位服务环境的“零对接”,就实现了三产工种(专业)普惠制就业培训与就业岗位基本服务技能的“零对接”,从而保证了学员的服务能力满足就业岗位的要求,利于就业。

由于具体服务行业和服务项目的不同,《操作手册》的具体内容和格式会有所不同,但服务过程的控制,服务质量的全过程把握的宗旨是一致的。

在进行普惠制就业培训三产教学法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中式烹调、美容美发和保健按摩三个工种为研究对象,选择了各工种中若干适宜于普惠制就业培训学员学习和掌握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具体服务项目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研究开发了相应的《操作手册》。

3.服务要素教学法的特点。由于服务要素教学法在进行服务技能培训时主要依据《操作手册》这一有形的教学资料,《操作手册》的制定过程、设计思想和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决定了服务要素教学法具有如下显著特点:⑴每个《操作手册》都具体注明服务项目的安全服务要求和注意事项,把安全教育和安全服务意识的培养放在首位,这在服务行业是长期被人们忽视的问题,通过《操作手册》提高人们对安全服务的认识,培养学员安全服务观念和基本素质。⑵每个《操作手册》都具体注明每个服务项目文明服务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把文明服务教育和文明服务意识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利于培养学员文明服务的观念和基本素质。⑶每个《操作手册》都具体注明服务项目的服务程序与质量标准,利于培养学员服务质量意识和规范的服务技能。⑷《操作手册》在设计思想上和制定过程中,是从服务实际出发,有机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使普惠制就业培训基本技能的培训内容和服务操作的内容“一体化”,实现“零对接”,利于培养学员就业岗位的真实服务能力。⑸《操作手册》在普惠制就业培训的技能培训中起到服务项目技能培训教材的作用,对普惠制就业培训的学员学习和掌握基本服务技能起到“扶上马”的作用;在学员就业后,在实际服务工作中,《操作手册》可作为服务操作指导书,起到“送一程”的重要作用。

三、服务要素教学法的运用方法和适用范围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篇6

关键词:普通高职;课证融合;社会体育

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课证融合”模式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课证融合”是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合,实质是通过两类证书及其教育与培训的相互对应、相互承认,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与衔接,最终达到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目的。[1]随着科学健身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全民健身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体育行业如何更好地为群众体育服务,培养高质量的职业类社会体育指导员以指导大众科学锻炼,已成为普通高职体育专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方向。普通高职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教育模式,既是我国开展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满足体育市场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路径,同时又是提高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的重要举措。

1.社会体育专业实施“课证融合”模式的必要性

1.1实施“课证融合”模式是贯彻《全民健身条例》精神,推进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的需要***2009年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第三十一条指出:“国家加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对全民健身活动进行科学指导”;“国家对以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进行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实施“课证融合”模式,能够有效宣传和落实体育行业国家职业标准,倡导师生积极参与,进而推动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有序开展。它不仅是时代进步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打造技能型专业人才队伍的需要。1.2实施“课证融合”模式有利于促进普通高职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改革***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3]推行“课证融合”模式,院系可以根据区域市场的需求状况,制定以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计划,灵活调整课程结构,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内容更吻合。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职业岗位标准,培养职业能力,促使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和企业以及社会的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进而深化普通高职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1.3实施“课证融合”模式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能力,提升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的重要举措课证融合教学模式,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岗位技能岗前训练的重要途径,是高职教学的一个有效探索。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提前认知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通过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今后高质量就业添砖加瓦。同时,企业可以得到具有专业岗位技能的实用性人才,在初步了解与沟通中通过它大大缩短了培训与评价成本,提升了用人单位的时间效率。近些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对口就业率明显提高。通过培训和鉴定,培养出一批掌握体育行业职业技能的专业人才,体现了我国体育部门“人才兴体”、“人才强体”的指导思想,从而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性。

2.我院社会体育专业推行“课证融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1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建设我院体育系从2013年底开始着手基地申报准备工作,历经省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逐级审核、批准,经过1年多的不懈努力,最终获得2014年广东省第一批“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资格,将面向社会、行业、学校等开展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对全国范围内所有从事和准备从事特有职业的相关人员,进行的一项提高人员素质、增强技能水平、规范人员管理的职业资格认证活动,对鉴定考核合格人员颁发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为“课证融合”模式的探索和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我院社会体育专业通过培训基地作为载体,将职业考证项目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职业岗位标准更吻合,使学生毕业前获取“双证”,实现优质就业目标。另外,2015年10月,我院被东莞市体育局授予“东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为“课证融合”模式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2.2社会体育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在校专任教师15名,分别为正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11名。其中,部级裁判2名,一级裁判员13名。专任教师通过培训考核,获得了由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社会体育“国家一级指导员教练”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高级教练”资格证书,“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高达93%,是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富有凝聚力的战斗团队。专任教师高度重视下企业行业参加社会实践,积累企业工作经历,曾多次主持或参与部级、省市级各项比赛的教练、裁判等服务和管理工作,在社会体育行业从事体育管理、健身、娱乐、休闲、保健、社区指导以及策划和组织体育竞赛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社会体育专业自成立以来,每年安排相关教师进行专业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范畴包括:户外拓展培训师(8名)、健身健美(1名)、高尔夫(2名)、网球(5名)、体育场地管理员(3名)、职业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公共理论培训师(4名)等相关职业资格考证,并取得了相应职业资质。这些都为“课证融合”模式的实施提供了软实力。2.3参照体育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改进人才培养方案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颁布实施后规定,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必须具备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职业)证书,尤其是游泳、高空拓展等高危体育项目必须持证上岗。体育系根据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对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将职业资格标准纳入课程体系,将职业考证项目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打破以往采取相对封闭的学科知识汇总或简单重复的技能训练模式,积极推行“课证融合”模式,实施“双证书”教育。学生学完相关课程后可根据兴趣选择考取社会体育指导员、拓展培训师、游泳救生员、健身教练员等资格证书,促使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和企业以及社会的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例如,我院2015级和2016级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课证融合”的课程有:游泳救生员、健身教练、拓展培训师等。2.4毕业生双证率较高,对口就业率明显提高我院社会体育专业推行“课证融合”模式以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社会认可度高,课程教学大纲与职业岗位要求有机整合,双师素质教学队伍稳步发展,校企合作和培训基地有序建设,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结合自己兴趣特点获取职业资格的平台,是学生就业的一种新思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动者就业上岗和用人单位招收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双证毕业的学生在就业方面占据强有力的优势。例如,我院2016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时双证率高达100%。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考取游泳救生员、健身教练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大多数同学能够如愿进入游泳会所、健身俱乐部等相关岗位工作,并得到企业或公司的高度认可。总之,我院社会体育专业推行“课证融合”模式后成效明显。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社会认可度高,课程教学大纲与职业岗位要求有机整合,双师素质教学队伍稳步发展,校企合作和培训基地有序建设,推动了学生毕业即就业的和谐转换,增强了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促进供需平衡。

3.“课证融合”模式适度推行的问题与建议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篇7

以***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提高三店教师综合素质,促进三店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为目标,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要内容,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重点,启动第三轮教师全员培训,积极推进“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为促进我街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湖北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积极发挥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辐射作用,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努力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水平,全面完成区教育局下达我街的目标任务。

二、工作目标

1、全街中小学校25%的在岗教师参加任教学科区级岗位培训,全年送培120人;

2、全街中小学校班主任持证上岗率达100%;

3、全街中小学校教研(备课)组长持证上岗率100%

4、市级培训项目送培率100%;

5、全街中小学校校园用语、用字规范率分别在95%和99%以上;

6、组织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学习,使学校学历合格率、高层次学历比例分别达到60%和65%;

7、全街中小学校教师普通话等级达标率100%;

8、完成第二轮继教扫尾、换证的组织工作;

9、做好第三轮继教的摸底、建档、启动工作;

10、组织好暑期教师集训,保证参训率100%。

11、全街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校和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面100%。重点组织三店二中和红旗小学分别创建区级校本和语言文字示范校;

三、主要工作

1、做好第二轮培训的补培工作

认真调查统计,对在XX—XX年年的第二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未完成相应学时学分任务的教师,组织补培。同时,对已完成学时学分的教师,做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的换证工作,使我街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顺利进入第三轮。

2、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送培工作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继续组织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组织好义务段新课程改革跟进年级(小学六年级)教师的培训。进一步做好《科学》、《历史与社会》等综合课程培训。

3、做好教师(分科)岗位培训的送培工作。

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岗位培训送培,大力宣传、介绍区新岗培在培训内容和形工上改进,以及实行分学科的菜单式培训核心。重点抓好小学、初中语文、数学、外语教师岗位培训。

4、做好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送培工作。

根据《***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厅[XX]3号)和《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工作的通知》,继续做好我街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工作,所有在岗班主任要参加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建立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合格教师库,要求学校在聘任班主任时,优先聘任获证教师,探索班主任持证与聘任、津贴挂钩新思路。

5、做好教研(备课)组长培训的送培工作。

进一步抓好教(备课)组长培训,优先选派表现好的中青年教师参训,提高教研(备课)组长的能力和素质,做到持证上岗。

6、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的送培工作。

以中小学优秀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为重点送培对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做好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的送培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关于武汉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工作的通知》(武人[XX]8号)精神,根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继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8、做好市级培训的送培工作

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精神,落实好我街参加市级培训的对象,认真组织好市级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市级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培训、“武汉市中小学英语教师——tkt培训”等培训项目的送培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市、区有关部门加强对培训教师的跟踪管理和指导。

9、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进一步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新洲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区教育局关于实施〈新洲区校本培训工作评估考核标准〉的意见》,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组织学校参与区级校本培训示范(先进)学校评选,不断提高校本培训工作水平。开展以“三个一”(即“定一个专题,研一套理论,育一批新人”)为特色的校本培训。在各中小学积极营造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学校文化,加大校本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本地名、优教师的作用,认真规划、组织、实施好校本培训工作,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10、精心组织好暑期教师集训 

深化学洋思活动,继续以提高课堂教学 效益为主线,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暑期全员培训。认真总结XX年年暑期集训经验,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全区集中的分学科培训。充分准备,精心实施,加强督查,保证集训效果。组织三店教师参与编写《特级教育名师文集》。力争1人入选,扩大三店教师在全区的影响,加大优质培训的辐射面。

11、组织好学历培训

(1)

积极抓好中小学教师学历培训,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教师按照专业对口、常用一致的原则,参加多种形式的学历学位教育,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工作力度,组织未达到国家规定合格学历要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历达标培训,组织具有国家规定合格学历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学历学位层次。

12、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推进语言文字“争先创优”活动,积极争创区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不断提高社会用语用字的应用水平;加强学校用语用字绩效管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提高中小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积极开展语言文字法规同及常识的宣传,做好第1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继续组织好中小学教师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组织中小学未达到二级乙等的非语文教师和未达到二级甲等的语文教师进行强培训,鼓励已达标教师参加晋级培训测试,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普通话等级达标水平。

四、工作措施

1、完善继教制度

为切实体现教师培训工作的连续性、前瞻性,维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策的严肃性,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我街实际,制定我街第三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管理办法,严格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分的考核,建立并完善三店教师继续教育的电子档案和文字档案,落实相关制度,确保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

2、实行绩效管理

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街教育总支对学校的绩效管理,分解并下达相应指标,将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学校集体及主要负责人评先表彰的重要依据,继续实行“末位否决”制度,强化工作绩效意识。

3、强化过程管理

将绩效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开展经常性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语言文字工作督导检查,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及时通报工作的进展情况,表扬先进,鞭策落后。

4、创新工作模式

不断改革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内容、形式和方法,试行“双向预约、一次安排,定期培训,延误自费”的送培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办教师满意的培训。

5、统筹培训经费

认真贯彻《省人民***府转发省教委关于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意见的通知》(鄂***发[1999]36号)、《***、***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XX]5号)等文件要求及2011年区教师继教工作会议精神,统筹中小学教师继教培训费,建立三店街教师培训经费保障制度,减轻教师培训的经济负担,确保中小学教师培训顺利开展。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篇8

一、校长队伍建设

1、建章立制,依法管理。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长队伍教育管理的意见》,以进一步规范校长的行为。

2、加强考核,选贤任能,合理配置中小学校长。

3、坚持“校长持证上岗”制度。根据国家规定,对未培训上岗者和已培训上岗者分别进行上岗培训、提高培训。全年举办小学校长上岗及提高培训班2期,103人参训。选送初中校长到州继教中心参训16人。

4、举办全市中小学校长混合培训班一期,参加人员达90余人,结合***策法规、国际国内时事、学校实际进行针对性培训。

二、教师队伍管理

2006年,我们加大了对教师队伍管理的力度,依法从严管理。进一步核定了教师编制,按照编制和学科需要原则,合理调配教师。进一步清理了在编脱岗人员,对外出务工者限期返岗,对因病(事)未在岗者责令其履行病(事)假手续,对离职进修者严格审批程序。此外,对缺编单位聘用临时用工人员也提出了要求,必须严格控制。

三、师德师风建设

1、下发“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方案,对全市师德师风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

2、在全市开展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等活动,规范教师职业行为。

3、开展向师德楷模郑琦、林瑞生等同志学习活动,把师德建设引向深入。

4、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册,一人一册,装入个人业绩档案。

5、结合庆祝教师节活动,举办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并表彰103名师德模范。

6、开展全市师德档案以及人事编制、继续教育考核管理专项检查。

四、教师培训

1、下发了全市2006年继续教育工作计划。

2、规范了教师脱产学历进修审批程序。

3、启动“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组织632名农村教师赴武汉市参加省级集中免费培训。

4、组织了35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州电大举办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班。

5、举办全市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班2期,132人参加培训。

6、组织8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州举办的课改培训班。

7、举办民转公培训班,101人参加了培训。

8、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参加WTO知识培训及考试。

五、特级教师评选推荐

在全省第七批特级教师评选工作中,我市推荐了四名优秀教师参加全省评选。

六、招聘教师

1、从2006年一次性辞退民办教师中一次性选招公办小学教师110名。

2、招聘高中新教师13名。

3、考核接收省派“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资教生42名。

七、建立支教制度

2006年我市建立了城区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制度。暑期在城区9所学校选派24名教师对口支援农村9所学校。

八、教师职务评聘工作

1、2006年,聘任初级教师职务255人,中级教师职务306人,高级教师职务66人。

2、2006年推荐评审申报教师职务人员:高级64人,中级369人,初级148人。

3、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晋升中、高级教师职务水平能力测试约400人。

九、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2006年申报总人数170人,市教育局认定125人,市教育局初审后报州教育局认定40人,未认定5人。

十、劳动工资、福利工作

1、根据鄂人薪函[2006]17号、[2006]26号文件办理在职人员工资正常升档手续5000多人次,办理离退休(职)人员提高待遇手续2100多人次。

2、根据市教人文[2006]11号、32号文件办理晋升初、中、高级教师职务工资进档手续550多人次。

3、按鄂***发[1995]107号、鄂人薪函[1996]77号文件规定办理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职务等级工资手续110人次。

4、呈办2006年9月、11月新参加工作人员转正定级手续31人次;审批教龄津贴402人次,山区津贴108人次。

5、呈办教职工退休手续54人次,呈办教职工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手续315人次。

十一、“普九”师资队伍档案建设

各学校根据市教育局的部署,对“普九”师资队伍档案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归档上柜。为迎接省“普九”复查奠定了基础。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篇9

关键词:高职;模具制造专业;专业基础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

中***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125-03

专业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最重要的手段,在高职教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我院模具专业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了一套较为实用的专业实训教学模式,而“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则是其中的特色所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实训效果,我院学生参加省内及全国技能大赛屡获佳绩,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也获得就业单位的一致好评。

初期的实训模式

最初的高职模具制造专业实训是学科系统式的,结合专业理论课而开设,是专业理论课的辅教学环节。实训内容侧重于对加工设备的了解及其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1)钳工实训(2~3周)。以“手锤的制作”为载体,通过划线、锯割、锉削、抛光、钻孔、攻丝、铆接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钳工职业技能。(2)普通机床加工实训(2~3周)。包括车床、铣床、刨床、磨床等普通机床的加工操作实训,以简单的回转体、六面体零件的加工为项目任务,主要使学生了解普通机床的功用与使用方法,初步具备设备操作技能。(3)数控机床加工实训(2~3周)。包括数控车与数控铣,通过典型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及数控机床操作两方面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对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初步具备设备操作技能。

在教学实施中,上述实训方式重在对常用加工方法的了解与认知,有助于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现出专业教学的系统性,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是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模式。但由于培养目标不同,这种模式对于高职学生是否合适则有待商榷。另外,这种实训安排,特别是实训项目内容方面,着眼于基础性和通用性,并非专用于模具专业,也用于机械类其他各专业,实训效果对于各专业来说其实都是不够理想的。但从学院总体考虑,其通用性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比较节省教学成本,且实训安排及其实施均较为便利,所以这种方式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发展后的实训模式

高职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目前在各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的实训模式属于基础实训与技能鉴定培训相结合的模式。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求毕业生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能在各自专业领域的生产一线岗位上工作,最理想的是能够实现“零距离”上岗。如果专业实训能够根据各专业相应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训,并按照劳动部门统一制定的职业岗位技能考核标准进行考评颁证,学生毕业时即可直接凭证上岗。基于这种理念,要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这一目标,专业实训必须做出相应的改进,而这种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训项目设置的增加。专业实训项目安排应该与职业岗位对接,即根据毕业生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安排技能训练项目。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来看,模具专业毕业生初期就业超过八成以上集中在模具制造类岗位,包括模具钳工、普通加工机床操作工、数控加工机床操作工、电加工机床操作工、模具成型设备操作工等。前三类岗位与原来的实训是相对应的,学生一般能很快上岗,而后面两类岗位在模具行业也是很普遍的,但学生在校时只在课内实验中有所接触,缺乏所需的操作技能,有必要增设相应的校内实训项目。(2)实训内容与要求的扩展。原有的实训安排可以说属于基础实训,任务内容较简单,达不到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学生要通过技能鉴定考核,必须在完成基础实训后,再进行专项培训。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及能力情况,在学校具备培训条件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工种项目参加相应的培训与考核。由于国家在职业技能鉴定方面已经逐步完善,各工种的考核标准比较明确,专项培训的内容与要求只需将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引入即可。(3)实训条件的改善。由于实训项目的增多及实训内容的扩展,相应地在实训条件方面也需要有一些必要的投入,包括教学计划的准备、师资力量的加强、实训设施的添置、消耗品的配备等,并需通过申报审核,获得相关部门授权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资格。以学科系统式的实训为基础,辅以职业技能鉴定的专项培训,即学生首先完成全部的基础实训,然后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选择参加某一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这种适应于职业技能考核的专项培训,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对基础实训的补充和提高,以此形成了一种较为实用的高职实训模式,目前在国内各高职院校得到广泛采用。所不同的是,各院校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如专业培养方向、实训设施条件、师资力量及资金投入能力等,所开设的职业鉴定工种、项目数与等级等有所差异。

实训模式改进探索

近几年,国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提高职业人才培养水平为目标,积极开展示范性院校、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等项目建设,同时也开始了新一轮的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专业实训怎样安排和实施才能更好地满足毕业生就业需求?我们对此展开了深入的调研,包括对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经验的学习,特别是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它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采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方式,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序化方面,都取得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国内高职教育研究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也一直在努力引导推行。就培养职业岗位技能方面而言,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确实是一种好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国内并不能简单套用。实施这种教学方式,其核心是“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任务驱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可以说,毕业生有明确的就业岗位是实行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前提,而这一点,至少目前国内模具专业是无法真正做到的。学生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而且内地模具企业大多未能形成规模,毕业生就业一般比较分散,校企间少有能形成“订单式”合作的。偶有订单,也难以维持稳定,今年订一批,明年也许就没有了。对于这种情况,教学计划也就只能临时性地调整一下,难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另外,专业课程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不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只能选择几门课程作尝试性的教改,要做到全面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至少现阶段是不可能的。所以,结合现阶段的国情,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也并不是很实用,可以选择性地学习,但不能照搬,对于国内高职教育来说,还得找适合自己的路。在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方面,不能针对某个特定岗位去做计划,只能采取加强专业基础训练、全面培养综合素质的策略,使毕业生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拓宽就业方向,这才是适应国内现状的教学方针。

适应社会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是高职教育能否成功的硬指标。对模具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经过两年左右时间,与毕业初期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大约30%的毕业生已涉足其他行业,而在模具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中,仍在一线制造类岗位工作的已不足20%且集中在模具钳工、数控加工等高技能岗位,大多数毕业生已转向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服务、营销业务等方面。这些新的岗位对工作者要求更高一些,需要全面了解模具生产过程,需要对模具结构及其生产质量进行总体把握。由此可见,相对于单项操作技能而言,综合素质培养对高职毕业生更为重要。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开设模具制造综合实训,从工艺规程制定,到主要零件加工,再到模具装配调试,针对模具专业毕业生进行一次模具制造的全方位训练。此项实训相对其他实训项目而言,实施难度较大,主要问题包括:(1)对教师素质要求高。主持实训教学的教师需要准备全套模具设计***,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总体计划,安排采购标准件、外购件及毛坯材料,掌握模具加工与装配工艺,能够对模具制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质量问题进行灵活处理。总之,能主持综合实训的教师应该是集设计师、工艺师、生产调度员、采购员、操作技师、质量员等多项岗位技能于一身的行业专家。(2)前期准备工作量大。一方面,需要对原有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总体调整,保证实训所需课时;另一方面,牵涉很多具体的东西需要准备,包括模具设计***样、实训实施方案、标准件、外购件、毛坯材料、工量刃具等。这些准备工作需要专业教师付出较多的时间与精力。(3)涉及工种多。一般而言,制作一套模具涉及的工种是比较多的,通常包括车、铣、刨、磨、钳、数控加工、电加工、热处理,还有检验试模等,诸多工种的协作牵涉实训设施、指导教师等问题,安排落实比较麻烦。(4)时间紧任务重。由于教学总课时有限,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只能安排三周左右时间,与其他单项实训相比,课时基本相当。但是,综合实训比其他实训多得多,包含工艺规程制定、主要零件加工、以及模具装配调试等,在三周内完成全部实训任务非常困难。(5)制造难度大。通过此前的各项实训后,学生仍只是初步掌握设备操作方法,其操作技能还不足以加工实际零件。即使零件较简单,也很难保证加工质量。最终装配精度能否保证,对学生而言是一道难题。(6)教学成本高。有限的实训费用与模具制造成本相比,完全无法满足生产所需,如果再加上教师工作量的计酬,此项实训所需教学成本费用很高,使得一般学校望而却步。

虽然实施难度很大,但是仔细权衡,开设“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其必要性应该是毫无疑问的。模具制造综合实训是工学结合、学以致用的具体体现,是毕业生走上生产岗位前的实战演练。通过综合实训,可以使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就能够对模具生产过程有真实的接触和了解,对模具生产质量的总体把握有较为直接的体会和感受。通过综合实训,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总结和融通,操作技能得到针对性的加强,即使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种种质量问题,甚至导致最终模具装配失败,同样也能从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提高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当然,考虑到校内实训条件的限制,在模具制作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来运作,必须适当简化、有所取舍。

具体实施过程我们采用了如下方案:(1)根据各班实际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内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合作完成一副模具的制作。这样可以使总的工作量及实训成本大大降低,并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2)模具***由专业教师设计,精选典型结构模具,并适当降低精度要求,控制合适的加工难度。(3)选取部分典型零件进行加工实训,其余采用标准件、外购件,或采取外加工的形式来准备,以减少工作量,确保实训能如期完成。(4)对应三周的实训,每个待加工零件只进行三道主要工序的加工制作,大致是普通切削加工(车、铣、刨)、精加工(磨削、数控加工、电加工)、钳工(钻孔、铰孔、攻丝、修研、装配),其余工序精简,包括热处理工序。当然,正确的工艺路线需要跟学生交代清楚。(5)配专业教师一人全程主持,另外分周次、分工种安排实训教师协助。(6)实训结束时,指导教师对实训中的问题进行总结点评,学生应就参与实训的过程写出实训总结报告。对学生而言,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学习过程的宝贵经历。(7)经过统筹规划后,可以将一部分零件加工内容安排在前面的基础实训及技能鉴定专项培训中完成,使各项专业实训都更接近实际生产,同时也能从整体上减少实训教学成本。

对于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实训效果很好。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各类实物模具,虽然达不到生产实用的质量要求,但总体结构是没有问题的,可以作为学生作品陈列展示,还能用于教学,从而体现出一定的使用价值。而更重要的,这是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技能,提高了素质。

结语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探索,我院的模具制造专业实训模式渐趋稳定。从专业基础实训到专项技能培训,再到最后阶段的综合实训,三个阶段相辅相成。专业基础实训是初学者入门必修,专项技能培训是毕业生涉足行业的桥梁,而综合实训则是提升毕业生综合素养的点睛之笔,对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毕业生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由这三个方面构成的实训模式才是比较完整的,适应现阶段的国情,而且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在实施过程上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组织形式能否实现校企合作,工艺方案如何更贴近实际生产等。另外,实训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参与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但开设这项综合实训,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尝试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学标准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周玉蓉,徐益,赵平.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2010(5):134-136.

[4]牛金峰,陈玉平,杨学智,丁泉清.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63-65.

[5]胡晓岳,林剑明.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0(4):16-18.

[6]何亮,徐百平,陈金伟.高职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22-24.

[7]刘鸫根,陈侃贞.高职院校“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51-54.

[8]魏慧敏,闫志利.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及推进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1(20):5-9.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篇10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中***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159-02

1 引言

随着房地产业和建筑行业的稳步发展,我国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也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乃至普通高校中热门的专科专业。在社会经济和建筑业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承受着严峻的挑战。建筑业要保持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要有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来支撑,他们不但具有宽泛的理论知识面、丰富的专业学识,而且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能满足建筑各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需求,具有岗位一线所必需的综合技能,团结协作,身心健康,可以达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

国家在2010年7月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地提出了发展高职教育应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个合作”,指明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思路,并且把就业水平和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1]。普通高等院校的专科专业是***府高等教育“三教统筹”(高职、高专和成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乃至教学管理上都与高职院校趋于一致。因此,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需要认真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培养出创新精神足、实践意识高、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

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普通高校中的实践教学现状

虽然越来越多的高职(专)院校意识到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并采取各类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和调整,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结合调查来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普通高校中的实践教学仍然存在以下五个方面问题。

重视学科理论教学,忽视实验实训实习教学 目前实验实训课在我国普通高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中只能占到教学总学时的1/3~1/2,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严重“放水”或是纵容学生直接离校找工作的情况使得实验实训教学环节严重“缩水”[2]。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普通高校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依然受到学科本位意识的影响,将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主要部分,很少涉及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的尝试;

二是普通高校的专业教师通常还承担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教学工作,或是由本科教育转型为专科教育,其教育思维存在很大的惯性,理论课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繁重,往往难以将教学导向于职业性和实践性;

三是国家对专科职业教育的监管多以就业率、考证率等量化结果为主,过程监管不够,不能鼓励和支持高校进行相应实践教学改革;

四是由于就业形势所迫,部分高校拼命追求就业率和升本率,而将三年的在校培养时间缩减成一年半至两年半,导致培养过程严重缩水,实践课程首当其冲被削减。

教师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担任教学工作,没有实际的工程经验,因此,很多教师理论知识扎实而工程实践经验贫乏,造成实践动手能力弱、运用知识能力差的结果。教师队伍水平参差有别,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都具备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另外由于普通高校中对教师繁重的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要求,大部分教师对于提高自身实践动手水平有心无力,很多高校教师宁可多讲10堂理论课,不愿讲授一次实验课;宁愿多读10篇论文,不愿带一次实习。教师没有时间也没有诉求走出校园,走进工地,学习最新的工程材料知识和施工技术,对于工地现场的各类设备甚至实验室的仪器都知之甚少。

实验实训等师资投入严重缺乏 在大多数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实训教师一般一次带30~40名学生同时参加实验实训,教师在辅导学生时难以照顾全部,也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普通高校通常缺少与建筑工程技术对口的校内实训基地等基础设施,实训项目通常借用实验室或在户外临时搭建,缺乏开展实践性课程的有效空间。另一方面,很多院校还存在实验实训设备严重不足的情况,在学生上实验实训课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学生动手操作一台仪器,另外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学生站在仪器旁边观看操作过程;有的甚至是只由教师操作,所有学生观看演示步骤,学生的操作时间无法保证,就很难学到操作技能,也就难达到企业对实用性技能人才的要求。

实践教学体系缺失,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脱钩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只是按理论知识体系分类,而没有按照能力层次实现技能培训,因此没有形成科学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或实训仅仅是局部、单一的技能锻炼,只注重与理论知识教学的简单对应,实践教学在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目标上也没有打破课程、学科和专业界限,没有按照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建筑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对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进行技能培养,因此这种实践性教学无法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和专业素养,难以培养出真正高水平的、实用性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学生对实习岗位的适应能力低下,企业对学生资源的利用不足 目前并没有国家相关优待***策扶持建筑企业接受专业学生实习,企业也很难因此获得额外利润,所以各类企业接受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学生动力不足。企业提供实习岗位的主要动力是解决企业用工之急,招聘实用专业人才,因此,实习学生的顶岗工作能力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长期为高校提供实习机会。但由于大部分学生在校内期间偏重理论知识学习,缺少工程经验和实际操作机会,忽视各类专项技能实践,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较低,无法胜任专业实习的工作任务。这种现象加剧了“实习学生不愿走进企业,企业不愿容纳实习学生”的恶性循环,最后使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流于形式。

3 普通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高学生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加强实践环节研究,保证实践教学学时量 依托就业面向的企业对象,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研究。根据当前建筑行业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拟定符合现实工作需求的实践技能训练计划,充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验实训课程的开展课时和开展质量,利用各类生产实训基地和实验设备强化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从而缩短本专业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迅速达到企业用人标准,真正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实践,并保障学生的就业质量。

鼓励培养“双师型”教师,利用企业教育资源 培养一支操作能力强、专业技能好、综合素质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高效优质地完成实训培养任务。应尽快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激励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或者脱产“顶岗”到建筑企业挂职锻炼,增加专业实践经验,提高动手能力,真正具备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另外,可以充分利用宝贵的企业教育资源,聘请建筑企业原技术人员担任实践课程指导教师,并通过“教师听课”“1对1帮扶”“说课比赛”等形式,提高其理论知识、教学水平,丰富教学经验。

完善实训基地,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机会 普通高校在原有本科实验教学设备的基础上,应加大实验投入,建设实训基地,保证实训空间和时间,增加专科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一方面建立实训厂房,购置动手型训练设备,改变几十个学生挤在一间实验室观看操作演示的情况;另一方面可学习生产企业的轮班模式,各班的学生实行三班倒,让机械设备充分地运转起来,争取达到每个人都能熟练操作设备的实训教学目标。

校企深化合作,共创实践平台 引企入校,与建筑类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除了积极将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纳入实践教学师资体系,鼓励在职教师参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普通高校还应与建筑企业展开深度交流,如:校企共同改进、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开发实验实训等实践课程,制定重视职业技能训练的实践课程标准;校企共建实验实训平台和基地,共享先进行业技术;企业为在校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机会,合作企业优先选用优秀毕业学生;学校为合作企业订单式培养和输出实践水平高的对口人才[3]。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朱吉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职教论坛,2005,7(20).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10篇

学习

汽车专业英语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汽车专业英语论文,内容包括汽车专业英语论文加翻译,汽车英语专业论文。首先,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上看,目前专业英语课程学时分配一般在40学时上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电子专业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汽车技术服务

学习

关于新学期的作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新学期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新学期开始作文,新学期的作文合集9篇。首先是语文,我决定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不和同学交头接耳,要努力把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全部消化;对于疑难问题,要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然后

学习

慢羊羊教数学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慢羊羊教数学10篇,内容包括慢羊羊的数学题目,慢羊羊学数学。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异事物总是充满兴趣的,因此,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饶有趣味的简短

学习

祝福短息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祝福短息10篇,内容包括祝福问候美文,祝福短句30个字内。2、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丑人俊,顺眼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穷家富,和气就好;一切烦恼,理解就好;人的一生,平安就好。3、用友谊,为你披一件健康的衣裳防寒;用真诚,为你送一

学习

关于游记的作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游记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公园游记小学生作文,重庆十八梯游记作文。我昏昏欲睡,无聊地又度过了一年。2011年春节前,一位很和蔼的阿姨,在银行的窗口,笑眯眯地把我取回家,哇,这是一个“书香之家”啊!除夕晚上,阿姨把我送给了小丽,祝

学习

暑期学习心得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暑期学习心得10篇,内容包括暑期学习的感悟和收获,暑期上海学习培训心得。暑假期间,参加了学区组织的暑期教师培训,在这段时间里聆听了许多老师的报告、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在培训中,使我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

学习

大班幼儿美术教案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大班幼儿美术教案,内容包括美术我最喜欢的人大班教案,大班美术我心中的小学教案。1.欣赏不同造型的青花瓷,了解其纹样装饰的特点,感受作品的色调和纹样美。2.学习用不同的线条和青花来设计装饰青花瓷物品。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

学习

老师你辛苦了作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老师你辛苦了作文10篇,内容包括老师你辛苦了小作文,老师你辛苦了1000字作文。老师,你辛苦了!你的声音又开始沙哑了。为了给我们多讲一点短文知识,为了给我们多一些作文指导,你总是不辞辛劳地给我们讲解。每天,从早到晚,你要上多少

学习

作文生活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生活10篇,内容包括关于生活的作文12篇,生活作文十篇400字以上。由于时令的关系,我先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将教材的第一、二单元的教学顺序进行了互换,开学后先讲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是写事的文章),将第一、三单元中的写景文章《

学习

电工心得体会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电工心得体会,内容包括电子电工实训心得体会,电工感悟总结。l表贴收音机制作过程体会经过电工电子实习,我学会了基本的焊接技术,表贴收音机的检测与调试,知道了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我还学会了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质量检验,n表贴焊

学习

写母亲节的作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写母亲节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母亲节作文300字,母亲节的作文400个字。OneofthebestwaystocelebrateMothersDayistogiveyourmomthedayoff.Letherrelaxwiththerestofthefamilydoing

学习

文艺部个人工作计划书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文艺部个人工作计划书模板,内容包括文艺部个人工作计划,文艺部工作计划的模板。我局把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与文化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有机结合,精心组织,共同促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下步工作中我们

学习

认识自我作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认识自我作文10篇,内容包括认识自我作文结合自身经历,作文自我认识。内我,即主体自我感觉、自我认识中的自己,是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我;外我是通过行为表现于外的别人眼中的我。这二者之间往往是矛盾的。朋霍菲尔是“二战”期间因

学习

百战百胜的故事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百战百胜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100个百战百胜故事,百战百胜的故事。3、夯实发展基础,增强竞争力,全力抓好百日会战。4、坚决打赢港口除隐患、防事故、保安全百日行动攻坚战。5、周密部署、层层落实,夺取百日会战全面胜利。6、深

学习

教师节快乐的祝福语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节快乐的祝福语10篇,内容包括祝老师教师节快乐祝福语,教师节快乐的祝福语一年级。4.轻轻的一声回侯,不想惊扰您!只想真切知道您的一切是否安好……5.老师,我们诚挚的祝福,就像老树上的翠绿,浓浓密密,与岁月俱增!6.想念您,怀念

学习

教师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模板excel,教师工作总结免费ppt模板。(2)、管理工作作为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树立一切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思想,积极配合院***、***领导搞好各项工作。我具体分管后

学习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10篇,内容包括毕业论文答辩指导老师意见评语,机械类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评语。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一个将学习、实践和创新相结合的过程,是对英语专业学生4年所学英语知识和言语技能的全面检验,也是

学习

高校教师培训总结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教师培训总结,内容包括高校老师培训总结范文,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二、构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体系结构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要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必须制定学生信息素养体系,明确培养目标。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体系主

学习

教师研修个人总结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研修个人总结,内容包括教师主题研修总结5篇,教师研修成长感悟年终。虽然本次研修活动结束了,但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这只是我新的征程中迈出的第一步,我还要远航。回顾6天的研修活动,有许多需要思考的地方,需要我去细细的反

学习

初中英语教师工作计划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英语教师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初中英语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目标,初一英语教师教学计划书。二、所教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我任教七年级两个班教学,从新生入学成绩来看,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基础方面很薄弱,由于在小学英语课并未

学习

优秀教师述职报告模板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优秀教师述职报告模板,内容包括小学教师个人述职报告10篇,最新幼儿园教师个人述职报告。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广度的相关学科知识。学习了大量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还有运动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学。掌

学习

岗位转正工作总结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岗位转正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岗位转正工作总结范文,个人转正工作总结200字。安全员转正自我鉴定街道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模板乡镇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安全员岗位试用期工作总结(一)20__年7月,在参加完局公司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