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论文第1篇
关键词:卫生学校;中职生;人际敏感
人际敏感指的是个体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特别是在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加突出,心神不安,社交回避,带有自卑、害羞、苦恼、焦虑等消极体验,伴有“我不如别人”、“别人都瞧不起我”等懊丧的消极暗示,严重影响中职生的健康发展。卫生学校的中职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通过研究卫校中职生的人际敏感问题,促进卫校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卫生系列中职生进行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一、卫校中职生的人际敏感现状调查
(一)研究对象。
本调查采用整群抽样,以**市卫生学校在校中职生为研究对象。共发问卷80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779份,占发送问卷的98%。学生年龄15-17岁,平均16.06?0.73岁。
(二)研究工具。
采用SCL-90【1】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由美国derogatis.l.r.在1975年编制的。量表共包括10个因子,90项,分别反映受检者思维、情感、行为、人际敏感及生活习惯等等,其中F3为人际敏感因子。根据我国正常成人slz-90统计常模结果,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查阳性,需进一步检查。
(三)研究实施及结果。
随机抽取三个年级参加测验班组,进行集体调查。要求被查者在正式回答问题前认真阅读指导语,***完成问卷全部内容。并全部统计工作采用excel2003统计包括对所有数据进行录入管理和进行相关分析。可看出卫校有54.3%的中职生存在人际敏感问题。卫校中职生和全国青年常模的平均水平相比,卫校的未成年在人际敏感因子项目得分大大高于常模,并且超出2分,属于阳性范畴,说明卫校中职生的人际敏感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与重视。
二、卫校中职生人际敏感心理问题调查的结果分析
本调查发现人际敏感问题占**市卫生学校中职生心理问题的54.3%。可见人际交往问题在**市卫生学校中职生心理问题中占据很大比例,那么,哪些因素易引起卫校中职生出现人际敏感问题呢?
(一)家庭因素
许多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早期生活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成长、人际关系、管理情绪的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有句谚语“父母是孩子的样子,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在缺少爱与温情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人格会有缺陷。成长背景对中职生的影响非常大。现今卫校中职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并有不少的中职生为单亲家庭的孩子。自我中心强,与他人相处时不能很好地相容;依赖心理强,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缺乏积极主动适应新环境,常采取退缩、逃避等应对方式,使得卫校中职生容易出现人际关系敏感、忧郁、恐怖等症状。另外,相当一部分的卫校中职生来着县镇家庭,家庭生活困难。面对高额的费用、刚刚离开家的陌生的环境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失落感、自卑感突出,表现为交往行为退缩、远离集体,出现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症状。
(二)自身因素
卫校的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已经可以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较恰当的判断、推理和论证,但由于知识和经验不足,加上情感上容易波动,意志上容易动摇,容易遭遇挫折。他们热情活泼,富有活力,他们往往情绪高昂,激情满怀,乐于参加各种活动如唱歌、跳舞、体育运动、辩论等等,但是情绪往往是“暴风骤雨”式的,遇事易冲动、盲目,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有时容易受环境或他人的暗示。这种大幅波动也使得他们的人际关系较为紧张,也更为敏感。卫校中职生大部分是以女生为主,女生的感情相对男生来说更外露些,她们更在意自身的面容和打扮,并且按着自己的道德标准和审美观点选择朋友。所以面容和着装对她们也产生较大的心理敏感:如“别人对自己怎么看?”“别人是不是在嘲笑我”等。
(三)社会因素
现今的中职生生源主要为城市及周边县镇的毕业初中生或少数往届毕业初中生,特别是考不上高中的学生,进职校就读大多是学生无奈的选择,社会的就读高中父母成才标准的导向往往使中职生形成“我不如别人”、“别人都瞧不起我”等敏感心理。另外城镇之间的生活习惯、价值取向、语言等差异也会形成部分县镇来的学生与城市来的学生发生交往行为冲突,特别是中职生大部分都是住宿生,宿舍间的亲密频繁接触,这种交往关系冲突更为明显出现人际关系紧张,如宿舍中常有分帮派、孤立某个同学等现象。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时代高度发达,卫校中职生除了学习外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经常使用手机短信交流,人机对话取代了过去的人际交往,如在同一个宿舍从未进行过交谈等,使得中职生趋向孤立、自私、冷漠,造成心理的畸形发展。
三、改善卫校中职生人际敏感的对策
消除自卑心理、减轻心理防卫是克服卫校中职生人际敏感的关键。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由于自我评价低,往往敏感多疑,常把别人一些无关的言行看成是对自己的轻视,与人相处感到不自在,缺乏安全感,心理防卫过强。可见,自卑心理过重、防卫心理过强是人际敏感的主要原因。我校对此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工作:
(一)建立中职生自信心
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管理班级和教学过程给学生建立自信心。当中职生在学业、生活管理等方面有所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这些都激励学生能给中职生增强自信,减轻自卑。如:我校平时对班级进行十项评比每周都对前3名的班级和表现佳的宿舍在周一早会上进行表扬。又如学校开展小能手比赛,内容涉及各个相关专业科目,既能提起中职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比赛还给学生建立的信心。:
(二)培养团队精神,树立和谐的班风
每个人的成长、发展、成功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完成的。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的人都乐于与人交往。加强学生班级团级活动,有利于打破学生之间的孤立、冷淡、沉默关系。如我校运会的集体项目的增加趣味性10人绑架脚齐步走等、定期开展主题班会、不定期每学期对各个班级同学进行心理辅导的集体活动让卫校中职生通过运动、锻炼、游戏中的相互协作获得积极的体验,并且也增加学生相互交流的资本,让班级具有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
(三)个别心理辅导
成立学校心理辅导室,对检查因子阳性的同学进行适当必要的心理干预。对于这些同学我校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能倾听他们的故事和情绪,给他们布置心理作业,每周检查,细心开导他们以积极、乐观、宽容的心态与他人平等相处。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下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OO259—60.205—216
心理卫生论文第2篇
1.1自然环境改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海上自然环境主要包括高温、高湿、高盐雾的海洋大气环境。高温、高湿、高盐雾的大气环境直接导致了舰艇微小气候的改变,舰艇内空间相对密集,通风较差,居住条件拥挤,容易使人心理压抑、烦躁。(2)海流、海潮、风向等引起振动、冲击、倾斜、摇摆,其产生的效应作用于人体,使人产生头晕、恶心、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不良体验。(3)舰艇上设备运转产生的电磁、噪声等舰艇特有环境易引起人听力下降、疲劳和烦躁等。卫生人员不同于专业海员,当诸多因素叠加和累积之后,久而久之易导致心理极度疲劳。
1.2生活环境改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陆地医院往往处于信息丰富的城市地区,由于医院性质和特点,卫生人员与外界有广泛联系,获得信息的渠道也非常多,生活内容较为丰富。而在海上航行中,卫生人员处于封闭的环境中,无法通过因特网、手机等获取信息,不仅不能与家人、朋友在一起,而且与他们的联系也会中断,从而使卫生人员对现实生活产生了一种隔绝感,表现出茫然和无所适从。此外,船上的物质资源相对比较贫乏,业务工作也不如陆地上繁忙,卫生人员经常会无聊、烦躁和情绪低落。再加上空间狭小、居住密集、值夜班制度等影响卫生人员的作息,且由于交往的人员是固定的,活动的空间是有限的,常常使部分卫生人员人际关系紧张等。
1.3躯体不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高温、高湿和高盐雾的海洋气候影响长期航行人员的健康,例如某部710名护航官兵体检时检出不合格者186人(26.2%),位居前10位的疾病或症状分别为:关节炎、肠易激综合征、肌肉劳损、慢性鼻炎、慢性胃炎、智齿冠周炎、失眠、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浅表真菌感染,这些疾病多与海上生活有关。某海上医院船人员报道,船上生活空间狭小、舱内噪声不断、照明习惯改变、船内相对密闭、通风较差、人员居住密集(每舱住4~10人)、值班轮转制度、人员之间的互相影响等导致了卫生人员睡眠质量差、体质下降、免***力降低等,所以上呼吸道感染较多。亚非热带炎热潮湿气候既容易引起腰、关节酸痛,又易于真菌繁殖,加上舰艇上人多,淡水相对短缺,卫生清洁工作难以面面俱到,因此脚癣、股癣、皮肤过敏等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舰艇在航行中受浪和大风的干扰产生振动、冲击、倾斜、摇摆等运动,这些运动或它们之间的综合运动对人体前庭器官均可造成刺激,当这些刺激超过前庭器官的生理阈值且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发生晕船病,常表现为嗜睡、咽部不适、唾液增多、眩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不同程度的症状。据报道,一般人未经适应性训练,晕船发生率为50%~90%。
2长远航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2.1建立心理小组,了解卫生人员心理状态
在长远航准备工作期间,组织方设立专门的心理小组,从心理选拔开始全程介入医疗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以医疗队负责人为首的心理防护小组,根据医疗队成员的专业特点,吸收心理专业人员、***工干部、高年资医生加入,各业务组室设心理联络员,明确彼此之间的职责,分工合作。掌握每名卫生人员的性格特点、家庭状况,建立家庭和单位联系卡,以便定时联络;委托单位重点关心家庭困难多的同志。
2.2心理动员与心理选拔
“和谐使命”是海上医院船承担的一项重大任务,有着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参加者的动机和心理预期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动机也会影响卫生人员的心理状况。许多卫生人员最初考虑的多是远航期间能到达多个国家,领略各地风土人情,初期兴奋感往往会掩盖其他顾虑。所以,在航行途中遇到不适时,心理预期不足,易产生较大的冲击感,个别人甚至有“休克”的体验。因而,远航前应认真做好心理动员工作,一方面使卫生人员从国家战略层面、自身所处的地位等了解任务意义,增加自豪感;另一方面,充分预计航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危险,从心理上做好准备,认清所面临的困难。此外,对人员进行心理选拔,剔除心理症状明显、个性问题突出的确实不宜出海的人员。
2.3鼓励建立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在群体中有着正式组织不能替代的作用,它可以较近距离、较为深入地观察到卫生人员的动态,并及时给予卫生人员心理支持。非正式组织常以兴趣、爱好、习惯类似而自发成立。在安排舱室时有针对性地把兴趣类似的卫生人员安排在同一舱室,把情绪易于起伏的人员与心理稳定的人员安排在一起,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在业余时间可以开展唱歌、下棋、看电影、练乐器等活动,以此增加群体凝聚力,加强卫生人员之间的沟通,调节卫生人员的心理。
2.4利用时机进行心理鼓舞
医院船出海往往长达3~4个月,在漫长的航程中,卫生人员最初的兴奋感过了之后,便进入心理烦躁、厌倦、疲劳反复交替的阶段。心理小组应利用一些特殊时机进行宣传鼓舞,以提升士气。例如,在重大节日如国庆节举行升国旗仪式,让卫生人员重温***人誓词,增强民族自豪感;中秋节举办中秋晚会,表达卫生人员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如成员的生日、纪念日等,组织一些小型晚会等,让成员感受到归属感和被需要感。
2.5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按心理学相关理论,不良情绪的合理宣泄有助于心理正能量的恢复。对于在航行过程中情绪反应明显的成员,应深入了解原因,并针对原因有的放矢地解决其困扰,如家庭出现困难者可寻求组织帮助。卫生人员正处于心理压抑期则可组织卡拉OK、朗诵比赛等活动,以释放其压力。心理医生、各室长组长等应主动关心卫生人员,以聊天、谈心的形式鼓励其说出自身的困扰并加以引导。
3启示与思考
3.1管理部门制订预案,细化不同环节,做好心理保障
随着我国和谐海洋理念在全世界的传播,医院船等卫生舰艇也多次远航执行医疗任务。长远航舰艇受高温、高湿、高盐雾等海洋大气环境影响,受海流、海潮、风向等引起的振动、摇摆的影响以及电磁、噪声等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卫生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一定影响。卫生人员不同于受过良好训练的海员,有较好的海上工作适应性。因而,在远航前,管理部门应认真做好保障预案,针对各个环节,细化各个方面的保障,重点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使卫生人员对海上生活有良好的适应性。
3.2加强前期适应性训练,打下远航中良好心理躯体状态的基础
远航前,应组织一系列的训练,以提高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首先,安排专家进行海上伤员救治程序、组织与工作的培训,使卫生人员熟悉医院船救治程序、医疗信息系统的操作、常用卫生装备的使用。其次,利用夏季组织卫生人员在我国近海不同海区进行渡海适应性训练和平衡功能训练,训练方式采用阶梯式和递进式,如加强抗缺氧、抗噪音、抗异味、抗晃动等为一体的综合训练,提高卫生人员应激反应的阈值,可通过开展翻梯、瑜伽、荡秋千等活动进行抗晕训练。通过训练,减轻卫生人员航海过程中的晕船反应,躯体反应的减轻和训练过程中的意志训练也能减轻心理反应。
3.3心理鼓舞和心理疏导同时进行,发挥良好的群体效应
心理卫生论文第3篇
1.1调查工具
1.1.1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采用卫生部办公厅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制定的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问卷进行测量[7]。此问卷为知识问卷,共20个条目,主要来源于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8]。根据正确的参考答案评分,答对一题计1分,答错不计分,最后计算总分,则为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得分。得分越高,表示对精神卫生和心理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越高。1.1.2病例测验采用卫生部办公厅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制定的病例测验问卷进行测量[7]。共有5个病例问卷,本研究只对抑郁症、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症2个核心问卷进行测验。共有9道题,其中第1、2题是知识问题,第3题至第9题不是知识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反应对特定精神疾病的观点及态度。1.1.3精神疾病有关态度问卷采用卫生部办公厅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制定的精神疾病有关态度问卷进行测量[7]。此问卷为1至5级评分,部分条目为反向计分,最后计算总分,则为精神疾病相关态度问卷得分。得分越高,对精神疾病的态度越正面。
1.2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采用自填方式完成。调查对象当场作答,当场回收问卷。对于因视力及文化程度较低等填表有困难的调查对象,可以由调查员向调查对象念出问卷,记录答案。调查员对整个知识问卷不作任何解释。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调查资料录入EpiData3.0,数据转入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根据朱紫青[9]等制定的知晓率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知晓率的计算方法为:将问卷中的可统计项作为分母,正确率=回答正确的项目/总的统计项目×100%。得分≥60%为知晓合格。然后计算知晓率=知晓合格人数/抽样人数×100%。在病例测验问卷调查中,知晓率=正确回答该条目的样本数/抽样人数×100%。
2、结果
2.1城市与农村普通人群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
比较城市人群对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80.0%;农村人群对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的知晓率64.6%。两组比较(χ2=27.0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城市与农村精神疾病有关态度调查的比较
城市与农村对精神疾病有关态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93±6.54)vs.(32.83±7.76),t=4.82,P<0.001]。同时从各个条目的比较来看,条目1、2、3、4、5、8、10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城市与农村抑郁症及阳性症状为主精神***症知晓率及有关态度的比较
共有1205名被试完成抑郁症病例的测验,抑郁症知晓率为32.4%(390/1205),城市知晓率高于农村(37.8%vs.29.5%,χ2=13.73,P<0.001),在给出建议及是否有判断是非的能力方面城市和农村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1317名被试完成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症病例测验,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症知晓率为35.8%(472/1317),城市和农村知晓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6%vs.37.2%,χ2=3.18,P=0.080),在给出建议及判断有无伤害性方面城市和农村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3、讨论
心理卫生论文第4篇
1结果
1.1职业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该用人单位尚未制订职业病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职业病防治是用人单位的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必须要有近期计划和远期规划,用人单位应及时制订职业病防治规划,规划应包括目的、目标、措施、保障条件等内容。制定规划前必须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全面了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种类、浓度(强度)及危害后果,了解有关防护设施的运行和效能,了解职工健康情况。在制订防治规划的基础上,制订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技术要求、经费投入、实施步骤、时间进度、验收方案等内容,并应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并每年对防治规划进行评估。1.2工作场所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该用人单位制订、颁布了一系列与职业卫生管理相关的制度,主要包括:员工职业健康管理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员工康复管理细则、公司总体应急预案及专项应急预案等。为各岗位制订了相应的操作规程,指出了各岗位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了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每位劳动者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可减少或消除职业病的发生。为保证各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落实,用人单位应不定期地对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监督。1.3职业卫生培训情况该用人单位指派各部门及班组的安健环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过有关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在网上办公系统中有所记录。但用人单位应尽快建立职业卫生培训制度,对有关负责人及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掌握本单位职业卫生状况及对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还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和职业卫生知识,告知本单位职业病危害特点及可能产生的健康损害。指导劳动者如何正确使用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对劳动者进行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劳动者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4]。用人单位每年应制订职业卫生培训计划,确保每一名劳动者能及时了解职业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有利于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每一次培训结束后,应详细记录培训的内容、参加人员的种类、人数及考核结果,并应归档。1.4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情况用人单位在《员工职业健康管理标准》中规定了每年度对工作现场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职业病危害的监测点;每年度由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监测结果作为职业病危害治理的依据;由专人负责日常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和毒物等)的监测。记录监测结果,每季度进行分析。上述制度符合相关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但尚未制订对粉尘、噪声、化学毒物定期监测的计划。1.5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情况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在部分工作场所设置了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如:在送风机旁设置了“请戴耳塞,当心噪声”的标识;在磨煤机旁设置了”必须戴防护口罩”的标识。但某些警示标识不规范,如在酸碱罐区设置配戴防护口罩的标识,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要求[5],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如主厂房、灰库、脱硫车间设置粉尘、噪声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在污水深度处理站、工业废水处理间、主厂房、脱硝氨区设置毒物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在存放高毒物质氨的精处理加药间和脱硝氨区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在酸碱罐区设置黄色警示线;并应明示应急疏散路线,在发生事故时指导作业人员逃生。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施及演练情况该用人单位制订了《公司总体应急预案》,其中明确了应急原则、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各个部门的职责、应急处置措施、应急保障、应急预案演练、宣传与培训等内容。在总体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公司制定了公司级和部门级专项应急预案,针对各种不同类别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如《氨系统泄漏应急预案》、《酸泄漏应急预案》、《烧碱泄漏应急预案》、《气体或烟熏中毒的紧急预案》、《中暑的紧急预案》等。在制定各种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上,用人单位配备了部分应急救援设备,如在化学水处理站配备有防毒面具、防酸服和现场急救药箱等,在部分酸碱罐区布置有酸雾吸收器、防酸用沙、围堰、泄险区、应急药箱、喷淋装置及洗眼器,在集中控制室配备有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脱硝氨区配有2个防毒面具、1个氨气报警器、2套防护服及2副护目镜等。用人单位还应完善应急救援设施的配备,如在工业废水处理间酸碱罐区设置围堰和应急药箱;精处理酸碱罐区加设应急药箱和泄险区;氨加药间增设围堰、应急药箱、喷淋装置及洗眼器;污水深度处理酸碱罐区加设应急药箱;脱硝氨区增设喷淋装置及洗眼器。用人单位应定期检查应急救援设施的数量和性能是否能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及时进行救援,减少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此外,在主厂房、精处理加药间应设置应急救援通道。该公司曾组织过氨系统泄漏应急演练,但仅有照片及简短的宣传文字记录。该公司应定期组织应急救援的演练,应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考核有关人员在事故发生后的应变抢险、自救互救能力,对应急救援设备定期进行性能检查。该公司内设置卫生所,配备有2名医师和1名护士,并配有一定的应急医疗器械和药品。应与当地有一定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签订应急救援协议,确保发生事故时员工能得到有效救治。1.7职业病危害申报及告知情况该用人单位在《员工职业健康管理标准》中规定:收到职业病危害监测报告30个工作日内,报当地监督部门备案;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但用人单位应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还应在厂区的宣传栏、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点等位置定期公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结果,告知劳动者该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严重程度和该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8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与安全管理工作共同纳入NOSA五星安全管理系统中,未单独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应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应将职业卫生管理资料及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整理后,自成体系,统一编目并保存,由档案管理人员负责保管,确保职业卫生档案的完整、有序[6]。1.9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该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面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自该发电工程投产运行以来,购置了防噪声耳塞、防毒面具、防尘口罩等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并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单位对劳动者进行了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建议用人单位每年制订相应的计划,列出各项职业卫生经费的预算,从而为防治职业病提供资金保障。
2讨论
该发电工程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制定了《员工职业健康管理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及各岗位操作规程,但未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管理制度不够全面。因此该用人单位应在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后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并应制定职业卫生培训制度,进一步细化《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中对职业病防护用品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的相关规定。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要加强制度的落实,对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
作者:温亚男 张意 吴文红 章轶哲 缪庆 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心理卫生论文第5篇
近年来有关并存疾病(comorbidity)的报道在国外各种精神病学期刊中层出不穷,而有关它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国内却很少有人提及,因而对此进行评述。
一、并存疾病的概念
并存疾病的概念首先由Feinstein提出,是指一个正在探究中的索引病例在其***过程中出现另外一种不同的疾病[1]。以后逐渐演变为既包括同时(simultaneously)发病,所谓横向联系(cross-sectional),也包括先后发病(insuccession),所谓纵向联系(longitudinal)。目前并存疾病有代表性的定义有4种摘要:(1)Campbell[2]精神病学词典摘要:在同一病人同时存在或患有一种以上的疾病。(2)Burker摘要:同一个人在特定的时间内患一种以上的特定的障碍[1]。(3)美国精神病学词汇摘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疾患同时存在,例如,精神***症和物质滥用,或酒依靠和抑郁症同时发生。这种联系可能反映一种障碍和另一种障碍之间的偶然联系,或者对两种障碍都有潜在的易感性,也可能这些疾患的临床表现和任何常见的病因或易感性无关[3]。(4)医学术语、俚语和专用语词典摘要:在同一病人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理状况或疾病,这种情况可能使住院***复杂化,在美国卫生保健工作中,在作出相关的一组诊断后,在合理地决定住院期限的长短时,并存疾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4]。
以上有关并存疾病的定义虽然不尽相同,但却反映了对并存疾病的熟悉摘要:狭义概念强调两种疾病的同时存在,适用于临床工作;而广义概念强调并存疾病的前后联系,适用于流行病学探究。和并存疾病含义相近并经常使用的英文词还有coexistence和concurrent,这两个词都强调并存疾病必须是同时存在或同时发生。
二、探究并存疾病的意义
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3版(D***-III)和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的制定过程中,人们对并存疾病的探究产生了喜好。尽管使用了排除性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但在现场测试中却发现同一个患者存在一种以上的疾病。正因为如此,并存疾病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探究并存疾病有以下几点意义摘要:(1)假如并存疾病普遍存在,那么排除性的诊断标准的正确性将受到挑战,可能引起诊断标准的改变;(2)几种相互***的疾病假如能够经常同时存在,可能有其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对探究发病机制有指导意义;(3)某些疾病***困难,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其原因可能是有并存疾病存在;(4)并存疾病的概念引起了***原则的改变,即多种疾病需同时***;(5)并存疾病的探究,对判定疾病的预后有重要参考功能;(6)由于并存疾病的存在,可能是某些探究尽管方法相同而结果却不同的合理解释。
下面我们从并存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预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发病机制
并存疾病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新问题。因为并存疾病种类繁多,原因也并非一致。目前认为并存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有4种摘要:(1)一个人可因甲病引起乙病,接着又引起丙病,例如长期的焦虑引起抑郁,而后又产生物质依靠;(2)两种疾病可互为因果,如焦虑可引起抑郁,抑郁反过来也可引起焦虑;(3)一种关键的先决因素对不同的疾病有其非凡性,如某种人格障碍对形成多种精神障碍有一定的促进功能;(4)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关键先决因素都起功能。我们以惊恐障碍为例阐述并存疾病的发生模式摘要:产生惊恐发作的先决条件有生物学的易感性、认知的易感性、分离性焦虑障碍、目前生活中的应激事件、境遇性的危险因素;并存疾病的产生过程可分为6个期摘要:第1期产生惊恐发作;第2期产生生物学和认知行为的改变;第3期产生惊恐障碍;第4期由回避行为导致群聚恐怖;第5期情绪低落达到抑郁程度;第6期由于不适当的寻求帮助方式而导致物质滥用或依靠[1]。以上是从理论上对并存疾病假设的病因机制,也是今后探究的要点。
二、诊断
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同,并存疾病的概念至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这些探究方法在诊断概念、诊断范围、时间跨度、评价方法和设计分析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目前,单独的诊断概念至少有5种摘要:(1)认为并存疾病是特定时间内不同的描述性诊断间的联系;(2)强调并发(concurrence)即不同症状或综合征之间的横向联系;(3)选用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样本;(4)选用不符合诊断标准的亚临床或阈下症状为病例样本;(5)选用ICD-10和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中提供的不同等级的诊断。在诊断范围方面也不尽一致,有的包括各种精神障碍和特定障碍内的亚型,也有的包括人格障碍或躯体障碍,还有的包括以上各种障碍所致的社会心理伤害和残疾程度。在时间选择上更是差别显著,以横向联系为主的探究,其时间多为2周、4周、6个月,而以纵向为主的探究,时间多选择1年、2年、3年,甚至终生。诊断工具的选择,也关系到并存疾病诊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经常使用的诊断工具有5种摘要:(1)非定式的诊断标准;(2)松散的定式诊断标准;(3)定式的诊断会谈方法,如神经精神病学评定表(SCAN),用于D***-III修订本的定式临床检查(SCID);(4)标准化的诊断会谈方法,诊断会谈量表(DIS),复合式国际诊断会谈(CIDI);(5)非凡并存疾病的调查工具。
目前,并存疾病最权威的探究是美国并存疾病的调查,他们对14种精神障碍的终生患病率和一年患病率的并存疾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52%的被调查者从来没有罹患过任何一种精神障碍,21%患有1种精神障碍,13%患有2种,14%患有3种以上。在精神障碍患者中,只有21%的患者终生只有1种精神障碍,而且始终没有并存疾病发生,79%的患者有并存疾病[5]。这项探究使得Burker有关并存疾病的定义被广泛接受,表明并存疾病的探究既要包括横向联系也要包括纵向联系。例如探究焦虑和抑郁的关系就是横向联系,而探究焦虑和抑郁导致自杀的发生率就是纵向联系。横向探究的时间跨度在12个月以内,而纵向探究则从3年到终生。根据探究目的诊断标准可以不同,最宽的范围应包括各种阈下症状和亚临床的诊断,以及社会功能障碍。检查工具越规范化越好,尽量使用SCAN、CIDI、DIS和SCID等,对探究各种障碍间的联系,包括诊断,鉴别诊断,寻找病因和预后评估,以及***都有重要意义。
三、***
并存疾病的概念已经带来了***的变革。临床医生不再以单一的诊断指导***,而是针对存在的多种症状进行诊断***,即以并存疾病指导***。这就引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功能性精神药理学,要求对一个患者同时使用不同的精神药物。医生将开始实践一种多元的精神病理学的***方法,即针对具体目标及功能障碍的***。在临床***中,当碰到任何难治性病例,首先要考虑有没有并存疾病存在。例如对难治性强迫症的***,首先要考虑是否因为同时患有情感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物质滥用及人格障碍而使***复杂化。假如存在并存疾病,联合用药的策略将事在必行。氯硝安宁、抗精神病药、丁螺环酮、曲拉唑酮、锂盐、L-色氨酸和可乐宁等,在和抗强迫药物的联合应用中,均取得令人可喜的疗效,说明在并存疾病存在的情况下,针对多种症状的***是明智的选择[6]。
对并存疾病的探究可能导致诊断概念的变化,比如临床医生在同时***焦虑和抑郁时,可能会认为没有必要再分清二者的概念,即焦虑和抑郁还能否成为一个***的疾病单元。这就不能不对诊断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使***发生明显的改变。
四、预后
心理卫生论文第6篇
①焦虑心理:糖尿病患者在早期的时候症状并不明显,乡镇群众大多是在无意间的体检中才得知自己患上了该病,因此,多数患者没有心理上的准备,甚至患者的家属很难一时间接受。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大,逐渐消沉,心理焦虑。②急躁心理:由于疾病普及力度不足,农村群众对各种疾病不甚了解,群众在得知患病后会不自主的产生一种想法:病情是否会恶化?是否有生命危险?致使心理情绪急躁不安,甚至对医护人员态度也较为粗暴、生硬。③恐惧心理:当患者对***的方法不了解时,就会产生一种恐惧和排斥的心理。加之为了要调整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的剂量,几乎每小时会给患者量一次血糖,这会给患者到来疼痛。而糖尿病护理周期长,在多次***后,病情见效慢,患者易产生不安心理,变得信心不足,对病情感到恐惧。④忧虑心理:糖尿病属于终生性的疾病,因此***的时间较长,加之医疗的改革,医药费用的改变,所以又一些患者时常会担心医药费的问题,以及以后的工作生活等问题,从而产生各种忧虑心理。
2乡镇卫生人员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2.1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
患者在进行疗后护理中,因对自身的糖尿病不甚了解,产生恐惧感和悲观心理。这一切都是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不足导致的。所以卫生院医护人员要帮助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讲解有关糖尿病患者病情的相关医学知识,让患者真确科学的了解糖尿病,客观看待自己的病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适应客观要求,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
2.2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稳定患者情绪
患者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就要住院,此时的护理人员就因该让患者接受现实,并且让患者及其家属及时的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特点、过程等,鼓励患者讲出自己承受疾病的感受;针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护理人员要及时的解答,并且注意言行举止。因为此时的患者最需要关心和尊重,和蔼的态度、热情服务,能使患者的心理得到安慰。
2.3加强与患者沟通
由于农村群众主要依靠农作收入及打工作为家庭经济来源,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就耽误了劳作,家庭收入下降,患者心理压力增大,日久就会表现出孤独感、忧郁,无所作为。所以此时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就显得尤为总要。
2.4纠正错误思想,灌输正确心理思想
患者在接受***的过程中非常的注重自己病情的变化程度,当对现有的病症以及有关检查项目不理想时,就会过分的担心的病情是否会恶化,从而加重了心理负担,情绪变得不稳定。同时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差、迷信等因素,有的患者因受到疾病的折磨,到处求医寻药,听信偏方,加之受到市场上所谓能治“百病”的补药,的影响,一些患者滥服补药、贵药,不仅不遵循对症***的原则,而且还耽误了病情。此时,卫生院护士应该及时的向患者耐心的解释科学用药的作用效果。
2.6患者在出院之前,护理人员做好出院之后的指导
***糖尿病的基本方法是饮食的调整、控制,以及适当的锻炼[1]。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应做好出院之后的指导引导患者接受正确的血糖测量,尿糖和血糖仪的使用;指导患者掌握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和注意事项,以便正确的注射胰岛素;引导患者保持皮肤、指甲的情节卫生等;注意避免其他疾病的感染;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对低血糖的预防,了解掌握低血糖症发生的前驱症状,如大汗、头痛、烦躁、不安等;若患者出现语言不清时立即口服果汗、糖尿以及食物,若不见好转,立马送往医院;叮嘱患者定期到院复诊、检查,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较低,并发症较多并且不好控制,所以预防和***是非常的重要。
2.7告诫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现代的医学证明,焦虑、易怒会导致交感神经的兴奋,使大量的儿茶酚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2];从而导致全身的小动脉血管收缩,使血压得到升高,也增加了胰高血糖素的释放;若血糖增高,这会促使病情的加重。
心理卫生论文第7篇
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各方面,包括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而卫生部《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年~2010年)》提出:到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要建立起功能比较完备、标准统一规范、系统安全可靠,与卫生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卫生信息化体系,经济发达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对此,为推进苏州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一个功能健全、运行高效、安全可靠、人才专业的卫生信息中心作了一些思考与探讨。
1信息中心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的可行性
1.1卫生信息中心的功能定位根据国家的规划,苏州市卫生信息中心应在市卫生局领导下,负责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技术方案、规范、制度的制订,成为全市卫生信息管理的枢纽和业务指导中心,为市卫生信息业务建设、培训、考核评估等相关工作应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还应承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的信息支持和公共卫生咨询服务的日常工作,承担市卫生数据中心的管理和卫生信息的开发、整合及综合利用,平时开展卫生信息服务需求研究,制订项目实施计划;有计划地加强卫生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等。
1.2目前现状与业务开展情况目前,苏州市市区范围内已建设了卫生城域网,全部采用光纤铺设到各医疗卫生单位机房,并且市区范围内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均通过电信***线路接入苏州市疾控中心机房,保障了通讯的速度和访问安全性。而且苏州各市(县)、区大部分已成立了卫生信息中心,各市(县)、区范围内的卫生专网均已建立,这为建设全市卫生信息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苏州市卫生信息中心正在积极筹备过程中,已经采购了一部分硬件和网络设备,软件和系统的整合工作也已经开始进行,并且一部分业务系统已经在为公众和基层单位提供服务。例如,***府的实事工程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数据平台、卫生监督***系统、全市计划免***数据平台、12320信息平台等,并且正在组织相关的医疗卫生单位共同实施WHO2008年~2009年资助项目———社区卫生信息平台与慢性病信息化管理研究。
1.3进一步发展的可行性苏州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信息管理已不仅仅是卫生工作的一种保障手段,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卫生信息化建设必将成为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苏州市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信息化建设正快速推进,这为卫生信息化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2信息中心建设的展望
2.1总体目标在未来5年内,以提高卫生行***效率和优化卫生服务为目的,依托计算机广域网,建立一个功能比较完备、标准规范、系统安全可靠的应用系统平台;建成覆盖全市各级卫生行***部门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行***、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卫生应用等信息系统,实现卫生信息资源共享。
2.2主要任务重点建设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包括应急指挥决策、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等子系统)、卫生行***管理信息系统(卫生电子***务)、医疗服务信息系统(主要含医院信息)、卫生应用信息系统(包括社区卫生、医教科研等子系统)等4大系统。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以苏州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为核心,构建覆盖全市各级卫生行***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及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快速、通畅的信息网络。建立重大传染病***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决策职称指挥和信息系统,完善突发事件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等功能,提高医疗救治、公共卫生管理、科学决策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处置、指挥能力。
(2)卫生行***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市、区(县、市)二级卫生行***部门电子***务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
(3)医疗服务信息系统: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规范引导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另一方面,整合医疗机构的信息资源,建设统一的为民服务的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