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概述

[摘 要]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的先进思想以及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形成的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它是唯物的、辩证的、实践的、历史的、科学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20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发展

[中***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2)04-0001-06

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本体论基础和方***前提。自然观在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阶段,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着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其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唯物的、辩证的、实践的、历史的、科学的自然观,是具有***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形成和发展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进行概述,试***以此掌握其本质和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的先进思想以及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形成的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社会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认识和实践能力十分低下的背景下,吸收原始宗教神话自然观并以自然哲学为基础形成的,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其代表。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它具有整体性和直观性、思辨性和臆测性、自发性和不彻底性等特点。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存在着如下缺陷:总体上是唯物主义但蕴含着唯心主义的因素;只探索纯粹自然界本原,不关心人类社会,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不能科学地说明自然界等。因此,它“在以后就必须屈服于另一种观点”[1],“开初被神学的自然观所冲击”[2],以后,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中,达·芬奇等人对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进行了批判,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继而为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所代替”[3]。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渊源。第一,马克思在他的题为“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和伊壁***鲁自然哲学的差别”的博士论文等论著中,吸收了伊壁***鲁批判目的论和宿命论,主张原子既有直线运动又有偏斜运动,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的原子论思想,形成了人对自然界具有能动性作用的自然观思想,并“已经有了辩证自然观的萌芽”[4]。第二,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辩证法》等论著中指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和萌芽。”“我们在哲学中如同在其他许多领域中一样,常常不得不一再回到这个小民族的成就方面来。”[5]第三,列宁称赞赫拉克利特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思想“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的说明”,赞誉他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6],并吸收了他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在吸收古代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论”、德谟克利特等人的“原子论”、阿利斯塔克的“地动说”和亚里士多德的“位移运动说”等思想,根据牛顿经典力学等自然科学成果,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它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具有绝对的不变性;它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来源于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它具有机械性、不彻底性(包括***的不彻底性和信仰上帝的不彻底性)、形而上学性等特点。它在形成以后,被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继承和发展,并以此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统治了十九世纪的整个上半叶”[7]。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存在如下缺陷:以机械决定论认识自然界、以因果决定论看待自然界、以孤立和静止的方法研究自然界等。因此,它虽然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它仍受到如下挑战和冲击 :第一,它受到哲学的挑战。例如,斯宾诺莎主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莱布尼兹主张自然界不是需要外力推动的机器,而是运动变化的有机体;狄德罗认为不能把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还原为机械运动,主张有机物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第二,它受到自然科学的冲击。它首先被康德和拉普拉斯共同创立并被证实的“星云假说”打开了“第一个突破口”,以后,它又接连被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有机化学、力学的热理论、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解剖学、气象学、动物地理学和植物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等领域的自然科学家及其研究成果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口[8],最终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取代了。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第一,“它挑战了从亚里士多德传承下来并被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经院哲学所修正的传统自然哲学的基础”,“对亚里士多德学派关于天界物理和地上物理有着根本区别的观点提出了意义深远的质疑”[9],批判神人同形同性的“人格神”观念和神有意志和目的的谬论;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否定了作为宇宙主宰的上帝,也否定了脱离肉体的灵魂”[10],传承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传统,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第二,它注重经验事实和观察实验,注重把经验作为知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方法,把观念与经验的符合作为真理的标准,从而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促进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的转变,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的转变,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主张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研究自然界,强调分析方法在整理材料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前提。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标志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以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批判地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的。它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客观的、变化发展的物质世界;“物质在其永恒的循环中是按照规律运动的”[11];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方式;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它具有实践性、历史性、辩证性、批判性等特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形成以后,被19世纪末物理学的新发现(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和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现代物理学证实和发展,被20世纪60年代起兴起的复杂性系统科学丰富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成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标志。第一,它扬弃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更高的基础上实现了向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回归。它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经验反映论,克服了其只承认人的受动性而忽视其能动性等缺陷;吸收了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的辩证法思想,克服其抽象地认识人的能动性等缺陷,实现了唯物性、辩证性、实践性和历史性的辩证统一。第二,它主张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对自然界的否定性活动,人的劳动实践使人在与他的劳动对象发生物与物的自然关系的同时,还发生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它是自然史与社会历史相统一的衔接点,使得自然界不仅是先在的自然界,而且是自然史和人类史相统一的自然界。它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看成是共同遵循辩证法规律的统一的历史过程,主张自然史是社会史的基础,自然史的发展和社会史的发展都受到统一的客观规律的支配,从而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它倡导的辩证思维方式“对于现今的自然科学来说”,“恰好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12],“因为只有辩证法才为自然界中出现的发展过程,为各种普遍的联系,为一个研究领域向另一个研究领域过渡提供类比,从而提供说明方法”[13]。科学家如果蔑视它,就“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连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14],并因此而“不能不受惩罚”[15]:牛顿蔑视它,其“在晚年也热衷于注释《约翰启示录》”[16],成为“虔诚的信奉正教的基督教徒”[17];华莱士等人蔑视它,“竟似乎变成了从美国输入的招魂术和请神术的不可救药的牺牲品”[18]。因此,要“学习以往的哲学”(古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等),“仔细地研究一下辩证哲学”[19],“吸取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提高思维能力”[20],加强对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20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一)系统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复杂性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系统自然观在古代可以追溯到希腊和中国,在近代可以“追溯到莱布尼兹,追溯到尼古拉和他的‘对立物的统一’,到帕拉赛塞斯的神药,到维科和伊本-卡尔顿的认为历史是文化实体或‘系统’的一个序列,到马克思和黑格尔的辩证法”[21]。其中包括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关于“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22]思想,德谟克利特关于“宇宙是个大系统”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关于“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23]的思想,古代中国《易经》等文献关于自然界由“阴阳”和“五行”构成的统一的、“自发的有组织的世界”[24]的思想。近代狄德罗主张自然界是由各种元素构成的物质的总体,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霍尔巴赫认为自然界是由“不同的物质”和“不同的运动的组合而产生的一个大的整体”[25],康德主张系统具有内在目的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适应于其内在目的)、自我建造性(系统可以内在地扩充增大)和整体在先性(系统整体先天地规定了其整体的内容及其要素的位置)等特征[26],黑格尔主张系统通过整体和部分、部分和部分之间的矛盾作用进化发展,马克思运用系统论思想研究人类社会的结构及其演化规律,恩格斯主张“自然界构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联系的总体”[27]。

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它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系统以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的形式不可逆地演化着,进化是系统以对称性破缺为路径的有序化过程,分叉和突现是其演化的基本方式,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机制;自然界经历着“混沌—有序”不断交替的循环循环过程。系统自然观具有系统性、复杂性、演化性、广义性等特点。

系统自然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一,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论。它强调了自然界物质的系统性和系统的客观实在性,论述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类型和特征及其非线性作用机制,否定了机械唯物主义将物质实体化和机械化的观点,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观点。它强调了自然界系统的循环演化性,论述了演化的本质、特征及其机制,否定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机械决定论思想,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它把时间从一个外部参量转变为自然界系统内在属性,强调了自然界系统结构中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性,论述了时间、空间和系统演化的关系,否定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绝对时空观,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时空观。第二,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它不仅注重认识作为部分要素的实体,而且注重认识这些要素实体之间、它与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了从认识物质实体到认识系统关系的转变。它运用系统方法(如整体优化方法、系统工程方法等)研究系统的性质、特征、结构及功能、演化等,以系统思维方式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思维方式,并通过推动跨学科研究,促进了自然科学之间、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融合、统一。第三,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它从系统的角度考察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主张人与自然界的价值关系是一个系统关系,其中的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相互作用的,从而超越了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或人类中心主义的桎梏,达到了对人与自然界价值关系的辩证认识。第四,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它主张人和自然界的实践关系是一个系统关系,实践系统因受自身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而演化着,并决定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的演化,从而在认识天然自然界和社会自然界、自然史和人类史、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方面实现了辩证统一,即实现了自然观、认识论、方***、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辩证统一。

(二)人工自然观

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人工自然观的思想渊源是:希腊哲学家柏拉***关于“床”和“人工产品”的概念[28],亚里斯多德关于“人工产物”或“人工客体”的概念[29];中国古代关于“制天命而用之”的“勘天”思想[30]和“人工”或“人力”(人类创造自然的能力)、“百货”(农业和手工业的产品)、“百工”(制造器具的工匠)等概念和思想;近代培根主张“在物体上产生和添加一种或多种新的性质”并“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把具体的物体转化”[31],霍布斯主张人既属于自然物体有属于人工物体,康德提出“人为自然界立法”[32],黑格尔论述了改造自然过程中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人化自然界”、“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和“人类学的自然界”[33]的思想。

人工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的自然界,它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它来源于天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它既遵循天然自然规律又遵循其特殊规律,并在总体上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循环演化着;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和生态价值,采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研究开发和应用生物和生态技术,创建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人工自然观具有主体性、能动性、价值性等特点。

人工自然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一,它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充分论证了自然界的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征,超越了认识自然界的范围,拓展了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二,它实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论和价值论的统一。它论证了创建人工自然界历程中的主体和客体、能动性和受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自然界内在价值和人类自身价值的辩证关系,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唯心主义思辨论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论和价值论的辩证统一,进一步凸显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能动性、实践性和***性特征。第三,它有助于实现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统一。它不仅论证了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而且对人类创建人工自然界的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反思性批判,强调了人工自然界的生态化及其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张创建人工自然界既要遵循自然规律,又要遵循社会规律,还要尊重人文价值, 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自然观。

(三)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的观点,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自然界及其和人类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生态自然观的思想渊源是:古希腊人海波克拉提斯论述了植物和气候变化的关系,阿纳克西曼德猜测“人来自不同种类的动物”[34],恩培多克勒认为“人类从土中生成”[35],阿那克萨戈拉认为人是起源于动物的“最聪明的动物”[36],亚里士多德主张人和其他有机体共存于自然界系统中;古代中国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人与自然界之间要和谐共处、协调发展;近代斯宾诺莎主张人的主观感情、欲望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要顺应自然。卢梭指出:“人类征服自然界的自由并没有带来人的自由,技能的进步并不伴随着道德的进步。”[37]霍尔巴赫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存在于自然之中,服从自然的法则。”[38]马克思恩格斯主张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要与自然界和谐一致;改革造成人和自然界相对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通过实现自然主义(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道主义(即主张人享有公正和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真正解决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39],实现共产主义。

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等特征;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仍应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生态自然观具有全球性、批判性、和谐性等特征。

生态自然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一,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行为所导致的生态问题并未像目前这样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他们虽然对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的生态自然观思想,但是,当时处于描述阶段的生态学没有为他们批判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生态自然观以现代生态学尤其是人类生态学为理论基础,针对全球生态和环境问题,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并强化了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第二,它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生态自然观强调的包括当代人和后代人在内的人类主体论、追求的人和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以及对人和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系统认识和处理方法等都和科学发展观思想相一致。生态自然观所关注的人的自然界的关系,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它为科学发展观的制定和落实提供了理论前提。第三,它有助于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通过不断完善社会制度、改善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的社会文明,它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生态自然观强调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实现自然生态文明,而自然生态文明是社会生态文明的基础,因此,生态自然观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关系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都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并促进其完善和发展。它们作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中的三个形态,既相对***又相辅相成,共同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这个主题展开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系统自然观为认识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理论和方法;人工自然观随着人类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及其后果的反思和批判而发生变革并由此向生态自然观转向;生态自然观作为人类自然观发展史上最先进的一种自然观形态,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作为科学的、实践的、唯物的、历史的自然观,它是在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当时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之上的。这也正如恩格斯说的那样:“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40]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依据19世纪自然科学的***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三大发现”,在自然观的总体形态上发生了变革;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是依据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在具体的自然观领域上发生了变革。形成也好,发展也好,都依据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成果,不同的是,形成的是总体形态的自然观,发展的是具体形态的自然观。由于仅仅依据现代科学和技术,很难在总体形态上再形成全新的自然观,况且,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发展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是在继承其理论基础之上进行的,是继承性发展或者是丰富性发展。

“中国***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41]。由此也可以说,中国的自然辩证法工作者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的人和自然界的实践关系相结合,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正在为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5][7][8][14][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p385,p385,p366,p366,p399,p389.

[2][3]《自然辩证法讲义》编写组.自然辩证法讲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p7,p7.

[4][日]坂田昌一.现代科学的哲学和方***[J].自然辩证法杂志,1973(2).

[6][苏]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p395,p390.

[9][美]史蒂文·夏平.科学***:批判性的综合[M].徐国强,等,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p15,p16.

[10][20][30]任继愈.中国哲学史(第一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p11,p3,p21.

[11][12][13][15][16][19][2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p407,p436,p436,p452,p442,p438,p514.

[17][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于光远,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p32.

[21][奥]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M].秋同,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p8.

[22]斯大林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p208.

[23][奥]贝塔朗菲.普通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M].转引自魏宏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科学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p7.

[24][比]普里戈金.从存在到演化[M].曾庆宏,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p57.

[25][法]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p17.

[26]颜泽贤等.系统科学导论——复杂性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p23.

[28][古希腊]柏拉***.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p388.

[29][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物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p44.

[31][英]培根.新工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p106.

[32][37][38]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p273,p244,p254.

[33][3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p193,p187.

[34][35][36]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p29,p126,p152.

[4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p281.

[41]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p3.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概述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概述

学习

快乐教育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快乐教育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快乐教育论文3000字,小学快乐教学论文范文。快乐教育论文篇1一、快乐体育的定义阐述

学习

企业职业道德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职业道德,内容包括企业职业道德的内容有哪些,企业职业道德的经典文章。一、职业道德是职工素质中的决定性因素

学习

用等价代换法妙解选择型计算题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用等价代换法妙解选择型计算题,内容包括等价代换公式使用条件,连续替代法计算题及答案。等价代换法就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根据题目所隐含的某些信息,采用等价代换手段,简化解题步骤,达到化繁为简、快速解题的目的。下面举

学习

高层建筑工程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高层建筑工程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内容包括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构件设计,高层建筑混凝土装饰柱结构做法。摘要:文章主要就高层建筑工程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进行分析。

学习

林业建设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林业建设,内容包括林业建设,林业规划实施情况。林业基层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因素浅析潘忠生

学习

情感在认识中的作用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情感在认识中的作用,内容包括正确认识情感的意义,情感的影响意义作用。[摘要]人的精神活动是知、情、意的统一体,从事认识活动的主体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情感贯穿于认识活动的整个过程,对认识具有动力作用、选择作用和

学习

碳纤维制造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碳纤维制造,内容包括碳纤维制造工艺技术,碳纤维板材制造。涂着清漆,故意露出深沉的黑色编织花纹的碳纤维,

学习

意译法在翻译中的作用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意译法在翻译中的作用,内容包括意译法在文学翻译中的用法,如何理解翻译的可译性问题。摘要:要研究翻译,首先应该了解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如翻译的定义、翻译的分类、翻译的词义等问题。谈到翻译一定会想到一些翻译方法技巧等,例如

学习

《毛猿》悲剧中的文化色彩

阅读(62)

《毛猿》(1921)这部优秀的现代悲剧,是美国杰出的戏剧家尤金・奥尼尔(1888―1953)的名剧之,《毛猿》展现了主人公扬克的生命悲剧,及其所体现的时代精裤和所带来的影响。扬克出生在一个缺少父母关爱的贫困家庭,他的童年生活十分不幸。他的父母

学习

晚唐曹松《己亥岁》别解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晚唐曹松《己亥岁》别解,内容包括己亥岁感事曹松原文,曹松己亥岁感事全文。关键词:后现代解构曹松己亥岁封建科举

学习

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内容包括预制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预应力管桩检测最新规范。引言

学习

利用“一物多玩”开展幼儿体育活动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利用“一物多玩”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包括幼儿园一物多玩体能游戏教研,开展一物多玩幼儿园教研活动。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灌输”和有组织地“控制”成为最普遍的体育教学方法,幼儿被动地接受体育锻炼,能力和个性发展受阻

学习

浅议美国新保守主义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浅议美国新保守主义,内容包括美国保守主义的内涵,保守主义美国。【关键词】新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本质;新保守主义影响

学习

幼儿园德育教育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德育教育,内容包括幼儿园德育工作资料,幼儿园德育工作指南全文。摘要:“德”是指人道德品质行为的一种表现。幼儿德育就是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征,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及行为能

学习

当代经典形态类型学分类概述

阅读(35)

【摘要】形态类型学是语言类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语言学发展史上未受到太多重视,研究成果较少。本文参考《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对形态类型学的产生和经典类型学分类进行概述。

学习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概述

阅读(209)

本文为您介绍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概述,内容包括磁共振造影剂的作用机理,磁共振造影剂ppt。【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弛豫率

学习

等电位联结概述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等电位联结概述,内容包括等电位联结规范讲解,总等电位联结示意。关键词:MEB;SEB;LEB;设备机房

学习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概述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概述,内容包括自由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关键词: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平等

学习

澳门警务概述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澳门警务概述,内容包括澳门警察法律法规,澳门治安警察局架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学习

中国历史概述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历史概述,内容包括中国历史详细版,中国历史文字概述。远古时期与奴隶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476年)

学习

网络暴民概述与其原因解析

阅读(36)

本文所论的所谓网络暴民,是指在网络上思想激进、行为激烈、对事件结局的操望强烈、通过“人肉搜索”等非理性方式追查并公开当事人的真实身份、住址、电话等个人信息,无情责骂和羞辱当事人,从而扰乱当事人的正常生活的部分网民。

学习

新制度经济学概述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新制度经济学概述,内容包括新制度经济学原理,新制度经济学最新版。【论文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起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