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猿》(1921)这部优秀的现代悲剧,是美国杰出的戏剧家尤金・奥尼尔(1888―1953)的名剧之,《毛猿》展现了主人公扬克的生命悲剧,及其所体现的时代精裤和所带来的影响。扬克出生在一个缺少父母关爱的贫困家庭,他的童年生活十分不幸。他的父母脾气暴躁,喜欢酗酒,经常当着他的面打斗吵闹,并把他作为出气筒。扬克目睹并默默地忍受这一切,他对父母的自私无情铭刻在心。他恨他们,恨那个没有温暖的家,以至于长大后他都不愿听到别人提起“家”这个字。扬克步八少年时代后,已经具有***决断事情的能力,他渴望自食其力,想靠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命运,而且他知道要改变命运,就必须抓住机会离开家,到外面的世界去闯生活,于是在母亲“蹬腿”之后逃离了家庭。扬克凭自己的力量在茫茫人海中谋生。他打过零工,做过搬运工,靠给别人做累活、脏活糊口度日。成年后,他做了水手,在一艘远洋油轮上当了名司炉工。司炉工是一份依靠体力吃饭的活儿,干这份工作需要强健的体魄。由于扬克早年曾长期干过体力活,练就了一副异常发达的肌肉臂膀,拥有了过人的力量,因而他对这份工作特别适应和满意。他每天卖力地工作着,过着平淡却快乐的生活,生活在志得意满之中。直到有一天,美国钢铁大王兼轮船公司董事长的千金一一米尔德丽德小姐来船上视察,他平静的生活才被彻底打破,命运也因而发生巨大改变。米尔德丽德小姐当着众人的面,骂杨克是“肮脏的畜生”,说他是“毛猿”,而且被他凶恶的外貌言行吓得当场晕了过去。扬克认为这是对他人格尊严的莫大侮辱,他当众恶狠狠地宣布“要砸碎她的脑袋!”、“我迟早会砸碎她的脑袋的!”。扬克从此走上了复仇之路,他想洗雪自己所遭受的耻辱,力***证明自己不是畜生,不是毛猿,然而最终他得到了失败的结局,并赔进了自己的生命。
很多的读者和研究人员关注的目光往往是放在《毛猿》的悲剧精神或个人命运上,很少有深入到其写作中体现出的时代背景以及主人公悲剧后面的文化因素。扬克的人生经历并不复杂。他的出身以及家庭关系简单了,作为悲剧的主人公,他并不是什么英雄、王子之类的伟大人物,他只是茫茫人海中极为普通的一员。他的行动也没有什么惊天之举。他的生活极其平凡。就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时代色彩,打下了时代的烙印,这一悲剧的发生实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的,从文化方面来说,具体的就是体现在当时的美国的宗教习俗、人文意识方面。
一、《毛猿》中的宗教意识
奥尼尔的悲剧善于把具体的现实关系抽象为人类追求的本能,在剧本中他企***说明的是:造成悲剧根源的是性本能,促使人物行动的深层动因是“”,邪恶的作为一种决定命运的力量导致人类的仇杀和死亡,人与自身情感的冲突是控制人物命运和剧情发展的决定因素。事实上,人的本能已成为统治人自身的上帝,人与自我本能的冲突是奥尼尔悲剧的主题之一。在《毛猿》的叙述中,透过主人公的悲剧,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悲剧冲突的根源实际上并没有超脱当时的社会文化因素,其中体现的人与上帝的冲突依然是反射当时美国清教主义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奥尼尔对这一宗教思想的批判。
清教主义是美国的传统文化,所谓早期的资本主义精神,即新教伦理,正如托马斯・埃伦・格林费尔德所认为的,是美国清教徒关于工作和金钱的价值观念。清教伦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以事业兴旺为人生的宗旨,勤奋节俭,克制禁欲,信奉“良心即上帝”,用人的良心代替了基督教上帝,而成为人自己的上帝。人与清教上帝的冲突,即是人与自我的冲突。
另一方面,这一清教文化以及作者的反清教倾向也与作者本人的思想和文化意识直接相关。奥尼尔剧中的人物,无论是沉湎在梦幻中,还是不甘心向命运低头。与命运抗争,像《毛猿》里的杨克一样,死也要在战斗中死去,最后结局都是一样,难逃命运的魔掌。而这种命运观念的形成与他充满矛盾的思想体系及充满坎坷的人生经历分不开。他18岁就开始读尼采的书。尼采的“上帝死了”的呼声一直萦绕在他的耳畔,很自然表现在他的作品之中。他后来接触的叔本华的著作和希腊悲剧更是将一种人生痛苦的意识,很早就渗透到他的心灵之中,而奥尼尔一生悲剧式的经历,尤其是他所经受的种种精神上折磨,使他认为幸福只是一种想象。他把这种想象中的幸福生活就写进他的作品中。同时,奥尼尔崇尚古希腊悲剧,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悲剧中关于命运根源的探索。作为神秘主义者,奥尼尔坚信人背后有一种强大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将人推向失败和毁灭。因此,他作品中必然体现出他对这种力量的思考和人的悲剧原因的追问。上帝的影子或者说宗教的因素,作为一种是人类对自身命运思考的结果,也就必然影响到并体现在他和别的作家的创作中。
二、人文习俗
《毛猿》中扬克的悲剧表面看来是主人公自身的悲剧,是个体与上帝的抗争。然而,在这种个体命运悲剧的后面,却是强大的社会力量在起作用。实际上,我们可以说,扬克的悲剧在其创作之初就已经注定了,其中最决定的因素就是作品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流行的人文习俗等;
根据剧作家的描述,扬克所处的时代,正是二十世纪初期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急剧上升时期,由于美国社会工业化的飞速发展,机器发明得到广泛的运用。依靠技术和机器的力量使得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的精神世界呈现出一派被金钱吞噬洗劫后的荒凉景象。于是有一种人,他们在失去了所有的信仰之后,认为机器和技术能战胜一切,改变一切,他们对机器技术产生了近乎疯狂的崇拜和迷恋,并因此产生了盲目的自信。扬克就是此种人的典型之一。那时候,社会之中实利主义盛行。人人都在追求金钱,大家都只在乎金钱,整个国家都是如此。资产阶级***府所宣扬的“美国梦”,按照奥尼尔的说法,也“不过是物质东西的梦罢了”。然而,过分地追求物质利润,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裸的金钱关系,情感变得异常冷漠。人们精神上普遍失去信仰和相互信任,心目中那个几千年来能够拯救自我的上帝已经不存在了,
“上帝死了”的观念充斥整个社会。
扬克虽然只是邮轮上一名极为普通的司炉工人,但他认为只要通过自己往炉膛里喂煤的劳动,就可以推动巨轮的前进,就可以使世界发生转变。他狂妄地说,“我是原动力,我是结尾,我是开头!我开动了什么东西,世界就转动了――我就是使煤燃烧的东西,我就是喂机器的蒸汽和石油,我就是使你听得见的噪音的那种东西:我就是烟,特别快车和轮船和工厂的汽笛,我就是使金子能铸成钱的那种东西!我就是钢里面的肌肉,钢背后的力量扬克对机器和技术的过分崇拜和迷恋,以及他的盲目自信,促使他进一步丧失自我,失去个性,从而沦为机器的奴隶。并且他从小就不相信上帝。他常对谈论上帝的人说:“上帝?见鬼去吧!”他也曾向同事派迪透露过,他从小就不信圣经上说的那些东西,上教堂也是母亲逼着去,而且只有那么一两次。由于没有了信仰,又无钱无权无势,扬克成为被社会经济、***治完全抛弃的人,他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受到阻碍也就不难理解了。
奥尼尔在《毛猿》中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对于普通劳动者的异化所造成的悲剧最淋漓尽致地表现就是扬克之死。扬克之死标志着他身上的悲剧精神已彻底丧失。他作为人类的一员,被人类自身结成的社会联盟无情地抛弃了。他极力想保护自我,维护人类的尊严,但却被人类取消了做人的资格,甚至连做动物的资格也被取消,(毛猿社会也拒绝接纳他)就像剧作家所描述的那样,仅仅“像一堆肉,瘫在地上”。他的生命只不过是一个没有意识的有机体而已。
奥尼尔虽然没有直接指责渚教思想和当时盛行的拜金主义对人的异化作用,但这一批判的锋芒早已显露无疑。作品中反映的正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觉得自己好像生活在一个相互隔膜甚至充满敌意的世界里,失去了信任感和安全感,连在自己家里都感到不那么踏实。人类越来越成为某种不能加以控制的、神秘的社会力量的。个体处于外在强加于它的***治、道德、审美标准的支配下,丧失了行动和思维的自由,成为被社会责任或社会规范所操纵、所捉弄的生物。社会中的人类被绝望、孤独和“无家可归”的情绪所笼罩。这不仅符合存在主义的观点,也对我们现代人是一种警示,扬克作为现代人的象征,从骄傲自大、盲目乐观的虚幻的自我中清醒过来,认识到自己在现实世界存在得毫无价值,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毛猿而已,微笑着接受死亡,结束了归属的探求。我们应该认真反思现代文明对我们的影响,重视正确的文化和思想导向,不要让《毛猿》的悲剧再现。
文化的定义十分广泛,宗教和风俗习惯仅仅是其中的两个方面。然后透过这两方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毛猿》中体现的强烈的文化色彩和特征。因而,真正读懂或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深意,就必然要求读者对于作品所展示的那一时代美国社会有相当的了解。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助于读者的阅读,而阅读行为又带给读者新的文化内涵。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毛猿》悲剧中的文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