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根本精神

美国人类文化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她的《文化模式》一书中提出一个著名的论点:“文化是人格的无限扩展。”文化之独特个性、文化体系之特殊价值素质,构成了通常意义上的“文化精神”。它隐含在人的心灵里,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并发挥着作用,其所具有的心灵姿式和生命律动,只能以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将自己的影像投射到具体的物质形式上。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

天人合一精神。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不同态度是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中国文化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中国哲人把人看作是最为天下贵者,但又主张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虽然也把人与自然看作对立的两方面,但总的倾向是不主张将两者割裂,而习惯于融会贯通地加以把握,寻求一种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合一”(视天道与人道这二者为一体)精神。它不但充分阐明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体与客体之间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的认识,还表达了他们对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客体的客观规律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思考。这种思想长期实践的结果,就是自然界与人的统一,即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去过度改造自然,同时人对于自然又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为我所用。在当今时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一直以来被公认为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的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也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就是一种反对神(包括神的世界、神的权威、神的力量等等)而提倡属于人的东西的思潮。提倡重视现世人生的意义、高度评价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称颂人性的完美和崇高、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中国文化宣扬的道德的人本主义,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蕴涵着完善自我的能力。这种思想与近代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理论不谋而合,都充分肯定了人进取向善的天性。人本主义思想在儒家学说中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在儒家看来,自我的完善并不具有排他性质,相反,根据人道的原则,个体在实现自我的同时,也应当尊重他人自我实现的意愿。即人是社会性的,人的自我实现离不开对他人的尊重与帮助。人本思想的确立,有助于人们合理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并使人们能更有力地抵制外来宗教神学的入侵。

刚健有为的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积极人生态度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就是刚健有为的思想,它指导着人们合理地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一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刚健有为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文化的代表《尚书》和《诗经》中。自古以来,中国的哲人都极力提倡有为、勇于进取,重视“刚”的品德,强调人有要坚定性、责任感和奋斗精神。坚持***人格的思想是刚健自强思想的又一重要表现。孟子“舍生而取义”的豪言表现了他坚持***的人格和气节。这种不畏、不受诱惑、顶天立地的***的人格精神,成为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奋发***强的精神动力。

贵和尚中精神。“贵和谐,尚中道”,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作为中华文明的精髓,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贵和尚中,就是追求所谓的“和合精神”,即在冲突中追求融合,吸收各种优质成分,“和合”成为新结构、新事物、新生命、新思维,“和合”成宇宙万象。“和合精神”的发源可以追溯到宋明时期,比如宋明“理学中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说”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和合”性。

中国人崇尚贵和尚中思想,珍惜和谐局面的稳定,重视社会的发展。贵和尚中精神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五点:

第一,差异与和生。天地万事万物都是“和合者”,是通过“和”或“合”的方式融合生成的,所谓的“不存在”与“存在”都是通过“和合”转换的。异质元素或多元要素之间相互冲突,在冲突中的各元素以“和”和“合”的方式转换,生成新生命、新事物。因而“和合”是新生命、新事物产生的必经方式。

第二,存相与式能。宇宙中的存在称之为“相”,因此存在的方式即存相方式。式能是指存相方式的种种潜能,存相所涵蕴的潜能方式或潜能结构。潜能结构与方式在种种冲突中选择一种式能,转换或变得和谐有序,以实现“和合”。

第三,冲突与融合。宇宙中的一切都包含着差异,在冲突的过程中实现的融合,化生出了新的结构方式。因此融合是以冲突为前提的,而冲突的理势必定是融合。经过冲突、融合形成的新“和合”体,发展和提升了原有的差异和冲突,体现了冲突与融合的价值。生活中差异和冲突无处不在,甚至可以说生活即是冲突,有冲突就有融合,通过冲突和融合形成的“和合”体,就是生活体。

第四,汰劣与择优。“和合”过程所包含的冲突与融合是异质元素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冲突以汰劣为原则,融合以择优为原则,冲突和融合构成的新“和合”体就是通过汰劣与择优构成新事物或新结构。“和合”过程中通过历时态和共时态的冲突定位出异质元素的优质成分,它们互相吸收,融合成新事物或新结构,即新“和合”体,实现择优。若在“和合”过程中通过历时态和共时态的冲突定位出非优质要素,则重新分解成新的元素,与此同时,吸收另一些元素而“和合”成另一种全新的结构方式,并相对稳定地存在于时空中,这就是淘汰。“和合”汰劣择优就是一个为了符合真切、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而不断地“和合”过程。

第五,烦恼与和乐。“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是最贴切答案,说明没有人能不经历负面的情绪体验。人之所以会有这些负面情绪都是因为人的精神受压造成的。人生来就有各种“需要”,除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还有各个层面的精神需要,以获心情的宁静、和乐。若这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心灵就不和不乐,便会烦恼、不安、困惑、痛苦、恐惧等等。要协调、缓解人的负面情绪体验,要净化心灵,要陶冶情操,只有通过“和合”才能实现。人和则天和,人乐则天乐,天人和乐是最令人向往的“和合”心灵境界。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

民族凝聚功能。文化基本精神的思想统摄性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共存共荣的凝聚剂和内聚力,它超越地域、阶级、种族、时代的界限,将中华民族凝聚成坚定的一体。中华一体、国家一统的民族文化心理使中华民族无数次经受住了外敌的入侵、无数次化解了内乱。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万众一心地抵制外侮;之所以能够在“中华一体”的民族认同基础上,不计前嫌,化治内乱,与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形成的,把国家、邻里的和谐统一看作是天经地义的文化传统不无关联。

精神激励功能。对于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还有着强烈的精神激励功能。

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精神将天人相应的世界观、君民相维的***治观、上下相依的伦理观融为一体,倡导人们取大义,以集体利益为重,强调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中华民族贵和持中、正道直行的精神,对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安定有积极意义。学习它,有助于振奋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有助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有助于实现祖国统一。

中国文化自成一种“敬鬼神而远之”的重人生、讲入世的人文传统,人被推尊到很高地位。所谓“人为万物之灵”、“人与天地参”,将人与天地等量齐观,这使中国避免陷入欧洲中世纪那样的宗教迷狂,而发展出一种平实的经验理性。当然,中国文化系统的“重人”意识,并非尊重个人价值和个人的自由发展,而是将个体融入群体,强调人对宗教和国家的义务,构成一种宗法集体主义的人学。这种以人为本的观念激励着人们主动去发现和实现人身价值。而中国文化中“民为邦本”的思想,启发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人人平等的思想,强调维护劳动人民的物质利益。

中国文化中刚健自强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求是务实。在建设现代化的今天,这种精神仍鼓舞人们不畏艰难曲折,朝着理想境界迈进。

整合创新功能。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中国文化的生成和发展经历了多次冲突和融合,通过对异质文化的整合和创新,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博大精深,色彩斑斓。历史上,中国文化也曾面临危机和挑战,曾经历多次文化冲突,但最后,中国文化都成了文化融合的核心,中国文化一再使征服者被征服,一再征服、融合异质文化,既保持自己的传统,又吸纳异域精华。

中国文化的认同力和适应力都很强大。“认同”使中国文化具有内聚力,保持自身传统;“适应”使中国文化顺应时势变迁,不断调节发展轨迹,并吸纳异质文化的精华,使中华文化洋溢着生生不已的活力,充满着自强不息的精神。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风貌的体现,是世界上自成系统、独具特色的文化,给我们以无比的自豪、自信和自尊。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特质,对其中积极健康的要素进行吸收和改造,并积极将之古为今用。

中国文化根本精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文化根本精神

学习

也谈“虎妈”教育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也谈“虎妈”教育,内容包括虎妈教育孩子完整版,谈虎妈教育。“虎妈式教育”已不是一个新名词,这种教育方法的核心内容是严格和严酷的执行教育方法中规定的每个细节。

学习

技击大师王选杰

阅读(57)

本文为您介绍技击大师王选杰,内容包括王选杰技击实例,王选杰谈大成拳最高境界技击。先生祖籍山东,1939年2月17日出生于北京一户书香世家。先生四岁发蒙读书,读完了《论语》和《古文观止》等典籍。1945年进入东教场小学读书,1951年就读于北京三中。因自幼体

学习

数的概念——语义、语法及语用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数的概念——语义、语法及语用,内容包括数的语法意义,数与符号的内容理解。摘要:数的概念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具备原子概念的功能,体现一定的语法意义,并表现出模糊或清晰的语用化倾向。在实际言语交际过程中

学习

浅论教师的语言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浅论教师的语言,内容包括教师激励性语言完整论文,教师话语研究。(彬县紫薇中学陕西彬县713500)

学习

农业推广服务需求与推广方法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推广服务需求与推广方法,内容包括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及目标,农业技术推广问答。【摘要】我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农民对农业推广服务以及推广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

学习

新型控制策略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新型控制策略,内容包括强制访问控制策略,次级控制策略。摘要:针对传统PID控制在压力波动时的控制不足,本文提出将PID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的优点结合起来引入到恒压供水的控制系统,形成一种新型的恒压供水控制策略。

学习

浅析“光的反射”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光的反射”,内容包括光的反射知识总结,光的反射实验。同学们知道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用一条直线表示光线的传播路径,画一个箭头表示光线的传播方向.我们能看到太阳、电灯等光源,是因为它们本身能发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

学习

古汉语中的状语后置现象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古汉语中的状语后置现象,内容包括古汉语中的状语后置,古代汉语有状语后置吗。摘要:古汉语中的“状语后置”现象,历来很有争议,这究竟能不能单独作为一种语法现象,学界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作者就此现象,通过一些实例,来简单说明

学习

护理安全与管理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安全与管理,内容包括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解析,护理安全与管理。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的不断发展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和氛围,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国内外护理安全现

学习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内容包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期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部。珍惜两个"千分之一",学习做人做事做学问张勇传

学习

养生与养身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养生与养身,内容包括养生必先养心全文,养身与养心全集。现代人越来越注意到,养生的重要性,那么究竟什么是养生呢?为什么说西医是看人的病,中医是看病的人呢?让我们听一听养生专家的说法吧。

学习

简述植物原生质体

阅读(70)

本文为您介绍简述植物原生质体,内容包括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植物原生质体名词解释。[摘要]植物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原生质体由于去掉了细胞壁,细胞膜成为细胞活物质与外界环境的唯一屏障。原生质体可以用来观察

学习

家常熬菜的做法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家常熬菜的做法,内容包括熬菜大锅菜的家常做法,素熬菜的家常做法大全集。一、熬菜基本方法

学习

精神高地 1期

阅读(35)

面包就是物质的诱惑,水仙花却是精神的象征。若是我,定会倾向于后者。一块面包也许不足以填饱我饥肠辘辘的肚皮,但我仍会欣喜地用另一块面包去换取一朵水仙花,浇灌它,让它接受生活的阳光,开出绚烂的花。试想一下,那会是怎样一种幸福和充实啊!这又

学习

辽宁精神的历史文化渊源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辽宁精神的历史文化渊源,内容包括辽宁精神十六个字,辽宁具有厚重历史沉淀精神。张洁,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东北沦陷史研究室主任,承担国家特别委托课题“真相史料研究”及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及省领导批示

学习

论中国古代的侠义精神

阅读(116)

本文为您介绍论中国古代的侠义精神,内容包括中国自古的侠义精神,古代侠义精神。摘要:侠义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之一,古代侠士虽然往往特立独行,居无定所却心存大义,兼爱天下,他们的侠行义举让后人尊敬与赞叹,本文通过论述侠义精神的特点,进

学习

班级精神浅析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班级精神浅析,内容包括班级理念与班级精神,班级精神的内涵解读。【摘要】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精神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一般到成熟的培育和建构过程。

学习

医学人文精神论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医学人文精神论文,内容包括医学人文精神朗诵,医学人文精神。1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人文教育现状

学习

精神卫生立法中的“知情同意”是怎么一回事?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精神卫生立法中的“知情同意”是怎么一回事?,内容包括精神卫生法的出台的利弊,精神卫生法的立法原则。[编者按]《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1年12月28日经上海市人大学委会通过,并于2002年4月7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