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越来越注意到,养生的重要性,那么究竟什么是养生呢?为什么说西医是看人的病,中医是看病的人呢?让我们听一听养生专家的说法吧。
何为养生
那就来看这个生命的生怎么写。中国古人造字是很讲究的,生字是上面一棵草,下面是大地,是草从大地上长出来,就叫生生不息,生长的意思。这样看来,这个生字已经远远超越了身体的概念。养生第一是过程,第二是生命的境界。其实人生命的最高的境界就是健康、快乐和智慧。
现代人对养生有一种误区,觉得养生就是把身体养好。要把身体养好,无外乎做两件事,第一是要运动,第二吃营养品。这种认识是比较狭隘的。真正的养生,除了这个层面之外,还要有生命的升华,那就是要快乐,除了快乐之外,还要有智慧,这三点齐全了,才是正确地走完了人生的整个历程,而且是提升到生命的最高境界。
治未病的含义
治未病它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未痛先防,就是说还没有得病的时候,就要去预防它;第二个阶段,叫已病要防变,就是已经得了病了,要防止它变化、加重;第三个阶段,是叫病后防复,就是这个病,治愈之后要防止它复发。如今有人认为,中医似乎就要偏重于治未病,是不是因为中医现在治不了已病了,所以退守到治未病这儿来了。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黄帝内经》上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就是说最高明的医生重点是在治未病,而不在治已病上。所以中医的重点在治未病。而它把治未病这种思想,贯穿在治已病当中。
养生四要素
《黄帝内经》中说,养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叫食饮有节,在饮食方面,第一个字是杂,就是吃的东西要杂,不要偏,第二个字是要少,第三个字就是要淡,第四个字就是要慢,第五个字就是要温,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孩子。
第二叫起居有常。起居它有广义和狭义的意思,广义的起居就是日常生活,狭义的就是起床睡觉。人的睡眠特别重要,按照现代医学来说,是大脑皮层细胞的一种有效移植。它是非常重要的,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睡眠要是不足,或者睡眠失常的话,这个人就容易疲劳,精神上萎靡不振,体力也恢复不了。
第三叫做不妄作劳。现在好多人养生的时候,早晨起来锻炼,那是锻炼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其实这是不适当的,现在有一句话叫生命在于运动,在我看来应该是,生命在于动静之间,我们要多做有氧运动不要做无氧运动。
第四点非常重要,这是中国养生的一个精髓叫形与神俱,就是形神要合一。前面说的那些都是有形的,人人都可以达到的。可是这个时候,如果不加上神,形神如果分离的话,那对身体照样是没有帮助的,照样是有害的。
(据《文汇读书周报》)唐朝官员“容颜衰老者”要提前退休
唐朝廷规定,官员70岁致仕,即退休,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死规定”。有的年过70,但还身体健康者则可以继续留任;而未到70者,若容颜衰老,则会被“勒令”提前退休。
武则天时有位兵部侍郎叫侯知一,年龄到了,朝廷下发了关于他致仕的文件,上盖皇帝大印,意味着武则天已圈阅。但他不愿退,就给皇帝写奏章,表示自己欣逢盛世,身体健康,还能再干几年。为证明事实如此,他在百官上朝时当着圣上的面“踊跃驰走,以示轻便”。照当时朝堂空间推断,这番“踊跃驰走”应是直来直去,类似现今足球运动员体能测试时的折返跑。武则天见了高兴,就应允了。
若没到70岁,但身体不好不能胜任工作者,也可提前半退,保留散官或勋官级别。唐朝另一条规定是:五品以上的官员年龄虽不大但“容颜衰老者”要提前退休,此乃形象工程――大唐官员不仅要充满朝气,还要耐看,须拿得出门。所以官员们经常照镜子,很懂得保养。唐朝皇帝每年腊月初八前都要向官员们赠送面脂和口脂等化妆品。
要想保住位置,保养固然不能忽视,心态更加重要。唐代史书曾说:“代宗时,有术士日唐若山,气导引,寿不逾八十。郭尚父(子仪),立勋业,出入将相,穷奢极侈,寿临九十。”当官又能心宽体胖,延年益寿,才是真会当官。
除此之外,如果老眼昏花,仕途也要受影响。武则天当***时,一天散朝后,宰相娄师德在洛阳城门坐等随从把马牵来。一位想进宫的县令走来挨着坐下,和他寒暄起来。县令的儿子走来,惊见父亲和宰相平起平坐,忙高声提醒。县令闻听很惶恐,起身便拜,连说死罪。娄师德为人宽厚,说:“人有不相识,法有何死罪。”那时没照片和电视,县令不认识宰相很正常。县令见宰相平易近人,便趁机诉苦――上级说他的眼看不清东西,让提前退休。县令解释说,自己看东西并不昏暗,晚上点着蜡烛还能给上级写报告。娄师德笑道,晚上还能看清字,为何大白天却分辨不出宰相?县令听了吓得磕头如捣蒜。
70岁退休并非绝对,也不应该绝对,唐朝时狄仁杰就被武则天尊为“国老”,郭子仪、裴度也分别以身系国家安危二三十年。唐高宗时,在辽东征战了两年多的李绩终于攻克了高句丽的国都,此时他已年近八十。可见,退休年龄应因人而异,老当益壮者不乏其人。如才力正当年,一律令其退下,于个人休养或许是好事,于全局未必不是损失。
(据《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