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伦理道德教育

随着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有效工具,随之而来的信息伦理道德问题日益凸显。尽管人们都逐渐意识到加强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问题新,对于如何开展和搞好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目前普遍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有效的指导和经验借鉴,面临着许多有待探索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尤为重视,近年来,本人协同各年级信息技术教师,从实践着手,立足我县教育实际,吸收大量有关信息技术伦理道德教育的各种文献资料并结合新课程的有关规定,把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种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效果显著。

一、 什么是信息伦理道德教育

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有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只要有信息的获取和,都存在信息伦理道德问题。作为我们的信息技术科教学来说,信息伦理道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遵守网络规则和网络礼仪;保护隐私权;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预防计算机犯罪;注重网络安全;尊重知识产权等。

***在2000年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部分)》提出,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由此可见,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已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之一,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伦理道德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营造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环境

(1)把信息伦理道德教育融入教学任务中。

信息伦理道德问题源于生活,现实社会中形形的伦理问题为教学内容提供了生动的案例,所以信息技术课可以适当的采用案例启发式教学。比如通过"熊猫烧香案"、电脑变成任由他人宰割的"肉鸡"案等案例,引出黑客和病毒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讲解同案例相关的知识内容与学生分析探讨案例相结合,师生从教与学的双向角度获得丰富的信息伦理认知;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信息伦理行为加以引导,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培养蕴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伦理和职业行为习惯,从而使信息伦理知识深入人心。

另外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经常以"任务驱动式"的模式进行教学,如果我们把一些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添加到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当中去,就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比如word的***文混排这个内容,我们可以把制作一个"戒除网瘾"或"防止网络犯罪"的宣传海报作为任务。

(2)拓展教学内容,适时、适量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中有很多内容是有拓展空间的,教师在完成规定课程内容的同时可以适当地加入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如,在讲授PhotoShop这个章节时,在学生掌握了***片合成的技术以后,把从网上收集到的利用***片合成技术进行恶搞的***片和利用此技术进行造假的事例播放给学生看,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分析和判断。又如,在讲授电子邮箱的使用这个内容,我们可以加入一些信息安全防范方面的知识。还有,讲授网上交流工具的时候,适当介绍一些网络欺骗的案例,让学生在网上注意谨慎交友等。如此在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同时及时把相关的网络道德教育加入其中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日常教学注重教师教学示范,潜移默化对学生的信息伦理道教育

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观察、发现、了解教师的过程,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直接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还要注意自己在"虚拟空间"中的用语。如课堂上用到论坛、电子邮件等进行交流的时候,教师都注意自己的网上礼仪,多用"你好"、"谢谢"等文明用语;尽量用短消息来简明扼要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发重复信息等。学生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也会养成良好的网上文明习惯。

3、综合实践教学,引发学生对信息伦理道德的深层次思考

在完成相关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后,让学生组成协作学习小组,采取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方面的实践活动,自己去发现和研究身边的一些信息伦理现象,以获得更深刻的认知体验。具体实施包括确定课题、探索研究(搜集资料、设计问卷、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等)、成果展示交流及评价三阶段。

确定课题时,通过教师给定题目和学生自主选题两种方式来确定研究题目,具体可以设置如下所示的实践活动课题供学生选择:

* 网络对学生的利与弊

* 学生QQ使用及个性签名情况调查

* 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影响

* 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 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调查

* 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调查

* 学生上网与人的沟通

学生确定课题后进入探索阶段,探索阶段是整个实践活动的中间和核心环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搜集资料、采集数据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形成了总结,将主要成果呈现出来。比如用WORD软件设计调查问卷,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用PowerPoint软件来展示成果。在成果演示交流和评价环节中,教师和全班共同对各小组的实践结果进行交流和合理的评价。这样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融合,通过实践活动更深入的了解人们对信息伦理道德方面的看法,进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自己在信息使用中的行为准则达到我们实验的最终效果。

总之,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是一项周期比较长的工作,仅仅靠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借助家长、社会、舆论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合力,才能营造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环境,并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伦理道德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0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第2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价值观; 网络道德; 养成教育

[中***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徐恩芹(1974—),女,山东汶上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教学系统设计、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和信息技术价值观研究。E-mail:。

网络应用的普及,引发了一系列网络道德问题,网络道德教育成为网络社会备受关注的课题。在理论上,人们从社会伦理学、心理学或哲学的角度分析网络道德的内涵、特性以及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研究者调查各类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介绍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矫正措施、推广为了规范网络行为而建立的网络道德标准和规章制度等。但是,大多数研究特别是实践研究往往忽略了两个基本的前提,即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1]养成教育是德育的根基。[2]在这两个前提下实施网络道德教育就要从基本的价值观培养和良好网络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由于网络是信息技术的具体体现,因此,网络道德教育需要关注网络主体的信息技术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也就是说,从科学信息技术价值观的培养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应该是网络道德教育的核心。那么信息技术价值观和网络道德养成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呢?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为网络道德教育实践提供可操作的理论指导。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价值观和网络道德养成之间的相关性作深入的探讨。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本研究认为信息技术价值观是网络道德教育的基础,网络道德养成教育是网络道德教育的根基,所以,信息技术价值观会影响网络道德的养成。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信息技术价值观与网络道德养成之间的相关性。

前期研究和文献研究的结果显示,个人的性别、上网时间等变量会影响信息技术价值观和网络道德,所以在研究中个人变量可以作为控制变量,以便更好地研究信息技术价值观的不同层面对网络道德养成的影响效应。因此,形成了如下研究假设。

H1: 个人变量会显著影响主体的信息技术价值观。

H2: 个人变量会显著影响主体的网络道德养成。

H3: 信息技术价值观会对网络道德养成产生正向的显著影响。

H4: 信息技术价值观对网络道德养成具有预测力。

二、研究过程说明

整个研究以文献研究、访谈和问卷调查为主,具体可以分为理论分析、编制问卷、发放问卷和数据分析等几个阶段。

(一)理论分析

这一阶段主要是基于文献研究,分析信息技术价值观和网络道德的含义与结构。

1. 信息技术价值观

信息技术价值观的概念界定和结构都借鉴了前期的研究成果。首先,信息技术价值观是主体对信息技术或信息技术应用活动的最基本看法,是主体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属性、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和信息技术实际效用的认识,是在一定形式之间的信息技术价值创造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取向。其次,关于信息技术价值观结构,前期研究从元结构和内容两个维度进行了建构,由于本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信息技术价值观与网络道德养成之间的关系,在信息技术应用的任何领域都会涉及网络道德问题。因此,本研究对信息技术价值观体系只从元结构纬度进行划分,即信息技术价值观包括价值判断、价值态度和价值行为等三个层面。[3]

2. 网络道德

关于网络道德,主要是借鉴网络伦理学的研究成果。网络道德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们通过网络而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的伦理准则,是调节网络主体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关于网络道德结构主要是基于对网络伦理学中列出的一些网络道德问题的概括和总结,比如刘云章指出网络应用中的道德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信息公开与安全、网络知识产权、网络言论自由与责任、网络文化一元与多元、网络技术与情感、网络犯罪与立法、网络社会与人格建设等八个方面;[4]刘可风等人则认为网络社会的伦理学问题主要分布于网络人的道德人格、网络犯罪、网络信息公共安全、信息过剩与信息污染、网络知识产权和信息垄断、网络隐私和其他一些方面;[5]在广泛的文献研究和访谈基础上,本研究认为,网络犯罪更多地属于法律范畴,人格建设应该是网络道德教育的目的,而计算机伦理学中所谈到的网络文化与学生的生活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本研究所采用的网络道德的框架包括网络信息公开与安全、网络知识产权、网络言论自由与责任和网络技术与情感等四个方面。

(二)问卷编制

依据信息技术价值观和网络道德养成的理论框架,本阶段主要是编制问卷。整个问卷包括个人变量、信息技术价值观量表和网络道德养成量表等三大部分。

首先,个人变量主要包括性别、家庭住址的城乡分布、最早接触网络的时间、每天平均上网时间、网络游戏经历、独生子女情况和是否用手机上网等。

其次,信息技术价值观量表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共设计了21个题项,其中价值判断7项、价值态度7项、价值行为7项。量表采用Likert5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主体的信息技术价值观越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

最后,养成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习惯,[6]网络道德养成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在访谈、文献研究和实践中人们最常提及的是各种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因此网络道德养成量表的设计主要是列出各种不道德的网络行为,让学生根据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进行选择,共23个题项,其中网络信息公开与安全中的道德行为6项、网络知识产权5项、网络言论自由与责任7项和网络技术与情感5项。量表采用Likert5分量表,得分越低,表明主体的不良的网络行为越少,符合道德规范的网络行为越多,其网络行为习惯越好。

(三)问卷发放与回收

问卷共48个研究因素,根据统计学对样本数量的要求,样本数量至少是研究因素个数的5~10倍。[7]因此,本阶段选择了山东、江苏、湖南等省份8所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包括1所***直属高校,4所省属高校,3所高职院校,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528份,有效问卷510份。所以,本研究样本选择较为合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四)数据分析

对于全部有效问卷,利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项目分析结果表明,所有题项的决断值(CR)均达显著,具有一定的鉴别度。

信度分析结果表明,信息技术价值观量表和网络道德养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值分别为0.943和0.892。这说明问卷具有很好的信度。

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信息技术价值观保留三个因素、网络道德养成量表保留五个因素都比较合适,说明这两个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另外,从问卷的设计、发放到问卷的统计分析,访谈一直没有中断,其中包括课题组成员对校外专家和学生的集体访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的内容效度。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下面将在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来探索信息技术价值观与网络道德养成之间的相关性。

(一)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1. 个人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数据显示,本次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占38.9%,女生占61.1%,且37.9%的学生是独生子女,62.9%的学生拥有个人电脑,82.4%的学生经常利用手机上网,13.3%的学生曾经在网上扮演具有暴力特征的角色。学生家庭的城乡分布基本均衡,44.9%来自城市,55.1%来自农村。从开始接触网络的时间看,35%始于小学,40%始于初中,19.5始于高中, 1.9%始于小学之前,3.5%的学生到了大学才开始接触网络。从学生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看,48.9%的学生在1~3小时之间,25%的学生在1小时以下,18.2%的学生在3~5小时之间,7.9%的学生在5小时以上。对于是否玩网络游戏,有53%的学生偶尔玩,11%的学生经常玩,36%的学生从来不玩。可见,本次调查对象不仅在地域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城乡分布、上网条件和网络使用的基本经验也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 信息技术价值观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1的数据可以得出,调查对象的信息技术价值观平均分为83.2103,每题平均分为3.9624分,超过了5分制的平均值,且向最大值5靠近,这说明学生的信息技术价值观整体上较为科学。在不同层面上,价值态度得分最高,每题平均得分为4.2575分;其次是价值判断,每题平均分为3.9652分;价值行为得分最低,仅为3.6845分。所以,尽管学生的信息技术价值观总体上较为乐观,但是他们在价值判断、价值态度和价值行为上存在某种程度的不一致,出现前后矛盾,没有达到价值观元结构的完全一致,这样的信息技术价值观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8]

3. 网络道德养成的描述性统计

网络道德量表共设计了23个题项,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到总的平均分为38.9069,每题平均分为1.6916,分数较低,接近最小值1,这说明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较为理想,但是,确实存在一些不良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网络知识产权的每题平均得分最高,这说明学生在网络知识产权中的不良道德行为相对较多。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网络知识产权中学生较为频繁的不良道德行为是从网上抄袭作业和使用盗版软件,数据显示,62.8%的学生曾经从网上抄袭作业,57.1%的学生曾经使用盗版软件。

(二)个人变量在信息技术价值观中的差异性分析

前期研究成果显示,性别对信息技术价值观没有影响,家庭住址对信息技术价值观有显著影响。[9]表3中的数据结果显示,其他个人变量均会影响信息技术价值观。

首先,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早晚、个人电脑拥有情况、独生子女、手机上网和网络游戏经历与信息技术价值观整体都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25、-0.170、-0.120、-0.123和-0.184,其解释变异量分别为0.006、0、0.008、0.007和0;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与信息技术价值观整体上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16,解释变异量为0.010。这表明,这些个人变量对信息技术价值观总体上有较大的影响。

其次,在价值观的不同层面上,个人电脑拥有情况与价值态度和价值行为都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27和-0.190,解释变异量分别为0.005和0;独生子女与价值行为表现出较强的负相关,相关系数是-0.166,解释变异量是0;手机上网与价值判断和价值行为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93和-0.115,解释变异量分别为0.038和0.010;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与价值判断和价值行为均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94和0.121,解释变异量分别为0.037和0.007;网络游戏经历与价值判断和价值行为均表现出较强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63和0.200,解释变异量均为0。

综上所述,假设1(H1)个人变量会影响信息技术价值观在总体上成立,在不同层面上也成立。

(三)个人变量在网络道德养成中的差异性分析

表4的数据显示,性别、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和网络游戏经历等三项个人变量对网络道德行为产生影响,其他变量对网络道德行为均未表现出显著影响。

首先,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与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整体上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142,解释变异量为0.001;网络游戏经历与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整体上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16,解释变异量为0.009。

其次,性别与网络信息公开与安全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129,解释变异量为0.004;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与网络信息公开与安全、网络知识产权、网络言论自由与责任和网络技术与情感中的道德行为均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116、0.200、0.104和0.151,解释变异量分别为0.009、0.000、0.019和0.001。

最后,网络游戏经历与网络信息公开与安全、网络知识产权和网络技术与情感中的道德行为均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105、-0.113和-0.094,解释变异量分别为0.017、0.011和0.033。

可见,只有部分个人变量会对网络道德养成产生影响。所以,假设2(H2)部分成立。

(四)相关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信息技术价值观与网络道德养成之间的相关性,我们需要分别分析信息技术价值观对网络道德养成整体上和各个方面的影响。

1. 信息技术价值观对网络道德养成整体上的影响

表5的数据显示,信息技术价值观整体上与网络道德养成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133,解释变异量为0.003。而且信息技术价值观的不同层面对网络道德养成整体上也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其中价值判断、价值态度和价值行为与网络道德养成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6、-0.089和-0.101,解释变异量分别为0.010、0.047和0.025。

可见,信息技术价值观总体及其不同层面都与网络道德养成呈现出负相关。这说明主体信息技术价值观总体在价值判断、价值态度与价值行为等不同层面上的得分越高,他们不良网络行为的得分就会越低,也就是说,主体的信息技术价值观越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主体不符合道德规范的网络行为就会越少,其网络行为越符合道德规范。因此,信息技术价值观会对网络道德整体上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

2. 信息技术价值观对网络道德养成各个方面的影响

根据表5中的数据,信息技术价值观整体上与网络信息公开与安全、网络言论自由与责任和网络技术与情感中的道德养成均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其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167、-0.122和-0.145,解释变异量分别为0、0.007和0.001。而且,信息技术价值观的不同层面与网络道德养成的不同方面也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中,价值判断与网络信息公开与安全、网络言论自由与责任和网络技术与情感中的道德行为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143、-0.104和-0.117,解释变异量分别为0.001、0.020和0.009;价值态度与网络言论公开与安全中的道德养成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其相关性系数为-0.107,解释变异量为0.017;价值行为与网络信息公开与安全、网络言论自由与责任和网络技术与情感中的道德养成也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其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124、-0.102和-0.141,解释变异量分别为0.006、0.023和0.002。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价值观整体及其在不同层面上与网络信息公开与安全、网络言论自由与责任和网络技术与情感中的道德养成均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但是与网络知识产权中的道德行为均未表现出相关性。这说明主体信息技术价值观总体或者在价值判断、价值态度与价值行为等不同层面上的得分越高,越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他们在网络信息公开与安全、网络言论自由与责任和网络技术与情感中道德养成的得分就会越低,不符合道德规范的网络行为就会越少,其网络行为越符合道德规范。因此,信息技术价值观会对网络信息公开与安全、网络言论自由与责任和网络技术与情感中的道德养成上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而对网络知识产权中的道德养成不会产生影响。因此,假设3(H3)部分成立。

(五)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仅仅判断了各变量之间是否相关以及相关性程度与方向,回归分析可以更好地判断哪些自变量是导致因变量变化的解释变量以及它们对自变量影响力的大小和方向。下面将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揭示信息技术价值观与网络道德养成之间的因果关系。

由于信息技术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相关分析表明,价值判断、价值态度和价值行为与信息技术价值观整体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为了避免回归分析中的共线性问题,本研究只挑选价值判断、价值态度和价值行为三个层面作为三个***变量导入回归分析,[10]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检验这三个变量对网络道德养成的影响。

a.预测变量:(常数),价值行为

b.预测变量:(常数),价值行为、价值判断

c.预测变量:(常数),价值行为、价值判断、价值态度

d.因变量: 网络道德养成

首先,自相关检验显示DW值为1.811,说明样本之间没有自相关。共线性分析显示,容忍度都在0.67~0.89之间,方差膨胀因子较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这几个指标说明适合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其次,从表6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价值判断、价值态度和价值行为均进入了回归方程,三个预测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240。而且价值行为最先进入,其次是价值判断和价值态度,随着进入模型的预测变量的增加,回归平方和也随着增加,说明随着逐步回归中模型的改进,已解释变差越来越大。每个模型的F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都小于0.01,说明每个模型的总体回归效果都是显著的。因此,假设4(H4)信息技术价值观对网络道德养成具有预测力是成立的。

最后,根据表7中的回归系数,可以得到如下标准化回归方程。

模型1:网络道德养成=23.125+0.137×价值行为

模型2:网络道德养成=52.440+0.196×价值行为-0.184×价值判断

模型3:网络道德养成=57.355+0.231×价值行为-0.139×价值判断-0.114×价值态度

四、研究结论与思考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发现本研究最初提出的研究假设基本成立,各研究假设的具体检验情况如表8所示。

首先,学生的家庭城乡分布、接触网络的时间早晚、个人电脑拥有情况、独生子女、手机上网和网络游戏经历等个人变量均会影响信息技术价值观。研究假设1(H1)完全成立。

其次,学生的性别、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和网络游戏经历会对网络道德养成产生一定的影响,个人变量的其他方面对网络道德养成没有影响。研究假设2(H2)部分成立。

再次,总体上讲,信息技术价值观会对网络道德养成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即主体的信息技术价值观越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不符合道德规范的网络行为就会越少,其网络行为越符合道德规范。具体到网络道德的不同方面,信息技术价值观整体及不同层面会对网络信息公开与安全、网络言论自由与责任和网络技术与情感中的道德养成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而对网络知识产权中的道德养成均不会产生影响。因此研究假设3(H3)部分成立。

这或许与当下对网络知识产权的归属有关,根据目前的研究,有人认为知识产权更多地属于法律的范畴,也有人认为道德的极限就是法律,网络知识产权属于极端的道德问题。根据伦理学已有的研究,价值观是道德教育的基础,价值观教育必然会影响道德教育,由此可见,网络知识产权归属法律范畴似乎更为合适。

最后,信息技术价值观对网络道德养成具有预测力,其中价值行为的预测力最大,其次是价值判断和价值态度。所以,研究假设4(H4)完全成立。

在相关性量表中网络道德养成量表主要是各种不符合道德规范的网络行为,而价值行为则主要是各种积极的信息技术应用行为,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价值行为对网络道德养成的预测力最大。

总之,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信息技术价值观是网络道德教育的基础,网络道德养成教育是网络道德教育的根基,从科学信息技术价值观的培养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应该是网络道德教育的核心。

[参考文献]

[1] 陈理宣.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J].学校***建与思想教育,2009,(10):45~46.

[2] 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养成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7.

[3] [8] [9] 张景生,徐恩芹,李娟.信息技术价值观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 刘云章.网络伦理学[M].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5] 刘可风等.应用哲学与应用伦理学引论[M].北京:中国财***经济出版社,2005.

[6] 林格.养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第3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教学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教学。而信息技术也逐渐渗透到中小学教育中,作为学生信息技术的重要启蒙课程。信息技术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在互联网世界中人们的约束更少,有更加自由和开放的空间,但是也随之衍生出了许多问题。让学生理性认识信息技术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本文从德育的角度分析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

一、课程设置中突出德育主题

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教学场景给出合适的德育主题,并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学***验和感知与教学过程进行融合。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中进行安全教育、礼仪教育、道德教育、爱国教育、环保教育等。如,在进行《编辑选定的***片形状》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建立垃圾搜集的场景,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垃圾是可回收、不可回收的,从而在教学中突出环保教育。学生一方面学习了信息技术知识,了解基本的编辑和菜单操作,同时也了解了垃圾的分类知识,突出德育主题的目的和价值。

二、在练习中重视德育情景创建

所谓德育情景的创建就是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和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德育场景和体验,获得较好的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对于年幼的学生来说,情感是德育的重要基础,能够引起学生的支持和配合。例如,教师可以以“母亲节”为主题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用Flas展示母亲节的由来,通过声情并茂的Flash演示让学生感受母爱,启感。

三、在作品中体现德育成果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即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布置针对性、目的性较强的作业让学生动手实践和操作,能够在作品中突出德育主题,从而实现德育的效果和目的。例如,以《地球母亲》为题让学生用电脑绘画,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实践动手,从而突出德育主题,有的学生的作品突出环境污染对地球母亲的危害,显示出学生对地球母亲的担忧。总之,作品创作体现德育成果,有着很强的可操作性,对于小学德育有重要的作用。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德育渗透;潜移默化

信息技术课程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置,它既体现科学精神,又强化人文精神。作为一门***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然而,目前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科内容,很少探讨道德问题,而在德育课上,教师所讲内容又多远离信息道德的领域,多数学生的信息技术道德基本上处于“道德任意”的状态,而不是教育所期求的“道德有序”状态。因此,如何把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结合起来,穿插、渗透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入探讨的研究课题。

一、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内容

1.时时处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明确提出爱国、守法、明理、诚信,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祖国,才能立志为祖国效力。所以,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就要时刻不忘关心和支持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英雄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信念。

例如,在一节以“让我们向抗击雪灾的英雄们致意”为德育主题的信息技术课中,笔者通过“英雄事迹搜寻、卡片制作、卡片送英雄”三个情境,在引导学生复习所学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习英雄事迹,加深学生对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具体地,本节课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是学会对信息素材进行有目的的加工。教师在课前安排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通过网络搜集“抗击雪灾中的英雄事迹”,并要求小组课前商议好赠送电子卡片的方案,目的是引导学生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和培养他们协作学习的能力。课上,教师首先进行关于信息加工的基本知识的讲解,然后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在听取小组搜集素材和拟定方案的汇报后,根据各小组的不同需求,进行相应的指导,最终通过网络论坛发帖、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发送卡片。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课后反映,他们不仅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更是在“事迹报告会”和亲身体验的情境中充满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提升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而且在共同学习中促进了友谊。

2.贯彻始终渗透信息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信息道德却把握着学生个体信息素养的方向。信息道德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反映了人类在信息社会中道德关系的基本要求,是人类在整个信息交流活动中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渗透信息道德教育就是为使学生养成遵守信息行为规范的习惯,使其信息行为能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的总目的相协调。例如,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成为我国中学的必修课程之一,各学校纷纷加大了计算机、网络设施等硬件及软件资源的投入力度。然而,这些高新科技设施常因其精密性而易损坏,学生也会因其操作不当或者出于好奇心理,而有意或无意地导演“恶搞键盘”“乱点鼠标”“拿删除他人文件取乐”等恶作剧。这些不良信息行为都会使得信息技术学习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对待学生的不良信息行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当首先尽量保持客观和中正态度,然后通过说理诱导和榜样示范等教学方法,实现信息道德教育在“情”“理”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

二、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策略

倡导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理科教育思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体现。然而,信息技术课程毕竟不能替代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存在,反之亦然。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既要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又要达成渗透德育教学的目标,就必须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

1.把握学生心理特点与道德认识水平,因材施教。

中小学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时期,这一年轻群体的心理处于懵懂而又急切渴求知识的状态,与此同时,他们又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面对“信息海洋”,倘若没有养成良好的信息行为习惯,他们极容易“迷失”、陷入“网瘾”,深受不道德的网络信息传播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信息的欺骗与伤害.

而对于这一年轻群体,由于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生活背景的不同,又会存在着个体的性格差异、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认识水平。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每个学生,把握这一群体里每个个体的心理特点和道德认识水平,“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工作,顺利进行个体化教育。

2.提高教师修养,寓德育于“情”“理”之中。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第5篇

关键词:校内外信息技术;德育教育;结合;策略

古人云“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可见德育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如何端正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分辨网络信息的真善美丑,引导学生真正地认识网络的使用价值并合理使用,树立良好的信息素养。如何将校内外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学校应构建信息技术的德育教育工作新模式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德育教育工作新模式,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和情感激励工具,学校要建设一支适应信息化的德育教师队伍――德育处、班主任、科任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师、学生、教育活动三要素,转变成教师、学生、教育活动和媒体四要素,从而改变传统的教育结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例如,转化德育差的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德育处和班主任要建立德育差生的信息资料,了解其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和兴趣爱好,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并有选择性的进行加工和使用,组织学生集中学习,远比教师空洞地讲授一些理论套话强得多,实效快得多。将教育资源转化为个体的自我教育知识,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教育为主体的德育教育新理念。

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认知和情感激励作用

在实践信息技术与德育课堂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认知和情感的激励,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德育的自我教育。例如,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课,就是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最好教本,也是信息技术与德育课堂的最好结合体。教师可以通过电视了解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可以通过网络看到世界的缤纷多彩;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博客、BBS、QQ等,真实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理解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等。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来作出正确鉴别、批判、吸收和继承,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

三、打造完善优质的融合应用环境

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及软硬件建设,着重建立完善德育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精心规划设计、增强开发实力,拓宽选择空间,为教育教学提供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信息技术的融入,使教师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德育教育的研究者和践行者、学生协作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只有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能,提升融合效度,才能成功开启新型德育模式。对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系列培训一定要常抓不懈;通过理论学习,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增强自信;支持教师进行融合研究的实践探索、反思交流;追求适度有效、自然无痕的融合境界。

四、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

1.网络传播中急需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首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在了解网络运用网络的同时,教师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做好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2.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知识技术和道德要求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全面地了解网络知识掌握网络技术,使其懂得利用网络去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懂得利用网络去获取知识、搜索信息、促进创新;重要的还要使其了解网络社会的复杂性,认识到网络对人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并懂得网络是一个人们共享的社会,也需要规则和美德。3.树立遵守信息法律法规的法制意识。要让学生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法制观念,养成在信息活动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鉴别与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使学生能自觉选择正确信息,抵制黄色信息、***信息、封建迷信信息以及各种低俗、下流的垃圾信息的侵害,让学生自觉意识到维护信息活动正常秩序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5.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利益的信息道德观念。让学生知道个人的信息活动应以不损害他人的正当利益为原则,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名誉权、财产权、知识产权,不使用未经授权的信息资源,不随便在网上别人的隐私,信守社会公德,不损人利己;同时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理解资源共享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6.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务与责任观念。要让学生全面理解信息活动中必须承担的义务与责任,慎重在网络公共场所表达个人观点与看法,不或传播有害信息,不能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更不能有意传播虚假信息误导他人。

总之,德育具有广泛性,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几乎存在于教材的每篇文章里、每个章节里。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的“礼之用,和为贵”,“和”应该解为和谐,是德育的范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德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o论古今中外的教育界论述,还是实践经验的总结,都能看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渗透德育教育,二者有效结合,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颖.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

[2]吴刚.信息技术教学呼唤道德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01(4).

[3]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薛维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李伯黍,等.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沈书生,李艺.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改革[J].电化教育研究,2002(12).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第6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文化知识;教育

教育改革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重点强调的教学目标是对中小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培养。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也应该肩负起这种教育的使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巧妙的融合道德教育的内容,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以及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准确的定位。如何将道德教育工作合理的渗入于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中,已经是信息技术的授课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了。本文将浅析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的重大意义,并重点的探讨如何将德育教育真正落实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相关策略。

一、德育教育融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1.将教学改革的目标真正的落实,是实现全面人才培养的必备条件。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环节使学生具备基础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积极运用德育教育模式构建学生完整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学生自觉的形成全面的品质。这样学生就能树立正确的权益观念以及担当的能力,从中小学生做起形成了优良的社会风范,学生学会积极的践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义务。

2.使学生正确的抵制各类诱惑,促进正确价值观的构建工作。当下,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明显的提升了,又因为网络信息的传播形式以及传送的内容多种多样,在某种程度上更新了人们的生活形式。但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因为自控能力差的特点,不能有效的对自身的思想以及行为方式进行合理的把持,那么此时的信息就给他们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效应。为此,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该积极的把握德育教育的时机,在学生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后,开展德育教育环节,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教会学生如何处理互联网上的暴力,***等一系列发的不良内容。教师需要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引领,使学生构建健康的思维模式,这样他们就会分清周围事物的是与非。

3.通过德育教育的实施,培养中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曾有学者这样总结“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这句话充分的表明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中小学的学生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是来自父母的呵护与关爱,他们缺少团结合作意识观念。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七年级上册)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的趋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是开展小组讨论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由的讲述自己对实际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如最为常见的电视,电话等,学生在讨论中发现信息技术的呈现大大飞跃的趋势,比如影视界3D影片应该广泛的应用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能,许多问题通过多个学生的探讨而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使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有了发言的机会,使他们对机身的潜能进行高效的挖掘,进一步培养了中小学生的自信心。

二、打造教育环境,为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营造优质的气氛

十七大的教育方针的内容要点是,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人才的基础项目,通过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实现对德智体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从中我们可以深深的感触到***和国家对德育教育事业赋予很高的重视程度。所以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对德育教学环境进行科学的构建或者是模拟工作。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认识“我的电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全班同学走进计算机教室进行教学工作,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账号,在学生打开计算机时,教师对电脑系统自带的或者是后生成的桌面软件一一的进行详细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各个软件的基础功能,这样为其日后的实际操作练习工作奠定基础。

三、增设课堂教学的形式,打造和谐的德育教学天地

现如今,全面开放的网络环境为大众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方式,也给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择优选取信息资源参与信息技术中的德育教育工作环节。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配乐诗的朗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环境开展经典现代文学《再别康桥》,艾青《鸟》等作品的配乐诗朗诵环节,使中小学生从情景中感受诗歌的无限魅力。

四、从教师自身出发,树立德育教育的教学意识

教师应该严格遵照教学大纲的规则要求,尽最大努力,通过多种手段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明确德育教育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意义,从自身做起提高对其的重视度。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奇妙的利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比方说可以利用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改的形式,将德育教育的精神融入教学内容中,实现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的教学目标。结束语任何学科的教育都应该积极的与德育教育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因此教育最终想要实现的目标是培养出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强,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应该积极的融入德育教育环节,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念,增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另外加强道德宣传工作,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爱国信念。总之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在教育领域中是必须开展的步骤,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那么此时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教学质量将会取得双倍的成效。

作者:权丽彦 单位:******自治区电化教育馆

参考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第7篇

关键词 师范大学生;智能结构;信息技术

中***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8-0136-02

1 信息时代对师范大学生智能结构的反思

1.1 师范大学生的智能结构

所谓师范大学生的“智能结构”是指师范大学生为实现或达到既定目标,行为主体具备的知识能力的数量构成与内部结构。实质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知识能力的总量,二是各部分的搭配和排列。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师范大学生智能结构的确立和调整过程,就是知识和能力以及两者合理的总量的增加和结构的边际性调整过程。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是一种由教师组织和引导的活动。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具有什么样的德能和智能结构,不仅直接关系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直接影响教师教育效果及其价值实现。这一切又都有赖于接受教师教育专门化培养的大学生能否构建与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最佳智能结构[1]。

1.2 信息技术条件下,师范大学生智能结构的反思

目前,一般高师院校大学生的智能结构中存在重专业学科轻教育学科,重专业轻通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师范院校校园信息资源的逐步推进和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信息技术条件下,师范生的智能结构与德能结构的和谐发展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内容陈旧,师范大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不够,缺乏能促进信息知识的能力和促进信息技术能力的知识,课程内容未能很好地体现师范专业要求,师范生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及应用能力还不够,各学科专业教学方式或课程教学论很少涉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整合的教学技能;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站建设、计算机数据统计、教学设计等知识还不够系统,基于网络平台应该如何大力发展师范生的现代意识、主动精神、职业能力、创新品质等问题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智能的培育与发展还跟不上基础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教育需要。师范生急需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和基础教育相衔接。

2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师范大学生智能结构的

价值取向

2.1 智能结构与德育的和谐发展放到首位

师范大学生智能结构必须放在与德能的和谐发展的大环境中考虑,显得尤其重要。树立信息时代师范大学生智能结构与德育的和谐发展的视野尤其重要。和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原型,也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核心维度。其恒新的理念对协调全球化时代特点的经济、生态矛盾,社会、***治矛盾和民族、文化矛盾,对促进人的生存发展,维护社会和平与进步带来深刻的启示。对于实现“以德治国”方略与和谐社会理想,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养成师范大学生和谐人格,对于高校德能与智能和谐精神及其所滋生的先进性、实效性、针对性及可持续性,努力实现德育的和谐目标体系,促进德育与智能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使用者的主体力量,特别是网络开放性、自由性,师范生的网络伦理道德、心理等要素的地位就凸显出来。尤其是在高科技信息时代,人才的伦理和道德要素更成为社会合作、和谐发展的德性保证,其地位之重要超越以往一切时代。

2.2 师范生智能结构价值取向体现信息技术平台上全新的教育和学习理念

信息技术带来深刻的教育***和学习***,也给教师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未来的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整个教育过程学生体验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和教学的具体情境,学生所使用的学习工具就是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基于任务和项目的学习,即任务驱动式学习。因此,师范生智能结构的价值取向应体现信息技术平台上的全新教育理念,这些理念充分体现“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重视教学过程知识教学观,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教育观,强调合作学习的教育观。

把握教育的民主化方向,创造人际交往和谐环境,开展自我意识的积极建构,以便教育过程为人的发展展示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为人的潜能的实现提供一套激励机制。教育是一种基于希望,着眼于未来的活动,需要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实践方法。这种价值取向使教育者通过积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学生愿意做的事情,而不应该是强迫和命令。

2.3 师范生智能结构中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急需与中小学衔接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04年12月,我国颁布第一个《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它不仅是在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标准参照,也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但据调查,目前不少高师院校受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响,还仅靠一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学的单一培养模式,而且教育教学中与基础教育的联系不够紧密,又没有充分挖掘师范生的教育见习、实习平台,导致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跟不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师范生智能结构中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对构成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理念、知识、技能、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行系统设计,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系。根据盐城师范学院师范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构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各学科教师课堂教学—***书馆辅助教学—见习与实习教学并行”的联合教育的多层次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体系。鼓励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师全程参与学生的见习、实习过程的指导,并与相关人员构建教育实习专题网站,以教育见习、实习为平台,高校师生与中小学教师搭建教育技术实习共同体行动学习、行动研究的交流平台,促进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与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有效衔接。

3 总结

在信息时代,重构和优化师范大学生智能的研究,是师范院校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实施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创新实践。信息社会的师范大学理念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全民化、终身化、教师教育专业化和国际化、以人为本、服务基础教育、持续发展、崇尚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重视道德教育、面向世界、引领社会的理念。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资源已成为大学生智能获得最佳发掘的一个重要时代背景和技术平台,师范大学生只有将一定的知识、能力、智力有机结合为一个优良的智能结构系统,使其产生整体效应,才能适应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

学习

咏梅诗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咏梅诗10篇,内容包括咏梅诗词10首,咏梅诗词百首详解。一、萧德藻的生平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初任尤川县丞,后为湖北参议,再调湖州乌程令。因爱当地山水之

学习

搬运合同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搬运合同10篇,内容包括搬运合同简单版,关于搬运合同范文10篇。电话:_________搬运公司(乙方):_________地址: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电话:_________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特订立本合同,供双方共同遵守。一、货物名称:________

学习

国庆的诗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的诗10篇,内容包括国庆诗词10篇,国庆的诗。祖国,我的祖国,祝福你,我的祖国。都说你的花朵真红火,都说你的果实真丰硕,都说你的土地真肥沃,都说你的道路真宽阔。祖国,我的祖国,祝福你,我的祖国。我把壮丽的青春献给你,愿你永远年轻

学习

建筑施工组织管理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施工组织管理论文,内容包括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论文,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论文。(1)人工挖基糟、挖基坑、挖土方,需放坡或支挡土板等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如无规定时,按定额规定计算;(2)基础工程施工需要增加的工作面,按施工组

学习

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儿童身体健康管理计划表,儿童健康管理的方案。AnalysisofchildhealthcareteamincommunityhealthserviceLIJing,YUXinguo,ZHAOPengXixiangPeople'sHospitalofBao'anD

学习

消防小知识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小知识10篇,内容包括消防小知识科普,消防知识小故事。要早报警,报警愈早,损失愈小——牢记火警电话“119”。要先救火,后搬运财物,片刻延误,易成巨灾。要沉着冷静,有序撤退。倘若争先恐后、互相拥挤、阻塞通道、会导致自相践

学习

考试祝福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考试祝福10篇,内容包括考试祝福的文案,考试祝福。4.是对的。老天不负有心人嘛!通知书一定会飞到你的手上的!5.手机铃响,那是问候;手机唱歌,那是祝福;手机震动,那一定是我握住了你的手。考研成功!我的朋友。6.水不开得烧,人不懂得

学习

幼儿教师专业论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教师专业论文,内容包括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论文,幼师教师论文范文参考。一、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现状1.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问卷调查。为更好地把握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化现状,笔者对当地的幼儿教师进行了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的调

学习

现实表现鉴定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现实表现鉴定10篇,内容包括现实表现鉴定怎么写,现实表现鉴定100字。2、对该同志现任职岗位的匹配意见评价:该同志在龙光桥街道工作多年,对社情民意比较熟悉,自任现职以来,工作兢兢业业,充分发挥表率作用,领导分管站所出色完成工作

学习

有含义的微信名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有含义的微信名10篇,内容包括有水含义的微信名,fovik微信名含义。4、遇见是缘,分开是劫i5、不把我当人看6、半饮残酒7、若我是疯子,你会陪我疯么8、花街灯如昼゛9、泪与灯花落10、一朵气质花°11、花开半夏@12、破涕为笑13、

学习

春节童谣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春节童谣10篇,内容包括春节童谣儿歌,春节童谣原唱。一、有趣的童谣,感受童年的快乐古人说:“童,童子。徒歌曰语。”(《国语·晋语》韦昭注)童谣是儿童发自内心的喜爱,它不用人教,听几遍就能学会。它没有乐谱,音节和谐,篇幅简短,朗朗上

学习

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内容包括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生理学复习重点知识总结。引言临近中考,摆在初三毕业生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是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初中三年里学习的英语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获得理想的复习效

学习

易经风水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易经风水10篇,内容包括易经房屋风水,易经风水起名。《易经》是我国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它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吕氏春秋》评价其“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何谓易?关于“易”的解释很多,说法之一是“上日下月为易”,即易是古人

学习

短篇文章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短篇文章10篇,内容包括短篇文章精选100篇,短篇成语故事十篇。这一期,首先是我们吸取读者意见,大大地增加了短小精悍的文章。本来,作为文化综合类刊物,内容十分广泛,文章视其内容,该长则长,该短则短,本无一定规定。但是社会发展到今

学习

小学二学期德育

阅读(16)

1、建设一支队伍:加强师德教育,培养一支素质较高的德育队伍。2、贯穿一个主旋律: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3、强化一项工作:加强对学生日常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4、重视一种教育:加强中华..

学习

小学成语大全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成语大全10篇,内容包括小学成语大全及解释100个,小学成语大全50000个。3: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讲话等表达的详尽细致、充分彻底。淋漓:畅快的样子。尽致:到达极点4:"愤世嫉俗——不满黑暗的世道,憎恶不合理的社会习俗"5

学习

小学生心理活动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心理活动总结,内容包括心理辅导活动总结,七个一心理教育活动总结。过去的一年是xx教育“大发展,大提升”的重要一年,也是我镇基础教育快速发展迎来良好契机的一年。为之,我们中心小学面向全区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学习

小学情感教育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情感教育论文,内容包括小学心理教育论文大全,小学继续教育论文集锦9篇。一、增强教师的情感修养,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导师,尤其是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最佳时间,小学生除

学习

小学德育课程总结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德育课程总结,内容包括小学德育工作总结7篇,小学德育教学总结docx。3、进一步加强德育常规工作的管理,加强检查力度。(1)、加强值周工作管理。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带班领导宏观调控;值周教师与学生检查评比;安全卫士协

学习

小学古诗大全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古诗大全10篇,内容包括经典之选年度最佳古诗十篇,小学一年级的古诗写十篇。译文: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3、人间

学习

小学运动会班级口号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运动会班级口号10篇,内容包括运动会班级入场口号新颖,班级口号霸气押韵运动会。2.干净,安静,团结,精进。3.天道酬勤,宁静致远。4.大胆挑战,世界总会让步。5.信心无畏,良心无愧,青春无悔6.人贵知足,唯学不然7.十年寒窗寂寞伴,一朝

学习

小学生古诗大全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古诗大全10篇,内容包括小学一年级的古诗写十篇,经典之选年度最佳古诗十篇。《水调歌头》北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