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风水篇1
关键词:易经;风水;地理教学;应用
地理学是一个高度跨学科性的学科,它研究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地理”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传》:“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易经》是我国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它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吕氏春秋》评价其“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何谓易?关于“易”的解释很多,说法之一是“上日下月为易”,即易是古人在对宇宙中日、月等天体运行规律观察后概括归纳出来的。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提到“生生之谓易”,他认为易经的一个核心观念就是生生,生是天地的功能,是先天的,生生是后天的,指人类应体察先天之“生”,使宇宙创造生命的精神继续不断,生生不息。笔者认为,以上“易”的解释与地理学“人地关系”这一研究内容和高中地理课程“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论题的提法是一致的。
《易经》被尊为“群经之首”,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中医、风水、数术、兵法等诸多的中华文明即脱胎于此。风水又称地相,古称堪舆术,风水研究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和宏观环境(天地)的关系,其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近年来,以易经风水知识为主要元素的悬疑小说很流行,高中生对此亦很感兴趣。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尝试着寻找易经风水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交叉点、渗透点,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以帮助学生有趣、轻松、高效地完成高中地理学习,同时从易经风水角度入手也为学生理解地理问题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学科的自然与人文之美,并增加其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一、“冬至―阳生”
在“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课学习中,不同节气地球位于公转轨道面的位置、该日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状况及其年变化是学习的重点和学生理解的难点。
笔者在教学中先给出冬至节气的由来:夏至、冬至等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然后简单介绍《易经》八卦的两个基本符号“―”“--”,其中“―”为阳爻,性刚属阳,“--”为阴爻,性柔属阴,并给出《易经》中八卦符号和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见下表),以说明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阴气渐去而阳气始生,是节气循环的开始,因此称为“冬至―阳生”。最后给出古人对冬至的提法: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以此概括冬至日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状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该重点内容。
表 农历二十四节气、农历月份与八卦对照
■
二、“气”、天气与“生气”
在“地球上的大气”一章学习时,锋面、低压带和西风带控制下多雨等处,学生普遍感觉较难理解、难记忆。笔者选取了《葬书》中的一段文字作为导入:“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借助“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的提法,在黑板上画出冷暖气团相遇的***示,用“升而为云,降而为雨”随之画出形成锋面、暖气团沿锋面抬升进而凝云致雨的***示。通过强调“升而为云,降而为雨”,帮助学生理解大气的垂直上升运动与天气的关系,并用“不管是大气的水平运动还是垂直运动,如果气流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气温降低,更易出现阴雨天气”来归纳低压带和西风带控制下多雨的原因,帮助学生化解难点。
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节教学中,笔者再次选用了这段文字,并且在文字最后增加“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的描述。借助该段文字,帮助学生从整体性的视角来理解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联系,教学效果较好。
三、“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在“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学习时,河流曲流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是本节内容学习的重点和学生理解的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笔者将《晋书・郭璞传》中的一段文字作为本重难点内容的探究素材:“璞以母忧去职,卜葬地于暨阳,去水百步许。人以近水为言,璞曰当即为陆矣。其后沙涨,去墓数十里皆为桑田。”通过让学生简单解释古文的含义提高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最初去水百步,其后去墓数十里皆为桑田?”“郭璞为何这般能掐会算?”设计这样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贯穿本知识学习始终,使学生带着疑问来听课、积极动脑主动思考,尽可能自己去解决疑问,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四、“山南水北谓之阳”
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内容学习时,笔者用“山南水北谓之阳”作举例,帮助学生从日照角度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我国处在北半球,全年而言正午时太阳更多的是从南往北照射,因此山的南面获得更多日照为阳坡,山北为阴,而河道下凹因此河道的北岸获得更多日照为阳,水南为阴,即“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易经风水篇2
关键词: 周易;风水;阴阳;吉凶;乐天知命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周易·系辞》)。《周易》这部奇特的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典籍,体现了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和整体思维,对中国思想、文化、艺术和民俗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陈立夫在为黎凯旋《易数浅说》撰的《序》中写道:“易经一书,不但是中华文化的本源,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枢纽,凡我国古代的哲学、科学、兵学及艺术,莫不依此本源而衍生,也莫不依此枢纽而向前发展!”[1]中国“风水”理论也不例外。
“风水”的定义,最早见于晋代郭璞《葬书》:“葬者,乘生气也。五气(五行之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法也。丘垅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郭璞是从《周易》“气”论基础上提出“风水”这个概念的。由《周易》而生发的“风水”概念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旧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自然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在1989年版《辞海》中,“风水”之定义如下:“亦称‘堪舆’。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2]
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尤其是建筑界对“风水”研究者日益增多,发表了不少论文与专著对“风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风水”是古代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有的认为它是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是神秘色彩、朴素思想、浓厚迷信成分、少许合理因素的经验积演;也有的认为“风水”是集天文学、地理学、环境学、建筑学、规划学、园林学、景观学、伦理学、心理学、预测学、人体学、美学于一体,综汇性极高的一门学术等等。
笔者认为,“风水”包含有丰富的内容,不能简单地与“迷信”划等号,我们应该辨证地去看待它,剔除其腐朽和落后的思想,研究其背后的居住理念、环境思想和美学意义。风水理论受《周易》思想直接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其一、阴阳理论
《庄子·天下》曰:“《易》以道阴阳。”阴阳平衡是《周易》重要思想,《系辞》和《说卦》共有5处谈及“阴阳”。“阴阳不测之謂神”(《系辞》),阴阳不可预测和认识,是神秘的道。“阴阳之义配日月”(《系辞》),我们又可以从“日月”的运行和特性来了解它。也就是说,“观变于阴阳而立卦”(《说卦》),通过观察天地阴阳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卦象来认识它,比如《乾》卦就是“天行健”,“言阴阳相薄也”(《说卦》)。从“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系辞》),我们又可以从中领悟阴阳合美、刚柔有位之奥妙。《周易》阴阳思想被风水学说充分吸收,阴阳平衡成风水学说重要原则之一。风水学说中,山以高峻为阴,平衍为阳;曲为阴,直为阳;俯为阴,仰为阳;尖为阴,窝为阳;静为阴,动为阳;山为阴,水为阳。在风水中,大的格局要体现阳,要有比较多的阳的成分,如要有丰富的水流,有较大面积的平原等。“阴阳序次,风雨时至,春生繁祉,人民和利,物备而乐成” (《国语·周语》),阴阳平衡的地方才具备人们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的环境物质条件。“阳益阳,而阴益阴,阳阴之气固可以类相益损也”(《春秋繁露·同类相动》)。山无水不变,水无山不合。动静咸宜,阴阳和谐,才合乎《周易》之道。
其二、方位观念
《周易》谈及“位”有90多处,强调“中正”、“得位”、“吉位”,警戒“凶位”,《乾》、《坤》二卦可为典型例证。《乾卦》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何谓“六位”,据《焦氏易林·易林卷第四》解释:“天地即乾坤二卦,六位:震、巽、坎、离、艮、兑”,“六位”即指雷、风、水、火、山、泽,这里其实说的是宇宙万物的形成阶段,万象更新,生机勃勃,这是所谓“成”,也就是“得”位。《坤卦》:“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这里的“位”也就是指人类学习宇宙天地之道,而端正自己、修身养性,身心都达到美的境界,即“正位”,也就是“合位”。另外,《周易》中有五位概念。所谓五位,是指大衍之数中五个天数1,3,5,7,9;五个地数2,4,6,8,10,“五位相得而各有合”,1与2相得,3与4相得,5与6相得,7与8相得,9与10相得,有了“五位”之名。强调的也是“得位”和“合位”。1、6北方水,2、7南方火,3、8东方木,4、9西方金,5、10中央土。堪舆家又将九宫与九色相配,成为“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易学中牵涉到方位的有四象、河***、洛书、九宫、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十二辟卦、二十四山、卦气***、六十四卦圆***等。其中前四种是方形的方位,后六种是圆形方位。圆形方位从东西南北四位发展到八卦的八位,十二辟卦的十二位,二十四节气的二十四位,卦气***的七十二位与六十位,直至六十四卦圆***的六十四位。《周易》及其易学的方位观念对风水影响很大,风水罗盘中几乎包括了易学的各种方位。而五行相生相克也成为风水学说重要原则之一。
其三、吉凶观念
风水中推算吉凶的理论是从《周易》及其易学中引进的。《周易》本身就是卜筮之书,讲吉凶。孔子谈论“吉凶”多而全面。[3]《周易》有24处出现“吉凶”二字,一处出现在《乾卦·文言》中,其他均出现在《系辞》中。《系辞上》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周易》判断吉凶的办法是“观象”,卦辞根据一卦之卦象来判断一卦的吉凶。《系辞上》曰:“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另外,《周易》“吉”字出现275次,“凶”字出现118次,“吉”明显重于“凶”,这是中国人乐天知命的一个表现。“吉凶”因为程度不同分为六种情况:“吉”、“吝”、“厉”、“悔”、“咎”、“凶”。高亨《周易古经今注·第六篇·吉吝厉悔咎凶解》,释《周易》之“吉”有:吉,初吉、中吉、终吉,贞吉,大吉,元吉,引吉;释《周易》之“吝”有:吝,小吝、悔吝,终吝,贞吝;释《周易》之“厉”有:厉,有厉,贞厉;释《周易》之“悔”有:悔,有悔,悔吝,无悔,悔亡;释《周易》之“咎”有:为咎,匪咎,何咎,无咎;释《周易》之“凶”有:凶,终凶,有凶,贞凶。“总之,吉者,福祥也;吝者,艰难也;厉者,危险也;悔者,困厄也;咎者,灾患也;凶者,祸殃也。”吉、利喻好,属于“休”;吝、厉、悔、咎、凶喻坏,属于“咎”。虽然有五种不理想的情况出现,但是,言及“悔”时,58次中“无悔”、“悔亡”计29次;言及“咎”159次时就有“无咎”141次,所以,整体上来看,还是吉多凶少。另外,与“吉”相关的是“元”、“亨”、“利”、“贞”在《周易》中也出现频仍。《易传·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高亨在《周易古经今注·第五篇·元亨利贞解》中则另有所析:“元,大也;亨,即亨祀之享;利,即利益之利;贞,即贞卜之贞也。”高亨分析《周易》之“元”有:元吉,元亨,元夫;《周易》之“亨”有:亨,小亨,元亨;《周易》之“利”有:无不利,无攸利,利,不利;《周易》之“贞”有:贞吉,贞凶,贞吝,贞厉,贞,可贞,利贞。这四个字在《周易》中出现500多次,也大部分是言“吉”多,言“凶”少,如“不利”只出现39次,“贞凶”、“贞吝”、“贞厉”出现26次,如此等等都足以说明《周易》对“吉”的喜好以及乐观的精神。而这种思想深深影响风水学说,强调趋吉避凶,并采取种种符合道的方法化凶为吉。
其四、气论
《周易·说卦》说:“天地定位,山泽通气。”“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物”是由山泽“精气”的流动转变而生化出来的,《系辞上》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据王弼解释说:“精气烟煴,聚而成物。聚极则散,而游魂为变也。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无幽而不通也。”也就是说,“气”聚则成物,散则成游魂,因此,明白了“气”“聚散”的道理,便能够知道变化的道理,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不可以被了解。而且,“气”讲究的是“同气相求”,性质相同的“气”就会互相吸引,聚在一起,《乾卦·文言》曰:“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而人类的情感相投也和万物阴阳柔刚的感应交融一样,正如《咸卦·彖》所说:“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因此,物必须要“气”相聚才会生,而相聚的基本条件是“同”,有“同”才会 “感应”,相互“感应”了才会“相与”,也才会“通”,才会有“变化”,充满生气的万物才会形成,圣人明白这种变化的道理,就能够达到无所不知的境界。“气”的哲学强调的就是中国人所强调的“和”。人要了解大自然的生命奥妙,与自然和谐相与,最终达到天人和一的境界,这样就会亨通,人类也才会蓬勃地繁衍发展。
风水术中发挥了《周易》以及历代关于气的理论,强调气在风水中的作用。在郭璞《葬经》中,通篇充满“气”的概念。气无所不在,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夫土者气之体,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经》曰:土形气行,物因以生。夫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经》曰:形止气蓄,化生万物,为上地也。《经》曰: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支有止气,水随而比。”
“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死者安葬需选择有“气”之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所以要选择得水藏风的宝地,才能“聚”气、“止”气,才是好风水,能够福荫后代。这种说法有多少科学可信成分我们姑且存疑。不过,这种择地估计一是可以使尸骨不易腐烂,更久地保存。二是寄托生者对死者的哀思和敬重,希望死者有一个美好的居住环境。三是灵魂观念和重生思想,认为亡灵的安息可以使生者更好的生活。
其五、天人合一、乐天知命
天、地、人合一是风水的最高原则,风水的选择必须要真正合于《周易》天人合一、“乐天知命”的精神,正如《乾卦·文言》所强调的:“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具有生命力量且行为高洁的“大人”要与“天地”、“日月”、“四时”以及“鬼神”相“合”。如果事先认识到天道,那么“天”便可以在了解和掌握之中,便不会违背人的意愿;如果还不知道天道的奥妙,那么就应该奉行天的时序。既然连“天”都不会违背有“合”德的“大人”,那么推而广之,普通的人和鬼神就也都不会和大人相违了。因此,“合”于人之生是至关重要的,“以天地万物为一体”[4],方能够达到天、人、鬼神皆成就自己功德的境界,亨通无咎。采取顺应而不是对抗的方式对待天地运行之自然规律,这无疑是中国人的明智之处。
“乐天知命”在《系辞上》说得更为具体:“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这里既是说易道,更是说人道。因为“似”天之“行健”、地之“厚德载物”,所以才不会违背自然规律;智慧周遍万事万物,而道也济助天下,所以不会有什么过错;即使还没有走上正轨在旁道运行,但不流失自己的方向,乐于天道而知晓人自身的命运,所以就不会忧虑;安于所处的地位而敦厚自己的仁德,所以能够博爱人和天地自然万物。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这种“知”,是一种对世界和自身的认知。同时又是一种“乐”,乐达自信。当然这种乐也并不是盲目乐观,而没有忧患之心。“乐”天,与“忧患”时世是并行不悖的。“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周易·系辞下》)没有危机意识,没有责任感,遁世无为,只顾一己之乐,不是真正的“乐天”,而正如朱熹所言:“切冀眠食之间以时自重,更能不以乐天知命之乐,而忘与人同忧之忧。”[5]朱子是深谙《周易》的精神的。
从“天地之化”、万物之理和“昼夜之道”中去感悟,学习如何立身于世界的道,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好“风水”,谈“吉凶”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正如此,中国人非常重视立身安命之环境,即使是死者之地的选择,也是为了生者。而且,“风水”观念使中国人注意环境的选择和美化,从而创造生活的美。正像英国学者李约瑟所说:“风水对于中国人民是有益的。……虽然在其它一些方面,当然十分迷信,但它总包含着一种美学成分,遍及中国的田园、住宅、村镇之美,不可胜收,都可由此得到说明。”[6]也正是这种对人的重视和对天地鬼神的敬畏,使中国人追求一种诗意的安居。
按照《周易》阴阳、方位、聚气、就吉避凶、乐天知命等原则,风水的选择主要有以下两种:以水为主和以平原为主。风水先生在选择民居、都城、市镇时,都强调“负阴抱阳”或“背阴面阳”。民居选宅要求是山居则选择平坡建宅,平野则选择高处落居,而且要藏风蓄水。国都、郡府等大、中城市要求局势宽大,落气隆厚,非平原不可。“帝都要求大局,也就是垣局,坦局必落平原。”(《地理知止》)所以要求“背名山而面洪流”。春秋时吴国的都城、秦都咸阳城、东汉洛阳城等,包括我们现在的首都北京城,无不是按周易象数、风水理论安排的。不过,由于很多统治者不能领会《周易》中的“形而上”的“道”,不以“德”修身治国,而只单纯追求“形而下”的外在的“器”的建造,因而达不到天人和一的境界,最后自然也不会亨通。
笔者认为,“风水”,无非是生与死如何“安”的问题。生人居住环境的选择和创造,是通过对建筑、园林以及环境的美化来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进;墓地的选择,是对先人的一种尊重和悼念,同时也对生人的生活寄寓着一种美好的祝福。而且,古人因对“风水”的重视而馈赠给我们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至今仍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和借鉴意义。因此,我们对“风水”理论应该辨证地看待,而不应轻易否定。
《周易》对风水学说的影响当然不仅仅限于阴阳平衡、五位相得、趋吉避凶、气感而应和天人合一等等思想,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探究,这将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黎凯旋:《易数浅说》,台北:易学出版社,1992年九月九日重阳九版,第9页。
[2]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1989年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第1725页。
[3]在王弼《周易略例》中,唐四门助敎邢璹注《序》中写道:“象之吉凶,鲁仲尼之论备矣。”
[4]四部丛刊《阳明先生集要理学编卷四·答聂文蔚书(其一)》。
易经风水篇3
关键词:国际贸易;外汇风险;风险防范;违约风险;经济危机风险;折算风险 文献标识码:A
中***分类号:F83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4-000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4.001
我国经济改革工作的开展,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建设水平与国际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结合处理,以此来帮助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特别是我国的一些跨国企业,其工作内容规划与项目活动建设更需要针对于市场实际,使得自身得以更好地适应需求。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外汇风险内容,其有多样化的类型特征,即包括违约风险、经济危机风险以及折算风险等。因这些风险的存在,导致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会面临着来自于不同方面的阻碍影响,国有经济的活力难以保持在理想水平。同时,在经济贸易活动中,其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商品经济、技术内容以及劳务经济等,这些交易活动的开展围绕的基础都是资金的投资与使用,也就离不开对外汇的使用。当前大多数的外汇选择对象都是美元。所以国际贸易需做到深入调查与探究,将其对外汇风险的分析能力提高到位,促使风险内容不会对企业的经济活动造成消极影响,保障我国企业得以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占据有利的合作地位。
1 外汇风险及其影响
1.1 外汇风险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外汇风险指的是受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外汇的汇率会产生不可预期的波动变化,进而给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企业带来多样化的经济风险与损失。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外汇风险的影响是尤为明显的,其既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外汇本身所带有的不可抗拒的复杂特征,其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经济增速表现、国际收支内容以及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危机等。这些内容的存在使得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不同形式的影响内容,导致经济活动的开展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机遇与建设阻碍,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经济建设活动和经济结构较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人民币的兑换工作还未能实现全面自由化,导致人民币的汇率表现较为波动。当人民币的汇率提高时,升值现象产生,人民币会出现贬值,使得我国的经济贸易活动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贸易顺差的提高;二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出现。所以,在国际贸易中,经济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对外汇风险的评估与预测,在此基础上选择更为合适的探索措施来确保企业得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1.2 汇率变动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我国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所涉及的内容会产生大量的外汇处理工作,这是不可避免的,应加强自身重视程度。当外币汇率产生波动的时候,其会对涉及的企业造成难以预估的经营影响。其主要表现如下:
1.2.1 在兑换货币时造成损失。因为我国所涉及的进出口贸易内容其较为复杂,开展时间长、涉及范围广,所以在经营活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汇率变化。当汇率实际与合同签订内容产生较大差距的时候,将会直接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当汇率偏大,会让进口商的利益遭到损失;反之,当汇率过小,会降低出口商的经济利润。
1.2.2 对企业业务量造成影响。汇率的波动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质量与涉及内容。比如,就出口企业来看,当国内的汇率不断提高的时候,如果本币不变,将会导致外销价格的上涨,出现需求的弹性波动更为明显,降低了出动的开展水平,缩小了企业的经济利益。相反,当进口企业处于国内汇率下降的时候,其内销价格将会提高,相应地会增加企业的商品进口成本,需求量也会减小,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出现问题。
1.2.3 造成企业账面损失。企业的经营活动会受资产情况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即为企业的负债情况。在我国,企业的账面资产内容往往会采取本币与外汇两种形式来进行记录。当企业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制作的时候,其会对不同类型的币种进行统计与处理,使其能够以本币的形式来得以呈现,当其汇率产生变化的时候,势必会对账面内容造成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
2 产生外汇风险的原因
2.1 兑换产生的风险
经济贸易活动会受货币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类型的结算方式,这既是受交易活动影响所产生的实际情况,也是经济贸易活动本身带有的交易需求。因此,为了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保有更高的外汇使用水平,其往往会自觉地加强对外汇结算工作的重视,借助于本币记账的方式来有效地规避所可能面临的外汇风险,这样的风险是伴随着经济贸易活动所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与不可
避性。
2.2 汇率波动产生风险
在贸易活动中,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外汇汇率会因多样化的因素影响,使得企业在外汇使用中面临着来自于不同方面消极影响。虽然,在假设条件中,将外汇汇率进行固定,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外汇使用风险,但是,这样的假设内容在实际经济交易活动中很难成立,也就成为了“无稽之谈”。
2.3 结算方式多样化造成的风险
因为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与实际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化,所以在对结算金额进行计算的时候,其所选择的方式也是不同的,使得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赊销、兑换以及信用额度证明等。在这些方式中,汇率的变动会直接让企业在外汇运用过程中遭遇不同类型的使用风险。
2.4 我国企业的应变能力不强
就目前我国的外汇工作实际开展活动来说,因缺乏专业的人才支持,使得企业的适应能力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其对风险意识的掌握程度较低,当外汇问题产生的时候,也就不能做到及时预测与处理,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的外汇使用问题,最终让经营活动出现损失。
2.5 我国的外汇市场不完善
我国的外汇市场目前还存在着诸多的发展不足,带有明显的缺陷性,因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与外汇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适应性表现,外汇工作成为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品”。这既是我国外汇市场的弊端表现,也是制度影响下出现的问题内容。
2.6 与之相配套的金融机制不完善
国家的金融市场建设,需要根据金融服务工作来对所需的机制内容进行完善与优化,因我国缺乏行之有效的外汇风险预测机制,导致市场建设工作的开展,面临着较发达国家更为明显的开展危机。
3 外汇风险的预防措施
3.1 树立防范意识
通过对防范意识的树立,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去认识外汇工作的开展风险。首先,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建设水平,加强对文化内容的宣传,使得员工能够主动地去对外汇工作的开展流程进行深入了解;其次,借助于对责任制度的建立来引导员工加强对风险防范意识的关注度;最后,有针对性地来锻炼企业各部门的风险处理能力,保障其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做到对风险问题的及时发现、处理,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损失。
3.2 建立外汇风险管理机制
在对外汇风险内容进行管理的时候,企业应当做到制度化与规范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市场实际的探究与考察,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存在,将管理工作的开展水平与实际内容相结合,形成更为稳定的管理工作机制,将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一一明确,进而制定更为有效的处理策略。
3.3 采用健全的外汇风险管理工具
在对外汇风险进行预测与处理的时候,离不开对管理工具的使用,所以企业应当加强对管理工具的使用水平,进而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目前,较为常见的管理工具主要指的是外汇交易、期权交易以及期货交易等。企业需要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工具来将切实提高管理工作的开展水平,确保自身在工作活动中得到更
多的肯定,最大程度地降低外汇风险对其的消极影响。
3.4 加强外汇风险管理
内部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提高企业外汇风险处理能力的关键,所以企业在对外汇工作进行处理的时候,应当主动地将内部管理工作开展起来,从货币结算的类型、资产负债情况以及合同中的保值项目出发,使得企业可以拥有更高水平的外币处理能力,进而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更为坚实的管理保障,提高企业的风险处理水平。
3.5 培养相对应的人才
人才培养作为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活动中的弱势内容,企业应当具备长远的发展目光,将工作需求与人才培养活动结合起来,进而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企业应当有意识地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来引导管理人才得以适应社会实际需求;其次,在对人才进行招募的时候,可将这一工作内容具体化,以此来确保工作人员可以在风险预测与处理工作中有着较高水平的意识认知。
3.6 选择更加适合的结算和融资方式
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因为不同国家所选择的结算方式是不同的,因此可能会受这一实际内容的影响而给我国企业带来相应的外汇风险。为了帮助企业得以更好地规避这类风险,企业应当在对结算方式进行选择的时候,主动地将运用规律的科学性与实际需求的客观性结合起来。比如,企业应当在交易活动中将货币的兑换情况进行跟踪,进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确保自身得以在外汇兑换工作中降低风险。同时,企业在融资方式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合作方信任度的深入考察,确保融资力度得以有效保障,最大程度地降低外汇使用风险。
4 结语
总的来说,随着全世界范围内的国家经济活动联系的不断加强,经济一体化进程势必会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加速。针对于这样的实际发展情况,在经济交易活动中,需要从外汇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出发来增强企业对外汇问题的处理能力,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进而让管理机制得以推动市场经济活动的开展,引领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与外汇使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丽萍.试论汇率风险与企业的应对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4,(9).
[2] 谢丽娜.国际贸易中的风险防范与转移[J].现代经济信息,2014,(5).
[3] 邹静,温建中.不同结算方式下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收汇风险及规避手段分析[J].对外经贸,2014,(11).
易经风水篇4
关键词航运业套期保值市场风险运费指数期货经济功能
航运市场不仅受世界经济贸易影响,而且受***治、自然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通过航运市场的价格波动反映出来。运价的波动,会给租船人或船东带来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可使租船人或船东处于不利的地位,甚至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运价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就成为航运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经济贸易的全球化、一体化和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随着上海航运交易所的逐步成熟及其他航运交易所的先后建立,势必形成全国联网的交易系统,随着会员制度的逐步完善,会员规模的逐步扩大及专业经纪公司、清算公司的逐步形成,无疑将为我国运费期货业务的开展创造极其有利的条件。
1运费期货的产生机理分析
水运需求是国际贸易的派生需求,它源于国内、国际贸易的水运需求,这无疑使得水运生产具有依赖性和被动性。世界经济的波动、国际贸易的变化,甚至***治因素、自然因素等都可能成为加剧风险的原因。对风险性的分析及寻求规避或减少风险的方法是船东和货主所最为关切的。
利用运费期货规避风险的基本原理。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为那些想转移风险的人提供套期保值,既通过期货合约的买卖交易来抵消现货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水运运价的波动给水运当事人带来的风险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有规则风险,即各航线的运价随着整个经济形势变动,各航线运价的变动方向与总运价水平的变动方向呈相同趋势;另一种是无规则风险,即个别航线由于特殊原因而造成的该航线运价的涨跌。这种无规则风险可以通过从管理和技术方面采取一些措施得以分散和减少;但有规则风险主要是由宏观大气候造成的,如利率、经济周期因素、***治因素等,从管理和技术方面采取措施就显得不力,而运费期货交易的价格风险转移、套期保值等功能可较好地规避或减少这种风险。这就是运费期货产生的机理所在。
2运价指数期货操作案例
为了更好的说明运价指数期货的运作流程,以下给出一个实际的案例。船东有1条船,租期预计到5月中旬结束。3月中旬,船东还没找到合适的租船人。当时的BFI为1583,7月份的远期运价指数为1523,3月中旬租船市场蒙罗维亚/鹿特丹的运价为每吨6.90美元。根据对整个市场的分析,船东认为到了5月中旬,租船市场蒙罗维亚/鹿特丹的运价会下跌,需作保值处理。他选择在BIFFEX进行运价指数期货套期保值。按照当时的运价水平,装运9万吨铁矿石可收入运费621000美元(6.90美元×9万t),故船东先将40份7月份的合同卖到远期运价市场,共收入609200美元(10美元/1523×40)。到5月初,BFI降至1391,租船市场蒙罗维亚/鹿特丹运价跌到每吨
6.35美元。船东按市场价格将船租给别人装运9万吨铁矿,共收入运费571500美元(6.35美元×9万吨)。比原计划少收入49500美元。这时7月份的远期运价指数与租船市场同时下跌,降至1400,船东再从远期运价市场将3月中旬卖出的40份合同买回来,共花费560000美元(10美元/1400×40),与3月中旬卖出合同所得收入相抵后,获利49200美元(609200-560000美元)。运价指数期货市场的利润与租船市场的损失相抵后,船东的净损失为300美元(49500美元~49200美元)。换句话说,由于船东作了保值处理,即使在租船市场运价下跌时,还是争取到了每吨6.897美元的运价,几乎没遭受什么损失。如果市场的变化与船东的预测相反,船东则会得到比原计划多的运费收入。但是,他不得不将已经卖出的合同以高价从期货市场买回,或以不利的价格与期货市场结算。同理,租船人也能利用运价指数期货套期保值方法,锁定运费支出,从而规避运价风险。
3运费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分析
期货市场的主要经济功能有套期保值、价格发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运费期货市场既有一般期货市场的上述功能,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经济作用。笔者将结合水运生产的具体特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其经济功能作进一步分析。
3.1有利于加强宏观调控
由于市场功能失灵的现实可能,市场调节功能的自身弱点及其存在的消极影响,宏观调控的产生与存在也是必然的。水运市场宏观调控就是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需要对水运市场从总量与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和引导。运费期货市场组织制度的严密性,运费期货交易规则的约束性和运费期货交易价格的可控性,为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此外,运费期货市场的价格具有预期性,是现货市场价格变动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运费期货市场的需求具有批量性,是现货市场供给的一个重要指示系。这些给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指明了调控方向。
3.2有利于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
3.2.1快速、广域、大批量的运输组织需要有一个信息畅通的航运市场环境
运费期货市场的建立有利于形成一个宏观调控的有形市场,通过其交易量集中及信息量丰富等优势,从而便于加强航运信息的搜集、加工、存储和传递工作,促进多层次、多渠道、多触角、纵横交错、通达灵敏的航运信息网络的形成,进而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
3.2.2运输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障碍之一是水运市场主体双方就运输服务价格的确定存在歧义,从而减少运输服务交易成交率,影响运输组织化程度。运输的供给者常按运输成本和竞争价格来估价其运输服务的价格,而需求者按照经济效用和支付能力来估计其产品的运费。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性工作。运费期货市场的建立,水运市场主体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市场行情,根据期货价格分析现货运价的变化规律,从而能保证其估价的合理性和可接受程度。
3.2.3运输组织化程度的高低还受交易成本的影响
根据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最新研究,市场参与者的活动是必须付出交易成本的。所谓交易成本,即市场参与者进入市场,完成交易行为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举例来说,任何一个买方或卖方都不可能无成本地获得做出最优决策所需要的全部价格信息,由于获取关于买卖双方价格信息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因此关于其它买者或卖者的价格信息只能被有限地获得,所以,通常交易不可能在最优的价格状态下进行,只能在次优的状态下进行,这种价格损失就是一种交易成本。运费期货市场中运费期货合约是在“公开、公平、公正、合法”的规则下进行交易的,其成交价格凝聚了众多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对未来价格的判断。因此根据运费期货市场中的价格信息可以在较优的价格状态下制定出水运市场中现货的交易价格。
3.3有利于国际航运中心的建立
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涵及体制也经历着持续的变化发展。真正意义上承担国际航运功能的中心城市直到19世纪初才在欧洲出现,如第一代国际航运中心伦敦和鹿特丹。它们属于航运中转型航运中心,反映的是一种简单的货物集散功能,主要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高效的集散输送能力和万船云集的规模效应。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城市之所以发展成为世界或某个地区的航运中心,除了地理位置和历史的原因,还因为它有一个特殊的组织(航运交易所)。例如伦敦的波罗的海海运交易所、纽约航运交易所、汉堡、鹿特丹、奥斯陆航运市场、东京航运市场及香港航运交易所等,这些交易所以其有利条件和特殊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当地航运的发展,从而确立了这些城市在国际航运中的地位,也推动了这些城市的经济、保险、金融、旅游、信息等产业的发展。
3.4提供了一种交易品种
3.4.1为水运市场主体提供一种锁定成本(或收入)的金融工具
根据BIFFEX及INTEX的运费期货交易情况来看,大多数船东或租船人涉足运费期货市场的根本目的在于从运费期货市场上寻求风险规避。水运现货市场上的其他各种风险可由保险公司担保,而运价变化的风险由谁承担呢?一般现货交易中,运价变化的风险主要由船东(或租船人)与经营者之间分担,由于分担风险的人数少,所承担的风险份额也就大,如果风险过于强烈,就可能导致水运当事人的破产或倒闭。我国运费期货市场的产生为我国水运市场主体(船东或租船人)的经营和投资提供了一种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的金融工具,从而实现锁定成本(或收入)。
3.4.2为投机者提供了一种释放投机资本的场所
过去我们常对投机行为持否定的态度,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人们对期货市场上的投机行为有了新的认识。期货市场上的投机实质上是一种风险投资行为,投机者的收益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他们通过承担价格风险,获得了套期保值者让度出来的高于市场价格的那部分利润。运费期货市场所提供的投机交易是运费期货市场正常运转所必须的,是活跃市场的调节剂。
(1)当事人为避风险而套期保值,没有投机者,交易无法成立。所以,套期保值与投机相辅相成,投机活动可起到承担风险、分散风险的作用。
(2)投机者都注意搜集市场信息,预测运价波动,他们的投机活动通常从全体上反映供求状况,使运费期货市场运价波动幅度减少。
(3)由于运费期货市场可辐射到全国甚至国际上,投机活动可使市场有充分的流动性,使现货与期货市场价格保持一致走向。
但是,期货市场上的投机和现货市场上的投机一样也有负作用,即“价格操纵”的垄断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对此,不可因噎废食,要注意鉴别和防范。合法的期货投机一般具有公开性、竞争性、规范性特点。期货合约的投机买卖均应在规定的场所、规定的时间、规定的范围内,按规定的程序进行。舍此,均属非法,应予严惩。对期货投机负作用的防范,各国均有严密措施,如合约量的限制、价格涨幅的限制、国家期货管理部门的监测等。随着运费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我国运费期货交易的法规、条例也必然会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1徐剑华.国际航运经济新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易经风水篇5
2010年,全球钢铁需求上升主要是因为企业库存回补以及各国***府的刺激***策。但在2011年这些因素将逐步消退。宏观层面,世界通胀率在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较高水平,世界经济下行风险较高。近期,中北非国家***局动荡,国家***治风险凸显。同时,世界范围内的自然灾害频发,使得部分原来的低风险国家的买方风险激增。而2010年各国***府为了刺激经济出台的大量促进措施可能会触发进一步的贸易保护措施。进而,中国钢材的出口目的国家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一些新兴市场成为出口增量的支柱,我国钢材出口的国别风险在明显升高。相应地,出口企业的收汇风险也将明显升高。
虽然目前世界钢铁需求处于较高水平,但综合考虑未来世界经济下行风险较高,***治风险突发,钢铁出口国别风险多元化且风险增高,以及贸易摩擦不断加大,2011年的中国钢铁出口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0年世界钢铁业运行趋势
2010年世界钢铁价格恢复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了大宗物资商品价格雪崩式的下跌,但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稳定以及国际贸易的逐步恢复,2010年钢铁价格有了较大的提升,根据万德资讯公布,2009年12月中国出口钢材平均价格为760美元,2010年上升34%至1020美元。
2010年世界钢铁产能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 随着钢铁价格的回升以及世界贸易的恢复,据世界权威世界钢铁协会(Worldsteel Associadon)的统计,2010年钢铁产量同比增长15%,达到14亿吨。2010年世界月钢铁产量已经恢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达到1.1亿吨以上(见***1)。
2010年,世界前15大钢铁生产国别的钢铁产量均有恢复,其中,中国钢铁产量达6.3亿吨,名列第一,占世界产量的44%。(见表1)
主要贸易国的表现各不相同2010年,中国、日本、韩国以及美国钢铁出口量大幅增加,相应的俄罗斯以及土耳其钢铁出口量有小额下滑。(见表2)
进口方面,欧盟、南韩、美国、泰国以及印度的钢铁进口额有大幅提高,我国进口额则大幅锐减。(见表3)
中国钢铁贸易趋势2010年,中国为世界第二大钢铁出口国,钢铁进出口均以板材为主。受到中国2010年7月钢铁出口退税率调整的影响,中国钢铁出口量在2010年二季度达到年度高峰之后大幅下降。同时,中国板材进口量一直处于较为稳定的态势,代表中国对该部分钢材的需求较为刚性。(见***2)
2011年世界钢铁行业预测
世界钢铁需求回暖下降根据世界钢铁协会2010年10月公布的预测显示,在2010年世界钢铁需求上升13%的基础上,预计2011年世界钢铁需求量增速将下降5.3%,至13.4亿吨。2010年,钢铁需求上升主要是因为库存回补以及***府刺激***策。但在2011年,以上因素将逐步消退,虽然个人消费以及企业投资将填补以上空缺,但效果仍然有待观察。(见表4)
2011年中国钢铁需求将会增长3.5% 随着中国***府调控房地产市场措施加强,预计2011年中国钢铁需求将会增长3.5%,占世界钢铁需求的45%。
发达国家需求增长减缓,前苏联地区需求维持高速 北美、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受到存货周期等因素的影响,钢铁需求将减缓。印度钢铁需求预计将维持较快增长,达到13.6%,届时将成为世界第三大钢铁消费国。而前苏联地区需求将维持较高水平。
2011年钢铁行业出口风险提示
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2011年世界经济前景的预测,全球经济正在复苏,世界通胀率在一段时间之内仍将保持较高水平,世界经济下行风险较高。
2011年,预计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活动将增长2.5%,在危机期间大幅下滑的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私人消费将开始巩固。此外,在需求强劲增长和供给冲击的共同影响下,商品价格出现了高于预期的增长。在发达经济体,石油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经济增长和核心通胀只会受到很小的影响。然而,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却面临更艰巨的挑战。因为,在这些经济体,食品和燃料所占的消费比重较大,货币***策的可信度又往往较低。因此,预计世界通胀率在一段时间之内仍将保持较高水平。而欧元区边缘国家的紧张形势可能蔓延到欧洲核心国家,主要发达经济体在制定中期财***整顿计划方面不能取得进展,美国房地产市场继续疲软,商品价格高企,以及新兴经济体经济过热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世界经济下行风险较高。
各国大量使用贸易促进措施,未来贸易冲突可能加剧 自金融危机爆发至2009年,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而钢铁行业可谓贸易保护的重灾区。2009年,中国钢材的前三大出口目的国(地区)中的欧盟和美国纷纷发起对中国钢材产品的贸易保护措施。随着这一系列措施从发起调查到2010年逐步形成初裁、终裁结果,相应对贸易影响的不确定性风险逐步转变为贸易成本增加的实际结果。例如,美国对中国石油管材从2009年4月开始“双反”调查,2010年4月公布初裁结果,2010年9月公布终裁结果,导致了中国对美国石油管材出口的大幅锐减。
全球贸易预警组织(GTA)2010年9月的研究报告表明,2010年以来,国际贸易恢复过程中各国***府为了规避贸易战的爆发出台了众多贸易促进措施,例如补贴、信贷门槛降低、税收返还以及豁免,但大量采用贸易促进措施可能会触发进一步的贸易保护措施。
***治风险突起2010年开始,国际***治局势出现动荡。2010年7月,伊朗核危机导致欧美对伊朗提出单边经济制裁,直接导致伊朗对外偿付产生问题。中东、北非***国家的骚乱,体现出高物价背景下社会冲突爆发的突然性。利比亚***事冲突跌宕起伏,前景无法预测。钢铁行业的主要出口地区,国家***治风险突起。
易经风水篇6
【关键词】出口企业 对外贸易风险 防范体系
加入WTO之后,尤其是自2004年7月1日起,我国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彻底放开,由审批制过渡到提案制,对外贸易的规模扩大,企业对外贸易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但是总体上来看,由于对外贸易经验不足以及风险意识较差,我国出口企业的对外贸易始终处于比较高的风险水平上。在鼓励国内各大小出口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的同时,加强他们的对外贸易风险意识和对外贸风险管理水平,建立起对外贸易风险的控制机制和防范体系显得迫在眉睫。
一、对外贸易风险概念和分类
1、对外贸易风险的概念
所谓对外贸易风险,就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出现的风险。具体地说,对外贸易风险是指在对外贸易中,与贸易有关的某些因素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始料未及的变化,导致对外贸易主体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的不一致,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2、对外贸易风险的分类
对外贸易是一种复杂的商品交换活动,各种手续繁杂,牵涉面很广,涉及因素种类繁多。因此,易引发的风险也种类繁多,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信用风险。在对外贸易中,买卖双方自接洽开始,经过报盘、还盘、确认、订约、履约几个过程。在此期间,买卖双方的财务经营状况可能发生变化危及履约,国际结算时因商业信用或银行信用问题造成的诸如出口商所交单据与货物不符;进口商拒绝付款、拖欠货款,开行拒付货款、拖欠货款等,都是信用风险。
(2)单据风险。这一风险主要指合同条款本身内容给双方当事人带来的风险。例如,合同中的品质条款和商品的检验条款及法律条款容易因注重价和付款方法等而被忽视,它的漏洞一旦被买方利用,卖方的利益无从保障。同时,货物海运过程中各个中间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诸如提单欺诈、租船合同欺诈、海运保险欺诈及集装箱欺诈等的单据欺诈行为,都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3)外汇风险。外汇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交易活动中,因未预料到的汇率或利率的突然变动给外汇持有人带来的经济损失或收益,一般包括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融资风险等。对外贸易货款的清偿多以外汇支付,而汇价依各国采取的汇兑制度、外汇管理制度而定。在这种复杂情况下,交易双方有一方要以外币计价,但由于外汇汇率不断变化,在信息不十分顺畅时,就会给交易的一方带来损失。
(4)国家风险。国家风险是指东道国的***治、社会和宏观经济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和调整,给外贸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影响、制约及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国家风险可分为***治因素、社会因、贸易制度因素以及国际性危机因素等多种。
(5)工作环节风险。外贸出口是一个系统的流程,合同准备、交易磋商以及履约阶段,甚至履约后的索赔,都需要各环节工作人员与组织机构的协作沟通。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的沟通欠缺,销售部门与银行部门的沟通欠缺,以及货代与客户的沟通欠缺等,都可能使出口遭遇工作环节出错的风险。
二、我国出口企业遭遇对外贸易风险的现状及原因
1、我国出口企业遭遇对外贸易风险的现状
根据国家商务部一项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外贸企业国际业务的坏账率高达5%,远远超过发达国家0.5%的平均水平。一项对1000家中国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68%的企业有过因贸易风险而利益受损的遭遇,企业应收账款延迟收付的比例超过50%。根据相关权威报道预测,中国迄今至少有1000亿美元的海外应收账款逾期无法收回。以中恒集团为例,由于对外贸易风险,曾一度影响到公司利润达1563万余元。这些数字都反映了我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风险水平是比较高的。许多企业因外贸风险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步履艰难,有的甚至无法正常经营,直接影响我国经贸事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出口企业业务的不断拓展,这些企业经常遇到贸易伙伴表现欠佳,导致无法及时收汇,或由于市场汇率波动,储运风险或者国际风险,造成利润下降,甚至亏本。同时,中国周边贸易合作国家,如俄罗斯、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老挝以及缅甸,国家风险级别都在四级以上,均属国家风险水平显著之列,中国的外贸出口一直处于高风险国家的包围圈中。
2、我国出口企业遭遇对外贸易风险的原因
(1)外贸从业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一些外贸企业普遍缺乏风险防范和规避意识,一心只想着开发市场,增加成交量,而对交易中潜伏的风险因素无暇顾及,对一些国际通行的风险防范手段缺乏有效认识和利用。更有一些外贸企业内部基本不开展国际贸易防范的教育,企业内上至领导决策层下至普通员工都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没有做好抵御、防范外贸风险的心理准备和措施准备。
(2)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组织制度不健全。外贸企业风险防范管理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风险防范的组织机构缺位,风险管理的制度规范很不健全。外贸企业在对外经营活动中无法对国际贸易风险实施有效的监控、预警,出现风险也不够及时控制、处置,企业在国际贸易风险面前处于一种不设防的状态,大大增加了外贸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和交易过程中风险发生的概率。
(3)忽视系统全面的信息收集体制。在国际市场上,客商资信不良、经营状况不佳、无法支付货款或提交货物;甚至利用假单据、合同中的陷阱条款等方式蓄意欺诈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出口企业忽视对客户信息的系统管理,缺乏对对方经营状况、注册或商业登记等信息资料的全面收集和调查,从而遭遇对外贸易风险。
(4)缺乏专业的风险防范管理人才。风险防范管理的建设需要专业人才。外贸风险防范管理人才的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水平、经验、管理水平、责任心等方面。风险防范管理人才的严重不足,导致一些外贸企业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处于空缺状态,严重损害着外贸企业的利益,影响着外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同时由于对外贸易的风险而带来的损失也日益增多。面对大量贸易风险的现实,我国企业加强出口风险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对企业而言,要融入经济全球化,实现国际化,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做好风险防范的体系建设。
1、加强风险防范的体制建设
(1)完善风险防范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外贸风险防范管理部门并配备风险防范经理,无疑会大大提高出口企业风险防范与管理的能力。大型出口企业可成立风险防范管理专职机构来建立健全并贯彻实施科学的风险防范管理制度;中小型出口企业,尤其是我国外贸经营权下放以后初次涉足外贸领域的为数众多的私营企业,可考虑风险防范管理委托制度,直接将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外包”给风险防范管理咨询公司。
(2)建立客户信息调查体制。在外贸业务往来中,出口企业要建立资信调查体制,确认客户的付款能力,特别是合同交易金额较大的,更应重视调查客户的资信情况。资信调查主要包括:公司名称、地址、电话成立日期、公司性质、业务范围、注册资本等基本内容。对客户特别是主要客户,必须要有一个专门部门负责档案管理,按照业务往来中客户的付款情况和信用情况,建立、评定客户的信用等级。
2、加强外贸人员的素质建设
(1)直接引进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风险管理人才素质较高,能够对对外贸易风险进行最大限度地管理与防范。直接引进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吸纳专业人才,特别是风险管理人才,弥补风险防范管理人才的缺乏,优化风险管理人才结构,使其以较高素质和能力,适应复杂多变外贸出口需求,会更有助于外贸出口企业的获利,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
(2)加强外贸人员的专业素质建设。建立和完善培养、培训体系,采用安排进修、专家讲座、中短期培训等方式对本企业现有员工进行强化培训,通过专业的外贸知识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专业素养,在客户开发、信用评估、合约签订、资金安排、组织货源、租船订舱、跟踪货款等诸多环节中,做到专业操作,各个交易流程相互间协调,避免贸易流程的顺利进行受阻。
(3)开展专门的风险防范管理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的形式,对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开展专门的风险防范管理教育,使其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熟悉对外贸易过程中潜在的可能风险,掌握贸易流程中规避风险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使企业内上至领导决策层下至普通员工都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时刻做好抵御、防范外贸风险的心理准备和措施准备。
3、加强***府协会的职能建设
(1)构建外贸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各种***策和信息是出口企业经营不可或缺的资源,成为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建设的关键所在。强化***策信息的服务功能,构建好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在快速传达国家最新外贸***策的同时,努力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向企业提供风险预警信息服务。
(2)积极推行国际标准提高我国标准档次。当前,发达国家相继采用各种标准来构筑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出口企业要规避因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使自己的产品走向发达国家市场,必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遵循国际惯例,实施品牌战略,重视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档次,在合同签订、货物交付、货款结算等诸多环节中严格按照出口贸易的基本操作程序办事,才能防范对外贸易风险。
(3)加强组织机构的沟通合作和应对风险能力。商会、协会是企业的联合组织,应代表企业利益,替企业说话;***府从根本上一直是经济发展的关注者和引导者。通过与各国家间的外交合作,各协会间的沟通交流,针对国际经济形势、国际市场竞争程度、交易流程动态等的变化,及时捕捉国外风险动态,及时调整对策或制定更符合形势发展的***策,为出口企业的对外贸易风险防范提供良好的***策支持和出口环境,最大限度的维护出口企业利益。
四、结束语
随着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和我国出口贸易水平的加强,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引起国家和出口企业的愈加重视。现实迫使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正视风险,有效规避和控制出口贸易风险。应根据市场和业务的发展与变化情况,不断进行风险识别和度量,把相关的策略、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善风险防范体系,有效地抵御国际贸易风险以保证出口企业业务的顺利进行和不断发展扩大。
【参考文献】
[1] 甘建华:国际贸易中的提单风险防范[Z].宽达律师上海事务所,2007-05-01.
[2] 马媛:对外贸易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统计与决策,2007(19).
[3] 吴建功:对外贸易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J].江苏商论,2007(11).
[4] 娄锟:对外贸易风险探讨[J].现代商业,2007(3).
[5] 王雪:对外贸易风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0).
[6] 吴建功、米家龙:湖南对外贸易风险防范的机制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8(2).
[7] 毛小明:浅论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风险的防范与规避[J].企业经济,2007(5).
[8] 刘宏宇、王伯仁: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的几点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6).
易经风水篇7
关键词:新形势;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问题;对策
0前言
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的发展,加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银行业的竞争,国际贸易融资因独特的优势而成为银行和企业重点发展的一项金融业务。但是银行和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其中存在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环境下,更应树立起融资风险意识,努力探索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以有效规避风险,帮助我国银行和进出口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进而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实现稳定外需的目标。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1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例如jp摩根于先后收购了一家物流公司和一家票据管理公司,不仅打破了厂商、物流公司、银行独自参与的局面,而且完善了公司在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真正为进出口商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有效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1.2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来提高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力。因为随着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减少,客户对托收、货到付款、赊销等应收账款的融资需求将不断增加,银行应抓住这一机遇,创新业务,增加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便利。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大力开展保理、福费廷和出口商票等融资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风险参与、再担保等方式来分担风险,提高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进而促进贸易融资和银行汇票的发展。
1.3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尝试。例如荷兰银行开发研究出maxtrad技术,通过max-trad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服务,为买卖双方自动处理贸易交易及管理应收、应付账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它被评为最佳网上贸易服务提供者。
2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为我国银行业和企业的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了它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方式和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2.1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就以福费廷为例,这是一项无追偿权的贸易融资方式,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可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对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但目前我国各银行对该项业务开发力度不够,很难满足企业需要。而且我国银行的融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型的外贸企业。这些企业资金雄厚,国际竞争能力强,业务发展稳定。而对于广大的中小型企业,则往往设定不利于中小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贷款的条件,从而缩小速效的范围,限制了融资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2.2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2.3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银行和企业的服务质量、融资产品的创新以及融资风险的管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结算、信贷、法律等知识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2.4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各家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国际结算业务量,竞相降低对企业的融资贷款要求,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3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我国***府、银行、企业都必须探索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3.1以***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3.2创新贸易融资方式。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如今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大多数企业的出口贸易不景气,贸易融资需求放缓,银行业务量下降。另外,伴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我国当前贸易融资方式、业务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因此,我国必须认真面对,重视融资风险,积极借鉴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不断开发和拓展新业务,不断扩大保付、福费廷等新业务的覆盖面,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帮助进出口企业度过金融危机,也拓展了自身业务量,促进了贸易融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降低贸易融资风险,推动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3.3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做好贸易融资贷中的审核,把握好贷中的决策和管理,细化业务风险审核,严格关注资金使用去向,必要时可派人跟单操作。因为国际贸易是一种时效性极强的业务,只要有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交易的失败,所以要依据贷前的调查结果,加强监管,进行事后跟踪,以及时做出融资决策,降低风险。
3.4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立法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通过有关途径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快与国际惯例和通行的做法接轨,从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5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时间较短,相关人员的知识、管理水平和经验还不能满足这一业务发展的需求,目前急需一大批既懂国际惯例,又懂操作技术和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银行和企业务必安排好人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树立融资风险的意识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并且要明确权力与责任,贯彻落实到位,促使员工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工作之中。另外,银行和企业也可通过引进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全面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员工的识伪和防伪能力,增强融资的风险防范能力。
3.6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高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我们在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时,建立并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平台,这是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尝试为贸易商、销售商、物流公司等搭建一个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详尽、及时的收付款信息,方便客户的管理工作。许多银行通过大力开发和完善网上银行功能,增加渠道服务项目及开发银行与企业间的直联等方法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改进业务处理流程,通过单证集中处理实现标准化操作,从而提高单证业务处理的效率,让客户及时了解账户中的余额变动及重要讯息,帮助客户降低操作成本,及时规避融资风险。
易经风水篇8
中***分类号:F271.4; F810.4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6)02-0121-04
关键词:企业并购;水电企业;税务风险;并购风险;风险识别;风险管理
Abstract: The merger of enterprises tend to focus on the financial and operational risk of the target enterprise instead of tax risks in the M & A of hydropower enterprises. The hidden hazards of M & A was in the merger enterprise. Therefore, the merger enterprise must complete tax identification and examine the procedures to avoid the tax risk in the process of M & A. Meanwhile, the merger enterprise need to add tax problems into the framework for negotiation and include the circumvent clauses for contract risk into the results of the negotiations, so that they can reduce the potential tax losses in the merger of target enterprise.
Key words: M & A; hydropower enterprises; tax risk; M & A risk;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management
近年来,水电资源在整个发电行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各大发电企业通过竞购水电资源来扩大市场份额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并购企业为了获取水电资源,往往不惜代价,忽略必要的税务审查程序,导致并购后涉税问题遗留较多。其主要原因,一是缺少必要的审查程序,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关于产权交易的规定,在企业并购中只有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等必要的程序,缺乏税务审查程序。二是并购企业在并购中只关注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对税务风险重视不够,没有引入税务专业机构和人员参与拟并购企业税务问题,所以给以后的经营埋下隐患。水电企业是较为复杂的一类企业,不但有已运营电站、在建电站项目,而且还可能有工程前期项目以及水电资源开发权;不但涉及运营资产税务问题,还涉及在建项目以及前期项目税务问题。传统的财务审计不论是技术要求和工作范围都难以满足并购企业税务审查的要求,需要采取专门的税务审查程序来揭示目标企业税务风险,从而避免并购中的税务风险。
一、并购中的税务风险及税务风险的识别
并购是企业通过现金或股权方式收购其他企业产权的行为,实质上是控制权的让渡〔1〕。并购完成后目标企业的权利义务将转移给并购者,目标企业蕴含的风险也同时转移到并购方。因而,在并购中对风险的研究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常建坤、李时椿,王迪、赵冰认为,在并购中风险主要分为投资分险、经营风险、文化整合风险、市场缺陷、信息不对称风险、产业***策风险,提出在我国规避风险的手段在于***企分开、谨慎选择目标企业和风险预估〔2~3〕。陈玲提出了并购中财务风险的概念,从融资、支付方式和企业目标价值评估等方面,对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合理的估计体系〔4〕。在风险的识别和测评上,初叶萍、胡艳针对企业并购中的风险问题提出了识别和决策初步框架设计〔5〕。梅世强、朱锐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并购分析的模糊评价体系〔6〕。王晓梅、唐飞通过对并购企业文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了建议〔7〕。然而,不管是学术研究,还是实践中人们多关注并购项目的整体风险判断,而对项目操作过程中的税务风险很少涉及,也正因为对税务风险的忽视,可能给并购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税务风险是指由于税收制度和企业纳税义务的存在,而导致企业未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8〕。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的涉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规的规定,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责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二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用活有关税收***策,多缴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9〕。而在企业并购中主要是避免第一方面的风险,这方面的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两种情形:一是主观故意,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故意违反税法而产生的税务风险,二是企业缺乏税务知识和技能而导致的税务风险。但不管哪一种情形都会随着并购的完成,产权的转移,目标企业风险将转移到新并购企业中,新的经营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从根本上说,并购过程中的税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信息的不对称〔10〕,因而在企业购并中消除信息不对称,识别和规避税务风险带来的隐患,是企业购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按照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可以从内外两方面进行识别。
1.税务风险内部识别
税务风险产生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理念、风险管理业务流程、税务管理职能部门设置、管理人员素质、职业道德等。一般地,对于具有良好的企业经营理念和战略发展规划的企业,有着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控制机制的企业,不容易产生税务风险;具备良好的企业伦理道德和经营业绩的企业也可能不会出现不良的税务行为〔11〕,企业风险较小。反之,则风险较大。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企业诊断方式对风险进行评估〔12〕,识别方法有:流程测试、对比分析法等。
2.税务风险外部识别
税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如国家经济形势和产业***策、市场环境、股东的实力以及持有企业股权的动因等。一般地,外部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经营者对继续经营信心的变化,或者是企业经营者因其他某种目的而转让股权,从而可能会导致税务风险。从风险识别上,我们可以从目标企业转让股权的动因、企业股权的变动情况、股东经济状况、目前纳税状态、有无受到处罚等进行外部识别。重点在于:目标企业持有水电资源的目的、交易的原因,从而判断目标企业对待涉税事项的主观态度,即是否会通过交易实现税务风险的转移。识别方法主要有:尽职调查法、预警控制〔13〕等。
二、水电并购中税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税务风险管控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程序将目标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识别、计量和处置,以求将未来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按照税务风险识别理论,我们可以采用尽职调查方式,判断目标企业转让企业的目的和影响因素,通过流程测试来审查目标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程序,通过模糊评价体系来判别目标企业出现税务风险的概率和风险点〔14〕,为我们在交易中管控税务风险打下了基础。在交易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施风险控制。
1.通过税务尽职调查,识别税务风险
主要从目标企业的性质、投资方背景、持有目标企业的目的、产权交易状况、纳税状态以及企业是否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等,判断税务风险的概率和可能性。
2.对目标企业进行税务清算
通过聘请中介机构或其他专业人员对目标企业并购日的税务状况进行清算。目的是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税务状况和风险大小,对存在争议部分进行风险列示。
3.与税务部门进行沟通
税务问题不但***策性强且违法代价巨大。随着交易的完成税务风险将随即转入新企业,在交易中与当地税务管理部门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主要目的是掌握当地税务管理部门对目标企业纳税管理的认可程度,并购后对于目标企业的税务问题的补救措施和可能性进行判断。
4.将税务问题纳入谈判框架
在全面掌握目标企业的税务状况且清算完毕后,可以将目标企业涉税事项以及由此而导致的风险纳入并购谈判,并将谈判结果纳入合同风险规避条款,从而减少并购方因接受目标企业而可能承担的税务损失。
三、案例分析
目标企业为一家民营水电企业,至并购日已从事流域水电开发8年时间,拥有水电开发容量40万千瓦,其中在建电站2个,前期项目一个,未开发资源点3个。该项目的并购方为一国有企业,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并购方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程序履行了项目立项、法律尽职调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等程序并在上级批复后最终完成了收购工作。本项目最大的亮点是实施了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没有采用的税务清查程序,将涉税事项引入谈判,最终从交易价款中成功扣除涉税款项1000万元,大大降低了税务风险。
1.对目标企业涉税风险的评估
为综合评估项目公司税务风险,并购中并购方实施了税务尽职调查程序。通过调查发现,该民营企业持有目标电站的目的是拟通过股权转让来获得增值收益,存在税务风险的主观诱因。目标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没有良好的风险控制体系,财务部门配置不完善,没有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客观上存在较大的税务风险。按照风险管控程序,经专家评议结果,该企业存在较大税务风险,需要对其进行专项税务清算。因而在并购过程中,并购方启动税务清查程序,引入了税务中介机构对目标企业进行税务清查。
2.税务风险清查状况
税务师事务所介入后,主要做了几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列示目标公司应纳税税种,并按照税法要求进行了清算;二是列示全部争议税务事项;三是列示所有税务风险并对风险影响数进行了计算。经过税务风险清算,目标企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税种不全、纳税不足额和不及时、票据不规范、税务支撑文件缺失等四个方面。
(1)税种不全的风险。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均应该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税务申报和纳税。目标企业属于民营企业,且财务机构不健全,人员素质和水平不高,对于经济业务中涉税项目基本上没有进行核算,再加上目标企业本身的避税心理,导致纳税税种不全的情况。比如:用于抵付设计费的车辆没有按照视同销售的原则进行增值税及有关附加税的计提和缴纳;目标企业投资理财获得的收益没有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税务核算;印花税、契税未计提和缴纳等。纳税税种不全或者财务上没有对涉税业务进行核算,一方面影响目标企业应承担的债务金额,另一方可能因没有及时缴纳税款造成滞纳金或者处罚。
(2)纳税不足额和不及时的税务风险。从税务调查报告看,涉及目标企业纳税不足额的主要有个人所得税、耕地占用税等。根据《税收征管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耕地占用税平均税额和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问题的通知》之规定,目标企业存在补交纳税金、罚款等风险。
(3)票据不规范的税务风险。票据不规范是目前水电收购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假发票、鸳鸯票、白条、发票内容与经济业务不一致等常见。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原业主单位对发票管理不重视,导致发票的取得不规范。另一方面水电企业一般处于山区,当地经济落实,很多单位无法出具规范发票。特别是在移民安置、村民农作物补偿等方面票据更是五花八门,金额巨大。从税法的角度,这些票据都不能作为入账和抵税的依据,将直接引发未来的税务风险。
(4)税务文件缺失的风险。水电基建企业由于没有利润形成,不会涉及企业所得税问题,从而忽视了基建期间交易行为和交易支撑文件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一是可抵扣材料、设备费用没有按要求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进行认证,从而在经营期失去抵扣收益。二是无合同交易,直接采用现金结算,不但违背现金结算管理规定,同时也带来税务风险。三是目标企业为了达成转让交易,在处置非电力业务时,随意签订合同,在会计处理上虚增成本直接冲抵利润,并据此计算交易所得税,缺乏足够的文件证明交易价格的公平性。从税务角度看,交易价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应纳所得税额的多少,没有备案或不被认可的交易可能加大了税收付出的风险。
3.涉税问题的解决方案
(1)理清目标企业税务情况。要规避税务风险必先理清目标企业涉税业务,做好税务清查是整个并购工作的重要一环。税务清理应根据水电企业的特点和企业实际经济业务发生情况来确定清查方案。一是要弄清企业有哪些税种,各种税负的比例;二是找纳税的合法依据,为涉税业务谈判做准备;三是要找出各种税费的实际缴纳情况和应该缴纳的金额;四是要找出影响税费的原因及其影响;五是对清理的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并根据影响程度进行判断,为下一步处理税务问题提供依据。该项工作可以由并购方自行完成,也可以通过聘请中介机构完成。从并购的公平、公正,专业、权威性的角度,一般由并购双方共同聘请中介机构完成,以避免在下一步处理中引发异议。
(2)将税务问题纳入谈判。谈判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过谈判解决现实税负问题,通过前面的清查、分类整理后形成了现实缴付金额,在交易价款中予以扣除,或者由转让方补偿给目标企业。二是通过谈判分担税务风险,如因为涉税文件和证据不齐备,没有及时进行税务申报或缴纳而可能导致的滞纳金、罚款等要通过谈判进行分担,并尽量减少并购风险。本案例提出了两种思路,一是通过税务机关直接对目标公司进行税务清算,然后根据税务部门出具的清算报告进行税务清缴,从而一次性解决税务问题。二是利用中介机构报告,双方对涉税问题进行友好谈判,从而化解并购方风险。案例企业采用了第二种方式,虽然谈判异常艰苦,但最终达成了从交易款中扣减1000万元的良好成果。
(3)运用法律条款来规避税务风险。并购工作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很多“隐蔽工程”不是一下就能全部揭示出来,法律条款将为并购方规避风险提供最好的保证。在合同的签订中对于税务风险问题要进行专门的约定,必要时可以采用预留保证金的方式,为收购中存在的税务风险提供足够的保证。
四、结束语
税务问题是并购业务中存在并且可能对并购企业形成巨大风险的事项,由于审计、评估等关注的角度不同,往往不能真实提示目标企业税务风险情况。采用适当的税务识别清查程序,来揭示税务风险,通过谈判来分担和转移风险,通过法律手段来规避风险是水电并购交易中一个必要而有效的程序。
参考文献:
〔1〕庞宠.水电站项目并购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9:4-6.
〔2〕常建坤,李时椿.对企业并购重组风险的分析与思考〔J〕.经济问题,2013,(5):33-35.
〔3〕王迪,赵冰.关于企业并购重组风险及其规避探讨〔J〕.商业经济,2014,(3):69-70.
〔4〕陈玲.企业并购中的财务分险及其防范〔J〕.现代商业2010,(15):61-63.
〔5〕初叶萍,胡艳.企业并购分险识别及决策支持系统初步框架设计〔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5):50-51.
〔6〕梅世强,朱锐.企业并购风险的测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2-114.
〔7〕王晓梅,唐飞.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并购重组企业文化风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6):54-55.
〔8〕邱虹.企业税务风险成因及管理探究〔J〕.会计师,2008,(11):30-31.
〔9〕盖地,张晓.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风险识别与防控〔J〕.财务与会计,2009,(8):11-12.
〔10〕徐秀丽.潇湘公司并购小水电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商学院,2005:13.
〔11〕张献宇.我国企业伦理道德问题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2005:27-28.
〔12〕单宝.企业诊断的行动路线〔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6):56-57.
易经风水篇9
关键词:审计风险 模型 实务应用
审计是一个高风险、高社会责任的行业,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府各部门对师事务所检查力度的不断加大,涉及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诉讼案件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经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了审计的难度,使审计风险日益突出。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已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当务之急。
一、审计风险的理论基础
事实上,有关各方一直都在关注审计风险这一课题,早在1963年AICPA的职业准则就有关于风险评价重要性的描述:“所涉风险的水平也和审查的性质休戚相关……内部控制对于审查范围的即为一例,内部控制越强,风险水平越低。”此后,SASNo.39和SASNo.47为审计师选择实质性测试程序提供了详细的指南,即审计师应详细考虑下列几个:账户余额和业务类别中存在的错报风险;内部控制未能发现错报的风险;审计完成后,账户和业务类别中的错报未能被发现的风险。SASNo.47还进一步明确了风险的概念术语,提出了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概念,并指出审计师应从整个报表总体水平和账户余额及业务类别水平上考虑审计风险。SASNo.47强调审计风险应该结合重要性一起考虑,以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并评价这些程序的结果,同时将审计风险模型定义为:AR=IR×CR×DR,其中AR(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IR(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CR(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
《***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基本采纳了这一概念,采纳这一概念的还有英国审计实务委员会(APC)、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等,可见这一模型流传甚广,但是该模型仍遭到很多学者的批评,主要:第一,该模型没有提供如何从分散的账户和交易综合评估整个财务报表的风险。第二,该模型仅仅考虑了抽样风险(即β风险),同时假设非抽样风险(即α风险)可以忽略。第三,该模型还不完善,设有考虑到其他诸如审计成本或潜在误报的影响等经济因素。第四,该模型只能是用于决定在实质性测试中抽样风险的水平,而不能成为一种风险评估的模型。第五,在计划阶段,实务界普遍将审计风险确认为5%,在此未明确5%审计风险水平究竟是什么意思,若其意味着审计师愿意签发的100份审计报告中有5份含有错误的话,则所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将不复存在(Rittenberg&Schwieger,2002)。第六,该模型既无法用它来评估接受的风险,也无法在审计计划中充分体现对客户风险的了解。如果不考虑经营风险,那么所谓的风险审计就是不完整的(辜飞南等,2002)。
二、审计风险要素模型应用
尽管审计风险模型存在很多缺点,但是在实务中如何有针对性地回避这些缺点,更好地应用审计风险模型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对审计风险模型的重新认识
笔者认为,在审计实务应用中,应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其应用应环环相扣,使审计过程视为一有机整体,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准则。
审计风险模型也不例外,***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主要定义了审计风险模型,***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计划主要规定了如何进行抽样审计。笔者认为,审计风险模型主要是为如何实施抽样服务的,即根据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水平,测算检查风险的水平,再根据检查风险的水平, 应用抽样审计理论就可以得出计划收集证据的数量,在此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在制定计划时亦可适当地考虑非抽样风险,怎样考虑非抽样风险呢?那就是根据职业判断考虑如何地增加样本量。另一方面,在实务中,所要决定的样本量,必须落实到某一具体的账户或交易类别,笔者认为根据***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对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的定义,审计风险模型可用于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即账户层,亦可用于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即整个会计报表层,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真正利用风险模型来测评检查风险,再利用测评出的检查风险完成审计抽样。
社会审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在出具审计报告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分散的账户和交易进行评估,而且还要从分散的账户和交易综合评估整个财务报表的风险,笔者认为,如何从分散账户和交易去综合评估整个财务报表的风险,是另一个具体准则,即***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要解决的问题,当我们把审计后推出的总体偏差与会计报表层的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就可以达到综合评估财务报表风险的目的。至于如何理解实务界确认的5%审计风险,笔者认为,无论注册会计师如何尽职尽责,都不可能对审计后的会计报表作出100%的保证,只能是合理确信会计报表的所有重大方面,这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中有明确规定。这里的5%是一个经验数据,5%的风险也就意味着95%的把握,95%的把握也就意味着可以合理地确信,在合理确信的情况下,即使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注册会计师也是可以免责的,对于此观点至少同行中是这么认为的,这是制定有关审计准则的初衷。至于经营风险,笔者认为不是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能够完全把握或解决的,事实上,我们在考虑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及检查风险时,部分考虑了经营风险,如***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第21条第(四)(五)点在考虑固有风险时,要考虑业务性质及影响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环境因素。
(二)审计风险模型制作应用举例
在审计实务中,交易和账户余额的实质性测试一般是按业务循环组织实施的,也可以按会计报表项目进行。按循环审计可以与按业务循环进行的内部控制测试直接联系,有针对性地评估特定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的同时,定出检查风险,确定某一账户的样本量。如以下是以生产循环的存货审计为例:
1.固有风险。我们可根据存货的数量和种类、成本归集的难易程度、运输的便捷程度、废旧过时的速度或易损坏程度、遭受失窃的难易程度,评估存货通常具有高水平的固有风险。具体到审计实例,由于制造过程和成本归集制度的性质差异,生产制造的存货与其他企业(如批发企业)的存货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固有风险,因此就注册师的审计工作而言则更具复杂性。此外,外部因素也会对固有风险产生。例如,技术上的进步可能导致某些产品过时,从而导致存货价值更容易发生高估。以下是可能增加审计复杂性与固有风险的若干情况:(1)长期的制造过程。与长期制造过程(例如飞机、轮船制造和酒类酿制过程)相关的审计重点包括对递延成本、预期发生成本以及可能受到未来市场波动或损毁影响的当期损益情况。(2)固定价格合约。重大审计涉及预期发生成本的不确定性。(3)商品存货。计价是一个重要的审计问题,因为商品极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许多企业都试***针对未来的价格变动进行交易,以便降低有关风险。(4)服装与其他时装相关行业。由于服装产品的消费者对服装风格或颜色的偏好易于发生变化,因此潜在的存货过时情况是重要的审计问题。(5)鲜活、易腐商品存货。因为物质特性和短暂的保质期,此类存货的腐坏风险很高。(6)具有高含量的存货。由于技术进步,此类存货易于过时。(7)单位价值高昂的存货。例如,珠宝存货的固有风险通常高于铁制钮扣之类存货的固有风险。
2.控制风险。在考虑了固有风险之后,注册会计师需要对控制风险作出评价。存货的内部控制几乎涉及到企业产品的所有生产与销售环节———包括采购、验收入库、仓储、领用、加工(生产)、运输等方面。(1)采购。采购的总体目标是所有交易都已获得了适当的授权与批准。使用购货订单是一项基本的内部控制措施。(2)验收。存货验收的总目标是所有收到的货物都已得到记录。使用验收报告单是一项基本内部控制措施。(3)存储。存储的总体目标是确保与存货的接触必须得到管理部门批准。(4)领用。存货领用的总体目标是所有存货的领用均应得到批准。使用部门存货领用申请单是一项基本的内部控制措施。(5)加工(生产)。加工(生产)的总体目标是对所有的生产过程作出适当的记录。使用生产报告是一项基本的内部控制措施。(6)装运。装运的总体目标是所有的装运都得到记录。使用装运单是一项基本的内部控制措施。更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是由销售部门作出装运指令,使用预先编号的装运单以便定期清点核算,并由此形成日后开具收款账单的依据。
如果由个人兼任了不相容的职务,通常控制风险就会增加。
3.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据以作为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据以确定存货监盘程序、函证程序、替代程序及样本量。
4.重要性水平。根据对存货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以及会计报表层的重要性水平,确定存货账户的重要性水平(可容忍误差)。
5.审计后得出的奇货差异与重要性水平对比,考查所实施程序的充分性。
三、小结与启迪
尽管现行审计风险模型在中存在很多不足,但它仍受到注册会计师同行的普遍接受。其原因可能在于思想与理念得到世人的认可,源于其作为思维模式的一般化。它说明了审计风险的构成,反映了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决策时的考虑。在实际运用中,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风险因素的评估都是非常主观的和难以计量的,最多是大体上的可信性(刘力云,1999.朱荣思,2001),如何运用经验数据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是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
1.Rittenberg,L.E.,&Schwieger.Auditing:ConceptsforaChangingEnvironment[M](影印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辜飞南等。审计学[M].北京:中国出版社,2002
3.谢盛纹。略论现行审计风险模型的偏颇[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7)
4.刘力云。审计风险与控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
5.朱荣思等。审计学[M].北京:高等出版社,2001
易经风水篇10
关键词:327国债期货 股指期货 启示
327国债期货对应的是19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债,简称923国债,其利息是9.5%的票面利率加上保值贴补率,发行总量为240亿元。如果327国债按照票面利率,那么每百元国债到期将兑付128.5元,但与当时的存款利息和通货膨胀率相比,显然低了许多,于是从1995年春节过后市场上开始传言***将对923国债进行贴息,923国债将以148元兑付。面对市场传言,形成了以万国证券为首的空方和以中经开为首的多方。万国证券认为,中国具有很高的通货膨胀率,中央***府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治理通货膨胀,而且中国的财***比较吃紧,***没有必要也不会拿出16亿元进行贴补,基于以上认识万国证券坚持做空。而中经开的观点与万国证券的观点恰恰相反,他们认为通货膨胀的治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的高通货膨胀率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降下来,***肯定会提高保值贴补率,327国债期货的兑付价格肯定会提高,而且中经开是有***背景的证券公司,当时中经开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曾是***的官员,更重要的是中经开有能力提前了解***的***策动向,因此中经开坚持做多。1992年2月后多空双方在148元附近大规模建仓。
在多空双方杀的难分难解的时候,1995年2月23日,***突然宣布将923国债的票面利率提高5个百分点。这则消息对于多方而言是个天大的喜讯,消息一公布,以中经开为首的多方借利好用300万口(国债期货买卖中,1口为200张期货合约、1张期货合约对应100元面值的国债,每口价值为2万元)将327国债期货从前一天收盘价148.21元拉到151.98元,对于万国证券而言,327国债期货每上涨1元就要损失十几亿,为了减少损失,万国证券巨额透支交易,在交易所下午收盘前8分钟疯狂抛出1056口卖单,将327国债期货的合约从151.30元砸到147.5元,使得当日开场的多头全线爆仓。327国债期货交易中的异常情况,震惊了证券市场。事发当日晚上,上交所召集有关各方紧急磋商,最终权衡利弊,确认空方主力恶意违规,宣布最后8分钟所有的327国债期货交易无效,各会员之间实行协议平仓。这就是著名的“327国债期货事件”。
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出《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宣布我国尚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5月31日,全国14家国债期货交易场所平仓清场完毕,历时两年半的国债期货交易便夭折了。327国债期货事件对我国金融期货的发展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因此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夜,回顾国债期货的发展历史,对于股指期货的推出无疑有着重耍的启示意义。
一、要有完善的现货市场基础
从国债现券市场规模看,1995年327国债期货事件爆发前,923国债的发行总量仅为240亿元,期货市场可供交割的国债数量十分有限,没有合理的市场规模就没有合理的价格,因此期货的价格容易***纵,当天上海证券交易所收盘前8分钟万国证券狂抛1056口卖单,价值2112亿元,是923国债发行量的8.8倍,远远超过923国债的发行量。
我国A股市场已经颇具规模,目前我国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有1600多家,A股市值约23万亿元,A股市场的总市值是当年国债期货对应标的物总量的200多倍,而且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保证金水平是10%—15%,远远大于327事件发生前的2.5%的水平,可以说推出股指期货后,操纵市场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A股市场经历了一场暴跌之后,又迎来暴涨:2008年我国A股市场的跌幅高达65%,而今年上半年我国A股的涨幅高达70%,这显然是一种不正常的表现,而同期日本股指的涨幅仅为7%。由于股指期货具有助涨助跌的效应,为了保持证券市场的稳定,可以看出股指期货推出的时机还不成熟。
二、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法律法规的缺失是国债期货试点失败的原因之一。在我国的国债期货试点中,采取的是“先发现,后规范”的做法,1995年全国有14家国债期货交易场所,但是却没有全国统一的期货法律法规。事发后中国证监会和***颁布了《国债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全国性效力的国债期货交易法规,但是为时已晚。
鉴于国债期货这一金融期货试点的失败,监管层在推出股指期货之前是慎之又慎,仿真交易进行了两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以及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使得在股指期货推出后做到有法可依:***于2007年3月通过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为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奠定了法律基础;中国证监会也先后颁布了《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公司管理办法》、《期货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修订)》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也颁布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结算细则》、《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会员管理办法》等交易所规则。股指期货推出前的法律工作已经准备的比较完善,这是当年国债期货试点时所不能比拟的。但是应当看到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从长期看,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制定出股指期货的监管、交易、结算、风险控制等的具体法律法规。
三、完善交易机制,加强风险控制
期货市场实行是杠杆交易,交易风险比较大,因此风险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而“327”国债期货事件的产生,正是由于当初的交易所忽略了最基本的风险管理。
1.关于保证金水平。保证金327国债期货事件前,上交所规定客户保证金比率仅为2.5%,这一水平意味着把投资者潜在风险放大了40倍。这样偏低的保证金水平与国际通行标准相距甚远,无疑使市场投机成分更为加大,过度炒作难以避免。在327国债期货事件中,即使是2.5%的保证金水平也没有得到实行,万国证券在最后8分钟抛出1056口国债期货,面值高达2112亿元,需要52.8亿的保证金,很显然万国证券没有能力缴纳如此巨额的保证金。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规定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保证金最低为合约价值的10%,并且有权根据市场风险情况进行调整。根据仿真交易情况,当月和下月的保证金水平为12%,季度月合约保证金为15%,仿真交易的保证金水平是327国债期货事件发生前的4.8—6倍,但是相比于国外,这一比例有些偏高,不利于市场的流动性。在推出股指期货后初始阶段,由于各方面的不成熟,高的保证金水平能够很好的防范市场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逐渐成熟,可以再逐步降低保证金水平。
2.关于涨停板
涨跌停板制度是国际期货界通行的制度,设置衍生品期货合约单日价格上下波动幅度,可以减缓、抑制投机行为,对投资者也能起到风险提示作用。但327国债期货事件发生前,交易所根本就没有采取这种控制价格波动的基本手段。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实行价格限制制度,除了10%的涨停板外,在6%处还设有熔断板。涨停板和熔断板的设计能够有效的防范类似327事件的发生。
3.关于持仓限制。限仓是指交易所或者会员可持有合约头寸的最大数额,其可以防范衍生品交易的操纵行为,也可以防范少数投资者承担无法承担的巨额风险损失。327事件之前,上交所规定会员单位在国债期货每一品种的持仓不能超过5万口,但是万国证券却能获得40万口的特别优惠,在327事件发生的当天,万国证券实际持有200万口,如果当时上交所能够严格实行持仓限制制度,对超过仓位的部分实行强行平仓,完全可以避免327事件的发生。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关于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持仓限额的具体规定如下:(1)对客户某一合约单边持仓实行绝对数额限仓,持仓限额为600张;(2)对从事自营业务的交易会员某一合约单边持仓实行绝对数额限仓,每一客户号持仓限额为600张;(3)某一合约单边总持仓量超过10万张的,结算会员该合约单边持仓量不得超过该合约单边总持仓量的25%。获批套期保值额度的会员或客户持仓,不受前款限制。股指期货持仓限额的规定可以有效防范操纵市场的发生,对于超过持仓的部分,交易所应该及时对其强制平仓,这样有利于期货市场的稳定。
四、完善监管体系
国际市场对于股指期货的监管有多种模式,其中以美国的***府监管、行业自律监管和交易所自我管理这一模式最为典型,这种模式也比较适合我国。
1.***府监管
***府对期货市场的监管是宏观层次上的风险管理,是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避免宏观风险的保障。327国债期货事件之前中国一直没有在法律上明确国债期货的主要主管机构,***负责国债的发行并参与制定保值贴补率,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包括证券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的审批和例行管理,并制定和公布保值贴补率,证监会负责交易的监管,而各个交易组织者主要由地方***府直接监管。多头监管导致监管效率的低下,甚至出现监管措施上的真空。因此推出股指期货后,有必要加强***府的监管,***府监管主要制度上面,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为股指期货提供保障。
2.行业自律管理
行业组织是介于***府机构和交易者之间的非***机构,在业务探讨、问题磋商,监督指导方面等方面发挥中重要的作用。327事件发生时我国还没有期货行业的自律组织,直到2000年底中国期货业协会与才成立。期货业成立近十年来,积极推动有关***策规定的落实,配合监管部门做好分类监管工作,组织会员认真开展对新业务的研究和准备。推出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后,中国期货业深入开展投资者教育工作,推动股指期货交易系统的准备工作,加速行业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加强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和高管人员资质管理,为我国期货市场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交易所自我管理
交易所是风险监管的第一道防线,国债期货试点时,各交易所为了生存和盈利,降低保证金水平,对于会员透支交易违规操作无动于衷,置风险于不顾,最终爆发了327国债期货事件,并导致国债期货试点的失败。推出股指期货后,交易所决不能步入国债期货的后尘,为确保股指期货的安全运作,交易所在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初期可采取较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控制市场进入、较高保证金水平、严格的持仓限制、加大市场稽查力度、对违规行为进严惩等。通过这些措施,使股指期货交易在安全的市场状况下运作。
参考文献
[1]王郧.327国债期货逼仓事件的反思[J]当代经济.2006,09(下)
[2]汤仁荣.国债期货327品种风波引起的反思Ⅲ.上海金融,1995,03
[3]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市场教程[M]中国财***经济出版社,2007.P124—P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