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诗10篇

离别诗篇1

一、春夏秋冬均可别,春花秋月别韵长

从大的季节来讲,一年四时都可以别离,无论是和煦花开的春、炎热烦闷的夏,还是草木枯黄的秋、冰冷凄寒的冬,人们总会离别。宋朝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在夏日的美景中洋溢着惜别浓情,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冬日的酷寒中气势磅礴激昂慷慨而又充满着离愁和乡思。可是,古代诗歌中离别的季节更多在春秋。诗人们往往借助春的盎然、秋的凄凉或烘托或渲染传达离别的情意。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莺飞草长,杂花生树,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离别,让人倍感怅惘。“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豪迈奔放的诗仙无限惆怅;“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淡泊洒脱的“诗佛”也感慨万千。当然,离别诗的征候最好最多在秋季,金桂飘香,秋风萧瑟,秋雨绵绵。“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秋的冷落寂寥让柳三变潸然落泪;“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送魏二》),橘柚飘香的秋季的风雨使七绝圣手内心凄婉悲凉。

当然,与季节有关特别是与春秋有关的自然意象也是常常出现在离别的诗词里面,“春草”“春水”“东风”“西风”“霜风”“秋雨”“秋霜”,季节的生机盎然与冷落清凉渲染出离别的无奈与依依不舍的真情。

二、十二时辰均可别,暮色苍茫愁思长

从小的时间范围来讲,许许多多的诗人往往把离别与傍晚、月夜等联系起来,悲凉的环境有助于突出传达离别的伤感孤独。常见的这一类的意象有:“日暮”(黄昏)、“斜阳”“夕阳”“落日”“残照”“晚风”“暮雪”“暮钟”“新月”“弯月”“明月”“残月”等。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宿建德江》),孟山人的旅途的忧愁苦痛可见一斑;“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送魏十六还苏州》),皇甫冉送别友人时内心沉重感伤。“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送灵澈》)刘长卿描写友人所去之地的自然环境,以表崇敬留恋的心情。“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丹阳送韦参***》)严维诠释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种真挚感情。

三、亭陵道楼作意象,难分难舍真情永

离别地点的安排,古人也很讲究。古代的离别诗,常常出现这样的处所――“离亭”“长亭”“劳劳亭”“谢亭”“北梁”“灞桥”“霸陵”“灞陵亭”“古道”“歧路”“渡头”“阳关”“西楼”(高楼、小楼、危楼)等。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谢亭送别》)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I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面,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诗有“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的句子。

在中国古代诗词里,“灞桥”是最富有离情气息的经典意象。唐朝时,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后才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久而久之,“灞桥折柳赠别”便成了特有的送别习俗。其后经过历代墨客骚人妙笔的润饰,日久天长,灞桥竟被人们改称为“情尽桥”“断肠桥”“销魂桥”。《全唐诗》中直接描写或提及灞桥(灞水、灞陵)的诗篇就超过110首。李白叹道“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忆秦娥》),岑参写道“初程莫早发,且宿灞桥头”,刘禹锡唱道“征徒出灞澹回首伤如何”(《请告东归发灞桥却寄诸僚友》),不一而足。

四、离别水路作意象,江水滔滔别意涨

南方的交通以水路为主,平原广阔,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所以在送别诗中“南浦”的意象相对颇多。“南浦”是水路登舟送别地点的泛称,用“南浦”来表达离愁别绪情怀的离别诗作,屡见不鲜。

离别诗篇2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遣悲怀三首

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即公元809年(元和四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陆续写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怀三首》。

蝶恋花

潭献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压鬓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

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鹊桥仙

许缵曾

云疏月淡,乌慵鹊倦,望里双星缥缈。人间夜夜共罗帷,只可惜、年华易老。

经秋别恨,霎时欢会,应怯金鸡催晓。算来若不隔银河,怎见得、相逢更好?

大堤女

袁宏道

文窗斜对木香篱,胡粉薄施细作眉。

贪向墙头看车马,不知裙着刺花儿。

许棐

妾心如镜面,一规秋水清;郎心如镜背,磨杀不分明。

郎心如纸鸢,断线随风去;愿得上林枝,为妾萦留住。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词》

陈刚中

客舍休悲柳色新,东西南北一般春。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答外》

郭晖妻

碧纱窗下启缄封,尺纸从头彻尾空。

应是仙郎怀别恨,忆人全在不言中。

注释:外,此指在外的丈夫。 启缄封,拆开信封。 尺纸,尺幅的信笺纸。 仙郎,唐代称尚书省各部郎中、员外郎为仙郎。这里借指其丈夫郭晖。

御街行

无名氏

霜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声嘹唳。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起告: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 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

【注释】

①嘹唳(lì):指高声鸣叫。

②濒:靠近。

③雕砌:雕花的台阶。

④人人:那个人,指所爱之人。宋词中常用此语。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寄夫

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叹花

杜牧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离思五首·其四

唐代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赠婢

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

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

绿珠:西晋富豪石崇的宠妾,非常漂亮,这里喻指被人夺走的婢女。

萧郎:诗词中习用语,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这里是作者自谓。

板桥路

唐代白居易

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

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唐代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题都城南庄

唐代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江南曲

唐代于鹄

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春日忆李白

唐代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

宋代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别董大

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友人

唐代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沙丘城下寄杜甫

唐代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

诗经·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①,有女如云②。虽则如云,匪我思存③。缟衣綦巾④,聊乐我员⑤。出其闉闍⑥,有女如荼⑦。虽则如荼,匪我思且⑧。缟衣茹藘⑨,聊可与娱。

【注释】①东门:城东门。

②如云:形容众多。

③匪:非。思存:想念。思:语助词。存:一说在;一说念;一说慰籍。

④缟(gǎo 稿):白色;素白绢。綦(qí 其)巾:暗绿色头巾。

⑤聊:愿。员(yún 云):同“云”,语助词。

⑥闉闍(yīn dū 因都):外城门。

⑦荼:茅花,白色。茅花开时一片皆白,此亦形容女子众多。

⑧且(jū 居):语助词。一说慰籍。

⑨茹藘(rú lǘ 如驴):茜草,其根可制作绛红色染料,此指绛红色蔽膝。“缟衣”、“綦巾”、“茹藘”之服,均显示此女身份之贫贱。

国风·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秋风辞》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玉楼春·社前一日

游人等得春晴也,处处旗亭闲系马。雨前红杏尚娉婷,风里残梅无顾藉。 忌拈针指#还逢社,斗草赢多裙欲卸。明朝新燕定归来,叮嘱重帘休放下。

【注释】

社:社日。此处指春社。

旗亭:指酒楼。闲:朱祖谋据汲古阁钞本《绝妙好词》校作“咸”。

忌拈针指:古时风俗,社前一日妇女停针线。

斗草:见前陈亮 《水龙吟》注。

【赏析】

此词写春社前一日游人仕女观赏春晴。上片写游人,下片写女子。“红杏”、“新燕”两句写物拟人,情姿绰约,但婉而不露。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工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工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赏析】

此词上片写海棠花开色艳,乃由天,下片写海棠朝繁暮谢,也由天。上下片前两句与后两句皆用反证法,以海棠叶如片片蝶衣,色泽猩红,说明天公并非不惜花,以海棠的凋零之迅,说明天公并非真惜花,而重点在后者,以扣合题中 “为风雨所损”之意。联系作者生平,实暗中以花喻己,才华不为朝廷所用,犹天公之不惜花。作者以议论入词,颇见警策。

步蟾宫

东风又送酴信。早吹得、愁成潘鬓。花开犹似十年前,人不似、十年前俊。 水边珠翠香成阵。也消得、燕窥莺认。归来沉醉月朦胧,觉花气、满襟犹润。

注释:钟过,字改之,号梅心,庐陵祐三年(1255)解试。词仅存一首。

【赏析】古人把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在小寒到谷雨八个节气中的二十四番花信风里,酴是春天的尾声。此词开头云 “东风又送酴

风,表示春天即将离去。作者巧妙地以这一番花信风把自然季节的变更和人事感情的变更扣结到一起,说这番东风不仅送来了酴信,而且把人也吹愁了双鬓,实际上是写人因春去而愁,

潘鬓沈腰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典故,用以表示愁绪损人。然后,作者再把花与人对照起来写,并以十年前后的今昔对比作开合:“花开犹似十年前,人不似、十年前俊。”这两句词使人想起唐代刘希夷的名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表现出春秋代序、物是人非、华年易逝、美人迟暮的深沉感慨,琢意警拔,为后人所推崇。下片写作者尽管感觉迟暮,但并未就此消沉,而仍去消受那燕窥莺认的水边春景。“珠翠香成阵”指游观的仕女。一结写月夜沉醉而归,觉花气犹润衣襟,写得蕴藉有余意。

唐多令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到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释】!唐多令:此词在 《龙洲词》中有题序云:“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 《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安远楼,即词中所述之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故词中有“黄鹤断矶头”之句。

【赏析】

武昌为当时抗金前线,当南北交通之冲要,为荆湖北路之首府。刘过当时已近暮年,壮志不酬,在事隔 20年之后重新登上此楼,望中原之未复,叹身世之不遇,不禁感慨系之,遂为此词。词起三句写景,时当秋季,汀洲上长满芦苇,沙滩寒漠,江水浅少,皆是凄清荒凉景象,景中隐含作者的萧瑟之感。“柳下”三句,进一步发岁月迅逝的感慨,是为衬托作者功业无成的怅恨。只是这后一层寓意,作者未加点明,但联系作者生平,自能领会到。故地重游,自然缅想往事,追念故友。过片借用唐代崔颢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意,表明物是人非。“旧江山总是新愁”一句,更进一步由人事想到国事,江山依旧,但触处新愁,有新愁,则必已有旧恨。这旧恨新愁的内涵是什么 20年前后国事如旧,山河仍多破碎,中原依然陷于金人之手。“欲买桂花”以下三句,扣住上片 “系舟”和 “中秋”时事,而仍以今昔之对比出之,意谓纵使买花载酒,重泛江上,也终不同于年少志壮时的心情。在龙洲词中,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朝中措

晚妆慵理瑞云盘,针线傍灯前。燕子不归帘卷,海棠一夜孤眠。 踏青人散,遗钿满路,雨打秋千。尚有落花寒在,绿杨未褪青绵。

【注释】

瑞云盘:指女子发髻。

【赏析】

离别诗篇3

身处异地,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色凄凉,作者独自一人身处异乡,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思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想起自己在故乡的一切,不禁感到无尽的酸楚,只能对月空吟,留下这千古传颂的名句。

背景离乡,李月也曾吟诵到“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把自己对家乡的依恋转化为家乡水对自己的万里送别,构思何其巧妙,感情何甚强烈,铺案写下这传颂千古的名句。

与多年好友相别,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吟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与好友相交多年,而今日一别,却不知何时才能够再会,自然心生不舍,但诗人却以乐观的态度,抛开惜别之情,丝毫不会哭哭啼啼作儿女态,挥豪写下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

离别诗篇4

身处异地,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色凄凉,作者独自一人身处异乡,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思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想起自己在故乡的一切,不禁感到无尽的酸楚,只能对月空吟,留下这千古传颂的名句。

背景离乡,李月也曾吟诵到“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把自己对家乡的依恋转化为家乡水对自己的万里送别,构思何其巧妙,感情何甚强烈,铺案写下这传颂千古的名句。

与多年好友相别,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吟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与好友相交多年,而今日一别,却不知何时才能够再会,自然心生不舍,但诗人却以乐观的态度,抛开惜别之情,丝毫不会哭哭啼啼作儿女态,挥豪写下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

离别诗篇5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5、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7、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8、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离别诗篇6

我走了

请记得想我

想我的时候

看看大地上的花

那些花朵就是我

妈妈

我走了

我会想你的

想你的时候化作云朵

你抬头看

那就是我

我们彼此想念

那一刻

天空下起蒙蒙细雨

雨滴滑过你的脸庞

就像我在亲吻你

我们并未分开

我不在的时候

离别诗篇7

【论文摘要】何逊和大历十才子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但是他们在相似的社会环境中创作了大量的别诗。本文旨在从二者所作别诗的创作环境、创作内容、诗风等方面分析所存在的异同。他们都生活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但是相似的社会环境并没有造就相似的创作状况。在内容上存在有无真情实感的差别;在诗风上,二者同中有异;在语言上,二者都讲究精炼。

伟大诗人屈原说过:“悲莫悲兮生离别。”南朝江淹也曾喟然叹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就连一贯豪爽豁达的东坡居士也无限感慨吟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些名句都道出了离别这个主题在古代诗歌创作中常胜不衰的事实。伤感离别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

综观魏晋南北朝和唐代宗大历初年至德宗贞元二十多年间这两个阶段的诗歌创作,别诗所占比例较大。通过研读《全唐诗》可知,前阶段的别诗主要集中在何逊手中,后阶段的别诗主要集中在大历十才子笔下。何逊,梁代诗人,据《南史》记载:“逊,何承天曾孙,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赞。南平王引为宾客,掌记室事,后荐之武帝。初,逊文章与刘孝绰并见重,时谓之何、刘。”[1lwoa又如清人王士稹选古诗中言:“梁代右文,作者尤众。绳以风雅,略其名位,则江淹、何逊足以两雄。”由此可看出何逊当时在诗坛上的地位。按照姚合《极玄集》卷上李端小传中记载:“(端)与卢纶、吉中孚、韩、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淖、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大历十才子大多生长于天、开盛世,经历过安史之乱,而主要创作活动则是在大历、贞元年问。据笔者统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仅何逊一人共作一百一十五首诗,诗题本身有“送”、“送别”、“留别”、“别”、“别离”等字样的作品,实际达十九首,而加上其他表现别情的诗歌共二十八首。而其他诗人所作别诗在数量上不及何逊;而大历十才子的作品主要是别诗,据笔者统计,司空曙的173首诗中别诗就有48首,钱起430首诗中别诗就117首,郎士元73首诗中别诗35首,还有刘长卿、韦应物、李益等人也写了许多别诗。

一、同生活在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中

丹纳《艺术哲学》:“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的最后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因此考察艺术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之所以将何逊与大历十才子放在一起来研究其别诗创作的异同,主要由于二者所处社会环境都相对稳定。汉末战乱,三国纷争,直至正始时期,人们心中时刻充满着幻灭感。西晋统一后发生了“八王之乱”,东晋南迁,汉族***权偏于江南一隅,后经历朝代更迭,随之带来诸多争斗。齐末王室内争激烈,社会矛盾加剧,***情险恶。《南史-梁本纪》记载,梁武帝萧衍“制造礼乐,敦崇儒雅”,其诸子都喜欢招揽文士,***治上颇有励精***治的前景。何逊三十六岁人仕时是齐明帝建武三年。萧梁代齐,给何逊等下层士人在***治上带来了新的希望。虽然何逊人仕后就发现梁代存有***治黑暗,但相对于前代***治环境而言,其所处社会环境还是较为稳定的。安史之乱的平定让人欣喜若狂,从肃宗朝到德宗朝的社会较为稳定,大历十才子在此时陆续进京任职,开始仕途之路。由此,何逊和大历十才子都生活在经过较长时问战争后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

二、各不相同的别诗内容

相似的社会环境并没有造就相似的创作状况。以下从二者别诗的内容、风格等方面来探讨其异同。总体来看,何逊的别诗更多的是表达与友人离别时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大历十才子更多的是奉和应制别诗,多涉及***治,几乎没有真情实感可言。何逊的别诗多涉及同僚、友朋之间的伤别,表达自已的真情实感。试看《与胡兴安夜别》:“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诗人抓住饯宴将尽时朋友将离去的时刻,集中抒写惆帐思绪。通过两人分别时欲行又止的动作描写将送行时依依伤别的无限心酸刻画得淋漓尽致。“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将欢笑与分别时的感伤情绪加以对比更加反衬出离别忧愁。后两联描写朋友走后凄清的秋天景色,“寒”和“清”字蕴藏着双方深长的离愁别绪。再看《临行与故游夜别》:“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相悲各把酒,何时同促膝?”何逊一生两次赴江州任职,此诗作于天监十六年,抒发与朋友的别情。此时诗人渐近晚年,多年来与朋友朝夕相处,今朝忽然离开他们,远赴江州,再历漂泊,此下一别如流水东注,心里非常伤感和无奈。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见。后通过“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黯淡的氛围从残灯到屋外的夜雨,心情也延伸到无限苍茫中。“相悲各把酒,何时同促膝?”便将分离时刻离人无语凝噎、黯然神伤的心境刻画得更加悲凉。

大历十才子也创作了大量的别诗,当时“自丞相以下,更出作牧,二公(按指钱起、郎士元——引者)无诗祖饯,时论鄙之”。(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综观其别诗虽也有表达离愁的句子,如钱起卷237_66《送时暹避难适荆南》“相思浑若梦,泪眼几时明”等等,但总体而言仍以内容苍白、形式雷同为主。一般开始叙写行色,然后来赞美被送者,再次描写离别时周围的景色,最后多寄予被送者平安或者相思的情感,或者顺序有所调整,多形成套路,几乎无情感可言。

由此,何逊和大历十才子的别诗虽都作于较稳定的社会环境,其内容都不涉及***事,不同在于何逊的别诗更多抒发对朋友的真情感,而大历十才子的别诗则更多是应制之气,无真情感可言。

三、同中有异的诗歌风格及语言

在诗歌风格方面,何逊和大历十才子的别诗都存有冲淡和清奇的风格。何逊在齐梁宫体诗盛行之、l}l离并自成一家在自然风景的描写上语言清新、省净。如《与胡兴安夜别》“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相送》“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均体现出《诗品》中“…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如月之曙,如气之秋”的清奇和“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的冲淡风格。大历十才子的别诗也有冲淡和清奇的风格。高仲武、沈德潜等人在论钱起时日:“清澹、清秀”,都指出其“清”的风格。如“焚香晓更清”(钱起《送元公南游》)“过郢兴弥清”(《送郭秀才之举下第南游》)等等,不难看出,大历十才子所欣赏的“清”是一种风景、境界之清。

当然何逊和大历十才子所作别诗的风格也有不同,即前者带较大程度“沉著”的特色,而后者更多“气骨顿衰”和“纤裱”、“绮丽”的风格。先看前者。《诗品》中“沉著”:“绿林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月明,如有佳话,大河前横。”如《相送》:“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这是一首留别诗,诗前半写自己的惆怅心绪,后半写凄寒的景色,寓含旅途的艰险,表现出临别时思绪纷然的心理,此诗只抓住即将下雨时光色转暗、江波激荡不平的景象传达心绪,呈现出无迹可寻的整体氛围。通读全诗可深切体会到无论是诗人对景色的描写还是自身情感的表达都表现出《诗品》中“绿林野屋,落日气清……之子远行,所思不远”的沉著风格,不仅包含着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悲伤,还包含着诗人对朋友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而大历十才子所作别诗的风格可谓“气骨顿衰”和“纤裱”、“绮丽”。明代的胡应麟在《诗薮》中曾多次提及“气骨顿衰”四个字,他说:“降而钱、刘,神情未远,气骨顿衰。”(《诗薮》内编卷三)“唐大历后……钱、刘以降,篇什虽盛,气骨顿衰,景象既殊,音节亦寡。”(《诗数》内编卷四)“中唐钱、刘,虽有风味,气骨顿衰。”(《诗蔽》内编卷六)通读大历十才子的别诗,其风格是“气骨顿衰”的。他们在诗中并没有表现出建功立业和改造社会的热情,而是感叹自己身世的伤感和对未来的迷茫之情。如卷292_35 ((贼平后送人北归》司空曙:“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此诗中诗人想象友人北归、重见故乡的情景,尤其“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更是通过白发来感叹自己的身世之苦。又如“劝君不得学渊明,且策驴车辞五柳”(卷243_ 30《送别郑明府》韩栩)正是当他们理想磨灭时表现出来的带气骨顿衰风格的厌倦人世的情感。正由于大历诗人多是在***时期度过自己的青春所以对衰老十分敏感,这里的“相悲各问年”便反映出精神上的孤独和衰老。“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通过孤灯、寒雨、湿竹等黯淡的景物从侧面展示出颓废、无奈的心绪,可见其气骨顿衰的风格。另外,语言还多具纤株和绮丽的风格。唐都所独有的别诗尤其奉和应制别诗极具都城地域特点,体现在语言上以歌功颂德为主,风格纤秩、华丽,普遍存有创作模式化。《诗品》中对“纤秋”说:“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幽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绮丽”中说:“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雾余水畔,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金蹲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弹美襟。”下面诗句表现送别气派的语言绮丽的风格。如卷269ra 3《奉送崔侍御和蕃》耿津:“万里华戎隔,风沙道路秋。新恩明主启,旧好使臣修。族节随边草,关山见戍楼。俗殊人左枉,地远水西流”又如卷238 84《奉送户部李郎中充晋国副节度出塞》钱起:“德佐调梅用,忠输击虏年。子房推庙略,汉主托兵权。受命荣中禁,分摩镇左贤。风生黑山道,星下紫微天。始愿文经国,俄看武定边。鬼方尧日远,幕府代云连。汗马将行矣,卢龙已肃然。关防驱使节,花月眷离筵。自吞知音遇,而今感义偏。泪闻横吹落,心逐去族悬。帝念夔能***,时须说济川。劳还应即尔,朝暮玉探前”卷210es 2《奉送杜侍御还京(一作杜中承,一作林中承)》皇甫曾:“罢战回龙节,朝天上凤池。寒生五湖道,春人万年枝。召化多遗爱,胡清已畏知。怀恩偏感别,堕泪向族摩”中均体现出创作的模式化,“子房推庙略,汉主托兵权”和“新恩明主启,旧好使臣修”等诗句反映出诗人在作品中的歌功颂德。而“朝暮玉探前”和“罢战回龙节,朝天上凤池”等体现出语言的绮丽和纤裱的特点。

何逊和大历十才子所作别诗都十分重视语言的精炼。何逊的别诗重视审音炼字、工偶精对,已经初具唐朝诗歌风格。何逊的绝句写得尤为工整,与唐人的绝句放在一起简直能够以假乱真,如《慈姥矶》:“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一同欣赏夕,暂解去乡忧。野岸平沙和,连山远雾浮。客悲不自已,江山望归舟。”

离别诗篇8

关键词:邓恩;中国古代诗人;爱情赠别诗;死亡意象;差异原因

中***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179-03

约翰・邓恩(1572-1631),英国“玄学派”诗歌的开山鼻祖,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诗可谓独具一格,别出心裁,以“巧智(wit)”和“奇喻(conceit)”闻名,这也正是玄学派的显著玄学特点。邓恩善于大胆地运用比喻修辞,在他笔下令人恶心作呕的跳骚的腹腔竟然成为了新人神圣的婚床;圆规的双脚也化为了一对恩爱男女的灵魂。这些比喻看似不可理喻,荒诞不经,实则意味深长,令人回味,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心灵也随之震撼。通过陌生化的意象,加之独创性的语言形式,邓恩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世间万象,阐释了他对爱情、宗教以及死亡的思考。

死亡是邓恩诗歌中永恒的主题,无论爱情诗亦或是宗教诗中都能看到死神的影子,这不免要归因于邓恩的个人生活经历和当时社会的影响。死亡意象往往给人一种恐怖或壮烈的印象,但把恋人间暂时的分离比喻为死亡,似乎荒诞不经,令人难以忍受。而邓恩的赠别诗中却无一例外地巧用了这一意象,可见邓恩思维之大胆奇特,富有新意。“自古多情长离别”,离别也是我国古代诗词的主要题材。赠别诗词是人们寄托别离之情的主要载体,至今诗人词人们为我们留下了不胜枚举的不巧传世佳作。但与邓恩不同的是,我国诗人却几乎无一使用死亡意象。然而,我们不能轻率地得出结论孰略胜一筹,因为中外历史文化迥异,诗人的个人经历不尽相同,进而导致诗人选择意象表达思想的途径有所差异。

一、 邓恩爱情赠别诗中多用死亡意象

(一)《歌(最甜蜜的爱人,我不走)》中的死亡意象

这首诗是邓恩于1611年赴欧洲大陆前写给妻子的赠别诗,诗中邓恩把与妻子的分离比作死亡。

最甜蜜的爱人,我不走,

因为对你不曾倦怠,

也不希望世界能够

给我一个更合适的爱;

可是既然我必

终将死去,那就最好,

拿我自己来开玩笑,

靠装死而死。

(A. J. Smith,1971: 78,笔者译)①

这里“装死”意谓离别,诗人将远行,妻子对他满怀牵挂与不舍,又是叹息又是哭泣。诗人宽慰道:“当你叹息,叹走的不是气,而是叹掉了我的魂魄;当你哭泣,好心却似恶意,我的生命血液即干涸。”(A. J. Smith,1971: 79,笔者译)这句话蕴涵着深刻的含义,“古代西方人相信灵魂寓于呼吸之中,叹息会消耗生命,甚至有一次叹息抵一滴血之说”。②诗人与妻子的灵魂早已合二为一,所以他告诉妻子,如果她真的爱他就请不要叹息哭泣,这是维持他生命的最好办法。邓恩认为,他与妻子的爱是与情爱的结合,是肉体与灵魂的统一。他们的爱超越世俗,不会因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而枯萎。每一次离别都好比死亡,相隔万里,不能相见,但对他们来说死亡并不可怕,“只是转向一侧去入睡”(A. J. Smith,1971: 79,笔者译)罢了,只因他们各自的灵魂从未被分离。这里,邓恩通过死亡意象的引入,表达了他不畏离别和对妻子坚定不移的爱情信念。

(二)《告别词:窗户上我的名字》中的死亡意象

邓恩去旅行前在他的情人的窗户上用钻石刻写了他的名字,并写作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情人坚定的爱。这首赠别诗同样也充斥着死亡意象。

或者,如果这门学问太难太深,

难以传授一个刻写的名字,

那它就如同一颗骷髅头,

宣扬着恋人们终将必死;

或者就把这参差不齐的似骨的名字看作

我损坏的骷髅。

(A. J. Smith,1971: 87,笔者译)

这里的“必死”指代离别,并非“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真正意义上的死亡。离别前,诗人用最坚硬的钻石在情人家的玻璃上刻下自己的名字,通过邓恩奇特的想象,情人便能通过玻璃看到他,并永远与她同在。邓恩不愧为“玄学派”的杰出诗人,诗中他把躯体比做屋椽,此意象可谓大胆奇特。“我躯体的屋椽――一直与你/相伴的骨头,铺盖这房屋的肌肉、肌腱/和血管,也将重新回返。”(A. J. Smith,1971: 87-88,笔者译)诗人远行,尽管躯体定会离开情人,而灵魂却从未离去,一直“都安息于你这乐园之中”(A. J. Smith,1971: 87,笔者译)。一个人灵魂和肉体分离一般意味着死亡,这也是诗人之所以把与情人的离别比作死亡的原因。但诗人与情人的爱绝不畏惧死亡,因为他们彼此忠贞,彼此深爱,死神也难把他们的灵魂分开。这里,邓恩通过死亡意象传达了他对灵肉合一爱情观的坚定的信仰。

(三)《告别词:莫伤悲》中的死亡意象

这首诗是邓恩1611年随罗伯特・朱瑞爵士一家出访法国前写给妻子的数首诗之一。沃尔顿曾说:“我将特此透漏,我曾听一些在语言和诗歌方面都很有学问的评论家说,没有一位古希腊或拉丁诗人能比得上它们(那些诗)。”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认为这是一首“除了邓恩无人写得出的美妙的诗”。③这首诗的美妙之一在于邓恩巧妙地运用陌生化的“圆规”意象,把圆规的一只脚比作在外奔波的男子,另一只脚比作在家等候的女子,传达出和谐忠诚的爱情之美;美妙之二则在于邓恩独创性地把夫妻的离别比作德高之人的离世,这一死亡意象给读者一种全新的感觉。

有德之人逝世,十分安详,

对自己的灵魂轻轻说,走,

有些悲伤的亲友则高声讲,

他的气息已断,有些说,还没有。

(胡家峦 译)④

德高望重之人辞世与世俗之人不同,那样安详,那样平静;同样,诗人与妻子的离别也不同于世俗恋人,毫不声张,却爱意绵延。他们的爱情能够忍受别离,不沉迷于肉体的接触:

我们俩的灵魂融成了一片,

尽管我走了,却不会破裂,

这种分离不过是一种延展,

像黄金打成了轻柔无形的薄页。

(胡家峦 译)⑤

所以邓恩规劝妻子莫悲伤,暂时的分离只会使他们的灵魂得以升华和纯净。同时,死亡意象的运用也为此诗增添了几分神圣色彩,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这也正是邓恩语言陌生化的重要表现。

从对以上几首诗的分析不难看出,邓恩偏爱于在赠别诗中使用死亡意象,在诗人看来“分离对恋人来说即意味死亡”,⑥这里的“死亡”并非只求感官愉快的面临离别时表现出的悲伤痛苦,相反,它指的是灵肉结合之爱面对离别时灵魂的升华与提升。所以通过别具一格地运用死亡意象,邓恩表达了他崇尚灵魂与肉体结合、与情爱统一的爱情观,同时也痛斥了基于感官、沉迷于的世俗浅薄之爱。

二、中国古代爱情赠别诗词中多用的意象

由于漫长的封建社会统治,我国赠别诗词多局限于赠友人,表达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如王之涣送别友人时所作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这里诗人运用了中国传统的赠别意象――折柳,表达了诗人千丝万缕的离愁;又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采用了“饮酒”的赠别意象。古往今来,“酒”在送行欢宴时是不可缺少的,蕴涵着诗人与友人惜别之痛苦。再如李白的《赠汪伦》可谓是千古绝唱:“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里的“踏歌”意象也是我国传统的赠别意象,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表达对友人的离别祝福。

我国古代的爱情赠别诗词虽占少数,但也不乏不朽之作。同是抒发与恋人的离愁别绪,但与邓恩不同的是,我国诗人词人较少在爱情赠别诗中运用死亡意象,他们并非如邓恩那般直抒胸臆地强调灵魂合二为一,而是喜爱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表达朦胧凄婉。

(一)李清照《一剪梅》中的赠别意象

李清照堪称婉约派词人“宗主”,多描写爱情、自然主题。她的词以“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而独树一帜。《一剪梅》这首词是李清照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告别词。婚后不久,丈夫外出求学,李清照以此词相送,表达了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这首词中,词人用了“舟”、“云”、“雁”、“月”、“花”、“水”多个叠加意象,表现了词人在丈夫离别后形单影只,孤苦伶仃的形象。正如李正栓所分析:“与夫分离,何枝可依?夫去妻留,恰如离岸的兰舟、离枝的独花、离群的孤雁,随水漂泊,随风起落,随云颠簸。”⑦

(二)吕本中《采桑子》中的赠别意象

这首词写的是离别之情。“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全词围绕一个意象“月”展开抒情,展现了吕本中对月亮又爱又恨的矛盾心理。爱是因为词人在外漂泊之时,他希望妻子像月亮一样可以与他永远相随,永无别离;恨又因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词人和妻子就像这月亮一样不能长圆,聚少离多。通过“月”的意象,吕本中言辞委婉地流露了对妻子的真切感情。

(三)杜牧《赠别二首(其二)》中的赠别意象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与妙玲歌女留恋惜别的场景。“多情却似总无情,维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人并没有用“悲”、“愁”等字样抒发离愁别绪,而是一反常态地描写“无情”、“笑”,细细品味不难发现,这是情到深处的极致表现,可见诗人当时的复杂心情。同样,这里“蜡烛”这一意象也被拟人化了,竟连蜡烛也替他们的离别伤悲。“蜡烛”意象的巧妙运用使离别之情得以提升,更加凸显了诗人对歌女的情之真、意之切。

我国古代诗人词人在爱情赠别诗里极少用死亡意象,几乎没有,这就与邓恩形成了鲜明对比。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三、意象差异的深层原因

邓恩在爱情赠别诗中对死亡意象情有独钟,一方面与邓恩的个人经历有直接关联,他生活在宗教和***治纷争激烈的时代,4岁丧父,其家族因奉天主教而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遭受迫害和流放。可见,“邓恩经常受到死亡的困扰并总有这种死亡意识是不足为奇的”。⑧另一方面,作为西方人的代表,邓恩深受西方文化中死亡观的影响,且他的思辩方式也与中国传统思维不同。这多方面的原因便造成了同是赠予恋人的别离诗,邓恩与中国古代诗人在意象使用上却风格迥异的结果。

(一)中西方文化之死亡观差异

司马迁曾有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豪言壮语,文坛巨匠莎士比亚也说“人活着终有一死”,可见古今中外,生死已有定论:面对死亡,不畏死亡,面对生命的消逝,发掘生命的永恒。尽管中西方死亡观中都含有“有限的生于无限的死”的观点,但中西方对待死亡终有区别,则在于中国更注重“有限的生”。这与中西方文化不无关系。“西方文化具有浓厚的彼岸性,而中国文化则具有鲜明的世俗性”。⑨“西方人认为死后有一个生命更新的天堂,而轻视现实,向往超验的死后世界;中国人则注重生死的经验事实,缺乏对超验的美好终极归宿的构造,因而刻意于生命的留存和现实生活的经营。”⑩此外,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对死亡也始终持否定的负面态度,甚至避讳在言语中提及死亡,死亡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幸和恐惧的象征;而西方文化主要受基督教的影响,他们认为死亡是皈依天父。由此可见,西方对死亡的态度远比传统的中国人积极得多。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异

中西方死亡观的差异归根到底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善用形象思维,惯于用形象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思维;而西方人侧重运用概念,通过逻辑推理把事物抽象性地表达出来。另外,中国人向来奉行“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处事风格,往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感情表达间接、含蓄;西方人善于思辨,善于思索自然规律,表达直抒胸臆,开门见山。

在爱情赠别诗中,对待是否使用死亡意象的问题上邓恩和我国古代诗人产生了很大分歧,前者大胆直接,偏爱这一意象;后者委婉含蓄,借用其他意象。究其原因是中西方文化中死亡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可谓不同的文化,成就了风采各异的文人佳作,在世界文坛中竞相开放,绽放出异样夺目的光彩。

――――――――――

注 释:

①本文中笔者翻译的诗歌原文均出自A. J. Smith编著的John Donne The Complete Poems [M]. Middles ex: Penguin Books Ltd, 1971.

②③⑥邓恩(Donne, J)著,傅浩译.英国玄学诗鼻祖约翰・但恩诗集[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74,93,57.

④⑤胡家峦.英国名诗详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95-96.

⑦李正栓,杨丽.邓恩诗歌意象研究――兼与李清照诗词意象比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⑧李正栓.邓恩诗中圆形意象母体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2).

⑨吉广庆.中西方文化之死亡探析[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3).

⑩袁阳.生死事大:生死智慧与中国文化[M].东方出版社,1996.

参考文献:

〔1〕Theodore Spencer. A Garland for John Donne [M].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1.

〔2〕陆钰明.多恩爱情诗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

〔3〕李正栓.邓恩诗歌思想与艺术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4〕李正栓.陌生化:约翰・邓恩的诗歌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离别诗篇9

①送别的地点:如离亭、长亭、劳劳亭、谢亭、南浦、西楼、灞桥、霸陵、古道、歧路、渡头等。

②送别的音乐:如骊歌、离歌、劳歌、阳关曲、渭城曲、折柳曲等。

③送别时常见的景物、事物:如柳、芳草、浮萍、孤蓬、烟波、浮云、酒、月、寒蝉、鸿雁、清猿、班马(离群的马)、孤帆、征帆、暮砧等。

④送别的习俗:如折柳赠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等。

送别诗常见的思想内容有:

①体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诗歌通过描写送别时环境的凄迷黯淡或想象中别后的孤单思念,来表现诗人诚挚的留恋和无奈的伤感。如: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

诗歌首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江楼之上,橘柚飘香,正值金秋,却要分别。“醉”字暗示着主客情谊之深厚。第二句写与友人分别之时,秋风萧瑟,寒雨纷飞。“凉”字既指外界环境的寒凉,也指人物内心的凄凉。三四句未按常理抒别情,而是从对方落笔,设想朋友夜泊潇湘之上,明月孤寂,梦中愁听猿的凄清长鸣。虚实结合的手法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使诗中表达的依依不舍和别后的伤感更朦胧含蓄,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并回味无穷。

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词也同此诗,设想别后场景,拓展了诗歌的表现空间,使送别时的缠绵悱恻更震撼人心。

②表达对朋友的安慰、劝勉、鼓励,展现诗人的旷达胸襟。有些送别诗没有一般送别诗悲凉凄清的氛围,情绪积极开朗,意境开阔高远。如: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诗歌首句点明朋友将去的地方,“接”字让人感到距离很近,不像是分离。第二句诗人一反送别诗的感伤传统而直言不觉离伤,让人好奇。原因在三四句,诗人写到与友人同住一条江边,共睹一轮明月,这哪里是分离呢?读完全诗,我们可以感到,诗人并非没有离伤,只是为了劝慰友人,减轻对方的离愁,才有意这样说。这样表达不仅不会让人们误解,反而会让人们感动,感动于诗人的阔达,感动于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仗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陆龟蒙《别离》)

此诗写离别却丝毫没有离情别恨,议论充满全诗,慷慨激昂。前两联刻画了主人公威武刚毅、潇洒轩昂的风姿。第三联用成语“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毒蛇咬手后,为保全性命,壮士不惜斩断手腕)体现主人公的大无畏精神。最后一联又回到离别主题,点明壮士的志向在建功立业,离别何足叹息。此诗奔放的感情给人以壮美之感。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周紫芝《临江仙》)

开篇写对往事的回忆,他们分别已经六年,这六年中经历的种种心酸让人不堪回首,“往事堪惊”这四个字简练含蓄地表达了这种痛苦的心态。现在二人又重逢,可是都已华发苍颜,并且马上要面对的,依然是匆匆的别离。下片诗人设想友人到达目的地后的境况:铁马驰骋,红旗猎猎,虽日暮天寒,但胸怀豪壮,不顾岁末寒霜,只求建功立业(“横槊赋诗”,代指人的文才武略)。此词虽为送别,但更多的是对友人在边塞施展才华、建功报国的勉励。

③在叙别离的同时抒发个人的复杂感情。诗人在送别亲人、友人时,往往会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浮沉,所以很多送别诗除抒别情外,还会表达诗人自身的某种心情。如: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刘长卿《送严士元》)

诗前三联都是写景,在写景中暗示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诗人与朋友在江南水乡相逢,赏美景,叙别情。最后一联,友人即将远去,诗人心底的无限愁绪被激起:如果有熟识的人问起我,就说我的前程被这卑微的官职耽误了(“青袍”,唐代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诗人满腔抱负,可是居在这么卑微的官位上,前程可谓一片渺茫。在别离之际道出这样的情绪,实让人心酸。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卢纶《送李端》)

此诗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氛围。衰草遍地,一片苍茫,“悲”字直抒胸臆,奠定全诗深沉伤感的基调。颔联写送别时的场景,阴云笼罩,暮雪纷纷,友人已经离去,诗人无奈转身。第三联,诗人回忆自己的漂泊身世,抒发伤感之情。尾联“掩泪”总结了全诗所抒发的多种悲凉之情,“何处期”让人们不断感慨回味。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这首词富含理趣,所送之人钱穆父与词人志趣相投,感情深厚。上片最后两句,称赞钱穆父清高淡泊、耿介自守。下片写送别友人的场景:月色朦胧,微云飘浮,孤帆远去,离别依依。最后两句以哲理入词,收束全词。词人写道:人人都是天地间匆匆的过客,何必伤感眼前暂时的别离呢?以此来劝勉友人不必伤别。最后两句虽是议论,但这两句是在用文学的语言阐述哲理,使表达的哲理涵义更丰富深刻。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此词虽然名为“送人”,但表达的大多是对人事艰难的感慨。上片“唱彻《阳关》”直言送别,把“功名”看作“余事”是词人对朝廷求和的不满,和对自己报国无门、无奈隐居的愤懑。下片开头三句说离别不是唯一值得悲伤的事情,人事斗争上的风波要比旅途中遭遇的风波更要险恶。词人一生志在抗金,收复失地,可是仕途坎坷,最后这两句,正是词人经历许多艰难险阻后发出的感慨。

高考对送别诗考查的角度:

①鉴赏诗中塑造的形象(人物、景物、事物)。如2012年湖北卷,选取的是唐代诗人贾岛的《送邹明府游灵武》,要求学生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

②考查对古诗情感的分析。如2013年湖北卷,选了宋代欧阳修的《临江仙》,要求学生概括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2010年江苏卷,选取王昌龄的《送魏二》,要求分析“醉别”“江风引雨”表达的惜别深情。

③考查诗歌使用的表达技巧。如2013年福建卷,选了宋代梅尧臣的《送何遁山人归蜀》,要求学生赏析三、四联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抒感。2010年天津卷,选了司空曙的《峡口送友人》和雍陶的《送蜀客》进行比较,要求学生鉴别两首诗运用的手法是正面烘托还是反面衬托。

④考查诗歌使用的意象。如2010年江西卷,选了南宋诗人陈与义的《送人归京师》,要求学生指出诗中“子规”这个意象的含义。如2010年天津卷,要求学生回答《峡口送友人》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⑤考查诗句中字词的表达效果。如2013年福建卷,要求学生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013年天津卷,要求学生回答首句中“嫩”字带给人的感觉。

⑥考查诗歌的语言风格。如2013年天津卷,选了辛弃疾的《鹧鹄天》,要求学生回答“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辛词的豪放特点。2013年湖北卷,要求学生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赏析此词“飘逸”的语言风格。

【延伸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送别杜审言

〔唐〕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②。

〔注〕① 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镇东***事。

②《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1)诗歌第二句“嗟”字有的版本写作“闻”字,你更喜欢哪个字?请简要说明理由。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送友人归

〔宋〕郑思肖

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

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

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

〔注〕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坚持面向南方故国。元***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

离别诗篇10

作者:【王维】

年代:【唐】

体裁:【五绝】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

又题:《山中送别》

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韵译】: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评析】: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

赏析王维 送别 下马饮君酒诗: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唐代诗人王维,大多数人知道他对佛学有所领悟,在他的许多诗中有一种禅静的空明灵静的感觉。但是,在他的有些诗中,却有一种道的味道,就是他的 送别 下马饮君酒诗,道的味道就很重。

禅味在诗中表现为一种空静,虚明,灵智的精美感。所以,对于禅味浓厚的诗,许多都很注意诗的格律与对仗,使诗的形式上做到精美,然后是意境上对仗,做到动静相宜,虚明兼空,从而使诗具有灵性,仿佛月光一样玲珑剔透。 因为佛是主要让人从内心修起,所以,一般的诗的意境都具有某种封闭性,以求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中,使意境无比的精美。在此基础上,使得心灵得以净化,以通向禅觉。 拿 床前明月光 一诗来说,此诗的意境就是相对封闭的,只是由月光泄落床前,从而勾起了思乡之情,整诗精美,而其境只是床前一片月光。 独坐幽篁里 一诗,其境也是封闭的,只是选取一个景点,然后将的事物都模糊化了。再拿白日依山尽来说,此诗虽然提到白日,山,黄河,海,楼等,看似景远,但是其诗的意境还是封闭的,最终收到了一个固定的楼里。而且使成了说理诗,使诗味无多,而理性突起。

但是,王维的这首送别诗则不然,这首诗以极平白的语言写出来,舒叙了一个生活上很细微的情节,然而他的意境却是无限遥远的。 开始只是在路边相遇友人,同时饮酒,然后问话,朋友回答,而其意缈缈。这首诗我不知平仄是否合律,但是整诗却不对仗,而每一句都是按事情的发展情况平平淡淡的写出,不着一点做诗的痕迹,所以,此诗来得很自然。 虽然来得自然得宛若随便,但是诗的味道很浓,其境意无穷尽。 如果将诗划类的话,我想此诗应做为叙事诗,因为每一句话都是写的诗或是诗中人物很自然的话语,但是正是这些句子,却反映了许多内容,正如王维的别的诗一样,此诗也是诗中有画,这个画景并不是作者有心去采摘来的,而是适时碰在一起了。下马饮酒,问答,遥指远山,白云缥缈。这首诗又表现了情,朋友相见苦涩的喜悦,朋友之间的关心,以及朋友的失意,还有就是白云无尽时的感叹忧伤。而这些都来自于诗外,却是诗所含有的东西。

回过头来再说道与这首诗的联系,<<道德经>>中的道提倡的是一种无为的思想,一种取于自然的思想,一种不加人为雕琢的思想,一种周而复始,生而弗有,为了弗持的绵绵不绝的思想,最后还有一种大道通幽微的思想。 这首诗它来源于生活的片段,不经雕琢而天成,随心记事而情在,这是这首诗的天成自然与无为特点,正是由于他的无为,使得这个故事虽然以但去莫复问为结,但是却更由于 这个不问,而带来的思虑就更多了,从而形成白云无尽时。白云无尽,人生缥缈,思想也感觉到了一种缈小而微弱。 感到的是面对人世的繁杂与不适,面对的是青山无尽头,白云绵绵不绝而变化无穷的自然。 人面对这些,思想感觉到了天地万物的宏大,感到了自然变比的奇妙。从而融合在无尽的大自然变化之中,成为人世与自然的一个分子,参与着人世的变迁与大自然的变化。这种感觉已经入于道的玄微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

这一句出自《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离别诗10篇

学习

劳技教案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劳技教案,内容包括专业劳技教案写作技巧,经典劳技教学论文参考范文。一、建立劳技教学活动档案的必要性1.建立劳技教学活动档案,有利于劳技学科的教学改革。我校在1990年至2000年开展劳动活动项目70多项,产生了较好的教育效益

学习

远程桌面连接命令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远程桌面连接命令10篇,内容包括远程桌面快捷命令,远程桌面连接测试命令。首先依次单击WindowsServer2008系统桌面上的“开始”、“控制面板”选项,在弹出的系统控制面板窗口中,逐一双击“管理工具”、“终端服务”、“终端服

学习

高速公路工作思路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高速公路工作思路,内容包括高速公路工作汇报思路及结构,高速公路运营工作思路。(一)行业转型跨越发展所带来的挑战。近年来,高速公路事业发展迅猛,伴随着行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断变革和调整,职工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发生着深刻

学习

数学个人工作计划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个人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数学个人计划模板,学校数学个人工作计划。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

学习

微信昵称女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微信昵称女10篇,内容包括微信昵称女专用,中年女微信昵称。晨曦微暖凉城无爱望断归来路春日出逃限定浅唱蝶舞飞舞般舞蹈几度温柔幸福的回眸落笔画秋枫你是我的夏天回忆的远方姐专属的范忆悲凉倾听雨落声风与歌姬岁暮月出黑羽

学习

责任的名言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责任的名言10篇,内容包括责任担当的名言,责任担当名言句子。3、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4、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爱因斯坦5、我睡去,感觉生命之美

学习

春夏秋冬的诗句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春夏秋冬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春夏秋冬诗句精选100首,春夏秋冬的诗句古诗。4、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雪》唐·白居易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唐诗(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诗朗诵配乐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诗朗诵配乐10篇,内容包括诗朗诵配乐快节奏,诗歌朗诵大全与配乐。一、古诗词配乐朗诵对于发扬古诗词文化所起的作用在中国古代,“赋”、“咏”、“吟”、“诵”既包含创作的意思,又代表“朗诵”,可以看出古代诗歌的创作都是伴随

学习

小学语文期中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语文期中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期末总结范文,小学语文期末工作总结免费。第一环节:读书分享收获成长“人间最美四月天,读书最妙分享时。”本学期,中心组成员积极参与白云区大练兵活动之阅读工程工作的推进。各小组

学习

房补申请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房补申请,内容包括房补个人申请格式,房补申请表。1、因单位进行旧房改造,将所居住的旧房拆除,本人需在外租房居住。虽拆迁办已解决部分房屋租金,但是由于大环境的影响,本人任需负担一定金额的房屋租赁费用。2、本人一家老少三代

学习

描写秋的诗句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秋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秋月的诗句,描写秋寒诗句。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雨绵绵、春花秋月、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

学习

餐厅半年度工作总结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餐厅半年度工作总结,内容包括餐厅每个月的工作总结,餐厅半年工作总结怎么写。一、科学决策,齐心协力,酒店年创四点业绩酒店领导班子根据酒店发展趋势制定了全年工作计划,提出了指导各项工作开展的总体工作思路。总体思路决定着

学习

再别康桥赏析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再别康桥赏析10篇,内容包括再别康桥的经典句子和赏析,再别康桥的摘抄及赏析。在这里,徐志摩逐渐安定下来,每天和老师一起交流,在康河河畔畔流连忘返,他的情感世界也变得逐渐丰富起来。尤其是在1920年的冬天,徐志摩在康桥是遇到了

学习

泰戈尔名言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泰戈尔名言10篇,内容包括泰戈尔安全名言,泰戈尔教育名言。我听见它们鼓翼之声了。2.如果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的话,真理也要被关在门外了。3.有生命力的理想决不能象钟表一样,精确计算它的每一秒钟。4.太急于做好事的人,反而

学习

离别的话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离别的话10篇,内容包括离别的话文案,离别的小句子。3、非常感谢你对我的感情,在异地过这个情人节是第一次,但你却能让我始终感觉到你在我身边关心我!4、一朝离别后,两地人消瘦,三餐没胃口,四季少春秋,五体投地愁,六亲劝不住,七情无归

学习

离别的诗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离别的诗10篇,内容包括离别的诗10首,离别的诗词精选十篇。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莺飞草长,杂花生树,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离别,让人倍感怅惘。“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豪迈奔放的诗仙无限惆怅;“渭城

学习

离别的诗词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离别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离别想念的诗词,离别的诗词和文章。荒山野岭,江涛河浪,交通不便,盗贼横行,风险既多,送者和离者都不能不有前途之忧。也许一次不经意的离别便会终生难聚,于是别离成为人生中的大事,为古人所重。因此,离别时分

学习

离别的句子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离别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离别的古文句子,祝福离别的句子。3、武林门外送行舟,万种离情逐水流,今夜月明何处泊?天涯咽首不胜愁。4、我用心与你握别,愿生活给你带来无数希望的翠绿,把你引向理想的天地。5、凭着你的赤诚仁爱与多才

学习

毕业离别诗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离别诗10篇,内容包括毕业离别的大气磅礴诗句,大学毕业离别时的诗句。章燕紫(以下简称“章”):诗人好!说说毕业季吧!西川(以下简称“西”):诗人永不毕业。章:特别好,这一句!到底是诗人!古代人啊,往往在送别的时候,都会写诗,“桃花潭水”

学习

白头吟伤离别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白头吟伤离别10篇,内容包括白头吟伤离别全诗,白头吟伤离别小说。孤灯下,青色案牍,檀香袅袅,孑然只影,挥毫泼墨,笔尖相思浓,书写着旧事前缘,那一抹淡淡的幽伤,滑过了岁月如烟刻痕,搁浅了浅斟低吟的情怀,闲抛了谁和的一世琴箫?化为相思痕

学习

渲染离别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渲染离别10篇,内容包括渲染离别的意思,渲染离别的文案。那首诗曾在艳阳天,我的腼腆被你搁浅。许嵩伤感的歌声在耳边单曲循环,而我,也正为两年后的那场离别,涂抹上一层忧伤的色彩。不是不在乎,只是未表露。我们走在盛夏的光晕里,用

学习

小离别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小离别10篇,内容包括离别的诗词精选十篇,散文离别篇精选。每个人都有自己解不开的情结,欣美的情结就是名校。丈夫陆强是个标准的凤凰男,当初欣美顶住全家压力义无反顾和陆强结婚,爱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觉得陆强毕业于名校,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