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范进中举》: 展现闹剧人生,剖析病态社会。
本文刻画了一大群人物形象,而且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充分展示了封建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官绅及社会底层民众的闹剧人生,深刻剖析了封建社会后期世态人情的炎凉、科举制度的腐朽和儒林官场的黑暗,足见文学大家吴敬梓在塑造人物群像方面的高超的表现艺术。
一、人物主次分明
本文涉及的人物众多,类型纷繁复杂,表现形式多样:有个体的,也有群体的;有亲友关系的,也有非亲非故的;有正面出场的,也有侧面表现的;有有姓名的,也有无姓名的……但作者紧紧围绕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非常清晰地分清了人物的主次轻重,使读者一目了然。
最主要的人物显然是范进,作者正是通过描写他的科考经历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际遇,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对读书人的毒害,鲜明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其次是胡屠户、张乡绅,这两个人物对刻画范进形象、深度揭示文章主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再次是众邻居、报录人、范进的母亲和妻子,范进中举前“家里饿了两三天”,众邻居无人问津,范进中举后,他们则不仅帮忙做事,还主动送米、酒、鸡、蛋等,充分揭示了世态炎凉的现实。另外,文中还涉及了魏好古、几个同案、“城里张府、周府的老爷”、一个体面的管家、“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以及集市上隐含的其他人等,所有这些显性人物或隐性人物,看似无关紧要,但在衬托主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渲染环境气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
二、顺序巧妙合理
本文按范进中举前后的时间顺序,结合故事情节不断发展的内在需求,合理安排了众多人物的出场顺序,十分自然巧妙,使全文人物多而不乱,井然有序。范进中举前,个人潦倒,家庭穷困,整体场景冷落萧条,所以出场人物很少,主要写了范进、胡屠户,简略提及了范进的母亲和妻子、魏好古、几个同案。范进中举后,个人即将飞黄腾达,家景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故事情节也趋于高潮,整体场景喧嚣热闹,所以叙写的人物自然多了起来:报录人接二连三报喜,众邻居踊跃相助,范进喜极而疯,范进母亲和妻子忙成一团,胡屠户贺喜治疯,张乡绅转折认亲……人物云集,群丑毕现,而一切又都合情合理,浑然天成。
三、叙写详略精彩
在本文中,作者详略得当地叙写了众多人物、同类人物或个体人物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大量运用了讽刺、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多种典型表现手法,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人物的独特个性,精彩地表现了人物群像的鲜明特征。
在众多人物中,作者详细叙写了主要人物范进和重要人物胡屠户、张乡绅,略写了众邻居、报录人、范进的母亲和妻子等其他人物。主要人物范进贯穿全文始终,从他唯唯诺诺的言行、夸张的疯态、滑稽的治疯过程、老道地会见张乡绅等一系列叙写内容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一个穷酸迂腐、逆来顺受而又痴迷功名、世故圆滑的典型形象。通过叙写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急剧变化,特别是细节化的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活化出了一个前倨后恭、欺贫爱富、粗俗自私的市侩形象。叙写张乡绅的笔墨相对较少,但也较详细地描写了他的外貌、语言、举止,生动刻画了一个趋炎附势、老奸巨滑、伪善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文中叙写两个同类人物群体。叙写“众邻居”时,详细描写了一个“到集市上寻范进”的邻居:他“飞奔”到集市,可见速度之快;他寻找范进“直寻到集东头”,可见寻找范围之广;他找到范进又是“夺鸡”又是“拉”,可见心情之急……所有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以他为代表的“众邻居”对范进的巨大热情、高度关心和无比亲密。可范进中举前那样落魄困窘、需要帮助时,他们到哪里去了呢?病态的社会心理和炎凉的世态人情一览无遗。
本文叙写个体人物的发展过程也有详有略。例如范进在文中经历的事情很多,作者没有平铺直叙,而是详写了中举发疯、治疯、接待张乡绅的情节,特别是对其“疯态”的叙写非常详细,而略写了范进考中秀才、设法赶考等情节,这样重点突出,人物性格鲜明,使主旨表达更加深刻。
课文背后的故事:
明宪宗成化末年,在广州的一次童试中,60多岁中举的广东学道周进,为照顾已经54岁的老童生范进,特地将他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终于发现那是“天地间最好的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过后不久,范进又去应考,中了举人。后来,范进入京拜见周进,由周进引荐而中了进士,被任为山东学道。范进虽然凭着八股文发达了,但他所熟知的不过是四书五经,当别人提起北宋文豪苏轼的时候,他却以为是明朝的秀才,闹出了天大的笑话。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人物群像”的表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