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爱的初中作文10篇

关于母爱的初中作文篇1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劳动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出现了大规模的流动人口。***作为民族聚居地,涌进了大量的流动人口。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本地进城的民工,主要由南、北疆各地州农牧区进城寻找就业机会的剩余劳动力。二是内地民工。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2000年,全疆外来流动人口总数为141.1万人,相当于全疆总人口的7.6%[1]。当时乌鲁木齐市实有人口为208万,其中流动人口48万,占全部实有人口总数的23.1%,这与我国其他大城市的情况大致相似。同时,随着流动人口外出打工“家庭化”的趋势加大,一些儿童或者在家乡出生被父母带到城市,或者在城市出生而继续留在城市。特别是近几年来乌鲁木齐市对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采取了“便民、利民、简化”的特殊***策,使得流动儿童数量激增。目前,就读于乌鲁木齐市的流动人口子女人数达到近10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的近1/3[2]。对于这一群体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研究表明,家庭因素是形成个体差异的最初根源,而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3]。父母养育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父母养育方式从不同的方面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否定的、消极的、拒绝的等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了一定层面的负面影响;而肯定的、积极的等教养方式则对子女的个性特征、社会交往、自我评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父母教养对子女心理发育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调查了乌鲁木齐各区六所中学616名初中学生,目的在于探讨流动儿童父母养育方式的特点及其对子女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流动儿童是指未满18周岁,跟随外出打工的父母到城市居住、生活的儿童。在本研究中的操作性定义为:被试及父母的户口所在地是否在乌鲁木齐。按照该取样标准,抽取乌鲁木齐市各区六所中学初中生,共684名,收回有效问卷616份,有效率为90%。其中,男生282名,女生325名,性别缺失9名,初一230名,初二318名,初三68名,平均年龄14±1岁。

1.2研究工具

EMBU(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own memories of parental rearing practices in childhood)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EMBU共有81个条目和2个附加条目,涉及父母15种教养行为:辱骂、剥夺、惩罚、羞辱、拒绝、过保护、过干涉、宽容、情感、行为取向、归罪、鼓励、偏爱同胞、偏爱被试和非特异。1993年由岳冬梅修订成中文版,共66个条目。测量方式是由被试分别对自己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进行报告。该量表中父亲量表有六个因子:关心理解、惩罚、过分干涉、偏爱、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量表有五个因子:关心理解、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偏爱。修订后的Cronbach’s平均系数为0.75,分半信度平均系数为0.76,重测信度平均系数为0.78。

1.3施测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按统一指导语进行集体施测,施测时间40分钟,问卷当场收回。

1.4统计分析

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结果

2.1流动儿童父母受教育程度和所从事职业情况

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父亲受教育程度在中专以上的占32%,初中以下的占67.9%,流动儿童的母亲受教育程度在中专以上的占28.9%,初中以下的占71.1%;流动儿童的父母亲从事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的比例很小。

2.2父母文化程度对流动儿童教养方式的影响

父母文化程度对其教养方式的影响如表1所示,经方差分析表明,父亲文化程度在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和偏爱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经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在“情感温暖与理解”上,表现为中专和初中、小学有显著差异,且中专优于初中和小学小学,在“过分干涉”上,中专也是大于初中和小学;在“偏爱被试”上,中专比大学更表现出偏爱。母亲文化程度在“情感温暖与理解、过于干涉和保护”上有显著差异。经多重比较分析表明,在“情感温暖与理解”上,表现为中专优于初中、小学和大学;在“过分干涉”上表现为大学与小学,初中与小学有显著性的差异,且大学优于中专、初中优于小学,在其他方面均无显著性的差异。

2.3父母双方教育方式的相关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保护、偏爱呈极其显著正相关(P<0.001),与母亲的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父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母亲的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呈显著正相关(P<0.001),和母亲的情感温暖成显著负相关;父亲的过分干涉与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成显著相关(P<0.001),父亲的偏爱和母亲的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保护和偏爱呈显著正相关;父亲的过度保护和母亲的五个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2.4不同性别流动儿童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

流动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在性别上只有M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

2.5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比较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级的流动儿童仅在过分干涉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经多重比较分析发现,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对初三学生的过分干涉都高于初一年级。

3.讨论

在本次调查中,父母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初中以下的父母占近70%。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其文化程度的相关研究表明[5],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就越懂得家庭教育知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就越科学,更讲究适合的教育方法,倾向于给孩子更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而父母文化程度越低,他们掌握的家庭教育知识相对越少,而且在教育过程中相对不注重教育方法,有一定的随意性,从而会表现出更多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另外,文化水平较高的父母亲以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型养育方式为主,他们更倾向于给孩子更多的尊重、理解,以民主的方式与子女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满足自己对孩子的要求。但是,如果孩子不能达到他们提出的要求,他们则会对孩子持有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态度。同时,从父母所从事职业上也反映出了这种差异:即职业为知识分子和干部的父母能自觉采取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等积极的教养方式,职业为工人、农民和其他的父母则较容易采取惩罚严厉等消极的教养方式,这与李彦章对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6]。受教育水平高的父母会把自己和孩子视为相互***的两个主体,尊重双方的感受和发展,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当子女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他们又能给予充分的理解、支持和必要的指导,使子女从中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和呵护。受教育水平低的父母缺乏必要的教育子女的知识,当孩子不听话或发展不尽如人意时,则容易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孩子责难打骂,导致孩子不知所措,甚至自暴自弃。另外,在我国科技水平还不发达的今天,工人、农民和经商做小买卖的家长,从事的主要是体力劳动,甚至有些还是重体力劳动,劳作一天下来,筋疲力尽,也就没有好心情跟孩子和风细雨、和颜悦色了[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安装 原版全文

从父亲与母亲养育方式各因子的相关分析中可以看出,父母的教养方式确实在多数因子上保持了相当明显的一致性。父母的养育方式保持基本一致,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更有利,前提是父母在积极的养育方式上保持一致,而不是在消极的养育方式上保持一致。本研究表明,父母在不少消极的养育方式上保持了一致性,因此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协调好步调,采取正确的养育方式,积极地与子女进行交流、沟通,慎用惩罚和严厉、拒绝否认等消极养育方式,尽可能运用积极的养育方式,使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

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对女儿有较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对儿子则表现出较多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拒绝、否认,与王俊红、关彩萍等研究结果相同[8]。这一性别差异的存在可能原因是:一方面女孩性情多柔和,更顺从,故更易获得父母情感的温暖和理解。而这一阶段的男孩反叛父母,认同同伴,受到父母的消极对待。另一方面,社会文化对男孩的高期望值决定了对于男孩的态度会比女孩严厉。

从以上分析可见,父母教养方式是受父母性别、受教育水平、所从事职业和子女性别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因此要改进父母教养方式需要多方努力才能取得成效。要建立父母―子女―社会干预体系,通过多渠道提高为人父母的文化知识水平,特别要重视女性的文化知识教育。社区和学校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和家长座谈会等形式来提高父母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社区、学校和家长三者之间的联系,共同努力,搞好对青少年一代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建基.对***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与教育发展的思考[J].***社科论坛,2006,(4).

[2]马戎,王晓丽,方***雄,韩亚萍.***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的结构特征与就业状况[J].西北民族研究,2005,(3).

[3]袁忆达.不良个性特征对儿童学业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5):23.

[4]王志梅.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VOL25,(9):43-45.

[5]水远璇.84名小学高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调查.中国校医,2007,21(5):514-517.

[6]李彦章.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2):106-109.

[7]王莉华.济南市城乡部分初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比较.中国学校卫生,2002,23(2):159-160.

[8]关彩萍,王芳芳.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1,22(5):401-402.

关于母爱的初中作文篇2

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汕头市和江西省赣州市1 701名初中生的身体活动水平及其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民主型父亲的子女相比,父亲教养方式为专制型(DR=1.59)和放任型的子女(OR=2.04)出现身体活动不足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与民主

型母亲的子女相比,放任型母亲的子女出现身体活动不足的可能性显著提高(OR=1.72)。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水

平相关。与民主型父母的子女相比,放任型和专制型父母的子女更容易出现身体活动不足。

【关键词】运动活动;教育;方法;回归分析;学生

【中***分类号】G78 G80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17(2012)05-0586-03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教育子女的行为和方式都

可能影响着子女的身心发展。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

育和抚养子女的过程中对待子女的态度和感情。通常以关

爱和控制2个维度为出发点,把父母教养方式分成民主型、专

制型、溺爱型与放任型。有研究发现,与民主型母亲的子女相

比,专制型、溺爱型和放任型母亲所抚养的子女更容易发生肥

胖问题。另一项研究也报道,父亲的教养方式可能与儿童肥

胖有关。本文以赣州市青少年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探讨父

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的相互关系,以期为今后的

家庭干预研究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4-6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广东

省汕头市和江西省赣州市2个行***区各随机抽取3所中学,在

每所中学的初一和初二年级各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计2 000

名11~14岁初中生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由于部分受试对

象数据不完整(未能回收问卷、问卷项漏填、填写不清等),最终

有1 701名学生及其父母的数据纳入本次研究。学生问卷有效

回收率为99.0%,家长问卷为89.0%。学生样本中男生占

48.9%,女生占51.1%,平均年龄为(12.9+1.1)岁。

1.2方法本次调查中,学生在研究者的解释和帮助下填写

一份学生问卷,家长问卷由学生带回家请父亲或母亲填写后

交回。

1.2.1 身体活动水平 采用PARCY问卷(Physical Activity

Rating Questionnaire for Children and Youth)测量学生过去1 a中

平均每周的身体活动水平。该问卷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和聚

合效度。在本研究中,PARCY问卷评分0~2分为身体活动不

足组,3—6分为中等身体活动水平组,7~10分为高身体活动

水平组。

1.2.2 父母教养方式 请学生填写父母API问卷(AuthORita.

tive Parenting Index),以测量学生所感受到的父亲和母亲的教

养方式。父母API问卷的结构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理论模型一

致,并具有较好的信度。以本次研究中所有受试者在关爱和

控制2个亚量表得分的中位数作为分界点,将所有学生的父亲

和母亲分别划分为高关爱或低关爱以及高控制或低控制,再以

关爱和控制2个维度的分类结果为基础,将所有学生的父亲和

母亲分为民主型(高关爱、高控制)、专制型(低关爱、高控制)、

溺爱型(高关爱、低控制)与放任型(低关爱、低控制)。

1.2.3 一般情况 分别通过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获得学生的

年龄、性别,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信息.

1.3 统计学分析 以高关爱或高控制父母的子女为参照,采

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别计算低关爱或低控制父亲和母亲的

子女出现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比值比(OR值)。此外,以民主型

父母的子女作为参照,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别计算专制

型、溺爱型和放任型父亲或母亲的子女出现身体活动水平低的

比值比。回归模型控制了青少年年龄、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

和家庭收入等变量。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学生父亲的教养方式有30.9%为民主型,

25.6%为专制型,17.5%为溺爱型,26.0%为放任型。母亲各类

型教养方式的比例分别为:民主型25.6%,专制型24.7%,溺爱

型18.2%和放任型31.5%。

2.2 父母的关爱和控制程度对于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以关爱或控制程度高的父母所抚养的子女作为参照,控

制了青少年的年龄、性别、父母的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等变量,

计算父母关爱或控制程度低的子女出现身体活动不足的比值

比。结果显示父亲或母亲假如对子女关爱不足,子女出现身体

活动不足的可能性均有所增加(OR值分别为1.76,1.35,P值

动不足的可能性也有所提高(OR=1.34,P

程度的高低对子女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3 父母的教养方式类型对于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

如表1所示,与民主型父亲的子女相比,专制型父亲的子女出

关于母爱的初中作文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自主阅读能力

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自主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教师不能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通过自主阅读,使学生对语文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解与把握。自主阅读能力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它和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是成正相关的,自主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他的其他学习能力也不会太差。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找到应对生词、难句的方法,攻克自主阅读难关

初中生正处于对语文字、词、句进行不断学习和积累的阶段,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能理解的生字、生词和难以把握的句子,而一些关键的字、词、句会影响学生对全篇文章的理解与把握。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不懂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读准生词、字的字音,这对学生自主理解与把握文章的内容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对文章中一些难以理解的生词和句子,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章的整体意思,把词语和句子放到具体语境中去理解与把握,通过文章上下文来理解新词、难句。如在教学《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就文章的标题进行理解,重点理解“再塑”二字的含义。让学生想一想和这里“塑”字意思相近的字,学生会说出“造”“生”。通过对标题的理解与把握,使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达到提纲引领的作用。而对课文中的新词“美不胜收”混为一谈“小心翼翼”这些新词,我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仔细推敲生词的意思。再把这些词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进行把握,启发、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生词进行理解与掌握,力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对新词的理解说出来。通过在班上交流,让学生都能对这些词有深入的理解与掌握。

二、教师的有效引导,能使学生自主阅读事半功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大家都在讨论学生主体地位怎样实现,却忽略了教师的有效引导、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毕竟是由教和学两部分有机构成的,只有教师的有效引导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所以,在初中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显得至关重要,因为自主阅读不是学生盲目地、自由地想怎样就怎样阅读,而是以教师指明方向为依托的。这样学生的阅读才能在目标和方向的指引下进行,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进行。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我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课文围绕几件事写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2.课文中的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在读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并画出来。3.课文中母亲出去了又悄悄回来的原因是什么?通过问题的指引,学生在阅读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学生围绕教师所提的问题进行阅读,能够紧扣文章的主旨。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达到逐渐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

三、教师积极评价,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信心

在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与教师的评价有很大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后,通过在班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向教师进行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能及时发现学生思维和阅读中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自主阅读的兴趣和信心。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我给学生的其中一个问题是: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位怎样的母亲?有学生说:“我认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关心儿子的、伟大的母亲,从这位母亲的身上我看到了母爱的伟大。”当时,我对学生的这个回答大加赞赏:“你读出了母爱的伟大,相信你也一定是一个懂得母爱的孩子,相信你的母亲一定很幸福。”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鼓励与赞赏,这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有积极意义的。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其自主阅读能力是责无旁贷的。教师在实际教学研究中要不断钻研和总结,力求探索出一些能够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初中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所提高,这对初中语文教学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参考文献:

关于母爱的初中作文篇4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庭教养;教养方式;关系

现代社会当中,由于竞争的加剧,使得学生在较小的年龄就要面对多方面的压力,而初中生这一群体更是处于青少年的特殊时期,心理发育特征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如叛逆、自我意识强等。这一时期的学生主要面对的是升学上的压力,由于现实的局限性,他们一旦心理上出现问题,都会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处理,从而易造成不良的后果。学生在一个家庭当中所受到的教育质量同家庭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为学生适应学校、适应社会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此可以说家庭教养方式与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以及人格的健全有着直接的联系。

1教养方式及其分类

1.1家庭教养方式的内涵

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目前在学界并没有一个定论,最早关于这个概念的界定者是美国的心理学家Baum Reid,他认为家庭教养方式的内在指的是父母对子孩要求的种类和数量。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家庭教养方式做出了自己的限定,像南希提出了家庭教养方式主要涉及到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行为、情感。另外还有学者提出家庭教养方式还应当包括家庭氛围。在李东看来,家庭教养方式实质上就是一种行为方式,关于父母教育子女的行为方式。以上这些概念都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因此也都不够全面。本文认为,家庭教养方式就是在家庭教育当中父母对子女在行为、态度、情感、价值观、环境等因素上的教育和培养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家庭教养行为风格。

1.2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

1.2.1家长说了算的专制教养方式

家长一方说了算,出现什么问题时,孩子在家长那里只能获得命令式的指导而不是平等的交流与沟通,这种独断专权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要么不敢发声,出现什么问题宁愿自己憋在心里也不愿向父母透露,两者之间的关系比较淡薄、疏远;或者另外的一种结果是孩子虽然表面上是听父母的,背地里有自己的主张,对父母不服气但不敢明白地说明,而是暗暗地叛逆着;最后一种反应是孩子明着跟父母的独断专权较劲,父母说东孩子向西,专门跟父母对着干。总归而言,家长说了算的独断专制教养方式所能起到的教育效果甚低还有可能是负面的效果,不宜提倡。

1.2.2过分宠溺的教养方式

家长对孩子的宠爱应该把握一个度,过分疏离与宠溺都不利,应当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把握好一个尺度,用更多理性、更多智慧将父母的爱传递给孩子。不分青红皂白的过分溺爱、过分娇惯不利于初中生的心智成长,在本该体验一些挫折的时候,由于家长的过分保护、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心理锻炼,错失成长的大好机会。另外,由于初中生处于一个自我意识强的时期、叛逆时期,如果一切任由孩子自己性子的发展,可能会将孩子推向一个不利的境地。

1.2.3民主平等的教养方式

初中生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自我尊严容不得半点挑衅,父母如果采用民主平等的教养方式可以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体会到自己受到尊重、受到平等对待的良好感觉。民主平等就是父母将孩子视作年龄上与自己有很大差异但是具有平等地位的***个体,将孩子的话当做一个朋友的话来倾听。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子,家长就要用言行做成什么样子。想让孩子通情达理,民主平等的教养方式就是最佳的选择。

2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关系体现在初中生自身认知发展水平、人格发展水平、行为发展水平、社会化发展水平上。

2.1家庭教养方式对其认知发展的影响

研究证明,家庭教养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初中生认知发展水平称正相关性。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但这与孩子本身的身心协调发展是离不开的,家庭教养方式在这其中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2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

初中生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惧倾向同父母惩罚严厉、过分溺爱、过分保护、过分干预、情感疏远呈正相关性。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对于初中生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不同的影响,父母的观念和情感态度对于初中生人格上的***与否、性格的内敛或者外向、脾气的稳定与暴躁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2.3对其行为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呈负相关。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孩子容易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二者之间具有直接的影响。比如父母过分严厉、过分放纵、过分忽视对会对孩子成长不利,使得孩子容易在社交、学习等方面受到限制。

2.4对其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支持与初中生社会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性。初中生在处理社会生活问题上与接受到的家庭教养方式也有着直接的相关性,父母的关爱、支持与肯定可以使孩子掌握良好的处理社会问题的技巧;反之,父母的情感淡漠、疏远,否定打压的态度会使孩子变得怯懦、胆小,缺少处理社会问题的勇气。

3如何开展正_的家庭教养方式

3.1作为父母,应更新教育观念

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特征,孩子的教育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父母只有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个体。要能够将孩子视作一个***的个体,与其相处的过程中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初中阶段的学生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有可能在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而家庭当中民主和谐的氛围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善于倾听的环境,可能仅仅是家长认真的倾听就能使孩子的问题得到解决,他所需要的可能仅仅是内心的想法被看见、被倾听。如果孩子在要求父母给予指导、给予帮助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同孩子共同分析问题、分析已发生的状况,共同思考解决的对策,同孩子并肩作战,给予其战友般的力量支持。

3.2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有人说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夫妻关系的和睦,孩子的安全感主要就来自于父母关系的和谐稳定,这是孩子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遇到多大困难时最重要的力量来源。和谐的家庭氛围当中,孩子会被爱与被尊重的情感包裹着,内心的力量稳定,幸福感满满,充满爱的孩子具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是适当的。家庭的和谐就要一颗小苗需要的阳光,父母的爱就像小苗需要的肥料,外在必要的关爱给予到位后,小苗只需要按照内在的节律就可以茁壮成长起来。

3.3提高父母自身素质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在心理成长方面具有这一时期的特有表现,家长要能够适应孩子的心理变化,随着孩子的成长一起成长。父母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才能够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因为孩子成长的过程只有一次,所以这个过程中所出现的任何局面、任何问题都是具有个体性、具有特殊性的,家长也是第一次面对。家长需要保持着对生命本身的敬仰态度来与孩子沟通对话,如此才能观察到事物的本质,获得事情的处理方法。

4结语

本文通过对家庭教养方式的内涵和类别进行相关的理论概述,分析了家庭教养方式对于学生心理健康不同维度的影响,并最终从更新父母教育观念、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提高父母自身素质三个方面来提出了展开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的策略,希望能够引起成人的重视,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春兴.现代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关于母爱的初中作文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中***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D-0018-01

“课标”强调教师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灵活而巧妙地对学生进行道德价值观的渗透”。“课标”的这一基本理念决定了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能动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及迫切性。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尝试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创设情景对学生进行德育巧妙渗透

教育实践表明,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若是死板、单调地向学生灌输所谓的道德价值观念,有时不仅获取不了预期效果,还很可能激发初中阶段学生的逆反心理,致使他们产生语文学习“啰啰嗦嗦”、“枯燥无味”的错觉,这对于他们的语文学习活动将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鉴于此,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渗透道德教育时,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为学生创设与其相符的教学情景,以此情景作为诱发学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有效载体,相信,如此可确保良好德育教育效果的轻松获得。对此,笔者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这一课文时,一开始笔者尝试利用“母亲日常生活中对我们进行着无微不至的照顾,她们的一举一动都蕴含着对我们深厚的爱”这一言论导入新课;可是,纵观学生脸上漫无表情的状态,笔者猜想他们平时肯定经常被动聆听上述说教性质的“母爱教育”,因此变得有些麻木。想到此,笔者决定转换一下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母亲》的钢琴曲,在缓缓流淌的乐曲中深情朗诵了歌曲的歌词“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伴随着笔者抑扬顿挫的朗诵以及静静流淌在教室的曲调,学生们慢慢陷入了沉思的世界,有些女学生甚至眼里含着盈盈泪花。笔者知道,这一情景的创设将学生带回了与各自母亲亲密互动的美好时光,使他们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深深的爱意。如此,既轻松实现了母爱教育的巧妙渗透,同时,这一课堂导入方式又使学生在教材文本学习前对其形成了初步的认识与大致了解,从而为其有感情地学习课文、提高学习效果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情景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德育巧妙渗透

通过分析教学实践发现,在特定教学情境的熏陶下,学生有时会在强烈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树立积极、科学的价值观念;可是,随着教学情景的结束,学生们很容易将课堂上习得的某些价值观念抛之脑后,现实生活中我行我素。鉴于此,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实现情景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巧妙结合,即:在结束语文教学任务或者活动后,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认真分析与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将语文课堂上学到的正确价值观念灵活运用,进而实现以科学价值观念正确指导现实生活的德育渗透目的。同样以《秋天的怀念》这一课文为例,学生感受到了母亲对作者真挚无私的爱,同样推己及人联想到了母亲生活之中对自己的无私奉献与关爱,自己应当在日后的生活中关怀与呵护母亲。可是,等到这节语文课结束之后,学生们又回到了琐碎的现实生活,难免与朝夕相处的母亲产生一些细小的摩擦,这就需要在必要的时机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点拨与引导。有一次在浏览学生的作文时,笔者发现班上某一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今天因为一些小事又与妈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我本想狠狠关上房间的门,以此向妈妈宣告我内心强烈的不满,可是,突然回想起之前老师在课堂上讲述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又联想起了妈妈平时对我事无巨细的照顾与呵护,我决定还是站在妈妈的角度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想象一下,假如我是妈妈,我会怎么做阅读之后,笔者在学生的日记中批示:“有人说‘母爱是天下最无私的一种爱’,相信你的妈妈不管做了什么,都是以爱你为出发点的。看到你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分析一件事,老师感到非常欣慰!同时,老师也极为肯定你良好的语文知识迁移能力,因为你能将在语文课堂上的所学所得灵活运用在指导日常生活之中,望再接再厉!”如此,就将之前在课堂上创设的德育情景同学生的现实生活实现了极为紧密的结合,有利于良好德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优良品质与高尚道德情操的树立,将语文学科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一举多得。初中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初中语文学科德育资源,如此,方能在促进初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素养稳步发展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促使学生实现德与智的平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关于母爱的初中作文篇6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教学方式;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素质化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教师开始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逐渐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不仅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还可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特征,合理运用课堂提问等新型教学方式,丰富语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一、充分利用学生兴趣,设置探究性问题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兴趣爱好,运用探究性问题教学方式[1],以教学内容为桥梁,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生活环境、个性特征的影响,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兴趣爱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需利用课后时间与学生交流。

如在学习“羚羊木雕”时,教师可以先提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结合“羚羊木雕”的内容,设置以下探究性问题:①“我”已经将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请问如何处理这件事情才比较妥当?②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才能避免此事的出现?③如果你是作者,遇到这种事情你会怎样处理?“羚羊木雕”这一课文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参与问题探索过程中。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友情”与“现实”的差别,即“情感”与“理智”之间的选择,基于此,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阐述对以上三个探索性问题的看法,通过此种方式,打开学生思维,使得学生从整体的角度看待事情,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感悟“爱需要沟通、理解”的道理。

二、合理抓住知识重点,提出争议性问题

为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具备区分教学知识重难点的能力,合理抓住每个知识点的重点,提出矛盾性、争议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想法,加深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的印象。

如在学习“我的母亲”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完整篇课文后,抓住文章“母爱”的重点,提出以下问题:母爱如春风般温暖,但有时絮絮叨叨的母亲让我们很不能理解,请问同学们,你们能够理解母爱么?母爱的方式很多种,大多数母亲都坚持“说教式”的爱,反复叮嘱、反复强调,这种时候你会感觉到厌烦且不理解母亲的做法吗?给予学生3~5分钟的思考时间,再让学生发表意见。利用“母爱”与“母爱表达方式”之间的矛盾,促使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心,协调好文章与学生思想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感受到母爱的神圣性,母爱是不求回报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主动体谅母亲,站在母亲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在学生发表意见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教师应提醒学生讲道理、摆事实,以自身观点为中心,合理表达出自己想法。此外,教师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学生观点整体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持有不同意见,并及时予以鼓励、表扬。

三、丰富课堂提问方式,坚持开放性原则

丰富课堂提问方式,教师应坚持开放性的原则,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提问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拓宽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提问方式。如在学习“藤野先生”时,教师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课文提出类似以下的问题:①作者为何要描写老师弃医从文的内容?②在描写“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时,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或者教师也可利用“互相提问”的方式,最后再收集、整理学生问题,统一进行探究、思考。通过此种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四、科学设置分层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受到认知水平、个性特征、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现的潜能、兴趣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利用课堂提问方式时,教师应根据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科学设置分层问题,坚持从易到难的原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如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时,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设置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①什么叫做物候学与物候?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③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从最简单的“定义”过渡到有多种答案“物候学探究意义”,以课文内容为线索,促使学生参与到问题探究过程中,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调整提问方式,把握好提问的节奏,用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课堂提问方式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还可培养学生良好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合理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设置探究性、争议性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教师可科学转变课堂提问方式,利用分层问题,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孙贞锴.审视学生自主提问中的“求同存异”――对“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处理方略的探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11(2):51-55.

[2]此里拉姆.初中语文课堂灵活提问、高效学习的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4(30):237-237.

[3]夏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课堂评价――基于对10节录像课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4,21(4):10-14.

[4]陆井根.力求提问有效打造课堂高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6,37(1):9.

关于母爱的初中作文篇7

记得一位演员说过:为了世间诸多的真、善、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是他们让你来到了这个世界。不管他们是严厉的还是慈祥的,那都只出于一个字——爱!

感恩是人之常情,事之常理。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

在我们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生活琐事,这其中蕴涵着多么深厚的爱啊!

当冬日来临,父母嘱咐我添加衣物;当夏日将至,父母提醒我

不要中暑;当我犯了错误心神不宁时,父母为我讲述其中的道理。那一句句嘘寒问暖,那一声声叮咛嘱咐,那一份份沉甸甸的爱啊!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感恩父母,用一颗感恩的平常心,理解父母,用切实的行动,表达自己对父母小小的关怀。所谓,“百行孝为先”。

父母的爱,是我们黑暗中的明灯,总是照亮我们行进的道路。而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我们的身上充满父母对子女无限的爱,我们应该用这种爱回报父母,给予他们生活中小小的欣慰。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们,让我们一起,用心铭记父母所有的恩情,用心理解父母所有的厚爱,用心感恩父母所有的关怀。

让我们学会感恩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一张亲手制作的贺卡,一杯暖意浓浓的热茶,一盆热气腾腾的洗脚水,一个灿烂甜美的微笑……都会让父母感到幸福和安慰。让我们一起将这份感恩之心延续下去。感恩,要从现在做起。

我记得有篇文章是这么说的。主人公有一个幸福的家,从小生活在蜜罐里,于是他想着等他有了钱再感恩吧。结果,有一天,他父母出了车祸……作者在文章结尾写到,感恩,从现在做起,不要等到你父母不在了再后悔莫及…… 所以,让我们学会感恩,开始感恩吧。千万不要在人生留下不应该留的遗憾,后悔曾经的事。 大手牵小手,跟着幸福走;大手牵小手,就是一辈子了。

三年前,我读初一时是学校住宿生,同宿舍有六个女生,只有我是初一新生,其他是高一届学姐,记得那年国庆节前的周五我没有回家,那一会我哭了。

关于母爱的初中作文篇8

这是最朴实最伟大的一种爱。

关于母爱的文章我写过太多,有的赞美有的感恩,但是那些虚假的,并没有经过我深深思考的文章只是交上作业便草草了事的,不过现在,我想好好的写一下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其实很平凡,不是什么公司老总,不是什么人民教师什么白衣天使,她只是一个每天关心我,处处体谅我的普通女人。

她一直以来都很***,凡事从不靠别人,自己解决,说她面对困难从不低头好像有点假,但是她的确很坚强。我没有见过母亲掉眼泪,也许她只是背着我去伤心难过,我时常看到他在夜深时一个人对着电脑发呆,她让我看到的只有自信的面孔和永远扬起的笑脸,而这对于我来说,正是让我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信念。

母爱是什么呢?我给不出确切的定义,我只知道出生避世之前她就急切的等待着我,在我成长中呵护着我,环绕纠缠着我,这种爱甚至是渗渗入渗出入我每一个毛孔,直至耗尽她自己,而我却很晚才懂得。

活了十四年,母亲让我感动的东西有太多,但是一时真的想不起来。我的母亲并没有在我生病时背着我跑到医院,并没有吃鱼时把肉留给我自己吃鱼头,她所给我的爱都很现实。她会时常去学校监督我,虽然我并不喜欢这种做法但我知道为我好;她会时常来找我的老师问我的情况,虽然我会觉得很烦但我知道她是想更多地了解我。我正处于叛逆期,通常他说什么我不做什么,通常有事不顺心就沉默,但是母女再怎么吵怎么闹也不会有深仇大恨,吵过冷战过,但都不出两天便和好如初,现实是不允许我们争吵的,因为我的骨头里留着她的血。

前俩天雅安地震了,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是源于母爱的,我只想说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相信我的母亲也会用生命去保护我哪怕仅仅只有一丝希望。

初一***训时曾听过教官的一个讲座,当时大家都哭了,他说小时后我们喝的是妈妈的奶,但实际那都是由血演变而来的,那一刹那眼泪就绷不住了,我们将近一岁才会断奶,那流淌了母亲多少得血?

有很多东西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就像一个孩子去感恩他的母亲。

母亲是很希望我可以学习很好,不处对象不叛逆,但是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那个能做到?他给我请家教,给我找课外班,让我学古筝让我学画画,她的用心良苦我都明白我都懂,但是每次想要将感谢这个词说出口都被自己的难为情而挡住,我想这些话心里有就已足够。

母爱就像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

母爱不需要用什么华丽的词汇去表达,最平凡的往往是最感人的。

关于母爱的初中作文篇9

关键词: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 张爱玲 《雷峰塔》 《易经》

一、引言

《雷峰塔》(The Fall of the Pagoda)与《易经》(The Book of Change),系张爱玲1957年至1964年间创作的两卷本长篇英文小说,主要内容据张爱玲本人的说法就是“我自己的故事”①,讲述其童年与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然而作品完成后,却在美国出版商处屡屡碰壁。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逝世,其遗嘱执行人林式同在遗物中找到了《雷峰塔》与《易经》的英文手稿,按其遗嘱将他们寄至张生前好友宋淇夫妇处。直到2010年,宋淇夫妇之子宋以朗将其出版,这两部压箱底的遗作才得以重见天日。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的一生堪称传奇:出身显赫,成长经历曲折离奇,性情冷漠乖僻,四十年代在旧上海风头出尽,晚年却独居美国,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然而,诚如余斌所言:“(张爱玲)在文章里同读者套近乎、拉家常,但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②如今,从故纸堆里被挖掘出来的《小团圆》、《雷峰塔》与《易经》,无疑为读者打开了通往张爱玲内心的一扇门——《小团圆》反映了她两段无果的婚恋,《雷峰塔》与《易经》则是她坎坷的早年生活的缩影。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维也纳犹太籍的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创立了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人类的深层次心理进行了透彻而精辟的研究,不仅在心理学、医学、人类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更被引入到文学领域,产生了精神分析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流派,它从俄狄浦斯情结、释梦与无意识动机等心理学角度来研读文本,深入探测作家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其创作心理与创作过程。本文正是采用这一批评方法,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解读《雷峰塔》与《易经》,探求这两部作品中自传性主人公沈琵琶的心理状态及其人际关系,并力求从中揭示张爱玲深不可测的内心世界。

二、从精神分析学角度解读主人公沈琵琶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在我们生命的最初阶段,父母往往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父母的言行举止总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走向。《雷峰塔》与《易经》既是书写主人公沈琵琶童年与少年成长历程的故事,便不可避免地要写到琵琶与父亲沈榆溪和母亲杨露的关系。

与父亲榆溪:恋父情结的产生与退潮

露在琵琶四岁时不顾榆溪与众亲友的反对出国游学,后虽回国,但不久之后又与榆溪离婚,搬出了沈家。琵琶与弟弟陵自幼跟随父亲生活,故而《雷峰塔》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写榆溪与琵琶父女之间相处的片段,以及琵琶对父亲的心态的变化。

依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性本能冲动(即弗洛伊德所说的“力比多”)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弗洛伊德将人类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口腔期、期、性蕾欲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在前两个阶段,儿童的力比多都是指向自身,向自己的身体内部寻求的满足,而到了性蕾欲期即三岁之后,儿童开始明白了两性的区别,并将力比多指向外界:男孩的性追求对象是母亲,体验到恋母情结,女孩的性追求对象则是父亲,体验到恋父情结,两种情结被统称为俄狄浦斯情结。

《雷峰塔》里,琵琶对榆溪所产生的俄狄浦斯情结显而易见。故事的开头就向读者呈现了琵琶与父亲之间的第一次冲突:父亲要带琵琶去姨太太的小公馆,琵琶拼命不从。虽然琵琶为自己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跟父亲去见姨太太是对母亲的不忠。但值得注意的是,恋父情结一般表现为女儿对父亲的依恋以及对母亲的敌视,琵琶父母之间的关系向来淡漠,因此,母亲的存在并没有影响到琵琶对于父亲的独占欲,所以琵琶对母亲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抵触,反而是这个半路杀出的姨太太成了潜在的威胁,琵琶对姨太太乃至姨太太的小公馆的拒斥,多少也是因恋父情结作祟的缘故。

然而,相对于进门不久就被父亲撵出去的姨太太,父亲与母亲离婚后又娶进门的继母更让琵琶产生排斥心理。姨太太虽和榆溪关系亲密,但终究不是明媒正娶,就连榆溪自己也只当她是罢了,玩厌了,就撵出门去。而继母不然,她被榆溪三书六礼正正式式地娶进门,有身份,有地位,有名分,完完全全替代了母亲的位置。在继母进门之前,琵琶与父亲有过一段平静甚至可称得上快乐的独处生活。为了开解整天如困兽般在房间里踱步、背书、吹口哨的消沉而孤独的父亲,琵琶挖空心思逗榆溪开心,不止是在尽为人女儿的孝道,更是有意无意地填补了露的位置来宽解并安慰榆溪。继母的出现,在名正言顺地代替了母亲的位置的同时,也夺去了父亲对琵琶的一部分关心与宠溺,让本来稳定的父女关系瞬间失衡,正因如此,琵琶恋父情结的敌视对象便自然而然地转向了继母。当获知父亲将要娶继母时,琵琶下意识的念头竟是“她(继母)要就在眼前,我就把她从洋台上推下去”。③

父亲要娶继母这件事,让琵琶怨怒,加之年岁渐长,不悖伦常的道德观念逐渐形成,恋父情结的退潮似乎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父亲与继母的婚宴上,琵琶无动于衷地吃喝玩乐,因为“她父亲结婚是他的事,与她不相干”;④及至后来因继母的挑唆而被父亲毒打软禁,琵琶对父亲的性幻想已不复存在,退回到女儿的位置来观照父亲:“……她什么也不欠她父亲的。即便爱过他,也只是爱父亲这个身份。”⑤

弗洛伊德认为,随着性蕾欲期的过去以及孩童道德心理的逐渐健全,俄狄浦斯情结会逐渐减弱,但却并不会消解,只是被压抑到潜意识层面之内,无法再被个体觉察。正因如此,成年之后的琵琶矢口否认对父亲有过两性之间的恋慕之情:“爸爸没伤过我的心,我从来没有爱过他。”⑥但是,当我们把研究目光转到沈琵琶的原型即张爱玲自身,就不难发现,恋父情结之于张,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存在,与父亲相处的时光无论快乐与否,都被她在之后的一生中念念不忘、反复书写,她冷嘲热讽父亲的遗少作风,怨怼父亲不分青红皂白的毒打与软禁,然而,却依然会温情地忆起属于父亲的那个缭绕着鸦片的云雾,乱摊着大堆大堆的报纸的“懒洋洋”、“灰扑扑”的世界。

与母亲露:认同心理的建构与崩塌

在十八岁之前,母亲露对于琵琶来说只是一个来去不定的影子,母女二人相处的时光少之又少,这种距离与隔阂导致了母亲在琵琶心目中的印象被染上了一层神秘、飘忽并捉摸不定的色彩。母亲从国外游学回来,带回了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优雅、高贵且罗曼蒂克的生活方式,这些与琵琶熟悉的父亲颓唐慵懒的世界形成了截然相反的对照,自然而然地勾起了一个孩子的好奇、向往、甚至崇拜。由此,琵琶对母亲产生了一种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被称作为“认同”的心理。

在1932-1933年的著作《精神分析引论新讲》中弗洛伊德总结了自己关于认同的理论体系:首先,认同是父母的超我同化为个体自身的超我的过程;其次,认同虽与俄狄浦斯情结中对客体的选择并不是一回事,但二者可以同时存在,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在爱某个客体的同时对其产生认同;最后,孩童在其成长的各个阶段对父母的评估各不相同,当孩童开始学会用理性去全面地评判外界的人、事、物之后,父母性格中的缺陷也渐渐被他们所发现所知觉,从而导致父母的权威逐渐丧失,此时,父母不再是他们所认同的对象,个体转而对能够代替父母位置的其他人产生认同,比如教师。

《雷峰塔》与《易经》之中,琵琶对母亲的认同心理,以十八岁那年离开父亲投靠母亲这一事件为界,可以截然分成两个阶段。在母女二人聚少离多的第一阶段,认同心理开始建构并逐渐巩固,而在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的第二阶段,由于琵琶对母亲日渐了解,认同心理反倒趋向于瓦解,并最终崩塌。

弗洛伊德认为,女孩子对母亲的认同与男孩子对父亲的认同一样,都是自然发生的。虽然自幼母亲不在身边,“妈妈”这个词的含义对琵琶来说模糊又辽远,但当得知母亲已经回国,就坐在楼上的客厅里时,琵琶“忽然害怕”、“担着心事”,并吵闹着要穿上自以为最俏皮的衣服去见母亲。然而母亲却对这衣服嗤之以鼻,使琵琶“气得想哭”。⑦正因为认同心理的自然发生,才令琵琶担心自己所认同的对象——母亲——不认可自己的形象与装扮,并格外在乎母亲对自己的评价。

在日渐巩固的认同心理驱使下,母亲的一切,于琵琶眼中都是好的,都是美的:喜欢母亲装修的花园洋房,虽然蓝椅子红地毯的颜色搭配在旁人眼中略显突兀;对母亲的训话言听必从,连睡觉的姿态都有意无意地摹仿母亲……甚至母亲要和父亲离婚了,琵琶也并不反对,因为离婚是母亲主张的,所以是绝对正确的,并且“跟家里有汽车或出了个科学家一样现代化”。⑧几乎可以说,母亲对于琵琶而言,是神一样的存在,琵琶崇拜母亲,仰慕母亲,处处仿照母亲的行为举止,以至于当母亲第一次牵住她的手时,她所体会到的并不是母女相处亲密无间的脉脉温情,而是一种让人心乱的、异样的欢喜。这种微妙的心态,倒和当今社会里年轻人见到自己心仪的偶像时的狂喜与激动有几分类似。

十八岁时,琵琶从父亲处离家出走,投奔母亲。与母亲的朝夕相处,并没有使母女二人的关系再近一步,反而逐渐摧毁了母亲在琵琶心目中的形象。在日复一日琐琐碎碎的生活中,母亲身上雍容而高雅的光环逐渐消褪,暴露出与市井女性别无二致的世俗、自私与斤斤计较,更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对亲生女儿的冷漠、厌烦与疏离:絮絮叨叨地向琵琶发泄对沈家琐屑小事的怨恨;算计为琵琶花出去的每一笔学费;嫌弃琵琶的笨手笨脚;甚至将琵琶的奖学金拿去输光……母亲神性形象的不复存在,直接导致了琵琶对母亲认同心理的日趋瓦解,她没法同情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唠叨个没完的母亲,也不再着迷于母亲所喜欢的东西。认同心理的崩塌让琵琶终于摆脱了以往对母亲的盲从姿态,开始用客观、冷淡的目光来审视母亲身上那些从前被自己忽略的缺陷与弱点,并毫不留情地加以嘲讽:“她母亲反正自己的事永远是美丽高尚的,别人无论什么事马上想到最坏的方面去。”⑨

最后,依然要将我们的研究目光移回到张爱玲本身。《雷峰塔》《易经》中的母女关系,可以说是对张爱玲和其母亲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首次完整而详尽的披露与写照。甚至有学者认为,这两部作品的创作动机实因母亲而起:“《雷峰塔》起笔于一九五七年,正是她母亲去世前后……是否也说明了什么?正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小团圆》的动笔,也是张爱玲听闻(亲近胡兰成的)朱西宁欲写她的传记,才起的想头,何不自己来写胡兰成?”⑩

然而,无论《雷峰塔》与《易经》是张爱玲出于何种创作动机而写就的作品,不可否认的是,年少时对母亲的认同心理从建构到崩塌的这段过程,带给张爱玲精神上的伤害并不亚于父亲对她造成的肉体上的折磨与***。被自己所认同的对象不断否定,不断怀疑,致使张爱玲从前在学校里“日益坚强”的自信心轰然倒塌,“困于过度的自夸和自鄙”中无法自拔,四十年代张爱玲在文坛大放异彩,但凡报纸杂志上议论她的文章,钦羡者写来的书信,她都一一留存,似是在为当初被母亲伤得千疮百孔的自信心作一补偿;被自己所认同的对象疏离乃至遗弃,使张爱玲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再不信任,在她的小说中,亲情是凉薄的,爱情是虚假的。对金钱的占有欲,成了支配张爱玲小说中诸多人物行动的唯一力量,一切人际关系都被金钱控制并扭曲,《金锁记》里的曹七巧为金钱压抑以至心理变态,《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因欲望与虚荣而堕落……都是如此。

当然,这种认同心理的崩塌带来的并非全都是坏处。对母亲的不再认同,驱使张爱玲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乃至审美趣味都走向了与年少时截然相反的方向。年少时,她崇尚母亲的布尔乔调,性格气质中也充盈着优裕的感伤,见到书里夹着的一朵干花瓣,听母亲说起它的历史,就要掉下泪来,而当这种崇拜不复存在之后,张爱玲多次强调自己“喜欢钱”、“一身俗骨”、“是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作品中也多写市井男女的世情俗事,似是要与母亲所代表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西洋式淑女划清界限。余斌说,假如张爱玲顺着早年淑女的路子成功地走下去,我们是否还能得到那位不避俗而又脱俗的作家,就难说了。{11}这话确有几分道理。

三、结语

恋父情结的产生与退潮,对母亲认同心理的建构与崩塌,这些创伤性情感体验,给当时只有十来岁的张爱玲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心理失衡。弗洛伊德认为,创伤性的经验会改变一个人生活的整个结构,一部分人会对现在或将来的生活缺乏兴趣,总是沉溺于不幸的回忆之中,甚至可能诱发神经病。但也有一部分人,会将自己的创伤经验移置到高尚的社会或文化活动中去,在得到宣泄的同时也实现了某种升华。

张爱玲无疑是后者。在《雷峰塔》与《易经》中,她匿身于主人公沈琵琶的影子里,将早年浸染了少年人的苦痛的一段陈年旧事娓娓道来,“……似乎有意借琵琶的视野重访早年的创伤场景,并试***重新理解当年那些不能理解的人与事……她试***通过‘重述’创伤来抚平童年的创伤……”。{12}

放眼张爱玲的其他文学作品,似乎同样是如此:根植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之上,多以旧上海或香港为故事发生的场景,书写旧式没落贵族家庭的日常生活,并把自己的情绪与感受移接到故事中不同类型人物身上,如《心经》写许小寒的恋父情结,《茉莉香片》写聂传庆对言子夜的认同心理,《十八春》中曼桢被曼璐禁锢的情节中则挪用了张爱玲被父亲软禁时的心理活动……诚如某些学者所言,张爱玲是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营造了一个封闭而自足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像《倾城之恋》中固执地用着老钟,“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的白公馆,与世隔绝般地避开了当时文坛书写***、书写战争的潮流,挣脱了“主题先行”等创作理念的束缚,一心一意地上演着张爱玲自己熟悉的人生与生活,不厌其烦地挖掘着家庭、恋爱、婚姻困境中体现出来的人性,以及人性背后潜藏的欲望。

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得于此,成于此。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充斥着***、国家、***治话语的文坛中,这位年纪轻轻却似已洞彻世态人情的女作家写就的那些男女间的情爱纠葛,以及对人性一针见血的揭示、对病态心理入木三分的刻画,都带给读者一种独一无二的新鲜体验。

然而,张爱玲的文学创作缺失之处,也正在于此。她在她所营造的自足而封闭的世界里,把困扰自己的精神苦疾隐微曲折地表达出来并不断地重复,以达到发泄的目的,舒缓内心的痛苦。她在这个世界里得以自娱、获得安慰,却也为之所困、所限。在最初的惊艳之后,读者不难发现,张爱玲小说里的世界,其实相当单调、闭塞,就如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里所说的那样:“恋爱与婚姻,是作者至此为止的中心题材;长长短短六七件作品,只是variations upon a theme……”,以“重述”的方式来抚平创伤的写作目的与意***,以自身并不算广阔的人生阅历与生活体验为基础的写作题材,限制了张爱玲文学创作的视野与眼界,使她的创作虽盛极一时,却只是昙花一现,如今,多数人最为津津乐道的,也不过只是张爱玲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两三年间的多产,之后,当来源于自身创伤性情感体验的素材渐渐被榨取干净,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也不复往日的辉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离开中国大陆之后,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数量锐减,质量亦有所下降,其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十八春》,也被学者认为难及当初《金锁记》所达到的高度。至于《小团圆》,以及本文所论及的《雷峰塔》、《易经》,不过是对自己早年遭际与经历的又一次回眸,普通读者或许会对此兴味索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雷峰塔》、《易经》中折射出来的那些不快的童年与少年的往事,那些由此造成的终其一生无法愈合的心理创伤,确是张爱玲“不能承受的回忆之重”,它们成就了她,滋养了她,却也束缚了她,封锁了她。

注释:

①张爱玲,宋淇,宋邝文美.张爱玲私语录.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公司,2011:51.

②余斌.张爱玲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③张爱玲.雷峰塔.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169.

④张爱玲.雷峰塔.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177.

⑤张爱玲.雷峰塔.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269.

⑥张爱玲.易经.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122.

⑦张爱玲.雷峰塔.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108-109.

⑧张爱玲.雷峰塔.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147.

⑨张爱玲.易经.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118.

⑩张瑞芬.童女的路途——张爱玲《雷峰塔》与《易经》.

{11}余斌.张爱玲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

{12}王德威.《雷峰塔下的张爱玲——〈雷峰塔〉、〈易经〉,与“回旋”和“衍生”的美学》

参考文献: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精神分析引论[M].商务印书馆,2010.11.

[2]张爱玲,宋淇,宋邝文美.张爱玲私语录[M].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6.

[3]余斌.张爱玲传[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4]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常宏等译.论艺术与文学[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3.

[5]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周艳红,胡惠君译.梦的解析[M].上海三联书店,2007.10.

[6]杨联芬.成长创伤与家族史书写——谈新近出版的张爱玲自传小说《雷峰塔》《易经》[J].中国***书评论,2011(07).

关于母爱的初中作文篇10

母爱初三作文

 

中考那紧张的气氛传染了每一个迎接它的考生,大家都如饥似渴地“啃”着书本。我也不例外。也许是中考的压力太大,我异常烦躁。

夜深人静时,我还在心慌意乱地翻着语文书,却一点也看不进去。这时,妈妈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杯热腾腾的牛奶。

“妮子,明天就要中考了,今晚就别看书了,喝了牛奶,早点睡吧!”妈妈微笑着关切地说。

虽然知道妈妈的心意,但是烦躁使我变成了一只刺猬,妈妈成了发泄的对象。

“我不想喝,我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了,还有空喝牛奶吗?”我头也不抬。

“明天考试,你还是早些睡吧,否则明天会没精神的。”妈妈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焦虑。

“你别烦我了!害我书都看不进去了!”我朝妈妈大吼。

气氛一下子变得很死寂,很尴尬,妈妈就像没有甲壳的乌龟一样被我扎得遍体鳞伤。我知道妈妈是关心我的,我也知道,我伤害了妈妈。其实,我真的不想说那些尖利、刻薄的话,可不知为什么,一张口,这些话就像连珠炮一样射了出来。

妈妈默默地收拾着我铺在床上的书本,见我没有“睡意”,转过身叹了口气,轻轻地带上门……

听着妈妈掩门而去的脚步声,望着眼前冒着热气的牛奶,我心中充满了内疚,我多想跑出去对妈妈说声“对不起”。可是,我没有勇气。

在这个寂静的夜晚,我伤害了妈妈,妈妈却一笑而过,对我如此宽容。博大的母爱,让我感到如此的伟大,却又让我充满了罪恶感。

我关了灯,听到妈妈走近而又离开的声音,我望着天花板,下定决心,明天我一定向妈妈道歉。

我突然觉得,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却步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母爱初三作文

 

妈妈的啰嗦我至今还记得。那样的烦人,而又那么恰意。每次熟睡的时候做的梦都是那烦人的画面。我看到母亲跟孩子走到一起都是那么的温暖。

母爱,真心的游子毕竟忘记他。母爱,苦读的学生可能有那恰恰记忆。母亲拿身体和心灵铸造了一个温馨的家。我写作并不好,可能写不出她的美。

记着,我养了几只狗。现在记忆犹新的可能是一只叫欢欢的母狗。在我奶家产下一群狗崽。我奶奶便去送人。送到邻居家。一天天过去,小狗崽慢慢长大。我那些天并没去。听奶奶说它最近总是消失。我们大家都没注意。一个月过去了。我来到奶奶家。发现欢欢瘦了。我便拿起一些狗食给它。它叼起骨头便跑。心想去吃吧。我走到门口发现它并没有吃。我就在门口看到这样一幕:欢欢把骨头给它的孩子吃。小狗和欢欢闹了起来,一会它咬你尾巴一会就停下来。我刚想过去阻拦。发现那只胖嘟嘟的小狗竟然吃起我喂欢欢的食物。原来它瘦了,是因为母爱的力量在背后的支撑着。

动物都知道对自己孩子好。可是,天下人人讲孝。可它在哪里体现出来。不停的付出不求回报这就是母爱。

从前,一个儿子整天不误正业。他妈非常生气对他说,我不养你你拿着这些钱走吧!儿子身就走。母亲是何等的伤心疼哭了起来。一天天过去,母亲一直跟着自己儿子走。儿子学好了并娶了老婆。母亲看在眼里甭提有多开心。当儿子遇见他母亲的时候便决定接到家里。儿子去谈生意的时候边谈起这件事。谈完才知道母亲一直跟着自己。他立马回家说了一句我错了。

母亲的思思语语在耳畔,母亲点点滴滴都影响着。母爱的魅力至于他那种的疼爱。

母爱初三作文

 

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一个人,她占据了我全部的心。

她对我默默付出。小时候,她呵护我,放在手里,怕掉了,放在嘴里,怕化了,她对我的爱是那么的无微不至。儿时的事情仿佛都是昨天发生的一样,都是那样的历历在目。

她给我洗衣服,虽说是一件极其普通的事,但就是这件事,是我成长经历中,永远不磨灭的部分!

那是一个寒冬的早上,她下了夜班,回到了家便对我说:“明明,去吧脏衣服拿来,我去洗一下!”我当时对她说:“今天别洗了,天太冷,去睡觉吧”。

她执意要去,对我笑了笑,那张面孔,唯美而动人,是多么动人心弦啊她拖着疲惫的身子一步步走向河边,北风呼呼地吹,妈妈的脚步似乎比以往慢了些,脚步仿佛灌满了铅一样,艰难的走向了河边,天寒地冻,河面上结起了厚厚的冰,只见她拿起河边的石头,用了许多力气锤击冰面,一下,两下,三下这仿佛砸在了我的心上,我的心在痛,我的心在流血,她很仔细的来洗我的衣服,生怕我穿了不舒服,用肥皂洗,洗我的衣服,还用手用力擦洗这小小的举动,使我鼻子一酸,充分体会到她井水般的爱——冬暖夏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母爱的初中作文10篇

学习

情人节活动策划案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情人节活动策划案10篇,内容包括情人节活动策划方案思维导图,活动策划情人节活动流程。在这样一个浪漫的日子里,我们以实际行动送上真诚的祝福,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白头偕老,美满幸福。在同学们刚刚回到学校的日子里我们为他们

学习

河长制汇报材料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河长制汇报材料模板,内容包括河长制工作材料范文12篇,河长制河道保洁成效汇报。1.感受黄河长江的壮阔和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热爱黄河、长江的情感,初步树立爱护、保护黄河、长江的意识。2.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一个民族的发展,初

学习

八八下英语知识点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八八下英语知识点,内容包括八下英语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下英语重点知识点。3.allthetime与always:allthetime是个副词性的短语,意思为“一直”“始终”,表示某一特定阶段开始一直到结束,不表示频度,多置于句末。除此,allthetime

学习

社区干部竞职演讲稿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干部竞职演讲稿,内容包括社区工作者竞职演讲稿范文,社区干部竞职演讲稿范文。第一、必须要有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习精神社区工作,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要作好这项工作,必须老老实实的学习;一是认真学习***的方针***策

学习

鲁迅英文简介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鲁迅英文简介10篇,内容包括鲁迅的英文简介100字,鲁迅英文名字大全集。残酷混乱的创办背景1934年,上海的文化环境异常残酷。当时“中宣会***书杂志审查会”在上海设立了“书报检查处”,查禁进步书刊,逮捕进步作家,制造文化恐怖气

学习

初中开学第一天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开学第一天10篇,内容包括开学第一天100字关于初中,初中开学第一天干什么。到了班级里,我才知道,原来,戴翼凡走了。虽然,在此之前,我们班也有人走过,但是,戴翼凡却是一直到了初二才转学的,所以还真有些舍不得。一日同学,终身朋友,

学习

美容导师年工作总结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美容导师年工作总结,内容包括美容导师工作总结1000字,美容导师每日工作总结。二、光阴如梭,一转眼XX已过半,作为一名刚踏入美容行业的新人来说,这半年时间让我收获颇大,不仅学会了如何与顾客交流,还掌握了初级美容师的专业美容手

学习

表现母爱的诗歌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表现母爱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表达母爱的诗歌有哪些,表达母爱的诗歌短篇。乡愁是当代台湾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主题,在台湾的现代作家中出现了很多以乡愁作为创作基点的作家,余光中就是其中一位。余光中是台湾文坛上的一位代

学习

述职述职报告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述职述职报告,内容包括述职报告向谁述职,教师述职个人述职报告。

学习

平移教案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平移教案,内容包括华师版七下平移教案,八年级平移教案。2、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形。3、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思考方法,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4、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感

学习

职场爱情电影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职场爱情电影10篇,内容包括职场爱情电影排行榜前十名,日本电影职场爱情电影。根据同名小说《杜拉拉升职记》改编,讲述杜拉拉的职场和爱情成长故事。换换衣、谈谈情的伪职场生活动辄五位数起跳的名牌加身,眼花缭乱的夸张配饰

学习

职业技术论文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技术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关于职业课程论文格式模板,技术类论文范文。技术是人类借以改造和控制自然,以满足其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包括物质装置、技艺与知识在内的操作体系。著名学者彼得斯(T.Peters)曾经说过:“科技的使用是5的

学习

形容心情高兴的词语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形容心情高兴的词语10篇,内容包括描写高兴心情的词语,形容心情高兴的句子。一、情感形容词的由来及命名(一)心理动词与心理形容词情感形容词在语义上与心理动词十分接近,早期研究一般将其归入心理动词。譬如,陈光磊、范晓(1987),胡

学习

仓库团队管理工作计划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仓库团队管理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仓库人员管理计划方案,仓库主管年终总结明年工作计划。应经济转型的要求,物流行业正处于全面升级和发展阶段。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愈发突出[1]。上海海洋大学自2007年设置物流工程专业,专业

学习

初中开学第一天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开学第一天10篇,内容包括开学第一天100字关于初中,初中开学第一天干什么。到了班级里,我才知道,原来,戴翼凡走了。虽然,在此之前,我们班也有人走过,但是,戴翼凡却是一直到了初二才转学的,所以还真有些舍不得。一日同学,终身朋友,

学习

拔河比赛作文三年级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拔河比赛作文三年级10篇,内容包括三年级拔河比赛作文,拔河比赛我要赢三年级优秀作文。二、活动目的:为近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百花齐放、健康文明的校园气氛。通过开展拔河比赛,增强各班级之间的相互联系,陶

学习

孝顺父母作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孝顺父母作文10篇,内容包括孝顺的作文500字,孝顺父母100字作文。

学习

日全食作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日全食作文10篇,内容包括日全食作文素材摘抄,日全食的作文300字左右。我和姐姐准备妥当之后,就开始观看了,一分钟,两分钟……我有些坐不住了,姐姐见了,说:“快看,太阳缺了一块!”我急忙抬头,天啊!真的,原本圆圆的太阳已经缺了一小块,再

学习

小学生作文端午节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作文端午节10篇,内容包括端午节小学作文,小学端午节作文精选优秀范文14篇。听大人们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自尽,人们为了哀悼屈原先生,便将食物用叶子包住扔进江中,希望鱼虾

学习

我的奇思妙想四年级作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奇思妙想四年级作文10篇,内容包括奇思妙想四年级400字作文,四年级作文奇思妙想200字。一、观看动画,激趣导入1.播放根据本单元四篇课文制作的科幻故事动画片。2.回答问题:看完动画片后,你想说什么呢?(学生分组交流,推荐代表在

学习

感恩社会的作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社会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以感恩社会为题作文范文,感恩的作文200字。二、实现感恩教育的有效路径感恩教育是系统性极强的教育工程,想要取得实际的效果,就必须拓宽感恩教育的途径。需要从家庭引导、学校培育、社会熏陶以及

学习

描写海的作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海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描写海的优秀作文400字,描写海的作文三年级300字。一波一波的浪很快地朝我们冲过来,大海好像是在示威、宣战。渐渐地,浪头变小了,可是仍在不断涌来。我惊奇地发现,冲到沙滩上的浪花开始慢慢消退,浪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