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星星相关的诗句10篇

与星星相关的诗句篇1

关于星星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星星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其诗句全文如下: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秋夕》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其诗句全文如下: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翻译】

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夜宿山寺》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诗句全文如下: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翻译】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嫦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其诗句全文如下: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翻译】

云母屏风透出残烛幽深的光影,银河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小星》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中,其诗句全文如下: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实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实命不犹!

《西江月》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诗句全文如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翻译】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出自唐朝诗人曹操的古诗作品《观沧海》第六句,其诗句全文如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鹊桥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秦观。其诗句全文如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翻译】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舟夜书所见》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查慎行。其诗句全文如下: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

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渔家傲》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其诗句全文如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转动,象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

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去。

《过零丁洋》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其诗句全文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江楼夕望招客》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诗句全文如下: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闺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端。其诗句全文如下: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喜鹊声。

【翻译】

月落星稀眼看东方就要发亮,一夜未睡孤灯还摇曳着昏光。披起衣服走到门前急切探看,恼恨那报喜的鹊声把人欺谎。

《滕王阁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其诗句全文如下: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翻译】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旅夜书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诗句全文如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贼平后送人北归》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司空曙。其诗句全文如下: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译文】

安史作乱你我一同流落江南;时局安定之后你却独自北返。八年光阴漂泊他乡已生白发;你回故乡所见依旧当年青山。你踏晓月早行所过尽是残垒;繁星密布之夜该是宿于故关?一路上只有寒禽和萋萋衰草;处处跟着你的愁颜相依相伴。

《题龙阳县青草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唐温如。其诗句全文如下: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长安秋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赵嘏。其诗句全文如下: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译文】

灰蒙蒙的云雾夹带着寒意天刚刚亮,宫殿四周开始呈现出深秋的景色。稀疏的晨星伴随着从边塞上横空而来的大雁,凭楼眺望忽闻笛声引起无限乡愁。篱笆旁紫色艳丽的菊花欲开未开,十分静谧,池沼里莲花花瓣已凋谢。故乡鲈鱼正鲜美而我却不归去,又是何苦戴着南方的冠冕学楚囚。

《阁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诗句全文如下: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译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又算得了什么呢。

《夜夜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沈约。其诗句全文如下: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译文】

银河纵横穿流、星斗横竖移动;银河与北斗星都是在无知无情的空自流转,又怎知我心中在想念一个人?空房之内,一盎孤灯半明不灭,不管天寒地冻,依然踏起织机,织起布来。泪流不止可又能向谁诉说呢?只能听着鸡鸣声发出一声声的叹息。

《哥舒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西鄙人。其诗句全文如下: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译文】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很高;哥舒翰夜带宝刀勇猛守边。至今吐蕃族的牧马只敢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题金陵渡》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祜。其诗句全文如下: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译文】

镇江附近的金陵渡口,静静地坐落着一幢小楼,夜宿的远行人,一夜不能入眠,心中自有无穷无尽的乡愁。明月西斜的时候,江潮刚刚退尽,隔岸几点灯火闪烁,照亮的可能是对岸的瓜州。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诗句全文如下: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短歌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曹操。其诗句全文如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与星星相关的诗句篇2

关键词:诗歌教学;品读;诗歌知识;学为中心

调查发现,学生认为诗歌难懂,不喜欢,甚至根本不感兴趣,除了课堂学习的几首诗外,几乎没读过其他的诗歌作品。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诗歌也被公认为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让学生亲近现代诗歌,让教师重拾现代诗歌教学的信心,是现代诗歌教学急需重视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丰富新诗知识,让读诗不再是畏途

要使学生阅读和鉴赏新诗的能力获得真正的提高,就必须千方百计从质和量上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1.挖掘现代诗歌的形象美――意象

诗歌是一种含蓄的艺术,它是用形象来思维,来反映诗人眼中和心中的世界。一首诗歌最易感知的东西是诗歌的情感,而情感是靠诗歌的意象来体现的,是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

抒情诗《星星变奏曲》以“星星”为主要意象,赋予星星以丰富的内涵,“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着追求的理想。另外,还用“夜、冰雪”等意象来象征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整首诗的诗意含蓄朦胧、意境优美,如果学生能捕捉到意象,自然也就领会了诗人所描绘的生活***景与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艺术境界。因此在教学中重视探讨“星星”的意义,也就探讨了诗歌的主题,教学难点会迎刃而解。

为了引出意象这一知识,导入时教师出示了古诗中经常出现的形象(蜡烛、夕阳、月亮、杨柳、流水、落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联想和感受。基于阅读经验,这些事物都是有共识的,学生很快说出了这样的精彩句子:夕阳的光辉灿烂,让人联想到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心中有无限的惆怅……从感性到理性,由此引出意象的概念,从而教给学生读诗的一种基本方法:借助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这种通过创设新旧知识迁移的教学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导入,教给学生欣赏现代诗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投入学习中。

2.挖掘现代诗歌的语言美――通感

诗歌首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现代诗歌的语言常常会突破现有的语法规范,创设出新颖别致的表达方式。要挖掘现代诗歌的语言美,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领悟诗歌语言的深层含义,理解语言背后融入的作者情怀和观念。现代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大大拓展了诗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师生多元化的解读。

在品读“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时,学生对闪闪烁烁这个词的使用产生了疑问,这样一个用来描述视觉效果的词,现在却用来描述声音,似乎不妥。通过品读设计:“ 的声音从远方传来。”展开讨论。在生生、师生对话之后得出,这是一种新的修辞――通感。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用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习得了一种诗歌解读的重要知识――通感。

3.挖掘现代诗歌的意蕴美――意境

现代诗歌不仅为学生的感官提供了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还通过形象,表达出一种更深沉、更丰厚的意蕴。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透过这一系列的形象,联想和想象,体验感悟其中的哲理意蕴,使现代诗歌因其富有深层次的意蕴而体现出更高层次的审美内涵与价值。

《星星变奏曲》第一节通过对星星、蜜蜂、萤火虫、鸟、白丁香的描绘,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诗意、温暖、光明、充满希望的世界,第二节诗,诗人的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意象的选择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冰雪、僵硬的土地、旗子、火、瘦小的星,那种僵硬、寒冷、孤寂、苦闷的情境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在朗读第二节诗歌,教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给这节诗歌配乐的话,你们觉得哪种或几种乐器配乐会更适合呢?有学生回答,前面用大提琴,低沉,能传达诗人在黑暗环境中低落、痛苦,后半部分用大鼓,能传达诗人自己幻化为星星照亮大地的决心。也有学生选择二胡,因为二胡凄美的音调跟诗歌的情境相匹配……通过配乐器,学生更直观地与意象接近,能更真切感受到作者创设的情境。

4.挖掘现代诗歌的结构美――变奏

现代诗歌的结构常常是诗人心理结构的外在表现和直接反映,是诗歌内在意蕴的外在表现形式,对于情感的表达同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代诗歌教学中进行诗歌的结构分析也是审美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星星变奏曲》引入了一种音乐术语――变奏,这首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也是相同或近似的,因而具有同样的韵律。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又以变化的面貌出现,使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可谓名副其实。

多媒体出示:

如果…… 如果……

谁不愿意…… 谁还需要……

谁不愿意…… 谁还会……

谁不喜欢…… 谁愿意……

谁不喜欢…… 谁愿意……

直观的结构,再借助前面品读时随机生成的板书,学生很快能理解诗歌的情感在发生变化,“变奏”的概念,学生很快就理解了。

关于这首诗,还必须了解朦胧诗以及朦胧诗人的相关背景知识――十年。此外,还要了解作家的写作风格,朗读的方法、技巧、形式等知识,这些都会对学生准确解读诗歌起到很大的帮助。《星星变奏曲》是初中阶段遇到的第一首朦胧诗,习得这些知识,就是给了学生一把打开朦胧诗大门的钥匙。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越丰富,发现新概念、新思想的机会越多。

二、摆正教师的位子,让教学不再畏难

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的,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为重要,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只有激活了学生与生俱来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在教学《星星变奏曲》之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学情调查,根据学生的问题,帮助老师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突破教什么的难题。我们设计了这样五个问题:

1.你喜欢现代诗歌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你都知道哪些现代诗歌?(作品、作者)

课内:_____

课外:____

3.你知道诗歌的意象是什么吗?

4.给《星星变奏曲》中的重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àn)( )动 (jiāng)( )硬

凝( )望 安慰( )

静mì( ) 憧憬( )( )

字词方面,你还有哪些疑问:( )

5.初读《星星变奏曲》,你对这篇诗歌有哪些疑问(语句、题目、主旨、结构等等)

我的疑问有:( )

这五个问题,帮助我们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形成了教案,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的教案,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有的放矢,而学生对于自己实实在在的困惑,当然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参与热情自然高涨,教、学都不再是畏途。

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老师只提供相应的工具,让学生自己在比较中形成正确认识。比如,我们在教学《星星变奏曲》第二节诗时,有一个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乐器配乐的环节,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设计的。不同的乐器在表情达意上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选择过程中就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诗歌教学中,更需注重学生的自身体验。我们在观课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个别老师出于预先的教学设计,在学生课堂发言时很难真正听进去学生的话,有些老师会简单地重复学生的话,有些老师甚至会着急地打断学生,使劲把学生往自己预设的答案上拉拢,非要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不可。其实课堂的最后,可以留下多种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这是诗歌教学不同于其他课型的一点,也是基于诗歌本身特点决定的。你在抱怨学生不能理解诗句,想拉也拉动学生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这是你自己造成的恶果。假如你能静下心来,耐心地聆听孩子们真实的体验,会有意外的惊喜等着你。

当然,当学生的体验达不到理解的层面时,老师也要适时地“引导”,所谓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所不为”,也要“有所为”。曾经听过某位老师执教《我爱这土地》,他在指导上就出现了一个大失误,在学生多次反复朗读诗句都没法到位的情况下,老师并没有给予适时的示范指导,他可能在为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何时出现才是合适的。这位老师的朗读基本功是非常好的,在示范指导上肯定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听的老师都在替他着急。这就是典型的老师“不作为”,使学生的朗读水平没有办法得到提升,从而影响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解读。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确立,是对教师教学诗歌畏难情绪的对症之药,有药到病除的功效。

教给学生读诗的方法,培养他们对文字的感受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去发现诗的意境美、形式美、节奏美,让他们学会用心去感悟美、创造美,让学生在课堂中去体验真善美的境界,让现代诗歌教学成为学生的审美体验过程,这样,现代诗教学才能真正地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行在路上,我探寻的脚步永不停歇。

参考文献:

与星星相关的诗句篇3

《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真》开始说织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曹植《洛神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李善注引曹植《九咏》注:“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东汉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脍炙人口:“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人从织女的角度写相思的苦衷,情味深长,把牛郎织女的故事描绘得更加人间化。

南北朝梁朝宗懔在《荆楚岁时记》这样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衣,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后遂废织。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因此,人们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农历七月初七之夜,称为“七夕”。古往今来,人们爱在这晚仰望天空,观其相会,并津津有味地谈论这个美好的爱情故事。

天上当然没有牛郎、织女,它们只是两颗恒星。至于天河,也不过是无数恒星发出的一片芒芒白光而已。唐代诗人杜甫在诗中提出疑问:“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诗人的怀疑是对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不过是一个神话。但人们却喜欢这个神话传说,因为它表达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渴望团圆、向往未来的美好之情。

历代歌咏七夕的诗很多,每每写的是天上的牛郎织女,寄托的却是人间的悲欢离合之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夕》诗云:“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弦月笼烟,长空澹澹,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亘古以来,年年如此,而多少欢情离恨,都会集在这一夜之中啊。

唐朝诗人杜牧《秋夕》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夜已深了,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可以说,宫女的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那种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见于言外。

唐朝诗人李商隐的《马嵬》中有这样一联:“此日六***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前句指的就是当时御林***进行兵谏,请求唐玄宗诛杀杨国忠、赐死杨贵妃。而后句指玄宗与杨贵妃回想起当初七夕佳节在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真是令人可悯而又可笑。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在七月初七的夜晚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说到乞巧,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秋日田园杂兴》却别具一格:“朱门乞巧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富贵人家乞巧之声欢腾,农户人家入夜却是静悄悄的。他们本来就有耕田、织布的本领,何需再向天上的牛郎织女乞巧呢!这首新奇的小诗,热情地赞扬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宋代诗人杨朴的《七夕》也饶有趣味:“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诗句以埋怨织女的口气说,年年向你乞巧,你都把巧给予人间,难道你不知道人间的奸巧虚伪已经多得很吗?

与星星相关的诗句篇4

一、 以读养诗情

此处所说的“读”,应该是诵读。课堂上,笔者主张学生在第一遍读准全诗(不读错音、不漏字、不添字)后,根据自己对诗的初步理解,用铅笔描缓急、分节奏、注重音、标升降调。有些学生开始很随意,也毫无章法,可是随着课堂的深入,他们会不断修改。如《雨说》一诗,部分学生对诗第七节的朗读节奏的把握就经历过一番变化。初读时,学生的朗读节奏基本是“三分式”:“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三分朗读法并非不行,句子并未被读破。可是当学生领悟到“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这一副标题的意义时,有同学便对原来的朗读节奏提出了质疑,认为“二分法”更好:“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提出质疑的同学认为“三分法”朗读过于严肃,带有较浓的长者说教味;而“二分法” 节奏轻快,更能表现“雨”把自己当做是与孩子们平等的知己,更加符合“蹲下身子与孩子们交谈”的姿态。

反复训练后,学生渐渐摸索到现代诗朗读的一些技巧,如意象及其修饰语,读重音的感觉比读轻音好;一般的问句读升调比读降调好,因为一种谦和或引领就从上扬的音调中演绎出来。如《雨说》中:“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为什么”“走”及“拍子”声调上扬,不仅符合对孩子问话的口吻,亲切温和,而且可以让人联想到“雨”微笑着招手想引领孩子们漫步的美妙意境。但是《我爱这土地》中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朗读却不能遵循问句声调上扬的原则,只有将“为什么”和“泪水”读至重至沉的降调才能表达诗人艾青爱之深、痛之切的情感。若将它读成轻飘飘的上扬升调,全诗的基调就完全被打破了。而且,不同学生有时会因为理解不同而有不同的朗读处理法。

学生读中有悟,悟了再读,反复实践,收获颇丰。很多同学养成了拿到一首诗就愿意开口读的习惯,部分学生还能相互交流自己对诗的节奏、气韵的把握。从课堂起步时的初读到教学结束时的诵读,学生以读促进对诗的理解,又随着理解的深入而更好地诵读。

书声琅琅的现代诗课堂上,学生的诗情是可以得到滋养的,读拉近了他们和现代诗的距离。

二、 以品觅诗味

对于初学者来说,诗歌的味道主要在情感和语言上。“从领悟意象入,从寻找差异出”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1.从领悟意象入,理解诗人情感

“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我们无法直接触摸诗人心中的感觉,但是诗作中的意象给我们搭建了一座通向诗人内心的桥梁。我们可以借助意象,加上我们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试着去揣摩诗人内心的感觉。

《星星变奏曲》中,学生初读时很快就会发现主体意象是“星星”,诗中还有它的同类意象“蜜蜂”“萤火虫”“睡莲”等,有对比意象“夜”“冰雪”“僵硬的土地”等,一类代表光明美好,一类代表黑暗寒冷,作者是想表达对光明的向往。孩子们的解读无疑是正确的,但也是粗浅的、模式化的,未能真正贴近诗人的内心。我们的课堂若止步于此,那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我们讲的是学生本来就懂的。将现代诗阅读引向纵深化还需要老师的适时介入。就在学生自认为已经完全读懂了这首诗时,笔者抛出了一个问题:请学生从诗作中找出“星星”这一主体意象出现背景的诗句。学生很快找到了两节诗的首行“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明白了黑暗笼罩下的星光才显得尤为珍贵。于是课堂上对这行诗的朗读重音有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但一致的看法是这个假设句是诗人对当时的黑暗现实强有力的否定。当我再引导学生将两节诗的顺序置换时,课堂上的思考更深入了,最后的结论是:向往美好是人之常态,了解现实的残酷却又不失坚定才更显可贵,所以诗人将“星星”的对比意象放在了第二节,又在诗末幻化出了“金黄的星星”,表明自己愿为追求光明而奉献的决心。至此为止,孩子们越来越贴近诗人的内心,再简单让他们了解一下“朦胧诗”出现的背景,那么“理解诗人情感”这一教学目标也可以算是达成了。

现代诗学习中,不能只是对意象的象征意义进行模式化解读,意象的组合、变化、递进中,都有诗人情感的暗流在涌动。课堂存在的意义应该是学生的需要,所以从学生立场出发,我们应该教给学生的是那些他们应该学会眼下却没有掌握的知识或方法。

2.从寻找差异出,学习诗歌的语言智慧

余光中的《乡愁》历来被认为是他同类主题的诗歌中最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可九年级学生的心弦不见得能被拨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经典意象在初读时并未引起学生的共鸣,这也许和他们的年龄心智有关,和他们的生活阅历有关。我尝试着用《教师教学用书》中提供的流沙河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揣摩余光中创作这首诗时的思维历程,在揣摩过程中,让学生动笔,选择其中一个片段,将诗散文化,如填补少年等待家信的留白等。学生在创作后发现,散文的抒情更直接,更容易,而诗歌传达情感的方式要隐忍得多。当他们将意象及修饰语重读时,发现了诗人故意将意象缩小,“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些形容性叠词以及“一枚”“一方”“一湾”这几个数量词,其实都是诗人故意为之,特意将意象缩至极小,来与乡愁的深浓形成强烈的反差,而且诗中意象之小与现实中物象之大的差e是越来越明显。学生再读时,被那些看似容易克服实则无法解决的难题给震撼了,特别是读到诗的第三节“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教室里的氛围是一种让人揪心的宁静。

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去解读。

现代诗借助“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意象和极具差异性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解读空白,而这种留白,应该是诗歌创作者对读者参与诗歌的一份嘉奖。若我们能够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孩子们身上或多或少会被熏染上一点诗味吧。

三、以写育诗心

与星星相关的诗句篇5

一般而言,教科书里的注释是没有问题的,但有时也不免白玉微瑕之憾。对此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和读书过程中练就一双慧眼。即便是正确的注释也要予以注意,正如郭在贻先生在《训诂学》里所说的,我们不但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那么,到底哪些地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呢?

其一,字面普通而义别例。“字面普通而义别”是张相先生在《诗词曲语辞汇释》里提出的判定俗语的标准之一,另一标准是“字面生涩而义晦”。字面生涩而义晦之处我们很容易注意到,难就难在字面普通而义别的地方。这样,课本有时会出现当注而未注的情况,偶尔某些注释又会存在似是而非的现象。《小石潭记》中“悄怆幽邃”一句,课本解释为“寂静极了,幽深极了”。课本对“悄怆”的注释: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周振甫先生《诗词例话》、冯彦山先生《“悄怆幽邃”臆说》都已经对此提出了质疑。实际上,“悄怆”是一个近义复合词,是悲怆的意思。理解该词的难点在“悄”,因为它字面普通而义别,是一个古今异义词。《说文・心部》:“悄,忧也。”这样的用例不少,比如“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诗经・邶风・柏舟》),“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大约该词在汉代人们那里已经很熟悉了,所以毛传里专门给出注释:“悄,忧也。”“寂静”是它后来的引申义,很明显课本是“以今律古”了。

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语文课本或者对“天狼”不予解释,或者解释为天狼星,喻指西夏(也有人说包括辽国)。天狼星是大犬座的一颗一等星,明明是出现在南天星空,又怎么西北望呢?对此,张闻玉先生在《古代天文历法讲座》中作出了详细说明。兹略引述之。苏轼在这里以天象入词,其中的“雕弓”一语双关,既指弓臂刻有花纹的弓,又指星官,即天弓“弧矢”星。《史记・天官书》:“弧九星,在狼东南,天之弓也。以伐叛怀远,又主备盗贼之奸邪者”。《晋书・天文志》:“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又:“弧九星,在狼东南,天弓也,主备盗贼,常向与狼”。不难看出,位于天狼星东南的弧矢九星,就是用来专门对付天狼的(见下***)。弧矢九星的相对位置会有所变化,对狼星形成张弛之势。在历代谶纬文献中,不乏“天弓张,天下尽兵”这样的记载。张闻玉先生还根据《宋书・天文志》里“天弓张,北兵起”等材料,认为“西北望”不必看成实指西夏,而是指北边的辽兵。未知孰是。

其二,语法成分省略例。语法成分省略是古汉语常见的现象,对此苏教版初三语文课本辟有专题学习。主语省略、宾语省略、谓语省略等现象看似很简单,其实在阅读和教学过程中也不尽然。比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到底谁神游故国,谁在笑,历来聚讼纷纭。诗家语跳脱性强,尤难捉摸。比如《陈涉世家》“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一句,“与”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这里涉及到介词宾语省略,清末先达马建忠在《马氏文通》里早已明确指出:“‘与’先动字,其所司有蒙前文而不书者。”论述细节请参考拙文《“与皆来会计事”句解》。又比如“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这一句,课本翻译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该译文于古有据,是根据东汉赵岐注来的。赵岐注文是:“征验见于颜色,若屈原憔悴,渔父见而怪之;发于声而后喻,若宁戚商歌,桓公异之。”千百年来,鲜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后来《孟子》被列入十三经,地位尊崇,人们更加不会怀疑古注了。

然而朱熹不迷信古人。他在《四书集注》中写道:“此又言中人之性,常必有过,然后能改。盖不能谨于平日,故必事势穷蹙,以至困于心,横于虑,然后能奋发而兴起;不能烛于几微,故必事理暴著,以至验于人之色,发于人之声,然后能警悟而通晓也。”(为方便讨论,把前面几小句的注文也一并引出)此处稍显简略而隐晦,不过很明显,加方框的“人”指别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呢?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二人对该句省略主语的判断不一样。标示如下:

人恒过,[?]1然后能改;[?]2困于心,[?]3衡于虑,[?]4而后作;[?]5征于色,[?]6发于声,[?]7而后喻。

一至四处的主语都是承前省略,是“人恒过”的“人”。到后面就有分歧了。赵岐认为五、六处还是“人恒过”的“人”,第七处是别人,比如渔父和桓公。朱熹认为五、六处是别人,第七处是“人恒过”的“人”。

到底孰是孰非呢?这里笔者不作具体字词考证,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窃以为从上下文来看,按照朱熹的注文去理解更畅达。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道理是一样的。个人内心困惑,思虑堵塞就好比国内有“法家拂士”;别人的愠怒之色和训斥之声就好比国外的“敌国外患”。

后来,清代焦循撰写《孟子正义》,采纳了朱熹的观点:“征色,谓为人所忿嫉。发声,谓为人所诮呵。然后乃警悟通晓也。此则过之暴著于人者。”可惜,《孟子正义》旁征博引,不易卒读,不少人仍然唯《十三经注疏》是从。流弊所及,难免会波及到教科书了。在撰写过程中,笔者发现自己与皮坤龙先生的观点耦合,两家殊途同归,其《正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读者亦可一并参阅。

其三,诗词暗用典故例。中国古典诗词往往以委婉隽永为美,许多诗人都善于用典。比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其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得无比阔大,空间上纵横伸展,时间上亘古长流,“极写洞庭湖浮天载地的浩瀚动荡气势”(见《景大身小 命蹇心雄――杜甫《登岳阳楼》新析》)。前几年笔者从昆明回来,曾苦吟一首古风《游滇池偶感》:

西南天地间,浩淼一。

秋风起横波,落木染飞霜。

双凫时隐没,蒹葭何苍苍。

滔滔皆是也,拂袖将焉往?

长联壁上题,蛟台卜卦忙。

万顷澄不清,披襟久彷徨。

弥勒花正好,矫首悲故乡。

无数次两相对照,方知描摹江海之难。杜甫这一联出神入化地引用了一些典故。前人曰:“吴楚东南坼”化自《史记・赵世家》“地坼东南”(清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卷五)(按《史记・赵世家》作:“地坼东西三百步。”),“乾坤日夜浮”似受《水经注・湘水》“洞庭湖广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影响(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二三)。余谓“吴楚东南坼”或另有所本,《山海经》云:“共工触不周山,使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不满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列子・汤问》、《淮南子・天文训》皆有类似的记载。吟诵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再联系《山海经》和《水经注》里的这两段文字,我们脑海中如何能不浮现出这样一幅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滔滔天际涌、日月此中行的壮阔景象呢?而就在这壮阔的景象中,陪伴诗人自己的唯有一叶孤舟和老病之躯。在课本对这些典故毫无提及的情r下,“‘坼’字用得怎么好”这样的设问又有多少可操作性呢?到底是给学生这些材料引导他们阅读思考难,还是直接让他们回答这个问题比较难?

与星星相关的诗句篇6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人们都翘首以待,目送银河两岸的牛郎与织女两颗盛载着自己美好心愿与理想寄托的耀眼的星星再次团圆相见,以期天下有情人终结连理,实现自己的夙愿,有《古诗十九首》中的诗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可以作为有情人天长地久的见证。

《诗经·小雅·大东》曾记载:“趾彼织女,终日七襄……皖彼牵牛,不以服葙”,这是有关牛郎织女传说最早的文字记录,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还有一首与织女有关的《诗经.周南·汉广》中所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据史料记载,诗中的“汉”即指汉水,又指天汉(银河),“游女”是指汉水女神或织女星神。楚人雄距江汉地区,甚重祠祀“汉之游女”。另外,在楚地民间,常将牵牛星与河鼓三星搞混淆了。南北朝时南阳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注文云.:“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而在南阳汉画像石“牛郎织女星座”中,正是以河鼓为牵牛。居“汉水之北”的南阳,素有“枕伏牛而蹬江汉,襟三山而带群湖”之称。战国时,南阳属楚,楚始都于浙川丹阳,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积淀深厚。如此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是形成牛郎织女传说的重要条件之一。

民间传说的趣味性决定了其在诞生之日起就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虽经数百年乃至千年的口耳相传,但其地域特征会或多或少的留存下来。牵牛、织女这样的名字,大概出现在我们祖先己会养牛、纺织、开始进入农业社会后,可说是根植于中国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之中。而牵牛星在银河东,织女星在银河西,先民自然把这两颗隔银河相望的星星联系在了一起。每年的七月初七,半个月亮正漂在银河附近,月光使我们看不见银河,古人便以为这时天河消逝,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没了阻隔,有了相见的机会。这一切,似乎应该是美好故事的起点。

中原文化的深厚在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详细的展现。这两颗星星,出现在《诗经·小雅·大东》中:“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彼牵牛,不以服箱。”这几句诗,是西周时代东方诸侯国臣民对周王室的怨愤:银河两岸的织女星、牵牛星,尽管有其名,却不会织布,不能拉车;当今的统治者也是如此,徒有宗主国之虚名而无保护藩属国之实。诗中并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织女、牵牛仅是被当作“有其名不务其实”的象征。应该说,《诗经》中的牵牛星、织女星,只是作为一种文化因子,开始进入文学系统之中的。但正是这种“因子”,为这个传说的生成准备了潜在的文化条件。其实,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最能体现人们对美好心愿的祈福。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源于古人的星辰崇拜,是人们把天上的星宿神化与人格化的结果。牛郎星位于银河东,织女星在银河西,二星隔河相望,使人们产生无尽的遐想。牛郎织女的传说源于楚,到了汉代,伴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其传说更为广泛、具体、生动、形象,是成为绘画与雕刻的重要素材。

汉代是我围天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汉代的南阳是全同有名的都市之一,并成为南北文化、科技发展的交汇地,多种文化因子的碰撞,产生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在这里还诞生了一代天文学宗师张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南阳又出现了大量表现牛的汉画像石,如英庄出土的《牵牛***》,南阳市出土的《斗牛***》,石桥出土的《斗牛·角技***》,邓州出土的南北朝画像砖《牵牛套辕拉车***》等。牛在汉画中是最常见的动物,主要在角抵戏、辟邪,生产生活类为题材的画像里出现。其中的“牛郎织女星座”***形象生动地把星宿与传说结合在一起,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是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南阳的有力证据之一。

在农耕文化中,黄牛以其勤劳、温顺成为人最好的朋友。而千家万户养牛的南阳,自古以来该会有多少与牛相依为命、“心与牛一”的牛郎?

在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里,老牛成了歌颂的对象,它助人为乐,成人之美,任劳任怨。正是它帮助孤苦的牛郎摆脱了狠毒的兄嫂,玉成了牛郎与织女的婚姻。在牛郎一家要骨肉分离的时候,它又牺牲自己,以自己的皮帮助牛郎带着一双儿女上天追妻……这样的情节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南阳这样具有深厚养牛文化的地域,才能编织出牛与人之间如此动人的故事。

参考文献:

[1]《诗经·小雅·大东》

与星星相关的诗句篇7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颗”和“朵”这两个生字,认识两个新的偏旁“几”字头和“页”字旁。

3.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展开想象,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引发儿童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生活的情趣,引发对身边事物的关注与热爱。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1.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生读)它的家在夜空,它是星空的小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谜底是——(生说星星)(出示:星空***)

2.小朋友们真聪明,瞧,这就是夏天的星空,多美啊!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鲜花和星星的小诗,谁来读课题——地上的鲜花,天上的星星,谁还想读?一起读。

【设计意***: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猜谜语,看星空***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自由品读,初步感知

1.过渡语:读得多好呀,小朋友,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要求读一读课文吧。谁来读要求?

2.课件出示

自读要求:①自由读课文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同桌互读(有不对的地方互相提醒)。

下面请小朋友开始读吧。

3.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相信这些词语你们也能读正确,谁来读?

出示生字:一朵 一颗 满地 数着 晚上 睡了 那里 花儿 喜欢

(其中着、上、了、里、儿、欢这些轻声字是红色字)

4.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把这些轻声读好吗?谁还想读?

5.去掉拼音谁会读?

6.词语不仅读得准还读得美,真棒,我们一起读。

7.词语读得好,相信小朋友课文也能读得好。打开书,注意读书姿势,别人读,我们要仔细听。(指名2人)

【设计意***: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扫清课文生字的障碍,在学完生字的基础上能够初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品读诗歌,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小节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夏天会开哪些花吗?

想看看这些花吗?(师叙述:夏天到了,有金黄的向日葵,有粉红的荷花,有娇艳欲滴的虞美人,洁白如雪的茉莉,还有张开笑脸的喇叭花。)这些花美吗?你喜欢吗? 读出你的喜欢?谁来读?

出示(我最喜欢夏天满地的鲜花)

2.读得真好呀,给她掌声,听出来了,你真的很喜欢夏天的鲜花。谁再来读?(喜欢变红)这么美的花我最喜欢了,谁还想读?(最变红)你读得真有感情,我们一起读。

3.满地都是鲜花,花儿真——(满地变红)(板书:满地,多)这满地的鲜花真是太让人喜欢了,谁想读这段话?这里那里到处都是花儿,谁再读?(这里,那里变红)比星星还多呢,真是数也数不尽呀,谁还想读?(真比……还多变红)不愧是我们班的朗读之星,让我们感觉到了五颜六色的花儿散发出阵阵香味,真美。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小朋友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做动作读书,真有意思,我们就像这样读第二段吧!看投影,同桌互相练一练。

2.出示第二段:到了晚上,花儿睡了(师引读做动作),我们轻轻地读,不要吵醒花儿哦!谁来读一读?

a.满天(变红)(板书)都是小星星,真多呀,谁再读?

b.一闪一闪的小星星,这里一颗,那里一颗,真比地上的鲜花还多,加上动作谁还想读?

3.夏天的夜晚静悄悄,满天都是星星,出示***片,你知道有那些星星的名字吗?

天上的星星真的很多,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就有6000多颗,还有许多星星是看不见的。我们一起来数星星吧,***片配歌出示,会唱的跟着一起唱。

4.全体起立,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做动作读一读这一段。

5.满地的鲜花是美丽的,满天的星星是可爱的,让我们男女生来比赛,女生读第一段,男生读第二段。

【设计意***:这一环节主要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满地”、“满天”、“这里”、“那里”等词语的感悟,勾连生活体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旨在培养学生语感,能够更好地读好课文,从而感受诗歌语言的韵律美。】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小朋友,仔细看这首小诗的两小节,你发现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观察得真认真,给她掌声。

2.小诗人就是用这样相同的句式来让我们感受到鲜花和星星真的是又多又美。老师相信我们班肯定也有这样的小诗人,让我们来当一回小诗人吧!仔细看这幅***,想一想。

与星星相关的诗句篇8

关键词:儿童诗;诗眼;补白;朗读;诗配画

中***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91-02

全国范围内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均已经把儿童诗当作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有的教师擅自将语文教材中的儿童诗删去不讲,或草草应付而过,实在是天大的误会。笔者认为提高儿童诗的教学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提高儿童诗的教学实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作起:

1.抓“诗眼”法

戏有“戏眼”,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所谓“诗眼”,就是诗篇中的“重点词语”和“目的句”。它所传的“神”就是诗的主题思想。抓住了“诗眼”就能游刃有余地进行儿童诗歌的教学。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鲜花和星星》:“我最喜欢夏天——/满地的鲜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到了夜晚,/花儿睡了,/我数着满天的星星:/这里一颗,/那里一颗,/又比地上的花儿还多!”笔者在教学时就做了这样的设计:朗读课文后想一想,诗人为什么最喜欢夏天?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因为夏天有满地的鲜花。”“因为夏天有满天的星星。”“花比天上的星星多。”“星星比地上的花还多。”……正是因为笔者抓住了“我最喜欢夏天——”这一“诗眼”进行提问,学生们才能轻而易举地从整体上感知到全诗内容,才能使诗人笔下的夏天里的星星和鲜花“与孩子们的思想感情水融地结合在一起”[1],也为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热爱夏天,拥抱夏天的美好情感奠定了基础,课后笔者又留下了用“我最喜欢秋天——”、“我最喜欢冬天——”、“我最喜欢春天——”(任选其一)为开首句的仿说训练作业,激发学生去描绘生机盎然的自然界。本课抓住了“诗眼”进行教学,就能更直接地引导学生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用儿童的心理去感受儿童诗中的真、善、美。

2.“补白”法

李渔在《中国画论•神韵说》中说:“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以“实”带“虚”,以“虚”补“实”,要给儿童诗做好“补白”工作。诗歌中的省略是一种空灵美,为了揭示诗的完整形象,使学生从中领略诗的情感与主题,就要引导学生将诗人省略的空白处补充出来,将浓缩了的字句引申开来,把跨跃的场景与情感连接起来。如笔者在执教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课《雨点》时,做了如下设计:①捕捉儿童诗的“空白处”,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天上飘下来的雨点怎么落在不同的地方就不一样了呢?请大家边读边想你见过的池塘、小溪、江河、大海里水的样子。②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中池塘、小溪、江河、大海里水的样子。③学生讨论:为什么雨点落在不同的地方就不一样了呢?

生1:池塘很平静,水一动不动,小雨点好像在睡觉。

生2:小溪里的水在缓缓地流,小雨点也在缓缓地流,好像在散步。

生3:江河里的水流很疾,小雨点好像在奔跑。

生4:海洋里的波浪很大,小雨点一会儿掀到浪尖,一会儿掀到浪底,好像在跳跃。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一起边看***边读书,把你自己想象成小雨点,用自己的动作、用自己的表情来读书。

通过看***片、想像画面、讨论做好了“补白”工作,教师不要过多地讲解,只要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在头脑中产生一幅幅画面,语言文字材料就转化成了学生的思维材料,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还忽然冒出了一句:“雨点落在眼睛里,在眼睛里打滚。”“雨点”这一动感形象就在学生们的心中安了家。

3.朗读法

“深入地理解儿童诗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正确朗读的前提,所以要引导学生从正确的理解中寻求正确的朗读,就要首先考虑好‘读什么’,然后再研究‘怎么读’。”[2]如上文所提及的《雨点》教学片断,就是通过看***片、想像画面、讨论做好了“补白”工作,让学生明白了“读什么”,又通过将自己想像成小雨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研究了“怎么读”。最后通过学生的朗读,听众感受到了小雨点在甜蜜地睡觉,小雨点在悠闲地散步,小雨点在欢快地奔跑,小雨点在争先恐后地跳跃。通过学生朗读,语言文字所抒发的情感溢出纸面,从而引起学生的心灵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在与文本的碰撞中学生仿佛觉得自己就是小雨点,进入了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如果学生朗读水平低,而且诗意深邃,可先由教师示范朗读或领读,“要强化初读,要拿出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朗读,让学生''扣读导悟,读中见悟'',让学生触摸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再饱含这种感情读出来。”[3]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中的《做一片美丽的叶子》、《长城和运河》、《秋天》、《我们爱你,中国》……时都是运用了此法。

4.“诗配画”法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在他的山水画论集《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童诗也是这样,它也无一例外地具有形象美、色彩美、哲理美。苏教版教材几乎为每一首儿童诗配了手绘的彩色背景***画。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形象,我在教学《秋天》时播放了自己用录相机拍摄的一段乡村秋季里与诗中所描绘一致的风光影像资料;教学《长城和运河》时,展示了长城和运河的航拍***片;教学《乡下孩子》时,展示了乡下孩子生活的情景***……正是"诗配画"这一教学法使儿童诗中所描绘的“境”得以在课堂中创设,激发了学生无限的遐想,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去充分地朗读和感悟儿童诗文本,步入了诗人在诗中营造的意境,由此获得感悟,达到与诗人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融。

提高儿童诗的教学实效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只要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就可以迎来儿童诗教学的春天,真正发挥儿童诗歌教学对学生益智、励志、审美、冶情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束沛德,《红线串着爱与美》,《文艺报》,《文艺报》编辑部1992年3月7日

[2] 郭弢,《语文教学艺术论》,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第255页

与星星相关的诗句篇9

〔中***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5―0118―01

诵记教学是由语文学科的独特性质决定的,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诵记方法因人而异,下面就常用高效诵记的六种方法作一介绍。

一、首字诵记法

首字诵记法就是把要诵记的诗文,用每句的首字引领,逐句连缀,仔细诵读,以至熟练。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对诗词的诵记。

如,《古诗十九首》之《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此诗首字相连:迢―皎―纤―札―终―泣―河―相―盈―脉

由首字牵引而整句诵记,逐字串连而全诗诵记,纲举目张,通篇昭然。

二、联想诵记法

联想诵记法是把诵记之文,在逐句诵读中,对所记内容展开丰富联想,读其句,入其境,依文句层次,联想识记诗文内容。

如,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在诵记时可根据内容联想荷塘、叶子、的裙、叶子中间、白花、开着的、打着朵儿的、正如明珠、星星、美人、微风、清香、歌声等等,从而使抽象的文字在脑中形成形象***画,从而变难为易。这样语言文字表达的层次,依联想在诵读中激活,情境明晰,极易识记。

三、对比诵记法

对比诵记法就是对有些诵记之文中有对比列举的文字内容,对比诵记,从而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如,贾谊《过秦论》末段: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棘矜,非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在诵记时可对比记诵下面的内容,从而使繁杂的内容简洁而条理清晰,便于诵记。

天下――雍州、崤函 陈涉之位――九国之君

陈涉之卒――九国之师 陈涉之兵器――九国之武

找准特点,好记又易理解。

四、逻辑诵记法

逻辑诵记法就是分析研究诵读之文的逻辑条理,按照逻辑关系理解记忆,从而增强诵记效果。

如,杜牧《阿房宫赋》第二段的内容 (原文略)。

依内容逻辑识记: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于秦、朝歌夜弦、秦宫人、明星、妆镜、绿云、梳鬟、涨腻、脂水、烟雾、椒兰、雷霆、宫车。

据行文逻辑诵记,加强理解,加强记忆,画面清晰,记忆深刻。

五、画面诵记法

画面诵记法就是在背诵古诗时,先认真揣摩诗歌的意境,然后将它幻化成一幅形象鲜明的画面,化抽象为形象,记住了画面,就容易将作品的内容深刻地贮存在脑中。

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诵记这首诗时,可以根据诗意幻想出如下画面:山上云雾缭绕,烈日下,庐山香炉峰烟雾缭绕,紫气升腾,远处的瀑布从上飞流而下,水花四溅,犹如天上的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记住了这个壮观的画面,也就相当深刻地记住了这首诗。

六、分层诵记法

分层诵记法就是先理解背诵部分的总的意思,然后把它分为几个层次,归纳概括出每层的意思,了解层与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思路理清,将各层的意思连贯起来,在此基础上,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

如,《劝学》(原文略)。

在诵记时,先分析这篇文章的层次结构。

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

第二段,论述学习的作用。

第三段,说明学习应持的态度。全段又分三层:第一层着重说明知识需要积累。第二层着重说明学习贵在持之以恒。第三层着重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这三层意思层层深入,内在联系十分紧密。

与星星相关的诗句篇10

关键词:文天祥 过零丁洋 一经 四周星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1]云: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其跋曰:

上元日,张元帅令李元帅过船,请作书招谕张少保投拜。遂与之言:“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书此诗遗之。李不能强,持诗以达张。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此诗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篇,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2]。从主旨上看,作者表达了忠贞报国、宁愿死节的心志,这是共识,笔者亦无异议。但是,在对具体诗句的解读上,如“辛苦遭逢起一经”“皇恐”“零丁”的具体涵义等等,学界和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论。

笔者认为,欲得《过零丁洋》一诗的真义,除了要以字义训诂、文法分析为基本手段,要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还要对文天祥的儒家修养境界有确切的理解。本着这样的认识,笔者不揣浅陋,解析如下:

一、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

“辛苦”,困厄,艰难困苦。

“遭逢”,遭遇。

“起”,振作,匡扶。

“一”,“与道合一”,此指与责任合一,即“义”。文天祥《御试策》曰:“所谓道者,‘一’,不息而已矣。”“尽职”而“不息”,于文天祥身上体现为“吾以备位将相,义不得不殉国”(《文天祥狱中家书》)之履践,即临危受命的文天祥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合一”,抱持“国在我在,国亡我亡”的信念。

“经”,宗旨,常理。《广雅》:“常也。”

“干戈”,盾与戈,泛指刀***。

“落落”,纷纷、杂乱的样子。文天祥《二月六日》[3]曰:“兵家胜负常不一,纷纷干戈何时毕。”

“四周”,四处,周围。

“星”,比喻用法,指箭镝。“四周星”指身边乱箭纷飞,若流星一般。《二月六日》有云:“古来何代无战争,未有锋o[4]交沧溟。”“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以“o”“星”喻“箭”。《酹江月・南康***何苏韵》云:“三十年来,十年一过,空有星星发。”又以“星”喻“白发”。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意为自己之所以历经艰险,是因为遭逢国难,国家处于危难之中,需要仁人义士挺身而出,践行道义,所以自己才投身于沙场[5]。文天祥于此处表达的是以恪守孔孟仁义之道为人生宗旨的儒家士子的坚定信念。文天祥《二月六日》诗云:“我生之后遭阳九”“南人志欲扶昆仑”。《正气歌》曰:“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六歌》其六云:“我生我生何不辰,孤根不识桃李春。天寒日短重愁人,北风吹随铁马尘。”《五月十七夜大雨歌》曰:“乾坤莽空阔,何为此凉凉?达人识义命,此事关纲常。”《告先太师墓文》云:“始我起兵,赴难勤王……呜呼!自古危乱之世,忠臣义士,孝子慈孙,其事之不能两全也久矣。我生不辰,罹此百凶。求仁得仁,抑又何怨?”《言志》诗云:“仁人志士所植立,横绝地维屹天柱。”皆与“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句在涵义、遣词用字上相似。

从史实方面看,咸淳九年(1273年),襄阳城陷落,南宋势危。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正月十三日,文天祥接到勤王诏书,遂散尽家产,招募勇士,一时江南义士纷纷响应。有刘沐者,文天祥乡人,召同乡数千人,曰:“大丈夫,天地父母,江山子孙!”有张履翁者,于族人中募兵,曰:“吾世受宋恩,愿死报之,不知其他。”文天祥亦在自己的战袍上绣上“拼命文天祥”五字以明心志。[6]盖“一”之道作为华夏传统,南宋时仍广为仁人志士所秉持。

二、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山河”,此指国土。

“身世”,经历,际遇。

文天祥《七月二日大雨歌》曰:“死生已勘破,身世如遗忘。”形势消长,世事变幻,难免令人感慨。然大丈夫所感慨者非一身之宠辱得失,国难当头,忠臣义士惟秉持一腔正气,为国为民,尽心尽力而已――文天祥对此有坚定的认识。其《自叹》有云:“乾坤增感慨,身世付飘零。”《为或人赋》云:“悠悠成败百年中,笑看柯山局未终。金马胜游成旧雨,铜驼遗恨付西风。”《酹江月・何友人<驿中言别>》词曰:“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雪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飘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在意境上皆可为参照。

三、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皇恐滩”,地名,江西万安县境内赣江中。

“皇恐”,惶恐,惭愧。

“零丁洋”,在广东珠江口。

“零丁”,孤身。

文天祥德v元年起兵勤王,路过“皇恐滩”;被俘之后,随张弘范***至广州,路过零丁洋。

所谓“皇恐”,惭愧之意,即“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之“愧”。文天祥忠肝义胆,心如铁石,其《题苏武忠节***三首》有句曰:“***丧元心不易,达人知命事何嗟”,故非为一身之际遇而“说”而“叹”。其《愧古人》有云:“但知慷慨称男子,不料蹉跎愧故人。玉勒雕鞍南上去,天高月冷泣孤臣。”感慨大雁离群,难有作为;其《求客》亦云:“男子铁心无地着,故人血泪向天流。鸡鸣曾脱函关厄,还有当年此客不?”明示虽然身不由己,但心有不甘,愿再上沙场。

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丹心”,赤诚之心,忠心。

“照”,照耀,闪耀。

“汗青”,竹简,指史书。

“照汗青”,问心无愧,亦为后人留下榜样,激励后人坚守道义。文天祥《高沙道中》云:“初学苏子卿,终慕鲁仲连。为我王室故,持此金石坚。自古皆有死,义不染腥。求仁而得仁,宁愿沟壑填!”仁义之道践行至极处,乃是“舍身成仁”“舍生取义”。其《衣带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正可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注脚。

综上,笔者以白话文译《过零丁洋》如下:

屡经磨难,只因遭逢国有危难,臣子尽忠之时;义不容辞,遂置身于***林箭雨之中。

时运不济,山河破碎若风卷柳絮;境遇艰难,身世国运似雨打浮萍。

当年领兵曾经由皇恐滩,自勉国士不可有愧;如今北上路过零丁洋,遗憾孤臣不能再战。

人生自古谁无死?大丈夫自当取义成仁,问心无愧!

注释:

[1]采用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文天祥集》(吴言生、朱大银解评,2008年)版本,该版本以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本《文山先生全集》为底本,同时参照北大出版社《全宋诗》及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全宋文》。

[2]中学语文教材采用的版本非常见之版本,多有学人对其是否与文天祥的风格相符提出质疑。从字句对比上看,其与常见版本存在3处差异,即将“落落”改为“寥落”,“风抛絮”改为“风飘絮”,“身世飘摇”改为“身世浮沉”。

[3]原题《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曰》,为方便引用,本文简称之为《二月六日》。

[4]吴言生、朱大银注曰:“o,同猬,这里表示箭矢象刺猬的针毛那样多。”(《文天祥集》,第101页)

[5]有注家将“辛苦遭逢起一经”解为“因一部经书入仕而历经艰辛”,笔者认为这种注解不仅文法、字义训诂上讲不通,与诗作的创作背景不符,更与文天祥的思想境界不符(笔者翻遍《文天祥集》,都未见到表达“怨叹”意思的文字)。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与星星相关的诗句10篇

学习

作文期待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期待10篇,内容包括以期待为话题作文,以期待为主题的作文范文。期待也许,现在的现在,并不奢求什么过多的。因为有些却总是得不到的。那便不再奢求。梦境总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呢?残酷的一切却总是要面对,也许只有面对了,我们才

学习

比学赶超心得体会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比学赶超心得体会,内容包括水泥厂百日赶超心得体会,学习赶超个人心得范文。在电视剧《奠基者》中,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的1205钻井队队长王进喜一下火车,一不问住,二不问吃,逢人便问的是“这里打井记录是多少?”、“我们的井位在哪

学习

作风自查报告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作风自查报告,内容包括个人作风整顿自查报告,作风自查清单具体事情表现。根据县委、县***府关于转变作风集中整治活动的要求,我局及时安排,认真部署。在做好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学习的基础上,第二阶段突出了自查自纠、互查互

学习

文章父母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文章父母10篇,内容包括写父母的文章作品集,写父母的文章。我从小就不是一个很听话的好孩子,好动、淘气、爱打架。我的父母在我的身上所花的心血是别人的好几倍,特别是我的母亲,她是一个把什么事都分得清清楚楚的人,说一不二。她

学习

与读书有关的作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与读书有关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跟读书有关的作文范文,和读书有关的事作文。白岩松曾在一期《新闻周刊》结尾说:“读书和吃饭一样,肉体饿了,吃饭,精神、情感饿了,读书,天经地义。”专业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其精神生活,而且有助于提高专

学习

爱国发言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爱国发言稿,内容包括关于爱国的发言稿,爱国文艺演出发言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你们好!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祖国的好儿女,我们生活在祖国的阳光下成长在祖国的温软怀抱里,国家的富裕强大,才使得我们幸福的生活之花永放光华。

学习

房地产促销策划方案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房地产促销策划方案,内容包括房地产促销活动策划方案,经销商活动促销策划方案案例。3、快速积累新客户,为项目的开盘作前期酝酿,加快口碑传播,争取更多关注,促进销售。二、活动时间单位定点宣传:9月20日—10月20日团购促销时间:9

学习

尊严作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尊严作文10篇,内容包括尊严作文,尊严作文800字15篇。去年夏天,我去医院探望生病住院的姑姑,发生了一件让我肃然起敬的事情。与姑姑相邻的病床上,躺着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奶奶,她没有儿女的陪同,只有她的老伴陪护,老爷爷上了年纪,头发

学习

培训中心章程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培训中心章程10篇,内容包括教育培训中心章程,艺术培训中心章程范本。这里所谓的落地,我理解就是让学员练习上课内容,引发学员今后的行动,小组合作解决企业的问题,带来企业的绩效。这就是我倡导的“项目式培训”呀。今年我把培训

学习

关工委年中总结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关工委年中总结,内容包括关工委年中总结,关工委暑期工作总结。一、提高认识、健全机构,积极开展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我校******对关工委工作比较重视,不仅注重关工委的自身建设,而且还组织学习了关于关工委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

学习

初三下学期化学总结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初三下学期化学总结,内容包括初三化学第一章总结,初三化学总结与题库。一方面:加强课堂常规管理。做到每节课都检查课堂纪律,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而且对课堂检查进行及时反馈。反馈方式1,每半个月对一轮的课堂以班级为单位,将减

学习

竞聘工作计划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竞聘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竞聘上岗后的工作计划,竞聘计划书和实施方案。

学习

伤仲永阅读答案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伤仲永阅读答案10篇,内容包括伤仲永阅读,伤仲永的阅读题答案。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

学习

描写晴天的作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晴天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晴天日出作文,有关晴天的作文。山市晴岚马致远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注释:①山市:山区小市镇。晴岚:雨过天晴,山间散发的水汽。②天霁(jì):雨过天晴。③一

学习

初夏的诗句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初夏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初夏诗句大全100首,形容初夏的诗句。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2、《初夏即事》宋代:王安石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3、《闲居初夏午睡起》宋代:杨万里梅

学习

关于清明节诗句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清明节诗句10篇,内容包括清明节思念亲人诗句,清明节诗句唯美句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与友人会》熹欢就不要放弃,放弃就不要后悔庄园打开,春天在音乐中到来母称

学习

中秋节的诗句佳句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的诗句佳句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诗句古诗三年级,中秋节的诗句古诗大全。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学习

端午诗句经典古诗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端午诗句经典古诗10篇,内容包括端午古诗十首经典,端午诗句古诗正楷。4、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描写冬天雪景的诗句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冬天雪景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冬天雪景的优美句子,描写冬天雪景的优秀作文。意趣:江南冬景之美。读本文感受之切,就是江南冬景充满诗的意境。这种诗的意境,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赏析。一是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实写。且看:“到

学习

描写春天的诗句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春天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春天的诗句大全,描写春天奋进的诗句。4、西城杨柳弄春柔。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5、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6、池上碧苔三四点,

学习

描写雨的诗句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雨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雨的诗句三年级,描写雨和花的诗句。4、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濛濛细雨中。宋陈与义《春寒》5、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唐

学习

秋的诗句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秋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秋的诗句100个,秋开头的诗句。(3)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