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师生冲突时有发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产生了信任危机:他们不信任学生、不敢管教学生。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试着探寻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信任危机的现象透视
当前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信任危机,主要体现在班主任对自身能力、对学生和对教育法规的不信任等方面。
1 班主任对自身管理能力不信任
当前,一些中小学的部分教师不信任自身的班级管理能力,他们不敢当班主任,不愿当班主任。因班级管理问题酿成的师生冲突时有发生,使一部分班主任越来越对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不敢信任,甚至一些有多年班级管理经验的老班主任,也对自己的管理能力产生了怀疑,时常抱怨现在的孩子难管教、班级管理工作不好做。
2 班主任对学生不信任
在中小学,部分班主任不信任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不信任学生的学业能力,即班主任不认可学生的学习技能和能力,不允许学生自主做出决策,不相信学生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当前的学习任务。班主任按照自己习得的学习方式来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案。其次,不信任学生的个性,即班主任不相信学生的个性相对稳定性、可塑性和发展性。部分班主任通过在班级内安排“小间谍”等手段监视学生,让学生始终处在他律之中。再次,不信任学生的道德品质。尽管有些班主任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及其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都很熟悉,但可能并不真正理解它,以致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对某些学生的道德发展持怀疑态度,不相信他们的道德在总体上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忽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道德发展的渐进性和反复性特点,进而简单地采取一种灌输思想。
3 班主任对教育法规不信任
虽然我国已在多部教育法律、法规中赋予班主任对学生的管教权,但班主任不敢管教学生的现象仍一直存在。2009年8月,***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六条明确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2009年9月6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就班主任的“批评权”进行了专门讨论,并在新浪网发起了相关调查,参与调查的有2000多人。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教师确实不敢批评学生”的比例仍然高达72,6%,这说明很多教师对教育法规并不信任。教师不信任教育法规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中小学的班级管理甚至只剩下片面的“赏识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二、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信任危机的原因分析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班主任对学生缺乏深入了解
首先,中小学班主任不仅兼任学科教学,还有一些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工作任务繁重,很少有富余的时间进行家访,从而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其次,当前社会生存压力巨大,孩子的父母或在外打工,或忙于工作,疏于与班主任联系。学生父母与班主任交流的缺失,影响了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再次,班级学生数额较多,也使班主任没有充足的时间与每个学生都进行深入的交流。基于以上原因,班主任缺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易造成师生间的信任障碍。
2 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单一
长期以来,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主要依据其所授学科和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不是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绩效。学校追求升学率,家长追求学生的“高分”,使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班主任一切向“分数”看齐,关注成绩好的学生,信任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业能力,不信任中等生、差生的学业能力,整体上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道德品质,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每个学生的信任、尊重,阻碍了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偏离了培养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3 师生暴力冲突被过度宣传
近年来,有关中小学校园师生冲突的负面案例层出不穷,如四川攀枝花的女教师被学生家长罚跪逼疯,安徽长丰县一初中学生把教师手指砍掉,教师批评学生而致学生离家出走等。面对教师因信任学生、管教学生而付出巨大代价的案例,班主任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教育行为,审思自己对学生的信任,继而采取不信任学生、不管教学生的规避风险策略。
4 教育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虽在多部教育法律、法规中规定班主任有管教、批评学生的权利,然而,班主任管教权或批评权的范围、程序和方式均不太明确,依法操作性不高,尤其是关于体罚与变相体罚的法律界限很不明确,甚至有人提出了“心罚”的概念,致使班主任对教育法规的信任度降低。一旦出现师生冲突,***者多站在保护弱者――学生的立场,加之教育法规的歧义性,使教师往往成为师生冲突的利益受损方,更降低了教师对教育法规的信任。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缩手缩脚,不敢批评学生,不敢行使管理班级的权利。
5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在中小学,部分班主任教育管理知识贫乏,教学实践智慧不足,又不虚心学习,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仍沿用“教育习俗”式的管教方法,实行粗暴管理、打骂策略。新教育法规禁止体罚学生、变相体罚学生,使持“棍棒教育”观念的老班主任面临严峻的班级管理能力考验。个别老班主任还因管教方式不当酿成了师生冲突的极端事故,这让班级管理能力不高的班主任们感到了恐惧,加剧了他们对自身班级管理能力的不信任,导致他们不愿当班主任,不敢管教学生,使班主任工作陷入无序状态。
三、班级管理中增强班主任信任的策略探讨
1 改进家访工作,深入了解学生
家访是实现沟通,促进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的有效途径。班主任对学生深入、全面的了解离不开家访,班主任对学生的有效管教离不开与家长的合作。班主任如果没有足够时间对每一个学生家访,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建立家校合作管理的信任机制。对不能出席家长会的家长,班主任最好能单独家访,如果无法上门家访,至少应该电话访问。只有家校合作,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信任学生。
2 积极发展多元评价
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不能仅仅以升学率、学生成绩为标准,而应进行多元评价。不但要评价班主任的教学能力,更要评价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家长也应参与到评价中来,促使班主任定期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增进家校合作。另外,还应让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对班主任深入班级程度、民主管理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评价。通过对班主任的全方位评价,促使班主任深入班级,了解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信任关系。
3 健全教育法规,进行积极宣传
目前,有关班主任批评权的规定虽然出台,但缺乏明确的实施细则。班主任难以把握操作的尺度。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教育法规。如美国对学生的管教措施分为一般管教和重大违规事件惩戒,前者包括口头训诫、剥夺权利、课后留校、学业制裁等,后者包括短期停学、长期停学、惩罚性转学、体罚等。有了完善的操作细则,班主任就知道哪些可以管、采取什么方式管。另外,媒体对有争议的师生冲突案例,应采取积极的、正确的报道方式,还事件的本真面目,并追踪事件最终的处理结果,使班主任不至于对师生冲突的后果产生恐惧感。
4 加强师德建设,奖励优秀班主任,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首先应加强师德建设,提高班主任的奉献精神。其次,对认真管理班级的优秀班主任,除了精神奖励,还应给予物质奖励。再次,应使班主任加强学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给班主任创造学习班级管理知识的条件和交流经验的机会,提升他们班级管理的水平,增强对自身管理能力的信任。
总之,影响班主任信任的客观因素的复杂性以及某些主观因素的不可控性,决定了转变班主任信任危机是一项艰巨和长远的任务。但我们相信,随着教育法规的完善、班主任评价制度的改进、媒体的积极宣传、家校合作的增强以及班主任自身管理能力的提高,班主任的信任危机将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师生将在信任、和谐的班级氛围中交往、学习,共同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