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的古诗10篇

江雪的古诗篇1

篇篇经典都如此囫囵吞枣,那我们的学生恐会“消化不良”。

关键词:查背景,讲意思,背诗文

古诗教学常用的做法往往是查背景,讲意思,背诗文三步曲,此方法用于古诗的略读倒也挺好,但若篇篇经典都如此囫囵吞枣,那我们的学生恐会“消化不良”。 笔者以柳宗元的《江雪》为例,尝试换一种教法,带领学生透过精妙的文字,用心体察作者丰富的情感,感悟诗文下深厚的内涵。

诗中一个“雪”字揭示了本诗的环境基调,扣住“江雪”向全诗辐射,带动了对全诗的品读,避免逐字逐句讲解的生硬与烦琐。再抓住诗中看似最不合理的一个情节“寒江独钓”,引发学生的思考,走进诗文背后,触摸诗人心境。诗人在一“钓”中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学生在一“钓”中发掘着诗文下丰厚的内涵。带着个人的体验去品读,必然会形成多元的理解,在课堂上“钓”出精彩。

一首好诗,经岁月的洗涤,文化的积淀,如同浓缩的精华,是值得细细品味的。抓住诗眼品读全诗,透过文字感受诗情,只要我我们愿意去品味,古诗是可以上得深情一些,厚重一些,语文味浓一些的。古诗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 最“流行”的做法往往是查查背景,讲讲意思,背背诗文,这“三步曲”以不变应万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用于古诗的略读倒也挺好,但若篇篇经典都如此囫囵吞枣,那我们的学生恐会“消化不良”。如柳宗元的《江雪》,堪称千古绝唱,入选多种版本的教材。笔者带领学生透过精妙的文字,用心体察作者丰富的情感,感悟诗文下深厚的内涵,收获颇多。

实录片断一:品“雪”

师:这首诗的题目是《江雪》, 读了全诗,你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到“雪”?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些语句说明当时在下雪。

师:找得不错! 还能再细细读一读古诗,从字里行间找一找吗?

生:我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是雪天。因为鸟都不飞了,人都不出来了,说明雪下得很大,鸟儿找不到食物,人也怕冷不出家门。

师:你能读读吗?

生:(深情地、一字一句读得较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再请几人读。

师: 是啊,没有人愿意出门,连鸟儿也要藏起来,所以诗里写道——(生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雪下得真是大啊!因此——(生看着屏幕中画面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一幅江上雪景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

生:寒冷、凄凉、孤独、寂静、冷清……

师:是什么给你这样的感觉?是诗中哪一句话?还是哪个词,哪个字,或是这幅插***?再读,用心去读,画一画。

生自学后汇报。

生:我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句诗读出这儿的冷清,飞鸟和行人都没有了。

师:这句诗里哪些字词写人、鸟不见了,没有了?

生:绝、灭。

师:咱们反过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师提示:山林是平日鸟儿聚集的地方,小路是平日行人最多的地方,而这有“千山”, 有“万径”,你想啊,那会是——

生沉思片刻,有三三两两发言,思维相互启发,发言者逐渐多起来。

生:那会是鸟语花香的景象,山林里郁郁葱葱,鸟儿们叽叽喳喳,小路上会有行人经过,比诗里要热闹得多。

生:那会是幸福的景象,虽然大家日子过得很穷,但到了中午,每家都在做饭(师: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很有生活气息。

生:是快活的景象,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小孩子就迫不及待地扎风筝、抓蝴蝶……(师:玩得不亦乐乎!)

生:还会是悠闲的景象,有老人在树下下棋。

……

师:是的,千山鸟飞,万径人踪,本该是那样的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笔锋一转,一个“绝”字、一个“灭”字,又成了怎样的景象呢?

生:一下子凄凉起来,没有一点儿生气,连声音都听不见,有点可怕。

师:正如诗中所写——(生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生:这么大一片山林一只鸟也没有,这么多条小路见不到一个人影,只有老渔翁在独自垂钓,太孤独了。

生:雪下得很大,把“千山”“万径”都覆盖住了我觉得特别的寒冷,寂静。

师:是啊,冰天雪地,谁愿意出门呢?连鸟都躲起来了。真是——(生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小结: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没有飞鸟,没有行人,一切活动着的事物全部从视线中消失,余下的便是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一个独自垂钓的老渔翁!这一切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那样的——那样的——(学生接先前各自的感悟:寒冷、凄凉、孤独、寂静、冷清、冰天雪地……)

师:你能把这首诗再读一读吗?读出你的这些感受来。(很入情入味)

设计与反思:

找“雪”、品“雪”的过程,实则是带领学生一步步解诗意、入诗境的过程,为后面的悟诗情奠定基础。一个“雪”字揭示了本诗的环境基调,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扣住“江雪”向全诗辐射,通过向字里行间“找雪”,通过删去“绝、灭”两字和加上“绝、灭”两字的诗境对比,带动了对全诗的品读,避免了逐字逐句讲解的生硬与烦琐。学生一遍一遍读,一层一层悟,读得投入,读得深情,读得入境,将“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和老翁寒江独钓的形象了然于胸,对诗人的心境有了初步体验。

实录片断二:悟“钓”

师:四周围一片寂静,大雪漫天,寒气逼人,老翁为何独自一人在江边垂钓呢?是在钓鱼吗?

生:我觉得就是在钓鱼。

生:我有不同意见。这么冷的天,河面上结着冰呢,是钓不到鱼的,再说诗中写道“万径人踪灭”,人们都怕冷不出来,这个老人应该不会在这么冷的天出来钓鱼。

师:理由很充分。那你说他在干什么?诗中和***中老翁的确是在“独钓”啊?

生又说是在钓雪,遭到大家反驳,一时间没有能让大家信服的观点,都陷入沉思。

师:的确有点难,让我来帮你。我知道通常一首诗总是饱含着作者的感情,折射着他的精神、他的生活,而柳宗元创作《江雪》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呢? 有没有同学略知一二?

生:柳宗元本来是个当官的,后来被贬了才来到这里。

生:他是唐朝著名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教师投影出示柳宗元创作本诗的背景资料,学生阅读: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21 岁考取进士,关心人民疾苦,力主改革腐败的***治,却遭到当权派的打击,被贬永州。那是个偏远荒凉的地方,人烟稀少,极度贫困,和他一同去的67 岁的***亲,由于生活艰辛,到永州不到半年,便离开了人世。失去了母亲,而他无职无权,报国的崇高理想无法实现,无人理解, 昔日的好友也沦落天涯……《江雪》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出来。

师:读了作者的创作背景,你对诗对老翁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仅仅是在钓鱼吗?

生:我觉得他很难过,他被贬到永州,他的理想实现不了,他虽然人在钓鱼,其实心里在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实现他的理想。

师:满腔的热情屡遭打击,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所以他——(生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哦,他是在钓“理想”呢。

生:他这么孤独,就他一个人,没有朋友,他在钓——师提示:钓友情。

师:他只有在垂钓中排遣心中的寂寞,于是他——(生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受到启发)他失去了他的亲人***亲,心里一定非常难过,他是在钓亲情。

师:丧母之痛无人述说,他只有——(生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我猜想这位老人独自一人,闷闷不乐,他在钓快乐。

师:报国的理想无人理解,或许只有江中的鱼儿愿意听他述说,他只好——(生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也许是在钓春天,冬天那么冷,( 师:冷得都——学生齐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他希望春天能早点儿来。

师:精彩!我想到了一句话“冬天已来临,春天还会远吗?”他一定能钓到春天!所以他坚持——(生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我有个新发现,诗里的“孤舟蓑笠翁”就是柳宗元自己。

师:有价值的发现!诗人借写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这是写诗常用的方法。

生:我还有个发现,这首诗每一行第一个字连起来是“千万孤独”(这是笔者在黑板上的板书,竖着排列的),他太孤独了,他就是在钓孤独!

师:精彩的发现,独到的见解!请你为大家朗诵

这首诗。(深情朗诵赢得了全场掌声)

设计与反思:

江雪的古诗篇2

一、朗读,感受音韵之美

语文教学,以读为主,“读”占鳌头。书声琅琅是当下语文课堂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而这读,是有层次地读,是有方法地读,是有意味地读。

一是新课伊始,要“疏通全诗”地读,其目标定位是读通读顺。比如,关注“径”“翁”等后鼻音,以及“踪”“蓑”等平舌音。读时还应注意字音的长短。

二是再次通读,抑扬顿挫地读。其目标定位是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有人说:“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古诗的声韵即是审美的媒介,能传达出古诗特有的形式美特征。这首五言绝句,从语言形式上说,节奏鲜明,前两句是“二一二”式的、后两句是“二二一”式的停顿,再加上“平长仄短”,故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节奏去诵读。

三是层层推进,声隋并茂地读。其目标定位是了解诗意,读诗达意;体J晤诗情,读诗传情;品味诗韵,读诗升华。古诗的文字是作者思想、情感、心灵之载体。每次朗读的推进都是一种隋感的递进:了解诗的内容之后读诗,引出的是意象美;了解作者的情感之后读诗,体悟的是意蕴之美;了解诗的深意之后读诗,品赏的是内涵之美。这几个层次的朗读,都要忌讳一味地追求读的形式,而应有层次地推进,反复吟咏。

二、想象,感悟意境之美

诗中有画:《江雪》这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作,是一幅意境深远、构***独特的泼墨写意山水画。远景:千山万岭,白雪皑皑;千道万径,琼冰玉雪;人踪鸟影,杳然不见;近处:茫茫江面,一舟静卧,一翁披蓑戴笠,凝神端坐,执竿垂钓。这画面中,天地间一片洁白,远景其实是飘缈的,为的是突出这近景:一江、一舟、一翁、一钓。渔翁沉醉于冰天雪地,专注而忘情,立身天地,融心江钓!

画中有诗:我们要在充满意境的画面中,品味诗句,理解诗意。教学中,教师可问:诗题既然是“江雪”,这诗中哪里有“雪”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边找雪,边巧妙疏通每句诗的意思,从而领会诗的前三句只字未提雪却见雪纷飞――这“雪”隐在这“绝”、这“灭”、这“蓑笠”中的高妙写法。教师引领着学生与诗人同行,读读诗,品品雪,在慢读浙懂的过程中,这幅奇绝的画面就渐人心间了。

三、推敲,体会意蕴之美

推敲品味,就是收获鲜活的语言。“诗无达诂”,斟词酌句地品析古诗的精妙,不是架空分析和就诗论诗的误区,而需要知人论世、具体分析,引领学生深入到作者所处的时代。

其一是品味诗情。大雪寂寥,百里沧桑,这是前两句诗创设的情境;孤翁独守,寒江独钓,意蕴非常丰富。这里可带领学生质疑:天气这么冷,老渔翁为何却在独自垂钓?你有什么想要问问他的?然后让学生猜猜:为什么天寒地冻了渔翁还垂钓?接着,教师适时补充柳宗元被贬永州、孤独无友、痛失母亲、疾病缠身的悲情遭遇。学生自然能够感受到作者真实而独特的情感。一个“寒”字,是柳公经历一件件伤心事后心中的寒冷、悲伤;一份“独”情,是柳公千万孤独却坚毅不屈的清高孤傲。

其二是品味诗眼。《江雪》一诗,后人解读的意蕴更为丰富。因为它构思的巧妙之处,不仅在于以巧夺天工之笔描绘画面,而且奇以藏头逆尾的八字,巧妙嵌入字里行间,有人说这“千万孤独,雪翁尽失”就揭示了作者吟诗的主旨。如果这饱含千思万绪的情怀用一个字来概括,非“孤”无以言说,这便是我们解读此诗的“诗眼”和关键处。这个“孤”的背后,值得我们去解读:一是***治形势的冷峻、险恶;二是作者情感忧伤、孤愤;三是作者对抗浊流的孤傲人格操守。

四、表达,感悟情思之美

欧阳修认为:写作的捷径,是“勤读”“多为”而“自工”。在《江雪》的执教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两次表达式的书写,结合“知人论世”的具体分析,深入到作者内心深处,深入到文字内涵中去,展现诗歌艺术的多义性与朦胧性。

一是以文作画,白描奇景。第一次,安排在熟读古诗后,让学生找“雪”,在找“雪”的过程中,巧妙地将奇景展开。了解大意之后,教师可创设情境。音乐的渲染,诗意地描述:“这皑皑白雪在天地间尽情地下呀,下呀……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轻轻闭上眼睛,你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教师可声情并茂地朗读这首《江雪》,然后,请学生睁开眼睛,拿起笔,将自己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二是以笔叙情,直抒情怀。第二次写,安排在学生理解诗意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诗文放在文化背景下阅读,带着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处。这背景,有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也有作者的生平。教师可补充柳宗元的生平资料,以让学生补充认知。此时,让学生将作者内心的感受倾注笔端即可。

五、拓展,延伸文化之美

这首诗,传递的是一种特殊情怀。古代的士大夫因儒家思想的浸润,根深蒂固地想要有一番大作为,一心想要忠君为民,他们有满腔热忱与抱负,而柳宗元也不例外。所以,这个“钓”,钓什么?钓的是一份不屈、一份希望、一份孤独、一份清傲。这渔翁文化背后的意蕴深远得很。钓春者飘逸,钓夏者潇洒,钓秋者成熟,钓冬者坚毅。此时,教师再适当补充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渔翁向往、渔翁情结、渔翁咏叹,多元地理解古韵中的渔翁文化,便是有意义地拓展延伸。

江雪的古诗篇3

单元教学总览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是围绕“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个专题编排的。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三篇精读课文组成。《暮江吟》一诗构思精妙,摄取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一幅是弯月初升、夜色朦胧;《题西林壁》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借景说理,揭示了一种生活哲理;《雪梅》咏物说理,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说理精辟深刻,富有启示性;《爬山虎的脚》细致观察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和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向上爬的,启发学生深入观察周围的事物;《蟋蟀的住宅》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这是通过作者长期、深入地观察得知的,启示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在观察中发现自然的奥秘。

2.单元重点

(1)了解观察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了解观察的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古诗三首》一文的学习中,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作者在古诗中表达的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爬山虎的脚》一文鼓励学生,要通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蟋蟀的住宅》一文教学中,学习作者认真观察的方法,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写观察日记》,通过引导,让学生运用好眼、耳、心等感官,懂得关注现实、仔细观察、积累生活素材的道理。理解写观察日记要围绕写作中心,联系广泛、多角度思考,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该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对所介绍的新鲜事物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肯动脑筋,但缺少深入、细致观察的经验,且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于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滞后于直观感受。本单元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有益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力。

【教法建议】

1.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赏析古诗

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仔细观察,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

3.通过观察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它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4.口语交际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把握观察的方法。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6.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9.古诗三首

2

10.爬山虎的脚

2

11.蟋蟀的住宅

1

口语交际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1

习作

写观察日记

1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2

合计

9

9古诗三首(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等13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古诗三首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4.

通过诵读和想象来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5.理解古诗的意义,并从中体会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古诗《暮江吟》的自然美和语言美。(重点)

3.背诵古诗,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重点)

4.理解古诗的意义,并从中体会生活哲理。(难点)

【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教师口述:同学们,唐诗是祖国语言文化中一朵瑰丽的奇葩,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我们学过的古诗当中,有一些是写景的诗,谁来背一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写景的唐诗——《暮江吟》。(板书

《暮江吟》)

【设计意***: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二、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代表作有《琵琶行》《忆江南》《长恨歌》等。

三、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方法指导:古诗词的思想感情一般含而不露,蕴藏在字里行间。有些诗词中

(1)

(2)

(3)

的个别词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暮江吟

瑟瑟

重点指导生字:暮:“暮”和“幕”“墓”是形近字,不要混淆;

吟: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jīn”,右边是“今”,不要多加点。瑟:“瑟”和“琵”是形近字,不要读成“pí”;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可爱。

瑟瑟

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可怜

珍珠

真珠

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3)

指名读古诗,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想象: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暮”,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暮”,学生练写。

暮:中间的撇捺要舒展,下面是“日”不是“曰”。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4)

(5)

(6)

(7)

五、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愉快,写下了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预设:

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江:大河。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

暮江吟:傍晚在江边的吟诵。

2.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生听课件中范读)

3.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是什么意思?

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铺”是什么意思?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

“射”可不可以?

铺:把东西展开或摊平。体会到了夕阳的温暖和柔和。“铺”换成“照”

“射”不好,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实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照”和“射”都不及“铺”字形象、灵动。

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出示课件)

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板书

露水

月亮)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

预设:打比方。

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预设:把露珠比作珍珠,把月亮比作弯弓。

小结: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

景色美丽)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7.指导朗读全诗两句。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8.背诵全诗。

六、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

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

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设计意***: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展示,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七、课堂小结

1.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夕阳西下时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2.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

八、当堂检测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九、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7)

(18)

(19)

(20)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重点)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自然美和语言美。(重点)

3.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重点)

4.

通过诵读和想象来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难点)

5.理解古诗的意义,并从中体会生活哲理。(难点)

【教具准备】

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画导入。

教师口述: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景色优美。在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有一座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它就是山清水秀的庐山。

今天,让我们跟随摄像机的镜头一起走进美丽的庐山。(课件播放庐山***片)

这里山高水深,这里云雾弥漫,这里古树参天,这里鸟语花香,这里流泉飞瀑,是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900多年前宋朝大诗人苏轼花了十多天的时间游览了庐山,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首诗。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板书

《题西林壁》)

【设计意***:***片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庐山,同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代表作有《饮湖上初晴后雨》《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卢钺,字威节,一作威仲,宋代诗人。

三、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1)

(2)

(3)

(4)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只缘

未肯降

骚人

输梅

阁笔

费评章

(重点指导生字:缘:“缘”和“椽”是形近字,

不要读成“chuán”;

降:是多音字,在“投降”中读“xiánɡ”,在“降落”

中读“jiàng”在本课读“xiánɡ”逊: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sūn”;输:区分“输”和“愉”形近字,不要读成“yú”。)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脚下。

西林

因为。

书写,题写。

诗人。

骚人

服输。

同“搁”放下。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评章

不及;比不上。

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3)指名读古诗,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学习“会写字”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峰、侧、缘、输、降、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费”上下结构;“费”,上大下小;“题、庐、阁、逊”,半包围结构,书写时要注意笔顺。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半包围结构的字“庐”

、左右结构的字“缘”和

(5)

(6)

(7)

(8)

(9)

(10)

上下结构的字“费”,学生练写。

庐:里面是“户”不是“尸”。

缘:笔画较多,右边的撇要匀称。

费:上宽下窄,下面是“贝”不是“见”。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一)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1.解诗题。

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

预设: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抓字眼,明诗意。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预设: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板书

峰)(板书

变幻莫测)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板书

低)(板书

千姿百态)

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因为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板书

从不同角度观察)

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识”是什么意思?“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的原因是什么?

识:认清。是因为“我”就在山中。

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3.多诵读,悟诗情。

(1)多诵读。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

(11)

(12-14)

(15)

(16)

(17)

预设:作者喜爱庐山。

小结: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

你们能不能用优美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庐山的赞美之情?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悟诗情。

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老师有一个地方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4.背诵古诗。

小结:《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二)学习古诗《雪梅》。

1.看***片、赏雪梅。

(1)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

(板书

《雪梅》)

(2)介绍题目。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2.读古诗、诵《雪梅》。

(1)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怎么样。

(2)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3)男女生接读。

(4)齐读。

(5)背读。

(18)

(19)

(20)

(21)

3.品诗句,悟道理。

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一起说诗意。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5)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这两句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

梅香(教师板书:雪白

梅香)。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教师板书: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4.谈雪梅,拓诗词。

古往今来,很多诗人都曾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

(找同学背诵《梅花》)我们的伟大领袖***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课件)

5.指名朗诵。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题西林壁》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美丽景色,通过对庐山各个面点所得到的景象也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看事物必须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从各个角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雪梅》中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

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

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好吗?

(22)

(23)

(24)

(25)

七、当堂检测

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的意思的。

八、课后作业

1.推荐阅读有关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完成《点拨》1+x阅读攻略的练习。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

9

古诗三首

《暮江吟》

白居易

露水

月亮

景色美丽

《题西林壁》

苏轼

变幻莫测

从不同角度观察

千姿百态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雪梅》

卢钺

雪白

人各有所长

梅香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的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非常容易了。

2.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较好,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时,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

3.我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江雪的古诗篇4

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的***片欣赏

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片(1)

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片(2)

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片(3)

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片(4)

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片(5)

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的内容:经典古诗名句

1)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5)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6)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7)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8)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0)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的资料:五言律诗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片作为参考:

1.有关于古诗的手抄报模板***片

2.有关古诗手抄报的模板***片

3.各种诗词的手抄报***片

江雪的古诗篇5

一、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

《沁园春·雪》是诗词中最具光芒的代表作。其开篇就彰显出与众不同的气势。词人仅用十余字就将北方的冬季描绘得大气磅礴、气势恢宏。随后又用了数十字描写长城内外、华北大地被飞雪笼罩的朦胧,奔腾的黄河失去了滔滔激流。再看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从空中飘雪到大地冰封,东西南北的万里江山尽收眼底。或许只有才具有这样的眼光与魄力。随后,写群山在飞雪的覆盖下像是一条条飞舞的银蛇。远远看去,天与地交织在一起,好像这银蛇蜡象要与天比高一样。这些原本是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景物,同志却以独特的比拟,赋予这些景物以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词人又发挥无限的想象,用浪漫主义的基调写到天空晴朗、万里无云之下,红彤彤的太阳照耀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就好像为大地披上了红色的装束,就好像一位少女分外妖娆,更是惊艳动人。雪霁天晴的景象是美好的,冰封雪飘下的北中国也是壮美的。这就是下阕首句所说的“江山如此多娇”。作者为了描绘这多娇的雪景,运用了灵活多样的写景手法。有一组照应:“惟余莽莽”照应“雪飘”,“顿失滔滔”照应“冰封”;用了两种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有三处视觉转换:先纵观长城南北,再横看黄河东西,继而远眺群山与高原;还有四对结合:总分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形色结合。由此可以看出,在的笔下,祖国的山川是何等的雄壮,何等的引人入胜!

二、心游万物,气吞八方

如果与《沁园春·长沙》相比较,《沁园春·雪》表现出一种十足的力量。五千年的王侯将相都留下了磨灭不掉的足迹,虽然读时略带伤感,但在伤感之中,却藏着独一无二的豪放。所以,在词的上阕写了祖国山河,就是为了承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英雄豪杰为了祖国山河而奔走,尽管奉献出鲜血与生命也在所不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古代大一统的帝王,词人没有因为否定帝制就将他们贬得一无是处,而是首先承认他们都是曾经一统天下的英雄,但一个“惜”字表达了作者替他们惋惜的美中不足。其中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意思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统一江山、结束纷争,确实功不可没,可没能真正治理好江山,让人民安居乐业;而天之骄子成吉思汗就根本不知道如何安抚百姓、让天下太平了。是啊,这些时代的佼佼者,虽然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可他们在文治上却有很大的欠缺,不过就是封建阶级的保护伞,给人民带来了很多的苦难。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时光的飞速流逝,他们也已经成为了历史而销声匿迹了。

江雪的古诗篇6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向来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成为语文教师启发儿童诗情,点燃儿童诗意的重要凭借。老师们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形成了诸如“明诗意、入诗境、品诗情”或“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背诗文”等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在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古诗词的策略上下了不少功夫。

比如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的五绝《江雪》,老师们一般会按照“明诗意、入诗境、品诗情”的方法,安排这样三个环节:一是带领学生读读说说,通过理解“绝”“灭”“蓑笠”等词语来了解整首诗的大致意思;二是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体会诗中所写的雪之大,再抓住这样一种环境下老翁还独自一人在钓鱼,领悟环境反衬下的老翁的孤独;最后是老师或者由学生介绍作者柳宗元的生平,写作这首诗的背景,从而帮助学生体悟诗中所传达出来的诗人的孤寂凄清的内心世界。

这样的教学比较扎实,学生对诗意把握诗情体会也都比较到位了。但是,这样的课堂总感觉在童心与诗心之间隔着什么,学生的诗意诗情把握显得过于“理性”,甚至不免带着贴标签与猜度教师迎合教师的嫌疑。

是诵读的问题吗?

是的。《文心雕龙・乐府》中说:“诗为乐心,声为乐体。”对于古诗词来说,声律就是它的性格,依据所用声韵的不同、节奏的起伏,古诗词就像人的性格一样,或慷慨、或奔放、或内敛、或沉郁,气韵独特。学习诗歌,就像通过性格来认识人,诗歌的声韵节奏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沈德潜说:“诗,以声为用者也。”

语文老师都注意到了诗词的诵读,一般都会在学习诗词中安排诵读环节的。比如《江雪》,一般的朗读总是这样的: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可这种诵读,除了拖长音调或者再模仿性的加点摇头晃脑以外,与白话文的朗读有什么不同呢?古诗词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声依永,律和声”,说的就是古诗词必须依据一定的声、韵、调来创作。因此,古诗词的诵读与白话文的朗读就有很大的不同,要用被称为吟诵的这种独特的朗诵方法。

如果从吟诵的角度分析,我们会发现柳宗元在《江雪》中使用了一种比较少见的仄声入韵,而且“绝”“灭”“雪”还都是入声字。入声字读起来短促骤止,吟诵起来有一种凝滞峻切的韵味。往往是这样来吟诵的: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山”“踪”“舟”“江”是平声字,且位于“二、四”的位置,要读得缓慢悠长。“绝”“灭”“雪”就要读得短而急。

在学生基本把握了诗意,对诗中的孤独之情有所体会之后,让学生自由诵读。然后我说:“这首诗还有一种读法,请同学们听听看,说说自己又有了什么不同的感受?”我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并结合这首五绝的入声字入韵的特点把诗歌吟诵了一遍。学生感觉老师的停顿、节奏与延长音的处理与大家习惯的读法不同。谈到这种吟诵引发了什么感受时,有学生说,好像诗中不仅有孤独,还有一种坚决的感觉。也有学生说好像感觉孤独寂寞中还有一点果断,无所畏惧的味道。这是一个契机,儿童凭着声音的直觉已经接近了诗心,不仅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也在声音中朦胧觉察到诗人的顽强与傲然。

此时,我适时补充了柳宗元被贬永州后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以及他在《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信中所明确表示的:“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的资料,再让学生们听徐健顺先生的吟唱音频。此时,在古韵古调的抑扬顿挫中,孩子们闪亮的眸子里分明洋溢着一种别样的光芒。这一刻,诗心借助声音与童心实现了联结。

有时,吟唱同一诗人不同的作品,不仅能帮助学生颖悟诗情,还能在直觉中感受到作品的不同风格。苏教版第九册有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寥寥数语,却写得朴素而温暖,充溢着生活的烟火风趣,展现了辛弃疾这位以豪放词著称的词家的另一更具人情味的一面。

为了凸显这首词的婉约清丽之韵味,我结合《古诗文诵读》中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进行了对比性的诵读。《破阵子》慷慨豪迈,写梦境中的沙场驰骋,音调铿锵激昂。而结句“可怜白发生”,声调缠绵苍凉,充溢着诗人内心的悲愤与无奈。《清平乐》,音调轻松活泼,上片每句分别是四、五、七、六字,下片每句都是六个字,节奏起伏有致,契合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宁静。

我吟诵《破阵子》,学生诵读《清平乐》,然后师生交换词诵读。两首词音调对比鲜明,学生基本都能自然而然地采用适合两首词的情感与意境的声音进行诵读。尤其是“醉里吴音相媚好”和“醉里挑灯看剑”两句,都有“醉里”,却“醉”得那般不同。怎么诵读呢?学生说,“醉里吴音相媚好”写的是白发翁媪亲热地聊着家常,要读得亲切,声音柔和;而“醉里挑灯看剑”写的是酒后在灯下看宝剑,剑光闪闪,应该有壮士的英雄之气,要读得豪迈一点。

读得亲切、柔和,读得豪迈,诵读的斟酌体察中其实就是对诗心的叩动。英雄的豪迈与渴望安宁的柔肠也就在声音长与短、高与低的对比中交融在童心之中了。

国学大师胡小石先生曾一袭飘逸的长袍,手持长剑,一边讲一边吟诵屈原的《楚辞》。台上,先生神游象外;台下,学生浸***于诗境浑然忘我。据说胡小石一次讲授柳宗元的《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讲着讲着,便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唱了一遍,又唱一遍。如此五六遍之后,胡小石把书一掷,对大家说:“你们走吧,我什么都告诉你们了。”

江雪的古诗篇7

一、读懂诗歌是前提

诗歌内容都看不懂,却谈鉴赏和解题,那是自欺欺人。我觉得,要读懂诗歌,可以向学生强调要具备几个意识:

1.标题意识。除少数诗歌标题(如《无题》)外,绝大多数的诗歌标题在帮助我们读懂诗歌方面能起很大作用。诗歌标题中往往包含有明示信息或暗示信息:①交作对象。如今年高考大纲版全国卷《落叶》、天津卷《野菊》、北京卷《柳堤》、四川卷《子规》等。②交作内容或缘由。如今年高考广东卷《余杭四月》、新课标全国卷《思远人》、山东卷《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浙江卷《未展芭蕉》、辽宁卷《初见嵩山》、湖南卷《度破讷沙》、湖北卷《送邹明府游灵武》等。③揭示全诗的感情基调。如新课标全国卷《思远人》(思)、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爱)。④暗示写作手法。如《落叶》为借物抒情,《石灰吟》为托物言志。⑤点明诗歌类别。如《送邹明府游灵武》为送别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为贬谪诗。⑥交作目的。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留别)。⑦各种的词牌名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情感基调,对其来历加以研究,对读懂词有帮助。如《梦江南》、《望江南》之词最早是李德裕(晚唐***治家、文学家)为亡妓谢秋娘所作,之后写《梦江南》的词多含有怀旧思念、情真意切、凄切感人的特点。而在词牌名后还有标题的,对词的理解更有帮助,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总之,标题的内涵极其丰富,对读懂诗歌很有帮助,值得关注。

2.文本意识。鉴赏诗歌最重要的就是读懂诗歌文本,它是诗歌的核心,也是读懂诗的关键。要读懂文本,我建议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①借助古代诗歌的结构章法来读懂文本。如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按自然段分为梦游缘起、梦游情况、梦醒感慨三部分。近体诗中绝句往往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如王之涣《登鹳雀楼》;律诗往往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如杜甫《登高》;有的近体诗讲究起承转合,如李商隐的《锦瑟》。再如词一般分为上片(阕)写景(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次),下片(阕)抒情(主),如柳永《雨霖铃》。

②借助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情景结合”来读懂文本。分为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哀景哀情(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明景衬暗情等(如杜甫的《绝句二首》“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③借助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来读懂文本。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如大纲版全国卷鉴赏修睦注的《落叶》“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诗中第一、三联写到了落叶的颜色,写到了落叶“随流水”、“乱暮空”的衰败,从不同角度更富变化地写出叶落之凄惨和无可奈何。尾联将落叶和立松构成鲜明的对比,一飘零四方,一四季常青。景语即情语,这情就是对落叶的感慨和同情,就是对不畏秋风摧残的松的赞叹和向往。抓住了落叶这一意象的特点,也就不难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④借助古代诗歌中的语言来读懂文本。主要包括:分析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含蓄性、凝练性,指出诗歌语言所蕴涵的具体意义;分析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与效果;分析诗歌语言的风格及其艺术魅力(比如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沉郁顿挫等)。如江苏卷鉴赏温庭筠的《梦江南》“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千万恨”中最恨是“在天涯”,即远行在外之人,这里的“恨”是“思念不得而怅恨”的意思。“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意思是:山上的明月,一点也不知道我的心事;水面上的轻风,故意把我眼前的花吹落;天边的碧云,恣意地摇曳横斜。自古以来,月亮就是思乡怀人的象征,可是本诗中的月亮却不解人意,水风、落花和碧云也是无情的,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比,突出主人公内心的悲戚和哀伤。由此可知,这首词塑造的是一个闺中思妇的形象。对这首词中“恨”、“不知”、“空落”、“摇曳”等文字的理解都有益于读懂原词。

3.注释意识。读懂古代诗歌往往离不开知人论世,而注释往往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很大帮助。

例如辽宁卷鉴赏北宋张耒的《初见嵩山》“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诗后附[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这首诗如果不看注释,可能只理解为诗人对山的依赖和喜爱,尤其是初见嵩山时的惊喜之情。看了注解以后,就会注意到文字背后的一些内涵。“困尘埃”是由于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多年来辗转流落于风尘之中,空怀抱负,不得施展,因而才把青山作为依赖,对青山特别期待。而结句中的“清瘦”一词写嵩山在层层浮云中耸现出来,诗人用拟人手法突出其峭拔的形象、高洁超脱的姿态,其实正体现了作者清高、不委曲求全的人格操守与精神追求。而且,注释中对原诗中一些陌生词句的解释也有助于读懂原诗。

再如广东卷鉴赏元代白珽的《余杭四月》“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后所附[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从“朱樱”起至结尾都体现了一种勃勃生机。有了注释,“生意繁”就不会理解成“生意忙”,而是“生机多、盛”的意思。

二、审清题意是关键

高考将古代诗歌鉴赏作为主观题来命制,涉及的内容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命题时会从中择取几点):①对诗歌中词语的理解、对诗句内涵的挖掘,如今年安徽卷鉴赏宋代杨万里的《最爱东山晴后雪》的第二问、江苏卷鉴赏唐代温庭筠的《梦江南》的第一问;②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特别是对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鉴赏,如安徽卷鉴赏宋代杨万里的《最爱东山晴后雪》的第一问、江苏卷鉴赏唐代温庭筠的《梦江南》的第二问;③对诗歌风格的判断,对诗歌体裁样式的识别,如湖南卷鉴赏唐代李益的《度破讷沙》(其二);④对诗歌艺术技巧的判别、鉴赏,如广东卷鉴赏元代白珽的《余杭四月》;⑤对诗歌主旨的把握、理解,如福建卷鉴赏宋代李纲的《望江南》。如果没有看清题意甚至看错题意,那么解答肯定也是有偏颇或完全错误。

例如福建卷鉴赏宋代李纲的《望江南》“江上雪,***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第一问是“‘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其重点在“描写”和“赏析”。要分析“描写”的精妙需要想像和还原。可以想像钓鱼翁冒雪***江边垂钓,凝神定气的形象。“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斗笠上只听见雪弹子敲打的声响,蓑衣上不时抖落堆积的雪花,这两句描写真实、生动,堪称一幅工笔画。而“赏析”主要要抓住“但闻冰散响”和“时振玉花空”分析,前者通过声音衬托钓鱼者的宁静和环境的寂静(“但闻”为“只听见”),后者通过动作衬托钓鱼者的凝定(“时振”为“偶尔振动一下”)。第二问“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重点在“情感”和“联系诗句”。解题思路是先看诗句,再分析情感。“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了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下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在填写答案时将顺序调整一下即可,先谈情感,再联系诗句解释。应试答题就是问什么就答什么,因而审清题意是关键。

三、掌握术语是诀窍

古诗鉴赏如果能掌握鉴赏术语并准确应用,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而“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的综合概念,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也称写作手法、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广义)。它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手法、描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等。表达方式主要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最主要的是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借事(物、人)抒情和用典抒情等。描写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讲究方式: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讲究方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上等同于表达技巧,高考通常在狭义上使用它,主要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抑扬结合、以小见大、联想想像、象征、衬托、对比、用典等。如果考试时能熟练恰当地运用以上鉴赏术语,并能结合诗歌具体内容作分析,就能做到简练规范,轻松得分。

例如湖北卷鉴赏唐代贾岛的《送邹明府游灵武》“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问(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问题(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考查对形象的鉴赏。通过“马不肥”、“债多”、“风透卧衣”等词语可看出其贫穷,人物身份是县令,所以可以得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问题(2)从炼字角度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边雪藏行径”的“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极写雪之大;“林风透卧衣”的“透”字既写风之猛,又写衣之单,内涵丰富。“清正廉洁”是鉴赏人物(官员)品质的术语,“拟人”是修辞术语,这是给分的重点。能准确答出鉴赏术语,又能结合诗歌内容阐释,就能得到理想的成绩。

四、积累归纳是根本

应对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的根本在于平时做好古代诗歌鉴赏的积累和归纳工作。只有平时多读多看古代诗歌,多练多做古代诗歌鉴赏题,才能为真正提高自身的诗歌素养奠定基础。因为作诗需要想像力,而欣赏诗歌需要联想和还原,同样需要想像力。只有认真做好古代诗歌鉴赏的归类总结(分类别、找规律、找方法)工作,才能真正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例如,古代诗歌从体裁上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词、曲;从题材上可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思乡怀人诗、山水田园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谈禅说理诗、闲适隐逸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游仙诗、悼亡诗等;从诗人创作风格特点上可分为:飘逸洒脱,沉郁顿挫,雄奇瑰丽、朴素平淡、雄劲幽邃、轩昂奔放、清新疏畅、遒劲峭拔、闲雅婉丽、伤感缠绵、豪放旷达、清丽典雅、瘦硬新奇、清新妩媚、富丽精工、雄放流畅、凄婉清丽、峭拔雅丽、沉郁豪放、沉郁悲壮等;从设题角度可分为:检测意象或意境、检测内容和情感、检测表达技巧、检测语言、对比鉴赏等;其它如前文提到的鉴赏术语归类等。常做古代诗歌鉴赏的归类总结工作,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

如湖南卷鉴赏李益的《度破讷沙①》(其二)“破讷沙头雁正飞,辟鸟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辟鸟鹈泉:泉水名。)(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诗;(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第一问检测内容,可以通过注释和“战初归”看出是边塞诗。第二问检测意境,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生活***景(或自然景色),与诗人主体审美情感(思想感情)融合为一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能诱导和开拓出丰富的审美想像空间的整体意象。这首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容的整肃,也暗含了***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解答此题,如果不明白意境的内涵,那么肯定不能回答出要点。这两题的解答,均以平常诗歌知识的积累分不开。

五、“读、品、议、写”抓落实

“读”,就是学生在鉴赏一首古诗时,先通过个人自读,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品”,就是学生通过对诗歌的解读,提出个人见解或问题;或是针对诗歌鉴赏题提出自己的答案。“议”,就是通过小组讨论或老师点拨,对前面提出的阅读理解或问题或答案发表看法,形成统一认识;或是将自己的答案与命题人的参考答案比对,在思维上与命题人碰撞,找出自己的不足,在思维角度、语言、情感、哲理等方面“悟”到鉴赏诗歌的方法。“写”,就是记下从“读”到“议”过程中自己觉得需要记录的内容,尤其是最后的统一认识。在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时,只要学生能够按要求坚持做,就能够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我们从高一开始就开展“读读、品品、议议、评评、写写”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努力培养自主学习和自主分析作品的能力。进入高三总复习以来,进一步要求他们分文体进行“读、品、议、写”的练习,以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

江雪的古诗篇8

1 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

诗歌的语言凝练,在学习时不仅要感悟其中的人物形象美、意境美,更应品味其中的音乐美。古诗词都比较注重押韵、对仗,读来琅琅上口,具有音乐美。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应注意朗读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受到美。

如我在教学《琵琶行(节选)》这首诗时,首先教读――体味诗的音乐美,即读出诗的节奏来。教师示范后,全班同学轻读课文,感受节奏停顿。其次,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必须读的抑扬顿挫。为了表达思想感情,有些词语的“音”要读的重些,就是要把重音读出来。教师先范读后,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最后还要把诗的韵脚读好。诗是讲究押韵的,本诗换韵频繁,请同学们齐读诗歌第一层,感受诗的韵脚。通过这一步,学生既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又初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初步感知,体会画面美

我国很多古诗词可以说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动静相宜的***画。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体会古典诗词的画面美。

如《过故人庄》描绘了一幅农村恬静优美的田园***。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诗歌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中,体会故人庄环境的恬静美丽,农人劳动的乐趣,田家生活的安逸。《江雪》作者以极其洗练的文笔,勾画出一幅渔翁汉江垂钓***。我们应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把“江”“雪”与“渔翁”有机联系在一起,动静相衬,虚实结合,使整个画面浑然一体的美感。《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勾画了一幅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我们应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宏观勾勒、动静结合描绘出的北国草原壮丽富饶风光的独特美感。

3 深入理解,挖掘思想美

“诗缘情”,“诗言志”,喜怒哀乐,诗之情也。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古典诗词的思想美。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渔歌子》、《钱塘湖春行》、《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诗篇,就该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古典诗词的思想美。让如诗如画的祖国壮丽山川,在学生的胸中激荡。让学生对祖国的山山水水充满激情,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学习诗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样,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必须让学生理解作者渴望杀敌建功,报效国家的豪壮胆气、雄伟气魄,体味作者虽壮志未酬,仍心系祖国命运的拳拳之心.

4 发挥想象,领悟意境美

发挥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寻隐者来去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初步领悟到诗的意境。

江雪的古诗篇9

中国古代九大爱国诗词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金错刀行 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爱国主义古诗及其诗句精选

爱国诗句古诗(一)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爱国诗句古诗(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爱国诗句古诗(三)

《就义诗》

吉鸿昌

恨不抗***,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爱国诗句古诗(四)

《立春日感怀》

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爱国诗句古诗(五)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爱国诗句古诗(六)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爱国诗句古诗(七)

《书愤·其一》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爱国诗句古诗(八)

《金错刀行》

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爱国诗句古诗(九)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江雪的古诗篇10

关键词:禅诗 性本清净 翻译策略

Abstract: Chan poems are sweet fruits of religious meditations which were done by monks and poets. The Buddhist goal is to point directly to the heart, see the nature and become Buddha. This goal implicates the pure and clear nature of the mankind. We need to get rid of earthly decay and come back to the pure heart in order to reach the Buddhist state. Poets hide themselves into the landscape garden and didn’t admire honor and interest. Their heart returned to the pure will. This paper is to probe into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 and strategies of the Chan poems which theme is to have a pure and clear nature.

Key Words: Chan poems, a pure and clear nature, translating strategies.

一、引言

禅宗说:“人性本净,为妄念故,盖覆真如。离妄念,本性净。” 众心性本来是清净无染,但却因尘世间的妄念而覆盖了自己本来清净的心性,如抛弃这些妄念,人亦性净。这点与不少的禅诗相契合。在这些禅诗中,诗人借那些如净水,白云,白雪,翠竹等的澄静意象来象征自己回归本然清净的心性。如柳宗元在《江雪》中写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洁白寂静的意境正是诗人澄清透底的心境。这些禅诗无不透露出诗人借回归自然找到了原本清净之性。下面我们对体现心性本净的禅诗的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二、动态净化法

《郭沫若论创作》编后记中说:“文学翻译‘与创作无以异’,‘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超过创作’,因此,文学翻译须‘寓有创作精神’。”禅诗中有的借清净的意象来象征诗人之心。这些意象可为静态,也可为动态。动态净化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本属静态的纯净自然意象动态化,从而显示净化的过程。有的诗人在经历一番风雨后会回归自然,回到那澄静静谧的环境中去。从已被污染之心回到本纯净之性是需要过程的。动态净化法正是体现这种过程的方法之一,能让译文读者感受到在如此净境下所获得的静心。请看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鲁峡认为:“永州时期的作品《江雪》虽素短短四句,却是人境俱夺之绝唱,深深地体现了作者崇儒向佛的思想及由此构成的禅机理趣。”诗中营造了洁白干净的环境,创造了寂静空无的境界。首联描绘了一个广大无边的雪界,虽没有一个“雪”字,但诗句却隐藏了着这漫天冰雪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寂静空无之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写的是位披蓑戴笠的渔翁垂钓于寒江,渔翁形象是诗人自己影子的写照。诗中采用了无中生有的手法,虽“鸟飞绝”“人踪灭”,但仍有“独钓”这个意象,这成为了全诗的意境集中点。诗表面是写景,却禅意无穷。在这静谧洁白的环境中,渔翁进入了物我两忘之境界,心性清净。诗人被到永州后写下此诗,在这山水景物中获得了自我修炼。为了突出诗人的修炼过程,及所达到的清净之心,可以采用动态净化法。

There isn’t single bird

In the multitudes of mountains flying.

There isn’t single man’s foot-print

On thousands of mountain paths existing.

There is only a solitary boat with an old man

An alpine rush and a bamboo conical hat he is wearing,

Fishing alone on the cold river

In the snowing.

译文将“雪”译成snowing,把本属于名词转化成动词,采用的是动态净化法。雪是纯洁无瑕的,下雪的过程则是净化世界的过程。诗人在此景下,净化的是自己的心灵,能与自然相冥合,物我两忘,重获清净之心。

三、心有灵犀

唐代李商隐诗《无题》中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是指双方都心意相通,对于彼此的意蕴都能心领神会。在翻译方法上,它是指通过某种方法是使物我相通的那种意蕴给表现出来。禅家或有些诗人以自然作为体道悟道的对象,他们能与自然相冥合,这之间有种“心有灵犀”的意味,故在翻译这类禅诗中,可用心有灵犀法来凸现诗人与大自然的那种物我冥合,心领神会的感觉。请看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是首写隐逸生活情趣的诗。诗人用平淡的语言创造出清幽澄静的意境,这恰与诗人的情相契合,从而达到物我相会、情景合一的境界。首联以动衬静法,塑造一位弹琴咏啸,怡然自得,高雅闲适的隐士形象。诗人在这悠然静谧,与世隔绝的竹林深处,只有明月与他神会,故有“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来”乃传神之笔,仿佛明月特意来为诗人作伴,“照”字亦妙哉,本黑暗之景,用“照”字照出了明亮,诗人在此获得顿悟,情与景相融合,人与月相会意。这相会之意达到了禅宗中的“无念为宗”的境界,让读者感受到超然物外的空灵之美。在这幽静深林中,诗人能回归自然,达到清净之本性。他的这种心境只有明月能心领神会,他们互相心意相通。在翻译时,采用心有灵犀法,译一词,一方面可以突出诗人与明月的那清净之本心。另一方面是可以凸显诗中神会之意。译文如下:

Sitting alone among secluded bamboos,

I whistle long and loud and play the lute.

No one knows where I am, deep in this grove;

Only the moon comes shining on me knowingly.

译文将“明月来相照”译为Only the moon comes shining on me knowingly.在翻译过程中,译了knowingly,将明月拟人化,它仿佛通人性,能懂诗人情思,明月与诗人那种相冥合,相神会之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结语

禅诗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以“性本清净”为主题的禅诗又是禅诗中的重中之重。在翻译这类古诗词时,为了表达诗人淡泊自守、清净无染的品性,可以采用动态净化和心有灵犀等方法。“翻译是人类精神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也是促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的最基本的因素之一,而且是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禅诗是我国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对禅诗的翻译研究就是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古老文化,将璀璨的文化推向世界,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慧能著:《坛经校释》,中华书局,1983。

[2]郭沫若:《人民日报》第八版,1982.8。

[3]鲁峡著:《从〈江雪〉看柳宗元的儒佛思想》,《洛阳工学院学报》,1997。

[4]《英译唐诗三百首》,唐一鹤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5]翁显良著:《古诗英译》,北京出版社,198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江雪的古诗10篇

学习

关于燕子的诗句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燕子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燕子带来好运的诗句,燕子的诗句100首。释义: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3、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出自唐代张九龄的《咏燕》。释义: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

学习

狗狗小说10篇

阅读(109)

本文为您介绍狗狗小说10篇,内容包括小狗小说大全,免费小狗小说。小狗被关在一个笼子里,它疯狂地咬笼子。此时,一个绿皮肤、长着两根触角的外星人手拿针管,正逼近小狗,小狗吓得直往后退,还发出汪汪的叫声。然后,那个外星人把小狗的血液带到实验

学习

泥土实训总结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泥土实训总结,内容包括土壤实验报告怎么写,混凝土工实习的心得体会。一.工作总结:(一)XXXXXX研究设计院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唐山冀东水泥三友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项目;大同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临澧

学习

国庆节黑板报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节黑板报10篇,内容包括国庆节黑板报内容,国庆节黑板报内容资料高清。企业国庆节黑板报***片2企业国庆节黑板报***片3企业国庆节黑板报内容:十月,许我做回曾经的自己一晃眼,又一年的国庆节。一晃眼,又一年的中秋节。一晃眼,时

学习

庆祝国庆文章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庆祝国庆文章10篇,内容包括庆祝国庆的文章400字,1000字庆祝国庆节文章。60年励精***治:见证法制发展的足迹1948年11月5日,伴随着庆祝*****的隆隆礼炮声,**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前身——**市人民法院宣告成立。1956年元月,依照人民法

学习

心理活动描写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活动描写10篇,内容包括心理活动描写的五种方法,描写心理活动片段。3、我没有动,心里愤愤地说她这副丑相配我叫阿姨,我的姨妈个个端庄秀丽,哼!4、蓦地,一朵小小的花苞,在风的撕扯中,怀着无尽眷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枝头。5、湿漉

学习

哈利波特和火焰杯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哈利波特和火焰杯,内容包括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合集,《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推荐理由。一格兰芬多——火的荣耀金色与红色是格兰芬多的代表颜色,雄师是格兰芬多的标志。罗林选择主人公哈利进入格兰芬多,正如她选择格兰芬多代表“勇

学习

聘任协议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聘任协议10篇,内容包括实用的聘用合同9篇,聘用协议样本。一、聘任岗位:甲方聘任乙方在部门岗位工作。二、聘任工作地点为:。三、聘任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员工在岗聘任期间退休、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的,在员工退休、劳

学习

物业保安年度工作计划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物业保安年度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物业保安部门工作计划怎么写,物业保安领班工作计划。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部门经理对本部门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负责签定和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单位、岗位消防安全

学习

古建筑考察报告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古建筑考察报告,内容包括北京古建筑考察报告,中国古建筑的考察报告。自泰伯东迁,来到无锡,无锡的历史进程就登上一层台阶;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又让无锡成为繁荣的焦点。当人么开始忘记,忘记这些曾经的辉煌。我们开始寻找,寻找这流淌

学习

四年级观察作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四年级观察作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四年级优秀观察作文,小学生四年级的观察作文。我想我这次必须小心,不能再伤害蚂蚁,所以我把沙包放在一边,然后继续观察、探索着。一会儿这边来了个大力士,它自己拖动了一粒大米那么重的东西;一会

学习

回家的路上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回家的路上10篇,内容包括回家的路感言,回家的路上作文十篇。雨哗哗地下着,海虞北路上的人们都穿着雨衣,急急忙忙地赶着路。我俩汇入了海虞北路的车流,赶起回家的路来。非机动车道上,几乎半条道上有积水。这次是我骑自行车回家以

学习

庆国庆文章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庆国庆文章10篇,内容包括庆国庆文章,庆中秋迎国庆的文章大全。滴。我全神贯注的看着闹钟,终于九点钟到了我立马冲到电视机前。打开电视机。***开始了,首先是鸣礼炮,礼炮的声音迎来了我们六十八年的新中国。随着响亮的炮声,***出

学习

机电安装论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机电安装论文,内容包括机电一体化论文题目,设备安装论文格式模板范文。1.1.1机电工程涉及到的知识较广;机电工程涉及到的设备和技术较为复杂,且更新发展速度较快,因此具有相当强的时代性和独特性。1.2.2前文已经概括的说到,社会

学习

写夏天的古诗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写夏天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描写夏天的古诗完整版,古诗夏天100首。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2.《夏日登鹤岩偶成》【唐】戴叔伦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

学习

谐音古诗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谐音古诗10篇,内容包括谐音汉字古诗10首,谐音古诗整人。“谐”字右旁所从上部之乃“人”形,这种形体的“人”及“人”旁楚简中并不乏见,如下列“人”或从“人”之字:人《昔者君老》2《容成氏》8《容成氏》12《容成氏》17《内礼

学习

端午节的诗句古诗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端午节的诗句古诗10篇,内容包括端午节诗句古诗屈原,小学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2、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3、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4、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mdash

学习

描写秋天的诗句古诗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秋天的诗句古诗10篇,内容包括描写秋天的诗句古诗一年级,描写秋天的诗句古诗20字。2、《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3、《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

学习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10篇,内容包括清明节追思亲人的古诗词,清明节思念父母的古诗词。4、《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中秋节祝福诗句古诗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祝福诗句古诗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诗句古诗三年级,中秋节思念亲人诗句古诗大全。3.朋友,不管你现在身处何方,今晚一定要看看那被你遗忘已久的月亮,许个愿吧很可能就会实现哦!中秋快乐!4.千里试问平安否?且把思念遥相寄

学习

大暑的古诗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大暑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大暑的古诗词,大暑六月中古诗。藏冰避暑在我国由来已久。早在《诗经・七月》中就有窖藏度夏的记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说的是十二月凿冰冲冲响,正月里抬冰窖里藏。夏季里,权贵们就用这

学习

关于冬至的诗句古诗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冬至的诗句古诗10篇,内容包括关于冬至的诗句古诗二年级,冬至诗句古诗带。二、由画入境,体验诗句情感古诗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如教学《江雪》一诗时,我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