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夏天的古诗10篇

写夏天的古诗篇1

1.《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2.《夏日登鹤岩偶成》【唐】戴叔伦

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

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3.《夏日游晖上人房》【唐】陈子昂

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

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4.《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唐】杜牧

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

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8.《渭川田家》【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经典诗句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9.《晚晴》【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10.《夏夜叹》【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u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11.《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2.《初夏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3.《夏日书怀寄道友》【唐】崔涂

达即匡邦退即耕,是非何足挠平生。

终期道向希夷得,未省心因宠辱惊。

峰转暂无当户影,雉飞时有隔林声。

十年惟悟吟诗句,待得中原欲铸兵。

14.《池上早夏》【唐】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15.《三衢道中》【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6.《首夏》【唐】鲍溶

昨日青春去,晚峰尚含妍。

写夏天的古诗篇2

写诗致谢引关注

师兄硕士毕设(毕业设计的简称)的致谢,工科男的自我修养就在这个时候显现出来。在这句简介之后,便是192字的四言小诗:钟山新翠,玄武流光。六朝松下,名曰三江。梧桐巍巍,松柏苍苍。吾有良师,授业进香。师所擅者,定位导航。万里星空,尽收于囊。星罗棋布,北斗天罡

这首小诗很快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有的力挺,有的拍砖研究生毕业论文致谢写成四言古诗精选3篇研究生毕业论文致谢写成四言古诗精选3篇。

还有的网友似乎看出了其中的玄机,为什么发在征友版,难道是变相征友帖?

实习期有感而发

小杨说,师兄是个感情很内敛的人,到现在也没有女朋友,热心的他想替师兄张罗一下意中人,于是把致谢词发到征友版。遗憾的是,到现在还没有人联系他。

昨天,记者见到了小杨的师兄、东大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研三男生小夏。高高瘦瘦的他,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

说起这首小诗,小夏有些害羞地自嘲:说好听点我是性情中人,说难听点我就是闷骚。

XX年底,小夏到上海实习,实习期间,有时碰到难写的代码,小夏就会打电话到南京,请教师兄。电话那端,师兄会翻着书帮他逐一解决,这让他觉得很温暖。

慢慢的,小夏酝酿着打腹稿,最终写成这首小诗,同窗情谊也被他写到诗中咏叹,昨才聚首,今又别伤。情深意重,是我同窗。安危互仗,甘苦共尝。

只是为记录心情

小夏毕业那年,因为对东大很有感情,所以决定考东大的研究生。那时租了一个房子,每天挑灯夜战,就盼望着能考入东大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写成四言古诗精选3篇论文。最终,小夏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东大,在致谢词中,他不忘师恩,蒙先生不弃,得入高门。

小夏对文学的爱好由来已久,平时,他喜欢看古代文学著作,也喜欢写一些小诗发在空间里,但会有人说我是在卖弄或者附庸风雅,而事实上,这只是我记录自己心情的一种方式,纯粹是一种爱好。

此次致谢词的走红,也让小夏措手不及。他说,最初并不知道被发到网上了,后来看了网友留言,结果发现毁誉参半。对此,小夏说,他只是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给难忘的研究生生活做一笔记录。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写成四言古诗精选2篇

写诗致谢引关注

师兄硕士毕设(毕业设计的简称)的致谢,工科男的自我修养就在这个时候显现出来。在这句简介之后,便是192字的四言小诗:钟山新翠,玄武流光。六朝松下,名曰三江。梧桐巍巍,松柏苍苍。吾有良师,授业进香。师所擅者,定位导航。万里星空,尽收于囊。星罗棋布,北斗天罡

这首小诗很快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有的力挺,有的拍砖。

还有的网友似乎看出了其中的玄机,为什么发在征友版,难道是变相征友帖?

实习期有感而发

小杨说,师兄是个感情很内敛的人,到现在也没有女朋友,热心的他想替师兄张罗一下意中人,于是把致谢词发到征友版。遗憾的是,到现在还没有人联系他。

昨天,记者见到了小杨的师兄、东大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研三男生小夏。高高瘦瘦的他,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

说起这首小诗,小夏有些害羞地自嘲:说好听点我是性情中人,说难听点我就是闷骚。

XX年底,小夏到上海实习,实习期间,有时碰到难写的代码,小夏就会打电话到南京,请教师兄。电话那端,师兄会翻着书帮他逐一解决,这让他觉得很温暖。

慢慢的,小夏酝酿着打腹稿,最终写成这首小诗,同窗情谊也被他写到诗中咏叹,昨才聚首,今又别伤。情深意重,是我同窗。安危互仗,甘苦共尝。

只是为记录心情

小夏毕业那年,因为对东大很有感情,所以决定考东大的研究生。那时租了一个房子,每天挑灯夜战,就盼望着能考入东大。最终,小夏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东大,在致谢词中,他不忘师恩,蒙先生不弃,得入高门。

小夏对文学的爱好由来已久,平时,他喜欢看古代文学著作,也喜欢写一些小诗发在空间里,但会有人说我是在卖弄或者附庸风雅,而事实上,这只是我记录自己心情的一种方式,纯粹是一种爱好。

此次致谢词的走红,也让小夏措手不及。他说,最初并不知道被发到网上了,后来看了网友留言,结果发现毁誉参半。对此,小夏说,他只是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给难忘的研究生生活做一笔记录。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写成四言古诗精选3篇

本论文是在导师XX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之下完成的。三年来,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研究生毕业论文致谢写成四言古诗精选3篇论文

导师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赋予我终生受益无穷之道。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几易其稿,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我向我的导师李霞副教授表示深切的谢意与祝福!

写夏天的古诗篇3

关键词:平罗八景 八景诗 平罗纪略

一、八景的起源及宁夏八景概述

“八景”是我国古代约定俗成的一种风物景观,是人文文化的一种历史体现。八景作为代表性的八处景物,常常是某一名胜地、或者扩大到某一城市或地区的著名景物的集合,也是它们的历史和人文的重要反映和象征。从而“八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被赋予很多的意义而形成其独有的价值。

很多学者普遍认同“八景”文化的来源是北宋的“潇湘八景***”,根据是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十七书画》中提到“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 ①。自此以后浓缩各地风物名胜的人文“八景”应运而生,沿袭不绝。每有八景成立,必先有定名诗,而后设点勒石,邀请文人唱和,墨客挥毫而作,代表地方八景的冠名也就传世了。

宁夏地区的八景多收录在地方志之中,并且以八景为题所赋的诗也收录在其中,如《乾隆宁夏府志》②中收录的宁夏八景及宁夏八景诗;《嘉靖万历固原州志》中收录的固原八景以及刘继铭、金希声、韩国栋等人所题的固原八景诗。除此之外还有广武、韦州、灵州、中卫、平远、海城等地的“八景”及八景诗均在各地的地方志书中有所体现。由此可见宁夏八景的丰富性和八景文化的深厚的历史底蕴。

二、平罗八景及八景诗介绍

平罗八景具有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浓厚的人文底蕴,平罗八景诗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具有独特性,并且保存得特别完整。以下对平罗和平罗八景诗作简单介绍:

(一)平罗地理概貌

今平罗县位于宁夏平原北部,清雍正三年置平罗县,从此该县开始有了系统的文字记载。在《弘治宁夏新志》中记载平罗的沿革历史“自古无城。国朝永乐初建,只有***马哨备。景泰六年,奏拔前卫后千户所十百户***余居之。弘治六年,因居人繁庶,展筑新城。正德六年,总制右都御史杨一清奏设守备,镇城迤北地方皆领之”,对于其地理描述为“贺兰背于西北,黄河面于东南”。③浙江归安人徐宝字在道光四年至道光五年、道光八年两次任平罗知县,在任上他编修了平罗县志《道光平罗纪略》。在《平罗纪略》中可以知道平罗的名称的变革――“平罗”古称“平虏”,据《平罗纪略》中记载“明设五路七卫,灵州与武平虏三所”“雍正三年改平罗县” ④31在《平罗纪略q序》中记载:“平虏一隅左黄河右贺兰” ④1就大致勾勒出了平罗的地理形势。在《平罗纪略・卷一》中对平罗方域的记载为“平虏城广一百里,袤一百三十里,东至黄河一十五里,西至贺兰山六十里,北至镇远关九十里,南至洪广堡六十里”,由此可清楚了解平罗的历史地理概况。

(二)平罗八景及八景诗介绍

在徐保字修订的《平罗纪略》中确定了平罗”八景”:西园翰墨、马营远树、虎洞归云、磴口春帆、北寺清泉、杰阁层阴、边墙晚照、贺兰古雪。在《平罗纪略》中还收录了蒋延禄依咏题所赋写景诗8首。于道光二十一年至道光二十三年任平罗知县的张梯完成了《增续平罗纪略》的编修。在《增续平罗纪略》中他改动了徐保字所定的平罗”八景”,将平罗”八景”定为:官桥烟柳、马营远树、虎洞归云、磴口春帆、佛寺泉香、杰阁层阴、边墙晚照、贺兰夏雪。并且在《增续平罗纪略》中收录他本人所赋的八景诗8首,同时还收录了王以晋、郭鸿熙所赋的八景诗各八首。据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平罗八景诗共有32首。

三、平罗八景诗探析

据《平罗纪略》和《增续平罗纪略》记载,创作平罗八景诗的诗人共有四位:蒋延禄、张梯、王以晋、郭鸿熙。下面对这四位诗人的八景诗进行探析:

(一)蒋延禄八景组诗

蒋延禄,清代平罗县文人,他所作的平罗八景诗是最早收录在平罗的地方志《平罗纪略》之中的,所赋的八景诗是以两任平罗知县的徐保字所定的平罗八景,也就是最早的平罗八景为题的。蒋延禄所写的八景诗以平罗八景为描写对象,简约精炼。如蒋延禄所作的平罗八景组诗之一《贺兰古雪》一诗:

天外一峰划远痕,雪山亘古照边屯。

不知谁把盐池化,撒向空中补暗门。

《平罗纪略》称:“贺兰山四时多雪。” ④38“贺兰古雪”之一说是因为贺兰山处于西北的独特地理位置,常年积雪,构成一幅独特的雪山美景,所以将其定为平罗八景之一。在蒋延禄的《贺兰古雪》一诗中用“雪山亘古照边屯”一句既写出了贺兰山的突出特点,又写出了贺兰山独特的地理位置,简明扼要且表达准确。“不知谁把盐池化,撒向空中补暗门”一句更是用了独特贴切的比喻来形容贺兰山的雪。这首诗表现出的是蒋延禄独特的写作特色:简约。这样的风格在其他八景诗中也有体现:平罗八景组诗之一《边墙晚照》:

一带颓垣柳陌河,长城饮马此中过。

挥鞭小住斜阳里,贪看边山红叶多。

平罗八景之一“边墙晚照”中的“边墙”指的是平罗县城以北5公里处,明嘉靖十年筑的新北长城,又称边防北关门墙。

蒋延禄用“一带颓垣柳陌河,长城饮马此中过”写边墙周围的景色:边墙周围柳陌河静静流淌,古来征戍之客在这一带防守边疆。两句诗简约但表意明确,既写出了边墙周围的景色,又表现出了边墙的历史价值。而后两句诗“挥鞭小住斜阳里,贪看边山红叶多”则表达自己的情感:挥鞭骑马驻足在斜阳里,为的是多看几眼边墙周围的红叶。一个“贪”就展现的是自己溢于言表的喜爱之情。这首八景诗简约而生动,既写景又写情,是蒋延禄平罗八景组诗中的上乘之作。

(二)张梯平罗八景组诗

张梯,字颐园,河南鹿邑人,于清代道光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任平罗知县。张梯在《续增平罗纪略中》收录了自己以平罗八景为题所赋的八景诗。

张梯所赋的八景诗文采盎然,不仅仅注重对景物的描写,还注重在诗歌中表达自己的愿望。如他的平罗八景组诗之一《杰阁层阴》:

天府文光百丈开,培风特起最高台。

春秋灌献人o数,不是书生不上来。

紫阁雕甍耸几层,窗开四面晓霞蒸。

上头原近青云露,愿与诸生努力登。

在这里“杰阁”指的是文昌阁。据《平罗纪略》载:“文昌阁临唐徕渠,携}凭轩,然意远。” ④通过志书的记载,文昌阁是文化底蕴很深的所在,所以自然此地就成了读书人的天堂。在张梯的八景诗《杰阁层阴》中表达得就十分清楚:“天府文光百丈开,培风特起最高台。春秋灌献人无数,不是书生不上来。”既表达了平罗人杰地灵,也看出儒生对这样一个文化圣地的向往。在这首诗的尾联张梯用“上头原近青云露,愿与诸生努力登”这样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后生的期望和鼓励,同时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张梯的八景诗创作,以八景为题,并不是一味地具体细致描绘八景,而是将八景作为背景或一种承载体,主要的目的还是对自己情感意志的体现。如在《虎洞归云》一诗中就用“愧我不同云出岫,遍施霖雨慰苍生”这样的诗句,表现诗人忧民情怀和为百姓着想的迫切心情,大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迈情怀,而这种情怀也是中国文人历来所有的一种担当。

(三)王以晋平罗八景组

王以晋,陕西咸宁县(今陕西长安县)人。清道光二十一年任宁夏平罗训导。王以晋的八景诗有一部分表达的是一种悠闲自适、怡然自乐的感受,一种美好清幽的环境带给人心灵的释放和回归自然的本真。如《官桥烟柳》一诗:

桥槛檐楹照水新①,两行杨柳画中春。

莺鸣玉g蛙鸣鼓②,早晚迎人又送人。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笔下的“桥槛”、“檐楹”“杨柳”“水”给人以灵动之感,用玉g里吹奏出来的音乐来形容“莺鸣”,用“蛙鼓鸣”借写悠闲自适及环境荒旷,独特的比喻,对人感官上的一种唤醒,显得诗人创作上的独到之处。

诗人倾心于山水,但是依旧荡不尽一片“尘心”。王以晋所作的平罗八景诗与蒋延禄、张梯相比,在思想上显得更加的深沉。王以晋的诗作体现着一种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也表达着文人身上固有的一种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忧天下之忧的情怀。如《马营远树》一诗:

难辨唐家与宋家,旧时壁垒委黄沙。

不知多少英雄血,散向长林化晚霞。

马营,即哨马营。哨马营作为战时的***事建筑,多年后已难以辨明它是何时存在过的,旧时的壁垒也已经被黄沙所淹没,战场厮杀,多少的英雄血洒于疆场之上,已化成长林边的一缕晚霞。面对古时所遗留下的残迹,以物是人非,带给人一种怆然之感。在《边墙晚照》一诗中就用“秦劳民力竭民财,万里空留赤土堆”这样的诗句表达诗人对统治者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低位,劳民伤财,让百姓苦不堪言的***事建筑到头来只留黄土一堆的讽刺,可以看出作为一代文人的王以晋心忧百姓疾苦的高尚情怀。

(四)郭鸿熙平罗八景组诗

郭鸿熙,于清代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任宁夏平罗县知县,他所赋的八景诗是以张梯所定的平罗八景为题的。在郭鸿熙的诗作中对景色的描绘是从小处着手的,如在《磴口春帆》一诗中写:

春生磴口绿波多,为挂轻帆一叶过。

回忆赭湖风景好,水云乡里听渔歌。

仅选取黄河水道中的一叶扁舟,展开联想和想象,给人展现了一片美好的景象。在《边墙晚照》一诗中写:

锋镝销F战垒空,断砖零落野花红。

村农倦倚苔垣坐,闲话桑麻夕照中。

同样是对战争的描写,郭鸿熙除了以激动的心情写逝去的历史,还热情地歌颂了长城脚下村民的安居乐业的生活和边塞的美丽风光。

在郭鸿熙的诗作中对景色的描绘是从小处着手的,通常选择有代表性的东西进行吟诵,并未进行全方位的描绘,但是仅仅是小处就让人感到妙趣横生,以点盖面,让人体会到景色独有的特点。在诗人表达情感的过程中,诗人大多是乐观明朗的情绪,即使是怀古,也未让人感到愁苦,在字里行间透露的是一种恬淡自然的情绪。

平罗八景产生于清代,在此基础上发展得很快,并且八景是也表现出“多产”的状态,究其历史原因是在明清时期,八景文化发展比较兴盛,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志景必有八”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文人也有了借此题赋诗的习惯,而平罗八景诗就是这样的文化现象的产物。

平罗八景作为宁夏地区的八景之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平罗八景为题创作的数量的领先:共有四位诗人依题而赋诗计32首。平罗八景的选取以高标准的审美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为前提的,在平罗八景的选取中表现出的有“贺兰夏雪”的奇异之美,也有“官桥烟柳”的柔情万种;“马营远树”体现的是宁夏地区作为重镇边防的特点,“边墙晚照”体现的又是一种战争遗留下来的断壁残垣的独特的美感;“北寺清泉”展现静谧而悠闲的放松与心灵的舒缓,“西园翰墨”展现的是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浓重的书卷的气息。并且在平罗八景中多历代文人运用在诗歌创作中经常使用的意象,如“雪”、“柳树”“夕阳”等。在这样的条件下,平罗八景诗的发展自然就是繁荣的了。其次以平罗八景为题所赋诗的诗人均为在平罗当地生活的文人或者参与修定志书的官员,他们在对平罗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的了解的基础上题诗,自然而然使诗歌具有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思想上的厚重感。再者,文人以八景为题赋诗是时代潮流,平罗此地却是如此之多,就映射出了平罗在清代是一个汇集人才的地方,是一个重视文化的地方。

注释

① 沈括.梦溪笔谈[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186-187.

② (清)张金城,修.(清)杨浣雨,纂.陈明猷,校注.乾隆宁夏府志[M].1992,21:797-874.

③ (明)王,主修.胡汝励,编纂.范宗兴,签注.弘治宁夏新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77.

④ (清)徐保字.平罗纪略[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31页

参考文献

[1] 朱靖宇.八景的源流[J].北京观察.1994(8).

[2] 申月华.八景文化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J].景观研究.2009(1):75.

[3] 范宗兴,吴晓红,霍丽娜,王玉琴.志与宁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4] 薛正昌.宁夏历史文化地理―黄河文明的绿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5] (清)徐保字.平罗纪略[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

[6] (清)张梯.续增平罗纪略[M].宁夏教育出版社,2003.

[7] (明)杨经,纂辑.(明)刘敏宽,纂次.嘉靖万历固原州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

[8] 张廷银.西北地方志中的八景诗述论[J].宁夏社会科学,2005(5).

写夏天的古诗篇4

在大李老师的倡导下,我们从学前班起就开始熟读经典诗文《论语》、《弟子规》、《笠翁对韵》。这些经典诗文每天我们都要用手指着读和背诵,这让我认识了好多繁体字和多音字;还知道了中国人从古时起,就有和好的美德和卫生习惯。《弟子规》里教会我要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爱护幼小……“便溺回?净手”就是告诉我们上完厕所和吃饭前都要洗手。

一年级我顺利的进入了学校的“经典诵读班”。通过《元日》、《春日》、《春晓》等描写春天的古诗;夏天的《小池》;秋天的《》;冬天的《松》和《梅花》……让我知道了:春夏秋冬四季的风景还可以这样描写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我看的古诗文也越来越多,对他们的认识和了解又有了新的发现。在周老师的严厉教导下,每天我都必需背一首《读读写写》上的古诗。有时背不出来,就会的到她的耐心教导,知道我背出来为止。慢慢地我对这些古诗有了感觉,在周老师的帮助下,我也象古人一样学会了作诗:

《 痴书 》

书 丛 堆 室 似 孔 家,

阅 遍 书 海 废 寝 室。

不 是 玩 中 偏 爱 书,

写夏天的古诗篇5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8个生字。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洋溢的浩然正气,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就义诗》,会写《夏日绝句》。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古诗内容。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

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课前准备:

了解诗人写作古诗时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李清照吗?谁能介绍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收集到的信息。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诗《夏日绝句》。

二、初读课文

1、先让学生借助资料和字典、词典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全班组织讨论、研究。

教师主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句意思

2、学生自由读诗;

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熟古诗。

4、指名读诗;

5、齐读这首诗。

三、品悟诗情

1、学生自读古诗,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课前了解的资料、课本的注释和字典、词典自读、理解。

2、将读懂的在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解决问题。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消灭秦***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前两句诗人抒写对待人生应有的态度,显示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光明磊落的襟怀。后两句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项羽为例,有力地讽刺了只顾逃命、苟且偷生的南宋君臣。)

4、结合“人杰”“鬼雄”“不肯”等重点语句的探讨:诗人借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事例欲表达自己怎样的志向。

5、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1、师: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首诗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项羽为例,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同学们想过没有,当一个***者面对着敌人的屠刀,表现会是怎样呢?(学生凭经验自由回答)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者的风彩吧!

师板书《就义诗》。

2、师:读完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谁能介绍一下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然后回答。

学生根据所查资料介绍作者、时代背景。

二、读中理解

1、师:读完诗歌,你觉得夏明翰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回答)

2、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这首诗,看哪句诗最能说明夏明翰是一个不怕牺牲的人。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收取围绕重点的共性问题,以便组织学生讨论)

3、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重点突出“不要紧”、“只要”等词语。还要读出***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三、指导书写

写夏天的古诗篇6

一、串联经典古诗句。作文时,很多同学会借助小标题的形式行文,俗套的枯乏的小标题不但形同虚设还会适得其反,如写歌赞大自然的文章,习惯以“春”“夏”“秋”“冬”为小标题;写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的文章,以“喜”“怒”“哀”“乐”作小标题。此类小标题泛滥,毫无美感与韵味,令人生厌。若能在古诗文上做点文章,定会流光溢彩,让人流连回味。如学生习作《四季圆舞曲》,就分别采撷了古诗文中写春夏秋冬的佳句穿插于文中作为小标题:“万紫千红总是春”“映日荷花别样红”“霜叶红于二月花”“千树万树梨花开”,以经典诗句串联全篇,新鲜而亮丽,别有洞天。再如习作《我深深感受到环境的呼唤》,同样是写环保的文章,但此文能独辟蹊径,以马致远《秋思》中的句子作为小标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如此标新立异,充满智慧,令人叫绝。

二、镶嵌古诗词名句。如果我们能把久经岁月磨练至今仍放出夺目光彩的古诗文名句镶嵌在作文中,定能增加文章的内涵和文采。请看:

阅读自然,阅读春夏秋冬。

读春,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读夏,读“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读秋,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读冬,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读一年四季,我们感受到了时光流逝的迅疾和生命的短促。

阅读自然,阅读雨露霜雪。

读雨,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读露,读“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

读霜,读“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读雪,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读万千气象,我们明晰了万物盛衰的规律和人生运行的轨迹。

单看这些脍炙人口的佳句就足以为作者的才情所折服,行文如行云流水,用语似珠玉落盘,真是美不胜收。只有平时用心积累,作文时方能信手拈来厚积薄发,显示我们宽广的阅读面和丰富的文化积淀。

三、打造诗化型语句。让笔下诗意流淌,除了直接引用经典诗句,我们还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任思绪飞扬,打造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诗化型语句进行点缀,也能酿造色香味俱全的佳品。请看:

①老牛的长尾无意一甩,一个未经构思的黄昏,就随乌鸦翅上的斜阳,飘落下来。

②成群的白鹤聚散无常,一起在夕阳里,翅膀驮了霞光齐飞。

③雪花,翩翩联联,轻轻悠悠,像洁白的鹤羽,装点着水瘦山寒的世界,一忽儿,银海一样的大地,玉龙一样的山峦,白珊瑚一样的树挂,缟素鳞鳞状的瓦楼,你映着我,我衬着你,真是个明光耀眼的玉雕的乾坤!

④奶奶的童话,连同那遥远的歌,一块儿为我编织了睡意,把我送到一个星星与蝙蝠酿造的梦境中。

写夏天的古诗篇7

    教学这首古诗,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抓住诗眼,挖掘诗的内涵。

    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本首诗歌的诗眼就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中的“毕竟”。“毕竟”既把诗歌要写的特定节令下的特定景色作了限定,集中在写“不同”,又突出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由衷赞美,乃至惊叹之情。我抓住这两字诱导,提挈全篇,重点在引导学生理解“风光不与四时同”,让学生知道夏季中有三个月,六月居末,荷花最旺之时,景色尤美。

    二、引导学生发挥想像,体会诗的意境。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我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体验、感受、联想和想像,从而拉近古代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力,如鱼之江海中,自有无穷乐趣,而后发现情致理趣所在。在初读之后,我让学生先介绍自己所认识了解的荷,给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然后用朗读录音回味叶圣陶爷爷的《荷花》,学生对荷花的感知就越来越具体了,最后看***画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解诗人写西湖六月中“毕竟不同”的“风光”,捕捉了西湖特有景物“莲叶”和“荷花”,写出了它们一望无际和亭亭直立的形态,赋予了它们“无穷碧”和“别样红”的色彩,红绿相映,荷日生辉,写足了西湖的美景。

    三、拓展阅读,培养诗趣,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前让阅读、收集大量与“荷花”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

写夏天的古诗篇8

那么,我们的历代祖先,在少儿时期都玩些什么呢?生活又怎样呢?这可从古人遗留的诗词中管窥一斑。

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一诗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行人愁肠欲断,可以找酒家避雨,而牧牛的孩子却在春寒料峭的雨中放牧,多么辛劳啊!刘克庄在《冬景》诗中说“晴窗早觉爱朝曦,竹外秋声渐作威;命仆安排新暖阁,呼童熨贴旧寒衣”;苏轼的《花影》有句“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唐代贾岛《寻隐者不遇》曰“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这些农村孩童,小小年纪,或为童,或为仆,或从艺,已经从业谋生。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就以写实的语气说:“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古代儿童虽有劳作之苦,但也苦中寓乐,童趣盎然。唐诗、宋词都有不少描写儿童天真活泼形象的佳句。诗人范成大史称“田园诗人”,他在组诗《田园杂兴》中写道:“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一场春雨刚过,辛勤的农民可稍缓耕作浇灌之劳,老者难得多睡,晚些起床,可是生性好动的孩童却睡不住了,急急忙忙打开屋门,让栖息堂梁、啾啾作语的燕子早些飞向雨过晴朗的蓝天。范成大把儿童向往明媚春光的欢跃情态写得活灵活现。

唐代诗人杜甫在《江村》写道:“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稚子闲来无事,自制钓钩,欲作垂钓之乐。宋代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更是把顽童垂钓写得惟妙惟肖:“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宋人雷震的《村晚》有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短笛跃然纸上。范成大《回家》中的“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表现了农家少儿从小喜爱劳动的天性。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小孩看着哥哥锄豆、织笼,自己却淘气地卧剥莲蓬,顽皮可爱的神情刻画得多么传神。

杨万里还写了不少描绘儿童天真烂漫形象的诗句,如:“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戏拘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由此可见,儿童的无邪活泼在哪个时代都是一样的。

清・孔尚任《甲午元旦》曰:“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诗中“听烧爆竹童心在”与孩子有关,诗人像孩子一样围炉守岁,竟忘记了睡觉。诗心即童心,除夕是中国人必过的一种文化习俗,守了岁,生活才完整。

清・袁枚《所见》有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年仲夏,诗人袁枚骑着小毛驴行走在江南道上,蝉儿一大早就“吱吱”地叫个不停,老诗人一边咀嚼着上好的茶丝,一边对书童说:“今天又是个大好的晴天,一路就听昆虫音乐家对大自然的绝唱吧。”到了晌午,太阳毒辣辣地晒着大地,湖泊水泽蒸腾着一层白烟,江南的夏天热得薄如蝉翼。袁枚吟诵道:“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书童说这是唐人虞世南的《蝉》诗啊,袁枚说:“嗯,蝉声远传,蝉品格的高贵不是秋风吹送的,听,这个夏天,蝉声不是很热烈么?”正在闲聊之际,高大的桑树林那边传来牧歌的声音,清幽而沁人心脾。

写夏天的古诗篇9

关键词:古典诗词 天文知识 语文教学

我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年前,《尚书·尧典》就有年、月、日、旬、四季和闰月的概念,并有以星象来确定季节的描述。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不是指研究天体、宇宙的结构及其发展的科学,而是指人们对日月星辰等天象和山川物候等地形的认识、理解和应对策略。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古代诗人对于大自然的观察、热爱和感悟,使得诗歌与天象联姻,诞生了许许多多奇美瑰丽的诗篇。从《诗经》《春秋》等儒家经典到唐诗、宋词等诗词佳句,都有对天象和物候知识的描述。面对浩瀚无边的天空、闪烁不定的星辰,古人浮想翩翩,创作出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牛郞织女等美丽的传说,展现了古代人民对天体现象的理解和想象,这些篇章为中国的诗歌宝库增光溢彩,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来的科学家研究天文提供了宝贵的资料[1]。

古人沿着黄道和赤道之间把天上分为二十八星宿,依据它们的出没来定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2]。他们把二十八个部份归纳为东方青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四个大星区,每一个大星区有七个星宿。大火星是二十八宿之一,以色红似火而得名,是古代妇孺皆知的星相。大火星在春天傍晚时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好似东方远处的一团火焰,就像是特意来点燃人们盼望播种的希望之火。大火星在夏历的六月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是正中和最高的位置,到七月黄昏时位置开始偏西向下移动,古人称之为“流火”。《诗经·七月》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3]。就是指农历七月的时候,大火星越过子午线流向西天下沉,是秋季开始的第一个月;九月份来临的时候,开始分发棉衣以作御寒的准备。从这两句诗也可以看出,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行星移动和季节变化的相互关系了。北斗星是天空北方排列成斗状的七颗亮星,在古代是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小雅·大东》篇所写的“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就是指箕宿星形状象簸箕,但不可以象簸箕一样用来处理谷物;斗宿星象古代盛酒的斗,但不可以用来盛酒舀浆。金星是除太阳和月亮之外天空中最明亮的天体,早上出现在东方时又叫启明星、晓星、明星,傍晚出现在西方时也叫长庚星、黄昏星。近距离接触太阳的金星,接收的阳光比地球多了一倍,笼罩金星的厚密云层将大部分阳光反射到空间,从而使它变得光彩夺目。《小雅·大东》中有“东有启明,西有长庚”的记载,就是古代对不同时期出没的金星的一种描述。东方青龙中的商星经常在黎明时出现于东方,西方白虎中的参星永远在黄昏时出现在西方,两颗星相距很远、此出彼没,不能同时在天空中出现。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中写道:“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就是指人生动辄如参、商二星,此出彼没,不得相见;今夕又是何夕,咱们一同在这烛光下叙谈。诗人借参商两星描绘了乱世中人生离别的痛苦和难以相见的哀愁,从离别说到聚首,诗人悲喜交集,表达了强烈的人生感慨。

在天文现象中,中国古典诗歌与之最密切广泛的联系对象当推月亮[4]。古诗中有着大量的咏月诗,洋洋洒洒,难以计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除了日出日落、昼夜更替之外,在所有的天象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圆缺变化的月相了[5]。这种月相变化,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古人将它们与个人的情感自然的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高雅深邃的艺术意境,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名家评为代表之作,传诵至今。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清新而略带凄凉的***画:晨光未露,微风轻拂,柳丝漂摇,一弯如钩的残月挂在天际,表达了作者在友人即将作别天涯时的凄凉心境。白居易在《暮江吟》中写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

在长期的生活中,古人直接将日月星辰神话化,构思出了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织女星位于银河西岸,在夏秋的夜晚是天空中主要的亮星之一,而且出现的时间也长。牵牛星位于银河的东岸,与织女星遥遥相对,也是夏秋夜晚天空中主要的亮星,光度为太阳的八倍。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嫁给河东的牛郎后,就中断了织锦,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离,只准每年七夕相会一次[5]。《诗经·小雅》中写到牵牛和织女时,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跂彼织女,终日七襄”是指织女星从开始出来一直到它落下地平线大概需要七个时辰。东汉时期佚名诗人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写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诗歌借助牛郞织女两星的神话传说,附绘真挚缠绵的人间情爱,细微传神地刻画织女望牵牛的伤感之情。三国时期的曹丕在《燕歌行》中也有“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的诗句,以清冷的月色来渲染深闺的寂寞,以牵牛星与织女星的“限河梁”来表现思妇的哀怨,表达了女子内心对丈夫的思念和不绝如缕的柔情[6]。

有些古代诗歌对天文现象的描写并不直接表现某一天的象形体,而是间接地截取某一天象的外在特征,加以艺术化的象征和隐喻[7]。杜甫在《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中写道:“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诗人站在塔上登高远眺、目击长天,宛如置身天宫仙阙,眼前仿佛看到北斗七星在北窗外闪烁,耳边似乎响着银河水向西流淌的声音。诗人借所看到的天象和景色抒写对唐朝***局山河破碎、清浊不分的忧虑之情。此外,中国古典诗词在美学上注重开拓象征与隐喻的艺术功能,追求含蓄蕴藉的审美境界。天狼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恒星,古诗中涉及对天狼星的描写方面,充分呈现了这一特征。如屈原在《楚辞·九歌·东君》中写道:“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前者写太阳神的英俊潇洒,刚毅正直,举长矢射掉天狼星,为楚除害,实际上是用天狼星暗指楚国之敌——秦国。苏轼的词目则着墨于出猎者的胆气胸襟,其渴望为国效命的热忱跃然纸上。“西北望、射天狼”,矛头直指侵犯北宋的辽国与西夏。两首诗词对天狼星特性的直观把握,予以象征寓意,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艺术目的和主观情感。

中国的古典诗词的确是中华文化中的明珠瑰宝,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有些诗词赋予日月星辰以审美的诗性,有些诗词赋予天象以浓烈深挚的主体情感,从而达到借景抒情、以物明志的艺术目的,生动而曲折地反映了旧社会的阶级矛盾,也抒写了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因此,我们在欣赏古典诗词时,适当地学习、挖掘一定的天文知识,对于明确把握日月星辰等天象的借代意义、准确理解作者当时的心理感受、更好地欣赏作品中展现出来的社会风气和时代背景等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刘海涛.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教育探析.滁州学院学报.2007,9(1):54-56.

[2]刘桂华.古代文化史知识与中学古诗文教学.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20(7):118-120.

[3]鲍亚民.古诗中的天文知识.语文漫谈.2010,1:6.

[4]易铭.古诗与天象之关系简论.学海.1998,4:101-104.

[5]卫世福.古诗和月相.家庭与教育.2002,7:30-31.

[6]李小成.《诗经》中的天文星象.唐都学刊.2010,26(2):92-95.

写夏天的古诗篇10

本文从西夏文典籍中辑录西夏人翻译的《诗经》文句二十六则并考察其义训正误,试***据以窥知西夏***项人对经典汉文学的理解能力,以及中国的主流文学传统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经初步考察可知,西夏《诗经》译例中有半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有的甚至可以说是严重失误,这说明西夏知识分子对于《诗经》并不像我们预期的那样熟悉,以《诗经》为代表的中原古典文学没能成为***项文人文学的滋养。

【关键词】 诗经 西夏 翻译 古典诗歌

《宋史·夏国传下》记载,西夏仁宗人庆元年(1144)“始建学校于国中”,天盛元年(1149)“策举人,始立唱名法”。科举考试中的“唱名”初见于宋太宗雍熙二年(985),由此可以估计西夏的相关制度基本上是从北宋承袭来的。在此之前,西夏曾向北宋索取过“九经”及“正义” (《宋会要辑稿·礼》六二之四、四一) ,人们似可期望中原传统的儒家经典也会被用作西夏科举的教材,从而成为西夏***项文人文学的滋养。不过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只知道夏仁宗在执***期间曾大力倡导文教,但是却无法对西夏人的受教育状况和文学素质给出全面综合的估价。本文将从西夏文典籍中辑录西夏人翻译的《诗经》文句并考察其义训正误,试***据以窥知西夏人对经典汉文学的理解能力,以及中国的主流文学传统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我们之所以首选《诗经》为考察对象,这不仅是考虑到真正读懂《诗经》需要具备专门的训诂学知识,而且考虑到诗歌的翻译在所有的文学形式中应该是最难的,也就是说,翻译《诗经》对于外民族译者来说是一件颇为“见水平”的工作。

西夏人翻译的中原汉文书籍属于“四部书”的有十余种,均出土于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黑水城遗址,今藏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和英国大英博物馆。全部资料中并没有整部的《诗经》译本,我们所能见到的仅仅是一些零星的句子,这些句子本来是中原其他书籍在行文中征引的,西夏人在翻译那些书籍时便把原引《诗经》的句子一道译了出来。就目前所知,夏译汉籍中引及《诗经》的有六种,共征引二十八则,具体情况如下:

《孟子》,佚名夏译,写本。原件照片1966年由科罗科洛夫和克恰诺夫合作刊布 ① ,199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再次刊布②。原书残损严重,迄今未见全文解读。现存部分引《诗》五则,依次出自《豳风·七月》、《小雅·大田》、《大雅·文王》、《鲁颂·閟宫》、《小雅·车攻》。

《类林》,唐于立***(627—679)原撰,佚名夏译,夏乾 十二年(1181)刻字司刻本。原件照片及俄译文1983年由克平发表③,汉译文1993年由史金波等发表④,原件照片199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再次刊布⑤。现存部分引《诗》六则,依次出自《鄘风·相鼠》、《大雅·皇矣》、《小雅·白华》、《小雅·鹤鸣》、《王风·大车》、《小雅·青蝇》。

《论语全解》,宋陈祥道(?—1093)原撰,佚名夏译⑥,夏乾祐年间刻字司刻本。原件照片1966年由科罗科洛夫和克恰诺夫合作刊布⑦,199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再次刊布⑧ ,已有全文汉译⑨。现存部分引《诗》四则,依次出自《大雅·卷阿》、《大雅·抑》、《小雅·伐木》、《大雅·下武》。

《孝经传》,宋吕惠卿(1030—1111)原撰,佚名夏译,夏仁宗时代草书稿本。原件照片1966年由科罗科洛夫和克恰诺夫合作刊布⑩,199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再次刊布11 ,迄今未获全文解读,仅见格林斯蒂德完成的楷书转写12。可识读的部分引《诗》十则,依次出自《大雅·文王》、《小雅·小旻》、《大雅·烝民》、《小雅·小宛》、《小雅·节南山》、《大雅·抑》、《曹风·鸤***》、《大雅·泂酌》、《大雅·文王有声》、《小雅· 隰 桑》。《孟子传》,考为宋陈禾(1100年进士)原撰,佚名夏译,写本。原件照片1966年由科罗科洛夫和克恰诺夫合作刊布13,但编排次序略有 舛 讹,199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另以正确次序刊出 14,已有全文汉译15 。现存部分引《诗》一则,出自《小雅·谷风》。

《经史杂抄》,撰者、译者及撰译年代均不详,刻本,首尾皆残,书题为今人所拟。原件照片199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布 16,迄今未见全文解读。书中自称引《诗》两则,一则可以译作:

《毛诗》曰:“我生于母,父养育我。长大成人,如何不孝?”又曰:“我之初生,父母劬劳。我欲报恩,昊天不许报之。”

这大约是《小雅·蓼莪》诗句的 舛 讹:“哀哀父母,生我 劬 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很明显,译者仅仅是以自己的体会叙述了诗歌的大意,而未能忠实地表现原作的词句,严格地说这是不能称作翻译的。不惟如此,《经史杂抄》的另一则引《诗》更令人难得其解:

《毛诗》曰:“线依针过,衣成不成在于线;中依主行,夫敬不敬在于女。”

我至今不能认定这段话译自《诗经》的哪一首,也许它和《诗经》根本就没有关系。事实上,《经史杂抄》是迄今所见编译质量最差的西夏著作,估计它的汉文原作者和西夏文译者都只是民间的小知识分子,并没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书中虽然也征引了二十余种古籍,但大多像是据市井传言记录的,作者和译者恐怕都没有亲自读过有关的原著17。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两则引《诗》并不能算作真正的《诗经》西夏文译例。

除去《经史杂抄》中的两则,我们下面来逐一考察其余的二十六则译《诗》。初步的考察基于这样的假设:唐宋之际已有包含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的《毛诗正义》行世,为当时知识分子的必读书之一,则西夏知识分子读《诗》也当以《毛诗正义》为本18。这样,如果我们看到西夏人翻译的《诗经》词句合于《毛诗正义》诂训,那么这就说明西夏译者是仔细读过《诗经》的,反之则说明他们没有仔细读过《诗经》,或者对《诗经》根本就是一窍不通。

1.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鄘风·相鼠)

西夏译《类林·忠谏》:“为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其有礼。《毛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岂可去礼乎?”其中征引《鄘风·相鼠》两句 (见附录,下同), 字面意思是“人为礼无,则速不死何为”(为人无礼,则不速死何为)19。西夏译“遄”为“速”,合于毛传“遄,速也”。

2.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王风·大车)

西夏译《类林·贞洁》:“时楚国伐息国,虏息君,使守门,楚王将妻其夫人。夫人不从,作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若予不信,有如皦月。’后遂自杀。”其中征引《王风·大车》四句,字面意思是“生时室异,死时墓同。若我不信,月清明如”(生时异室,死时同墓。若我不信,如清明月)。西夏译“谷”为“生”合于毛传,译“穴”为“墓”合于郑笺“冢圹中”。《诗经》“日”字西夏作“月”,估计是翻译所据《类林》汉文底本讹“皦日”为“皦月”,西夏译者沿用其误而不知校改。“皦”字毛传训“白”,西夏译作“清明”,来突出“白”义,不确。

3.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曹风·鸤***)

西夏译《孝经传·圣治》:“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中征引《曹风·鸤***》两句,字面意思是“善人君子,其仪不差”。西夏译“淑”为“善”,译“忒”为“差”,合于《孝经》玄宗注“淑,善也;忒,差也”,而不合于《诗》毛传“忒,疑也”(孔疏:“执义如一,无疑贰之心”)。

4.昼尔于茅,宵尔索绹。 ( 豳 风·七月)

西夏译《孟子·滕文公上》:“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其中征引《 豳 风·七月》四句,今残存前两句,字面意思是“日间草拔,夜间索制”(日间拔草,夜间制索),似出《孟子》赵岐注“昼取茅草,夜索以为绹”,亦基本合于《诗》郑笺:“女当昼日往取茅归,夜作绞索以待时用。”

5.友贤不弃。 (小雅·伐木)

西夏译《论语全解·卫灵公》:“对而言,则事贤友仁;通而言,则贤亦可言友,仁亦可言事。《诗》曰‘友贤不弃’、《易》曰‘休复下仁’是也。”其中征引《小雅·伐木》小序一句,字面意思是“贤友不弃”(友贤不弃)。

6.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小雅·车攻)

西夏译《孟子·滕文公下》:“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其中征引《小雅·车攻》两句,今残存七字,字面意思是“法不矢,箭放中如”(不失法,放箭如中)。按郑笺释“舍矢如破”为“矢发则中”,可知“如”在此用同“则”,西夏译为“如同”之“如”,犹言“就像射中了一样”,误。

7.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小雅·鹤鸣)

西夏译《类林·辩捷》:“张温复问:‘天有耳乎?’秦 宓 答曰:‘有。《毛诗》中说: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若无耳,何以闻之?’”其中征引《小雅·鹤鸣》两句,字面意思是“九宵鹤鸣,声音天闻”。按“皋”字毛传训“泽”,“九皋”犹言“深远的池沼”,西夏译为“九宵”,大误。

8.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小雅·节南山)

西夏译《孝经传·三才》:“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其中征引《小雅·节南山》两句,字面意思是“明明师尹,民俱尔视”。西夏译“具”为“俱”,译“瞻”为“视”,合于毛传。惟“赫赫”毛传训“显盛貌”,《孝经》玄宗注训“明盛貌”,而西夏译“明明”(明显、清楚),未突出“盛”(显耀)义。

9.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小雅·小旻)

西夏译《孝经传·诸侯》:“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其中征引《小雅·小旻》三句,字面意思是“颤颤敬敬,渊深上如,冰薄行如”(颤颤敬敬,如上深渊,如行薄冰)。按毛传:“战战,恐也;兢兢,戒也。”《孝经》玄宗注:“战战,恐惧貌;兢兢,戒慎。”西夏译“颤颤”犹言“冻得发抖” (《文海杂类》5.162) ,未表现“恐惧戒慎”义。

10.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 (小雅·小宛)

西夏译《孝经传·士》:“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其中征引《小雅·小宛》两句,字面意思是“早起夜寐,汝生所勿让”(早起夜寐,勿让汝所生)。毛传训“忝”为“辱”,即“辱没”意,西夏译为“谦让”之“让”,全然无稽。

11.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 (小雅·谷风)

西夏译《孟子传·离娄下》:“以朋友道绝,故《谷风》之诗云:‘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彼羿与逢蒙之所以分别也。”其中征引《小雅·谷风》四句,字面意思是“恐也惧时,我怀内置。安将乐将,我弃遗如”(恐惧之时,置我怀内。将安将乐,弃我如遗)。

12.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小雅·大田)

西夏译《孟子·滕文公上》:“《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其中征引《小雅·大田》两句,今残存七字,字面意思是“田公雨,我私于至”(雨公田,至于我私)。

13.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小雅·青蝇)

西夏译《类林·占梦》:“王梦见青蝇,积矢,毁东西台。王问龚遂,龚遂曰:‘《毛诗》中说:营营青蝇,止于樊。恺 悌 君子,无信谗言。今左右谗佞以虚矫劝者多也,陛下察之!’”其中征引《小雅·青蝇》四句,字面意思是“苍蝇纷纷,垒边于降。逊能君子,谗舌言勿信”(纷纷苍蝇,降小垒边。能逊君子,勿信谗舌言)。按“营营”毛传训“往来貌”,西夏译“纷纷”,大致可通。但毛传训“樊”为“藩”(藩篱),郑笺训“岂弟”为“乐易”,而西夏译“樊”为“垒”(营垒),译“岂弟”为“能逊”(谦逊、柔和),皆误。

14.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小雅· 隰 桑)

西夏译《孝经传·事君》:“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其中征引《小雅· 隰 桑》四句,字面意思是“心上爱矣,远不谓矣,心中藏矣,何日记矣”。西夏译“遐”为“远”,与郑笺相合。

转贴于 15.天步艰难。 (小雅·白华)

西夏译《类林·辩捷》:“张温问曰:‘天有足乎?’秦 宓 答曰:‘有。《毛诗》中说:天步艰难。若无足,何以有步?’”其中征引《小雅·白华》一句,字面意思是“天行艰难”。西夏译“步”为“行”,与毛传相合。

16.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大雅·文王)

西夏译《孟子·滕文公上》:“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其中征引《大雅·文王》两句,今残存五字,字面意思是“是,其命唯新”。按“其命惟新”毛传:“乃新在文王也。”西夏以语气词“唯”当“乃”字,可通。

17.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大雅·文王) 西夏译《孝经传·开宗明义》:“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其中征引《大雅·文王》两句,字面意思是“汝祖不念,其德修”(不念汝祖,修其德)20。按“无念”毛传训“念也”,孔疏:“言当念汝祖。”知“无”在此为发语辞,或可译“当”,或可不译,西夏译以否定词“不”,大误。18.乃眷西顾。 (大雅·皇矣)

西夏译《类林·辩捷》:“张温问秦 宓 曰:‘天有头乎?’答曰:‘有。’张温曰:‘在何分?’秦 宓 曰:‘《毛诗》中说:乃眷西顾。以此知之。’”其中征引《大雅·皇矣》一句,字面意思是“天顾方时西方乃见”(天回顾时及见西方)。西夏补出主语“天”,大约本于《皇矣》上文“上帝耆之”。

19.媚兹一人,应侯顺德。 (大雅·下武)

西夏译《论语全解·卫灵公》:“《诗》中云:‘媚兹一人,应侯顺德。’可以为王者之佐故也”。其中征引《大雅·下武》两句,字面意思是“此妙一人,王合德顺为”(此妙一人,合王顺德)。按郑笺训“媚”为“爱”,则句意当作“爱此一人(天子)”,夏译“此妙一人”不通。又“侯”字毛传训“维也”,知在此为发语辞,无实义,西夏竟译以“王侯”之“王”,大误。

20.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大雅·文王有声)

西夏译《孝经传·感应》:“孝 悌 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其中征引《大雅·文王有声》三句,字面意思是“西自东自,南自北自,不服思无”(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21.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大雅· 酌)

西夏译《孝经传·广至德》:“《诗》云:‘恺 悌 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其中征引《大雅·泂酌》两句,字面意思是“赢胜君子,民之父母”。按“岂弟”毛传训“乐易”,西夏译为“赢胜”(胜利、成功),语义全然无稽。

22.来游来歌。 (大雅·卷阿)

23.靡哲不愚。 (大雅·抑)

西夏译《论语全解·公冶长》:“《卷阿》诗中曰:‘来游来歌。’《抑》诗中曰:‘靡哲不愚。’宁武子邦有道时知,邦无道时愚,盖得诸此而过者是也。”其中征引《大雅·卷阿》、《大雅·抑》各一句,字面意思分别是“游来歌来”(来游来歌)、“智不愚无”(无智不愚)。按毛传:“国有道则知,国无道则愚。”西夏译“哲”为“智”,合于毛传“知”字。

24.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大雅·抑)

西夏译《孝经传·孝治》:“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其中征引《大雅·抑》两句,字面意思是“觉行德有,四国顺也”(有觉德行,四国顺之)。按“觉”字毛传训“直”,“觉德行”郑笺训“大德行”,《孝经》玄宗注同,西夏译作“觉”(觉悟、菩提),不确。

25.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大雅·烝民)

西夏译《孝经传·卿大夫》:“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其中征引《大雅·烝民》两句,字面意思是“夕朝倦无,一人之事”(朝夕不倦,以事一人)。西夏译“解”为“倦”,合于孔疏“早起晨卧,非有懈倦之时”的“懈倦”。

26.戎狄是膺。 (鲁颂·閟宫)

西夏译《孟子·滕文公上》:“《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其中征引《鲁颂·閟宫》两句,今残存三字,字面意思是“羌伏之”(羌是伏)。按“膺”字毛传训“当”,犹言“抵御”,《孟子》赵岐注训“击”,西夏译作“伏”(降伏),不确。

用《毛诗正义》衡量以上全部二十六则译例,我们可以认为是译得不错的有十二例(1、4、5、11、12、14、15、16、20、22、23、25),译得不太确切的有八例(3、6、8、9、13、18、24、26),存在严重失误的有六例(2、7、10、17、19、21)。进一步观察还可以得知,凡是西夏人能够准确翻译的诗句,其语义大都比较浅显,西夏译者凭借一般的汉语知识即可解决,不一定要参考《正义》,而一旦遇到带有古义古训的诗句,他们便难免力不从心之感。这些事实说明西夏人对于《诗经》虽然不见得全然没有读过,但也只是略知一二,并不像我们预期的那样熟悉。从13、21两则译例中的“岂弟”译法不同来看,所有的译例也许并非出自同一译者之手,但考虑到《类林》和《论语全解》都是由西夏***府机构“刻字司”刊印的,我们当可相信这些译者必然是当时***府的最高级知识分子21。***府最高级知识分子对经典汉文学的理解能力已属平平,那么其他人士将更会等而下之。

可以推想,西夏人对《诗经》的理解能力还不足以使中原古典文学成为西夏文人文学的基础。西夏诗歌作品存世的不多,可以认为是其代表作的是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收藏的一部佚题的诗集。这部诗集的正面是刻字司于乾 十六年(1185)刊印的五首长诗,背面是手抄的若干首较短的诗,戈尔巴乔娃和克恰诺夫称之为“宫庭诗”22,其中有一些目前已获解读,著名的如《大诗》23、《月月乐诗》24 、《夏圣根赞歌》25、《新修太学歌》26,等等。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看,这些作品都不像是受到了中原经典汉文学的多少影响,而是明显地和吐蕃、回鹘、鞑靼民间文学一脉相承27。当然,西夏人作出如此的选择,并不见得仅仅是因为中原经典文学的词句古奥,除此以外,与中亚草原民族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习惯也都会成为西夏文学局面的重要成因。

有证据表明,12世纪下半叶的西夏***府尽管在口头上提倡学习中原汉文化,但至多只是在“汉学”才要求人们读一点儒家经典,而在以教授西夏文为主的“番学”中则很可能采取的是词赋取仕制度,***府没有统一组织过“九经”的西夏文翻译,“番学”出身的西夏官员也并不研读“九经”28。目前我们还无从确知西夏人是怎样阅读中原典籍的。事实上,在西夏立国之前,包括《诗经》在内的中原文学作品早就在中北亚少数民族间流传了,不过有趣的是,这些少数民族文人虽然手里拿着汉字的文本,但口中却是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阅读的。例如《周书·高昌传》载:

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虽习读之,而皆为胡语。 洪迈《夷坚丙志》卷一八载:

契丹小儿初读书,先以俗语颠倒其文句而习之,至有一字用两三字者。顷奉使金国时,接伴副使秘书小监王补每为予言以为笑。如“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其读时则曰“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大率如此。

以此类推,我们估计西夏***项人这样读《诗》的也为数不少。很明显,这样的随口翻译往往使教书人不能仔细斟酌原诗的词句,其翻译质量可想而知。由此我们想到,承载着当时发达文化的中原经典文学并不一定会在周边民族中很快形成压倒的优势,这里面起决定作用的是各民族平民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在中古时期,和汉族接触最为密切的是女真人,契丹人次之,所以我们今天可以在辽金文学中多少找到一些受中原文学传统影响的女真、契丹作品。至于西夏、吐蕃和回鹘人,则因为和中原极少有大规模的民间交往,所以中原经典即使偶然进入那里,恐怕也只能在***府意志下成为学校教学的点缀,而无力从根本上撼动原有的民族民间文学传统。

注释

①В.С.КолоколовиЕ.И.Кычанов,Китайская классика в тангутском переводе(Луньюй,МэнЦзы,СяоЦзин),Москва:《Наука》,1966,текстыстр.75-131.

②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0—74页。

③К.Ъ.Кепинг,Лес категорий,Утраченная китайская лэйшу в тангутском переводе,Москва:《Наука》,1983.

④史金波、黄振华、聂鸿音《类林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⑤《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1册,第221—332页。

⑥吴其昱曾猜测《论语全解》的西夏文译者是仁宗朝的宰相斡道冲,本文没有采用这种说法,参看WuChi-yu,“Sur La version tangoute d’un commentaire du Louen-yu conservée à Leningrad”, T,oungPao,vol.LV,Livr.4-5,1969。斡道冲事迹见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四《西夏相斡公画像赞》。

⑦Китайская классика в тангутском переводе,тексты стр.3-49.

⑧《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1册,第47—59页。

⑨聂鸿音《西夏译本〈论语全解〉考释》,《西夏文史论丛》(一),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⑩Китайская классика в тангутском переводе,тексты стр.135-221.

11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1册,第2—46页。

12Eric Grinstead,Analysis of the Tangut Script,Lund:Studentlitteratur,1972,pp.300-376.

13Китайская классика в тангутском переводе,текстыстр.53-74.

14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1册,第74—80页

15聂鸿音《西夏本〈孟子传〉研究》,《国学研究》第四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1册,第117—132页。

17聂鸿音《西夏本〈经史杂抄〉初探》,《宁夏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18西夏人在翻译汉文典籍时,凡遇原文“诗”(诗经)字往往要译成“毛诗”,可以用为佐证。

19本文对西夏字义的确定参照Н.А.Невский,Тангутская филология,Москва: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восточн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1960,以及李范文《夏汉字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西夏文第七字(Analysis of the Tangut Script第310页第6行第5字)至今无人能把它转写为正楷,因而不能译出。

21有关西夏刻字司的史实,参看聂鸿音《西夏刻字司和西夏官刻本》,《民族研究》1997年第5期。

22 З.И.Горбачева и Е.И.Кычанов,Тангутские рукописи и ксилографы,Москва: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восточн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1963,стр.54.

23Е.И.Кычанов,Морезначений,Установленныхсвятыми,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Центр《Петербургское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е》,1997,стр.217-236.

24西田龙雄《西夏语“月月乐诗”的研究》,《京都大学文学部研究纪要》第25卷,1986年。

25 Е.И.Кычанов,“Гимн священным предкам тангутов”,Письменные памятники Востока,1968.又见西田龙雄上引文。

26西田龙雄上引文。又见聂鸿音《西夏文〈新修太学歌〉考释》,《宁夏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写夏天的古诗10篇

学习

小学春季值周总结

阅读(16)

水是湿地的主体,是湿地更新演替的主导因素,水质和水量是影响湿地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1];水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对环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因子,同时湿地结构和功能也显著地受到水分条件的控制[2]。因此,湿地水环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其研究核心是对于

学习

服务技巧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服务技巧10篇,内容包括服务心得大全,优质服务手法及技巧。在航空服务过程中,语言表达得体、明了、动听,就会使旅客有温暖、愉悦、亲和之感;反之,语言不中听,生硬、唐突、刺耳,让旅客难以接受,甚至引起旅客的不满与投诉,会给航空公司

学习

采购内业工作计划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采购内业工作计划,内容包括采购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4篇,采购年度工作计划方案。物资采购是国有企业重要的运营工作之一。物资采购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国有企业的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实际的物资采购工作,会遇到一些风险。如

学习

王维的送别诗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王维的送别诗10篇,内容包括王维送别诗100首,王维的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句。送友赴边是王维的送别诗的主要内容,如《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据十韵》、《送韦大夫东京留守》、《送崔五太守》、《送李睢阳》、《送李判官赴东江》等等,

学习

房屋拆除施工合同模板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房屋拆除施工合同模板,内容包括房屋拆除及清运施工合同,拆除房屋施工协议书范本。1、拆房工程范围:2、拆除房屋建筑面积约平方米,按本合同确定的单价结算。二、合同价格:确定拆除房屋建筑面积单价为80.00(捌拾)元/平方米,合计总

学习

小学教育案例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教育案例10篇,内容包括小学成功教育案例,小学生教育案例100条。案例一:“他们笑我唱歌‘跑调’”2009年,我教授三年级的音乐。班里有个女学生在表演时总是低着头,问及原因,她轻轻地说:“我唱歌跑调,他们说我唱歌难听”。通过

学习

一生无悔歌词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一生无悔歌词10篇,内容包括一生无悔原唱完整,一生无悔歌词。前景没法打算怎么谁会偷生远方里黄家驹:每次记忆哭笑将心意再变改一分一秒无意对一切话别无意却远走他方合:没有泪光风里劲闯怀着心中新希望能冲一次多一次不息自强

学习

综合管理部工作总结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综合管理部工作总结,内容包括综合管理部每周工作汇报,综合管理部部门总结及计划。围绕公司下达的绩效指标制定了综合管理部的经营目标和计划,并及时进行了目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工区,每个月通过绩效指标的考核,促进各单位不断

学习

教师个人读书计划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个人读书计划,内容包括教师新学期个人读书计划范文,教师读书计划个人2000字。二、我的读书目标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同时通过阅读接触更广的课外知识,深化更多的学科内容,

学习

万不得已的意思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万不得已的意思10篇,内容包括万不得已的已成语解释,万不得已的已字什么意思。一年来,我在工作之余,进一步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在农村的路线、方针、***策。结合现时的*

学习

快乐是一种能力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快乐是一种能力10篇,内容包括快乐是一种能力文案,快乐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选择。我表示不理解,带着疑问去问朋友。快乐啊,哈哈,就是不用上学天天在家玩电脑!快乐就是,好多朋友在一起玩啊。快乐就是***事情的时候不用被你这样的

学习

核酸检测情况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核酸检测情况10篇,内容包括核酸检测报告大家都很认真的参与,核酸检测报告如何诞生。以上就是关于核酸检测能不能用医保卡报销的相关介绍,具体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更多的有关核酸检测费用问题关注本站。(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机电一体化专业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机电一体化专业,内容包括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点大总结,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知识。大学三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三年来,在师友的严格教育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的掌握了机械制造、PLC设计技术、电工

学习

历史地理学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历史地理学,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地理学著作,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一、阐明原因,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素质是直接影响制约学生能力发展的因素。为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应加强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使其更新观念,变“知识

学习

谐音古诗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谐音古诗10篇,内容包括谐音汉字古诗10首,谐音古诗整人。“谐”字右旁所从上部之乃“人”形,这种形体的“人”及“人”旁楚简中并不乏见,如下列“人”或从“人”之字:人《昔者君老》2《容成氏》8《容成氏》12《容成氏》17《内礼

学习

端午节的诗句古诗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端午节的诗句古诗10篇,内容包括端午节诗句古诗屈原,小学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2、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3、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4、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mdash

学习

描写秋天的诗句古诗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秋天的诗句古诗10篇,内容包括描写秋天的诗句古诗一年级,描写秋天的诗句古诗20字。2、《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3、《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

学习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10篇,内容包括清明节追思亲人的古诗词,清明节思念父母的古诗词。4、《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中秋节祝福诗句古诗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祝福诗句古诗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诗句古诗三年级,中秋节思念亲人诗句古诗大全。3.朋友,不管你现在身处何方,今晚一定要看看那被你遗忘已久的月亮,许个愿吧很可能就会实现哦!中秋快乐!4.千里试问平安否?且把思念遥相寄

学习

大暑的古诗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大暑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大暑的古诗词,大暑六月中古诗。藏冰避暑在我国由来已久。早在《诗经・七月》中就有窖藏度夏的记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说的是十二月凿冰冲冲响,正月里抬冰窖里藏。夏季里,权贵们就用这

学习

关于冬至的诗句古诗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冬至的诗句古诗10篇,内容包括关于冬至的诗句古诗二年级,冬至诗句古诗带。二、由画入境,体验诗句情感古诗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如教学《江雪》一诗时,我在学生

学习

重阳节经典的古诗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重阳节经典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宋朝关于重阳节的古诗,重阳节的古诗练字作品。经典中富含传统文化。我们以节日诗歌为例,如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